互联网金融泡沫范文

时间:2024-03-29 18:0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金融泡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金融泡沫

篇1

互联网金融降温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从野蛮生长到低谷徘徊的转折波动背后,既有行业的周期变化特征,也有实体经济和家庭部门资产负债压力变化的显现,更是自身定位扭曲的综合反映。

一是金融泡沫退潮。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借助民众的投资和投机热情,一路狂飙突进。但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是盲目跟风式模仿,市场主体“鱼龙混杂”。在行业超常发展的背后,互联网金融中的泡沫成分开始发酵膨胀。当经济长期徘徊于下行周期,泡沫破裂,风险在某一时点集中释放,给行业发展带来冲击。

二是市场被庞氏骗局柠檬化。信息经济学中著名的柠檬市场效应,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劣币驱逐良币。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无门槛、无监管,为诈骗活动变相提供了平台,导致行业乱象百出。行业整体声誉和社会形象断崖式下降,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不安定社会因素。

三是寄生性模式阻碍其发展。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迅速,拥有海量的用户规模,但由于其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同质化经营,所以收益空间十分有限,甚至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陷阱。互联网金融企业大多是影子金融机构,不具备价值增长的实力和基础,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资金“搬家溢价”的主体也会加快退化甚至消失,互联网金融产品盈利“寄生”的条件和基础将加快弱化与瓦解。

四是金融监管日趋觉醒。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问题的暴露,政府逐步跟进和提供监管资源。监管法规日益严苛,则部分平台无法满足监管要求,无疑将对其业务造成严重冲击。

五是互联网企业自身缺陷暴露。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内控治理水平较为薄弱,与行业的快速发展情况不相称。行业乱象纷呈,反映出道德风险严重;一些互联网金融的中介机构的专业程度相对较低,缺乏风控能力,易发各项经营风险;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安全问题突出。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前瞻

中国互联网金融走过了野蛮生长的狂热阶段,正处于“寻路”的历史时期,面临重新洗牌的行业转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可以预期,其增长与发展将步入新常态。

首先,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将趋于理性,同时技术将加快演进。互联网金融的终极目标是真正实现点对点、端到端、个人到个人的金融服务。从此角度而言,P2P等均是过渡产品,并未真正实现低成本运作。未来,区块链作为数字货币和信息交互的基础设施则有可能为互联网金融提供发展方向,VR、AR等技术也将快速渗透至互联网金融O2O模式中。

其次,随着新监管体系的重塑落地,互联网金融跨界、混搭的监管难题将得到缓解。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有序。此外,商业银行利润承压,需要互联网金融突破和提振,传统金融机构围绕互联网金融展开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主流。

篇2

(郑州大学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近年来,关于互联网金融挑战商业银行的理论甚嚣尘上。笔者从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合作理念缺失、投资风险意识淡薄、资金投向虚实错位几个方面驳斥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只是“竞争”而不是“战争”。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竞争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088-02

一、直面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一个全新的热词,关于它的利弊优劣,以及对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界的“冲击”,无不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互联网金融具备低成本性、高效率性、扩散性、高成长性、高融合性、脆弱性、监管不均衡性7大特性,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支付中介、信用中介、信息聚集与风险管理、货币派生、金融创新五大功用。

(一)互联网金融挑战商业银行的论点一览

然而,此刻的商业银行却感到了空前的危机和压力,并开始对曾经“井水不犯河水”的互联网金融口诛笔伐。笔者将这些观点统称为“互联网金融”。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是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垄断性打折。互联网金融具备的五大功能,与商业银行信用中介、支付中介、货币派生、金融服务4大功能几乎完全重合。也即是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涉足同一个领域,势必产生竞争。

二是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丧失竞争优势。商业银行原本在政策红利、信用成本、资金成本、作业成本方面长期保持着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绝对优势,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商业银行的后两种优势瞬间丧失;而信用成本也将随着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健全而渐趋消亡;单单余下一个有政府后台的政策红利,似乎很难支持太久。“金融脱媒”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归宿。

三是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上陷于被动。毕竟商业银行获取的客户信息面相对狭窄,业务范围也不似互联网金融那样全面,信息的不充分将使得风险分析产生较大偏差;商业银行在网络技术上的滞后,也为其奋起直追设置了障碍。

(二)“互联网金融自身缺陷论”简介

商业银行在为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而担忧的同时,又对互联网金融自身的品质提出了质疑:互联网金融是非真实的,正如互联网一样,有虚拟性。我们不知道对手是谁,甚至不能确定交易是否属实。互联网金融规则的缺陷和网络安全系统的漏洞,使网络攻击和非法洗钱成为可能。互联网金融是极敏感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当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网络之时,又有谁能为巨额的损失负责?谁又能为互联网金融的信誉埋单?

(三)央行的暂行政策

2014年初,中国国人民银行宣布暂停支付宝的收支业务,对网上信用卡也进行了取缔。学术界和民间也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与当局政策问题上争论不休。总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已公开化。

二、剖析误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一)只能打败对手?——拷问中国式合作

1.我国商行与互联网金融联手现状简述

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势必并存,而非一方压倒一方。所以,当今许多关于互联网金融征服商行的言论实在是庸人自扰。我们不能说商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其与互联网金融的案例比比皆是。然而,这些良好因缘终止在互联网金融初具规模之后。2014年,许多银行纷纷减少了与支付宝之类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对接。原因很简单:做大做强的互联网金融已然在侵吞银行的利润,原先的友好合作,不得不转变为激烈的竞争。

2.质询金融经济的合作理念

目前,商行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由亲转疏,无不是扭曲的“合作理念”之体现。只有当合作者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时,合作才有实现的可能。然而,现实并非总是投人所好,笔者以为合作不外乎两种形式:“单纯合作”即无竞争的合作、“交叉合作”即有竞争的合作。一旦合作者的领域存在交叉,竞争便不可避免。竞争的法则规定了游戏的输与赢,因此,输掉游戏的一方必然会出让一部分利益。而要与可能吞食自身利益的力量合作,又谈何容易?

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思考:竞争是一种压力,却能够推动企业发挥潜质,实现飞跃。有竞争的市场,效率将远远高于无竞争的状态。哪怕输了一场游戏,其所得依旧胜过无竞争条件下的赢家。但关键在于,企业往往凭借游戏输赢的感受,而忽略了实实在在的理性思索。笔者以为,只要具备两个条件,合作就可以实行:一是合作者具备互补性优势;二是合作情形下,各个参与者的绩效由于区合作状态。后一个条件似乎不必赘述,仅看传统商行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也并非没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巨大的资产总量就足以使人望而生畏;丰富的客户信息网络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增添了其驾驭信息和市场动向的筹码;成熟的风险分析和控制能力为其长项;良好的信誉,恐怕也是互联网金融无法比拟的。因此,现实就是银行只能与互联网金融保持并存,而无法使其消灭(竞争不可避免);彼此合作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同时推动商行提高竞争力(合作有利可图)。出于理性人的考虑,商行没有理由放弃与互联网金融开展合作。

(二)被炒作的投资风险——思考“高收益泡沫”

我们把目光转移到互联网金融的自身缺陷上。余额宝的收益率一度突破7%,一些投资者在尝到甜头的同时又不免多了一丝恐慌:远高于银行利率的收益,是否会长期保持?是否会出现大幅波动?一旦收益率陡降,投资的损失将如何填补?不少学者也随之加入了质疑高收益的行列,对互联网金融一通口诛笔伐。这些质疑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怎样的投资能使得互联网金融获得远远高出银行的收益?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怀疑。第二,互联网本身即不安全。系统崩溃、网络经济犯罪和客户信息泄漏等事件一旦爆发,整个世界都将感受冲击。因此,投资与互联网金融显然很不明智。

笔者认为,后一个疑问姑且可以称作真正的弊病,而前一个疑问,其实不过是同时偏好高收益和低风险的中国式投资者的一个“炒作”。

很明显,大多数中国家庭不会理财,至少不精通理财。50%左右的国人仅仅做到“随机理财”,85%的国人倾向于保守的或从众的投资方式。这一方面根源于农业大国根深蒂固的保守情结,另一方面亦和中国投资市场不完善有关。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风险相对较大的新型投资方式,短时间内难以获得主流价值的认可。追求高收益的激进型投资本非国人所崇尚,互联网金融在如此的文化土壤中势必遭受攻击。然而,高收益摆在眼前,利益的驱使和侥幸心使不少投资者蠢蠢欲动。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未做好充分的、应对高风险的准备。一旦收益受损,投资者便无法接受,或闹事,或跳楼,制造极端事件,也诱使政府不得不越过底线对市场行为横加干预。希图收益又惧怕风险,进而炒作“高收益泡沫”,是“互联网金融”被夸大的又一原因。

(三)追踪流到实处的资金——实体中小企业借贷困境探究

1.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借贷现状

中小企业借贷领域,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行竞争的又一大“战场”。2008年金融危机后,商行不再情愿将大笔贷款发放给信誉不加、资金短缺、希望渺茫的实体中小企业,是谓“惜贷”。而中小企业为生存只得求助于民间高利贷、影子银行,另外就是互联网金融体系。目前,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与互联网金融等其他途径借贷的比率已为7:4,通过互联网完成的借贷笔数占借贷笔数总量的30%.商业银行由此倍加坚信互联网金融。既如此,商行为何不在中小企业借贷领域主动出击呢?

2.“一刀切”货币政策下的商行与民企

商行在中小企业借贷方面显得被动,主要由“一刀切”式的货币政策直接导致。所谓一刀切,即指央行在全国范围内增减银根,使得过剩产业与不足产业一个趋于优化,另一个趋于恶化,最终难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现象。2011~2013年,货币政策收敛,商行惜贷,民企举步维艰。

3.商行钱荒——银行和中小企业一起缺钱?

那么,手握重金的商行,又究竟把资金投向何方?虚拟经济。商业银行的同业拆借、证券投资等虚拟经济业务占用了其大部分的资金,2013年国内的M2高达102万亿。然而,2013年6月,商行竟然爆发了一场“钱荒”。一度飙升至13.44%的同业拆借利率让多数商行陷入窘境。貌似银行业和中小企业一样,“缺钱”了。

其实不然。商行吃紧的是手边头寸,而非长期资金。究其根源,除了贷款需求增加、银根紧缩、美国QE政策导致中国资金外流、地方债风险升级、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和央行延迟救援等原因之外,笔者以为,最致命的的还数商行存短贷长的权利资金错配。这引发了一个十分可怕的现象:实体经济资金短缺,虚拟经济过热,商行甚至拿不出应急的头寸;大笔资金“空转”,吞噬实体经济的利润,国内经济泡沫逐渐膨大,经济的根本渐趋萎缩。

(四)请允许新金融成长——揭秘“需求—增长”效应

互联网金融是新兴的产业,所以它不成熟,所以它有风险,所以它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但所有这些都不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是错误的,理应被绞杀。

我们拿美国的经验为例。19世纪末,火车传入美国,铁路建筑业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支柱;20世纪30年代,航空运输业又作为将美国拉出大萧条的一只推手;70年代,电子科技又促成了美国经济的又一次飞跃。火车、飞机、电子产品均是新兴之物,想必也无可避免地附带着风险和混乱。然而,美国并未打压这些新事物,而是规范它、扶植它。事实证明:美国的抉择正确。

笔者以为,真正的新产业理应具备两个特征:一,适应经济社会演变的需要;二,能够和原有产业相协调。曾经的火车、飞机和电子产品具备这些特征,互联网金融亦复如是。新技术和新需求创生了新产业,新产业又将以飞速的增长回馈整个经济体,是谓“需求—增长”效应。支持与引导政策只会使新产业带来的隐患不断被消除、问题不断被解决,倍加有利于经济,而不是相反。人类社会也正是由于新产业的不断涌现而得以前进。

必须指出的是,现今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有两种不同的根源:一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二是垄断的需要。而当前者未能区分互联网金融利弊时,将与后者呈现相同的监管措施:打压和排斥。因此,在两种因素并存的中国,我们很难分辨现行政策究竟源于哪一种势力。但应当肯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政府政策将变得来源分明。

三、建议与总结

结合前人研究和上文分析,笔者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效应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破除垄断。政府垄断和企业垄断是新兴产业的头号大敌。分析互联网金融作用于商业银行的真正机理,必须在隔离垄断的前提下。

第二,传统、新兴金融产业树立竞争、合作、共赢意识,勿将双赢的竞争天地视为剑拔弩张的战场。商行积极迎接挑战,寻求创新;互联网金融规范自身,稳步成长。

第三,金融当局制定差别利率政策,扶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第四,金融机构转变投资方向,将资金从虚拟经济转向实体经济。

第五,在社会整体范围内树立“需求带动增长”的观念,强调新兴产业的生命力。

互联网金融是经济与科技相伴发展的产物,顺应经济社会的持续演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利润、客户、经营理念产生冲击,但不可能取代商行的地位,“互联网金融”并不成立。“互联网金融”有一系列产生背景,如垄断传统、竞争理念、政策驱动等等,应从本质上看待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赢格局,需要双方乃至公众、政府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冯娟娟.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03(10).

篇3

希腊有这样一个关于剑的传

说:西西里国王迪奥尼修斯统治着富饶的叙拉古城。大臣达摩克利斯对此很是羡慕,直到有一次受国王邀请坐到王位上,看到了始终悬在国王头顶的利剑。

这就是达摩克利斯之剑的由来,象征着无论在多美好的表象下,都要随时有危机意识,心中敲起警钟。联想到近期的热门话题互联网金融,在其疾风暴雨般发展的表象下,也需要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来规范其发展,这把剑就是法律。

法律的空白地带

伴随着IT技术的发展,更多新颖、灵活方便的金融模式出现,对传统的银行业态进行着严峻的冲击;另一方面,银行的客户们对银行的期待越来越高,支付端和交易端在发生变革,“水泥加鼠标”模式的冲击如海啸般让银行饱受威胁。

互联网金融是科技发展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今后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对其采取扶持壮大的政策是正确的选择。但任何一种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问题和风险,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曾表示,“互联网金融不能触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两条法律红线,尤其P2P平台不可以办资金池,也不能集担保、借贷于一体”。再比如,一般P2P网络借贷平台注册的是科技咨询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但是在运作过程中,有的平台却提供担保,这种行为本身违反了现有法律的规定。

认真地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这些问题、风险,可以弥补目前因发展过快而出现的漏洞,以保障其有序、合理、顺利的发展。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风险点,要加以区别对待。就目前而言,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相较于传统金融来说,互联网金融的门槛低,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在法律监管方面有很大的不足。这些问题都在第三方支付中凸显出来,对互联网金融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安全性构成了挑战,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法律难以成行。

目前在互联网金融存在诸多的法律风险,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没有健全的立法,执法方面也不够严格,监管的力量也不足。这些风险会造成许多金融违规操作问题,像是洗黑钱、非法融资和泄露消费者的营私等,给互联网金融融资产生不良影响。

在高速发展当中的互联网金融,需要时刻注意出现互联网金融的泡沫。如余额宝在短期之内能够吸引大量的资金,其他互联网金融借贷业务的蓬勃发展也值得关注,要防止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诚信丧失的情况出现。2008年金融危机前鉴不远,值得深思。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金融刚刚产生和高速发展的时候,需要注意到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不可预测的风险点,尤其是涉及到的法律风险,做到未雨绸缪。

置于法律之剑下

针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各种风险点,可以在法律上提出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对风险进行排除,促进互联网金融的正常有序发展。

第一,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发展,就是要制定和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标准、构建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的特征要求我们建设监管体系时要做到制度的前瞻性与可预期性,同时要及时进行立、改、废。首先是修正和完善已经存在的金融法律体系,目前我们国家有涉及银行、担保和公司破产等一系列相关金融方面的法律,但是其中缺乏对互联网金融的有关规定,亟需修改完善;其次是进行相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性法律立法研究,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相对新颖且范围较广的领域,需要对其基础性、根本性和普遍性问题做出规定,就要制定互联网金融基础性法律;最后是具体的规章细则和行业标准的出台,由于互联网金融内容复杂,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细则标准予以执行,才能真的做到有法可依。制定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标准、构建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

第二,打造监督管理体系,切实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要想法律真正付诸实践,产生预期的社会效果,必须有赖于执法者。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政府有关方面要结合互联网金融新的发展态势,对各个方面进行梳理,做出合乎法律和实际的科学判断。同时,需要政府及时明确监管部门职权,也可以选择新设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这样就可以对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的不合法现象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

第三,维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对其加强法律方面的教育,制定具体的保护制度,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消费一方原本就是交易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存在着交易双方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对等、自身的实力又相差悬殊的情况,消费一方就更是处在了不利的位置上。笔者建议一是要对互联网金融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做出详细的立法,如前所述,这样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加快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互联网知识和金融知识充分结合。法律上的权利需要积极去维护,怠于行使权利必然遭受法律上的利益损失,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权利上的睡眠者加以激励。

篇4

互联网金融是相对传统金融出现的一种金融表现形式,通俗来讲是在传统银行基础上进行“互联网+”的创新融合,这个概念最早在2012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之父”的谢平教授提出来,其目标是大众金融、普惠金融和消费者金融--即让大众都能享受的金融服务。

二、政策背景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的热门词,刚进入2017,腾讯金融、蚂蚁金融、百度金融就吹响了新的冲锋号。与传统的银行、证券行业的历史悠久不同,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兴起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当前形势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从传统互联网扩展金融到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支付再到竞争和网络信用。与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金融政策的范围变得更广泛,因为新经济市场的网络效应,互补性和规模经济,导致的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互联网金融火热的同时,也是泥沙俱下,隐藏着不少风险。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非法集资、经营不善“跑路”、利用监管漏洞套利......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已经偏离正确的创新方向,并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此外,由于许多公司的跨国性质,以及国家市场之间的依赖关系,反垄断机构的利益经常重叠。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领域,其中信贷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了解相关问题互联网信用服务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这种新现象但还拥有潜在的解决实际问题。大数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许多互联网服务公司的商业信用。

三、发展趋势分析

1.水平:两级分化大小并存。大多数人习惯使用电子网络这一行业发展模式来推断P2P网络未来在信贷行业的前景。可是在相对规模集中的条件下,当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缺乏一定的元素(比如地理等约束),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程度越高,对区域也就有更高的需求,细分市场的特点也就越明显,从而网络将会达到高度的集中点。基于同种原因,P2P网贷两极分化和大小并存也就产生。

P2P和各种金融模式是唇齿相依的,其涉及到的领域有一般借款,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抵押贷款、信用贷款,个人消费金融,商业贷款、汽车贷款和抵押贷款等等。它对于平台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需求。目前P2P模型,主要有3类:一是线下交易模式,二是承诺本金和保障的网站运营模式,三是不承诺本金的网站模式。后两类主要是线上交易,网络作为中介平台。然而线上交易多数为客户端交易,其互联网属性已经有向半互联网属性转变的趋势,这对网络平台的运营提出了一定的区域要求,使得业务发展多元化,同时P2P因金融属性而具备的复杂性也是不可估量的。

与我们上面所讨论的相一致,中国为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相对比较业余。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急需金融服务。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有强大需求去接触更大的消费者群体,这使得“互联网金融价值”意义重大。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在互联网行业培养了一代受过良好教育的IT工作者。这使得开发和实施先进的模型能够充分利用预测修正的价值,并提供多种服务。

此外,中国严格的隐私保护法律同西方国家有所不同。这于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挑战,但也为互联网信贷服务公司提供了机会。它允许他们大量精准地收集所需要的数据。此外,他们的工作可以通过提出适当的隐私保护指南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2.纵向:专业化和加强控制。一个成熟发展的平台,包括资金的前端和后端资产,中间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技术的支持,在P2N模式(P2N中的“N”一般为多家机构,即借款人来源是网贷平台合作公司,集成化的模式构成,囊括P2B,P2C等多种产品构成,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抢占市场份额和流量入口为第一要旨,上线没多久成交量比较大的平台多属于这种模式)中,互联网平台实际上改变或削弱资产的功能,由机构资产风险控制。鹏金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这一模式的高度关注,业内有专家认为在这种模式下,如果出现大额度违约,担保公司可能无法第一时间垫付,平台就容易被担保公司绑架。这体现该模式风险可控性低,不符合当前市场监管的潮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P2N模型的成功和风险点,即“机构风险控制”:如何与合作伙伴管理风险。事实上,“利润率”也反映出行业链中不同部分利润分布的趋势。通俗地说,由于竞争生存的需要,劳动分工的需求和趋势会变得更加明显。

事实上,根据监管部门的意见,该平台被定位为信息中介,不能自行担保。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更多的平台将寻求第三方托管,机构可能都是外部的第三方机构也可能是分离资产管理公司的平台本身。换句话说,P2N不会完全消失一段时间,而是随时有可能会蓬勃发展。细化劳动分工是一个趋势,但在这个方向上,行业利润被分割。根据行业的一般规律,价值链利润越高,越高的利润的门槛越高,未来的净贷款,利润的分配就会显示出一个凹曲线的形状。凹凸的程度取决于相互之间的竞争水平,竞争越激烈,曲线凹程度越低。在利润的驱动下,经过详细分工,该平台将追求利润向上游和下游资产发展资金,并显示对发展趋势的控制。

从传统金融服务到现在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服务被普遍认可是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的银行带来便利的服务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不妨以网上银行为例,这个平台可以帮助银行的各种组合打破时间和空间等的限制,扩展高端的客户链,升级所需要的业务流程,便于数据的处理,以及降低服务的成本,从而可以实现信息化和集约化的管理效率的提高。

在第三方支付的繁荣时期,互联网金融不仅取代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而且更重要是“提取”了银行当前的存款。以alipay(支付宝)为例,这种支付模式可以满足各种付款要求,在社会通过灵活的方法和分配循环资金投入自己的超额储备账户通过其有利的电商平台,这样可以减少活期存款率和间接增加基金在银行的成本。总而言之,网络金融的影响商业银行通过一些渠道,吸引了“减少管理成本”的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会降低银行承担风险的水平,但“融资成本”的效应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

篇5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

随着互联网巨头腾讯匆忙推出的“现金宝”,百度的“百发”、三马卖保险众安在线)、民生电商、P2P网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的层出不穷,互联网与金融的联姻开启了新纪元。2014新年伊始更是发生了三件事:天弘基金规模破1800亿;人人贷获得全球最大的风投额度;微信版余额宝上线。一个新的行业创新机遇已经到来――互联网金融。面对十年不遇的“互联网金融”机遇,哪些模式会在市场上胜出,又会诞生哪些新的模式?我们又该考虑哪些方面的风险以及怎么规避这些风险?本文主要探讨这几个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

从主体上考虑,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领域,即为互联网金融。从业态上考虑,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狭义的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则应该定义在跟货币的信用化流通相关层面,也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即金融脱媒化。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而是“依托互联网精神的金融”,技术作为必要支撑。概括下来即为:基于互联网精神的机构或个人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渠道来开展金融业务,从而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并满足需求的方式即为互联网金融。

二、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互联网金融当前还处在无监管的自由状态,在当前状态下分为两大阵营:一是按机构作用划分;另一是按产品用途划分。

(一)按机构作用划分

1、渠道类:主要是以渠道的利用和渠道建设为主营目的的机构,借助渠道收集交易数据,从而挖掘在线商户的需求,并利用大数据控制信用风险,赚取价格差和时间差,不考虑金融产品是否自我设计生产,还是以其他机构的产品为主,用户可在网上直接购买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进行投资理财。

2、信息类:主要是提供各种供需的信息,起到连接供需双方桥梁的作用,包括单方信息供给和双方信息匹配。金融机构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网络渠道让客户找到,从而提供金融服务,信息从分散到集中,把提供服务的信息集中在一个平台,由平台单方提供信息供需求用户查找。另一种是根据用户的金融需求,匹配适合客户的金融机构连接有投资需求的个人与有融资需求的个人,以实现金融脱媒,可以是一对一服务,也可以是多对一服务,也可由融资者发起项目,以团购或预售的方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多对一服务,即所谓的众筹模式。

3、技术类:主要提供基于互联网金融技术服务,本身不参与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公司和软件开发技术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技术手段接入了各大银行的支付端口,并为用户提供了一些个性化的结算服务。

(二)按产品用途划分

1、支付类: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也是最早出现的涉互联网金融产品,它独立于投融资,网上购物过程并不涉及投资或者融资,为用户提供客户端和移动端在线支付及转账、缴费等服务。

2、融资类:以融资为目的的产品,当前最为突出的是贷款类的直接融资模式。包括P2P模式和众筹模式。

P2P模式:借贷双方通过P2P信贷平台信息,自主成交。在一个借贷流程中,P2P信贷公司负责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然后将信息提供给资金出借人,并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等。按照平台责任大小,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无担保在线模式。第二种是有担保在线模式,是现阶段的主流;第三种是线下模式。

众筹模式:类似于风投网站,最早起源于美国。资金需求方把资金用途或项目说明在平台上,由网站对该项目评估,包括收益率和资金回报周期等要素,然后通过审核,而资金供给方根据个人认知来出资认购该项目的份额,直至项目所需资金达到需求,平台只能赚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报酬。

3、理财类:

类P2P理财模式:主要是资金供给方通过网站平台为需求方提供资金,从而赚取高额利息的理财方式。资金供给方包括个人,企业及企业关联机构,需求方同样包括个人和企业。 基金理财模式: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为基金,以传统基金的升值与否关联,衍生出新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基金,且可以实现功能互转,收益高于传统的基金收益,没有基金的与基金公司绑定,有基金的与渠道平台合作,从而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互联网理财方式。

终端碎片化模式:该模式的用户不受终端的限制,无论是用电脑、ipad,还是手机,只要可以上网的地方就可以提供终端理财条件;碎片化是理财行为的新趋势,既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碎片化,也包括金额上的碎片化,移动理财模式便是对这一新趋势的回应。

互联网保险:不是简单地用互联网渠道销售既有的保险产品,而是通过产品创新,挖掘新的社会需求、创造新的产品,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一系列保险整体解决方案。

三、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创新

目前互联网金融处于起步的阶段,多方面发展还有待完善改进,下面来探讨一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1、微金融

微金融就是小的金融,针对小微企业甚至个人的金融,基层的金融。互联网金融覆盖边缘化的扩大使得普惠得以实现,不管是贷款融资方面还是理财方面。而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正是由于弥补了传统金融的垄断、高门槛、高成本、服务群体小的特点,从政府不断出台的金融、财税改革政策中不难看出,惠及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已然成为主旋律,而从互联网金融碎片化理财的属性来看,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和渠道而言,则更易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也更符合其发展模式和刚性需求。

2、移动互联网终端

移动支付有几种情况,一个是运营商的NFC的支付;另外一个就是支付宝和微信的扫一扫。未来没有人愿意时刻守在电脑前面看着基金的涨跌,也不用必须通过电脑购买理财产品,而是可以在机场、咖啡厅等公共场合随时随地的购买新产品,关注资产的增值变化,这都将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所以,移动互联网的比重将逐步加大,甚至未来能超越桌面端的覆盖范围,在设计或改进新的模式时,需要考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

3、无中介化操作

现在银行业靠着市场的低利息,然后贷款出去赚取至少2%的息差,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将会出现超级网银的现象,即机构或个人只需要央行设立账户,直接通过央行进行清结算。从这个角度,也意味着将会出现“脱银行”的现象;未来的融资除了P2P外,也可以实现DPO,即互联网直接公开发行的融资方式,我们不在需要证券公司的存在可以直接认购买发行人的股份,发行人也不必支付高额的承销费用,从而实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世界大同”。

四、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控制

从斯诺登棱镜门,到国外黑客攻击国家网络事件足以证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更容易窃取到一些更精准的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新兴行业的发展伴随的是风险的扩大。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一样,具有以下几大风险:

1、法律法规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没有相关的监管手段,国内也尚未有健全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这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产品)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区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近期,监管层首部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规范性文件将出台,保监会近日下发《关于促进人身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促进并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预示着法律法规的出台将加快出台,逐步完善。

2、期限错配风险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最终投资标的都是在传统行业,这就导致资产投资期限过长,资金回报慢,而负债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负债到期不能按时滚动,就可能发生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而其中的关键是错配的程度。这就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依据资金历史流动性数据来制定相匹配的风控制度,以降低期限错配风险。

3、保证金风险

互联网金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进入门槛比较低,这就存在了行业内参差不齐,撇开行业泡沫不说,如果有部分用户同时撤资,在达到资金流动性的边缘时,中小机构拿什么保证资金链安全。所以,保证金制度是降低用户投资风险,保本的关键。

4、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本身是建立一个有信用的体系。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一切能利用的资源,把每个人每个企业的信用建好。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做到高收益保证;是否有足够激励去挑选好每一个投资品种,怎么避免资金丢失的问题等,只有未来行业会引入担保制度或者第三方托管,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5、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由于信息的透明度问题,那么,通过上述渠道获得的信息,是否准确,能否客观公正的对评级主体的信用风险作出全面的评估,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选择性偏误与系统性偏差;出现个人信用风险后,谁来承担损失,这都需要企业逐步完善。健全的用户审核制度、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个人信用风险。

6、技术风险

有网络的地方就有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是处于一个开放的网络世界里,容易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从而影响企业与用户资金的安全。云计算技术的实现既能降低企业风控系统搭建的成本,又能很好的提高安全问题,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交易系统、数据系统等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

参考文献:

[1] [ZK#]罗明雄,丁玲互联网金融陆大模式深度解析[J]中国科技财富,2013,9:38-41

[2] 刘思敏当前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及风险[J]商情,2013,37:47

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技术 宏观经济 传统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金融行业已成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新兴的行业,是互联网和金融相互融合形成的、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产物。它不仅包含互联网业务,同时也是对金融行业的补充,所以互联网金融就目前的走势来看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地利用好网络这样一个公众平台,为宏观经济发展和资金融通等问题提供保障和带来便利。同时,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的产物,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问题,若缺乏良好的从业人员素质,或没有制定出可以较好规避风险的制度,就会很容易影响互联网金融今后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更具针对性地提高互联网金融平台抗风险的能力和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督管理制度。

现如今互联网金融行业已成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交易的成本较低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也为更多的人带来了便利和收益的最大化。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不断变化和发展,其中最具有典型性的模式有:一是众筹的模式,此模式是指个人或者集体利用网络上的爱心传递等方式,吸引广大消费者进行资金的筹集,从而能够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二是P2P网上贷款模式,这种金融模式在近年来的发展一直被人们所看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在发展,此模式成为了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和消费者利益的新型理财方式,能够将投资者的收益提高,从而实现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共赢,其发展潜力巨大。三是人们常说的第三方支付的方式,比如淘宝的支付宝,微信的理财通等,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收费和付款,这种方式在互联网金融中占到非常大的比重,也是人们信任的一种金融消费模式。 互联网金融可以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不足之处,有效提升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互联网金融行业之所以成为新兴的行业,在于其背后具有强大的技术竞争力,其在帮助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将金融业与之相互融合,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进行交易时,由于成本降低且交易量能够得到保证,有效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和长期的增长。互联网金融不仅推动了网络的发展,而且为人们今后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互联网金融还可以有效提高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对比传统的金融,现如今互联网金融占据着非常大的优势,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功能相比传统的金融功能来讲,发展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不仅在线上可以利用各种公共平台对金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而且也可以对线上的支付进行有效率和便利的整合,使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资金进行筹备。由于互联网金融对客户、企业等的资金需求等具备较好的整合性和时效性,从而有利于及时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等问题,有助于营造出良好、稳定、和谐的企业资金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保证企业能够有充足的储备金,甚至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为其今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能够较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服务机构主要有证券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造成我国社会资本的投资和理财渠道较为狭窄,再加上我国民众之前的理财观念较为守旧,老百姓大量的存款都积压在银行。未来如果社会的投资和理财道路变得越来越窄,这必将会影响到社会公众的消费和资金流动的趋势,从而打破金融和货币市场供求关系之间的平衡,甚至进一步影响到产业政策、利率市场和货币存储等方面,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在互联网金融的平台上,可以提供丰富、方便快捷的投资理财的渠道,并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将经济阶层和收入较低的人们的小额资产也能够聚集起来,使得融资者和投资者都要贯彻相同的“积少成多”的理念,从而展示出我国社会闲置资金力量的强大。此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投资理财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更加灵活、便捷,除了提供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投资理财产品外,还可依据资金持有者直接或间接选择的金融产品来进行投资分析,从而更好地完成交易,并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这些都是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便利之处。

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给许多传统金融行业的借贷模式和关系带来了转变。在传统的借贷模式下,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往往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面对面的交易,通常会花费许多彼此的时间、精力和交通成本等,很多情况下不能够达到较好的协商,甚至会出现交易失败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就能够较好地改变这种借贷模式,借贷的双方可以根据互联网技术或者可靠的第三方进行这种借贷交易,如蚂蚁花呗。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可以大量汇集民众的闲置资金,从而找到投资的项目;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使得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低于之前传统金融交易的成本。网络借贷平台需要的资金门槛较低,而且通常能够提供“一条龙”服务,这就可以给小额借款人提供便利和充足的资金,从而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宏观经济管理带来了风险,需要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规避措施

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特点,使其具有较高的违约风险。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力度不到位,这就导致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性问题。在互联网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今天,一方面人们享受着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互联网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再加上真实的货币在虚拟的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公开易,使之风险系数越来越大。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影子银行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互联网金融除了本身的L险外,更重要的是还会给影子银行带来新的风险。影子银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经济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因其监管制度不到位等问题,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大量的资金流入影子银行,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的泡沫化,从而导致产能过剩等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下,往往导致借贷的关系更加混乱,带来更多的交易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货币结构变化快。货币政策属于调节宏观经济的手段之一,它建立在产业经济的发展之上,在我国发展的不同时点上,对货币的需求量和货币结构的比例都各不相同。而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来看,为了让闲置的资金更好地利用起来,很多人通过网络平台资金需求,出现了各种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今后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规避措施。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我国有关部门和民众应当仔细权衡其中的利弊,使互联网金融发展朝着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采取措施,加以有效的规避。

(作者分别为海南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系讲师;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篇7

2015年以来,我国金融风险急剧增加。股票市场“人造泡沫”崩盘、汇市动荡、以泛亚交易所和e租宝为代表的影子银行风险爆发、银行坏帐激增,引起中央高度警觉。

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深度与日俱增,将对金融产品、业务和服务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其随之产生的巨大风险和监管的认识和实践却大大滞后。因而目前显露出来的金融风险,使得业界开始着重关注,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进一步完善要求紧迫。

二、互联网金融特征及其对监管带来的挑战

1.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打破传统金融的时空限制,降低交易成本。在具备网络通信条件和终端的基础上,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金融交易,金融的互联网化优化了金融服务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2)改变了单向资金流动和单向服务,注重用户体验。网络金融可以实现资金供求双方“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流通方式,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互联网具有动态、互动的特点,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运营主体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客户可以通过与金融运营主体的交互式沟通选择适合自身的金融服务。

(3)互联网金融推动了金融业的一体化,向混业经营变革,投资者更青睐于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尚未完善,而在运营主体众多的情况下,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所以,互联网金融隐藏的风险会通过网络平台被放大,较传统金融有更大的负外部性,一旦风险暴露,将对我国的金融系统产生极大危害。

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监管的冲击

(1)互联网金融监管立法滞后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层出不穷,原本针对传统商业银行制定的传统监管制度缺位十分突出。目前有关规范互联网金融的规定主要有《关于提示互联网保险业务风险的公告》、《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的通知》、《对淘宝上部分公司涉嫌擅自发行股票行为的通知》等。但以上文件对互联网金融的针对性较差,难以适应不断发展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人民银行颁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P2P的监管主体是银监会,但具体措施并未出台。

(2)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冲击

首先,互联网融资平台的繁荣使得商业银行脱媒现象日益严重,投融资主体行为游离于传统监管之外,央行想通过商业银行进而影响金融市场及公众的目的渐渐难以达成,货币政策失效。例如包括比特币在内的部分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处于监管套利发展阶段,通过创造具有较高流动性和现金替代性的电子货币,有类似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从而有可能改变传统金融市场的运行及传导机制(马文良,2014)。另外,在商业银行非中介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现状下,商业银行资金外流严重,经营重点转向表外业务。而表外业务复杂性、隐蔽性的特点,使得央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难度增大,加大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

(3)虚拟信用平台的金融风险难以控制

①金融风险的类型多样化。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包括来自网络技术安全和技术选择的技术风险以及网络金融业务自身存在的业务风险。(董微微,2015)软件系统以及电脑程序是控制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的主要依托,一旦受到病毒或者网络黑客的袭击便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可以说网络技术安全风险是一种影响范围最广的系统性风险。业务风险则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支付与清算风险等。由于充分的开放性和不设防,互联网金融中的业务风险被放大了。

②网络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程度高。由于网络金融具有的公共品的外部性特征较传统金融更高,虽然一方面能够降低网络金融的边际成本,但另一方面密切了各个金融主体之间的联系。一旦主体之一发生风险将会牵连众多主体,引起更加广泛的金融风险,增加了识别与预警的难度。

③网络风险复杂性提高。互联网金融的虚拟化突破了交易的时空限制,从而使得识别参与者的真实信息愈加困难。快捷化便利了资金的流动转移,但易引发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虚拟化和快捷化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多重风险交织在一起增加了其复杂程度和监管难度。

(4)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混乱

投融资主体的扩充在活跃市场的同时降低了市场稳定性。由于对于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缺少针对性政策,互联网金融市场鱼龙混杂。另外,在互联网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相关机构出现恶性竞争,且目前缺少有针对性的相关法律文件。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

1.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分配,防止监管缺失

央行具有维护金融秩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因此央行可以担起互联网系统性风险监管的责任。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特点,由央行协调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统一监管。同时可以借鉴美国双线多头的模式,在地方以地方政府、央行分支机构和司法、财政等机构为主实施地方监管。对于存在争议的互联网机构或者业务,分配给专门的核心机构监管,防止踢皮球现象的发生。最后,在行业自律监管层面,可以借鉴日本、英国的经验,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陈林,2013)。由政府或核心企业牵头组建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行业组织在实现互联网金融市场多元利益主体合作博弈中的作用(李瑞雪,2015)。

2.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以有利于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为核心目标

分业监管体制问题暴露明显,但是简单的混业监管难以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强化宏观审慎性的政策框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宏观审慎性政策旨在减缓在金融体系中由于跨市场的风险传播以及顺周期波动对于国家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冲击。具体的政策主要包括两类:

第一类,在空间问题上,通过识别与提高系统重要性机构(SIFI)的核心资本要求、流动性要求,限制金融机构规模与业务的过度扩张以及降低风险敞口和杠杆率等措施,防范金融风险的空间传播。

第二类,在时间问题上,通过对于金融机构的资本水平以及杠杆率提出实现动态逆周期的要求,平滑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波动。

综上,将审慎管理职责赋予央行能够发挥央行的主导作用,但是监管机构和货币当局都能够影响金融机构的资本和杠杆,从而增加了相互协调的成本。最有方式就是强化央行的审慎监管职能。

3.规范网络金融运作、完善互联网信息披露、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社会认知理论;结构方程模型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5.24

中图分类号:F832.2;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5-0108-06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of Online Financial Wealth

Product Purchasing Based 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XU Xiaoyang, LU Minghui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Abstract: Based 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urchasing intention and behavior of financial products from the consumers perspective, and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rchas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cognitive of risk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are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urchas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oth between trust and purchasing intention & behavior, and between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purchasing intention & behavior.

Key words:online finance; financial wealth product;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络金融发展极为迅速,产生了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的全方位、多元化互联网金融服务。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一直走在改革进程中的中国金融业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业,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逐渐形成概念,与人们的生活更为密切,产生了独特的发展形态。2012年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基于各种平台的金融创新产品开始出现,“余额宝”等本土化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更是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于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消费者的碎片化理财,具有较高收益、门槛低和随时赎回的特点,激发了广大网民的投资热情。与此同时,对互联网金融及其产品创新的探讨已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大新兴研究热点。

互联网技术运用于金融领域始于国外,但“互联网金融”不是通用的国际术语,多见的是“E-finance”,“E-commerce”,“Network finance”,即电子金融、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其范围大于只依托互联网技术的金融活动,并侧重金融交易、服务的信息化。Manuchehr Shahrokhi总结了电子金融的发展创新状况,分析了金融服务业和IT产业面临的挑战[1]。目前,互联网金融往往被具体化为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兴金融交易模式和产品,Garry Bruton等分析了小微金融、众筹、P2P网贷等创新金融模式,以期为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模式[2]。一些学者们认为互联网金融依托移动支付、网络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现代互联网信息与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第三方支付、信用评价与融资以及互联网理财等各种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3,4]。还有一些学者对影响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因素进行相关研究,包括采用计划行为理论等模型对金融的安全性[5]、消费者满意程度、感知的易用性和有用性[6]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上述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互网金融模式和影响互联网金融使用的关键因素。对互联网金融网上银行使用行为研究较多,且主要使用计划行为模型进行分析,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购买行为研究较少。由于计划行为模型侧重于个体实施特定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而互联网理财产品是新生事物,需要在互联网氛围下进行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需要关注心理认知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在不同的自我效能和社会认知水平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和行为可能大相径庭。但现有文献尚未就此进行深入探讨。为此,本文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构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购买行为理论框架,深入探讨影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购买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金融机构的产品战略规划提供参考,为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提供决策建议。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本文将主要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已有文献分析构建研究框架。在查阅相关资料和相关调研之后,决定设置6个潜在变量:互联网氛围、计算机自我效能、风险控制认知、沟通交流、交易信任、购买意愿与行为。

Albert 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揉合内因决定论和外因决定论两种理念,辩证地提出个体的认知因素、环境、行为的三元交互决定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行为及其所处的环境为动态的互惠决定关系,任何两者之间的关系都随着个体的认知、行为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环境因素包括所处氛围、外在资源等。个体认知包括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我是否具备某种特殊能力的判断,自我效能与个体的能力有关但并不能反映其真实能力,只影响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和完成任务的韧性;结果预期是个人对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结果的判断[7]。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自我认知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影响自我效能即对自己能力的判断。组织内每个个体对互联网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接触和使用情况形成一种组织内的环境氛围,即互联网氛围。在使用互联网购买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会强化消费者对自身使用计算机能力的价值判断。因此,互联网氛围会影响组织内个体对自身使用计算机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能力判定,这种能力的判定即计算机自我效能。

风险控制认知是指个体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存在风险的程度和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控制程度的认知水平及认知行为。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个体认知包括风险控制认知,并受环境因素影响。Sutton S.G.等指出企业个体或决策群体必须正确认识到电子金融(即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企业才能成功实施以互联网金融为平台的电子商务,获得效益[8]。因此,互联网氛围(即互联网环境)会影响风险控制认知。

由于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基于信息动机和情感动机,喜欢使用互联网获取金融理财产品信息和进行具有强烈感彩的购买评价,并通过“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媒体与其他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因此,互联网氛围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有关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沟通交流活动。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互联网氛围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有显著影响;

H2:互联网氛围对风险控制认知有显著影响;

H3:互联网氛围对沟通交流有显著影响。

成颖等提出计算机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计算机培训及其辅助技术使用等行为活动中的应用[9]。计算机自我效能作为个体认知因素将会影响个人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行为。廖俊峰等将计算机自我效能作为研究个人网上银行采用意向的主要变量之一[10]。如果某个消费者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较好,那么他(她)会更有信心并更愿意使用计算机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4:计算机自我效能对购买意愿与行为有显著影响。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个体对新生事物的认知程度将会影响交易信任并影响其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Kim等提出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时会考虑交易环境风险、本人的风险偏好、卖家的信誉度等等,这些交易过程中的相关风险需要消费者进行分析和控制,如果消费者对相关风险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知道如何进行防范,则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信任卖方[11]。所以个体对风险控制的认知将显著影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交易信任程度。

消费者在搜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信息时,由于存在信息获取的不对称和理解的不对称,他们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往往犹豫不决。张万力等提出沟通交流可以降低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认知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意愿[12]。沟通交流包括大众传媒对社会受众的信息传递、网络社交媒体的信息交流和人们日常交往时所进行的信息交流。有效的沟通交流活动将促进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构建对理财产品尤其是创新理财产品的交易信任程度,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交易信任一旦形成,消费者则更容易产生购买意愿并付诸行动。陈东宇等发现P2P的出借意愿主要受信任影响,交易信任影响购买意愿和行为[13]。鉴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5:风险控制认知对交易信任有显著影响;

H6:沟通交流对交易信任有显著影响;

H7:交易信任对购买意愿与行为有显著影响。

基于上述变量设置和假设,本文的理论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2 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为确保测量量表的真实有效,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作者在参考相关经典文献的基础上,与有关专家和受访对象进行深入交流。在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之后,修改相关量表。然后进行范围较小的预调查,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预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及访谈意见对量表的内容进行进一步修改,确定最终调研问卷。问卷所采集的基本信息有职业、学历、年龄和年收入,问卷主体部分采用了Likert五点量表形式:数值1表示“完全不赞同”、数值3表示“不确定”、数值5表示“完全赞同”。问卷主要涉及互联网氛围、计算机自我效能等6个变量,共16项,问卷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问卷的调研对象是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无锡市、苏州市的普通市民,既包括分布各行各业的工薪阶层,也包括在校大学生,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平台共发放问卷800份,每个地区为200份,有效问卷725份。被调查人群职业主要为女性(61.23%),以年轻人为主(20~40岁占比为75.37%)。受教育水平较高(大R陨险90.15%),收入水平也较高(收入在3万以上占77.34%)。将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支付宝注册用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各项比例基本一致,因此认为该样本是有效的。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统计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各测度指标平均值在2.77~4.57之间,中位数主要以3为主,众数以3为主,标准差范围在0.83~1.22之间。通过上述软件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受访者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经常使用互联网(相关测量指标的平均值均大于3,中位数和众数都在3以上),但是他们很少进行以互联网理财产品为主题的信息交流,并且对该类产品的风险认知程度不足(相关测量指标的平均值基本上小于3)。此外,由于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缺乏交易信任(相关测量指标的平均值基本上小于3),受访者部分人群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持观望态度,但也有较多受访者愿意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确保较好流动性的前提下,获取较高的理财收益。观察变量描述性统计量具体如表2所示。需要指出的是,测量指标

y1的众数、y3的中位数和众数、y10的中位数和众数均为5,这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极度依赖互联网,并爱好使用QQ、微信等社交网络媒体进行信息交流。此外,测量指标y2、y5、y6、y9、与y16的标准差均超过1.1,这说明受访者们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和购买行为差异显著。

3.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衡量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本文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分析软件为SPSS22.0。分析得到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参考标准为大于0.6),表明问卷内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具有较好的信度,相关量表具有较好的整体可靠性和稳定性,可进一步进行验证分析。效度检验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s球型检验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KMO值为0.912,远远大于0.6,Bartletts球型检验的显著性为0.000,表明各变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因此调查问卷效度较好。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因子载荷基本大于0.5,且累计方差解释程度均大于80%,说明相关量表较为理想。

3.3 模型的建立和适配度检验

本研究依据社会认知理论,基于经典文献的基础上,使用AMOS软件构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外因潜变量为互联网氛围,内因潜变量有计算机自我效能、风险控制认知、沟通交流、交易信任、购买意愿与行为。本研究在模型修正时发现,y1与 y3观察变量题项所测量的特质有某种程度的类似性, y4与 y10之间、y5与 y7之间、y8与 y13之间也是如此。因此设定了上述四组共变关系,从而减少模型的卡方值,使得模型更契合实际。

为验证上述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对模型整体适配度和基本适配度进行检验。根据表3所示,良适性适配指数(GFI)大于0.9,这说明该模型的协方差在解释样本数据协方差时,效果较为理想。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增值适配指数(IFI)、比较适配指数(CFI)、简约调整后的比较适配指数(PNFI)等指标均完全符合标准。但卡方自由度比CMIN/DF指标略偏高,这可能是源于该样本相对较小,从而导致该指标不够稳定。总之,该模型整体适配度较好。

根据图2所示,观察变量y1和y2能被外因潜在变量“互联网氛围”解释的变异量较高(分别为0.59和0.76),说明受访者通过互联网交流信息更能反映互联网氛围的构念特质,而y3能被互联网氛围解释的变异量较低(因素负荷量为0.46),这说明受访者上网的频率对互联网氛围的相对重要性较低。y4和y5,尤其是y5观察变量能有效反映内因潜在变量“计算机自我效能”所要测得的构念特质(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69和0.81),这说明受访者相信自己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尤其是熟练使用计算机购买余额宝等产品能有效反映受访者的计算C自我效能的构念特质。同理,观察变量y6、y7、y8能被内因潜在变量“风险控制认知”解释的变异量较高(分别为0.63、0.88和0.79),说明受访者通过认知余额宝等产品风险及其风险控制、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能较好反映风险控制认知的构念特质;观察变量y9、y10、y11能被内因潜在变量“沟通交流”解释的变异量较高(分别为0.80、0.57和0.75),说明受访者在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时与朋友、同事和家人及互联网企业进行有效信息交流能较好反映沟通交流的构念特质;观察变量y12、y13、y14能被内因潜在变量“交易信任”解释的变异量较高(分别为0.89、0.82和0.65),说明受访者对互联网理财产品及其较高收益比较放心、对互联网企业比较信任能较好反映交易信任的构念特质;观察变量y15、y16能被内因潜在变量“购买意愿与行为”解释的变异量较高(分别为0.93和0.90),说明受访者愿意购买和持有互联网理财产品能较好反映购买意愿与行为的构念特质。总之,在对模型基本适配度检验中,除y3互联网氛围的因素负荷量是0.46外,互联网氛围对应的其他两个观察变量的标准化估计值均大于0.5;计算机自我效能、风险控制认知、沟通交流、交易信任和购买意愿与行为所对应的观察变量的所有标准化估计值均在0.5至0.95之间,且无较大的标准误差,所以模型的基本适配度较好。因此,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消费者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购买行为。

3.4 假设检验和路径分析

图2显示了结构方程模型的各路径系数,通过对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互联网氛围分别对计算机自我效能(C.R.=6.940,P

3.5 总体效应标准化估计

在标准化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前提下,总体效应标准化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潜在变量之间的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可表述为:潜在变量“交易信任”对“购买意愿与行为”的回归系数值最大(0.619),表明“交易信任”对“购买意愿与行为”的直接效果最为显著;潜在变量“计算机自我效能”对“购买意愿与行为”的回归系数值为0.327,表明“计算机自我效能”对“购买意愿与行为”的直接效果也比较显著。各潜在变量对购买意愿与行为的间接效果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互联网氛围(0.785)、风险控制认知(0.319)、沟通交流(0.249)。通过对不同潜在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值进行比较,发现各变量对“购买意愿与行为”的间接影响效果:“互联网氛围”对“购买意愿与行为”的间接影响效应最大,“风险控制认知”次之,“沟通交流”最小。

3.6 事后访谈

针对部分消费者的事后访谈表明,他们经常通过互联网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了解新推出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并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体“朋友圈”流通理财心得和信息。他们(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认为在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存在身份认证手续繁琐、银行支付限额过低,担心存在产品被大量赎回的金融系统性风险、计算机(或手机)感染“木马”病毒等技术风险、计算机操作风险等。因此一些消费者认为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存在较高的风险。

然而,大部分受访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仍然愿意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认为该类产品实质是对货币基金的“团购”,具备无门槛、零收费、随时赎回且具有较高收益。当前股市大幅震荡、楼市泡沫严重,民众的投资渠道较少,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仍是不错的理财方式。此外,受访者大都认为,虽然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在不断压缩“第三方支付”的生存空间,他们今后仍将继续购买或持有“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4 结论与启示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文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购买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适配度检验和假设检验,认为该模型适合于解释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与行为的形成过程。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作为环境因素的“互联网氛围”对“沟通交流”“计算机自我效能”和 “风险控制认知”的影响效应均非常明显,“互联网氛围”对“购买意愿与行为”的间接影响效应较大,并且“计算机自我效能” 和“风险控制认知”对“购买意愿和行为”也有一定的直接影响,这正好符合社会认知理论中环境因素(互联网氛围)和个体认知(计算机自我效能和风险控制认知)对个体行动(购买意愿与行为)的重要影响作用。

第二,“沟通交流”对“购买意愿和行为”具有较强的简接影响效应。这表明通过大众传媒、网络社交媒体、日常人际交往等不同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对消费者金融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和行为影响显著。这也说明基于大众传媒、网络社交媒体和人际交往的信息交流,能促使人们形成偏好意愿。

第三,“交易信任”对“购买意愿与行为”具有较强的直接影响效应,这说明消费者对金融理财产品及所属互联网企业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其购买意愿和行为。

为有效增强消费者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购买意愿和行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以互联网的接受程度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作为划分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客户群的标准之一,应多关注互联网氛围良好的社区中那些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对较强的消费者,进行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消费者精确定位;互联网企业应设计简洁的产品、便于操作的工作流程、合理的风险内控和信息披露制度,亩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应结合使用传统大众传媒和人员促销等方式对中老年消费者进行宣传和沟通,促使他们接受这种全新的理财产品;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媒体帮助消费者建立互联网金融理财新理念,提高消费者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从而促使他们购买适合自身需求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参考文献:

[1]Manuchehr Shahrokhi. E-finance:Status,Innovations,Resour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J]. Managerial Finance,2008(34):365-398.

[2]Garry Bruton, Susanna Khavul, Donald Siegel, et al. New Financial Alternatives in Seeding Entrepreneurship: Microfinance, Crowdfunding, and Peer-to-Peer Innovations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5(1): 9-26.

[3]罗明雄,唐颖,刘勇. 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10-15.

[4]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5]Evanschitzky H,Iyer G R,Hesse J,et al. Esatisfaction:A Re-examination[J]. Journal of Retailing,2004,80(3) : 239-247.

[6]Szymanski D M,Hise R T. E-satisfaction: An Initial Examination[J].Journal of Retailing,2000,76( 3) : 309-322.

[7]Albert Bandura.Social Cognitive Theory[A]. R Vasta. Annals of Children Development[M].Greenwich, CT:JAI Press,1989.5-15.

[8]Sutton S G, Hampton C, Khazanchi D,et al.Risk Analysis in Extended Enterprise Environments: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Risk Factors in B2B E-commerce Relationships[J].Joural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8(9):151-174.

[9]成颖,孙建军,张敏.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信息素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1(12):9-14.

[10]廖俊峰,张路延,王中强,等.个人网上银行采用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 2011(6):106-113.

[11]Kim D J, Feeein D L, Rao H R. A Trustbased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Model in Electronic Commerce:The Role of Trust,Perceived Risk,and Their Antecedent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8(44):544-564.

篇9

[关键词]金融经济;风险;防范;策略

金融经济的发展变化影响到我国经济模式的运作模式,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和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有所区别,金融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不同类型的风险,这些风险如果不加以遏制会影响到整体金融经济的发展秩序,危害社会的安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稳步增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表明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经济的稳定,我们要对金融经济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到合适的对策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健康运行,在健康金融秩序的伴随之下,助力我国经济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提升综合国力。本文围绕着金融经济的风险与防范展开论述。

1.金融经济与金融经济风险

1.1金融经济。在研究本话题之前,我们首先对金融经济和金融经济风险进行定义,金融经济和一般的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出入,金融经济指的是一种虚拟的活动,金融经济在市场活动使用的载体主要是票据和凭证,通过票据和凭证的流转,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和利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十年来,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金融经济对国家经济体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金融证券和最基础的货币一样,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市场领域之内发生流动,金融经济的发展方便全球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但是金融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蕴含着一定的风险,有关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警觉和控制,不能对金融经济的发展放任自流,否则容易使其陷入到不健康的状态中[1]。1.2金融经济风险。金融风险指的是在流动交易的过程中初选的金融资本发生预期损失。金融收益有一定的波动性,不太稳定,在投资之后的产出和投资之前的预期收入有一定的差别,金融经济风险会影响到金融经济的整体发展,甚至存在爆炸式的影响,直接导致企业破产,特别是某些金融资本因为影响力比较大,因而出现金融风险的概率比以往更高,甚至某些金融资本出现风险会影响到整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秩序,破坏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从其本质上来说,无论是何种金融经济类型,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都蕴含着必然的风险,在外界内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随时有可能造成内外部风险的扩大。因此金融市场监管人员必须要针对金融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增强对金融市场的把控能力[2]。

2.金融经济主要风险类型介绍

2.1互联网金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经济快速崛起,互联网金融风险随之产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支付工具和金融产品呈现出现代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特别是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每年的交易规模都持续性增长(如下图1所示),互联网金融成为现资融资机制改革的重点部分。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资金的使用和运转提供了便捷,但是信息技术对传统的金融体系的冲击力是明显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一旦产生扩散速度非常快,互联网金融以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作为技术载体,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一旦发生黑客和网络病毒入侵事件,将会给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安全威胁[3]。互联网病毒的传播速度覆盖面积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范围,如果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被盗取或丢失,会给企业造成面临之灾。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系统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系统网络运行不稳定,更新换代速度较慢,经常发生的网络故障会导致互联网金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难以估量的损失。相比于传统的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在监管上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难度较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2.2信贷。信贷风险是当前金融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第二大风险。十几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现在高度重视银行信贷风险带来的危害,中国各个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银行运行的主要业务,银行资本在经营和贷款过程中获取到更多的利益,但是债务的特点注定了信贷需要担负更高的风险隐患[4]。受到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金融市场并不是处在完全开放的状态下,政府对金融市场实施汇率管制措施,这才幸免于难,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信贷业务受到的危害并不算太大,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步伐越来越近,市场准入条件放宽,金融市场的大门进一步打开,这会给我国的信贷业务带来不可避免的风险。同时要注意到,近些年来很多人加入了炒房团,导致房地产投资的热度过大,资金投入量陡然增长,很多商业银行在房地产领域投放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我国很多人民群众在买房的时候依赖银行按揭贷款。这看似是一种积极的现象,却隐藏着巨大的泡沫,如果房地产市场由于内部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崩盘的趋势,就会导致房价暴涨暴跌,使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遭受巨大的冲击力,危害到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

3.金融经济风险防范措施

3.1加强风险监管力度。金融经济风险发生的原因有一定的天然性,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但是可以做到尽可能的避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强对金融经济风险的监管力度,我们分析当前阶段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就可以发现,国家和政府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管理和控制作用。今后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金融领域经济风险的重视,对于在进入经济领域出现违法违规操作的企业加强处罚力度,必要确保我国金融经济走上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5]。政府有关部门要促进金融经济优质增长,把任何可能导致大面积扩散性危险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中。从本质上来讲,预防金融经济风险和危机最主要的要从信贷方面下手,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增加信贷主体准入门槛,让信贷业务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运行。政府有关部门要优化顶层设计,制定更加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参与运行的信贷机构进行资产评价,减少信贷风险出现的概率。在办理信贷业务之前,一定要考察客户的偿还能力,确保每一笔贷款都在可收回、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进行,防止出现贷款难以收回或者收回周期过长的风险,从信贷的角度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稳定运行。3.2打造互联网金融安全机制。针对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有关部门要加强打造互联网金融安全监管体制,绝不让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领域的法外之地。建立安全监管体制需要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配合,从硬件的角度来说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研究人员研发新型网络安全技术,打造先进的安全防御体系,避免黑客、网络病毒等危险对金融系统的影响,针对恶意入侵行为提高防御能力,确保互联网经济在较为安全的环境下稳步运行。在数据管理方面,有关管理部分可以通过安全密钥、数字验证等方法,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数据的保密程度,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除此之外在软件方面,有关部门要对安全登录、认证系统进行新一轮优化升级,对系统使用人员采取分级授权、多种方式身份认证的形式进行监管,排除非法用户窃取密码进行非法操作的可能性,让互联网金融风险在监管体制的维护之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3.3建设金融经济风险评估体系。要确保我国金融经济长久稳定的发展,就要打造金融经济风险评估体系,用制度作为科学发展的保障。有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进入经济风险的预见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快速作出判断,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并加以评估,利用自身的从业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见措施,要树立无处不在的风险意识,风险无法被完全杜绝,但是有效的防御措施能够使我们尽可能地少受到风险的影响。同时,风险也并不是每一次都能被准确地预见到,预防不到的风险也实属正常。当某些无法避免的风险发生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快速、尽可能地减少风险的波及面积和后果。总体来说,有关人员要从整体上提高防御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对风险的预测实施科学的金融经济风险评估制度,对于存在的市场违规行为要坚决取缔、警告,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或已经出现的风险问题要坚决杜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站在法律的视角上,要严格处理金融经济的犯罪行为,建立科学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对金融系统内存在的贪污、受贿等严重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内部本身就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量,如果不加以监管就很容易出现经济犯罪的蛀虫。政府有关部门对以上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处理力度,严格执法,有法可依,对参与到金融市场的经济主体要加强宣传和提示,提升金融行业整体的思想水准和道德素养。

4.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经济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与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互联网金融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监管主体,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风险监管力度,打造互联网金融安全机制,建设金融经济风险评估体系,保障我国金融经济市场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昆亭,周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西方金融经济周期理论货币政策规则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20(11):192-203.

[2]贺跃芝.试论企业金融经济效益分析及其风险防范策略[J].纳税,2020,14(25):183-184.

[3]陈思颖.企业金融经济效益分析及其风险防范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4):245.

[4]杨洋.企业金融经济效益分析及其风险防范策略[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0):165-166.

篇10

北京城的西北角,有着整个城市最多的春意,圆明园、颐和园、畅春园、清华园、燕园,它们在此构成了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群像。过去偏隅一角的它们,如今成为北京人气最旺的地方,曾经的皇家园林被中国风头最盛的科技公司所环伺,这些是当代中国的群像,中国的独角兽在这里生长。所谓独角兽公司,即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爆发,越来越多的独角兽诞生。他们各路圈地、圈资本,寻求着更长远的发展,然而时至今日,依然鲜有探到明晰商业模式的公司。

圆明园和清华园往北半个小时的车程是数字山谷,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出行平台―滴滴出行的总部就坐落在这里。它的出现应该是中国从2013年刮起的O2O旋风的最之一。在今年4月7日的瑞士信贷2016年亚洲投资者峰会上,滴滴出行战略副总裁朱景士透露,滴滴出行新的一轮融资已经完成,同时其估值也将超过此前市场上所传的200亿美元,是国内估值排名第三的科技公司。

和腾讯在深圳湾边那栋50层双塔结构的新总部大楼,或者阿里巴巴位于杭州滨江与西溪加起来超过30万平方米的总部园区相比,只有5层楼的滴滴出行的总部并不起眼。但在滴滴的大楼里,一个巨型的白色滑梯被放在了一个核心位置,这是一个确实承载着运输功能的滑梯,员工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从5楼到达4楼。过去,有员工曾在CEO柳青位于4楼中庭开会时,通过滑梯突然“从天而降”,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就象硅谷的科技公司那样,够酷,够年轻。”滴滴出行公关总监叶耘向《时间线》记者表示。

滴滴确实足够年轻。滴滴出行的前身,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都只有3年的历史。作为Uber的“徒弟”,它们吃准了中国长久以来因为服务差、打车难而备受诟病的线下出租车行业,通过互联网叫车模式,迅速攻城掠地,开始蚕食原本属于传统出租车的市场。2015年2月14日,这两家互联网出行平台在经历了持续一年的烧钱恶战后,选择在情人节这天进行合并,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本土打车巨无霸的诞生。

线下服务体系的缺失给了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绝佳的成长机会,也是中国独角兽成长的机会。这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给大家的众多成功经验之一。发达的线下零售体系和便利店并没有让阿里巴巴诞生在日本、欧洲,甚至是美国。

独角兽圈地战

如果将35家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分成五大类,它们分别是互联网金融企业、O2O企业、12家电子商务企业、硬件企业以及软件企业。

显而易见,在阿里巴巴影响下,包括凡客诚品、蜜芽网、我买网等在内,有12家电子商务公司进入了独角兽俱乐部。俱乐部里还有包括滴滴出行、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在内的9家O2O企业。无论是因妈妈们不太信任国内的母婴产品而兴起的跨境电商,还是因上班族再也无法忍受打车难而兴起的滴滴出行,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端,基于线下生活服务的缺失,并从一个补充的地位逐渐有成为主流的趋势。

从北京一路南下,中国的东部沿海,另一类互联网公司在这里成长为独角兽,这个行业是中国独角兽俱乐部的黑马。上海,中国的金融中心,以它为原点扩张开来的长江三角洲,历来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这里一度被诟病只崇尚金钱,缺乏互联网气质。陆金所在这里不仅是陆家嘴天际线当中的一员,也是在独角兽俱乐部中,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领军者之一。

相较于美国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国个人金融服务的缺失导致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爆发。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大量财富掌握在已经上了年纪的群体,稳定的生活磨去了他们尝鲜的欲望。相反,中国的大量财富正掌握在三四十岁的人手中,国内并没有为他们提供个很好地面对面金融服务以及丰富的投资渠道。当然,银行高额的储蓄率也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个人金融业务需求的旺盛甚至催生出了中国最大的一头独角兽,它不在北京,也不在上海和深圳,而是诞生在位于上海西南方仅一小时高铁车程的杭州。这个城市的科技公司在外人印象里,总摆脱不掉“阿里巴巴”这四个字。但不可否认,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简称“蚂蚁金服”)依托阿里巴巴庞大的生态系统,旗下的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系统经过12年的发展,已经占据了国内在线支付近80%的市场份额,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600亿美元的估值也使其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未上市企业。

而不同于中国政治中心和金融中心,来自南方的独角兽企业似乎和这里的风气一样,更加“务实”,这里有大疆和魅族两家以硬件起家的独角兽。如今,大疆科技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新名片,这座城市被认为是中国的科技中心,华为、腾讯和中兴在这里诞生。同样还有距离深圳不远的珠海,魅族以33亿美元的估值跻身国内前十的独角兽。它们依托有“世界工厂”之称的珠江三角洲,这里拥有从芯片厂商、元器件厂商到供应链整合厂商完整的硬件供应链体系。大疆带来的无人机占据着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家初创公司每年都在以5倍的增速在发展。

过去一年,人们喜欢谈论资本的寒冬。受宏观经济低迷,以及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加之7月冲上5000点的A股市场仅仅维持了两个月便遭遇重挫,中概股和新三板融资金额的下滑使得投资开始变得谨慎。私募市场在去年年初盛行的“C轮死”的说法逐渐变成了“B轮死”。创业者们开始变得紧张,几乎所有商业论坛活动都要邀请几位投资人、企业老板出来做场演讲,教教大家如何过冬,似乎这样才跟得上潮流。

但与之相对的,却是“全民创业”的狂热,去年也是创业风潮席卷全行业的“井喷”时期,1.7万多家各类基金和投资公司正在创投市场寻宝。上交所的战略新兴板被越来越多的人谈起,无论是海外的中概股,还是未上市的科技公司的摩拳擦掌,“最迟2017年会选择在战略新兴板上市”,这应该是去年被那些“准巨头”提到最频繁的话题之一,直到战略新兴板在今年年初被叫停。

更加直观的表现可以看看建筑。北京原本的科技公司聚集区从原来的“宇宙中心”五道口扩张到北五环的上地中关村软件园和数字山谷,如今这两个地方已经装载不下科技公司的野心,大型科技公司的光环挤压着创业公司和独角兽们的生存空间,对于它们来说,城东北的望京地区正显示着强大的吸引力。望京SOHO极具现代感的山形建筑来自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它5万平方米的景观园林,还有每晚8点准时响起的音乐喷泉颇具硅谷那样的现代感。不经意间,整个望京地区已经开始变成尘土飞扬的水泥工地,起重机的摇臂纵横交错,一片钢筋水泥的森林正在形成,阿里巴巴北京总部、美团大众点评、Uber中国,越来越多的巨型企业和独角兽,甚至是初创型企业在这里聚集。

在南方的深圳,区别于北方雄浑敦实的建筑,深圳湾畔同样在经历一场新的造城运动,它要创造的是垂直形状的科技园区,腾讯新总部、百度国际总部,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未来,这里的楼层海拔最高将被提升至680米,同样为了对标硅谷,这里被赋予了“湾区经济”的美称。

资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冷

繁忙的建筑工地显示了充裕的资金,人们坚定地相信繁荣还会继续,相信越来越多的写字楼很快就能够填满。同样火爆的还有互联网企业员工的薪资,它已经从传统的互联网企业蔓延到了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某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曾经以5000元的薪资招了一位员工为公司做百度推广,7个月后准备为其涨薪至8000元,结果该员工选择了跳槽,全因对方公司开出了15000元的月薪,又过了两个月,该名员工再次跳槽,新平台为其开出的工资为23000元,并给予其市场总监的职位。

而目前行业中,“挖”行业高层需提供百万以上年薪。“2014年以后,很明显能够看到整个行业的工资水平在上升,泡沫越来越大,同样的岗位,薪资已经比BAT等巨头企业要高了。”一位互联网金融公司CEO告诉《时间线》,人才抢夺战愈演愈烈。

空气里都是金钱的味道。

《经济兴衰学》(Boombustology )的作者 Vikram Mansharamani曾经揭示过摩天大楼与经济周期紧密的联系,从互联网行业火爆的“造城运动”与极尽浮夸的工资标准看得出,大家异常自信和兴奋,同样也不免让人想起1999年的那场泡沫。创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越来越多,6个月估值翻倍,最快的公司9个月可以实现从0到10亿美元的估值增长。独角兽的数量越来越多,但也就仅此而已,有多少是真正的独角兽?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卫哲在今年4月11日的2016中国投资年会上表示:“中国真的独角兽多,假的独角兽也特别多。”泡沫太大,估值虚高,让人分不清究竟是资本催生的啤酒泡沫,还是一戳就破的肥皂泡沫。

尽管如此,在一段时间内,独角兽们还能够活跃一阵子。经历了资本的寒冬,投资人渐渐似乎变得乐观起来。“毕竟资本还是要继续,VC不能长期不做项目,财富即便是暂时地冷一冷,接下来还是要进入市场的。”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对《时间线》表示。

在这个初春里,“寒冬说”的声音似乎在变小,回顾去年冬天,投资人表现出了与媒体不太相同的态度。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倪正东透露,截至2015年11月底,新募基金2556只,募集资金110亿美元,刷新了历史的纪录,同时PE/VC、机构天使的投资金额接近了800亿美元,投资了7400个项目也刷新了历史记录。同样,弘毅投资董事长、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赵令欢也保持乐观。弘毅投资2015年投了接近180亿元本金,还带动了其他的本金。

硅谷盛行的“fear of missing out”文化(宁可失落,不可错过)变得活跃起来,人们兴奋地盯着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们,为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加持,生怕错过风口,尽管大部分的公司根本无法营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改变了大众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但不可否认,纵观大部分独角兽,他们始终没有找到可靠的商业模式。

烧钱似乎成了如今的独角兽们维持市场份额的不二法门。即便是庞大如Uber和滴滴,旷日持久的补贴大战永远看不到尽头,沉寂了一阵子后反而变得更加凶猛,尽管双方似乎都很乐意对外宣称,目前是最接近盈利的时候。

经历过“千团大战”而成功存活下来的美团,在2015年和大众点评合并后估值跃升了150亿美元,但盈利模式始终未可期,月均亏损6亿元,相当于每进账一元就同步净亏损2.7元。同样跻身在独角兽榜单中的饿了么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类“为人跑腿”的公司,盈利的速度永远跟不上规模的扩张。但更加现实的问题是,这是硅谷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践行过的商业模式。在火爆的美剧《硅谷》中有一句台词,硅谷的公司所声称的所谓“让世界更美好”,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减少信息传播媒介,缩短传播时间。尽管在如今的硅谷,大部分互联网创业公司还是跳不出这个“魔咒”。

相比起上述独角兽企业,电子商务看上去是最活跃的。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将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市场蚕食得差不多,垂直型电商平台的数量却在2014和2015实现了井喷式增长。“涉足跨境电商,掘金千亿级的市场”是近期电商平台们的公关稿最频繁出现的措辞,好像谁都能够在这个“千亿级”的市场分得一杯羹。它们通过烧钱换来流量,同时抓住精准的用户群体,这种成交量能够快速爆发,但消费者迁移成本之低,导致了这种以价格驱动抓到的消费者非常容易流失。更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它究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境电商。一位跨境电商的业内人士告诉《时间线》记者,现在很多垂直电商都是假的,所谓品牌直营不过是包装起来的资本故事,大部分就是烧钱进行代购,早期通过做内容或者其它的方式吸引妈妈和女性用户。

背后BAT的意图

阿里巴巴的天猫国际与京东全球购尚且没有十足的勇气宣称自己的霸主地位,平台如何做到可持续地品类拓展与关联是核心,更别说如何降低长期困扰电子商务平台的假货问题。

投资人之于独角兽,推出完善的投资策略很重要,许多独角兽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如果有足够的盈利能力和利润,上市不失为一条好的选择,不然就只能选择卖掉。除此之外,不想死就只能继续一轮再一轮地融钱、烧钱。有能力收购独角兽的企业并不多,但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英文名称开头字母缩写)格外热衷于入股,甚至收购,愿意选择站队让独角兽们多活一段时间。

有业内人士对《时间线》记者这样分析,在35家中国独角兽中,将近一半拥有BAT的背景。对于一个初创型和成长型的企业来说,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和流量的情况下,BAT强大的支援或许是不错的强心剂,而对于BAT来说,更加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自身也没有找到自己独门的核心竞争力。

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是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增速已经开始放缓。百度的搜索业务的盈利能力似乎走到了尽头,谷歌聪明的地方在于手上握有一个垄断式的操作系统。而腾讯最大的盈利来源在于游戏业务,备受瞩目的社交业务,包括微信在内至今也没有找到最好的商业化途径。因此,拉拢更多的创业型企业,尤其这些企业都是直接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BAT这样PC时代的霸主,不管是既得利益还是自身的迁移,迅速切入市场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造成更大的规模效应或许是它们所看重的。

对于独角兽来说,上市似乎已经不再是自己成功的唯一标准,2015年火爆的并购市场,金额或许将超过3000亿元,这也许是一个务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