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回收循环利用范文
时间:2024-03-29 18:0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废品回收循环利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但大多数企业对瓦楞纸板回收和循环利用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下面,笔者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分别对瓦楞纸板的回收系统、循环纤维含量对瓦楞纸板性能的影响、瓦楞纸板循环使用率的计算以及瓦楞纸板回收标志进行简述,希望能给业界同仁带来一些启发。
瓦楞纸板回收系统
关于瓦楞纸板回收系统,很多团队做过相关研究,大部分思路都是利用当地的回收系统,达到瓦楞纸板回收的目的。在我们身边很容易见到这些当地的回收系统,如废品回收站将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来的废旧瓦楞纸板压缩装车,也经常有拾荒者在垃圾堆处分拣纸板。然而,无论哪种渠道,理论上能100%回收的瓦楞纸板在实际回收过程中循环利用率远远低于10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分拣渠道和100%回收系统,当然没有一个国家能将100%回收系统覆盖到所有地区。
那么,可能有人会认为,要实现100%回收,是否需要消费者将废旧瓦楞纸板送还或寄到工厂进行回收呢?显然这很难做到。虽然这样看似实现了瓦楞纸板的回收,但从物流角度来看,反而会带来消极反应。所以,建立一个适当的回收系统才是提高瓦楞纸板循环利用率的明智之选。不论是现有的废品回收站,还是由政府主导的循环分拣系统,这些回收系统都应把消费者的分散模式集中起来,让消费者能选择就近处理,这样才有利于瓦楞纸板的循环利用。
循环纤维含量对瓦楞纸板性能的影响
瓦楞纸板从外向内依次是面纸、瓦楞纸、芯纸和里纸,目前普遍使用的瓦楞纸板面纸和里纸的循环纤维比例均为30%左右,芯纸一般高于30%,瓦楞纸则大大高于这个比例,有些要求不高的瓦楞纸甚至使用了100%循环纤维再造纸。一般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循环过程会损坏纤维结构,从而导致水性半纤维素和强度剂的流失,使整体纸张强度减弱,因此误认为当纸张内的循环纤维比例增加时,纸张强度就会降低。
然而,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纸张内循环纤维比例增加时,纸张强度是会下降,但当循环纤维比例超出40%时,纸张强度反而会上升。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Stone和Scallan的研究报告明确地指出,在干燥过程中,纸浆表面积会产生收缩,因此会降低部分结合力,但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化学性纸浆上。对于机械性纸浆,情况正好相反。在循环过程中,机械性纸浆内的木质素会被胶质化,从而加强了机械性纸浆的结合力和弹性,因此整体纸张强度反而会上升。或许这份报告能消除我们对循环纤维越多纸板强度越差的误解,同时增强对循环纤维再造纸的信心。
瓦楞纸板循环使用率的计算
既然循环纤维含量不会对瓦楞纸板力学强度产生直接的影响,那么在工艺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增加循环纤维含量将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很多瓦楞纸板终端用户也会通过增加瓦楞纸板中循环再生纤维总含量,来促进瓦楞纸板的循环利用,而且由于再生瓦楞纸板的价格比原浆纸板的价格低,因此,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还能降低采购成本。
在结构设计、印刷和外观性能的不同要求下,对瓦楞纸板各层结构的循环纤维含量的要求也不同,那么,如何计算瓦楞纸板的循环使用率呢?由于瓦楞波峰、波谷的展开尺寸和参数差异,瓦楞纸定量会比非瓦楞纸张大,因此在计算总循环使用率时需要引入瓦楞纸板的放大因子。下面,笔者以BC型瓦楞纸板为例,谈一谈如何计算瓦楞纸板的循环使用率。瓦楞纸板基本参数及其楞型对应的放大因子如表1所示。
在印刷外观和包装抗压强度的要求下,该瓦楞纸板面纸和里纸均采用了30%循环纤维再造纸,瓦楞纸与芯纸均采用了100%循环纤维再造纸。瓦楞纸板循环使用率计算列表如表2所示。其中,瓦楞纸板每层纸张的循环再生用量=定量×循环使用率×循环再生含量×放大因子(循环再生含量=定量×循环使用率)。因此,结合表2的数据,可计算得出瓦楞纸板循环使用率为139.3÷200=69.65%。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该款瓦楞纸板循环使用率较高,其包装抗压强度以及其他强度测试也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物理性能。
瓦楞纸板回收标志
篇2
[关键词] 易拉罐回收利用 废品回收利用 建议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循环经济的价值也逐渐得到体现,在发展循环经济这一过程当中,废品回收利用领域因其特殊的地位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国外易拉罐回收的具体措施
由于各国实际情况的差异,不同国家的回收方式和政策各异,因此易拉罐回收流程也各不相同。经过对中国、美国、瑞典三个国家易拉罐回收利用流程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易拉罐废铝利用领域,从易拉罐废旧铝材用途上来看,瑞典的回收利用模式最为科学,实现了易拉罐铝材的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其利用率。与之相比,美国的运作模式略微逊色,在利用这一环节,不能保证直接依靠原有废旧易拉罐熔炼生成原牌号的铝合金,而需要经过金属成分调制,才可以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铝材。
2.在易拉罐回收环节领域,经过对比分析,美国的循环(罐料制罐装罐用户废罐回收废料)周期最短,平均为90天,而中国和瑞典的回收模式都存在回收环节复杂,层级多的特点。
3.在回收组织者领域,瑞典和美国的易拉罐回收都有政府的参与,其回收的环节都有比较正规的公司负责,政府监督参与起来比较容易,很多情况下易拉罐回收方是作为一种类似于政府角色出现在公众市场上。
二、中国废品回收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制约以及持久以来粗放式、资源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在废品回收利用领域,目前中国仍存在很大问题。笔者主要从政府、市场结构、工艺技术以及公民意识来阐述目前此领域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监管力度不够,政策法规执行不力。由于受长期以来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很多政府并没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一些地区、部门和行业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降耗、减轻污染重视不够。
2.市场结构不够健全,重要环节企业缺位。由于部分废品的滋生特点制约,若按照科学的方法合理的进行回收利用,虽然从整体上可以达到社会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但对回收利用渠道当中的部分企业而言,有时并不能够达到利润最大化,这影响了他们科学处理的积极性,导致重要环节企业缺位,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目前这种资源浪费的现象。
3.处理工艺技术落后,资源价值浪费严重。发展科学的废品回收利用模式,必须有先进的废品处理技术作为支撑。目前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看,此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明显滞后,缺乏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科学的科学理念指导,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能力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同时也缺乏了解相关技术信息的渠道,阻碍了废品回收利用的深层次发展。
4.公民环保意识薄弱,缺乏资能源危机感。首先,很多公民对废品回收的意义和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我国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认识不足,对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动态了解不够,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矛盾了解不够,或不够关心。
三、针对中国回收现状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1.加强废品回收法规建设,规范回收利用市场行为。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废品回收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国家级的立法和地方性行政法规,具体体现在建立和完善主要法律制度、政府扶持制度、经济刺激和约束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科技研发促进制度、绿色核算制度等法律法规,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立体化法律法规体系,保证回收市场的秩序规范。
2.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和节约意识。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和科普宣传的力量,向广大群众普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与法律知识,增强公众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动员和正确引导公众参与资源综合利用,使全民都来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资源综合利用事业。同时建立有关激励制度,对为废品回收工艺以及模式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给予物质奖励,从而使公众在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实践中,彻底转变自身行为,并树立牢固的资源节约意识。
3.规范废品回收市场秩序,建立合法的废品回收渠道。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要求各废品回收行业企业主要严格执行废品回收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备废品回收相关手续,对具有一定规模且坚持守法经营的废品回收站,实行鼓励政策,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4.鼓励废品处理工艺改革,提高社会整体技术水平。政府在制定废品回收利用相关政策和标准时,应注重技术标准而不是具体技术,注重最终产品的指标,以及处理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含量指标,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运作,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废品的回收再利用工艺的提高作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再制造;运作模式;决策模型;决策建议
随着各国关于回收再制造立法的逐步完善以及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企业社会责任之一,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与流程创新过程中,不仅考虑产品生产成本,还将环境成本纳入分析范畴(Stuart et al.,1999)。这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外界环境要求与企业发展瓶颈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竞争方式的变革促使企业关注不同的竞争因素,并通过组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当需求市场体现出更显著的理性特征时,短期盈利不再是企业经营目标的重点,只注重低成本与差异化无法适应未来市场竞争,如何使企业延续发展,特别是与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融合,成为很多企业的经营瓶颈。再制造作为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成本节约,实现经济效益,而且减小了对原生资源的开发,降低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大大缓解环境负担。
再制造的发展是企业责任与道德、利润追求以及环境立法共同驱動的结果。制造企业通过再制造能够保证备用部件供应,实现品牌保护与维持市场份额,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然而,与传统生产系统不同,再制造系统复杂且不稳定。首先,废品返回时间、数量与质量很难保证;其次,返回废品与需求一般难以匹配;另外,由于回收品的情况复杂,再制造过程中物料/零件加工工序不确定性高。因此,再制造生产决策的相关研究涵盖内容范围广,决策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复杂性高。再制造企业采取不同的处理流程与组织模式,需要不同的再制造生产决策优化模型。
一、 回收再制造运作模式
由于再制造研究的前沿性,理论界尚没有统一的再制造定义。我国再制造领域的奠基人徐滨士院士对“再制造”的定义为: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采用高新技术以及产业化模式,为实现再制品在技术性能上达到或超过新产品,高效、优质、节能、节材、环保地对废旧产品进行修复改造、性能升级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動的总称(徐滨士等,2005)。因此,再制造的一系列活動需要有效的组织协调,各参与主体分工协作才能完成。这里对回收再制造运作模式的分析包括再制造流程与再制造生产组织。根据产品类型、企业所在行业的差异,制造企业应该采用适合自身的再制造组织模式,选择合理的处理流程,保证再制造系统的稳定性。
1. 再制造处理流程模式。再制造处理流程需要根据再制造过程中的瓶颈环节进行调整,以充分利用再制造设备,提高再制造效率。广义再制造处理流程为:回收的废旧产品经过检测后,既可以进行再制造实现回收品的价值增值(Value-added Recovery);也可经过处理得到再生材料(Material Recovery);或者将不能再利用的回收品进行安全处置获得能源(Energy Recovery)。相应的,再制造处理时,可用零部件分为三类:一类是经过简单修复即可使用的零部件;另一类是需要检查、拆解、升级的再制造零部件;还有处理后只能作为材料再生的零部件。经过不同方式处理的再制造零部件的流向也不同,如翻新或修复的零部件可进入二手市场或用于产品生产;无法再制造的零部件通过材料再生可作为材料出售;无法再制造或再生的零部件可实施焚烧、掩埋等安全处置(Guide et al.,2003)。
2. 再制造生产组织模式。制造商组织再制造生产时,既要分析企业内部新产品生产/再制造能力,同时也要考虑消费者需求偏好,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增强再制造柔性。再制造生产也可以采用正向供应链系统中推/拉结合的运作模式,优化再制造库存,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保证制造/再制造系统的相对稳定。
再制造生产策略既要考虑再制造库存控制的约束,也需要快速响应产品消费市场的变化。再制造企业根据库存控制信息进行再制造处理决策,以期实现对产品消费市场的平稳供给。推/拉结合的运作模式可以帮助再制造企业获得再制造规模效益,同时满足对再制品不同偏好的消费者的需求。
具体来说,一方面,再制造库存包括回收的废品库存、拆卸后零部件库存以及再制品库存。推式与拉式结合运作策略下,客户订单可以由新产品生产或再制造补给。因此,制造商既要控制为满足以历史消费者需求预测设置的通用性零部件或半成品库存(包括再制造与新生产供给)水平,以获得“推式”下的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同时也要检查回收品库存水平,调节拆卸库存量,分析再制造成本与再制造率的变動以调整制造/再制造产量防止缺货。当最终顾客订单到达,根据顾客的个性化要求,企业对制造/再制造的通用零部件或半成品进行装配,应对产品市场的快速变化,这样就能够达到“拉式”下的高响应性与提供个性化服务所得到的产品价值增值。
另一方面,根据消费者对新产品、再制品的偏好,企业可以进行市场细分,决定生产再制品与新产品的比例,可以采用外部采购与回收零部件的混合生产系统。因此,需求率、回收率共同影响再制造决策,通过有效的再制造决策实现合理安排再制造处理活動,同时确保拆卸零件的供给平稳性,以实现再制造供需平衡。当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再制造商通过不同的回收渠道从消费者处回收废旧产品。回收价格会影响终端消费者出让废旧产品的意愿,消费者意愿又会影响回收率,回收率决定了回收库存的大小。因此,回收商需要通过对回收品价值的评估,制定合理的回收价格,更有效的进行再制造决策。
二、 再制造生产决策模型
再制品质量、再制造提前期以及再制造数量都是再制造企业决策的关键,也是再制造生产决策模型的构建基础。再制造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回收废品质量、再制造技术水平,而回收品质量又受到产品在设计阶段质量设置水平、消费者使用状况以及回收时存储运输的影响。再制造提前期的长短会影响再制造交货决策。一般来说,回收存储运输时间越长,造成回收零部件损坏的可能性越大,废旧零件供应质量难以保证。再制造生产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返回质量和时间的问题出现缺货,影响再制造生产的稳定性。再制造产量的决策为企业成本约束、需求波動、再制造流程、设备能力、工艺技术以及回收零部件状况共同的结果。
1. 再制造质量水平选择。制造商往往在产品设计阶段就确定了产品质量水平,回收后又决定或影响再制品质量,从而影响消费者对再造品的需求偏好,对新产品有不同的替代性。回收过程中存在着废旧产品零部件的降级。不同降级率下再制造商对废旧零部件的再制造加工工艺流程不同,因此,降级率会影响再制造生产的供应与再制品质量水平。同时,这一过程也要考虑再制造能力的限制。从闭环供应链角度分析,不同降级率水平下,制造商、分销商以及用户的效益也是有差异的。当再制造企业同时生产高质量与低质量两类再制品时,高质量产品供过于求情况下,企业将其替代低质量产品销售,可以提高制造企业产能利用率。因此,替换策略比不替换策略有助于企业增加市场份额,提升产品竞争力(周垂日,2008)。环境规制同样也会影响产品可再造性设计。企业选择产品所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时,不能仅以自身盈利为目的,需要从整个闭环供应链系统考虑,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2. 提前期对再制造影响。由于废品返回时间的不确定性,再制造提前期也就不稳定,进而很难控制再制造生产、零部件库存以及产成品库存水平。再制造企业需要考虑不确定制造/再制造提前期下再制造生产决策优化,以期达到系统成本最小。在闭环供应链中,再制造企业为达到满足下游需求的服务水平,往往需要设置再制造安全库存,以应对再制造提前期的不稳定性。
产品生产可由再制造与制造同时供应,制造企业需要同时分析新产品生产提前期与再制造提前期对产成品库存的影响。由于再制造提前期与制造提前期的不一致性,系统库存成本随着再制造提前期的增大而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与制造提前期相比,再制造提前期过长会导致缺货成本的增加,而再制造提前期过短又会造成安全库存水平的提高(Inderfurth,2001)。当再制造提前期小于新产品制造提前期时,新产品制造提前期的可变性降低会引起总成本的增大。在设置安全库存情况下,当再制造提前期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再制造商就无法以增加安全库存的方式满足较高的服务水平要求。
多周期再制造生产系统中,企业所决策的再制造产量随着制造/再制造提前期的变化而改变,从而需要提高再制造生产系统的灵活性,控制制造与再制造库存成本。随着回收与再制造期数的增加,再制造系统中学习曲线的存在会带来初始成本的减小,从而提高再制造企业的盈利性(Maity et al.,2009)。多期再制造系统中,废旧产品的价值折现也是影响库存成本的重要因素。在具体实施中,再制造企业也可以不断改进混合制造/再制造生产系统,通过对制造提前期与再制造提前期的比较重新确定库存位置,在优化库存水平基础上提高再制造的反应能力(赵晓敏等,2007)。
3. 再制造数量决策分析。再制造流程中,废品回收、拆卸以及再制造生产等环节都会影响产量决策,特别是再制造生产的能力规划、批量决策与库存控制等方面是较为关键的问题。再制造产量决策可以通过优化再制造成本进行。
(1)再制造流程中的回收、拆卸以及再制造控制都会影响再制造产量决策。随机网络方法可用于回收预测,有效分析回收品返回时间、数量与质量的分布状况,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以增加生产的稳定性。再制造拆卸环节中,拆卸的随机性会影响原材料库存,进而影响产品装配环节与产成品库存。因此可以运用马尔科夫链方法研究拆卸、分类等过程以及系统所达到的稳态(Takahashi,2007)。同时,企业也能够运用优化理论进行再制造生产流程控制,更有效供应制造/再制造零件。
(2)再制造生产中,企业通过调整再制造生产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能够达到产量与需求匹配,从而降低再制造提前期不确定的影响,更好地分析复杂多变的再制造生产系统(Vlachos et al.,2007)。制造/再制造的動态混合系统中,运用控制论、動态规划的方法能够分析库存、产能利用以及达到服务水平等成本的变動对批量决策影响,解决产能约束下的制造/再制造動态批量的确定,系统動态性能与再制造处理过程的稳健性有助于系统整体绩效的提高。制造商在决定生产批量时也可以考虑外购或外包以满足终端需求。通过权衡需求与库存量,借助動态规划、随机概率模型,再制造企业可以同时分析物料流的平衡与制造/再制造提前期影响,优化提前期不确定的再制造系统,决定再制造产量。
闭环供应链下,再制造输入端(废品回收活動)会产生回收成本,其中包括回收渠道费用、支付回收商的转移价格或直接从用户收购废旧产品所需支付的成本等。回收的产品在进行拆卸、检测、翻新等环节中也会产生处理成本。相应的,回收的废品、拆卸后的零部件以及生产的再制品都会造成库存,引起库存成本。通过经济性分析方式,再制造企业可以优化再制造过程中各项成本,以得到有效的再制造量。
三、 再制造生产决策建议
1. 优化再制造业务流程。废品回收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再制造生产的稳定。考虑再制造质量、提前期以及数量决策,再制造企业应采取灵活的组织模式,审视自身再制造业务流程,必要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进行再制造流程分析时,需要关注生产节拍平衡与生产线长度、不同业务活動之间的衔接等关键点,从而优化再制造流程,大大提高再制造系统的产出效率,以解决再制造产能不足问题。
2. 识别并解决再造瓶颈。再制造来源(废品回收网络)的不确定性,再制造过程中回收废品的拆卸、清洁、检测、翻新或再生环节的协调,再制品销售渠道局限性都有可能成为闭环再制造的瓶颈。首先,我国每年报废的电子产品垃圾、报废汽车、废弃的包装物等数量庞大,但由于缺乏专业化回收渠道,使再制造所需供应不足,进入到再制造环节的比例很小,形成再制造供应瓶颈。其次,由于我国再制造产业起步晚,缺乏废品报废标准与严格的再制品质量标准,再制造生产环节很难控制与监督,这就造成再制造生产的不稳定性。另外,再制品的销售渠道较产成品还不成熟,很难保证再制造收益的维持或增加。因此,我国再制造企业应识别再制造中的瓶颈,并集中资源解决关键问题。
3. 提高再制造生产效率。我国再制造企业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中化的再制造产业,而是存在很多分散的、不正规的回收处理单位。这些再制造单位生产效率低,对废弃资源的回收处理利用率小,不能充分挖掘废品的再造/再生价值,缓解对原生资源的开采使用。因此,发展正规、专业以及规模化的再制造产业,提高再制造企业生产效率是促进我国再制造发展,实现再生资源最大化利用的重点。
4. 做好再制造成本控制。再制造成本是再制造发展中一直被关注的问题。再制造成本过高会阻碍企业再制造的发展,不利于再制造实现规模经济。制造商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中的初始投入与设计的产品模块化程度决定了产品升级,进而影响产品可再制造性;再制造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影响单位再制造成本。同时,企业的再制造活動也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全面分析内部再造成本与外部环境成本。
5. 促进再制造自主创新。再制造技术是进行废弃零部件质量恢复、产品性能升级的关键。只有再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保证再制造的可行性。我国再制造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没有形成系统、持续的再制造技术支持体系。因此,加大再制造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我国再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政府主导,科研院校与再制造企业合作进行再制造技术的突破,是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创新的動力源泉。
四、 结语
归纳以上再制造生产决策的研究可知,对再制造生产流程中瓶颈环节的识别与解决是再制造企业流程优化的关键,同时,再制造企业可以灵活选择再制造组织模式,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变動;再制造生产决策模型涉及再制造质量、提前期以及再制造数量决策等方面,针对不同再制造流程或再制造生产环节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提高决策效率。但现有再制造生产决策领域的研究还不能完全解决再制造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延伸与深化,更有效指导再制造实践。
参考文献:
1. Julie Ann Stuart, Jane C. Ammons, Laura J. Turbini. A Product and Process Selection Model with Multidisciplinary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Operations Research,1999,47(2):221-234.
2. 周垂日,梁樑,苟清龙,许传永,查勇.考虑产品可替换的再制造产品选择决策.中国管理科学,2008,16(2): 57-61.
3. Karl Inderfurth, Erwin van der Laan. Leadtime effects and policy improvement for stochastic inventory control with re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1,71(1-3):381-390.
4. Amit Kumar Maity, Kalipada Maity, Shyamal Kumar Mondal, Manoranjan Maiti. A production-recycling-inventory model with learning effect. Optimization and Engineering,2009,10(3):427-438.
5. 赵晓敏,黄培清,骆建文.基于改进策略的混合型制造/再制造系统分析.中国管理科学,2007,15(4):34- 4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7097 206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号:2011BGL0 11);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CXJJ-2011-319)。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旧书回收循环系统 运营方式
每年大学毕业的时节一到,旧课本就成为毕业生很头痛的一个问题,寄回家的邮费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即使送回去了堆在家里,书籍的利用价值也不大。大学校园里面亟需建立一个便捷的通畅渠道,帮助解决毕业生的旧课本,用以满足低年级学生对低价课本的需求。
一、现状调查
每当大学毕业或更换宿舍的时候,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搬迁大事而忙碌着。清点“家当”之际,如何处理那些已不需要的旧书成为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1.廉价出售利用率低
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毕业,每个人的教材都积攒了几十本,甚至上百本。
2.旧书无用挤占空间
多数同学认为,寝室的储物空间毕竟有限,保留太多旧书必然将不利于新书的存放,而且除去一些基础学科的教科书和工具书,大部分旧书没有被“二次使用”过,所以也没有太多保存的价值。
3.回收旧书处理方式
在调查中显示,希望学校为你提供一个旧书交易的市场,还是通过多方协助把旧书捐赠出去呢?大多数同学选择愿意把书捐赠出去,学生们对于旧书的处理,一般持有的态度是:
(1)保留珍藏,带回家保留自己喜欢的书籍;(2)当废纸打包卖掉整理好后当废品卖掉,既可以处理书籍又可以换点钱;(3)拿到学校组织的旧书市场上卖,当做旧书再次卖掉;(4)直接送给一些认识的人或捐赠给需要帮助的同学;(5)扔掉,方便得很;(6)旧书回收循环再利用。
二、存在问题
新学期开始了,大一的同学还没入学,大一课本也就基本卖不出去了。
1.供求断层缺乏监管,旧书回收亟待规范。
2.目前,旧书市场的最大问题是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不尽合理,具体表现:(1)没有良好旧书回收循环系统运营模式;(2)教材回收的标准、价格的制定难确定;(3)旧书重复利用存在卫生隐患;(4)当代大学生的使用意志、意愿不同;(5)学校网上售书系统不完善;(6)周围人都买新书,不好意思买旧书。
三、旧书回收再利用的意义
1.价格便宜、节约木材,减少资源浪费。
2.以高年级同学为主力军的旧书消费群正日益扩大,购买旧书也逐渐成为了大学校园中的潮流。
3.组织开展一次收书赠书活动,旧书上有学哥学姐们的笔记,有助于学习,还可以查阅试卷、课件,对自己也是个帮助和激励,不仅解决学习难题,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大大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大学生旧书循环利用。
4.旧书交易市场价值无限,潜力巨大。
四、旧书回收循环运营方式
1.面向对象
(1)高校大学生,重点是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回收将以专业核心书籍为主,保证利用的有效性,并实现对回收旧书进行系统消毒;(2)逐步完善网上售书系统,让同学们更方便地了解图书的储存状况、销售状况,使售书方式更加科学、便捷。
2.书籍的来源
(1)毕业生捐赠;(2)个人委托代卖。
3.书籍分类
在学生书籍大致分为公共课程、英语类、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课外参考书,课外参考书又具体包括科普知识类、励志类、娱乐杂志类、时事类、其它。
4.书籍收集方式
(1)收旧书标准:要求封面封底都在,中间没有缺页的,书内没有乱涂乱画的,不能有严重污渍的。主要是书本整洁、有笔记(针对教材和教辅书集);(2)路近的可统一到宿舍上门收书;(3)捐赠书籍者发纪念奖状、证书;(4)分学院专业收集大家不用的书籍,然后将收到的书分类摆放,让年级新生到统一地方领取,在开学初就能拿到循环使用的书籍;(5)通过通过社团组织等各种方式向新生宣传旧书循环利用好处,让即将毕业的同学,为学弟学妹们留下你们的记忆,在读的同学,捐出你的爱心,让我们共同品味书香。
5.书籍出售方式与定价
(1)以学院为单位开出书架,存放各专业大学四年需要的各类书籍,同时另设英语学习专用书架和课外书专用书架;(2)书籍开架买方可自由翻看,相比网络交易只有价格数据,可获得更全面的认识,大幅提升买卖双方的满意度;(3)毕业生捐赠的书统一以三折价格出售,所得资金以供资助学院的特困学生、家庭突遇灾害学生;(4)旧书的交易价格通常是原价的一至三折或原价的四至五折比较合理;(5)采用代卖的方式,解决书籍改版造成的库存积压问题;(6)旧书置换方式,旧书交换无疑是一举两得的事,既符合了低碳阅读的要求,也达到了节省费用的目的。
6.旧书交易目标
(1)书本种类齐全;(2)收书渠道方便;(3)书本质量完好,适合循环再用;(4)利用网络交易;(5)价格公道合理。
五、旧书回收再利用可行性论证
1.借鉴国外大学教材使用上的管理模式
国外高校经常采取租用或借用的方式实行轮用。国外很多大学都有教材回收制度,学生在教材使用结束之后,可以根据书的使用损坏程度折价卖给学校书店或在网上售卖,其他学生可以轻松地买到成套的旧教材,从而实现教材的循环利用。国内已经有部分高校建立起了校园内部的旧书回收机制,力图依靠监管的介入来规范旧书交易市场,扩大旧书交易的优势。
2.旧书循环利用,倡导绿色回收
浙江大学在紫金港校区举办了教材旧书循环回收利用公益展销活动。本次“爱心传递、旧书赠送”公益活动以“面向社会,服务同学”为宗旨,宣传绿色环保,惠及浙大学子,在图书展销活动上,主要是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回收旧书,经整理分类后,低价售给低年级学生,真正做到资源循环利用。还可以赠书给贫困生,免费领取任意三本图书,最大限度使学生受益。勤工俭学中心为获赠书籍的贫困生建立了一个档案,日后他们可以兼职为同学们服务。
六、结束语
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旧书置换回收再利用也是一次创新的尝试,我们乐享低碳时代的来临,这中间包含了低碳阅读的要求,更是对低碳示范的热切呼唤。提高书籍再利用率,让知识香火不断传递下去。我们希望将旧书回收循环运营方式向各高校辐射,加大宣传力度,不仅把活动停留在旧书的回收,还要让更多的同学投身到环保的行列中去,从而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固体废物 循环利用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51-02
一、关于固体废物回收
固体废物通常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按照固体废物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1.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粉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2.危险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特指有害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毒性、放射性等特性,产生于各种有危险废物产物的生产企业。从危险废物的特性看,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潜伏着巨大危害,如,引起或助长死亡率增高;或使严重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或在管理不当时会给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重大急性(即时)或潜在危害等。
3.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主要有:一是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等;二是病理性废物,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4.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有机类,如瓜果皮、剩菜剩饭;无机类,如废纸、饮料罐、废金属等;有害类,如废电池、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固体废物的品种增多,数量不断增大。若不重视固体废物的回收处理利用,不仅浪费大量的宝贵资源,降低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也会把有害物质带入到生态系统中,当数量超过生态系统本身的自净能力,会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事实上,固体废物中有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后可成为新的资源重新进入生产过程,这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还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现实中,人们非常重视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仍然存在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固体废物回收市场秩序混乱:目前,回收行业已完全放开,大量流动人口加入到废旧物品回收行业,回收市场呈现出无序化经营状态;回收网点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有些网点法制意识淡薄,打着收购废品的招牌,非法收购被盗的公共设施和企业产品,助长了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
2.资源回收率偏低:一些企业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重建设项目,轻视废物处理利用;一些无处置能力的企业,也未能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将所产生的工业废物全部交由专业公司集中处置,或受利益驱使将企业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转移给没有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这很容易导致二次污染;废物回收的利益驱使着一部分非法收购者也参与到危险废物的回收活动中,将部分含有残值的危险废物拆解变卖或用以制假、造假外,余下危险废物未经处理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由于固体废物的分类回收体系和分类回收机制尚未完善和建立,所以,很多可以循环利用的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和利用,一些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的丢弃现象严重,资源的回收多为低级的材料回收,如,废纸、废玻璃、废钢铁等。
3.工艺技术亟待提高: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仍在减量化,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不够。加之,固体废物资源化具有技术难度大、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等特点,因此,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处理处置设施小而全,导致了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分散配置,产品成本较高,在回收市场不具有竞争优势;现行固体废物资源化工艺和技术、回收处理方式和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4.消费观念有待改变: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是推进循环经济、固废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有什么样的消费,就有什么样的市场。人们在消费时,除了注重产品本身的性能外,还刻意追求产品外在的包装,使企业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过度包装,增加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
5.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固体废物处理和循环利用的现状是,对城市和工业领域的固体废物处理有所重视,从《环境保护法》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止法》再到2002年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甚至是目前正在起草的《循环经济法》都将固体废物立法的重点放在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上。但还是不够的。现实中固体废物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循环利用程度低,法律的效力没有保障,结果不但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大量可循环利用物质的浪费,而且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心健康。
当前固体废物防治问题越来越突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越积越多,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置,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许多省市的废渣危害尤为突出,乡镇企业工业固废处置更是薄弱环节,急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三、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循环经济之对策措施
1.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促进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政策、法律法规属于循环经济的立法范畴,循环经济立法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迅速。目前,德国、日本、美国、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比较完备,日本颁布了《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法律,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1996年生效的《资源循环和废物管理法》成为建设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说明,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首先,必须制定基本的或综合性的循环经济法律;其次,要结合实际需要制定专门的循环利用法律、法规;再次,要在其他法律法规中充实与循环利用配套或促进循环利用发展的规定。由于我国具有自己的法律体系结构和环境立法传统,因此,不能照搬国外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只能结合我国的环境立法结构在有关层次上定向地借鉴和吸收一些具体的立法或法律制度。要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电器、建材、包装物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生产者责任制度,委托者付费制度,污染损害者赔偿制度,宣传教育与职业培训制度,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度,环境信息建设制度,市场准入和市场运行管理制度,发展与培育中介组织制度,推广循环产品标志与循环包装标志制度,消除废物再生利用的垄断制度,包括税费征收、可交易许可证、押金退款、绿色补贴、价格支持等在内的经济刺激制度。制定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2.建设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体系。对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产业进行科学规划,整顿规范固体废物回收市场,尽快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逐步提高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化水平。扶持发展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和产业,加快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产业中心建设,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区域间固体废物产出企业与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合作,引导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向集中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降低固体废物资源化成本。
3.开发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技术。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发展需要以先进技术、关键技术作为支撑点。而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生,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如造纸、水泥、化工、建筑等),要先推广一些简单易行的技术措施,对重点企业要高起点地投资于循环经济;同时拓宽横向技术体系,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宏观层次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发展高新技术环保产业,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化无害处理。要重视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开发和创新,将其纳入科技发展计划。加大固体废物资源化科技开发投资力度,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垃圾的产生。
4.构建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的长效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完善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扶持和鼓励政策。不仅要重视资源的减量化,也要重视固体废物的回收和资源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争取国家支持,对固体废物回收处理企业及购买再生资源加工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实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公众多用再生物品。政府要加大对重大固体废物资源化项目的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持。构建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的长效机制,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5.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标准建设。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发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迫切要求制定和完善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废物排放及污染控制标准。实行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建立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增强人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加快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6.广泛开展循环利用的宣传教育引导绿色消费。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中,把推动循环利用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流行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等与发展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活动逐步变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王成新,李昌峰.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抉择.理论学刊,2003(1)
2.聂永丰等.2001.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卷).化学工业出版社
篇6
【关键词】逆向物流;旧家电;现状;体系构建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逆向物流的定义为:“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高效和成本经济的从消费点到起点的过程,从而达到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的目的。”发改委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内家用电器数量相继增加,截止到2004年年底,我国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产量为2.4亿台,如若按家电10~15年的正常使用寿命来计算,其中大部分的家电己进人报废期。目前,我国家电报废率年增长率为20%,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年报废量将会达到1.6亿多台。未来家电回收业任务相当繁重,但是家电行业回收业绩并不乐观。长期以来,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率不高,处于零散回收、火烧、填埋等低层次处理模式,不仅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旧家电的回收处理问题己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家电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实施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客观必要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的中国,要想更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强企业认识,提高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建立一套经济规模、科学环保的旧家电逆向物流体系已迫在眉睫。
一、我国家电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原因
1.政府的立法。我国发改委起草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对废旧家电进行回收是售后服务管理中心和家电产品经销商的义务和责任,对回收的家电产品交由正规企业处理,否则予以罚款处置,最高罚款金额达人民币10万元;生产家电产品的材料要有利于厂商回收和再利用,同时标明产品的报废期和回收处理信息。中国家电业为更好的开拓海外市场,需要格外关注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实施问题。
2.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上高科技术的运用,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周期大大缩短。功能强大的家电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从而掀起了家电购买浪潮。第一代家电产品刚刚遍布市场,随之而来的第二代产品对市场进行“洗礼”,如此高频率的循环,导致旧家电数量过剩,于此同时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包装和浪费问题。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迫使企业要尽快考虑逆向物流地实施,进而减少家电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成本。我们以苹果手机为例,如图1:苹果手机的生命周期为扇贝型。出现扇贝型是由于科技进步导致产品不断创新,或产品功能不断改进,从而手机产品的生命周期延伸再延伸,且延伸所需时间在不断缩短。
图1 苹果手机生命周期
3.家电产品的质量问题。一些非正规的家电企业为赚取暴利,采用不合格的零部件,生产劣质家电产品。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而且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消费者面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退货不成只能求其次,当做报废家电以低价处理给废品回收人。国家应加大立法强度,严格控制此类不法商的生产。
4.家电产品的分销渠道。随着网络的不断崛起,如淘宝、京东商城此类大型购物网站或电话订购、电视订购等现代购物方式备受消费者关注。由于现代购物方式的局限性,退货率居高不下,远远高于一般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退货率,极大地减少了企业利润。为了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企业需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加强对逆向物流的关注,有利于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
5.消费者的退货行为。据不完全统计,一般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退货率达5%~10%。企业大规模生产和运输以及生产过程中偶然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的造成产品破损。随着近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发生,退货行为更为普遍。
二、我国家电业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
逆向物流就是对回收的废旧物进行正确处理,在合理的成本运行条件下,对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从消费者向生产者流动的过程,从而达到适当处置和价值回收的目的。目前,我国家电行业逆向物流体系构建尚未完善,总体处于无序回收状态,发展逆向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下面总结一下我国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1)零散回收。零散回收是现实生活中最主要的回收渠道,废品回收人不定期地到各个村或小区进行家电收购或其他废旧物的收购,他会根据废旧物的破损程度来规定回收家电的价格。这种方式方便了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清理家里的“有偿垃圾”。(2)废品回收站。废品回收站主要从事物资的再循环利用,对遗弃或报废的产品进行有偿回收,变废为宝。既减少环境污染,又提高物资再循环利用率。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会建立废品回收站,零散回收人或企业会将废旧家电有偿送到回收站,废品回收管理员依据旧家电的性能、破损程度等不同指标进行划分,然后分配到不同的工厂进行加工处理。(3)家电卖场的“以旧换新”模式。“以旧换新”模式是现代家电营销商常用的一种营销手段。“以旧换新”是在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号召下,推出的一项利国利民利企的好政策。是指在原来家电价值的基础上,家电买者再补贴一部分,即可获得同类新产品。该政策与家电下乡是实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措施,构成了扩大家电产品消费的政策体系。“以旧换新”模式自推行实施以来,效果良好。截止2011年3月7日,全国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4026.8万,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以旧换新模式下家电销量情况
(4)家电维修商。有些家电维修商采取有偿回收旧家电的盈利模式,利用旧家电的一些可利用零部件进一步加工再循环,节约了购买成本,不失为一种增加利润的好方法。或者与生产厂家联系,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报酬费。
三、我国旧家电逆向物流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我国旧家电逆向物流实施原因和发展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三个方面对我国旧家电逆向物流体系进行构建。
1.国家。国家应出台更为明确的废旧家电产品回收处理企业免征增值税的政策文件;建立更完善的旧家电回收利用体系,依据回收原计划按旧家电回收处理数量进行补贴,并确保企业及时领到相应补贴;国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高效的旧家电逆向物流运作形象;禁止对回收旧家电进行自行拆解;加大对家电二手交易市场的培育力度等。
2.企业。(1)加强家电业管理层的重视。更好的实施旧家电逆向物流运作策略,关键是家电业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到逆向物流的价值所在,在逆向物流实施过程中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强逆向物流监管力度,合理采购逆向物流实施设备。(2)建立企业逆向物流体系。家电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在有效控制和管理条件下,可采取物流外包、联合建立或自建三种方式建立自己的逆向物流体系,对产品进行处理,以期形成规模效益。经过分类、处理后,再输送到其最终目的地。在实践中,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逆向物流模式适合自身发展,关键是那种方式更具优势。为此,我们需要对三种方式进行对比。详见表2:
表2 三种模式对比表
不管采用哪种模式,企业逆向物流体系的构建,大致都要分为三个环节,如图2:
图2 物流结构示意图
第一,产品回收。产品回收是实施逆向物流的第一步,它能否良好运行,决定着整个逆行物流体系是否能够盈利。因此,厂商必须和批发商及零售商之间形成良好沟通,保持密切联系。厂商可以出台废旧家电回收激励政策,对回收的家电实名制,根据材料的原价和可修复的程度,按一定的比例,折合成具体金额,奖励回收人员。第二,产品运输。待到厂商与批发商及零售商之间达成共识后,第二步就是把旧产品分类运输到产品处理中心。依据旧家电的材质和可修复程度等情况实行分类运输,可以有效减少运输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第三,产品处理。通过对旧家电的功能测试分析,针对产品的性能确定最优处理方案。对可修复的零部件进一步加工,然后再销售,达到循环再利用。剩余的做报废处理,进行安全绿色处理。
3.消费者。消费者在逆向物流的运行环节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生产的产品几乎都到了最终的消费者用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消费者的经济环保意识,对家电逆向物流的经济高效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效的逆向物流能节约成本,增加盈利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中国作为家电生产和消费大国,为响应可持续发展及绿色环保的号召,应加强对逆向物流的认识与利用,使我国家电行业发展更加科学合理。相信逆向物流必将在家电行业以及其他众多行业领域生产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张剑.我国废旧家电产品逆向物流研究[J].知识经济.2008(11)
[2]陈汇博.家电行业逆向物流分析及模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4)
[3]张余华.现代物流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
篇7
一、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要览
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包括纵向责任延伸和横向主体扩大两个方面。从纵向角度看,是打破现有生产者的有限责任,将生产者责任链条长度进一步扩展,实现对上游产业污染环节的遏制和对下游产业污染环节的负责;从横向角度看,这一制度的主体不仅包括生产者,还应包括销售者和消费者等主体,通过多元主体的多种责任形式,实现对污染环境产品的兜底性无害化处理。
(一)生产者产品责任
我国对生产者产品责任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产品质量法》第26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即“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可见,当时对生产者的产品责任规范仅限于产品发挥作用期不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之后,我国《侵权责任法》进一步明确,“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在2009年之前,我国生产者的产品责任体系普遍止于消费者环节,在产品转化为废弃物环节的生产者后续处理责任几乎为一片空白。但是,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而要对某些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成本却异常高昂。《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使得生产者的责任从单纯的产品生产、使用阶段延伸到产品废弃之后的回收、利用和处理阶段。
(二)生产者延伸责任
生产者延伸责任(ExtendedProducerResponsibility)又称产品延伸责任(ExtendedProductResponsibility)、产品和生产者延伸责任(ExtendedProductandProducerResponsibility),是指“产品的制造商和进口商应承担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影响责任的主要部分,包括上游材料选择、生产工艺以及下游使用和弃置过程造成的影响。”③这一定义对生产者的责任向上游和下游都进行了延伸,不仅要求生产者选择低污染的原材料及生产工艺,还要求生产者使用更有利于循环利用的材料和工艺;不仅要求生产者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无害化,还要求生产者对弃置后的产品实现无害化处理。“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最初目的在于鼓励生产者在产品设计中更多地考虑环境影响,后来又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涵义,被看成是‘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深化和延伸。”④产品源于生产者利用某种工艺将原材料进行重新整合,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者需要首先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原材料的选择;二是工艺的选择。众所周知,环境资源具有全部或部分公共性,但是对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成本非常高或者就根本无法界定,导致人们滥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并仅从自身效益角度而不是全社会效益角度考虑成本分担。传统生产者选择的首要标准是企业的直接成本,即为了获得原材料或工艺所付出的金钱成本,而对于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等间接成本问题考虑甚少,这很容易导致原材料浪费、废弃产品污染等问题,从而产生企业的“外部不经济”⑤问题。一个经典例子是,在Surges对Bridgman一案中,糖果制造商在某地制造糖果已经60年的时间,后来,一个内科医生在紧挨着糖果制造商的地方开了一家诊所。但是糖果制造商生产过程中的巨大噪音使得内科医生无法使用听诊器,并且影响思考。内科医生虽然是一个后来者,并且糖果制造商每年的销售利润很好,但最终内科医生还是拿到了法院的禁止令,终止了这家糖果制造商在此的生产活动。法院的法官在审理这起案件时,遵从了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认为噪音问题应由糖果制造商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解决,而不应由内科医生承担损失。
(三)生产者责任延伸必要性
如果仅考虑企业的直接成本,从短期和企业范围看,似乎创造了高额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客观的收益;但是从长期和全社会乃至全球范围看,这些收益也许并不足以弥补所造成的损失。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满足以下三点:1.建立“长期效益评价”体系。企业在短期内创造的财富并不能作为衡量企业优劣成败的关键,而应当更注重企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实现全社会效益累加的多寡。这一“长期”可以“十年”作为评价周期,这有利于企业放弃或减弱短期投机牟利的动机,也有利于企业树立“百年老店”的信誉。比如当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学界普遍认为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造成,或可以通过控制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显著缓解。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欧盟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不仅有政府层面的管制和税收,还有市场主体间的排放权交易等,并且已基本形成完整而较为成熟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体系。2.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约束机制——划定更加宽泛主体的成本-收益评定机制。将生产者责任在传统概念上进行延伸,不但要考察生产企业自身运营成本,还要考察企业行为的外部性⑥——将全社会其他主体为这一企业的行为和产品所付出的成本计算在内,形成社会总成本并转化为企业成本。碳排放权交易,主要针对电力生产商及能源公司等碳排放大户,他们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间赚取了高额的利润,却并未对全球变暖问题担当任何责任。通过碳配额及配额交易,能够部分解决碳密集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问题。3.建立“外部效益内部化”的激励机制——将负责任的企业与不负责任的企业区别对待。对负责任的企业的最高肯定必定是扩大其收益。由于实现了上一步要求的企业肩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成本,这类企业理应从市场和政府获得更多的利益支持,他们也将从中获得进步的动力。例如,碳排放权交易并不仅是政府税费收入来源和碳减排的有效手段,还是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有利机会。欧盟的碳管制及交易制度最为成熟,其催生下的新型企业在有限的碳配额中依旧高效运转,甚至能够从碳排放权交易中直接受益,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具备更高的低碳竞争力,真正抓住低碳消费者的目光。通过上述三个机制达到更加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效果,指导企业贯彻循环经济理念,降低社会长期发展成本,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产者以外的其他主体责任制度的确认
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并非将产品的回收、利用、处置责任全部归于生产者,而是以生产者为中心,将这一责任延伸至消费者、进口商、销售者、维修机构和售后服务机构等其他责任主体。之所以包括消费者,是因为这一制度所带来的环境改善及资源的高效利用,将惠及每一个消费者;当然,向生产者和销售者征收的费用最终将落在消费者身上,但是通过向消费者征收是更为直接、明确和低廉的办法。从民法角度考虑,虽然消费者作为所有权人对自己所占有的物享有充分的所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但是在产权实施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可能波及其他不确定的潜在当事人,而这种侵权情况就应该受到法律的规制。这也是环境经济学中的外部性问题,比如来自交通工具、工厂和烟民的烟雾对大众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负影响)以及自家花园种植的花草不仅可以供主人欣赏,也可供路人欣赏(正影响)。所以,消费者也应当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当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
二、我国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国立法中对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规定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其他责任主体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18条规定:“生产、销售、进口依法被列入强制回首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该产品和包装进行回收。”《清洁生产促进法》第27条规定:“生产、销售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在产品报废和包装物使用后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2008年8月20日由国务院制定,并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第10条规定:“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器电子产品污染控制的规定,采用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设计方案,使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以及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领域的这一条例是我国有关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最新法规,但是其中第二章“相关方责任”仅对生产者责任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定,而对产品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等现代循环经济当中不可或缺的主体的责任规定却十分有限,只局限在上述主体“应当在其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标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提示性信息。”虽然我国目前法律法规中已经含有以生产者为主责任延伸制度的条文和思想,但是具体程序细则的缺失,导致以生产者为主责任延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回收程序和相应强制力,缺乏制约企业的力量,也让消费者感到茫然,更不会对消费者产生任何回收压力或者驱动力。责任的落实,不仅需要条文的规定,更需要程序制度的支持。
(二)欠缺对责任主体追究责任的力度
如《循环经济促进法》虽然规定了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义务,但是在第六章“法律责任”当中却并未规定违反生产者责任延伸义务后所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这是因为国内有许多学者认为,生产者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体,应具有自主性,对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施加过多的、直接的行政干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自由原则。因此,我国现行的有关生产者的延伸责任大多数规定属于指导性规范,没有明确规定不履行延伸责任的法律责任以及如何有效地追究法律责任。”⑧但是,行政处罚甚至是刑事责任,都被认为是合法的、有效的工具,只不过用于环境问题的惩罚或制裁的性质取决于因果关系的程度;而经济学家们大力推崇的基于市场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可以与上述措施相辅相成,组成配套措施。
(三)现有激励措施缺乏可持续性
根据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就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对企业引入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虽然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不可否认其在短期内对企业仍旧是一种负担,这也是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循环经济“敬而远之”的最重要原因。现阶段,世界各国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商、维修机构,甚至是回收机构,他们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问题和成本问题。虽然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五章“激励措施”中规定了财政性资金、税收优惠、列为重点投资领域、提供配套金融服务、价格政策等激励措施,但是不难看出,这些举措大部分由政府承担。其结果是政府的财政压力加重,不利于循环经济的高效实施。政府应当尽快借助手头上的资金、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有利条件,帮助企业建立起来能够自负盈亏的完整产业链,并逐步退出这一市场。
三、我国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的完善
(一)生产者回收与生产者付费
我国《循环经济法》第15条规定了生产者的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责任,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也有类似规定。可见,我国立法还是倾向于“谁污染谁治理”的传统循环经济理念,由企业直接负责废旧产品回收处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会产生相应成本,而企业需要为承担这一责任“埋单”,企业因此并不具有积极性,根本无法做到有效的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销售者更不可能完全代替生产者承担这一责任。而废品回收机构要么借助政府补贴进行全部废品回收利用,要么仅将具有高价值的废品进行回收利用,也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问题并不必须由政府通过行政力强制生产企业解决,还可以通过市场的经济手段实现。比如欧盟进口电池时,在入关阶段就会扣除一定的费用,用于后续回收。我国有关立法中首先需要将产品进行大致的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做出针对性废品处理定价,然后在企业生产出产品后根据产品的数量与其他税收一道征收。这不仅增加了政府投入循环经济的资金来源,还减轻了生产企业的废品处理负担,使其可以更专注于产品的生产。而有志于进行废品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生产者依然可以进行废品的回收,并从政府得到各种形式的支持。从经济学角度讲,当废品作为全社会的无差异资源时⑨,任何一家企业的回收利用效率(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全社会的平均效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时,必定产生超额的回报,这将有利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和工艺的无害化选择。近些年来,依靠政府起步的低碳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催生了低碳技术的不断革新,还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消费者参与
篇8
关键词:教材循环利用 二手教材 高校
中图分类号:F205,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97-02
目前,基于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高校推行教材循环利用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教材循环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当前,教材循环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其所坚持的“以人为本”、环保绿色理念也完全适应高校的可持续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
高校教材循环利用有利于低碳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进而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现。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也越来越大。根据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1月28日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年我国成品油的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3.3%,即25080万吨,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长13%,对于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重复利用率低的我国来说,这无疑严重制约着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而言,我国可耕地、水、森林、煤炭、石油等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位,而人均占有量明显不足。从保护地球家园环境、节约资源的角度来看,高校开展教材循环利用,既避免了社会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又节约了资源,这对于建设“两型社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营造人文氛围,建设绿色校园
教材循环利用有利于高校贯彻落实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精神,从而形成低碳环保和勤俭节约的校风。高校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节能观念和节俭作风,采用教材循环利用,都将有利于净化学校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大学在“实现中国梦,共助科大梦”的主题下,教材循环利用是非常必要的,意义胜过任何一堂生动的德育教育课。同时对优化校园环境,营造绿色校园,推进校园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节约开支,减轻家庭负担
教材循环利用有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降低教育成本,切实提升家庭幸福感。近年来各高校学费居高不下,昂贵的教材费用使得大部分家庭尤其对于广大偏远农村地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就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经过问卷调查分析,按黑龙江科技大学在校生20000人,平均每年缴纳约500元来算,仅仅四年的书本费就达到了4000万元。可见,教材的循环利用,功在高校,利在家庭。
(四)提高个人素养,增强责任意识
教材循环利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及爱书护书的理念。《基本原理》指出:良好行为的形成很大程度源于人的意识,而意识对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由于当今时代知识体系更新频繁,大多数学生对教材循环利用的理念不甚了解,因此,对学生的这方面意识的加强还是必不可少的。教材循环利用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资源危机意识,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一方面,教材循环利用也要求学生要学会并做到爱书、护书,保证书本的整洁干净以及书本的完好无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
二、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现状、遭遇的阻力及成因分析
(一)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现状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教材供应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学生自发组织购买是当前教材循环利用的基本方式。当前,资源浪费较为严重,我国高校教材的供应制度仍然以购买制为主,采用由学校统一订购和发放的形式,因此二手教材利用率低,使用寿命短。每学年学生购买教材的开支大,大部分人不愿意保留使用过的教材,处理旧教材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多当废品卖掉。同时,绝大多数高校的教材回收率较低,二手书的保护、加工、循环再利用的难度加大。总而言之,不管是教材的生产、分配、交换还是消费,都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教材循环利用的意识淡薄,甚至没有这种观念。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约2800万人,按照每人每年购买教材20本计算,则高校学生每年购买教材量5.6亿本。如果一棵树约850千克,可以加工约106250张标准的16K纸;如果每本教材要200张纸,那每年需要要砍伐约58.02万棵树木。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教材背后所耗费的巨大资源,带来的巨大环境危害,却没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同时,高校二手书店形同虚设,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不大。
(二)高校教材循环利用中遇到的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
1.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思想意识浅薄。据调查显示,高校中大多数的二手教材可以再次进行循环利用,但这些二手教材将近有一半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是被当作废纸低价变卖或垃圾扔掉,这就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使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把教科书当作“经典”,没有使用二手教材的传统与习惯。而教材在我国一直属于个人所有,大部分学生既不爱护珍惜教材,在教材上随意乱涂乱画,乱折乱叠,又不愿与他人共同使用一本教材,也不愿使用二手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教材循环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2.教材循环利用的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一方面组织管理制度的模式的不完善,高校的二手教材仍存在内容脏乱、破损的问题,二手教材来源渠道有限且不畅,教材科目不齐全、数量供不应求等,从而阻碍了我国高校教材循环利用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实施。另一方面由于教材资源循环流通阻力大,环节错综复杂,致使教材循环利用无法有效实行;规章条例不完善,执行力不强,所以导致高校推广教材循环利用的模式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高校没有具体奖罚管理措施,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阻碍教材的循环利用。
3.教材版本繁杂,知识体系更新快,回收途径单一。当前,在中国应试教育模式下,高校每一个专业的教材版本众多,不同的大学采用不同的版本,甚至同一省区不同学校同一专业使用的教材版本也不尽相同。另外,教材更新快,每个专业知识体系繁杂且不一,这不仅曾加了二手教材整理归类的困难,而且也给借阅者带来极大不便,又由于回收教材的途径比较单一,明显滞后于信息时代的发展,载体平台单一,很难做到信息在需求群体间的资源共享和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的资源流动。
三、教材循环利用的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思想意识上,加强循环利用宣传力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使用二手教材是低碳生活所提倡的,也是当前缓解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能源消耗高、重复利用率低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措施。教育者在教育中要正确引导被教育者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好习惯。学生在教材利用中占据主体地位,只有学生自觉自发地提供和利用旧书资源,才能全面推进教材循环利用的进程。因此,打破传统新书理念,提倡教材循环利用,强化学校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就尤为必要。为此,学校和相关部门需借助多种媒介,采取多种手段,对这一思想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倡导。具体可采用定期召开相关会议,联合社团组织进行宣传,举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主题活动,以先锋模范为表率,影响和提高学生对教材循环利用的认知,激发学生参与教材循环利用的热情,认识到其带来的好处,从而动员更多的高校学生支持并参与这一工作。以教材循环利用为己任,走绿色教育、低碳环保的道路。
(二)制度模式上,借鉴成功经验,全面推行教材循环利用制度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教材循环利用方面实现了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成功过渡。并且这些国家在教材循环利用方面有一套比较完善健全的体系。我国高校可以借鉴这一成功模式,全面推行教材循环利用的制度。教材所有权和管理权归属于学校,学生只拥有使用权,学校统一发放教材给学生,并建立相关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当然,推行教材循环利用显然会对出版商等相关企业的利益造成威胁,甚至影响产业利益间的均衡发展。此外,从学校角度来说,对二手教材进行卫生处理、整理分类、重新分配等管理工作劳资耗财。基于此,政府对落实教材循环利用的高校可以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和经费支持,排除障碍,为教材的循环使用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保证教材循环利用的顺利实行。
(三)组织模式上,充分利用图书馆,建立完备的教材循环利用体系
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建立借阅和捐赠二维一体的二手教材回收站,鼓励学生将不需要的旧书捐出,尤其是内容相对稳定的公共基础课教材,如《基本原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这类教材应当采取学校回收的方式,长期保存,扩大利用范围。在原有旧教材的基础上,高校每年应针对知识更新变化引进新书,确保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从旧书市场收购大量的旧书资源,尤其对于使用年限短、教材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选择性的教材,如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研究生入学、公务员考试等,所购买的各类参考书或复习资料,可进行回收。在图书馆的主导下,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建立二手教材书库,在每学年订购教材的时候,可提前公布各专业、各年级开设的课程,低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借阅,在用的过程中保持教材整洁干净,若有污损或遗失的,则要给予一定处罚。
(四)推行模式上,利用网络公布信息,构建多元化载体平台
为了确保旧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可以搭建一个专门的二手教材信息网站,也可利用学校图书馆网建立一个二手教材易购网,集回收、捐赠、借阅、购买为一体。作为信息公布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旧书的相关信息,并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校园间的借阅、捐赠和售卖,这相当于在学校建立一个公共网络二手书市场。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书成为当今时代阅读的时尚,它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内容数字化的出版物以及植入或下载数字化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内容的集存储介质和显示在阅读器上。所以学校还可以引进电子教科书资源,通过简单的二维码扫描,可自行下载,选择需要的知识章节摘抄或打印。
四、结束语
教材循环利用是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而且可以降低教育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思想觉悟的不断提升,教材的循环利用模式将会得到广泛地认可,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 马转玲.论高校教材的循环利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8(3)
[2] 胡索妮.大学生教材循环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8)
[3] 陈翠英.倡导低碳生活从教材循环利用做起[J].科技信息,2010(23)
[4] 魏秀芳.关于学校循环经济研究中的教材循环利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
[5] 杨慧.教材循环使用问题调查[J].中国环境管理,2006(6)
[6] 陈凯,肖敏.大学生绿色消费认知、态度、意愿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以北京地区大学生为例[J].企业经济,2012(3)
[7] 钟晓玫.构建二手教材交易平台,为教材循环使用提供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7)
[8] 范小梅.对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的再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9] 刘颖,程继夏,施政盼,等.教材循环使用与环境保护[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2)
篇9
旅游垃圾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伴随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开展所产生的不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附属物质(含文化)的总称。旅游垃圾治理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关于旅游垃圾治理的研究成果包括:从宏观上分析了旅游垃圾治理相关理论问题;将旅游垃圾治理与循环经济结合进行了研究;对旅游景区垃圾治理措具体施进行了研究;对旅游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文章开始出现。变废为宝,实现垃圾资源化足当今世界的潮流,旅游垃圾的资源化开发利用符合了这一大潮流。
一、旅游垃圾资源化的传统处理方法
郎一环和沈镭从物质循环理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衡定律)、资源再生理论和系统理论的角度对垃圾资源化进行了理论探讨。垃圾处理行业被称为静脉工业,资源回收前景广阔,是公认的朝阳产业。旅游垃圾和其他垃圾一样可以进行资源化治理,治理的方法包括废品回收、废品加工、发展农用肥料和垃圾焚烧热能的利用等措施。
废品回收是最传统的方法。由正规的废品回收站或公司进行收购,然后对废品进行科学分类及处理后再次循环利用,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带动社会效益起着积极的作用。这种方法投入少,技术要求不高,实施容易。废品加工是在废品回收的基础上,把垃圾废品加工成社会适用的产品。废品加工既可变废为宝,又可增加加工部门的经济收入,减轻了政府的垃圾治理负担。垃圾中的食物残渣、树叶、纸张等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并产生二氧化碳、水、热量和有机物等,逐步实现堆肥的无害化,粗堆肥作为填埋场的覆盖土进行利用,细堆肥放置在不需通风的存储区数周后,即生产出垃圾成品肥。这样的肥料作为土壤改良剂,可应用于农田、园林、绿地和花卉等。垃圾变肥料的技术投资小、占地少、循环利用无污染,可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最大资源化。垃圾焚烧余热利用的主要方式是设置余热锅炉,利用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发电、供热。有效实现生活垃圾在焚烧炉内充分燃烧,在炉内完成灭菌、减容、实现无害化处理并最终实现生活垃圾化学能向热能――电能高效转换,是建设垃圾发电设施的基本要求。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国家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如法国每6户产生的垃圾,便可保证一户居民的用电和供热。在德国,未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一般不进行填埋,而是直接焚烧用于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不仅不污染环境,不破坏地下水资源,而且还可大量节约土地。
二、变旅游垃圾为旅游资源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定义,旅游资源(tourismresources)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力是判别某一个事物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人们对垃圾避而远之,将旅游垃圾和旅游资源联系在一起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旅游资源分类表,旅游资源包括8主类、31亚类和155基本类型,目前看来,旅游垃圾不能归入任何类别。
由于旅游需求具有可变性,随着科技对传统资源的不断改变和完善,旅游资源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广泛。旅游垃圾经过处理后可以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或成为旅游资源的原材料,即垃圾无害化处理后经过加工可以变成新的旅游吸引物或景观。如印度的昌迪加尔的垃圾公园,该公园没有奇花异草,也没有飞禽走兽,却吸引无数游客前往。在这座10公顷大小的公园内,城市废料变成创世佳作,无生命力的岩石变成了艺术珍宝。公园内,既有用电插头做成的大块墙壁和拱门,也有用煤渣和沥青堆积的假山,啤酒瓶搭建的小房子,陶瓷碎片、酒瓶盖堆砌而成的武士、及动物雕塑等。目前,每年都会有数万名游客慕名而来参观这个垃圾公园。此外,具有一定文化特色大型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厂如垃圾焚烧发电厂可以开展工业旅游,让游客观赏垃圾资源化的工业流程。
三、变旅游垃圾处理场地为垃圾旅游景区
经过治理后,世界上出现了多个从过去的垃圾堆变成了充满绿色和多种野生动物的知名自然保护区。如新加坡的实马高岛已经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垃圾填埋场。从1999年起新加坡的垃圾经过焚化后,都运到这个改造了实马高岛。所谓改造,是指现在的实马高岛是由旧实马高岛和锡京岛衔接形成,堤坝包围的三百多公顷海域用于填埋无法焚化的垃圾。这里没有垃圾的臭味,因为焚化后的垃圾只是些无味的无机质,而且每填埋一定厚度,工人会铺土种草,鸟儿则会捎带一些大树种子,南洋楹这种快速生长的大树如今已经顶天立地了。在实马高岛,有700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在这里和谐共处,其中还包括许多珍稀物种。一些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比如大嘴鹭、马来西亚环颈都在岛上筑巢,濒临灭绝的中国白海豚也出现经常在小岛附近的海域里。新加坡国家环保局表示,实马高岛独特的生态环境让该国90%的垃圾都得到了合适的处理,而且专门用来处理垃圾的4家焚化厂还为全国提供了2%的电能。从2005年起,这里开始向一些旅游团体开放,提供一个独特的休闲娱乐去处:观星:在新加坡这个大都市里,夜晚的灯火辉煌掩盖了天上繁星点点,在这个远离新加坡本岛的世外桃源,碧空中的星月绝对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观鸟:如果是观鸟爱好者,实马高岛有些罕见的鸟儿,比如greatbilledheron;海边(潮间带)漫步:实马高岛的海岸线有新加坡最大的海草区,里面的虾兵蟹将不计其数,也有珊瑚礁,海绵。同时还可以进行垂钓。
将垃圾处理场地的垃圾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按照不同旅游景区(如风景区、文博院馆、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游乐园、植物园等各类旅游景区)的建设标准,配套相应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打造景区主题相适应的旅游产品。还可以打造旅游垃圾主题景区,在景观质量方面注入垃圾处理历史、垃圾处理技术等景观要素。在不具备修建垃圾旅游主题景区的情况下,可以修建普通的休闲娱乐场所,如广场、公园、博物馆等。具体建设要求参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相应A级景区标准进行。
由于是在垃圾处理场上建立旅游景区,因此更应强调低碳旅游区建设,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1.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在垃圾处理场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的主要措施途径有:(1)通过生态标签地行动,如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区等,充分挖掘森林、海洋、湿地、海塘、湖泊、江河等自然高碳汇体资源的旅游价值,提升自然旅游吸引物的质量。(2)策划以低能耗、低耗损为主的低碳旅游活动产品。(3)通过生态化的技术手段,修复附近受损湿地(湖泊、河流源地)、受损土地(矿山、油田)营造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综合型低碳旅游吸引物。
2.配置低碳旅游设施。在垃圾处理场配置低碳旅游设施的途径主要有:(1)通过建设生态停车场,使用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低碳旅游交通工具,以及建设低碳旅游道路等途径,发展低碳旅游交通设施。(2)使用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建设生态厕所,使用生态垃圾桶等方式,发展低碳旅游环境卫生设施。(3)因地制宜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更新能源技术,建设新型的低碳旅游能源供应系统。(4)建设低碳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娱乐设施,如低碳酒店、低碳商贸建筑。(5)使用新能源观光游览车、低碳旅游休闲设施(如运动、健身设施)、低碳旅游观光设施、低碳娱乐体验设施,来发展低碳游憩观光设施。
3.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主要包括:(1)倡导低碳旅游交通方式。旅游者在进行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中,应尽量以徒步、自行车、公共汽车、铁路等相对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取代自驾车、航空等高碳交通方式。旅游者在选择同一类型的旅游线路时,尽量选择个人旅游碳足迹相对少的旅游线路。(2)倡导低碳旅游住宿餐饮方式。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住宿餐饮服务时,尽量选择带有“绿色标签”的旅游酒店,在进行餐饮食物的选择时,应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生态食品,不使用一次性餐饮工具。(3)优先选择低碳旅游活动。旅游者在选择旅游活动时,应优先选择体育、运动、康体低碳旅游体验活动。
4.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主要通过政府、旅游企业、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1)政府要通过推行旅游碳汇机制,制定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评估指标和监督机构,不断增强垃圾旅游景区的碳汇能力,消除碳排放的消极影响,培育高品级的碳汇旅游体验环境。(2)旅游企业要引入碳汇机制的旅游环境培育理念,注重提供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尽快实施低碳技术装备和服务方式转型,打造低碳旅游企业。(3)旅游景区要积极参与旅游环境的建设与维护,实施低碳景区行动,构建和谐畅爽的低碳旅游景区环境。(4)旅游者要自觉规范自身的旅游行为,树立“碳中和”的旅游消费理念,实行“碳补偿”或“碳抵消”的旅游消费方式。由此,共同实现旅游体验环境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环境的碳汇能力。
垃圾旅游景区打造成功后,可以开辟垃圾旅游线路。普通大众对垃圾处理技术、垃圾旅游景区、旅游循环经济等还是很向往的,因此,开发垃圾旅游专线应该有一定的前景2011年3月18日开始,杭州市开通全国首趟“垃圾旅游线”――“跟着垃圾去旅游”。该线路是国内首条生活垃圾处理“集、疏、运、埋、复、用、观”全过程市民生态游体验线。这条“垃圾旅游”线路旅游流程是:第一步,游客先到武林广场坐车,由直运公司专业的导游领路,到和睦苑李家桥社区,现场观摩清洁直运车桶车作业模式;第二步,到达和睦中转站,现场观摩桶装电瓶车和8吨双动力模式站车的桶车对接直运模式;第三步,到达天子岭生态公园,紧着就是生态公园内四个景点:市民林、环境教育第二课堂、沼气发电厂、运营调度服务指挥中心。通过“垃圾旅游线”体验,既能学到清洁直运的专业知识,还能欣赏到优美的风景;同时,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市民去面对垃圾、关注垃圾,增强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低碳环保理念,养成减少垃圾的好习惯。
篇10
1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管理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在相关法规、产业目录、基金等政策支持下,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也面临一些瓶颈制约。
1.1回收体系逐步建立完善这是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循环利用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体系,既有只收集特定品种的专业化队伍,也有各样废旧物资均回收的综合性队伍。按照回收队伍的性质,大致有4种类型: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现在仍发挥作用的物资再生和供销合作社两大体系,一些龙头企业自行建立的回收体系,以及分工模糊、组织松散的社会回收体系(由自发组织起来的个体组成)。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站资料,到2012年底,我国新建和改扩建回收网点51550个,分拣中心341个,63个集散市场,123个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基地。其中,是否包含、含多少社会回收成分,没有进一步分析。
1.2回收处理量大幅增加伴随废旧电器电子产品产生量的迅速增加,回收处理企业处理规模迅速扩大,能力不断提高。自2009年以来,我国每年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理论报废量超过5000万台,且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据中国家电研究院的研究,2013年,有资质的企业回收处理的5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脑,简称“四机一脑”)4173万台,而理论报废量高达1亿台以上。我国5种电器电子产品理论产生量、有资质的企业回收处理量及其报废量理论占比见表1。由表1可见,一是理论报废量与有资质企业回收量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二是有资质企业处理率除2011年外,一般在40%以下。
1.3回收和拆解处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拆解线能力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回收体系。高效整机拆解线得到推广和应用,如立体式作业-双平面物流电视机拆解线、四工位旋转CRT切割台等,明显提高了CRT切割效率;拆解工艺流程和处理技术向高效化发展,技术升级和装备改造相继推进。一些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自建回收体系;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履行生产者责任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务,也对小家电等的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的业务从拆解为主向深加工拓展,能力迅速提高。总体上看,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技术不断提升,并向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1.4基金补贴的企业日益增多在实行基金制度以来,国家三批享受基金补贴企业名单,布局日趋合理。2012年纳入基金补贴的处理企业43家,2013年2月公布第二批企业21家,2013年12月公布第三批企业28家,计92家(注:行业白皮书2013中的数据为91家),覆盖27个省(区、市)。有资质企业的年处理能力超过1亿台(估计在1.2亿台以上)。沿海和中部地区的企业数量和处理规模要大一些。中国家电研究院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深度处理、处理工艺、受控部件处理方式等的处理企业技术工艺调研后分析发现,在2013年调研的50家处理企业中,位于东部沿海地区15家,中部16家,西部9家,京津冀地区8家,东北老工业基地2家。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和全面覆盖,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的稳步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1.5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深入推进法规、政策、标准等逐步健全。1996年,环保总局出台关于颁布《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环控[1996]204号),2013年12月2日,财政部、环保部、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联合“关于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等政策的通知”,规定处理企业的退出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2013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启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首批处理目录实施情况评估和调整研究;2013年12月24日,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布目录调整重点产品(征求意见稿);2015年2月9日公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2014年版)》,自2016年3月1日起实施;第一批目录同时废止。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和法规,详见表2。总体上看,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管理,环境保护部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准入、技术和进口管理,发展改革委主要进行《目录》管理,财政部主要进行《基金》管理,商业部、工信部等依据各自职能进行相关管理。避免管理上出现条块分割的弊端,需要加强政府各级部门之间的协调,对废旧电器电子的回收处理实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2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管理中的问题
2.1社会回收和加工处理行为有待规范和完善个体回收是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的主力军。其特点是受利益驱动,回收的废品有下家收购,这一点无可厚非。有关调查发现,20%~30%的废旧小家电或电器电子产品被随手丢弃,60%~70%的被走街串巷的小贩收走。从消费者角度看,优先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卖给小商贩,没人要的则随生活废物扔掉。尽管近年来检查罚款的力度加大,但个体小作坊凭一把锤子、一个硫酸池提取电路板中贵重金属的现象依有发生,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是2011年实施的“以旧换新”政策,提升了有资质企业扩大规模的预期,拆解线上得过多过快,“吃不饱”的问题日益突出。二是由于基金支持,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价格被哄抬起来。因此,合理利用社会回收体系,规范社会回收体系的回收行为,统筹规划和布局回收网点等,对于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十分迫切和必要。
2.2基金补贴政策仍需完善,正规回收企业税负较重《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收货人或其人履行基金缴纳义务;对具备资质的拆解企业,处理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等5类家电产品,可获得35~85元/台不等的补贴。调研中发现,首批目录产品实施效果差异较大。一是纳入目录的产品处理量所占比例不高,如报废房间空调器处理量约占总处理量的0.01%;二是不同品种之间的补贴差异很大,如报废电视机处理量约占总处理量的94%,是目录管理中实施效果最佳的一个品种。另一方面,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税负水平在加重。例如,在出售废旧物资时,原来按5%全额上交税金;营业税改增值税后,按17%上交税金,结果是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税负水平明显增大。虽然国家对部分企业免税,但同时规定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不能抵扣进项税,相当于又征收了该部分的增值税。
2.3法规有待完善,费用机制亟待转型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法规不系统、不配套,特许经营制度、经过简单拆解分类的电子垃圾流向、拆解再利用应遵循的规范,以及对无利用价值的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法规和标准缺乏,给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的实际执行与监督带来诸多不便。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付费机制也将发生转型。随着废品回收人员的减少和城市居民家庭废旧电器的增多,原来到城市小区回收废品的农民工向“扔废品”家庭付费(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向收费转变(因为城市生活成本在提高,废品流通费用不降低的话,农民工靠收、卖的差价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因而需要得到补贴)。当劳动力成本与废品回收收入大致相当时,扔废品家庭不仅不能得到收入,还要付费,这就是国外实施的“扔旧付费”(污染者付费)制度,也是改革开放初我国留学生在国外捡到旧电视、旧家具的道理之所在:旧物要包装好放在指定地点,付费让废物处理公司拉走;被人捡走可以省下处理费。一项对“废旧家电回收实行付费制度”的600人次问卷调查发现,只有28.5%的人赞成付费,71.5%的人不赞成付费。即我国消费者既不愿意“扔废品付费”,也还没有形成将废旧家电送往指定回收点的意识和习惯。因此,有关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费用机制的转型研究和应对之策,应提上议事日程。
3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对策建议
3.1完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和加工管理建立多元回收渠道,形成包括生产商经销商销售网络、售后服务或维修网络、中华供销合作总社的回收体系等回收渠道,个体商户、已建或在建的社区集中点、市政贮存转运点等社会回收渠道。应加强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去向管理。研究表明,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去向主要有:直接进入废旧电器电子拆解处理企业;拆解后的元器件进入二手市场、小家电生产商、维修商等。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无论是进行材料回收,还是经维修后元器件、整机进入二手市场,由于含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均应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实行严格管理。总体看,应发挥企业或园区为龙头的社会回收体系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的信息扩散和资源共享,拆解线应加强安全管理,并提高利用效率。加强“圈区管理”。防止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加工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企业应适当集中进入园区,但不应强制搞成一个模式。根据对子牙、汨罗、清远、贵屿等地的多次调研,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拆解、加工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是电路板中金属回收和废水集中处理环节。因此,应特别重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后线路板中的金属回收方式创新和集中处置。对发展形成一定特色或模式的子牙、汨罗、太仓、台州、漳州、清远、河北大城等园区的做法和经验,应加以总结并推广应用。合理利用国外电器电子废物。在不违背《巴塞尔公约》关于禁止有毒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的前提下,进口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废旧产品,既承担了中国产品出口“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又能作为原生资源的重要补充。加强废物进口管理,在适当调整废物进口目录的同时,更多地采取经济手段,如降低废物进口关税、提高原料出口关税等,规范企业进口行为,坚决杜绝“洋垃圾”;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资质认定,促进废旧电器电子处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3.2整合科研、企业的力量,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开展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再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开发。如旧电器电子的再制造技术、性能检测技术、可靠性技术、维修技术、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新技术、机械化程度高的自动拆卸装置或设备,以及高效清洁的破碎、分选工艺与设备。对再生困难、有毒有害部分,如线路板、CRT、制冷剂、绝缘纸等进行专门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建立电子废物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兴建综合性的、环境友好的废旧电器电子回收利用工厂,禁止无证经营,加大非法处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罚力度。对一些低价值的回收零部件及材料进行再生技术研究和开发,如塑料件、非金属件等进行科学再生,替代原生材料使用。组建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废旧电器电子再生利用技术中心,湖北格林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与江南大学联合成立了研发中心等,应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吸收、创新废旧电器电子综合处理技术,不断提高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水平。
3.3完善财税政策,创造宽松的企业经营环境制定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政策,发挥经济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经处理后可获得较高收益的电子废物(如IT产品和通讯产品)给予税收优惠。近年来,因废旧物资回收后经分选加工销售滞后、税收返回滞后、基金补贴到位迟等原因,不少企业停业乃至关门,应在政策上给予干预。如调整增值税政策:一是征收固定税率。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在拆解分选加工后销售的再生资源,征收税率3%的增值税;对用作原料的企业允许按取得回收经营企业再生资源销售发票(即3%进项税)进项额抵扣。二是将回收、拆解、分选和加工列入《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目录》。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经分选、拆解、加工生产的原材料、回用零部件,即征即退比例提到70%。三是建立以“生产商和经销商责任制”为主的四位一体付费机制,即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和政府共同承担回收处理责任的机制,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健康发展。应制定部门规章和公告,如财政部制定相应的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等,对那些在行业中具有先进性、领先性的技术,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资金援助;对购置加工利用设备减税或免除财产税、土地占用和经营场地税;加大环保设备折旧率及减免固定资产税等措施。
3.4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到产品生命周期,尤其是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阶段。在产品设计时,更多考虑产品的环境性能,生产环境友好的产品,减少直至淘汰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按照“谁生产、谁销售、谁使用,谁付费”原则,由政府、制造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共同承担回收处理费用与责任。建立回收、利用企业的诚信档案,作为绿色信贷和相关活动的参考依据。生产者应承担经济责任,即承担产品回收、处理和最终处置的环境成本;或者循环利用责任,在产品生产阶段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设计并制造对环境更友好的产品,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有害物质的使用,以及产品使用期后直接或间接的产品物质管理责任;或者信息披露责任,向公众公布产品环境性能及其废弃后的回收利用和处理方面的信息。实行绿色设计,从源头控制产品的环境影响,提高产品的可再生性,达到我国规定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率指标。经销商承担产品生命周期内部分环境成本,如产品的回收、处理和最终处置费用;并负责废旧电器电子的回收和将其送交专业处理企业。消费者则在现阶段只承担将废旧电器电子交给回收商,作价回收的义务。待时机成熟还应逐步承担部分回收处理费用。
3.5完善法规体系,加强宏观管理与监控完善电子废物管理法律,明确回收处理的监管部门及其责任和义务;规定有害物质的停用限期。对于铅、汞等重金属,以及嗅阻燃剂、卤族化学物质和石棉等对人类健康存在危害的化学物质,须从源头控制乃至杜绝使用。从宪法、资源综合利用基本法、专门法规等层面,建立和完善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整体协调的法规体系(图1)。以《宪法》关于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为纲,建立资源综合利用法,包括《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针对家电、电子信息产品、电池等产品,从分类、运输、仓储、维修、二手市场、资源化利用、处理处置等环节入手,明确管理责任、回收标准和比率;配套实施细则、标准、技术规范,增强可操作性;加强企业电器电子产品的环境信息披露。各地也应建立配套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回收处理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基金征收、使用、减免、回收处理厂资质认定等项工作的监管;加强海关系统、工商系统、税务系统、质检系统和环保系统等部门的监察执法力度和监督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保证安全环保地实现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资源再生,促进相关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