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意见范文

时间:2024-03-29 18:0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班级管理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班级管理意见

篇1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班级管理 存在问题 原因 对策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搞好班级管理,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解决。

一、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采用批评的方式对待后进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里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老人年纪大,管理方式落后,有的根本就不管,造成一部分孩子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不讲卫生,学习习惯懒散、自律性差。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常常会不断地犯些错误,如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无故旷课、寝室纪律卫生差等,有的甚至发展成偷窃、斗殴。因此,大多数班级管理者都把工作重点定放在批评教育这部分后进生上,过多地对后进生使用批评教育。

(二)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我们的教育现状就是:教育行政部门仅仅以升学成绩考核学校,学校则以教学成绩考核班级管理者。小学虽然不存在升学压力,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即成绩至上,家长希望孩子有好成绩。评职称教学成绩也是重头,而且学校的成绩还影响到生源,于是各个学校、班级的管理者都只注重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其他的能力课程经常被语文、数学课代替,农村小学中这样的现象更是非常普遍。因为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往往一位教师兼几样课程,教师本身对这个课程就不太熟悉,自身能力也有限,所以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些课程也就由语文、数学课替代了。

(三)教师的权威绝对化,工作方法简单。

农村小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生活在农村,接触到的新思想、新方法比较少,尤其是老年教师,很多还延续着老的教学方法。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威是绝对的,制定班规,确立班委,实施管理,进行监督,评价学生,都由班主任说了算,充当着“管家”、“警察”的角色。学生没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另外,在农村小学中,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多以批评教育惩罚为主,因为这种方法费时少,见效快,但这种方法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一味地批评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失去信心,导致很多学生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四)班级的管理随意,没有合适的班级制度。

农村小学中,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往往仅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愿,没有班级管理目标,没有制定合适的班级管理制度。教师往往只向成绩看齐,偏重智育,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只关心学生在校在班的管理。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班级管理随意,导致许多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人为地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偏重智育,以学生的成绩衡量学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老师、学校都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学生学习成绩好了,教师高兴,学校高兴,家长更高兴。于是在班级管理中出现只关心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不闻不问,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学习成绩优秀并不能代表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在出现离家出走、社会暴力事件及品德行为问题的学生中不乏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当上班干部,因为他们平时学习努力、自律能力强,在学校一向得到老师的重视和爱护,家长对这些孩子也很放心,忽视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挫折。好学生为了在老师和父母心中树立好的形象,在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压抑自身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发展。这类学生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到挫折,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家庭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在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较多,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孩子根本不听老人的教诲,因此很多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并且很难改正。在许多农村地区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造成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教师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局面,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成效。

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构成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社会对班级管理的影响较大。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影响到班集体的建设、班风的形成,影响到班级的管理。这种影响是巨大而具有决定性的,甚至有些是班级管理者难以改变的。农村人口受到的教育少,私心也较重,因此农村人口的觉悟相对城市人口来说要低,社会风气自然也差些,这就增加了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难度。另外,由于电影电视的普及,影视内容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到了班级管理。

另外,学校的工作会影响到班级的管理。比如学校对学生提的一些要求,学校对于各班任课老师的分配,学校公共卫生区的分配等。这些情况虽不是影响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但如没有协调好,就会对班级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教师本身的素质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农村小学中有很多教师年纪较大,教育程度不高,而新工作的师范生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独生子女,一方面是他们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呵护”、“娇生惯养”中长大的,另一方面近年来师范生的质量在逐年下降,加上农村学校工作量大,待遇差,导致很多优秀的年轻教师纷纷调离农村,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

三、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对策

(一)根据农村学生差异,合理运用教育手段。

农村小学多是来自农村,他们性格各异,家境各异,经历各异,要想把这样的大家庭管理好,需要班级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整体把握,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问题,正确分析,对症下药。

1.对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应正确引导其追求自我价值。引导他们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积极进取;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比如班级竞选、学校文艺汇演、小记者征文等;思想上要上进,乐于帮助后进同学。

2.对于后进生,教师应以鼓励教育为主,尽量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其逐渐改掉各方面的缺点,同时在班级里设立多种奖励措施,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让学生有适合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合理制定班级各项规章制度。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它是班级成功的保证。在班级管理中,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行动方向,制定必要的班级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应与学校的校规校纪相符合。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1.制定班级公约。班级管理常规可以以“公约”的形式出现。开学初,我就要求全班同学讨论制定班级公约,班会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制定出了十条针对班级管理的公约,大家还宣誓,一定会遵守公约。班级公约使同学们认识到它是维护班级利益不可缺少的,是代表师生利益的,必须自觉遵守。公约就是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建立班委管理制度。班委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一个有活力的班级集体,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班级委员会。所以班主任在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首先应该选好班委。农村小学老师大多是自己任命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当班干部,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有管理能力,而且这样的班干部很多学生都不服,往往会抵触他们的管理。另外,农村孩子们比较胆小,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毛遂自荐更是不可能,所以教师应该采用民主的选举方法,让学生推荐并举手通过,这样选出的班委大家信服。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班委选出后,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管理学生。自习课、午睡课我都会放手让班委管理。我发现当我坐在教室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悄悄地说话,做些小动作,我还经常提醒他们。当班委管理的时候班里很安静,没有一点声音,我每天安排一个班委值日,交给班委一本加锁纪律册,如有吵闹的同学将他的名字写下,课后我对这个同学进行教育,这样的方法非常有效,没有老师在的时候,值日的班委就担负起管理班级的职责,从而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教师如果品行端正、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好的教学效果,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影响,不言自高,不怒自威。但农村的小学教师离这个标准还很远,所以必须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加强工作培训,时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素质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多与优秀教师交流,吸取经验。

(四)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沟通。

要积极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教育关乎国家、民族和每个家庭的未来。学校班级常规的管理、未来合格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社会的基础,需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农村小学与外界接触得不多,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得也不够。学校应该多请一些外面的优秀人物来学校演讲。我校在过去几年就请了很多位优秀人物来我校演讲,有医生、警察、种田大户等,这些人物的演讲对学生帮助很大,他们知道了讲卫生的重要性,遇到坏人应该怎样报警,要有毅力才能取得成功……

学校还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有两次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学校也经常举行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还征询家长的意见,请他们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

总之,要搞好班级管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校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尤其是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以及家庭、社会共同付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好好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善于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努力扬其所长,抑其所短,为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常思亮.中国教育问题报告.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3]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

[5]骆舒洪.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研究,2001(11).

[6]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教育研究,2000·6.

[7]韦禾.儿童的权利——一个世纪性的新课题.教育研究,1996(8).

[8]王海燕.论班级管理的误区及其对策.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9.

篇2

小学生把老师一言一行,当作是唯一的真理,也习惯于把教师的行为方式当作理想化的模式。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是无所不能,十分完美的。作为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只要你真正做到热爱教育,用自己的爱和热情去撞击那一颗颗幼稚的心灵,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教师。

一、成立班委会,培养班干部。

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干部的配合,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最直接而全面管理的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在每学期开校初,我都要组织学生选举班干部,班干部的产生途径有许多,我曾尝试过各种班干部产生的办法,如演讲竞选法、班主任指定法、民主推举法、班长轮流制、值日班长等,但到目前为止,我认为适合我们本地农村小学班集体的班干部产生的途径还是民主推举法,因为学生对和他们朝夕相处多年的同学很是了解,他们推举出来的班干部肯定是他们最信赖的、最有本事的,同时,通过其它方式产生的班干部,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有可能流于形式,而对班级管理起不到一定的作用。因此,近两年来,我一直采用民主推举法来产生班干部。

二、制定班级目标,进行常规训练。

有目标才有动力,每学期初,我都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班级奋斗的目标。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我知道,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我在制定目标时,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发展能力,将近期目标与学期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丧失孩子的信心。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会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许多方面。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保证整个班级"活泼有序,严谨务实 "的良好班风班貌。

三、树立榜样,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每个班内总有一部分做事认真,学习优异的学生。我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运用这些做事认真和学习优异的学生,将他们树立成其他学生的榜样,要求其他学生在做事和学习中学习他们,有了这些身边的“参照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有了一种有形的行动准则和学习动力,使班级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上力。同时,我利用班会和语文课堂,经常向同学们介绍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的励志勤学、自强不息的人生经历,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争取后来居上。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在班内,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我都会想尽办法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在班内掀起一种激烈、持久、友好、互助的竞争活动,争取使所有学生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比如,我在班内设立了“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进步之星”,每周都要在班会上评选这些“星”,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班级是否进步,是否存在问题,就要看是否与学校的管理一致。因此,我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很注重与其他班级进行对比,为了能使自己的班级管理更出色,我经常会激发本班学生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奖情况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与外班的竞争意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四、调动积极性,唤起自信心。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习质量的好坏是评价一个班集体的重要依据。如何使自己的班级学习成绩能出类拔萃或有所进步呢?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注重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变被迫、被动为自觉、主动。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还经常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你有这方面的能力,相信你能成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会接纳曾经做过错事的孩子,容忍孩子的一切过错,并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你能改变”,用自己的诚心去唤起学生的信任;我还会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主动与学生谈心,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加倍努力。

我班有一位同学以前经常不交作业、逃学,还时常离家出走,给老师的印象极差。经我调查发现,该生因父母离异,由父亲照管,而父亲脾气暴躁,只要孩子不听话就拳打脚踢,久而久之,该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我经常找他谈心,利用他爱好画画的特点,请他帮我画一些教学上用的画,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认识到自己还是有优点的,于是变怯学为好学,并且在各方面转变很大,再无逃学、不完成作业现象发生,学习成绩也逐渐上升。

五、树荣辱,知礼仪,促德育。

篇3

一、民办培训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收支不规范

民办教育举办者往往以追求投资回报最大化为办学宗旨,这往往与民办教育管理机构所要求民办培训学校办学宗旨有冲突。如培训收费标准不公示,超标准收费,擅自增加收费项目,不按规定公示核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以及收费依据等。对于一些必须向教育主管部门及物价部门报备的收费项目不报备,没有履行报备义务,把办学作为一种赚钱的工具等。学费支出管理管理混乱,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门规定设置独立账户管理学费,专款专用,办学支出随意浪费。甚至出现个别人员利用管理漏洞私吞学费等。

(二)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民办培训学校设立主要宗旨以非盈利为目的,有别于公司制企业,成立之初重教学轻管理,在诸如采购、付款、资产管理等日常运营中常存在内控缺陷。如办学采购不规范,没有相应采购计划,或计划比较随意,缺少采购比价,采购合同制定存在商业回扣、滋生腐败等。付款缺少合同及发票支撑等或者合同及发票不全不规范。学校教学用设备和仪器,无专人管理,没有形成定期资产盘点制度等,缺少必要的资产保护措施。

(三)费用管理混乱,支出随意

违反财务制度管理相关规定,费用发生未取得发票,或者发票不规范。如外聘专家及其他务劳人员支出白条或仅有银行流水,未申请代开发票。业务开拓市场费用支出随意,违反中央相关精神要求,存在商业贿赂等法律风险。业务招待费支出中业务关系和私人关系混淆,造成支出浪费。缺少完备的出差报销制度,差旅费报销不规范,存在虚报出差费情况,如本可以电话网络解决的问题申请出差,甚至为办理个人私事以公家名义出差,虚列出差天数并申请出补助,甚至找关系虚开住宿发票报账等。

(四)未形成有效的预算制度

民办学校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不够,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制,未设置预算机构,各部门不参与预算的编制,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只关注编制的预算能否为本部门带来更大的利益。由于各部门缺乏预算责任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在重大决策方面也与预算管理部门缺乏沟通,从而直接影响到预算执行效果,致使预算管理目标难以实现,预算的管理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五)财务人员素质低下,未能跟上培训学校发展

如领导随意安排自己亲属任职财务工作,相关财务岗位未接受相关业务培训,对业务不熟悉。导致财务部门只会听从于领导的指示,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法制观念也相当地淡薄,助长了一些违法财经法的行为。财务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也导致了职校的财务管理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

二、对民办培训学校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经费收支规范化,严格按照主管教育部门规定,科学合理制定学杂费收取标准,对学杂费收入专款专用,防止挪用甚至被部分人员侵吞。严格按照上海市八部委颁发的《上海市教育培训机构学杂费专用存款账户管理暂行规定》要求,设置学杂费存取专户和最低余额保障金专户。保障教育培训机构收取的学杂费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维护受教育者和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资金和合法收益不受侵害。培训收费标准和退学、退费规定必须公开透明,不得巧立名目高收费、乱收费。学生退学的,要按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和有关收退费规定核退部分费用。

(二)对内部控制,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与院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一份符合培训学校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管理制度,并逐层落实,互相?M行监督。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对资金使用、采购付款、资产管理等进行科学设定控制流程及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与约束诸如培训用酒店、车辆租用等需要有专人询价,并经分管领导确认,对于大额合同及资金支付需上院办公会集体决策。外聘专家课酬谈判需经两名相关人员参与谈判过程并形成书面记录并报院主要负责人同意。各个部门的职责与权力分工应明确,既做到互相监督又能互相激励,对于执行内部制度的态度及实际行动来决定奖罚,将工作与职务的升降相结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最终使内部控制机制得以严格的实施。

(三)对于费用管理,需要公司相关部门配合财务部根据学校具体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对于外聘专家课酬及其他临时人员劳务费,需要签订相应合同,财务人员据此计算代扣个人所得税,根据完税凭证去税务局申请代开劳务发票。如业务招待费可以实行三单控制,即申请单、发票及菜单。在业务发生前需事前报批,包括招待人员人数,费用标准等。报销时连同发票及菜单作为附件,财务人员据此审核。尽量发现学校内部的潜力,使资金的使用合理化,开源节流,避免浪费,就能够提高经费的使用率,进而减少办学成本。制定完整的出差报销制度,出差申请经部门主管及院领导签字,包括出差用餐及招待规格事前报备,住宿机打发票备注日期,出差招待费附明细清单等,从制度上防范虚列出差报销及补助情况。

(四)预算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学校财务活动可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制定预算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进行年度财务预算时要根据支出与收入情况,精确计算,对每项支出都要精打细算。在执行的时候也要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机制,监督执行人按规定办事;在审批资金时也要严格控制,明确预算编制方法和审批程序,预算的编制应当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注重效益、勤俭节约的原则。校长负责组织财务部门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拟订年度预算,由学校决策机构审核批准。预算一旦实施对民办学校的业务活动具有约束力,未经规定程序原则上不得改变。

(五)对于财务人员管理,需要学院领导足够重视,财务负责人实行职务回避制度,决策机构成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同时被聘任为民办学校财务负责人。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及职业道德培训。如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就把以往处理账目的繁杂变得更加准确和细致,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别于公司制企业依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培训学校需要根据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财务处理及报表编制。按财务工作的特点和岗位需求,制定详细的部门考核方案。

篇4

(2012年6月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质量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规范各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教育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制定了《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范》,现印发你们。请各省级教育行政、质检部门参照本《规范》,认真抓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

教育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从2012年起,每年将从各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中遴选出一批国家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请根据《教育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6号)要求,制定本地区质量教育基地的申报规范和评审细则,部署本行政区域省、市、县三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创建工作。

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范

1.目标

1.1 规范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工作,探索建立基地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机制,提升中小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质量教育基地网络。

1.2 依托企事业单位,建立设施完善、内容适宜、形式多样、注重实效,适合各年龄阶段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需求的质量教育基地。

2.依据与范围

2.1 本规范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及《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建设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6号)制定。

2.2 本规范适用于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命名的国家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包括:消费类产品的生产企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内的企业;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和检测机构、实验室;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企业等。

2.3 高危险、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等不适宜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企业不建设质量教育基地。

3.申报与评审

3.1 申报时间从每年7月1日起至8月10日止。

3.2 申报材料。

(1)《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请表》;

(2)质量教育基地建设情况;

(3)质量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4)适合不同或特定年级学生的活动实施方案;

(5)接待手册;

(6)申报单位全貌、生产线(或检验检测设备)及开展质量教育活动照片共6张。

各省教育行政、质检部门将推荐的国家级质量教育基地的申报材料纸质和电子版(刻录成光盘),纸质材料一式两份分别报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3.3 评审。

3.3.1 省级质检、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从本地区省级质量教育基地中,确定申报国家级质量教育基地的推荐名单。

3.3.2 教育部与国家质检总局组成联合专家组,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质检部门推荐的质量教育基地进行文件审查。

3.3.3 文件审查包括:申报材料齐全性、申报范围符合性、申报条件符合性等。

3.3.4 教育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可安排专家组或委托省级教育、质检部门联合对通过文件审查的部分单位进行现场评审。

3.3.5 现场评审包括:申报单位基本条件、承担质量教育基地适宜性、质量教学内容、质量教学方式、动手操作体验、讲解人员、参观路线、接待能力、安全措施等。

3.3.6 专家组依据评审结果,形成评价报告,提出初选名单,经教育部、质检总局两部门审查批准后,确定并正式入选名单。

4.建设与管理

4.1 基本要求

能够根据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对工作环境、参观路线、教学场地、学习内容、人员师资等进行合理安排。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检验检测工作的前提下开辟参观走廊,明示质量教育标志,提供相对封闭的培训、教学场所;能够满足教育部门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要求,并培训专业讲解人员。有明确的机构及人员负责中小学质量教育工作,并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4.2 教育内容

结合生产和检测工作特点,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学习阶段,或针对某一知识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质量基础教育,涉及质量基本知识和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如对质量的含义、质量和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志、标识等。

(2)生产(检测)流程控制及质量管理知识,包括生产(检测)流程设计与控制、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展现与介绍。

(3)与生产或检测工作相结合的互动性体验。

以上三个方面为质量教育的主要内容,申报单位应根据不同对象(小学、初中、高中)的实际特点设计教学方案,拟定从“知道”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4.3 接待条件。

4.3.1 讲解人员要求。

(1)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讲解人员。

(2)应保证所有讲解人员具备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生产操作规范,讲解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讲解技巧,应对中小学教育情况有基本的了解。

4.3.2 设施要求。

(1)有适合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有关产品质量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国内外质量管理读物等。

(2)本单位有关的资料、实物、案例等。

(3)应能具备可供中小学生操作、体验的检测仪器设备或能够动手制作的相关产品。

4.3.3 环境条件。

(1)参观场地应该满足安全、环保、通畅的基本要求。

(2)应具有明确的参观区域标识,必要时制定专门程序或参观路线。

4.3.4 接待要求。

(1)应明确公示接待时间。分期、分批接受中小学生开展质量教育实践活动。

(2)全年接待天数不少于36天。每次可接待60-100名以上的学生。

4.4 安全措施。

4.4.1 应强化安全管理。建立保障安全的组织管理机制和保护措施,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4.2 现场活动中的讲解人员和企业负责安全的人员应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做好参观区域的现场管理,保证学生安全。

4.5 监督管理。

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将对质量教育基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检查,对出现以下情况的质量教育基地的实行退出机制,撤消其命名。

(1)开展质量教育活动明显偏离方案目标的;

(2)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3)管理不善,不能及时报告发展动态的;

(4)未按要求推进质量教育活动或成效不明显的;

(5)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

4.6 工作交流与信息报送

4.6.1 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广泛宣传质量教育活动成果,加强质量教育经验交流,及时反映质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篇5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032―01

不管是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还是在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各阶段中,班主任一直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着“以人为本”思潮的广泛传播,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也开始转向“以人为本”。对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角色来说,班主任也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摆正与时俱进的心态,对“以人文本”的教育观及人才观进行确立。本文主要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小学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保证班级管理效率的关键所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会将管理效率作为主要的管理理念,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种教育产品。甚至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的时候仅仅为督促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没有将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发挥。

2. 缺乏多元化管理模式。班主任常用的班级管理模式便是等级管理,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并且让优秀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这种层层负责的班级管理局面虽然可以稳定班级管理的有序发展,但是却导致管理效果不容乐观。比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时候仅听从少数人的意见,很多学生向班主任进行表达意见不及时,缺乏信息沟通。

3. 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目前,新课改深入发展下我国教育体系发生变化,班主任管理手段与方式也发生变化。但是从实际角度出发,仍然有很多班主任采取传统的管理手段,并未积极融入信息化管理,导致班级管理效率比较低,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第二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第三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二、解决策略

1. 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构成主体角度分析,整个班级是由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认识能力比较浅,但是却对事物印象深刻,所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积极构建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模式。

2. 采取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笔者结合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认识,并通过对多年班级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认为需要在班级中采取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第一,可以采用选聘的方式选择班干部,并采取民主的选举方式,让大家选出心中认为最适合的班干部。第二,在班级中构建班主任管理小组,给予小组成员一定的权利,保证小组成员的种种行为,为班级服务提供保障。第三,要让班主任负责班级中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第四,班主任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朋友的身份深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篇6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并不仅仅是我们学校的教师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同样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主要是由我们的班主任来执行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可谓是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之后,这二者之间必定会在某种管理理念上产生冲突,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我认为,我们的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在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和理解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这一方式,要真正认识到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唯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才能真正转变观念,并接受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这种家校共育方式。而对我们的家长朋友们而言,他们也应该积极配合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有效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去。不可否认,小学生家长的学历以及综合素质都不尽相同,对于那些学历较高且在孩子教育管理方面有独到心得的家长朋友们,我们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而对于那些学历较低且综合素质较低的家长朋友们,如果他们没有好的建议,班主任老师就可以和他们沟通,请他们在适当的时候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从而让家长朋友们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健全组织,有效参与

也许有人会问:究竟如何能够有效地让那么多的家长参与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呢?事实上,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需要建立一个家长保障团就可以。在家长保障团内,可以由众多家长推荐一个团长,团长的任务就是专门负责家长保障团的具体组织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在该团体内确定一些“职位”并推选出相应的“任职人员”,专门负责团内工作。家长保障团可以定期开会,就班级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而最终的讨论意见则由团长向班主任老师进行传达,征求班主任老师的意见。班主任老师也需要有效参与到家庭保障团中。例如,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家长保障团会的方式,向家长朋友们通传班级管理的近况。如,某某学生最近学习成绩急速下降,请家长朋友们献计献策来解决该问题。又如,班级内最近需要开展一项演讲辩论活动,征求家长朋友们的具体组织意见。再如,学校要组织开展歌咏比赛,请家长朋友们献计献策,帮助班里的同学进行演练等。如此一来,就可以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对我们的班级进行管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三、定期培训,提高素质

小学生家长的情况是参差不齐的。为了有效提高家长朋友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还需要对家长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家长参与班级管理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通过类似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进而让我们的家长有效地参与班级管理。对于家长的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从外面聘请专家来校进行演讲。如果没有这一条件,则可以由学校负责教学管理的领导来开展座谈会,也可以由各个班级的班主任来负责家长朋友们的相关培训。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在培训完毕之后,可以进行访谈,了解家长的培训情况,进而提高家长对培训的重视度。培训结束之后,学校还可以把具体的培训内容印制成纸质材料,让家长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

四、有效考评,激发参与

篇7

人本主义班级管理体现出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动性和思维方式为主的学校教育活动,班主任在其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笔者结合多年班级管理经验,对班级管理中如何体现人本主义进行深入研究,期冀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活泼的班级氛围

小学是小学生正式接触学校教育的开端,其在刚入学时难免会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必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关系、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其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鼓励,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进而营造出和谐、宽松、愉悦的班级管理氛围,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传统教育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统治者,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忽略学生的个人发展,不注重师生交谈,一方面,不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人本主义理念。在人本主义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班主任在学习问题上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小学生,积极与小学生交流谈心,鼓励其说出自己的问题,班主任指导其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像朋友一样相处。例如,班主任每天以饱满的激情面对每一个学生,提前来到教师,微笑着给小朋友打招呼,面对抵触情绪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发火或置之不理,而是耐心对待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爱护,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的生活等个人问题上,班主任积极观察学生,了解某些学生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等,进而加强师生沟通,耐心倾听学生的话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构建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其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例如,班主任为小学生创造宽松的说话氛围,让其说出自己对学习、生活的不满和烦恼,宣泄不良情绪。班主任用心去倾听和感受,并用通情达理的态度深入到学生的烦恼中,注意小学生如何表达出自己的烦恼,然后参与到小学生的烦恼中,给其适当的反应,鼓励小学生继续说下去,最终帮助小学生舒缓情绪,解决问题。

二、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给学生充分的个人展示舞台

人本主义班级管理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小学生潜能的发挥,给学生充分的个人展示舞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开展必要的丰富活泼的班级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在这里,人本主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展德育主题班队活动。如在教师节时为学生上一堂生动的真情留言班会课,班主任把自己对学生的祝愿和殷切期盼写在贺卡上,并亲手将贺卡送给每一个小学生,鼓励小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鼓励小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思想道德水平。

第二,开展专题探究活动。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为其开展丰富活动的探究活动,如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让小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获取工具。譬如,网络、书本、父母等,了解人与自然的联系,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说说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这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三,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如班主任带领小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小小志愿者活动,维护社区环境建设,小学生积极制止社区中乱扔垃圾、乱摘花草等行为,并在活动中学会沟通和合作,加强生生联系,在班级内部形成团结向上的氛围。

三、在班主任谈话中讲究说话艺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生理、心理不成熟,自制能力差,对纪律、规矩、人际交往等没有具体的概念,这需要班主任积极引导和教育,加强班主任谈话,讲究谈话艺术,为小学生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例如,有个小学生总说班级不团结,很多人对他不好、有意见?班主任通过耐心的引导和倾听,鼓励其说出自己得出这些意见的原因,发现有几个同学喜欢开他的玩笑,弄得他很难堪,他认为这对自己不好,就对全班同学做出不好评价,最终影响到自己的情绪,产生抑郁、冷漠、不信任等情绪和心理。班主任在明白这一点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其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论证班主任的想法,用合理的事实验证不合理的想象,并帮助他重新融入到班集体中,缓和其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班级团结。在这里,班主任积极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深入学生内心去体验其情绪和想法,然后再通过谈话艺术将自己的想法、意见等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现象,促进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促进每一个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班级团结,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得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篇8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沟通

G625.1

沟通是信任的开始,而对小学班主任而言,它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自己须具备的一种职业能力。作为小学班主任,不仅需要随时了解学生的想法,而且还要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进行交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促使整个班集体向好的一面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掌握沟通的艺术,争取得到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信任。然而,现实情况中很多小学班主任不懂得沟通的艺术,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这种状况对班级管理十分不利,班主任应当想办法改变这种境况。下面,笔者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有效沟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分别予以分析。

一、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有效沟通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这个特殊A段,班主任的角色非常重要。如果班主任放任学生不管,则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厌学、厌校心理,甚至走向歧途。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坚守职业道德,掌握沟通的艺术,在班级管理中善于利用沟通手段,协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消除师生间的矛盾,促使师生关系良性发展,进而创建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1]。

(二)有利于班主任平等对待学生。现代社会中,平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因而小学教育中很少出现差别对待学生的现象,但是,个别学校还是存在不公平对待学生的情况。而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有效沟通,则能够让班主任以不同的观点看待同一个问题,与不同的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从而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公平对待所有学生。

(三)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建立班级荣誉感。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方式加以引导。如果班主任掌握了沟通的艺术,时时刻刻不忘记向学生传输集体力量强大的思想,则学生会逐渐生出班集体荣誉感,对班集体产生浓厚的感情。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沟通交流对象主要为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一)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小学生的心理、性格均处于未成熟的状态,因而可塑性较强。班主任应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沟通的方式来打开学生的。首先,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犯错,但同时他们的心灵也比较脆弱,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注意措辞,一切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要了解学生的烦恼和忧愁,要耐心启迪学生[2]。其次,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适时表达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获得学生的尊重,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为班级管理工作打好感情基础。最后,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很多人认为小学生什么都不懂,实际上他们的自尊心非常强。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把握分寸,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心理素质。

(二)与家长的有效沟通。现代教育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理,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从实际情况来看,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态度主要分为三种,即庇护、敷衍和支持。在与“庇护型”家长沟通时,班主任可采用“先扬后抑”的谈话对策,先肯定学生的优点,之后再使用温和的语言来指出学生的过错或不足,争取得到家长的真正认同。在与“敷衍型”家长沟通时,班主任首先要向其说明家庭教育缺失的利害关系,之后再用一些正面例子来启示家长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3]。对“支持型”家长,班主任要多向其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求家长配合监督学生。

(三)与任课老师的有效沟通。任课老师与班主任担任的角色不同,所以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各有不同。为避免引发矛盾冲突,班主任在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相互尊重和信任,平时多邀请任课老师参与班会活动,私下与任课老师建立良好关系;其次,做好协调工作,特别是当任课老师与学生发生矛盾、产生隔阂的时候,班主任要从中协调,尽力化解矛盾,消除误会;最后,及时将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意见反馈给任课老师,主动询问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意见,双管齐下,将问题透明化。

综上,小学生班主任班级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班主任要掌握沟通的艺术,与学生、家长、任课老师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君.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6)

篇9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029―0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接触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所以他们的心理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改变,体现在班级管理中就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被尊重的需求,因此,班主任不能忽视他们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为了适应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关注学生成长,班主任要在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挥民主,让学生以班级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并在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一套学生“民主、自治”管理的制度,进而让班级管理更加和谐、有序。

一、明确班级管理的内涵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主管,一切都是班主任说了算,永远都是惟班主任之命是从。自从“自主、民主”从政治中延伸到教育界,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也开始注意渗透民主的概念和意识,让学生发挥个性,参与班级管理,并为班级管理建言献策,从而为班级作出积极贡献。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让班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爱护集体的品质,锻炼了他们对自己生活以及学习的管理能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为了体现“民主、自治”的管理方式,贯彻“民主、自治”的管理理念,我们一定要在管理的目标设定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重点。在制订班级制度时也不要以一己之见形成硬性条款,而是要在制订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意见,采用民主的方式,凝聚学生的智慧,制订出适合学生管理、班级管理,让学生能接受,并能容易遵守和执行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体现出它的有效性,进而为班级的整个管理服务。

二、采用班级“民主、自治”管理的有效方法

1. 让全班学生自己x择班干部。在多年的带班经验中,我发现一个好的班集体少不了优秀班干部的管理和感染。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起着联系老师与学生之间桥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能力、思想品德、个人纪律都将是班级其他同学学习的典范,所以班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全班同学的发展,决定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为了班级的有效管理以及和谐发展,让全班学生投票为自己选择他们认为适合的班干部,再由班主任根据入选的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特点安排不同的职务,并在这些班干部工作一段时间后,让全班学生对他们进行一次评价,并以此为标准做出适当的调整。当然,班主任还可以在这些班干部展开工作的同时,继续进行教育和培养,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成为遵守纪律的模范,并大胆创新地参与班级管理,为同学们提供有利的帮助,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受同学们尊重的班级管理者。

2. 让全班学生共同制订《班级管理办法》,也就是班规。班规是为了让班级管理有序进行,让学生有一个健康、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才制订的,要能让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因此,在制订班规的时候,先要组织一些积极、乐观、有上进心的学生给出一些可行的意见,然后再由全班同学讨论拟定,不断改进和补充,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制订出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等等,最终确立一个让全班同学都能接受、能遵守的《班级管理办法》。当然,班规的制订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一要规定班级干部的职能、配置和变更的方法,要能保证班干部的执行力,真正建立起有权威、有信用的班干部集体,帮助老师、学校、学生之间顺利沟通;二要明确班委和其他学生各自的工作内容和权利义务,让班级管理形成一套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使它在保证班级活动正常运行的同时,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开展。

3. 要抓住班级民主管理的核心。为了使班级民主自治的管理继续进行,发挥作用,班主任一定要打破固有的管理模式,摆脱偏爱优等生的心理,让学习平平的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关注。同时,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不要奢想用一些干巴巴的管理办法或者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更不能用简单的“不能、不允许、不可以”这些否定的、绝对的话来答复学生,阻止学生的一些行为。班主任要真正实现班级民主自治的管理,就要注意以下两点。

(1)注重班级建设,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只有加强班级建设,创造和谐团结的班级气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才能有效建设班集体,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自觉、主动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篇10

一、在班级中实行民主管理的方式。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民主管理方式,班级中的班干部应该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民主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进行班干部选举时,适当的导入一些竞争制度,公平竞争,让全班学生都有成为班干部的机会,让全班学生都加入到班级选举当中,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这个时候大家是平等的,不以成绩的好坏来决定其是否能当班干部。这种形式不但让学生觉得自身应该全面发展,还能让学生感觉受到重视,特别是对一些差生而言。此外在竞选班干部的同时,还加强了学生“毛遂自荐”的勇气,锻炼了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在班级选举的过程中,使班级的气氛更加的和谐。

二、更新班主任管理方式。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原则,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精神,而不是一直站在管理者、领导者的位置,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对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应该积极满足。班主任在班级中应该处于“编剧”的位置,学生则是“导演”、“演员”。班主任制定一个班级目标,让学生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服务人员,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班主任就提供什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

三、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

为了改善一些学生缺乏爱心,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诚信不足等情况,应该在班级管理中,树立良好的班风与学风。为了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班主任必须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其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班风以及学风,使得每个学生都严格遵守学校以及班级中的各项规定,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加强学生的纪律,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改善班级的纪律。学生不但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还应该遵守各个班级的制度。对于班级的制度,可以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并严格要求学生执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定,能够保证学校与班级的各样活动、工作得到有序的进行。为了加强学生的纪律管理,应该通过晨会、班会、座谈会等方式,反复对学生强调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使学生牢记于心。班干部应该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保证班级中学生与生活的有序进行,创建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与老师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工作与学习。

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