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物流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29 18:0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物流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传统医药物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
传统物流是一种被动服务,大部分人都认为医药物流就是医药经营企业和药品配送。他们认为医药商业企业处于供应链的下游,是医药营销渠道中占主导地位的成员,承担药品分销流转的主要任务,因此他们就是物流的执行者。甚至,还认为建几个仓库配备几十辆货运卡车就叫物流,医药物流工作就是药品的配送工作。其实,配送和运输只是医药物流的一个具体环节而已。除此之外医药物流还包括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等一系列环节。
2、缺乏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
作为完整的医药供应链,产供销是一个整体,但是从医药现在的网建工作和对物流的投入建设来看,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的药品销售阶段,而对供应链上游的药品生产和原材料采购等并没有实现物流管理,因此有必要对整个行业物流进行集成,使上下游通过物流成为完整的整体。同行业之间基本上没有物流合作,即使合作,也只是为了缓解短时期内的物流资源不足,而不是抱着持续改进、降本增效的目的。
3、行业标准和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医药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物流的许多标准有别于一般的物流行业,因此必须有医药行业自己的行业标准。目前,整个医药行业的物流体系刚刚起步,根本谈不上标准化,由此而带来的货物流通和信息交换不畅、流通环节多、速度慢、费用增加,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这些已经日益成为制约医药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订滞后,跟不上医药物流发展的步伐。
4、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最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即缺少医药物流管理、医药物流网络体系、医药物流的增值服务。虽然我国医药物流的基础设施与装备已初具规模,但大多为粗放经营,内在质量差,运作效率低。企业各自为政,缺乏从整个医药供应链的角度来整体运作,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物流各环节之间割裂,长期来看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建设及运营成本较高。
二、现代医药物流的特征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使得医药物流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必须发展现代医药物流。现代医药物流强调整个医药物流的系统化、整体化和综合化。概况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系统化。现代医药物流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包括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和后消费领域,还包括装卸、加工、仓储、保管、备货、分拣和运输等多个环节,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所以,必须以医药物流资源的优化融合为手段,实现系统化运作。
第二,专业化。专业化是指不仅解决企业内部需求的发展和增加,还提供各种专业化的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的医药物流实现了药品运输的专业化分工,缩短了供应链,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提高物流效率。
第三,信息化。信息化包括两个方面:设施自动化和经营网络化。设施自动化是指药品的接收、分拣、装卸、运送、监控等环节以自动化的过程来完成。经营网络化是指将网络技术运用到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只有实现了信息化,才能很好地解决物流系统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协调和高效运转。
第四,标准化。标准化是指以医药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工作标准。对物流企业来说,标准化是提高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消费者来说,享受标准化的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
第五,国际化。现代的经济是全球的经济,医药物流业需要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突破国家地域的限制,以国际统一的技术、设施和服务为标准,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第六,人文化。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现代医药物流不能仅仅着重于成本的降低和企业利润的提高,更应该通过供应链向最终消费者传递医药关爱文化,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水平,实现行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里所说的医药关爱文化,应该包括医药保健知识的传播、个性化的医药健康咨询服务的提供等。
三、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模式
1、第三方物流地产开发租赁模式
医药物流中心/园区是现代医药物流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但其投资大,风险高,独立运作难度较大。因此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地产开发租赁的模式。首先由供应链核心企业牵头建立供应链联盟,然后统一委托第三方物流地产开发商开发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园区。普洛斯是世界一流的地产开发商,在开发物流地产时,就是由普洛斯先选地建成相关物流设施后,再转租给客户,比如制造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等,普洛斯只是在最后组成一个资产管理队伍进行物业管理,而日常物流业务仍由客户操作。这种模式大多需要政府各种政策的支持,并且需要统一规划、统一运作。
2、物流托管模式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医药流通企业仍然通过采取自营仓库、车队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药品物流服务,而这种经营方式最大的难点就在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客户服务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很难满足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而医药物流托管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可以自建物流网络及重要的节点设施,然后将某些物流节点设施或某些物流业务托管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医药物流托管是指委托双方以“物流托管合同”为契约方式,约束托管期内各自的权力、义务和经济收益。作为委托方而言,通常是将其所属物流相关的人事、财务、资产和业务全部委托给专业的物流管理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对于接受委托的物流管理公司而言,需要通过对人、财、物、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在托管期内达成委托方的物流服务指标和成本指标,从而为委托方创造价值,并按其所创造价值的高低获得自身相应的经济收益。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对自身物流网络的控制还能利用专业的物流服务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从而提高公司整体效益。
3、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可以理解为物流的实际需求方(假定为第一方)和物流的实际供给方(假定为第二方)之外的第三方部分或全部利用第二方的资源通过合约向第一方提供的物流服务。它是由独立性、专业化的物流组织提供的,符合需求者业务程序要求的、独特的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一个专业物流公司,但也可以说是客户的一个专职物流部门。只是这个部门更具有专业优势和管理经验。它的生存与发展必将与客户企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与相关医药企业合作,进行医药的跨区域运输和配送,提供药品的仓储、分拨、拣选。并设计出最佳运输路线,负责药品的全程运输、配送,以及其他物流增值服务,逐步构建符合现代物流运作的物流中心、分拨中心,使物流网络为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的物流配送网络,可以有效地降低发货差错率,减少发货误差带来的纠纷,帮助客户进行市场分析和决策,从而提高配送效率与市场反应力,为客户赢得宝贵的时间。
4、第四方物流模式
第四方物流是由美国埃森哲公司Accenture的Dow Bauknight率先提出来的,并定义为一个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的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与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第四方物流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不仅能够降低实时操作的成本,(下转第91页)(上接第84页)还可以通过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联盟,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而这种解决方案仅仅通过上述联盟中的一方是难以解决的。相对于第三方物流而言,第四方物流更加借助于信息技术,具备整合供应链的能力,提供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但是,第四方物流又必须依靠第三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互补合作,才能达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
四、我国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模式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市场的形成,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的时候,必须要适合自身、适应时势,综合考虑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企业规模、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实力、物流成本等。
第一,考虑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如果物流在企业中不是处于战略核心地位,就没有必要自给物流,因为自给物流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员支持,完全没有必要搁置大量的资金在物流方面,而应该将自己的主要资源和精力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第二,考虑企业的规模。大型企业实力雄厚,可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制定合适的物流需求计划,保证物流服务质量。小企业受人员、资金等限制,适宜把物流管理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第三,考虑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实力。现代医药物流有着严格的技术规范要求,并且政府正逐步加强对医药行业的GMP、GSP等认证的监管,医药物流需要对设备、技术和人才等进行很高的投入来确保流通过程的质量安全,因此,第三方物流公司必须具有相应的实力。
第四,考虑物流成本。当企业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时,就需要企业重新定位物流并且考虑流程再造,可以选择一家高品质,能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让它为企业量身打造物流服务并且进行专业化的流程再造。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有一个著名的“物流名言”:“没有现代物流,就意味着没物可流。物流是企业的管理革命。物流以时间消灭空间,商流以空间消灭时间。”在医药商业流通领域同样如此,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是时势所需。
参考文献:
[1]李志锋,谢如鹤,邱祝强.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其模式选择[J].物流技术,2008(27).
[2]崔艳.我国医药物流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02).
篇2
关键词:网上药店 SWOT 营销策略
一、网上药店经营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的成熟,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行业,使得我国网上药店发展迅速。由于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物质,其使用方法、数量、时间等多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使用效果,误用滥用可能会危及生病,所以国家对于网上药店有诸多法规和政策上的约束,这就导致了我国网上药店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截至2016年4月,我国批准的合法网上药店共431家,相对于传统药店,这个数量远远落后。2015年中康资讯的《中国医药行业六大终端用药市场分析蓝皮书(2014-2015)》显示:2014年,整个中国药品市场(不含药材)总规模达12802亿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13.3%,2009年至201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9%。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14273亿人民币。如图1所示,目前网上药店基数虽然很小,却是未来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
二、针对网上药店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一)优势(S)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网上药店发展。2014年,中国网上药店总体销售规模达到72亿元,较2013年增长71.4%。预计2015年网上药店全品类交易规模将达110亿元,药品单项增长至27亿元。2014年网上药店注册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14年国家食药监系统登记的网上药店共269家,截至2016年4月注册网上药店数已达431家。从增长数据看网上药店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拥有传统药店无法比拟的优点。由于网上药店的特殊经营形式,其真正地实现了“零库存”,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成本,如门店租金成本、工商税务费用、库存成本、运营成本等。网上药店没有时空限制,其经营药品种类可以远超传统药店,目前网上药店经营药品品种平均在5000种以上,这使得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购买到平时难见的药品,也可以在药品之间进行对比,获得更多的药品和疾病信息。消费者买药不再需要专门去药店,只需在网上药店选择购买下单,然后相应地物流服务就会将药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节省了消费者的购物成本,更加方便快捷。
多元化发展。从药品品类上看,网上药店药品销售份额前三名是益养生类、泌尿补肾类和皮肤病用药。另外,诸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剂等品类也是网上药店经营的重要品类,这些品类的共同特点是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安全性好,非急性疾病治疗药物甚至是非治疗性药物。部分药店还推出“全能服务”的经营理念,其经营范围包括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妇婴用品等。
(二)劣势(W)分析
网络购药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隐患一方面指的是消费者用药安全无法保障,消费者在使用药品时,只有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药品有效,网上药店由于其虚拟性,无法保障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另一方面由于网上药店的监管问题,使得消费者的信任程度降低,由于监管工作的复杂和繁琐性,使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布虚假药品信息,违法销售假劣药品,扰乱药品市场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成为其发展的重要阻力之一。
医保制度不支持网上药店支付系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根据人群、地域的区别,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二是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三是适用于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制度。消费者在进行医疗支出时,更倾向于使用医保支付,这使得消费者在做出有关网上药店的购买决策时,会产生一个复杂的过程。
网上药店的药品结构受到严格限制。从药品结构看,OTC药品占据网上药店销售90%以上的份额。《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要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药品交易网站只能销售非处方药,一律不得在网站交易相关页面展示和销售处方药。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的标准、格式、有效期等,应当符合处方管理的有关规定。国家这些为了保障人民安全用药的相关规定,极大地限制了网上药店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三)机会(O)分析
变化的药品消费特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药品的消费特征也呈现了新的变化,第一老龄化,2015年我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2.1亿,占总人口的10.1%,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已占药品市场消费的50%以上,这意味着治疗相关疾病的药品需求较大,例如心脑血管疾病、三高、慢性病以及相关的保健品。
第二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发生了改变,据调查,大中型药店、连锁药店、医院是人们购买药品首选的比例分别是42.9%、34.3%、22.8%,由此可见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不再首选医院。
第三健康意识,目前我国人均年药品消费额为5.5美元,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低,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身体健康,其自我健康意识、自我医疗能力不断地在提高和加强,网上药店的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国家相关政策扶持。2011年5月,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表示:“在创新药品经营模式方面,要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提高药品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鼓励规范经营的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网上药店。”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扶持网上药店的发展,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等。
(四)威胁(T)分析
传统药店具有较强竞争优势。2014年,零售药店市场总规模2817亿元,药店总数达到434930家,其中中国连锁药店百强销售额达960亿元,在总体零售规模中集中度达34.1%,同比上升近2个百分点。传统药店受新版GSP出台的影响,单体药店数量会有所下降,但其销售规模增长率仍与往年持平。传统零售药店在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占有率、发展速度、市场前景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同业之间竞争激烈。根据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分析网上药店的营销环境,其中行业现有竞争状况对于网上药店的威胁较大。同业之间发展较快的竞争企业有天猫医药馆、三九健康网、阿里健康计划,同时一些规模较大的电商企业也纷纷加入到医药电商的竞争中来,如百度、京东、小米、1号店等。这些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能会导致网上药店市场良莠不齐,必然会伤害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网上药店发展对策
(一)企业方面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提升药学服务水平,培养消费者购药习惯。网上药店可以通过广告投放、公众知名媒体宣传、好友推介激励机制等手段,宣传网上购药的渠道,使消费者逐渐信任网上药店,养成选择网上药店购买的消费习惯。网上药店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模式和消费者的医药需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来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二)政府方面
网上药店虽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但不支持医保支付购买仍制约网上药店的发展。政府可通过财政手段、政策扶持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推进医保制度与网上药店支付系统的对接,不仅方便消费者的支付,更有利于医保报销系统的实时更新。
(三)行业方面
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互联网药品销售和信息平台。通过建设全国统一的互联网药品销售和信息平台可以起到监管和化解网络购药风险的作用,为消费者普及药品常识。统一平台的建立,会使网上药店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节资源分配,使得行业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燕萍,王怡,党丽娟.我国网上药店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2(12):1080- 1082.
篇3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之下,我国物流业依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矛盾和挑战。物流装备领域也是如此,虽然在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效率、降成本的大背景下,各方对自动化物流装备和技术的需求不断扩大,但以叉车、载货车、托盘等为代表的传统物流装备行业,也切实感受到经济下行带来的重重压力。然而,正如同在疲软中孕育着生机的中国经济一样,这些行业在艰难期之中曙光已现,正开始铸造下一轮快速增长的基础。
工业车辆行业:低速增长,结构调整
张洁
一 2015年中国工业车辆市场分析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2015年采录汇总报告销售量数据显示,2015年机动工业车辆总销售量达到327626台,与2014年同期的359622台相比,下降了8.90%;非机动工业车辆销售量为1154232台,与上年同期的1197188台相比,下降了3.58%。根据2015年工业车辆分会对新能源叉车市场所做的调查,在销售的327626台机动工业车辆中,锂电池叉车为2581台。
根据统计,中国叉车市场2015全年共销售机动工业车辆236976台,与2014年的268910台相比,下降了11.88%。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占亚洲叉车市场销售量409630台的57.85%,比2014年下降了3.60个百分点,仍列亚洲第一位:占世界叉车市场总销售量1064224台的22.27%,比2014年下降了2.90个百分点,继续位列世界第一大销售市场。
1.内燃叉车销售情况
2015年共销售内燃平衡重乘驾式叉车207509台,与上年同期的249403台相比,下降了16.80%。在销售的内燃平衡重乘驾式叉车中,柴油叉车为194257台,其余为汽油叉车(含双燃料)。
在内燃平衡重乘驾式叉车的销售量(含出口)207509台中,按起重量吨位级分的销售情况如下:
0.0~1.199吨位级113台,占总销量的0.05%;
1.2~1.999吨位级3643台,占总销量的1.76%;
2.0~2.999吨位级20964台,占总销量的10.10%:
3.0~4.999吨位级168904台,占总销量的81.40%;
5.0~9.999吨位级11414台,占总销量的5.50%;
10.0~42.0以上吨位级(含正面吊)2471台,占总销量的1.19%。
2.电动叉车销售情况
电动叉车(包括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和各类电动仓储叉车)2015年销售量为120117台,与上年同期的110219台相比,上升了8.98%。
(1)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分吨位销售情况
2015年全国共销售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38166台,与上年同期的42002台相比,下降了9.13%。
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按起重量吨位级分的销售情况如下:
0.0~1.199吨位级销量为1107台,占总销量的2.90%;
1.2~1.999吨位级销量为13472台,占总销量的35.30%;
2.0~2.499吨位级销量为9073台,占总销量的23.77%;
2.5~2.999吨位级销量为7132台,占总销量的18.69%;
3.0以上吨位级销量为7382台,占总销量的19.34%。
(2)电动仓储叉车(包括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等)
2015年全国共销售电动仓储叉车8195I台,与上年同期的68217台相比,上升了20.13%。
2015年我国出口机动工业车辆总共91986台,与2014年的出口量92694台相比,下降了0.76%。其中电动叉车出口47130台,与2014年的出口量39337台相比,上升了19.81%;内燃叉车(含集装箱叉车)出口44856台,与2014年的出口量53357台相比,下降了15.93%。2015年在出口车型当中,电动叉车增长明显,内燃叉车下降同样明显,电动叉车出口首次超过内燃叉车数量。
二 供应商发展变化
2015年国内叉车制造商企业也在发生着变化,全年几件重要事件可以折射出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加大了参与度。
2015年7月.安徽合叉HCF品牌正式纳入UC集团品牌体系;8月丰田自动织机公司宣布,从台励福分拆叉车业务成立的新公司手中收购了其叉车业务55%的股份,将其纳为子公司,丰田自动织机将通过在产品线中增加低价格产品,强化面向新兴市场国家的业务。此外,永恒力集团与安徽合力成立合资公司开展中国市场的物料运搬设备租赁业务,双方各自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份,总部设立在上海,合资公司将创建成为中国市场中最大的物料运搬设备租赁公司。
从以上收购、合资的情况看,虽然国内市场出现调整,但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市场,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一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定位、拓宽产品线、增加市场占有率和增强新业务的开拓,是无论内资。还是外资企业都共同关注的内容。外资知名品牌企业更是加快了在国内市场的收购兼并,以期立足中国制造,辐射亚洲及新兴市场。
三 新技术与新产品分析
纵观国内叉车市场,仓储叉车、大吨位叉车、新能源工业车辆产品的研发生产取得一定成效,不断有新品推向市场。
随着国家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的升高和北京等城市出台更严格的地方标准,以及仓储物流在全国范围内的需求增加,机动工业车辆市场中电动叉车与内燃叉车比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增长最为明显的仓储叉车,产品类型更加丰富。
在新能源叉车中,以比亚迪为代表的锂电池叉车、以合力等企业为代表的LNG/LPG燃气叉车,已经获得用户青睐并扩大使用。
四 2016年工业车辆发展趋势
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工业车辆也将由原来的高速增长期,进人低速增长和结构调整期。展望2016年的中国工业车辆市场,我们认为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以内燃叉车为主的市场将发生转变,电动叉车占比会逐渐提高。
第二,电动仓储类叉车的需求还会进一步提高,未来仓储叉车依然是增长最大的车型。
第三,各地方已经有高于国家标准的排放标准出台,目前已在研究低排放区域地方政府对新能源叉车的补贴政策,不久将会在一些省市陆续出台。节能环保型新能源叉车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将是各品牌主机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的关注热点。
第四,在结构转变的同时,国内工业车辆行业同质化低价竞争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市场将不断细分,智能化、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等差异化产品及中高端产品将得到长足发展。
第五,后市场业务,包括叉车租赁、二手车、车队管理、服务和培训等,将逐渐成为叉车制造商、经销商的附加盈利业务,租赁商、服务商将会得到快速整合和发展,确定领先龙头企业。
第六,“物流相关产品+互联网平台”已经出现,深度开发和实际运作还需要摸索和完善。
第七,全球及国内行业的并购、整合、合作将进一步加快。
托盘行业:市场需求稳定,上升态势依然
靳伟
2015年,尽管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滑态势持续,但物流业,尤其是物流装备业,由于存在滞后效应,仅仅感到一些寒意,尚未出现严冬。与物流装备业相比,托盘行业又有其特殊性,诸如因人力成本引发的机械化倾向,以及基础差、基数小、水平低等。再加上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强化了对托盘重要性的认知度,2015年托盘行业虽盛况略衰,但上升态势依然。
一 2015年我国托盘业发展形势分析
1.托盘生产企业数量及各类生产企业所占比例(如表1)
2.托盘保有量
截至2015年底,我们推测中国托盘保有量为10.2亿片,比前一年递增16%。如图1。
目前,在五大类托盘中,木托盘保有量仍占绝对数量,为78%;塑料托盘增幅较大,已由2010的10%增至2015年的15%。如表2。
木托盘产量减少、保有量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木材资源保障性变差,供给量减少。尤其是国外进口木材价格起伏、质量不稳,迫使一些木托盘生产企业变换树种,减少木材进口数量和产量,以便降低风险。国内的木材资源也因类似情况,导致产量削减。塑料托盘产量明显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利用面不断扩大,用量大幅增加;加之原油降价,因而近几年愈发受到客户青睐。纸托盘虽然也有显著变化,用途面扩展较快,但毕竟仍有一定限制因素。金属托盘中,除了铁托盘外,还出现了铝制或铝合金制托盘。
3.托盘生产
近些年我国的托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增长很快,出现了以下几种倾向。
(1)木托盘由手工向机械化方向转换。
近几年,人工成本上升很快,涨幅也较大。托盘生产一直以来大都依靠人力手工完成,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保证性差。随着劳动成本急速上升,而产品售价不涨,企业压力无法化解。此外,随着用户要求愈发严格,特别是大客户、大订单对托盘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工作业水平根本达不到标准,也很难按合同期交货。因此,诸如天津新创、前程包装、罗浮山卡板等几家知名大型木托盘生产企业,均已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部分以人工作业方式的企业,也在积极筹备转向机械化。
(2)托盘箱产量上升。
由于托盘箱既具有托盘功能,又可防盗、防晒,附加价值高于托盘,加上生产工艺不太复杂,在托盘箱需求增长的趋势下,产量上升倾向明显。
(3)从单一生产托盘转向托盘生产、回收、维修一体化。
托盘企业数量增多,竞争激烈化,恶性降价潮导致托盘利润空间变小,加之木材涨价和资源不稳定,以及循环经济、环保要求、综合利用等原因,一些托盘生产企业开始由单一生产销售托盘,转向既生产又回收维修托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组团出国考察得知,国外情况亦是如此,甚至从以单一依赖托盘生产和销售为主,转向以托盘回收、维修再利用为主。
(4)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大量涌现。
近年来,陆续有大量托盘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材料推出。比如,某托盘生产企业研制的EVA改性复合材料,属于新型环保塑料发泡材料,通过改性发泡复合即可变成缓冲性能好,抗震、隔热、防静电的理想托盘材料。另外,某塑料托盘生产企业研发的一种新型塑料托盘,由于加入长玻璃纤维,使托盘变得重量轻、韧性好,且耐寒耐高温、可塑性强。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托盘生产企业,面对严峻经营环境和竞争压力,大胆创新,近年已有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投放市场,诸如在塑料托盘中嵌入钢件,以废纸、废塑料、木屑、秸秆、树枝为原材料生产复合材料托盘等也逐步打开了市场的大门。
4.托盘利用
整体来看,托盘市场需求强劲,各类托盘的利用状况如下:
(1)托盘利用规格
目前广泛利用的五大类托盘(木托盘、塑料托盘、纸托盘、金属托盘、复合材料托盘)标准化率在10%~25%之间,2008年我国公布的两种标准托盘的规格尺寸为1200mm×1000mm和1100mm×1100mm,前者为优先选择。尽管这两个标准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托盘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51)规定的范围之内,各有优势和劣势,但从近年情况来看,1200mm×1000mm托盘的利用比例增长速度比1100mm×1100mm托盘高,而且这一趋势有进一步增强迹象。
目前,托盘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是澳大利亚,高达90%以上,但同样比较发达的日本和韩国均在40%以下。我国当下利用的托盘75%~85%为非标准托盘,这些托盘主要用于企业内的物料搬运、仓储等作业环节。企业内部的非标托盘居多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产品多种多样,形状各异,企业考虑包装材料成本,故不太考虑与托盘尺寸匹配。非标托盘中,相对集中的有80-100种之多。其中2050mm×1200mm、1800mm×1050mm、1600mm×1400mm、1100mm×900mm、1070mm×1070mm、1000mm×1000ram、980mm×980mm、958mm×720mm等规格尺寸占多数。
(2)托盘利用场所
按照托盘利用的比例排序为:配送中心、物流园区、仓库、超市、工厂车间、货运枢纽、港口码头、机场等处。如图2。
5.托盘租赁
目前,我国的托盘(包含笼式周转箱)租赁总量约为1200万片。用于租赁的托盘基本是1200mm×1000mm、1100mm×1100mm的标准托盘。其中木托盘约占总量的70%,塑料托盘约占30%。
托盘租赁是发展方向,势在必行。许多企业都看好托盘租赁市场,认为前景无限。但是我国的托盘租赁一直都没有做大做强,背后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托盘租赁难点多多。例如,托盘租赁需要具备一定规模、范围、人力和财力,而且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利润低,因此企业不愿搞托盘租赁。跨国公司集保在托盘租赁方面具有百多年的历史经验,十年前来华开展托盘租赁业务,至今仍未回收投资成本,且还要面对来自同行竞争的严峻挑战。
我们认为,我国的托盘租赁必须有国家的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和杠杆调节,政府、企业、用户三者合一,才能搞规模租赁,或者先从小范围、小规模做起,如先从企业集团做起,先搞区域性租赁。
6.托盘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
2014年底,商务部会同国家标准委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其中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从托盘标准化入手,在快速消费品、农副产品等领域,率先开展标准托盘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作为专项行动的起步之年,2015年的托盘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这项工作已在14个试点城市推进,有40家托盘行业企业参与其中。
为了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商务部会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仓储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编制了《托盘标准化与托盘循环共用宣传手册》,并于2015年3月对外;此外,还拍摄了托盘标准化宣传短片《托举未来》,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宣传物流标准化。为了让具体的工作人员掌握工作难点和工作部署,商务部会同有关机构编写了《标准托盘循环共用发展指引》,提出了标准托盘应用和共用建设的指标,建设重点方式、模式以及国内外经验借鉴,并辅以案例给地方和企业参考;同时,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的方式给予指导和进行经验交流。并且,商务部研究建立了标准托盘应用与共用状况监测运行分析制度,分半年和全年《标准托盘应用状况监测运行报告》,全面分析总结标准化推进情况。
二 2016年我国托盘业发展趋势
2016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关键之年。中央决策已明确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供给侧结构改革将成为重点;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感应技术等都将成为生产企业创新选择。物流领域的转型,关键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解决途径离不开物流装备的升级换代、有效利用。以托盘为核心的单元化物流势在必行,托盘的广泛及有效应用无疑是重中之重。商务部、国家标准委已从数年前就开始关注托盘并已在全国采取有效措施,其效果也有目共睹。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对托盘的认知度越来越强,对托盘的热度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2016年托盘业一定能坚强地承受压力、继续稳步发展。
载货车行业:整体市场低迷,有望触底反弹
潘增友
一 载货车行业情况
2015年,我国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对房地产等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依赖,同时国内经济没有进入2015年初预期的复苏期。在经济发展全面减速情况下,载货车市场需求进一步下降。
2015年实现载货车生产2833026辆,销售2855881辆,销售同比下降10.3%。不同类型载货车的产销情况如表1。
1.重型货车行业
2015年重型载货车市场受经济结构转型影响最严重,全年55万辆销量仅略高于2008年经济危机时期。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速下降,不仅使重型载货车市场需求总量增速放缓,对需求结构也产生深远影响,牵引运输在市场中地位进一步提升。
在细分市场上,2015年重型载货车走势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趋势,全年实现整车销售129995辆,市场份额降至23.6%;半挂牵引车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销售250180辆,占重型载货车市场总量的45.4%;非完整车辆销售170541辆,市场份额降至31.0%。如表2。
2015年重型载货车市场需求全年弱势,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销售同比降幅分别为33.7%和28.8%,平均降幅超过30%。下半年市场需求下跌趋势减缓,第三季实现销售度同比下降26%,第四季度同比下降12.2%。
2.中型货车行业
2015年中型载货车市场需求进一步下滑,连续4年的市场回落,使中型载货车市场需求降至200414辆,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207109辆水平。
在细分市场上,中型载货车整车市场需求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非完整车辆,全年整车销售109905辆,占中型载货车市场54.8%,较2014年下降5.8个百分点;非完整车辆销售90509辆,较2014年销量减少约7000辆,市场份额增至45.2%,为近年最高点。如表3。
从分季度销售情况看,2015年中型载货车市场需求走势与重型车市场相似,首季销售同比下降32.3%,第二季度销售同比下降24%,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出现明显的止跌趋势,销售分别同比下降16.8%和3.2%。
3.轻型载货车行业
2015年轻型载货车市场继续下跌,全年销售同比下降6.3%,但下降幅度小于2014年同比12.9%的降幅。受排放标准提升和城市物流要求提高的影响,轻型载货车中高端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在细分市场上,轻型载货车非完整车辆销售87642辆,市场份额5.6%。轻型载货车整车销售1470901辆,市场份额增至94.4%。如表4。
从分季销售情况看,在载货车市场整体不景气的环境下,轻型载货车市场需求开始触底回升。2015年第一季度轻型载货车销售同比下降达21.1%,第二季度同比下跌4.8%,第三和第四季度分别同比增长4.9%和2-3%。下半年销售占全年销量的48%,为近5年来最高比重,表明我国轻型载货车已经先于重中型载货车,进入市场恢复期。
4.微型货车行业
2015年微型载货车市场与2014年一样,是载货车中唯一没有出现下降的车型,全年实现销售546208辆,销量同比增长3.1%。细分市场上,微型载货车非完整车辆全年销售仅有500余台,所占比重不足0.1%。如表5。
从2015年分季度销售情况看,第一至四季度微型载货车销售同比分别增长8.2%、9.8%、8.2%和4.0%。
微型载货车市场需求没有随载货车整体市场低迷而下跌,一方面是因为近年微型载货车在功能上越来越偏向于乘坐与运输相结合的跨界产品。另一方面是因为载货车排放升级,使轻型车价格上升,而微型车在产品向大型化发展后接近低端轻卡功能的同时,在环保约束方面受到的管制相对“宽容”,价格上与轻型载货车比较优势更加明显,也是微型载货车市场需求扩大的原因。
二 载货车进口情况
2015年1~11月,我国进口各类载货类汽车7082辆,其中重型载货车进口约3800台辆,占进口载货车总量的50%。2008~2015年进口重型载货车占国内重型载货车市场比例,如表6。
三 载货车企业发展情况
1.重型载货车企业
2015年前五家重型载货车企业销售458051辆,占重型载货车市场份额的83.2%,较2014年的81.6%上升1.6个百分点。前十家企业实现销售534134辆,占市场份额97.0%,同比增长0.4%。
2015年前十位的重型载货车企业销量全部下跌。东风汽车实现销售117151辆,同比下降24.5%,跌幅小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份额增至21.3%,保持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中国重汽销售98823辆,较2014年同比下降18.5%,市场份额升至17.9%,排名保持第二位;一汽集团销量86205辆,同比下降-26.1%,市场份额15.7%,市场排名第三位;2015年陕汽实现销售80960辆,销量同比下跌22.6%,市场份额增至14.7%,超越北汽福田排在第四位;北汽福田由于销售出现31.4%的降幅,市场份额跌至13.6%,排在第五位。
上汽红岩因产品定位和价格原因,销量出现65.2%的下跌,行业排名跌至第十位。其他前十位企业销量虽然各有下跌,但市场份额变化不大。
2.中型载货车企业
2015年,前五家中型载货车企业共实现销售164901辆,占中型货车市场总销量的82.3%,较2014年前五家市场份额上升5.2个百分点;前十家企业总计销售中型载货车195140辆,市场份额97.4%,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
前五家企业中,东风汽车实现销售55168辆,较2014年销量下降-13.3%,市场份额升至27.5%,领先居第二位的一汽6.1个百分点;一汽实现销售42813辆,销量下降13.9%,市场份额21.4%,较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重庆力帆2015年中型载货车销售达40819辆,同比增长53.9%,市场份额达到20.4%,行业排名升至第三位;庆铃汽车销售15750辆,销量下降15.3%,市场份额升至7.9%;四川现代实现销售10351辆,销量同比下降4.4%,市场份额占5.2%,排名第五位。
3.轻型载货车企业
2015年,前五家轻型载货车生产企业实现销售863565辆,市场份额合计55.4%,较2014年下降3.1个百分点;前十家企业实现销售1239870辆,市场份额79.6%,同比略增0.2个百分点。
2015年主要轻型载货车企业中,前五家企业市场份额变化不大,北汽福田、江铃和江淮依然排在轻型载货车行业前三位,但北汽福田轻型载货车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至17.1%,随着中高端市场的增长,北汽福田在轻型载货车行业的优势进一步减弱。金杯汽车2015年实现销售137617辆,同比下降12.6%,由于2014年排在第四位的东风汽车销售大幅下降到123464辆,降幅达23.1%,使金杯汽车排到行业第四位,东风则跌至行业第五位。
此外,重庆力帆轻型车销售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74.8%,市场份额达6.6%,排在行业第六位;中国重汽销量突破5万辆,排到行业第十位。
4.微型载货车企业
2015年排名前五家的微型载货车企业,合计销售微型货车489351辆,销量略有增加,但市场份额为89.6%,较2014年下降1.6个百分点。
2015年前五家微车企业中,上汽通用五菱市场销量和份额都继续保持增长,全年实现销售242399辆,较同期增长10.4%,市场份额进一步增至44.4%;北汽福田实现销售88102辆,同比下降3.4%,市场份额跌至16.1%,排在第二位;重庆长安实现销售85736辆,同比增长4.2%,市场份额升至15.7%,排在第三位;东风汽车销售54088辆,同比下降达25.8%,市场份额下降至9.9%,排在第四位;金杯汽车实现销售19026辆,市场份额从2014年1%增至3.5%,排在第五位。回2016年市场展望
我们预计,2016年我国经济依旧处于转型和调整阶段,经济转型和调整将继续带动载货车市场、产品和技术的升级。
受环保压力的影响,我国黄标车淘汰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同时,从2015年分季度销售情况看,我国载货车市场需求已经进入本轮调整的阶段底部。因此,预计2016年载货车市场需求将进入上升期,全年载货车市场需求将重新回到300万辆规模。
物流咨询行业:优化调整引发新需求
王祖锦博士
2015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包括物流业在内的众多行业都面临着严峻挑战。而结合欧麟咨询公司涉及的市场领域情况看,一方面大部分领域物流发展建设放缓,但新经济领域的物流发展建设仍然持续。企业对供应链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战略优化的需求不断增长,O2O、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领域成为物流新的增长点,企业对于信息系统建设投入进一步增强,对于自动化物流装备的引入更趋理性。此外,传统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培育第四方物流的能力。
一 重视供应链物流网络优化
过去一年,许多企业在供应链物流网络层面的规划和优化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需求上升。一方面,因为企业在经历早期的快速增长后,近两年增速放缓,再加上电子商务的兴起、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使得企业分销模式结构正在逐步调整,需要构建新的供应链和物流系统。
一方面,尽管经济增长整体放缓,但诸如服饰鞋业、食品、快消品等领域,依然有很多企业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给部分企业创造了逆势而上的机会,对未来几年的业务制定了快速增长的规划。为了支撑未来业务增长,以及供应链结构的调整,需要对原有的供应链物流网络进行优化,包括物流中心布局、运输配送策略、物流设施发展模式等。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放缓,部分成本敏感性高的行业,如快消品行业,愈加重视对物流成本的控制,物流网络优化从大的结构层面来降低供应链物流总体成本。此外,一些企业的分销渠道从一二线城市,逐步向三四线城市拓展,也需要物流网络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 跨境电商成为新热点
以天猫、京东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目前已进入一种稳定增长的状态,各家争相建设、比拼物流的火热情况已进入后一阶段。相比之下,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则成为2015年的一个新热点。这一年里,传统零售商、海内外电商巨头、物流服务商、供应链分销商等等纷纷入局,跑马圈地。上海跨境电商的领头企业上海跨境通,2015年先后在浦东机场自贸区和上海嘉定出口加工建设了新的跨境电商物流中心,欧麟咨询团队为这两个跨境电商物流中心做了规划设计。
跨境电商物流中心的运作流程与传统电商的物流存在很大的差异,商品入库验收和出库,都需有相关的海关手续,需要增加新的功能区布局,作业流程和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也都有很多方面的差异,更需要专业的物流规划设计来实现合理的布局和海关监管要求的作业流程。
三 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现良好的成长趋势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但水平参差不齐。目前,规模较大、业内领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始意识到结构和能力建设的必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先进的物流技术,例如在传统的仓储和运输服务之外,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如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订单执行系统、末端交货的反馈跟踪系统等等,可以更好地融入客户的供应链,进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实现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履行跟踪和反馈,还有实时报表和数据的交换;帮助客户管理不同地方的供应商、物流中心,融入客户的供应链物流网络。其实,这些概念我们以前经常在研讨会上讨论,2015年我们已经看到有企业在着手实施了。
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开始重视第四方物流服务能力的建设培养。第四方物流更像是一个供应链物流的集成服务商,并不一定像纯粹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样拥有重资产的车辆、仓库等设施,而是具有强大的整合、优化能力,将自身的运输、仓储设施和外部专业的服务商整合在一起,为客户的供应链物流系统运作提供优化,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目前我国物流服务商严重缺乏第四方物流的服务能力,大部分三方物流企业只能通过基础的仓储运作和运输配送服务,这些是最基础的服务,而没有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整合物流优化的服务能力。近两年,业内领先的少部分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始意识到第四方物流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如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沿着这样的路径发展,内部建设四方物流服务团队,同时请外部专业的咨询团队合作,为客户提供附加值更好的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
四 对物流自动化认识趋成熟
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物流自动化是重要推力。在运输、装卸、包装、分拣、识别等作业过程中,运用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检测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跟踪系统等各种软技术和硬技术,可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提升物流运作的效率。近年来,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再加上人力成本的大幅上涨,促使物流自动化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对于企业物流运作而言,并非自动化程度越高越好。
我们发现,2015年企业对物流自动化的认识更加成熟,在成本与服务的衡量,人工与自动化设备投入中,企业更多会考虑如何达到最优效果,而非一味追求自动化。人们已经意识到,在物流中心里,有些环节应用自动化,可以提升效率、节省空间、降低对人的依赖,而有些环节不一定是这样,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一直都是物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五 O2O模式模式更加深化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不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而是慢慢形成一种认识,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探索O2O模式。2015年,在完成百联集团商务电子化物流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后,百联集团又委托欧麟咨询团队开展了日用品全渠道仓运作方案设计。该项目由百联集团下属子公司联华超市负责实施,欧麟咨询团队负责方案设计,在原先线下门店物流中心运作的基础上,增加线上电子商务订单履行的物流运作,实现库存共享、设施资源共享、运输配送共享的线上线下融合运作模式。
我们认为,O2O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例如有的企业开展O2O是借用线下实体门店引流,毕竟门店的面积和SKU数量有限,通过在线网站可以使顾客掌握和浏览到更多的商品信息;有的是将实体门店当做线下的自提点、配送点,甚至是订单履行点,实现对客户订单的快速履行。从长远看,O2O发展目前仍处于初期,未来几年还会不断深化。
六 冷链物流发展持续火热
篇4
2014年,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获得的风险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投资领域从医药电商、医患在线交流服务、到疾病管理应用软件,不一而足。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随着各类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利用,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13亿人口的医疗市场需求,中国的数字化医疗市场将呈指数级增长。我们预计,到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按照应用数字化医疗的支出计算)将达到近7000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约2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有极大提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医疗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行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包括对患者的诊疗和管理方式、医生的工作方式和医院的运营模式、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供应和使用方式,以及保险机构的产品结构和服务方式等。
对于价值链各环节的利益相关方而言,他们所面对的变化和机遇也有所不同。
一些机构和企业将有机会通过实现现有流程的“数字化”来提升效率。而另一些将更多地面临出局的风险。但对于其他一些机构和企业而言,技术进步将有助于他们打造全新的数字化医疗业务。
探索新业务模式
然而,不论属于哪一类,所有涉足医疗行业的机构和企业都必须开拓新思路,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新近涉足医疗行业的数字化企业应积极寻求与医院、医生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从而利用其移动支付、社交媒体以及搜索引擎等工具在电商和服务模式方面获得先发制人的优势。
・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高销售和营销工作的效率,提供疾病管理解决方案,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来支持产品组合决策以及提升研发效率。企业还需要与电商企业开展合作,以满足消费者对上网购买医疗相关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消费者主要在网上购买非处方药、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以及家用医疗器械产品;而未来,消费者还有望在网上购买处方药。
・医药分销商和零售商必须快速采取行动,以避免作为中间商被电商所取代。此类企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打造自身的电商能力,要么与新兴的电商企业携手合作。
・保险机构将有机会开发包括数字化服务在内的新业务,比如远程医疗咨询等等,从而在短时间内吸引新客户。此类企业还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来降低成本,并在长时期内改善患者预后。
面对中国医疗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大潮,上述四大类企业都有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大趋势推动数字化医疗改革
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业已起步,目前共有三大趋势推动着中国数字化医疗改革的大潮。趋势之一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比如移动设备、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分析等等。
举例来说,2014年中国有近四成人口拥有智能手机,他们每天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平均达到3个小时。在这样的基础上,未来再辅之以无处不在的高速互联网连接以及大数据资源,企业将有能力为中国庞大的人口提供从远程患者监测到智能手机购药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
趋势之二是中国政府不懈致力于解决医疗体系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以及满足那些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在这些方面,数字化医疗可助一臂之力。例如,远程医疗咨询和网上预约挂号有助于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过度使用、而基层小医院医疗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在中国,许多患者仍会为续方等基础需求涌向大医院)。此外,从长远来看,帮助医患之间持续开展有效沟通的创新解决方案也将极大地提升患者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趋势之三是监管环境日趋利好。2012年中国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投资600亿元人民币,用于开发电子病历(EMR)和改进医院信息系统。
此后,中国政府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数字化医疗的发展。举例来说,中国政府降低了电商相关业务的门槛,让网上药店的登记注册变得更容易。预计到2016年,部分处方药也有望实现网上销售。此外,政府已允许部分省份的医疗机构进行远程诊疗和处方开药的试点工作。
在上述三大趋势的推动下,数字化医疗蓬勃发展。不论是在医疗服务领域还是在电商领域,各类新兴业务模式层出不穷。
新入数字化企业成为生力军
新近涉足医疗行业的数字化企业(包括知名大企业和新创企业)是推动业务模式创新的生力军,他们在医疗市场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在塑造数字化医疗市场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百度为例。作为一家搜索引擎企业,百度积极利用其核心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医疗健康资讯,并为消费者提供网上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咨询等服务接入。此外,百度还通过Dulife品牌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百度通过与北京市政府开展合作,利用可穿戴智能设备来跟踪并分析北京市民的健康信息,旨在为北京市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阿里巴巴集团将网上药店纳入其电商平台。同时,该集团正在开发和优化一款应用软件,帮助患者使用支付宝在线上按处方购药。此外,该集团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服务平台,以帮助医疗机构的医生在该平台上进行远程诊疗。阿里巴巴还在加速推进阿里“未来医院”计划,旨在帮助医院实现患者服务流程的数字化发展。
作为一家大型社交媒体公司,腾讯也在不断拓宽其社交和支付平台微信的业务覆盖面,将版图延伸到医疗领域。腾讯于2014年推出了“智慧医疗”的信息技术平台,提供在网上和手机上的医疗服务流程,包括预约挂号和付费等服务。此外,腾讯还积极投资相关企业(比如中国最大的面向医疗专业人士的在线网络“丁香园”),在价值链各环节为患者和医生打造全方位的服务。
与此同时,春雨和杏仁医生等拥有风投背景的新兴企业也在开发诸如远程医患沟通等新的服务产品。
随着新进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投资额的不断加大,数字化医疗的发展势头已不容小觑。我们预计,中国的数字化医疗市场将在未来五年保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7000亿元人民币(按照应用数字化医疗的支出计算)。其中,数字化医疗服务所占份额最大,达到约6000亿元人民币,而电商将达到约1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将原本用于线下服务的支出转移至数字化渠道。但市场的增长同样也归功于全新的业务模式和收入来源。
这一增长将涵盖众多数字化医疗服务领域,其中在市场规模方面绝对增幅最大的是疾病管理和医患沟通服务,这两个板块将初具规模。
数字化颠覆力量将影响价值链各环节
当然,阻碍数字化医疗在中国发展的因素也不在少数。
首先,远程诊疗、网上处方药销售以及患者报销在监管政策方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上述服务的推广速度。
此外,不同医院所采用的电子病历系统差异颇大,这将为医院数据库的全面联网带来极大挑战。而且中国目前在大规模医疗数据管理方面总体而言还缺乏足够经验,因此会不可避免地走一些弯路,需要经历一个快速提升的学习过程。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但中国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并将带来立竿见影的巨大变化。除了数字化工具能够帮助提升效率,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还能极大地提升实际医疗效果的透明度。而这样的透明度将为中国未来发展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国民健康水平。不论是患者还是医疗过程中涉及的各相关方,整个医疗生态系统都将受到极大冲击。
借助新的数字化工具,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改善生活方式,并对慢性病进行更好的管理。医院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医疗设施的使用率,
缩短候诊时间,并减轻门诊的拥挤程度。
随着电子病历的普及推广,不同的医疗机构可以实时共享患者病历,从而有效提升诊疗效率。医生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专业资讯、培训资源及专家意见,同时还能通过开展网上咨询等服务获得新的收入来源。
数字化医疗生态系统中的企业也同样需要调整适应。例如,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不仅有机会推动现有医疗流程(包括挂号预约、按处方购药等)的全线数字化,还有机会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打造各类全新业务。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将有机会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高多项领域的效率和有效性包括销售和营销,以及产品组合策略。
而医药分销商和零售商若不能及时利用更具成本效益且更加便利的电商渠道,就极有可能面临作为中间商出局的风险。保险机构的机会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现有业务,以及开创有价值的新服务。
价值链各环节企业都需制订新战略
价值链各环节的企业都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充分把握这一变革带来的机遇,并积极直面随之而来的挑战。
所有相关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未来市场定位,制订全面的数字化战略,积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把握先发优势,迅速开展创新试点。同时对于医疗行业的新进入者或是尚未进入这一领域的非医疗相关企业而言,数字化医疗的出现也为他们开辟了丰富的发展机遇。
仍有很多企业密切关注但尚未进入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其中不乏有投资机构、新创企业以及核心业务非医疗相关的企业。现在进入是否已经太迟?答案当然是不。考虑到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的潜在规模巨大以及市场才刚刚起步,尚未进入这一领域的众多企业依然能够从中挖掘巨大的机会。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房地产企业可以与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商合作打造独树一帜的社区数字化医疗服务。针对此类服务需求较大的老年人群体,这类社区服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他尚待开发的机会还包括:制药企业与医疗科技企业、医院和保险机构联合起来,专门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成立“卓越中心”。例如,可以建立一些针对癌症患者的设施,他们在接受前沿疗法的同时可以住在这里,并享有数字化医疗服务。另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某些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还会发现其他一些机会,比如肺癌和胃肠道癌这两种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比其他很多国家都要高。这些分析对于正在寻找研发目标的制药企业而言极具价值。
对于希望准确把握机会的企业,可以将目光投向在数字化医疗领域走得更远的其他市场,借鉴它们的创新和方向。例如,美国在数字化医疗领域的投资远远超过中国。研究美国等市场的数字化医疗创新实践,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识别那些具有不错前景、可能适合中国市场的做法。这些洞察有望帮助后来者迈入发展快车道。
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
对于大型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而言,最主要的机会在于提供涵盖整个医疗价值链的高价值服务。为了充分把握这一机遇,此类企业需要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比如帮助患者寻找好医生、预约挂号到远程病患管理等。
这样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是吸引和创建庞大用户基础并最大限度提升客户忠诚度的最佳方式。打造此类解决方案的关键步骤在于要确保能够获取稀缺资源,比如与医院和医生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此类企业还需要设计有效的业务模式,以攫取目前由业内传统企业所创造的利润,或是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数字化医疗机遇主要集中于以下四大方面。
第一是提升销售与营销效率。
很多制药企业已经推出了相关试点。传统销售模式侧重于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而在采用数字化技术之后,企业能够突破传统做法的限制,以更低的成本在同一时间与更多的医生互动交流,从而大大提升了销售与营销效率。
第二是电商领域。
近年来,非处方药、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以及家用医疗器械网上销售的势头十分迅猛。而随着未来政策放开,将允许消费者在网上凭处方购药。
制药企业需要顺应这一趋势,这意味着制药企业需积极与医药电商企业结成合作关系,无论是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还是部分已建立电商能力的传统分销商和零售商。网上药店是一种成本较低的销售渠道,不仅能够缩短制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因剔除供应链的中间环节而促使制药企业的利润率提升。制药企业需要慧眼识珠,识别那些能够成功的电商平台并与其结成合作伙伴。而在确定合作对象时,自身产品组合的特征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第三是蓬勃发展的患者管理服务。制药企业可以与提供移动诊断、医患沟通与长期疾病管理的企业合作开发全新的服务。这些服务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例如通过这些服务使得更多的患者遵循其处方药给药方案。
第四是以大数据为立足点,不断挖掘新的洞察。尽管这一机会的实现需要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但意义非常重大。例如,患者治疗及效果的相关数据有助于确定该处方药的价值。在制订定价、产品组合优化如收购和剥离等方面的决策时,这些数据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此外,大数据还是提升研发生产效率的有力工具。例如,通过分析疗效数据,就可能发现某种化合物的新用途,或者帮助识别对于某种疗法最有可能产生反应的部分患者。
上述四个方面同样也适用于医疗科技企业。更进一步的是,医疗科技企业可以采用新的方式,为使用其设备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超声设备的内嵌软件可以在机器的使用和检测结果的解读方面提供更详细的指引。
分销商和零售商。上述数字化机会领域为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带来重大利好,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处境却有些不妙,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数字化医疗(尤其是电商)很有可能抢占其现有的市场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医疗领域的变化趋势为零售商和分销商带来了一些机会。例如,随着越来越多的处方配药转向零售药房,而非医院药房(后者是目前的常规做法),分销商和零售商将需要开展新的相关业务模式,从中分得一杯羹。但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被电商竞争对手取代的巨大风险。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分销商和零售商需要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他们必须无缝整合其线上业务与线下实体业务,以积极提升客户体验,其针对的客户包括患者以及部分中小型零售药房。
考虑到上述要求,要想制订正确的战略,很大程度上要从分销商或零售商的起步条件出发。大型的全国性企业能够利用遍布全国的网络和物流设施来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同时,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与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商达成合作,从而确保能够获取需要配药的患者。而区域性分销商和实力较强的零售商则需要借助合并、收购或合作的方式,扩大业务覆盖面。否则,他们不仅将面临线上客流量低迷的风险,而且可能还会面临与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相比缺乏价格竞争力的风险。
最后,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建立电商平台的小型企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专注于某些专业细分领域如特药,要么黯然退出市场或被并购。
能够实现电商转型的分销商和零售商还会迎来新的业务机会。比如,他们可以根据疾病治疗数据,向制药企业提供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此类服务有助于其维持整体利润,并巩固市场竞争地位。
一些领先的分销商和零售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上海医药集团作为一家领先的制药分销与零售企业,率先涉足电商领域,近期正在与京东合作建设大健康云商平台,致力于透过该平台向消费者和其他零售药店销售药品。
上海医药集团立足于与医院之间的长期合作优势,以确保其电商业务能够获取相当规模的患者处方流量。而与互联网巨头京东的合作,能够带来巨大的在线客流量,并实现直接为患者送药上门。京东具备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与上海医药集团分布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形成了有益互补。
上海医药集团还在研究如何利用其平台产生的海量相关信息,为制药企业提供市场分析洞察的服务。
对于保险企业,数字化医疗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即有望从医疗费用的承担者一跃为医疗福利的高效管理者。保险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发在线诊疗服务,这有助于短期内扩大客户群。
长期来看,保险机构能够对治疗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识别针对某些病症最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从而为其客户(尤其是大型企业雇主)制订极具吸引力的患者管理计划。
总结:数字化医疗时代制胜之道
中国医疗市场的未来发展轨道已经显而易见。数字化医疗正在迅速升温,因此价值链各环节的企业亟须实现业务转型。了解自身会受到哪些影响以及制订有针对性的战略对这些企业今后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某些企业而言,顺应数字化医疗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现有流程要实现数字化,以提升效率。
以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为例,由于他们要将数字化工具用于营销与销售以及产品组合优化等领域,因此数字化转型就成为了这些企业的重头戏。
而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其他企业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受到的主要影响就是可能面临出局的风险。因此,他们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开发新的业务模式,以在数字化医疗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 上一篇:工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下一篇:校园快递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