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营模式范文

时间:2024-03-29 18:0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体经营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体经营模式

篇1

一.视“高效课堂”为一次“政治运动”。客观的说,过去我们确实也跟过风吃过亏。以随州为例,自2011年曾都二中发端始,该市市区县兄弟学校纷纷在“高效课堂”上迈出试探的步子,取得一定经验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经过反复调研,最终下定决心在全市全面实施的。也就是说“高效课堂”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探索后,又自上而下强力推进的,完全属于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结果。该市认为教育改革不下大力气已无路可走,对比其他地区也大同小异。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丢掉包袱,为高效课堂的强力推进出谋划策、献计献力,而不是站在旁边指手画脚、求全责备。当然,在其推进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教改的必然规律,指望“高效课堂”“一吃就灵”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二.人云亦云。不知道好在哪儿只听别人说好连说好,或者不知道不好在哪儿听见别人说不好连说坏。评价高效课堂前我们先得全面读懂它,看它是不是符合时展对教改的要求,一个地区是不是需要它,为什么非得必须是它?真正了解它之后我们就会知道,“高效课堂”是在新的教改形势下非常有成效的形式之一,它对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意识、协作观念的建立方面不无裨益,它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时展对教改的要求丝丝入扣。而就一个地区或一个地方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而言,承担两种或两种以上教改模式的探索既分散了火力又不切实际,目前集全力针对“高效课堂”集体攻关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放眼本地区或全省,我们自问有没有一种值得全地区去学习推广的好方法?如果已经有了独创的“超级高效课堂”并且能带给我们新辉煌,打自己的牌子还嫌时间不够用谁还有功夫舍近求远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跑?

以前大会小会只讲“高效课堂”该如何推进而这点没讲够、没讲透,部分同志一知半解之下人云亦云就可以理解了。

三.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不但不见成效,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

一个学校的传承和特色是该校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弥足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我们在消除传统教育弊端、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的同时,更要慧眼识珠重视内部潜力的发现和挖掘。高效课堂从来不拒绝继承和创新。推进高效课堂不是为了否定一切,虽然它本身萌发于旧教育体系自我否定之中,但自身也必须有客观现实作为生存的土壤。把它移植到不同的土壤中长势肯定不一样。A块地富磷长成了“北门”,B块地富钾可能就长成了“远安”。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应发挥自身优势,具有自己的特色,有后发优势也说不定呢。具体来说:

1.学校层面。首先必须厘清学校硬件、教育资金投入、教育管理制度、教师业务素质,地域文化基础上学生的心理构成等,从而创立如何开展高效课堂的理论和心理基础;其次,大胆实践,取得经验后稳步推开;与此同时抓好规范管理,制定配套制度,反复进行师生培训。特别是后者,我们以前吃过这方面的亏,现在众多的兄弟学校也正在往这一阶段发展。原因是管理跟不上,其结果也必然就是教改归于零。,我们发现在这一块上许多地区正在加强,并且出现了可喜的势头。如随州在规范管理方面让干部带头全天二十四小时无缝衔接;制定新的“高效课堂评价制度”;市教研室出台集体备课及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我们先做起来,让教改在教师们心里有了依托后,阻力自然就减小了。

2.教师层面,切忌被模式化。我们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有效而学习。学校或者上级所谓规范性文件只具有导向性,不可能因校因班制宜,一头扎进去出不来也是可悲的。导学案也好,考试卷也好,仍然要背课本背学情;演示课也好预习课也好,原来各自的好办法依然能选择性应用。

事实上观察身边那些教学风格鲜明教学业绩突出的老师就会发现,新教学法下,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结合自身优势在课改过程中依然走在同行前面――继承的基础上再创新,活生生的例子。

篇2

[关键词]输电;跨区输电工程;价格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051-01

1989年,我国第一条跨区输电线路――葛沪直流输电线路的投运,拉开了我国跨区联网的序幕。截止2015年底,我国已建成跨区输电联网工程9个,实现了东北――华北联网工程、山西阳城电厂向江苏送电工程、葛南直流工程、龙政直流工程、江城直流工程、三沪直流工程、华北――华中联网工程、神木电厂向华北电网送电工程等区域电网的互联,跨区输电规模已经由2003年的7500MW左右增加到25000MW左右,年跨区输电电量已经由2003年的38.7GWh增加到108GWh,跨区输电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跨区输电工程经营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点对网交易,指的是特定电源与电网间的交易,例如三峡松华中、华东电网的电力交易;二是网对网交易,指的是,电网和企业间的电力交易,如华中电网送华东电网的电力交易。而网对网的跨区交易,由于目前输配电价没有独立的价格形式,为这种模式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一、我国目前跨区输电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一)跨区输电经营中电力价格不合理。

目前, 跨区输电价格体系主要包括送端电网送电价格、相应输电线路的输配电价和输电损耗、受端电网的受电价格。主要的跨区定价方式,有计划内交易和计划外交易。计划内交易指的是长期或年度交易,这种交易的定价方式主要由国家核定,实行定价单一制或者两部制,但主要以单一制为主[1]。而计划外交易的价格主要是由电厂、输电方、受电方协商而定或者竞争形成。我国电网跨区输电经营体系基本上采用单一制电量电价,单笔输电费用较高,电网跟电网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这些效益,有可能需要频繁交换电量,而按照电量征收输电费用的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双方的收益,不利于联网效益的充分发挥。

(二)跨区电网缺乏形成市场价格的环境

电量电价一般由电厂、输电方、受电方等各方协商确定或竞争形成,输电价定价机制为分层分段累加方式,对于经过多个网省公司的交易,累加的输电价和受端落地价往往较高,影响交易的实现;缺乏形成市场价格的社会环境,使得竞争过程中存在的价格分歧比较大,影响经济效益;同时还存在价格机制与体系也不完善不统一,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等等问题[2]。

(三)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落后

我国电力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地区的电网管理体制都比较落后,不能公平的对待区外电源,同时输电价格制定与执行的透明度不够,使用户对输电费用合理性产生疑虑,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输电工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电力企业效益。

二、跨区输电工程价格体制改革措施

跨区输电工程的价格体制应该遵循《电力法》制定合理电价,按照“制定电价,应当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受益,依法计入税金”的原则规定,保证输电工程业主获得收益的权利, 大限度地发挥送电及联网效益。

(一)实行统一的跨区(省)输电价格机制。跨区输电价统一执行以省为价区的输电价与安全价,价格水平由政府按成本加收益方式核定价,形成合理的价格费用在各省级电网间的分摊[3]。

1、如果在某省区水、火、电基底开发建设大型发电站向省区外送电,双方应该签订长期送电合同,建设相应的输电工程,此输电工程的成本费用以及运行费用由受电电网完全承担。如果输电工程与送电地区电网相连,那么输电工程的费用应该由送电电网承担一部分。

2、不同类型的输电工程费用分摊方法

(1) 输电工程费用的分担应该按照公平负担的原则,同时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送电以及联网效益。

(2) 以送电为主的输电工程,由受电电网承担全部费用,而以获得送电跟联网两部分效益的输电工程的费用则应该由这两部分承担。

(3) 联网效益承担费用的分摊办法

联网容量效益指的是,联网后达到的满足系统负荷需求,同时减少装机容量所节约的容量成本的指标。根据输电工程联接的两个电网各自电源的构成、运行成本、负荷特性及电网可靠性等基本数据,根据上述几种效益的不同实现形式,计算跨区输电工程带来总效益及联网双方各自实现的效益,按比例分摊这部分费用。

(二)选用合理的电价模式。输电电价的模式主要有一部制电量电价、一部制容量电价和两部制输电价。

1、一部制电量电价是指把输电工程的成本分摊到预计通过输电工程的每kWh电量中,形成具体的电量电价水平,然后按照实际电量收取输电费用,一部电量电价违背了价格制定反映成本的基本原则,无法保证用户间公平负担。

2、两部制输电价是指把输电工程成本的一部分分摊到预计通过输电工程的每kWh电量中,而另一部分则按照输电工程各用户预计对工程使用的情况分摊,形成容量电价,然后分别按照计量到的电量和使用情况收取输电费用。

3、一部制容量电价

一部制容量电价是指把输电工程的成本费用按照输电工程各用户对其使用和受益的多少进行分摊,形成容量电价。各输电工程的用户按照分摊结果,按一定期限向输电工程的经营者缴纳固定费用,之后无需再为使用输电工程送电或进行电力电量交换而支付费用[4]。一部制容量电价,符合“价格反映成本”的定价基本原则,能够使得用户公平负担,同时由于各电网使用输电工程送电或进行电力电量交换的边际成本为零,将会极大地促进电网间联网效益的发挥。

(三)跨区电力交易中引入市场定价机制

1、可以在跨区计划外交易输电价格中引入拍卖定价机制。电力交易拍卖指的是,受电方将自己的发电量向交易中心报价,交易中心将报价依次排序,按照一个的拍卖规则达成一个均衡价格。当买方所需的电量小于输电电量,买方支付的拍卖价格就为零,如果买方需要的电量超过了输电电量,那么就按一定价格机制确定电价。

2、目前我国跨区电力交易价格主要是政府实行统一的价格形式,忽略了市场需求关系。建议政府应该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制定不同的交易价格,实现经济效益优化的目的。

3、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相结合形成合理的跨区输电交易。政府定价简单易行,有利于回收成本并取得一定收益,但它的弊端就在于没有办法了解市场供求,因此需要加大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四)合理收取电价费用,完善定价体制

跨区输电工程属于独家垄断经营,因此需要根据总费用以及相应的分摊方法,按照可靠的费用标准,计算出合理的收取费用。建议跨区输电工程总费用计算中采用较低水平的投资回报率,既保证输电工程业主获得收益的权利,又能够降低输电工程费用。

结束语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已经进入大力发展的阶段,我国跨区输电工程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跨省区输电价格体系的改革,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跨省区联网,发挥送电联网效益具有深远意义。首先需要完善跨区省电力网络输配电价体系,制定合理的输电价格,并且按照合理的费用分摊方法,运用合理的收费方式,提高跨区输电工程的经营效益。同时跨区电力交易价格体系改革,还需要引入市场规律,推进跨省区输电价格体制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卿然,张粒子,谢国辉等.跨地区电力交易输电服务价格机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3):11-15.

[2] 尚超,丁坚勇,谢登等.跨区电网输电交易中偏差电量处理方法[J].电力建设,2014,35(12):127-130.

篇3

关键词:商业物业;经营管理模式;重点;策略

商业物业经营管理模式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以及企业的存亡。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围绕商业物业经营管理的根本特征、目前商业物业经营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商业物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等一些问题,展开较为积极地讨论。

一、商业物业经营管理的根本特征

商业物业经营管理和其他的物业经营管理模式不同,他们的经营特质不同。这些主要是:其一,商业物业经营的核心是商业经营。商业物业经营管理者的比较关注所取得的投资回报,投资回报越快、越大,越好。所以也比较关注其物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假如经营收益不好,商场收到的关注度不够,商户不能赚到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再好的业务经营管理也是无济于事的。其二,经营的重要条件是商业物业的管理。商业物业进行管理的重要好处是,它可以创造更多的便利,具有安全性和舒服的良好环境,同时还可以使商家拥有更多的消费者,进而为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商业物业管理可以给商业经营带来更好的服务,能为其创建更好的环境,进而使企业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商业物业在进行管理时,一定得把经营当做中心,并围绕它进行管理。与此同时,物业管理目标还要以创建最佳的经营效益。

二、目前商业物业经营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1.商业经营没有特色

在商业经营的过程中,物业或业主在用人时没有一个科学性的经营理念。在开发时过于盲目,进行商业定位时也没有一定的准确性,一大部分的商场经营过程中没有特色,常常会有千店一面的状况。有些商业物业在开盘时很火爆,但是到开业的时候特别冷清。这种现象就会使租户过于频繁的更换,从而使顾客从内心感到不可信。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商业物业也很难发展下去。

2.在经营管理上商业和地产形成脱节现象

现在,有很多开发商对商业物业前期的开发阶段特别重视,也可能建成商业物业后,将其卖给一些中小投资者。在这之后,投资者运用直接、间接的一些方式租给零售商。在直这个过程中,开发商比较看重的是物业所出售的面积的大小,而很少关心在出售之后的一些事情。

3.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都比较落后

商业物业的承租商、业主大部分是一些具有独立的所有权的零售商。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中每一个零售商都有不同的需求。例如:每一个零售商有不同的经营时间,其对于收银业务也会有不一样的要求。同时,进行营销时可能会和商场保持一致,也可能会按照自己的促销计划进行促销。由此看来,管理人员在进行商业物业的管理时,要统一对于零售商的管理,从而使其具有一个步调一致的形象。假如物业管理承租人、业主、企业还持有比较落后的经营理念,就会影响到商业物业在发展中的进程。

三、商业物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

1.在设计开发模式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商业物业进行相关的建筑设计规划之前,必须对其招商对象、业态需求、经营模式等确定好。这有这样做,才能在日后较大限度的减少改造的一些成本,也才能使地产的风险降低。比如:如果商业地产模式属于订单式,也就是说地产的一些开发建设的单位,和其有关系的企业预先签订了联合发展的协议。只有经过企业的相关租赁承诺,才可以采取具有实质性的行动,也就是开发、建设。运用这种强强联合方式,具有较大的优势。它是品牌和品牌间的一种组合,具有一定的经营优势,能够使经营风险降低到最大程度,从而也可以增强业主在投资上的信心。商业地产的一些零售商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之后,可以促使开发商物业经营中的销售额,也可以使物业空间得到相应的拓展。商业和地产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可以使二者实现双赢。

2.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树立更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商户所缴纳的一些租金,是物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商业项目可以促进商户收入的增加,并使商业物业的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队伍必须要具有较高的素质,运用其超前的经营管理理念、模式按照合同提供科学的规划和准确的定位。在这个过程中,使招商管理具有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可以提升商业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培养人才时,要按照规定对专业性人才实行培训,同时还要吸纳一些有才干的经营管理的专业性人才。商业楼宇在智能化方面在不断的提升,各种自动化的管理方式也被各个企业普遍应用,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具有更加先进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

四、总结

目前,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很多些问题:商业经营没有特色、在经营管理上商业和地产形成脱节现象、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都比较落后等。我们要采取积极地措施去应对这些问题,如:在设计开发模式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树立更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彭文静:商业物业经营管理模式及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J].价值工程,2011,34:106-107.

[2]罗小钢 王一翌:试论商业物业管理的经营特质[J]. 中国物业管理,2009,08:11-12.

篇4

关键词:个体工商户;经营现状;结果分析;建议

一、调研涵盖了七大行业,调查资料的代表性和可信度高。

本次调研发出问卷共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5份,回收率98.3%。调查包括了7个行业的295位个体工商户,所占比重列示如下:工业、手工业8.5%,建筑业7.8%,交通运输业8.8%,商业38%,饮食业19%,服务业 11.9%,修理业6%。

调查的行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兼顾第二产业。这符合现阶段我省个体非农经济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相对较高的现状,并且调查的行业比例均匀,无明显差距,因而调查资料的代表性、可信度是比较高的。

二、个体工商户经营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个体工商户的基本状况

(1) 性别方面:个体经营者以男性为主。男女分别占68%和32%。

(2) 年龄方面:个体经营者以青壮年居多。20~35岁的比重最高,为44.7%;其次是36~50岁,为33.2%; 50岁以上的长者占16%;20岁以下的年轻人仅占6.1%。

(3)文化程度:个体经营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初中毕业占67%,高中及高中毕业以上的占16.3%。

(4)经营目的:个体经营者的经营目的大都比较明确。79.3%的经营者表示从事个体经营的目的是赚钱以改善生活;仅有8.8%的经营者是由于暂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上述个体工商户的基本状况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纵深推进,使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开展个体经营,自负盈亏,及本身所具有的风险性,使得个体工商户大都是那些敢闯敢干、不怕风险、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人。此外,当前个体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经营者必须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紧跟市场需求,合理生产经营。

(二)个体工商户的店面特征

(1)经营用房:个体经营用房大部分以租用门面房为主,仅有12.5%的个体工商户是用家庭用房或购买的门面房来经营的。

(2)经营面积:个体经营的店面大都比较小。

(3)是否雇工:55%以上的个体经营者都雇佣营业员,且营业员的数量与经营面积、经营情况有密切的关系。

(4)店面装修:55.9%的个体经营者要求要高档装修,39%的经营不太注重店面装修;仅5.1%的经营者从来没考滤过这个问题。

由于商业用房的有限性及其价格的不断攀升,导致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用房大多以经营租赁为主;个体经营者不仅高档装修店面,吸引更多顾客,而且雇佣一些具有较强营销能力的人员协助其销售商品。

(三) 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状况

(1)商品档次:个体工商户所经营的商品大部分都处在同行业的中档阶段。有12.5 %的个体工商户所经营的产品处于同行业的高档阶段。

(2)销售策略:大部分个体经营者比较看重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70%以上的个体经营者针对顾客的讨价还价情况可给予适当的优惠。

(3)商品优势:个体工商户比较看重其所经营商品的品牌、质量、款式,并以此来吸引顾客。

(4)竞争压力:个体工商户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附近同行业。其经营成交率因行业、产品知名度、服务态度、信誉、商品质量等的不同而各异。

(5)经营环境: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环境比较稳定。95%以上的经营者表示在经营过程中从未遇到过以乱收费为由的闹事者。

个体工商户由于资金、进货渠道、营销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一般倾向于经营中档商品,而且其获利情况受到经营成交率与利润率的双重影响。为了赢得稳定的客源,提高经营成交率,提高与同行业的竞争力,个体工商户大都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而且给予顾客一定的优惠。

(四)个体工商户对未来经营的信心及愿景

(1)70 %以上的个体工商户表示对自己未来还会从事此行业,对个体经营充满信心。

(2)30%的个体工商户对未来经营缺乏信心,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缺乏资金、经营能力欠佳、进货渠道单一、竞争太激烈、经营地经济发展落后等。

(3)未来在资金充分、经营技术成熟时,56%的经营者倾向于采用连锁经营模式,30%的经营者愿意采用超市经营模式,其他的表示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确立与不断完善,人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为个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大部分个体工商户对自己的经营充满信心。但是由于我国信贷制度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小额信用贷款的限制,使个体经济的发展在资金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个体工商户扩大经营规模。

(六)个体经营的真经:诚信是金

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产品质量、商家信誉的竞争。作为销售者的个体工商户,只有做到诚信经营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现在很多个体经营者也把“产品三包”列入经营的原则,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

三、进一步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进一步推动个体经济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多方面的支持和协调,而且需要个体工商户自身的努力。

(一)政府部门要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促进个体经济再上新台阶。首先,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经济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不断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个体经济的协调和服务。其次,政府部门应对个体经营者加强相关技术指导,促进个体经济的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再者,政府应放松对个体经营者的信贷限制,为其扩大经营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最后,政府应对个体经营加强监督管理,促进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个体经营者要全面提高经营策略,促进自身发展。首先个体经营者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经营水平,努力把握市场先机,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其次,努力寻求更优的商品供应商,采购物美价廉、品牌过硬的商品,提高与同行的竞争优势。最后,个体工商户要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诚信经营,保持并增加自己的固定客源,以赢得更多的利润。(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参考文献:

篇5

1.社会招标,个体经营。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是通过社会招标来完成对食堂的经营管理的,这样省却了学校自主管理的大量工作,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管理任务,同时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在招标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高职院校单纯以承包费用作为选择标准,对投标者是否具备经营高职院校食堂的资质和能力不予考察,从而导致高职院校食堂的饮食安全和服务质量存在严重隐患。

2.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我国高职院校最初的办学模式和后勤管理都是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进行的,表现出高度的封闭性、福利性和供给性,由学校将广大师生的的一切生活所需全权包揽,这样就导致了学校机构冗杂、管理效率低、服务质量差。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做了一定的社会化改革,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思想上仍然保留着对“统、管、包”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留恋,从而使得食堂经营管理工作,仍处于封闭式的自我服务体制。当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进行食堂经营管理的社会化改革,但是由于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影响,它们纷纷放弃了食堂的社会化经营,将食堂经营权重新收回,自己经营,回归到“不求质量,但求安全”的传统模式中。

二、目前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体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社会化招标的过程中,对投标商的经营资质和管理能力没有进行充分的考察,导致很多承包商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意识。更为严重的是,承包商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不惜以购买低价劣质的食品原材料来节约成本,给高职院校食堂的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同时还存在随意加价的现象,导致菜价偏高增加了师生的经济负担,降低了师生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这些现象在短期个体经营中尤为严重,由于缺乏足够的制约措施,短期承包商只考虑眼前利益,对食堂卫生安全所需的基本设施都配置不齐全,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此外,个体承包商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完整的卫生管理制度,聘用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没有经过培训,缺乏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也给食堂的安全卫生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2.自主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自主经营以高度的封闭性进行食堂的经营管理,因此缺乏对师生饮食需求的了解与满足,每日的食品供应基本雷同,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都不能保证。同时自主经营的福利性决定了食堂服务质量不具备提升的经济基础,只能维持食堂的基本经营,也给学校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后勤管理工作压力。综上可知,高职院校食堂的自主经营模式虽然保证了食品的卫生安全,具备较高的福利性和无偿性,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饮食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种模式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师生们对饮食质量的需求,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和形象提升。

三、优化高职院校经营管理模式的措施

为解决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减轻高职院校自主经营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时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和饮食质量,提升广大师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对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社会化改革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而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的社会化改革需要发挥好市场、学校、行业、政府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促进健康优质的社会化经营管理新机制的形成。

1.公开招标,严审资质。社会化公开招标是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的必经之路,通过招标形成租赁承包模式下的企业化运行,解决了自主经营带来的经济负担和质量问题,同时可以在招标时对承包商的经营管理资质严格审查,选择出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承包商,以此来达到保证食堂饮食安全和质量的目的。对承包商进行考察的因素很多,承包费用只是其中一部分,更要注重的是,对承包商的经济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行业信誉、技术水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健康情况等因素的审核,在确定承包商后要将食堂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写进承包合同,以此来对承包商进行规范和制约。

2.引进竞争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如果将食堂的经营管理承包给单独一家承包商,极易出现由于垄断经营而带来的服务意识差、工作态度消极的情况,而将食堂的经营管理承包给3个以上的承包商共同经营,可以增强承包商的竞争意识,从而自觉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让广大师生在就餐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3.统一购置食堂设施,合理控制承包利润。食堂的基础设施是决定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完善食堂的基础设施对提高食堂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如厨房的厨具和消毒、保洁设施、餐厅的桌椅、餐具等设施都应由学校进行统一配置,严格保证设施质量,为师生的就餐质量和环境提供基础的保障。这部分产生的费用由承包商承担,同时承包商在缴纳风险抵押保证金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在餐厅的就餐数量进行承包费的测算,严格控制承包商的利润率,使之保持在20%左右。学校从总利润中抽出40%作为学校管理食堂的经费,这样学校可以在重大节日时给学生一定的就餐补贴和伙食改善,以及作为食堂设备维修、更新的储备金,其余的60%归承包商支配,用于利润获取和更新设备。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 罢运 管制 交通

一、出租车罢运概述

近年来,全国有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出租车罢运的事件。如下表所示,从2004年至今全国各地发生的出租车停运事件超过百起。这些事件不仅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也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因此,探寻出租车罢运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分析其解决方案,在当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数据来源:2004年~2008年的数据来源于由晨立等(2009),2009和2010年的数据是网上搜索的结果。

二、我国出租车的经营模式

根据金迪(2010),我国出租车的经营模式可分为以下四种:

1.个体经营

车主拥有出租车经营权和车辆的产权并进行独立运营。这种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温州模式”。如图1所示,在这种模式下牌照的拥有者(车主)可以选择:

A 自己购车运营。

B 自己购车,并将车转租给司机,并收取租金。

C 自己不购车,将牌照承包给二包头,二包头可以选择继续转包给其他二包头或是将车辆租给司机,并收取租金。

2.挂靠经营

出租车司机拥有出租车经营权和车辆的产权,但不能独立运营,必须挂靠在出租车公司下。这种模式在苏州、郑州和青岛等城市被广泛采用。挂靠经营模式如图2所示:

3.承包经营

出租车公司拥有出租车经营权和车辆的产权,出租车司机向公司承包租赁车辆和经营权,向公司上缴承包费、经营使用费等费用(份儿钱)。这也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采用的出租车经营模式。

4.公车公营

出租车公司拥有车辆产权和经营权,司机为公司员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这种模式主要在上海、深圳和成都被采用。

值得注意的是,看似截然不同的以上四种经营模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会逐渐趋同。例如在以个体经营为主体的温州出租车业,仅有占总数约10%车主仍然从事驾驶工作。而90%左右的车主选择将车辆承包给他人经营,靠收取“份儿钱”为生。在不少采用公车公营模式的城市中,大多数公司还是以各种形式将经营权或车辆的产权承包给司机。

三、政府管制与出租车罢运

自从2008年的重庆出租车司机罢运以来,出租车罢运的风波就屡见不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海南三亚罢运、浙江温州罢运、广东汕头罢运、湖南岳阳罢运,以及最近发生的厦门出租车罢运等等。出租车司机罢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收益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认为出租车公司施加到他们身上的负担(份儿钱、罚款、押金等)太重。

2.认为政府的政策(包括改变经营权的政策,管理部门违规收费,出租车报废年限,价格标准,市场经营范围划分、交警的交通管制等)不合理。

3.认为出租车的运营成本过高(包括车的质量、油价上涨、气钱上涨、加气难等)。

从经济学的角度谈,出租车行业的经营主要涉及到三个主体:政府、出租车公司和司机。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和牌照的发放,出租车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而司机则是运送任务的执行者。从实际来看,司机的工作较为辛苦,而出租车公司的管理工作比较清闲。如果劳动报酬是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那么司机应该获得主要的报酬。

而根据由晨立等(2009)的研究,事实并非如此。以兰州市为例,如图5所示,尽管兰州市出租车行业的净利润达到了38%,但出租车司机所得到的工资仅占到毛利的8%。

阿尔钦在《不确定性,演化和经济理论》中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正如大自然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一样,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面对不确定的市场,也必须通过不断的试错、模仿和学习,以期获得经济利润的最大化。那些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被淘汰。因此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市场中的企业必然是有效率的。

按照这种逻辑,如果出租车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人员可以自由流动。那些分配不合理的公司必然会失去比较优秀的司机,从而导致效率降低。市场会通过优胜劣汰的机制淘汰这些运营不善的出租车公司。然而,由于政府的量化管制和牌照制度的存在,出租车市场存在着较高的进入成本。因此不完全竞争导致市场失灵,进而导致了出租车司机的罢工行为。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在于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价格机制的信息搜集和调节供需的功能,实现社会的帕累托最优。然而由于市场机制内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缺陷,可能产生所谓的“市场失灵”。这时就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来纠正市场的偏差。以出租车市场为例,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出租车市场。例如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制定出租车尾气排放标准和对驾驶员进行统一培训等等。然而政府如果管制过度,甚至试图通过行政命令来取代市场机制,那就会扼杀市场的活力,更容易导致设租和寻租行为的出现,从而产生“政府失灵”的问题。因此,只有取消出租车的量化管制,才能彻底解决出租车罢运问题。

参考文献:

[1]姜爱林.出租车集体罢运问题与出租车行业制度建设研[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3(5)

[2]王军.为竞争而管制―出租车业管制改革国际比较[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6月版

[3]王军.政府管制的经济和法律问题[J].,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4]杨开忠, 陈良文等. 出租车业规制:国际经验与北京改革[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年7月版

[5]由晨立,郭玉闪,王军,王克勤. 数量管制政策之恶――从温州模式看出租车业症结[M],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2009年11月

[6]余晖. 政府管制的前车之鉴―北京出租车业垄断现象的背后[J].消息导刊,2003年第36期

[7]A. A. alchian. 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58,1950(6).

篇7

关键词:辽宁朝阳;林果;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13302

1 引言

辽宁省朝阳市位于辽宁西部,地形多以丘陵为主,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当地林果资源丰富,发展经济林作物是加快地方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技术与市场信息的发展,使得地区林果业发展加速,所以探索适当的林果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适宜的林果发展模式,不仅能提升产业效率还能加快经济发展速度。通过分析朝阳市林果发展现有主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来完善和建设现有模式并对新模式的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推动朝阳林业经济的发展。

2 辽宁朝阳林果业发展的优势及问题

分析朝阳林果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是当地林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朝阳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气候条件特殊,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温差大;林果类的栽培史比较悠久,并且品种资源丰富;当地政府比较重视林果发展,在政策上扶持力度大;朝阳地区主抓特色水果发展,以朝阳县为例,该县大力发展葡萄、梨、寒富苹果、大枣和山杏。

林果业的问题也长期存在,主要表现在:自然生态比较脆弱,进一步开发的困难性大;林业的基础建设较差;果农的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

3 目前辽宁朝阳林果业发展模式及问题

3.1 农民个体分散经营模式

农民的分散经营,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独立经营,从事分散式的小规模的林果业发展。这种分散经营的方式占朝阳林果业发展的绝大部分,这种经营模式的优点就在于,农户有土地经营权还有生产自,这不仅能提高农户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提高生产效率,用最少的投入提高产量。但是这种模式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由于是个体经营,生产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无法保障,这就使产品始终处于初级水平。个体经营的贷款额度有限,难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缺乏市场信息,市场竞争力不高,产品利润率低下,打击果农积极性。

3.2 企业带动发展模式

企业带动是指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林果生产经营者或经营合作组织,形成 “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的模式,用合同的方式将农中或合作社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方式,让企业与生产者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目前这种发展模式是朝阳林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化模式。其优点就是既保证的农户在生产上的经营独立,又降低经营风险。和企业合作既保证农户的利益,又能降低农户在市场信息、产品运输和技术提供上的成本。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朝阳市经济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小、规模小,带动力不强。规模小的企业在技术上也处于落后的水平,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不强。生产者企业在合同制度上存在缺陷,当价格波动较大时,生产者或者企业会脱离合同,单独去寻找其他渠道,以提高自己的利润,造成了违约和诚信的问题。

3.3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是指以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多元化经营,做到农、林、牧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模式。

这种模式在朝阳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林果业的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如林下药材、蔬菜和养殖。该模式的优点是把经济和生态结合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解决朝阳生态环境脆弱和农民脱贫的一个有效办法。该模式的缺点是仍然没有解决小规模生产与市场竞争之间的问题。林下生态经济发展的产品难以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产品处于初级水平,不能提高产品的利润率。

4 辽宁省朝阳林果业模式发展的对策

在朝阳林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林果业发展的条件,多利用优势同时规避障碍。由于朝阳市的地理位置与内蒙和辽宁中部相连,地域内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林果模式的推广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相适应的林果发展模式。

4.1 发展合作社带动模式

开拓和发展果农合作社,不仅能促进林果业产业升级还能实现与外行业的互动。对此模式的发展,地方政府要在资金和政策上进行扶持,这样能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对于合作社的发展要因地制宜,避免单一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模式。同时,政府农业部门要定期地对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来提高合作社的工作效率。

4.2 完善企业带动模式

完善和升级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带动当地林果产业优化升级的最快途径。第一是重点培养一批重点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第二是完善投资和风险机制,协调农户与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发展与企业间的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

4.3 市场带动模式

以专业水果交易市场为依托,主打当地几种优势林果产品,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资料和生产资料。以市场为导向,形成承插和销售一条龙的发展模式。林果业的发展方向以市场的供求关系为风向标,市场模式是发展的必然模式也是核心方式。要完善市场建设,健全市场信息平台,让农户能够准确地掌握产品供应情况,做出及时调整。完善市场服务的能力,用多种方式开拓市场销售渠道。

4.4 四位一体带动模式

所谓的四位一体就是产、学、研和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以林果研究机构和林业高校为主体,地方政府为桥梁进行合作,大力推广林果业的新技术,将新技术转化到应用的模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才能使产品有质的提升,所以推向四位一体模式也势在必行。地方政府要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高效合作,加大投资力度,发展适合当地的新技术。完善推广机制,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加快新技术的掌握能力,用提高个人生产和文化素质带动新技术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心军.经济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8(2):21~22.

[2]罗 真,陈建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加收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1):6~7.

[3]郑文英,刘健,余坤勇. 三明市林业合作社提升模式的构建[J]. 三明学院学报,2016(6):94~100.

[4]曾兰,胡慧敏,王欢. 林业合作社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16(9):100~101.

[5]蔡兰,赵平,刘金凤. 彝良县林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0):11,60.

[6]周华. 对当前昭通市林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 林业调查规划,2013(3):96~101.

篇8

一、县级农村客运站沿革与现状

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在“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引导下,农村客运因其开放成本较低、经济效益相对稳定而吸引了众多的个体经营者,他们在城乡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取得了经营基础,并最终占领了整个农村客运市场,以大蓬车运输为主的个体经营者开始“领跑”农村客运。进入90年代,随着农村公路路况的改善和通行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实现乡乡通油路后,班车客运进入市场并占据了通乡客运的大量份额,大蓬车被逐步淘汰。1996年客运附加费调整后,农村客运市场运力过剩的矛盾凸现,为此,交通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市场准入受到了严控,农村班车客运进入了相对平稳期,随着旅客和管理部门对交通安全的重视,新生的一些“面的”和三轮“摩的”载客也呈渐退之势。[文秘站网文章-文秘站网帮您找文章]

以宁陵县为例,目前,农村客运市场拥有客运班车107辆,经营线路17条,乡镇通车率达100。从总体来看,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连接城乡、关联乡村的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形成。

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农村客运市场结构性方面存在一些矛盾,主要表现为:经营主体多,规模经营少;通乡运力多,通村运力少;停靠地点多,客运站场少。一是由于农村客运市场准入条件较低,个体运输户单人单车就可以经营,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多为个体单户经营,夫妻车、父子车、兄弟车现象较为普遍,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较差。经营主体多,经营规模小,运输组织松散,抗风险能力弱。二是由于农村车辆的道路条件较差、行驶里程较短、票价低、客源不稳定、而税费负担与干线客运车辆相同,在车辆损耗较大、油耗高、效益差的情况下致使运输业户对通村班线运输裹足不前。三是乡村客运站点滞后。目前县级有等级乡镇客运站少,几乎都在中心乡镇,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建设的乡村客运站,早期荒废多年经改扩建后重新投入使用。作为农村客运网络接点、让农民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乘车、候车场所的乡村客运站严重不足。四是农村客运规费征收不合理。现行规费征收是采取固定收费标准,标准测算是根据原来客车情况进行的,由于农村客运车辆的收入和运行里程远低于长途客运,且道路条件差,对于农村车辆现行的规费征收标准过高,成为影响农村客运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客运市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为农村客运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施行,非专业运输客车车辆被严禁载客,为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三是交通部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程的推行,为发展农村客运指明了方向;四是交通部的路运一体化发展战略,将为发展农村客运带来诸多优惠政策。对此,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把握有利时机,加快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

二、农村客运的发展目标及经营模式的构想

总体目标: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经济、便捷的运输服务为前提,以满足人民的基本出行需要为出发点,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抗风险能力,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

从当前农村客运发展来看,主要经营组织形式有:

(1)个体运输方式:以个人出资购置车辆、车辆有关证照注明的所有者为个人、客运线路经营权为个人的单户、单车经营方式,多以家庭车、夫妻车、父子车、兄弟车等方式出现。个人运输经营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弱。

(2)挂靠经营方式:通过对个体运输车辆组成形成车队、公司,车辆个人、车辆产权属于个人所有,车辆委托车队、公司管理,车队、公司只收取适当的管理费并为车主提供驾驶员,车辆管理、业务办理、规费缴纳等服务。有利于在个体运输的基础上改善运输安全管理和经营水平的提高。

(3)公司化经营方式:运输车辆由运输企业出资购买、车辆产权属于运输企业所有,车辆有关证照注明的所有者为运输企业,运输企业对所有运输车辆负有全部的管理和安全责任,客运线路经营权归企业所有。其他企业或个人可向运输企业进行投资,按股分红。司乘人员是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员工,并由企业统筹安排工作。车辆营运收入全部上缴企业,由企业统一支配,按相关规定发给司乘人员工资:是承包车主的员工按照与企业签订的承包合同领取应得收入。公司化经营有助于提高农村客运的集约化规模经营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建立比较规范的运输市场秩序。

根据以上经营模式的特点,我们相应可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有:

(1)优化运力结构,实行客运车辆标准化,非国家专业部门检测合格的客车禁止从事客运。结合运力置换,大力推广适合农村客运实际的新车型,尽量实行“一线一型”。

(2)加强稽查力量,强化监督管理手段。由于农村客运面广线多、参运者素质较差,加之当前运政管理手段较弱,规范客运市场的任务十分艰巨。交通运政管理部门应该调整充实市场监督队伍,加强同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大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力度。同时,根据近年来严重运输违规行为的增多和社会不法分子侵害旅客运输案件上升的特点,有必要改革运政稽查队伍结构,能否请政府在县地级运管部门配设客运警察编制,实行交通 公安部门双重管理,增强及时处置客运市场出现的恶性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3)重视加强经营者的素质教育。经营者的素质偏低是农村客运较普遍的问题,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是行业管理的重要任务。要坚持落实新开业培训制度,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对新开业户开展以运输法规、职业道德、经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行业培训,考试合格者持证上岗。

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步伐,作为管理者与经营者必须要拓宽思路、集思广益。合理布局线路,实行客运线路网络化。运力置换后,客运班车势必增加,通乡线路竞争加剧,新、旧的运力难以完全融合,统一排班、滚动发班难度加大。因此,要充分调研农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时的规律性变化,通过合理布局线路,分流运力、均衡运量;采取定区域经营模式,鼓励热班通村,捆绑经营;注重通乡班线和连乡通村班线在班次、时间、站点上的协调衔接;减少乘客的中转环节和换乘费用;对村村间、村镇间运营的客车,可不执行定班、定线、定点的“三定”原则,实行“双日班”、“赶集班”等形式,保证偏远乡村村民的出行需求,又提高了车辆实载率。整合运力资源,推行经营主体公司化。大力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要求经营农村客运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而原经营者则可以由中标企业进行整体收购,收购价格主要车辆产值和经营补偿两部分组成,也可以对经营者车辆产值及经营收益进行评估,作为股份,进入公司参股经营,原经营者可作为股东,与企业参股方实行利益共享。完善市场功能,推进乡镇站场有形化。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场、大路有棚、小路有牌。结合通达建设,推行站场公用型。公用型站场建设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推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方式,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合作、入股站场建设。

大力推行公司化经营。整合运力资源,推行公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水平;对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实行统一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使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积极引导骨干运输企业坚持“车头向下”,鼓励企业兼并收购,实现片区集约化经营和冷热线协调运行。

在线路布局上形成较为严密的农村客运班线网络,大力提高班线辐射范围和通达深度,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在运力布局上,根据本县农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时的规律性变化,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避免弃冷线、争热线和挤干线的做法;加密主干线、保障连接线、发展旅游线、增开环环线、鼓励通村线。通过线路的合理布局,分流运力、平衡运量、提高通达、形成网络。

三、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

篇9

第二条本办法所扶持对象是指在我市注册设立、独立核算的列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的商业零售、餐饮住宿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市政府成立天长市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领导组,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商务局、统计局、工商局、公安局、国土房产局、经信委、财政局、发改委、国税局、地税局、投资促进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察局、环保局、工商联、消防大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

第四条在市财政每年安排的500万元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中,切块专门用于商业零售、餐饮住宿业上规模奖励、限额以上十强企业奖励、财政扶持奖励等。

第五条设立上台阶奖。对年营业额首次达到200万元以上的餐饮住宿企业,一次性奖励5000元,并颁发“限额以上企业”证书;年营业额首次超过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的,年终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2万元、3万元。对年销售额首次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商业零售企业,一次性奖励5000元,并颁发“限额以上企业”证书;年销售额首次超过1500万元、3000万元、6000万元的,年终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2万元、3万元。

第六条设立十强企业奖。每年对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餐饮住宿业企业,按照销售(营业)额和实际入库税金总量及增速分别考核,遴选出前10家企业,授予“天长市商业零售、餐饮住宿业十强企业”荣誉称号,并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七条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以2010年为基数,对限额以上商业零售企业每年实际缴纳税收地方留成的增长部分(除地方教育费附加外)按50%予以等额奖励;限额以上餐饮住宿企业每年实际缴纳税收地方留成的增长部分(除地方教育费附加外)按30%予以等额奖励。

第八条对在我市新建的大型零售商场(超市),自主经营面积在1万—2万平方米的,项目建设完成并经审核确认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0万元;自主经营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给予一次性补助20万元。

第九条对“以租代管”的大型零售商场(超市),鼓励推行经营模式改造,变分散个体经营为商场化集中管理模式。改造后自主经营面积在3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的,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自主经营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0万元。个体经营大户转为法人企业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

第十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各金融机构提高对商业零售、餐饮住宿业的贷款比重,对新增限额以上企业贷款额度、户数等列入对金融机构年度单项考核,并加大考核权数。建立健全银政企沟通协调机制,有针对性地帮助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业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支持经市政府确认的担保机构为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第十一条加大政府采购、电力供应等支持力度。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市内限额以上企业商品。电力供应趋紧时,优先保障限额以上企业用电。

第十二条建立商业零售、餐饮住宿业企业联系帮扶制度。对限额以上企业,实行市领导联系帮扶。对年营业额达到100万元、300万元以上的限额以下餐饮住宿、商业零售企业,由所在镇(街)领导实行联系帮扶。

第十三条建立健全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餐饮住宿业企业动态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培育。

第十四条加快商业零售、餐饮住宿业企业服务体系平台建设,无偿提供创业辅导、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服务。

第十五条本办法如与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其他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发生重叠时,可由企业自主选择一项奖励政策执行,不重复奖励。

篇10

一、基本情况

荆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从2003年开始启动,至2007年,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政策并未完善,此阶段的工作进展较慢。2008年,荆门市被定为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市委市政府要求把“推进小额贷款工作,破解创业资金瓶颈”作为扶持创业工作的重心来抓。近两年,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措施日趋完善,发放规模屡创新高(2009年、2010年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量比历年之和的三倍还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现了从起步到快速运行的突破性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近两年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和财政贴息情况如下:

2009年全市共投入担保基金2276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21笔,7212万元,其中个体经营895笔,3967万元,贷款回收率92.8%。市本级投入担保基金100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4笔,3524万元,其中个体经营341笔,1607万元,贷款回收率93%。

2010年1月-9月,全市共投入担保基金4238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84笔9010万元,其中个体经营1198笔5978万元,贷款回收率98.2%。市本级投入担保基金200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48笔3904万元,其中个体经营333笔1657万元,贷款回收率98%。为18个信用社区内创业人员发放免除反担保贷款76笔380万元。

二、荆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明确职责,构建创业促就业平台

小额担保贷款既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重点,也是荆门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办实事项目之一,被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市成立了以市长为首的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各责任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并实行年度任务目标管理制,由政府对各地、各部门工作目标进行分配,并在年终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出色的予以奖励表彰,对工作实施不够的责令其整改。同时,市、县(市、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履行创业指导、创业项目收集评审及推介、创业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小额贷款担保以及创业带动就业相关协调等职能。

2、宣传先行,营造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

为扩大小贷工作的社会影响和覆盖面,使更多的创业人员了解、掌握、享受这项服务,全市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橱窗、公告栏、电子滚动屏、横幅等方式,面向全市广泛宣传、全面介绍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的申贷流程、申贷条件、资金使用要求和贴息范围等主要内容。同时,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全民创业宣传月”和贷款集中发放活动,组织发动各级劳动保障站(所)工作人员,深入乡镇、社区进行宣传,向群众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和申请程序宣传单,答疑解难,不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影响力,提高其社会知名度。

3、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确保创业贷款用好用实

一是健全贷款登记管理制度。为强化贷款的管理和服务,荆门市对创业人员实行登记证管理,在对《再就业优惠证》进行实名制登记管理的基础上,设计印制《创业登记证》作为创业人员享受优惠政策的新凭证,对创业人员的基本信息、享受的小额担保贷款及其他创业优惠政策进行注明。通过“两证管理”,方便全市创业服务机构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跟踪服务,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是加大对妇女创业的支持力度。今年,荆门市被确定为全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个试点城市之一,抓住这一机遇,相关部门加强与妇联组织的紧密协作,大力推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面,制定出台了《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妇女创业扶持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了8万元,实现了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新突破。

三是贷款与培训紧密结合。为提高创业成功率,政府部门将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紧密结合,在贷前为贷款创业人员提供免费培训,贷后进行不定期走访,指导他们根据市场情况,完善自己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创业带动个人就业的倍增效应。对具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创业人员或带动能力强的创业人员的贷款申请,培训部门优先推荐,劳动部门、担保中心优先审批,金融机构优先发放贷款。通过培训和贷款结合的思路,帮助创业者制定周密的创业计划,全面衡量创办企业的可行性,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提高现有企业的生命力和赢利能力。

四是“信用社区”建设与小额担保贷款同步发展。充分发挥信用社区功能,尝试对信用社区内创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实行免除反担保,降低贷款门槛。截止目前,全市已评选信用社区24个,其中在18个信用社区实施对本辖区创业人员免除反担保,已累计发放免除反担保贷款76笔380万元。

三、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贷款期限偏短

目前荆门市小额贷款的还款期限为1年,一部分自主创业人员申请的贷款投向种养殖业和其他行业,至少一年以上才能产生效益,部分创业者缺乏创业经验,一年内难以收回资金。贷款期限和生产周期的矛盾非常突出。据调查,85%的创业者反映贷款期限过短,期望贷款期限为2-3年。

2、地方财政困难,小额贷款业务有所影响

荆门市大多县(市)财政比较困难,存在担保基金不足问题,制约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

3、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积极性不高

小额担保贷款利率政策规定按央行基准利率执行,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而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其贷款数额小,程序多,工作量大,商业银行普遍反映收益低,成本高,风险大,损失责任认定不明确,存在着高风险与低回报的矛盾。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大小额担保基金的投入,不断扩大贷款规模。

二是办理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应尽量简化办事程序,提供开户、结算等便利条件。

三是采取多种形式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对承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