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实践的收获范文

时间:2024-03-29 16:5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劳动实践的收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劳动实践的收获

篇1

关键词:心理体验 意志 劳动观 适应社会

通过多种做样的社会时间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在学校得不到的锻炼和收获。对其个人性格的形成也是很有帮助的。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两个:班会和社会实践活动。我曾经就我县中小学校的德育教育途径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问及原因时,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担心学生安全”;只有42%的学生参加过调查、参观和公益劳动;由此可以看出: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广大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认识不足,并且心存顾虑。而我们的学生太缺乏社会实践活动了。

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

那么,社会实践活动究竟会带给我们什么呢?

一、可以带给学生不可替代的心理体验

在三年级上册《我的家庭小调查》活动中,学生调查了父辈像自己那么大时的衣、食、住、行,孩子们第一次听到了“糠”、“山药面”、“粗布”等词语,很多孩子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步行去县城而不骑摩托车呢?孩子们不禁对自己今天的生活产生了朦胧的幸福感。像这样的心理体验是任何形式的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二、有助于锻炼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在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劳动、调查和访问活动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困难,在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了自信,同时意志力得到了提升。

在一次为村民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时,大家遇到了一个难题,街头人不少,但大家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很难展开宣传工作。这时候,有一个小组的同学灵机一动,唱起了歌,人们顿时被吸引过来。难题解决了。同学们很有成就感。

三、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

当我们看到满桌的剩菜剩饭时,常常会教育孩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我们把这次教育换成一次田间劳动,会收到双倍的效果。在一次“帮爸爸妈妈做一次农活”的实践活动中,很多同学带着满手的水泡来到学校,一个同学在汇报中写道:“汗水顺着脸往下流,手疼得厉害。我只在烈日下锄了一天草,就受不了了,要想收获粮食,得有多少个这样的一天啊!”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教育,劳动是最好的教育。

四、有助于中小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学生增加了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机会。结束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

篇2

【关键词】改变 习作 失真

小学生习作中的“失真”问题,不仅仅是习作教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体制、教师、学生、教材等错综复杂的种种因素。而教师,一个直接作用于学生的重要角色,对于产生习作“失真”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教师如何来改变这种愈演愈烈的“失真”现象呢?

一、构建新型习作指导课,为消除小学生习作“失真”铺路

1.坚持情感性的命题趋向,提供说真话的空间。多数习作题目让小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小,与小学生的“积蓄”不合,造成小学生为完成习作而胡编乱造,搜肠刮肚,苦不堪言。习作题目应该顺应儿童心理需求。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通过拟充满情趣的习作题目,可以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学生平时凝聚的情感,释放平时学生生活的积累,正所谓‘文好题一半’。习作命题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改变传统评价标准,倡导习作评价的开放性。(1)坚持以“真实”为首要评价标准。教师批改学生习作,要以“真”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写真话,实话,心里话,即使习作篇幅短,语言不流畅,结构也很普通,也应鼓励。以“真”为标准的评价,让学生尝到写真话的甜头,他们才会毫无顾虑地叙自得之见,抒愉快之情。(2)教师量分和评语要体现三性。①教师要尽可能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要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②用情感性的评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习作评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一扇窗口,老师用真实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习作与做人结合起来。③用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学生习作中有一点新内容、新思想、新见解,老师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确保他们在每次习作训练中都有所收获。(3)创新评改机制,评价多元化。学生的互批互改成为教师习作讲评的补充,它也成为真实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伙伴”的文章,而且通过互相批改,从不同的视角获得作文评价标准的感性经验,借此指导自身习作实践。

二、运用大语文教育观,为小学生真实地写作开辟途径

大语文教育主张:“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小学生的习作教学也可以运用大语文观,让习作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迈向社会,让习作的外延等同于生活。”

1.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地积累较典型的习作材料。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靠习作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在习作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我佩服他”“他真行”等主题演讲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

2.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习作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习作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矛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3.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民警指挥交通,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同学之间友爱互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林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辰、小河田野……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4.注重小学生阅读,倡导小学生读写结合。书籍是前人生活的客观反映,阅读书籍,实际上是间接地认识生活。生活是习作之源,而阅读书籍吸收营养就是作文之流。欲求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就应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应该把观察生活和阅读书籍结合起来,实现开源引流。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阶段目标[M].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01.

[2]曲红梅.小学作文评价的真实性与激励性[J].吉林教育.2007.

[3]朱水根.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综合实践 实践能力 种植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关注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活动要求超越学习书本的局限,从生活、实践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在这些前提下,我校为学生建立了一个甜蜜的发源地――七彩种植园。学生们在这个甜蜜的发源地里增长了见识,了解了种植的方法、经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积累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种植的技巧,从中感受乐趣,懂得一些植物的科学常识,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以七彩种植园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我们的课题都是在开展科学种植的活动中进行研究。植物的种植是学生们利用已对植物的了解,进行的实践操作的过程。种植是小学生乐于从事的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机会,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种植活动,从中获得直接知识和技能、乐趣方面的发展。如玉米、向日葵、萝卜、牵牛花、凤仙花等种植;他们从亲自动手种植中学习科学知识,积累经验,感受生命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体验到书本中无法领略的内容。把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二、在实践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常言道:学以致用。面对老师的淳淳教诲,家长的苦口婆心,很多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不难发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学习的本身已经不感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学,首先要让他们的深刻体会知识的重要性。在我们的七彩种植园里,学生们在种植时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怎么样除草、如何更好地防虫、如何提高作物的产量等等,学生们觉得这些问题是自己发现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发现去寻找答案,那些只是不用讲,学生已经牢牢铭记于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时时处处都是教育,种种体验、知识是在书本上、课堂上难以获得的。教师在活动中要巧妙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这样的活动,学生既是发起者,又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三、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活动兴趣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作出价值判断,从而把教育目标寓于学生的兴趣之中,物化在环境之中,生成有价值意义的教育活动。比如本次活动是在老师观察学生的种植兴趣和对种植的渴望后,分析了种植对孩子将获得的经验与教育价值,从学生喜欢种植的兴趣点入手继而开展的。从种植开始,到蔬菜的成长,同学们在不断地观察、比较、发现、探索的过程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和经验得到了生成和深化,对种植的兴趣也在不断加深,收到了预期效果。在实践中他们真正走进实际,去探索,去实践,去体验失败与成功,痛苦与欢欣,也有机会积累经验和教训。

四、重视种植实践的过程,学会分享劳动成果

从活动开始到结束,是学生们学习的过程。在这一漫长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有辛酸,这辛酸让他们学会了互帮互助。学生们汗流浃背,汗水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知道做一位农民是多么的不容易,懂得了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因此,他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他们明白了只要辛勤的付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分享劳动果实时,学生们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甜的比吃了蜜还甜。学生们除了自己享受劳动成果,还把自己辛勤的劳动果实送给其他班的学生、带回家与家人共享,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曾几何时,老师用了多少口舌教不会的东西,此刻学生已经不需要老师的谆谆教诲就已深深觉悟,这活动让老师也受益不浅。

篇4

一、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发展

劳动实践场所是教学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最佳结合体。如何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1.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实践内容

在实践课中,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课程内容。针对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课程主要是以认识和理解为主,带领学生到实验场所参观实验场地,认识各种动植物,记录动植物的生长期及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护理和喂养,从而使学生对劳动场地和动植物生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的再运用和再实践,经过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由初浅的认识上升到深入的理解,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指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动物喂养和护理的方法,从而达到实践课的目的。

2.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劳动实践教学是以实践为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看似简单的问题中挖掘出蕴含的深刻道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二、利用劳动实践基地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

劳动实践课程要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将实践内容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出活动的内容与课程切入点。把各个年级的语文实践活动和数学的应用融入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活动中,不但能提高课本教学应用力,同时也在劳动中收获了知识。例如,在玉米基地劳作时,教师指导学生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是语文课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延伸。将劳动与课本相结合,不仅开拓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对课本内容的学习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三、利用劳动实践基地拓展科学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种植农作物和蔬菜,在此期间,指导教师不只是分配工作,而是将与作物有关的科学知识穿插其中,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这种形象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教授,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科学知识,对拓展知识面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亲近自然、体验劳动、体验丰收也是学生对课本上的科学知识的再学习和再利用,能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四、利用劳动实践基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看到的记忆不深,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亲身体验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我校劳动实践教育教师和学生到试验田和养殖场参观,听技术人员讲解养殖栽培技术,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比如,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多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对科学的探讨,教师帮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就是从观察自家的植物中引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才会有他伟大的环球航行,最终有了生物进化论的伟大成就,对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些引导、教育和启发,很多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对将来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五、劳动实践基地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动植物都需要精心的护理和照顾,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幸福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了完善自我的意识,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其他的实践活动无法比拟的。

劳动实践教育是在劳动中获取知识。学生通过参与,不仅积累了知识,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平等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此外,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将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篇5

一、自由写作,距离孩子们到底有多远?

民间有谚言:“小孩不说假话”。这正如《皇帝的新装》中敢于指出皇帝没有穿衣服一样,孩童时代,小孩不懂人情世故,不谙尔虞我诈,为何偏偏在作文上就喜欢假、大、空地编造呢?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敢于“童言无忌”,敢于畅所欲言,为何一拿笔作文就“心中一团漆黑,眼前一片空白”呢?

枷锁来自于我们的语文老师!准确地说,来自于我们语文老师心中那所谓的作文规范。作文起步,便要标点正确,会分段落;其次,要求语句通顺,详略得当,书写规范,表达准确;更高要求还要有细节描写,会列提纲,写作要有速度,不同的开头结尾……落实下来,对表达技巧的传授和华丽文风的追求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全部。于是,一到作文课,教师就要正襟危坐,板起面孔,端起架子,提起要求,开始了正儿八经地传授,而孩子们呢?写作的欲望还来不及形成,形式上的枷锁已经牢牢套在了身上。对他们来说,作文有何兴趣可言,又怎能不畏惧呢?

且看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考试》一课。作文前,于老师精心设计了一次蕴含“陷阱”的考试,全班同学踊跃参与,但考试结果却大大出乎同学们意外(设计了20题的考卷却在结尾处说明只需要做第二题即可),于是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表达欲望,都觉得不吐不快。整个作文课上,于老师没有一次技法指导,没有提任何习作要求,但学生却将这件事情从心理活动,语言对话,神态描写等方面写得细致入微,活灵活现。再如窦桂梅老师上《捶捶乐》一课,课堂上毫无写作技法的灌输,仅是通过创设为捶捶乐写说明书的情景,和生活联系,来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学生即能欣然命笔,水到渠成。

勿庸讳言,当前的作文教学,对写作技巧和形式的过度追求让孩子的想象“飞”不起来,使孩子的思维“跃”不起来,已经牢牢地束缚住了孩子真情实感的表达。写作技巧不需要吗?不是!写作技巧应该是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来渗透的,应该是在真情实感的过程中水到渠成的。如果把真情实感比作一个人的身材,而写作技巧则是化妆。对小学生而言,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孩童的可爱在于没有矫饰,没有虚伪,在于天真袒露,同样,文章的魅力也在于真情实感。

教育家巴士卡里亚曾言:“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学生有实践和尝试的自由,也有犯错误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要想小学生作文实现个性化,就必须淡化作文技法的辅导,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让他们练练“胡说八道”,让他们写写“放胆文”,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让他们心情放松地作文,让孩子心里的话语自由地流淌,让他们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表达。

二、自主评改,给孩子实践的机会到底有多少?

曾有语文教师向笔者戏言:“怕是前世杀了人,今生罚我教语文。”究其原因,大多慨叹:作文批改太辛苦!甚至有人“危言耸听”:繁重的作文批改已经将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由脑力劳动逐渐向体力劳动转变。试看,学生的作文本上“鲜血淋漓”、“体无完肤”、“面目全非”, 除了删、改、添、补外,还要加眉批、尾批等,真是“全国山河一片红”。而学生呢?又有几位将老师辛苦的修改真正吸收理解了?如“姐姐的打扮和穿着”一句,学生将“穿”字写错,老师帮他改正后,让他重新抄写,学生居然将“和穿”作为一个词反复抄写。可见,老师的辛勤劳动与回报并不成正比,老师改了并不意味着学生掌握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修改作文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因为他们对自己笔下的文章最有发言权……”由此可见,“佳作常从改中来,乃是自己改出来的。事实上,当学生真正在考场上作文时,又有哪一位老师能在修改上帮得上忙呢?学生自主评改可以是自读自改,不管学生改得多还是改得少,哪怕只是更改一个错字,更换一个标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比老师精批细改得体无完肤都强得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四读自改法”,在读中自我修改自己的作文。一读,通读全文,立足全篇,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二读,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三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修改不通顺的病句,改正用错的字;四读,有感情地朗读,全面检查润色。学生自主评改还可以是小组互读互改,通过寻找和展示自我的闪光点,欣赏与交流作文的成功之处,在交流中品评和辩论,还可征求原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和方式,自主地修改习作。

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评改包办代替似乎已成定势,让学生的自主评改似乎要面临着社会、家长等诸多因素的干扰,有人要问:眼真真地看着学生作文本上的错误不去改吗?学生能有这种修改能力吗?问题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评改的能力,形成评改的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给学生恰当的作文修改方法,是为明智之举。

那么,教师的评改是不是不要了呢?关键是要看教师评改的作用,教师评改作文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了解此次作文学生的优缺点,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反馈评讲来指导学生修改提高自己的作文。因此,教师的作文评改应主要在评,给学生指明改的方向,教师的改只在其次;而学生应该在教师评的指导下,通过自改、互改来修改作文。如此看来,教师的评决定着学生的改的方向,并非不重要,而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三、自然表达,孩子的个性成长到底有多难?

我们的孩子有自然成文的本领吗?离开了教师的辅导,他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吗?太多太多的顾忌,束缚了教师自己的思想,捆绑住了学生的手脚。给予孩子希望的目光,他必然能进入自然成文的境界。

篇6

1993年以来,根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我们进一步要求中小学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按照省上的要求,各地中小学开展了“三访五问”社会调查和“当一天工、农、兵”社会实践活动(即:访工、访农、访个体工商户;问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问效益增长、收入增加和企业亏损、入不敷出的根源,问曾经克服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问适应竞争、勤劳致富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问他们今后的志向和打算。到工厂、农村短期劳动锻炼,当小交警和军训)。结合“三访五问”活动,各地还不同程度的开展了“问问下海经商者”、“问问劳模想些啥”、“从当今世界之争是科技之争谈起”、“从发达地区人们出商海入学海谈起”、“我是怎样把今天的学习和实现未来理想结合起来的”等系列访谈、讲座、演讲活动。

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从对劳动的苦与乐的分析、比较中,从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思索中,学生看到党的政策的英明,也体会到了学好本领、增长才干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实践再一次证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在学校的“小课堂”里接受理性的教育,而且更需要引导他们到社会大课堂中去锻炼,去熏陶,使他们养成自我感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好习惯。

1995年7月,?我们抓住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决定在全省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八 大工程”的有利时机,省教委将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在会上做了全面汇报,并就如何健全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和如何落实社会育人责任等有关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这些意见,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地的赞同和支持。延安市在中小学校内普遍兴办了“文明市民学校”,西安市根据学生实际编写了《中学生工程读本》和《小学生工程读本》。各地干部、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出现了一个全社会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关心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好局面。我们一手抓德育工作社会化进程,一手抓精神污染的治理。从大规模的“扫黄打非”、“除六害”,到学生告别歌舞厅、录像厅、电子游戏室,我们一步紧跟一步地一抓到底。首先是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宣传,并协助省人大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陕西省中小学保护条例》等专项执法检查,整顿治理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依法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我们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安排好中小学生节假日活动的通知》精神,各地积极为学生开辟了双休日书画苑、图书角、健身游乐场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习、娱乐场所。学生的校外活动更为健康,更为充实。

----在全省特别是农村地区开办“家长学校”,系统地进行家教知识培训。

----改进家访制度,提高家访效能。我们把家访列为《陕西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在家访活动内容上作出调整。

篇7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收获当前大部分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独生子女也被家长和教师当作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被呵护,他们大多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缺乏风雨的洗礼和困难的磨砺。身体比较单薄,心灵比较脆弱,思想上缺乏上进,自我意识比较强。有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因而热心于让孩子们多参加实践活动,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当前中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对中学生实践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一、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样性的表现

1.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

(1)社区公益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参加的直接服务于社会的,以净化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学生到军烈属或孤寡病残的老人家中从事义务服务,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维护交通安全,组织学生参加以净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地球村”等活动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在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形成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学生社区公益活动,一般是由学校政教处具体负责联络和组织。

(2)实地操作活动。实际操作活动主要是指结合教材或教学活动的需要,选取一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所开展的训练活动形式。通过开展这一类活动,学生能够学习生产劳动、工艺制作、日常生活实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形成自我保护和生存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实地操作活动体现出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的统―,是学生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这一类活动也主要由学校政教处负责具体落实。

(3)学生教育活动。学生教育活动主要是指具有明确教育主题的活动,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生活,获得深刻的教育和启迪。活动教育参观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参加广场升旗仪式,祭扫烈士墓,举办“革命圣地游”,参与科技文体活动,等等。通过参加这一类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关注民族和国家命运,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和国家利益,增强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

(4)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某一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形式。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未曾分析、未曾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现实问题出发,经过分析、综合,进行合理的假设,来寻找解决这类问题的新办法、新方案、新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这一活动多为学生自发组成兴趣小组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2.活动组织者的多样性

(1)中小学生活动中心。由于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局限性,当前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中学生活动中心配合学校教育组织开展。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除学校以外的又一个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学生校外教育的主体,它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建了广阔的平台。中小学生活动中心在培养学生特长、开展文娱竞技比赛、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方面具有较大的群体优势和组织优势。在配合学校共同组织和指导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组织,配合家长做好学生的课外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中学生活动中心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平台。

(2)学校及教师。学校及教师也是中小学生社会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尤其是一些具有研究性和教育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在学校与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开展。学校与教师所开展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配合学校的思想品德及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3)学生及家庭。学生及家庭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其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页更加丰富,如学生结伴春游、野炊,或者对课本中涉及不深或没有涉及到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等。学生及家庭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意识有更高的要求。

3.活动时间的灵活性

中小学生活动中心、学校和家长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空闲时间,根据学生空闲时间的多少来自由选择活动形式。一些调查探究活动、公益活动、特长培训活动,可选择在周末或者晚上空闲时间开展,而夏令营、训练基地的活动则可以在学生寒暑假开展。

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获取知识

知识的获得是不能脱离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获得知识,且获得的间接经验必须通过实践的运用而得到检验、巩固、深化才能切实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新的知识,使课堂所学知识和学生实践知识能够形成互补,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建构。

2.有利于形成技能

不经过亲身的实践和练习,仅靠学习别人活动的经验知识,是无法掌握任何技能的。技能形成的惟一的办法是进行反复练习,直到能够顺利地从事该项活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切实培养学生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有利于磨练学生意志

坚强的意志是在一个人的生活和实践中磨练出来的。一个人不在生活中经受种种磨炼,单凭下决心、立誓言等主观愿望是无法形成坚强意志的。学生通过战胜实践活动中的困苦和挑战,有利于磨练学生意志,从而形成坚毅品质。

4.有利于形成健全品德

品德形成过程是一个培养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其中的“行”,就要求中学生能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中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情境激励会不断发挥作用,从而内化为中小学生健全的社会责任感和个性人格,增强他们的爱心与热心,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三、结论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体现了全方位的育人意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体魄受到了锻炼,审美情趣得到了陶冶,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得到了增强,这些成长与进步迁移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有利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充分支持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曾艳.华师一附中社会实践活动德育效应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篇8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个小分队和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

()社会热点问题调查;

()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 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篇9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篇10

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二实践内容

参与社区管理,协助社区出墙报、进行清洁楼道、拾捡垃圾等活动,清理绿化带内随意丢弃的垃圾;

清理社区内墙面上张贴的广告;

服务孤老,为社区孤寡老人做家务事;

收集社区废品卖掉处理,将挣的钱用于社区公共建设;

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帮助和指导社区内的小朋友开展读书学习。

实践心得

今年寒假我参加了假期社区服务活动,虽然五天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五天的实践,使我有了些关于社会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次的活动让我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锋。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大学生寒假社区服务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在父母羽翼下成长的我们到底有没有能力,在社会上用双手来收获什么。到底我能干什么?心理上总有这样的疑问,寒假社区服务就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迎接未知,考验自己,把想象和实际联系起来,看看自己是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可能大学生的我们还没有多大的本领,但是即将成为栋梁的我们在真正走入社会前来的一次预演。出墙报,清洁楼道,打扫卫生,卖废品。一份简单的工作,却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