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区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9 16:5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社区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社区教育

篇1

一、利用家庭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1.利用各种节日对幼儿园进行关爱长辈的教育

中国的传统节日非常多,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资源,家长在家庭教育的时候应加以使用,如长辈生日时要让孩子说一些祝福的语言,教育幼儿从小关爱他人。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家庭中的成员都是平等的,他们和自己一样,都应该受到重视,都应该得到他人的祝福。中国文明五千年,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从小熟读《弟子规》《三字经》,所以教育幼儿从小尊重和孝敬父母的教育,使孩子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长辈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对幼儿进行教育,利用“重阳节”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去祝福,让幼儿知道关心自己的长辈。利用婚礼、葬礼、纪念日、清明节等特殊的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既让孩子感受团聚的幸福,也让孩子痛苦离别的孤独。

2.利用家庭资源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有关报道曾说,美国专家通过对456名少年儿童进行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对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比不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高出20%,可见家长从小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还有害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因势利导随机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到劳动中来,支持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孩子为大人服务,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为家庭服务,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从中体会劳动的乐趣。

二、运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1.利用邻里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建立良好的友情氛围

开展互访活动,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邻里之间互助,相互走动,指导幼儿知道主人、客人的区别,用热情的话语招待朋友,帮助幼儿运用礼貌用语,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2.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社区的环境及社区的公共场所等都是教育幼儿很好的资源。利用超市,对孩子进行自控自制的教育,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告诉幼儿要轻拿轻放,不想要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好吃的东西不能拿来就吃,需要付账,家长给一定数量的钱,规定孩子买几样东西,让孩子有一种意识,金钱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得到满足,要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利用快餐店、服装店、银行、报刊亭、书店等对幼儿进行多元文化教育。这些地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水饺店、馄饨店、豆浆店,让幼儿知道传统的饮食文化。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了解西方的饮食文化,了解唐装、中山装的同时也欣赏西装和服等,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3.使用地方资源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篇2

关键词:社区学前教育;资源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开放的学前教育观,生态教育观都要求学前教育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幼儿园应该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拓展幼儿教育资源,让幼儿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困境

(一)对社区学前教育资源利用的意识较差

1、传统的教育资源观念对社区学前教育资源利用的束缚在我国,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教育资源仅仅认为是书本、教室、玩具、硬件设施等幼儿园的物质的教育资源,教师、家长和幼儿园狭隘的看待教育资源这一概念,忽视了社区教育资源这个巨大的教育资源挖掘空间,忽视了社区教育资源对于幼儿园教育资源的补偿性,并未认识到社区教育资源的价值,更不用说去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幼儿发展了。2、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对社区资源利用的局限性传统的学校观念使人们习惯性的认为教育就应该是学校来完全承担,幼儿园就应该是学前儿童教育的唯一单位。而我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观念也把教育完全束缚在了学校和幼儿园小小的园舍里。孩子连教室都走不出来,又从何说起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呢?3、教育的参与者各方对社区资源利用的价值都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首先是幼儿园自身对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价值就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很多幼儿园都是封闭办园,很少走出幼儿园。其次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也未能认识到社区资源利用的价值。幼儿园教师大多日常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活动大多是费时又费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增加了工作的负担和压力,围绕社区资源的活动的频度和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证。最后是社区教育的管理者多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本身对社区教育、学前教育的知识就不多,更无从谈起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了。

(二)在社区教育体制、管理上的不完善对学前教育社区资源利用产生消极影响

1、对社区学前教育的管理不到位影响社区资源的利用首先,当前社区学前教育在社区教育体系中是非常薄弱的一环,有的地方甚至尚未纳入到社区教育体系中,没有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在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系列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学前社区教育,也间接的影响了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次,社区教育体制的不尽完善和管理模式的松散,造成了社区资源的浪费和闲置。由于社区学前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在活动过程中,往往都是在社区内行政隶属本社区的幼儿机构为主体中开展,没有调动多方面的力量,这其中就包括作为社区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的人力资源,社区资源利用的局限性非常的明显,利用率低下。2、对社区教育资源的财政投入不够限制了社区资源的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总量直接影响了幼儿园能对社区资源利用的程度。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主要依赖政府的拨款,但政府部门和社会群体并未能认识到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政府的拨款更是少之又少。而在一些有限的社区资源中也存在这收费的问题。如一些公园、文物景观、博物馆等,长期以来都是对儿童按一定身高来收费的,这直接为幼儿园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带来的阻碍。

(三)专业社区学前教育人才的缺乏使学前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缺少科学性

1、幼儿园教师缺少社区学前教育知识当前我国的幼儿教师大多为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专门教师,接受的教育内容多为相关的儿童心理学和教学技能等。学习的都是围绕教室、教材开展的语言、科学等领域学前儿童的教学法。走进社区这个大环境后离开了熟悉的教材、教具就变得不知所措、无所是从,面对丰富的社区资源也无从下手,即使勉强开始也使资源利用单一、表面化和缺少系统。2、社区学前教育行政机构缺少专业的社区教育知识当前我国学前儿童社区教育政府和街道机构的工作人大多没接受过必要的教育知识培训,社区学前教育知识更是一片空白。因此一些社区人员在接收采访时表示面对幼儿园的协助要求,社区工作人员不知道该如何让去配合幼儿园,直接给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造成了阻碍。

三、应对策略

(一)加强对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的价值宣传,提高社区教育资源利用意识

1、更新传统的教育资源观,提高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的全面认识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学校组织、开发和使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等特点,教育者和家长也应该在更新自己教育资源观念的基础上,理解学前社区教育找资源的概念和价值,开发、利用社区的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开展和支持学前儿童教育。2、加大社区学前儿童教育的宣传,提高学前教育参与者正确的幼儿教育意识在正确理解教育教育资源的概念,认识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应该加大对社区学前教育的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定期的社区学前教育的宣传,走进社区,走进幼儿园,打破传统的学校观念和教育观念,让社区学前教育的意识走进每个人的心里,使社区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念,为幼儿园围绕社区资源的活动奠定思想氛围。

(二)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统筹社区学前教育

1、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社区都应建立由教育部门和社区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社区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机构的工作人员应有一定比例的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相对完善的,这个机构应该是在各自的领域和立场领导学前社区教育。2、最大能力吸引各种扶持在保证对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基本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社区内的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学前教育,为社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文化等不同方面的支持,增加社区学前教育资源。

(三)增强社区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普及,为社区学前教育资源开发提供专业指导

1、建立社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制我国的社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当前还是一片空白,幼儿教育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为社区资源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境。因此,我国应提高对学前儿童社区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重视,为社区内的幼儿园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之余能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也具备较高的挖掘利用社区资源的能力。2、增加社区学前行政机构中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比例,增强工作人员的社区教育知识为增加社区学前教育行政机构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专业学前教育工作的比重,当然家庭和其他成员的比重也应该的到保证。同时定期接受社区学前教育的培训,增加社区学前教育理论学习,以指导社区学前教育实践的开展,也能更好的为幼儿园创造适宜的社区资源。3、建立社区与幼儿园的有效合作机制首先,幼儿园应该在基于开发社区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符合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把社区的丰富的物质、文化教育资源融入幼儿园的课程,让幼儿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更好的了解,也能从社区丰富的资源中的到更多的发展。同时幼儿园也应该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交流。如走进社区家庭为社区讲解育儿知识、儿童培养的方法等,定期参加社区养老院、居委会的活动,拉近自己与社区的关系。其次,社区应该积极参对幼儿园日常活动。让社区参与幼儿园教学计划,对幼儿园开展的教学活动和管理进行监督、评价,并基于自己的经验提出相关建议。社区由此会对幼儿园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会产生更大的参与感,更有主体性,在社区资源的丰富和开发利用上也会产生更大的向心力。在我国社区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幼儿园作为社区学前教育的主力应该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的困境,提高对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的利用意识,在社区学前教育的管理上和幼儿园与社区的沟通交流上建立完善有效的机制,使社区学前教育资源能得到最大的开发和利用,为幼儿园的开放教育创造更多的空间,使幼儿园和社区在此过程中都得到收益,促进幼儿的最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红红.浅析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雷少波.社区教育资源的而开发及其价值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3]李岩,李晶晶.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9,10.

篇3

一、拓展和合理运用社区资源

社区是幼儿生活、成长的地方,是不可或缺的幼教资源。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把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融会,将社区一切有利资源转化为幼儿园教育资源,使幼儿教育成为幼儿园、社区共同的事业,形成教育合力,同步、协调地提高孩子的全面素质。

1.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系统相互联结,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结合的共同体,幼儿园要合理地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各个方面,使社区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共享。我们的做法是:

(1)挖掘社区人文资源。我园所在地柏庐街道单位众多,人才济济,我们充分利用社区人才优势,邀请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来园与幼儿见面、交谈、讲课。如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时,请交警来园,交警叔叔演示了指挥交通,讲解了最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教幼儿识别各种交通标记等。交警以其专业的知识和生动的讲解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他们认真听,积极地模仿。临结束时,孩子们围着警察问这问那,纷纷和交通警察握手、合影。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同时也萌发了孩子们尊敬交通警察的情感。此外,我们开展了很多社区人员来园的活动,如社区医生来园为幼儿作健康检查,为家长作卫生保健知识培训;社区退休教师主动成立爱心助学基金,帮助困难幼儿等。这些活动是幼儿教师无法替代的。

(2)借助社区物质资源。充分利用社区物质资源,既能让孩子们到真实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又能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教育的有效整合,坚持幼教整体观,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

我们小城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如著名的顾炎武故居,有昆山三宝,有百年老店奥灶馆,以及很多商场、指明企业,如此强大而丰富的社区物质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把孩子带出幼儿园,带向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社会,如有结合主题教育的:参观“五月花”纸品厂、参观印刷厂、参观奥灶馆、参观水厂、参观奶牛厂、参观小学等;有结合节日的:国庆节参观热闹的大街、老人节去敬老院慰问等;有结合德育教育的:参观消防队、参观理发店的等。在活动中孩子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孩子们在工厂、商店、学校、部队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快乐和由此带来的收获,深切表明:丰富的社区物质资源,不仅可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还可以发展幼儿的道德意识、社会意识,使幼儿更加关心社会、了解社区,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关注社区的发展。

(3)利用社区自然资源。大自然气象万千,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更视大自然为“活的思想的发源地”、“取不尽的活水源头”,主张在“蓝天下的学校”中开展儿童教育活动。我们带领幼儿走向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春天,万物复苏,带孩子春游、放风筝、捉蝌蚪,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调动了孩子们的各种感官认识,使他们更进一步的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加深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优势互补,拓展幼教空间。幼儿园教育和社区教育特点不同,职责各异。幼儿园教育必须充分借助社区教育优势,才能取得幼儿教育的整体效果。我们主动架起幼儿园和社区的桥梁,将幼儿园教育融会到社区各个环境中,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满足幼儿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积极组织社会活动。如“重阳节”让孩子们带上自己精心准备的“寿桃”“红花”等礼物,分成几个组来到附近的小区,和社区老人共同庆祝“重阳节”,跳舞、唱歌,并送上真挚的祝福,使小区过上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老人们特别开心快乐,孩子们也在活动中体验了关爱老人的幸福。同时还开展了“同在蓝天下爱心联欢”、“走进爱心学校活动”、“交通安全宣传”、“环境卫生宣传”、“世界无烟日宣传”、“预防感冒宣传”等,一次次的走进社区、一次次的社会活动,极大地教育了孩子,有利于孩子社会行为的形成。事实证明,充分利用丰富的社资源,能让孩子关心生活、关注社会,使他们在了解社会的过程中轻松地融入社会。

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不仅要把幼儿带到社区去,还要将社区生活带回园来,让幼儿在模仿中再现生活,得以发展。每次社区活动后,孩子们让老师布置小区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环境,在活动室建起“小超市”“昆石馆”“农家乐”等,孩子们在游戏中模仿生活、再现生活,学会分工、学会合作。

二、发掘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家长教育资源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更是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对此,我园在对家长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方面也作了积极的探索。

1.树立正确家长资源观。家长资源是幼儿园宝贵的财富,我们应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在开发和利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有选择地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以适应儿童教育的需要,而不能把家长看作是多方面利用的资源。②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首先要考虑到家长的工作之便,在组织活动时要征求家长的意见,了解家长是否有时间,不能给家长增加过多的负担。③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时,教师应该把家长看作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最终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促进儿童的发展和教师的自我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全面的教育,使幼儿园与家庭资源发挥其最大功能。

2.提高家长的认识。家庭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基础,是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得以成功的支持力量。家教应配合幼儿园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首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一般家长都较重视幼儿智力开发,轻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幼儿个体发展,忽视幼儿团队精神培养。为此,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半日活动,使家长初步认识到早期教育不单是知识传授,而要对幼儿实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开办家长学校,举办了各种讲座;发放宣传材料,了解幼教的发展信息等,不断更新家长教育观念。其次,指导家长采用有效、适宜的教育方法。如要求幼儿每天来园进门,见老师要主动问早,针对家长文化素养、教育意识的差异,我园开展系列活动,有家长走进幼儿园,也有教师走进家庭如家长会,家长专栏、经验交流会、教师的热线电话、夸夸孩子、家访等,向家长宣传和传授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不断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提高了家长教育能力,提高了家教的效果。

3.发掘、利用家长资源。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资源的功能。幼儿家长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育儿经验,是幼儿园有效的教育经验的来源;家长们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家长中各种英雄模范人物、能工巧匠、科技文艺人才、离退休干部、警察等,他们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来源。为此,我们更新教育资源观,努力开发和利用家长的各种教育资源。

一是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服务。在教育活动中,往往由于教师的专业限制,一些活动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我们就借助家长的不同职业背景,为我园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促进幼儿发展。如开展《我们的身体》主题活动,邀请做医生的家长来园,和老师一起讨论设计,相互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活动方案。然后由医生家长组织,在活动中,孩子们十分好奇,他们听着医生家长生动地讲解,看着医生家长带来的图片、录像资料,摸着有趣的模型,十分地专注,他们不仅了解了自己身体的一些知识秘密,懂得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对医生产生崇敬之情,甚至害怕医生的小朋友也不再有恐惧感了。上述活动,让家长由被动的教育参与者变成一个教育的主角,开拓幼儿视野。

二是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园服务。在与家长接触合作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家长十分愿意用自己的专长为幼儿园服务,为此我们对家长的爱好、特长、意向进行民意调查,合理安排,征求家长的意见,让家长以不同的方式为幼儿园服务。如:开面包房的家长来园教授食堂人员蛋糕、面包方法的制作,使得我园午餐和午点的质量不断提高,受到孩子们的欢迎;邀请小学一年级的家长老师来园为大班家长作“入小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从事水电工作的家长来园为幼儿园修理水电等,这些活动很多都是家长主动提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4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安排,一年内开展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了解本班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情况,了解孩子在园情况。

二、注重宣传工作。通过“家长园地”和“xx幼儿园家庭教育小报”向家长宣传以及本月的课程内容和一些科学教子的经验信息,实施家园同步教育。

三、带领孩子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一些社会现象,加强其环保意识,教育幼儿明辨是非,通过孩子的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和社区。

四、通过与社区配合,做好民族幼儿入园的调查工作,同时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幼儿园办园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宣传单,以此提升民族幼儿的入园率,提高家长培养孩子和科学教育的理念。

五、幼儿园与社区相互协助组织开展“好家长,好家庭”的评选活动。

六、家庭教育指导师走进社区,根据居民的需要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七、和社区联合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现场咨询”活动。

八、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如:邀请有剪纸、空竹、戏曲等专业特长的辖区居民来园为幼儿做活动。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共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集思广益,不断拓展新思路,开拓新领域,继续深入地开展系列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共建活动,进一步拓宽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和空间,实现社区、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资源、设施、场所的共享,构筑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多功能实践平台。

篇5

一、利用社区物力资源,创建幼儿园的特色环境

我园是建于八七年的一所老园,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教育进程中,有很多设施和环境已落后,环境设施不具特色,文化环境建设不新颖。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一边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投入改善办园条件,一边挖掘社区的物力资源创建丰富的幼儿园特色文化环境。如:我们那的运输处有很多废弃的轮胎,我们要来后把它清洗干净,刷上各种的颜色,在平台组建一个轮胎娱乐场:有的布置在阳台上栏杆上当彩色防护墙,有的按上木板滑轮当碰碰车;有的立起来固定好当钻爬长廊;有的当跨跳圈;还有的当轱辘推着玩。这个独具特色的轮胎娱乐场,不仅丰富了我园幼儿活动内容,还节省了园资金的使用。为了创建教师电脑办公学习室,我们向本地大学要来了闲置的计算机;还利用社区特有的物质资源,创建了各种主题教育环境,如:利用从厂里要来的化纤原料与产品布置的《丰富多样的的化纤产品》展示墙,让幼儿从中了解化纤产品的来源以及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教育幼儿认识家乡――工业城的产品,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从印刷厂收集来的各种质地的纸布置的《有用的纸》展示长廊,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纸,充分认知纸的用途等;利用从商店收集来的各种纸箱、纸盒、塑料货箱以及淘汰的货架,从木工场收集的木板块、学校收集的书架、农家收集来的筐、笸箩等等用品我们创建了既具有现代艺术风格,又具有东北乡土风格的幼儿美工活动创意室。这些资源的利用使我园所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彰显了我园独特的环保型教育环境和浓厚的地方特色环境。

二、 发挥社区人文资源,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会意识

我们的社区有很多从事各种职业的人,让幼儿建立一定的社会意识,还应借助与开展认识社会人员工作性质的活动,了解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于是,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教育模式,在学期计划中有目的地制定的认知社会工作者的教育活动目标,结合他们的职业的特点,向幼儿讲解他们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和工作成果。我们请医院的的医生来园给小朋友讲“保护牙齿”“爱惜我们的身体”“接种疫苗好处多”等卫生健康知识,让幼儿知道医生是为人们健康服务的,他们打疫苗针是为了保护小朋友的健康。通过与医生的接触,我园幼儿再打疫苗和验血体检时,不再有恐惧心理也没有哭闹的;还请本区派出所的警察叔叔给小朋友上“我不给陌生人开门”等自我安全防范的课;组织幼儿观看交警的交通指挥活动;并请消防队来我园和小朋友一起举行防火安全演练活动;到社区参观垃圾处理厂,请社区清扫员讲垃圾分类放置的好处,指导小朋友认识垃圾分类标识。这些社会工作者的亲身讲述给予幼儿很直观、很详细的学习过程,适时地将幼儿从“课堂学习”引领到“社会情境中学习”,让幼儿充分感知各社会领域人员的不同工作,所创造出的社会价值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从而激发了幼儿探索社会周边环境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爱社区的情感和“社会为我服务、长大我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服务,落实到孩子的身上还不仅仅是把幼儿带到社区中去,还要把社区生活带回到幼儿园来,让幼儿在模仿中再现生活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

三、运用社区环境资源,促进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

篇6

2001 年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是当下学前教育的趋势。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学者有何研究、有何成果、哪些问题还需深入研究?以此为背景,笔者查阅了关于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的文献并归纳梳理,期望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一、基本情况概述

1.论文数量与分布

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社区资源”“幼儿园”,检索2000年至今的文献,发现2000 年时关于社区资源的研究成果很少,2009年起剧增;指向幼儿园对社区资源整合的研究不多,期刊论文寥寥无几,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凸显出幼儿园与社区资源整合研究的学术单薄,也反映此类问题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此外,用

关键词 “社区”“社区资源”“幼儿园与社区”在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检索,结果中仅李生兰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2003 年、2013 年修订版)等少有的几本书,表明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方面具有学术影响的专著很不够,在理论、实践层面都需进一步通过研究积累成果。

2.研究者身份

归纳所阅文献的研究者身份,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为高校教师,他们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前瞻性,又能深入到幼儿园一线,其研究成果深入浅出、以专著为主;但这类研究者不多。第二类为硕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以旁观者身份,选择部分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访谈、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撰写成硕博毕业论文。第三类为幼儿园教师,多为园长或其他管理人员,多从自己所在园的实情出发,实践探讨了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其研究成果以期刊论文为主。她们的研究实践性强,但学术理论性有待加强。

3.研究视角与方法

不同类别的研究者所采取的视角与方法不同。高校教师通常有强大、多样的理论支撑,研究视角更显多元与独到。如李生兰教授以生物生态学理论、自我概念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基础展开研究。高校硕博士毕业生通常选取几种理论作为研究理论支撑,如孙姝婷以社会互动理论、生物生态学视角开展研究,她们多以局外人的角色,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法进行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探讨。幼儿园教师多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案例归纳观点,无太多高深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概述

分析现有文献,研究的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

1.社区及社区资源的概念界定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即伴侣或共同的关系和感情;后由德国学者滕尼斯译成德语Geneinschaft,译为社区、团体、共同体、公社;再由美国学者查尔斯.罗密斯将其译成英语Community,拥有了更多的地域含义;我国学者在20 世纪30 年代将其译为中文“社区”。至今,国内外教育界和学术界对“社区”的定义尚无一致认可,对社区概念的理解和诠释多种多样。

美国的戴维.波普在《社会学》专著中指出:社区是在一个地理区域里围绕着日常交往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人;我国学者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大集体。李生兰(2013)认为,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社区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应为共建共享共发,幼儿园要密切与社区的关系,就必须遵循优势发展、互益发展、整体发展、平衡发展等原则。

台湾的林振春(2000)认为广义的社区资源也称为生活资源、经验资源,是指本地区社区中可利用于充实社区发展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及组织的资源,包括了社区中的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情景和每一个经验。王雷(2007)将可为学校教育活动利用的一切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分为五类: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文献资源、组织资源。综合不同学者的理解,笔者认为社区资源指幼儿园所在社区周边环境中蕴含的一切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含可能对孩子产生教育功能的人、事、物等,可分为四类: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

2.社区资源与幼儿园领域教育的融合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已有研究通常把利用社区资源的落脚点放在某一个领域的教育,其中关注与社会、艺术、科学领域教育融合的相对较多,而融合到健康、语言领域的较少。幼儿的健康应该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首位,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不能忽视与健康、语言领域。

3.社区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

胡艳艳(2010)结合案例,探讨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策略。蔡蔚文(2006)从促进主题活动的生成、深化主题活动、支持幼儿表征等方面为怎样利用社区资源做了说明。总体看,关注社区资源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较少。目前诸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中都有不同主题,若使主题活动更生动,必需与社区资源整合。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利用

沈丽华(2010)认为可让一切有利的社区资源转化为幼儿园课程资源,为幼儿园课程服务,最终形成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合力。吴秀婷与郭月霞(2012)认为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实现与社区融合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中,关于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相对较多,因为有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课程观,所有对社区资源的整合都可称之为课程开发与利用。但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还存在缺乏系统性、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开发的水平还只是经验水平,需要进一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有体系的规划。

5.社区资源利用的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多数研究者都提到“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法。Neal Hazel(2005)研究认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模式是多样的,教师可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也可对家长进行家庭指导,还可让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的日常事务与教育活动。许晓蓉(2006)提到通过普查、管理来建立资源库,为资源整合提供基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用活资源,为资源整合提供平台;教师要树立“资源创造者”的观念,不对家长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应明确幼儿园与社区两者要密切交流与互动,才能有效实现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刘慧(2012)提出可在社区相关行业中物色合适的人员聘为幼儿园社区辅导教师。笔者认为有些策略体现了不错的理念,值得其他幼儿园借鉴。

6.社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志仙、万小懿(2010)针对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中存在的安全、时间和精力、选择适宜的社区资源、社区不支持等问题提出了思考。刘慧(2012)认为幼儿园不应是关起门来而应实施开放式教育,而角色意识缺位、教师沟通技能不足、幼儿园自身职能局限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幼儿园实施开放式教育的效果。这些分析比较准确到位,安全、支持等问题既要通过教师前期的精心准备、过程中的无微不至,更需要从管理上提供相应支持,解决问题。

诸多学者的研究紧密结合幼儿园所处的环境、地域特色和社区资源的特点呈现出研究内容的园本化;在方法、思路上对后续研究有借鉴价值。

三、研究启示与展望

1.研究要提升理论性、加强影响力。

研究者多是一些高校研究生和幼儿园教师,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期待更多高校教师、科研机构人员如同华东师大李生兰教授一样多年坚持对家庭社区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研究。

2.研究要关注管理所发挥的作用

可从管理学理论出发,站在管理的高度研究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幼儿园管理上如何策划、保障、支持教师整合社区资源?如何管理人、财、物、事?

3.研究内容可拓展到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

只有在共赢互利的情况下,社区才会更接纳、支持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的研究重点在探寻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索取”,该反向思考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付出”。幼儿园有何资源让社区利用?如何向社区服务?值得大力研究。

4.研究的落脚点可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多方面发展

不管整合了怎样的社区资源,运用了怎样的途径,构建了怎样的课程,实施了怎样的教育,最终落脚点都应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已有研究成果中,尽管有一些关于幼儿学习与多方面发展的表述,但稍显零散,可更有系统地研究、更有侧重地表述。

篇7

【关键词】家庭资源;社区资源;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12-0040-03

【作者简介】曹玉兰(1969-),女,江苏兴化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幼教工作者已逐步建立起开放的教育资源观,并致力于开发利用家庭、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就“幼儿园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情况”,对扬州市不同区域、类型、级别的40所幼儿园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从整体来看,扬州拥有丰富和广泛的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幼儿园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现状

(一)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化

1.幼儿园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情况

调查发现,幼儿园已经充分考虑到对家长资源的使用,内容涉及家庭资源的人力、物力、社会关系、信息资源等,形式包括家长供物、家长助教、参与管理、协助保育、活动设计、活动评价、活动组织、信息资源提供、家庭互动等方面,如图一所示。

由图一可以看出,扬州地区幼儿园利用家长资源最主要的三种形式为:家长供物、家长参与管理和信息资源运用。其中,家长主动供物的幼儿园有23所,占调查总数的57.5%;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有14所,占35%;利用家长的社会关系获取信息资源有14所,占35%。

通过访谈幼儿园“如何利用家长资源”,我们发现,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已不是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开发者与执教者,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在家长群体中有不少人热衷于幼儿教育,他们往往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职业专长和兴趣爱好,因此,有的幼儿园会请家长来园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活动,或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园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在调研的40所幼儿园中,有75%的园所每学期都会结合课程内容,请家长来园做“编外教师”,这不仅充实了教育力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让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长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2.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运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形式多样,较典型的有公园、医院、超市、公安消防、图书馆、邮电局、书报亭、交通管理、银行、餐厅、加油站和车站等12种,如图二所示。

从图二可知,幼儿园利用较多的社区资源是超市、医院和书报亭,其中利用超市资源的有35所,占87.5%;医院为27所,占67.5%;书报亭有23所,占57.5%。

在就“幼儿园附近1公里左右有哪些社区资源可以利用”问题对园长进行访谈后发现,在园长们提及的社区资源中,频率出现最多的资源是公园和学校,其次是超市和医院,还有邮电局和服装店等。当谈及资源的拥有与利用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有50%的访谈对象认为,虽然幼儿园拥有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但却没能完全开发和利用;在利用资源时,也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上,并没有挖掘出这些资源真正的教育价值。

(二)教育资源利用呈现整合性

1.教育资源与家长职业及特长相结合

幼儿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涉及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幼儿园邀请那些职业具有明显特点的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往往能在知识结构、职业经验与技能方面弥补教师的专业欠缺。在我们调查的40所幼儿园中,有24所幼儿园每学期会安排2~3次 “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如邀请做牙科医生的家长给大班幼儿讲解“换牙”的知识,请做交通警察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交通规则、示范交通指挥手势,请在艺术学院当教师的家长给孩子们介绍乐器知识,请在市气象台工作的家长给孩子们介绍简单的气象常识等。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但充实了教育力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育实效,还增进了家园间的联系。

2.教育资源与家庭环境资源相融合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资源。 在幼儿园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时,很多家长会和孩子一起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实物、图片等资料,或者和孩子一起制作教玩具,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游戏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此外,有的幼儿园还积极挖掘家庭人员构成资源的价值。如在开展“家庭学习共同体”活动时,让孩子走进不同的家庭,使得很多三口之家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家庭中的不同成员,与同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密接触。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但提高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园教育观念的统一。

篇8

关键词:幼儿园;社区资源;主题教学

台湾“教育部”于2012年制订了《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在总目标中提出幼儿园教保服务的实施必须与家庭及社区密切的配合;在实施通则中指出要建立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的网络,建立三者间的伙伴关系。幼儿身处在社区中,生活受到社区的影响,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密切,幼儿的生活环境包括了家庭、幼儿园以及身处之社会环境,每个环境都是幼儿拓展生活经验的重要来源,透过观察与参与,幼儿从所处的环境中习得知识,因此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是教育成功的核心。台湾幼儿园因为少子化的现象,要面临生存问题必须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纷纷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主题教学做出幼儿园的特色之处,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台湾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主题教学的认识、设计、实施以及评量几个方面的特点进行评述。

一、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主题教学的认识

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是指在一个主题活动中,围绕一个主题定问题或者若干的问题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经验的活动。[1]社区资源指社区内可提供幼儿学习之一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自然环境、文化、组织与关系等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提供师生实地参访之场域,使师生获得真实及具体经验,并入园进行专业解说或协助师生更加了解社区特色。[2]幼儿园课程具有很强的整合性,因此,主题教学是幼儿园开展各领域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一个大环境,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主题教学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

幼儿园主题教学主要从幼儿的生活事件,从幼儿已有的经验中自主建构的活动,通过一个话题的讨论,对于这个话题中所存在的问题现象的探索研究中让幼儿利用已有经验探索出新的验,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一种发展。社区资源的种类和类型很多,在人力的资源中通过家长资源或者社区人士可以协助幼儿园进行一些主题活动,例如:“家长进课堂、消防安全讲座”等活动,在活动中可以通过请进来或者走出去的形式;在社区事件资源中可以利用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历史事迹、文化遗产或者社区组织的特色活动结合起来扩展幼儿的经验,例如“牛肉面的故事、水车园、寓言园、博物馆等”;在物的资源中可以将社区中的场所,地方、产品提供给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3]

因此社区资源成为幼儿园周围可充分利用的资源,为幼儿园教学提供可参考的可利用的材料,可以发展幼儿园的特色,对于社区而言社区资源充分的利用在幼儿园可以发扬社区的文化,促进社区的发展。

二、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主题教学的设计阶段

课程的设计就是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组织的方法、教学活动安排以及教学评价的方法步骤和程序所进行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核心在于决策,相关的决策反映出了课程设计者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的构想。[4]在课程的设计中从知识中心论来讲要引导幼儿探究文化的遗产与精华,从学习者中心论来讲要让幼儿有机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社会中心论来讲要积极的鼓励幼儿探究社会的问题以及他们切身相关的社会事务问题。课程设计阶段特别强调以学科内容、教师、学生以及学习环境四要素作为课程决定的重要因素,主张从实物的层面考量从哪里开始着手课程的改变。因此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步骤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选择适切的主题

此阶段主要分析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以及评估整理社区的资源。在分析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的同时考虑到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引发出幼儿内在的一种学习动力。评估社区资源中除了在实施主题教学前与配班老师进行教学实施讨论之外也会在课程萌发之时与幼儿通过脑力激荡的形式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向家长说明新学期主题课程的意义和目的,搜集家长的意愿调查表和整理社区人士可以提供的资源,确认教学计划中实际所需要的社区资源,再将社区资源融入到教学之中。主题一般来源与师生感兴趣的主题、教科书中的主题、结合学校的重大活动、结合地方民俗活动与庆典、结合当前发生的事件和结合地方社区的一些资源。

(二)发展教学概念与设计统整架构

主题决定后教师针对选定的主题搜集相关的资料,或参考各科现有的课程,列出幼儿应该习得的相关概念。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时间的长短、学校的设施、学生的能力来选定活动,最后做出活动设计的架构。课程的规划与设计中,主题的选择首先是孩子感兴趣的主题,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去设计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和老师通过讨论来探讨生命中有趣的事物,教师根据孩子所感兴趣的建构一个要进行的主题活动,这个主题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让幼儿去观察、通过老师和孩子们集体的讨论,通过操作活动等的学习方式来去学习。由于所确定的主题主要资源都是幼儿园周围的环境中选取的,所以对于幼儿而言比较熟悉,孩子对于他生活周边的事件带着好奇带着探索来去探访。因此在每学期开学之初老师们会带着幼儿到周边的社区进行户外教学活动,目的是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找出孩子的潜能,通过孩子的兴趣所在不断的延伸出新的小主题活动。

(三)设计教学活动

相关教学活动确定后,规划教学活动,协助学生达到学习的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应该考虑到的主要因素有:活动的顺序、学习的目标、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活动进行的方式等,因此在设计中应尽量多和其他的教师合作设计。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更多的是让幼儿主动的探索,通过实际的操作完成的教学活动,例如《植树乐》这个教学活动,是在利用自然资源中社区生态环境―树木,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后产生新的经验,知道树木需要种植,孩子们产生种植的兴趣,在种植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特性,懂得种植的好处以及对环境的改善,从而增进孩子的环保意识,这种知识的学习是主动的、有意义的。

(四)规划教学评量

评量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中包括这评量的过程。主题教学过程中的评量应该兼顾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的评量,而评量的方法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量,例如用档案袋评量、游戏化评量、学习单、检核表或者纸笔评量的方法。

(五)检验主题教学设计

为了确保主题教学设计的完整性,设计的教学活动需要透过教师详细的圣荷,修正后再去试试,这样才能达到完整而且有效的教学。

三、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主题教学的实施阶段

结合社区资源进行主题教学是环环相扣的主题课程,通过利用周边社区资源对教学情境的布置、通^户外活动参观计划、按照设计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生成性的活动。

(一)教学情境的布置

教学情境布置由教师准备教学资源到邀请家长以及社区人士来协助情境的布置,最后幼儿主动提供教学材料来布置教室的情境。主要情境布置为区角的材料投放,根据主题幼儿园和幼儿家长搜集与主题相关联的操作材料,投放于区角,例如《有趣的布》这个主题教学中在美劳区提供与布有关的操作材料,针线;在数学区提供系扣子缝扣子等操作材料让幼儿认识数字;在语言区请幼儿搜集与布有关的书籍等等。

(二)拟定户外教学活动的计划

通过户外活动的参访一方面教师找出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另一方面让幼儿通过已有的经验在参访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教师和幼儿讨论参访的地方之后,拟定户外教学活动计划,并制作家长通知单,请求家长的协助,在参访的前一天向社区资源的拥有者再次确定参访的时间和流程,教师提前踩点,和社区中参访的负责人联系好时间地点,提前通知家长为幼儿准备物品。

(三)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并依据幼儿的兴趣调整教学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考量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并协同家长以及社区人士形成教学团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来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参访活动,教师在和幼儿谈话的过程中来发现幼儿对参访的事物兴趣点所在,确定一个大的主题教学活动,在一个大的主题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来确定小主题活动,所以主题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是灵活的,能够根据幼儿的兴趣,以幼儿为主体,真正的做到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主题教学的评量阶段

幼儿的评量应该以过程为导向,评量的方式可以从幼儿对社区的认识、学习的态度、创作的过程、作品、小组讨论等层面加以评估,辅以观察、学习日记、学习单以及参访重点记录,进行多元化的评量。幼儿也透过小组讨论中,叙说学习的进度、目标以及内容,进一步的提出修正及改进的策略,让幼儿针对自己的刑法及学习做反思,能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及内容。

台湾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融入主题教学的设计,教师应该了解社区资源,课程的设计应该以儿童为中心,结合学校环境以及社区特色设计出属于在地特色的课程,让延伸到教室外的社会资源丰富学习内涵,使得课程更加的多元化,而学习者可以透过亲身的体验,深入学习内涵并主动的建构知识。

参考文献:

[1]李钰燕,霍力岩.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结构及支持性策略的行动研究[J],幼儿教育,2013.

[2]刘燕雯、郑束芬.幼儿园实施社区资源融入方案教学之成效困境与因应之道[J].台中教育大学学报,2009.

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 区角建设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165-01

所谓区角建设,即教师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心理规律,创设一定主题的活动环境,放置一定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其中自主游戏,并于游戏活动中观察、体验、认知具体的成长知识。多年来,笔者通过日常的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几点。

一 加强区角活动的目的性,提升区角建设的有效性

刚刚开展区角建设活动的时候,也到其他幼儿园参观过,感觉区角建设活动非常简单,就是几张桌椅摆开,分割活动空间,摆放活动材料,然后让幼儿自由活动。于是,我们很快便积极地行动起来,似乎一下子找到了一条幼儿教育的捷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步感到有些迷茫,开展这样轰轰烈烈的活动到底是为了什么,区角活动的本质与内涵是什么,诸多方面的困惑挥之不去。痛定思痛,我们终于明白,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在盲目追风的过程中,忽略了区角活动的目的性,影响了活动设计的方向与效果。

于是,我们努力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了解了幼儿教育综合性课程总目标,还详细阅读了徐萍老师的《幼儿区角活动》,罗梅、赵福云主编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创意设计》,刘伶露、曾显惠主编的《区角设计素材大全》等书籍,自此,开展活动逐渐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活动效果逐步提升。比如,针对小班学生在生活、认知、自我发展方面的需求,我们的区角活动更倾向于生活技能方面,如穿、脱衣服,做果酱饼干,正确使用筷子、勺子等,不但让孩子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生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分享等方面的人文素养,大大提升了区角建设的有效性。

二 积极开发与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幼儿强烈的创造力

“区角建设容易,发展难。”这是我园在开展区角建设活动中所遇到的一大难题,其主要问题在于购置区角建设材料的资金问题。角色区、益智区、生活区、美工区,要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提升区角活动效果,就必须不断补充、丰富、投放新的活动材料,这给我们的园所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与同事一起,积极开发与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不但秉承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还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与环保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譬如,在生活区“理发店”里,我们便充分利用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废弃的洗发水瓶,甚至还有过时的、存在一定功能障碍的吹风机、电推剪等;在自然区,我们用废旧的方便面碗种上了小草、葱、蒜等,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观察、记录;在语言区,我们用废旧的牛仔裤做成了一个大大的书袋挂在墙上,装上各种各样的图书,引发了孩子们强烈的阅读兴趣,等等。总之,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与智慧无处不在。

三 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森林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虽然生活极其惬意,但并不能说就一定幸福。要知道,大自然是人类生命与文明的源头,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不但有益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增长孩子的见识,强健孩子的体魄,更是培养孩子健康情感的必需。对于幼儿区角建设活动来讲,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仅仅将活动环境局限于校园一隅,要知道,大自然才是孩子们最广博,也是最温暖的怀抱。

譬如,笔者曾和家长一起带孩子们爬山,活动过程中,很少进行爬山活动的孩子们特别高兴,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笑不拢口,即使额头上挂满了汗珠,也不用父母抱,还不停地和其他小朋友比赛谁能走在前头。孩子们发现了山坡上不都是绿草如茵、鲜花遍地,也有荆棘、圪针,树林里小鸟的叫声远比家里鸟笼的叫声清脆,还说那天他们吃到的鸡蛋是最好吃的……活动结束后,他们带回了丰富的“战利品”,有石头,有几只小蜗牛,有桑葚、酸枣等“美味”,男孩子自然收集了许多长短不一、奇形怪状的棍子,至于花花草草便是小女孩的最爱了,这些,都成为了我们区角环境的活动材料,在孩子们看来,这些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总之,有效地开展区角建设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合作意识,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素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着举足重轻的重要意义。优化幼儿园区角建设,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西部;农村地区;幼儿;体育教育;课程设置

G613.7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西部农村地区幼儿体育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幼儿是通过感知表象,也就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认识客观事物,具体的表象左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幼儿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对于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这种无意性,可以通过儿童的注意、记忆、想象及行为表现看出来。同时,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些特有的个性和特点,比如他的兴趣、爱好,但这些存在不稳定性和不固定性。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幼儿课程教育是促使他们形成有规律的学习巩固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幼儿重要。

一、概念综述

幼儿教育通常是指3-6岁的幼儿园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身心获得健康的正常发展,进而有利于他们日后能够顺利地进入并融入小学学习生活的成长环境。要对西部农村地区幼儿体育教育的课程展开科学的研究,首先必须对其相关概念具备科学和全面的把控和认识。幼儿体育教育的概念含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广义的幼儿体育指的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受教者所组织进行的、适合体育锻炼的活动,而狭义的幼儿体育则指的是在幼儿教育场所中所开展的相关体育活动。

在整个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幼儿体育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十一五”规划为西部农村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性的政策依据,国务院先后出台的一系列国家政策和法规条例,对开展幼儿教育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科学认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合理结合西部农村地区特殊的发展形势,全面构建幼儿体育课程,将传统的教学思维转化为新形势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教育。

二、幼儿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在对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相关文献内容的横纵对比,以及对幼儿体育教育实例的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不难发现,目前幼儿体育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幼儿施教者教学经验多数较为欠缺,缺乏科学、专业的教学理论的支撑,更为糟糕的是,多数施教者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急于求成的应试教育上,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性地把主要精力用于幼儿的智力开发上,而几乎不去重视和挖掘幼儿本身的兴趣和爱好,如此一来,极易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最终的教学质量产生负面的作用和影响,使得本该生动有趣的幼儿体育课程变得单一和乏味,难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

其二,当前我国的幼儿体育课程缺乏科学统一的施行方案,大多数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多是重复他人的活动形式,而缺乏科学、合理、全面的体系构建和整体规划,严重忽视了具备特殊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的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所谓的幼儿体育活动中,多采用简单的娱乐性游戏的形式,而没有开展合理的体育运动,对幼儿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缺乏必要的培养和后天的锻炼,导致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基础性能的认知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无法进行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发展。

三、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

1.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根据受教者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及其特有的发展规律来展开,只有与受教者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才是科学、有效的教育,也才能实现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幼儿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二是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三是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幼儿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依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来展开,通过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环境,构建系统、全面的体育教育体系,安排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幼儿施教队伍的整体素质

幼儿施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幼儿体育教育的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作用,施教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成果好坏的核心因素,增加教学反馈评价环节是提升幼儿施教队伍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应当具备与整体的幼儿教育体系相吻合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水平,只有从源头上把控住教学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够将全面发展幼儿体育教育的工作推行开来。

四、幼儿体育课程的设置

1.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如前文所述,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对幼儿体育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也必然是围绕幼儿这一特殊群体而展开的。简单来说,幼儿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遵循以下四大原则,分别是:针对性、生活性、科学性和游戏性,以确保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2.幼儿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

(1)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遵循相关的法规条例,严格执行以下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切实可行的纲领文件,来落实幼儿体育教育的全面工作,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内容及其组织形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

质。”具体来说,相关文件要求幼儿体育教育应在幼儿健康发展、动作技能、活动能力等多个方面达到合理规定的l展目标,与此同时,在结合不同地区,尤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的地区形势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统一却又各具特色的幼儿体育教育施行方案,指引幼儿完成特殊阶段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核心发展目标。

(3)幼儿体育课程的基本框架

幼儿体育课程的基本框架以课程设置为核心,分别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内容以及反馈评价。

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构建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对幼儿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幼儿的健康发展和素质锻炼,不仅仅是帮助幼儿形成基础的运动技能,更在于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应对日后更为漫长的学习生涯和更为复杂的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独特的天性,并在教育的基础作用下加以引导,使其成为有利的成长因素,是幼儿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