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典型事例范文

时间:2024-03-29 16:5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实践典型事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实践典型事例

篇1

为了正确地体现思想品德理论的性质和作用,通俗易懂地讲授思想品德的内容,完成对初中生理论知识的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由初中思想品德课特殊的性质决定的,它贯穿于这门学科的整个学习过程,决定着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向和质量。举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教学中巧用事例,可以使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在“爱护公共卫生,增强环境意识”的教育上,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城市的广场或公园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清理垃圾。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环卫工人的艰辛,同时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周围人的表扬,从而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并能意识到维护环境卫生是要靠大家共同努力的。

1 合理举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根据当前或典型的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事例来衬托理论知识,做到有理有据,让学生接受起来更直观、更容易。做到这些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举事例必须具有教育意义。讲授思想品德最终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达到教育目的。因而在选择事例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事例材料本身的教育意义。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年龄及心理因素多加考虑。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雷锋的故事,雷锋精神传颂了几十年,他的故事不断地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启迪。从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就是人们缺乏公德的具体体现。在节假日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当志愿者,维护公共卫生,无形中能达到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教育,让他们明白爱护公共卫生光荣、破坏公共卫生可耻,在点滴中积累、在点滴中受教育。

(2)所举事例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并要接近学生生活。初中阶段的孩子,大多在13~15岁之间,所举的事例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接近他们的生活,这样他们接受起来会更容易,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如《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在中国影响较为广泛,一个弱小的少年用坚实的臂膀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学习一边照顾病重的父亲,在不耽误学习的基础上,默默地照顾着父亲。这在周围人看来是很难做到的,但孩子还是用实际证明了他能做好。他的精神感动着人们,教育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被困难打倒。

(3)所举事例必须真实且具有典型性。真实的事例具有说服力,能反映本质,学生的印象也会很深刻。使用具有说服力的典型性的材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典型的事例能集中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既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清晰地感知事物的基本属性,又便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质。不论是国事、家事、大事、小事,都应确有其人、确有其事,决不能胡编乱造、道听途说,并且不能违背思想品德课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真实的事例很好选择,只要是确有其人、确有其事就行,但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就不太容易掌握。教师要精心选材,力求简洁。能说明问题的本质,又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材料就是典型的。这方面的正反事例有很多,教师要用心收集。

篇2

一、妙用“浓缩”材料

1、学生习作:

初二15班朱鹏的《知足常乐》“陶渊明的过人之处就是对生活的知足,不去想什么金银富贵,一颗对田园向往的心牵引着他去过闲云野鹤的生活,他过得快乐自足。‘山不在高,有仙则鸣……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此乃刘禹锡知足常乐表现。虽居如此陋处却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情趣,体现了他的快乐。”

朱鹏从我们所学的文人中选取陶渊明、刘禹锡对生活知足的事例,材料典型,叙述精炼。这些浓缩材料不仅深化了“知足常乐”的内涵,而且使文章的论证更显透彻,使文章的观点得到了很好的论证。

2、评析:

议论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仅是用来阐明道理、支撑观点的。因此没有必要细致地铺叙描绘。在论证过程中,叙写论据要惜墨如金,特别是对人们所熟知的事例材料,只需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高度浓缩的材料“点”出来即可。

3、拓展延伸:

如浙江考生的《让理性主持宣判》――

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最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子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头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

在文中,作者从三国旧事中选出董卓、曹太公、张飞等让亲密的感情所欺骗的事例,材料丰富而典型,叙述精炼而到位。这些“浓缩”的材料,不仅深化了“亲疏影响认知”的内涵,而且使文章的论证更显透彻,使文章的观点得到了很好的论证。

二、妙用“事典”材料

1、学生习作:

况芳情的《知足常乐》“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话说有位仙人见一位老妇人可怜,便将她家的水井变为酒井。从此,老妇人富裕了。一天,仙人人再次来到老妇人面前问她酒井可好,老妇人却埋怨道:‘酒香虽好,却无酒糟喂猪。’从此,那井就不产酒了。这可真是活该受罪啊!她本应该知足,却如此贪婪,最后只落得个‘贪心未遂,反失酒’的可怜可恨的下场。”这个事例极恰当。

2、评析:

事典就是由古代故事构成的典故,主要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小说戏曲、寓言故事等。这些都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用它来说理就带有了一定的权威性。

3、拓展延伸:

如浙江考生的《他们都选择了明白》――

佛典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心灵选择的故事:有位老禅师住在深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到家时发现有个小偷在光顾他家。老禅师初见之时起了些微嗔怪之意,想将小偷抓住,但是佛法的教诲令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他选择了仁慈与宽容:脱下身上的长袍,静静地候在门外。等小偷出来之时,老禅师对小偷说:“你大老远来看我,可我实在穷,没什么好让你拿得,就把这件长袍送你吧。”说着便把长袍塞在他的手里。小偷有些惊慌,抓住长袍跑了。老禅师看到小偷远去的背影,又看看头上的明月,叹了口气说:“但愿我能把这轮明月送给他。”第二天,老禅师打开门时,发现他的长袍整整齐齐叠放在门口,老禅师庆幸自己选择了仁慈,说道:“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给他。”

作者选择了佛典上老禅师夜晚发现小偷行盗时选择了“宽容与仁慈”的故事,借此感慨而发。老禅师的选择得到了双赢的结果,他送出的一轮心灵明月,照亮了小偷那心灵的黑洞,同时自己也得到了一轮明月。作者在“佛典”的叙述中诠释了自己的观点,是文章的论证更显透彻。

三、妙用“语典”材料

1、学生习作:

谢云龙的《知足常乐》“我见过这样一副有意思的对联:上联为‘不思八九’,下联为‘常想一二’,横批为‘常乐’。‘八九’指人生中不愉快的事情,‘一二’指人生中让你感到快乐与幸福的事。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去回忆快乐的时光,就会常常快乐。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足常乐’”。

陈力的《知足常乐》选取“贪心不足蛇吞象”和渔夫和金鱼、杀鸡取卵的寓言故事,只是表述语言欠妥“就像小学时看得寓言故事:一位家里经济条件差的渔夫,在幸运捕到一条金鱼后,才发现这只鱼不一般,它会讲人的语言,对渔夫说,如果放了我就让渔夫实现三个愿望,但最后渔夫贪心不足,只落得一无所有。另一个故事:讲一家人家里有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愚蠢的主人却想:‘这只鸡每天只下一个金蛋,太少了。鸡肚子里肯定有许多,不如从鸡肚子里把蛋全部取出来。’于是便杀了那只鸡,发现鸡肚子里没有金蛋,主人气得要命。”

2、评析:

语典是指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构成的典故,主要包括格言典故、俗语谚语、诗文语句等。这些是实践检验的真理,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可以增加论点的广度与深度,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拓展延伸

如江苏考生《崇高的心灵选择》:

篇3

1、认真贯彻《江苏省家长学校工作规程》《江苏省家庭教育纲要》和《如东县教育系统家长学校工作条例》。

2、制定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检查、督促、执行。

3、制定教学计划,协调各项工作,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4、督促、检查教育教学活动。

5、成立家长委员会,按《章程》发挥全体委员的作用。

6、负责年度的家长学校检查、考核、评比、总结工作。

(二)家长学校教务主任职责

1、编制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安排授课时间。

2、负责教学、教研活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评议,使学校和家长形成双向交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活动。

3、做好学员的登记、注册及日常管理。

4、及时收集、听取教师、学员的建议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三)家长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

1、协助学校做好本班学员的组织管理工作,每次学习前及时通知学员,布置好教室。

2、每次上课,提前30分钟到校,接待家长,与家长沟通思想,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让家长看学生作业及试卷,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家校共育。

3、掌握学员家教动态,按时向讲师反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教学。

4、认真组织教学,课前负责学员的点名,课上与学员一起听课,课后及时反馈学员意见,收集典型事例。

5、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整理搜集有关资料。

6、组织好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7、负责考勤工作,组织学员考核及优秀学员的评比工作。

(四)讲师备课制度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课要备家长、备社会、备教材、备方法、备语言、备讨论实践题,选用身边的事例理论联系实际,并有完整的备课记录。

2、讲师譓课理论要讲透,事例要典型,方法要多样,语言要通俗,作业要指导实践。

3、积极编制家教宣传材料,及时更换家长园地等宣传栏。

(五)学员登记制度及守则

1、凡我校新生家长都应报名注册,认真填写报名登记表的各项内容,成为家长学校成员,并遵守学校有关规定。

2、每位学员应准时参加听课,不得随意旷课,有特殊情况须请假。

3、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加校内各项教学活动。

4、遵守课堂纪律,不得扰乱课堂纪律。如讲话、做事、抱孩子等。

5、爱护校园内公物,不得损坏校园内物品。

(六)家访制度

1、班主任每学期对每位学生进行一次家访,遇到特殊情况的,还需进行跟踪家访。

2、家访工作应同学生教育相结合,及时沟通家校之间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

3、家访应有目的性,要认真准备,对学生有客观的分析。通过家访要解决问题。

4、家访工作应有记录,尤其是特殊学生、特殊事件的家访。

5、家访要关心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情况,此项列入优秀班主任评比条件之一。

(七)信息反馈制度

1、家长学校每次授课或活动后,教师要积极收集学员的意见并及时整理。

2、认真做好家校联系栏的信息交流工作,并有资料记录。

3、学员们要积极配合,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反映给教师们,从而促进相互的交流。

(八)学员考勤、结业、表彰制度

1、家长学校实行考勤制度,由班主任负责对每位家长的出、缺度进行详细的记载,并将此作为学员结业的一个重要依据。

2、建立一定的测试制度,一次系列讲座以后,进行必要地书面测试,并记好分,作为学员结业的主要依据。

3、对学习优秀者,评为好家长。并在学生休业式上,由校长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

4、出勤率低于70%,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结业,必须重新参加下一轮学习。

5、对出勤率高,成绩优秀的学员学校将给予奖励,制度另定。

(九)优秀学员评比制度

1、认真学习家教理论,遵守学员守则及《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每年出勤率达90%以上,考试成绩为85分以上者。

2、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家校活动,配合支持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

3、上课专心听讲,不随便讲话,做好家庭作业,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4、运用家教理论,教子有方,家庭教育有成效。

5、每学年中,每个班级各评出3名优秀学员。

(十)档案管理制度

1、各项活动都要建立相应的资料,注意收集、整理和保存。

篇4

关键词:民族地区 农村中职生 非智力因素 培养措施

        培养农村中职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在此主要介绍中职生良好的情感、习惯、兴趣、自信心、吃苦耐劳精神、受挫能力等培养的措施。

        一、民族地区农村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现状

        1、调查。对隆林各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中职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调查,随机抽取该校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共100名,得出下表:

        表1、农村中职校中职生非智力因素调查表

         

        2、结果分析。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50%的学生情感不好,特别是理智感,学生不理智,遇到问题不冷静,容易产生过激行为;79%的学生习惯不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以致于学习不自觉、主动,行为不规范,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严重,给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80%的学生不明白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什么作用,故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兴趣;64%的学生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是没有出路才到中职学校的,比别人低一等;59%的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怕苦怕累;75%的学生受挫能力较低,遇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等就想不开,就想退学,而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现实。

        二、民族地区农村中职生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措施

        1、利用课堂教学和开展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叫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情感,情感对认识起反正面的动力作用。消极情感会阻碍智力发展,积极情感能推动智力发展,特别是理智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自己真实的社会性情感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运用语言、图像或影音媒体来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的道德感、美感与理智感。可利用开学初教育、每周班会、课外活动、文本活动等集体活动,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关心,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可利用每周升旗、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兴趣。农村中职生兴趣比较广泛,对文娱活动、上网聊天、玩游戏等非常感兴趣,而对学习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就缺乏兴趣,对专业技能训练兴趣持续不久,时浓时淡,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时,也要改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一些毛病时,要用情感教育法、艺术教育法等去教育学生,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敢于承认,过后注意改正。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爱好,在授课与实训教学中,要贯穿现代教学思想和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接受知识,了解课程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和实用性,提升讲课的艺术性,突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动手,从以前的“黑板上修车”到“实际上岗操作”,体验生产岗位,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强浓厚的学习兴趣。

        3、运用毕业生典型事例,培养良好的自信心。树立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是很关键的,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主动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给学生介绍本校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他们良好的自信心。如给学生介绍自主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事例、在企事业岗位上成功的事例等,让学生明白,读中职也有光明灿烂的明天,也能为社会服务、为国家作出贡献,增强学生学好技术的自信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多给学生鼓励,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哪怕发现学生一点点“闪光点”,教师也要表扬,让学生知道,老师在观注他、关心他。当学生有失误时,不要讽刺挖苦,应及时提醒,耐心指导,并提供适当机会让他再尝试,让他获得成功,有成就感。

        4、布置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要想在短期内改变学生的旧习惯是相当困难的。由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进入中职学校后,教师要想尽办法给予矫正。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作指导、督促检查等,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会主动去看书、查找资料、归纳整理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得出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按时休息,懂休息才会更好地工作。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行为也规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90%的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遵守校纪校规,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迟到旷课等现象。

        5、利用劳动、专业实训课,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吃苦耐劳就是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90后的孩子,在家受父母的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吃不了苦,怕脏怕累等。可利用开学初的军训活动、每周的劳动课,特别是专业实训课和顶岗实习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教师作好督促检查,发现有不认真或偷懒的,及时加以引导,过后进行个别谈话,指出他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明白,任何成功都要倾注无数汗水,天上不会无故掉下馅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很有道理的。

        6、自我放松调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当今民族地区农村中职生思想不稳定,感情比较脆弱,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停止不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自我放松调节,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在学生犯错时,要掌握批评的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心理承受力。要多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加强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受挫而感到情绪压抑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自我放松的方法来调节情绪,缓解挫折带来的痛苦。常用的放松方法有呼吸松弛法、冥想松弛法、肌肉松弛法。比如面对镜子微笑三到十分钟或做深呼吸等,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采取上述措施后,85%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了良好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华 郑晓鸿 主编《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卢红 李利军 主编《职业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

3、张家祥 钱景航 《职业技术教育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4、王清连 张社宇 《职业教育社会学》[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

篇5

1.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力,重视的是教学过程,而传统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所以在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告诉学生怎么去做;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无论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是对知识的理解,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或者是将教师的思想直接复制过来。这种过程不但乏味无趣,更重要的是会损害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看重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阐述案例,组织而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每名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也可以对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如果学生想发言,就必须刻苦学习,积极思考,否则就会在课堂上技不如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2.案例教学法注重师生互动,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传统教学的载体是课本,教师的角色是讲解员,所以老师讲、学员听,教师讲的很累,学生听得乏味。案例教学的载体是案例,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结合他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理解、发现问题,再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看似轻松,实则教师是整个案例教学的制作者和掌控者。

二、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将案例教学法等同于教学过程中的举事例案例教学法和举例子都是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首先,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中心;而举例子是通过教师举一个事例使较难理解的理论更加通俗易懂,事例并不是教学的中心,只是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其次,案例是关于一个实际管理情况的描述,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决不可由教师随意主观想象和设计,而举例子的使用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即可。

2.案例选择是否合理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就是选择一定特定形式的教学材料(案例)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材料(案例)的过程和特殊技巧。选择好案例时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案例选择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案例可以是由书籍、报纸、新闻中收集而来的,也可以由教师自行编写或由现成案例改写而成,但都要紧密配合课程与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其次,案例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案例涉及的内容如果过多、过细,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而无所适从。第三,案例可以带有一定的情节和戏剧性,叙述应该尽可能的真实可信、客观生动,最好能够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带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景当中,一起与事件中的主人公荣威一体。第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中立,不能让学生猜测到教师的倾向和意图,否侧会影响学生的判断和对讨论的兴趣。第四、案例应该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没有所谓唯一的“标准答案”。如果案例一眼便可看到结果,或只有一好一坏两种结局,这样的案例就不会引起争论,学员会失去兴趣。

3.正确理解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首先,应该正视案例教学法的不足。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而且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也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使得案例法在教学中的推广和普及受到一定限制。其次,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异。如对于一些理论知识,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和透辟分析,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可以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第三,一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建立了实训实验室,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

篇6

一、养成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1. 认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认识,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抓劳动教育是落实德育纲要的需要,是全面育人的需要。它不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系德育的重要内容。

例如,让学生唱小蜜蜂采蜜歌,结合课文内容及具体劳动进行教育。重视劳动光荣的教育,通过身边的具体事例树立典型,进行榜样教育。

2. 管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劳动中我处处起带头作用,脏活累活抢着干,一视同仁。教育要求我们从爱出发,用爱去沟通师生的心灵,用爱去缩短师生的距离,用爱去增进师生的感情,用对学生的爱去换取学生对教师的敬,形成共鸣,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有了它能战胜一切困难,做好工作。

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引导,班级管理获得明显成效,学生劳动能力提升了,以卫生管理为突破口,也促进了班级其他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教学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3. 方法到位,工作才能到位。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个班级,如果说班主任是总指挥,那么小干部就是四梁八柱;让他们在具体实践的各项任务中分兵把口,以身示范,发挥纽带桥梁作用十分重要,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领导组织能力。

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习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短期行为,它一旦形成,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常常会与人相伴一生。教育无小事,让我们把养成教育成为一种常态教育,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增强学生“劳动美”的意识

1. 把劳动美的种子植于孩子的心田。劳动是一种美德。五千年来,炎黄子孙通过辛勤的劳动,缔造出智慧、文明的结晶,开辟了崭新的时代。走进新世纪的这一代孩子,仍需要继承祖先德行,从小养成爱劳动、奉献付出、热爱生活的好习惯,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发现美、感受美。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班级卫生管理这项重要的工作应当如何完成?为了帮助孩子们转变思想,针对这些问题,我对学生进行劳动光荣的教育,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习劳知感恩的道理,理解父母的辛苦。我告诉学生讲卫生,爱劳动是一种美德,不讲卫生、不爱劳动可耻;同时,把劳动教育与教学、实践结合,让学生在课文中获取知识技能,在班级卫生值日当中付诸行动,让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的结合中体会“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内心愉悦感。

此外,我还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具体的事例与亲身的体验,引导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们劳动是一件有乐趣的事,并不是苦差事。为别人付出的人是美丽的,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人人乐于自觉参加班级大扫除,积极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从中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人民最可爱,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 把劳动美的意识变成孩子的能力。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提高认识、达成共识之后,班级卫生工作初步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学生对劳动的态度改变了,不再像往常一样喊苦喊累了。这时,孩子们不太会打扫卫生这个问题冒了出来,针对这个现象,我开始教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

每学期初,我在做好班级各项工作的同时,将班级卫生工作进行详尽的安排。每次劳动前,布置任务明确清晰,细到每个人具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劳动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对待,还有如何注意安全等等。渐渐地,每个学生不仅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且知道怎样干才能干得又好又快。如此一来,学生的劳动积极性非常高,各个摩拳擦掌,认真完成任务,班级的卫生工作得到了学校的肯定。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低年(下转 72页)(上接 78页)级学生模仿的对象。在教学生劳动方法的过程中,我一边指导,给学生做动作示范,一边和他们一起劳动,逐渐形成了“我做给你看、你和我一起干、你来自己试着干、我们一起大扫除”的局面。

3. 把劳动美的能力强化成孩子的习惯。知易行难,培养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督促和鼓励,常抓不懈,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每天学生值日完,卫生负责人对今天情况进行小结,每次学校大扫除结束,都要认真进行劳动总结,对学生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优良品德、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对错误的思想行为进行评议(组织自评,互评),引导学生反思:这样做是否合适?使学生分清善恶,识别美丑。

篇7

关键词:时政报道;地方党报;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120-02

一直以来,时政新闻报道在党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和丰富的新闻资源,使党报时政新闻报道代表着鲜明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集中体现了党报对重大问题的政治判断和舆论引导,从而成为党报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都市报的崛起给党报带来很大的冲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数字化媒体更是日新月异。多元化的媒体格局,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市场的细分,挤占了党报原有的生存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时政新闻报道在党报参与市场竞争中的角色更加微妙起来。一方面时政报道是党报天然的优势资源,其他媒体很难与其竞争。另一方面时政报道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的报道模式,空洞的内容,板着面孔的文风也成为难以治愈的症结,让人望而生厌,使得党报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影响了传播效果。只有盘活时政报道资源,让时政报道接地气,从而成为领导的决策参谋,成为群众排疑解惑的贴心朋友,才能更好地发挥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1]。

一、做好“规定动作”,做足“自选动作”

地方报纸的时政新闻报道大多以领导活动、会议报道、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以及政策性新闻为主。这些内容具有重要性强,信息庞杂,工作味重,以及形式单一、缺乏现场感,“规定动作”较多,自由发挥空间少等特点。这就导致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中容易形成某种固定模式,稿件内容上板起面孔,形成摆架子、装样子、讲空话、说套话的毛病。

时政报道要创新,必须服从服务好政府及领导的工作需要,把“规定动作”作为报道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素材,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报道内容要走出会议室,进行拓展。 追求“自选动作”要讲究策略方法,首先要取得领导和以稿件有决定权的工作人员的认同和授权,争权适当的创新环境,在不断的实践和“磨合”中,赢得信任,实现最佳效果[2]。

在拓展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创表,首先要将庞杂的信息梳理清楚,厘清领导决策、政策出台的背景,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哪些是群众最关心的,决策实施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执行情况如何,群众有什么的反响。更多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发掘出决策改变了什么,影响了什么。

从新闻报道理论提出的六要素即5个“W”和一个“H”的角度说,相较于突发性新闻,时政新闻报道应该把更多力量放在“WHAT”和“HOW”上,即“发生了什么”,以及“发生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围绕读者关心的内容对核心内容进行全面解析,在报道形式上可将时政消息、人物访谈,现场侧记,图表分析,图片报道结合起,多侧面,多层次解构新闻主体,时政报道也就“站起来”了,丰满了,呈现出立体化、多层次、有过程、有互动的报道模式。

二、用贴近性激活时政新闻的生命力

时政报道要想吸引读者,就要努力摆脱高高在上的说教模式,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新闻报道上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学会以小见大。这里的“大”和“小”都有两层含义,“小”一是指文章短小精悍,选材精当,不做长篇大论;二是指报道的切入点都是身边的点滴小事,真情实感,体现细节。“大”一是指主题重大,具有一定高度,有较强的指导性、普遍性和针对性,关注度高;二是指产生影响广泛。“以小见大”则是通过对小而新的事件的报道,来表现一个带有全局性的大主题。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以小见大不是盲目的写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生硬地将这些小事放大,那样就会陷入另一个误区,抓取的人物事件往往流于个案,不能让人产生共鸣。因此以小见大也要讲究策略方法。记者要善于从身边小事中发现新闻,用小事例说明大道理,用小事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小事例去表现重大的主题思想。

以小见大到要学会“居高临下”、“胸怀全局”看小事,时政记者首先要准确把握时局,围绕中心工作,深刻领会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找出政府决策和广大群众利益的结合点,用全局的眼光,戴着这样的“有色眼镜”,认真观察挖掘身边的小事,查人所未查,才能真正了解政府的决策落实是否到位,通过小事找出规律和共性的问题,才能体现小中见大,细微之处见精神[3]。

以小见大要善于抓取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小事,无处不有、无时不有,什么样的事符合新闻判断,具有“见微知著”的特点呢?面对没有任何头绪,纷繁复杂的人和事,如何进行取舍,为我所用,这不仅要有一双慧眼,更要有新闻的敏感。第一家沃尔玛进入中国的时候,很多媒体只是把它当做招商引资的项目引进做了扁平式的报道,而21世纪经济报道则在其开业不久,以一个起大早到沃尔玛排队买便宜鸡蛋的老太的心理变化和生活轨迹为切入点,辅陈出一种中国人还不熟悉的集约式的消售模式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给传统日用品零售市场带来的冲击。这样的事例选取无疑是非常精到的,每一个细节和变化的剖析都让整篇文章呈现出庖丁解牛式的清晰脉络和主题表达,这样的报道无疑是非常具有亲和力,容易被读者所接受的。

时政记者要想实现内容鲜活,形式活泼,就必须真正走入群众的生活中,切身体验“小人物”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人间冷暖,将这些生活体验与广大职工群众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就会发现源源不断的新闻素材,事例选准了,写成的新闻报道,才能使读者从小事中了解大局,懂得政策,明辨是非,这样的新闻才有生命力。

三、转变文风是时政报道创新的“捷径”

时政报道因其往往与重大主题有关,讨论的问题比较严肃,又要突出领导决策,再加上受机关公文的影响,记者在行文上往往摆脱不了摆架子,摆派头的习惯,在内容上往往体现“三多”和“三少”。三多即领导讲话多,上纲上线多,总结提练多。“三少”即鲜活人物少,生动现场少,典型事例少。这就导致文风生涩,难以摆脱居高临下,一本正经的派头,动不动就指出、强调、号召、要求。再加上首先、其次、然后三段论模式,就形成了特有的八股文风。

转变话语方式,把文件语言转化为新闻语言,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探索清新的文风,让群众喜闻乐见,是时政报道的用力方向,也是最直接、最直观的创新方式。要想改文风,首先要走基层,转作风,只有深入企业社区、田间地头,才能听到群众真实的声音,看到政策措施执行的真实情况,到不到位、走没走板。才能知道老百姓想听什么、听得懂什么。有了这样的基础,文字上只要用事实、用数字,用群众身边的典型,用老百姓能听懂的朴实的语言,真实地展现出来,就有了亲切感,就会受群众欢迎[4]。

在写作技巧上,生动的文字应该突出细节,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都能更生动地表达真实的情感,一笔清晰的数字账比长篇大论更能说明问题,现场的环境和氛围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掌握这些技巧,并在写作中娴熟地运用,用真实鲜活的素材展现劳动者的情怀,以朴实的语言,反映群众的生活,小事件大背景,小人物大感动,因深入而生动,因真切而感人,这样文字就会流淌出真实的力量,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四、时政报道的数字化、全媒体出路

随着数字化新媒体的普及,时政新闻也逐步改变传统党报单一式、平面化的报道样式,更多地借助数字媒体优势,对时政新闻进行多层次、多平台的推送。更重要的是,政府职能部门作风的转变,服务意识的增强,为时政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党报时政报道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借助数字媒体的灵活性特点,有意识的为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穿针引线,搭建政府和百姓交流的平台,使时政新闻报道放下架子,走进群众中去,真正地接上地气,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很多党报集团的数字媒体先后开设了“网上问政”、“民意通”、“公仆坐堂”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报道,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在线,微博直播等方式,把政府各职能部门请出来,针对群众关心的各个领域的问题,倾听民意、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这样的网络互动平台,使收集网民提交信息、督察办理效率、反馈办理结果、统计办理情况、评价结果满意度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公众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反映建议、意见并得到解决和反馈。

这一模式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政新闻报道的模式,模糊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界线,通过网络践行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减少决策失误,促进规范自身行为,努力改变作风。用新闻报道推动网络平台的建设,用网络互动丰富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对于推动地方政府提高执政水平,改善民计民生,提高群众满意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时政报道要出新意、出个性,不断创新,这关系着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领导决策和落实的传播效果。在创新的过程中,记者始终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在追求新、活、贴近性的过程中,把握好分寸,做到帮忙不添乱,才能使时政报道做到“出彩”不“出格”。

参考文献:

[1] 练学华,郑幼智.激活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方法和路径[J].新闻实践,2013(4).

[2] 王磊.让规定动作出个性-简论党报时政报道的创新[J].新闻爱好者,2009(23).

篇8

关键词:初中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15-1

一、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

1.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一些学校诚信教育不是真抓实干,而是讲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诚信教育无制度,无计划,领导不过问,听其自然,得过且过,甚至公然造假,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2.教师认识存在误区。 有的教师怕搞诚信教育会分散精力,导致教学成绩下降,将搞诚信教育与提高教学成绩对立起来,导致学校诚信教育难以开展。一些教师在公开课、示范课课前反复“排演”,对于参与其中的初中学生来说,其诚信教育方面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3.教育资源短缺,科研条件差。 绝大多数农村学校环境封闭,教育资源短缺,信息渠道不畅,从客观上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关于诚信教育理论的学习。开展诚信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直接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4.环境不良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人价值观认知错位,道德失范,有些人做生意坑蒙拐骗,搞工作阳奉阴违,与人交往两面三刀,混迹社会八面玲珑。这样自然会直接影响到对孩子的诚信培养。

二、诚信教育的有效对策

1.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要让学生学会诚信,教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对待学生,教师要做他们的长者,理解他们的苦衷,同情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过失,保护他们的天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在与家长交流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把微笑留给家长、用真诚对待家长、用爱心打动家长,还要自我约束,明礼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家长,不请家长办私事,不搞有偿家教等,从而使教师成为学生诚信的典范。

2.立足课程,塑造诚信。 农村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之中,还可以就诚信教育设立单独一门校本课程,如我校开发了《善之源》,专门安排了课时,有提纲和教材。在带有共性的基础课中,教师可以渗透诚信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挖掘诚信教育资源,积极实时有效地开展诚信教育。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诚信事实要以肯定为主,多给予表扬、鼓励、奖励;对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去倾听,以理解的态度,加以疏导与指正,杜绝以罚代惩等手段。

3.营造氛围,优化环境。 通过环境塑造诚信。“一所学校对学生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教授了多少正式的课程,而是在于学生的生活发生多少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隐性课程,中小学校面临的挑战,是要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典范来进行诚信教育。”所以学校应加强诚信教育的领导与宣传。学校要成立诚信教育领导机构,负责对诚信教育的组织与实施,确保开展诚信教育的人力、物力。为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我们引导学生收集了大量的名言、警句、格言、典故、故事等,并且有计划地组织讲座和班团队活动。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橱窗、广播、板报、电视等宣传媒体对诚信与做人、诚信与学习、诚信与成才的关系作全面的宣传,在校园里营造诚信的氛围,以诚信的校园环境促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

4.树立榜样,赶有目标。 要使诚信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教师必须首先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讲诚信,给学生做出诚实守信的榜样。此外,还要非常重视搜集、挖掘诚信的人物和故事,特别是身边的能够体现诚信的典型人物、事例,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我班的一名同学拾金不昧,把课间在操场捡到的两百多元现金和一个手机,通过学校德育处归还失主。为此该同学被班级评选为“善之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大力宣传和倡导下, 此后班上陆续出现了更多的诚信事例。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重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先进人物,引导学生体验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使其学有榜样,做有目标。

篇9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法律知识;举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20

课堂举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尤其又是法律知识部分的教学,典型、针对性案例的使用是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法律知识教学中许多深奥、抽象的专有名词及法律法规,需要借助于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具体例子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旁类触通地将知识内化。一个恰当的例子,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豁然了悟,甚至会使学生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因此,探索法律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举例的规范性,对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演绎能力,进而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例子要具有典型性

法律知识课堂所运用的例子应该注意典型性,这是举例的基本要求,鉴于中学生生活阅历浅、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许多法律基本概念与专有名词普遍都感到陌生和不甚了解,再加上课时紧、内容多,课堂教学中的典型例子便是提高法律知识课堂效益的关键。一个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例子往往令棘手的法律专业知识迎刃而解。例如,讲述到正当防卫必备的四条件时,笔者使用这样的案例:一天晚上,田华从同学家归来,路过一条偏僻的小巷子时,从黑暗处窜出一个持刀青年黄某。黄某把刀逼向田华并让他交出身上的钱物。田华扭头就跑,结果跑进了巷子死角,而黄某持刀紧随其后,慌乱害怕中,田华拿起墙角的一根木棒向黄某挥去,黄某应声倒下。田华立即向派出所投案,后经查验,黄某已死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田华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田华对正在进行持刀抢劫的黄某采取防卫行为,将之打死,属于正当防卫。在这一案例中,全面涉及到了正当防卫的四个条件:正当防卫适用于合法权益被侵犯、防卫行为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违法行为正在进行中及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运用一个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掌握课标要求的一个知识多个方面,一举多得。

二、案例要具有针对性

学生接触社会生活较少,看似与法律打交道的机会不多,其实法律却渗透在未成年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法律知识课堂上举例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喜闻乐见、可感可触的事件作为课堂例子,避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如关于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没有认真深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时,大都会认为读书是个人的私事,读好读坏,爱学不学均与别人无关,谁也无权干涉。但在我国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受教育具有双重性。而《义务教育法》对受教者――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课堂上对于此知识点的事例探讨,最贴切的做法不外乎教师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寻找话题。如学生上课迟到、课堂上讲小话、没有按要求完成作业等等在学生身上常见的现象都不失为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履行受教育义务的有效反思。同时,还可以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有理有据的思想教育,使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同行。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思想品德课长期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说教、空洞、脱离实际,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新课程改革后,从教材内容的设置与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可以彻底以往的陈见。当然,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现象与生活实际开展教学,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过期商品,遭遇坏人强行索取钱物,被他人偷看日记、被同学叫不中听的绰号,遇到险情时怎样报警等等均是学生常见的情境,这需要教师在法律知识课堂教学中,以这些生活实际为依据有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和掌握维权技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是从生活中构建而来的,法律知识可以有效地为生活服务,帮助自己或他人解决生活中的麻烦,从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思想品德法律知识学而有用的乐趣。

三、案例要具有启发性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要坚持对学生的思想与品德具有深刻的启发性,课堂教学举例应该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有所悟有所思有所得,要让学生听课后回味无穷,积极开动脑筋,参与学习活动,寻求科学的结论或答案,法律知识课堂教学举例也应该遵循和践行这一出发点。

课堂教学举例的启发性具体应为:一方面“设置悬念”、“引而不发”,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到正当防卫时,笔者利用了一组动画大意是A同学在放学回家路上遭遇不良青年拦路抢劫,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争斗,A不经意拾起一块砖头将对方砸死。在播放这组动画时笔者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部展示给学生,而是采用悬念,为学生创造思维发散更多的思考空间,在动画最后一个画面设置暂停,由教师去启发学生“请同学们们猜猜A的行为后果如何?为什么?”此时的学生们的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思考并大胆而快乐地猜想与续写接下来的故事结果。而对于学生们的见解我都报以微笑,不作评定任他们天马行空地猜想,待到学生们的议论结束后,笔者便揭谜了,同时展示了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此时真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们有恍然大悟的、有微笑的。这一细微、巧妙的处理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愉快、心悦诚服地接受知识,也让教师的课堂环节连接顺畅如行云流水,呼之即出。

四、举例要具有时效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及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事例,有的放矢,与时俱进地开展课堂教学。法律知识教学(下转第35页)(上接第20页)举例也必遵循这一要求。教师课堂教学所运用事例,必须是最新发生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例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关于消费者权利的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案例的运用中,2010年的课堂上可以使用“残留农药严重超标的毒豇豆”、“三聚氰胺超标毒奶粉”、“荧光增白的漂白蘑菇”等事件作为课堂教学案例,2011年的课堂得使用双汇“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等事件,2012年的课堂则要用“毒胶囊”、“药膳‘速成鸡’”、“‘皮鞋’老酸奶”等事件,相同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地使用不同的事例,才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有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知欲。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如果在你课堂举例中不关注社会实化而使用一成不变的事例,用学生的话说就是“你OUT了”,这种一劳永逸的做法最终结果必将导致学生对你的课堂感觉有如鸡肋,听之无味,弃之无所谓,无味故无趣,无趣无味,则课堂教学效益甚微或归零。

五、案例展现应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易于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教育,提升认识,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法律知识的教学案例一贯以来最常用的是文字材料展示,但这已经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及白板的普遍使用形势的要求,法律知识课堂教学仅用文字材料不仅未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获得更多信息,而且会致使课堂形式单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课堂举例除了文字材料外,视频、漫画、动画或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对于取材于生活实际事件的小品表演更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如在学习到关于公民的人身权利的内容时,笔者利用了家喻户晓的篮球明星姚明被侵权的案件,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漫画(见图)然后再通过视频讲述姚明之所以维权的事由。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中把握法律知识,适应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与喜欢明星的兴趣爱好及此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特点。漫画与视频图文声像兼并,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对法律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总之,思想品德法律知识课堂举例的应用,所凝结的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关注学生,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原则,选择恰当的案例与有效形式。这样就一定能使生硬、抽象的法律知识成为形式活泼、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堂的教育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彭阳,林光耀.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10

    要了解人力资源的管理内容,就必须知道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一种定义是“在社会或企业里,能推动社会或企业进步的所有体力和脑力劳动者”,根据这个定义,再结合中国的现状,企业的人力资源就分两种情况了:一是企业所有的员工,另一个是企业里真正为公司做出贡献的人。第一种情况下,企业所有的员工,都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要覆盖到整个企业。第二种情况下,有人是走关系进入企业的,在日常工作中并不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些人不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围之内。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仅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管理范围主要是:人与事的匹配;人的需求与工作报酬的匹配;人与人的合作与协调;工作与工作的协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可以归纳为“5P”:Perceive(识人),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寻找满足企业要求的优秀人才;Pick(选人),人力资源的起点,寻找和开辟人力资源渠道,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企业,为企业甄选出合适的人员并配置到对应的岗位上;Profession(育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动力手段,不断培训员工、开发员工潜质,使员工掌握在本企业现在及将来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技能;Placement(用人),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使员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人尽其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评与素质评估等工作对员工实施合理、公平的动态管理过程,如晋升、调动、奖惩、离职、解雇等,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头戏;Preservation(留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留住人才,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员工积极性,使现有员工满意并且安心在本企业工作。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分析是重头戏。工作分析,是通过对某种岗位工作活动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确定组织内部某一岗位的性质、内容、责任、工作方法以及该职务的任职者应该具备的必要条件。

    工作分析分为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工作描述,也即工作说明,是以书面描述的方式来说明工作中需要从事的活动以及工作中所使用的设备和工作条件等信息的文件。工作规范是用来说明承担某项工作的员工所必须具备的特定技能、工作知识、能力及其他个人特征等的最低要求的文件。由此可见,工作分析主要说明岗位的两方面,一是对工作本身作出规定;二是明确对工作承担者的行为和资格进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