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能低碳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4-03-29 16:3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节能低碳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加大宣传力度。我办在机关门口悬挂有关节能减排内容的标语,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知识。
二、严格用电管理。在自然光照较好的条件下不使用照明灯具,使用后保证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现象;尽可能地减少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时间,不用时关闭各类电器设备电源。
三、严格用水管理。清洗拖把、抹布时,控制出水量,人走时及时关闭关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现象,对各楼层水管进行了全方位排查,没有“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四、推行无纸化办公。各科室都建立了微信群,做到了大部分文件、通知等利用网络传输,减少了用纸量。在打印材料时,提倡双面用纸,文件的印发严格登记管理制度,并控制纸质文件的印刷数量,节约办公成本。
五、低碳体验日。6月13日全天,倡导全体干部职工绿色出行,停开办公区域空调半日,停开门厅、走廊、卫生间照明一天,从而体验能源短缺给工作生活带来的不便,增强资源危机意识,进一步强化节能意识。
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了“领导带头示范,干部积极参与”的良好节能减排氛围,统一了节能意识,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办将把认真开展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作为节约发展、降低成本、保增长的有效手段,努力抓好落实,不断推进全市水务事业向前发展。
为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按照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开展2018年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明光市组织开展2018年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节能办〔2018〕4号)的要求,我委紧紧围绕“节能降耗 保卫蓝天”这一主题,对今年的宣传周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现将宣传周活动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工作部署精心有序
我单位高度重视此次节能宣传周活动,在6月11日至17日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期间成立了由主任胡从波任组长,副主任刘成树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宣传周活动的监督、指导,为宣传周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活动情况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我委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加强全体职工节约绿色、节能意识。并利用网站、微信在我单位内部宣传有关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图片。
(二)组织节能降碳公益短信发送活动
6月11日至17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是“节能降耗 保卫蓝天”;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主题是“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强化低碳行动力度”。全委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组织节能降炭公益短信发送活动,以良好的示范效应引领节能低碳、生态环保的社会风尚。
公益短信的具体内容为:“温馨提示:“节能降耗 保卫蓝天”,本周为全国节能宣传周,让我们共同参与,上下班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节约办公用电,以低碳的办公模式和出行方式体验能源紧缺。”和“温馨提示: 杜绝长明灯和电脑空运行。办公楼3楼(含)以下不乘电梯走楼梯。下班时及时切断有关设备电源。”
(三)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
为确保宣传周活动落到实处,在节能周期间,我单位牵头,成立南片、北片两个督查组,对企业绿色、节能、安全和环保问题进行督查,对企业把诊问脉,重点查看是否有“长流水”、“长明灯”等现象,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批评,并督促其认真整改。
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制定了节能宣传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县文广局节能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有各科室负责人全体工作人员,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活动周期间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进行了周密详细的安排布署。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是今年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的主题,紧紧围绕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周活动。
1.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纷纷通过举办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开展能源资源国情教育,普及办公生活节能常识。
2.开展“限塑令”宣传活动。今年是“限塑令”实施五周年,我局积极组织开展“限塑令”宣传活动,要求全系统工作人员率先垂范,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
3.开展“低碳日”能源紧缺体验活动。6月17日“全国低碳日”当天,我局举办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组织低碳集体行活动,采用停开空调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方式进行能源紧缺体验。工作人员通过减少办公设备待机能耗和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等形式,以绿色低碳的办公模式和出行方式支持节能减排。
4.宣传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作为文化单位,我局充分利用黑板报、以会代训、报刊、网络等多形式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情况进行宣传。
5.张贴宣传画和参观网上科普展。在办公区域张贴以低碳办公、节水节粮等为内容的宣传画,积极组织干部职工上网浏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国科协举办的“节能低碳”科普展览。
篇3
各县(市、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市本级各公共机构: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开展2017年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x事管发〔2017〕x号)精神,提高广大干部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提升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定于6月11日至17日开展2017年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及宣传重点
今年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低碳日活动主题为“工业低碳发展”。各级公共机构要广泛传播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宣传公共机构在生态文明、在美丽xx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安排
(一)开展节能低碳主题宣传活动。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普及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知识,营造崇尚节约、合理消费与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要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降碳。加强与网络、通讯、城管等部门的衔接,妥善做好相关宣传材料的推送、及张贴工作。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节能低碳宣传活动。
(二)开展低碳日能源紧缺体验活动。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在此期间,各级公共机构要同步开展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倡导办公人员减少一次性用品消耗,减少待机能耗;开展停开空调、控制电梯开启次数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体验活动,要带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徒步上下班,以绿色低碳的办公模式和出行方式体验能源紧缺。活动当天,市公共机构节能办对各县(市、区)、市本级各公共机构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抽查。
(三)印发节能宣传画。各县(市、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登陆国管局公共机构节能网(xx)下载印发节约能源资源宣传画。市本级各公共机构由市公共机构节能办按照国管局制作的节能宣传画统一印制,向市直各单位发放。各单位要在办公区、公共场所及干部职工住宅区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标语2-3幅,营造浓厚的节能宣传周氛围。
(四)开展节能板报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市各级公共机构举办以“节能有我 绿色共享”为主题的节能板报活动,要广泛搜集资料,精心设计,积极参与,宣传周期间请各单位将板报放置于本单位宣传区域内,市公共机构节能办将于6月11日至17日到各单位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并在全市通报。
三、有关要求
(一)各县(市、区)和市本级各公共机构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召开报告会、开展节能知识竞赛、能源紧缺体验、绿色低碳出行、废旧物品回收、抵制过度包装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大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力度,普及能源资源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知识。
(二)请xx市电视台、xx日报社等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和报道工作。
(三)市本级各单位(市行政中心办公除外)于6月9日下午下班前到市公共机构节能办(行政中心C区125室)领取宣传画。
(四)活动结束后,各有关单位要对节能宣传周活动情况认真总结,于6月22日前将书面总结、宣传板报电子版、图片资料(电子版)及时报送市公共机构节能办。邮箱地址:xx,联系人:谭xx,联系电话:xx
篇4
关键词:低碳消费;日本经验;中国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3-0020-02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低碳消费是其重要环节,它既是低碳经济的最终目的,又是再生产新的需求起点。低碳消费通过现实需求引导着低碳生产的方向,同时又通过消费市场上消费需求的有效实现,进一步推动低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在低碳消费方面的诸多举措,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有着重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日本低碳消费的经验
(一)政府引导
一是完善法规。日本在树立低碳消费理念方面首先从完善法规入手。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绿色采购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措施法》《新能源利用的措施法实施令》等与低碳消费有关的法律、法规;日本还通过各项法规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公民和社会组织实行低碳消费。
二是率先垂范。在完善法规的同时,政府积极进行政策引导,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政府的公共设施率先使用新能源设备,建筑物率先安装太阳能设备,政府使用绿色能源车,在城市开发、道路建设和兴修水利等工程中也必须使用新能源。地方行政单位也必须在本地区优先使用无污染能源,通过利用新能源努力建设无污染、无噪音和无热岛现象的街道。2005年6月日本政府了详细具体的政府机关节能对策。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主要内容有:“夏季商务”和“温暖商务”活动。且规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一为无车日,不许使用公务车:对政府办公楼进行全面检查,探讨节能措施。政府内阁各省厅还开辟了节能网页,开展节能宣传和普及活动。另外,在政府部门从官员到职员所使用的信纸、信封、名片和手纸等,都是由“再生纸”制成的。为了宣传节能和环保,信封或名片的一角还印有“用再生纸制成”的字样。手纸的包装上也印有同样的字样。
(二)企业主导
一是制度创新。日本在对企业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的监督管理方面也是卓有成效。在政府的引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下,日本企业都将节能减碳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本节能中心半年公布一次节能产品排行榜,既是对日本企业的鼓励与警示,同时也为消费者低碳消费提供了指导。日本政府还通过改革税制,对日本环保企业给予财税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低碳生产,大力开发和使用低碳新产品。
二是技术创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为社会提供低碳节能的消费品,使公众在购买时根据低碳化程度有所选择,是广泛、深入地推行全民低碳消费方式的物质基础。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创新,建立了“产官学”一体化相结合,实现技术开发、技术使用和技术普及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不仅大力推广使用现有先进技术,还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可以领导世界的技术领域,确保日本在环境和能源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日本企业成为节能战场上的主力军,他们不仅发明了大量的低碳技术,而且向社会提供了一大批低碳产品,创造出非凡的节能成果。
(三)媒体宣传
日本国民的低碳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这方面,日本媒体功不可没。日本主流媒体非常注重发挥自身的组织功能,经常主动发起低碳消费方面的议题、活动,以此提升自身的影响力。通过宣传培育出广大读者和观众的低碳消费理念,读者和观众牢固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后;反过来更加欢迎这方面的内容,因读者和观众喜欢这方面的内容,媒体又会增加这一方面的报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由于日本人喜欢节约,各媒体经常举办一些以节约为主题的节目,这些节目不是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寓教于乐,例如“看明星如何用1万日元过1个月”“抠门比赛”等。这样的节目人气非常高,带动很多日本人发明新的节能方法。另外穿二手衣、用二手货在日本非常普遍,跳蚤市场非常发达。
(四)公众参与
在政府的号召下,低碳消费已变成全社会的行动。据《读卖新闻》的最新民意调查表明,71%的日本人认为低碳消费要从我做起。在日本媒体中,经常出现家庭节能运动的“能人”,他们在社会中树立了榜样作用,有效强化了低碳消费意识。同时,近年来日本民间自发性的节能活动十分活跃,而且成果斐然。比如东京都的民间组织自发成立了“节能自愿者联络会”,这个组织和东京都政府共同实施“定点熄灯行动”,其内容是在同一时间内关闭城市主要建筑物的灯饰,以节约能耗。这项活动得到了东京市民的欢迎和支持,并坚持在每年5~6月的某个时间,将著名的东京塔、彩虹桥、新宿摩天大楼上的灯饰熄灭。这项活动意外地吸引了大批民众观看熄灯的景象。目前,东京都的“定点熄灯行动”已传遍世界。从而使同时熄灭建筑物灯饰活动成为了世界性的共同节能行动。在日本,节能意识已经成为一种国民的自觉意识,一种民族传统。有民意测验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日本人将节约能源看作个人的责任。从政府官员,到大小企业和普通百姓,都以节约资源为荣,以浪费资源为耻,真正做到了将“低碳消费”根植于心。
二、中国低碳消费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低碳消费尽管在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取得长足发展,完全取代原有的消费模式, 为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贡献其应有的力量, 使中国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却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是低碳消费观念淡薄。中国很多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不强, 对低碳绿色消费知识也知之甚少。大多数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等健康消费方式认识不够, 认为环保是政府该去负责的事, 自己只要花钱了就应该满足自我的消费需求, 追求的是个人享受与满足, 造成过分消耗资源与严重污染环境的消费大行其道。
二是低碳产品昂贵。不少低碳产品因为成本和技术含量较高, 售价相比普通产品要贵, 如低耗能的电子产品,价格往往比高耗能的要贵上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这个时候消费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取舍。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们收入水平普遍不高, 还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来支撑低碳消费这种高层次的、高质量的消费。
三是低碳技术落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 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其中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六十多种骨干技术支持,而在这六十多种技术里有42 种是中国目前不掌握的核心技术。技术障碍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大门槛,因技术问题导致低碳产品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这给低碳消费造成较大影响。
四是政府规划缺位。我国多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国家又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促使私家车涌入都市,尾气排放剧增。另外,城市垃圾、废水废气的无序管理,给消费者形成类似破窗理论的影响,使消费者难于对自身的高碳消费行为自律。在建筑标准方面,政府缺少关于对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综合利用的设计要求,居民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再有,城市绿化保洁工作不力,环境脏乱、灰尘多,必然会增加纸张洗涤用品及水的消耗。
五是企业低碳生产不力。目前, 大多数企业对低碳产品抱着谨慎和保留心态, 一方面是因为担心低碳产品的推广难度大而导致销售受到制约,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低碳产品本身存在开发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等不利因素。另外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不长, 企业就愈发注重短期利益, 再加上国家金融信贷资金往制造业的倾斜不够, 许多企业用于研发的资金较少。因此,更加不愿意为了一个前景不甚明朗的低碳消费市场而大举投入, 客观上阻碍了低碳消费的建设和推广。
三、启示
(一)加强政府引导
低碳消费观念能否深入人心,政府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政府应在践行低碳消费中起到表率作用,为低碳消费方式的推广做出积极努力,戒除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陋习。一方面,政府消费本身就可以为低碳消费的实现贡献非常重要的力量,政府在采购环节和在具体办公过程中应注重低碳消费;另一方面,政府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层次,制订和实施单位能耗使用定额标准和用能支出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改变不良的社会消费模式、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从消费者看得见的地方入手进行优化治理, 让每位消费者把低碳消费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同时,要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对使用低碳消费用品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对高碳消费方式课以高税赋。
(二)强化企业责任
企业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户,理应承担减排的重大社会责任。积极引导企业坚持减量化、重复循环使用,减少能源消耗和工业“三废”的排放量,企业实现循环生产。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减少能源消耗尤其是碳化材料的消耗,积极研发可替代、可回收的新材料,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流程,生产低能耗的产品,并争取不让价格成为低碳消费的“障碍”,争做低碳经济的引领者。同时企业是低碳消费品的生产者,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纽带。只有企业为社会提供了低碳节能的消费品,使公众在购买产品时根据低碳化程度才能有所选择,才能有更广泛、更深入地推行全民低碳消费方式的物质基础。当然,实现企业生产性消费的低碳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强化社会减排意识,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降低企业单位能源消耗,最终实现企业生产消费过程中能源结构趋向多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借助媒体宣传
低碳消费的真正实现, 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统一的低碳价值观。社会媒体应积极发挥宣传教育的传播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传递低碳消费信息,普及低碳消费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节电节水活动,使消费的各个环节处处体现出低碳理念。通过常规化、系统化、大众化的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推进消费观念的更新, 在全社会建立合理的低碳消费结构和多样的低碳消费渠道, 从而形成倡导以过度消费、奢侈消费为耻,以节约消费、健康消费、适度消费为荣的思想意识。
(四)扩大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低碳消费的社会基础。在低碳消费中公众应积极参到适度消费生活体系,减少高能耗、高原材料投入、高耗水的消费;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低碳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的行为习惯,购买低油耗、低排量的节能型环保型汽车,步行上班,使用自行车、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方式;随手关灯、减少电梯使用、使用环保购物袋、教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等。因此,应该在生活中逐渐养成一种习惯,积极参与低碳生活,立足生态环境、倡导低碳消费,用低碳消费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实现公众的低碳消费,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倒逼”机制。
参考文献:
[1] 金雪梅.日本国民节能意识及借鉴[J].科技与产业,2009(1):99—102.
[2] 陈晓春,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2).
[3] 陈晓春,谭娟,陈文婕.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2009-04-21.
[4] 郭力方.低碳消费.低碳经济的根基[N].中国能源报,2009-09-14.
篇5
做一个低碳人已将成为我们现在校园生活的流行词语。今天,全球气候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知,北京及周边城市连续几天的雾霾、扬沙天气不断波及、黄色预警不断发出;由于全球变暖靠近北极圈岛国-冰岛、印度洋上岛国-马尔代夫,也许在某一天就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CO2过量排放不仅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它将加剧环境的污染,人们不能畅快的呼吸、饮水和吃饭,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地球已向我们发出警告,我们不得不将面临气候等环境问题的挑战,低碳社会已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低碳社会就是人们由以前的生活模式向低碳的全面转型,是对生活中资源合理利用、适度消费的坚定信仰崇尚。实际上,低碳是一种和谐,是自然与人,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所以低碳文化不是简单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并注重资源的自然生长规律,尊重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或盲目的开发利用自然。其实在古时候,人们就非常注重自然的利用和保护。所以低碳生活正是在顺应自然规律,享受自然赋予人类美好的资源的同时,应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这是新时期的低碳文化和精神文明,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高校是传播新思想,新理念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理应承担节能、减排的先导和创造者,是宣传低碳文化的倡导者。高职生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在高校传播低碳文化,进行节能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本身的能源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能源而且学生由于熏陶于绿色节能的文化环境中,提高了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形成低碳理念,并由此产生掌握绿色节能技术的愿望;进而培养出大批绿色节能环保人才,对社会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提倡低碳文化,建设低碳文化是高职院校顺应自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自身办学效率的必然之举,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2实行低碳节能文化教育对策
2.1国内外低碳校园建设实例
为推进绿色节能教育,最近几年各高校纷纷进行了低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并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所和实验室。许多高校还在相应的课程设置上做出了一些调整,如上海交通大学开设“建筑节能与太阳能”、“建筑节能技术”等课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率先开展了绿色校园试点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开设了与能源相关的选修课;台北大学建立了《能源教育》通识课程,并建有相关课程的网站;美国已有400所高校的校长共同签署一份协议,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哈佛大学设立“绿色校园行动计划”,提出推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针和计划。高校在研究低碳技术和改善低碳环境方面上有很大的优势,在开发和利用能源和低碳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取得显著成果。美国哈佛大学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后,能源消耗有所下降,并承诺到2016年能源消耗下降为2006年的30%,同时不断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清华大学率先提出了“绿色大学”的建设,成立了环保办公室、节能办公室,制定相应的措施,由校长带队,注重绿化、注重节能,安装节能装置,开发节能课题,节能教育进课堂。
2.2专业教学渗透低碳文化
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利用校园的优势资源。在教学内容上,将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融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同时还要深化教学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既传授各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保证节能环保教育能够有计划的执行。高职院校尤其是建筑类院校,在进行低碳文化教育的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普及、新能源利用的知识,先进的节能技术使用和推广、建筑节能知识的应用和研究在专业课教学中都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将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将绿色理念,低碳环保教育,绿色建筑技术、低碳教育、低碳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引入到课堂教育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渗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博大,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增进低碳文化的内涵;将“低碳环保”、“能源与节能”、“建筑节能”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其作为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或有机的融入到专业课程和教学中,普及和培养建筑类高职生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等技能和知识;支持以低碳为中心的新型科研项目,开发低碳节能技术的创新,使学生在掌握最新的绿色节能理念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3低碳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体会低碳理念,开展低碳图书节活动,让学生在《地球传》《寂静的春天》《淮河的警告》《另一种危机》《后天》等小说,了解河流、山川、海洋、空气破坏的现状及给后人带来的危机,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请专家教授来校进行低碳、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讲座,用大数据和实例讲解全球变暖对全球、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向学生普及低碳常识,进行关于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生活价值观,意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不仅是全社会的需要,更是自身不受健康侵犯的需要,增强学生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增强自身的健康保护意识;开展绿色节能建筑的展示活动,节能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建筑节能竞赛活动,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低碳环保素养,推行建筑低碳节能校园的建设,为建设节能校园献计献策;推广各种低碳创意和技巧制作,通过活动开展“低碳教室“”低碳班级“”光盘行动”提升学生自身的低碳素养,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的选择低碳生活,适应这种低碳节奏,而不是被动接受;开发并设置“CO2排放量查询”计算器,少用纸巾,重拾手帕,在校园形成谁低碳谁时尚的风气,并亲身参与到各类低碳的宣传活动,成为具有低碳素质并肩负低碳文化传播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3结语
篇6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类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全球自然环境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气候变暖、水土流失、森林锐减等等,这些环境恶化现象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提倡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特别是在建筑工程中,引进低碳节能模式,发展低碳建筑,是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措施。发展低碳建筑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探索低碳节能模式,有效实现节能减排,是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建筑工程中低碳节能模式存在的问题
发展低碳建筑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步伐的总趋势,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更应该以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来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建筑是温室气体产生的来源之一,加快建设以低排放为特征的建筑体系将是我国今后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为了发展低碳节能模式,我国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社会各方面都开始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首先,政府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全面实施建筑节能减排工作,从规划布局到建筑施工再到建筑报废,在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都大力提倡低碳节能模式。其次,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大力发展低碳建筑,提倡节能环保理念,并积极参与各种节能减排活动,为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再次,政府利用媒体大力宣传低碳环保理念,“低碳”成为热门词汇,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虽然建筑工程中的低碳节能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低碳节能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低碳节能模式缺乏法律保障。法律制度不健全,制约低碳建筑的发展。由于低碳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关于发展低碳建筑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甚至在有些方面还未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碳排放量未作出统一的标准。对建筑企业也缺少相应的激励政策,无法调动企业发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从整体上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成为制约低碳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第二,低碳节能模式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由于缺少先进的技术支撑,低碳建材的开发数量非常少,导致建材市场上很难买到具有低碳环保性能的建材。低碳节能的技术开展力度不够,限制了低碳节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另外,传统的建筑技术也无法适应低碳建筑的发展要求,而发展低碳建筑还会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加投资成本,因此低碳建筑只能停留在概念层面,发展步伐非常缓慢。
第三,低碳节能模式的推广力度不足。由于低碳节能模式推广的力度和深度不足,导致人们对“低碳”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建筑行业中,高能耗、高排放仍旧是企业采用的主要生产模式。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依然坚持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政府对低碳节能模式的推广力度不足,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让建筑行业以及社会群众不能真正理解低碳的内涵,造成低碳节能发展的缓慢。低碳节能模式不能真正得到应用,这成为发展低碳建筑的最大障碍。
二、发展低碳节能模式的主要对策
低碳节能模式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将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我国发展低碳建筑,应加强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工作。笔者针对当前建筑节能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以期减少建筑工程能耗,为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为低碳节能模式提供法律保障。政府应尽快制定建筑低碳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施工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投入使用等阶段,全面实行监督管理,提高建筑节能减排的效率。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低碳节能发展现状,制定科学统一的监管标准,为监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推广钢结构建筑,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其碳排放量约达7400公斤/平方米,我国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覆盖面积广,碳排放量的超标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相比之下,钢结构建筑的碳排放量仅为480公斤/平方米。另外,钢结构建筑具有自重轻、造价低、可回收、节能等优势,推广钢结构建筑能够大大降低碳排放量,是发展低碳节能模式的有效措施。
第三,开发并采用新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效率。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并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为了降低一次性能源的消耗程度,要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新技术。针对不同能源,可采取以下节能措施:
(1)建筑节水方面,建立中水系统,加强对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节约水资源。同时,建立雨水回收利用设施,及时补给生活用水,保证供水需求。另外,设计合理的给排水系统,加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利用,加强节水卫生器具的应用,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2)空调和采暖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空调和采暖方案,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建筑节能效果。例如,采用地热系统取代传统的暖气,不仅节省了运行费用,还降低了能源消耗。
(3)照明方面,在自然采光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照明点,以提高能源利用率。照明设备应采用高效节能型,如节能灯、太阳能光伏电源等。照明控制措施应以操作简便、节能为设计原则,采用声控、光控、人体感应等智能照明设备。
第四,建立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当前低碳建筑的技术标准,还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由于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目前低碳建筑行业发展混乱,这为行业监管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因此,必须针对当前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为建筑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依据。同时,规范建筑市场中各种建材标准,提高节能环保的要求,为低碳建筑提供质量优良的建筑材料。另外,还要加强建筑材料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惩处贩卖劣质建材的不法行为,规范建筑市场的运行秩序。
第五,培养低碳建筑发展的专门人才。培养专业人才是低碳建筑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低碳建筑设计人才,是实现低碳节能的有效手段。低碳建筑的形态和功能都取决于设计,低碳建筑设计理念要通过专业人才的设计表达出来,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由此可见,培养专业的低碳建筑设计人才是势在必行的。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各大高校将低碳、环保、能源、生态等内容加入到专业课程设置当中,并积极举办各种低碳环保建筑设计大赛,使学生树立低碳环保的理念。另外,还要在各种建筑资格考试中加入低碳环保的内容,使建筑从业者真正建立起低碳环保意识,并将其培养为集能源、环保、低碳、生态为一体的综合建筑专家,为低碳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六,积极推广低碳环保理念。政府要积极发挥社会职能,将低碳环保理念向社会公众推广,并使群众真正理解低碳环保的内涵,从生活中的各个细节着手,实现低碳生活方式。首先,政府应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使公众树立低碳生活意识,实现让公众能够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同时,鼓励能源服务公司积极参与低碳建筑管理,鼓励业务与其加强合作,实现低碳环保的效益。另外,政府还应鼓励社会团体积极投资低碳建筑,并推出相关的优惠政策,促进社会资金融入到低碳建筑行业,为低碳建筑的发展提供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篇7
【关键词】低碳环保;城市规划;新视野
根据对“低碳”一词的理解可以得出,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实施绿色的交通与建筑网络的建设,逐渐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保证市场经济与城市建设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废物的排放。但如何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准确、合理的思考与定位,以及在定位后如何使其得到有效的实施以利用城市在日后的发展,都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1.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低碳理念
1.1低碳产业
200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同国家能源办等机构联合下发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了实行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企业节能管理、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以及推进千家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等行动。
1.2低碳能源
我国于2005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低碳能源的利用明确了方向,2009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要加快光伏发电的建设。
1.3低碳建筑
对于建筑节能,建设部于2001年颁布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5年颁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6年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明确提出了我国划分绿色建筑的等级和标准,同时也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要求,为我国低碳建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低碳城市规划探索
2.1低碳城市规划研究
对于低碳城市规划,同济大学的潘海啸等提出了低碳城市空间规划策略,探索了区域、总体规划、详细规划3个层面的低碳发展模式,在区域层面提出以区域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在总体规划层面提倡绿色交通支撑的空间结构,实现短路径的土地混合使用,适合人与自行车的地块尺度,以公共交通可达性确定开发强度,在详细规划层面主要以居住区规划为例,建议限定居住小区规模,避免大街区空间,来促进步行和自行车的使用。
2.2低碳城市规划实践探索
当前,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的实践,主要结合城市生态规划进行探索较多。深圳的光明新区结合“绿色新城”建设,在《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之新城规划》中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理念,通过着力培育低碳城市机能、加快推进经济的低碳转型、建立公交主导的交通系统和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等措施。对于低碳城市规划实践,应将低碳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法定编制体系,促进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创新。
3.低碳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低碳减排的关键是城市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规划当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建设低碳环保型的现代化都市,就要通过对低碳理念与城市建设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在明确低碳城市的内涵与定位的基础上实施低碳城市的建设工作。低碳城市建立,应在建立在一套操作性强、计量性高并具有一定可推广性的有效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全面促进城市规划发展之路的创新与探索。
3.1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虽然在思想理念与主要内容方面,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都都有着很多相似或一样的地方,但它们毕竟不是同一个意思,而且是代表着不同的内容,在实际操作当中应注意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低碳城市关注的主要内容,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强调碳汇的提高和碳排放的减少,而生态城市则关注着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比低碳城市包涵的内容要更加的综合与宽泛。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低碳城市应该包涵在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当中,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将低碳城市建设作为生态城市建设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进行把握。
3.2对低碳城市规划的合理定位
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较为准确、合理的定位,是促进低碳城市规划研究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我国目前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可以将低碳城市规划作出以下三种编制类型来进行有效区分:
第一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在我国现行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以外的低碳城市规划。
第二是将其心一种独立的形式纳入到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使之成为其中的一员。
第三是对前二者的结合,也就是直接将低碳理念有效消化到我国当前法宝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当中,在用地布局、产业发展、设施建设、交通模式等都注入低碳理念。这一种编制方法虽然看似复杂,但操作过程当中比较好把握,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发展方向。
3.3关于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
目前,由于低碳城市规划的理念刚刚引入到城市规划当中,在其理论方面的研究还进行得比较少,相对而言更多进行的是对节能减排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其土地的开发方式、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网络、建筑设计等众多因素都是体现城市是否低碳的关键内容,因此要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就要从这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实现研究结果的全面性与系统化。在构建城市低碳规划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实证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与说明性的可持续低碳城市建设模来作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3.4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低碳城市由概念到可操作的关键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标范围的界定,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不能包罗万象,主要看是否促进了减碳和固碳这一目标,尽量使指标体系简化;二是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指标必须能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进行控制和操作;三是指标体系的可考评性,即通过常规的方法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对规划的实施与成果检验可进行有效指导;四是指标值的适应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应有不同的指标值,从而更有利于实施和推广。
4.结语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设想,但大多停留宏观的目标层上,缺乏有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因此,只有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其理论基础,明确低碳城市内涵,定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将低碳理念落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实际中,并推动城市规划的发展创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科]
【参考文献】
[1]顾朝林,谭纵波,刘宛,于涛方,韩青,刘合林,戴亦欣,刘志林,郑思齐.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03).
篇8
关键词:英国;低碳社区;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20-04
低碳社区建设是低碳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低碳社区建设过程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很有必要。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经济快速发展,整个国家正在向低碳经济社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低碳社区建设取得很大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一、英国低碳社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家庭是社区的基本单元,社区又是整个社会的基本单元,因此,家庭低碳化是低碳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在英国,1/4以上的碳排放来源于家庭住宅能源使用,为此,英国政府把家庭节能减排放在低碳社区建设的突出位置。综观英国低碳社区建设,其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家庭节能减排为重点,实行战略引领、立法保障、项目推动,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家庭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低碳社区建设的合力。
(一)战略引领
政府从宏观层面明确家庭节能减排在低碳社区建设中的地位,提出家庭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和思路,指导微观层面的具体工作,特别是对能源供应商、建筑行业、家庭住户等的行为加以引导。主要见之于政府能源白皮书、低碳转型计划等重要文件。如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明确提出:为实现2050年CO2减排目标,要支持家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电、气供应商要鼓励其居民顾客投资改善住房节能条件,并提高新建和新装修房屋能源效率标准。2007年《应对能源挑战:能源白皮书》,针对家庭节能减排,提出建立住宅建筑能源效率认证制度,住宅的兴建、租售、抵押等都须通过能源效率认证。2009年《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气候和能源国家战略》明确提出,政府支持个人、社区和企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积极作用,要求每个人都减少自己的碳排放,政府为个人、社区和企业提供各种帮助,包括实施由财政支持的家庭隔热和能效提高项目。这个计划还对家庭和社区低碳转型作出全面部署,要求通过提高能效和采用低碳能源,使2020年英国家庭温室气体排放比2008年减少29%,2050年家庭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比重由2008年的13%降到接近于零。
(二)立法保障
英国自2003年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以来,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推动及保障低碳发展的法律,其中不少法律都对家庭节能减排作出了规定。如2008年颁布的《气候变化法案》设定了到2050年英国CO2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80%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建立了碳预算制度,并就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碳交易、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等作出规定,对英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对促进家庭节能减排也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能源法案》就小型低碳电力生产的税收返还等作出专门规定。这种小型低碳电力生产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或其他低碳途径的电力生产方式,既可降低电力传输过程的能源损耗,又可将家庭、社区、企业从被动的电力使用者转变为主动使用者,从而推动普通民众参与到国家低碳经济发展中来,使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形成整个社会的自觉行动。在有关建筑法案中,还对建筑节能作出了一系列规定。英国多次修订建筑法规,不断提高建筑物最低能效标准,促进建筑节能,减少CO2排放。如新修订的建筑法规明确规定,根据目标CO2排放率(TER)来确定新建居民住宅全部能效的最低标准,计算住宅实际CO2排放率(DER),确保DER不大于TER。这就要求新建住宅更加隔热,采暖系统具有更高的能效。从这些情况看,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法律规范,还是能源、住宅、建筑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都对英国家庭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项目推动
英国政府关于家庭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规划部署很多都通过具体项目来落实。这是一种由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家庭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即政府确立项目或计划,并安排一定的补助或奖励资金(有的采取其他融资方式),由企业或其他中介组织来实施,发动居民家庭和社会公众参与。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家庭和社区节能减排的合力。这里简要介绍几个案例:
1.碳减排目标计划(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CERT)。这是一项针对家庭住宅节能减排的计划,通过能源供应商来实施,主要目的是帮助家庭住户减少CO2排放。该计划要求能源供应商设立针对家庭的碳减排目标,供应商通过采取获得认证的节能、低碳措施来减少家庭的CO2排放。每个供应商都分配一定的碳减排任务,并有责任推广节能减排措施,还可对住户实施强制干预以实现节能减排。供应商通过能源账单把完成碳减排目标计划的成本转移给住户。一般来说,住户采取节能减排措施节省的开销远超被转移过来的成本,从而激励住户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据CERT计划最终报告显示,通过项目实施,共减少碳排放296.9Mt CO2,相当于预定减排目标的101.3%。
2.社区节能项目(Community Energy Saving Programme,CESP)。这是一个基于合作、针对低收入地区家庭的能效项目。主要目的是帮助这些地区的家庭住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支出。该项目对能源供应商和生产商提出法定义务,要求其对国内低收入地区的能源用户推广节能措施,提高能效标准,并实现19.25 Mt CO2的减排目标。据CESP最终评估报告,能源公司实现碳减排16.31 Mt CO2,相当于预定减排目标的85%。
3.智能电表实施项目(Smart Metering implementation Programme)。根据英国低碳转型计划确定的到2020年所有家庭安装智能电表的要求,2011年英国政府出台了一项在全国范围推广智能电、气表的计划,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计划投资113亿欧元,在英国3 000万个家庭和企业中安装5 300万个智能电表。据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DECC)预计,到2030年,智能电表将产生186亿欧元的效益。安装智能电表可以使用户获得实时信息,了解能耗情况,控制能源使用,节约能源开支,减少CO2排放。能源供应商可以获取准确数据,有利于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智能电表是建设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而智能电网能更好地管理整个电力系统的需求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尽管英国国内有关部门对这个项目的风险还有不同的看法,但它促进家庭低碳减排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4.低碳社区挑战赛(Low Carbon Communities Challenge,LCCC)。这是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环境食品和乡村事物部支持的针对低碳社区建设的创新性项目。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在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等地区选择22个社区实施(由社区提出方案后按一定程序确定),给每个社区提供约45万英镑的奖励性资助。该项目旨在支持社区低碳技术创新,采用低碳措施(组合),包括新型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及房屋隔热节能等,并组织开展有关活动,积累低碳社区建设经验,掌握家庭和社区节能减排数据资料,示范带动其他地方低碳社区建设。据DECC的项目评估报告,项目社区共实施了8 206项低碳措施,包括安装节能灯、锅炉外套、空气源热泵、风力涡轮机、1.2MW生物质供热系统等,每年可减少3 062 091kgCO2排放。该项目的实施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以家庭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低碳社区建设提供示范,并促进社区居民低碳节能意识的提高。
5.“边省边付”节能试点项目(Pay As You Save,PAYS)。该项目旨在探索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来激励住户在家中安装节能、微型发电设施,采用可再生供暖技术等。这个项目由DECC和社区与地方政府部安排,由节能信托基金会(Energy Saving Trust)负责实施和管理。该项目给每个物业单位提供2万英镑贷款用以支付节能措施费用,利率为零,还款期最长可达二十五年,安装太阳能板还可享受上网电价(FIT)优惠。参加试点的家庭可受惠于能效提高、微型发电技术,在家中进行实心墙隔热改造、安装太阳能板等而不必支付预付成本,而且能够减少家庭能源支出和CO2排放。
除上述项目外,英国政府还实施了很多类似的项目,如可再生供暖激励(Renewable Heat Incentive,RHI)、绿色方案(Green Deal)、绿色社区项目(Green Communities Programme,GCP)等等,来推动家庭、社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减少CO2排放,在低碳社区乃至低碳社会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英国经验对中国低碳社区建设的几点启示
中国低碳社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既要走自己的路,又要善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英国经验对中国低碳社区建设的启示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把家庭节能减排作为低碳社区建设的重点
英国从其1/4以上碳排放来源于家庭住宅的实际出发,把家庭节能减排作为低碳社区建设的关键环节,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做,不仅抓住了碳排放的重点领域,而且也抓住了家庭及社会的主体――广大民众。民众的参与,一方面可以直接实现家庭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其低碳意识,有利于促进全社会低碳发展。中国家庭碳排放水平虽然低于英国,但仍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以家庭节能减排为重点开展低碳社区建设很有必要。中国家庭碳排放主要由居住和居民交通两部分构成,居住碳排放主要包括生活用电、冬季采暖和日常炊事(其主要燃料为煤炭、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所产生的碳排放;居民交通碳排放主要包括私人交通(私家车、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等所产生的碳排放。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住房面积越来越大,私家车越来越普遍,家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越来越多,加强家庭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紧迫。必须把加强家庭节能减排放在低碳社区建设中的突出位置,放在中国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整个国家低碳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不仅要通过家庭节能减排促进家庭和社区的低碳发展,而且要通过家庭节能减排不断激发和增强人们的低碳意识,真正使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当然,低碳社区建设也不能完全局限于家庭直接的节能减排,垃圾处理、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得统筹兼顾,以形成绿色低碳和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二)加强家庭节能减排的顶层设计
英国政府从宏观层面提出一系列指导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关于家庭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政策安排和工作部署,并作为整个国家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推进家庭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历来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和规划,国家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方案也对节能减排提出要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有的规划设计、政策安排过于宏观和笼统,目标不够明确,操作性不够强,难以落到实处;有的则对产业、行业节能减排强调较多,对家庭节能减排重视不够;政府虽然很重视但却没有很好地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家庭和企业身上。从英国经验看,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把家庭节能减排与国家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结合起来。总体战略要充分体现家庭节能减排要求,家庭节能减排要切实融入总体战略之中。二是明确家庭节能减排目标。应该加强家庭碳排放的统计核算和分析预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与整个国家低碳发展水平和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关,也与这方面工作研究不够深入有关。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必须高度重视。
(三)健全促进家庭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
英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法律保障。虽然专门针对家庭节能减排的不多法律,但气候变化法案、有关能源法案和建筑法规都对家庭节能减排包括节能技术、设备和清洁能源使用等作出规定,有效规范和促进了家庭节能减排。中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低碳领域的法律制度,也没有专门针对家庭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现有能源、节能减排、建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有的虽然涉及家庭节能减排,但不论从立法理念、角度,还是从立法的针对性和份量来看,对家庭节能减排都强调得都不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国内低碳经济不断发展和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有必要制定一部类似英国《气候变化法案》的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发展的纲领性法律,并制定、修订、完善有关能源、资源、环境、建筑等法律法规,以更好地体现低碳发展的要求,更好地适应家庭节能减排的需要。条件成熟时可制定专门针对家庭节能减排的法律或法规,全面规范家庭节能减排行为,促进家庭低碳发展,为低碳社区乃至低碳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家庭节能减排的项目支撑和推动
通过政府支持和引导,实施各种促进家庭节能减排的项目(或行动方案)是英国低碳社区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少数城市开展了这方面的试点,但在国家层面组织开展的工作还不多。应该围绕家庭节能减排有计划地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或行动方案,把家庭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落实到项目上。重大项目要体现国家政策导向,确保项目的实施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给参与者带来实惠的目的。2013年1月,国务院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对包括住宅在内的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提出要求,并对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必将有力推动家庭住宅节能减排。其他项目如低碳供暖、家庭太阳能利用补贴试点等也应深入研究论证并适时启动。此外,还要针对家庭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必要措施,谋划一批项目,并将重大措施和项目转化为国家政策,以推动中国低碳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
(五)构建有利于家庭节能减排的高效工作机制
英国低碳社区建设模式是一种以家庭节能减排为重点,政府引导和支持、企业和市场运作、家庭和社会参与的高效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既适应英国,也适应于中国。家庭节能减排是促进低碳社区建设、实现整个社会向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的积极行动和共同参与。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除了前面提到的政府要明确家庭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外,关键还要有钱办事。要通过财政预算、税收、金融等多种方式,为家庭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并加强工作指导、监督和管理。其次,要充分发挥企业、中介组织等市场主体的作用。英国的做法主要是靠能源供应商、生产商和碳信托基金会这样的企业去实施。中国市场化改革在不断深化,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包括价格机制对能源、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使参与家庭节能减排的各市场主体的合理利益诉求得以实现。第三,要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性。关键是要让家庭参与者得到实惠。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家庭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支出,使家庭获得更多的节能收益,让社会分享更多的减排成果。当然,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动员,增强居民的低碳意识,使之逐步由被动变主动,变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HM Government.The UK Low Carbon Transition Plan-National strategy for climate and energy.decc.gov.uk/,July 2009.
[2] Ofgem.the final report of the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Target(CERT)2008―2012.ofgem.gov.uk/CustomPages/Archived-
Publications.aspx,1May 2013.
[3] Ofgm.the final report of the Community Energy Saving Programme(CESP)2009―2012.ofgem.gov.uk/CustomPages/Archived-
Publications.aspx,1May 2013.
[4] DECC.the Smart Metering Implementation Programme:Delivery Plan.decc.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smart-metering-
implementation-programme-delivery-plan,21 DEC.2011.
[5] DECC.Low Carbon Communities Challenge evaluation report,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low-carbon-communities-chal-
lenge-evaluation-report,17 July 2012.
[6] DECC.Home Energy Pay As You Save pilot revie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home-energy-as-you-save-pilot-review,
6 September 2011.
[7] 曾静静,张志强,等.家庭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2,(10).
Low Carbon Community Building:the UKs Experience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PENG Bo
(School of Economics,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
篇9
内容摘要:广西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措施主要表现为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财政预算政策、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绿色采购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政策措施协同欠缺、手段运用不充分、绿色采购无法落实等不足。因此,笔者认为需从提高政策措施协同性、丰富政策手段、加强政府绿色采购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低碳经济 公共财政 政策 广西
广西与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公共财政政策现状
(一)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财政预算政策
1.广西支持节能减排的财政预算政策。主要包括增加节能减排的财政支出、整合现有涉及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倾斜安排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创新财政补贴方式等政策手段。一是增加节能减排财政支出。自治区本级财政用于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2008年2.1亿,2009年达到3.5亿,增幅66.7%;二是整合有关专项资金向节能减排倾斜。广西整合自治区本级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环保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生态广西建设引导资金、水资源费等各项资金,倾斜安排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节能减排资金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技改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建筑节能、二氧化硫减排、化学需氧量减排以及节能减排监测能力建设等;三是创新财政补贴方式。2008年,自治区财政厅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提出主要采取以奖代补,实行财政奖励资金量与节能减排量挂钩的方式。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的2.1亿元节能减排奖励资金与全区当年的节能减排目标挂钩,重点支持60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317个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建设。对部分节能减排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或前期经费补助方式予以支持。
2.发展新能源的财政预算政策。《广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0年要实现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超过620亿元,建设全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省(区)。为支持新能源发展,广西自治区积极争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同时,积极出台扶持性优惠政策,增加政府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新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等关键技术,以及核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城市太阳能利用工程建设的支持等。具体财政支持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农村沼气建设财政投资和补助。2001-2006年,广西自治区财政安排用于沼气池建设的补助资金每年均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4.7%。2006年广西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用于农村沼气池建设的补助资金达9800万元。2008年又投入资金1.1亿元,新建20万座沼气池;对非粮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木薯生产,依照国家有关原料基地补贴和示范基地补贴的规定每亩补贴180元。
(二)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
2010年,广西自治区地方税务局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下列税收优惠:对自治区级以上(含本级)主管部门确认为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在2010年底前,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国家鼓励类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为节能减排而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运用高新技术和环保技术、推广节能设备和产品等原因,导致自用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和自用土地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按照税收管理权限,经地方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酌情给予减免照顾。另外,为支持新能源发展,自治区积极向国家申请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以非粮作物木薯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自2008年3月1日起享受以下税收优惠:免征消费税,已征的消费税予以退还;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
(三)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2004年底,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成为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广西也出台了一系列政府绿色采购的地方政策,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内部制定了鼓励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的政策,从招标文件的制定以及评标环节对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分,鼓励采购人购买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为了规范节能产品采购,广西还实施了一系列地方节能标准,如《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范》、《路灯节能装置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
当前公共财政政策的成效与不足
(一)支持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效
广西自治区财政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发展,包括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淘汰“两高一次”落后产能、推进城乡建筑节能、鼓励高效节能产品使用、加快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方面。得益于上述财政政策与资金的支持,近年来广西发展低碳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节能减排方面,“十一五”前四年广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3.4%,完成“十一五”目标的89.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累计下降13%,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30%;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累计下降8.76%,完成“十一五”目标的72.1%,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打下了较好基础。2010年10月29日,广西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消息,2010年1-9月,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1%。全区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416户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为1.23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93%,累计节约能源116.89万吨标准煤。自治区财政2010年安排节能、清洁生产专项奖励资金9500万元,支持了全区实施重点工程的节能、清洁生产项目124项,这些项目和去年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广西自治区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3.93%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是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目前沼气池入户率已超过40%,为全国沼气池入户率最高的省区;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利用,全区规划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0多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以上;核电开发也进入实施阶段。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已经投产。三是政府绿色采购方面,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2008年广西区本级节能产品采购占到同类产品采购比例的25%以上。而在2007年,广西区本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规模为770万,仅占到同类产品采购金额的13%,节能空调占同类产品采购金额比重仅为2%,只有5.4万元。
(二)与低碳经济有关的公共财政政策的不足
1.政策措施协同性欠缺。使公共财政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成效最大化的关键是最大化相关政策的协同作用,最小化相关政策的制约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经验欠缺,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从广西当前采取的一些支持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来看,各项政策措施相对孤立,措施间缺乏相应的协同促进能力,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发展低碳经济公共财政政策体系,导致政策措施结构断层和功能失衡,抑制了低碳经济政策整体功能的发挥,难以实现“1+1>2”的政策效果。
2.政策手段运用不充分。我国低碳政策工具主要以“命令-控制”类的行政手段为主,与发达国家以市场为主的政策工具有较大的区别。这也造成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对以市场为导向的财税政策运用较单一。广西同样也存在财政政策手段较单一的问题。譬如,对新能源的税收优惠形式过于单一,以减税和免税为主,没有将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应用于新能源税收优惠中。
3.政府绿色采购无法真正落实。虽然广西制订了一系列旨在增加对节能环保产品采购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绿色采购成本过高、采购人员绿色采购意识不到位,以及采购人员不能有效的获取环保产品的信息等原因,无法做到真正的绿色采购。
优化当前公共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提高公共财政政策措施协同性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争取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模式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具有经济形态的网络性和发展的互动性。因此,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也必须适应这种新经济模式的内在要求,要注意政策的纵向上下衔接、横向相互协调。
从广西当前公共财政政策情况来看,要提高政策协调性,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征企业排碳费。碳税是国外发展低碳经济重要的约束性财政政策手段,并取得良好效果。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征碳税,建议先开征企业排碳费,对高耗能企业征收排碳费,如高耗能企业能完成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则对其免征。王金南等的研究成果表明,征收碳税对GDP的影响有限,最高只有0.45%左右,同样,开征企业排碳费对GDP影响也是有限的。但对“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发展会形成制约,对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用较明显。二是完善低碳财政补贴结构,增加对居民低碳消费补贴。为促进低碳消费,国外对居民低碳消费补贴较普遍。广西应采取对居民低碳消费财政补贴的方式,来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可以对居民安装太阳能设备等低碳消费给予适度的地方财政直接补贴。三是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通过上述措施提高广西公共财政政策协调性,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用。
(二)丰富公共财政政策手段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预算政策手段,如预算拨款、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税收政策手段,碳税或类似税收、低碳税收优惠等;基金收费政策手段,如专项基金、排放费等。丰富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财政政策手段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设立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建议在整合各项与节能减排相关的资金项目的基础上,专门设置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项目,各级财政应当将其作为重点项目专门立项,并且要保证每年一定的增长速度。在具体预算安排过程中,应当将每年财政收入增量的一定比例用于该项目。该项目资金具体用于: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研发支出;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支出;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宣传与服务支出。支持核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应用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二是扩大低碳地方税收优惠。对从事低碳技术开发的企业,除享受自治区高科技企业所享受的全部税收减免优惠之外,还应允许这些企业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用于购置低碳设备的投资,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并对设备实行加速折旧,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低碳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另外,对低碳技术开发投资实行投资退税。对于节能服务产业,要落实2010年4月发改委等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中规定的税收扶持政策,暂免征收营业税、减免所得税。另外,还应将节能服务企业认定为高科技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建立自治区政府投资的碳金融公司,创新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加强政府绿色采购
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等绿色采购相关文件精神,提高采购人员环保意识;其次,要落实好优购政策、首购政策和订购政策,敦促采购人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应建全绿色采购标准,建立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统计体系,绿色采购清单,公开绿色采购信息等措施;第三,自治区应采取一些减税措施来降低“绿色产品”采购成本,各级政府应支持建立采购信息数据库,成立绿色采购网络组织,推动成立各地绿色采购团。
参考文献:
1.王金南等.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碳税政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
篇10
关键词:低碳;高校;未来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6-0054-02
低碳未来“不仅是人类的一种理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渴望和憧憬,而我们的人生,正因为有了这种渴望和憧憬才形成一条不屈不挠的奔流。当我们与低碳同行时,我们其实是不自觉地加入到了传递”低碳未来“行列之中,我们为此感到光荣和自豪。低碳,它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不再孤单和迷惘,知道了自己今后该怎样去工作和生活?为了低碳,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将生命燃烧到极致,这就是低碳带来的新启示。
一、低碳离高校到底有多远
首先,高校聚集了各方面的知识分子和人才,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是生产和传播先进文化及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又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既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面军;既是社会理想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理想的传递者。何谓社会理想?说白了就是社会需要的具体反映,如果社会不需要,再多的社会理想也是瞎折腾。而高校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将社会理想传递给每个学生,并以此为枢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然后通过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实践使理想变成现实。
其次,随着兴教重教、教育兴国、科技强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高校不再是美丽的象牙塔,它已从社会的边缘卷进社会的中心,关注现实、服务社会,蔚然成为当今高校最关键的职能。高校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促进了高校的繁荣,并赋予高校新时代的内涵。高等教育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提供生产力中最朝气蓬勃的且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人才资源,高校的作用越重要,我们的社会就越进步。
再次,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高校是智力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高校维持和传播真理,创造新知,服务社会并产生效益;另一方面,高校高度自治和崇尚学术自由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未来的走向,当”低碳“成为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和长远战略方针时,高校也必成为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龙头。所以,低碳与高校的距离实则是零距离。
二、低碳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宣言,引领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新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对于高校而言,选择低碳转型以加速发展,与其说是顺应时代的客观要求,倒不如说是来自于自身强烈的内在需求。从1999年的大众教育代替精英教育开始,高校就如同周华健的歌曲《让我欢喜让我忧》,”爱到尽头覆水难收,爱悠悠恨幽幽。为何要到无法挽留,才又想起你的温柔。给我关怀为我解忧,为我凭添许多愁……“欢喜的是,扩招极大地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进而增强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忧的是,扩招带来的一系列不可调和的问题:(1)生师比提高过快,教师负担过重,严重影响授课质量;(2)建设规模滞后,在扩大招生规模后,生活、学习所必须配套的硬件设施的建设速度和完善程度,未能较快地满足需求和期望;(3)专业与课程结构调整滞后,随着高新技术发展和全球经济化的加速,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而高校超负荷运行,根本无力紧跟时代步伐,别说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就是按部就班的过日子也是苦不堪言、力不从心,还哪有多余的力量去创新改革。
因此,尽快转变高校发展方向,加快低碳校园建设,更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
三、建设低碳高校的设想
1.成立专门的低碳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担任负责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以提升产业结构、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结构、低碳消费等为重点领域,着力建设符合我国实际的低碳高校。具体到细节:一是经常召开低碳专题会议,研究节能管理工作,并根据学校实际确定科学决策及一系列各方面节能规定与责任;二是对各部门进行目标管理,即根据各部门工作性质,实行分类量化的管理制度;三是把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创优人才环境,彻底破除”官本位“;四是定期组织检查及通报各部门低碳创建落实情况,有奖有罚,促使各部门主动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五是运行激励机制模式,将低碳贯穿于实施组织目标的全过程,使建设低碳校园真正落实到实处。
2.成立纵横交错式的低碳科研机构。关于大学之道,古人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其大意是大学的道理,在于净化自己的光明、皎洁自己的德性,在于使他人能够去除旧习,革新进步,在于成己、成人达到至善的境界。关于读书之道,有人言,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并参悟宇宙人生的真谛,它不是为了一种单纯的求知而是为了一种智慧的富足或不断的朝圣或不断的救赎。关于大学精神,通常的定义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关于读书精神,歌德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爱默生言:”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因此,根据大学之道和读书之道、大学精神和读书精神推断,如今的高校要达到道之道的最高境界,要弘扬精神之精神的至上,除了学术和科研,已别无选择。历史实践经验证明,学术和科研不仅是高校管理的生命,也是高校发展的血脉。学术是育人的最高境界,科研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都具有强大的力量。教学需要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精神和开拓创新人才,最大限度地显示出高校的价值。所以,成立纵横交错式的低碳科研机构,致力于探索新的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新的节能低碳设置。然后,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及能力,实现推动高校科研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双重作用,这不仅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3.强化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氛围。大凡提到意识,给人的感觉通常都很纠结和繁复,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1)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2)觉察。其实,意识这东西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小王子说过的话:”星星是很美的,因为有一朵人们看不到的花……如果有人爱上了在这亿万颗星星中独一无二的一株花,当他看着这些星星的时候,这就足以使他感到幸福……“由此拓展,如果低碳比作很美的星星,那意识就是一朵人们看不到的花,当意识强化到爱上亿万颗星星中独一无二的一株花,这时所有的星星都会令人感到幸福。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低碳升华到很美的星星呢?首先,将新生入学教育延伸至大学生活转型至低碳生活的重要教育活动,各学院主持召开低碳专题学生大会及班会,发放倡议书,举行演讲比赛;其次,聘请专家作低碳专题报告会,各学院还可组织低碳节能榜样交流会;再次,通过广场文化活动,营造一种蓬勃向上的进取氛围和健康和谐的人文氛围,引导大学生提高精神境界,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并贯穿到整个学习和生活之中;最后,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校报、宣传栏等校内舆论阵地,宣传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势与发展趋势,强调树立低碳理念,建设低碳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低碳与教学相结合。大学教育,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其他活动为辅;课堂为主,课外为辅;书本知识学习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方针,更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在实践中形成一套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体系。因而,必须乐于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如何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呢?只有真心的投入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人类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人类具备了与生俱来的情感,关于心灵的触动,张小娴曾说过:“当灵魂那根弦被拨动了,身体和爱也会共振。我们爱上的,是一个能拨动我们灵魂那根弦线的人”。由此看来,偶尔的情感碰撞或许会令血液汹涌澎湃且整得火花四溅,但却象昙花一样短暂,象烟花一样刹那,那血液平静下来的寂寥又有谁明白呢?所以,只有心灵的触动才是永恒的,象常开不败的鲜花美在路上。当教师和学生结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后,学生自然会敞开心扉,敞开思想,抒怀。学生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的新观点,更应予以肯定,师生之间在学业上是平等的,永远不应论资排辈、论辈定高低,只有科学知识的真理才是真正的权威。教师的终极使命应使学生最后皆能超越自己,“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待有才人出”,这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境界。教育能给予人类一种引领,一种启迪;而把一些有价值的社会理念融入各个教学过程中去,则是教育工作者应当长期注重的育人方法。在当前生态危机普遍加剧的情形下,教师应将低碳理念融入教学课堂,让学生们全方位的以实际行动参与低碳行列,并形成良好的风气。
参考文献:
[1]朱有志,罗波阳,方向新.低碳崛起[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 上一篇:后勤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 下一篇:校车管理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