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29 16:3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班级管理实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班级管理实习计划

篇1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幼师学校 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56-02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的技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每次信息技术革命发生的同时,教育革命或变革往往也会产生,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因此,信息时代要求教育也必须信息化,即教育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其中的一个发展目标是教育管理信息化。在信息化水平空前发达的今天,学校和老师要探索和实践管理信息化。一方面,要培养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一 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

从语言的创造为标志的第一次信息革命开始,人类已经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在猿向人进化的原始社会,语言开始被创造。语言是人类最初的信息交流、加工和传播的物质载体和手段,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然而,语言作为人类处理信息的载体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只能靠记忆和口口相传来传递和保存信息。这种直接的传递方式在原始社会末期得到了革命性的突破,那就是文字的发明。文字的发明造就了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促使人类的信息处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促使人类经验得以积累和流传。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封建社会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二者大大促进了信息传递的范围和容量,从而使人类文明快速传播和发展。第四次信息革命仅发生了短短的几十年,但是它的影响却超越了前三次革命的进程。以电报、电视、电话和广播为主要载体的第四次信息革命突破人类以往信息传播的载体。从此以后,人类信息的处理工具不仅是语言和文字,更重要的是图像和声音信息(建立在电磁波基础上的)能得到传播和交流。第四次信息革命为人类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第五次信息革命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的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第五次信息革命随之到来,并且短短几十年就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一次信息革命的信息技术必然会引起教育的革命或变革。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所以,信息革命必然引起教育革命。语言的创造是教育出现的前提条件。没有语言,教育是不可想象的。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产生、无线通信的发展促使教育也随之发生显著的变化。每一次信息革命发生以后,必然是人才大量涌出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的快速发展。而教育又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人才,为再一次的信息革命奠定基础。人类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哪一个国家、民族能站在信息革命的前端,谁就能站在世界的前列。因此,信息社会下的教育要不断随之信息化,才能适应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二 教育信息化要求学校和教师管理信息化

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五次信息革命的时展中。为了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五大发展目标中有一个目标是如此论述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教育决策与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要显著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要广泛普及。管理信息化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是渗透时代的主题,为学生营造适应时展需要的氛围。因此,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之一是学校和教师管理信息化。

三 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主要有两大领域:学习和德育。德育管理也可以认为是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包括常规、学习和思想教育。在信息时代,如何能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班级管理,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在探索的问题。班级信息化管理,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来管理班级。充分利用学校已经具备的信息化设备进行班级常规、学习和思想教育。充分利用现在的QQ和家校路路通等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载体。具体地讲,就是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的电脑、手机等硬件设施和QQ、家校路路通等软件来管理班级。

第一,现在的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不仅仅依靠学校

和教师,还有网络。网络世界错综复杂,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运用先进信息手段整合健康向上的资源让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能够明辨是非,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使其健康成长。

第二,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下达信息,来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有些班级的日常事务完全可以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特别是在实习期间,信息化管理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当然,教师不能完全依赖这种方式,还必须不定时去宿舍和教室进行抽查并要求整改。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在班级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

第三,利用QQ群,组织和帮助学生们进行生活和学习的交流,帮助学生们能够共享和整合教育资源。设置一个专门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QQ群。这个平台可以是班级常规信息化管理依托的平台。这个QQ空间中的日记和照片,都是学生的信息。通过记录每次活动和相关重要事项见证学生的成长。在班级群中,提倡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对学习有疑问的地方一起在群中探讨,从而促进学习的进步。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班级管理信息化 "云上家"管理

手机成为当前人人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手机功能的网络化,网络管理班级的手机APP应运而生。根据班级管理的要求,构建合理的班级管理网站“云上家”。我们所建立的“云上家”利用移动班级管理软件,包括手机端和电脑端,两者无缝云协同。一站式提供通信录、通知、考勤、签到、请销假、查寝和操行等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进而实现学校、学生、家长三者及时有效沟通对比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与采用“云上家”之后,班级管理的效果更加明显。

一、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1)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难以奏效

班级的管理方法分为两种:成文的方法和非成文的方法。成文的方法包括学校的指导的各种管理方法和班级自己制定的管理方法等。这些管理方法一方面调节团体和个人的行为,保证共同活动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维护个人在团体中的权益,从而使个体获得发展。在成文的班级管理方法中有一种倾向,即科任老师或班主任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管理方法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这种方式导致科任老师或班主任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形形的错误行为与利己意识,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监视同学不违纪、不犯错。班级中非成文的制度主要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班级中约定俗成的规范。由于多数的同学认为班级的管理方法不是由班级同学自己讨论制定的,在班级中大家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修订班规,所以导致了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管理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班级的管理方法建设对于班级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中职生来说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方法建设尚未健全,部分制度反映的只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类的班级管理方法剥夺了学生实际自我管理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2)班级缺乏凝聚力

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成员之间应该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集体应该有确定的被成员所接受的共同目标,成员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中职学校大部分的班级凝聚力都较差,同学之间不能相互信任,对班集体的建设几乎没有人愿意出谋划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普遍较差。

(3)班主任投入大量精力管理班级却收效甚微。例如:宿舍内务做得不到位被扣分,班主任要两三天后才知道,改正后已经被扣了几天的分;

(4)家长获取学生的在校情况不易。很多家长很关心学生的在校情况,比如说学习成绩好不好;平时上课有没有旷课迟到;与同学关系是否融洽等等。学生出于某些原因不肯如实告知家长,而班主任由于平时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每一位家长沟通,这些因素造成了家长获取学生的在校情况不易。

二、构建“云上家”, 实现班级管理信息化

构建“云上家”信息化管理班级。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15级计算机5班为试点,搭建班级网站“云上家”。接着把学生资料导入网站,并创建学生账,设置班干部在网站的管理权限,让学生和家长下载安装“云上家”,培训学生和家长使用“云上家”现实考勤、通知、请假、操行管理、 宿舍管理等功能,然后总结在使用软件时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云上家”。

使用“云上家”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机APP方便快捷的管理班级,实现远程考勤,操行评分,组织通知班级活动,公布学习成绩等班级日常管理。家长可随时查看学生成绩,考勤情况,操行评分,并可以给班主任留言。学校可第一时间掌握学生考勤、操行、卫生等情况。“云上家”的内容包括:(1)班主任功能①事务管理:爱班级变过去时为现在进行时,第一时间将学生动态发到班主任手机上,让班主任随时随地都可以处理班级事务,班级管理更加轻松、方便。主要功能包括:请销假、考勤、通知、日常操行、成绩、宿舍内务、重点关注、会议纪要等。②工作统计:爱班级提供更加民主化、精细化的服务,及时公示、自动数据汇总。老师学期总结汇报、评奖评优、素质测评再也不用犯愁了。③社交互动:爱班级自动建立学生通讯录,辅导员联系学生和家长十分方便。学生可以匿名和辅导员进行无障碍交流,让学生和辅导员能畅所欲言的吐露心声。爱班级社交互动功能有:班级通讯录、晒生活、意见箱、小纸条等。(2)学生功能①请销假:还在为请假追着班主任的屁股来回跑吗?你OUT了!通过爱班级用手机就可以向班主任方便快捷的请、销假!②课表:当日有什么课,班会及时提醒到位!针对任课老师的课,你还可以进行匿名评教。③意见箱:可以匿名给班主任提对班级、老师和学校的看法哦!④成绩:班主任将成绩导入爱班级后,手机端班仔自动推送成绩通知,通过手机就能知道考试成绩和班级排名情况,方便!⑤日常操行:平时表现民主化,加分减分早知道,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表现,为评奖评优做准备吧!(3)家长功能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日常操行,学习成绩,给班主任留言等。

三、小结

利用信息化班级管理-构建“云上家”的管理方法是一套班级管理的新方法。它方便、快捷、有效,符合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时代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班级管理的改革,增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教育价值和效率,并且可以在全区中职学校推广使用,全体学生和家长都受益。

参考文献:

[1]朱晓东;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04期

[2]孙宪萍 试论新背景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13(32):129

[3]蔡风 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几点问题探讨 赤子(中旬),2012(02):46

篇3

关键词:师范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

高等师范教育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与教育发展需要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特别是培养实践能力强,过渡适应期短,毕业后能较快地与一线教育教学接轨的教师,已成为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师不仅要有很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有很好的能力结构;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育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通过考察我国现行的高等师范教育,可以发现高师院校在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组织形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培养高师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紧要和迫切的问题。

一、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一) 师范教育意识淡化,实践能力培养欠缺

随着近些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很多原来专门的师范类院校已经升级为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师范教育特色不再突出,一味模仿综合性大学的办学范式而淡化了师范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忽视了实践性。学校偏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或者把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知识教学的附庸。把教育实践仅仅作为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过程,教育实践的目的是消化理论知识,除此以外别无其他;而学生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忽视了对实践技能的训练。因为理论知识是一种客观的、普适的和确证的东西,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明确、有章可循而又容易操作的,所以无论教与学两方面都愿意把专业知识放到优先的位置,使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压制和排挤。这样,高师生只是满足了教师岗位中的学历角色要求,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重视,学术性和师范性之间的平衡度没有掌握好。而且,师范院校忽视了对学生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目标定位下,大部分高师毕业生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角色,还需要在工作后磨炼很长时间。

(二) 课程结构失衡。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师院校的课程体系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延续传统的架构,整个教学计划的安排主要围绕专业来进行,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学科为主,强调学科之间纵向的系统性、关联性和整体性,并逐步衔接深入。课程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这种以专业为中心,以学科课程为主要特色的课程设置,不可避免地导致课程结构失衡。其主要表现是,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学科课程轻综合课程。总之,现有的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忽视了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育理论课程是培养高师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从课程结构上看,理应有完整、特殊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但如今,除了几所重点高师院校的教育类课程正在进行探索性实验外,许多师范院校仍沿袭以前的教育体系,除多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课程以外,其他专业课程几乎与综合性大学没有什么区别。缺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现代课程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实验等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学习的课程。并且,开设的课程内容陈旧。重理论而轻应用,缺乏开放性与弹性,课程内容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敏感性不高,新的信息相对缺乏。

(三) 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滞后。教育实践时间过短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虽然各级师范院校都加大了教育实践的经费投入,并积极建立、建设教育实践基地(主要为中小学),但是,相比于大量需求而言,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高师生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首先,教育实践基地的数量不足。长期、稳定、系统的接待高师生参加教育实践的单位相对较少,零散的接受单位居多。这其中存在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学校自身对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发展的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可利用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第二,社会支持的力度不够,一些学校想要与之建立实习合作关系的单位不予支持,导致一些实习基地难以建立;其次,教育实践基地的支持度不高,效果不佳。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的合作形式松散,缺少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从而使实践过程得不到有效实施。有些学校基于保持课程连贯性和教学计划的考虑,接待教育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地压缩了实习学生参与一线工作的时间。因此,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落实相关配套机制显得十分重要。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过短,通常为6周左右,时间过短就无法使教育实习的内容充分展开,只能限于课堂教学工作,窄化为教学实习。而班级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调查等许多活动基本上都被忽视或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产生实效。

(四) 教育实习组织形式存在缺陷,指导不充分

教育实践形式包括见习、研习、实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实习,它是最主要的实践环节和训练方式。目前,教育实习的组织形式大体有三种,一是“分散实习”,让学生自行联系学校实习,大部分回母校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全部由实习学校负责。二是“委托实习”,由高校出面联系相关县市教育局。与教育局签订“委托实习”协议书,把学生交给教育局统一安排到当地各学校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的业务指导和生活管理委托教育局和学校共同负责。高校派教师定期到各学校巡视。三是教师带队实习,学生按专业组织实习队,每支实习队安排一位教师带队,下学校实习。实习期间,带队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配合并协调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教学、班主任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管理。在以上三种实习模式中,第一、二种形式的实习组织管理松散,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在实习期间得不到规范的训练和具体的指导,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处在一种自由、松散、随意状态中,因此能力的提高受到很大的限制。更严重的是由于不能经常督促检查,学生不参加实习活动的现象较为突出,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种形式由教师带队实习,有组织、有计划、严格管理、规范训练,基本可以避免前二种实习形式普遍存在的缺陷。目前,很多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采用的是第一、二种形式,实习效果明显受到影响。至于实习前的见习,多采用集体到中学听一两节观摩课作罢,接触中学教育教学活动十分有限,收效甚微。

二、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应采取的措施

(一) 突出师范教育特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我们首先应该在观念层面上有所转变和调整。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明确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又要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科和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要明确专业知识教育与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的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二元论”的误区,促进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在培养目标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校和教师从观念层面重新认识培养师范生的基本取向和理念。同时要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的同时,利用好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从师技能,如组织演讲比赛、三笔字(钢笔、粉笔和毛笔)比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以及利用假期开展教育调查研究、走访校友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 优化师范教育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比重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就有必要对现行的课程和教学进行改革。首先,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方面,要注重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适应性。其次,学校的课程结构上,要突出实践课程的内容,可以遵循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理论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四大模块设计课程结构,注重相关学科及专业之间的交叉和渗透,适量减少基础理论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时,增加实践课程学分及学时比例,增加实践类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重,增加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班级管理、心理辅导、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再次,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来,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能力,以实现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 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硬件资源和物质保障,缺乏相应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将难以制度化和体系化。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要重视校内实验室建设。学校要有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可作为模拟课堂的教学场所,并且其中的设施、设备要与中小学的水平接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直接进行实战演练,通过讲课、说课、评课等方式的训练,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其次,要积极推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特别是要重视与中小学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协调师范院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关系,建立能够稳定长久合作的教育实践基地,并从制度上保障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使用;第二,争取社会支持,要让社会形成共识,师范教育这个大工程只由高师院校一方是无法完成的,要尽量争取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充分开发社会资源;第三,要重视毕业生的情感纽带作用,高师院校毕业生多是走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岗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情感纽带作用,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建立实践基地;第四,要探索能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这样才能保持与实践基地的紧密联系和得到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

(四) 积极运用教育实践多种方式,加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在教育见习方面,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向措施,要打破过去那种只在教育实习前走进中小学听一次课的局限,或从根本上忽略教育见习的做法。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增加走进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机会和时间,获得第一手经验;另一方面,在“走出去”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每年从中小学请来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向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当前中学教改现状,介绍个人教育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使学生保持对中学教育现状的认识,对基础教育改革形势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师范教育意识,开阔知识视野,为他们步人教师岗位提供经验和启示。

在教育实习方面,除了对分散实习和委托实习等形式加强巡视、监督,确保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整个实习过程,还要对各种形式实习进行有效指导。一方面,高师院校要选派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了解基础教育情况的教师担任带队教师和巡视教师,及时指导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由接待实习的学校指定一线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业务指导。针对一所学校同时接待、指导同一专业多名实习生较困难的情况。高师院校可以采用“混合编队”的形式,即由不同专业的实习生组成一个实习

队下到实习学校,这样既减轻了实习学校课程安排上的压力,又避免了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一对多”进行指导,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抓住“国培计划”机遇,积极推行顶岗实习。2010年启动的“国培计划”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小学教师和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高师院校要抓住这次机遇,积极推行顶岗实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高师院校派出实习生顶替中小学教师的岗位,并且完全履行其岗位的所有职责,直接接触教育一线工作,使实习生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另一方面,那些中小学教师则去接受继续教育,这样就实现了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的双赢。

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大胆地进行探索,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兼顾师范性和学术性,在综合分析各种条件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邓辉,李炳煌.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分析与提升[J].求索,2008,(3).

[3]高月春.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7,(4).

[4]洪松舟,卢正芝.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失效与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

[5]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5).

篇4

为了检视新疆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存在的新问题,提高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质量,课题组深人中小学,和校领导、教研主任、骨干教师及新教师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查阅文献,发现新教师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新问题,以期检视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存在的新问题,探寻教师教育的有效途径。

问卷调查包括“新教师教学能力调查问卷”、“新教师教育教学情意调查问卷”(新教师限定在工作三年以内的专任教师),问卷面向新疆师范类毕业的中小学各科老师,发放问卷500份,回收370份。同时面向昌吉学院和新疆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发放“师范生教育教学情意问卷”500份,回收416份。

通过访谈及对问卷的数据结果分析发现新教师存在的新问题,并检视师范教育存在的新问题,探寻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新教师所面临的困境和新问题

(一)对教师职业的迷茫

刚刚步人教学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他们大多还没有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去规划和经营。在问卷调查中认为教师是一种职业、谋生手段、工作的选项高达86.9%,而把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事业的选项只有13.1%。因此这段时期的新教师很轻易受挫败感的影响而离开教师工作岗位。问:“假如有机会,你会重新选择工作岗位吗?”只有2O%的人选择不会。可见,新教师对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还没有取得职业认同感,处于职业摇摆期。

(二)教学能力欠缺

对“教学能力”选择的结果统计显示,对“专业知识”“教学目标”的设计评价较好分别为62.9%和55.9%,而对“教学评价”好评的选项较少,只有46.6%,其他能力,如教学方法、教材驾驭、板书设计、新问题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条理选“好”的都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具体表现在:

第一,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据自治区教育厅2002年8月对普通中小学教师进行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普查中,小学教师汉语种语数外等学科的平均分只有80多分,只相当于小学毕业生的中上水平;初中教师汉语种语文、生物、历史、英语平均分在70分以上,其余各科80分以上,基础知识水平略高于初中毕业生水平。此外在教学中,对知识概念的表述口语化或者生活化现象严重,尤其对理科的概念、公式、定理,对文科的术语表述不够准确和严密。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缺乏条理性。

第二,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上看,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较好。但是缺乏长远目标和课程的整体目标。据调查,很少有新老师知道学科课程的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如何把整体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每堂课。此外,如何结合学生学情制定教学目标,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和举措。

第三,在教材驾驭方面,缺乏对一个学年段乃至全册书的整体探究,对于教材之间的逻辑关联没有全局概念。因此,新教师的教学大多还处于“教教材”阶段。

第四,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新教师具有探索尝试的精神,他们渴望并尝试使用各种各样的新教学方法。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缺乏理性思索,致使课堂无效活动多。

第五,板书不注重设计,随意性强,重难点不突出,缺乏条理性;或者书写不规范,字迹不美观;或者兼而有之。

第六,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缺乏组织管理能力。一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欠缺,即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和如何布置教学流程没有科学的思索;二是对学生学习的组织能力欠缺,缺乏应对学生学习的教学组织和课堂组织的管理能力。师生沟通能力较差,要么师生对立冲突,要么师生“亲密无间”,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班级管理少策略

新教师在班级管理上存在的优势是,他们刚从学生走向教师,能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愿意和年轻教师亲近。存在的劣势是,他们因为经验不足,家长和学校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持怀疑态度。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班级管理”中选择好的都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而选择一般和差评的也占到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而事实上,新教师在班级管理上存在的新问题是,热情有余,而方法不当,或失之溺爱,或失之过分自由;和学生关系的度很难把握,有的亲密到没有师生界限,新教师失去了权威的批评力量;要么不敢管理,不敢教育,教师角色还没有定位。在对“新教师教育教学情意问卷”中,对“除了教学经验之外,你觉得最缺乏的是”的选项中有42%的老师选择“班级管理策略”。可见,班主任管理和班级组织能力是师范毕业生的硬伤。

(四)社会交往稚嫩

在社会交际方面,新教师欠缺沟通交际能力,如在交往面上较窄,难以融人老教师的交流圈,欠缺和领导同事交往合作的技巧,忽视合作的成效,对同事关系如何相处感到复杂和迷茫。尤其是在和学生的沟通和和家长的沟通上,还缺乏技巧和经验。在“新教师教育教学情意”的问卷中,新教师对和同事的关系的选项中,选择“和谐”的占38.7%;选择关系“一般”的占38.5%;选择“紧张”的占19.1%;选择“说不清”的占3.7%。

二、检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新问题

从访谈和问卷统计所反映出的新问题,检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新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视教育认同感的教育

目下有部分师范生不是为了做教师而报考师范专业。在回收的416份问卷中,选择因为“个人喜好和志向”而报考师范专业的只有102人,占30%。在“毕业后希望去什么单位工作”的选项中,有223人选择去中小学做教师,只占60%。除了生源新问题外,师范教育缺乏相应的职业情感的教育和职业规划引导,也是导致师范生缺乏教师教育认同感的原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情感,教师的注重力和精力主要用在专业课的教学上。因此师范类的学生,存在着对教师职业缺乏认同感的现象。

(二)课程设置滞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所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以课程改革为导向,旨在改变以往课程“繁、难、偏、旧、窄”的现象,目前的高师课程设置仍然是学科本位,壁垒森严,师范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是条块状的学科知识的细化,知识储备无法适应基础教育综合学科的教学。在高师课程设置中,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开发的知识没有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此外,由于受学科专业教育的局限,综合课程、通识教育被忽略,这也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改革中综合课程改革的质量。

(三)忽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重视学科课程的设置而忽视活动课程的设置和布置,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活动辅导。学校考核教师的依据是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师注重自己的专业发展,精力主要用在教学和科研上,几乎无暇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从培养方式来看,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学习为主,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实践课程少,实习时间短。因此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缺乏实践锻炼。

(四)教育管理能力欠缺实训

学生管理及其班主任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目前存在的新问题是师范毕业生既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虽然教育学有一个章节的德育论的内容,但是还很不全面;也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虽在实习中有对班主任工作实习的要求,但大多实习基地不敢也不愿让实习生参和班主任实习,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辅工作,而很少让实习生参和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师范生在班主任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实训机会。

(五)社会交往缺乏实践机会

大学生中仍有一些学生不适应集体生活,不会和同学友好相处,有的甚至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或者沉溺于网络,少和其他同学来往,导致心理失衡。究其实,是因为学生长期封闭在大学校园里,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即便有假期的社会实践要求,但因为疏于管理,有些同学只是走过程,或者直接找个证实材料应付差事。这部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教学工作。

三、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策略

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效,高等师范院校义不容辞。师范教育要采取相应策略,以提高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为师范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一)导正教师信念

2004年,美国《教育世界》杂志曾向校长做过“您寻找具有怎样特质的老师”的网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管理能力;态度;热情;爱、期望和人际交往”四个方面是最重要的特质。可见对教育的情感、态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最重要的潜质。因此对师范生来说,首先要认同教师职业,并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才有可能热爱师范专业并为此努力,也才有可能把教育作为事业去为之奋斗。因此师范教育应该加强对教师专业情感的培养,通过教师教育导正教师信念和教师认同感,因为这是支配教师行动的“核心价值”和“深层指令。”对于师范院校或者高校的师范专业来说,应该录取志愿从事教育事业的优秀学生到师范专业学习,这当然也依靠于政府高校招生和就业政策的引导。

对于高校来说,重视教师教育情意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教育。可以开设选修课,开展特级教师教育探究,或者请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做讲座,阅读教育名著等,撰写身边优秀教师的成长的故事,以榜样激励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坚定教育信念,树立热爱教育的信心和理想。

(二)立足基础教育调整课程设置

各级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要始终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必须探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中小学教学工作需要的合格教师。”

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既要重视学科性、学术性,也要重视师范性、实践性。加大教育类课程的开发和研制,重视课程理论和课程素养的培养,加大通识类课程的设置,重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时,使所培养的师范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人文知识、科学知识;既要有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又要有教育的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各高校师范专业还应结合本地实际,结合本地区优势,开发具有本地区、本学科特征的校本课程,为基础教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程的开发起到示范和引领功能。

(三)注重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学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理论指导下,反复演练,总结经验。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1.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能力;2.班级和课堂管理能力;3.教育探究能力;4.运用信息技术能力;5.沟通和协作能力。学校可围绕教师专业能力开展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和班级活动,如书法大赛、朗诵演讲辩论赛、征文比赛、模拟课堂教学大赛,促进学生坚持不懈苦练内功。平时教学技能的练习及其活动可纳人学分管理,或者制定教师技能考核手册,把平时的练习及比赛成绩纳入考核。

(四)提供管理能力学习平台

管理和组织能力的提高除重视理论学习,更要注重实践锻炼。

在大学校园里,班级和学校院系可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参和到自我管理、班级管理、宿舍管理及学生活动的管理中来,让人人都有事可做,事事有人做。鼓励学生参加适合自己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各级各类活动和比赛。班级管理责任到人,或者实行值班制。而且把学生参和的活动和管理,都纳入到考评中,或者装入成长档案中,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成绩记录。以此鼓励和促进学生参和各项活动组织管理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师范生的合作能力,大局意识等。

见习和实习是锻炼学生管理能力的最好机会,对此也可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大一大二见习期,主要是观摩学习,大三(或者大四)的教育实习,重在实践和调研。见习期,可以建立校外导师制,让中小学的优秀班主任做师范生的导师,学习班主任管理经验,注重平时班主任导师的案例学习,就导师的管理案例可进行分析研讨,总结经验,并有针对性地参加中学的课外活动和大型仪式。在导师指导下,还可参和个别学生的教育,如为学生补课,和学生交流谈心,疏通学生心理,协助导师班主任工作。而实习期,就可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班级活动计划,参和班级管理和活动,辅导班级各项比赛。同时,对中学生出现的普遍新问题进行调查探究。

(五)以活动促社交能力的提高

篇5

论文摘要: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专业性基本技能和技巧,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现状的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要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必须做到:构筑明确的教师职业技能目标管理体系、优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管理过程、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激励机制。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等问题,越来越多的高师院校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突出师范教育特色,把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纳人到课程体系,并加强考核和管理。而体现师范教育特色之一的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作,也一直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如原国家教委师范司、浙江省教育厅(浙教师[2002]141号文件)先后制定了关于高师学生教师职业训练有关文件,明确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概念与内涵,即: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专业性基本技能和技巧,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具有综合性、操作性、实践性等特点,是融理论与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专业课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六个方面。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现状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教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现状,我们开展了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跟踪调查活动。调查时间:2002年4月;调查对象及人数:湖州师范学院初教系200()届、2001届168名小教大专毕业生(包括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生、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三·二”分段大专生);调查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用人单位发出168份调查问卷,回收148份,回收率达88 %;调查内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调查项目设计的依据:原国家教委师范司1992年(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1994年制定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浙江省教育厅2002年(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

    调查结果如下:

    1、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调查口头表达能力、教态两方面(见表1)。

2、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主要调查板书书写水平(见表2)。

3、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主要调查教学态度、对教材理解把握处理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三方面(见表3)。

4、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主要调查组织管理能力、开展活动能力两方面(见表4)。

5、综合技能(见表5)。

    从以上调查反馈的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和较充分的肯定。综合如下: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教学态度方面满意率达到100;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综合技能、板书书写水平、教态等满意率达到90%以上;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处理能力等满意率达到87%以上;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开展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满意率达到81%以上。但实际上小教大专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口头表达能力、把握处理理解教材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展活动能力很强和板书书写水平优秀的学生明显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只是达到了基本掌握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对策研究

根据这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将进一步努力探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完善其培训内容、训练方法,既要研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一般职业技能的训练的内容、方法,包括语言和文字技能、艺术和体育技能、教学媒体操作技能、组织管理技能;又要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的训练内容、方法,包括对小学教材的分析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演示实验和制作教具的技能等,以提升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提高毕业生对教师角色的适应能力。所以我们觉得对小教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教师职业素质的养成,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和规范化的制度。

    (一)要构筑明确的教师职业技能目标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明显存在着“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倾向,又因近几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文要求开设的课程不断增加,而且各个学校为突出办学特色又出现了加大计算机、英语、公共选修课等课时的趋向,使原来已十分拥挤的课程显得更加繁杂,于是造成了现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缺少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执教技能训练课程、课程配比不合理的现象。另外,小学教育本科化之后,招收的是高中起点后的大学生,这些学生与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三·二”分段大专生相比,虽然文化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相对较强,但生源质量、专业思想、教师职业技能等方面往往不如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三·二”分段大专生,尤其是由于高中起点后的大学生可塑性不强,教师职业技能方面明显较为薄弱。

   “定格在本科、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的小学教师培养,要求我们既能培养出能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时代精神和现代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又要培养出“能教小学、能管理小学、能研究小学”的高素质教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况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为核心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经过师范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潜心研究和广大中师学校的积极实践,其理论及实践作用都已得到充分的证明。而且“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从直接相关的范畴来看,高师的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应考虑进行统一目标管理,连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综合为理论实践教学联合体。”

    可见,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理论体系、操作体系等构成的完整的立体网络式的系统结构体系;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又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执行这一工作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结合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的、原有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规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及考核标准,构筑明确的教师职业技能目标管理体系,并把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纳人到教学计划中。这样就使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了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做到有章可依,从根本上保证了训练的可能性和持久性,保证了开课时间和训练质量,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要优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管理过程

    既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其毕业后的敲门砖和毕业前的必修课,是其专业知识得以顺利传授的重要凭借和依托,这就要求我们高师院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明确训练目标管理体系,确保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质量,强化训练管理过程。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制订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计划。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结构,不是决定于其个别构成要素的性质,而是决定于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因此要从全局角度来考虑制定计划,这一计划尤其要注重训练内容安排的系统性,体现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如一年级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为主;二年级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三年级可以以培养学生的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为主;而四年级则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及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教师职业技能证书。第二,采取规范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将计划落实到具体的训练形式上,可采用理论指导和实际训练结合、激发兴趣和持之以恒结合、课堂训练与课外自练结合、范例训练和创造训练结合、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自觉训练和考核评比结合等方法进行。第三,建立实习训练中心,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小学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学生要胜任未来小学教师这一职业,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实践的磨练。这种能力绝非单纯靠课堂听课就可以得到的,他们必须深人到社会生活、小学教育实践中,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参与班级的教学、学生的管理和学校的工作,这样才能逐步掌握教师职业技能。因此要建立学生实习训练中心,通过见习、小实习、大实习、“拜师学教”等活动,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使师范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要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最监控

    “在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过程中,通过组织管理能够解决执行计划方案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有一些矛盾即计划的组织实施过程随着时间推移和过程展开而出现的计划与组织实施相偏离的种种矛盾。这方面的矛盾单靠计划过程和组织过程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过程以外的过程来辅助或监督。”要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量监控,可通过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质量监控网络和严格每项技能的考核制度加以解决。

    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质量监控网络,是指在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活动时,各学校要由主管领导牵头,成立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小组,并负责这项工作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而各教学系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成立相应的训练与考核领导小组,直接掌握和管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同时任课教师、学生更应积极参与到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中来,从而形成立体式的网络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每项技能的考核制度,是指根据教学计划中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及考核标准,建立一套明确的、规范的训练考核评价系统,并要求训练与考核领导小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级达标考核的办法,负责达标考核的组织、考务和等级审定工作,严格等级考核制度,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等级证书,准予毕业。

篇6

不过进入大三后,学校统一安排我们出去实习支教,有了学校的铁招牌,我们找实地的地方就简单了很多,很快学校给我们找到了学校,我们也是整装待发,就等着出发时间了,这很令人兴奋!

在学校进行了支教实习前一个星期的培训之后,我们五人分配到xx中学。

8月8号,很早我们就收拾好行李,在学校安排好后,xx中学的总务主任杨老师和王老师开着车来把我们接到了学校。刚到的时候,在小会议室与德育、教务主任,指导老师见面后,然后安排我们实习的班级。我们五个人分别在初一到初三的0个班,基本跟随指导老师所带班级。

一、教育调查

我们实习的教育调查很早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做了调查问卷,进行了全面典型的调查,调查涉及的面很广,有对后进生的转化问题的分析,也有对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调查等等。而且在收集第一手的资料等方面,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鼎力相助,出色地完成了教育调查报告。

二、教学实习工作方面

教务处分配了在教学实习工作方面,w跟随x老师,m跟随h老师,y跟随y老师,l跟随l老师,p跟随y老师。

接下来,学校发了听课记录本给我们后,我们开始了听各个指导老师的课,,看他们是如何讲课的,如何传授知识,如何管理组织课堂,如何控制课堂时间。而且,在听课时,我们都做好充分的听课记录,分析评价老师讲课的方法,w和我都记录了两本听课笔记,其他也满满的把听课本记载满了,在大量的听课中,我们逐步地学会良好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我们的第一节课之前,由于我们是不同的班,不同的指导老师,教学内容都不同,我们集体备课的很难实施,但我们五个人之间经常互相指点,然后进行试讲,集思广益,逐渐完善上课教案。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放过,在大家商量之后得出一种比较满意的教学方式,透彻的分析整个教案。在小组评过教案之后,我们还把教案教给指导老师审核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更加完善我们的教案。

我们讲的第一节课,有w在初二(3)班讲的《枣核》,m的初一()班讲的《伟人细胞》,l初二()班讲的《端午日》,y在初三()班讲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在初二()班讲的《节选》。我们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去听课,我们互相之间都进行听课,互相学习指导。也从指导老师那里得到许多的指导意见和改进措施。我们都举止从容大方,学生积极的配合,带队老师、指导老师都很满意,包括我们自己也很满意。

在文科组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都在每周三下午积极的参加文科组教研活动,在讨论中学习到了许多。w还被分到小学代课,在小学部里,得到了许多的上课的机会。而且中小学的许多事情中,我们也被分了处理中小学的各种事务。

此外,我们都积极认真的批改学生的,无论是学生的日常作业,抄写生字词、课外练笔、作文等,我们都认真查找出学生的错误,认真地作好评语的书写。记得刚到实习学校,便参加了盘龙区初一新生水平测试的试卷批改工作,后来参加了月考,期中考试的的监考和批改等工作。

通过教育实习,我们有的同学只上了三四节课,上课的机会很少,却接触了不同类型的课,还有一部份同学尝试用多媒体上课。从而使得我们无论从教材的熟悉程度,认知程度,思维方式,上课思路,课堂管理学生的经验,如何准备教案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次支教实习,不仅使我们得以施展师范生专业相关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而且我们的实际工作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w从一开始跟随德育主任吴老师,从新生军训开始,一直在跟随管理学生,在管理学生的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电视台实结中学教育实结报告三亚凤凰岛实结护理专业实习报告总结2009年暑期学校机房研发工作实结

三、班主任工作的实习方面

在学校安排的班主任实习计划时间六周内。从一开始到实习结束我们一直在带班主任的工作。实习班主任方面,w、p和m跟随h老师管理初一(3)班,y跟随y老师管理初三()班,l跟随l老师初三(3)班,p跟随y老师管理初二(4)班。

刚开始向指导老师学习如何管理班上的各项事情,如何组织和召开班会,管理班级里的学生。我们首先了解各个班级的基本情况,然后针对实习班上的具体情况列出了一份详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的执行各项工作,最后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班主任的身份督促大家到堂上课,管理一个班级。在课后,与学生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学习以外的生活,和她们聊天,以一种更随意的方式了解她们。黄老师所带的初一(3)班,由于后进生较多,管理转化工作也尤为艰巨。王艳每天都起床很早,坚持带他们早操。

作好班级的日常工作中,组织主题班会和进行个别教育两个方面。在学校,我们先后组织了关于昆明城市四创主题班会和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的主题班会。关于个别教育,觉得对于不同的同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我所带的班级中的纪律委员lyh,在班上带头讲小话。我便告诉他作为学生干部,自己以身作则,作好班委的带头作用。w在管理初一三班的bcj时候,也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责令他写检讨。另外三位组员也都针对自己班上学生的特殊情况给予了针对性的指导,而且效果显著!

在实习班主任的时间里,每个人的班主任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我们不仅懂得怎样管理班级,还更要教会学生怎样管理维护班级;我们不仅要会做人,还懂得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通过实习班主任工作,使我们掌握了班级管理技能,有效体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影响力、号召力。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习中,我们小组成员都生过病,但都坚持不懈。坚持到实习的最后阶段。

为期近三个月的支教实习生活结束了,转眼要离开和我们共同学习了三个月的学生、我们五位和蔼可亲的指导老师,心中不免有些感伤。邻近实习结束,小组成员都回顾了三个月以来实习的经历,认真总结在实习以来的转变和所取得的进步。在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时候,大家都觉得来的时候觉得时间好慢,走的时候觉得时间好快。大家在走之前都出门看看这一段曾经我们走了很多次的道路。

实习期间,在不断的成长中,我们经验丰富了许多,教学技巧和班级管理理念成熟了许多。三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来的一切,我们在许多方面都是崭新的,也使我们的教育实习工作圆满结束。这次支教实习,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添加上了难以铭灭的启示。

我很开心我有了这么一次实习的机会,这是我梦寐以求实现梦想的机会,在我实现梦想后,我感觉真的是不虚此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我叫学生,我从学生身上也找到了当年的我的影子,我也跟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我收获很大的地方。

篇7

【关键词】五年制高师;音乐班;专业引领;班级管理

一、五年制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学生身心处于青少年至青年的成长过渡期

五年制高师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特殊产物,其生源为初中毕业生,入学年龄一般为16周岁左右,还是未成年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想单纯,思维活跃,个性开放鲜明,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事物的干扰和影响,易走极端。

(二)学生专业、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受扩招、艺考热的影响,近年来,五年制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中考成绩偏低,有的学校录取分数线甚至低于普通高中的分数线,部分学生因文化成绩不好,临时抱佛脚学了点音乐或舞蹈,幸运的考了进来,因此专业底子也很薄弱。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学生对音乐颇有兴趣,刚开始大多数学生对专业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但对音乐众多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不够全面,以为学习音乐就是唱唱跳跳,很轻松,面对枯燥乏味的专业技能训练需要长时间的静心磨练时,很多学生表现出了怕苦怕累的畏难情绪。对于文化课学习,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甚至敷衍了事,并且摆脱不了初中时老师、家长看管的被动学习模式。

(四)学生对未来迷茫,目标不明确

在15级之前,虽然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就能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但许多地方教育部门已规定大专毕业生不能参加小学教师入职考试。因此部分学生考入高师的初衷只是想先拿个大专文凭,而对未来自己到底做什么并没有考虑太多,这些学生学习盲目,无明确目标,无追求,对未来一片迷茫,学习松懈,放任自流。以上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状况,无疑给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而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是校纪校规的执行者,是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引领、指导、帮助学生成人和成才教育的双重职责,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必须起到导师的作用。在五年制高师院校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注重专业班级的特色管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专业引领”式班级管理探索

(一)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是“专业引领”式班级管理的前提

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任课教师,对本专业知识了解全面系统,由音乐教师担任音乐专业班班主任能够更好地在学习上对学生进行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督促;在学生专业发展规划方面能提供合理化建议与引导;在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能进行针对性引领与指导。同时,音乐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在日常教学及各类演出、比赛活动中得以展示,能在学生中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专业教师的个人魅力,在青年学生中会产生崇拜心理,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能在思想、行为上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其次,音乐教师担任班主任,因与其他音乐专业任课老师熟悉,能随时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便于配合任课老师督促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更有效地管理班级。此外,音乐教师担任班主任还可以为班级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实践、锻炼机会。音乐教师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各类专业观摩与演出,推荐、指导学生经常参加校内外音乐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展示音乐才能,锻炼、提高实践能力,拓宽专业视野,引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确立理想和目标。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师担任音乐专业班班主任是最合适的选择。

(二)“专业引领”式班级管理的具体实施

1.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建设优良班风。很多学生入学前只是喜爱音乐而选择音乐教育专业,并不清楚自己所选专业的特点、发展方向,对今后自身的发展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班主任可通过新生入学的第一次班会课进行专业教育,组织召开新生家长会,观摩往届毕业生的毕业音乐会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学校音乐专业办学历史、成果,专业课程的设置,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与优势,专业培养方向以及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资,实地参观学校教学设施等等。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从而培养、促进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音乐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班主任通过新生入学专业摸底观摩会,了解每位学生的专业情况,指导每位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引导学生清楚的了解所学音乐专业的特点,明确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尽快完成初中生到师范生的角色转变,投入到师范职业教育的学习中去。待每位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班风就正了,班级管理工作做起来就顺利了。2.引导学生学习全面、扎实的专业及文化知识,建设优良学风。专业引领在班级建设,尤其是良好学风形成方面至关重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经常与其他专业任课教师和文化基础课教师联系,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鼓励学生坚定信心,坚持理想和目标,并具体指导学习方法。在一至三年级学习阶段,班主任可定期邀请音乐专业的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优秀学长作专业讲座,他们用切身体会、亲身经验专业引导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专业内容,指导具体学习方法;进一步明确音乐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文化基础课等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关系;更深入地了解每门课程及技能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以此不断促进学生对音乐专业学习保持兴趣,并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专业技能,为进入四五年级大专阶段的专业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大部分学生将兴趣变为爱好,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自然形成,班级管理工作也就不会困难了。3.以专业特色的活动为载体,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能力、展示个性特长的重要舞台。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动员、鼓励、支持学生发挥音乐舞蹈特长,参加各种校园文艺活动。如:由班主任组织的每学年班级定期专业汇报演出,每年由学生自行组织的学校迎新晚会、每年的校红五月歌咏比赛、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娱演出,以及由专业教师组织或推荐参加的校外专业演出和比赛等等。无论是班级集体,还是小组个人,学生通过活动,他们的实践能力、竞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都得到了锻炼、提升,并且每次活动都在强化音乐专业特色,让学生时常保持着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4.指导、帮助学生规划未来之路,增强升学、就业竞争力。从学生刚入学开始,班主任就可以定期召开主题性班会,通过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生进入四年级(大专阶段)第二学期时,班主任就应着手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每个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未来之路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掌握就业相关技巧,提高升学、就业竞争力。班主任可利用自己对音乐专业及相关职业未来的发展的把握,客观地为学生讲解、分析本专业的就业形势,根据学生的特长规划未来。五年制高师学生在进入五年级(大二)时,班主任就可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为学生就毕业后是选择就业还是参加5+2专转本升学,给学生提供建议和参考意见。部分专业突出、文化课成绩良好、自己有转本意愿的学生,鼓励其认真准备转本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专业成绩一般,没有较突出的专业特长,则引导他们尽早考虑今后合适的工作岗位,班主任鼓励这些学生,尤其是女生可以考虑到幼儿园或社会早教培训机构就业,指导这些学生早作准备,帮助联系到相应的单位实习锻炼。对于专业突出、但文化课基础差的学生,班主任通过学校和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进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做兼职或专职教师,或进小学先做音乐代课教师等等,努力帮助、指导每位学生规划好未来之路。总之,在五年制高师院校中,音乐专业教师担任音乐专业班班主任,可较好地利用自身优势,结合音乐专业特色,探索出较为合理、科学并适合学生的管理方法,引领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降低班级管理难度,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进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董丽丽.浅谈高职院校“专业引导”式的班级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2]徐丹丹.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2011年第21期.

[3]赵志华.浅谈学校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的优势——以长江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6月.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实践技能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必然带来教师教学技能上的变化、发展。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教学艺术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是提升小教本科生素质的重要标志。提升小教本科生的教师教学技能,不仅体现师范教学的本质要求,而且对于缩短师范毕业生的职后工作适应,提高学生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等均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我们渤海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中,07级就读的小教专业的大三学生、刚刚教育实习的08级大四学生和从小教毕业并已从教3—5年的年轻在职小学教师,我们选取了以上三类不同类型的“小教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从基本情况来看,小学教育的专业中女性教师占90.4%,男女教师的比例极不协调.在所有任教学科中语文,数学所占比例居多,分别是39.5%、34.9%。但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只有34.9%,说明这些人在班主任工作能力方面欠缺。同时对于教学技能大赛效果也不显著,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16.3%的人获奖。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83份,回收83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83份,无效问卷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三)数据分析

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基本技能分析

基本技能在教师职业技能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教师基本技能涵盖书写技能、口语技能、沟通技能。

口语技能包括传统的“一话”(普通话)及口语表达。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在口语技能方面,当被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被调查人员中22.9%的等级为一乙,69.8%的为二甲,7.2%的为二乙。总体上,100%的学生表示已取得二乙以上的普通话证书,二甲以上的占到92.8%,取得了小学语文的从教资格。其中,关于文字表达能力8.4%为很好,63.9%为较好,27.7%为较差。这些数据表明普通话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已达到较好的水平,但处于高层次的人还是少数。

书写技能即传统师范教育的“三字”,包括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书写技能,它是“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运用书写工具和材料,通过训练达到书写文字,而形成的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技能”。总体上,这“三字”很好的分别占8.4%,8.4%,6.0%,较好的分别占68.7%,67.5%,44.6%,较差的分别占22.9%,22.9%,43.4%,粉笔字中没有很差的,但钢笔字与毛笔字分别有22.9%,6.0%很差。“三字”的比例相比较,钢笔字与毛笔字的书写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格外注意这方面的练习。

近100%的人认为国二考试并不是无所谓的。但只有49.4%的人参加并已经通过。在此基础上的课件制作水平,有12.0%的人很好,32.5%的人较好,54.2%的人一般,另有1.2%的人课件制作水平很差。对于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有82.0%的人会依据内容取舍,但没有人选择不使用多媒体。可见,课件制作与应用能力在现代化的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比较高。

当被问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否重要时,有近百分之百的人认为重要,并且有67.5%的人认为学会沟通的最重要的渠道是“态度”。当问及平时遇到疑难问题怎么解决时,我们发现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各有不同。32.5%的人选择向教师请教,50.5%的人选择与同学交流,还有3.6%的人选择与家长联系,13.3%的人选择自己解决,即解决问题的渠道是多样化的。

(二)教学能力情况分析

教学技能是指师范生在将来从事教学情境中,运用有关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方式。针对课堂教学能力,当被问及备课情况,24.1%的人表示“独立备课极少借鉴他人”,24.1%的表示“多半参照他人”,4.9%的学生表示若无辅导材料,不能完成备课。可见,备课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

在实际说课、授课方面,当被问及对教学最有帮助的方式时,有36.1%的人表示每周定期的集体备课,53%的人表示听指导老师的上课、评课,8.4%的人表示观摩学校的优秀课,8.4%的人表示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近一半的人认为同指导老师上课、评课对教学帮助最大,这也说明大多数人还是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

(三)教育能力情况分析

教育能力包括班主任工作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其中班主任工作能力涵盖了班级管理技能、学业指导能力、组织班集体活动技能、思想教育技能。在小学班级管理方面,当被问及是否知道该怎样去管理好一个班级时,有48.2%的学生知道,51.8%的学生则是不太清楚或者不会,此外在组织管理能力上,较强的占45.8%,一般的占43.4%,而很强的只占2.4%。这表明相当部分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能力的匮乏,缺少实践经验。

(四)科研能力调查分析

在科研实践方面,当问及是否做过课题时,30.1%表示有过一次,19.3%的表示有过两次,13.3%表示有两次以上,37.3%的表示一次都没有。这表明,总体上很少一部分人接触过课题研究,而大部分人表示尚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当被问到开展课题研究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时,参与过课题研究的人中,54.2%认为反而会有帮助,32.5%的人基本不影响,但有13.3%的人认为多数会有影响。这说明很多人对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还未深入的了解。

(五)教师特长等综合技能情况的分析

对于小教本科生而言应该具备文艺、体育等多方面的才华,这样才能被学生所喜欢、被人才培养的标准所认可。在调查中,当问到特长(或多才多艺)对一名小学教师的重要性时,有43.4%认为非常重要,有48.2%认为一般重要,只有8.4%认为不重要。其中希望发展的特长中,艺术类占56.6%,体育类占26.5%,计算机类占14.5%,心理学类占18.1%。心理学类对于教学十分重要,但是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这说明对于心理学的学习还不够重视。

(六)教育实习情况分析

教育实习是小教本科生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当被问及将教育实习时间调整到半年怎么样时,41.0%选择非常好,33.7%选择一般,20.5%选择延至一年。另有4.8%选择不必要。当问及经过半年的实习,从时间看,能否取得教学实习的效果时,回答能的占18.1%,基本能的占69.9%,认为不可能和与时间无关的占12.0%,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在教育实习方面,通过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接触来提高小教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七)专业认同感分析

教师的专业认同主要是指教师个人或群体在教育教学专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自己身为教师的理解和看法。小教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是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果的重要保证。课题组成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职业意愿的调查,当被问及“你选择目前所学专业的原因”,仅33.3%的学生表示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大部分受父母意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38.6%选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受父母的意愿影响的占21.7%,受教师职业比较稳定等就业形势影响的占36.1%。当被问及“目前,你对所学专业的看法”时,对小学教育专业学习感兴趣的占80.7%,其中22.9%对该专业非常感兴趣,57.9%的学生表示对该专业比较感兴趣。而19.8%的选择“不太感兴趣”,由此可见,入学后,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对本专业的进一步了解,一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了兴趣。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一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四、总体分析

综上,“经过四年的学习,你感觉你的专业教学技能”,“成熟”占16.9% , “一般”占69.9%,“欠缺”占 14.5% 。当问及“如果需要补充知识,最想补充”的是什么时,“多媒体技术”占7.2%,“课堂教学技能”的占67.5%,“教育科研水平”的占 15.7%, “现代教育理念”的占9.6% 。当最后问及“你对自己目前发展状况的评价”时,“满意”占 7.2% ,“基本满意”占48.2%, “一般”占 42.2% ,“不满意”占2.4%。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制订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这一计划纳入课程建设整体中来统筹考虑;

其次,采取多元、开放的培养理念,优化培养途径;第三,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师范生素质;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构建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形成的校园环境。

篇9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学生总会有差别。

这就决定了作为班主任,接受每一个学生是无条件的。学生在学校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和教育。班主任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是学生共同的心理需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班主任的爱是博大的、精深的爱,它像阳光一样,洒向大地上每一个角落。喜爱优等生,歧视后进生,是班主任狭隘教育观的表现。西方有一位哲人曾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不妨借过来说:一个班主任爱优等生是人;爱后进生是神。当然,对后进生的教育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只要班主任拿出真诚的爱心,就会发现,后进生也有许多可爱之处,也有许多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指导,就能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二、构建师生对话平台 “严师出高徒”这话没错,但这还不够。

班主任工作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基本任务的。在伴随学生人生发展的过程中,班主任所担当的是引路人的工作,他所扮演的角色是良师益友的角色。因而,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淡化教育者的角色痕迹,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悦纳。在学生人生成长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班主任则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中专生即将走向社会,等待他们的是一个五彩的世界,他们脚下的路在哪里?他们将走向何方?班主任是他们走向理想之路的引路人。对中专生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声色俱厉的威严,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任他,与他平等对话,伴他成长的引路者,解惑人。

三、让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与学生是处于同一层面的人,对问题的理解会更接近,因而他们更容易沟通。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把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达到了理解、执行班主任意图的目的。个人科学发展观心得,班主任尽可能减政放权,尽可能把班级管理看做是学生们自己的事情,不是班主任的事情。从组织结构的设计到职责权限的划分,从活动的组织者到学生干部的教育,我们都应渗透这一思想。我们要通过班级管理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面对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班主任要做的并不是简单地堵漏洞,死死盯住学生的言行,随时以组织纪律管束之,而应当是做细致地疏导。在班级管理中要形成宽松的环境,创设和谐的氛围,形成开放的班级文化氛围。以此熏陶和感染学生,以求“润物细无声”。

四、让班级管理科学化 出了问题才去解决,这是“亡羊补牢”式的管理。

要想把一个班级管好,随意是不行的,必须讲究科学,讲究方法,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在科学管理上,许多班主任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与方法,使自己不断地完善。如:班干部轮流坐庄,竞争上岗;师生共议,同树良好班风;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纪;建立班级量化考核管理制度;开展“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班级各类明星评比活动。另外,我们还可以选好主题,定期召开班会;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这一武器,建立问题集体评议制度;按学生类型,召开教导会或个别谈话;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等。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工程。它需要班主任用心去经营,用心去构建。

篇10

一年前的今天,怀着好奇的心情听了师兄师姐们顶岗实习的汇报,收获良多,感触颇深。加之身为肇庆一份子,对肇庆有着不一般的熟悉,因此,去年的今天我已经下定决心要到肇庆参加教育顶岗实习。经过一年的等待,2011年9月13日,激动的一刻终于来了。早上六点就起床搬东西了,七点准时出发。大概九点半我们就到了肇庆市教育局。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原定的计划全被打乱了,原来确定的学校也被换了,这也是后来我们搬第二次宿舍的原因之一。急急忙忙地我们三个被安排住在肇庆贸易中专学校。三个人把一个住20人的大房间打扫干净后,发现宿舍没有电,跟老师反映后也要等到统一供电时间才能通电。风扇终于转动了,灯也终于亮了,可是全宿舍仅有的插座居然没电……工作了一天的手机就快没电了,眼看就要与外界失去联系了,意外发现高高的天花板上有一个插座,我们只好桌子叠桌子再叠椅子,在半空悬挂一个排插来充电……解决了这事,又来另一件事,宿舍的窗户坏了,锁不上,又没有防盗网,而我们三个的全部财产都在那……再加上累了一天,晚上注定不能好好休息了。带着恐惧迷迷糊糊地入睡了,半夜刚好做了个噩梦,被惊醒了,睁开眼睛一看,一个同伴正要开门上厕所,我惊异地叫了一声,两个人都被吓到了,我更是被吓得发抖,就这样一整个晚上都盯着门口,一直到天色微微有点亮了,才放下心眯了一下眼……第二天吃过早餐后,肇庆市第十一小学的校长过来接我们到学校。到校后就跟麦校长开了一个短会,会议中校长简洁明了地布置了我们这次实习的任务,其实学校给我们的任务、肇庆教育局给我们的任务、实习学校给我们任务都大同小异。

一、教育教学,按理说我们的任务主要是信息技术教学,但是由于学校没有电脑机房,信息技术课程也不多,为了完成我们的实习任务,提高我们的师范技能,校长允许我们上其他课程。

二、班主任工作,主要包括早读、午读、放学等日常工作,还有主题班会。

三、为满足学校教师的需求,我们还应该开展一些教师培训。

四、学校网站,说实话听到要做网站,我有很大的压力。虽然之前有做过一些静态网站,可是那些都只是简单的作业,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学着去做的。之后,我们就在朱主任的引荐下见了我们的班主任指导老师,很幸运的是,我跟到了一位很负责任的班主任,相信在她的指导下我的班级管理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接着,我们就去看看我们的住宿环境,感觉不错就决定搬过来了。事不宜迟,下午我们就开始搬宿舍,在两位校长的帮忙下,我们很顺利地搬到了实习的学校——肇庆市第十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