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9 16:3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生健康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各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乘车工作,将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乘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谁发证、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管理渠道不清楚的,按照属地管理由地方政府负责”的原则,锁定责任,强化督查,严格标准,实施问责,确保全市中小学生(幼儿)乘车安全。
各区要结合实际,以“不发生无行驶证、无号牌等证(照)车辆接送中小学生(幼儿)引发交通事故,不发生接送中小学生(幼儿)车辆因超载、超速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引发交通事故,不发生因中小学生(幼儿)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引发交通事故,不发生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外出教育活动乘坐车辆出现交通事故”为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中小学生(幼儿)各类乘车交通事故的发生;要经常深入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检查指导,定期研究安全管理工作,真正把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乘车工作抓细、抓实、抓好,确保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交通安全知识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自觉维护中小学生(幼儿)乘车安全。对影响安全乘车的不规范行为,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重视、支持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乘车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督查,把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乘车的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不间断地开展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乘车管理督查工作。对照《省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第337号令),根据工作职能分工,各有关部门要开展暗访和督查,对督查发现的问题,逐条督促整改;对多次反复出现的问题,要开展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到位。
(二)开展接送中小学生(幼儿)车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查处和违法违规运营行为集中整治。将超员、超速、无牌无证、未取得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等违法行为作为整治工作的重点,采取以路面查处、学校周边查处、守点守线查处等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管理,突出加大对偏远地区接送中小学生(幼儿)车辆的管理力度,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三)加强对广大师生及接送中小学生(幼儿)车辆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管理。组织广大师生及接送中小学生(幼儿)车辆驾驶员开展以交通法律、法规、交通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范、安全管理规定、管理员工作职责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每年春、秋季开学前,要以校(园)为单位,集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重点讲解文明过马路、文明行车、文明乘车等交通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每个中小学生(幼儿)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
(四)坚持校车“户籍化”管理。对符合校车条件、但未申报办证的接送中小学生(幼儿)车辆,要督促其尽快按照《省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第337号令)等规定进行申报、登记、办证;对不符合校车条件但仍在接送中小学生(幼儿)的车辆,要予以严厉打击。坚持实行签订安全责任书、校车安全管理员跟车、校车日志、乘车安全管理、中小学生(幼儿)定点定时上下车等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核定的时间、线路运行。
三、突出重点,着力消除中小学生(幼儿)乘车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幼儿)接送车辆问题。全面取缔无证车、超载车和农用车接送中小学生(幼儿),重点查处无证驾驶、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农村中小学生(幼儿)人身安全。要通过增加车辆、增开营运线路、有条件的区开通中小学生(幼儿)接送专车等办法,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乘车问题。同时,针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的中小学生(幼儿),可在成本许可范围内适当降低乘车票价。鼓励达到校车安全条件的营运车辆,在约定时段从事农村中小学生(幼儿)接送,从源头上规范全市农村中小学生(幼儿)的接送车辆。
(二)着力解决城区中小学生(幼儿)乘车安全问题。针对中小学生(幼儿)这一特殊群体,要进一步研究对策,调整和优化公交线路,方便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乘坐公交车。要加强运营中小学生(幼儿)公交车辆资质审核,确保行车安全。
(三)着力防范春游、秋游和各类集体活动乘车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学生(幼儿)出游,必须事先加强安全教育,并制订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必须有学校(幼儿园)领导带队和足够的教师负责管理,必须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承载中小学生(幼儿)出游的道路运输车辆,必须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和与出行线路相符的包车客运标志牌,严禁乘坐无证(照)人员驾驶的车辆出游,严禁车辆在出游途中超载、超速行驶。学校(幼儿园)在组织中小学生(幼儿)外出活动时,应当事先与具有三级以上经营资质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签订包车运输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有关措施,确保交通安全。
(四)着力解决校车安全管理问题。要对全市所有校车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并不定期对校车使用情况进行暗访,严厉查处超载、使用故障车、聘用无证(照)人员驾驶校车等问题。中小学校(幼儿园)用校车接送中小学生(幼儿)时,必须有教师或者保育员在车中监护,驾驶室副座不准乘坐中小学生(幼儿),严格杜绝超载现象。
四、明确职责,形成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乘车的工作合力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中小学生(幼儿)乘车安全负总责,要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全面协调辖区内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乘车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乘车的有关规章制度。
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学生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负责对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乘车工作进行指导,督促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乘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乘车档案,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乘车工作校(园)长负责制。加强对中小学生(幼儿)安全乘车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中小学校(幼儿园)对中小学生(幼儿)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事故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与公安交管部门建立例会制度,加强相互间沟通联系,及时研究和解决中小学生(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开设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交通安全地方课程。指导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加强中小学生(幼儿)的安全教育,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对中小学生(幼儿)家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家长的安全乘车责任意识。会同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共同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中小学生(幼儿)乘车方案。督促各中小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小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
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加强对中小学生(幼儿)接送车辆的安全检查和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严禁车辆超速、超载等行为。继续坚持“一校一警”制度,安排警力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人员较为集中、交通相对拥挤的路段、路口维持交通秩序。按照有关规定,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城市道路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和标线。积极配合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做好中小学生(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工作。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重点做好中小学生(幼儿)接送车辆运力调配工作,合理安排线路,增开车辆或者增加班次,解决中小学生(幼儿)接送问题。严格道路运输经营许可,严把道路运输准入关,严厉查处非法从事接送中小学生(幼儿)的车辆。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校车安全和校车服务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引导校车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篇2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中小学教育的总体水平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以义务教育为主要形式,中小学生通过在学校接受全日制教育,达到教育目标。但是,随着中小学课程难度不断增加、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影视教育需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类中小学补习班和补习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始出现,给中小学教育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近年来,中小学教育补习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对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的性质进行认定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除此以外,由于目前中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很多侵害中小学学生及家长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一、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从本质上来说,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属于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化教育机构,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包括文化课、特长班、兴趣班及各类专业教育服务。根据现阶段我国对于社会化教育机构的管理政策规定,中小学教育补习在本质上是合乎政策规定的。但是,根据现有规定,如果在职的中小学教师私自组织、参与补习,则属于违纪和违规行为。笔者认为,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具有下列几方面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有助于规范教育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规范教育市场发展秩序,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类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是社会化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育补习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因此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是规范教育市场秩序和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2.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通过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能够有效杜绝中小学教育进程中存在的“课堂不教、课后补习”的问题,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花费金钱、时间和精力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得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从而从根本上维护教育公平。
3.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化解教育矛盾。当前,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校及社会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与学生和家长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问题比较突出。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的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学教师私自参与或组织补习的问题还比较严重。通过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将会有效地解决诸多矛盾和问题。
二、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下列几方面突出性的问题:
1.管理主体不明确。目前,中小学教育补习的管理主体不明确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作为一种性质管理模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为主管部门。但是如果将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视为教育市场的经营主体,那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由于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管理的主体不够明确,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令出多门”的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甚至是公安部门等都参与管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分配并不明确,就会非常容易出现管理的“真空区”,给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2.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针对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并不完善。虽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在职教师严禁组织和参与补习,但是在实际监管的过程中却很难杜绝。此外,由于缺少相关政策规定,对于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的补习行为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也很难准确地进行定位。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3.中小学学生家长对于补习行为的认识不到位。当前,还有很多的中小学学生家长对于补习行为的认识不到位,其中有很多家长将其视为一种理所应当的行为,甚至认为“不补课就会落后”,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之下,很多家长就会主动找到教育机构给子女补课,给子女增加了非常沉重的课业负担,也容易给很多非法补习机构带来巨大的利益,破坏市场秩序,给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对于提高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提高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应当采取下列对策和措施:
1.明确中小学教育补习管理主体。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规定,明确中小学教育补习的管理主体。在现阶段相关政策没有制定的情况之下,应当建立联动管理的机制,即坚持政府主导,并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等的各自职能,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工作。
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制定针对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性质认定、补习行为性质认定、补习师资管理、教学效果考评等相关制度,杜绝虚假宣传,严格限制在职教师私自组织和参与补习,获得非法报酬。
3.加强观念引导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对中小学家长的观念引导,让他们要求子女尽量通过日常学校学习掌握知识,避免过度补习造成的沉重课业负担和经济压力。与此同时,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师认真敬业,高质量完成学校教学任务。
作者:邹韵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篇3
通报主要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表彰、批评、情况说明三类情况,那么公司批评性的通报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公司批评性通报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司批评性通报范文一201_-011
20__年_月_日__工段员工___在正常工作时间玩手机被发现并被制止。
“上班时间不得旷工或擅离工作岗位、不准在电脑上玩游戏或玩手机”这些行为都是公司明文禁止的,每个员工应当严格遵守,但该员工无视公司规章制度上班时间玩手机,其行为严重违反公司管理规定。
为严肃纪律,根据相关规定,经公司研究决定:
给予__工段员工___通报批评,并在20__年_月生产绩效奖金中下调人民币___元整。
希望当事人吸取教训,遵循规范,严格遵守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希望各位员工引以为鉴,在工作中严守公司各项管理规定,从细节入手,从身边做起,以优良的工作作风促进我们不断进步。 特此通报。
______有限公司
二零__年_月_日
公司批评性通报范文二1999年12月5日,__省__市__县举行__高速公路在本县通车仪式,__县主要领导擅自决定,让本县部分中、小学校停课参加通车仪式,近千名中小学生在风雪天等候长达二小时,致使部分中小学生生病,学生家长和群众极为愤慨,致信中央要求坚决制止此类现象。 中小学校依照国家规定建立有严格的教育教学秩序,这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破坏。现在一些地方的个别领导利用自己的权力,动辄调用中小学生为各种会议、考察、参观、访问甚至商业性典礼搞迎送或礼仪活动,有些地方还因此发生了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极恶劣的社会影响。__县发生的问题,已不只是一般的形式主义,而是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此类不良风气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切实增强群众观念,杜绝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学习和活动安排,要有利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今后各地区、各部门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规定,不得擅自停课或随意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各种迎送或“礼仪”活动,如确有必要组织的,须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国务院办公厅 (盖章)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公司批评性通报范文三经管学院会计专业通报批评
会计0903 #### 20####73
篇4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中关于“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相关指标的提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树立“主动预防”理念,
建设学校安全健康网络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和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据北京市政协公布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滑,肥胖和视力不良尤为突出,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占59.20%;社会安全事故占2.03%;自然灾害占1.85%,其他原因占36.94%。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很大比例的安全事故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以避免。
《管理标准》主张要树立预防为主、积极主动的安全健康工作理念,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学校安全健康网络,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管理标准》强调要把安全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防上来,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求学校牢固树立“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的安全理念,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和机制,狠抓落实,将安全工作任务层层分解,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强、责任目标明确的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工作到位。针对有校车的学校,《管理标准》要求严格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操作执行,加强对校车的管理和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前查找安全隐患,全面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管理标准》将制定重大事件的应急预案提到相当高的位置。无数的真实案例表明,应急预案能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帮助学校迅速有效地组织应对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管理标准》要求坚持一险一案的原则,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收集制定预案所需的详细信息,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制订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加强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师生掌握预案,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一旦发生事故或事件,迅速启动相应的预案,使事态得到控制,防止突发事件扩大化。
二、关注校园设施安全,维护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管理标准》高度重视学校基础设施的安全,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阶段和年龄特征,从最基本的校舍安全、相关设施设备的配备,到安全警示标识、安全卫生教育橱窗的设立,都进行了详细规定。
人防、物防、技防是当前广泛采用的保安防范形式。《管理标准》主张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以人防为主,充分发挥校园中“人”的因素,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配备相关的设施设备,如防盗门、防盗窗、监控摄像头、防割手套、警棍等,努力做到人防网络化、物防普及化、技防现代化,逐步建立起打、防、控一体化的综合性校园治安防控体系,确保师生的安全。
《管理标准》注重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来查找和弥补校舍的安全漏洞,避免校舍安全事故的发生。《管理标准》要求学校定期将学校校舍的安全信息录入国家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并及时更新,建立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和危房报告制度,定期对学校的校舍、食堂、厕所、体育场地和器材、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以书面形式上报主管部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
中小学生自我防护能力低,缺乏对不良行为习惯和疾病的防范意识。针对这一特征,《管理标准》突出强调了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购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配备专兼职医务人员,完善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卫生保健规章制度,制定《学校卫生室保健室管理制度》和《卫生保健员工作职责》,确保日常卫生保健制度的落实,有序、有效推进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由于中小学生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少,对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危害性了解认识不深,且具有好奇、冒险的天性,常会在校园内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管理标准》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特征,要求学校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让学生了解校园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醒学生采取适当的行为方式,防范危险。同时,要求学校设置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内容科学易懂、图像生动活泼的宣传橱窗开展安全卫生教育,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育实效,让中小学生对安全、卫生知识入眼、入脑、入心,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开展“技能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
《管理标准》突出强调了安全教育中的“技能教育”,专门提出了“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转变观念,开展以技能为基础的安全教育活动,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应对危险的能力。
针对当前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热点、重点领域,《管理标准》突出强调了生命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普及疾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知识。这就需要学校重点围绕相关内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例如,开展知识竞赛、看电影、开设专门课程,或者将相关知识编成儿歌、顺口溜,或制作成卡片、画册发给学生等,开展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实效性。
应急疏散演练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提高师生安全避险的能力。2014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为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全面、具体的指导。《管理标准》要求学校切实提高对应急疏散演练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应急疏散演练方案,认真组织师生开展演练,切实提高师生面对危险时的应对能力。
四、创建和谐校园,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教职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管理标准》从育人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结合依法治校的实际需要,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入手,为建设和谐校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管理标准》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其成长背景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生过去所生活的社会和家庭环境,而民族、地域、基因遗传、社区环境、家庭氛围等,都是学生之间差异的重要来源。《管理标准》要求学校和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家庭和生活背景,努力营造多元包容、和谐相处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和习俗的机会,培养学生尊重差异、相互理解的意识,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并发展自己的特长。
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校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基础。《管理标准》提出“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正是要求学校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树立“依法办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管理理念,切实落实师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种依法、依规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和公民意识,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管理标准》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暗示、渗透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校园规划、空间布局、墙面设计以及绿化、美化等方面,要求学校努力营造治学严谨的学习环境、生动活泼的文化环境、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和幽静宜人的自然环境,通过美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产生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德育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管理标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要求学校依据学生的成长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校自身的周边资源和当地的民俗文化,因地制宜地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达到积累知识、增长技能、发展能力、情感体验和激发兴趣的目的。
研究表明,要使学生高效地学习,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提出“营造和谐安全环境”,正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从“安全”和“和谐”两个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安全”指向于学生的“生理安全”,而“和谐”则注重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两者的内在核心都是“安全”。确保学生生理上的安全健康,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尊重、包容、和谐的校园氛围,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学生不再为身体残疾、说话有口音、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来自其他省市等因素而受到歧视,不用担心因为学习中的犯错而受到批评,学生的自主精神和探索行为将得到极大的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校园将成为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安全和谐的乐园。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改进策略
一、素质教育下,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现状
(一)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
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否达标与教师的培养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是否用心,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从主观上来说,工作量和薪酬不成正比,教师付出的大量精力和时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能力,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没有学习成果。教师又因为时间和精力不足,无法对每一位学生都采取补救措施,加上薪酬待遇不合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日益下降,长此以往,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更加缺乏学习效率,形成恶性循环。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就会导致责任心萎靡,职业素养下降。从主观方面来看,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能力的不自信,对教学现状产生自卑心理,情绪出现问题,又没有相应的心理辅导和精神寄托,在教学中迷失自己,导致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大幅度下降,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不能尽心尽力,更不用说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融入素质教育,培养人才。从客观方面来看,校方对教师处境的不作为,也是让教师失去耐心的原因,加上不合理的教学指标和任务量,拖垮了教师的精神和身体,对教师产生多重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学校就会发生教师人员流失,更加缺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管理。
(二)学校重视不足
对于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来说,老师只是执行者,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战略和教学目标都由学校管理层负责决策,如果校方领导对此重视程度不足,那么素质教育自然也就缺少相关的管理体制。所以学校领导必须负责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监督管理体制,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发展理念的教学方案,明确责任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规范相应的权利部门和人员,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教育意识,严格贯彻从上至下的管理体系。将管理制度落实到教学活动当中,设立奖评机制和绩效考核,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比,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督促教师端正工作态度。现阶段,部分学校只注重素质教育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没有进行验收,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部分学生核心素养缺乏,综合素质较低,学生水平良莠不齐。
(三)固守传统管理模式
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评判缺乏创新,模式单一,传统评价管理模式只是通过教师单个进行记录、分析和评判,缺少公平公正性。一旦教师的判断有误或了解的情况不属实,对学生评价不符,会有损学生的自尊自信,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一般情况下,教师一旦因为教学活动或者课外学习对学生产生一定主观负面影响,那么对于学生的评价就会带有主观情绪,威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师和校方要根据社会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制度改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家长的培养意识不足,综合素质较低
大多数中小学生家长由于自身情况特殊,在上学时没有接触素质教育,对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了解程度不够,知之甚微,不理解其中心思想和内涵,只懂得皮毛,不懂得如何协助学校开展相关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由于文化水平受限,家长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没有意识到素质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单单是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交流知道有这么一项任务,但是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大部分家长都是依赖学校,很少去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就更别提主动配合了。严格来说素质教育不是一项内容,是一种意识,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和实践活动的经历来体会和感悟的,家长的培养意识不足和综合素质较低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管理水平较低的一部分原因。如果家长懂得相关知识,对孩子进行指导和教育,对学校也能起到一种督促和配合作用。
二、提升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管理水平
素质教育的管理水平提升还是要依赖于教师的管理经验和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所以加强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管理水平,加强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塑造优秀品质,提高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优秀榜样。
(二)学校要加强重视程度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通过聘请专业领域人才进行方法指导,建立符合学校发展战略的管理方法,根据社会形势和科学技术进步进行管理模式创新。由上而下地对学生素质教育问题引起重视,多开展校企联合和课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素质教育管理的重视不单单体现在相关问题和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还需要重视教师的薪酬待遇,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
(三)创新管理模式
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对于素质教育的管理模式也不能一人独断,应该创新管理模式,保证公平公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整合归纳,促进学生直接交流,这样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呈现学生的个人素质水平。或者通过互换教师,组织听课、公开课等教学活动,让不同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评价,以此作为学生素质水平的评估依据。
(四)注重对家长的指导
通过家长会和学校的座谈会,普及素质教育知识,对家长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家长懂得如何配合学校,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实行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丰富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帮助校方进行管理,实现家校联合,推动学生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管理。
篇6
随着手机日益普及,中小学生是否可以在校使用手机成为学校管理争议的话题。本文主要分析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美国等国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现状,希望借鉴国外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经验,对我国中小学手机管理加以思考并提出建议。
国外中小学手机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国外学校普遍认为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手机不利于学校向学生提供安全的、有保障的学习环境。学校手机管理目的在于避免学生不当使用手机或干扰课堂,以创造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概括而言,学校手机管理主要为了避免可能引发的问题:(1)引发攀比心理;(2)导致偷盗、抢夺和潜在的欺负行为;(3)影响学习,比如分散注意力、干扰课堂、考试作弊等;(4)垃圾短信、不良图片、照片或视频及上网不安全因素等对学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5)影响家庭教育,比如家长通过手机与孩子谈话而忽视面对面的交流和关心;(6)从微波辐射安全角度,学生经常使用手机可能有害身体健康。
1.关于手机的具体规定
学校普遍采取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学校或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规定,并对手机管理做出详细说明。比如,英国大巴尔中学建议学生不带手机进入学校,如果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必须关机(不是静音)、爱尔兰的小学规定手机上必须清晰地贴上学生姓名,进入学校后关机并交给教师,锁在教室专门的柜子里,放学后取回,离校后才能开机。英国的皇家中学规定学生不能使用手机打电话、查看时间、发短信和计算等,手机必须放在书包里或看不见的地方;出于安全和礼貌,不允许使用耳机;学生不能使用手机播放音乐或传播不良信息;学生必须确保手机中没有暴力或低级的图片,不能私自给他人拍照或摄像’;手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带入考场。澳大利亚的莱纳姆中学认同手机的益处,比如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联系父母,但是要求学生使用手机必须尊重、体谅他人,避免干扰他人和学校日常秩序,不允许收发短信或资料;不允许在操场、郊游、课外活动等情境下使用手机,在课堂上手机必须关机,并贮存在保管箱中。
英国的河滨小学规定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不能带手机进入学校,其他年级学生可以带手机,但家长必须提前填写同意书并获得学校批准;在学校,手机必须关机,放在专门存储的地方;如果家长需:要联系孩子,学校办公室可以及时帮助联系。澳大利亚的波尔德小学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以任何方式使用手机,如通话、发短信、玩游戏、拍照、摄像、上网等。
许多学校的手机管理中还明确了手机使用的责任,比如学生在上学或放学路上手机丢失或被盗,学校不承担责任;在学校期间,如果发生丢失、损坏、被盗以及因辐射引发健康问题,学生要自己负责任;学校建议学生为手机设置密码,学生要对手机涉及的隐私负责,学校对手机中的信息资料的损坏或丢失不负责任。
此外,有的学校也一并对教师和家长在校使用手机作出规定,比如澳大利亚的曼宁小学规定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把手机调为静音,不能干扰学生学习,而且家长来学校期间,手桃也要调为静音,并且不允许使甩。
2.学生违规行为的处罚
学校规定学生违反手机管理制度将受到处罚。比如,英国的河滨小学规定,如果学生带手机,而没有提交家长同意书或没有被学校批准,那么手机要交于专人暂时保管,并通知家长一星期后取回,而且学生一个学期不能再带手机进入学校。英国的大巴尔学校规定学生发送威胁或辱骂短信,未经允许用手机拍照、摄像、录音等行为作为一次违纪,手机将被暂扣,并通知家长取回;如果学生拒绝交出手机,将作为一个严重违纪事件处理。英国的圣贝德中学规定学生使用手机或手机响了(来电或短信),手机暂扣一星期,或父母来学校取回,情况严重者(比如,用手机着违禁视频),学校可将其交警方处理。英国的皇家中学明确规定了不同程度的处罚:第一次违反,手机将被暂扣,放学后取回,并按每学年记录在案;第二次违反,学校将暂扣手机,并告知家长;第三次违反,将告知家长,并由家长来学校取回。澳大利亚的莱纳姆中学规定在校期间的上午9点至下午3点,学生不能以任何方式使用手机,否则手机将被暂扣3天。澳大利亚的艾文荷学校和曼宁小学都规定如果学生用手机干扰他人学习、带手机进考场、使用手机短信威胁、辱骂或人身攻击、私自拍照或摄像等,手机将被暂扣,并面临校纪处罚,情况严重的,将报警处理。
3.手机管理的人性化表现
国外中小学校关于手机管理制度,往往对其目的、内容、责任等作出详细说明,并公示于学校网页上。澳大利亚的艾文荷学校对家长希望孩子在上学和放学路上使用手机的想法表示理解,因此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学生可以使用专门的电话。爱尔兰的小学指出学校的手机管理制度要由学校管理委员会批准,并通过学校网站与家长进行沟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家长和学生理解学校的手机管理规定;虽然不允许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专门电话联系家长。澳大利亚的波尔德小学请家长在学生使用手机同意书上签字,并提醒家长阅读并理解学校手机制度。英国的大巴尔中学声明手机管理制度将不断被评估和修订,以使学校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通信技术。
英国的皇家中学认同手机是学生文化与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允许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不过学生使用手机要遵守规则,要负责任地使用手机。该学校在制订手机管理规定的同时,向学生详细介绍手机使用的良好习惯和常识规则,以保护学生,避免潜在的危险,比如手机要设置密码,手机号码不要透露给陌生人;如果收到骚扰短信,不要回复,应告诉大人,情况严重的可以报警;如果收到无礼的或令人分心的短信或图片,不要转发给别人,应立即告诉大人;使用手机给他人拍照,要征求他人允许等。此外学校还向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引导学生获得更多安全使用手机的信息。英国的圣贝德中学规定在学校特定的时间或地点学生可以使用手机辅助学习,比如,外语课上可以使用手机查找资料,用于翻译或订正词语。
对我国中小学手机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我国中小学手机管理存在与国外类似的情况,多数学校颁布了手机禁令,但是我国中小学手机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往往缺乏学生的声音,缺乏民主合理的管理程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被规定的管理状态。笔者认为,这种简单化的禁止令以及只重视约束性的教育,与忽视学生成长过程中个性心理需要与愿望的“传统型”德育方式有关。事实上,学校不是“真空地带”,而是信息开放时代下的一个社会组成部分,单纯禁止使用手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对手机管理的思考
1.手机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
手机只是学生问题的载体,但手机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如何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使用手机,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或限制使用手机。中小学管理中把手机引发的问题归咎于手机本身的观念并不可取,这些错误认识在国内外中小学管理中都有所表现。比如,认为手机引发学生的攀比心理,手机导致学生偷盗或抢夺,手机干扰学生学习,手机里的垃圾短信或视频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手机导致亲子沟通减少或缺失,等等。其实不然,手机并不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手机只是一种载体或工具,即便没有手机,学生攀比心理等问题仍然可以存在,而且这些问题正是学校教育应予以关注和指导的,而不能因噎废食,归罪于手机本身。
2.手机管理要遵循发展和教育原则
学校手机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手机管理制度必须与教育目的紧密联系起来,必须从学生发展规律出发,而不应为了管理而管理。如果手机管理的规定仅是学校管理者“拍脑袋”、想当然的产物,而不是从合理的教育目的出发,就可能忽视学生的发展,甚至出现歧视和不公正等有损学生发展的情况。从这种意义来看,积极的学校手机管理策略是只针对那些确实因手机干扰教育教学秩序,或影响学生正常发展的情况进行制止或处罚,而不是以偏概全、主观臆断地加以管理。在处理学生手机问题的操作层面上,学校要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以积极沟通的方式,耐心地教育引导,才能实现学生发展的效益最大化。
3.手机管理要尊重学生的权利
手机是学生的个人财物,学校要予以尊重。没有正当的合法程序,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就不应被剥夺。同时,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不能以损害他人权益为代价,因此学校有权对学生如何使用手机做出规定或限制,比如确定合理使用手机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手机管理不能随意而为,要尊重全体学生的基本权益,特别尊重全体学生的受教育权。我国学校管理中,有的违反手机管理规定的学生被学校“请”出教室或学校,这就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法律赋予每个学生平等地享有并不被任意剥夺的受教育的基本权益,学校手机管理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基本权益,就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或抵制,也将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二、对手机管理的建议
1.明确手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无权禁止学生拥有手机,但是有权管理学生的手机。学校管理有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安全合理地使用手机。特别是由于手机辐射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学校也应强烈建议和呼吁学生少使用或不使用手机。
学校要明确两个基本管理原则:首先,手机是学生的个人财物,学校可以暂扣,但不能没收或损坏学生的手机;其次,学生使用手机不能损害他人的权利。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不是无限制的,至少要以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为前提,比如在课堂上学生不能使用手机做与学业无关的事情,学生的手机必须关机或静音以免干扰他人,学生不能用手机偷拍或录音,学生不能使用手机发送骚扰短信或造谣等。
2.手机管理制度的制订要民主合法
手机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良好发展服务,因此学校制订规定时,应向学生、家长和教师等阐述手机管理的必要性和出发点,境分听取相关人士的呼声,尤其应与学生充分讨论、广泛商议,允许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这也体现了教育性和发展性。
手机管理制度的制订不是学校管理者单方的事情,也不是通过强制或命令可以简单实现的。民主合法的程序不仅能有效减少学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避免出现如教师没收学生手机或者因学生使用手机而禁止学生上学等有损学生人身权益和受教育权的现象,而且在更大意义上有助于手机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民主与法制意识,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自我规范和自我管理。
3.手机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民主合法
手机管理制度制订之后,学校应民主合法地予以实施。学生如果违反了规定,处罚应依“法”执行,不能随意处置,不能没收学生手机或随意剥夺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不能随意禁止学生上学或进课堂。而且手机管理制度也应与时俱进,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比如,在每学年之初,学校应把手机管理制度向全体学生(尤其是新生)宣传或公示,允许其提出新的意见或建议。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普遍限制或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但是大多缺乏实施细则和程序说明,也很少与学生讨论和协商,在学校网站上往往看不到相关规定或制度的公示。许多学校的校规中针对手机管理只有简单几个字:“禁止学生使用手机”,而对此规定实施的前因后果,对学生违规行为将如何处罚,并没有充分说明,这容易使得学校对学生手机使用违规行为的处罚较为随意;也容易使手机管理制度的实施缺乏合法性和有效性。
根本而言,学校是否禁止使用手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手机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是否民主合法。在没有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管理方法的情况下,学校一纸禁令只能从表面上掩盖问题,禁止或没收学生手机的做法只是暂时的,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在反思教育现状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合理引导。只有民主合法的手机管理才能有助于学校实现有效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发展,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制精神,才能有助于提升学生自我规范与自主管理的能力。
篇7
中小学生 阳光教育 实施策略
当前,许多中小学教师急功近利,盲目地追求成绩或者升学率,同时,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致使孩子们每天埋在书海,几乎没有娱乐放松的时间,使许多中小学生出现了学习迟钝、麻木不仁、合作交流能力差、自理能力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失去了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快乐。阳光教育是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理念。阳光教育用一种科学的理念告诫家长、学校、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使其幸福成长。
一、阳光教育的内涵
阳光教育这一理念,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也是系统的教育理念。它是针对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而被提出来的;是受了当代教育思想如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等的启示,在吸收这些教育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而被提出来的;是在对学校现实生活如教学方法与形式相对陈旧,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等思考后而被提出来的;更是为了适应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被提出来的。阳光教育这一理念,最早是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广少奎在2004年《阳光教育论》一文中提出。周洪宇教授将阳光教育定义为:“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一种教育。”[1]
目前,关于阳光教育的内涵,存在一些不同的理解和观点。大多数研究者采用周洪宇教授的阳光教育定义。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是侧重于阳光教育体系的建构,一种是侧重于阳光教育的具体内容,还有一种是侧重于阳光教育的过程。阳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出一批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还原教育最初的本质以及响应国家教育的号召,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其次,阳光教育可以减轻师生的压力和负担,让他们获得轻松和自由,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最后,阳光教育也是在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学生的美好未来而努力。阳光教育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关爱性、教育性等特点,它能改善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带着一颗阳光的心面向未来。因此,阳光教育不仅成为一种需要,更成为一种必然。为此,笔者认为所谓阳光教育是指家长与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在给予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中小学阳光教育的实施策略
1.家庭中的阳光教育:构建和谐家庭
(1)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
按照阳光教育的理念,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这就需要家长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夫妻要和睦,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其次,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爱,而且,这样的关爱是均等的――爸爸对妈妈的爱、爸爸对孩子的爱、妈妈对爸爸的爱、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爸爸的爱、孩子对妈妈的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等边三角形的家庭关系,才是最和谐、最温暖的家庭。最后,家长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以熏陶孩子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家长的休闲娱乐活动是健康的、积极的、阳光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一定是健康的、积极的、阳光的。
(2)阳光的教养方式
根据阳光教育的理念,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同样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家长运用阳光的教养方式对待孩子。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给孩子适当的指导、正确的引领,让他们多接触不同的事物,多参与不同的活动。不要每天只会督促他们学习,给他们太多的压力。那样只会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使他们每天在担惊受怕和痛苦中生活,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其次,家长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已经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应该多用道理和真实的事例来告诫孩子,让他们自己领悟人生的真谛,让他们享受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童年。同时,在当今这个社会,不是只有高学历就可以,而是要全面发展,所以,父母应多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所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最后,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但父母也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什么事都为他们做好了,这样只会让孩子经不起挑战,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敢面对。所以,家长们应该从小抓起,关爱但不放纵他们,指导但不替代他们,把他们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让孩子们自己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样,孩子们才会是真正的成熟,才会真正适应这个社会,不被社会所淘汰。
2.学校中的阳光教育:完善学校机制
(1)注重学校软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软环境”是指学校中客观存在的、主要由教师控制和掌握的、经常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条件,因此,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学校“软环境”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要塑造阳光的教师。阳光教师,这无疑是对教师的极高要求和极大挑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尤其是师源性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学校要实施阳光教育就要先培养出一批有阳光心灵的教师。第一,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教师要不断地汲取先进的知识,尤其要多了解社会、历史、文学、哲学、地理等知识,充实自己用科学健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第二,开设教师心理健康课和教师心理咨询室,普及教师的心理学知识,使其重视心理学的作用,并能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定期为教师上心理健康课,减轻他们的压力,并为他们做心理健康测评,开设教师心理咨询室,让他们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孩子。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气氛,感染学生,把快乐传递给学生,使其健康成长。第三,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这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想要阳光教育顺利地开展下去,教师必须用一颗阳光的心去教育阳光的学生,用一颗爱人的心去哺育可爱的学生。多反思多探索,不要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也要注重其品德方面的养成,培养一批品德兼优的学生。
(2)开展阳光活动教学
近年来,不少研究都重视活动教学的作用,它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实现对积弊深重的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多方面发展。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要只盯在学生的问题行为上,应该关注学生的优点,发展他们的优势,每一位学生,无论他们的背景、潜力如何,都有着向积极、成功发展的潜力,多鼓励一些,少批评一些,多了解一些,争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他们的积极发展,不要一味地只抓学习,只求升学率,培养一批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的痴才,大事不敢做小事不愿意做的狂才。应该注重全面的发展,课堂上多倾听,多交流,了解学生们的心声,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发展,自信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同时,按照阳光教育的内容,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智商、情商、意商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们传授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更要注重他们情商和意商的培养。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中学时代培养他们的情商至关重要。我们要想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就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商培养:以发掘学生情感潜能为突破口,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完善为人涵养,健全性格素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或到社会上去实践,比如第二课堂、排球队、足球队、舞蹈队等。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关爱他人,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等。意商即克服困难、支配调节的能力,是形成才智的基础,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正处于发展智力、增长知识阶段,同时也是自控能力最差的时期,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不仅在学校有用,对于他们离开学校后,走上社会,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面对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磨练自己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让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减少风险,快乐成长。同时,也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劳以及合作能力得到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3)实施人性化的学校管理
开展阳光教育首先是要实施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也是所有教师和学生一直以来的心声。教学应该确定“以人为本”的阳光教育理念,把教学管理的触角延伸至管理的每个角落,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接受。把加压和减负相结合,把规范和灵活相结合,同时,应该多展开调查,多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然后建立适宜的管理制度,充分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做到公正化、民主化,构建有利于师生生命成长的校本教研文化,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实施提供阳光化管理环境。
3.社会中的阳光教育:营造育人环境
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它和家庭、学校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双向的关系,它们共同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布朗芬布仑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指出,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着人的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他将环境可分成四种不同的系统。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2]微观系统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中介系统是指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外层系统即邻里社区、父母的工作单位、亲戚朋友等对孩子的影响;宏观系统不是与孩子直接接触的环境,而是指文化价值观、法律、风俗习惯等,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存在于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和外层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生活经验的获得。他认为每层环境系统都对个体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都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优化社会环境需要从这四大环境系统着手。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相亲相爱,尊老爱幼,家庭温暖、平等。建立完善的学校环境,学校首先要园林化,绿树成荫、花香四季的学校环境,适合师生学习、活动与休闲,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其次要信息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要先进,数字化程度高,多媒体等设备要在广大师生中广泛使用,拓宽教师和孩子的视野;最后要和谐化,学校管理井然有序,教师之间友好尊重,学生之间相亲相爱,师生之间也处处充满亲情。建立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家长与老师经常沟通交流,对孩子充分地理解与尊重,优化孩子的中介系统。搞好邻里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优化孩子的外层系统。宏观系统的优化是靠全社会的努力,管理部门应该严格审查不健康的大众媒体,如不健康的广告、网络游戏、小说等。防止一些不健康的宣传侵蚀孩子们纯洁的思想,同时,对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应该严格打击和制裁,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懂得善恶美丑,净化心灵净化思想,顺利度过一系列“危机”时期。这样才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小结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心理生理逐渐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个体未来发展的成败。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以后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个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大、人际关系不和谐等。要顺利地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家长的关爱和理解,需要教师的尊重和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多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多落实一些应对措施。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措施上进行深化,从自身做起,从实际做起,为孩子营造一个真实有效的心理健康环境,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努力。
只有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才能将各种教育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构筑起现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体制和方法,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阳光教育之路。
――――――
参考文献
[1] 周洪宇,广少奎.“阳光教育”论.中国教育学刊,2004(1).
篇8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116029)?
摘 要:中小学心理教师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途径,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教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小学心理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只有认识到中小学心理教师这一角色的重要性,明确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不断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对其今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促使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得到健全的发展,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还可使学生学习相关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技巧,促进其全面发展。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中小学心理教师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教育。可见,心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中小学心理教师贡献自身力量。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减轻学生负担,建设良好的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未来。中国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而中小学心理教师作为中华儿女的一部分,也应履行自身职责。中小学生的发展与家庭、学校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成长,而且通过全体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努力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二、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一)关于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取得的成果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到了相应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
1.关于如何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很多观点值得深思,马晓晶提出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的相关内容[2]。
2.关于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工作内涵也有一定的研究,王宏方认为学校心理学者的工作内容包括学生信息收集、学校系统协调、直接与间接服务以及预防与干预四项[3]。
3.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层出不穷。
4.心理教师这一岗位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各个省市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地位薄弱,专业人才缺乏
在我国心理教师这一行业还没有的到充分的发展,尚属一种新兴职业。学校、家长、老师也没有的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时候都搞形式主义。在许多学校并非有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专职心理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很小。许多学校虽建立了心理辅导室、购买了各种心理辅导器材,但并未得到合理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在高校也未的到足够的重视。
2.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缺乏
笔者在参加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时,许多心理教师半路出家,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薄弱。首先,他们对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只对某些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对一些较前沿的心理学理论缺乏较全面的认识。再次,他们虽掌握了一些心理技术,但不够精通。最后,他们多数只关心某些心理技术怎么用,而忽视了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
3.心理辅导与心理辅导研究缺乏一定的体系
心理辅导与心理辅导研究是中小学心理教师必备素质。然而,中小学心理教师对心理辅导的内容、种类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心理评估、心理会谈、心理干预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形同虚设,没有实现应有的价值[4]。
三、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依托专门的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管理制度,通过各方面的学习,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5]。
(一)建立中小学心理教师认证制度和管理制度
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有相应的学历要求,还要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有具体的规定。教育部门要对中小学心理教师也要有专业的培养模式,对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录用和管理、岗位职责、评定方式。心理教师还应当接受专业的学习、拥有心理教师资格证书、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等,使心理教师这一这也更加职业化、专业化。心理教师专业发展还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组织和学术期刊等实现。在这些方面的提升,我们可考察欧美、日本等国家取得的成果,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发展能够迅速发展。
(二)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明确自身角色
要想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首先要解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内容。它包括学业的发展的教育与辅导,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生活适应的教育与辅导[6]。心理教师还必须对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这几个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心理辅导是对心理状况良好的学生,对未来有可能遇到的危机事件进行预防,发展性的辅导。心理咨询主要是对那些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预防性的辅导。心理治疗是对那些心理与行为失调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心理矫治,恢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矫治性的辅导[7]。
心理教师还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心理教师应当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活动的策划者、家庭沟通的桥梁、班主任的助手、学校相关角色的参谋者、培训者[8]。作为心理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以积极的角色感染学生。心理教师还要防止角色不清或角色混乱。只有认清自己的角色,按角色行事,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三)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我们认为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良好的自身素质的包括:良好的心理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尊重、爱心、热心、智力完备和人际关系和谐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必要前提。专业知识包括发展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包括设计实施心理活动课、心理测试、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行为矫正的技能、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资料的收集等。
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迫在眉睫,中小学心理教师可通过自学,全方位了解各种心理学流派和各种心理技术的内容,以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参加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以更为扎实,可靠的理论指导实践;还可以通过同行之间,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当然,理论水平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心理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心理教师应注重科研,进行校本职业生涯规划
科学心理学源于西方,多数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也由西方传入,由于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差异,这使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能全盘接受西方心理学的成果,而要根据实际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我国心理教师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如开发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心理评估量表,开发更为适合中小学身心特点的心理辅导技术。心理教师注重科研的本质要求是要注重创新,心理教师要成为专家型教师。
校本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关注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更是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良策。校本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调动学校、教师的自主性,进而开发适应当地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资源[9]。
(五)心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开设心理课程,更要把心理健康这个课题渗透到其他学科已得到普遍的认识。中小学心理教师帮助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渗透、教学过程的渗透和学科教学评价的渗透[10]。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正好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应该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心理教师可以帮助其他教师还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各位教师应通过以上方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发展。例如各位教师可以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给学生以合理的期望,促进学生潜能增强。各位教师还可以进行心理行为训练增进学生情感,促进团体动力的提升。
(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笔者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设备还不是很完备甚至几乎没有,这样不利于心理教师工作的顺利进行。当然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设备已相当完备,但是,这些设备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应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仅仅是摆设而已。例如:有些学校的沙盘治疗室已安装了摄像头,对于沙盘作品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可是,这些设备均未得到合理的利用,这样既浪费了资源,也不利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因此,中小学心理教师如何较好的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用来提升学校的基础设施,这是心理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软件既可以用来提升心理教师专业能力,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当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2] 马晓晶.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7:18-20.
[3] 王宏方.解构学校心理教师工作内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02:4-7.
[4] 高亚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0:15-18.
[5] 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
[6] 徐光兴.学校心理学教育与辅导的心理(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9.
[7] [10]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
[8] 温小玲.浅谈学校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7:46-47.
篇9
旨在解决多个问题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常情况下,每个学生都应拥有一个学籍,对应着某所学校。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地方对学籍的取得、变动、丧失、恢复、完结等方面的规定和管理不够严谨,出现了一人多籍、人籍分离、有人无籍等问题。对此,《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学校就要为其建立学籍,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申请学籍号。学籍号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唯一性,终身不变。据介绍,为防止学籍造假, 系统建设初期将全面采集各教育阶段学生学籍档案基本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后,每名学生的学籍档案基本信息将只在学前教育入园或小学一年级入学时采集,学生在进入更高年级或更高教育阶段时,其学籍档案基本信息均采用第一次采集的数据信息。根据规定,学籍管理由省级统筹,实行属地管理,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籍。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应利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
按照《办法》,学籍档案除学籍基础信息外,还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体质健康测试及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学生在校期间的奖励信息,以及享受资助信息等。为防止出现学生在原校“不辞而别”、在新校无从登记和无法统计的情况,《办法》确定了“籍随人走”原则。除普通学校接收特殊学校学生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外,学校不得接收未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据悉,学籍系统遵循“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建设模式。两级建设是指在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建立中央级和省级数据中心。五级应用是指统一同步开发国家、省、地市、区县、学校五级系统,其中国家级系统部署在国家级数据中心,供中央部门使用;其它系统部署在省级数据中心,省级及以下用户,通过网络远程登录部署在省级数据中心的学籍系统进行业务管理应用。
中小学生学籍系统不仅与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籍系统对接,而且与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数据库和国家人口基础数据库进行对接。同时,学籍系统将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在学籍管理、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营养改善计划、控辍保学、事业统计、日常管理和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的需求。该系统建立之后,通过电子地图还可逐级查看全国、各省、地市、县、学校的学生情况、营养餐情况和校车情况。同时,将逐步推广使用免费的学生卡,对学生进行电子身份管理,以有效解决虚假注册学籍和跨省、跨地区、跨学校重复注册等问题。
操作办法尚须明确
今年10月底前,全国将完成中小学生信息采集录入。采集工作将采取家长签字、修改留痕等技术手段,可实现逐级核查、永久追踪,从技术上防止随意修改学生学籍信息。其实,自2011年起,山东省学生学籍已实行统一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学生代码是唯一的,但学籍号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变化的。也就是说,从小学到大学,现在学生有4个学籍号。聊城市教育局普教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省的信息化平台已经建立3年,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完善学生信息后,省平台直接与全国的电子学籍系统对接就可以。身份证号将是建立学籍的唯一依据,用这一信息可核对学生有无重籍。
据了解,聊城学生学籍的建立,主要是依据小学入学时采集的信息。学龄前的孩子,入学时要对学生信息进行登记,一般是拿着户口本。姓名、身份证号报到网上去,省平台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学籍号和一个学生代码。这样,学生的学籍信息就有了,包括学生父母的信息。如果孩子确实没有身份证号,聊城要求片区内居委会、村委会给开证明,证明孩子是谁的、出生年月日情况,符合在片区内上学的条件方可入学。除了证明,孩子家长还要写一份保证书,就是有户口的时候,孩子的出生年月日也不会再改动。“按照新的政策,身份证号是建立学籍的唯一依据,学籍号是唯一不变的。”具体如何操作,聊城市基教科负责人表示还不是很清楚。管理了多年学籍,依据经验,能唯一不变的学籍号,按他的理解应该是学生代码。“唯一不变的可以有一个学生代码,但学籍号不可能不变。”该负责人表示,山东省学籍号的编码规则是,最前面是年份,哪一年入的学,然后是市代码、县代码、乡镇或学校代码、学生序号。从学籍号上,可以直接看到学生入学的时间和所上的学校,一目了然。
假如孩子2009年上小学,上初中时年份就会有变化。仍用2009不现实,因为这样从学籍号上无法判断出孩子是哪一级的学生。如学生从莘县转学到东昌府区,莘县的代码是371521,东昌府区的代码是371502。代码如果不变,就分不清楚孩子是哪里的学生。
该负责人认为,将身份证号码作为学生的代码可以,另外的东西还是需要变的。否则,聊城的学生和北京的学生分不清楚,考试的时候如何辨别是个问题。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是基于身份证号建立的,其它特征无法全部体现。如果学生的电子学籍中不能充分说明更具体的信息,无疑会加大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管理难度。“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学籍在一个系统内,但之前学生代码是唯一的,学籍号却是变化的。”该负责人说。目前,虽然山东省已实行全省性的电子学籍,但并没实现一人一籍跟随其终身。从小学到高中,每一次升学都将进行学籍号重新编排。进大学前要换多次身份,进了大学,还要重新注册大学学籍。
由此带来“学区房”乱象
电子学籍才刚刚开始运作,其具体如何实现“籍随人走”还不得而知,效果如何现在也难以知晓,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学籍的管理将会越来越严格。更严格的学籍管理让那些想让孩子跨区上学的家长犯愁了,也无形中又提升了一些重点中学学区房的价格。有些房产网站和中介机构,公然以此为卖点,提升房价、兜售学区房。《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出台后,搜房网就盘点了各主要城市的重点中学的学区房。以成都市为例,搜房网罗列了包括成都七中、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四中)等10余所重点中学的学区房,而这些学区房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不只是房价上涨的问题,学籍占用也是许多家长可能遇到的问题。近日,南京市民张敏买了一套二手“学区房”,计划入户后,5岁的儿子明年就能在附近一家重点小学上学。“看到网上都在说终身学籍,以后想跨区上学可能更难了,所以就想在重点学校附近买一间学区房。”签约前,房产中介与卖家都拍着胸脯表示,卖家的孩子在该校属“择校”“借读”,张敏的儿子上学肯定没问题,他们还签下了书面承诺。因此,中介、卖家为这套二手房开价,每平方米比房产局估价高了1万多元。但张敏事后与校方核实时,却发现购房前得到的承诺根本无法兑现。原来,儿子拿不到该重点小学的学籍,因为学籍已经被占,占用学籍的正是卖家的孩子。这套房子位于宁海路,面积近60平方米,是一套二手房,在南京一家重点小学的施教区内。张敏从房产局了解到,这套房子估价为每平方米2万元,但开价却是3.2万元,总共要花近200万元。她想,为了孩子明年能顺利进入重点小学,只要中介、卖家承诺的学籍靠谱,花高价也值得。
卖家郭霞说,2004年买这套房子,也是“二手房”。2008年,郭女士的儿子准备上小学时,首先在这家重点小学成功报了名,但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仙林一家民办小学。“上了3年觉得教学质量一般,就想让孩子回到原来的小学。”郭霞说,但是,报名后又放弃了。区教育局与重点小学校方都告知,孩子已经算“放弃学籍了”。因此为了能让孩子回来,郭霞费了一番功夫,还交了1.5万元的“择校费”,才成功转回来。“我的孩子是‘择校生’,所以没有占学籍。”
这家重点小学的校长也明确表示,张女士购买这套“学区房”,是拿不到学籍的。“卖家的孩子能转学回来,这就说明他是有学籍在我们学校的,否则是进不来的;因此,这套住房的学籍已经为卖家孩子所使用。”目前,张敏已经决定退房,她希望卖家能尽快退款,好让她尽快重新购房入户。
谨防教育权力腐败
篇10
小学学校安全工作计划(一)
2017年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完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矛盾调处等源头治理机制,确保全县学校安全稳定。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和学校周边综治工作机制
1、完善组织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园治安防范、校车安全管理、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机构。
2、健全工作制度。各地校园治安防范、校车安全管理、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结合当前校园安全形势和有关要求,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健全各地各学校联络员制度,健全完善工作联系和协调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会议、形势研判、情况信息、工作述职、目标考核、检查督导等相关工作制度,加强工作统筹,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3、落实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职责,切实落实本地本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保证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各项要求得到贯彻落实。
二、加强安全法治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4、落实安全教育课程。切实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每周一个课时,心理健康教育每两周一个课时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并做到教材、教师、课时“三落实”。
5、加强法治教育。各地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每半年举办一次法治讲座。推进法治教育进课堂。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拟创建法治教育示范学校20所。
6、开展应急逃生演练。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防震减灾日”、“11.9全国消防日”等有利时机,每学期要开展不少于2次的专项应急逃生演练活动,并做到有方案、有组织、有总结,切实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三、夯实安全防范体系,提升校园治安防控能力
7、进一步加强保安培训。切实按照《湖北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技术标准》配齐配强安保人员及监控、防护、报警设施设备。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安保人员值班备勤工作,强化安保人员培训,提升安保人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8、完善、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门卫值班、校园封闭管理、领导带班值班、校园安全巡逻、寄宿制管理等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9、大力推进校园巡逻队伍建设。各地各学校要抽调年富力强、有责任心的教职工组建校园巡防队伍,充实校园安保力量,并在当地综治、公安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校园巡防工作。
四、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校园安全管理
10、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按照《湖北省消防安全责任规定》,进一步落实各地各类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定期开展消防知识教育。进一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消防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消防专项整治活动,深入推进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建设,确保校园无火灾事故。
11、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两化”体系建设,按照“两化”要求和《襄阳市学校安全台账管理办法》,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逐步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实行台账管理,限期整改,对较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12、切实做好防溺水安全工作。继续贯彻落实政府办公厅《关于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的意见》(鄂政办函〔2013〕78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的通知》(襄政办函〔2014〕15号)要求。在夏季来临之前和秋季开学之际,各地各类学校要通过深入开展“六不”预防溺水主题教育,制发、回收《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召开预防溺水专题家长会等方式,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对防溺水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学生家长的监管责任。同时,要协助当地有关部门强化宣传教育、学生上下学途经路段的水情隐患排查,重点水域的安全管理等工作,确保学生溺水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坚决杜绝发生群体性溺水事故。
13、进一步加强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湖北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和《襄阳市校车安全管理实施意见》,认真落实校车使用许可制度、校车驾驶员资格审批制度和随车监管人员等制度,实现校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认真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构建校车安全培训体系,定期对校车管理人员、驾驶员、随车监管人员进行培训。在春、秋开学之际,开展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活动,强化校园及周边交通管理措施,加强校园周边交通执法管理,治理学校门前乱设摊、乱占路、乱停车等顽症,大力整顿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和“黑校车”、“黑出租”揽客营运等问题,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确保全县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
14、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定期对校舍进行勘验检查,一旦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危房,要立即停用,并采取封闭等防范措施。有基建施工项目的学校要实行封闭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建设三年计划,切实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条件。
15、做好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结合季节的特点,加强春、冬季传染病防控。各中小学校要切实落实晨检制度和因病缺课追踪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发热等症状的学生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学生集体活动的教室、宿舍等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开窗通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要加强食堂管理,切实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和健康管理,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落实好食品留样制度,确保学校食品采购、加工、出售、贮存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
五、加强检查考评,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16、继续推行学校安全工作明查暗访督查制度。按照校园安全工作督查制度,定期对所管辖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对所发现的问题要列出整改清单,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并纳入年度考核。
17、认真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年度考核。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对各地各校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考评,考核结果计入各地年度综治工作考评总分,并作为表杨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对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学校和镇(区)实行“一票否决”。
小学学校安全工作计划(二)
根据上级政府、xx市教育局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学校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意识,结合我校安全工作现状,特制订2017年我校安全工作计划如下: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1、强化组织建设机制。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各中层领导及各班级安全委员
强调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决策者的角色,确立一名能胜任此项工作的副校级分管领导,设一名得力的安全专干,每班设立一名安全委员。领导小组要全面、具体、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职责,及时计划、布置、督导、检查、总结学校安全工作,有效研究解决各种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
2、强化责任落实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层层建立责任制,把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基层、各人头上,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抓,做到管得有条理,抓得有成效。
3、建立完善有效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制定完善的学校安全工作的各类应急预案和活动方案,充分体现科学性、防范性、针对性、实效性。
4、强化安全教育机制。安全工作重在防范,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素质和防范能力,是学校安全工作重中之重。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班会、校会、国旗下讲话、安全知识讲座、专业人员报告会、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专题活动等途径进行安全系列教育。
5、强化安全经费保障机制。根据xx文化体育局《学校安全工作考核标准》的要求,切实安排好安全工作经费,及时检查、更新安全设施、设备,特别是做好校舍设施,防盗设施,消防设施,实验器材,体育设施等日常检查,维修工作,从硬件上做好事故防范工作,消除事故隐患。
6、强化安全工作奖惩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考核力度,把安全不工作列入平时及年终考核中,并做作为教职员工评优晋级的重要指标。对因工作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学校安全工作目标实现的,严格追究先关责任人的责任。
7、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培训机制。学校在参加xx市教育局安全科对学校负责安全的领导、专干、保安等人员业务培训活动的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班主任、任课教师、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
8、强化学校安全工作检查机制。学校各种设备、校舍、电气设施、消防设施、体育器械等等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经常性的开展检查并做好记录,每学期开学之前要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安全大检查,平时要开展各专项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查整改安全隐患。
9、完善校园安全预警保卫机制。加强校园值班、巡查力量,充分发挥校园警务室,校园监测防盗报警系统等作用。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的结合,促使各项防范措施相互配套衔接的校园安全预警防控网络的形成,并发挥其作用。
10、监理、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保障机制。为积极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确保学生人身安全,要办理好校园责任险,既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又保证学校正常秩序,有效转移,摆脱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尴尬处境。
二、主要工作
(一)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1、加强安全法律法规教育。主要内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生人参伤害事故预防预与处理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大连市安全教育和管理手册》和《安全教育一日常规》,进一步增强对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
2、加强安全专题教育。开学第一天上好安全教育课,重点突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共公卫生安全等,防学生早晨 、课间、中午意外伤害事故等。 必须把安全教育课列入到学校课时计划之中,并实实在在上好安全课。平时,学校、班级至少每月集中全校师生,上一次安全专题教育大课,并作安全教育备课和详细记录。要通过各类事故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深化安全教育的内涵。根据不同学生年龄段,安全事故多发的时间段和重要场所等加强教育和防范。
3、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作用,开展青少年xx法教育,以典型的突发事件、暴力事件、法律法规常识为主要xx法教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化作平时自觉行动,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提高学校处理安全问题、安全事故的能力。
4、充分利用“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等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三月、九月定为“学校安全教育宣传月”,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学校“安全教育宣传周”,每年3月26日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并以次为契机,开展有针对性开展安全意识、安全防范、安全救护教育。要把安全教育与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形成大安全教育观。
5、注重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排查工作。防止矛盾激化,自杀、他杀的恶性事件繁盛。建立心理健康排查和教育档案,对心里有严重疾病的人员要采取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加以防范。
6、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家长会、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安全教育宣传栏、橱窗、网络、电子屏幕等形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相互联系的教育防护网络,加强安全教育和提醒。
(二)加强安全工作管理,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1、加强门卫安全管理。
(1)学校聘用专职保安人员,经教育局审查,公安部门培训合格,方可持证上岗。保安人员必须品德端正,责任心强,身体健康,文明服务,坚持原则,履行职责。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在岗时要做到“三不准”,要按学生上下学规定时间开启校门,校门开启后,学校值班领导、教师、保安人员一律在校门口疏导学生。
(2)学校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学生在校期间,校门要及时关闭,外来公务人员要问明来由,经校长同意,检查相关证件登记后,方可进入校内。平时接待学生家长和非公务人员一律在警务室。严禁精神失常、酗酒、非正当理由者、闲散人员携带不安全物品进入校园。
(3)门卫室要配备必要的防范器材,按规定巡查校园,要能防偷防盗,防暴治暴。
(4)凡不属于例行公务外来车辆,一律禁止进入校园。属于外来公务车辆必须登记车牌号,检查核实后方可进入校园。学生上下学时段,任何机动车辆禁止出入。
(5)学校领导、保安人员每天要定时对学校的水、电、门、窗等以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置和报告。节日长假前后,学校要对校园内及周边环境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检查。长假期间,必须加强值班值宿工作,增派人员,轮流守岗。
2、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1)学校要遵受有关交通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校长为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安全专干要具体负责校内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通过家长会,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请交通专业人员到校做报告等形式,加强交通安全工作管理,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同预防学生交通事故的联动机制。
(2)要加强对徒步、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学生交通安全管理。要摸清底数,搞好登记。放学徒步、骑自行车回家的学生要以屯为单位,选好屯长、车长,在屯长和车长的带领下,站队、结队回家。学校要采取措施认真检查、整改学校交通安全隐患,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3)制定校车和其他交通工具的安全应急预案。明确较大安全事故发生时,学校应按照有关规定的原则和程序,采取措施实施救援并进行妥善处理。建立学生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每年学校要班主任、家长、教运公司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明确各自管理责任,实施“无缝对接”。
(4)严禁组织学生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进行集体跑步等体育活动。严禁“三无”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严禁组织大型活动租用无资质车辆接送学生,严禁校园停放社会车辆,从事其他非教学活动以及危及到学生安全的活动。
(5)建立校车管理档案,完善校车管理台账,落实专人负责管理。配合校车公司每学期组织一次校车安全逃生演练,提高学生避险能力。落实校车照管人员,定期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组织他们学习交通法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履行好xx市教育局规定的职责。
3、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
(1)制定防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消防管理责任,管理各部门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加强对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每学期开学初至少集中培训一次,教职工必须学会使用灭火器。每学期至少搞一次消防逃生疏散演练活动。
(2)教学楼的消防通道要保持畅通,并设置应急照明灯和应急疏散指示标识和疏散示意图。要保证消防设施有效可用,要配足配齐灭火器和其他消防器材。定期排查火灾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
4、加强用电安全管理。
(1)严格遵守安全用电规则,严禁私自乱拉乱接电源;严禁违章违规使用电器;严禁电源线路超负荷使用;严禁使用超负荷、大容量电器,严禁擅自更改用电保险装置。除教学需要外,学校不得在图书室、宿舍和个专用教室等实用电路、电暖气、电烙铁等设备。计算机、饮水机、复印机、印刷机、空调等电器使用完毕后应关闭电源。
(2)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维修电路,电气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排查和整改。对陈旧老化、超负荷的电源线路必须更换,有专业电工设计、施工,并充分考虑电源用量和线路安全,加装漏电保护装置。要注意雨季的用电安全,雷雨天气,要关闭微机房、远程教室和教师计算机电源。
5、加强校舍、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1)要定期对校舍、围墙、厕所、停车棚等进行勘察,发现险情应立即整改,不得使用险房。停车棚等简易房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能承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扰。教学楼楼梯、通道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楼梯扶手、围墙不能低于规定高度。
(2)操场上各种铁质体育设施,幼儿园大型玩具,要采取防锈措施,并定期检查是否锈蚀断裂,预防伤害事故放生。
(3)学校冬季采暖前要有专业人员检查供暖设施,发现问题要及时维修。锅炉工必须先培训后持证上岗,严防盲目上岗操作,定期检查、保养锅炉及附属设备,做好运行记录,设备检修,保养记录,发现隐患及时报告整改,不合格的锅炉不得使用。
(三)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
- 上一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
- 下一篇:企业安全检查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