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心理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9 16:3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心理健康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工作本身是一种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职工心理上的紧张和疲劳,长此以往,就会造成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心理压力过大。一旦职工的心理压力没有一个合适的途径去释放和调整,那么就会引发其情绪上的不安和烦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这种形势给职工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影响,甚至会引起一部分职工的心理崩溃,管理部门应该对此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铁路企业对于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各异性以及长期性。虽然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但针对不同的铁路施工人员还是会表现出各异性。由于每个职工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工作环境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倾向,而不同年龄段、接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职工也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需要因人而异,针对每一部门铁路施工人员的性格特征或者是其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的不同,产生的心理压力大小、原因都不同,应该分别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不能是临时的、短期的,它需要长期坚持并且不断调整管理工作的方向。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每个时期职工们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工作热情,定期地、长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对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修正职工的工作态度。
2铁路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
对于铁路安全管理的重要影响实际上,有许多基层的领导还是忽视了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尽管这些领导都意识到了铁路安全的重要性,却没有理清职工的心理健康对于铁路安全管理的内在影响。从根本上来说,铁路安全的管理还是由铁路施工企业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加强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实际上就是在提升整个铁路系统的安全方面的管理质量。对于铁路施工企业人员来说,一旦其心理过度紧张或者过于疲劳,直接就会导致其注意力的不集中,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这就对铁路安全造成了威胁。铁路施工人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一些要求较高的岗位来说更是需要职工在工作时保持专注和稳定性。同时,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铁路安全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的心理健康处于一个良好的情况下,那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一个注意力相对集中的状态,对于工作相关事宜的发展判断也会较为准确。而对于铁路施工建设来说,要求铁路施工企业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认真谨慎、一丝不苟,同时,也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来完成。因此,加强铁路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对于铁路的安全性管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3铁路施工人员心理健康管理的主要途径
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管理既能够解决职工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能够为企业营造一个和谐的、良好的工作氛围。而对于铁路工作来说,除了要推动自身不断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创造经济效益,最基本的是保障铁路安全。因此,加强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3.1把握职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方向铁路施工企业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整体,因此,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包括了多个方面,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作为铁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心理健康工作不能是盲目的,也不能是一概而论的。由于心理健康工作本身具有各异性的特点,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并不是指针对某个职工,而是针对某一种不良现象或是一种普遍的不良心理倾向。因此,要求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自身必须正面、积极,能够与时俱进。这样的领导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方向,更好地在工作岗位发挥其作用。另外,在工作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人们心中是十分刻板的,并且,铁路企业施工人员长期处于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紧张的氛围可能反而使铁路施工人员心理上出现抵触情绪。新时代下,对铁路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要进行改革、创新,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趣味性的、生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让这种心理辅导成为铁路施工人员繁重的工作之余一种休闲、放松的渠道,从而乐于接受这种心理健康教育。
3.2掌握大多数职工的心理健康情况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要求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在铁路施工企业中的进行必须遵照大多数职工的意愿,了解大多数职工的心理健康情况,掌握并把握大多数人的心理倾向。只有掌握了大多数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其“心理亚健康”形成的原因,了解基层铁路施工人员的心理问题所在,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处理问题,修正其错误的心理倾向,以保障铁路事业的安全运行。
篇2
[关键词]EAP宣传 管理 幸福指数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燃气集团公司大力开展“EAP”活动,以“服务、健康、幸福、和谐”为主题,以关爱员工心理健康为出发点,关注外创市场人员、特殊工种、青工队伍、外聘员工队伍四大群体,结合企业和员工队伍实际情况,开展了“幸福‘心’帮助“讲堂、“书香伴我行”读书接力赛等载体活动,深入实施提升员工心理健康工程,服务企业发展方向,服务员工心理需求,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员工幸福指数,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如何顺利实施EAP,笔者根据主管该工作几年来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是EAP各项目顺利实施的思想基础。
EAP项目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企业基于为员工提供物质保障、安全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一项精神福利待遇。因此,加强EAP项目宣传对于提升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激发员工良好的工作状态,使其真正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成为企业管理的创新手段意义重大。
1、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在公司还没有很好的活动和培训场地的情况下,通过电话向各项目的EAP负责人或联系人,一对一讲解,做耐心细致说明,使从事EAP工作的人员能够充分了解掌握EAP的相关知识。另外我们还通过公司网络容纳员工最多的“QQ”群进行EAP知识、心理学小故事共享,交流关于EAP的学习心得体会。让更多的员工了解EAP,分享EAP带给我们的心灵盛宴,在学习EAP中得到心灵的成长,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2、组织主题宣讲,专业知识巡展。为了使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公司每名员工的心理,我们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EAP项目推广培训。邀请EAP项目知名人士主讲。通过综合运用多媒体、生动鲜活的案例等,深入浅出地讲解了EAP的内涵、以及EAP项目开展的对于我们的重大意义。开展《呵护心灵 拥抱生活 奉献辽河》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知识展览活动,紧密围绕职业生涯、压力调适、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宣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员工对EAP项目的知晓率和认同度,提升广大员工的心理健康意识,能够在工作生活中积极的调整心态、改善情绪,在不能自我调适时,主动寻求EAP的帮助,以更加积极健康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3、加强素质培训,提升EAP工作管理水平。坚持每月召开一次EAP工作专项会议,组织EAP工作人员进行个人成长和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学习与实践,开展经验分享,交流工作心得,探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EAP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二、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是EAP项目顺利实施的各项保障。
任何新生的事物在实施初期,不仅需要我们极大的热情,积极的参与,更重要的是要有严谨的项目规划,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的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为保障。
1、建立健全的EAP组织管理系统。根据EAP项目的深刻内涵、项目实施的背景、EAP项目在企业当中的重要作用,制定适合本公司的EAP项目的规划,将EAP项目写进党委工作报告,将EAP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和企业管理的软着陆。成立EAP项目的组织机构,及EAP工作委员会,做到EAP项目层层管理到位。对基层员工的基本信息做了全面的调查登记,建立健全了员工基本情况档案。档案的建立对我们了解掌握公司全体员工的基本家庭状况、基本工作经历都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为EAP项目服务员工的具体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信息和资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建立完善的EAP项目管理制度。任何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实施后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我们在EAP知识的指导下建立了安全心理防御机制、青年党团员职业生涯展报制度、激励保障、跟踪服务等完善的组织管理系统,对EAP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操作有了很好地指导作用。
3、加强资源整合,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按照“齐抓共管、资源共享”的原则,结合各自的工作性质、员工队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而切和实际的EAP工作。为了给职工家属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帮扶、沟通渠道,EAP项目组在各基层单位设立“EAP心理帮扶”热线,坚持做到“三必到”,接到求助电话必到,有难事必到、有矛盾必到,同时成立爱心服务小组,建立相关制度,对特殊员工做到“三清”,思想状况清、家庭困难清、联系电话清,因情制宜、因事制宜的开展帮扶,成为职工家属的“贴心人”。
三、用“心”定位,加强服务,确保EAP项目在服务中见实效。
EAP项目的实施不仅服务员工、服务企业,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程度和幸福指数,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展,同时使我们在对内对外树立了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爱员工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从EAP视角解读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与员工心理契合,促进人企共同愿景的实现。先进的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而企业文化与员工心理契合度的提高,是调动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努力奋斗的重要动力。
按照管理心理学理念,通过对员工队伍协同效能,组织活力等因素的调查、分析、研究,在企业中植入和培育了员工心理认同最大的“合作、发展、共赢”的“合”文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促使他们都积极参与企业的发展,并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信心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提升自我效能,对未来充满希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创业路上的困难百折不挠,促进了企业愿景的实现。
2、将EAP活动融入各项工作,使EAP发挥“催化剂”作用,催化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从“心”发展。EAP项目的作用可以体现在组织整体层面和对管理者的帮助。对于企业改善管理效果、提高生产率;减少缺勤率、病假率;提高企业士气、提升公众形象、促进人才保留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企业可以从各项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将富有人文关怀的EAP理念、理念和活动融入到党建、共青团、帮扶工作、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等工作中,在其他工作的活动中将EAP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程序,起到活动“伴侣”的重要作用,促进了企业管理效果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3、根据员工队伍不同心理需求,扎实开展EAP专项活动,促进广大员工心理素质整体提升。
EAP项目在服务对象的主体是企业员工及其家属。主要帮助员工及其家属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平衡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增进个人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和睦等等,有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健康和幸福的重要作用。而这些工作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而在于EAP特色活动,坚持不懈的开展。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将EAP理念和服务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培育、各项工作的管理之中,还根据企业实际特点扎实开展了具有燃气特色的EAP活动。如:在辛苦创业,外创市场之余开展“品书香•悦生活”心理图书阅读活动,将读书心得用笔墨抒发出来,得到了心灵的放松与和谐;通过短信、连心卡、QQ群等短、快、活的方式进行关爱传递,为员工进行远程心理援助;中高考前期,组织开展了中高考家长交流座谈会,进行心理安慰。
参考文献:
[1] 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中国EAP的理论与实践》,2009年5月
篇3
一、充分熟悉市场经济对德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表现在外向型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外向型的“三资”企业,中西方文化混融,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开始静静侵蚀学生的灵魂。涉外企业中的外方管理方法、手段及思想意识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学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毕业生将外企作为择业的热点目标,国营企业即使有正式录用名额也不受他们青睐,祖国意识在一些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淡化。其次是市场经济和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由于部分学生对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熟悉不足,界线划不清,不能全面理解其共性、特性和功能,以及积极主流和消极支流的关系,致使熟悉上出现误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原则,一些学生错误地将其视为思想行为的准则,导致了做事讲价钱,付出要索取,把自己的行为用“等价交换”来衡量。在为社会付出的价值观上具有浓厚的“务实性”,在利他的同时首先要利己,更有甚者表现出只顾自己的方便和利益,而不顾他人和社会公德,认为生活的真谛就是享受。无私奉献已不再成为人的价值范畴,造成理想境界的空虚。第三是劳动力市场及用人制度的变化,提出了新的人才质量要求。
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院校在培养人才上向质量要效益,应培养出觉悟高、能力强、懂理论、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为适应商战竞争,还突出表现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上的变化,强调制度的执行和制裁要奖罚分明。培养人才和工厂生产的产品一样,受到供求关系的制约,培养的人才类型、规格、特征、素质及管理手段,必须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管理制度相吻合;否则,我们的毕业生将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失去竞争力,甚至失去人才市常第四是市场经济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的困难。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社会观念的变化,知识的更新,信息的接受,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来说几乎是同步的。
就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及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远比在校门内的教师要广、要快得多。因此,教育者往往不能提前把握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当学生身上已反映出一定的思想新问题时,教师才被动地去进行教育,这给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使教师的说教显得软弱无力,针对性不强,更谈不上“及时”甚至“超前”了,造成对在校生思想品德教育滞后的局面。
二、对在校生进行德育的思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德育工作的思路应是摘要:
(一)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主线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院校德育要坚定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将其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引导学生在接触开放的文化环境时,自觉抵制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的思想,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由爱父母———爱师长———爱他人———爱集体,最后上升到爱祖国。
(二)加强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引导德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悟”性,使其熟悉到如何做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然而学校的德育必须坚持一元化的导向,使学生明白社会所容纳的并不都是时代所提倡的。价值的真谛在于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都要通过自身劳动来实现。说到底,人的价值就是更多地为社会创造和奉献。进行人生观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人活着为什么,怎样生活和做什么。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理想教育,从学生生活的最贴切处入手,诱发他们的生活理想,从而激发出强烈的职业理想,把社会理想、为祖国做贡献的理想教育落实到学生的职业理想上。理想是动力,也是激励,在理想的驱动下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树立新时期人才质量的德育观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熟悉到,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根本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才资源,当今市场的激烈竞争,实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做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德育上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建立新时期的人才质量标准。新时期人才质量标准,已不再单纯是过去那种踏实加肯干、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类型,而是思想和能力是复合型、适应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在德育上要给学生全方位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意识、创业意识、敬业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公关意识、科技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省能力,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总之,新时期的院校德育应培养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现代的人和国际型的人。
(四)德育管理制度和手段要和企业管理相衔接学校的德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德育必须把参照系由封闭的院校教育转向人才市场和企业要求上来,这一转变要求学校在德育管理制度和教育方法上都随之进行相应的转变,使之和企业的要求相衔接。如若不然,学生在校接受的是一套管理方法,到企业后是另一套,这将增加学生的不适应性,减低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为此,必须做到摘要:
1、在日常行为规范上要和相应的企业要求衔接,把企业要求职工的行为规范,作为学校培养学生日常行为的部分规范要求,同时要设置专业环境,在环境中练习学生的日常行为。
2、德育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要和企业管理相适应。一位饭店的总经理说摘要:“你们学生不及格还有补考机会,而在企业做错了一件事就难以挽回”。因此,在校的德育管理要和企业要求吻合。首先,应突出制度化管理,将规章制度熟知熟记,严格按制度办事,奖罚分明;其次,是在制度的执行上不能沿用“事不过三”、“下不为例”等旧的教育方法,制度不容违犯,否则就要受到处罚;第三,要适当减少耐心说服的思想教育过程,加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学生自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否则就不能适应企业化管理的环境。
3、使学生进入人才市场参和竞争。创造条件使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会。在平时的学习、社会工作及各项评选和比赛中为他们设计竞争舞台,创造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达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共同的目标导向下,进行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
4、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市场经济活跃,人才竞争激烈,毕业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他们能否承受竞争机制冲击的淘汰和排挤?能否经受挫折的考验?实践证实,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能在社会中经受住挫折和胜利的考验,这就要求德育应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放到首位。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包括摘要:道德品质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保健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培养新时期人才的着眼点,使学生增进心理环境的内稳性和肌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性,以积极主动、平衡灵活、正确理智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和协调社会环境,成为竞争中的强者。这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竞争的心理适应力。在校期间应为学生设计竞争的舞台和竞争的环境,练习学生对竞争的适应力。教师针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心理诱导,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积极参和竞争。其次是培养学生的预见性。做好上岗前的心理预备,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了解人才市场情况,理论联系实际,交给学生解决新问题的理论方法,塑造出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的人,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健康成长。
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安全教育 建议和措施
引言
学生的安全问题关系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发展,关系国家前途和未来。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高职学生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我国高校中频繁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令人震惊,深刻反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班主任,深刻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如何加强安全教育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安全教育重要性出发,结合班主任亲身经历,分析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建议和措施。
一、安全教育现状
2014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向武汉市内10所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一共300份,收回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85份,最终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结合我担任班主任多年经历,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工作并不是单一的、独立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配合并形成合理有效的体系,才能达到安全教育工作的目的。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体系相对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多欠缺,如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匮乏,缺乏完整安全教育知识教材和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等。
在各个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安全教育不是由专业教师进行的,主要由班主任做这方面工作。班主任虽然态度认真,但是在安全教育知识、心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知识等方面无法满足教学工作需要,他们所做的只是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强调学生注意安全,呼吁学生重视安全,无法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安全教育知识和安全技能,没有专业安全教育知识教材,造成学生所学安全知识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规范现象,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自身安全。
另外,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松懈,没有适当的奖惩措施,最终使校规校纪沦为摆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此外,一些学校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注重安全功能,忽视人性化特点,导致师生与制度或保安出现对立现象,最终难以获得理想的安保效果。
2.安全教育手段相对落后,忽视心理安全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安全教育一般采取说教式宣传方式,而不是通过正式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说明安全教育实践性不强、趣味性不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或者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较差,不仅体现在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上,还体现在心理问题上。相对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要高一些,如偏执、焦虑、暴躁、抑郁、报复等。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更重视外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和网络安全,恰恰忽视心理安全教育这一点,给学生心理问题出现埋下隐患,最终导致其发生安全事故。
二、安全教育建议与措施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2.1健全安全教育体系。
安全教育体系是安全教育的保证。因此,在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中,首要任务是健全安全教育体系。
2.1.1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安全教育内容。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通过两个途径实施:一方面,可以从校外聘请专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人员成为学校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对学校内部从事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安全基础专业知识及安全素质教育理论和方法培训,保证其将专业安全防护知识完整、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我们学院通过网络课程《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各位班主任成为专业安全教育老师。这两门课程是学生的必选课程,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人身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网络安全知识、心理安全知识及安全技能等。通过安全教育,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实现目标: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和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积极努力;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及安全问题包含的基本内容,了解安全信息、相关安全问题分类知识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掌握生活安全防范技能和网络安全防范技能,学会自我保护,掌握沟通交流技能,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正确解决矛盾,掌握心理健康训练活动方法,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2.1.2高效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责任制。
有了系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就是安全的保障。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校纪校规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学院领导应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注重长效,建立领导有力、机构健全、措施落实、信息畅通、工作有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层层负责。把安全管理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教研室、每个班级,做到人人皆知、措施明确、责任到位,对学院防火、防盗、防爆、食品卫生、交通安全、公寓安全等诸多工作做全面彻底的检验。学院领导、教师、辅导员和其他教辅人员要本着为学生、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细化管理。层层抓、反复抓,形成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的责任负责的长效机制,并根据具体行为制定奖惩措施,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让学校工作人员及学生感觉到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学院学生工作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除了常规日常管理外,班主任及学工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安全责任制,负责包班、包寝室的值班制度。辅导员要做到深入班级、宿舍、教室、活动场所与班级学生党员、团员、干部及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日志统计工作。检查卫生的同时,彻底排查宿舍安全隐患,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和管制刀具等,严禁夜不归宿,严禁校外租房等,对进入学生宿舍的外来人员严格实行登记制度,杜绝外人进入学生宿舍或留宿;坚持查寝制度,对旷宿学生认真落实做好记录并报有关人员查清事实,对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严重违纪行为坚决制止并报学生工作部给予处分,决不姑息迁就、放任自流。
2.2丰富安全教育形式。
安全教育不同于一般专业知识教育,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安全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时候,不能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安全教育形式。我院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我院安全教育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2.2.1安全知识讲座。
邀请校外专家或公安部门警察到校做安全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剖析目前高校经常发生的交通、火灾、诈骗、入室盗窃、打架斗殴等实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遇事沉着冷静,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2.2.2安全实践活动。
由班主任负责、以班为单位开展应急演练应知应会学习培训,具体内容如下:应知道各类报警电话;应知道交通基本法规;应知道寝室、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等场所的逃生通道和逃生方法。学会现金及贵重物品的保管;学会灭火器的使用;学会逃生自救等;学会辨别常见诈骗。同时,与当地消防部门合作,让学生参加消防演练,锻炼安全实践能力;通过违禁物品清查,消除安全隐患。
2.2.3安全主题班会。
在班上开展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班会内容具体如下:认识生命的意义;学习在校学生应具备的安全知识,包括人身安全、交通安全、财产安全、实训实习安全和心理健康等。
另外,校内通过做视频或图片宣传、访谈等校外通过社区安全活动实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3加强心理安全教育,关注问题学生。
人的行为一般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感情矛盾、家庭环境等方面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导致其产生安全事故的隐患。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高很多,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多关注问题学生,培养学生正能量,使其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产生,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和完善。
在开展心理安全教育的时候,我院设立了心理卫生研究、咨询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挫折教育、健康人格及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纳入安全素质教育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才健康成长。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长抓不懈的重点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只有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学生安全工作“预防在前,教育先行”的意识,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把活动落到实处,学院的安全工作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于子贻.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与职业,2008(33).
篇5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73-02
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调整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看,传统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如何面对开放性的社会大环境,在工学结合模式背景下做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和延伸,目前无论在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都非常薄弱,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加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完善整个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与机制日趋于完善,我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这项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内学习期间的学生,针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显得比较薄弱,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可以说,缺失这部分内容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很不完整的。因而,探索和总结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探索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可以丰富我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促进高职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
(二)加强和完善工学结合模式下实习学生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各高职院校逐渐形成了订单培养人才模式、“2+1、2+0.5+0.5、1+1+1”的分段培养模式和顶岗实习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切实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管理及教育等工作。因此,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制度,避免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受到身心伤害,并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加强和完善工学结合模式下实习学生管理的必然要求。
(三)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刚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和扮演着新的角色,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遇到复杂的矛盾和深深的困惑,从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和心理困扰。如果没有给予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调适,就有可能成为自身发展的心理障碍,严重困扰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加强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调适职业心理,正确面对困难,把自己真正培养成为一个既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又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职业人才。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采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有效措施,大大地促进了高职院校良好健康地发展。评估对院校而言是一种无形的指挥棒,而在诸多评估指标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内容本身就不多,高职学生实习心理问题更是基本没有关注,即使是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也很少关注到这方面的内容,这必然会引导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上,而难以涉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二)缺乏完善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体制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都能认识到作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首先应该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因此,高职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理应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开展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到组织各类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都应比较重视。然而,从全过程教育的角度来看,现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和机制是不完善的,总体上是零碎的、趋易性的,所以才会出现“重校内、轻校外”的情况,学生在外较长实习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组织、人员、经费、制度等都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校企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实习学生半年或一年在生产、管理、服务单位实习,分散在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工作岗位,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往往是宏观的,不能像校内一样具体的班级、宿舍、个人。具体的管理与教育主要依赖于实习单位,而企业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除了像员工一样要求学生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外,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深层次思想教育问题缺乏全方位的考虑。此外,企业也不可能像学校一样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即使学校聘用了企业的兼职辅导员,更多的也是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指导。因此,目前校企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当前的管理机制难以保证高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解决与调适。
三、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举措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教育力量整合
目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很零碎,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育途径分散单一,很难形成合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教育、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相结合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以有效地保障高职院校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地系统而科学地开展。
(二)建立适合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工学模式下高职学生的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延伸,学校比较成熟的心理教育机制也必然相应地延伸,才能覆盖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因此,首先,应该加强实习学生心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来开展这项工作。其次,应该制定相应的教育制度,把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使工作的开展具有制度的保障。再次,工作经费的必要保证,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工作岗位,管理难度加大及管理层次的复杂性决定着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本势必会增加,没有相应的经费就很难施行。最后,要有完善的工作监控、评估体系,信息的沟通、工作的过程、教育的效果都需要得到合理的监控和评估,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三)加强合作,形成校企齐抓共管的局面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实习学生由于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每个人所遇到的问题和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困扰也不尽相同。学校要重视发挥原有心理教育队伍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同时,要求从企业选配一些有一定工作条件的兼职辅导员,学校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兼职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培训,发挥其一般性问题咨询引导的作用,并利用这支队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及时快速地反馈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情况,并协助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调适工作,从而实现校企“融通、共赢”,进而提高工学结合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廖克玲,廖艳平.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体系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7)
[2]胡利.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思想工作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企业技术开发,2009(10)
[3]韦林.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6(4)
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类档案;档案管理
2008年,教育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第27号令),与198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相比,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内增设了“学生类”档案,这一变化强调了“学生”这一主体,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在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做好学生类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高校学生类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学生类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1.档案材料不完整、不规范。学生档案材料的形成、收集、归档涉及很多部门的领导和广大师生,覆盖面广,材料多。而大部分高校都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管制度,致使材料归档不及时、不完整。那么多学生的档案材料最后都集中交给辅导员整理,时间短、任务重,辅导员怎么办呢?只有请学生帮忙。由于学生档案意识薄弱,又缺乏档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致使错放、漏放、丢失、篡改、抽调处分材料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从而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另外,由于档案意识薄弱,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档案的重要性,在填写各种材料时随意性太强,致使档案材料很不规范。
2.信息含量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要。高校学生档案原有的功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内容包括高校招生录取材料、大学生入学登记表、学籍成绩表、入党入团材料、体检表、毕业登记表等,其中许多内容现在已失去意义,而用人单位需要全面了解的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个性特征、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诚实守信、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材料少之又少。加上学生档案形成者包括学生本人、辅导员、班主任及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致使学生档案内容单一、空洞,政治术语多,呈公式化、口号化特征,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用人单位的信息需求。
3.信息可信度不高,失去了档案的参考作用。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为了谋求一份好的职业不惜弄虚作假;有些高校目光短浅,为使自己的毕业生顺利就业,以赢得“生源素质好,就业率高”的口碑,普遍提高学生专业成绩,扩大学生干部的比例及获奖比例,降低考评标准,撤销处分材料;班主任给学生写评语也是报喜不报忧。这样,学生档案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严重干扰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不利于用人单位选拔和甄别人才,也不利于学生自身今后的发展。
4.归档滞后,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利用。学生档案材料生成的管理部门较多,平时各职能部门对学生档案材料实行分散管理,学生毕业前才交由辅导员集中整理,最后交学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统一密封并转递。而大多数高校都要在每年春季举办人才招聘会,而此时学生档案仍处于分散状态,无法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信息服务,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5.管理手段落后,不能为学生就业服务。目前许多高校学生档案仍是纸质档案,没将学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查阅档案仍是手工操作,查阅速度慢,费时费力,不利于用人单位快速准确查阅毕业生信息。
二、加强学生类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建设,为促进学生就业服务
1.增强学校领导的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制度。教育部第27号令的颁布实施,已经将学生档案管理纳入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都要认识到学生档案是关系到学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以及学生顺利就业的大事,学校应提高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将学生档案管理纳入学校的综合管理,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明确的、具体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工作责任,使之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进行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以保证学生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制定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可持续发展。
2.加强档案意识教育,丰富学生档案内容。第一,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档案。新生入学后,学校就要对学生进行档案宣传,让学生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在学生移交高中档案及填写各类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时,要求学生按档案整理保管要求认真规范填写。同时告诉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期间哪些材料需要装进档案袋及其作用。学生了解了档案的重要性,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努力学习,积极表现,为自己留下闪光的档案。第二,强化辅导员的档案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学生评语工作。
3.扩大归档范围,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知识技能,更关注其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因此,除传统的档案材料外,还应扩大归档范围,增加一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如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诚信和心理健康等,尤其是诚信和心理健康,更受用人单位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心理疾病日渐凸显。因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引导和干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责任。近年,“富士康职工跳楼”事件对企业界影响很大,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把能反映学生诚信品质和心理健康的材料纳入学生档案归档范围,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也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拔、甄别人才,从而促进学生就业。
4.及时收集、整理学生档案材料,提升档案的就业服务功能。有些学校在举办人才招聘会时,毕业生档案仍然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没有集中统一整理,无法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和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因此,学校要从大学生进校起就做好建档工作,并根据其专业、班组群体性,随时按照新的归档范围和要求,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保证学生各个阶段的各种档案材料及时归档,以避免学生毕业时突击整理造成的错装、漏装、档案转递不准确等人为错误,提升学生档案的就业服务功能,促进学生就业。
5.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促进学生就业服务。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纸质档案已经不能适应高效管理和为学生就业服务的需要。电子档案管理以其检索速度快、存储量大、寿命长、成本低等优势成为现代档案管理的新趋势。学生档案电子化管理一是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二是有利于用人单位快速、准确地查找毕业生信息,为选拔任用人才提供依据,进而增加毕业生就业的机会;三是可以充分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跟踪毕业生就业信息,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总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档案是学校或用人单位培养人、使用人的可靠凭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学生档案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进一步改革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使学生档案更有利于学生就业,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其服务社会、服务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鹏等.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学生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09,(10).
[2]贺红香.高校学生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档案,2007,(2).
[3]于基伯等.高校学生档案的就业服务功能研究[J].兰台世界,2010,(11).
[4]梁晓玲等.高校“学生类”档案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0,(11).
篇7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对于人类来说,安全永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无论是谁,都应该爱惜生命,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保护生命安全的最基本常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安全教育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
安全教育心得范文1众所周知,安全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而且可以帮助员工避免事故发生。但在现实中,有些班组每次安全学总是照本宣读,读的有口无心,听的充耳不闻,例行公事,应付了之。也有的班组每次通报传达安全事故,不是深刻分析举一反三,结合实际吸取教训,而是把事故当作故事讲。更有的班组甚至记假台帐、搞假签名。为此,巨化股份氟化公司动力车间几年来坚持采取“五法”,认真抓好安全学习检查,提高安全学习的实效。
一、提问法
每次检查班组安全台帐时,检查人员不仅要看台帐是否按要求认真记录,而且每次还要就记录的内容进行抽查提问。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避免班组“无中生有”。弄虚作假,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员工认真学习并自觉加深记忆。
二、跟班法
该车间规定,车间领导、专职安全员等每月必须参加班组安全学习和讨论2次以上。通过参加班组的安全学习和讨论,不仅可以及时了解班组安全学习的情况,促进班组按规定及时组织安全学习,而且车间领导、专职安全员还可以结合车间的实际及时对班组安全工作提出要求,避免班组安全......
安全教育心得范文2“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通过这项安全整治活动,我再一次深刻的休会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因此,个人就不仅只是个人。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共同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做个好人。只有好人,一生才能平安;祝愿好人,一生平平安安。
安全教育心得范文3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使不少父母的心中隐隐担忧。从福建南平事件到陕西汉中事件,那些小小生命牵动了多少人的心。都说孩子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是未来希望的承载,孩子是弱小的,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就拿我们学校来说,至上而下进行全方面的安全整顿,做出一系列安全防范,原本学校内部就是全程监控,领导轮流值班,门口又有保安24小时执勤,可以说是很安全的。如今更是武警、巡警、志愿者齐聚一堂,就从这阵势不难看出我们的政府为保护祖国未来的花朵真是煞费苦心。
静思默想,当危险到来之时,外来援助和自我防护孰重孰轻呢我们不妨先来回想一个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老少皆知,我们在教学这一课时总会提这样一个问题:“狼想吃羊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小羊怎样才能避免被狼吃掉呢”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勇敢的小羊用角向狼顶去,把大灰狼顶进河里。”有的说:“聪明的小羊说,亲爱的狼先生,谢谢你,最近我不小心吃上带du的草,浑身疼痛生不如死,您快吃掉我吧!”;有的说:“坚强的小羊毫不畏惧地跳进小河,在水里挣扎着向对岸游去。”——答案也许有很多种,只有一种是最不可能的:羊妈妈和羊爸爸、还有许多朋友就在身边,他们一起扑向大灰狼。因为孩子们都知道,大灰狼很聪明,他要吃羊,总会选择远离羊群的小羊下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悟出,危险的到来是防不胜防的,面对危险最有效的方法是自我救护。
“安全,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你的生命你的健康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我每天都要跟学生说。过马路上要左右看,确认没有车才可通行,特别是有车阻挡视线的时候一定先探出头看个仔细;在学校上下楼梯要靠右走,如果有拥挤发生,不论掉下什么东西都不要弯腰蹲下去捡,因为那样后边的人会踩到你身上,几乎没有机会再站起来;如果遇到坏人抢你的东西,给他,东西没了还可以再买,绝对不能发生争抢,不要奢望靠武力解决;当人生安全受到威胁时,首先应该启动的是智慧和意念,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生存的希望……
狼吃小羊是生存需要,而在人类社会的高压生活环境中,有许多人因各种原因对生活失去。
安全教育心得范文4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应该恪守的信念。要确保安全,首先必须强化人的安全意识。
使我感受到条条都是治理违章的重的目的不是治人,而是为了保障我们每位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我们电力安全生产的高压线,是我们工作行为的准则线,是我们思想意识的警戒线,是我们生命安全的保障线。这四条线贯穿一个主题,就是“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管理理念,是安全文化的补充,是对每个人安全行为的约束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员工在安全问题上,总想体现出自己的“小聪明”,凭经验办事,为自己一次次地违
业没出问题而庆幸,甚至还有人不惜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向别人传授“经验”。这样做,最终为安全埋下了“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后果难以想象,损失无法弥补。作为一名电力企业的员工,只有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扎实工作,才能有效地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关键在落实。安全生产不是口头上的承诺,也不是书本上的几段大话,而是一种踏实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是我们为企业、为自己、为他人负责的一种永久性地表现。企业员工的执行力,直接关系着措施的落实、目标的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更要讲执行力,对我们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必须常抓不懈。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提高安全保障的“执行力”。因此,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从细节做起,重视每个环节链,做到每个环节都执行到位。规章制度不仅要让人看,让人记,更要照着去做
是对职工生命的关怀。违章与事故、与生命都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小小的违章,很可能就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生产工作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关爱生命,就要先从遵章开始,关爱生命,就应认真学习、扎扎实实的落实令。
安全生产无小事,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识、规范不安全行为、杜绝各种习惯性违章,消除不安全隐患,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教育心得范文5近几年来,各高校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如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校园治安管理制度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觉悟、价值观念、自律意识千差万别,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教学实习、社会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造成个人或他人利益受到侵害。因此,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提高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一、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校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通过大量的宣传,使广大学生充分了解安全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逐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要通过对安全规章制度考试、知识竞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识。要使学生认识到安全规章制度是多少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些是总结事故教训,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如果为了自己省点力、省点事而违反安全规章制度,那就是对国家不负责任,对社会不负责任,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不负责任,对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幸福不负责任。从而使学生懂得学校安全规章制度是同校园安全与个人安全密切相关,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学校对违章违纪的学生要进行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使违章人员及周围学生都受到教育,以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必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之感到心理有压力,表现为各种心理上的不适。诸如:焦虑、强迫、恐怖、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等,情绪色彩十分强烈,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发生在学生中的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二、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引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内在原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对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应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这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篇8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五年制高职 班级管理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生不同于高考录取的高职学生,具有起点低、自我约束力差、学习不积极等特点,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和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的现状,是高职教育中较为特别的群体。
由于这些学生的特殊性,使得五年制高职班级在管理方面出现很多问题。而作为教育管理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管理工作的认真落实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生们的成长。在教育技术越来越人性化的今天,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使用适应现在的教学。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使用,成为许多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1.班级管理中积极心理学应用概述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美国,通过对人的研究,要求我们从相对开放的、欣赏的角度去看待人类的潜力,也就是用积极地心态来看待周边的事物,来达到发掘周边事物潜在的积极力量的目的。积极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也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手段。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尤其近年来,积极教育运动在教育领域如火如荼的展开,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思潮。不断引导教师从满足学生需求的角度来进行管理工作,从而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而且,许多实践也表面,在高职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学生们的人格被完善的塑造,在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2.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现状
一方面,五年制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生活习惯和约束能力较差的现象,不少班主任为了应对学校检查,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简单粗暴,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是因为不少班主任自身素质较为低下,或者对班级工作不够用心,缺乏对班级管理的恒心、信心、耐心、细心、严心,导致班级风气较差。这种现象的产生班干部队伍的能力也有很大关系,班干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果服务意识缺乏或者不能发挥带头作用,将直接影响班级的风气和班主任工作的正常展开。并且,不少学校沿用的管理制度还是很多年前传承下来的,简单落后,不能符合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需求。
另一方面,班主任在管理中,只重视常规的管理,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单一死板的特点,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学习、适应、交往等能力都较薄弱,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另外,现在学生的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五年制高职的学生,由于他们特殊的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导致不同的负面情绪存在。但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忽视,或者不能深入展开。这些不健康的情绪,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是藏在学生心中的毒瘤。
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措施
3.1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积极的学习氛围靠适当的竞争和互帮互助就能实现,所以班级辅导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意指导学生们进行互帮互助,互相鼓励。可以举办学习竞赛,成立互助小组,通过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帮助和带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使他们克服不良情绪,以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来面对以后的学习。
另外班主任更要做好带头作用,使学生随时感受到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并通过谈心或者其他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指导,用情境和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心态得到激发,进而促进班级的和谐和每个学生的进步。
3.2建立积极的班级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完善的制度能够使学生们有章可循,当然只是有制度不行,还需要一个健全的队伍来讲制度落实。班主任要在认真研读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制定出积极向上并且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然后由选的管理队伍,来将制度落实,使学生们能够认真的按照制度进行日常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班干部的选择尤为重要,必须符合工作能力强、热心班级管理、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等特点,这样才能使班级的管理更积极。
当这一切都基本定型后,为了班级的长远发展,班主任可以通过制定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来督促学生们以积极的心态去竞争、去奋斗,进而使班级积极的精神面貌长久保持下去。
3.3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班级最关键的组成单位,所以班主任要注意去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不断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具体措施可以通过使每个学生都制定一个阶段性或者长远的目标,并且将这些目标进行整理,展示在同学们每天都会看到的地方,进而激励他们为了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奋斗,潜移默化的将这些积极的因子渗透到他们心里。另外班主任也可以定期进行关于积极心理的主题班会,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定期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
3.4开展塑造学生积极行为的活动
一些拓展活动在苏兆学生积极行为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例如团体辅导。通过不同的分组,将同一类型的成员分到一个组里去,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进步,让他们感受同龄人带来的积极的情绪。另外这样也有利于辅导员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对应的辅导和帮助,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使工作更加有效。当然,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棘手但是又特别重要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实践来不断的摸索和创新。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是一项成功的例子,各个从事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的辅导员要将积极心理学贯彻落实到班级管理中来,持之以恒,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人格被更好的塑造。
参考文献:
[1]王笑.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J].文教资料,2009.1.
[2]陈福亮,况世华,代祖良,等.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3.
篇9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心理教育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在认识层面上是普遍认同的,但在操作层面上,却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做法。我在青果公司为期七天的顶岗实习,让我了解到现在企业更加看重员工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职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而进行的职业专门化的定向教育。根据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与社会现状分析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素质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应从几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原因
1.1高职教育的大众化使高职学生素质大大下降
目前,国内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众化的高职教育让更多学生受益,伴随全国性的大范围的高职扩招,拥有良好学习方法、能吃苦耐劳的学生已不多见,同时由于部分院校只强调学生数量,而忽视学生质量,使高职学生素质大大下降。我校作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目前的形式下,保证我校高职学生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1.2知识经济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挑战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迫切需要一大批有较高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用人单位非常重视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所需人才应是具备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1.3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企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重“知”和重“能”
但更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文化知识薄弱,比较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和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不思进取,觉得在高职读书没什么前途,对自己今后就业悲观。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二、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2.1规范日常管理,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规范日常管理抓起,从一言一行入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职教育阶段基本上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这个时期应严格日常管理,注重养成教育。首先,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教学及校内各方面的秩序,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其次,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努力强化管理的教育功能,推动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日常管理中,从新生入学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养成努力学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尤其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组织新生参观专业教室、实习实训基地等,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的优势及发展方向等,让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2.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拓展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企业用人标准中,文化课学习成绩与沟通能力等其它职业发展潜力相比 更着重后者。因此,应通过多次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来锻炼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我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教育,因此,在学分制推行的同时把素质拓展学分也纳入到必修学分中,以促进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3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人们发展、成才的基础,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职业素质培育的根本途径。离开社会实践,既无法深刻领会职业素质的内涵,也无法将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转化为造福人民、贡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因此,要引导高职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在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中有意识地了解职业,熟悉职业、体验职业。培养对职业的正义感、热爱感、义务感和良心感。例如:我校为各个专业安排了相应的实践企业。组织学生到企业、社区锻炼,培养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可以利用社团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市场,了解职业。为了加强我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每年暑假我校都会组织“三下乡”活动。
2.4以职业心理辅导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当前的人才竞争中暂时处于弱势地位,其承担的内、外环境压力比较大,心理问题不容轻视。与其他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有自己的思想特点,富有个性,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决定的。当前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适应性和与人沟通的问题,二、三年级学生则以情感、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等问题为主,而毕业生主要是就业压力等问题。
高职院校应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测试和咨询活动,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普查、日常的心理咨询。同时,通过互联网或校园局域网为那些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咨询和服务。简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以及整个社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寻求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措施和对策,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篇10
一、中职新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中职新生的生源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报考理想的高中却没能进入的学生,他们很容易沉浸在悲伤消极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其二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来到这里只是混日子混文凭。这些学生素质较差,心理脆弱,很容易产生问题。普遍存在如下共性问题。
1.学习成绩差
大多数新生在刚入学的时候还能够认真听课,但并不长久。究其原因,与其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关。
2.缺乏对中职学习的认识
中职学生普遍抱有来学校是混日子的心态,学习上懈怠、生活上散漫,不能够把时间利用在学知识学技能上,认识不到毕业之后就要直接步入工作岗位的紧迫性。
3.缺乏目标
中职新生缺乏具体的人生目标,很容易丧失斗志。他们只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认为中专毕业之后肯定能够进入到企业之中,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
4.自律性差
在日常管理之中,中职生存在很多问题。他们上课睡觉、玩手机、迟到、早退,下课吵闹、打架、上网吧、夜不归宿,不能约束自己。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必须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应进行全面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理解职业教育,树立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同时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具体措施
1.军训
安排两周的军训内容,对新生进行组织纪律、集体观念、队列内务的教育,让新生从入学前的散漫、消沉的个人生活状态迅速调整到具有坚强意志和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当中去,帮助他们加强对彼此认识,提高自理能力。同时在军训中丰富的活动使部分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凸显出来,为日后班级竞选班干部打下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进行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成为有理想、有目标、能够树立远大抱负的青年,成为能够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青年,成为具有集体荣誉感、能够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青年,以端正的人生态度为他们自己的前途而努力,也为国家做出贡献。
3.安全教育
中职新生年龄小,一部分又是中学时的问题学生,他们的法律意识极为薄弱,打架斗殴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人身、财产安全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学校要在入学时候通过典型案例,让他们认识到身边的安全隐患有哪些,如学校中故意伤害事件有哪些,该如何处理,如何进行消防撤离,自己的现金和手机要小心放置等等,借此来帮助他们树立是非观念和安全意识,普及学校规章制度,营造和谐班级、文明校园。
4.专业教育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的根本差别在于培养目标,高中学校培养的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以便让他们顺利步入理想的大学,中职学校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帮助他们成功进入工作岗位。对学生来说,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内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职学校要通过专业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他们所选择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了解他们所学专业都有哪些课程、应该如何学习,从而提升他们学习的信心,确立学习和就业的目标。
5.科学管理
- 上一篇:单位安全检查情况汇报
-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