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语录范文

时间:2023-03-27 20:5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新语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新语录

篇1

1、老师:「小新,你的美劳作品太好了,明天学校要派你参加全市的比赛。 小新:「不行老师:「为什么?小新:「劳作是我爸做的,他明天要上班

2、有时候我自己也觉得奇怪,我自己到底像谁呢,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妈妈,你们觉得呢?我有一个超级无敌的大脑,智商高到顶点,拥有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思维方式更有别于常人,没有人能理解我的想法,我可以随时随地把大人整得狼狈不堪,满地找牙。

3、美芽:「小新,要你补英语是希望你不要输在起跑点上小新:「我早就输在起跑点上了美芽:「你输了什么?小新:「遗传

4、小新:「美芽,你说做任何事,必须有始有终,不可以半途而废,对不对?美芽:「没错小新:「那,连续剧今天是完结篇,你不能阻止我看完

5、小葵 :「哥,如果有不良少年勒索我们,怎么办?小新:「跑给他追小葵 :「你跑得赢他们吗?小新:「我只要跑得赢你就行了

6、小新:「美芽,公园有个可怜的欧巴桑,我想帮助她美芽:「小新真有爱心,就给她10块钱吧!美芽:「咦!你怎么买了香肠?小新:「她就是卖香肠的嘛!

7、美芽:「小新,你这学期捡到10次钱吗?小新:「没有,只捡到一次美芽:「那怎么会有十张拾金不昧的荣誉卡?小新:「我把捡到的一百元换成10个铜板

8、美芽:「爸妈今晚有事,要很晚才回来小新:「那我会很累耶!美芽 :「为什么?小新:「我会看电视看得很累

9、小新:「美芽,上次我和小毛打架打输了,这次我打赢了美芽:「干嘛连打两次架?小新:「你不是教我,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吗!

10、老师:「小新,你怎么偷同学的橡皮擦?你做这种事,难道不为父母想一想吗?小新:「就是想过才做的。这样就不用花父母的钱了

11、妹 :「哥,你是我见过最爱干净的人小新:「过奖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妹 :「不管什么事,你都推得一干二净

12、美芽:「我以为你在写功课,竟然是在玩电动小新:「这又不能怪我美芽:「难道要怪我?小新:「没错,谁叫你走路声音那么轻

13、老师:「是题目不会答,让你左右为难?小新:「不,是左右同学答案不一样,让我左右为难

14、老师:「小新,请用『左右为难来造句小新:「我考试时左右为难

15、美芽:「小新,你又开电视了小新:「我又不是要看电视美芽:「那你在做什么?小新:「我在核对报纸上的电视节目表有没有印错

16、小毛:「我妈妈是硕士,爸爸是博士。小新:「有什么了不起!小新:「我爸爸是男士,我妈妈是女士。

17、美芽:「上下学不要落单,以免被不良少年勒索小新:「可是同学都不肯跟我一起走美芽:「为什么?小葵 :「他们怕被哥哥勒索

18、美芽:「小新,你看,妹妹考100分,你才50分小新:「我是照你的话做的美芽:「我说了什么?小新:「你说我只要有妹妹的一半就很好了

19、广志:「什么?小新,你在看裸女照片!小小年纪就做出这种事?说!这些照片那里来的?小新:「在你的抽屉拿的

20、大家好!我是野原新之助,大家都叫我小新,我今年五岁,喜欢的颜色是白色,喜欢的内-裤图案是动感超人哦!

21、我有两只有着灵活开关的耳朵,对重要的情报接收灵敏,对妈妈的吩咐却充耳不闻,又可以把别人说的话扭曲,让人哭笑不得。

22、老师:「小新,你的毛病就是用词不当,现在考考你用一句成语来形容老师很开心小新:「含笑九泉

23、老师:「小新,最近功课写得不错小新:「这全是警察扫黄的功劳老师:「扫黄和功课有什么关系?小新:「我爸晚上没地方去,只好在家盯我写功课

24、美芽:「游泳真好小新:「美芽,你愈来愈像鱼了美芽:「你是说像美人鱼吗?小新:「不是,你的鱼尾纹愈来愈多了

篇2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创新教育

语文教师应当在课下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其中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创新意识融入教学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有重大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之路的前提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熏陶,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1.情境导入,引趣式开端

语文教师应当优化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时刻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创设引趣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用一张春暖花开,别具诗情画意的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先将与本篇课文有关的图片,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吗?现在,老师带你们跟春天进行接触,走进这色彩缤纷的世界。”然后让学生说出对黑板上这些图片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山上的花很美丽。”也有的说:“好多可爱的小鸟。”还有的说:“小河里面有好多精美鹅卵石。”这种引趣式的教学开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为接下来的顺利教学打下了基础。

2.掌控课堂基调,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激活学生体内的探究因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语文教师应当更新教学观念,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基于此,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将情境结合教学内容,掌控课堂基调。

例如,在教学《我的祖国》的时候,课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上甘岭》相关影视片段:中国志愿军在艰苦环境下,用钢铁般的意志谱写出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电影中志愿军战士在硝烟炮火中高唱《我的祖国》。因势利导,带领学生入情境。问学生听到志愿军战士唱《我的祖国》的时候大家都有什么体会。课堂上开始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了学生饱满的爱国情感,接着教师跟学生一起朗读本篇课文,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科学教学方法――创新之路的关键

1.狭小的课堂,偌大的学习空间

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语文道路上的引路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在课堂中分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祖国》时候,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1)能够流利、清晰、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能掌握本篇课文所有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澎湃的爱国激情。

语文教师应当注意,给学生充分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的时间。语文教师不能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没充足的时间去讨论交流,就草草收场,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法真正跟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2.以题引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语文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例如,在教学《三月桃花水》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在题目上“大做文章”。提出问题:“面对满山的桃花开,同学们,你们有怎样的体会,作者又有怎样的体会呢?”巧设悬疑,带领学生进入课本学习,引导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说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和明镜呢?作者对于春天又有什么深刻的感悟呢?”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了。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感悟作者思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情景模拟,感悟升华――创新之路的重中之重

语文教师应多给予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可以把课文改编成情景剧让学生上台表演。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语文老师应当给予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收藏阳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台表演,学生自己分配角色,学生认真揣摩弗雷德里克和田鼠一家应有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成效。另外,为了防止学生肆意发挥和扰乱课堂的秩序,语文教师应当将课文角色应有的神态跟语言告诉学生,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强跟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通过跟课文角色的结合,让学生明白了精神食粮对人生的伟大意义,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感悟人生真谛。

总之,语文的创新教育之路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3

把过去以学科为特征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割,以德育目标不同阶段的要求,重新进行组合,删去滞后的内容,增加实用性的内容,突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学生都会遇到学习、生活等人生成长的疑惑,进行模块、专题教学,可以灵活、机动地穿行思想教育模块,使德育课的教学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增强德育课的思想教育作用。发挥学校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思想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掘:第一,课堂渗透。课堂是发生教育行为的首要场所。在45分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内容融会进去,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第二,校园熏陶。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的作用。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这样一个全方位,立体性的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改善和提高。第三,校外实践与锻炼。学校教育的成败,毕竟要经受社会的检验。要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必须有计划地让他们到社会中去。

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专业特点,大小课堂结合,实行开放式教学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努力探索和大胆实践符合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路径的教学方式。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为此,必须体现时代的特点,把“灰色的理论”与鲜活的“绿色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创设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优良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一个“新”字。德育课教学要体现时代性,把握“变化性”,就要做到“内容新”。因此,德育课教学不能死啃教材,要把最新的“就业动态”,最新的“形势发展趋势”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生活,贴近生活,增加时代感,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舞台作为活教材,充实德育课的教学内容。

2.在教学形式上突出一个“变”字。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充分利用大小两个课堂,不仅要发挥“小”课堂的德育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大”课堂的德育作用,积极组织实践性教学,通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社会活动能力。

3.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突出一个“多”字。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给他们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各抒己见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合作学习,在合作去探索,去创新。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会细心观察,用心雕塑,兴趣盎然,记忆深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也得到体现。

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篇4

【出处】王生听了,惊得目睁口呆,手麻脚软,心头恰像有个小鹿儿撞来撞去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

【解释】像小鹿在撞心。形容十分惊慌。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心绪不宁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小鹿触心头

【押韵词】悬悬而望、寸土不让、掀风播浪、鲸波鼍浪、你推我让、欺主罔上、含苞欲放、移东篱,掩西障、山中宰相、无风生浪、......

篇5

但是我们发现,之前在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包括社交媒体上的诸多营销方法,用在微信上收效甚微,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这说明在微信营销上,一定出了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微信营销陷入困局的症结是什么?如何为微信营销找到出路,扩大移动影响力,进而建立移动互联时代的竞争优势?

良机中的困局

微信营销是企业增强移动影响力的良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几乎是免费的营销平台,可能借此异军突起;而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面对可能遇见的颠覆力,微信营销亦不可错失。但是,如果不能认清微信营销的困局与出路,为做而做,那么耗再大的成本、花再多的精力,也不过是徒劳罢了。与其说是营销转型与创新,不如说只是移动互联时代焦虑情绪下的一种虚假紧迫感。

那么,我们看一看,现在企业在微信营销上,一般采取什么样的思路与做法?其中的弊端何在?

目前,微信营销的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步:开账号加粉,与消费者建立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这是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第一步,和当年的微博营销是一样的。

第二步:推送信息,吸引关注。如果说微博发信息相当于高速公路上的广告牌,那么微信发信息就是开车等红绿灯时被强迫敲开窗户塞广告,会给用户造成极差的使用体验。

第三步:增加转发,希望品牌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出去。但微信不同于微博,微信构建的是强关系,用户绝不会轻易转发品牌信息。

第四步:进入朋友圈。简单粗暴地分享诸如心灵鸡汤、“最……的……”这样的段子,对品牌并无价值,只是再一次借用微博之做法。

第五步:直接卖货。

这就是目前微信营销的大体状态。微信为品牌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营销平台。精准、基于关系、移动化、可与地理位置相关、私密、可有后续行为,这都是非常好的精准营销和CRM管理工具。

但问题是,品牌在微信上的营销方式大都陷入误区。大量利用传统媒体和传统SNS的方式做营销,而且手法趋于简单粗暴,消费者接受程度低,营销效果也不好。

微信营销的出路

为了找到微信营销的正确方式,首先我们需要认清微信的媒体特性及营销价值,其次是认清当下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正确的营销方式。

微信的媒体特性及营销价值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交集中的产品。要认清其媒体特性,就需要从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角度去看,同时也需要考虑微信的独特性。

移动互联网的要求

从移动互联网的角度看,微信营销必须更简单、更快速和更有效。

手机再大,屏幕也只有5寸多。在如此有限的空间内,加入一个广告banner是不现实的。屏幕的大小决定用户浏览时是一屏一屏的,这和PC上一块一块、图书一行一行的阅读是不同的。因此手机上的内容必须简单,半秒钟能讲明白的东西就不要拖到一秒。

同时,屏幕小也带来了“独占式浏览”的好处。当用户在看某项内容时,不受其他信息干扰。这样用于这项内容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这就需要在更短的时间里将信息表达清楚。

另外,手机浏览十分强调反馈的有效性。有一个按钮,点下去就该有反应。如果没有反应,用户不会再次尝试,那么也就丢失了唯一的沟通机会。因此在做任何移动端的推广时,测试需要的时间应该更长、更细致。

碎片化的使用时间令浏览行为更“直线”。例如手机新装APP时,常常会在启动的时候有几屏需要滚屏划过的“What’s New”,这些内容有多少人认真看过?用户在手机上的操作路径是直来直去的,不会留意挡在面前的内容。

社交媒体的颠覆性

社交媒体对营销方式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品牌营销的路径发生了根本变化(见图1)。传统的品牌营销逻辑是“知道―购买―忠诚”,品牌营销费用多用在“知道”的层面,即扩大品牌认知度,把预算更多地分配给大众媒体。社交媒体时代不同,其品牌逻辑是“忠实用户传播―扩散知名度―更多客户购买”,与传统的品牌逻辑是“反方向”的。同时品牌也需要把营销费用分配给“让更多忠实用户主动传播”这个环节上。

第二,社交媒体使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基于关系。关系带来三层变化:一是,因为关系的存在,用户会自发过滤掉大量广告信息,关系体系本身有一定免疫力。二是,信息在关系网络中的传播带有传染性。我说A非常好,我朋友也认为A好,而A客观上好不好并不重要。三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背书。我说B是垃圾,我的朋友接受到的信息可能有两种:一是“B是垃圾”;二是“某某说B是垃圾”,如果他自己尝试过B,他传递的信息也会带有他自己的背书,他也可以跟人说他觉得B很赞。因此社交媒体给品牌的价值点是“客户觉得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第三,只有超赞或超烂的东西才会被传播。消费者没有动力传播那些普通的东西,要么超赞,要么超烂,消费者才会跟他们的朋友们讲,这些传播行为都是免费的。因此“传播驱动力”成为社交媒体时代品牌营销的关键所在。

第四,传播驱动力取决于品牌和产品本身(见图2)。这要求品牌多在产品有魅力的地方下功夫,多创造消费者愿意传播的超出期望的功能特性。

微信的独特性

微信独特的朋友关系,也为其带来一些特性:

微信有很强的“沟通感”。和微博不同,微信从头到尾都不是一个“媒体”。因此不要尝试在微信上找一群人坐在台下听你演讲。微信中的关系更加平等,我加了你的微信,你就应该像一个真人一样跟我沟通。

微信有很强的入口属性,更适合“工具型应用”。一些工具特性的微信营销应用抓住了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浙江有一个叫做“智慧高速”的账号,关注之后可以输入高速编号得到实时的路况信息,比百度地图数据及时,而且有进出口限制分流的信息。这是微信营销的好方式,运营这样的微信号甚至比单独做一个APP还要有价值。

微信营销的反馈不够清晰。就目前的状况而言,除了那些工具性的营销应用,品牌方很难知道自己发出的消息被多少人有效阅读了,不知道被多少人转发了多少遍,转发的时候附加了什么信息,甚至无法知道被转发的信息被别人的朋友如何评价。推广渠道是不可控的,卖家甚至无法对比不同渠道的营销效果。这种反馈欠缺的状态导致营销活动效果很难衡量。

总体来说,微信是一个特殊的媒体,在微信上做营销一定要简单直接,品牌必须放低自己的身份,消费者需要的是平等沟通的渠道和场所,同时必须多花时间在忠实客户身上,他们的传播能力带给品牌的回馈很大,尽管很难衡量。

新时代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不同的消费人群在同一个媒体上,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要赢得未来的竞争,就需要认真审视新一代消费者的行为特征。谁是新一代的消费者?一般认为是85~90后,他们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

不相信媒体,不相信老板,不相信经验。教唆和证言式的营销对他们是没用的。

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愿意表达,十分关注自己的生活。因此不让他们表达只做听众的B2C式营销是没用的。

转发和评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愿意被强迫。因此这群人不会玩那种转发并@几个好友的游戏,他们担心自己被朋友说暴露智商。

不会吝惜自己的好话,当然也不会不敢说坏话。因此产品好不好、是不是有惊喜非常重要。

85~90后是微信、社交网络最活跃的一批用户,其行为特征对未来消费世界的塑造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意义,值得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微信营销方式的变革关注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微信营销方式变革的关注点。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不是什么品牌、什么产品都适合在微信上做营销。

平淡的毫无话题的品牌在微信上做营销只会白花钱,每一次传播都是一次成本。产品不够好的品牌要慎做微信营销,尤其是针对年轻人的品牌,因为那只会放大自己的缺点。

针对老人的产品也要审慎一点,这类产品谁花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做购买决策。如果是老人做决策,老人对微信的信任程度还不如电视购物;如果子女做决策的话,微信营销通过情感诉求引导,效果会事半功倍。做小孩产品也是一个道理。

大品牌在微信上的营销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对于消费者这不只是一个公众账号,还是一个接触品牌的窗口。大品牌需要拓展更多有价值的服务和工具,才能增加粘性和亲和力。

那么,什么样的品牌适合微信营销呢?

利基市场中的品牌:这些品牌在一个相对小和高粘性的市场,不需要花大价钱在大众媒体上传播。通过微信聚集一群有忠诚度的客户,通过客户的传播分享,能够聚拢更多同样兴趣的客户。这样维护客户和开发的成本变得很低,微信充当一个CRM的工具。消费者也愿意在上面成交。

用心做产品的品牌:用心做的产品必定更有传播力,只需要把制作产品的用心之处让消费者有所体会,便可以完成消费者的二次传播。

个性化强烈的品牌:和利基市场品牌相似,个性越强,喜欢它的客户和不喜欢它的客户在人群上的区分越明显。当人群有区隔的时候,同类人会本能地聚集起来,于是这个品牌的粉丝圈就形成了。

大众化的品牌:大众品牌如果做了足够的准备,微信可以作为客服平台、新品推介平台和O2O的引流渠道,等多种有价值的方式。

其次,需要关注的是微信营销的方法。

进军微信之前,需审视一下自己是否适合做微信营销,是否做好准备了;

不要妄想用推送信息玩转微信营销;

品牌和产品本身的“传播驱动力”是最重要的。传播驱动力越强,营销费用就越少;

篇6

诚信有“诚”与“信”的双重含义,“诚”即诚实、真实,实事求是,做到以诚接物,以诚待人,以诚律己。“信”即守信义、讲信用,并由此建立起信誉、信任等。“诚”和“信”的区别在于:“诚”更多的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诚”更多的是指对道德个体的单向要求,“信”更多的是指针对社会群体的多向要求;“诚”更多的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信”更多的是指向“内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中国传统诚信伦理规范一般规限于以宗法制为基础的部落内成员间、村落内成员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而在部落以外、村落以外以及家庭以外诚信则被弱化。而现代社会则将“诚信”拓展为个体的人对其所面对的社会、所从事的职业的诚信,因此,诚信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对规则的诚信,不仅仅是一种自我责任的体现,一种道德品质的体现,也是一种法律意识的体现。

基于对己、对人、对规则的“诚信”思想内涵的解读,笔者认为,诚信教育指向对人“真诚、诚实、守信”的个人德性、品性人格的教育,指向对“信任、信用、信托”的社会伦理、社会公德的教育,指向“契约、规则、法律”等法律精神、规则意识的教育。在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德性基础性价值。“人无信而不立”,道出诚信是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是人的基本德性。因此,诚信品质是其它优秀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二是德育方法论价值。“知、情、意、行的统一”和“自律与他律的融合”是德育方法的两条基本原则。诚信要求主观愿望、语言承诺与实践行动的一致,通过语言承诺等自律行为,使主观愿望得以表现,同时,接受他人或社会的监督,最终实现自己的诺言,诚信得以达成。从这个意义上讲,诚信是一种德育内容,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三是品性综合化价值。诚信作为一种基本德性,还是其它优秀品德综合化的体现,除诚实、守信、信任等品质外,还含有规则意识、法律精神、责任感、自律、理解、对别人的尊重等等优秀品质。

(二)视域扩展,把握诚信教育的丰富内容

一是诚信人格的培养。反思学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的原因,主要在于诚信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性色彩过浓。现实生活中的不诚实也有可能获得诸多好处,如赢得赏识、获得高分等等。如果诚信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世俗利益的维护与增加,就很难有说服力和约束力。“教导受教育者讲诚信,并不是为了维护与增加自己的利益,而是要尽到做人的本分。”因此,诚信教育内容之一就是关注学生诚信人格的培养,正确认识诚信的人文价值与功利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之间的关系,认识诚信与坦率、忠诚、友谊、信任等个人德性和公民品德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基于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诚信意识、品性和人格。

二是规则意识的培养。现代社会的诚信不仅指向对人的诚信,也指向对规则的诚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必要将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列为学校诚信教育的内容之一。规则既可以是一个人对于社会共同行为准则的遵守,又可以是一个人与他人或群体之间形成的某种契约的遵守。对规则的诚信,是遵守规范、执行制度的基础,也是履行契约、恪守诺言的基础。基于规则意识培养的诚信教育,就是让学生知道在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当自己的需求与社会规则、对他人的承诺产生冲突时,怎样对自己的行为作适当的控制和调整。

三是责任观念的培养。诚信的动力机制在于责任。如果一个人缺乏责任意识,就谈不上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他人的信用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社会公德与法律的负责。因此,对学生责任观念的培养是学校诚信教育不可缺失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把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实践性的德育工程,纳入学校诚信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秉承诚信品性,学会独立思考、判断、选择,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逐步形成强烈的责任观念。

(三)路径探寻,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施水平

一是注重学科课程渗透。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的诚信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将诚信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一要加强政治、品德课程中的诚信教育。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可以把市场经济与诚实守信结合起来,明确“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法则”。二要加强其他学科课程的诚信教育渗透。如充分利用文科类教材中诚实守信的人物、事迹,让学生感悟人物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在数理化学科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科学求真”理念中折射出的诚信品质等。

二是推行班级契约管理。在班级中实施契约管理,让学生参与班级规范的制定,形成“班级公约”,并由学生付诸于行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发扬民主与平等的精神。由学生制定“班级公约”的过程就是契约形成的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权利,体现了民主的本质与特性:学生在履行“班级公约”时,具有内在动力,是学生自律、责任及自治精神的体现,其实质是一种诚信品质的体现和诚信教育过程。

三是强化诚信实践活动。德育活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平台,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体验、实践诚信,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形成诚信观念。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走上社会,了解目前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讲诚信或缺失诚信的事例;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教育活动等,加强学生的诚信自律意识,完善学生的诚信品格。

篇7

一、新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创新作用

在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新媒体具有正反两面的影响,只有正确处理才能展现出新媒体的正确引导作用。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展现思政教学新载体的积极作用。不同时期人们的思维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不但包含了人们自身的主观理念,也表达了对客体的认识。在推广新媒体理念和技术的过程中,其具备的交互性和平等性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新媒体在传递过程中具备的兼容性,可以预防思政教学工作出现“独自式”,加大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对话式思维的了解和分析。新媒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其具备的开放性和及时性也可以拓展思政教学工作的范畴,并且逐步构建了互动的交流形式。第二,展现出新媒体技术和素养在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的思政教学工作要想不断创新,就需要突破传统意义上两者遵守的逻辑思维。以微博为例的新媒体,主要是遵守商业发展逻辑,注重获取的经济效益,从而确保其获取最大的效益。因此,在实际发展中,一定要全面分析各种主观影响因素,依据新媒体的特点,构建全面的思政工作发展系统,优化思政教学方向,引导学生构建综合素养,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依据。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现状分析

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情况较为复杂,在新媒体视域下实施思政教学工作,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点:第一,高校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要比一般人更能快速接受,他们依据媒体创造的平台进行语言和思想上的沟通,获取更多自己想要的知识,与传统意义上的纸媒对比分析可知,新媒体的便捷式更容易获取学生的喜爱和推广。但是,学生在操作中会在网络上消耗大量的时间,学习的目标也不明确,获取知识的效率较低。第二,很多高校学生对于新媒体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提出媒体只是方便办公的应用软件,在实际发展中并没有正确应用新媒体这一宽广的平台。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实施有效的高校思政教学工作面临的问题依旧很多,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高校教师和学生缺少重要的媒介素养,无法判断应用媒体信息资源的优劣性,难以正确应用媒体因素。第二,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课程设计较为老套,无法正确应用和推广媒体。第三,思政教学工作人员应用新媒体技术实施的教学方案并不完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的素材大都是直接粘贴复制传递给学生的,没有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分析,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创新

(一)自主应用新媒体,构建多样化的教?W工作平台

新媒体自身具备一定的特点,特别是在现阶段的思政教学工作较为复杂的背景下,正确应用新媒体有助于为实际思政教学工作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人员以新媒体发展环境为基础,有效改变教学理念,全面展现教学工作中的优势,为实际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提供教师和学生彼此沟通的平台,促使思政教学信息得以全面传递,并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优化媒体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学习观念

学生在应用互联网信息时,从被动接受到自主获取,学生可以从多个平台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但在实际发展中,学生应用互联网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有效展现媒体教学的作用,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媒体学习中是现阶段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不断提出新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学工作者改变自身的角色,依据平等化、柔性化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实施指导。

(三)优化教学构成,构建专业化观念

与以往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对比分析可知,新媒体的应用一定要展现出自己的专业性,但是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有关新媒体应用的专业性人此案件较少。在应用新媒体实施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工作人员缺少重要的网络技术,这样不但导致自身教学工作压力较大,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在新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一定要构建专业化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案,对相应的教学工作者实施训练和培育,从而构建专业化强的师资团队。在新媒体不断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为现阶段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平台。

(四)有效调节理念,优化工作内容

篇8

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爱好广泛,对人际关系的需要较为强烈。但是部分同学心理不成熟,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也缺乏包容心,在交往的过程中易陷入人际冲突。另外大学生在异往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济基础和心理不成熟,加上毕业及就业的考验,恋爱关系往往不牢固,遇到单恋、失恋、爱情波折等种种挫折是在所难免。因此要及时给大学生以人际交往的指导。要教导学生多体谅别人,善于移情,珍惜朋友,珍惜友情和爱情,和谐沟通。

二、网瘾预防与矫正

科技发展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大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手机上网而不能自拔,导致视力下降,身体素质下降,同时由于网络一些黄色、暴力等垃圾信息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感弱化,严重的甚至扭曲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诱发大学生犯罪。而网络成瘾已成为造成大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业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学生沉迷网络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心理学知识学习,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水平

辅导员专业背景知识复杂多样,多数不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储备是必须的。因此高校要适时为广大辅导员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开展心理学知识讲座,也可以组织辅导员就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召开研讨会,加强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力争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各种困惑和心理问题,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新生入学之初,一定要对其进行心理普查通常包括心理测验、心理问题的筛查。通过心理普查对全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为每位同学建立心理档案。另外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心理状态高危人群、对其进行邀约访谈。针对入校新生采用此方法力求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辅导员作为沟通学校、家庭、学生的“桥梁”,要以学生心理档案为基础,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尤其是已获悉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情况后要尽可能联系学生家长,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在校表现与心理状况,与家长通力合作,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和个性习惯,挖出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三)以网络、书信等载体,拓宽与学生沟通的渠道

篇9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新媒体形态迅速演进。以博客、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先后崛起,实证研究发现,“新媒体已经嵌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显示,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校园媒体的主要形态,“成为校园媒体转型的‘抓手’[2]”。社会学家贝尔、卡斯特等都曾经指出,“个体化、网络化、平面化的传播模式带来了社会管理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巨大变化[3]”。相应地,新媒体也引发了高校育人工作层面新的变化,尤其是在校园媒体生态和育人功能实施方面。

一、高校校园新媒体联合育人的提出背景

1.高校校园新媒体释义。学界对新媒体概念的表述至今尚未达成一致,但是梳理其异同,大致可以概括为: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指建立在数字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介质,利用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多媒体终端,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

2.高校校园新媒?w的育人功能。校园新媒体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道德培育层面,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校园新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主流校园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是能力培育层面,具有服务导向功能。校园新媒体通过共享校园各方面信息,服务学生在能力拓展、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其三是现实层面,具有行为导向功能。校园新媒体形成的舆论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行为规范意识。

3.高校校园新媒体联合育人的提出背景。高校校园新媒体联合育人的提出背景主要有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两方面。就国家战略而言,推动校园新媒体联合育人符合网络强国战略需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就现实需求而言,随着开设新媒体的技术门槛逐渐放低,广义上的新媒体已经在高校校园内快速发展,并已经形成一个校园新媒体生态圈。如何管好广义的校园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高校校园新媒体联合育人的问题指向

实现高校校园新媒体联合育人的提出源于国家网络强国战略需求及校园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现实。当前,校园新媒体育人面临着内生性和外显性两方面多因素交叉的问题。校园新媒体联合育人的提出即是指向管理机制、内容定位、媒介素养三大主要问题。

1.管理机制。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报、广播台、电视台、电子屏等,由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具体管理和内容监督。因此在内容选题、审核、等方面,都配套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相对而言,校园传统媒体的管理机制较为成熟,媒体生态较为有序。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不仅相对于“旧媒体”诞生出丰富多彩的新媒体形态,更革命性地重塑了现有传播生态,全面、深远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与文化[4]。主要表现为两个“一元变多元”,凸显的是校园新媒体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正呈现“失序”趋势。

2.内容定位。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获得者、传播者、者,还可以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在线交流[5]。在丰富内容、拓展载体的同时,由于各新媒体运营团队之间缺乏协作,呈现“各自为营”的建设格局,在内容定位上存在重复多、更新慢的问题。抽取网上部分高校校园新媒体半年内内容进行研究,发现部分高校新媒体内容重复率高达50%。如此,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又没有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导致校园新媒体在师生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日趋下降。

与此同时,社会新媒体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快速的技术更新方式,表现出强劲的竞争优势。这导致校园新媒体长期处于被社会媒体“推着走”的局面,这对于校园新媒体联合育人的具体内容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媒介素养。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指出,“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将每一个人裹挟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校园新媒体育人的重要内容。如何发挥校园新媒体个体和群体优势,联合发声,群策群力,提升学生媒介素养,也已经成为实现育人功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高校校园新媒体联合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1.管理联合。相对传统校园媒体严格的准入建设机制,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开办灵活性更强,各级组织、学生社团或是师生个人都可开设新媒体。同时,传统媒体也正在借助新媒体实现转型,寻求长远发展。研究指出,在已经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的校园媒体类型中,“92.37%的通讯社建立了微信公众号,87.65%的纸媒建立了微信公众号,82.86%的电视台有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有78.02%,校园网站有76.32%[2]”。

不断涌现的校园新媒体,一方面显示了师生参与新媒体建设的积极性,有助于展示校园特色文化,但另一方面广义上的各校园新媒体缺乏统一的管理,使校园新媒体总体呈现出“失序”状态。

因而,实现校园新媒体联合育人功能,首先应当从制度上、组织上加强对各新媒体的治理,从“失序”走向“有序”。在制度建设上,高校应当充分排摸校园新媒体的现状,出台相应的建设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校园新媒体的开办流程、内容等。

2.内容联合。站在新媒体联合育人的角度,其次要实现运营模式由“自营”向“联营”的转变,更加强调“联动发声”,高校应当充分借助新媒体联盟、新媒体矩阵的力量,利用好新媒体后台提供的数据资源,挖掘学生网络需求,分析学生触网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需求图谱,充分整合资源,实现优质内容共建共享。

“?营”的模式不能简单停留在同类内容的协同分布中,要全面贯穿新媒体建设的全过程,从建设定位、议程设置、传播路径、受众群体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体现差异。尤其要注重做好内容选题,提高议题设置能力。新媒体本身具有广泛性、及时性、互动性特点,设置议题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向,传播模式也由传统的一对一、一对多向由点到面、由小众向大众过渡,这些与传统媒体明显的区别使得新媒体“议题设置多元化”的特点为校园新媒体联合育人提供了可能。各新媒体通过差异化定位,可以在栏目设置、内容上实现共建共享,在道德层面实现价值导向功能,在能力层面实现信息服务功能,在现实层面实现规范行为功能。

3.育人联合。高校校园新媒体联合育人的要点是联合,具体落脚点是育人。建设一支可靠、高效的校园新媒体建设队伍是保证育人功能实现的重要因素。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创新

一、国内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发展现状

相较于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我国对于数字化学习方面的起步较晚,因此,更应对该项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数字化学习的研究已初具成效。教育部为了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颁布实施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对上万名高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同时也促进了校内网络教学的开展。而在基础教育领域,许多区域性教育信息网络都提高了对于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部分企事业单位也逐渐进行资源的开发和收集。现如今,我国在教育信息资源和软件等方面已形成一些初具规模和知名度的品牌,并且很多大型Ⅱ企业也纷纷步入教育领域,其中不乏优秀的教育软件公司,这也为我国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课件演示代替文本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是以对语言的阅读和理解、欣赏和感悟为主要方式的,只有使学生形成与作者的共鸣才能达到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语文教师将演示多媒体课件代替指导学生用心阅读来感悟文本的现象,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件中展示的内容和理解,而不能形成独立的学习感悟。

(二)将媒体预设代替课堂生成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语文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也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指引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外在因素。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性,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会不尽相同,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但多媒体课件大多是由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进行设计和制作的,导致课堂教学中不能灵活调整,教师容易被多媒体左右,也使课堂中生成的问题难以顺利解决。

(三)人机交流代替师生交流

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加强师生和生生间的沟通交流,师生之间不应只是教与学的关系,还应增进情感的交流。但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更加注重电脑的操作和课件的演示,忽略了师生问的情感交流和反馈,导致学生只关注演示的内容。师生间交流的减少,大大降低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性。

三、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创新路径

(一)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语文教学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先进的科技成果逐渐引入--学校的教育中来,也使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脑技术和网络应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但若将这些现代化技术作为解决教学中一切问题的方法并不科学。

(二)建设资源库

学校应创建科学合理的资源库,将各类素材进行整合,做到标准化以适用于各种软件。资源库中的素材应具有可移植性,还要求体积较小,才能实现网上传播的可能性,同时还要注重资源库的可操作性,以促进互动教学的开展。

(三)科学的评价课堂教学

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估应该是全方位的,在传统的评估系统上,还要评定该课堂环节是否适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督促和落实情况,利用建立相互研讨机制等手段充分发挥行政效能,以促进信息技术手段的推广和应用。

(四)开展教师以人为本的培训

教师在设计和制作课件时,应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特色相结合,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十分重要。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开展技术教育的创新讲座,提高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引导教师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