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范文
时间:2024-03-29 15:5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程管理;科学定位;创新;技术;发展;工程科学
1 工程管理的科学定位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已成为具有历史高度、全球角度的战略思想,在环境与资源的压力同步增长的环境中,科学发展必然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而科学发展的理念也会进一步加快工程管理的创新步伐,进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阶段。
我国是以投资建设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规模巨大,投资的结构和效益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指导投资建设的工作管理体系,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所以,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经济建设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途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工程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工程技术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后,工程项目管理渐渐成为行业热点。做好一个项目的工程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双重专业素质的要求,而且由于工程管理责任重大,除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知识构架需要涵盖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管理经营、工程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承包等几个方向。这样就需要我们这些工程管理人员成为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把这些多方面的知识都掌握好,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2 工程管理创新的方向与途径
现代社会生产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需要的正是“T”型人才的典范,懂技术,又懂得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工程管理需要我们掌握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各类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因为工程管理本身的特性,它对我们工程管理人员也提出了相应更高更加新型的要求。根据科学发展的思想和工程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工程管理理念可以概括为三点:
(1)将不仅仅局限于项目的效益与风险,还应兼顾项目与社会、环境的辨证关系;
(2)微观管理不仅仅局限于项目的实施过程,还要扩展到项目的外部和相关的环境中,从传统的刚性管理发展为辨证的柔性管理;
(3)形成完整,量化的方法理论体系,从难以重现的“精英管理”模式转变为结构化的“制度管理”模式。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实践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它在工程管理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方法论进一步显示出它在科学认识中确立新的研究方向、发展规律、提示科学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并以方法论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形成了现代工程科学的体系结构。
在工程科学的形成过程中,实践的需求和方法论的研究,应用支持了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并在微观管理领域中,通过对产生技术方法的规律、标准和工具等的理论提升,逐渐形成了“方法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方法体系从词义可以简单解决为“产生方法的方法(平台)”。到目前为止的工程管理领域,对于方法体系的研究和应用仍比较薄弱,以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例,人们学到的项目管理知识难以在实践中直接应用,或者表现为项目经理们在不同的项目实践中的差异较大。在科学研究领域,不能得到重复结果的过程往往意味着理论方法的缺陷,并认为这是判断“科学理论”的基本标准之一。对于项目管理这类以实践应用为主的学科,缺少方法体系将难以形成一个完整、可操作的理论体系框架。
我认为,研究,建立和推广工程管理中的方法体系,应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工程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3 工程科学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经济建设领域实现科学发展应该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和验证。所以,以科学发展的方法论为依据和出发点,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应用是工程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内容和目标。但方法论决不是具体方法的集合和简单叠加,而是依托长期实践,经过高度的理论升华形成的基本理论。随着科学方法论的不断完善,现代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工程科学正在快速发展,工程科学在大规模应用的过程中,逐渐超越自然科学的范畴,融合社会、人文、管理、政治等学科因素,并通过投资建设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影响和决定着人类、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的快速、持续发展。
工程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全面、综合应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阶段,也是自然科学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重要领域。
工程科学大致由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技术两大部分构成。工程技术带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可能附带产生出资源、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工程管理技术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指导和控制工程技术的使用方向、决定工程建设整体效果。相对于工程技术的高度发展水平,目前工程管理理论和应用均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这体现了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工程管理涉及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同时必须形成与工程技术的有效结合,并可能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历史时期中,呈现不同的实际效果。所以,工程管理的技术理论目前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期待创机关报的阶段。以理论的创新、发展带动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投资建设领域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工程管理技术可以大致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宏观管理主要针对工程建设和自然、社会、宏观经济的关系,寻求,揭示工程建设的外在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和政策措施,宏观管理还要关注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结构关系,关注重大项目的决策和过程监管。宏观管理技术的主要形式有法律、政策、区域和行业的监管等。微观管理主要包括具体项目的项目管理和项目过程的咨询,主要从方法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角度,从提高执行力的角度,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控制、评价和组织监督。微观管理的主要形式为市场化的专业服务形式,在国内外以往的实践中,微观管理主要关注于提高具体项目的投资收益,减少建设风险。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应用;案例
[引言]
在水利建设工程中,通过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结构分解,每个工程都会分解为很多的重要子工程。分项工程有:溢洪道防护墙加固、主堤坝灌浆等;子工程比如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就包含了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砼浇筑工程等等,这些子工程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极高,稍有差池就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构成威胁。所以说,施工技术的管理作用于施工的关系可以说是决定性的。管理好各分部分项的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下面是关于几点我在某中型水库的做工程的事例,以及一些观点。
1、关于水库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重点和关键环节
水利工程施工特别是中型水库水利工程的施工都面临着原先建筑物的加固和受力条件的改善问题,而预应力锚固技术是在预应力岩锚与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在工程施工特别是水利工程施工中有着巨大潜力的应用。实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及施工技术管理实践表明它能有效地满足加固改善原有建筑物的目的,也能有效的在工程项目彰显其科学实效性质。其实际应用中一般要结合GPS定位测绘技术,并根据水利工程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锚固深度,预先对基岩或建筑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从而达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条件的目的。做好了各项参数的记录,从而更好的实施好水利工程管理。
2、关于水库水利工程施工及其技术管理中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应用的分析
该技术使用填筑土石坝的大型运输,振动碾压机械,压实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大体积,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这种施工方法速度快,投资省,经济效益高。碾压混凝土有别于常规混凝土的主要特征是拌和物干硬,坍落度为零。施工方法更接近于土石坝的填筑方法,采用通仓薄层式的铺料,振动碾表面压实,而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采用柱状分块,插入式捣固。工程实践显示了碾压混凝土的优越性是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高。
3、关于水库水利工程施工及其技术管理中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应用的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中,修建闸坝工程所特有的重要工程措施是施工导流。导流时段的划分、导流流量的选择、导流方案及措施的拟定等,均应按国家建设计划的要求为标准,按水工建筑物主体工程的控制进度作为主要依据。控制性施工总进度实际就是科学地施工,且如何在安全度汛中施工尤为关键。导流工程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合理的安排工期,熟悉地理知识,在设计中做到细致有度,将技术完全应用于围堰中,才能保证堤坝的安全稳固。
4、案例分析
4.1 水库堤坝迎水坡的混凝土浇筑
有一中型水库,建于60年代中后期,设计库容1000万立方,集雨面积35平方公里。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原因,其迎水坡的构筑体主要是:在夯实均质土面上铺不甚平整的花刚岩。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将现迎水坡浇筑混凝土,令表面光洁平整。迎水坡长度是280米,面积是1050平方米左右。以下是工作流程:①设计混凝土砼板②在坡脚砌矮墙③平铺细沙石④砌筑混凝土砼板⑤修平缝隙,并上铺防护膜⑥对混凝土坡面浇水⑦工程验收。本次工程共用C15水泥25吨,细沙石900立方米,防护膜1300平方米。混凝土砼板的设计规格是(长方体):长0.8米、宽0.6米、厚度0.04米。共需此砼板2300块。坡脚短墙是高0.9米,厚度是0.06米。铺垫细沙石厚度是0.6米。此次工程共动用20个人力,52个工作日,还有一些小型机械等。只有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做到严谨、细致,还要制定科学、效率的施工计划,才能达标完成工程,为水利工程体发挥出服务社会的实效性。
4.2 溢洪道两侧砌筑防护墙
溢洪道设计高程是:32.40米,主干道长1050米,渠道宽4.2米。此次工程是清除淤泥,渠底实现硬底化;在主干道两侧砌筑防护墙。此项工程由某水利工程建设公司投标竞得。本单位作为该工程监理公司的第三方。我作为监管员之一,记录了此次工程的从施工至竣工的概况。
1>清淤工程
此工程共动用了50吨钩机2台,分别在主干渠道口与渠道尾,逆向施工。而动用了3台大型汽车运输淤泥,来回共有126车次。该工程完成共计43个工作日。
2>防护墙与硬底化
此工程共用去方石1300立方,c15水泥660吨,细砂7200立方,以及2台大型搅浆机等。工程完成共用132个工作日。该水库属于中Ⅱ型,但由历史原因形成其在设计上有一些施工技术上的不足。以下是几点新的施工技术的要点:
①溢洪道地基渗流控制的施工措施:消除坝体溢洪道地基渗流,防止有害的浮托力产生,对设置在坝体上的泄槽的斜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设计要求,除采用常规的工程措施,如强化止水结构、加强趾板灌浆外,更应强调缓坡段泄槽底板下的排水及坝体的总体排水的施工措施。该水库坝体溢洪道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坝体的排水能力,在坝底部靠近河床部位填筑强排水体(粗料堆积区),厚度12m,并与坝体溢洪道相通。(2)缓坡段位于岸坡基岩之上,其泄槽底板及导水墙下设置网格排水沟,沟内回填粒径2-4cm砾石,这样形成的横向排水有利于消除泄槽地基的渗水。施工中部分区段由于地质因素出现超挖,该部位排水沟用浆砌石砌至设计高程,再回填砾石,这样超挖部分就可以一次浇筑。要选用渗透系数较大的埋筑材料,才更好的控制渗流。
②泄槽底板砼浇筑:坝坡段泄槽底板坡比I=0.65,是溢洪道施工的难点之一。由于坡度陡,人工直接抹压不可能,如果采用覆盖模板的方法分仓浇筑,则不可避免的有模板缝造成的表面不平整不光洁,影响泄槽底板表面的光滑度。应要采用滑模技术浇筑。滑模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滑模缓慢提升,下部砼接近初凝,砼更容易成形;2、滑模下部设有人工抹面平台,便于砼收光收平。该水库溢洪道坝坡段在28.77和28.78高程处各有一道掺气槽和阻滑板,且阻滑板上部有高10cm的挑流坎,给模板滑升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施工中采用的措施是滑模“过桥”技术,用150×150方木桁架支撑,方木上部钉钢板作为滑道,滑模通过木桁架后及拆掉该桁架,再将滑模下滑至阻滑板位置,之后重新浇筑上层泄槽底板砼。
篇3
关键词:工业分析化学;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44-02
工业分析研究领域广泛,在经济建设方面作用大[1、市场需求多,因此很多高校开设了工业分析这门课程。工业分析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其中实验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加深,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要上好实验课程,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效结合。
一、工业分析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结合的现状与原因
目前工业分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轨的现象很严重。很多学生理论课学得很好,但是实验能力差;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但对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却知之甚少。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结合本校的情况,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课程安排不合理。一是工业分析实验开课时间较晚,如本校学生从大三下学期才开设。学生的心思主要放在找工作和考研上,对实验马虎了事。因实验课学分低,对学生评奖学金及毕业等都不影响,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课。二是负责授课老师不统一,理论课是一个老师,只负责理论知识的讲授,而负责实验课程的却是另一个老师,这必然导致理论与实验的脱节。如在乙醇中荧光染料的测定实验中,教师在课堂上了介绍物质产生荧光的原理、荧光测试方法以及仪器构造。在实验课程上教师只指导学生如何操作荧光分光光度计,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理论知识,如实验过程中出现峰值过高,仪器测不出具体数值,实验老师虽然知道通过调小狭缝值或不同的电压来测,但往往没有告诉学生这样操作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很好地联系到一起。
2.实验条件影响。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实验仪器不完善,学生做实验时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预期实验教学效果不佳。例如我们第一届学生在做荧光染料测定实验时,因只有一台荧光光度计,加热板也不够,导致很多学生在实验时等待时间过长。实验仪器的匮乏给实验带来很大不便,也容易打断学生做实验的连贯性和学生对实验的思考,造成实验结果误差大。
3.实验准备工作不充分。大部分学生从来不提前进行实验预习,即使老师提到了也不认真执行,对本次的实验原理、步骤、仪器及注意事项一问三不知,进实验室时手忙脚乱。另外,有些教师在实验前没有做到充分准备,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性不强,导致实验效果不佳。
二、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我校注重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验对工科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把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满足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实际能力的需求。以下是我们针对实验课与理论课出现脱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法:
1.完善课程安排。实验课程应尽早开设,课程应在大一或大二开设,并与理论课程同步,负责理论课的老师也要参与负责实验室课。因工业分析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实验涉及的仪器都比较常见,如滴定实验中的滴定管,过滤实验中的抽滤仪器,含量测定实验中用到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这些仪器在本专业其他实验课程中都是最基本的实验仪器,只有熟练掌握这些仪器的操作和原理,才能顺利完成本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积极组织一些跟工业分析有关的趣味实验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及对理论知识的求知欲。因为实验现象需要理论知识来解释,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实施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在老师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仪器操作的图片,或者直接在课堂上操作一遍实验仪器。如在讲解误差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工业分析实验室用水这个实验,检验阳离子颜色的变化及检验氯离子时出现沉淀等,以明显的实验现象证明着实验用水对误差的影响,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讲解的内容;把实验课程学分提高,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修够一定实验课学分,在奖学金及奖项评估计算成绩方面把实验学分当成单独的板块。
2.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学校继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完善实验条件,同时要加强对实验室师资的建设。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实验条件顺利完成每个实验过程。对于实验教师不足的情况,可以采用聘用研究生助理的办法,我们通过采取这种方法,既减少了师资不足的压力,同时研究生本身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获得双赢的良好效果。
3.实验准备工作的改进。布置实验预习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完成预习实验报告,并针对实验提出几个问题作为预习实验内容的一部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如上面提到的乙醇中荧光染料的测定实验,预习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问题:绘制产生荧光原理图,在一个坐标轴里画出简易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图。什么是标准曲线法?简短列出实验步骤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步骤。提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将会联系课堂讲授的知识及努力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实验过程中也会更加认真。教师实验前应把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及灵活应用,同时有效预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准备。如对铝及铝合金中铝的测定――氟化物置换-EDTA滴定法这个实验,教师除了把实验中涉及到的理论如F-置换EDTA原理,pH值对金属离子络合的影响因素,金属离子络合物颜色变化原因,滴定终点判断方法,使用混酸的原因等了解透彻,还要把整个实验步骤先做一遍,考虑实验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上述实验,如果照搬实验教材的方法来做,实验药品用量太大,我们通过设计方案,可以把实验药品量减少到1/4,同样也得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因此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尤为重要,为实验与理论的结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业分析实验在我校材料学院已经开设两届,从第二届开始,学校在实验室的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学生的实验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调整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教师的统一,聘用研究生学生助理,重视实验准备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这对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和工作态度严谨的高综合素质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胡乃梁.开设工业分析实验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9,(3):18-19.
[2]许敖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 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6):1-3.
[3]王永刚,齐承刚,朱亚玲.大学基础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割裂与统一[J].高师理科学刊,2006,(2):11.
[4]余心亮,覃爱苗,廖雷,陈硕平,陈秀丽,张发爱.研究生教学助理在工业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3:151-151.
篇4
[关键词] 管理科学 工程发展 国内外
一、背景
中国从21世纪以来,一直以稳健的步伐发展,但是在该领域,国内基本上是在学习引进西方的理论和方法;而国外许多管理学大师提出的管理科学技术理论都是由实践中总结而来。因此,我们更要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更要注重自己的创新。随着理论研究自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旧的领域在逐渐淘汰许多新的领域诞生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问题和研究热点也在不断变化。
二、内容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优化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不确定性决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学科从定性分析趋向定量化研究,从宏观研究逐步深入到微观研究,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来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以提高管理的效率。该学科的发展趋势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解决管理中的科学决策及风险研究,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绩效研究,管理的战略研究等。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运筹与管理;其次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复杂性研究和一般管理理论。国外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等数量分析方法来提高决策的精确度和管理的效率,这些领域一贯以来都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资助。而工业工程、预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则更多的被从工程角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的战略目标为:提高水平、走向世界。提高水平是中国管理科学走向世界所必需的发展过程,而走向世界则是中国管理科学发展战略的长期目标。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和管理系统工程,其次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领域。
三、热点问题
1.国外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知识管理、团队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系统的哲学属性。
运筹与管理――随机多目标问题及算法、生产系统的调度优化、网络冲突分析和资源罪优分析、交互式组和优化、金融/保险市场的定价模型。
决策与对策理论――多目标决策、不确定性方法、神经网络、多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决策问题、风险和微机决策分析。
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与创新、网络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组织的影响。
管理系统工程――系统分析方法、模拟技术。
评估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的构造、评估技术在项目投资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应用。
工业工程――并行工程、供应链、人因工程。
信息技术与管理――面向应用的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数据挖掘、信息系统开发的全面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可扩展数据库模型领域。
2.国内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人本管理理论、人性假设及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初步理论、基于知识的管理激励。
运筹与管理――动态规划、线性规划、生产系统库存优化理论、多重运输调度算法、各种限制条件下的排队系统。
决策与对策理论――实际管理问题的决策模型、群体决策(委员会决策)问题研究、决策准则、多目标决策、模糊决策、公共选择的方式及决策规则的选择、可拓学在决策中的应用、事元、物元分析与决策过程、博弈分析。
组织理论――组织结构、组织变革、基于流程和信息技术的组织再造、虚拟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分析方法、系统最优控制、网络计划技术、灰色系统与灰色理论、系统效能分析、系统模拟与仿真方法。
评估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模糊评判、数据包络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风险评估、具体对象的效益与竞争力等指标的评估。
预测技术――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糊预测、数据包络模型、因子分析、灰色预测、遗传算法。
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经济计量模型、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统计方法、投入产出模型、生产要素对经济效益的贡献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工业工程――敏捷制造、ERP、并行工程、生产调度模型、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评价、质量成本模式研究、制造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供应链管理、先进制造系统的抓钩排序问题。
信息技术与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模式与安全研究、组织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技术。
3.国内外的区别
国内在前沿的研究问题上要明显落后于国外,而在一些国内关于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理论等一般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现在,我们已基本了解了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状况,所以对这些理论的介绍在国内不会成为热点,但其应用研究在国内还有前景。国内的资助机构应加强对研究热点问题的资助,因为研究热点与管理实践联系得最紧密,而且也容易在管理实践中产生效益。特别是那些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热点,其所在领域将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业融合 路径 安徽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43-01
目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及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及其体系研究;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交叉特征、创新轨迹及演化分析研究等,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和科研成果。然而,成果大多集中于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的设计,缺乏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对各相关学科进行融合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的探讨。本文立足于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各专业之间互补性强,工管交叉融合的特点,以ERP为主线对学院的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进行融合,最终实现以信息化为基础,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相关学科为辅助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形成规范的、多学科融合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从而改变目前学生知识面窄、专业知识单一、缺乏实践能力的现状。
一、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成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较早的院校之一。学院拥有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物流工程和工业工程两个专业硕士点。近年来,学院以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安徽工业大学的综合资源和良好声誉,突出学院在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特色,实现了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创新和突破,培育了能够满足安徽及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大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
本文结合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的专业设置情况,绘制了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图,如右图1。
二、现有教学体系及培养计划中存在的弊端
安徽工业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个融合了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的交叉学科,各学科专业知识需要高度融合、知识结构需要符合科学比例才能培养出有专业特色的创新人才。但目前三个专业各自为政,在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共享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影响了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导致专业课程体系封闭,各专业间存在壁垒;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没有很好把握各学科专业知识在交叉学科专业知识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在师资共享机制方面不健全,学院按照系别管理师资的方式与专业要求相冲突,使教师固化在某一个系,阻止了师资有效的流动和调配,多数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只承担一至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无法满叉学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配套教材、实践环节、学生培养模式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三、以ERP为主线融合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是指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ERP不仅是一个软件系统,更是将企业资源进行集成管理的思想。借助于ERP,可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物流工程三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融合。
四、结论
鉴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属于多专业交叉融合学科,本文立足于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ERP对各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力图实现以专业为核心、以学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为辅助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规范的多学科整合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并形成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通识+专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不仅精通本专业方向,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手段和方法,同时能够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识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知识技术,能在所从事领域将各专业知识融会使用。
篇6
关键词: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历史发展;实证研究;视觉;参照系;分析工具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5-0022-02
1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方法在对管理的研究中十分重要。首先,科学方法具有客观性,是以事实为研究依据的,这使得我们的研究真实可靠;其次,科学方法具有实证性,依靠可以由实践检验的信息,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一样的结论;再次,科学方法具有规范性,研究的程序和步骤都是有序、清晰和结构化的。最后,科学方法还具有概括性,因为科学方法研究的结果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在我们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除使用思辨的研究方法外,还应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系统、严谨更具有说服力。
2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回顾
管理科学的发展按照时间的划分可归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核心内容就是科学管理思想,以及管理过程和职能分析、组织理论等;第二阶段就是20世纪的30到50年代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关系学说,后来发展到行为科学理论;随后,20世纪60年代管理科学进入现代管理科学阶段,也就是被孔茨所描述的“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这其中包括了决策理论、系统理论、管理科学及权变理论等。
管理科学发展的过程反映了管理科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古典管理侧重于对物、财及管理组织过程的管理,研究方法是以工业工程研究方法及经济学方法为研究基础的;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则是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而现代管理阶段则移植了数学、计算机技术学、统计学等诸多科学的方法论,形成了“管理丛林理论”,而在丛林理论中的各个学派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科学的方法。
综上所述,管理科学研究发展的特征就是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联。可以说是这些因素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变化。现代的管理科学是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发展,并阐释实践,引导实践的。
3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谈到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管理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差异与联系,这就需要我们为管理科学进行学科定位,通过课程学习我们了解到管理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所研究的是社会现象,但又同社会科学研究有所差异,其核心差异就是对人的研究方面。社会科学关心的是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而不涉及人类活动本身的意义。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及其形成的系统。它是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提炼和概括,是关于对有组织活动的管理的系统化、专门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管理科学是在对多种不同性质学科的理论兼容并蓄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不同学科理论及方法系统集成的结果。一般地说,管理科学的成长要综合运用数学、系统科学、经济学、心理学。这四个学科构成管理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年来,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手段的创新以及经营方法的革命。管理科学的未来发展仍要依赖多个不同学科的交叉综合运用,依靠相关学科的支撑。
由于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其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实际存在的一般性的管理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由现象而本质,由具体而一般,抽象出科学问题并形成研究目标。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毫无科学价值。同时,在管理科学研究中还应注意规范研究方法,多运用实证的、实验的、定量的研究方法,而少使用科学性不强的思辨的、归纳的、定性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的价值。
4 《理解现代经济学》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钱颖一教授的《理解现代经济学》中试图说明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解释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并通过介绍现代经济学近年来的一些新发展来澄清常见的对现代经济学的一些误解。该文从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人手,引入了被当今社会认可为主流的并代表一种研究经济行为的方法框架――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这三方面的理论就是分析框架的基本理论。首先是由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视角”,这基于经济学家的三项基本假设即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和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其次是运用多个理论作为“参照系”,使之能够成为人们能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利用各种图像及数学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帮助分析繁杂的经济行为。
而在管理学中也能找到这样的分析框架,首先是管理科学的“视角”,管理学的视角应该就是观察、理解或研究管理学理论问题的角度,钱教授在文章中指出通过经济学家的基本假设,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即在所能支配的资源限度内和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他们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消费者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企业家想赚取利润,都是很自然的。从这样的出发点开始,经济学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种间接机制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并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以这种视角分析问题不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且常常会得出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逻辑的结论。管理学不是没有视角,但是,迄今为止,管理学确实还没有象经济学这样的一种普遍为人接受的视角,所以当今的管理学还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
接下来是“参照系”,管理学的参照系更多地体现了经济、社会、心理和工程学等相关学科在管理中应用之成果,故必须研究各准则之间的权衡问题。根据西蒙的观点,科学可以分为两类:实用科学与理论科学。实用科学采用的是“如果一则一”的科学命题;而理论科学采用的是纯描述性的与验证条件等价的伦理命题。科学命题关注能得到验证的事实而理论命题强调偏好的表述。管理欲成为一门科学,显然应加强实证研究的建设。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也即由假设检验、建模分析、实验模拟、对策建议等构成的体现科学命题的管理学研究方法。例如,西蒙提出了以“有限理性”和“满意的准则”这两个基本命题为前提的“管理人”决策模式。他指出,在实际中不存在“完全的理性”,因而“最佳的准则”是行不通的。实际上人们只能追求“有限度的合理性”,遵循“满意的准则”行事。西蒙还强调“刺激一
反应”的行为模式和与此相关的决策程序化的重要意义。在运用经验加以慎重处理并使之合乎目的的条件下这种“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能够显示出一定的合理性。钱教授在文章中提到他在美国时的教授问过他受过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和没受过这种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区别是什么?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就谈到了。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头脑中总有几个参照系,他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具有一致性不会零敲碎打,就事论事。同样,受过管理学系统教育的人头脑中也应当有几个参照系,比如,在分析组织结构时我们就应当以韦伯的官僚行政理论作为参照系,在分析管理的职能时就应当拿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作为参照系,在分析决策问题时,就应当想到西蒙。只有这样,分析管理问题时才会有一致性。
最后我们来看“分析工具”。在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文章中谈到的是经济学中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并被经济学家证明是极其有用的。同样,管理学也有许多研究工具,对于管理学来说管理学研究的是经济组织的管理如何使组织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效益,研究管理人价值的体现问题,这就需要对经济学的很多理论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工具,因此,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本身就是管理学的研究工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许多决策支持系统,也都是研究和分析管理问题的有用工具。数学和统计学甚至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在研究管理学时确实有用,管理学前辈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比如市场附加值与经济附加值、平衡记分卡、SWOT分析法等等,它们也是研究管理学的有力工具。
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借助数学模型分析会使推理更加严密精确,理论研究中运用数学可以减少争论,而实证研究中运用具有一般性系统性容易被学术界所认可。在管理中数学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泰勒管理学派的管理科学学派就认为所谓管理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解出最优的方案以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者通过数学模型的应用使得本来难以辨别优劣的备选方案变得明晰“直观”了,诸方案因被量化而变得可比了。管理科学的研究恰恰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是认识的起点,定量是认识的深化。数学无疑会为管理科学的定量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为一种抽象的工具,数学模型有助于人们对一个复杂过程的理解,可以帮助管理者合理的决策。但它毕竟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的简化与抽象,任何一种抽象都不得不舍弃对象本身的丰富性。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必须提出某些前提性假设,他们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模型的运用就是对某些假设的检验。检验的正面结果表明这些假设有道理;检验的负面结果却表明必须加以修改。有这种感性认识的逐步积累,我们就可以取得理性认识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学要成长为一门科学离不开数学这一有益的工具,在对待管理学与数学的关系时,我们必须明白,数学仅仅是管理学不断完善自身的工具。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单凭数学是不够的,作为一门研究人们的管理行为的学科,它首先必须面对的是人,它需要那些关于人的学科的支持。
篇7
管理学学科拟收录来源期刊名单(29种)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CN号
管理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CN11-1235/F
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大学商学院
CN12-1288/F
中国软科学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CN11-3036/G3
科研管理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CN11-1567/G3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CN11-1805/G3
公共管理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CN23-1523/F
管理科学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CN12-1275/G3
管理科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CN23-1510/C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
CN12-1117/G3
研究与发展管理
复旦大学
CN31-1599/G3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
CN31-1063/F
管理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
CN33-1136/N
管理学报
华中科技大学
CN42-1725/C
中国行政管理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CN11-1145/D
管理评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CN11-5057/F
中国管理科学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CN11-2835/G3
软科学
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CN51-1268/G3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CN11-1344/G3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CN11-2267/N
经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CN11-1047/F
预测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CN34-1013/N
科技进步与对策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CN42-1224/G3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CN51-1027/F
系统工程
湖南省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
CN43-1115/N
科学管理研究
软科学研究会
CN15-1103/G3
中国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CN11-1730/N
华东经济管理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CN34-1014/F
科技管理研究
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
CN44-1223/G3
系统管理学报
篇8
1.构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意义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型工程建设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动力和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持久的快速发展期,中国建筑业也活跃在国际建筑领域,成为推动国际建筑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快我国建筑业发展,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必须加快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研究,依靠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支撑,引导建筑业发展和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当前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必须从传统的、狭义的项目管理向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转变。
1.1建设项目管理必须借鉴相关学科发展成果
建设项目管理是技术和经济的综合。从管理技术方面来讲,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从经济分析方面来看,建设项目管理各主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经济关系,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建设项目管理涉及面广,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任何一门学科和一种理论的存在必然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现代管理科学和新经济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工业化大生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应该充分借鉴现代管理科学、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建设项目特点,运用各学科成熟的理论成果,分析研究建设项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总结规律,从管理技术和制度设计等方面丰富发展建设项目管理理论。
1.2建设项目管理必须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研究
建设项目管理研究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经济体制自从产生以来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国际范围看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特别是建筑业作为最早走向市场的行业,市场化发育较成熟。可以说支撑我国当前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市场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必须在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背景下进行,研究通过利用市场的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1.3建设项目管理必须紧紧围绕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工业化推动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历史的原因,建筑业长期处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阶段,严重制约了建筑业发展。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必须借鉴工业化的
理论,按照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理论和流水线生产的模式改造传统的建筑业,这是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业水平的唯一途径。按照工业化、物流管理等理论,丰富和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是构建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2.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框架体系的主要内容
2.1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设计和治理结构理论
建设项目管理活动贯穿于建筑产品生产、交易的全过程。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各方主体都要通过一定的交易方式形成以经济合同为纽带的经济关系。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只重视建设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很少研究作为建设活动主体经济人之间的关系及制度设计。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和效率。建设项目管理研究应充分运用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新经济学的观点和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改造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和项目治理结构。
(1)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设计
制度是一系列运动约束和非运动约束组成的规则网络。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减少专业化和分工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增加,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合作问题,创造有效组织运行的条件。现代建设项目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具有典型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特别是作为建设项目管理基础的投资体制和方式,已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设计也带来很大影响。建设项目制度设计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学原理,结合建设项目特点,进行制度分析和制度设计,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符合建设项目管理规律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2) 建设项目治理结构
建设项目治理结构是指建设项目财产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规范委托一各方之间关系的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建设项目组织机构体制的制度。建设项目管理是由投资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组成的复杂的经济关系。投资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在产权关系上存在着严格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委托关系。建设项目管理治理结构研究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分析投资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存在的投资所有权、控制权分离和信息不对称的特点,研究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和防止出现“人”问题。
(3) 建设项目组织方式和行为
建设项目的单件性、一次性等特点决定了项目管理的特点,在组织上普遍采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形式进行施工。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项目部实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项目部的资源配置主要依靠集团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特别是当前建设项目重要资源的市场化程度已很高,项目部与集团公司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另外,我国企业资质制度、项目建设模式也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表现出不经济的特点。研究规范项目组织方式和行为,对于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2 建设项目科学管理理论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含量组成越来越高。建设项目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适应建设项目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管理科学和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适应建设项目特点的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努力使建设项目管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从单一管理向系统管理转变。
(1) 充分运用管理科学理论
自从20世纪初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以后,管理科学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当代管理理论四个发展阶段。科学管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支撑了西方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本质上讲,泰勒的科学管理是将人们从小农意识、小生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没有这场革命,就不可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管理科学理论的核心是精细化、标准化、数量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必须利用管理科学理论成果结合建设项目特点,构建适应建设项目管理需要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和相应的项目管理文化。
(2) 充分运用工业化理论
建设工程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坚持采用大工业的方式进行工程建设,是将建设工程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转变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是建设工程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构建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运用工业化和现代物流等理论,丰富和发展项目管理理论,用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科学化、专业化等技术和手段代替传统的建筑工业生产方式,将其转变到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轨道上来。
(3) 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理论
现代项目管理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理论研究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随着项目管理理论在大型、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取得了很大发展,已经形成项目管理知识模块化、项目建设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组织、项目管理能力原理等理论流派。项目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当前我国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研究要系统研究国际上相关项目管理理论,充分借鉴其合理成分,努力与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管理文化相结合,构建适应我国建设特点的建设项目管理理论。
2.3建设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
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定量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的技术科学,其目的是帮助管理者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最优地实现组织目标,并为决策提供依据。当然建设项目决策不仅依靠科学的分析,同时也要凭借经验与艺术,但是随着项目决策难度和复杂程度加大,建设项目决策必须建立在基于科学方法的信息处理和可行性研究上。当前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建设项目管理大多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和经验决策阶段。建设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
(1) 相关问题概念化
钱学森曾经指出,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总是把与系统有关的数量关系归纳为系统机制和性能的数学方程组,即数学模型建立后在约束条件下求得这个数学方程组,找出答案。运用管理科学方法去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关键是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正确地定义问题。建设项目由于对象不同、约束条件不同,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是抛开具体项目对象的不同,就管理特点而言,具有同质性。相关问题概念化就是要运用管理科学的方法,将工程项目管理中许多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并进行相应归纳,便于运用相关管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建立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关键是对复杂的管理问题进行抽象概括并进行概念化。
(2) 建立数学模型
管理科学是一门以定量分析为主,以各种数学模型为主要工具的学科。数学模型是实现系统的一种简明映像,以数学模型为主要工具的定量分析不仅能够使人们对系统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便于使用计算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根据管理科学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进一步发展覆盖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完善网络计划、决策、规划等模型,形成能支撑建设项目管理的模型库。
(3) 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项目管理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信息技术除运用于相关决策分析和数学模型求解外,要广泛运用于建设项目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重点是在开发综合管理软件的同时,在统一工作分解和编码的前提下针对工序、工艺和专项管理工作开发适用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构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框架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是一项十分严肃的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开放的精神进行积极创新。
3.1必须更新理念
与传统手工业生产相对应的只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工程建设必须依靠科学管理。我国要由建筑业大国转变为建筑业强国必须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和科学技术是推进建设项目前进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认识到先进的管理可以弥补落后的技术,但是先进的技术不能弥补落后的管理。认识到建设项目管理可以飞跃,但不能简单跨越。中国建筑业没有经过科学管理阶段,要想发展,必须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
3.2 必须坚持开放的思路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开放性,都善于借鉴别的学科研究成果,都坚持不断发展。建设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必须善于吸收别的学科先进成果,借鉴别的行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学科研究对象的特点,拓展思路,大胆创新,才能形成具有先进性的理论体系。
3.3 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
管理是科学,表现在管理有规律,有一套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构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关键是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注重研究、分析,掌握建设项目的规律性,实现从定性的经验型的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要有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发展成果建立模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方法和工具体系,实现管理向数据化、定量化方向发展,真正使“软”科学成为“硬,,技术。
篇9
工程管理原是土木学院,后转到经管学院,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中的一个学科。
本专业设有工程管理和房地产两个方向,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的,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
毕业生适合在政府建设与房屋土地主管部门、银行保险机构、科研设计单位、建筑监理公司、建筑及房地产企业、建筑及房地产咨询机构等从事国内、国际工程建设领域和房地产领域的全过程管理和实务运作。包括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策划、工程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needs on talents increase in China,domestic colleges are facing huge employment pressure,how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e and employment skills is the core issu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school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combined with the general problems in local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IMS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based on our school's specific situation,some professional program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信管;协调发展;学科建设
Key word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formation management;coordinated development;disciplin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98-02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概述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管理学科中发展最早的学科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对科学管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首先发展起来,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建立了一支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在国内,知识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风险管理等这些领域是当前学者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它们仍是未来几年的重点研究领域。信管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点专业之一,目前全国有五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它又是一个年轻的新专业,其教学内容与课程如何设置,一直是大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我校信管专业成立于2000年,目前已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近1000人,专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和研究过程。
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信管专业的发展与国内其他高校一样存在着很多共同的问题和不足。
2.1 学科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学科方向:现有的四个研究方向,优势特色不明显,缺少优势特色学术方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
②学科队伍:学科梯队成员职称和学历偏低,硕士生导师人数少,成果水平不高,获奖层次低,没有国家级奖励。
③科学研究:整体科研水平偏低,缺少国家级课题,横向课题少,科研经费略显不足,发表高水平国家级论文或检索论文数量不多。
④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研究生招生不景气,招生生源和途径单一,梯队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次数少,与国内外学术机构联系不密切。
2.2 专业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尚不充分,本专业教师职称与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本科学历年轻教师较多。在教师队伍方面专业师资队伍的职称等结构尚欠合理,低职称教师数量偏多。由于年轻教师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受到了影响。
②课程建设方面:受师资队伍高职称教师比例低的制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尚处于较低层次。
③教学和科研研究方面:由于年轻教师较多,忙于教学与学历提高,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教学、科研项目与成果缺乏。
3如何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协调发展方案研究
3.1 学科建设方面要采用目标管理,任务分解到人,激励和考核并用,重在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创建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科对外影响。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同时,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取得一批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中应用并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进一步重视学科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广泛吸引省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专职或兼职从事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①进一步加强学科梯队建设。积极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选送有潜质和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到著名高校进修、培训;鼓励更多的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逐步形成适合学科发展,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优化的教学、科研学术群体。
②积极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队伍成员要跟踪学科前沿,积极申请国家级课题。
③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④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和加强学科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我校讲座教授,进行讲学,共同合作承担科研课题;派出人员去国内外著名学校进修提高。
⑥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完善学科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学科实践基地,为学科队伍成员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广泛的社会实践舞台,使教师更了解经济社会的需求,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3.2 专业建设方面。
①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专业培养方案既要求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也要有其灵活性,要根据发展需要和毕业生动态反馈调整完善培养方案,因此,新的培养模式应侧重考虑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训练,拓宽基础,扩大口径,同时还应有地域特色。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
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等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专业建设的根本也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是否合理是反映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指标,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看,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还不很合理,还应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引进外校高学历人才调整学缘结构,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③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跟随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太光,陈培友.为东北振兴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
[2]赵国刚.三大教育理念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48-51.
- 上一篇:电气工程学科的知识结构
- 下一篇:农村安全生产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管理者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