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业认证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29 15:5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新企业认证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新企业认证审计报告

篇1

 

一、企业自我评价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特征总结。

(三)近三年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

(四)对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自我评价。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中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并阐述其与知识产权、技术领域的关联性。各技术领域如涉及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的企业需提供相应软件著作权对应软件产品的运行界面截图。

(六)企业总收入的构成情况说明。

以上材料须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568948158@qq.com。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网络在线打印并签名、加盖企业公章。

企业依法成立证明材料

营业执照等相关注册登记证件的复印件,特殊行业的需提供经营行政许可证。

知识产权相关材料

知识产权证书、专利说明页、参与制定标准情况等。企业自主研发获得授权的知识产权可直接附证书复印件、专利说明页,通过受让、受赠或并购等方式获得的知识产权,还必须增加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备案证明。

科研项目立项证明

按照立项时间的先后顺序,已验收结题项目需附验收结题报告,以单个项目为单元进行立项证明和验收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归集整理。

科技成果转化

附企业成果转化汇总表(表2),按照汇总表的顺序逐次对每一项成果的转化情况简要进行说明,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该项成果的证明材料和转化的证明材料。

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

包括总体情况与四项指标符合情况的具体说明,并依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明确的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四项指标顺序提供材料。

八、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

具体文字说明,并附相关生产批文、认证认可和资质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材料。

九、企业职工和科技人员情况说明材料

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数、人员学历结构、科技人员名单及其工作岗位等,填写《企业职工情况表》(表3),并提供相应人员的社保缴费凭证。

十、专项审计报告或专项鉴证报告

经具有资质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下同)研究开发费用、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同时需提供中介机构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包括营业执照副本、执业资格证、至少6个在册职工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2018、2019、2020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年检公告,在职人员花名册等;企业与中介签订合作协议时应要求中介机构作出符合相应资质要求的承诺)。

十一、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

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并提供中介机构的资质证明材料(营业执照、执业证书、至少2个在册职工注册会计师资格证)。

十二、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包括主表A表及附表。

十三、企业网络申请材料上传附件清单

(一)知识产权

1、知识产权证书(已发放)及最近一次缴费证明,授权通知书及缴费收据等;

2、相关专管机关出具的变更证明(通过转让、受赠、并购获得的知识产权)、协议和备案证明等;

3、Ⅱ类知识产权未重复使用声明等其他证明材料。

4、软件著作权对应的软件产品运行界面截图展示。

(二)人力资源

包括:劳动合同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企业人员花名册(含人力资源情况表的所有内容)等。

(三)企业研究开发活动

包括:科技项目立项报告,结题报告或验收报告,委托开发或合作开发协议。

(四)上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

1、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的具体说明,产品相关的生产批文、认证认可和资质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用户使用报告、销售发票等。

2、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其与技术领域的关联性及对应知识产权对其的支撑作用说明。

(五)科技成果转化

1、科技成果证明材料,已关联的IP无需提供。

2、无关联IP的科技成果证明,科技成果评价报告、经登记的科技成果、经备案含技术指标的企业标准,有技术指标的技术规程、软件测评报告等。

3、转化结果证明材料,包含以下内容:

(1)合同、发票、客户验收报告等材料;

(2)新产品:新产品证书、生产批文(药类的)、销售合同、订单、销售发票、检测报告、企业标准等一种或多种材料;

 

(3)新设备:设备说明书、设备备案文件、发票等;

(4)新技术应用:多个使用单位的推广应用证明、解决产品性能质量或生产效率问题情况等;

(5)样品/样机:检测报告、毒理报告、用户报告、说明书等。

(六)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管理组织

1、《研发项目管理制度》、《研发费用财务管理制度》、研发费用辅助台账等。

2、企业研发机构建立证明材料、研发设备清单、产学研合作协议等;

3、《科技成果管理及激励制度》、创新创业平台相关制度等证明文件等。

4、《科技人员培训制度》、《职工技能培训制度》、《人才引进措施》、《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等。

(七)企业参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

包括: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等材料(提供封面及主要页即可)。

(八)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

包括:近三年企业财务审计报表,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情况说明书、审计单位营业执照、执业证书、至少2个在册职工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等。

(九)近三年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和近一年高新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1、近一年的高新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编制说明、审计单位营业执照、执业证书、至少6个在册职工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三年年检公告、员工花名册、事务所承诺函等。

2、近三年研发项目情况表、近三年的研究开发费用支出汇总表、三年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明细表编制说明、情况说明、审计单位营业执照、资格证书、事务所承诺函等。

(十)近三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包括:2018—2020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页、《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10000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小型微利企业可不提供)、《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2,按规定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不提供)、《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A107041)(老高新技术企业需提供)六张表。

 

 

 

 

 

 

 

 

 

表1

企业注册登记表

企业名称

 

注册时间

 

注册类型

 

外资来源地

 

注册资金

 

所属行业

 

企业规模

 

行政区域

 

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税务登记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

 

企业所得税

征收方式

查账征收核定征收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企业法定

代表人

姓名

 

手机

 

身份证号/护照号

 

电话

 

传真

 

E-mail

 

联系人

姓名

 

手机

 

电话

 

传真

 

E-mail

 

企业是否上市

是否

上市时间

 

股票代码

 

上市类型

 

是否属于国家级高新区内企业

是否

高新区名称

 

表2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汇总表

序号

科技成果名称

科技成果来源

转化年度

成果转化形式

转化结果

证明材料

 

 

 

 

 

 

 

 

 

 

 

 

 

 

 

 

 

 

 

 

 

 

 

 

 

 

 

 

 

 

 

 

 

 

 

 

 

 

 

 

 

 

 

 

 

 

 

 

 

 

 

 

 

 

 

 

 

 

 

 

 

 

 

 

 

 

 

 

 

 

 

 

 

 

 

 

 

 

 

 

 

 

 

 

备注:证明材料应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来提供,即科技成果的证明材料和转化结果的证明材料。

 

表3

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表

序号

姓名

职务/职称

身份证号

社保号

在职、兼职或外聘

是否科技人员

 

 

 

 

 

 

 

 

 

 

 

 

 

 

 

 

 

 

 

 

 

 

 

 

 

 

 

 

 

 

 

 

 

 

 

 

 

 

 

 

 

 

 

 

 

 

 

 

 

 

 

 

 

 

 

 

 

 

 

 

 

 

 

 

 

 

 

 

 

 

 

 

 

 

 

 

 

 

 

 

 

 

 

 

 

 

 

 

 

 

 

 

 

 

 

 

 

 

 

 

 

 

 

 

 

篇2

国都兴业是国内最早研发、生产网络应用监控审计类产品的知名企业。国都兴业的“网络慧眼”连续两年入选中央国家机关网络安全产品协议供货商名录,通过公安部、军队等信息安全产品认证,并被授予“2008年度最值得信赖品牌奖”。

国都兴业拥有来自军队、科研机构、国内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研发团队,拥有与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N&A)共同组建的网络安全监控技术实验室,在为政府、军队、金融、电信、能源、医疗、教育等行业提供了完善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军队的科研攻关项目。

国都兴业以雄厚的技术实力、优秀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可,荣获“中国信息化建设30周年杰出贡献单位奖”,入选北京信息安全服务平台2008年度运维支持单位,并圆满完成了2008年奥运网络安全评估与保障任务,被授予“共铸网络利剑,携手平安奥运”的嘉奖。

国都兴业的信息审计解决方案和服务:

网络慧眼

网络慧眼是国都兴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信息审计系列产品,能够满足用户对网络应用、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库应用安全等关键数据审计的要求。全面监测信息系统内各类应用的操作过程和内容,通过深层次的审计分析,生成详细的追踪记录及审计报告,广泛应用于企业IT内控管理、萨班斯合规性检查、安全等级保护、信息系统运行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监控、数据库应用审计、网络行为监控与内容监管等方面。

网络审计/上网行为管理

它可以帮助用户全面掌控各类网络应用的运行情况,建立更易于管理、更加安全高效的互联网环境,并可对应用内容进行深入处理分析,建立严格有效的互联网管理策略,避免法律、政治风险,借助信息审计专业挖掘工具,确保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保障组织的信息安全。

数据库/服务器审计

它可以帮助客户了解何人、何时对数据库或服务器做过何种操作,结合数据库日志的收集与分析,实时监控数据库的访问对象与操作过程,实现安全事件报警和风险预测,为客户提供客观、完整、准确的安全审计信息。

终端/日志审计

收集企业范围内的安全和系统的日志信息,通过归类、合并、关联、优化、直观呈现等方法,集中收集来自不同操作系统服务器、第三方网络和安全设备的日志和事件信息,从海量数据中精确识别出关键的安全事件数据,帮助用户明显地降低受到来自外界和内部的恶意侵袭的风险。

篇3

第一条为适应*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高速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市科技三项费用安排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根据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试行)》(财工[*]44号)的有关规定,结合*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三项费用是指市政府每年从财政支出预算中安排和用于支持本市科技事业发展、进行科学实验而设立的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项目补助费、科技成果转化和中间试验费、新产品试制费以及用于国家、省科技项目配套经费。

第三条*市科技三项费用优先支持符合*市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项目,产、学、研的联合创新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节能环保等的各类项目。

第四条*市科技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是市科技三项费用的项目立项和管理部门,市财政局是市级科技三项费用资金的预算和监督部门。市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接受市审计部门的年度审计。

第二章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及开支范围

第五条市科技局在每年4月30日前根据市人大通过的科技三项费用的预算额度,编制资金安排计划,送市财政局审核,并报市政府。市财政局根据财政收入情况和项目进度分期将资金划拨给市科技局,市科技局再按项目计划及项目进度将资金划拨给项目承担单位。

第六条科技三项费用分别以研发经费补助、贴息等方式使用。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原则是:

(一)重大项目的费用安排比例不低于当年科技三项费用预算的60%。重大项目单项支持额度一般为100万元至300万元,一般项目支持额度一般为10万元至50万元;

(二)单项重大项目贴息额度一般不超过200万元,一般项目贴息额度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第七条科技三项费用的开支范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包括:

(一)设备及软件购置费:指研究、开发项目所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购置和维修费用,研究项目的样品、样机、软件购置费用;

(二)能源材料费:指进行项目研究、开发、试验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购置费用;

(三)试验、测试费:指研究、开发项目带料外加工或因本单位不具备条件而委托外单位协作进行试验、测试等发生的费用;

(四)资料、印刷费:指进行项目研究、开发所发生的书刊、资料、计算机软件、复印、印刷的费用;

(五)租赁费:指进行项目研究、开发、试验而租赁的专用仪器、设备、场地、实验基地等所发生的费用;

(六)差旅费:指为项目研究开发而进行调研所发生的费用和与项目研究有关的专题技术、学术会议费用;

(七)鉴定、验收费:指科技成果在成果鉴定、验收所发生的费用;

(八)管理费:指承担科技三项费用项目科研单位,为了向研究课题组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工作支撑条件,用于组织项目前期论证等所发生的费用:

(九)其他费用:指与项目研究、开发直接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三章项目的申请、受理及审批

第八条每年的八、九月份受理下一年度的一般项目申请.每年一至九月受理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申请。

第九条市科技三项费用项目的受理范围是:

(十)列入上年度国家级、省级各项科技计划的项目(攻关、火炬、星火、电子计算机推广应用、新产品、成果推广、国际科技合作、技术出口、百项工程、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等项目及科技部、省科技厅上年度下达的其他计划项目);

(十一)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申报的符合其研发宗旨、具有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向性质的创新项目;

(十二)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产学研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包括民营科技园区)等申报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

(十三)符合政府重大决策、符合国家、省及我市产业,技术政策,创新性较强,具备一定的成熟性,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项目;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对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和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公益性项目。

国家规定的特殊行业(如医药、医疗器械、邮电、通信、电力、农作物新品种及生物制品、公安及安全等),在产业化开发时必须持有行业主管机构出具的相关批准证明。

市科技三项费用原则上对同一类项目只支持一次。受支持的项目应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无知识产权纠纷。

第十条申请单位申请项目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市科技项目申报(任务)书》;

(二)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审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等(重大项目前三个年度、一般项目前一个年度);

(三)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四)知识产权证明资料(包括专利及软件登记证书、成果鉴定证书、查新证明、新药证书、通讯电力入网证、生物新品种、农药登记证、特殊产品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等);

(五)产业化较成熟的项目应提供银行信用等级证明(申请经费100万元以上的项目);

(六)高新技术企业须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复印件);

(七)课题经费使用预算明细表;

与项目有关的其他参考材料(如列入国家、省和市各种计划的有关批准文件及完成情况、环保证明、奖励证明、各种认证、用户意见等)。

对前款第(一)、(三)要求的内容,还须按规定格式制作软盘。

第十一条申请单位提供的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弄虚作假,市科技局在三年之内不再受理该单位的项目申请。

第十二条科技三项费用一般项目的受理公告及受理截止日期,每年在新闻媒介和*市金科网页上公开。市科技局申请项目进行初步审查。受理审查内容包括资格审查和形式审查。

第十三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受理其项目申请

(一)产权不明晰的企业;

(二)不按合同规定按时偿还政府资金的企业,包括资产组后仍不偿还所欠政府资金的企业;

(三)企业负责人或者技术负责人同时在两个以上无隶属关系的企业单位任职,有可能发生资金或者技术非法转移的企业;

(四)项目申报中有虚假欺诈行为的企业;

(五)政府行政官员作为项目申请者和负责人的项目。

第十四条市科技局对不符合申报要求或者申报材料不齐全的项目,不予受理,并将不受理的原因通知申报单位。

第十五条科技三项费用项目评审采用专家评审制。经受理审查合格的项目,由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或者委托有技术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立项技术评审,评审结果同时送市财政局备案,并报送主管副市长。市科技局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拟定立项项目和支持额度,送市财政局审核,联合上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对重大项目评审,可以委托省级科技评估机构进行技术评估,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可以旁听重大项目评审过程。

第十六条经批准立项的项目,由市科技局与项目承担者签订项目合同书,约定项目目标责任和成果验收指标。

第四章科技三项费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科技三项费用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各项目承担单位对划拨的科技三项费用必须设立项目专帐核算,独立设置科技三项费用有关科目。

第十八条科技三项费用采取一次或者分期拨付方式。对已批准的项目,应当按合同规定时间划拨。对未按合同规定进行的项目可视情况减拨或者停拨。

第十九条市科技局应当对重大项目的实施效果实行中期评估,并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跟踪督促和协调服务。

第二十条科技三项费用按合同规定收回的部分(扣除已贴息部分)全部上缴市财政,统一转入*市科技发展基金,继续用于科技项目支持。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在每年的6月5日和12月15日前分别向市科技局和市财政局报送资金使用明细表、年度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年度专项经济分析报告、项目进度和阶段成果表,由市科技局汇总后上报市政府。

第二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接受市审计局的年度审计。项目完成后(如项目跨年度则于每年年终),接受审计部门的一次性专项审计。

第二十三条因不可抗拒因素,项目未能按合同要求完成计划进度和各项指标,致使项目因故撤销、中止或者转移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即时向市科技局提出书面意见说明原因。市科技局有权终止项目合同,停止拨款,承担单位应当进行项目清算,并按合同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项目评审中发生的前期调研费、技术评估费、专家评审费、资金担保费及相关的必要开发,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前期可行性调研费、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开拓市场而参加的国内外相关展览、大型科技会议和发明专利申请资助等费用,在科技三项费用回收部分中列支。

第五章项目的验收

第二十五条项目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申请书和合同书制定该项目的验收大纲,编制项目验收表,并按期组织项目的验收,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第二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二个月内提交书面项目验收(结题)申请。项目完成情况包括:项目验收(鉴定)、项目结题、项目中止、项目撤销等。

第二十七条纳入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按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对中止的项目,停拨未拨款项,承担单位必须退回已拨款项的结余经费。如果该承担单位无正当理由,未能提交所需总结材料并清退结余经费的,按合同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项目承担单位,停拨所有未拨款项;情节严重的,撤销该项目,追回已拨款项,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三年内市科技局不受理该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申请。

篇4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OSTA考证 教学改革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的职业教育,一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强调技能的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是他们在进行其他有关计算机操作前必备的基础。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以下简称OSTA认证)相结合。在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都要通过OSTA的计算机认证考试,实际上是实现了“一考两证”,即通过OSTA的认证考试学生可以拿到《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也标志着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顺利结业。自2007年OSTA计算机认证考试采用了新的模板,对考试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修改之后,对我们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适应考证的宗旨,也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困惑与改革后续发展的思考

1.教学项目的来源及持续性

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教学项目和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光凭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师对专业和行业的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在制作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也只是凭借个人多年来的社会经验和对此专业其他课程的一些了解进行设定。有些项目现在看来并不一定准确,跟学生就业时可能真正接触的实践内容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各个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相关的操作实例,那我们在教学项目的设置上对学生的实践就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只有解决了教学项目设置的来源问题,计算机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才能更好的得到推广。

2.学生层次两极分化与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

职业学校的学生招收范围较广,因此在班级中学生间学习能力不同,对任务完成效果和时间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很难照顾全面。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在学生入学之初,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测试。根据最终测试情况,在上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班级中,根据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

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目前只是我们的一种构想,如果要真正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很多细节问题,以及各方面的大力配合。

3.高职毕业前对计算机课程的扩展教学

四年级下学期在班级课程中安排一门办公自动化操作课程,是对以前所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知识的回顾复习,又加入一些办公室常用设备的操作说明。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容的走向社会岗位,在进入到单位后对于办公自动化操作可以更加熟练,这也是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提出一项要求。当然,在此课程中我们的教学将完全以企业项目为主体,实际就是学生实习前的技能强化。这就要求我们和企业要做好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将教学融入到校企合作之中。

三、现阶段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面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OSTA考证要求,从2008年起,我们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就开始有所变化。

1.阶段性的加入综合实训

为了巩固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不同组件的熟练应用程度,在学习完某一组件的基础操作之后,根据学生所学内容,我们在课程中加入了部分综合实训。以此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技能的实用性。如Word电子小报的制作、利用Excel对班级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中国十大旅游城市的介绍等。

2.结合专业,采取项目教学

在最初进行博西华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时,考虑到博西华班学生的特殊性,在和学生、老师有了一定沟通后,我们尝试将课程教学项目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在一起,完成了Excel电子表格的操作技能学习。下面就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简单叙述如下:

项目名称:《完成2008上半年博西华家电销售统计表的制作》。

(1)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初,给予学生相关的项目情景描述,让学生对整个项目的实施环境和前提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思路就比较清晰明确,知识体系结构也会比较完整。

(2)在给出学生项目总体要求之后,带领学生对项目进行分析、思考。由于整个项目的内容范围较广,在帮助学生分析时可以根据项目完成的步骤及各个知识点的不同,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任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减小,不会因为项目过大一时无法完成而丧失信心。

(3)作好准备,便开始身体力行,根据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开始实施操作。把项目下的小任务要求发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根据任务要求,参考书本上相关的内容知识自行先完成任务的操作。学生通过翻书自学,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在通过自我努力解决问题后,对问题的理解加深,且获得一定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难点无法解决时,会更关注于教师的教学,这样更容易掌握知识点。最后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重点讲解,分析操作难点,并配合相关操作练习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在博西华班进行实验的一学期,学生的反馈情况较好。因为跟他们所学专业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有所提升。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将课程的专业教学项目逐渐推广到其他各个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例如,在土木工程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Word软件教学中,曾尝试让学生完成项目《完成某小区某幢楼工程预算价审计报告》、在Excel软件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完成项目《完成玄武区某住宅装修工程主材预算表的制作》、在PPT软件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完成项目《南京过江隧道建设工程投标演示文稿制作》;在环境艺术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计算机基础课程Word软件教学中,曾尝试让学生完成项目《完成海南省水质环境监测报告》等。

通过这样的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课后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对课程的兴趣也有所提升。在课后以外的学习过程中,也能较好的看书完成。同时,在尝试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间开始相互协作,特别是帮助他人解答难点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清晰。因为在项目的设定过程中结合了专业,这样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实践性也更强。

参考文献:

[1]刘艳,马芳.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

篇5

一、网络审计下的审计理论要素的重新思考

网络审计是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经济活动网络化、虚拟化的产物,也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崭新阶段。面对网络审计,原有的审计理论要素,如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主体、审计技术、审计风险以及审计准则等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我们重新加以思考。

1、关于审计对象。审计对象是指审计所要考察的客体,即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和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随着电子商务的网络化经营发展和虚拟公司的出现,使网上实体通过网络将成百上千的人联结在一起工作,他们可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重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投资融资关系、技术协作关系和购销关系等,即使这些企业间的关系是松散型的,也可以通过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以网上协议的形式整合成企业联盟,当然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散联盟。于是,会计客体就变得模糊,审计客体因之变得复杂,审计客体的外延需要重新界定。从交易费用理论看,审计对象(站在被审单位的立场上看,即为交易主体)的边界不清,不仅增加交易主体的交易费用,也会增加审计风险和审计费用。所以,网络审计的客体具有动态性和虚拟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充分地认识到,审计的客体具有适时改变性。

2、关于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原有的审计目标仅局限于在装订的账、表上,亦称“有纸化”的信息载体上查错防弊,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对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其目的是为审计委托人服务。然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通过互连网和通讯技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企业与政府间的联系更加广泛和深入,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和经济活动具有开放性,网络审计的目标将主要通过“无纸化”实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诸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审计、人力资源利用状况的审计、政府调控职能实现程度的审计、顾客对企业满意程度的审计以及网络技术本身的合规性与有效性审计等也将成为审计目标。

3、关于审计范围。审计范围是指针对特定审计对象所开展的审计实践活动在空间上所达到的广度。在原有审计中,审计范围要依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来确定,总的来看,审计范围较狭窄、封闭。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宽阔开放的系统,会计信息处理处于一个开放的空间范围,涉及到交易关联方的各个方面;同时,由于其资源的共享性,能访问会计信息以及接触会计信息的人可能涉及到整个网络用户,当然,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仍有所限制。网络用户,尤其是使用上市公司信息的用户,出于不同的动机,可能采取恶意操作行为,增加了网上行为的控制难度。因此,承担不真实以及非法数据的责任人就不能局限于被审单位,交易双方以及相关的社会公众都将被列入审计范围。总之,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任何一项审计业务,都是建立在互连网平台之上的,审计活动面向网络。可见,网络审计的范围已被大大拓宽。

4、关于审计主体。审计主体是指实施审计监督的执行者,也就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网络审计中,首先建立和完善能够在网络下实施对被审单位及其相关信息进行审查、监督和提供鉴证服务的审计机构;其次,必须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同时,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审计人员应该是一种复合型、全方位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现代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现代商贸理论,并能熟练地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操作和维护。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终生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网络审计发展的需要。

5、关于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技术方法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在对被审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它是顺利完成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企业在网络化经营中,由于会计数据的极大电子化和会计控制的局部程序化,直接造成了审计线索的“不可见性”。因此,必须应用数据库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可靠、完整地保存和管理,借助单机系统或工作站,对会计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地加工和处理,利用网络和通讯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安全、有效地分配和传输。这样,网络审计必须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和交互网络。在网络审计中,审计人员利用审计接口软件来获取原始数据,利用审计抽样软件来进行样本抽取,利用审计分析软件进行各种数量关系的配比分析和数据查询,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来进行分析,利用审计专家系统进行审计推理与判断,并通过数据挖掘、样本抽取、异常项目调查、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法进行测试、检查、分析与核对。由此可见,网络审计下的技术方法已大大突破了原有方式下所运用的审计技术方法。

6、关于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在网络审计中,由于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主体、审计技术方法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需要对现有的审计准则体系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审计准则体系中的有关准则应该体现电子商务下网络审计的特点,通过制定相应的、更切合实际的准则,更有利于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并规范网络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质量、最终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7、关于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被审单位的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一般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审计风险一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由于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在计算机辅助系统的控制下,其本身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得以基本保证。因此,固有风险基本上被控制,并呈降低的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网络化,使得会计信息资源在极大的范围内得以共享和交流,这无疑将审计工作置于一种被动的风险之中。例如,存放于主机内的会计信息被他人非法拷贝和篡改;会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竞争对手截取和恶意修改;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肆意侵袭,会威胁会计数据的安全,严重时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系统的全线崩溃等。可见,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性控制难以得到保证,从而使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水平呈上升趋势。所以在网络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实施的审计风险控制措施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电子商务下的网络审计的实务运作

企业的电子商务过程也就是电子商务在企业运作中的服务流程。由于企业经营的网络化,使得网络审计的范围面向整个网络,面向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里所说的“企业”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制造、流通和服务企业。现以电子商务在商品制造企业中的服务流程为例,分析网络审计在现代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实务运作。

(一)在电子商务下,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Internet、Intranet、Extranet)、E-mail、电视、电话等工具对市场进行咨询、统计、对用户进行访问、抽样调查,对商品的需求量进行估测等。调查现有商品的市场、价格、需求、效益情况,以便预测产销前景。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借助审计专用网络,对获取信息渠道的可信度和信息收集的全面性程度进行审查,以寻求满意的查询结果。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企业可与用户签订销售合同,电子销售合同由此诞生。针对电子销售合同,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审查其有效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在虚拟化网络中,还要进一步核实用户的真实身份等。

(二)在确定了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商品以后,企业一方面着手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如企业内部机构的重组、公司和贸易伙伴的重构、虚拟企业的组建等,通过业务协同,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为了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高效,审计人员必须对其组织机构调整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评估。另一方面企业要制定原材料、能源的购买计划。这时候,需要借助电子工具来对原材料供应商、材料价格和质量进行综合调查、比较和分析。经过筛选,实施电子材料采购。在此期间,审计人员不仅要对采购方式、采购成本以及采购计划完成情况等业务进行审查,更为重要的是,对电子采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适时地审计监督,以确保供应环节的安全可靠。

(三)在商品生产过程中,通过制定生产计划,适时调整生产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尽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耗费等,来适时控制生产进程、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运用适时跟踪系统,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既可以采用历史成本,也可以采用现行市价对费用、成本进行测算,以审核费用、成本的高低;同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制定出相应调整的质量、产量指标,与相应的实际指标对比,分析评估产品质量的优劣和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这就是生产过程中实施的在线审计。

(四)当产品生产完工以后,需要发出电子通知单。一方面,要按合同通知需求方提货或由销售方送货。另一方面,如果还有未按合同生产出的产品,为了迅速向外推销,企业可向社会推出电子广告,实施电子促销。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主要审查电子合同的履行情况、产品销售计划及其完成情况以及促销活动的效益情况。此外,还要对商品价格的制定、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商品的销售利润等情况进行评价。

篇6

关键词:金融 金融电子化 商业银行审计应对策略

一、基本定义及国内现状

金融电子化是指金融企业用科技信息技术手段使金融业务实现智能化处理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经过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大多数金融企业都已完成了电子化的改造,但值得重视的是在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如金融电子化的业务决策能力、监管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都严重困扰了金融电子化的顺利改造。

由电子信息技术与金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现代银行经营模式———金融电子化,是金融业的第一生产力,是金融业务与管理的一项创新。银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分支,其电子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极大地拓展了其服务领域,提高了其服务质量,降低了其服务成本。目前,中国银行业金融电子化形成了总投资逾 50 亿元,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化系统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银行业拥有大中型计算机 700 多台套、小型机 6000 多台套、PC 及服务器 50 多万台,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率达到 95%以上。各银行内部已基本建成了联接行内各分支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全面支持银行从柜面客户服务、交易信息处理、业务经营管理到办公自动化等多领域的应用。同时,银行系统还在全国近 300 个城市建立了城市网络,提供储蓄与对公业务的通存通兑、银行卡信息交换、同城资金清算、管理信息等服务。

二、电子化问题及办法

现阶段,我国电子银行已初具规模。但是,同国外商业银行的主营收入已开始转向网上支付和电子转账等方面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还很不到位,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技术与操作安全因素

电话银行、手机银行, 以及网络银行在实现支付交易时都会面临安全问题,包括交易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和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传递的安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银行在电子银行系统开发方面难免滞后;而网民安全意识低下、银行对其安全方面教育不足也会导致安全隐患产生。同时, 安全问题已不仅来源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关系, 很大程度与第三方行为关,黑客的攻击就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容易给网民和银行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相关法律因素

我国电子银行诞生不久发展很快,使得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

出现严重的滞后性。业务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都还处在磨合调整

的阶段,很难有完善的法规对其进行限制与规定。同时,在电子

银行处理跨国业务时,因为各国客户需要遵守不同的法律规范,

往往会面临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冲突。目前还未出现各个国家和

地区统一遵守的关于电子银行的国际惯例和法规,使得银行在经

营此项业务时的成本和风险加大。

(三)、银行人力资源的因素

随着银行电子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对工作人员掌握电子化技

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能处理简单电脑操作的技术已不能满足

银行需求。因知识结构单一、不能同时掌握银行业务又精通电子

化技术的人员将逐渐被淘汰。同时,不断增长的电子银行业务需

要有不断升级更新的系统来支持,应用开发软件的技术人才出现

严重不足。

(四)、传统观念的因素

在一些人热衷于使用电子银行业务时,另一些人却不愿意用

其处理业务,除了消费习惯和银行营销手段不足外,最重要的是

对电子银行的安全缺乏信任。他们的心理恐慌大于实际,觉得银

行需要从技术、手段和方式上把安全问题当作开发电子银行业务

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

1 . 准确定位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电子银行具有显著的优势,如成本低廉、易于与客户互动并为其提供服务等。商业银行应重视电子银行的发展,将其定位于与营业机构、A T M 并列的主要经营渠道,以及与客户关系的纽带和业务创新的主要平台。由于电子银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受限制,而且方便与科技信息紧密联系,因此商业银行要将其发展成经营业务和拓展市场的主要渠道。并在此过程中,将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紧密结合,从而发展出全新的金融产品,以及通过传统渠道无法实现的经营方式,更有效率地再造业务流程,促进业务创新。

2 . 优化系统结构完善产品功能。目前我国电子银行风险主要涉及电子银行账户的授权使用、电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真假电子货币的识别等,商业银行要想更大限度地保证业务操作安全提升银行实力,只有不断地开发先进的银行操作系统,来满足日趋复杂的数据处理。同时,商业银行要注重科技投入,大胆引入电子新科技,积极创新推出新产品,有效疏通营销渠道,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创造最佳效益。

3 . 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相关部门要建立一套法律作为电子银行市场发展的核心法律规范, 应对电子银行的性质、监管、市场准入、业务范畴与标准、金融创新、法律责任、市场退出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在监管电子银行业务时,有统一的准则予以衡量从而增加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4 . 以客户为中心充分满足需求。商业银行要搜集客户体验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提升电子银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用性。商业银行要发挥现有产品的优势,为客户量身制定理财方案,增强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同时,也要实行动态管理,通过采集的产品市场推广效果信息进行分析,对客户认同程度低的产品进行重新设计甚至舍弃。

5 . 提升银行工作人员素质。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从事电子银行业务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需要具有全新的技能,比如能够较为熟练的使用电子银行各类产品,同时还需要具有向客户提供营销和使用辅导的能力等。因此,商业银行要强化银行内部电子银行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要研究建立其资格认证体系和业务培训机制,以更好地提升银行工作人员素质。电子银行作为虚拟的银行柜台, 给广大消费者的金融理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正在逐渐改变银行现有结构,以及银行与客户的关系,给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电子银行的目的是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从而更好地应对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带来的冲击。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的发展契机, 重视推广和宣传电子银行, 并逐步解决电子银行业务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推进我国电子银行的稳步发展。

三、金融电子化对商业银行审计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使得人们可以在几秒钟之内,以微小的成本将大量的信息传送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这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获取与吸收,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政策制订与执行的水平以及扩展商业机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统计资料显示,在过去的5年里,信息技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 500万个新就业机会。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雇佣职工最多的行业,其职工工资比全国私营企业平均工资高出7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美国经济增长的1/4以上归功于信息技术。电脑和电讯业的增长速度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火车头。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使金融电子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成为知识经济成长和运用的最重要的经济领域之一。自1995年10月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在美国诞生以来,从自动提款机到无人银行和电话银行,银行的自动化技术不断更新,金融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网络银行的热潮。1997年3月“世界银行100强”中70%的银行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向客户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目前,全球约800家银行加入了互联网,其中100多家可提供在线交易服务。美国和欧洲的40家银行不仅向客户提供网络票据支付服务,而且能够办理一揽子的在线交易业务。

总之,建立在电脑和现代通讯技术基础之上的网络银行,不仅推进了银行与客户往来方式的变革,而且还改变了金融产品及金融业的运作方式。我国金融界紧跟世界潮流,加快了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步伐。1998年以前,商业银行侧重于内部局域网的建设改造(INTRANET),而目前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生产系统基本采用了中型以上计算机,地市级分行大多采用了小型机。计算机系统强大的计算功能、存储功能和快速的在线传递速度,使得以前无法想象的业务成为现实:1997年全国开发和建成了电子网络系统,资金划拨在几分钟之内可以到达全国任何一个县城。1998~1999年各大商业银行开始实现全国存折联网,全国储蓄账户可以在任一地点存款取款。目前,柜员机遍布大街小巷、POS机随处可见,电子货币走进千家万户。计算机不仅改变了金融产品,还使银行内部控制发生巨大变化。大型计算机形成的巨大网络把分行与各网点联为一体,这既使得分行对网点的实时监控成为可能,又对风险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变化,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便向及时、集中两个方向发展,会计上移一级,成立事后监督中心,由此引出组织扁平化、市场拓展纵向化的趋势(正成为各个银行近期或中期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电子信息正从深度上向银行各个领域渗透,不仅会计帐务资料成为网络可以利用的电子信息,而且企业印鉴、会计凭证、信贷资料、文件往来、授权签字也正逐步实现电子化与网络化。金融电子化对商业银行审计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由于银行网络的形成,使得会计信息量增大,审计人员进行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抽样规模相应增大,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则越多,审计工作量也随之加大。二是在商业银行电子化管理方式下,基本会计数据和信息都是由计算机来储存和处理,而审计人员不熟悉计算机程序,只能依靠银行提供资料,势必造成资料不全,加大审计风险。三是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竟争力,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品种,而审计人员对银行新业务品种不熟悉,无法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审计监督的难度加大。

二、商业银行审计应对策略面对我国金融电子化的迅猛发展,国家审计机关应以积极的姿态及时调整思路,改革目前逐渐落后的审计方式,迎接金融电子化的挑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计算机审计网络,实现实时监督在金融电子化时代,商业银行会计可随时提供实时的财务报告。在任何时点,使用者都可以从信息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而无需等到一个会计时期的结束。[1]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审计是一种事后监督审计,审计机关根据计划进点后要求银行向审计机关提供帐册、传票等纸质资料,速度慢且资料不齐全,给审计带来不便。由于审计机关与银行相比处于信息劣势,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大大降低了审计监督的效果。[2]因此,审计机关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善审计手段,建立适用于新形势的计算机审计网络。应与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机关联合建立针对商业银行的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可随时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动态和会计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的责任追查和补救为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监控。[3]审计机关在严守保密制度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根据授权在线访问,通过In-ternet直接进入银行内部信息系统调阅有关信息,

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银行发展中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研究,把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兼顾起来,加大非现场监管力度,改变传统的现场审计等落后的人工事后监督的做法,提高审计的综合监督职能。

(二)变计算机辅助审计为计算机审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及全球经济知识化,审计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加快审计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完善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审计机关普遍采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审计方法,即使使用了计算机,也只是一种模拟、复制手工操作的阶段,电脑只不过充当了传统审计的工具,称之为计算机辅助审计。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科技愈来愈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业又是信息科技应用最早、普及最广、应用水平较高的几个领域之一,基本会计数据和信息都是由电子计算机来存储和处理。现有的审计方法与手段明显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的发展,因此审计软件的开发与运用已日显紧迫。只有将先进的审计软件与计算机审计网络有机结合,使得审计机关的“仿真型”单机作战,变成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审计网络整体作战,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全方位监督作用,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随着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银行会计核算体制将朝着适应统一法人管理体制要求的方向发展,即改变分散的会计核算模式,上移会计主体,实行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模式。[1]银行凭借熟知自己业务的优势,可能通过变通的方法进行技术处理,削弱审计的监督能力。[2]因此审计机关应该加强与银行的日常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并组织审计人员学习新业务知识,在熟悉和掌握银行业务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新的审计方法。由于网上银行的发展削弱了金融交易的可控性,增加了金融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和复杂性。审计机关应加强对网上银行和网上银行审计的超前研究,防范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摒弃原始的帐项基础审计等习惯性做法,将用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和对银行计算机网络的程序设计、实际操作等审计结合起来。

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审计滞后、审计过程太长、审计报告太慢,用滞后的审计信息去预测、决策或防范显然是不符合形势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审计的作用。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尽量缩短审计过程,加快审计电子化进程,使审计能够适应金融电子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庆: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西 徐联初: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高丽华:金融信息化从“脱媒时代”迈向“后 WTO 时代”.金卡工程,2006(5)

[6] 陈世忠.商业银行会计如何响应信息网络时代的召唤.金融会计,2000,(3):7-8.

篇7

中文商业计划书通用模板

保密承诺

本商业计划书内容涉及本公司商业秘密,仅对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公开。本公司要求投资公司项目经理收到本商业计划书时做出以下承诺:

妥善保管本商业计划书,未经本公司同意,不得向第三方公开本商业计划书涉及的本公司的商业秘密。

项目经理签字:

接收日期:年月日

商业计划书

(撰写参考)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地址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联系人

[公司名称]

[日期]

目录

执行概要……………………………………………

第一部分公司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公司管理层…………………………………

第三部分产品/服务…………………………………

第四部分研究与开发…………………………………

第五部分行业及市场情况……………………………

第六部分营销策略……………………………………

第七部分产品制造……………………………………

第八部分管理…………………………………………

第九部分融资说明……………………………………

第十部分财务计划……………………………………

第十一部分风险控制……………………………………

第十二部分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三部分其它…………………………………………

备查资料清单…………………………………………

撰写说明……………………………………………………

执行概要

说明:执行概要尽量控制在2-3页纸内完成。

[摘要内容参考]

1、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名称、成立时间、注册地区、注册资本,主要股东、股份比例,主营业务,过去三年的销售收入、毛利润、纯利润,公司地点、电话、传真、联系人。)

2、主要管理者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历/学位、毕业院校,政治面貌,行业从业年限,主要经历和经营业绩。)

3、产品/服务描述(产品/服务介绍,产品技术水平,产品的新颖性、先进性和独特性,产品的竞争优势。)

4、研究与开发(已有的技术成果及技术水平,研发队伍技术水平、竞争力及对外合作情况,已经投入的研发经费及今后投入计划,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5、行业及市场(行业历史与前景,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行业竞争对手及本公司竞争优势,未来3年市场销售预测。)

6、营销策略(在价格、促销、建立销售网络等各方面拟采取的策略及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

7、产品制造(生产方式,生产设备,质量保证,成本控制。)

8、管理(机构设置,员工持股,劳动合同,知识产权管理,人事计划。)

9、融资说明(资金需求量、用途、使用计划,拟出让股份,投资者权利,退出方式。)

10、财务预测(未来3年或5年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回报率等。)

11、风险控制(项目实施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拟采取的控制措施)

第一部分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

实际到位资本

其中现金到位

无形资产占股份比例%

注册地点

公司性质为:请填写公司性质,如: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等,并说明其中国有成份比例和外资比例。

公司沿革:说明自公司成立以来主营业务、股权。注册资本等公司基本情形的变动,并说明这些变动的原因。

目前公司主要股东情况:列表说明目前股东的名称及其出资情况,如下表:

股东名称

出资额

出资形式

股份比例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甲方

乙方

丙方

丁方

目前公司内部部门设置情况:以组织机构图来表示本公司的独资、控股、参股有公司经及非法人机构的情况:

以图形方式表示。

公司曾经经营过的业务有、、

、、。

公司目前经营的业务为、、

、、。

目前主营业务为。

公司目前职工情况:

如:拥有员工人,其中管理人员人,生产工人人;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人,占员工总数%,大学本科以上的有人,占员工总数%,硕士学位(含中级职称)以上的有人,占员工总数%,博士学位(含高级职称)以上的有人,占员工总数%;

最好列表说明,如下表:

员工人数

专科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

硕士(中级职称)

博士(高级职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管理人员

生产工人

公司经营财务历史:列表说明:

(单位:万元)

项目

本年度

前1年

前2年

前3年

销售收入

毛利润

纯利润

总资产

总负债

净资产

负债率

净资产收益率

公司近期及未来3—5年要实现的目标(行业地位、销售收入、市场占有、产品品牌以及公司股票上市等):

公司近期及未来3—5年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要实现的目标:

第二部分公司管理层

董事会成员名单:

序号

职务

姓名

工作单位

学历或职称

联系电话

1

董事长

2

副董事长

3

董事

4

董事

5

董事

6

董事

7

董事

8

董事

9

董事

董事长

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联系电话

学历学位所学专业职称

毕业院校户口所在地

主要经历和业绩:着重描述在本行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及成功事例。

总经理

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联系电话

学历学位所学专业职称

毕业院校户口所在地

主要经历和业绩:着重描在本行业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及成功事例。

技术开发负责人

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联系电话

学历学位所学专业职称

毕业院校户口所在地

主要经历和业绩:着重描述在本行业内的技术水平、经验和成功事例。

市场营销负责人

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联系电话

学历学位所学专业职称

毕业院校户口所在地

主要经历和业绩:着重描述在本行业的营销经验和成功事例。

财务负责人

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联系电话

学历学位所学专业职称

毕业院校户口所在地

主要经历和业绩:着重描述在财务、金融、筹资、投资等方面的背景、经验和业绩。

其他对公司发展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可增加附页)

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联系电话

学历学位所学专业职称

毕业院校户口所在地

主要经历和业绩:根据公司的需要,来描述不同人员在特定方面的专长。

第三部分产品/服务

产品/服务描述(这里主要介绍拟投资的产品/服务的背景、目前所处发展阶段、与同行业其它公司同类产品/服务的比较,本公司产品/服务的新颖性、先进性和独特性,如拥有的专门技术、版权、配方、品牌、销售网络、许可证、专营权、特许权经营等。):

公司现有的和正在申请的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等):

专利申请情况:

产品商标注册情况:

公司是否已签署了有关专利权及其它知识产权转让或授权许可的协议?如果有,请说明(并附主要条款):

目标市场:这里对产品面向的用户种类要进行详细说明。

、、、

、、、

、、、

、、、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更新换代周期的确定要有资料来源。

产品标准:详细列明产品执行的标准。

详细描述本公司产品/服务的竞争优势(包括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

产品的售后服务网络和用户技术支持:

第四部分研究与开发

公司已往的研究与开发成果及其技术先进性(包括技术鉴定情况、获国际、国家、省、市及有关部门和机构奖励情况):

公司参与制订产品或技术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情况:

国内外研究与开况,以及公司在技术与产品开发方面的国内外主要的竞争对手(5家)情况,公司为提高竞争力拟采取的措施:

到目前为止,公司在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总投入是多少,计划再投入的开发资金是多少(列表说明每年购置开发设备、开发人员工资、试验检测费用、以及与开发有关的其它费用):

请说明,今后为保证产品质量,产品升级换代和保持技术先进水平,公司的开发方向、开发重点和正在开发的技术和产品等情况:

公司现有技术开发资源以及技术储备情况:

公司寻求技术开发依托(如大学、研究所等)情况,合作方式:

公司将采取怎样的激励机制和措施,来保持关键技术人员和技术队伍的稳定:

公司未来3—5年在开发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计划(万元):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资金投入

人员(个)

第五部分行业及市场情况

行业情况(行业发展历史及趋势,哪些行业的变化对产品利润、利润率影响较大,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壁垒、贸易壁垒。政策限制等,行业市场前景分析与预测):

过去3年或5年和年全行业销售总额:必须注明资料来源。

(单位:万元)

年份

前5年

前4年

前3年

前2年

前1年

销售收入

销售增长率

未来3年或5年各年全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必须注明资料来源。

(单位:万元)

年份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销售收入

本公司与行业内五个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主要描述在主要销售市场中的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

市场份额

竞争优势

竞争劣势

本公司

市场销售有无行业管制,公司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分析:

公司未来3年或5年的销售收入预测(融资不成功的情况下):

(单位:万元)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销售收入

市场份额

公司未来3年或5年的销售收入预测(融资成功情况下):

(单位:万元)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销售收入

市场份额

第六部分营销策略

产品销售成本的构成及销售价格制订的依据:

如果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竞争优势,请说明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成本相同但销售价格低、成本低形成销售优势、以及产品性能、品牌、销售渠道优于竞争对手产品,等等):

在建立销售网络、销售渠道、设立商、分销商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在广告促销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在产品销售价格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在建立良好销售队伍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产品售后服务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其它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对销售队伍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机制:

第七部分产品制造

产品生产制造方式(公司自建厂生产产品,还是委托生产,或其它方式,请说明原因):

公司自建厂情况厂,购买厂房还是租用厂房,厂房面积是多少,生产面积是多少,厂房地点在哪里,交通、运输、通讯是否方便:

现有生产设备情况(专用设备还是通用设备,先进程度如何,价值是多少,是否投保,最大生产能力是多少,能否满足产品销售增长的要求,如果需要增加设备,采购计划、采购周期及安装调试周期;如果需要大规模建设,是否选择“交钥匙”方式进行,“交钥匙”工程的承包机构是否提供工期、质量方面的保证,如何对这些保证加以实施?):

请说明,如果设备操作需要特殊技能的员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简述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工艺流程:

如何保证主要原材料、元器件、配件以及关键零部件等生产必须品的进货渠道的稳定性、可靠性、质量及进货周期,列出3家主要供应商名单及联系电话:

主要供应商1

主要供应商2

主要供应商3

正常生产状态下,成品率、返修率、废品率控制在怎样的范围内,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关键质量检测设备:

产品成本和生产成本如何控制,有怎样的具体措施:

产品批量销售价格的制订,产品毛利润率是多少?纯利润率是多少?

第八部分管理

请说明:为保证融资项目按计划实施,公司准备今后各年陆续设立哪些机构,各机构配备多少人员,人员年收入情况。请用图表统计表示出来,附在本计划中。

公司是否通过国内外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对管理层及关键人员将采取怎样的激励机制:

公司是否考虑员工持股问题,请说明:

公司是否与掌握公司关键技术及其它重要信息的人员签定竞业禁止协议,若有,请说明协议主要内容:

公司是否与每个雇员签定劳动用工合同:

公司否与相关员工签定公司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保密合同:

公司是否为每位员工购买保险,请说明保险险种:

公司是否存在关联经营和家族管理问题,若有,请说明:

公司与董事会、董事、主要管理者、关键雇员之间是否有实际存在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如果有,请说明解决办法:

请说明,公司对知识产权、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

请说明,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需要哪些外部支持,如何获得这些支持:

第九部分融资说明

为保证项目实施,需要新增投资是多少万元,

新增投资中,需投资方投入万元,对外借贷万元,

公司自身投入万元。如果有对外借贷,抵押或担保措施是什么?

请说明投入资金的用途和使用计划:

希望让投资方参股本公司还是投资合作成立新公司?请说明原因:

拟向投资方出让多少权益?计算依据是什么?

预计未来3年或5年平均每年净资产收益率是少?

投资方可享有哪些监督和管理权力?

如果公司没有实现项目发展计划,公司与管理层向投资方承担哪些责任?

投资方以何种方式收回投资,具体方式和执行时间:

在与公司业务有关的税种和税率方面,公司享受哪些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及未来可能的情况(如:市场准入、减免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需要对投资方说明的其它情况:

第十部分财务计划

产品形成规模销售时,毛利润率为%,纯利润率为%

请提供:未来3—5年的项目盈亏平衡表、项目资产负债表、项目损益表、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销售计划表、项目产品成本表;

(第一年每个月计算现金流量,共12个月,第二年每季度计算现金流量,共四个季度,第三、四、五年每年计算现金流量,共三年)

注:每一项财务数据要有依据,要进行财务数据说明。

第十一部分风险控制

请说细说明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控制、防范手段(包括政策风险、加入WTO的风险、技术开发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市场开拓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股票风险、对公司关键人员依赖的风险等。以上风险如适用,每项要单独叙述控制和防范手段):

第十二部分项目实施进度

详细列明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注明起止时间):

第十三部分其它

为补充本项目计划书内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有关问题(如公司或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和关键人员过去、现在是否卷入法律诉讼及仲裁事件中,对公司有何影响):

请将产品彩页、公司宣传介绍册、证书等作为附件附于本调查表后。清单如下:

企业应备资料清单

营业执照

公司章程

验资审计报告

资信证明

法人代码证书

税务登记证

财务报表(上年度、本年度、本月)

专利证书、鉴定报告

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项目证书

其它表明企业特点的资料

篇8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企业;税收政策;税收服务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Going global” Enterprises and Tax Support

Li Chun-gen1,Bao Shao-jie1

(1.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empirically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a’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deduces that China is now in the starting point of in second stage of IDP, and on the point of turning to the third stage of IDP. On the transitional phase and financial storm, it needs guidance and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s in order to support “goingglobal” enterprises. Using international tax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reference, on the basis of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ssues in tax support system concerning “goingglobal”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formulating the tax policy and promoting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Key words: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going global” enterprises; tax policies; tax service

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疲软、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外贸的内外环境趋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如何让我国企业规避风险,摆脱困境,一如既往地高速、持续发展,是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在看到金融危机对我国不利影响的同时,应该看到这也是加速实施“走出去”企业战略极佳机会。在金融危机重创全球经济的情况下,我国积极扩大政府投资有结构性地刺激内需,将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世界各国中率先复苏,强大的国内市场和比较旺盛的内需为以国内市场和产业为目标的海外投资并购提供了有利支撑,这些都是我国“走出去”企业的优势和难得机遇。我国应以此为契机,坚持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通过有力政策的积极引导,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

一、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阶段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投资头寸指数(IPI)、和实证分析探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处阶段。采集1982年~2008年共2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所有数据以美元计价。考虑汇率折算因素,GDP数据来源来源于联合国英文数据库统计信息(UN data―A world of information)①,单位:百万美元。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额(FDI)、我国直接对外投资额(QI)、对外直接投资净额(NOI)数据来源于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百万美元。人口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人均GDP(GDPP)、人均对外直接投资净额(NOIP)数据在原始数据基础上计算而得,单位:美元/人。

(一) IPI分析

设置思路源自邓宁投资发展阶段理论②。具体来说,若邓宁投资阶段理论成立,IPI的数值呈如下波动趋势。第一阶段:完全没有对外投资,而只有外商对内投资,IPI=-1;第二阶段:该国对外有少量投资,但是该国对外投资远不及外商对内投资, -1

图1IPI指标1982-2008年

可见,1982年~2008年我国IPI值在-0.621至-0.997范围内波动,初步认为我国目前处于第二阶段,即主要以接受外商投资为主,同时也有少量的对外投资。1983年~1994年我国IPI值涨幅较大,1994年~ 2004年一直很小。但是从2004年后IPI值逐渐上涨到2008年已达-0.64,这与我国2004年实施大力扶持“走出去”企业的战略有关。

图 21982-2008年我国FDI和QI时间序列图

由图2可见,虽然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增长较快,但是我国直接对外投资在1982至2004年基本保持平稳直到2004年我国对外投资开始持续快速增长。

由以上分析,虽然自1982年~2008年,我国IPI指标处于-1到0之间(-0.621至-0.997),但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IPI指标和对外投资规模同步开始突飞猛进式的增长。同时考虑到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大力扶持“走出去”企业未来几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可能进一步增长,我国对外投资发展阶段应处在会第二阶段末期,并会较快过度到第三阶段。

(二)计量模型分析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趋势分析

以对外直接投资额为因变量,以时间为自变量,构建半对数模型,结果如下:

Ln (QI) =5.0857+0.1604*TIME

Se= (0.4289)(0.0267)

t= (11.8556) (5.9897)

P= (0.0000)(0.0000)

R2=0.689334 F=35.87666 Prob(F)= 0.000003

Time 是一个从1到27 的趋势变量。上述t统计值和F统计值均非常显著,可决系数虽仅为0.689,但只有时间趋势TIME作为解释变量,R2的水平可认为较高。该回归方程比较理想。可推断1982年~2008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平均每年以16.04%的速度增长。该式拟合值与中国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较,显示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明显向上趋势,说明今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

(2)回归模型分析

模型1: NOIP= + + +

模型2: NOIP= + + +

其中,t表示时间下标,α为截距,β和γ为系数, 为随机误差。Dunning(1981)、Dunning和Narula(1996)、Dunning和Kim等(2001)使用模型1即二次函数描述投资发展路径, Buckley和Castro(1998)用模型2即五次函数来描述投资发展路径。以下将通过实证分析来加以考察。分别对模型(1)和(2)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结果如下③:

模型(1):NOIP= -10.16+0.047 -6.69× × (1)

(-2.39,0.0249)(6.61,0.0000)(-2.70,0.0124)

=0.87 F=82.43D.W.=1.56

模型(2):NOIP=12.35+8.30× -

(4.45,0.0002)(5.84,0.0000)(-4.35,0.0001)

=0.74,F=34.28, D.W.=0.46

两个模型的常数项、一次项、二次项均高度统计显著。从调整可决系数和F统计量上来看,两个模型拟合性能均很好。但是第二个模型则显示存在较为严重的一阶序列相关,而模型一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再从调整的可决系数和F统计量上看,模型一都要较之模型二更优。因此我国投资发展路径适合用该模型来(1)描述。对方程(1)求导,预测投资发展曲线转折点。推出在GGDP=3512.7美元处方程(1)取得最小值,到达IDP U型曲线谷底拐点(即投资发展路径理论二阶段向三阶段过度临界值)。这说明当中国人均GDP达到3512.7美元的时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资的差距达到最大, 过了这个临界值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大于外资流入速度,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负数值开始逐渐缩小,中国对外直接进入第三阶段。而中国2008年人均GDP为3261.238美元,已经接近IDP曲线的谷底,说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阶段正处于第二阶段后期,向第三阶段的转变过中。

(三)实证分析结论

尽管IPI分析初步证明中国处于第二阶段。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趋势和我国QI时间序列图分析,显示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在2004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27年平均每年以16.04%的速度增长,并且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同时结合回归模型分析结论,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应处于投资发展周期中第二阶段末期向最富有战略意义的第三阶段转移过渡的关键时期。

二、我国“走出去”企业发展机遇及税收扶持

(一)过渡的阶段现状急需政府政策扶持

通过以上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走出去”战略的鼓励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发展仍不成熟,还处于第二阶段后期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这与中国目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现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是不相称的。投资阶段与经济地位的偏离一方面说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没有形成综合性力量,仍处于探索性转型过渡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具有深厚的潜力。这个过渡时期是一个国家对外投资转型的关键时期,逐渐从偶发性投资转变为经常性较大规模的投资时期。在这个阶段,本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有很大增长,这些优势存在于围绕着初级产业而发展起来的支持性产业和半熟练的制造业及适用性技术密集的产业中。“走出去”企业所有权优势不再集中于无形资产,而更多表现为技术等创造性资产积累。此时国家政策对于形成国内企业所有权优势中创造性资产优势培养的良性循环有重大影响。因此在过渡的现实经济背景下,发挥政府的政策性引导作用对于促进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西方金融海啸带来巨大机遇,我国企业“走出去”正当其时

目前正在席卷全球的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走出去”企业无论是从

外部环境分析还是从国内条件分析都是加快海外市场国际化脚步的难得机遇。从国外来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经济流动性出现严重不足,为促进经济复苏、避免大量失业,各国政府纷纷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免企业税收负担,简化审批手续以吸引和鼓励外国投资者参与本国经济。实体经济下滑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产业空档,使一些国家放松对战略资源、高新技术和命脉企业购并的限制,同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外企业在自身资金回笼较慢、外部融资难度和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出现经营困难,急需外部资金的注入,企业价值随之缩水,此时中国企业可以更少的成本开展对外投资。从国内环境分析,在金融危机重创全球经济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和相当的稳定。这些都是“走出去”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跨国重组面临难得战略性机遇。

(三)税收扶持是关键

在此关键阶段,面对有利机遇正需要我国政府在政策上更好的鼓励和支持我国“走出去”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发挥作用,增强其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灵活性,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使我国企业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成长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支持“走出去”企业的政策涉及财税、信贷、保险、外汇等多个方面,其中,税收扶持是关键。税收扶持体系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取,关系国家的维护,对于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就中国税收扶持体系在调节国内企业海外投资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分析展开分析。同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现行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的税收扶持体系的构想,包括税收政策、税收服务两方面,以期为推动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三、当前支持“走出去”企业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对外投资税收体系在积极支持国内“走出去”企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我国实施“走出去”企业发展战略高度,结合我国对外投资现状及发展态势,参照其他国家有关对外投资税收制度建设经验来考察,我国现行对外投资行相关税收体系仍存在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税收政策、税收服务两方面。

(一) 税收政策

1、税收抵免不尽合理

2008年1月1日颁布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但目前的税收抵免政策依然有不少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直接抵免采取分国不分项抵免限额法,间接抵免缺乏具体操作方法,国内总机构发生的费用不能全部得到分摊、境内外盈亏不能互抵。这些不合理的税收抵免政策已成为严重制约“走出去”企业发展的瓶颈。分国不分项抵免限额法加大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使企业在投资于税率高低不同的国家时各国抵免限额不能流通使用。相比之下,美国实行的在区分不同所得类别基础上的不分国综合限额抵免法(即纳税人获得的境外所得按照类别进行归类,每一类按照不同的税率计算抵免限额,直接抵免外国所得税税款)无疑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也降低了征管的难度。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经营,普遍采用在境外设立子公司甚至多层法人公司的形式,以有利于获得注册地国家的法律保护并负有限责任以减少投资风险。这就涉及到境外多层公司的间接抵免问题。我国目前和其他国家签订的税收协议中虽然规定可以运用间接抵免消除双重征税,但我国国内税法却没有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明确了间接抵免,又加入了对从外国企业分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可以纳入抵免的间接抵免规定,但对于多次抵免尚无明确规定,同时规定办理企业办理直接或间接控股比例要求20%以上。这势必直接增加境外所得的税收负担,形成较多的重复征税,不利于企业境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不少国家在多层间接抵免问题上早就有明文规定。其中德国、日本、墨西哥和挪威多层间接抵免规定为两层子公司,西班牙为三层,美国政府的规定最为详尽为六层,其规定允许给予多层间接抵免的母子公司,除了每一层公司都要拥有其下层公司有表决权的股票不少于10%外,其有表决权的股票百分比总乘积不得少于5%[2]。

2、纳税申报方面有待完善

我国新企业所得税规定纳税人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不论是否汇回,均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纳税年度(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计算申报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间统一为年度终了后5个月。同时规定纳税人缴纳的所得税款以人民币为单位。这实际上造成三个问题。首先很多国家会计年度不是公历制,如也门、沙特采用伊斯兰历,与公历相差7个半月,如果按照我国税法统一申报汇算清缴难以衔接。其次境外的所得,不论是否汇回,均应按照规定的纳税年度计算申报并缴纳所得税,这使得企业往往在并未取得实际收益的情况下,为履行纳税义务长期垫支大额税款,不利于“走出去”企业拓展境外业务。而国外发达国家早就实行“延迟纳税”制度:即对境外所得汇回本国时才征税,已实现但未汇回国内的不征税。英国、新加坡等国都早就利用此优惠鼓励资本输出。再次虽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以人民币为单位但目前对于纳税人缴纳外国税款折合人民币时应使用的汇率是历史汇率还是当期汇率尚无具体规定。

3、税收优惠政策较少且缺乏导向性

实质性税收优惠政策较少且导向不明。目前我国对外投资只有零星的优惠规定,缺乏系统、规范、有效的境外所得税收优惠制度。现行实质性优惠主要政策实际上除去属于税收饶让的规定外只有一条:对纳税人遇有风、火、水、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或战争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损失较大的,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可给予一年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的照顾。无论支持的范围还是力度都明显不够,缺少像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免税,尤其是跨国投资储备金制度等税收优惠。这类储备金制度目的在于应付国际市场上不可预测变化或发生不可抗拒突发事件等原因所导致损失的情况。韩国政府目前就实行多种储备金制度:多种海外市场开发准备金制度,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制度,海外营业损失准备金制度,并承认该类金额为损失费而享受免税优惠,准备金积存后,如果蒙受损失,则从第三年起分4 年作为利润加以计算[3]。这些储备金制度使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海外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刺激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趣和动力。

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既没有体现在投资产业上的区别,也没有体现在投资地区、投资形式上的政策导向。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同时存在偏重于发达国家而忽视发展中国家的现象。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在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亦有其区位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中低层次的消费需求规模庞大等,并且制定不少吸引外资的政策。目前不少发达国家企业已经开始大范围的进军这些地区。因此无论是从区位分布战略布局出发还是从市场多元化角度出发,我国应制定相关税收政策鼓励企业投资于此类地区。另外虽然目前我国制定了我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如:2009年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重点鼓励5个重点领域④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但在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中并没有体现出对这些方面投资的优惠,对特定项目和产业的对外投资的税收优惠还几乎是空白,体现不出产业发展导向,也不利于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国外在这方面有着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日本对某些海外所得实行所得扣除制度。某些应课税的所得作为费用处理,体现了政府对特定行业的海外支持,其中包括:科技产业海外所得特别扣除、海外新矿床勘探费特别扣除等。新加坡对境外租赁的所得、境外保险所得从26%的一般税率减按10%的优惠税率征收所得税。

4、境外所得的确认有待明确

企业在境外发生的成本费用所得等项目在计算时,应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但是由于各国财会制度不同,成本费用的列支范围和标准千差万别,企业的所有境外所得都要按我国税法进行纳税调整,这就严重增加企业的负担。特别是如果同时一个企业在多个国家投资,那么就需要应对巨大的财务调整的工作量,这无疑不适应当今企业多国、跨洲的投资趋势。同时对于具体的调整标准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如:境外发生的费用需要哪些凭证资料才能扣除,扣除标准是多少,境外发票、报表如何认证,母子公司之间垫支的费用怎样分摊才合理等,现行税法都未明确。一些特殊行业的费用应如何列支,也还属于无章可循的状态。国外不少国家就承认本国境外企业按所在国规定的列支成本费用,不必进行调整。澳大利亚、新加坡税务部门规定,承认本国境外企业所在国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标准,据此汇总计算本国总公司的应纳税额,然后抵扣境外分公司已纳税款,而不再按本国税法进行调整[4]。这种办法的特点是清晰简便,节约了企业和税务部门双方的人力资源和时间。

5、税收协定面临新形势

目前关于我国对外签订的税收协定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税收协定的谈签速度过慢⑤,已签订的税收协定中相互给予税收饶让协议过少(对我国居民企业在投资国所取得的税收优惠,很少做出饶让的规定),股息所得的税收协定条款不明确等问题。但是随着我国政府加大对“走出去”企业在国外发展壮大的重视,逐步加快税收协定的谈签进度,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关于执行税收协定股息条款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号[2009]81号)》的实施,以上这些老问题都已得到一一缓解。现在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确定对外签订税收协定应当坚持的原则而不是仅仅强调速度。如何适时修订我国与一些国家的税收协定已使这些协定条款能够和2008年出台新修订OECD税收协定范本接轨。全球范围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的跨国电子商务环境下常设机构的认定。近来才出现的存在较大争议的多边税收协定这些才是应当关注的重点。但是目前这些问题在我国还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相应的对策。

(二)税收服务

1、税务机关提供信息服务意识淡薄、信息服务渠道有限

当前,税务机关对企业境外投资经营的关注度不够高。这一方面由于“走出去”企业境外所得在国内缴纳的税款数量较小,而不少地方考量各级税务机关的业绩又以税收收入规模论“英雄”有关。另一方面与不少企业隐瞒相关情况,显现的信息服务需求并不旺盛有关。企业想要了解投资国的税收情况,目前主要的官方渠道就是国家税务总局网站。该网站的“走出去”企业指南专栏,为企业提供了165个国家和地区的税收制度的基本情况。⑥但是不少国家税收情况介绍过于简单,尤其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只有短短几条或者仅有一个简单的表格。对现在大量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为吸引外资而推出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介绍更是几乎没有。

2、信息服务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要求

税务机关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料主要是框架性的国家、税种、程序的介绍,其针对性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得信息要求。而现在“走出去”企业投资的国家、地区越来越多,不同国家的征税办法和征税标准各不相同,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相关法律和税收协定,就需要税务机关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宣传和指导工作。在这方面国外一些政府和中介机构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学习。荷兰政府当局就成立大公司纳税人管理局。该局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投资目的国的税收信息,以此为基础,为跨国公司纳税人进行针对性的纳税辅导,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特定投资项目的国的税收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他们解决税收问题的信息,提供相关的培训。而德勤、毕马威等国际性大型中介机构则积累了大量的对外投资企业税务实战案例,并为这些案例建立专门的税务咨询信息资料库。虽然这些中介机构目的在于盈利,但其“案例库”的方法值得借鉴。

3、预约定价缺乏经验,存在不足

随着走出去企业的逐步壮大,预约定价安排必将越来越多地被用以降低转让定价风险。近年来,我国也一直在探索建立适合本国基本国情的预约定价制度(APA)。2007年3月的《企业所得税法》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预约定价所做出的原则规定,中韩、中日、中美双边预约定价的签署这些都是我国发展和推广预约定价制度的表现。但从总体上来看,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上,还是税收实践上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APA回溯效力较为有限,影响其作为未来一种预测的精确度与可靠度;临界假设过少、范围过窄只有对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率或毛利率做不低于的假设,易出现临界假设的非控制性变化;保密问题内容过于简单和抽象,尚未对违反保密义务做出明确的处罚规定;纳税人信息掌握不足,实施管理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事前和事后两个方面;

可比性分析不够细化未对可比方选择、可比因素分析提出具体细化的要求;双边预约定价经验和操作能力不足,税务机关难以高效配合开展相关的实施工作。

4、税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涉税部门协调不力

为配合“走出去”企业,我国一些沿海发达省份的国、地税务机关也开展不少形式的配套措施和服务,如:境外投资企业座谈会、远程答疑、面对面咨询解答。但这些方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质量参差不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税收服务与管理,因其国际税务特性,难度较大、要求较高,对于从事此块业务的税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要求。而目前从事该项业务的基本为基层税务干部兼职从事涉外税收管理工作,对于国内税制、税收协定和税收专业援助的研究水平都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在美国,国税局把雇员技能满意度作为大公司管理局的战略优先事项,并通过大公司的不同岗位的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帮助员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对于“走出去”企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审批、审核的监管机制,并由商务部、发改委、国资委和海关等相关部门负责,上述部门的信息对于税务部门行使税收管辖权十分有效。但由于未形成协调运转、信息共享的配合机制,造成境外税收服务效率低下。税务部门掌握的信息要么滞后,要么不全面,对“走出去”企业实施有效税收服务极为不便[5]。

四、完善“走出去”企业税收扶持体系的若干设想

(一)税收政策的完善

1、税收抵免

目前比较实际的做法应采用大多数发达国家采用的综合限额抵免法。这种抵免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增加了企业境外所得税的实际整体抵免额,对于征纳双方来讲简化了计核则,因为综合限额抵免只需综合各个外国所得,计算一个抵免限额、一笔抵免即可。同时从某种意义来说,综合限额法也是对企业投资于多个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行投资采取的一种优惠政策,有利于优化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地区结构。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税务征管现代化和税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应适时考虑采取免税法。采取免税法可以解决抵免法下确定抵免限额、核算境外所得纳税额、结转抵免额等带来的不便,降低税务部门和企业的纳税成本,避免抵免法下因采用优惠措施而可能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情况发生[6]。同时免税法实质上是一种早期开源、后期收益的方式,从长期来看即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又有利于税源的涵养和持续增长。

明确间接抵免规定。在目前一步到位采用免税法不符合实际的情况下,就应逐步完善我国的税收间接抵免机制。在新税法关于间接抵免规定的前提下,明确具体内容。一是持股比例的确定。从鼓励企业“走出去”角度出发,同时兼顾考虑到我国对外签订的税收协定的标准(持股10%以上)和目前跨国公司股权分散的现实,将20%以上的持股比例要求降至10%以上比较适宜。二是间接抵免层次。虽然从现行征管水平来看,抵免层次越少越好,但考虑到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层次一般少的也有三层,多的多达四至六层。因此建议对间接抵免的公司法律层次不做限定,但对中间层次间的股权比例应做严格限制,最好要求100%控股,最后运营公司的持股比例必须达到10%以上[7]。同时,为限制我国居民公司以投机为目的拥有外国居民公司股份,规定持有股份的时间必须在一个纳税年度以上,否则不予抵免。

2、纳税申报

制定更加灵活的纳税申报制度。对于调整会计年度如果本着对企业从宽从简的原则应允许境外所得按照投资所在国的会计年度计算。但是鉴于我国税收征管水平仍相对较低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方法:1、修改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对境外所得实行单独申报,不与境内所得统一清算。2、不统一规定境外所得年度清缴时间。由境内投资企业将境外经营地规定的年度所得清缴期向税务机关备案,同时为便于落实境外所得的盈亏互补,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境外汇缴的最迟期限(可以考虑准许企业在6个月或更长的申报期内申报),确定年度清算时间。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实施“延迟纳税”办法。目前不少境外投资企业难以取得投资国银行的贷款,同时境内银行因担心风险难以控制,一般也不愿意直接向境外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因此允许未汇回境内的境外投资所得“延迟纳税”,就形同从我国政府取得一笔无息贷款,对“走出去”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汇率问题,因历史汇率换算比采用现行汇率换算更有确定性,建议采用历史汇率折算纳税人缴纳的外国税款。

3、税收优惠

参考各国经验和我国实际,根据投资是否属于国家鼓励项目,结合行业自身特点,按照投资风险高低和投资成本大小,实行行业间有差别的投资准备金制度。具体建议:允许对外投资企业将海外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自然资源开发行业按100%,自然资源经营行业按40%,一般行业投资按15%)提取作为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计入当期费用允许税前扣除。分5年从企业国内经营费用内平均列支,单独设置明晰科目,专款专用。5年内如有亏损从准备金得到补偿,5年后没有发生投资损失,准备金分5年均匀摊入每年的应税所得额中缴纳企业所得税[8]。对于一些国家特殊鼓励的行业,成立“特定准备金制度”实行更为优惠的政策。

依据产业政策,制定体现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导向和产业导向的以间接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适应我国经济从传统的低层次、粗放型平面扩张发展模式向集约化高度化的发展模式跃迁的趋势。一方面,根据产业选择理论和动态优势理论,引导企业对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进行投资,实现中国某些产业逐渐向国外转移;另一方面重视对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学习型投资,引导企业瞄准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的投资方向(特别是那些高新技术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类型)给予所得税优惠税率[9]。对于以上鼓励发展的产业和地区除采用普遍适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等优惠措施外,应适时引入对税收豁免、优惠退税、投资准备金等优惠手段的运用,进一步放宽科研与开发费用等各项扣除标准,同时适当扩大流转税的优惠力度,实行投资扣除政策提高出口联动效应,逐步建立起以间接优惠为主、多种优惠手段协调运作的优惠体系。以促进企业对特定行业和地区的投资以及再投资,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先发和后发两种优势,保持经济的长久活力。

4、境外所得

虽然2006年我国会计制度做了较大修订,但从国际实践来看,各国会计制度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虽然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境外投资发生的成本费用必须按国内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但在实际征管过程中,由于这些项目核实困难,目前对于其审核仅仅停留在申报的材料是否齐全上。与其因为政策不具备可操作性造成无法执行,还不如考虑采用从宽从简办法处理。对于在非避税地和低税国的境外投资项目采取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应纳税额或境外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中的数据作为境外所得额的依据。对非全资境外机构的股息、分红收入,则可考虑将这笔收入直接按其境外实际适用的税率还原为税前所得,以此降低税务风险。对于不具有法人资格、不产生收入的境外代表机构,将境外机构的成本、费用等项目完全并入境内的账务,按国内财税标准进行处理。对于一些行业的费用列支考虑允许境外资本性摊销、境外人员工资和境外捐赠等成本费用据实在税前列支,不再作纳税调整。在考虑以上建议同时,还须将这个问题与反逃(避)税结合起来。对于境外所得申报明细表中的重点和特殊项目进行稽查,对有问题的按照跨国收入和费用分配的原则进行调整,以此确定纳税人境外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

5、国际税收协定

在未来对外商谈税收协定时在加快税收协定的谈判签署速度的同时,更应当注意区别不同的谈判对象,采取个案分析的方法,全面分析谈判双方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双方政策导向、比较双方税收制度和国际税收原则,在此基础上签订双边税收协定。同时对于已经签署的税收协定有必要与时俱进,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双方切磋、修订协定部分条款、明晰协定内涵、更新协定内容。

对我国企业在境外享受所在国的税收优惠给予税收饶让的确有利于更多“走出去”企业在国外发展壮大,使其产品本土化,从而缓解出口压力,减少贸易争端,缩小出口退税缺口。因此对于已签订的税收协定应修订税收协定条款实施全面的税收饶让。但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对于要修订税收饶让条款还是对于将要签订的税收饶让条款,首先应该合理规定税收饶让的比率,应尽量避免采用核定税收饶让的方式,最好双方能协商确定一个固定的税收饶让抵免比率或者设定一个浮动范围,以防止滥用税收协定的饶让条款。

2008年出台新修订OECD税收协定范本对居民身份的判断、非居民营业利润的归属、境外投资的财产收益和不动产投资信托的处理等都有新的规定⑦,这些新的修订条款反映了国际税收的最新变化和发展趋势。对我国未来税收协定谈签中的立场选择与利弊权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认真研读吃透新修订OECD税收协定范本。跨国电子商务活动所带来的常设机构认定问题目前还没一个广泛的共识。对于我国在对于电子商务税收中常设机构的判定的问题上,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怎样把握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如何确定电子商务所得等等,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征税。缔结综合性多边税收协定是目前各国都在探索的热点问题,对此我国应当积极、主动关注世界其他国家在此问题上的动态。

(二)税收服务完善

1、建设复合型的信息服务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网站的建设。国税总局应逐步完善国家税务总局网站“走出去”企业指南专栏,在原有基础上还应包括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签订税收协定的情况及协定内容,世界主要国家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各国为吸引投资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政策,跨国投资经营发生税收争议如何应对以及境外投资涉税问题解答等内容。同时应逐步建立外国税制资料中心,方便纳税人直接搜集外国的税收制度和税收协定的执行情况,有利于纳税人运用国际税收协定保护自身的利益。各省市地方税务机构在参考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专栏的基础上,针对地方产业结构、企业特色、东道主集中地等,增加适合本地企业的税收信息服务内容。此外、可以考虑设置税务专家栏目,解答包括填写申报表的指引、启动磋商程序、办理税款抵免等方面的疑难问题。

2、建立案例库,编写税收分类指南,整合社会力量和政府力量

建立“走出去”企业的涉税处理案例库。首先,要强化走出去企业涉税处理案例库的应用意识。当前,税务机关在处理境外投资经营涉税事项方面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因此,任何一个已经发生的案例库都将为今后提供宝贵的启示或参考。税务机关要在人员、机构等方面安排专门的力量,及时将掌握的案例整理成可用的资料。其次,要拓展涉税案例的搜集范围。一方面,可以依托国家税务总局,将其他省市发生的案例搜集起来,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外汇、贸工等部门合作,将分散的信息汇总起来,此外也要有计划地搜集网络、报纸、专业期刊的案例。再次、要将积累进行有效的分类、归纳。对搜集到得案例,可以分别按照产业行业、组织类型、国别地区、涉税事项进行归类,将共性的线索信息归纳起来,逐步形成不同情况下的涉税办理模式。最后,要对涉税案例进行科学、规范应用。同时对案例库资料也要做好案例的保密工作,对涉及相关企业的商业机密,必须进行特殊的处理,才能加以应用。

组织编写入门级的境外投资经营税收分类指南。分类指南要结合本地情况,根据不同的产业行业,不同的境外投资经营组织形式、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经营业务种类,给予基础性的办税指引。目前,税务中介机构已逐步成为走出去企业的重要助手,特别是象普华永道、德勤等国际会计事务所在一些大中型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上文提到的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税收政策信息,属于社会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免费提供。而对于企业特殊的政策信息服务如跨国税务咨询、筹划、和审计等服务,这是税务机关所不能代替的服务。因此应加强与税务中介机构的信息交流委托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尽快促使其在“走出去”企业的涉税事务中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形成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无偿与有偿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税收服务体系。

3、改进预约定价细节,提高审核磋商效率

延长追溯适用年限(国际惯例3~5年)。对于初次申请的企业原则上以3年为限,以后可视协议实施效果和具体情况适当放宽期限;对于市场情况变化不大、波动范围小、相对成熟的产业和产品可适当放宽期限[10]。补充详细具体的假设内容。假设应包括:相关的国内法律和税收协定条款;关税、税收、进口限制以及政府管制、市场份额、最终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企业的本质职能与风险、存贷款利率和资本结构等。建立完善的保密机制,使纳税人提供的资料受到国内法的保护。在相应立法中规定没有纳税人的许可,税务当局无权向第三人或外国税务当局泄露相关信息,同时规定对泄露相关秘密的国家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由主管税务机关给予纳税人适当补偿等惩罚措施。设立相关数据库,促进APA管理的信息化。实行转让定价的地方税务机关通过预算申请购买商业数据库,根据使用的权限和区域分别付费,同时借助中介力量收集信息,或者利用工商、海关、物价、统计等部门的公共数据。完善可比性因素。结合我国国情需要考虑的可比性因素有:产品或服务、功能分析、合同条款、经营策略、经济环境。大力提高双边预约定价的审核磋商效率。国内税务机关要认真总结处理外资企业双边预约定价安排申请的工作经验,提高审核评估的技能水平,提高磋商谈判的技巧水平。

4、培养税收干部,协调涉税部门

针对境外投资经营涉税事项政策性强的特点,对税务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税收知识培训,让专业税务人员掌握我国签订的主要国家的税收协定,熟悉走出去企业主要东道国的税收政策和管理模式。注重培养既懂国内法,又懂国际法的专业人才,提高分析、驾驭涉外税务事项的专业能力。提高税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税收主管机构的工作职责、增强其统筹协调国际税收业务的能力,带动和促进整个税务系统国际税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注重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税务人才的开发,建立投资性开发、层次性开发、学习性开发、使用性开发的人才开发体系,全面实施现代化的税务系统人才队伍开发战略。

针对境外投资经营涉税部门,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有,一是建立部门协调运作机制,如跨部门信息公共平台和共享机制,加快涉税事项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处理速度,实现涉税信息的有效共享。二是将分散于不同内部部门的管理职能进行有效梳理、整理使得相关各部门紧密配合、联动服务。“走出去”企业前后的行政管理事项、金融货币业务和货物投资、技术投资、劳务输出等涉及商务部、统计局、外汇管理局、发改委、海关等相关部门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让“走出去”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得到必要而适时的涉税服务。在此基础上需要各地方政府牵头统筹,明确各部门、机构的协作职能和责任,围绕“走出去”企业要求的提出-服务-评估三个环节,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无缝衔接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支持。此外,建议各地方政府向本地企业的主要投资地统一派驻税收、商务专家,定期统筹分析和公布主要国家税收制度、税收征管、税收执法状况和评价。

五、结语

在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走出去”企业面临的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无论是税收政策还是税收服务必在须保持必要的连贯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依托国内外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保证我国相关对策的发展开放性和灵活性。稳定从来都是相对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战略和政策目标,相应地要求我国支持“走出去”企业的税收扶持体系必须适时调整,建立整体协调的介入、调适、退出机制,绝不能搞原则不明或一成不变的税收扶持体系。

【注 释】

①UN data―A world of information 网址:

⑦(adopted by the OECD Council on 17 July 2008)

详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英文网址:省略/home)

【参考文献】

[1]胡勇,李占卫,李淼.浙江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兼对邓宁投资发展阶段理论的检验[J].当代财经,2009(1):92―96

[2]王向红. 企业对外投资税收政策的国际此较及启示[J].商业会计,2007(21): 30―31

[3]崔志坤,孟莹莹.激励企业“走出去”:税收制度有所作为[J].地方财政研究,2009(3):56―59

[4]福建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税收政策研究[J]. 亚太经济,2006(2):110―113 ,120

[5]何倩. 关于鼓励和规范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税收问题的思考[J].税务研究,2007(10):90―92

[6]马克和,陈启英,侯伟. 运用税收杠杆助力企业“走出去” [J]. 税务研究,2008,(1).87―89

[7]魏志梅.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税收政策研究[J]. 涉外税务,2007(6):27―33

[8]韩仁月,常世旺. 论新《企业所得税法》下对外投资涉税政策的优化[J].税务研究,2008(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