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算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29 15:5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核算存在问题及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核算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1

【关键词】成本;“营改增”

一、针对不同企业分别规范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方法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产品成本费用的承担者,是指计算产品成本过程中,确定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成本项目是指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所作的分类项目,亦即成本项目是生产费用要素按其使用用途的重新组合。成本计算对象不同,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不同,其产品成本项目也不一样。例如,制造企业的成本项目一般有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农业企业的成本项目一般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械作业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而采矿企业的成本项目则由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等组成。但是,上述企业产品成本项目都是以工业企业成本项目为蓝本,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和本行业成本实践规范的。

同样道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分别根据不同企业规范了各类企业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的方法。

二、产品成本计算从完全成本法改为作业成本法

从《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看,当时我国成本核算采用完全成本法。按照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是完全成本,所有费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支出,都应计入生产成本,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直接、间接有关。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一般由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等五个成本项目组成。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如企业管理费等期间费用一样计入产品成本。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不仅不能反映生产活动的真实业绩,反而会掩盖或夸大生产实绩;在企业产销量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当期税前利润,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不便于管理者进行预测分析。

三、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会计核算

与一般纳税人企业一样,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后会计核算也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接受非试点企业服务时取得发票时的核算,二是因“营改增”税负增加取得有关部门政府补助,三是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处理等。

1.接受非试点企业服务时取得发票时的核算

实行“营改增”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不论交通运输业,还是现代服务业,其增值税征收率均为3%。

由于实行“营改增”的企业缴纳增值税,非试点企业缴纳营业税,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其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按规定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冲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同样,对于期末一次性进行账务处理的企业,期末,按规定当期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例1】2013年10月25日,济宁巴士公司当天取得公交乘坐费77250元。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增值税应纳税款为77250÷103%×3%=2250元,相应会计处理为:

借:库存现金77250

贷:主营业务收入75000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250

2.因“营改增”税负增加取得政府补助的处理

一般纳税人企业“营改增”在新老税制转换期间因改缴纳增值税税负增加向财税部门申请取得财政扶持资金。小规模纳税人则不存在税负增加问题。因为小规模纳税人原来缴纳营业税时,其营业税税率为3%(交通运输业)或者为5%(现代服务业),现改为缴纳增值税,而增值税征收率均为3%,其税负基本没有变化,甚至减轻。因此,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没有因“营改增”税负增加取得政府补助的业务。

3.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的处理

按税法有关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等实际支出,允许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其全额抵减金额应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中核算,按规定其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应直接冲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例2】2013年8月,山东某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其首次购入增值税税控系统设备,设备预计使用3年,预计净残值为0元,支付价款1500元。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支付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价款

借:固定资产―――税控设备1500

贷:银行存款1500

同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500

贷:递延收益1500

(2)每年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500

贷:累计折旧500

同时

借:递延收益500

贷:营业外收入500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是工程顺利安全完成的有力保障。因此,不断完善和建立水利基本建设财务核算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是保证水利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朱雷.新形势下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浅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2,(2)

[2]邢伟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09.9(1)

篇2

摘 要 文章从分析高校财务核算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重服务轻管理等现状入手,提出建立信息对称的会计服务主体群体系,加强公共财政体制下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建议,提高高校财务核算综合业务水平。

关键词 财务核算 建议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在校学生持续增多、事业经费逐年增长等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高校的经济活动呈现多元化趋势。高校财务的会计核算作为高校财务的基础性工作,其承担着越来越重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国家出台相关经济政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中。本文将分析高校财务核算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目前高校财务核算的现状

(一)高校财务软件系统滞后,重服务轻管理进入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重大改革与高等教育迅猛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工作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等随之发生变化。受理全校师生员工的报账业务是高校会计核算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每天均有大量的财务往来,会计核算业务量每年都在成正比例快速增长,会计人员工作压力大,每天疲于应付报账,师生报销等候时间较长,出现“报账难”的现象。而目前多数高校的财务软件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层面,主要是对会计凭证、账簿、单体报表的计算机处理,以内部核算为主,并实行简单的预算控制。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忽视内部管理职能,不符合高校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二)财务信息化与高校“数字校园”平台脱节

财务部门信息化管理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数据缺乏共享,部门与部门之间出现信息孤岛。如:科研处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与财务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相互独立,老师在办理科研经费的立项和进账时必须在两个部门办理手续,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共享。财务信息没有充分利用“数字校园”平台及时公布,如:对外公布各类经费收支、结余情况与预算执行进度、及时解答核算报销有关疑问、随时公布核算大厅等候情况等。

二、高校财务核算存在问题

(一)各财务利益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

目前高校各财务利益主体多元化,包括财务部门的所有人员、对经费具有审批权人员(包括学校领导,处(部、学院)财务“一支笔”,科研项目经费负责人等)、处(部、学院)报账员、学校一般老师和学生。由于高校人员所扮演的财务角色的不同,他们各自对相关财务信息获得渠道、数量、质量不同,从而造成信息的不对称状况。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处于信息劣势的人员对相关财务知识缺乏了解和掌握,办理财务相关业务时,不能辨别原始票据的合法性,不熟悉财务流程,经费项目支出不明确等等,仅凭自己感觉规范的财务资料和报销资料来办理财务手续,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沟通效率。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存在,使得高校财务主体与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之间信息沟通差距难以缩小,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

(二)高校财务核算工作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兼容性差

近几年财政改革方面新增了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等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高校财务核算工作没有与之兼容,使得核算内容复杂,核算难度增加,管理效率降低。政府对高校财政资金普遍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目前财务人员一方面要在会计系统中进行财务管理操作,另一方面又要在财政厅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进行支付申请,两边工作内容重复,在操作中容易出错,不能一次把支付令直接生成日常财务凭证,增加工作量,降低财务管理的效能;现行会计核算所提供数据是编制下年部门预算的基础数据,由于核算科目的设置内容及计算口径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不一致,编制部门预算时,要对现行会计核算科目数据进行拆分、归类计算得到符合国库集中支付要求的部门预算管理项目数据。由此造成会计账务处理不当,财务核算管理也将受到影响。

(三)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21 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网络财务发展阶段。高校财务管理不仅实现了局部网络化会计核算方式,而且多校区财务管理也逐步实现了远程的VPN实时控制模式。但目前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差,成本较高,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之间不能紧密合作,导致财务信息的实时性、相关性、有用性受到极大影响,无法满足师生员工的需要。另外,财务软件功能存在不足。财务软件是高校网络财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现行的财务软件作为开发的商业软件,具有稳定性,但缺少灵活性和针对性,不能直接生成高校决策群需要的财务信息数据,需要对财务软件导出的数据进行加工才能完成财务信息的分析和预测,降低了信息反馈的时效性,离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三、优化高校财务核算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一)规范财务流程,利用现代化手段缓解报账难情况

建立健全高校财务流程,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改进高校财务服务水平。财务业务处理流程如财务审批流程、预算流程、会计核算流程、会计监督流程、信息查询流程等按岗位管理形成系统化的、有层级的财务总流程,实现全面性的流程管理模式。引入账务预约系统,报账排队叫号系统,并与财务部门网站联网,及时上传预约人员和排队报账人数信息,方便全校师生员工随时了解报账人流量。为应对报账人流量的变化,采取均衡日常报账人流量方法。只有让会计核算人员从繁重的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思考和判断的时间,才能保证会计服务的质量以及会计监督的执行,才能提升高校财务核算管理的综合业务水平。

(二)建立信息对称的会计服务主体群体系

1. 经费审批人(包括学校领导,各类经费 “财务一支笔”,科研项目经费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应熟知各类财经制度、经费项目审批、收支管理规定、创收经费管理办法等。 在审批或者查询经费收支时,能够基本明确经费的使用范围和用途,清楚经费审批的权限。

2. 逐步建立适合学校特点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各院(系)设立报账员。报账员是指财务处在各院(系)选派一名报账员,懂得学校相关财经法规,能够熟知日常各类财务常规性操作流程。他们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帮手,在前期就进行相关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一个学院由一个报账员负责,增加票据核算成功率,大大减少了报账大厅的办事人员数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3. 对于一般老师和学生,与他们最接近的财务知识就是日常各类财务常规性操作流程,科研经费文件,学生缴费、查询、退费办理手续等收费文件等。为了使会计服务主体群了解财务信息,财务部门须制作公开财务信息的普及读物。财务知识普及读物中包括高校财经制度和学校财务流程。财务知识普及读物载体可以是网页平台,也可以是读本。通过财务知识的普及和对层级高的会计服务主体群(如财务一支笔,报账员等)业务培训,克服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财务主体之间的分歧和矛盾,畅通财务关系渠道,改进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提高公共财政体制下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

财务信息化既包括财务处理的信息化,也包括财务信息查询的信息化。在传统财务管理软件基础上,围绕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行软件更新,支持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衔接,以部门预算为基础细化校级预算的“财务财政一体化”、“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分析监控决策一体化”全面创新。 财务部门可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将各财务主体关心的财务信息、财务流程及时公布出去,如:学生查询学费、网上缴费、欠费情况,教职工网上查询工资、个税信息,部门经费预算、各类经费收支的账务信息查询,科研人员查询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等。通过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校园“一卡通”建设,实现一体化财务管理,解决高校管理信息的实时提供和共享问题。搞好财务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促使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信息沟通,从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

为了适应现代高校财务管理发展需要,必须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培养。目前高校财务人员面临着用人机制僵化、年龄性别搭配不合理、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工作思维模式化等问题,逐步暴露出职业懈怠的症状,对提高高校财务服务水平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财务人员的工资利益存在着吃“大锅饭”现象,工作量的多少与自身的利益不挂钩,长此以往,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 提倡学习型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学习型财务队伍建设,贵在制度建设,包括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学习考核和业绩考核。一方面,注重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财务知识更新,鼓励年轻财务人员进行学历、职称学习,提高整体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灵活运用会计技术进行高效率办公。另一方面,建立绩效机制,打破“大锅饭”的现象,适当提高财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关心财务人员职称评定,改善办公条件等,从财务人员的实际利益出发,让财务人员切切实实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增强财务人员群体的凝聚力,调动财务人员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技改工程 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

一、技术改造概念和特点

技术改造,是指在坚持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在企业现有的基础上,用先进的技术改造落后的技术,用先进的工业和装备代替落后的工艺和装备,以改变企业落后的生产技术全貌,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增加品种,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改造的基本特征是扩大再生产,它是依托现有企业对原有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进行更新和改造,实质上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配置,因而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的特点。

二、北元集团技改工程核算的制度依据

北元集团技改工程的会计核算均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严格执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试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若干规定》制度进行账务处理。技改工程核算属于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涉及到拆除资产的清理,新增价值的归集、完工转资产等账务处理。

三、技改工程核算存在的题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波动,化工企业为了挖掘潜力,追求效益最大化,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通常会对原有化工生产装置进行技术改造。

(一)技改工程材料、设备核算不准确

北元化工技改工程办理材料、设备出库时,领料人未备注技改工程项目名称,库管人员按照正常材料、设备办理出库手续,财务会计人员审核时无法确定是否属于技改领料,导致核算时记入到当期损益,不能够准确反映技改项目的投资额。

(二)技改项目工程结算报告出具不及时,财务核算投资额与实际工程投资额不一致

北元集团技改工程建筑、安装合同签订年度一份总合同,未明确项目名称,工程进度书只有工程量,也没有各项目进度,施工单位开具的发票也没有按照项目名称开具,导致财务不能够准确核算每一项目的投资额。

(三)母子公司不同的法人主体以母公司名称签订合同,存在税务风险

北元集团母公司、水泥子公司的技改工程统一由集团规划发展部负责,建安工程与母公司签订一份总年度合同。水泥公司技改工程发票、结算报告建设单位名称是母公司名称,与水泥公司名称不符。“营改增”后,建安工程发票名称与纳税人名称不一致,水泥公司无法抵扣进项税额,而母公司抵扣的进行税额与经济合同不符,造成税务风险。

(四)技改工程资本化与费用化核算相互混淆

北元集团技改工程资本化与费用化核算相互混淆。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机器设备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导致固定资产局部损坏,属于生产维修,但是生产部门自行认定为技改工程。在办理报销、结算等业务流程时,经办人员按照技改工程的相关手续办理,导致财务在“在建工程-技改工程”中核算,资本化与费用化相互混淆。

四、技改工程核算存在问题对策

(一)加强财务核算监督职能

严格发挥会计人员监督职能,从单据的接收严格监管、把控。会计人员根据公司年度下达的技改工程投资计划,增加技改工程项目名称,并要求库管人员所有技改领用的材料、设备,必须备注技改工程名称,并且与年度计划名称一致。

(二)按照法人主体签订合同,避免税务风险

母公司与水泥子公司不同的法人主体,签订工程年度总合同时,将母公司与水泥公司分开签订,分开结算。施工单位开具给水泥公司的发票自行进行认证、抵扣。

(三)按照工程进度书核算技改工程投资额

年度总包工程结算报告出具推迟问题,建议规划发展部门按照月度施工量,上报工程进度,并明确项目名称。财务会计人员根据月度上报的工程进度书核算技工工程投资额,确保技改工程实际工程量与财务账面投资数保持一致。

(四)加强技改工程会计的技能培训

对技改工程会计人员的技术培训,首先对基本建设财务知识、政策、法规的培训;其次对工程立项审批等相关流程、业务的培训,只有全面了解工程流程与业务,才能对技改项目很好的把握;最后加强建设单位之间的财务交流,也是对技术培训的有力补充。

五、结束语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设备运行磨损快,部分化工设备腐蚀性强,技改工程的会计核算业务量越来越大,在核算质量上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从源头做好技改工程的核算,杜绝技改工程与生产维修混淆的事项。

参考文献:

篇4

一、行政事业单位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及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工程都属于非经营项目,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经营项目逐渐的多了起来。不过,这些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引起行政事业单位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设立了专门的财务机构,但只是简单的走走形式,并无任何实际的管理作用,甚至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根本就不存在专门的基建财务机构。

(二)基建资金管理不规范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申报基建项目时,忽略了单位实际的财务支出能力,夸大自筹资金能力,导致项目批下来之后自筹资金无法到位,而且在对资金管理时也不规范,随意乱用资金,无视规定的资金用途,资金花完之后不进行报账工作或者财务报表未按时报送。除此之外,有些单位在开展基建项目时,通过负债的方式来获得建设资金,导致单位承担比较中的还贷负担。

(三)基建财务核算不健全

在年终时,事业单位的年终决算报表要进行审批,为了能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就会进行财务调整,以缩小实际完整数与计划投资之间的差额。在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中,还未建立专门的基建财务核算部分,有的则只将利用企业建设项目的核算方法,这都导致财务核算工作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而且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都无法得到保证。

(四)基建工程预算和决算问题

事业单位在制定基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为了能够得到项目,就会忽略实际的情况,导致出现偏差,影响预算数额的准确性。在基建工程中,施工单位最严重、也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预算不准确的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变数,这使得资金逐渐的超出了原本的预算,最终出现财务问题。

(五)基建财务人员的素质比较低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基建财务人员的现状是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比较低,这影响了财务及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而且还比较复杂,要求财务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外,还要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但是实际工作的财务人员基本上都不能符合该要求,导致整体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都比较低。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及核算的建议

(一)做好预算和决算工作

进行基建预算工作时,要在保证全面性的基础上合理的编制预算数额,充分的考虑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尽量保证收支平衡,在确定基建工程的规模时,要充分的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而有效的保证资金来源。预算制定完成之后要开展审批工作,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审批,并保证严格性,避免预算中存在问题。在预算执行环节,要对基建工程的全过程都实行严格的管理,按照预算来施工,当有情况发生时,要及时的调整预算方案。项目竣工之后,要进行决算工作,为了保证决算的准确性,要加强组织领导,并用专人来负责决算工作。

(二)加强基建项目的内部控制建设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内部控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内部控制建设,基建工程的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还可以保证工程建设按时完成。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不仅要建立完善的控制制度,还要科学的设置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环节之间的配合,充分的发挥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通过内部控制建设,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而且有效的抑降低了贪污舞弊发生的可能。

(三)加大基建监督检查力度

基建项目的存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挪用、贪污腐化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大增,因此,为了保证基建项目的顺利进行,也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基建监督检查的力度,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加大惩罚的力度。审计和财政部门在开展检查时,可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以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并立马阻止问题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要加强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及合法性。

(四)加强基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 ;财务管理 ; 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在事前未纳入部门预算

为数不少的工程建设项目并未真正按照审批程序进行,以至于其资金不在部门预算之内。甚至很多建设项目尚未审批程序核准,就已经开工建设,导致违法违规的诸如“三无工程”、“三边工程”频繁出现。

(二)事中的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

国家的相关法规规定: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应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然而实际上不少单位在此方面监管意识淡薄,导致管理不力,甚至很多建设项目资金被挪用的现象屡见不鲜,概算决算出入巨大,同时也没有严格按程序报批。

(三)事后违规办理财务决算

按相关规定,建设单位应在竣工后一定时间内完成决算编制。然而实际上很多建设单位往往在此方面一拖再拖。

(四)工程款项拖欠严重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往往很容易发生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项、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等本不应发生的情况,而这类情况往往会造成财务管理难度系数的上升,也会出现众多不必要支出,从而降低了施工企业的效益,形成账目与实际收支情况不相吻合。最终不仅导致经济效益的损失,而且造成企业担负利息压力,进而形成资金周转困难。可能出现一系列消极的连锁反应。

(五)整个进行过程中审核监督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就实际而言,很多财务人员仅仅负责核算,很少全程参与工程管理,故而其普遍缺乏概算、预(结)算知识,故而难以落实事前监督、事中管理工作,审核职能被严重削弱。

二、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一)不够重视资金管理

在此方面第一是单位重视不够,“重上马轻视管理、重前期轻中后期、重形象轻资金”的“三重三轻”情况普遍,不少的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审批由相关分管领导担任,而并非单位负责人。第二则是审计监督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年度收支、人员离任经济责任两方面,都缺乏深入的审计和相关检查。

(二)制度建设不健全

主要表现为难以对工程项目建设中诸如资金预算、收支管理、结余收缴、资产交付、负债管理、竣工决算编报及审批之类的一系列问题有明确规定。

(三)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众多的财务专业毕业生进入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后,往往因为缺乏经验,对很多核算办法和政策理解得不够透彻,同时单位又缺失相关的业务程序、工程概预算等方面的系统性培训。

(四)基建会计核算不规范,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单独进行,与单位基本账目分离,脱离于单位大账,不能完整地反映单位总体经济状况特别是单位资产状况。目前,基建会计核算一般是在单位总账之外另建一套账,使用自身的会计科目、核算方法和会计报表,自成体系,这样做虽然符合国家预算会计制度的总体要求,但在客观上两类账自成体系,单从任一套账上都不能反映出单位的总体经济状况和资产情况。

(2)原始凭证审核、把关不严,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主要表现在对施工单位提供的结算发票审核不严,以不符合规定的结算发票入账,如使用销售发票等,而不是按规定使用建筑安装统一发票;发票上印章与订立施工合同的单位印章不符;出具的发票不是施工项目所在地税务部门所开具;收款单位与订立合同单位不符;将款项支付给其他与施工单位有关联的单位或是其分公司、项目部等。

三、针对前文所述情况的解决对策

(一)事前关注项目的合法性

按目前的相关制度,旅游景点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概算批复,开工报告,竣工验收等程序。故而前期准备工作中,审批程序首先必须到位,财务部门必须掌握该程序中的一系列相关文件,尤其要把最终确认的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计划放在一系列活动的“根基”位置上。

(二)事中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在此方面主要是明确其主要任务:做好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预算编制、预(结)算审核、资金拨付、财务决算审批、效益分析评价等“工序”,从而全范围、全过程地对其实行监管,以此来保证资金使用效率。在此过程中,财务人员应严格履行自身职责,负责人则应充分认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监管环境。

(三)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制度

在此方面主要内容包括:规范项目预算管理,将其算作部门预算的一部分;规范资金拨付管理,将相关款项的拨付依据统一化,从而强化审核、监督等工作;规范结余资金管理,将一系列资金上缴、留用比例等内容明确化;规范项目竣工决算的编报、审批;规范采购管理;规范资产交付使用管理等。

(四)建立健全资金监督检查机制

把好资金支付关,严格基建资金管理,杜绝违法违规现象。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及资金监督、控制措施,明确各职能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分工和相互的关系,建立项目建设内部制约制度,稽核制度,使资金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1)基建经费专户专管、专款专用,减少拨款环节。认真按照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将建设经费进行专户存储,付款时要审所签订合同中的事项,保证专款专用;试行列入计划的项目建设资金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拨入建设单位账户的做法,不再层层转拨,最大限度减少拨款中间环节,缩短拨款周期,防止截流、挤占、挪用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以合同规定或工程进度需要付款,严把资金拨付关。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必须严格依据施工合同,根据工程进度、审定的工程量完成情况和批准的拨款额度,经审查与相关法规相符后方可付款,杜绝凭单位领导指示等随意付款现象:同时留足质量保证金,防止决算完成前进度款支付过多和所留保证金不足而出现施工单位故意拖延结算时间或拒绝保修等情况,造成后期工作的被动;要严格执行支付结算规定,工程款项、自购材料和设备付款必须使用银行转账,不得以现金支付。

(3)充分发挥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职能,搞好经费供应。在严格资金管理、把好资金支付关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周密计划,妥善管理,做好经费供应工作,防止少供、晚供、断供和漏供现象,确保项目资金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和项目建设如期完成。

(五)改革基建会计核算办法,加强原始凭证审核,提高基建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1)改革目前基建账会计核算与单位基本账分离的做法,将基建账纳入单位账统一核算、统一报表反映。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单位整体经济状况和固定资产情况的单位大账,改变目前对基建账和基建经费的管理薄弱和重视不够的现状。

(2)加强原始凭证审核,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基建财务人员要对施工单位提供的结算发票严加审核,防止以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办理结算和入账。必须按规定使用建筑安装统一发票,并应是施工项目所在地施工单位或税务部门开具;发票印章与订立施工合同单位印章必须一致;收款单位与订立合同单位、开票单位一致;发票上单位印章或收款人不得是施工单位以外的单位或其分公司、项目部等。

总而言之,工程项目建设财务核算工作中,只有将建设法规、会计法规二者相互结合起来,并以之为依托进行完善的监督管理,方可杜绝漏洞的产生。要建立健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及资金监督、控制措施,明确各职能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分工和相互的关系。在督促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环节依法按章办事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财务核算质量,完善和控制各项工程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制度,从而达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卓义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 2012(08)

篇6

关键词:房地产:税收征管;税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一、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务部门在征管中存在漏洞

1、税收的辅助制度不健全,涉税信息失真,计税依据可信度不高,导致房地产税收流失。部分地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房地产评估制度,使得在房地产的占有、使用和转让等各环节,计税依据难以合理确定。例如,对房地产销售的房户面积等数据是建立在房管部门的售房合同数据基础上的,而当前部分房地产业纳税人与购房户为逃避纳税私下协定减少面积,致使税务部门在此方面的工作比较被动。

2、税收征管力度和深度跟不上房地产行业发展,征管漏洞较为明显。一方面企业申报敷衍,单纯依赖税务机关去检查辅导;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征管力量薄弱,管理面不够。由于房地产企业核算复杂,从开发到项目投资时间跨度很长,而税收管理员只就当年情况进行纳税辅导,因此对房地产企业的核算没有连续性,无法正确计算其开发成本和销售成本,不利于对房地产行业的管理。

(二)房地产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一些企业未按照房地产会计的核算要求进行会计处理,账务登记不及时,按照收付实现制即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数进行登账,而不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账务处理,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另外,记账凭证不规范,原始凭证中存在不合法的凭证较为普遍,提取的各项预提费用随意性较大。这些现象加大了房地产企业的征管难度,影响了税收的及时足额入库。

2、房地产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缺乏制约机制,造成税基难以核实。目前,从大部分地区的情况看,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纳税户大部分为挂靠经营,虽然营业执照为有限责任公司,但真正经营者是私营、个体性质,实际经营所得归个人所有,财务核算仅流于形式上的统一核算,公司对项目经理承包房地产开发工程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核算准确度不高,普遍存在少计收入、多计成本现象。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征管辅助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房地产销售房明细申报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房地产评估制度。加强与财政、建设、房管、国土、计划等部门的协作,加强对房户数据信息的管理,防止房地产业中存在的开发企业及购房户单方面或是合作虚报数据,保障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篇7

一、严格财政预算管理,依法推进财政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的规定,各街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及时足额地组织各项收入并按规定纳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依法编制财政预算,将所有预算内、外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确保收支平衡,并消除任何形式的隐性赤字。

(一)合理编制预算。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编制年度预算,细化到各个收入、支出项目。预算(草案)要提交街镇人大机构审核通过,方可组织实施,并报区财政局备案。

(二)强化预算执行。按照“先人员经费、再公用经费、后项目经费”的支出顺序安排预算支出,通过预算控制指标、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出,实施严格的指标控制、核算管理和事后监管。

(三)严格预算约束。收入要完整、准确,支出要量入为出,确保重点。预算一经批准,一般不予调整,如需调整,需报街、镇人大机构审核批准。并报区财政局备案。

(四)实行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况要接受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与审计。

二、建立和完善各项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政财务规范有序运转

(一)建立和完善财政管理例会制度。各街镇要建立财政管理例会制度,通过财政管理例会,研究和解决财政预算安排、执行及财政收支管理等相关事宜。财政管理例会的参加对象原则上为:街镇主要领导、人大领导、纪委领导、分管领导、财政所长等。例会由主任、镇长主持,定期召开,并作专门记录备案。

财政管理例会的职责:

1、讨论决定财政预算收支计划的安排,预算调整计划,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报批。

2、讨论分析财政形势,包括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收支平衡情况、存在问题等。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开源节流的对策措施,确保政府机构正常运转,确保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的需要。

3、根据国家、省、市和区财政工作的方针政策,讨论制定有关财政经济政策和建立完善财政财务管理制度。

4、讨论决定重大建设项目财政资金的安排和大额资金支出,并实行登记制度,由财政所负责统计。

5、研究制定其他有关的财政工作、财务管理的重大事项。

(二)建立健全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加强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支持有条件的街镇试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所要在街镇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街、镇下属单位财务核算及监督管理。各部门单位的所有收支都要按规定纳入财务集中核算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财务集中核算管理部门要督促下属各单位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切实履行审核监督职责,对违反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或不合法的凭证,拒绝支付和拨款。

(三)完善财政财务支出审批制度。要完善财政财务支出审批制度,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规范财政支出的审批程序。

1、所有支出票据必须有经办人、部门负责人签字并注明支出原因。

2、实行街道(镇)主任(镇长)“一支笔”审批制度,加强监督。

3、对预算内、外资金的追加与安排,重大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安排和重大经费开支,必须经“财政管理例会”研究通过,再由街道(镇)主任(镇长)签批列支。

(四)严格财政票据管理制度。各街镇要根据《省财政票据管理暂行办法》使用财政票据。凡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各类收入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监制的票据,应税收入不得使用财政票据,按税收规定使用税务票据。票据使用人在开具票据时,应做到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大小写金额相符。作废票据要保管完整。财政票据实行凭证购领,限量供应,核旧换新制度。要加强财政票据管理,严格执行财政票据管理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财政票据的领购、使用、缴销和保管制度,实行专人、专账、专管。财政票据管理人员要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票据使用情况,财政票据管理人员调离岗位时,必须认真办理移接交手续。

(五)规范财政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财政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实行审批备案制度。需开设银行账户的,由街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区财政局和人民银行批准后在规定银行开设账户。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设银行账户,内设机构一律不得开设银行账户,严禁公款走私人账户。银行账户印鉴实行专人管理,同一账户印鉴必须分开保管,严禁一人保管。如银行印鉴保管人因公因私外出,须将印鉴按不相容原则交由第三人保管,并办理好交接登记手续,外出归来后,也同样应办理好交接登记手续。

(六)健全财政现金管理制度。财政所、财务集中核算部门管理的现金收入必须当日送存开户银行的收入账户,因特殊情况当日不能缴存的,次日必须缴存。任何人不得坐支,不准公款私存,不准保留账外公款。经费户及财务集中核算部门对外发生的经济往来,除《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可使用现金范围外,必须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要严格执行现金限额管理制度,主要用于按规定需现金支付的日常开支。必须建立健全现金日记账,逐笔记载现金收付,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账款相符。本单位人员因公暂借资金,事后须及时结账,归还借款,超过期限不还的,除追回借款外,按规定处理。

(七)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要加强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管理,建立专人、专账、专管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1、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领发、保管、盘点、清查等制度,并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确保财产物资安全。

2、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添置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的财产物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先审批再购买。

3、所有财产物资必须建账登记,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账卡相符。

4、所有财产物资处置必须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办理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审批后,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拍卖等形式处置。财政所及财务集中核算部门按照批复文件和相关资料进行账务处理。处置收入,要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上缴区财政或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八)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制度。要规范工程建设财务核算,严格按合同约定控制工程预付款支付进度,工程结算前要留有足够的支付余地。所有建设项目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市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审计,工程造价最终以审计结果为准。对违反规定未建立工程财务管理制度,挪用、出借建设专项资金的,将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九)严格专项资金、涉农补贴发放管理

1、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对列入本街镇的专项资金,要建立健全项目库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环节的监督。严格实行专项资金专户管理、专户核算,按照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弥补经费缺口和发放福利奖金。财政所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切实加强财务核算,防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对于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实施效果等信息要及时上报区财政局。

2、强化涉农补贴发放管理:

一是及时宣传政策。公示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监督电话等相关信息,在确保群众知情权的基础上,自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是严格资金审核。对各类补贴发放清册,要安排专人逐条、逐项审核把关,增加或减少的户数和金额,必须问清情况并加以核实,确保准确无误。

三是及时发放资金。要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财政所必须加强与区财政局及商业银行的联系,确保做到一户一卡,安全快捷、内容准确、金额无误,同时强化督查,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收取农民存折,更不允许与商业银行协商代扣其它款项。

(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加强对本街、镇财政财务的日常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要对本街、镇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并向本街镇主要负责人报告工作。

三、加强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债务水平

要坚持“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清理旧债,切实采取措施,多渠道多途径清理债务,严格控制债务水平。

(一)建立债权债务监管系统,将本街、镇所清理的债权债务数据全面录入该系统,实施动态监控。

(二)针对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化解债务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目标,建立化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及时化解旧债务。严禁形成新的负债。

(三)不得向农户、居民乱摊派,不得向村(社区)和企业摊派支出,不得为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个人提供经济担保。对违反规定举债或提供担保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责任。

四、区、街、镇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确保街、镇财政财务工作健康运行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和日常管理,建立和健全财政财务制度和内控机制,确保财政职能履行的全面到位,管理规范、有序。同时应当接受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和同级人大的监督管理,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加强监督管理,形成监督合力,严肃财经纪律,促其经济健康发展。

(一)各街镇要按照本级人大决议组织预算的执行,自觉接受人大依法对财政的预算编制、调整、执行情况以及财政决算审查监督。

(二)区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街镇财政财务的管理监督。区财政局除加强对街镇财政的日常业务指导监督外,要建立财务管理定期检查制度,定期检查街镇会计基础工作和财经纪律、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督促健全财政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财政管理和财务运作。各街镇对财政部门提出的改进财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和落实,进行完善和整改。

篇8

一、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会计电算化已经普及,但应用不深。在集团公司成立之前,各个成员单位基本上已经脱离了手工处理会计业务的方式,只有极少数的单位由于各种原因还在手工处理会计业务。但是尽管各个成员单位已经普及电算化,但是只是解决了手工处理会计业务的问题,只是解决了基本核算的问题,并没有继续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利用进行完善,使其能在财务管理和决策支持方面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会计信息系统各自独立,信息沟通不畅。由于各个产业单位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不同,有的单位使用的是浪潮ERP、有的单位使用的是用友的、有的使用的是金蝶的,由于各个产业单位使用了这些不同厂家的软件系统,造成各个产业单位之间以及产业单位和集团公司间的会计信息的沟通不畅,无法为集团决策层进行决策支持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

内外资源调配不力,生产效率低下。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弊端,导致集团公司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子公司多头开户,投资随意性大,资金失控,使用效率低下。同时,出现了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信息滞后、管理失控却感到无从下手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传统财务管理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有的业务甚至存在重复,财务管理往往是事后的、静态的。现代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从过去的信息匮乏到当前的信息爆炸,财务管理需要在准确的时间里拥有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可是当今大部分集团公司决策仍处于被动状态,公司许多竞争决策受到影响。WTO的加入,意味着集团公司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向国际,其财务管理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比如,筹资和投资的国际化。另外,进入WTO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风险的加大。这些必然要对财务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集团公司运用多种财务手段达到降低各项成本,包括资金成本的目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在集团公司管理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地位也尚未真正确立,缺乏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解决的都是会计核算问题。并都侧重于事后核算,很少考虑如何进一步利用会计核算信息。且都不具备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事先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功能,而且财会人员忙于做账,无暇顾及监控企业财务运营状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模式与管理工具的不匹配,集团公司要对集团下属各个产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管理,现有的信息系统由于信息系统的不统一,无法贯彻集团公司的会计核算标准和财务管理制度;二是由于各个单位使用独立的财务系统,在纵向和横向上存在多个信息孤岛,集团公司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各个产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无法及时获取真实的财务数据;三是目前多数集团公司的报表管理系统是通过报表格式的下发,月末数据上报进行汇总来了解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格式的一致性和实时性,不能为公司进行战略调整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四是无法满足集团公司对下属各个产业单位的监管要求,由于财务信息系统是分布在各下属单位的,集团公司没有有效的手段对其加强监督和控制,这不符合现代集团企业集中式管理的趋势;五是目前多数集团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仅限于基本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职能的财务预算、分析、预警等系统没有应用;现有财务信息系统无法贯彻执行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无法实现有效的预算管理控制;六是现有分散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在集团层面统一资金管理,无法对集团各产业单位的资金进行统一信息化管理,以达到节约资金使用成本,加快资金流动速度的目的。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目前对于集团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集团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之后的应用,及逐步完善也成为集团会计信息系统最后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

二、完善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思

(一)构建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原则

1.建立集中式集团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集中:

(1)数据集中。集团下属各个产业单位的业务数据统一存放在总部,便于系统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便于集中进行数据备份。

(2)核算集中、管理集中。整个集团公司建立一套账,下属各产业单位都在一个账套中进行核算。通过对各单位操作员职责和权限的统一分配,既满足各核算单位日常的账务处理要求。又满足集团总部对标准数据、标准流程、职责、权限的统一设置和管理。以及集团总部对所有核算单位的实时查询分析的要求;真正实现集中核算、统一管理、实时查询分析。

(3)决策集中。由于信息系统的良好支持,集团公司决策层就可以实时地获取各产业单位真实的业务数据,有了这些数据的支撑,集团公司决策层就可以及时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就可以在整个公司层面进行企业战略规划,进行集中决策。

2.建立支持多会计主体、多行业的财务信息系统

集团企业的跨地域、跨行业特性决定了其下属各产业单位分属不同行业,各行业由于使用的会计制度不尽相同,其核算特点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必须要建立一个可以进行多会计主体、多行业核算的财务信息系统。才能使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流、信息流得以通畅运行。

3.建立整个集团公司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数据及流程

在统一的管理体系下,使得数据维护更加方便,也为数据的统一授权控制提供了前提条件。尤其对于公司往来单位的管理,如果在一个应用中进行管理,就可以解决编码不统一的问题。在整个集团公司实现对往来单位的信用监控和管理,有效地降低信用风险。

由于数据的集中及管理的集中,集团公司就可以对各产业单位的各种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理顺各业务流程的关系,通过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来对操作人员进行授权,通过工作流的定义对标准流程进行固化,达到理顺流程的目的。如果将来流程不能适应企业发展了,可以通过修改相应的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及工作流定义,可以快速地对新的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使业务流程可以和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4.建立集团企业的实时内部交易处理体系

在集团公司内部各个产业单位之间必定会有内部业务往来。因此必须建立起内部交易实时处理体系,对于内部交易在内部单位边行凭证处理时就进行内部往来的对账,并且记录详细的核对信息,可以在整个集团公司随时查询内部往来信息,避免内部应收款和应付款的不匹配。

(二)建立强大灵活的报表管理系统,轻松实现汇总、合并报表

1.构建及时准确的报表合并体系

通过报表汇总获得的是整个集团公司各下属单位的汇总数据,由于内部交易的存在,该汇总数据并不能反映整个集团真实的财务状况。要了解总公司拥有或控制的所有资产和负债的真实财务状况,需要抵消内部交易数据,进行报表合并。

由于内部交易得到了实时处理,同时生成了抵消会计凭证。将抵消数据汇总后利用结果修改汇总报表的结果就得到了本级合并报表,并且对于合并的过程要提供详细的合并底稿便于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2.增强总公司报表的控制能力和查询分析能力

集团公司为保证下级各单位报送的报表与各单位自己的账务系统一致,可以将报表的取数公式加锁,这样,下级单位只能按主管单位设置的报表公式和格式提取数据,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报表系统应该具备强大的报表查询、溯源分析功能,可以对多方位财务核算数据进行分析控制。通过使用报表系统,整个公司中各单位除了可以管理自己的下级单位外,还可以由总公司通过表账联查查询到各单位最底层的数据(某一个单位的原始单据信息)。上级单位可以按照需要自定义各种条件,分行业、分类型进行报表汇总和多种形式的分析。

3.完善集团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集团预算管理功能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是集团公司进行财务监控的核心之一。预算管理体系包括两个层次,即总公司预算管理体系和基层单位预算管理体系。总公司预算管理体系主要从宏观上对公司总体以及各下级单位运营状况进行控制和协调;各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则是在总公司总体预算计划下对本单位的资金、成本、收入等进行预算控制。

预算要支持多版本预算管理,支持两种预算的编制方式,既可以在总公司战略规划的指导下,由总公司总预算分解形成下级各单位的预算,也可以由下级各单位的预算汇总形成总公司总预算,应提供多种预算分析和预算控制。

4.建立集团集中管理控制流程,加强集团监管力度

通过建立标准核算流程和统一的标准数据体系,对各个下级单位的核算流程以及核算标准进行管理。可以建立规范的内部交易流程、费用审批流程、预算审批流程等标准流程.提供对科目、往来单位等标准化数据的管理,在整个公司建立了标准的流程和标准数据,总公司才可以加大对下级单位的监控力度。

(1)建立全面、灵活、实用的财务分析体系

财务分析是决策支持的基础,财务分析包括报表分析、指标分析、预算分析等基本部分,报表分析主要是对基本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自定义报表进行结构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指标分析则对企业经营者关心的各类财务指标以及综合财务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分析。预算分析包括对各种项目、资金、成本费用预算分析等方面。

(2)构建友好、智能的决策支持体系

运用先进、智能化决策支持工具,可将经过分析集成的、内容丰富的决策信息以简洁的形式提供给决策者,使决策层对总公司财务信息有更深层和更全局性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决策和规划。

(3)建立集团完善的业务预警管理体系

在整个集团公司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业务预警体系,该预警分析体系覆盖整个集团公司的财务信息系统,可以对财务指标、现金流量、费用预算、收入、支出等进行相关指标进行预警,可以通过发送邮件、消息等方式进行预警。对于产业集团在经营中的主要指标和业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三)构建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

1.避免信息孤岛存在

由于集团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待信息化,所以整体规划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整体规划首要解决的就是信息孤岛问题。不同单位选择信息系统不同会造成信息孤岛;在集团公司内部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共享和交互就会造成信息孤岛。

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在支持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语言、多币种的情况下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2.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可以实现财务和经营业务协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票据流有效整合,应最大限度地做到各种数据信息的共享,并且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而必须扩展到业务信息,做到财务与业务协同。

3.方便进行组织结构的柔性化调整

集团企业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根据管理及经营的需要会对组织机构、核算层次进行调整,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全面支持这种持续不断的改进以减少重组风险。因此,系统的应用模式应该支持组织结构的柔性化调整,支持组织的分立、合并,支持核算层次的调整。在系统中各单位保持各自独立核算的性质,可扩充,可缩减。在集团内每个单位都可以根据适用的会计制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账集,对应不同的科目结构,以满足其在管理和核算上的需要。

(四)构建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策略

1.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

根据目前集团企业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以及考虑到集团企业的持续发展,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集团企业的最终的财务管理目标。

基于对各下属产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思想。可以把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为三个层次:

(1)战略管理层:根据集团公司发展远景和内外竞争因素,制定战略目标,确定战略执行途径并将目标逐层分解,落实到行动方案。从管理控制层与业务运作层的战略执行过程中获取实时反馈信息,通过商业智能分析和决策信息系统的支持,从而优化战略。

(2)管理控制层:通过统一的技术管理体系、统一投资体系、统一核算体系、资金管理体系、财务报告体系、统一审计体系和审批体系,以及集团统一的信息交互办公平台,将行动方案转化关键绩效指标,对绩效运作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分析报告,调整行动方案。

(3)业务操作层:借助基础财务系统、进销存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执行具体的业务操作,并产生绩效评估的实际业务信息。

2.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策略

对于集团企业来说,由于其下属产业单位比较多、跨行业核算比较复杂的特点,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策略原则应该遵循“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抓住重点、逐步推广”的原则,遵循这个原则在公司远期规划的基础上,在每一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建设,成功一部分,推广一部分,逐步见效,实现最终的集团会计信息系统目标。

具体建设步骤建议如下:

第一个阶段:完成整个集团公司各产业单位基本财务核算部分的正常运行,集团集中控制、合并报表等得到实现。

第二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将理顺、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强化企业运作的计划性,并加强预算与执行的衔接;实现总公司及各单位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费用管理,实现集团财务管理,提高对下级单位的监控力度,提升企业运作控制能力。 第三个阶段:在第一、二阶段的基础上,下属各单位的信息化应用将深化,总公司的财务管理增加分析体系,领导层的决策支持系统在此阶段建立起来,支持领导层决策;同时,应用BI商业智能,帮助领导层实现财务与业务决策分析的支持。

三、结论

(一)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包含的功能模块

对应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基础管理:这部分主要是在集团层面对会计信息系统设置核算的标准、财务管理的规范、对整个集团所属单位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初始设置。应该包括组织架构的设置、科目体系的设置、币种的设置、会计日历、用户和职责的设置等等。

2.财务核算部分:这部分内容是集团企业构筑基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部分,这部分包括:

基本财务核算部分主要是集团内各个产业单位的日常财务核算,并对外提供会计信息。主要处理财务核算过程中常用的业务,包括初始建账,制单、复核、记账、出纳业务,各种查询,月末年末结转等。在集团层面可以实时查询和监控任一下级单位的业务数据。实时并账。可以实时查询合并公司的数据,提供任意下级单位的合并、罗列分析。

辅助管理部分主要是对部门、专项核算、产品的核算和管理,提供各种组合查询以及各种统计分析。

往来核算部分主要是对各个产业单位的单位往来、个人往来进行核算和管理。主要有往来核销、账龄分析、往来余额构成分析,以及提供各种查询和统计分析等。

报表管理部分主要完成各种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应该提供自定义报表和导入报表等方式,可以灵活地编制报表、定义报表公式、计算、汇总、查询分析报表,并且可以提供从报表联查账页,联查凭证等功能,实现追踪溯源。

工资管理部分主要完成工资的录入、计算、发放等核算工作,可以以不同口径查询工资。

固定资产部分主要是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其主要业务是固定资产的大修计划,资产价值的重估,变更,报废、清理,以及资产调拨、折旧计提、跌价准备计提.生成凭证等功能。

3.财务管理部分 资金管理是对整个集团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减少资金占用,达到合理分配资源、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包括了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的结算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贷款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提供了基于整个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彻底解决了集团企业对下属单位预算的实时监控、分析的问题,企业能够随时掌握整个集团预算的执行情况。

费用管理在源头堵漏,通过对各种费用的及时采集,与费用预算进行对比和分析.加强费用的管理和控制,实现节支成本,提高利润。

4.决策支持部分

财务分析是对整个系统的分析和监控,可以提取多项系统分析的指标,并对其预警查询。

管理驾驶舱通过各种常见的图表(速度表、音量柱、预警雷达、雷达球)形象标示企业运行的关键指标(KPI),直观地监测企业运营情况,并可以对异常关键指标预警和挖掘分析。

领导查询,提供给决策层一个方便集中的查询快捷方式,形成操作简洁、个性化的查询模块。

(二)构筑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

构筑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还需要有相应的硬件支持系统,由于采用集中式的会计核算系统,服务器集中存放在集团总部即可。因此不需要很多服务器,只需要三台服务器即可,如果考虑负载均衡和数据库服务器双击热备的话,需要的服务器会多一些,考虑到集团企业下属单位比较多,并且并发用户较多,建议考虑采用配置较高的服务器,建议配置如下:

会计信息系统应该技持多种操作统和数据库系统,具体如下:

篇9

财务管理是提升企业价值的基础,是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起点,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加强企业竞争力优势的重要砝码,通过财务管理的运用,来确定企业的竞争地位。物业管理是个微利的行业,若不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公司很容易就会陷入经营困境,一旦出现亏损公司也就只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因此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尤其重要。

关键词:

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探析

随着我国物业行业的迅速发展,物业管理市场环境日益成熟,物业管理行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黄金时代后现在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如何顺利通过这个瓶颈期且积蓄能量有发展后势是笔者较为关心的问题。由于物业行业有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因此在财务管理上也有其特殊性。其一物业公司财务管理不仅要从总体上实施有效地控制,还要辐射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其二物业公司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业主和企业管理层,因此物业管理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充分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以及服务对象就地标了它的独特性,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要遵守原则,结合物业管理公司的特征来建立符合公司发展的制度。下面笔者就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物业管理公司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比较薄弱

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业务较为简单,且物业管理公司大都负责住宅小区的管理,管理者在意识上对公司的内控管理机制建设不重视,认为物业管理公司就是做简单的收费服务工作,只要收费率及客户满意度达到一定的标准就万事大吉,而不去深挖管理潜力,久而久之收入没有得到较好地监管,支出未能有效地节约,经营效益受到影响,开始走下坡路。有的物业管理公虽然按要求制定了内控制度,但内控制度中所涉及到的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太过理论化而操作性不强,或在实际工作中不按内控制度要求执行,制度形同虚设。

(二)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物业管理属微利行业,管理者又认为其经营业务简单,所以在选择财务管理人员上更多地仅从节约用人成本上出发,而非根据人员的道德素质及专业水平为招聘准则,因此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人员都是从收银员以及客服人员转型来的,甚至有些财务人员还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除此之外,有些物业管理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在岗位设置上不合理,存在不相容职务不分离的现象。再加上公司不重视财务人员的后续培养,而财务人员自身除了能简单完成账务处理外也不加强对行业相关知识及自身专业理论的学习,造成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只能完成简单的记账工作,而要想对公司提出有利于降本增效的建议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会计核算粗放,各项目盈利情况不清楚

当前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在会计核算上基本上能做到按所管物业分项目(楼盘)核算,但却忽略了在同一项目中将不同的经营业务分板块核算。比如在一个物业管理项目中,有写字楼也有住宅,除提供主营物业服务外还提供停车场、食堂、维修、保洁等其他特约服务,而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在财务核算上并未将不同性质(比如写字楼与住宅)、不同业务板块(比如物业服务与食堂经营)分项核算,这样就会造成一锅粥,各业务板块的收入及成本都混在一起,搞不清楚哪个板块在赚钱哪个板块在亏钱,公司要想开源节流也不知从哪个经营项目或哪个环节下手,也就不容易发现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针对以上的财务管理缺陷,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管理和改进,以推进物业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精度与真实度,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提升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策略

(一)健全内控管理机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物业管理公司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需求,而不能死板硬套,要有可操作性。不仅要制定出适合规范公司内部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还要不断细化完善这项制度,配以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分支管理办法,如《收费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办法》、《空置房管理办法》、《库房物资管理办法》等等。同时按照年初预算核定并下达管理者的考核指标,年终进行考核,奖惩挂钩。内控制度健全后,在工作中就必须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物业管理公司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完整、规范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充分落实好理财自,形成一系列适应物业公司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才能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促进物业管理公司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将记账员培养成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物业管理公司需要转变观念,不能一味地为了节约用人成本而降低财务人员的选择标准,也不能只把财务人员当作简单的记账先生。企业可以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多方面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业务的能力,以适应未来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同时财务人员自身不能只满足于会做账,要深入到所管物业现场了解经营业务发生的过程及实际情况,要有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既然物业管理行业具有其特殊性,那么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人员除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学习物业行业相关知识,只有对自己的行业了如指掌了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也才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按经营业务性质分板块核算,要为公司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当所管物业项目中存在物业性质不同或服务内容多样化的情况下,应按物业性质及服务内容分板块核算。比如在同一物业项目中既有写字楼又有住宅甚至还有商铺管理,不仅在收入核算时要将上述三类物业分开,与之相关的成本费用也应分开核算,能区分所属关系的就直接进入其成本,不能的则按一定比例分摊(可以参照收入占比分摊),这样才符合配比原则。同样,对所管物业项目除提供主营物业服务外,很多物业管理公司还同时提供比如停车场、食堂及维修维护等特约服务,这些均应按服务内容分项核算,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反映各业务板块的真实盈亏情况,也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当我们的财务人员为公司管理者提供出各业务板块的经营数据及业绩分析时,公司决策者才能以此做出是扩大还是缩小经营规模,或者终止某个业务板块经营的决定,也只有这样物业管理公司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保持住主营有微利,挖掘出增值服务板块的潜力,在同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陈洁 单位:成都交投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丽萍,赵建花.论物业公司财务管理[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4:260

[2]王霞.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232-233

篇10

[关键词]项目管理;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20.071

1 项目管理的原则及其构成要素

项目管理是指以项目涉及范围、进度和成本与质量控制等因素为主的一个过程。项目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点之一,项目管理应遵循目标明确、责任界限清晰且风险预案完整的分解式管理手段。对于项目施工和检验,应采用认证与交付跟踪方法执行。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协调,以免造成管理纷争,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企业管理平台,提供透明的企业管理信息,促进项目管理效率的提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主要要素包括:项目分解结构(其目的在于降低施工成本)、项目组织与策划、项目技术实施和管理以及设计进度以及相关信息的管理。项目管理过程分为立项审批、科研项目研发管理和总结评价三个阶段。

其中,立项审批是整个项目管理的基础。是以项目建议书的可行性分析为主,是施工规则确立的前提,表现为委托书和项目合同的签订。立项程序以项目主持企业同项目相关负责人签订合同结束。科研项目评审应遵循高效、创新等原则,对企业施工项目是否合理做出正确评价,提出项目设计目标。在项目科研实施阶段,应对研发成果进行验收。主要为项目的实施与质量控制,基于设计院项目管理的复杂性,该阶段具有较为繁杂的管理内容,无论是前期的合同书提供,施工期间的成本核算,还是设计变更都是科研项目研发中需重点讨论的问题。我们对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时间管理和成本管理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1.1 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

科研项目的管理需要管理者结合普通项目和科研项目的特点实施综合的管理方案,是对科研项目质量合理控制最有效的方案。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项目工作质量及其产出物质量的管理。而科研项目的特点造成项目管理无法良好实施,只能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质量管理决定了科研项目实施的意义。

1.2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

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对各个项目细节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合理分配相关步骤的科研时间,确定项目范围,最终形成项目产出物是科研项目的主要过程,而时间管理是使这一过程合理化的关键。其中时间管理包括对科研研发时长的确定,项目施工计划的设计和资源的分配。

1.3 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项目施工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一旦管理不合理,将导致大量的成本浪费。成本管理包括人力资源分配、施工进度的控制等。企业对施工成本进行正确的预估,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现代企业承认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企业科研项目的实施中采用了多种方式的成本控制方法。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为: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法、全过程项目成本管理法和全面项目成本管理法。

2 设计院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申请设计项目

设计院经过多年的发展,新的研发项目已经很少。在项目申请上存在明显的重复问题,一些科研机构只是将以往的科研项目进行适当改动后进行申请,获得了项目经费但却未在科研上做出贡献,导致资源浪费。设计院成立的技术管理小组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实施组长一人实权制,其他人员很难为项目提出合理的建议,不利于设计院项目的完成。

2.2 项目设计质量控制效率低下

设计效率低下表现为设计过程中、验收阶段以及相关技术的推广三个阶段。在项目质量监督方面,由于是内部人员操作,因此很少成立必要的内部质量监督机构,质量管理仅成为一种摆设。对外,设计院经常采用一定的方法减少外部审查时出现的问题。这样对项目施工的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在项目验收阶段,验收时间较短,验收人员技术存在问题,工作态度不认真,因此无法发现并处理项目存在的问题。甚至一些单位伪造质量证书,使项目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受到质量、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设计院的项目无法转化为可被企业利用的技术,导致资源浪费,使设计院的项目设计处于恶性循环中。

2.3 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

在设计院项目设计过程中,经费的拨付是以验收结果为标准进行核算的,但项目设计验收阶段存在明显的问题。因此导致财务核算存在严重的问题。设计院不能按照企业标准设计合理的核算制度,导致经费拨付的不合理。这样对科研小组的工作态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3 加强项目管理在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

3.1 加强组织管理

项目管理应做到权利集中且分配合理。基于此,设计院项目管理应实施个人负责制。以课题为项目设计单位,设置项目管理者,并赋予其相关责任和义务。项目负责人应对项目管理全过程进行掌控,实施全方位的管理。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并与单位现状结合实施有深度的管理策略,做到责任明确,赏罚分明。

3.2 成本与技术管理

保持项目进度的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合理控制成本是设计院工作的重心。成本计划、进度计划应以项目分解结构为前提,将项目研制目标作为质量控制对象,制定质量控制制度并合理应用质量控制技术。项目管理需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如重视管理预测性,即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合理的经费支出和设计运行措施。同时,项目管理必须综合考虑成本、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平衡性,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在项目的进度控制上,应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对项目的所有构成部分进行分析、核查和验收。及时解决设计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利用“矩阵管理”的方法,对不合理的组织机构及时调整或撤销。从而发挥项目管理在设计院项目设计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

3.3 加强风险管理

在企业项目管理中,产品技术设计方案将决定其研发过程中的风险程度,其中包括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等。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运用多少决定了其材质和设备运用。因此,技术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技术方案存在问题,将导致设计院科研风险加大。

参考文献:

[1]徐敏.项目管理在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