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感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3-29 15:5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院感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力资源管理
一、主观幸福感的提出
在心理学的幸福感研究领域中,主幸福感(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评价。SWB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个方面。
在企业管理领域,员工主观幸福感对员工与企业关系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响企业是否能持续成长壮大。本文着重析企业中员工低幸福感的原因,并试图索出一些提升员工主观幸福感的途径,企业在提高工作绩效的同时增进员工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我国员工幸福感现状
国内首份《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报告》表明,中国职场人士总体工作幸福状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中国职场人士平均“工作幸福指数”仅为2.57(最高分,最低0分)。
1、女性的工作幸福指数要高于男性女性的指数为2.76,而男性仅为2.52。这可能是男性在工作中的压力较大,因而工作幸福指数较低。
2、教育程度越高,工作越幸福。从调查人群的教育程度来看,其教育程度与工作幸福状况成正比。“初中或以下’镦育程度的指数仅为2.45:而“硕士或以上”教育程度的则高达2.81。
3、医疗行业的员工工作最幸福。“医疗·卫生”行业员工的指数最高,为2.79; 而“运输·物流”行业的指数最低,仅为2.33。
4、工作年限越长,工作幸福感越强。职场新人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只要有事干就很幸福,指数高达2.72。而一年后,他们发现职场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指数也随之进入漫长的“蛰伏”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事业终于有所成就,指数也达到了巅峰2.85。
三、幸福感低原因分析
1、忽视非经济因素激励。增加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最有效手段,正是这种思维,导致企业普遍采用奖金、加薪等激励手段。但财富仅是能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从提升员工幸福感的角度,雇主应有意识地去选择可能带给员工更好感觉的方式进行激励。如对非经济性因素的激励,它是中长期性的激励,可被归类为精神性的激励,即包括工作的挑战性、公平感、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职业倦怠的影响。职业倦怠用以描述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出现的一系列负面的心理症状,如长期的情感消耗、身体疲劳、工作绩效降低、对服务对象的不人道态度和工作成就感降低等。从员工角度来说,工作倦怠的表现正是对工作不满意的情绪释放,也就相应地反映出不幸福感:从企业角度讲,这更是一种没有实现人才使用最大化的体现。
四、提升员工主观幸福感的途径
企业管理者应从以下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入手,提升员工的主观幸福感:
1、重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组织行为学认为,如果企业员工的成就感被满足的越多,工作本身就越能成为满足员工需求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份养家糊口的工资。如果组织忽视员工的心理需求,只将员工视为可以替代的生产工具,就会极大地影响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缺乏主动进取精神等问题,甚至成为离职的主要原因。相反,当工作能够满足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愿望时,个体的工作不满意感就下降,员工也会体会到满足和幸福。
轮岗是一种有效提升员工能力的方法。员工岗位的轮换可以让员工学习更多的技能,消除倦怠感、发挥更多的能力,更多地实现自我价值。让优秀的员工及时得到晋升也是满足员工成就感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企业雇主应该特别注意建立通畅的内部晋升渠道,以提升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企业可以了解内部员工的现状、需求、能力及日标,调和员工与存在于企业现实和未来的职业机会与挑战问的矛盾。
2、制定合理薪酬福利待遇。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当个人基本需求不能满足的时候,更高的需求满足也会受影响。企业雇主应注重从工资、福利和其他保障上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物质收获,满足员工最基本的对物质的需求、对健康保障的需求、对职业稳定的需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基础。企业的薪酬制度应该起到激励的作用,既要有市场竞争力,又要实现组织内部的公平,所以必须确定企业内部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建立以业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薪酬管理制度,坚持“多劳多得”原则。针对员工的不同情况提供可选择的薪酬内容,如住房补贴、通信补贴等。当员工的努力得到最大的薪酬同报时,他们才会觉得幸福。
篇2
一、
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贯彻落实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对和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学校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以及教育厅《关于成立江西省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赣教字〔2009〕8号)等文件精神,迅速行动起来认真抓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成立了××学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校医院,甘筱青校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开展全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校医院也成立了以院长贾宗林为组长的医疗应急工作小组,制定并启动了《××学院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公布24小时应急电话。校领导多次召开党委和行政工作会议,专题研究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分解任务,强化责任,落实相关责任人;校医院认真执行校防控领导小组制定的相关决议,落实各项措施。针对外教、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校长助理杨耀防教授在尚未成立校领导小组之前就召集国际交流学院、国际交流处和校医院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传达省、市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控精神,要求将防控知识和手段宣传给外教、留学生,动员他们近期不要出入境。由于宣传到位,防控措施得力,确保了校园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
积极应对,措施完善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控意识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要求我校师生员工注重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提高的防护意识。校医院甲型h1n1流感医疗防控医疗应急小组发放宣传单(册)3000余份;在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等公共场所张贴相关宣传单100余张;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板报、校园网开展甲型h1n1流感专题知识的宣传;还利用教职工来校医院体检的时候进行现场宣传,让广大师生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从而消除了广大师生的恐慌心理,做到内紧外松,使大家既保持高度的警惕,而又无过度应急反应。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我校未雨绸缪,行动迅速,由校医院组织开展了2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大大提高了应急小分队的防控能力。全院30余医务人员都得到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另外还培训义务卫生宣传员(学生)230余人次,真正做到了医务人员100%掌握防控知识,学校每个班级学生都知道甲型h1n1流感有关知识和预防措施,确保学校的防控措施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3、依法管理,强化疫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用科学方法防控甲型h1n1流感。同时,建立疫情监测网络,由学生管理干部和义务卫生宣传员两条途径共同承担学生班级的疫情监测,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甲型h1n1流感在我校人群中发生与传播。
4、加强后勤物资供应保障力度
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校医院及时安排专项资金,采购用于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设施和药品,购买医用防护隔离服4件;n95防护口罩100余个;84消毒液4桶;另外还加大了板蓝根冲剂等预防性中成药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
三、
存在不足与下一步工作要求
存在不足:
1.部分人员认识不足,由于我省、我校目前还未出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或疑似病例,个别人还存在麻痹思想。
2.校医院需要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防控应急能力,培训尚需进一步加强,适时开展应急演练。
下一步工作要求:
1.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国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展,及时调整工作布署,制定相应办法,进一步加强全校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的实施,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2.加强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继续做好相关的物资储备。
3.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
篇3
1.1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和快速应对、及时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指导和规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甲型H1N1流感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邯郸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相关预案。
1.3工作原则
密切关注,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2.1.1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分工
县政府主要或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同志担任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县卫生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负责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重大决策。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主要有县卫生局、县委宣传部、县发展改革局、县文教体育局、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县农牧局、县商务局、县环境保护局、县工商局、县林业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工业促进局、县红十字会、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等。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制订甲型H1N1流感防治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甲型HlN1流感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开展疫区卫生处理,对疫情做出全面评估,根据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需要,依法提出隔离、封锁甲型H1N1流感疫区的建议。
县发展改革局:紧急动用县医药储备,迅速向疫区提供预防、控制疫情和治疗患者以及消毒等方面的储备药品和器械;及时协调调运疫区人民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物资。
县交通局:按《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负责职责范围内的交通卫生检疫工作,优先运送疫情处理人员、药品器械和有关物资。
县农牧局:负责做好猪流感防疫和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县商务局:负责出入境招商考察人员信息登记与报告工作、疫区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应急供应工作,协助做好生猪屠宰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林业局:负责疫区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的监测,并在疫情发生时,协助做好疫情发生地的隔离工作。
县公安局:提供出入境人员相关信息,协助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区封锁,加强疫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县工业促进局:负责县内有关企业出入境人员的信息登记与报告工作。
县工商局:加强市场监管,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严厉查处集贸市场上出售病死猪及其产品的单位、个人。
县财政局:做好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资金的安排并及时拨付,加强资金管理监督。
县民政局: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提供医疗、生活救助。
县科技局:协助提供甲型H1N1流感疫区处理所需技术,支持相关科学技术研究。
县文教体育局:对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并组织落实学校、托幼机构晨检、缺课登记、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疫情处置。
县委宣传部:按照疫情控制的统一部署,做好疫情相关的宣传报道。宣传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疫与保健意识。
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积极配合,保障疫情控制期间疫区的通信畅通。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生产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县红十字会: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协助相关部门在企业、社区、乡村、学校等广泛开展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县人武部、武警*中队:负责组织指挥驻广部队和武装警察部队完成营区内的疫情处理任务,并协助和支持地方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和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的需要,组织做好紧急物资的进口、市场监管、污染扩散的控制及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交办的相关工作等。
2.1.2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的具体职责
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负责对我县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作出我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理的决策,决定拟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事项。具体职责如下: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工作。
(2)根据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集县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3)划定控制区域: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县政府报经市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范围;经市人民政府核准,可以对我县区域内疫区实施封锁。
(4)人群聚集活动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在我县发生后,县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者停工、停业、停课,停止集市、集会,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5)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管理措施,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取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等措施,对密切接触者视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6)交通卫生检疫:县政府组织公安、交通、工商、卫生、农牧等部门在交通站点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出入县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县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移交。
(7)信息:甲型H1N1流感事件发生后,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做好信息工作。信息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8)开展群防群控:乡镇、村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转移或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
2.2日常管理机构
县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全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协调有关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处理工作;负责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处理相关法规的起草工作;组织制订全县有关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处理的政策和措施;组建与完善甲型H1N1流感监测预警系统;组织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演练;组织有关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指导各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实施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预案。
县卫生行政部门、县武警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本系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日常管理协调工作。
2.3应急处理专家咨询组
县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工作需要,组建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专家咨询组。
其主要职责:根据监测、报告等综合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提出预警、分级、启动预案、终止响应等意见;对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准备、重要措施提出建议;起草、制订、修订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对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等。
2.4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专业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2.4.1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监测,做好疫情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为预警提供依据。
(2)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疫情控制的技术方案;开展对甲型H1N1流感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对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向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情况。
(3)对甲型H1N1流感样本进行采样并安全保存及时上送标本。
2.4.2医疗机构
(1)开展病人接诊、隔离、治疗和转运工作;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等。
(2)及时报告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完成标本采集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做好医院内的感染控制工作,实施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防止出现院内交叉感染;严格处理医疗垃圾和污水,避免环境污染。
(4)负责甲型H1N1流感患者死亡后尸体的解剖、消毒等处理工作。
2.4.3卫生监督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在县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依法对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消毒、疫情报告及预防控制等工作开展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监测与预警
3.1县、乡两级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体系。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实施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方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做好流感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甲型H1N1流感日常监测工作。
3.2县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主动监测,并加强甲型H1N1流感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3.3县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及时、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甲型H1N1流感型别、起始时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
4信息管理与报告
4.1信息管理
4.1.1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管理全县甲型H1N1流感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信息网络,承担甲型H1N1流感疫情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报告等工作。
4.1.2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甲型H1N1流感防治管理信息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本辖区内甲型H1N1流感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4.1.3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分析核实辖区内疫情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资料。
4.2信息报告
4.2.1县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为甲型H1N1流感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甲型H1N1流感的责任报告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信息。
4.2.2医疗机构发现甲型H1Nl流感病例,应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判定疑似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应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畜牧部门为猪流感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
5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反应
本县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依据《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国内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在本省发生或者传入,尚未造成扩散”,属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政府启动应急反应,我县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反应。
5.1县政府应急反应
县政府在市政府或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本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紧急调集和征集有关人员、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现场隔离、疫区的确定与封锁;保证应急处理所需的物资、经费,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医疗救治和人员疏散;及时做好舆论宣传与引导工作。必要时请求市予以支持。
5.2县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反应
卫生行政部门迅速组织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进行采样与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组织开展医疗救治、病人隔离、人员疏散等疫情控制措施,同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按照规定报告有关情况;及时向其他有关部门、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县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5.3县政府有关部门分别设立临时处理机构,负责部门之间以及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协调,开展职责范围内应急处理工作。商务部门要协调指导涉外劳务人员做好相关防控工作。教育部门要组织开展基本常识和健康教育活动,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制度及消毒通风措施。宣传部门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对宣传工作。
5.4乡镇政府应急反应
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地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县政府或者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
6应急反应终止及评估
6.1甲型H1N1流感应急反应的终止
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末例病例发病7天后再无新病例出现,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建议,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同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6.2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理工作评估
6.2.1评估人员组织
根据疫情发生情况,分别由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开展评估工作。
6.2.2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疫区自然地理概况、发生的原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流行因素,疫情发生、发展和控制过程,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7保障措施
7.1技术保障
7.1.1将甲型H1N1流感监测纳入疾病监测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监测点,坚持固定与流动监测相结合的原则,扩大监测覆盖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各级医疗机构应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7.1.2加强甲型H1N1流感应急能力建设,提高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反应能力。按照卫生部《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要求,规范甲型H1N1流感应急队伍、装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通过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能力和水平。
7.2物资、经费保障
7.2.1物资储备:卫生、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建立处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落实物资储备,财政部门保障物资储备经费。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和器材、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及卫生防护的用品和应急设施。疫情发生时,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及时调用储备物资,并加强出入库管理。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7.2.2经费保障: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财政部门落实对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应急处理经费,所需资金已在部门预算核定的应当按照有关快速拨款程序及时拨付;未在部门预算核定的,要通过调整部门预算内部支出结构和追加部门预算等方式,及时安排和拨付,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治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8预案的制定
8.1本预案由县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并按规定公布。
8.2乡镇人民政府参照本预案,并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组织制订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预案。
9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卫生局制订并负责解释。
篇4
本文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预检分诊,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全院职工人人明确控制院内感染的紧迫性、重要性,加强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工作,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加强病房消毒隔离工作,加强重点科室规范管理几个方面对上半年医院感染工作进行阐述,本文对上半年医院感染工作有着参考指导的意义。
2009年上半年,在院长及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在医务科及护理部的协助下,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尤其是“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在世界及全国范围内出现死亡病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我科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工作,现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全院感染委员会会议,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医院感染规定和规章制度,尤其是今年“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5月4日我院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疫情防控专家组、应急防疫队;5月5日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和接诊流程;医院投资了十万多元重建了发热门诊,完善了发热门诊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发热门诊院感控制工作,制定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切实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5月15日,医院派专人专车到青岛购置了各种的防护用品及红外线耳温枪2部;2月6日制定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防控工作预案;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与质量奖挂钩。
二、加强预检分诊
对甲型H1N1流感,在门、急诊入口处设立2处预检分诊点,安排专职人员进行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体温≥37.5℃、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发现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按照规定程序组织诊疗,及时组织专家组会诊,各门诊都按甲型H1N1流感诊治流程进行工作;对手足口病,在儿科、急症科、皮肤科、口腔科等重点科室,设立了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台,一级预检由挂号室把关,二级预检经儿科门诊预检后转传染科门诊确诊,留观、住院、转运定点医院。
三、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全院职工人人明确控制院内感染的紧迫性、重要性
按院感要求分批对全院职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并进行考试、考核,5月4日至6日、18至20日、26至27日,我们对全院职工分别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诊疗方案、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消毒隔离、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一版(试行)、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培训、“医疗救治实战演练”培训,对院感兼职医生、护士及各科护士长,每月针对不同的薄弱环节,尤其是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有针性学习培训,使全院职工人人重视院内感染、人人抓院内感染。
四、加强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工作
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及反馈系统,临床各科医师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立即按规定程序上报,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出院病例,院感科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漏报病例,立即反馈到科室更正,做到不漏报,不错报。
五、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
医院所有医疗器械,尽量由供应室负责清洗与消毒(手术室除外),坚持初洗与精洗分开,为了达到更好的器械清洗效果,我们正在引进了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气枪等,在器械灭菌方面,我们坚持压力蒸气灭菌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手术室预真空压力灭菌器,每天进行B—D检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供应室高压灭菌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灭菌物品每月抽样做细菌培养,使无菌物品灭菌率达100%。
六、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
滥用抗生素在全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医务人员面临之严峻的社会课题,大量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出现及耐药菌株的漫延,给临床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合理应用抗生素人人有责。我们多次组织临床医生学习了抗生素合理应用之相关知识,明确各科抗生素预防应用、联合应用的指征。每周各科室院感监控小组对本科室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并汇总分析,及时调整不合理应用情况;院感科每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给予与质量奖挂钩,督促临床医生按规定做细菌培养,使抗生素的应用做到及时有效。
七、加强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对病房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定期进行监测,每周不定期抽查;病房消毒隔离情况,尤其拖把、抹布、体温表、止血带等管理已规范化;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等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做到了一人一用一消毒。加强了六步洗手法的管理,各科护士长负责检查指导,真正切断经医务人员手传播疾病之途径。
八、加强重点科室规范管理
规范各科室的布局,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标志清楚,分界明确,对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不定期督查,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加强无菌观念意识,提高无菌操作技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将医院感染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九、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篇5
一、工作目标
有效应对我县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加强卫生应急各项准备工作。一旦我县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要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蔓延,大幅度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二、工作原则
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部门专业特长,坚持“密切跟踪、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组织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一)县卫生局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卫生局副局长)
*(卫生局副局长)
*(卫生局副局长)
成员:*(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卫生局疾控股股长)
*(卫生局医政股股长)
*(卫生监督所所长)
*(卫生局采购办副主任)
*(卫生局财统股股长)
*(疾控中心主任)
*(县医院院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医疗救治组、疫情处置组、医疗救治专家组、后勤保障及检查组四个组和一个办公室。
(一)医疗救治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统筹调配我县医护力量、设备等卫生资源,及时组织救治病人,组织医疗技术培训,组织专家会诊,并出具诊断报告和诊疗技术方案,协调县120急救中心做好病人的转运、收治工作。
(二)疫情处置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协调流行病学调查,病原采样检验,指导消毒隔离,统筹辖区内疫情信息的收集,准确统计并及时上报每日疫情情况,制定防治措施。
(三)医疗救治专家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指导全县甲型h1n1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参与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对诊疗业务进行指导与技术支持等。
(四)后勤保障及检查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协调防治工作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防控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出整改指导意见。
(五)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负责协调、联系各单位工作,收集汇总上报情况,下发各种材料。
四、技术措施
(一)基础工作
1.疫情监测报告
县疾控中心、各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方案》的要求,做好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报告、处置工作。对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人禽流感的疑似病例,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要求,采集样本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检测。从5月1日起,对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全县严格实行疫情日报、零报告制度。
2.应急准备
指定县人民医院为全县定点收治甲型h1n1流感的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医院,负责集中收治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和诊断病例。县医院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成立领导组织和医疗救治专家组,做好接收病人的各项准备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设立发热门诊,确定隔离和留观区域。
县疾控中心做好样本采集送检耗材、消杀药械和防护用具的储备工作;县人民医院做好设备、设施、药品、防护用具等储备工作。争取做到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现及时,控制措施有力,严防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各乡镇卫生院及县直各医疗机构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成立领导组织,做好辖区内相关防控工作。
3.健康教育
县疾控中心负责牵头,大力开展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宣教工作,通过标语、电视、宣传资料、宣传专栏、公布咨询电话开展健康咨询等形式,准确的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宣教工作既要提高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卫生防病能力,又要消除社会公众可能出现的恐慌心理和焦躁情绪。
4.专业人员技术培训
县级于5月4日开展第一轮师资培训,各单位在5月6日前完成全员培训。在开展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各单位重点加强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强化培训。
5.应急值守
各单位要保持高度的工作敏感性,加强应急值守,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卫生应急队伍要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6.完善诊疗记录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各医院的出入院登记必须详细、认真填写,必须要有详细的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二)应急反应措施
1.病例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时,于2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它传染病”下的“甲型h1n1流感”。各级医疗机构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报县卫生局,县卫生局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并根据情况建议县政府启动《盐津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现场调查
县疾控中心负责对报告的所有病例立即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居住地及家庭背景、发病和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暴露史、旅行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
在疫情调查处理进程中或结束后,应及时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市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报告。所有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分析结果和调查报告应及时整理归档。
3.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和检测
由县疾控中心按照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开展。
4.现场处置
(1)病例管理
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应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为期至少7天的隔离治疗,若7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离直至体温正常。隔离治疗期间,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要分开管理。
所有相关医疗机构应做好院内感染控制以及医务人员和病例的个人防护,具体要求按照《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执行。
(2)密切接触者管理
按照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原则,对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每日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做好登记。对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在采取有效防护条件下,应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3)应急监测
若发生农业部门确认的动物猪流感h1n1疫情,或相邻地区发生猪流感h1n1动物或人间疫情,或出现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时,应启动猪流感应急监测。
(4)消毒
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应及时对可能污染场所的环境和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仅出现动物猪流感疫情时,县疾控中心应配合当地农业部门开展现场消毒。具体要求按照《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执行。
(5)院内感染控制
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应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医院应严格进行院内感染控制,合格布局,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同时应对病人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将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分病房管理。医务人员和参与疫情现场处置的人员应采取个人防护,具体要求按照《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6)其它控制措施
达菲(奥司他韦)和扎那米伟可用于暴露前和暴露后的预防性服药,应在医生和专家指导下进行。
当地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时,应减少或取消公众集会,必要时可依法采取学校停课、工厂停业等措施。
五、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县财政支持,保证防治甲型h1n1流感疫情所需各项经费。
(二)人员保障
必要时,县卫生局将在辖区内调集医护人员及时处置疫情和救治患者。
篇6
虽然H7N9未表现出与SARS相当的强烈传染性,但是目前其病死率高于SARS。现在医学界最担心的是,这个善变的病毒感染人之后,是否会在人际间传播。
从开始分析病例样本至今已近两个月,分离出了病毒,批量生产了检测试剂。但是,对于传染病控制最为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等仍未有明确结论,特效药和疫苗方面也远没有可兹骄傲的成绩。幸运的是,随着季节变化,气温升高或可抑制流感病毒的传播,但只是或许。
吸取SARS瞒报四个月导致错过最佳防控期的教训,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公共事务都可以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来处理,改变了一味辟谣和否认、封锁消息、“鸵鸟”式沉默回避政策、反应迟缓等作风,疫情信息公布也相对及时,但是信息自下而上传递,再由上层统一作决定的模式仍未明显改观。而近十年,即时通讯工具、网络社交平台等新传播势力的崛起,使舆论拥有更多更便利的出口,这是对政府反应速度和危机处理能力的挑战升级。
疫情尚未结束,结论为时尚早。每次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亦是政府与民众学习提升信息互动,共度危机的契机。世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成熟经验告诉我们,在新病毒疑云未解之时,政府应理性预设下一步危机扩大后如何处理,且及时让公众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从而使公众自觉参与到防控体系中来共担风险、化解危机。
——编者
病毒仍在蔓延。
截至4月19日,中国累计报告88例H7N9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7人,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六省市的32个地市级区域。
随着感染者的不断增加,忧惧在公众心头挥之不去——这种新型病毒是否具备人际传播的可能性?
4月17日,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的记者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疾控)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介绍,4月16日,上海市报告的四个回顾性确诊病例中,即包括首批被确诊H7N9感染者李某的长子,“这可以认为是一起家庭聚集性病例”。
如果加上4月11日上海的一对夫妻先后被确诊为H7N9感染病例,上海已经报告两起家庭聚集性病例。
回顾此前几次发生的H5N1型禽流感疫情中,医学界认为可能存在“有限人传人”,其根据便是数起家庭聚集性病例。在流行病学的指标意义上,一定范围内彼此之间密切接触的多人发病,意味着“人传人”的可能性加大。
目前,中疾控认为,几例家庭聚集性病例仍不能排除感染者共同或先后暴露于携带病毒活禽环境,以及病毒污染的高危环境中,但究竟“是共同暴露、先后暴露,还是一个人感染了又传给另外一位家庭成员,正在抓紧时间调查研究”。冯子健表示。
聚集性病例的出现,无疑应使H7N9可能具有人际传播能力的风险受到高度重视,因为一旦确定H7N9可以“人传人”,大规模蔓延的风险将剧增,整个防控策略也必须迅速随之调整。
面对陌生而强大的病毒,距离SARS事件发生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疾控系统再次面临能否有效“预防控制”新型传染病的考验。 “人传人”之忧
评估H7N9威胁程度的关键问题就是:这种病毒是否会在人际之间传播。
此前,在H5N1流行时,医学界曾有过类似的担心。2011年左右,来自荷兰及美国的研究者通过实验表明,H5N1病毒基因组只要五个位点突变,就可以让H5N1在雪貂中传播,而雪貂的呼吸系统与人类极为相似。
因此,研究者很担心H7N9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类似的基因突变,进而具备人际传播的可能。而H7N9的基因序列也确实表现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特性。
在上海最先确诊的两个病例中,已发现患者感染的H7N9病毒中有八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与此同时,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者分析认为,H7N9表现出更易在人体上呼吸道繁殖迹象。这是病毒可能获得人际传播能力的一个指标:当人咳嗽时,附着于上呼吸道的病毒可能被喷出,从而感染其他人。H5N1病毒之所以没有发现确切的“人传人”,正因它多数在下呼吸道繁殖。
此外,H7N9还有再发生变异的可能。中疾控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舒跃龙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新闻会上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流感病毒的变异很普遍,且不断地变,但往哪个方向变,没有人能够猜测出来。”
而聚集性病例的出现,使公众对于“人传人”的担忧加剧。
4月11日被确认为家庭聚集性病例的是一对50多岁的上海夫妇。4月4日确诊的妻子於某于3月27日发病,可能与禽鸟有接触——在她经常光顾的菜市场有一个较大的活禽交易摊位,而这个摊位,恰好毗邻她喜食的淡水鱼摊点。尽管不会很近距离接触,但冯子健猜测,活禽售卖处常见把禽鸟放在热水中高速转动褪毛的设备,“这样就容易形成气溶胶,如果有病毒的话,从它附近经过的人就有可能吸入”。
随后,於某的丈夫顾某4月1日出现发热、流涕症状。顾某的生活轨迹比退休的妻子更简单,他的工作与禽鸟毫无关系,平常不曾光顾菜市、花鸟市场之类的地方,且由于妻子忌口,鸡鸭等禽类食物,平常也不会出现在这个家庭的餐桌上。尽管曾经有过顾家所住小区有人养鸽子的说法,但未得到证实。
顾某的病情最初未获医疗机构的重视。由于妻子4月1日第二次就诊之后病情已十分危重,家人对顾某也出现发热症状相当紧张,但在顾某4月3日首次求诊时,“医院却让他回家”,顾某的女儿回忆说。
4月5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下称上海公卫中心)对顾某咽拭子标本的两道检测,都得出了H7N9阴性的结论。直到10日,由于顾某病情不断加重至病危,上海疾控中心加采了下呼吸道分泌物,终于在11日确诊其感染H7N9。
第二例家庭聚集性病例,是首例确诊的87岁患者李某的长子。其标本早在3月下旬就送至中疾控。但由于采集标本的病情阶段和部位不同,可能造成一些标本无法分离出病毒,因此直到4月17日,依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二版)》新增加的病原学检测“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李某长子才被确诊为感染H7N9。
冯子健强调,少量家庭聚集性病例的出现,不能代表病毒H7N9已经变异成可以在人际间持续传播的“人流感”病毒。“目前对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追踪显示,H7N9仍是一个禽流感病毒,它的主要传播方式,仍是从禽到人的感染。”
流感病毒对气温敏感,通常随季节变化气温升高,会抑制病毒传播,但今年早春,北京、上海等地气温寒暖之间波动频繁,客观上亦不利于疫情的控制。 传染源仍是谜
与传播途径扑朔迷离相似,人感染H7N9的源头到底是什么,仍是一个谜。
H7N9正式被定名,是在3月29日下午,中疾控从上海和安徽报送的病例标本中分离出三株新型重配禽流感病毒。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后,可推测病毒的演化过程。
但病原学上的进展,却无法回答疾控系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是什么?
迄今已发现的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强,最容易感染人并引发严重症状,H7N9正属于此类。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识别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从而对病毒进行防御。一种是血凝素(HA),它可以让血液中的血红细胞凝聚在一起;另外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A)。如果编码这两种蛋白质的病毒基因突变,蛋白质结构也会随之改变,从而使病毒逃脱免疫系统的防御,可能引发肺部感染。
甲型流感病毒与禽类的关系密切,几乎所有的甲型流感病毒亚型都可从野鸟的身体里分离出来,这是因为野鸟可与此类病毒保持共生,这也是“禽流感”一词的来源。
1997年,“禽流感”引发全球关注。当年5月,香港先后出现了18例人感染H5N1病例,6人死亡。人们首次意识到,在禽类间传播的病毒同样可以传染给人,并产生致命后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H5N1至今已经造成634人感染,371人死亡。
舒跃龙等人通过对H7N9基因序列分析,确认其由三种不同病毒重配而成,这三种病毒分别来自韩国的野鸟、浙江的鸭子和北京的燕雀。
H7N9病毒的八个基因片段中,有六个均来自H9N2。此次事件前,H7亚型在中国极少出现,中国更是从未在禽类中检出过H7N9。H9N2是一种低致病性禽流感,已在东亚地区传播多年。这意味着H7N9是新型重配病毒。但如何发生重配并感染人类,目前没有结论。
一些研究人员怀疑,病毒由禽传染到人的中间宿主是同属哺乳动物的猪,也就是说,几种病毒先传染给猪,后在猪身上发生基因重配,最终传染给人。
猪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宿主,可以接纳来自多个物种的病毒。各种流感病毒在猪的体内分享基因、重新组合后产生新型病毒,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因为尚未能找到H7N9曾经在猪体内发生过基因重配的证据。因此,舒跃龙等人判断,更大可能是病毒在禽类间传播、重配,并直接传染给人。
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公布的数据部分佐证了研究者们的猜想,自4月伊始,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分别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检出禽类携带有H7N9病毒。而这些地区也相应发现了人感染H7N9的病例,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所有分离出来的病毒毒株均高度同源。
“但不能以此就确定家禽是H7N9的传染源。我们发现检测出病毒的地方皆是活禽市场,而养殖基地并未检出H7N9。”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的一位研究员表示,这可以表明家禽在饲养环节并未受到传染,而活禽市场的污染源复杂,很有可能是受到野禽的传染。
舒跃龙表示,由于中国及周边邻国对于鸟类、猪及人患流感的监测有限,使得准确追溯传染源成为一个难题。
类似的难题也曾经出现在对SARS病毒传染源的追溯过程中。
2003年,香港大学教授管轶在果子狸身上找到SARS病毒,2004年1月,香港和广州同时向全世界宣布,在果子狸身上发现SARS病毒,同时下令清除野生动物市场上所有的果子狸。事后,各界认为,此举有效地遏制了疫情扩散。
然而,在后续的研究中,SARS病毒的源头宿主几经更改。其中,2005年9月香港大学教授袁国勇研究小组的研究显示,野生蝙蝠才是SARS病毒的源头宿主,此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9月27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而中科院和澳大利亚组成的研究小组也将SARS源头锁定在蝙蝠身上,并在2005年9月的《科学》杂志上刊发论文。但是,相关的研究成果更多只是推论,均缺乏充分的证据。
至今,SARS的身世仍然是个谜。 漫长的23天
H7N9疫情,最早可溯至2月19日。这天,居住在上海闵行区的李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下称上海五院)。
因为SARS和H5N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均是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轻型病例和隐性感染者除外),所以,中国加强了对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
卫生部在2004年公布了《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在2007年制定了《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下称《不明肺炎方案》),以强化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 2013年4月14日,福建漳州,龙海市紫泥镇一个养殖场的工人把鸭苗倒进“化尸坑”。龙海是漳州最主要的种鸭养殖区,全漳州市5天一轮回新孵出的鸭苗数量达50万只,现在还有40多万只无人购买,其中,已通过低价出售、无害化处理10多万只。
在上海市,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4月15日,被定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重点防控时期,要求“一旦发现符合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等定义的病例,要及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必要时根据有关规定由区县和市级专家会诊,经会诊判定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要及时启动相应的报告和处置流程”。
2月26日,李某住院的第二天,上海公卫中心副主任卢洪洲应邀前往上海五院参与会诊。此时李氏父子三人都已入院,其中小儿子已因重症肺炎昏迷。
卢洪洲当天就提出,怀疑李氏父子感染了某种新型病毒。卢洪洲的判断基于三点:“第一,当时是一家三口都有呼吸道疾病,先后发病;第二,因为他的临床表现像是一个病毒性的传染性疾病;第三,闵行区疾控中心已经排除了SARS、H5N1等已知病毒感染。”
“我当时认为是甲型流感病毒,然后一家三口我都用了达菲,因为是重症,用了双倍剂量。”卢洪洲回忆。
根据《不明肺炎方案》的规定流程,病例标本被送至闵行区疾控中心进行检测,但结果全部为阴性,也就没有再将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事后看来,闵行区疾控中心未能发现新病毒的征兆,因而使疾控系统常规的逐级上报信息链条中断。由此,李某的病例样本脱离常规的流程。上海五院呼吸科主任揭志军,将此病例以“课题标本”形式,送至上海公卫中心病原应急检测和生物安全部进行检测。
网络直报是指,临床医疗机构或疾控单位,在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尽快将病例信息上传至全国性监测网络,从而使各地入网的医院和疾控中心获知情况,上级部门可据此决策。这是一个不向一般公众开放的专业网络。
此后,上海公卫中心的检测结果是:样本中的病毒是一种新型甲型流感病毒,但无法确定是哪种亚型。
导致闵行区疾控中心和上海公卫中心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采集的临床样本(病人的鼻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和血清标本等)所处病情阶段和部位不同。因此,4月3日公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也强调,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七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周-4周的恢复期血清。
实际上,检出甲型流感病毒从技术上并不复杂,也无须很长时间。据卢洪洲介绍,在样本送至上海公卫中心“三四天后”的3月初,就判断出该病毒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但直到3月21日,上海市才将第一批病例样本送往中疾控。
上海的首个确诊病例从完成样本采集到上报中疾控经历了漫长的23天。这23天究竟对H7N9的防控产生怎样的影响,难以评估。相较而言,安徽的第三例确诊病例,3月20日完成样本采集,随即送至中疾控,与上海病例同时确诊。 联防联控应常态
虽然传染源的证据并不确凿,但上海等地果断采取了隔离传染源的措施。
在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不明,特效药和疫苗短时间内难有进展的情况下,最现实的控制传染病措施就是隔离当前看来最可能的传染源。这次各地政府的选择是明智的。
4月2日,上海就全面启动流感流行应急预案III级响应。这一响应机制的启动,使卫生、农业、工商等多部门的联防联控得以开展。4月6日,上海暂停一切活禽交易,以隔离可能的传染源。到第二天晚上,上海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焚烧各类扑杀家禽11.11万羽。
“城市中最容易发生禽类密切接触的场所就是有活禽交易的菜市场。”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吴凡对《财经》记者说:“上海停止活禽交易之后4天-5天,效果显现了,检测量增加,但每天确诊病例的数量却下降了。”
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是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和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2005年H5N1禽流感之后,国务院下文,明确要求各地区严格控制活禽交易市场数量,不在城市人口密集区新建活禽经营市场,并逐步将活禽经营市场迁出大中城市人口密集区。但显然大多数城市没有执行这项政策。
继上海之后,其他确诊H7N9病例的省市,江苏、北京等地也陆续暂停活禽交易,并在一定范围内扑杀家禽。
北京市还宣布,不明原因肺炎都可免费增加H7N9病毒检测。北京出现7岁女童首例确诊病例后,即对其从事活禽交易的父亲及相关人群主动筛查,并成功发现了另一名4岁的H7N9病毒携带男童。上海也同样通过流感哨点医院主动监测发现了一名感染者。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时,属于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按分级响应的原则,可自主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上海全面启动流感流行应急预案III级响应时,受到一些方面给予的压力。“他们说没什么事你们响应什么。”吴凡说:“(上海)没有反应过度,是根据预案依法依规行政。”
安徽、江苏和浙江三省,选择启动最低一级应急响应(IV级)。其措施包括:将病毒携带者送至定点机构,对其进行医学观察和院内感染控制,省级卫生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等。国家卫生计生委4月17日表示,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现有防控措施需要升级。
作为H7N9防控参与者之一,吴凡认为,此次应对H7N9“速度还不够快”,需要进一步完善“左右沟通的机制”。
中国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主体依然是行政机关。与美国疾控系统不同,中国疾控系统将行政功能和专业功能分别配置在卫生行政部门(疾控处)、应急办和专业部门(疾控中心),后者并不具有行政和社会管理功能。而美国的疾控中心,独立于地方政府,归联邦政府管辖,大致相当于将中国上述三类部门的功能合一,因而沟通效率更高。
在上海完成首批活禽扑杀工作两天后,农业部方《动物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指南(试行)》,要求经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为H7亚型禽流感病毒疑似阳性的,限制感染群所在场(村)的所有动物移动;经农业部确认为H7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的,对感染群的所有动物进行扑杀。
也就是说农业部要求,扑杀禽类取决于其部门下动物防疫机构的病原学检测结果。然而,中国疫情监测工作,一直是人归卫生口负责,牲畜归农业口负责。二者信息沟通极为有限。即便疾控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证据,认为有必要扑杀禽类以隔断传染源,也没有权限,需要地方政府协调农业部门。
农业部一位不愿具名人士也承认, 就是在农业系统内部,对疫情的沟通亦不甚顺畅。两个主要的动物疫情监控部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都是农业部下属单位,却不共享信息和数据。
至于被怀疑为最初传播源头的候鸟,则属林业部门管理。“我们更参与不了。”该人士说。
“(大的体制)一下子改不过来,因此要用一个联防联控机制来弥补条线之间割裂的关系。等于用机制来弥补体制缺陷。”吴凡说。
在SARS之后,中国初步形成了一套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编写了分类分层级的应急预案,同时各级政府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并成为中国应急体制的常设机构。而联防联控机制则需要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临时组建应对机构,一旦事件处理完毕,相应机构即解散。
在2009年H1N1疫情过后,中央政府曾对联防联控机制的效率进行评估。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认为,疫情发生时,常设的应急办大多没有发挥作用,主要依赖临时组建的应急系统。
篇7
一、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开展综合性疾病防治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注重做好日常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人间禽流感的预防及非典防治工作,有效防止了重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一)辖区各医院均设有预防保健机构或专职人员,强化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1-12月份全区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21种763例,总发病率为236.43/十万,无传染病死亡病例报告,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低于2%。其中,重点疾病为:肝炎212例;菌痢251例;猩红热24例;肺结核81例;流行性腮腺炎26例;尖锐湿疣17例;淋病31例。
(二)1—12月份全区共使用生物制品19种,累计下发使用各种疫苗120198人份,“五苗”接种率达到95%。 (三)与区教体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我区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校建立防治重大传染病预防接种制度的通知》(殷卫[2005]5号文件),并按要求于今年4、5月份组织辖区各接种门诊对7岁、17-19岁人群开展了2215人次的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
(四)今年4月份,对区北蒙办事处大碾屯小学发生的12例水痘病例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在对4例现患病学生进行了个案调查后,对该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目前患病学生都已恢复健康。
(五)在年初,成立了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疫情应急处理小组及预备队,印发了《突发人间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人间禽流感防治知识》等宣传资料10000多份;举办了辖区各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共200余名参加的“殷都区人间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班”。加强了辖区7个集贸市场的禽类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和辖区160家经营鲜活禽类食品及餐饮单位监督检查。掌握了辖区98家专业畜禽养殖户及高暴露人群情况,辖区各医疗机构均制定了相应的人间禽流感防治预案,组建了人间禽流感防治机构,实行疫情值班制度,完善报告制度;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原则,实行了24小时疫情值班制和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专项报告制度等,及时准确应对了人间禽流感疫情。
(六)印发了《殷都区卫生局关于加强SARS疫情监测报告的通知》,强调了疫情的监测与报告管理,并对辖区各单位的SARS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实行了通报制度,根据4月份全国非典疫情情况,及时启动了疫情应急预案。
(七)为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切实搞好我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在区政府成立殷都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我局又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艾滋病防治专家组”,具体负责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和技术指导、对外交流、咨询服务等。并于今年8月份,开展了全区有偿供血人员普查,基本摸清了辖区的HIV感染者底数。本次普查,共入户调查77491户,调查人口233392人,累计登记既往有偿供血人员217人,累计采血150人,查出HIV感染者1人,并对其和既往确认的1名HIV感染者进行了个案调查;截至目前,全区共有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4名。
二、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加大卫生监督检查力度。
(一)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卫生监督的质量和效果,1—11月份,共组织90名卫生监督人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卫生监督人员业务水平,为我区卫生监督工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开展了春节、五一和十一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进行了奶制品、饮料、散装食品、月饼及化妆品市场等12项专项治理,检查单位(场所)2850户次,发现各类隐患195处,当即整改148处,限期整改47处,责令停业整顿4家,监控重大隐患1处,制作现场笔录1284份,下达监督意见书1307份、处罚告知书11份,罚款8500元;查处过期、标识不清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原料2300公斤,奶制品150公斤,饮料875件;查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化妆品12盒、无产品检验报告单的卫生用品20包。有力地打击了非法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食品市场和公共场所卫生环境。
(三)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周宣传活动。共出动人员25人次,车辆5次,设置咨询台2个,宣传版面4个,发放宣传材料2700份,举办食品安全教育课6班次216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采取了卫生监督科室分片包干的方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卫生监督覆盖率已达100%,同时,利用对从业人员限期体检,集中培训等办法,严把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关,今年1—12月份共体检5737人,培训各类从业人员3823人;对52名职业禁忌人员进行了调离,调离率达100%。
(五)认真做好《卫生许可证》审批工作。依据《食品卫生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把好《卫生许可证申请书》的审查、发放关,做到合格一户、签发一户,1—12月份,共签发《卫生许可证申请书》1251份。
三、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市场秩序。
全面贯彻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和《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坚持医疗机构按规划设置、按法律管理、按标准评审,有效促进了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一)加大了打击非法行医力度,全年共查处非法行医21家,没收过期医用药品、医疗器械价值7000多元,罚款20400元。有效净化了我区医疗卫生市场,进一步规范了我区医疗卫生秩序。
(二)根据《河南省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圆满完成乡医注册工作,共计有219人通过信息确认免试注册,60人通过考试进行了注册。
(三)完成无正规学历再教育培训工作,全区共有219名无正规学历的卫生人员参加了无学历再教育学习(其中市中医药学校69名,市卫校130名,其它中专院校20名),为下一步乡镇卫生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和农村卫生所(室)在岗乡村医生逐步向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根据省市统一安排,圆满完成了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共有75人报名参加,其中,中医24人,西医51人,执业医师16人,执业助理医师59人。
(五)按照市卫生局新确定的年审工作内容,以“查问题、定措施、促改进”的指导思想,根据“六统一,八不准”的要求,采取现场检查、现场办公的工作方法,完成了全区215家医疗机构的年审、校验工作。在年审检查中,从医疗文书的书写保管,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外租赁科室情况、一次性卫生用品的使用与销毁、传染病的报告与管理、非典防治预案落实情况等进行了重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促进了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四、加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辖区广大群众。
(一)西郊乡卫生院、新兴医院、区直门诊所按照“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医疗卫生服务宗旨,提出“三个一切”、“五心”、“五有”的服务措施,即: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一切方便患者;接诊热心、检查细心、解释耐心、治疗精心、让病人放心;入院有人接、住院有人管、检查有人赔,出院有车送、回家有随访,热情为患者服务。西郊乡卫生院门诊接诊约3.8万人次,住院收治1900余人次,开展手术近1000台,业务收入280余万元;新兴医院全年门诊接诊约2.5万人次,住院410人次,业务收入112余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7万元;区直门诊业务收入10.3余万元。
(二)区妇幼保健所1—12月份,共计完成0-7岁儿童系统体检1896人,新建卡203人,入托体检2666人,病弱儿童建档5人,系统体检率达85%;妇女孕产期保健515人,新建卡69人,婚前体检22人,其它类别体检134人,围产期体检率85%;规范《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程序,共发放398份;门诊接待人数2150人次,妇女病普查1500人。
(三)为推动我区社区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开展,结合我区卫生规划要求和社区居民需求,自今年6月份开展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对原有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出了整改要求,并迎接了省卫生厅组织的专题调研和督导。截至目前,我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分别是:梅园庄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纱厂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铁西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分别设在钢六区和钢二区。
五、提高审批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为提高审批效率,方便人民群众办事,区卫生局成立了审办股,审办股充分落实授权内容,坚持热情优质服务,树立了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从成立至今,共接待群众办事、咨询2300余人次,全年工作无投诉。区行政便民服务中心9月份开展百分考核以来,卫生局窗口9月、10月连续2个月夺得“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标兵”称号,收到群众赠送“热情服务,执政为民”的锦旗一面。全年共发放《卫生许可证》1150个,其中:食品类952个,公共场所类198个,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5470个,“两证”正确发放率100%。
严格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从2003年以来,共免费办理《卫生许可证》180个,免费金额1800元;免费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145个,免费金额7250元;免收个体医疗机构管理费11025元;合计19825元。
六、全力以赴,努力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殷都区卫生局创卫工作台帐》、《殷都区卫生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制度》、《殷都区卫生局创卫工作网络图》、《殷都区卫生局“创卫”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殷都区卫生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任务分解及百分检查评分标准》等,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确保了省初验工作成功。
(一)健康教育。在省初验之前,争取区政府成立了区健康教育所,在区卫生局、防疫站、教体局、西郊乡、各街道办事处和辖区各厂矿、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健康教育组织,固定了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以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的健康教育组织为骨干,以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单位的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为依托的健康教育网络。
在全区共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68个,发放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应知应会宣传单13万张,健康知识应知应会手册近7万册,开展包括观看录像、参加讲座、有奖知识答卷、组织展览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发放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基本健康知识应知应会宣传单3万份,行业创卫明白卡5000余份。
按照《安阳市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辖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在病房、门诊严格按标准开展健康教育,严格落实健康教育处方制,在门诊、病房、候诊室等处均设置了健康教育宣传栏,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医疗保健知识,免费赠阅疾病预防宣传资料,确保了住院病人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我区各医疗机构目前共设立各类健康教育宣传栏45个。
按照《安阳市教育局、安阳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全区各学校均设置了健康教育课程,对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师资安排、教案编写、课程进度做了明确规定。各学校坚持做到了教员、课本、教案、课时、效果评价五落实。各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的开课率均达到了100%。
(二)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加强日常工作的同时,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9类60条中涉及公共卫生系统的4类30条任务,进行认真分解,安排到相关科室,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做到责任明确到位。先后制定印发了《殷都区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殷都区公共卫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方案》。并于9月召开了“殷都区公共卫生系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动员会”,全体卫生监督人员及辖区380余家从业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对我区卫生系统的创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三)加强“五小”门店整治,夯实创卫基础。先后组织召开4次“五小”专项治理工作会议,转发了《安阳市“五小”门店专项治理标准》1200份,制作印发《安阳市殷都区创卫办“五小”整治联合执法意见书》、《安阳市殷都区创卫办“五小”整治控制决定书》和《安阳市殷都区创卫办“五小”整治督查通知书》2000多份。
(四)认真搜集整理汇总归档了健康教育、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及局机关“创卫”工作文本资料,共装订成册五套33本。
七、其它重要工作
(一)截至目前,预算内收入完成102.5633万元(其中局本身完成20.719万元,妇幼保健所完成1.5万元,防疫站80.3443万元);预算外收入完成13.3324万元(其中局本身完成5050元,防疫站完成6.8274万元,妇幼保健所完成6万元)。
(二)为顾全钢花路建设大局,西郊乡卫生院率先拆除了该院防保科、车库等部分建筑。区政府已经向市政府请示在市第五人民医院搬迁后的原址上,以西郊乡卫生院的设备、人员等现有资源为基础,组建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或殷都区人民医院,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积极筹制。
(三)筹建北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立项、规划等相关手续已经全部办妥,平面图、效果图已经出台,资金也筹措完毕。并已向土地部门申报了办理土地相关手续。
(四)为了保证《行政许可法》在卫生系统能够顺利实施,制定有关行政许可的配套制度和实施流程图,参加了区组织的《行政许可法》宣传日活动,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审批。
(五)区防疫站检验室于今年第一季度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卫生检验机构资格认证书》。
(六)于“5.8”世界红十字日,参加在市政广场举办的中国红十字会建会10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活动,发放宣传品400余册。
(七)根据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政府纠风办印发的《殷都区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实施方案》及其通知要求,我局及时进行了整顿工作部署,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对4名超出着装范围人员予以整顿清理。
(八)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区卫生局与辖区各医疗机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业主、局属各二级单位每个工作岗位等都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共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222份。
(九)按照区武装部和区防汛办要求,分别成立了区民兵医疗救护队(55人)、卫生防疫队(30人)和防汛抢险医疗救护队(55人)。
八、存在的问题。
(一)区健康教育所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是办公场所、人员和经费没有落实到位,如果不尽快落实,将影响我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卫生监督体制不顺畅,由于我区的卫生监督队伍在区卫生防疫站,而目前防疫站在工作中由于受经费供给方式的影响,在日常监督工作中,重收费,轻管理,这就是造成我区“五小”门店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尽快理顺卫生监督体制,建立一支专门的卫生监督队伍,全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效率仍将低下,从业单位卫生状况很难有效彻底改观。
(三)西郊乡卫生院的经费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落实。
(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专项资金没有建立。
九、2006年工作目标。
(一)以艾滋病、禽流感、非典为重点,防止重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建设,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低于2%。
(二)切实加强免疫预防集中接种工作,“五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安全注射率达100%,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达95%。
(三)严防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件发生,保持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100%,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有计划、有检查,卫生监督、检测,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从业单位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全部持有《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五病”调离率全部达到100%。
(四)加大全区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70%,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60%。
(五)继续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
(六)预算内收入完成77万元(其中局本身完成15万元,妇幼保健所完成2万元,防疫站完成60万元);预算外收入完成12万元(其中防疫站完成5万元,妇幼保健所完成7万元)。
(七)积极完成区委、区政府、市卫生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十、2006年工作措施。
(一)争取区健康教育所的办公场所、人员、经费尽快到位,及时、有效地开展我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二)按照国家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办事规则,待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具体方案下达后,尽快完成区卫生防疫站的撤并整合,成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理顺体制,促使区卫生监督所成为一支专门、高效的卫生监督检查机构,改变卫生监督方法、方式,提升我区卫生状况。
(三)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的行业标准,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目标,把我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真正、全面落实到实处。
(四)认真做好西郊卫生院的搬迁重建的各项工作。
(五)按照《殷都区(2001—2010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方案》,争取区政府建立农村初保专项基金,与有关部门配合,认真组织实施,推动各项初保目标的落实。
(六)继续加大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行医。个体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实行微机化管理,上网公布,增加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七)以非典型肺炎、人间禽流感、霍乱、O157:H7出血性肠炎、乙型肝炎、性病艾滋病为重点疾病,以高危人群、在校学生、流动人口为重点人群,加强疾病监测、预防和控制力度,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健全报告网络,防止疫情反复。
(八)加大预防艾滋病宣传力度,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九)加强预防用生物制品管理,加大生物制品监督管理力度,年内开展2—3次生物制品执法检查,确保生物制品供应渠道正规、制品安全。
(十)加大宣传力度,配合上级部门搞好碘缺乏病、降氟水质分析、鼠疫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
(十一)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技术规范》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医疗保健机构的消毒效果的监督监测,加强消毒产品的监督监测,配合区爱卫办做好全区病媒生物的杀灭和监测工作。
(十二)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配合国家食品打假,开展各项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街头饮食摊点卫生设施标准》并积极推广,保证街头食品卫生安全;强化管理,严管重罚,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办力度,积极参加全省“百案评奖”活动;同时,加强卫生监督员培训,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卫生监督队伍。
篇8
关键词 群发性癔病 原因 处理对策
疾病预防是控制预防消灭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但在社区、学校、接种门诊,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时偶尔发生的群发性癔病严重影响了疾病预防工作的开展。为总结经验教训,探讨预防群发性癔病的对策,现分析群发性癔病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与注意事项,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对我县近年来疾病预防工作发生的群发性癔病案例调查分析来看,发生2起,共发病735例,其中7~9岁发病发病率为9.84%,10~12岁发病为66.55%,13~14岁发病为16.61%,以10~12岁儿童发病居多,男362例,女646例。男女之比为1:1.78,女性多于男性。发病诱因均为免疫接种或预防服药而引起,在学校以班为单位集体发病。临床类型呈多样化,以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症状多见,以自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腹痛腹胀,阵发性抽搐,下肢活动不便、肢体麻木为主,严重者出现癔病晕厥,视觉障碍等症状,与外地文献报告基本一致。
群发性癔病发生的原因
在大规模群体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过程中,特别是在学校集中接种时,由于个别学生处于特定的病理生理状态如饥饿、低血糖、传染病的潜伏期等,往往易发生晕针等突发现象,如处理不当,就会成了整个群体反应的导火索,如同枪支扣动了“扳机”,一发而不可收,造成群体性癔病发生流行。其根本原因是儿童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全面发育阶段,生长发育未成熟,心理还不够稳定,对外界事物承受能力较差,精神脆弱,缺乏应急能力。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易发生心理性反应。同时,学生们普遍具有求同心理,看见别人难受,便觉得自己也难受,从而导致感应性癔病的发生。加之农村的基层防疫医生、临床医生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绝大多数不了解群发性癔病发生的原因和正确处理措施,学校老师和周围学生对预防接种、服药时出现的一般性反应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学生和学生家长中进行不恰当的提示或暗示,使学生“触景生情”,相互影响,诱发症状。使一般预防接种的反应被夸大化、复杂化,导致事件难以处理。
讨 论
群发性癔病为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后,多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多数表现相同或相似症状的癔病,其特点是临床表现及症状与客观体征不符,检查不出任何阳性体征,亦无器质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群体性癔病临床类型呈多样化,为头晕、眼花、心慌、面色苍白或潮红,胃内不适或轻度恶心、头痛、头晕、手足发凉和发麻。重者阵发性腹痛、阵发性抽搐,肢麻、肢痛、喉头异物感、哭闹、嗜睡。如有些患者主诉有肢体麻木或视觉障碍,但检查与神经分布范围不符,发病与神经因素在时间上紧密联系,尤其受各种心理暗示的影响。在良好的影响下,症状可迅速好转,反之症状可加重。一般癔病发作短暂,绝大多数病人症状持续时间较短。运动障碍5~20分钟,精神、感觉障碍10~30分钟,病情易反复。轻者不需要特殊处理,短时间内休息可恢复正常,如晕厥一旦发生,应立刻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可饮热开水或热糖水,可以自然恢复。重者可针刺人中、少商、合谷,数分钟仍不恢复者,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一般患者经治疗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随着卫生防疫工作的深入,经济的发展,预防接种或预防人数增多,免疫接覆盖率的提高,预防对象有相当数量的是农村7~14岁儿童,这就增加这部分人群发生群发性癔病的几率;其次是儿童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全面发育阶段,生长发育未成熟,心理还不够稳定,对外界事物承受能力较差,精神脆弱,缺乏应急能力,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易发生心理性反应。群发性癔病发生后,与某些急性传染病和变态反应疾病早期症状鉴别困难。因此,遇到首例发生反应后,基层防疫医生和学校老师都没有经验,没能正确处理,从而导致大批不良反应发生,有的医务人员误认为是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反应,赶快入院输液抢救治疗、做CT、脑电图检查等;还有些医生口头或书面上的不良暗示,从治疗上夸大了病情,增加了患者家长的恐慌情绪,加速了事件的扩大和发展;部分儿童家长也想借此事得到高额赔偿,造成事件难以处理;还有个别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失实报道,对事件的发展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安定和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处理及对策
在开展各项卫生防病工作之前,要充分向领导、向社会、向群众做好预防接种的宣传、发动、组织工作。特别要做好基层防保医生接种或服药前的逐级培训,严格控制接种或服药范围及对象,熟练掌握反应及其处理原则,避免出现反应后的紧张和恐惧。实行预防接种或服药应分散进行,防止在空腹、疲劳恐惧等情况下预防接种或服药。接种门诊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如果反应轻微,可平卧休息,反应较重者可送往医院治疗。一旦发生群体性癔病,尤其对首例病人要及时正确处理,避免发生相互感应,造成连锁反应。当病人发生较多时应及时疏散病人,隔离分散治疗。群发性癔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以暗示对症、治疗、疏导为主,必要时可给一些针刺对症等治疗,医护人员搞好心理治疗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稳定学生的情绪。对群体性癔病的发生和处理,应尽快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疾控中心报告。
学校应重视预防接种工作,要通过各种形式,普及卫生知识,开展适时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适应性、承受力、意志力、创造性和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学会认知自己和环境,减轻学生在某种刺激下的心理应急反应。与此同时,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为班级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稳定的性格特征及正常的心态。同时,要制定预防接种可能引发群体性癔病发生的应急预案。要尽量创造减少心理应激的氛围,把人为因素减少到最低,同时,要有效、合理安排接种时间,防止学生过多、拥挤,导致气氛紧张。医护人员要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疫苗禁忌证,做好接种前的宣传解释工作。要向学生和老师讲清注射疫苗后,个别人可能会出现注射局部反应,让他们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但也不能过分强调不良反应,以免产生暗示效应。学校应该加大对危机管理的力度,研究突发事件处理技巧,尽量创造一种能减少心理应激的环境,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群体性癔病发生后,最重要的是医务人员态度语言要统一,口径要一致,建立病人对医生的信心,防止相互矛盾的信息而引起病情反复,同时要注意接种的偶合病例。在各级医疗机构的诊断中,凡遇到相关病例的诊断应慎重,必要时请上级医生会诊讨论。如认为可能是预防接种或服药的反应,应先和当地疾控中心联系,共同研究分析反应情况或通过预防接种诊断小组诊断后,再向家属说明,在未明确之前,不在口头上或病史上向家属说明是接种反应。要组织有关人员耐心细致对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稳定情绪。要与学校及有关单位统一认识,密切配合,防止新闻误导以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应对那些以营利为目,损害群众的不法行为进行曝光和坚决打击;对以防治疾病为宗旨的防治措施而引起群发性癔病应科学客观公正报道,引导群众认识发病的偶然性,以便群众理解支持配合疾病控制工作的开展。各级卫生主管单位作为治理突发性的主体,首先必须树立现代治理理念,通过搭建制度沟通平台和建立预警评估体系,防止突发性的爆发,并以社会自组织为中介尽量减少突发性,最终建立高效完整的治理模式,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钟兴远.在学校卫生防疫工作中发生群发性癔病处理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772-3773.
篇9
(一)创新理念,营造法治文化氛围。1、加强媒体宣传。3月10日,在市电视台方塔演播厅举行“与法同行”——《法在身边》电视栏目开播五周年文艺专场,以电视媒体宣传的形式,传播法治理念、普及法律常识、提供法律服务。2009年,市电视台《法在身边》栏目播出52期,市电台《18空中普法广场》栏目播出10期,两大法制栏目深受群众欢迎,为全市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2、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月活动。一是举行法制文艺精品展演暨“法治文化宣传月”开幕式。由全市法制文艺调演产生的优秀节目公开展演,并对本年度法制文艺调演节目进行颁奖,着力传播法治文化,倡导法治文明,扩大“五五”普法的社会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二是开展“法治·文明·和谐”美术、书法、摄影系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征集美书摄作品,以宣传十七大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主,围绕一个法律观点、法律事件、法制人物进行创作,共收到196件作品,并邀请专家,进行评比,获奖作品进行展出。三是抓好一个“法治文化示范村”试点。古里镇小康村作为法治文化示范村试点,以“十有十无”为创建标准,精心培育,并将通过召开“法治文化示范村”创建工作现场会在全市各镇推开。四是开展法制文艺调演活动。五是举办“与法同行”市中小学生电脑小报展。获奖作品在法制长廊中展出,反映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实践,增强青少年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五五”普法工作。1、抓好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完善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坚持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原则,把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融入治安管理、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卫生管理于一体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将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落实到相关主管部门和相应的企事业单位、团体中,为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确定每年6月为“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月”,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外来人口学法积极性,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实效。三是利用媒体专题宣传,开展与外来人员生产、生活文秘杂烩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宣传,提高外来人口的法律素质。四是现场法律咨询。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于6月1日上午在全市城乡举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大型集中宣传咨询活动。五是“法律五进”集中行动。在全市各镇(场)、部门重点选择十个社区(居委会)、十个建筑工地、十个专业市场、十个农民工集宿区、十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结合各自特点,开展以法制讲座、法制展览、法律咨询、板报联展、法制实践等形式为主的“法律五进”集中行动。六是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在全市成立七个代表队,以《劳动合同法》为主要内容,通过笔答、抢答、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现场法律知识竞赛。七是评选十佳新市民学法标兵,树立外来人员学法用法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养成外来人口自觉学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八是标语横幅宣传。在全市城镇各主要路口、街道等设立宣传横幅,营造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氛围。2、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开展第三届青少年“暑期学法欢乐营”系列活动。开展法制实践半日活动,举办“法治与和谐”市少儿书法比赛,组织“与法同行”市中小学生电脑小报制作比赛,举办“小小公民来学法”有奖电视竞答活动。二是召开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会暨法制副校长培训。全市96所中小学和14所新市民子弟学校的分管德育教育的副校长和兼职法制副校长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五五”普法以来我市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邀请*大学法学院张鹏副教授作题为“纠正违法行为、维护自身安全、法律助我成长”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专题辅导。参观了*小学科普法制教育实践基地和第三届“暑期学法欢乐营”获奖作品展。三是对全市2009年度新建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进行授牌。*小学、阳光学校分别建成以科普法律知识、交通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实践基地,通过形象直观、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的实践基地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三)建设载体,打造法制宣传教育品牌。我们探索新思路,拓宽新领域,在沙家浜风景区纪念馆老馆筹建市法制宣传教育中心,中心面积2000平方米,投入200万元,设有序厅、法治进程厅、法在身边、交通生命线、法制博览、碧水琴川、法治文化、尾厅、影视报告厅等,主要采用声、光、电、自动感应等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并辅助以实物、展版等,中心以崭新的形式,提高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我市的“五五”普法工作得到省、*市中期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夯基础,强基层,维护稳定作贡献
1、人民调解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专业、行业调委会建设取得新成绩。市、镇、村、组四级网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有50个专业市场调委会。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社会第三方参与调处医患纠纷,维护了医院正常秩序,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各镇、场依托调处服务中心建立了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环境保护、工资福利、土地流转等五个应急调解小组,专门调处社会热点和难点纠纷。依托江苏*少平律师事务所成立了全省首家专门调处群体性社会矛盾纠纷的市少平调解事务所。
2、规范调解,依法调解,人民调解公信力得到新提高。在巩固规范化调委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主要抓好了规范调解,依法调解,着重强调了调解程序,调解范围、原则、效力及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年初制定了庭式调解的考核要求及达标比例,制作了500张人民调解员上岗工作证,要求调解员在调解时亮明身份,公开调解。在调解协议的制作上力求四准确,一是协议格式准确,一律采用司法部规定的统一格式;二是当事人主体准确,防止出现缺漏当事人或当事人出错现象;三是协议规定的内容准确,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清楚明白,并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四是体现自愿接受,盖章准确。通过抓庭式调解,抓人民调解案卷规范、抓调解协议书制作,规范调解、依法调解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全市432件人民调解卷宗出错率控制在3以内。
3、大调解机制日益完善,对接渠道拓展,在平安创建中取得新成效。建立了市、镇两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市镇两级调处服务中心,出台了两级调处服务中心的工作制度,充实了调处服务中心的成员单位,两级调处服务中心聘用了23名专职调解员,调处服务中心正常运作。9月份,政法委牵头进行了大调解工作检查,受到肯定。在下半年开展全市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中,调处服务中心为每名领导干部指派1-2名律师,全程参与接访活动,为领导干部提供法律上的参谋,据统计,自大接访活动开始以来,共有50多名律师参与接访活动43人次。在检调、诉调对接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开展了访调、公调对接,并根据上级要求在人民法院附设人民调解工作室进展顺利。
4、排查分析形成制度,预防预警工作到位,人民调解取得新成果。各镇场每月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组织辖区内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特别是对纠纷苗子和重点对象、有群体性矛盾倾向的纠纷进行有目的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归类,形成a、b、c模式,并将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情况形成分析报告上报。局每月编写社会矛盾纠纷分析报告,提供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使他们掌握社情民意,正确决策,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纠纷性质、轻重缓急进行分级分类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纠纷扩大。对可能出现的群体性纠纷、疑难的矛盾纠纷及时预警、预案,明确相关的责任人进行包案,保证纠纷得到有效掌控和化解,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由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后交给相关分管领导办理,各镇的应急处理调处小组在调处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保护等纠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5、立足本职,发挥职能,司法所建设取得新成绩。在实现省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满堂红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借大调解建设的东风,司法所软硬件建设又上了一个台阶。支塘、梅李司法所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办公场所、办公面积有了极大改善。同时,大力提高基层司法行政人员的业务素质,今年以来开展了“十佳调解能手”评选活动和“争当排头兵能力大比拼”活动,从调处能力、业务实务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多个方面检阅司法行政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系列活动极大提高了司法行政人员业务水平。我们通过深入基层,加强业务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渠道,全面推进司法所建设。一年来,有一个司法所被评为*市优秀司法所,2名所长受到上级嘉奖,尚湖镇司法所被推荐为市“双十佳单位”。
三、抓监管,创特色,矫正安帮上台阶
(一)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奥运期间的社会稳定。今年正值奥运年,我们一是加强对矫正对象的走访排查工作。二是加强法制教育,确保奥运期间矫正对象的思想稳定。各镇将开展法制教育作为稳定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提高他们法纪观念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尚湖镇、梅李镇、辛庄镇司法所利用集中教育,组织辖区内矫正对象进行《刑法》、《交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管理制度的学习教育;古里镇组织以“形势、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矫正对象集中教育培训;沙家浜镇、尚湖镇司法所对重点对象,以组织观看警示录像片的形式,对本镇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警示教育;董浜镇司法所向该镇的全体社区矫正对象发出了《遵纪守法维护形象为奥运增辉》的倡议书,要求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努力维护社会文明、和谐与稳定,为奥运会的顺利举办贡献力量。三是完善监管措施,加大对重点矫正对象监控力度。奥运期间,市、镇两级矫正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加强了值班制度,值班人员、社区矫正联络员手机等通信工具保持开机状态,随呼随到,在奥运期间全市未发生一起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违法犯罪现象。
(二)建立移动平台综合管理系统,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管理。在去年底投资50多万元建成社区矫正移动管理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制订下发了《社区矫正移动信息管理系统定位机使用规则》,对移动平台管理系统定位机的领取、使用、费用、保管等方面做出的具体管理规定,规范了各镇司法所对定位机的使用。在3月中旬组织举办了社区矫正综合管理系统移动平台操作培训,对各镇司法所所长、内勤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辅导,与会人员还观摩了虞山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该系统的操作演示。平时我们加强对各镇使用社区矫正移动平台管理系统情况检查和指导,督促各镇及时输入人员基本信息,规范操作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矫正移动平台综合管理系统在区域监管的作用。通过近一年的运作,信息平台为我市的社区矫正工作在人员信息、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升了一个档次。目前我们共下发社区矫正移动信息管理系统定位机187台,开通使用定位机171台,人员信息输入287人。
(三)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有效的社区矫正工作方法。一是强化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正,筹建心理矫正服务站。今年8月我局筹措资金20余万,筹建我市首家社区矫正对象心理服务站,把行为矫正与心理矫正结合起来,创出一条多措并举的社区矫正工作模式。二是在梅李、古里、海虞等镇试行了矫正对象公益劳动保证金制度,确保矫正工作的严肃性。
全市大部分矫正对象经过矫正能痛改前非,积极工作,思想觉悟也有很大提高,无重新犯罪。在今年**大地震发生后,广大矫正对象慷慨解囊,纷纷献出他们的爱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矫正对象共捐款现金151090元、230件衣服。虞山镇兴福管理区矫正对象*以公司名义捐了78900元,范建平个人捐了23000元,梅李矫正对象吴金岳个人向民政捐款20000元。
(四)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排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对20*年回归社会刑释解教人员及20*-20*年回归社会未衔接刑释解教人员排查的通知》(苏安帮20092号)精神,市镇两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严密组织,分步实施,逐个排查,及时组织各镇司法所开展对20*年回归社会刑释解教人员及20*-20*年回归社会未衔接刑释解教人员的一次全面排查工作。各镇落实专人负责排查,新港镇安置帮教工作站积极做好排查工作,强化帮教措施,坚持“一帮一”、“一带一”的管理模式,实行重点对象、重点帮教,耐心做好重点对象的思想转化工作,有效防止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五)开展延伸帮教工作,以亲情感化在押犯人。中秋前夕,我们组织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及各镇司法所长一行23人,赴丁山、溧阳监狱对正在服刑的85名籍犯人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帮教活动。帮教团领导向在押犯介绍了市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向他们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在帮教之前,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将85名在押服刑人员的家庭情况由我们十个镇司法所普遍走访了一次,其中我们将情况比较特殊的六个家庭,以记实的手法拍摄了下来,帮教时我们播放了所拍摄的专题片《亲人的祈盼》,感动了在场的服刑人员,许多人掉下了悔罪的眼泪。
四、抓教育,重规范,法律服务树形象
(一)强化教育,提高职业素质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各律师事务所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及市委领导的指示精神,切实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强化职责,严格执行“群体性、敏感性案件”的讨论报告制度,全力做好律师参与“大接访”等维护稳定的各项法律服务工作,切实把“维稳”作为法律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
2、加强执业纪律教育,进一步规范律师与法官关系,今年,我们又会同市法院刑庭召开了“法官心目中的辩护律师”座谈会;与市法院纪检部门联合召开了执行“规范法官与律师关系暂行规定”回头看座谈会,会上交流了各自执行“规定”5个月以来的情况,并对今后双方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作风建设形成了共识。
3、加强“律师法”学习贯彻,要求各所制订学习计划,组织全体律师学习。华元民信所、少平所、世纪天合所等单位专门制订新“律师法”学习计划,并有步骤地组织学习、展开讨论和知识测试。华元民信所党支部还向全市党员律师发出倡议:党员律师带头认真学习《律师法》、坚决贯彻执行《律师法》,以自己恪守《律师法》的实际行动为全体律师起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律师素质,树立我市律师良好执业形象。在各所组织学习讨论的基础上,7月份,市律协专门组织全市执业律师、实习律师进行了律师法知识考试,取得了良好成绩。
我们还专门邀请了市政法委和公、检、法等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召开了贯彻执行“律师法”座谈会,各所主任分别交流了学习体会,提出了新法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公、检、法等部门结合自身业务职能和要求同律师们进行了沟通和交流,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衔接。
4、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我们在抓好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年度继续教育培训的同时,还抓好了专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交流。一是对每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业务测试,考核他们从首次接待当事人至案件结束各环节的实务操作及结案归档的相关工作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基层法律服务的流程管理,促进了办案的规范化;二是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站工作人员参加“劳动法业务知识培训”;三是组织“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座谈会”,与劳动仲裁委加强沟通与交流,切实提高法律服务人员对新劳动法相关业务知识和办案技巧的了解和掌握。
(二)强化管理,促进规范执业
一是规范参与劳动仲裁管理。我们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制订了《关于规范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对律师参与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的执业管理。
二是规范公证质量管理。开展公证质量建设,加强每季度的公证案卷检查,认真落实省公证质量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强化公证质量意识,严格依法办证。
三是规范法律服务网站管理。出台《关于设立法律服务网站(网页)的暂行规定》下发到各法律服务单位,要求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以网站(网页)为载体进行业务推广的,要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坚持真实、严谨、适度的原则,加强了律师执业推广管理。
四是规范参与群敏案件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群体性、敏感性案件的工作机制,强化了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和请示报告制度,做到了情况掌握准确、信息反应灵敏、请示报告及时、监督指导有力。牢固树立了法律服务人员的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化解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
五是规范律师信用体系管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全市律师队伍中大力倡导律师诚信服务,建立完善了律师诚信档案,并对律师信用信息建立了网上公示制度,加强对律师执业行为的行政监督、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了律师投诉查处制度,强化诚信执业理念,提高规范执业水平。
(三)强化公益,增强爱心意识
1、倡议党员律师义务法律援助。
市律协与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向全体党员律师倡议:每人每年无偿承办2件法律援助案件,将办案补贴分别捐给市法律援助中心和所在的党支部。此倡议得到了全体党员律师的响应,共有23名党员律师义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
2、组织法律工作者赈灾捐款。
*大地震后,市律协和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积极行动,向全市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发出倡议,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共募集捐款59000多元。党员律师还积极缴纳特殊党费16000元,为向*灾区人民献爱心。少平所时雪峰律师还自愿参加我市第二批赴*灾区抗震救灾志愿者,到*绵竹灾区,帮助运送、分发救灾物资,了解灾区医院、学校援建情况,慰问救灾官兵。
(四)强化监督,加强市场管理
一是加强法律服务行风监督,由律协牵头各律师事务所组织召开行风监督会议,听取行风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汇总了“十个缺乏、十个努力”下发到各所,要求对照排查,积极整改。
二是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监督。针对近年我市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法律服务情况,如公民、异地法律服务、违规风险等现象,我们分别进行了调研,对社会上存在的公民情况向市委政法委进行了汇报,与市法院建立了沟通机制;与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制订了《关于规范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的若干规定》,禁止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劳动争议案件风险;对安徽寿县法律工作者李传提在菱塘北路5号设点进行违法执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寿县司法局对李传提违法执业行为进行了教育,取缔了其在我市设立的“农民工法律维权站”。
五、抓作风,重督查,队伍形象展新姿
(一)深入开展大学讨论活动。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保障到位。提出三个结合的要求,成立局大学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大学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全系统有计划、有步骤、有章可循地开展活动。二是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到位。以切实为基层办实事,提升业务和增强干部队伍素质为宗旨,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考察活动。邀请市理工学院的教授为全体干部进行十七大精神的辅导,组织学习全国、全省、*市和市政法工作会议文件精神,组织观看《警示录》。在活动中,局领导发挥表率作用和带头作用,注重参与的广泛性,不断扩大学习教育面。组织全体人员参加了人事法律法规培训,计算机保密知识的培训等各类培训学习。三是积极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到位。坚持全面查摆与重点查摆相结合,开门纳谏和自查自纠相结合,单位查摆和个人自检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查摆问题,对外广开言路,向全市各党政机关部门、各镇、社区发放征求意见表达式68份,收回反馈意见39份。对内开展自查互查,组织全体人员围绕实现市委提出的“三破三求”的目标,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了“查找问题、查找根源、查找突破口”的自查互查讨论活动。通过自查互查讨论活动,全体人员从深层次发现了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加强督查考核
年初出台局加强作风与效能建设工作意见,明确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成立作风与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和督查组,提出机关作风要与效能建设要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与司法行政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结合,与开展“双十佳”竞赛活动结合,与“排查廉政风险,健全防控机制”活动结合。进一步强化、深化、细化局机关督查工作,依据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进行严格考核。局督查组向基层司法所发放征求意见函,征求局机关各科室对基层的服务、指导、勤政、廉洁等方面的意见,并要求各基层司法所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在综合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实施半年度考核,兑现奖惩。
(三)开展干部轮岗交流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廉洁从政、纪律严明、热忱为民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今年以来,我局开展了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共有8名干部参加了轮岗交流,其中5名干部得到了提升。
(四)着力加强党建工作
党总支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庆七一”系列活动。一是组织机关党员党日活动。6月28日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参观杭州湾跨海大桥。二是组织老干部党日活动。6月16日组织机关离退休党员干部参观苏通大桥。三是组织清和坊社区老党员党日活动。与结对清和坊社区联合开展党日活动,6月14日组织社区百名退休老党员参加“百万市民看大桥”活动,参观苏通大桥。四是向全体律师党员发出倡议。六月一日起新修订的《律师法》正式实施,根据华元民信律师党支部的提议,我们党总支向全体律师党员发出带头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律师法》的倡议。五是组织全体党员过政治生日。向全体党员发放生日贺卡,对局5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进行了上门慰问。六是慰问清和坊社区贫困老党员。对清和坊社区生活贫困老党员进行慰问,并送上慰问品。七是组织党员参加上级组织的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活动,获得二等奖。
(五)开展廉政主题教育
- 上一篇:培训机构安全生产方案
- 下一篇:初步设计方案及概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