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29 11:3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良好的管理策略,可以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由此看来,重视小学班级管理实施策略,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小学生,有效拉近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积极建立与小学生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影响因素
(一)班级管理方法单一。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形式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小学生学习习惯、纪律意识等方面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的培养,另外大多数的管理方法都是运用说教方式,依靠这种单一的管理方法来对小学生灌输一些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小学生认同感不高,很难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在新时期教育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积极做出创新和改革,积极拓展一些丰富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方法。(二)班级管理观念落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下,小学生日常学习成长环境和小学班级教育目标的改革,给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仍旧采取传统管理观念,过于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管理即可,往往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严重忽视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从而限制了小学生其他方面潜能和优势的提高[1]。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班级学习效率。班级作为学校的构成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小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和谐平等班级环境的建立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指出:给孩子创造机会是教育管理的关键一环,不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摧残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旧观念。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集体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高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解放学生双手,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三)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小学生对班级管理进行深入了解,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中,鼓励小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意见,为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校园文化视野下优化班级管理策略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自身管理素养,科学引领班级发展。教师需要正面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对一些真实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熟悉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责任、权力等,充分了解小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小学生倾注爱心,不只是单纯地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对待学生要向自己的孩子,努力打造良好班级文化,站在学生视觉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此来增加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充分带动小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改善班级环境,促使小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条件下团结同学、爱护班级。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作为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楷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从自身的举止、谈吐做起,为小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提高自己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促进班级文明班风的有效形成,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发现教室的地上有一团废纸,教师需要在小学生面前主动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而不是指使小学生进行清扫。又或者在课余时间和小学生间进行课间游戏,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日常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教师的这种教育行为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做好与小学生间的良好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及时对小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正确引导,真心对待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切身地感受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热爱班级管理工作,将学生视为自己孩子进行良好管理教育,促进师生关系可以更加紧密,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进而在班级内树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增强教师与小学生间的互动沟通,同时也可以以小学生的新鲜活力来有效缓解教师长期班级工作管理的紧张和压力,进而增强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促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例如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主动地靠近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细心地为他们讲解学习难点,给予充分的关心和耐心,增进与学生间的情感培养,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利用引导的方式来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成长之路,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燃起对教师的敬畏之情,从而与学生一起构建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三)创设良好班级氛围。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充分地说明了爱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视野下,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班级、校园内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的健康、快乐安全成长,注重小学生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努力给予学生一个家一样温暖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使学生可以保持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间建立和谐舒服的互动沟通方式,实现班级内高效的双向互动,从而为自身成长发展和班级荣誉不懈努力。[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班容班风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卫生、自身仪表仪容、清洁工具摆放、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自主讨论思考,让学生在合作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而播种一种性格,则会收获一种命运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然后对班级内学生进行责任分工,促使全班学生动员起来,为创造良好班级管理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集体情况来组织开展班级内的进步之星、劳动之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利用这种评选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行为的约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行为习惯,有效促进班级内良好氛围的形成,进而实现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化实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当前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一件事情。积极建立良好班级管理措施,作为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丰富自身管理文化知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坚持新课改理念下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理念,帮助小学生养成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永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277.
[2]丁永兵.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考试周刊,2018(90):188.
[3]袁东芳.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54-60.
篇2
关键字:农村小学 班级 管理策略
农村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核心,农村小学教育作为进入正式接受国家教育的开端,其可以说是整个教育中的中心。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也可以出现了叛逆“症状”。所以要想促进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必须要把工作内容复杂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做好。作为农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者,如何建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班级,带领学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教育中一个关键的任务。那么如何进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有效化,就必须对农村小学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根据现状采取策略,确保农村小学的教育能够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接轨。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所以无可否认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懂事的,遵守小学法则和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完成老师所给的学习任务。但是,作为一个班级而言,老师管理的不止是这一大部分听话的学生,还有一小部分不让老师省心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些生活不能自理,缺乏学习自觉性,有些态度懒散,不听从老师教导,更有甚者粘上了不良嗜好,学会了拉帮结派打架,抽烟等。如果这一小部分学生不能好好地进行管理教育,不但会对班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及早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甚至人生。而导致这一小部分学生小小年纪就染上了不良习惯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家长自身文化素质地下,对书本的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局面,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细致分析,导致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教导,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二是因为对孩子的过于溺爱,虽然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但是“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三是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由于长年在外谋生,导致孩子一般都是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他们的教育模式与现在的截然不同,但是由于孩子长期与他们接触,这种隔代教育就会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生根,随之而之就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二.采取相应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调动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要就得找到能诱发并引发学生自主管理动机。少先队是农村小学里面比较突出的校园队伍,教师们可以通过少先队的宣传作用,宣传一些与学生相关的班级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共同为班集体荣誉努力。其次,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职位轮岗制”,全班同学轮流担任各个职务,这样不但能让同学学会换位思考,更重要的是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形成“班级管理,人人有责”的班级氛围。那些平日认为自己是“差生”的同学也在管理的过程中找回了自信,相信自己也可以很棒。再次,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同学的了解,采集各方面建议,建立班规,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班规的制定对班级进一步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自己作为班级的一份子,自己该如何去做。
(二)促进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有效化
“谈话式”交流方法是农村小学里面班主任用得最多的教育方法,但是,交流是否有效,是否能触动学生,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能否成功进行。所以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一些“慈母”型老师,对待违纪学生总是苦口婆心,没完没了地说一大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难以理解的“大道理”,导致学生只是应付式的认个错,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有一些“严父”型老师,学生犯错,不问对错,总是劈头盖脸一顿狠批,语言尖锐,毫无学生插话空间,这种方式往往会引发学生的抗拒心,不但没有用心去分析自己有没有做错,还会产生对老师的厌恶感。对于农村小学里面这些淳朴学生,更适合的是“朋友”型交流方式,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劝告式”教育,教育与聊天相结合,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班级有效管理自然也能更容易进行。
(三)合理示弱激发责任感
对于农村小学里那一小部分骄横跋扈的学生,让很多的老师都素手无策,他们不“吃硬”也不“吃软”,对老师所说的大道理或者严厉批评都不放在眼里,不但知错不改,还屡教屡犯。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们可以在他们面前尝试一下表示出自己的无助,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例如:老师可以在拿沉重作业本去教室的途中,显示疲惫的神情,并向他们请求帮助,这些孩子虽然骄横但是内心里还是善良的,特别是那些自称“义气当头”的学生,他们看到老师需要帮助,肯定会伸出援手的,那么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跟他们套近乎,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降低对老师的抗拒力了。
(四)深入分析了解每个学生,扬长避短
每个学生因为从小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他们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性。老师可以从这些差异性入手对学生个性和性格进行分析,找到适合其的教育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对学生有了全面了解后,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在集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合适位置,比如喜欢运动的,就可让其在运动会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喜欢文章的,就可以让其写一些小文章给同学们欣赏;喜欢服务大家的,可以让其担任一些职务等。通过这些行为让每个同学都可以扬长避短,增强信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
三、结语
搞好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是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如果教育策略一味的固守不化,其所带来的效果是绝对有限的。因此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让班级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打造一个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班级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宋茂蕾;小学传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
[2]索朗顿珠;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
篇3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对于学生来说,班级是他们活动的重要场所,正确的班级管理可以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品格形成以及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对于班级管理方面持有的教育理念和使用的具体方法措施等,对学生的发展以及成长至关重要。所以,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的有关背景之下,对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进行重点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传统之中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方面的类型和问题
1.1无微不至型:此种类型指的就是班主任无微不至的照顾所有学生,同时包办了班级当中的所有大小事宜,而学生很少乃至没有参与过班级建设。这样学生就成为了旁观者,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而班主任则会一直处于忙碌以及焦虑的状态,每天都要早起晚归,由早操、早读一直到晚休,时刻守在学生身边,由于班级事务比较繁杂琐碎,这使得班主任自己的空间以及休息时间被极大的缩短。对于这种包办管理来说,不但对学生不利,同时也对教师自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制约了学生的灵性以及创新精神的发展。更是制约了教师在科学管理方面的能力。
1.2掌控型:掌控型指的就是班主任自身就象征着权力,由其诸多命令,而学生则变成了只会执行命令的“机器”。对于这种类型来说,相关班主任的态度以及行事作风等都非常强硬,他们认为,学生必须要被强制管理,同时也一定要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就这样的管理而言,学生会产生畏惧甚至怨愤,从而导致师生之间沟通存在困难,由于害怕老师体罚,所以在行为上更加自保、退缩,并且在认知方面也缺少主动性,没有勇气。如果在这种管理下受到长期的压制,那么将会对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损害。
1.3监督型:监督型指的就是班主任就像是裁判,他们总是监督学生是否犯错,有没有犯规。来到学校,学生必须要无条件的遵守学校以及班级当中的所有规矩。为了强化管理,他们将班规划分的非常细,无论哪种错误都有对应的奖惩,假如有学生违反这些规定,就必须要接受惩罚。特别是那些教难管、问题多以及成绩差的学生,通常被当成重点观察对象乃至是眼中钉。这样的类型过于强调班主任所具有的主导地位,反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地位,使的学生在班集体方面的责任感以及义务感被逐渐淡化。
2新课程背景下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方面的策略
基于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若想要获得稳定的发展,就不能只固守传统方面的管理理念,这样不但会制约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同时还会危害到他们身心健康,并且也会对教师的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
2.1对传统班级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本:新课程的宗旨以及理念是为了所有学生的未来发展,教育内涵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学校教育重视方法、过程、技能以及知识掌握,而新课程不但需要关注这些,同时还要重视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自身的价值观、态度以及情感的形成,在新课程理念之下,学校教育必须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切实了解到这种转变,并主动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教师应该重视所有学生的稳定健康发展,关注他们的个性成长,从而创造对学生学习以及发展有利的环境以及氛围,使学生切实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以及条件。
2.2保证民主以及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民主文明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人格平等,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尊重。就传统师生关系来说,学生通常被定义成被管理者,并且他们的任务也是完成教师交代的诸多要求,而教师则是身为管理者的身份,对班级当中的所有事务进行管理。基于新课改的推进,这种传统师生关系迎来了严峻挑战。在班级管理方面应该由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将班级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和学生之间平等对待,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学生自身的个性,保证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合理的营造出一个和谐融洽、合作共进、民主平等并且相互尊重的师生团体。
2.3重视在班级共同体方面的建设:班集体是经过教育环境影响之后成长并且发展起来的,因此班级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是班集体建设方面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班级来说,其是一个稳定、长期的正式群体,是由所有的学生与老师一起组成的,所以,学生与教师都有权利以及义务为班级建设作出奉献。总而言之,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不能过度使用奖惩,构建一个快乐积极的有关学习情境,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兴趣以及需求,对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正确的反馈。不管是在课堂上,亦或是班级管理的具体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和谐互助的班级共同体,重视学生的学习以及个性发展,同时还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班级共同体。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非常民主的社会,而班级也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若想要保证学生在学习与班级生活体验当中拥有知情权以及发言权,就必须是学生体会到“我以班级为荣,班级以我为豪”,从而使集体和自我得到共同的发展以及成长。结束语:总的来说,班主任身为班集体当中的主要负责人,不能只是简单的执行学校方面的意念,而是必须要在班级管理当中投入智慧以及心血。秉持着自身的管理理念和学校之间进行交流,争取得到学校方面的支持以及鼓励。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学生自身的主观管理意识进行培养,合理的借鉴与吸收社会上更好、更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在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师的一同努力下,推动班集体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李改秋 王跃龙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卧龙山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龙腾中学
参考文献:
[1]兰云清.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学管理评价改革之路[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156.
篇4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1-0051-02
小学班主任是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肩负任课工作,更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未来小学生的发展以及学习奠定坚持的基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的影响下,小学班主任必须自身具备优良的专业素养以及管理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定期和家长以及小学生做好互动工作,并担负起教学任务,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1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1班级管理模式过于传统化
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虽然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欲望较强,但是生活阅历以及受环境影响较弱,小学生本身就会周围的一切具备创新的意识,但是,就目前小学班主任而言,为了完成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任务,往往采用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一体化,一刀切,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不会创新自身的管理方法,从而导致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性被扼杀。
1.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创新,导致大部分班主任在做管理工作的同时,着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中,其班级管理方法上存在一些缺陷,管理工作没有和教学任务融合在一起,大部分班主任依然存在以往陈旧的教育思想中,不愿意创新,更加不愿意主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在做管理工作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让学生处于被管理的状态中,与此同时,大部分班主任认为管理工作就是保证学生的课堂纪律,并没有明确管理工作的本质意义,导致学生失去了课堂学习的活跃性,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1.3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
因为以往陈旧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班主任都认为小学生年龄偏小,不懂事,社会交往能力缺乏,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做管理工作中,处处都要约束小学生,虽然这种方法浅表来看,是为了学生着想,但是就主观管理角度而言,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
2.1实施爱的教育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其身心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班主任在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处处约束小学生,必须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关心,尊重学生。例如,小学生遇到问题,班主任必须及时进行沟通,合理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培養学生的三观理念,班主任必须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具备倾听的能力,让小学生能够把班主任当作良师益友,构建民主的管理机制,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2丰富班级活动的开展
为了丰富小学生的校园生活,班主任必须定期的组织小学生进行班级活动,这样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小学班主任必须为学生创设充足的空间,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来组织活动,如,辩论赛,唱歌,演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3增强学生队伍的有效管理
在小学管理中,班委会在班里管理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如果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班级领导必须负起班级管理的职责,并且及时掌握班级的整体情况,以便于详细汇报给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必须构建完善的班委会体系。例如,可以利用竞选的方式来建设班级管理体系,激励小学生踊跃参与竞选活动,在选择班干部时,必须公平公正,在确定了班干部后,必须对班干部进行整体的培训,并定期检查班干部的整体工作情况,检查他们是否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有处理不当之处,是否对学生负责任,并及时采取班级同学的建议,表现良好的班干部,班主任必须给予口头或者物质上的奖励,树立标杆。
2.4强化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小学班主任是家长及时掌握学生在校情况的桥梁,因此,班主任除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与学生的家长定期沟通,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家庭教育情况,如,目前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教育的方式却有所偏差,在家庭中,强制性的让学生完成各种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任务,让学生从小就有一定的压力感,导致学生厌倦学习。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定期的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指引家长用正确的教育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家庭和学校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结语
综合上述所讲,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从学生的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来创新班级管理方法,为小学生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必须要摒弃以往陈旧的班级管理方法,不断地完善并创新管理方法,并坚持与学生的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和学校,家长一起共同构建小学生的完整管理模式,进而让小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下茁壮成长。
作者:李文明
参考文献
篇5
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几年,对小学班级工作管理工作有颇多认识和感受,也对此项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情况不容乐观。现例举如下: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主要危害
(一)“威权式”管理
常常听到中小学同行说他们认为育理论所介绍的原理、原则、教法均不切实际,必须代之以严厉管教与体罚,因为这些老师从小学、中学都是这样被打大的,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于是也就依照以前老师的方式行事。一些老师深受“不打不成器”、“教不严,师之惰”观念之影响,加上绝对服从与齐一标准,要求学生乖顺,这种现状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甚至一般家长的质疑。
其实,威权式的老师对学生会产生下列影响: 1.对学生要求高度一致。2.要求绝对服从,采用严格管教方式,学生动辄得咎(学生无法独立自主,且在人格上不易成熟)。3.学生心生畏惧、怨愤,师生沟通有困难。4.学全害怕老师体罚,因而对人们存有敌意,在行为上表现自保、退缩,在认知上缺乏主动性,更缺乏勇气,不敢反抗权威。
(二)“保姆式”管理
长期以来,保姆式教育充斥着小学的管理,日常生活和管理事物都由教师包办,老师天天守在教室,亲自处理纪律、卫生、出勤等日常事物,教师的这种包办管理,害了学生,也害了老师自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新精神,也抑制了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废除保姆式教育,提倡并实行学生自治已成了当务之急。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校一定要养成学生共同自治的能力,否则不应算为共和国的学校。”因为“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
(三)“重智育,轻德育”式管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直以学生的学科成绩及高升学率作为教学成效的指标,小学也不例外,一切以学科成绩为主,整个教学重心放在学科知识教学上,忽略情意、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同时达成。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尊重、协助与鼓励,无法给学生一个安全、温暖、和谐、无恐惧的班级气氛,更无法让学生在自我努力中获得成就,培养出评价、欣赏的观念:当然也谈不上让学生在选择、珍视、行动中去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了。
二、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一)“平等式”管理策略
实施新课程的同时,对班级管理的理念也应该随之转变,摒弃教师的领导权,进行平等地师生交流,纯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树立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展的管理思想,建构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
怎样才能发挥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呢?首先学会关心班集体的成员,改变以往学生喜欢打“小报告”的方式,因为打“小报告”只会使小伙伴之间产生矛盾。当小伙伴开小差时,用手轻轻拍拍他,然后摆摆手,指指黑板,示意他专心听讲;当小伙伴在课间没有准备好上课前的准备时,过来告诉他,把书翻好,反放在课桌上,学生渐渐学会了关心小伙伴,这不仅提高了上课效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了他们的友谊。
其次学会关心班集体,利用班会展开讨论:你准备为班集体做什么,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体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准备把教室打扫干净。如:在国庆节前一天,为了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孩子们在教室里挂上了五颜六色的气球,摆放了各种鲜艳的花朵,窗户上贴上了各种形状的窗花,黑板上用拼音端正地写着“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整个教室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一片真挚感情。平时,教室地面上再也不会发现一片纸屑,纸篓里的垃圾也不知哪个孩子给悄悄倒了。课间只要发现有些课桌歪了,立即会有学生把它排整齐。从此,孩子们的头脑中深深印上了“班集体”,因为孩子们认为这儿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二)“开放式”管理策略
在班级管理中,一开始我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一大堆班务工作上,把着力点落在“管”字上。我认为,只要我肯努力,肯花时间,就能工作到位。因此我忙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把大量经理耗费在处理各种问题上。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我感到身心疲惫。原来,靠“管”已经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了。
1、开拓创新,树立科学的新观念。
2、情感教育,建设温暖的班集体
3、管理有的放矢,促进班集体共同进步
(三)“激励式”管理策略
何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它似催化剂,使优秀者更为完善,使自卑者自强,使盲目者清醒,使整个班集体进取向上,团结进步。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因而,班级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而引导人的行为活动的过程。在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是否给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因而,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以下谈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常用的五种激励策略。
从以上方法的实验效果看,我发现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想让班级管理落到实处,改变观念是宗旨,“放手”是前提,“引导”是必须,“活动”是主线,“评价”是促进,让每个学生充分融入班集体,每天都有进步是目的。
篇6
关键词:爱心;小学班级;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思维也逐渐灵活起来,作为小学班主任一定要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爱心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本文就从用爱心构筑小学班级管理上面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一、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想要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行动起来,才可以达到自律的目的。由于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性较差,因此,作为班主任可以开展一些独立性的教育活动,例如,让学生参加一些小竞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以此来有效地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二、培养学生干部,选好班级管理的助手
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采取轮流管理的方式来做好班级管理,也就是让班级里的学生轮流做班长,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干部,以此来建立完整的班级管理层,只有这样才可以树立学生班级管理的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从根本上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丰富班级文化活动,融入爱心
由于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做好班级文化活动,使每一个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感受到高尚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例如,班级里面有学生生病了,教师可以组织班级里面的学生去看他,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形成集体团结意识。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班会,向学生宣传一些励志的文章,让爱的种子在学生心里扎根,并且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提醒学生给父母带去祝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可以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以对班级小组评价促进班级管理
班主任的评价对促进班级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相应的班级小组评价,班主任可以选取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容。例如,上课时哪个小组回答问题积极、作业完成得棒、纪律遵守得好等,就对这个小组采取加分的方式,这样不但会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小组内的凝聚力也可以加强,小组间的竞争在公正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才会使整个班级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篇7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后进生与差生不同,情况也更加复杂,对此班主任应积极思考,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后进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提出了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班级管理;后进生;教育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后进生教育问题得到了更多关注。后进生主要是在品质、能力、知识和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将自身潜力正常发挥出来,难以满足基本教学大纲要求,考试时也不能达到学校规定标准。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尤其是注重对后进生的教育,将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一、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学生在幼升小以后,从自由游戏学习转变为正规课程学习。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除了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外,还要被迫学习很多自己不喜欢的课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读写算等基本技能和书面语言知识,能够让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等得到锻炼。但是后进生通常表现在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心智不够成熟,自卑内心、自信心不强,学习动力不足,无法在学习上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此后进生对待学习非常消极,抵触教师和同学,自身发展受到阻碍。
(二)客观原因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理,也会导致形成后进生。如某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在教育孩子上使用的方法不正确,未能认识到孩子的成长规律,甚至采用打骂等极端的方法,这样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消极,心理产生扭曲,从而厌学。此外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只重视优秀学生,不能包容后进生犯的错误,一味采取责罚的方式教育后进生,不够耐心,甚至出现冷嘲热讽的现象。这样班主任与后进生的距离会更加疏远,长期下去会产生恶性循环,不利于班级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后进生的教育策略
(一)公平对待后进生
虽然传统师生关系可以体现师道尊严,但是会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巨大的鸿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交流。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很少和后进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导致班主任与后进生的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无法保持和谐的关系[1]。对此班主任为改善与后进生的关系,与他们融洽相处,需要放下教师的架子,有温和的态度和后进生交流,努力和他们做朋友,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走进后进生的心理,拉近与后进生的距离。这样后进生才不会抵触班主任,也消除了他们的畏惧情绪。在日常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在班级管理中偏袒任何一个学生,必须公平、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班主任要多倾听后进生的想法,了解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需要,教育时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能过于急躁,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鼓励后进生多和其他同学接触,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示出来。
(二)转变对后进生批评方式
班主任通过改善与后进生的关系,相互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理解,后进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后进生积累实现,锻炼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和后进生在课堂上形成正面矛盾,要正确认识他们对学生的抵触情绪,应理解后进行的心态和行为,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后进。在后进生犯错误以后,班主任应利用课后时间,以和蔼、真诚的方式与后进生谈心,这样后进生才会将班主任的话放在心上,并换位思考问题,从而积极改正错误。班主任一定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要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予后进生鼓励和支持,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教育后进生,营造出和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尽可能带动更多学习进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为更好地管理好班级,班主任要成立帮扶小组,由优秀学生与后进生构成,发挥出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带动后进生一起进步让后进生学习到好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和自觉学习。
(四)与家长加强联系
对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因此需要加强家校沟通,特别是要做好与后进生家庭的沟通[2]。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尤为重要,关系着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等,从后进生形成原因来看,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尽量满足他们的吃与穿,但是将孩子教育责任推给学校,教育方式也非常简单,就是得知孩子差时就打骂一顿。对此班主任要积极与后进生家长交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教育不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并将后进生的进步及时告知家长,让后进生得到家长更多的理解与鼓励。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对优秀学生的教育,还不能忽视后进生,要坚持公平公正的理念,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班主任要宽容对待后进,设身处地为后进生着想,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通过与后进生的真诚交流,正确引导后进生。只有这样后进生才能改变以往消极的学习态度,在班主任的激励下认真学习,并形成高尚的品格,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苏妹 单位:广州市天河区珠村小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班级管理工作也应随之改变,适应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21世纪的小学生与原来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加聪明,思维更加活跃,求知欲也更高。因此,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不断创新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
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大包大揽”
由于受制于传统思维,很多班主任觉得小学生年龄小、能力差,因此,对于班级中的很多工作都大包大揽,对于学生的日常问题事无巨细均要过问。这种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是这种大包大揽的班级管理方法并不可取。现在的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必须先改变大包大揽的做法。
(二)忽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将着眼点放在了课堂教学改革中,但是在班主任教学管理中却较少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很多班主任仍未摆脱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在班级管理中较为专断,缺乏民主氛围,凡事都由班主任决定;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感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需要;将班级管理仅仅理解为维持正常的上课秩序,降低了班级管理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这些都导致小学生个性和活力的不足,影响到小学生今后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管理缺乏创新性
小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相对较少,保留有更多的个性。但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大一统、一刀切”,不利于班级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一)提高班主任自身水平
小学生喜欢模仿和学习他人,因此,作为学生的主要接触者,班主任的言行举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创新班主任管理工作,笔者认为需要先从班主任入手,要求班主任提高自身修养水平,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注意言行举止是否得体,起到身先示范的作用。
(二)真心和学生做朋友
很多班主任认为小学生幼稚甚至是无知,怎么能和他们做朋友呢?殊不知,这个阶段的孩子天真烂漫,与他们的交往能够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活力,舒缓工作压力。同时学生也喜欢和蔼可亲的教师。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真心与学生做朋友,发自内心地微笑;其次,要有爱心,愿意为学生付出;最后,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的呵护和爱,这样才能让学生信任。
(三)重视班干部的选拔
班干部对于班集体的建设有重要影响。一个好的班委能够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学生的代表,通过他们,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状况和班级的情况。所以,班主任工作应该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通过大力表扬干部的优点,帮助其树立威信;鼓励干部们大胆工作;以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的方式来培养班委成员。
(四)班主任要转变教育思想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强调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而非简单的教授知识。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展示他们的主体人格。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因素让学生习惯于服从和接受,不容有质疑的声音。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变,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时代都要求人才具有创新意识,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创新班主任思维模式十分有必要。
(五)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之上,容许学生犯错,宽容和理解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班级管理不是简单、粗暴的管理,而是一种情感交流。班主任的教育要细化到能够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其他的教育活动才能收到实效。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其班级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社会的长期发展。班级管理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作为班主任,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科学的管理方法,努力探索班级管理的最佳手段,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正平,高谦民.21世纪班主任文库(综合卷):小学班主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马肃霜.走活班级管理六步棋[J].班主任,2005(5):18-19.
篇9
关键词 课堂管理 学生 自我教育能力
真正有效的课堂管理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教师立足于长远的行为目标,让学生在不同的课堂情境中,对不同的教师,都能持续地表现出他们的适当行为,把适当行为内化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动,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学习动力
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正确评价自我。中小学生在自我认识方面,往往表现出比较大的片面性,即不能全面地以发展的观点认识自己。他们有时夸大自己的成绩,过于自信地拒绝别人善意的帮助;有时又过于自卑,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缺乏上进的信心和学习动力。中小学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行动和体验,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从而使自我认识的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应教育学生认清缺点,努力改正。二是教育学生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他人的态度,他人的评价是自我评价中一项重要的参照因素,从而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二、创新班级管理机制,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机制是指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创新班级管理机制,就是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班级管理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针对目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多、限制严,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改变班级管理模式。比如,实行班长轮任制,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激发学生爱班的热情,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班级管理创新,为每位学生创造参与组织管理和实践的机会。通过担任多种班级管理角色,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得到激发的同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也能学会管理他人,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寓教于“不教"之中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友好、融洽、和谐的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课堂问题行为,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和良好性格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出一代具有创造性的、人格健全的学生。有助于学生接纳教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同时,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自我教育、相互激励的场所。要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就必须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比如,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制定课堂规则的内容以及违规的处理方法,让学生自觉思考之所以需要这些规则的原因以及产生不良行为的后果并使学生自愿遵守,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也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增加“规则”的约束力。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可以在引导学生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四、教会学生自我控制的策略
自我控制是人自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使其与个人的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自我调节是在没有外部指导或监控的情况下,个体维持其行为历程以达到某一特定目的的过程。一般来说,自我控制偏向于行为的限制,而自我调节则包括行为的促进。自我管理是一个人运用有关原则,修改个人学习行为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其内涵比自我控制更丰富。最有效的管理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自我管理。正如高尔顿所认为的,“唯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学生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帮助学生发展这套自制工夫,使他能够凭靠自己去做适当的决定,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教会学生自我控制,可以使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而将更少的时问用于管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学生形成自我控制能力,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给予具体的指导。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实现自觉、自强、自理。在认知方面,提高学生自觉性;在情感方面,引导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在意志品质方面,引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在行为习惯方面,引导学生自我计划、自我训练、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和自我调节,实现自律,最终达到有效管理课堂,并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连煌:《班级经营:学生管教模式、策略与方法》,文景书局,2008
篇10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与策略
引言
小学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增进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以人为本”理念下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研究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阐释!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其一,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心理等都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这就导致小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往往是班主任怎么安排,学生就怎么做,这种模式好似一潭死水,看似平静有序,实则几乎收不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其二,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代,很多家长一味觉得,孩子能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就算是达成了上学的目标,对于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等事务,往往采取不重视甚至是反对的态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实践机会。其三,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老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这就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导致老师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别说师生之间达成良好的互动了。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对学生实行平等以待,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有力促进小学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制定班级机制
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人就是核心,班级的一切事务都应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打造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班级机制。首先,班主任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喜好,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共同商讨下达成一致,共同制定班级环境机制。比如,班级的桌椅怎么摆放,学生座位怎么安排,教室的墙壁怎么设计,教室的区域怎么划分,清扫工具怎么摆放,板报怎么设计等等,都应该以小学生的审美与心理需求为标准,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集体参与其中,各显神通,共同协作,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保障环境设置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其次,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广泛听取全班学生的心声,在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管理机制,切记不得超过学生的心负荷。班级的管理机制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而且在与学生沟通或是在管理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其跳跃的思维方式,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管理方法,实现高效管理。[1]
(二)以人为本,构建融洽关系
首先,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大家长,与学生的接触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因此对小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因此,小学班主任首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和人格魅力,给学生树立榜样,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示范作用,进而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其次,班主任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班主任作为大家长,需要用关爱和鼓励构建一架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身体素质、性格特征、兴趣专长等,密切关注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以朋友的姿态与其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对于不同背景、不同素质、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平等以待,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最后,班主任要组织团体活动,增强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团体比赛或是团体活动,比如运动会、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升华学生之间的情感,从而有力促进班级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风班貌。总之,班主任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2]
(三)以人为本,做好评估工作
在小学班级开展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因此,班主任在进行课堂管理评估时,应该做到全面、客观。但是在现实中,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偏重于学习成绩,这种片面性的评价,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为学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体系,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班主任应该综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对其进行客观的成长监测和评价,再结合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使自己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这也是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 上一篇: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 下一篇: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