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4-03-29 11:3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适应社会,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班级管理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1]那么现如今小学班级管理的运行现状又是如何呢?下文便是对其做的四点分析。
一、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分析
1.班级管理的教育理论薄弱,班主任对专业理论的学习急需加强
班级管理涉及的学科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都与其息息相关,但在教师群体中掌握此类专业知识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我国许多学者都曾对班主任的专业理论素养进行过调查研究,其中骆舒洪、周卫红等学者研究的数据显示:对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知识有着丰富认识的教师人数分别占其研究总人数的23.8%、11.4%、3.8%[1]。可见班主任缺乏对班级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远不能满足我们现代教育的需求和现代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多元发展,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为广阔,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为多元,学生的思想、行为等各方面都已超出了班主任的传统认知,这种矛盾必然导致师生产生隔阂,从而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国长期实施“应试教育”,高升学率、高分数是衡量一个学校和班主任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以至于学校领导不注重班主任的专业理论培训,其自身也忽视了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对自身专业的发展。
2.班主任在班级日常行为管理中方法的运用亟待改变
在小学班级日常行为管理中,传统的教育方法、管理方式仍然为班主任老师们所青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体现,传统的批评教育仍在班级管理中占据主导,体罚、惩戒、打骂这些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因为在班主任看来,传统的批评教育费时少并且见效快,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忽视了批评教育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厌烦心理,进而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削弱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有甚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他们所面对的是自主自制能力不成熟的小学生,而且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年g差距,学生不能一一遵守班主任提出的种种行为规范,进而出现违反组织规范的行为在所难免。而且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心智也尚未成熟,他们在很多时候“明明犯错却不知错”,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仍一味地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无疑会增加学生犯错的几率。
3.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待加强
班级管理中之所以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要从班级管理的概念进行分析。李伟胜在《班级管理》一书中对班级管理做了如下定义:“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2]由此可以看出,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关系,参与双方是教师与学生。
但在小学班级教学或活动管理中,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各方面能力还有待提升,所以班主任往往主宰着班级目标的制定、班级活动的组织等方方面面,他们将自己视为班级管理中的控制者、决策者、监督者,而学生便是这其中的被控制者、实施者、旁观者。班主任的这种定位无疑削弱了学生在班级教学或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违背了班级管理中人本主义价值观的理念。而且班主任以这种高压手段制定的班级发展目标、班级规章制度或是组织的各项活动,无疑也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敷衍应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一位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正如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所写的,“旁观者就像一个身在监狱,注视着窗外下雨的囚徒,对他来说窗外下不下雨都是一样。而参与者就像是一个计划要去郊游的人,下雨不停会挫败他的郊游”[3]。可见,关于同一件事情,旁观者与参与者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而在我们现在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恰恰是以一位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班级中的发展目标、规章制度、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持一种旁观者的态度,缺少主动参与的激情。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班主任便会失去对班级管理的热情,这对班级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性、平等性有待提升
在班级管理中,班委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班委可以为班级创造更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班级成员的意志管理班级日常事务,这样既能让班干部在日常班级管理实践中增强民主作风,也能强化班级其他成员在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意识。但是事实却不尽如人意,班主任在管理中往往独断专行,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班委所能做的只是听从班主任的安排,而这样一来班级中每位成员的想法与建议便不能通过班委的日常管理所体现出来,透过班委来体现班级民主管理俨然也成了空洞的说法。
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体现民主性,平等性也是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的重要原则。但很多班主任往往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情关系、功利因素带到教育管理中,使得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无法产生很好的思想共鸣和情感沟通,进而妨碍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与组织。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改进对策
1.加强班级管理者的专业培训,增加理论积淀
通过对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我们发现,班级管理者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刻不容缓。要想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管理,班主任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并要不断地更新,唯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学生身心发展的多元需求,班主任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才能真正把握规律,科学育人。所以,学校领导要重视对班级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强调班级管理者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理论积淀。而班主任也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对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关注大量的当代知识,针对时代的新特点,寻求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并学会用专业理论来分析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地组织班级管理工作。
2.突破传统观念,创新教育管理方法
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不单单需要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新颖的教育方法、管理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班级管理者要加强对班级管理学的深入研究,善于突破自身的传统观念,改变批评教育这一传统方式,提出新颖的教育方法。比如心理疏导便是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方法。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学生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这时班主任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责骂、体罚、惩戒,而应该是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找出学生犯错的根源,从源头解决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班主任应以身作则,注重从行为上进行诱导。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可塑性很大,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其身心发展,所以班主任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及个人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注重在日常行为教育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表现、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教育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对人与事进行正确评价,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榜样示范法也是小学班级日常管理中常用的方法,班主任可以选取一些在言行、举止等各方面都较为优秀的学生作为班级中其他同学的榜样,因为这些较为优秀的学生与全体学生朝夕相处,为大家所亲近和熟悉,所以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和学习。这样一来班级其他成员便能以榜样作为自己的标杆,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3.突出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1)改变教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已在教育界深入人心,“如何发挥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性”也成为每位班主任所关注的问题。而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性,班主任首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行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直使用的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削弱了学生思想的活力和效率,教学的内容和节奏往往也是由教师来控制的。
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所以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并利用这些特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学习,将教学中较为简单的知识内容分配给各组组长,并由组长组织各组成员来完成教学内容,最后进行分析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还可从多个角度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教师在主导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班级规划过程中
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发展目标、管理目标、组织班级活动时,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吸收学生的想法与意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而激励学生去实现班级发展目标,愉快地开展班级各项活动。而且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发展目标、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与需求,不要为了急于实现高效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而忽视了学生的自身能力与特点。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深入调查与了解学生的性格、长处,基于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来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并组织开展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
(3)突出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每周的班会对班级管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会的开展可以提供一个师生彼此进行心灵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在此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内心的烦恼、难以解决的事情,加强师生彼此的了解,突出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组织得当的主题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班主任可以选取一些时下流行的话题,让班委去筹划、设计与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班干部的各方面能力,也能够调动起班级中其他同学的兴趣,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位成员的主体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团结力。
4.强调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性、平等性
首先,要注重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班委的组织建设会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班风与学风的形成,而且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班干部既可以让班级其他成员信服,积极配合班委的各项工作,也可以强化班级中的民主意识。
其次,班主任还要学会“简政放权”,淡化“专制式”管理,将更多的权利交到学生手中。班主任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将班级的活动从策划、组织到开展都尽可能地交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成就和价值[4]。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能力,让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感知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强化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多方面才能的发展。
在教育实践工作中,不仅要体现民主的重要性,还应该体现平等性,所以不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如何,班主任都应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要考虑来自成人世界中各种复杂的人情关系和功利因素,也不要给学生贴上“好”与“坏”的标签,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当然这种平等应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上课时给学生平等的展示机会、活动时给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等等。总之,班主任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用心关爱每名学生,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以情育情,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
班级管理看似容易,实则任重而道远。班主任必须要不断地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提升自我修养,加强组织管理能力,做到“自正其身,自省其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以情育人、以德育人,为祖国培育更多栋梁之才,真正做到桃李满天下。
――――――――
参考文献
[1] 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11).
[2] 李胜伟.班级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篇2
辅导员队伍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随着民办高校的扩招及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这给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强、稳定性差
民办高校辅导员大多采用合同聘任制,而从事该岗位的基本都是应届毕业生。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工资待遇低、福利差、工作环境较恶劣。应届毕业生担任辅导员,不仅要面临这些问题,同时也深受研究生考试、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考试等社会风气的影响。大部分辅导员将这个岗位当成一个“跳板”,“骑驴找马”的心态决定了辅导员队伍人员的不断流动。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很有可能面对一个学期就更换一位辅导员的局面,这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辅导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认识、积累,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动态。而辅导员队伍的不断流动,不仅给学生带来不安,也给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辅导员工作量大,缺乏创新意识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与公办高校有明显的不同。民办高校的常规工作,例如迟到、旷课、晚归、早读、晨炼、宿舍卫生评比等这些常规而琐碎的事情均由辅导员负责落实。在民办高校,可以用“保姆”来形容辅导员的角色。辅导员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常规工作上,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只要学生不出事就好,缺乏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从而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任何一点小的进步都很艰难。
3.辅导员年轻化,缺乏广阔的知识面、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灵活的办事能力
从辅导员队伍结构来看,学历层次偏低,年龄结构过于年轻化。队伍年轻化的现象直接表现在大部分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其一,知识面较狭窄。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专业未必跟自己所学专业一致,作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必须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各个领域的知识技能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其二,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辅导员除了要抓好常规工作之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自身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辅导员如果遇到烦恼、困难,甚至对学校的不满没有及时找到正确的途径去自我消化,会不经意地在学生面前表露,并影响学生。其三,还不完全具备灵活的处事能力。在工作中,辅导员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缺乏经验的辅导员跟学生一样不知道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或者是处理突发事件有头无尾,不完善。
二、民办高校学生思想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不仅要分析学生管理队伍,还需要探讨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素质的现状。在整个招生形势下,民办高校生源竞争激烈,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这意味着招收进来的学生素质一年不如一年。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
第二,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生在课堂中明显表现出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对常规性的教学具有抵触心态,经常表现为上课迟到、无故旷课、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甚至与任课教师发生口角冲突等。
第三,学生学习上的自卑与生活上的优越交替存在,心态变化幅度大。
第四,学生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较差,以个人为中心的个性很鲜明。90后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养成惰性和依赖性,缺乏服务意识。
三、改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的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辅导员队伍
民办高校急需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心理健康成熟、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首先,辅导员应该建立“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多与学生谈心,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校、老师、同学、家长以及挫折;指导学生规划大学生涯,制定可行的目标并实施管理,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以达到管理的目标和效果。其次,要把关心学生学业和关心学生生活统一起来,辅导员应当经常到学生宿舍走访,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第三,由于辅导员普遍存在着做学生管理或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出路的思想,认为做专业教师前景更好,为稳定辅导员队伍,应考虑让辅导员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福利等方面都有比较稳定的保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提升平台,从而专心工作。
2.结合学生特点,创新管理方法
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辅导员不能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辅导员对学生实施管理时,应因人而异,分层次、分对象管理。如: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要采取多鼓励、多认可、较委婉的管教方法;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采取通俗易懂的管教方法等,以提高管理的整体效果。
3.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
学生干部是学校与学生、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优秀的学生干部可协助辅导员落实各项班级常规工作,帮助辅导员减轻负担,同时也能为管理工作出谋划策,开展创新活动。优秀的学生干部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方式将会更加灵活。为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势在必行,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但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因此,学校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身特长的平台,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民办高校学生心理矛盾较多,既片面自我,喜欢表现个性;又渴望得到认同,喜欢标新立异。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增加自信。作为教师,要以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为载体,构建和谐的校风、学风,营造活泼、和谐、青春、自由的校园环境,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且有意义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向上 的精神动力,达到团结人、凝聚人、教育人、增强集体荣誉感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雷莹,张季菁.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探索与研究(高校学生工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忠军.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研究方法与实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章明.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其管理对策.[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0d92a2a3169a4517723a382.html.
篇3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开展各类班级活动的基本载体。对班级管理来说,班主任是进行班级管理的关键人物,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班级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和管理效度。由此可见,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只有实现班级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和齐备的管理制度,才能为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实现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发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与普通任课教师相比,小学班主任的身份是多重性的,他们既要承担一般的教学任务,将知识和文化传递给学生,又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对班级管理工作直接负责。具体的讲,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重视并挖掘班级内拥有管理能力的学生,因人而异为学生布置适当的班级管理任务,以便于学生能够发挥个人所长,让学生可以广泛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相关文化、制度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班级活动,为班级凝聚向心力;另一方面,从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的深层含义来讲,成功的班级管理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引导、鼓励等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为规范学生的行为与举止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
首先,班级管理方法没有依据学生实际及时调整,对于一、二年级的低龄学生来讲,由于学生比较单纯,班级管理难度相对较低,这个阶段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手段都比较单一,对于班级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只需要通过批评或者惩罚的方式就能取得良好的收效。而在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管理时,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不改变以往的班级管理方法,则会导致师生之间关系变差,学生厌学、逃学现象的增多,这将对学生的未来产生一些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其次,班级管理的覆盖面不全,存在一定的不公正问题。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班级管理本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德育情况。但受限于个人精力和一些现实情况,班级管理还处于一个两极分化严重的境地,班主任要么关注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要么对那些差生存在歧视,这种带有严重个人喜好和倾向的班级管理方式,没有体现班级管理的公正与公平。
三、创新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理解
时至今日,可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多,得益于教育改革的推进与完善。常见的班级管理方式有情感管理、对比管理、奖罚管理、目标管理等。每一种班级管理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比如,情感管理是通过情感来感染和感动每一名学生,教师对学生真诚与信任,学生自然就可以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之情,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而这种融洽的师生感情正是做好小学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综合运用多种管理艺术,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特点量身订制班级管理方案,从内心深处多关心与关爱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消除权威管理的负面性影响
小学生的心灵是纯净的,也是比较脆弱的,对于班级管理中的不公平现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克服: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切忌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划分“三六九”等,要用一种中立的态度看待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不仅要对每一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不能有性别、亲疏、好坏之分,更要学会包容学生的缺点,不能简单粗暴地发号班级管理命令,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支持与尊重。另一方面,在遇到班级管理难题时,学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采用积极正面的应对方法,以保护学生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妥善处理班级管理中的突发事件,进而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艺术性。
(三)与家长密切联系,关注学生情感需求
篇4
[关键词]大学班级文化;管理理论;实践研究
大学班级管理与社会建设一样,文化因素不可或缺,作为一线的辅导老师,我们必须对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予以足够的认识。
一、大学与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差异
大学班级作为影响大学生的重要生活单位,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中小学班级相比,其组织构成、实现目标、地理空间、管理方式都存在差异。
1.组织结构比较
中小学班级人数一般来说比较多,在50—80人之间,但班委组成却相对简单,成员有班长、文艺委、体育委、宣传委和各科课代表,在高中以前,因为团员较少一般班级不设团支书。而进入大学,班委会和团支部是并列的组织机构,职责更加明确,组织结构也更加健全。
2.地理空间比较
大学与中小学最明显的不同在于班级空间的变化,中小学各班都有固定的教室,教室前边和侧墙可以张贴名言警句和名人头像,后边可以布置学习园地。大学则不同,一节课换一个教室,一门课换一位老师,在此基础上形成班级文化显得有些困难。
3.管理方式比较
中小学设置中有班主任,很多工作都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而展开的。而大学里班委会和团支委会是彻底的班级管理的自治组织,评优评助、宿舍安全卫生等工作都是通过班委会去落实,而开展学雷锋活动、庆五四活动、纪念一二·九活动、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则是通过校团委和院团总支会的各个团支部去完成。可见,较之于中小学,大学的管理方式自主性更强,更加贴近社会。
二、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班级文化是由显性的物质文化和隐性的精神文化组成。班旗班徽、宿舍文明、班级制度、特色活动等体现出的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班级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大学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对班级缺乏认同感,内部凝聚力不高
前边已经提到,大学里班级没有固定的教室,所以班级的概念更多的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或者在院系活动时才能感受到。同时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学生的班级概念更加淡化。
2.班干部工作缺乏正确指引,目标不明确
大学的班干部虽然是通过选举产生,但当选的学生不一定非常优秀,特别是班长团支书,可能更多的是基于“人气”。由于当选之后没有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培训,这些班干部工作起来往往很被动,只是传达辅导老师的意思或者完成院系布置的一些活动而已。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团队必须有自主想法,可以调动本班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够主动去明确和达成班集体的目标。
3.宿舍文化阻碍了班级文化的形成
大学里唯一不变的固定场所就是宿舍,宿舍文化对于班级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目前的现状是宿舍文化代替了班级文化,反而阻碍了大学生之间的整体沟通。
三、创造和发展大学班级文化的几点建议
1.明确班级文化的内容,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通俗点讲,显性文化就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物质文化,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增强大家对班级的认同感,规范和调节集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班级和每位学生的成长。
2.有意识地引导各班挖掘创造自己的班级文化
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可能一时看不出太大差别,但文化所起的作用是长期的、隐性的。为了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我所带班级举办了班徽征集大赛和班旗制作大赛,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每位学生的班级归属感。
3.重视班风和舍风建设
班级隐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班风和舍风建设需要持续努力、常抓不懈。班风方面,从一接手我就注重营造良好的班风,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班会,如入学之初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国庆之后的“如何过好大学生活”主题班会,期中考试前的“诚信考试”主题班会等。舍风方面,我们正在进行一些尝试,如要求各宿舍必须将一张集体照片贴到门后,和值日表一起装饰起来;采用宿舍长轮流制,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建立宿舍成长日志,记录下生活中发生的小故事等。在完善班风和舍风的过程中,学生们相处得更加和谐。
大学里的班级文化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同的院校和专业学生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建设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明.简析大学和谐班级文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篇5
关键词:农村;班级参与式管理;思考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教育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我国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和改革,但以前大多数教育探索和改革是集中在学制、教材、教法和课程领域。现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很多问题,如班主任仍然缘系着传统的“专制型”、“权威型”的管理;教师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协作;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缺少应有了解,进而对孩子的教育缺少监督和管理;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到农村学校的班级管理,也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结果。“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班级管理的重要理念,贯彻这一理念需要体现在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实际行动之中,据查阅的资料来看,上述存在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关注还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这些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在农村实施有效的班级参与式管理,将有利于解决上述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提高村学小学的教育效果。
一、农村小学班级参与式管理概念界定
目前,在查阅到的资料中还未见到有关这一概念的界定,据此,笔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对这一概念作如下界定。
农村小学班级参与式管理是指结合农村班级管理和小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特点,以学校的有关管理者为主要负责人和组织管理者,吸引或者是吸纳学生、家长及任课教师参与管理班级中的与其身份和能力相匹配的管理活动。一是农村学校实施班级管理与城市有区别。表现在安全管理、留守儿童管理、家长的参与能力和沟通方面与城市班级管理相比有其突出的特点,要根据这些特点来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二是要结合小学的特点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农村小学实施参与式班级管理,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和侧重点、激励小学生参与的办法、任课教师和家长参与等方面与初中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方面的特点来组织和实施农村小学班级参与式管理活动。
二、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的优越性
参与式管理是针对传统的“命令式”、“专断型”的管理方式提出来的。参与式管理一方面要求重视弱势群体和重新评估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增加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发言权和建议权;另一面就是要改变发展决策模式和管理方式,实施参与式管理以达到激励组织成员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的目的。目前在农村学校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就是要对利益相关者的知识和能力做好公正客观的再认识,从各方面吸引或者吸纳他们参与班级管理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存在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存在如下突出问题急需研究和解决。一是缺少班级参与式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制定,导致参与的过程没有评价标准和方向指导,最后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是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哪些问题没有清晰地界定,致使要求家长合作的很多问题往往与家长的想法相冲突;三是人、财、物的缺乏影响到班级参与式管理的实施;四是缺少外部的激励;五是班级参与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缺失,规章制度是进行管理的保障,由于规章制度的缺失,参与管理也就无章可循,会导致自由懈怠。
四、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的思考
(一)制定好农村班级参与式管理的目标体系。一是要建立好多方参与班级管理的总目标;二是要建立好家长、学生、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分目标;三是要确立好每一参与管理活动的目标,例如学生参与班级考勤、卫生、纪律等具体目标,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监督问题等的目标,任课教师参与讨论和管理班级的目标。
(二)明确各方参与班级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多方参与班级管理,并不是说各方都要参与班级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由于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身份、年龄、思维水平、社会阅历、以及对教育的认识等差别很大,参与班级管理首先是要积极调研,明确班级管理中的什么问题需要学生参与管理和讨论、什么问题需要家长参与讨论和管理、什么问题需要任课教师参与讨论和管理。只有明确了各方参与的相关问题,才可能制定出符合各方利益的相关策略、方法和手段。而就目前查阅到的资料和调查研究,这个问题在查阅的文献中没有学者作系统和深入的讨论。
要在农村建立好多方参与班级管理一是积极调研,了解家长、学生和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中关心的问题;二是构建多种参与渠道,分别与各方讨论并确定需要参与管理和讨论的问题。三是征求各方的参与意见,总结和整理出其中一致认可的问题和实施办法。四是根据实施情况的反馈,对提出和新发现的问题再做出讨论,再次明确需要改进的问题和实施办法,这样可以持续改进各方参与的问题。
(三)制定参与计划的程序。遵循实地调查、因地制宜、一致性和激励性等原则,确定各方参与的问题和目标,收集相关信息,确定计划制定标准,拟定初步计划,确定参与管理计划,实施参与管理计划,评价计划实施的效果,反馈和跟踪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
(四)采取相关的配套措施,保障班级参与式管理实施。在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本来基础就薄弱,不仅表现为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还表现在农村学校内外的教育氛围差,教育观念老套和陈旧,信息闭塞,教育所处的社会大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益变得复杂和多变。因此,一要建立多种可行的、流畅的参与渠道,比如合理选择口头沟通、合理选择书面沟通、通过班组活动和机构沟通等;二要综合选择激励机制。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激励手段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观中外激励思想,在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主要可以采用情感激励、目标激励、成就激励、强化激励、榜样激励等措施。
(五)建立好班级参与管理有关的档案。农村小学班级参与式管理应建立相关的档案,而建立好有关班级参与式管理的档案是改进和提高这一管理方式的又一保障措施。
篇6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在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有效渗透德育教学。小学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非常重视班级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班级课堂的德育教学,进而充分培养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以及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等,有效加强自身行为规范,注重德育教学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
一、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德育教育理念比较落后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对培养学生德育教学理念的认识不足,仅仅只是认为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才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导致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德育教学无法有效进行开展。同时,这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班主任由于受到传统班级管理的影响,对于班级上面的一些管理方式依旧比较保守,只是遵循德育教育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并没有真真切切落实到各个同学来进行德育教学。这就非常不利于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二)缺乏有效的德育教学内容学生在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虽然在课堂教学当中包含了很多的德育教学知识和内容,也不乏存在一些道德感情的培养以及道德意志的磨练和实践,但在现阶段的班级管理德育教学当中,对于这些方面的德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缺点,而且班主任也无法有效地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班级同学进行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有效地渗透到班级管理当中,使得学生对德育的学习需求也得不到满足。许多班主任仅仅只是将德育教学生活化和表面化,只是将课本当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根据自己本身所了解的一些大道理以及经验来进行传授。这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心理年龄严重不符。这就对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德育教学理念形成了阻碍[1]。
(三)班主任自身的德育素养不足在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当中,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学素养比较低,还不能够充分认识到德育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当中,过多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逐渐忽视对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这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德育教学作为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当高度重视,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道德修养,通过自身的模范作用来影响学生,进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二、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学的策略
(一)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在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应当起到一个先锋模范作用。而且,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日常行为养成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班主任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行为规范,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进一步模仿班主任的优秀品质,进而促进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另外,班主任作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学的领导者和实施者,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这就需要班主任具备良好的德育素养,尤其是在学生面前,要约束自身的日常行为和行为举止,进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逐渐地将德育教学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通过这种长时间的感染和熏陶,学生也能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这样,教师也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德育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及时转变德育教学的理念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当中,要及时确立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向,有效转变或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同时,班主任还需要结合新时展的要求,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综合性人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德育教学效率的提高[2]。不仅如此,班主任在课堂上还应当明确自身对于班级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进一步结合自己班级课堂的实际学习情况,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设计和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形成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此外,在课堂之外,班主任还要及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学习情况。班主任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修正和改善,促进学生德育理念的形成。同时,班主任通过这种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能够逐步了解学生的成长和生活背景,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
(三)及时调整德育教学的目标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确立德育教学目标,能够进一步帮助班主任找到前进的方向,但在设计德育教学目标的时候,还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同时针对每个班级不同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德育教学的目标进行调整。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德育教学工作当中,班主任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就要求班主任要及时调整德育教学的目标,重视在课堂教学当中融入德育教学理念,不断地通过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较强的问题判断能力以及较高的道德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小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
(四)对学生进行适当表扬和鼓励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班主任如果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激励作用。学生也就可以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进而努力地进行课堂学习。而且,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当中,如果得到班主任的认可和表扬,对于他们来说,也能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对于那些学习当中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进而使得这些受到班主任表扬的学生做得更好,在课堂上也能够及时带动其他的学生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有效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3]。不仅如此,在上课之前,如果一些学生在上课还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班主任也不能急着去批评学生,而是要找到一些良好的解决办法,对他们进行表扬。尤其是在课堂上,对于准备比较充分,而且上课坐得端正的学生,班主任就要大力支持和表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教师在表扬这些做得好的学生的同时,对于那些课堂上开小差的学生也能起到一种带动的作用,进而使得这些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班主任不断地通过这种赏识教育的方式,给予学生过多的表扬和鼓励,进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让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有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同时,这样也能促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有效融入德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篇7
关键词:高中 班级管理 现状 对策
班级管理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工作,高中阶段是学生全面学习、积累知识、认知世界的重要阶段,所以加强班级管理十分必要。良好的班级管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竞争,促进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好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对学生心理的成长进行合理的引导就成了众多高中班级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高中班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求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现状及时代环境要求的班级管理新思路,供高中班主任在实际管理中进行参考。
一、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
经过查阅多方资料,现对高中班级管理的现状做以下几点归纳:
(一)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整个班级一致通过并认可的规章和制度,是所有学生都应遵守的的守则。但在实际情况中,这一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所具有的威慑力也并不强,处于一种“缺失不可、执行乏力”的状态。
(二)班级氛围
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将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学习生活氛围。上述班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现状导致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对班级的氛围并不满意,主要原因为高中阶段毕竟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其他各项活动十分缺乏,加上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够,学生对学习氛围的建设缺少积极性,导致整个学习氛围比较不理想。
(三)学生的自我管理
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成长已经具有一定的成熟性,所以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还是比较高的。通常情况下每个学生对自己的目标有一定的确定性并为之努力,这就使得学生的自我管理情况良好。
(四)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是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的班主任从服务升学考试的目标出发,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师生关系并不是十分良好。
同学关系方面,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总是强过老师及家长。从班级生活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方面来看,学业上的压力远远超过师生及同学关系带来的影响。毕竟现在的高考还是像一座大山,给整个高中阶段的生活带来无与伦比的压迫性。
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班级氛围低沉、师生关系不和谐等。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严格执行班级管理制度
全员通过的班级管理制度不能将其束之高阁,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奖惩分明”,形成管理制度的普遍威慑力,有利于班级的管理。
(二)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需要师生共建,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显然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具体操作中,在学习方面可以针对某一学习难题,集思广益,采用一种全员认可的办法并设立相关的奖励,让学生在一种全体参与的良性竞争中解决难题。在生活方面,积极举办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活动完成回到课堂后再针对活动中的具体知识、个人感悟进行细致分析,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这里着重指出一点:坚决不能以成绩为目的克扣原本教学安排中的音乐、美术、体育等课时,这会对班级管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和谐师生关系
对于和谐师生关系,高中班主任要进行换位思考,从高中生心理、生理处于快速发展期的特点入手,真正演好“良师益友”的角色。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及管理模式,在学生遇到情感问题时变身“益友”,进行正确的心理沟通疏导;在学生遇到学业问题时化身“良师”,各种辅导教育方式结合,特殊问题特殊对待,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这就体现了合理处理师生关系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三、结语
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宝贵而短暂的,如何处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巨大的考试压力之间的矛盾是每一个班主任要面对的难题。处理好师生关系,建设好学习氛围,做好班级管理,为学生的日后发展着想是每一个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望所有高中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时刻自省自身,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孙煜峰.中小学班级管理应有的理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孙惠欣.如何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J].学周刊,2013,(29).
篇8
近年来,教育界逐渐的发现初中班级的有效管理可以大大增加教育教学的质量。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分支,在这一环节中班主任是最基层的管理者,想要将班级的学生有效的管理好,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处于少年期、青春期阶段,在这一阶段思想和行为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也是思想和行为的重要转折时期。从这一点来说,与小学班级管理不同,初中班级管理很多方面会涉及学生的心理,在无形之中就增加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压力。目前,受到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班级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影响着教师的管理工作,学生的学习状况。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当务之急。我们都知道,不恰当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往往会给学生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教师的管理方法必须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初中班级管理。解决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也多角度的分析了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关于初中班级管理的解决对策。
二、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可以说并不是很乐观,教师的管理以及学生自己的管理都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首先,我们发现初中班级管理依然受着传统的观念影响,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无法展现自己的思想,这种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消极的因素存在。其次,班级管理没有利用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互相管理并不是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老教师无法接受这种管理模式,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一直就忽视了学生之间互相管理。还有,现阶段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学校和教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有效的管理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说这种思想也是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的,虽然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关注了学生的人,但却没有关注学生的心。以上这三点是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状问题。
三、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现阶段的初中班级管理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班主任一直是掌握着班级的行政大全。并不是说班主任的权威有错,而是权利过于集中会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班级管理一般情况下的确是围绕着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的,班主任以建立一个和谐班级,增强班级各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总的路线的确没错,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变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而不是良师益友的状态。这就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也无法阐述自己的心声。第二,班级的管理工作不够全面。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倡导素质教育,班级的日常管理可能是接触这方面教学最多的,但是我们却发现有些班主任为了提高班级的升学率,并没有将素质教育作为班会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几句话带过,对于学生来说也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还有一点就是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将学习指导和学习要求的含义混淆,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学习的成绩,而忽视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要素。最后一点,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形式单一,这就使得班级的管理处于走进了死胡同。比如说,对于班级的纪律问题,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有些教师往往会采用将这些学生隔离,将他们放在教室的角落。这种管理办法表面上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实际上是最为消极的班级管理。
四、关于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的班级管理现状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第一,初中班级管理也是需要平等的管理方法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自己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不能绝对性的认为自己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要友善的与学生成为朋友,这样才能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第二,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要重视后进生,不能采用消极的管理办法,忽视后进生,将后进生隔离出来,这样会使得后进生的心理上受到一定的伤害。教师在面对这种问题时往往要更加关注后进生,不仅仅是学习方面更多的是生活方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人都是需要被关注的,只有受到了重视,才会产生积极的心态,逐渐的取得进步。第三,初中班级管理也是需要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的。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打压政策,出现问题后一味的训斥学生,这样会逐渐的使得师生之间形成对立关系。一旦形成了对立关系就会更难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因此班主任要采取积极的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五、总结
篇9
以人为本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一、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指出,班级管理模式构建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从教师的角度制定一些约束学生行为的规则,保证班级秩序的有序进行,而是为学生提供服务,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生活。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提供的服务包括三个标准。首先,是效用性,也就是说班级在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和促进班级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是人文性。也就是说,学校所提供的服务在满足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发展需求的完整性,能够为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服务;再次,是灵活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主体学生对教育服务的要求是动态的,如由知识学习需求向综合能力发展需求的转化,由遵守班级规则向参与班级规则制定的需求转化,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的服务。
二、班主任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仍然坚持“效率优先”的管理理念,将学生看成是教育的产品,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关注的是教育结果即学生具备了什么知识,忽视了对教育主体学生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不同需求的关注,忽视了教育过程。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客体,班主任通过制定激励和惩罚措施来约束学生。
(二)管理模式单一
目前,班级采用的管理模式仍然是等级管理模式,学校按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赋予学生不同的职务,采用层层负责的原则。这种模式使得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常听取的是少数班级管理人员的意见,而忽视了班集体的其他学生,班级其他学生只有在犯错误或者有勇气找班主任谈话时,才能够向班主任表示自己的意见、想法和需求,造成上下信息的不流畅。
(三)管理手段落伍
信息化管理已经普遍孕育于各领域的管理中,包括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便单向管理为多元服务。但是,目前的班级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手段,只是在信息录入的相关内容方面运用网络技术,这造成班级管理效率低,首先,表现为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沟通不全面、不及时;其次,表现为班主任和家长的信息沟通不通畅,家长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教师也无法赢得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再次,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学生的个体独立学生时间大多集中在课后,学生在独立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却得不到及时地解答。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班级从构成主体来说,是由自主意识、自主行为的教师和学生主体构成的,从培养目标来说,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班级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因此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班主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决定着班级管理模式构建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向。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渗透,一方面,需要班主任不断学习和进修,充分了解并吸收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内涵,了解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构成机制;另一方面,在学校开展以人为本理念的交流活动,在相互交流中促进以人为本理念在全校师生中的推广和渗透,引导全校师生明确班级是以人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服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建立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构建,提高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并创造民主参与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民主参与包括对班级管理模式提出建议,如一名教师在班级中设计班级问题反馈箱,学生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向班主任反应一段时间内班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对此自己的意见。班主任定期查看学生反馈的问题,并将典型问题在班会中予以讨论,并及时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同时,班级管理成员采用固定和轮流相结合的方式,班长由固定成员担任,负责参与学校组织的班级代表开会,以及规则的宣布。而副班长由班级学生轮流担任,班级的日常事务由轮流副班长进行管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得到锻炼,同时也理解班级管理的目的。班级全体成员对班级管理人员具有监督职能,由3名以上的学生对班干部的管理工作进行举报,将在班会上展开重新选举,轮流班干部取消本次轮流资格。这样的民主管理方式,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促进班级管理的高校进行。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已经具备行事能力的人,他们接受着新时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有着积极的热情。班级管理中的很多工作,学生主体已经能够自行解决。因此,班级活动的开展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班级管理活动是学生主体的相互管理关系。例如,在班里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出初始制度,然后由学生将各小组的制度进行综合,学生以讨论和投票的方式决定具体规章制度的取舍和修正,最后形成班级的管理制度。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更能够明确学生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学生的基本需求是什么,班级学生设定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等等,班级是为学生服务的,必然需要听取学生的心声,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了解学生,制定真正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模式,从关注学习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要改变传统的等级管理模式,实行固定和轮流的班级管理和责任模式,使班级成员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实现班级制度和班级事务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苟培荫.以人为本理论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92.
篇10
中学化学模块化教学教学设计研究
数学教学如何挖掘与渗透数学文化
农村初中部分学生的迷茫思想成因及对策浅议
与时俱进的小学学校管理
数学学困生转化中应把握的关键问题探析
校长工作的“方圆”艺术
教师要舍得“浪费”课堂时间
发挥班主任作用,提高班级凝聚力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艺术
小学校长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班主任工作与爱的教育
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浅谈
定位农村小学校长
树立自主意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创造
校长要会做减法
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品质的打造与传承
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尝试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副校长是干什么的?
班级管理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矫正
怎样做中小学办公室主任
对新课程结构改革的几点认识
浅谈评价发展功能的开发
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生活教育视野中的新课程
在教育创新中强化常规管理
校本研究与学校特色建设融合途径的探索
现代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扮演
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几点看法
实行全员聘任制积极推动教学整体改革
改革评价管理深化素质教育
曹玉兰学校经济管理思想浅探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办学活力
注重激励拉动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中学音乐欣赏课的育人功能解读
教研员走进新课程的角色转换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构建略说
凝聚力: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谈教师管理中的激励资源
浅谈小学教学研究性学习与科学方法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和谐关系的建构
校长要重视教师幸福指数的提升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浅谈班级管理中情感策略的有效运用
- 上一篇: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
- 下一篇: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