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业范文
时间:2023-03-29 11:0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创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9级毕业生已有3人独立开设了西点房,延续自己的创业之路。利用系部的“勤工助学亭”,2011级食品专业学生模拟成立了“长沙湘今餐饮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教师科研产品系列方便菜的生产与销售。这些平台的建立,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机会,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优秀的指导老师
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离不开高水平的导师。在学校,这种导师往往比较缺乏,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引入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宽广的人脉,这些在指导学生创业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指导食品专业学生进行焙烤食品的创业,系部从外部企业请来了资深从业师傅对其进行产品制作和销售的指导,帮助他们很快就制作出优质适销的产品,并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解决办法之二是学校的政策鼓励老师做“双师型”老师,不仅仅是拿个证就可以,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胜任的企业家,企业职场人之类的老师。
恰当的锻炼机会
学生创业不能盲目进行,创业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锻炼,这种锻炼在开始就应该视为一生的能力投资,而不是目光短浅的眼前利益。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寒暑假、周末、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等期间进行与其未来事业有关的锻炼,这种锻炼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创业思维的发展。如,2011年假期组织学生赴东莞、南京某果冻公司进行暑期实践,了解到饮料类产品的利润和公司运作特点后,有一位学生毕业后即在家乡开设了饮料店,并逐步酝酿利用当地丰富的椪柑资源开设饮料厂。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这种机会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锻炼是非常宝贵的。对于创业而言,这只是所需能力的一种。在实践过程中,注意采用与创业挂钩的方式去进行,方可达到培养创业能力的效果。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创业项目“长沙湘今餐饮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在参与老师科研工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在看好方便菜产品的新颖性与市场的广阔性之后,自主进行了创业。
篇2
需求论证
1.顺应国家大力提倡和支持全民创业的战略
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在调整和升级,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新兴的产业行业正在迅速崛起,所以国家大力提倡和支持全民创业,这也是基于中国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战略决策。而职业教育往往是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教育,也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出去适应一份职业,谋得一份工作,这是一种被动就业。如果我们把中职学生就业的包袱转化成创业的人力资源,这就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通过我们的创业教育,能激发中职生的创业激情,把被动就业和等待谋生的就业者变成激情满怀的创业大军,那么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地走进硕果累累的秋天。因此,开展学生的创业教育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和教学革命的突破口。
2.创业型常熟经济的特征为开展学生创业教育提供环境
常熟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具有鲜明的创业型经济特点, 2010年,全市新办私营企业3108家、注册资金116.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53.7%,继续位居全省县(市)前列,民企发展量质并举。常熟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荣获《福布斯》杂志“2010年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二名。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正在进行二次创业,着重突出“两区两园”开发区建设,积极发展装备制造、服务外包等五大新兴产业,建立了首家县市国家级大学科技创业园,对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学校进行的创业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顺应常熟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创业教育是就业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中职校开展创业教育,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既是应对就业压力的良好举措,更是促进毕业生就业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作为创建国家改革创新示范性职业学校,应该在学生就业方面有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和案例,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创业教育拥有良好的实践基础,这也为我们确立创业教育作为特色建设项目之一提供了基础条件。自2008年起,学校确立“大学校培养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业”的创业教育理念,成立了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生活创业园、文化创业园、科技创业园的基础建设,10家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已经入驻创业园,并取得了一定的创业教育成果,学校在2009年承办了全省首届创业教育论坛。为此,我们把创业教育列为特色项目建设,旨在以创业教育为载体,不断促进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使更多的学生用创业的精神来进行自由择业,用创业的行动来实现自主创业。
建设目标
加大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力度,形成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实现学生“愿创业、懂创业、能创业”的目的,塑造一大批学生成功的创业典型,引导学生就业方式的转变,推动中职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出一个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的创业教育体系。力争通过两年的建设,使学校学生创业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成为改革创新的示范。
建设思路
1.建立一个符合中职校实际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将学生创业创新实践纳入实践学分进行规划和实施,促进学生掌握创业创新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焕发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转变就业方式,成为创业者,使他们“愿意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
2.建立一支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探索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学校教育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创业能力培养的整体优化,促进创业教育的实施。通过开展创业师资培训、定期下企业锻炼、组织专家报告、组织专题讨论、组织考察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建立一个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探索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加强创业教育的基地建设,打造创业教育的教学、科研平台,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探索校企一体模式,建立创业实践硬平台、软平台,通过大量的学生创业实践,催化创业教育的效果,大力支持学生开拓创新和自主创业,树立一大批创业成功的典型,引导更多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创业实践。
4.建立一套支持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探索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构建,架起校企合作平台,设置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通过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设立学生创业基金,为立志自主创业的学生团队提供创业训练的实战场所和有力的资金支持,着力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建设内容
1.建立健全创业组织与管理,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1)完善学校创业指导中心,建立创业教育工作网络。由分管校长负责协调创业工作,由学校就业发展处、团委牵头组织专职教师和学生会干部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指导、管理和服务。其次学校各部门分工协作,构成创业教育的工作网络(如下图)。
(2)确立“大学校培养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业”的创业教育理念,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的宣传氛围,组织举办专题讲座、创业创新论坛、创业创新访谈、成功者之路、心理训练等活动,编印校本创业宣传月刊,完善宣传媒体平台,利用校园网络、校广播站、校刊、橱窗、展板等宣传媒体,加强宣传,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创业创新信息,培育学生创业意识。举办每年一次的创业计划书竞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活动,塑造一批成功创业典型,建立学生案例库,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2.建立一个符合中职校实际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材建设与课程实施,把创业教育的实施贯穿于中职教育的每个阶段。
(1)开发创业教育校本教材及补充材料。
①开发《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创业指南》读本,让同学们在接受课堂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了解常熟市和学校扶持创业的相关政策,了解学校针对学生创业的一些服务机构和培训,也为学生如何在校参加创业实践指明了方向。
②开发《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创业案例》读本,通过学校创业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学生创业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结合校长和成功人士谈创业,一方面汇总和宣传学校创业教育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2)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把创业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分层推进创业教育。
分层推进创业教育课程,在推进实践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上,做到全程“不断线”。创业教育课程的安排及目标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本班课堂教育为主,把创业课纳入正常的课程教学体系,教材名称为《就业与创业指导》,着重学生创业知识的准备和创业观念的培养,另外还开设《经济法》《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实训》《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导》《ERP模拟训练》等选修课,同时开展为期二周的创业素养实践教育活动。第二层次主要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着重创业能力的提高,进行听取创业成功者讲座、请已创业学生作报告并进行互动交流、组织参观、社会调查等,体会创业成功者的创业历程和创业经验,并组织多种形式的创业模拟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人社局培训中心联合组织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让学生懂得经营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学会撰写商业计划书,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第三层次的创业教育主要贯穿在学生真正创业实践的过程中,着重创业实践的指导和扶持,学校引导在上一阶段中表现出来的较好的项目、较好的创业者,进行实质性的创业实践,并通过对口辅导,跟踪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3.建立一支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1)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创业教师队伍。学校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选拔与培养,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水平。打造专业师资团队,成立创业教育教研中心组,设置工作室,开设创业教育类公共课程。各个系部两名教师成为系部创业辅导员,专门负责本系创业教育实践与研究工作,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达10人以上。学校还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聘请10名左右校外创业教育导师,由学校发放聘书,逐步形成创业教育导师专家库。
(2)邀请省内外专家到校开设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组织优秀创业指导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学校出台《关于专业教师进企业研修的决定》,加大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力度,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学校统一安排,分期、分批轮流进校内、外实训基地顶岗锻炼,强化创业实践和能力培养。同时,设置专职创业教育教师岗位,选拔优秀教师作为学校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并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凡是从事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可以申报学校“双师型”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学生创业教学、创业实践的指导。
(3)鼓励支持教师创业,尤其是支持围绕专业开展的科技创业,给教师搭建创业平台,设立2-3个创业工作室,支持实验室经济的孵化效应,做到重点项目与重点人才相呼应的配套政策。
4.建立一个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实践证明:创业实践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核心途径。通过打造创业实践的平台,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推动中职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探索校企一体模式,建设创业实践两大平台,通过大量的学生创业实践,催化创业教育的效果,树立一大批创业成功的典型。
(1)创业基地硬平台。
完善建设生活、文化、科技三大创业园。引入校外资源,建设现代电子商务创业基地、新媒体艺术创业基地、SYB创业教育培训基地。校内基地如图:
①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开辟校内外资源,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着力扩大建设并完善生活、文化、科技三大创业园。到2013年,增加500名以上学生自主创业,引导5家学生创业实体入园,学生创业园到2013年营业额达50万元以上,为100名在校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岗位。到2014年,再扶持100名以上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园增设店面5家,为1000名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岗位,学生创业园营业额100万元以上。
校内创业实践基地结构如下:
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三个集中型创业基地:以电子商务为主要途径,利用学校电子商务创业中心平台,与常熟招商城、温州商会等机构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吸引学生创业团队在此创业;以学校新媒体艺术专业为依托,建设新媒体艺术创业基地,通过企业支持、学校扶持的方式吸引学生在校创业实践;与常熟市人社局联合设立SYB创业培训实践基地。2013年计划培训学生200人。2014年计划再培训学生200人。
(2)学生创业软平台。
建立由学校创业指导中心为主体的创业各级组织平台。
①与常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合作,组建常熟大中专学生创业指导站,利用政府支持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解决学生创业的资金、市场、法规等要素问题。
②成立学校学生创业社团,强化学生社团的组织和引领作用。通过组织每年3次以上的创业展示活动,开展每年一次的创业计划书大赛、创业项目大赛等,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并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的活动中来。
在社团建设的基础上,组建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常熟大中专学生创业联盟,到2013年,计划吸收联盟学生个体成员总数超100位,吸收10个联盟企业单位成员,推出创业项目共享资源5个。到2014年,累计吸收200位联盟学生个体成员,累计吸收20个联盟企业单位成员,累计推出创业项目共享资源10个。
③组建一个由优秀毕业生为主体的校友商会,吸引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生加盟,通过联盟加强创业学生对各种市场产品资源的共享,发挥优秀毕业生的帮扶与指导作用。
5.建立一套支持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探索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构建,架起校企合作平台,设置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通过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设立学生创业基金,为立志自主创业的学生团队提供创业训练的实战场所和有力的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创业校企合作制度,重点遴选那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项目,与相关企业对接,制订考核办法对创业项目进行年度评估,评选优秀创业公司和创业之星,完善创业创新激励机制。
(1)组织保障。
为保障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成立创业教育特色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对建设方案统一协调、指导、监督和组织实施,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2)制度保障。
为了保障创业教育特色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遵照执行《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国家示范性中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国家示范校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学校还将制订并出台《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工作条例》《创业园入园管理制度》《学生创业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学生创业团队管理条例》《创业基金管理办法》等,实施创业项目申报制度,规范创办实体流程及审批手续,完善支持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相关配套政策。
(3)经费保障。
为确保创业特色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财务运营方面严格遵守《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审批制度,专款专用,保障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创业教育特色项目建设的各项目标能够如期、按质、按量完成。
主要成果:
①完成中国职教学会08-09年度科研规划项目立项课题。
《中职校以创业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方式转变的实践与研究》
②培养了大批创业型人才,其中创业典型有杨绪龙(维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鹏(鹏博汽修厂厂长)、薛青山(校广告制作中心负责人)、高俊坤(百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烨(新思路眼镜店店长)等等。
③运行三年多来,累计入驻创业园的公司有20多家,在园内从事创业实践的学生共有500多人次。
④举办了三次全校范围内的学生创业计划书设计大赛,多次组织创业学生开展迎新生、义卖、重大节日促销、创业展示周、学生创业典型巡回宣讲等活动,并多次接待了中央及省市各级领导前来参观。
⑤共举办3期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班,100多名学生获得合格证书。
⑥在第三届“创业姑苏”青年精英创业大赛上学校学生杨晓鹏获得优秀创意奖(国际级)。
⑦编写创业特刊。目前已出了三期,以后计划每月一期。这个是我们宣传创业的窗口,主要报道创业方面的政策、经验分享、创业故事、商品信息等。
⑧学校申报了国示范建设中创业教育特色项目方案,从2012年6月开始到2014年6月完成,计划投入资金200万,将为2000多名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⑨已有中央十二大媒体、省教育厅领导、参加省首届创业论坛的领导、科技创业杂志社等来学校创业园采访、参观并给以了好评。
⑩2011年11月22日,学校隆重举行江苏省常熟大中专学生创业联盟成立仪式暨首届学生创业实战精英赛决赛。
篇3
关键词:创业;原则;要求
随着各类毕业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全球经济的萧条,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国务院也发文提倡并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支持和残酷的现实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激情。一时间“大学生创业”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然而,在众多的创业例子中我们发现,成功的毕竟只占少数,更多的创业尝试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是昙花一现。我们的中职学生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他们也开始思考就业是否是唯一的出路。很多学生萌发出创业的想法,但当他们真要面临创业的时候,却有太多问题要面对,没有好的创业方向、经验不够、缺乏社会经验、亲人的反对、缺乏资金、不懂管理、不了解市场、不善理财,这一切都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么,对于那些想要自主创业的学生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必须清楚创业的原则和要求,不能想当然。其次,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面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艰辛,不能遇难而退。
如何走好创业这条路?下面一些原则和要求可能对即将毕业的中职学生有所帮助。
一、控制资金,减少风险
俗语有云:“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但这种精神对于初次创业者显然是不太可行的,不管是已经有所成绩的创业成功人士还是有关专家,都表示过不赞成学生在创业初期就投入自己所有的资金,更甚者大肆举债。第一次创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的阶段,如果投入过多,那么一旦失败,就很可能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学生初次创业应该尽量将创业资金数额减少到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可以选择那些不需要大量现金,又能充分展现个人特点和专长的事业,给自己一个积累经验和资本的过渡时间。
二、理性选择创业项目
切记不可迷信所谓的热门。由于缺乏对市场的足够认知,初次创业者很有可能会把眼光投向那些所谓的热门项目,这往往使他们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对自身条件和现有资源的分析。因此要做你自己热衷的项目,只有这样,你才会不屈不挠、坚持到底。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激情和理念。如果对你所做的项目没多大兴趣,还是趁早别做,否则中途碰到问题就很容易动摇而半途而废。此外,初次创业者应该要努力寻找那些有市场需要,或某种潜在需要、却又没人做的事情。还要潜心研究人们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不便利之处,能否通过某种服务或产品来解决这些不便。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创造市场、引领市场,那就更好了。
三、充分了解市场,不打无准备之仗
过去那个单凭一股冲劲占领市场、获得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创业者来说,机会似乎处处都有,机会又似乎无处可寻。其实,关键还在于,当你想进入某个领域时,你对它的现状了解多少,你对它的前景又能预测多少。不打无准备之仗,成功往往青睐的是那些时刻做好准备的人。而这种准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你对市场的了解程度。当你有计划要投入某个项目或者进入某个行业的时候,最好能够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此外,有了对市场的了解还要有执行力。真正能够成功的创业者要少说多做,要有能力把自己的想法经过努力从而转化成结果。
四、胸襟广阔,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创业者,首先要有一种胸怀,一种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很多人创业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太自负,听不进别人好的建议和意见,或者是不善于从成功人士那里学习经验。很多创业者缺乏经验,没有经验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谦虚学习的态度和毅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等待,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创业,先在不同的平台上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逐步摸索出自己创业的方向。只有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创业的能力才能更高,创业成功才更有把握。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创业素质;调查;
一、引言
据统计,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高达20-30%,在中国这个比例尚不足2%,其创业成功率不到5%。造成上述巨大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欠缺是其核心。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等方面内容。对创业成功者的研究表明,创业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家庭成长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等外部环境影响下形成。大学生创业者在校期间接受了系统化的学科教育,对各种新生事物充满渴望,正是极具创新创业意识的阶段,因此创业教育对其成为创业者并实现创业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999年,教育部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时过境迁,十几年过去了,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如何?以及对大学生创业的实际作用怎样?为回答这个问题,课题组于2015年1月-2015年6月,开展了本次调查工作。
二、调查方法与组织
本次调查分别针对不同的调查目标选取了两类调查对象,并先后分两次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大纲是在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精心设计,并经过行业专家指导和完善。第一部分调查主要为了解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自2015年1月开始,至2015年4月底结束,期间共选取了15所具有代表性的国内普通本科高校作为调查样本学校,主要采取网络调查结合电话访谈调查,并实地考察了5所典型院校。按所处地理区域分,东部沿海城市6所,中西部城市9所;按办学性质分,公办高校7所,民办高校5所,独立学院3所。样本分布较均匀,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国内普通本科高校的一般情况。第二部分调查主要以了解参加过创业教育课程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和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评价。自2015年5月中旬开始,至2015年9月底结束,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样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参加过创业教育课程学习的学生中选择出来,具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即潜在大学生创业者(样本一);另一类是已经毕业,并开始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即大学生创业者(样本二)。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其中样本二40份),收回有效问卷276份(其中样本二32份),问卷总有效率92%。
三、大学创业教育现状及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在大学创业教育现状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大学创业教育发展迅速,普及率较高。在接受调查的高校中,已经开展创业教育的有13所,占全部被调查高校的86.7%,其中,公办高校7所,民办高校3所,独立学院3所。尚未开展创业教育的2所民办高校在其就业指导课程中对创业教育内容也有介绍,并已经计划将创业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全校范围推广。开展创业教育情况较好的是公办高校,这些高校基本上都将创业课程列为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有1所高校还将“创业管理”做为研究生专业方向来发展。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主要是将创业课程作为选修课来要求,没有将创业教育内容作为专业方向的计划。以上说明,大学创业教育已经在普通本科高校中基本普及,并受到相当重视。
第一,大学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本次调查发现只有3所公办高校建立了独立的“创业指导中心”或相关教研室,在统一指导下开展全校性创业教育与指导活动,大多数学校只是将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附加知识环节,课堂上仅做一般性介绍,甚至作为有兴趣的学生课外自修内容来要求。显然,这些高校的创业教育普遍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实践不足等问题。这样的创业教育形同虚设,很难起到创业教育应有的促进作用。[1]
第二,大学创业教育专业化师资不足。所有样本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都普遍存在一个共同问题——缺少专业化创业教育师资。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为原来就业指导课教师或其他经管类学科教师“转行”而来,有些甚至未设专职创业教育师资,而是临时抽调。这些教师一般没有创业经历,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只能纸上谈兵。过于理论化的课程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难以引起学生对创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无法适应创业者对创业教育的要求。[2]
第三,大学创业教育内容与形式有待创新。参加过创业课程学习的学生中有76.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课程内容“零散、浮泛,不够系统深入”。还有82.7%的学生认为,本校的创业课程“缺少配套的实践环节”。访谈表明,超过三本之二的高校创业教育仅限于课堂讲解,创业实践内容也仍然停留在为理论而实践,缺少“真刀真枪”的实战和实操训练。以上调查表明,当前的大学创业教育普及率较高,但发展不均衡。多数高校存在没有建立独立完整的创业指导机构,缺少专业化师资,创业课程不够系统完善,缺少创业实践环节等问题。在创业教育有效性方面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大学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具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中有83.2%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创业“十分必要”。超过90%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十分必要”,并希望了解更多的创业知识。对部分教师访谈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出,热衷于创业实践的学生,在与创业活动有关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表现更为积极活跃,显然创业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大学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已经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中有92.5%的创业者参加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其中大多数是在校期间参加的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也有些创业者是在毕业后参加了其他形式的创业培训,比如劳动及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创业扶持计划”培训等。以上数据说明,大学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
四、大学创业教育面临问题的解决与对策
第一,教育者应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任国友认为,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为少数创业者开展的教学活动,更是为全面培养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而设置的应用与实践课程。创业教育不仅是对创业者的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于将课堂所学专业基础理论有效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教育不同于实验实训课程,它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最终目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理解与应用层面。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实施创业教育的主体——高等院校教学组织管理机构——尤为重要。必须摒弃那种“不想创业的学生就没必要参加创业课程”的错误认识,让创业教育成为全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创业教育纳入通识教育课程。第二,教学组织者应加强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建设。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高校都没有建立独立完整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有的只是在原就业指导机构中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创业教育,或者只是在个别院系设立了创业教育课程,而没有普及到全校。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应该受到专业和学科限制。在全校进行推广的前提就是必须建立独立完整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比如,调查中有3所公办高校都建立了“创业指导中心”等专门机构,负责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指导与支持。这些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已经远远走在其他学校前面,其创业实践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欢迎,有的学校已经孵化出年营收千万的创业企业。第三,教育者应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方面,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相对于以系统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教育,创业教育更注重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目标,而且国内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因此创业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可以结合学校、学生和当地实际发展出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创业教育课程不是就业指导课的补充,而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一门课程,独立的管理机构、专业的师资队伍,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调查中有4所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向大学生提供场地、资金、政策等经营条件,支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尽管这些创业基地形式各异,尚未形成可遵循的范例模式,但这种形式较好地体现了创新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创业教育的延伸。第四,高校应建立健全完整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创业课程学习结束绝不是创业教育的终点,学生通过创业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对创业的认识,提升了创业能力,具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更需要有机会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讲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中国矿业大学丁三青提出,构建专业教育——技能锻炼——咨询指导——创业服务这样一种环环相扣、立体交叉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完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开展一系列的创业扶持,让学生的创业意愿得以实施,最终成功创业,这也衡量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
五、结束语
创业教育应成为学生接触和认识社会的窗口与桥梁,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够了解企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应以培养创业者为首要目标,而应以塑造学生人格为基础,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于担当的创业品质,培养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高校创业教育应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普及性。高校应以创业教育促进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中做、做中学”,积极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邹建芬.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研究[J].江苏高教,2012(6).
[2]高桂娟,苏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概念与实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3)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生 创业 案例分析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突现,部分大学生毕业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创业成功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现通过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06计算机应用技术班王文娟同学成功创业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成功的一面,给其他志愿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以参考。
1 创业成功案例
王文娟,女,2009年6月,毕业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所学专业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历大专,创业项目:姐妹包装(淘宝店铺)。
王文娟一直认为年轻人创业贵在闯,贵在不怕失败。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王文娟毕业以后和姐姐有过2次的创业失败经历:第一次经验网吧,结果遇人不淑,被合伙人骗了。第二次开了个珍珠奶茶店,但是由于经验不足,选择的地理位置不是很理想,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两次失败的创业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是王文娟没有就此消沉,在家人的鼓励下,王文娟又重新站了起来。他们摆过地摊,发过传单,最终,他们带着一年的积蓄,开始了他们的包装行业之旅。
由于是个从没接触过的行业,他们必须从头做起。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他们去调查市场,千里迢迢的去寻找货源,摸清潜在客户。2011年姐妹包装淘宝店开始营业。
真正涉足淘宝店,才发现电子商务和现实中的商品经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淘宝店注重的是细节,顾客容不得一点瑕疵。刚开始初期,由于快递原因,经常被顾客给差评,经历过退货,经历过被投诉,但是,姐妹包装在王文娟的坚持下,一路成长起来。从一开始十几平方的小仓库搬到了100多平方的大仓库,慢慢地姐妹包装也有了老顾客,问题出现以后,王文娟也能够妥善解决,并不断地总结经营网店的经验,不断地改进服务方式,端正服务态度。目前姐妹包装已经达到5钻进入了冲冠阶段。
2 创业特点
2.1 依托专业,合理创业 王文娟同时在创业过程中有过不同种的尝试,但是最终还是以自己的专业为创业基础。大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活,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其主要的学习目标,毕业以后依托专业去创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创业过程中,王文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在此过程中,她的专业知识成了他成功的助推剂,所以大学生毕业生进行创业,依托专业知识,合理创业,优势更加突显。
2.2 合伙投资,降低风险 对于初次创业的大学生和缺乏创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有一个或者几个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一起参与是个不错的选择。合伙创业不仅有多人可以与你一起承担风险,而且在发展的重大时刻也会有合伙人一起分担责任和参与决策,大大降低经营者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选择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要挑选合适的、互补的合伙人,相互之间能够做到信任、理解和团结一致。案例中王文娟选了自己的姐姐一起创业,首先对自己的家人比较了解,在合作过程中比较容易沟通。其次,减低了合作风险。
2.3 入住网店,拓宽渠道 案例中的王文娟的姐妹包装淘宝网店得到很不错的发展,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网上创业有很大优势,无需太多的创业经验,创业资金不需太多,创业模式灵活,风险低、压力小,网上、实体店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市场渠道宽,创业成功的几率比较大。
3 创业成功者的特征
3.1 脚踏实地、勇于进取 大学生创业者,是将自己推向社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取得“第一桶金”的人。这个群体虽然人数很少,但极富影响力,因为他们身上具有积极进取,永不言败,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创业,需要创业者具有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需要不断去尝试陌生的工作内容,解决各种陌生的难题;创业,意味着风险,需要创业者思路周全,照顾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还要关注到环境包括竞争对手的状况,有的时候努力却未必有收获,需要创业者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案例中的王文娟有两次创业失败的经验,但她不但没有就此被打垮,反而越挫越勇。
3.2 目标明确,积累经验 在创业初期,创业项目也许并不一定能够给创业者带来丰厚的利润,甚至前期投入较高,资金收入却很低,这个时候需要创业者有个清晰的目标,将能维持创业项目的现状或者略有盈余作为创业目标,积累创业经验,但不能将创业项目当成自己学习的过程,应该将创业的企业当成自己追求的事业,不断地去创新,不断拼搏努力。
3.3 剖析自己,认清自身创业素质 由于创业经验缺乏,在创业筹备阶段往往缺少对创业项目市场的调查,而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同时对自己的认识不够,这是导致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以上成功案例中的王文娟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在失败中不断地去剖析自己,认清自身的创业素质,及时调整创业路径,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陶淑慧.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培养方式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2010(3):153-156.
篇6
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由于多数大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创业经验,因此在创业资金需求量上存在资金预估不足或估计不准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创业活动的开展。创业投资评估理论的出现,弥补了大学创业实践理论知识的空白。
二、创业投资评估推动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有效开展
鉴于创业投资评估的专业性,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应对创业投资评估理论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将其作为有益的理论支持,认识到其对大学创业实践的促进作用,学会正确使用创业投资评估手段。
三、创业投资评估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创业投资评估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科学性
在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创业投资评估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支撑,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支持作用比较明显,创业投资评估手段的运用,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满足科学性要求。
(二)创业投资评估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有效性
从当前大学生创业实践来看,创业投资评估理论的运用,使大学创业实践获得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在整体效果上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创业投资评估对保证大学生创业实践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业投资评估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合理性
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践而言,科学性合理的投资计划是创业成功的一半。基于这一认识,创业投资评估理论的出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完善的理论支持,保证了大学创业实践更加合理。
四、创业投资评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投资管理手段
(一)创业投资评估实现了对大学生创业实践资金规模的评估
在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创业投资评估手段的运用,不但解决了投资资金规模计算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资金规划评估的准确性,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获得了有力支持。
(二)创业投资评估正确了解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需求
利用创业投资评估手段,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资金需求得到了量化处理,对满足大学生创业实践需要和资金需求计算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创业投资评估手段作用十分突出。
(三)创业投资评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先进的资金管理手段
从创业投资评估手段来看,该手段作为一种专业的资金管理手段,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支持作用非常明显,只有正确了解创业投资评估手段的特点,并保证创业投资评估手段的有效运用,才能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束语
篇7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方式。从大学生创业的产生入手,对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足、学校创业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政府重视不够等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在大学,能接受到专业而全方面的创业教育并且学以致用的大学毕业生,能为技术转型和科技创新注入新的动力,不仅带动就业,更能提升就业行业的整体素质,可持续的实现了人才、产业、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从高校教育角度来看,能有效的让大学生实现从“校内”到“校外”的稳步跨越,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落实到现实就业环境中去,也能让同时具备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生更贴近市场经济的需要,从而整体实现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最后,从大学生个体角度来看,创业作为就业的最好方式,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大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特点并利用自身优势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和机遇,最终达到与社会主义建设接轨的目的。因此,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社会、学校和大学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创业的产生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目前的就业岗位不可能满足如此多的大学生就业,同时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衡量自身的价值,从而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这使得大学生待业量增加,社会负担和社会压力增大,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大学生自己都急需改变现状,大学生创业就是应时展的潮流而登上时代的舞台。几十年前,美国十分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自此以后,创业教育在美国教育体系中形成较快的发展趋势, 对美国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创业及创业教育仅始于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至今开展了近十五年的时间。在此期间,1999年的“挑战杯”和2002年创立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学校,在全国各地影响巨大。
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创业会减少社会的就业压力,而且能够分摊他们岗位指标的数量,同时与其他机构形成连锁关系,从而衍生出其他行业,增加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不仅仅能够满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解决同学和学校的就业压力,加强学生、企业与学校的紧密联系。
二、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在我国开始较晚,创业和创业教育在各方面都需要逐步加以完善,因此,我们将创业和创业教育作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型教育模式中非常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
1.大学生创业认识不足
教育和培养适应社会的大学生历来是高校的教学重点,而目前部分大学生对就业观念仍存在于传统认识范畴,没有对创业是就业的一种选择有清醒的认识,从而也不会认识到应该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为将来的创业做哪些准备。因此,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2.学校创业教育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各高校已经及时转变现代创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将创业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改革中去,但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开展基础的创业教育上还缺乏实践性和综合性。目前,许多高校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仅限于纯理论性的创业课程。而在这种理论性教学模式下教育出的学生,在创业素质、心理品质和技能技巧都差强人意,另外,学校对于创业课程的设置多而杂,仅仅是将和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灌输给学生,这样必然是将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同时,师资队伍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只能让一些对创业教育有些了解和认识的老师勉强开课,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学生创业实践指导的针对性明显降低。
3.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不足
目前虽然政府出台了部分对大学生创业得有多优惠政策,但是在资金方面投入不足。第一,由于政府对创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导致高校经费不足,实践基地少,实验设施简陋等一系列结果,因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第二,对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大学生创业初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投入的多少和回报比直接决定初期的成败。然而大学生在此阶段没有雄厚的资金来源,依靠家庭只能增加创业压力,因此,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能充分地去施展自己。
三、解决创业问题相应的策略
1.创业教育策略
为了将创业观念深入大学生,在高校范围内营造创业氛围,建立学生创业平台,这就需要各高校在教学改革中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课程设置放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开设创业财务、营销、会计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财务管理、公司运作、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基本知识储备。
在创业教育中,学校首先要增强创业师资,使专业老师通过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并且通过考核。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仅仅讲授理论课程,要以案例教学为主,这些案例包括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同时这门课程不仅限于一个专业的学生,要多个专业在同一个教室上课,这样可以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在一起,并且鼓励他们形成创业团队,使他们形成专业互补,可以在课堂中形成多个创业团队,让每个团队选择自己的创业方向,练习完成创业策划书,这样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专业优势。课堂之外,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使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实习,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这样学生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创业知识、学到了一定的创业经验。在此同时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作为学校的嘉宾,让他们来学校为学生们讲述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会使的学生们更加直观的了解自主创业。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学校开设大学生自主创业竞赛。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利用风险投资动作模式,以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为依托,策划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策划书。由创业成功者为评委,让他们为参赛选手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创业平台的构建、创业环境的创造需要政府提供政策作为保障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来改善自主创业环境,首先要制定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措施,完善和落实相关规定,倡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其次,要开辟融资渠道,加大贷款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部分资金来源。同时,健全大学生创业的小额贷款政策和优惠利率扶持政策,对贷款利率进行下调或小幅度上调。为计划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信息、创业指导、项目推选、项目评审以及人员招聘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最后,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给予积极有效地引导,在大学生选择创业初期手续办理方面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在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和鼓励创业二个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坚持“创业和就业两手准备”的促进就业思路。当然,有关方面还可以将一些临时性的、特惠性的政策常态化。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大学生企业的资本金门槛。创业是一个非常细、非常复杂的过程,可能不仅需要政府对于政策大方向的鼓励,更需要跟进细微的人性化的政策。(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基金项目: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01076)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创业经济;大学生;创业模式
2015年6月
16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进一步做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具体部署,掀起了我国创新创业的新浪潮。一批有代表性的创业企业、创新技术在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的促进下更激发了创业经济的兴起。有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新增企业约498.3万户,日均新增约1.49万户,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0家企业诞生,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1]创业经济不仅使得民众投入实体经济热情高涨,更催生一大批“创业服务业态”快速成长,专业的“创客经济”服务业态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及运营。以前由政府“上阵”提供的创业服务逐渐转变为由市场提供。在创业经济的带动下,大学生创业蔚然兴起,并探索出一些创业模式。
1创业经济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1.1创业经济对大学生的创业观念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创业经济的带动和引领下,具有敏锐时代感的和高度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创业大潮当中。创业经济引导大学生将知识和创意投入到服务业、创意产业中,开创小微企业,形成小型化、扁平化,个体化、灵活化的企业组织。成功的案例、新技术的革命、互联网的变革都使得大学生选择在新兴产业中创业。大学生们没有创业资金可以获得专项创业贷款、可以寻找风投;没有团队可以通过校内外创业产业园帮忙组建;没有创业经验可以找校内外相关服务机构。创业经济引导、帮助大学生们只要有企图心、有创意、有可行性,就可以创业。大学生们正以史无前例的开放情怀拥抱创业,投入创业。
1.2创业经济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平台支持
在全社会创业经济兴起之时,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更是及时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予以支持。从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等启动实施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到省里的大学生创业连盟的组建,再到各高校创业园区、创业学院的设立及创业课程的开设、创业竞赛的组织等,形成了包括资金、税收及其他政策鼓励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大学生创业支持平台。尽管这些平台的支持实效还有待提高,但未来会深入的惠及更多的有志创业的大学生。
2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
创业模式就是创业者通过对创业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以实现自身的创业理想与权益的合理搭配的范式。无论创业项目所属的行业、具体的创办形式、内容如何,从大学生运用的资本、技术、人才等劳动要素投入的情况及创业者对资源的整合情况看,大学生创业大致形成了以下三种模式:一是“追随模式”,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通常会选择资金投入小、技术含量少、已有成型商业模式的服务行业进行创业。大学生通常会选择依托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运营模式进行创业活动的创业组织模式,如开网店或微店,相对来说简单易行,风险低,运营好的话回报也是较令人满意的。这种商业模式普遍存在,属于生存型创业,对资源投入的要求不高,成功率较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提供周到细致的创业扶持服务。二是“开拓模式”,一些有创新理念和创新技术的大学生通常会借助社会创业平台,筹集资金、寻求帮助、进行公司化运作。尽管风险较大,但前景较好。例如:掌握核心技术、专利或其他智力成果的大学生,通过创业活动将科技成果产品化、市场化。由于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比较容易获得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得到资金支持;大学生利用个人的智慧、创造力、技能和天份获取发展动力,以及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创业组织模式,集中于广告、艺术、设计、动漫、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等行业。这种商业模式一般应用较多,属于开拓型创业,创业者的学历较高、掌握一定的智力资本,有能力整合一定的资源,成功率不高,需要创业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企业生存。三是“开辟模式”,极少的一部分大学生掌握一定的资本或核心技术,在较好的平台和起点上开始创业,这种创业模式对创业者的管理能力、业务素质等要求较高,项目既存在很大的风险、有很强的创新性又具有革命性、无法预计的高收益。这种创意模式没有可借鉴的业务发展路径,凭借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资金、技术、人才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智力因素和管理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给予高层次的信息对接与服务。
3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
尽管在创业经济的影响下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成熟的创业模式,帮助大学生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创业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我们看到,大学生在创业中仍然存在着创业方向狭隘,行业面较窄,创业形式比较单一的问题,创业领域大多集中在低风险、易操作、同质化的传统和基础行业。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创业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精神和物质上的压力很大等情况普遍存在。在创业经济的影响下,新的创业模式也不断出现,比如社区搭台帮助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开展服务于创业者的项目,这本身也是一种创业。创业社区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孵化模式亮相。创业社区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办公、居住、学习、交流、娱乐等全方位服务,极大提高了创业效率,降低了创业门槛。创业社区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起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模式。在创业社区里,创业者不仅思想碰撞及合作交流更加便利,同时可以迅速找到人才、技术、资本、信息和专业服务,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形成了创业生态圈。[2]
作者:钱威 单位:哈尔滨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培养
一、大学生创业概述
所谓创业,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创建一个新的企业,或者说是创业主体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经济活动。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的创业有着十分宽泛的内容,研究创业的人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出发,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引申,所以就创业这一词来讲,至今也没有一个非常确切,完全统一的解释。有些学者从经济的角度上认为创业是一种方式或是方法,其实质也是经济活动的一种;有的学者从创业主体的角度出发,认为创业是个体的一种特质行为。但在国外早在1775年,就有创业这一词出现了,在二三百年前的法国,Richard Cantillon用经济学中的风险把创业活动和创业主体联系在一起,并且首次提出了创业的概念。美国创业学巨臂杰弗里・蒂蒙斯指出:目前,创业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创建概念,它包含了各个形式,不同阶段的公司和经济组织。它不仅能为企业主,也可能为所有参与者与相关者创造价值。迈克尔・彼得斯认为:创业就是需要时间和一定的努力,承担相应的经济和社会的种种风险,并最终得到经济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完全自主并出自个人意愿的。
大学生创业也可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大学生,在校生或是毕业生进行自我创业的过程,但实质上大学生的这个定义就是十分宽泛的,网络上给出大学生的定义有几种,比如像在高校就读的学生,当然也包括着高职、高专、中专、本科生和研究生,甚至是一部分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有些地方把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也统称为大学生,而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狭义来说,尤其是指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做为社会的知识和科技前沿,是国家用精力、人力和物力和财力等培养出来的高级专门人才。本文就以此团队为主体进行研究。在当前就业困难、大学毕业生每年激增的情况下,一部分大学在校和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中找机会、寻机遇,不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经济活动,他们大多数经营某种产品,提供某项服务,或利用自己的技术能力,进而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实现自我和社会的价值。
二、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1、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含义
创业精神源自于西方经济学,它是英文单词entrepreneurship的表现,创业精神包含着很多领域,像经济学业、哲学、心理学、社会学、道德伦理学以及教育学等,正如创业这一词不同领域的学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创业精神,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认为创业精神是一种心理上的指导和暗示,创业主体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基础,通过自身积极的努力,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获得收获的一种精神意向。创业精神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永不放弃,坚韧不拔、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支,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要因素,是高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途径,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树立自信的必由之路,是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的理想信念。
2、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容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同志提出了64字的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这64个字,表达了创业精神的精髓,敢于人先,敢于奋斗,敢于探索,敢于争锋。诚然这64个字,也不能完全表达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全部内容,但是它从实质上却体现了这种精神的内涵。
三、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1、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大学生创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期望在我国现今的国情下,在通过我国高校高等教育的培养,国家政策的倾斜,创造出更为适合大学生创业的软硬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转变大学生就业思想,使他们不再等国家,靠机会,要待遇,鼓励学生们自谋职业,开拓创新,自主就业。专家指出:大学生最佳的创业时期是从25到35岁之间,这期间是思维最活跃,精力最集中,脑筋最灵活,创造力最突出,冲动性最强的阶段,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领域,较为创新的广告领域,较有创意的策划等领域,这些领域往往需要的是创新精神,经验对于这些领域来说已经不再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也是最为符合需要的特殊群体。因此大学生创业的培养目标就要以能够推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基础,以鼓励创新为手段,不断地提高他们创业的综合素质。
2、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内容
大学生创业的培养内容有很多方面又十分复杂,它包含着许多因素,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熟练,创业精神饱满就可以实现的,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创业意识培养。哲学认为意识具有反作用力的特性,意识是一种精神的意向,是一种根植于我们大脑中的意念。培养大学生创业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树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这种精神是创业最初的支点和动力,是坚持下去的决心和信念。
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知识是所有工作的重心,是所有起步的条件,只有最为坚实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才有条件说创业,才有能力说可以。而大学生创业,更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处理一定问题的经验知识和实际的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素养,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
工作方法培养。创业不是简单的有知识,有想法就可以实现的业绩,它需要大学生们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人沟通的交往能力,遇事的决策力,组织团队的领导力,管理团队的操控力,对于财务和人员的调配力,以及市场开拓的营销能力等,让创业有能力的保障,才能实现最终的创业目标。
社会能力培养。人不是单独存在的,认为人是社会中的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不能脱离开社会和群体的。如果说大学生大学毕业是一场知识修炼的话,那么社会才是真正的不发任何文凭的大学,社会才是考验大学生的真正舞台,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的合作能力,和睦相处能力等,都是社会给大学生提出的最尖锐的问题。所以对于适应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生创业培养中不容忽视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谢辉.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密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创业教育[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
[2] 陈石清,伊文斌.加强创业能力培养力促大学生就业[J].江西理工大学报,2008.
[3] 钟建华,胡明山,易璐.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
【作者简介】
篇10
而作为大部分并没有那么优秀的学生,他们认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只是校领导的工作,将创业问题看做研究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问题,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屑态度,这样只会将自己挡在自主创业问题的大门之外,更有胜者,一部分的师生把创业视作天方夜谭高不可攀,故而在面对创业问题之时,总是裹足不前,迈不开步子。这样就使创业问题中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创业人群与该问题脱节了。近年来,创业教育的问题已逐渐受到许多高校的重视,在学生毕业前对其安排短期的创业意识教育,准确来说,这种临门抱佛脚式的意识教育是有一定效果的,能够满足毕业学子一部分的需求。但是,创业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创业需求、创业积极性、对创业领域的兴趣以及勇于冒险的精神等才是创业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把创业教育当成是“企业家速成教育”,由此反映出高校创业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倾向。
2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机制建设中的缺位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业环境的营造上。创业环境是政府和社会为创业者的创业过程始终创建的一个公共大平台,其外延包括一切影响创业过程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创业环境的作用就在于对创业的支持、鼓励、服务和保护,创业环境的改善对大学生创业的始终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助力作用。对我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政府而言,其首要任务都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由于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必然会与企业之间保持着一种良性的互助关系,同时政府目标的多样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存在经济增长、反腐倡廉、民生问题、城市规划与发展等可能存在相互矛盾的多重目标,如果政府在面对这些矛盾时出现取舍偏差的问题,官员的目标不是为了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追求一己私利,、,将资源分配给自己的政治支持者,或者与一些企业发生利益关系,不能为民间提供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此时,政府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将无法付诸实践因而无法惠及于民。由于目前我国主要的创业大军之中,大学生还无法占到一席之地,地方政府的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大学生创业并没有明文规定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扶持,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文件和法律法规,这也成为了阻碍大学生创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3大学生创业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社会关系40.4%的受访者表示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也遇到过缺乏社会关系的困难。社会关系网络中,成分十分复杂,关系的规模庞大,关系网成员来往频率高,交流以事务往来和物质往来为多,甚少进行情感交流;相反,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则相对成分更为单一,关系的规模也比较小,事务往来和物质往来稀疏,多以情感交流为主。所以大学生创业能力在社会上相对而言缺乏社会认同,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陷入出现问题也无处求助的境地。(2)缺乏人才和核心技术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内部员工多以在校生和刚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为主,这部分人群有一个共有的特点,就是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经验相当匮乏。往往这样的年轻企业难以吸引在同一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能人加入。此外,掌握核心技术和适时对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也是企业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竞争型社会中寻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法宝。如果企业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只是依附于其他有实力的企业之上,那么其社会竞争力将直线下降,这也是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容易忽略同时也十分重要的问题。(3)缺乏好的创业方向,开拓市场困难大学生生活圈往往局限于校园内,眼界有待拓宽,对市场缺乏敏感度,不能及时把握市场的变化,以至于对创业项目缺乏驾驭能力,尤其当社会有效资源相对匮乏时,随之而来的将是市场开拓困难、销售渠道狭窄等一系列困难。(4)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调查中显示,9%的创业者表示团队缺乏合作精神,很多创业者在创业的同时还在考虑其它的发展方向,这表明刚毕业和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另外由于缺乏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将企业运营过程中一直存在的和突发的一系列问题很好地解决,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导致运营效率大大折扣。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