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筹资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4-03-29 11:1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负债筹资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负债经营的内涵

从会计学上说,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责任。但从内涵上分析,负债经营是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租赁和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的经营方式,因此只有通过借入方式取得的债务资金才构成负债经营的内涵。

因此,属于负债经营范畴的负债项目只有实际负债中的短期借款、短期债券和各种负债项目。西方的财务理论分析中往往将负债经营局限于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债务,而将符合负债经营概念的借款性短期负债排除在外,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的负债经营概念。本文的分析将负债经营的内涵确定为所有符合负债经营概念要求的债务项目,即不仅包括长期负债、而且也包括短期的借款性负债。

二、负债经营的优势

负债经营能给公司的所有者带来收益上的好处,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负债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

1.负债经营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对于资金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债权性投资的收益率固定,能到期收回本金,企业采用借入资金方式筹集资金,一般要承担较大风险,但相对而言,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企业采用权益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财务风险小,但付出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债权性投资风险比股权性投资小,相应地所要求的报酬率也低。于是,对于企业来说,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就低于权益资本筹资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负债经营可以从“税收屏障”受益。由于负债筹资的利息支出是税前支付,使企业能获得减少纳税的好处,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低于其投资者支付的利息。在这两个方面因素影响下,在资金总额一定时,一定比例的负债经营能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2.负债经营能给所有者带来“杠杆效应”

由于对债权人支付的利息是一项与企业盈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在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发生变动时,会给每股收益带来幅度更大的波动,这即财务管理中经营论及的“财务杠杆效应”。由于这种杠杆效应的存在,在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时所有者的收益率即权益资本收益率能在资本收益率增加时获得更大程度的增加,因此,一定程度的负债经营对于较快地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3.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

在通货膨胀环境中,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然以账面价值为标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样,企业实际偿还款项的真实价值必然低于其所借入款项的真实价值,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的好处。

4.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

在企业面临新的筹资决策中,如果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势必带来股权的分散,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筹资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不影响到企业控制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

三、负债经营的风险

负债经营能给公司的所有者带来收益上的好处,但同时又增大了经营风险。从负债经营的优势分析,负债经营能在保持现有股东的控制权前提下带来股东财富的较快增长,因此,资本市场上对干企业以及管理者是否有进取心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志即是其负债经营的程度。但是“物极必反”,过度的负债经营又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极大的危害。这种危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负债经营本身所含有的风险因素。

1“杠杆效应”对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财务杠杆效应能有效地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但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杠杆效应同样可能带来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大幅度下滑。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额度的利息负担,在企业资本收益率下降时权益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2无力偿付债务风险

对于负债性筹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如果企业用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者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或者企业短期资金运作不当等,这些因素都会使负债经营不仅造成上述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大幅度下降,而且还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还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3.再筹资风险

篇2

论文摘要: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方式。文章通过分析企业负债经营的含义和优点、负债经营存在的风险,然后对其风险防范进行了探讨。

一、负债经营的含义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借入资金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以获取最大收益的一种经营活动方式。它也是企业谋求其经济获得迅速增长,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采用的经营方式。

二、负债经营的利益

负债经营的内涵从资本经营的角度看,负债经营并不一定对企业不利。债务是企业的资本,对于债权人来说,它是一种借出资本,可以获得利息报酬,并且也是一种资本经营;而对于债务人来说,它是一种借入资本,利用它来进行经营就是负债经营。负债经营可以获利,可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它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投资报酬率较高的情况下,负债经营具有如下许多优点:

1.负债经营有利于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一方面,对于资金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债权性投资的收益率固定,能到期收回本金;企业采用借入资金方式筹集资金,一般要承担较大风险,但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企业采用权益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财务风险小,但付出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企业来说,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筹资的资金成本。另—方面,由于负债筹资的利息支出是税前支付,使企业能获得减少纳税的好处,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低于其投资者支付的利息。

2.负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作用。负债经营能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由于利息支付是一项与企业赢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当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时,企业收益将会以更大程度增加,即财务杠杆效应。同时,企业可利用负债节省下来的自有资金创造更多的利润。

3.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在各国通货膨胀普遍存在的今天,货币贬值现象一直存在。在通货膨胀环境中,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然以账面价值为标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样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的好处。

4.负债经营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控制权。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如果以发行债券或向银行等金融部门借入资金等方式筹集债务资金时,债权人无权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因此,负债筹资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权,又能有利于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

5.负债经营可以起到节税的作用。因为按现行制度规定,负债利息要计入财务费用,并且在所得税前扣除,故可产生节税作用,使企业少纳所得税,从而增加权益资本收益。利息费用越高,节税额越大,使负债经营的企业同全部采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的企业相比,成本费用加大,利润减少,应纳所得税额随之减少,从而减少上缴的所得税额,降低企业的税负。

三、负债经营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过程中,具有以上优点,但因经营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企业在举债时预先设想的经营条件发生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情况下,负债经营又会带来以下风险:

1.负债经营能降低权益资金利润率。虽然财务杠杆效应能有效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但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杠杆效应同样可能带来权益资金收益的大幅下滑。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或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数额的利息负担,在企业资本收益率下降时,权益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2.负债经营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面临较好的市场行情时,负债经营能获得对企业有利的杠杆效应。可是—旦市场行情变差或企业经营出现不善,由于利息的支付是无论企业盈亏都必须按时支付的,因此这给企业带来加大的财务风险,它使处于困境的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3.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对于负债筹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如果企业以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或企业短期资金运用不当等,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权益资本收益大幅下降,而且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其结果不仅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还可能使企业破产。

4.负债经营增加了再筹资风险。债务到期而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必须延期或举新还旧,这样会大大增加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从企业筹资的角度看,由于企业的负债经营,必然使企业的负债率增加,当企业的负债比率超过了一定程度后,对债权人的债权保障程度降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影响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四、负债经营风险防范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企业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经营者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当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以防范负债经营风险:

1.树立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经营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要承认风险,正确认识风险,科学评估风险,预防风险发生。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适当的筹资规模和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3.在成本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在具体项目上,企业所采用的筹资风险决策法是:首先,在筹资成本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风险最小的方案;其次,在筹资风险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成本最小的方案;最后,在筹资风险小但筹资成本大的方案或筹资风险大但筹资成本小的方案中,根据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和筹资收益效用的大小,选择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相对较小、筹资收益相对较大的方案。

4.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经营能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应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稳定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的情况等因素,确定最佳负债规模,保持权益资金和负债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一般控制在1∶1比较适宜,流动比率控制在2∶1较为适宜。如果大于上述指标证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较强,反之较弱。但上述两项指标过高则会造成资金浪费,过低会形成资金周转不灵,所以举债时要做到比率协调。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速度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速度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筹资风险。企业必须大力补充自有流动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

5.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在资金安排上,要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资金调度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企业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减少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低于速动比率保持的安全区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还要注意,在借入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结构趋于合理,并要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

6.根据利率走势,做出筹资安排。在利率水平较高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集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集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通过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找出利率变动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并在预测利率变动的同时,在筹资战略和具体筹资过程中做出防范风险的安排。

总之,负债经营既是企业的一种财力策略,也是一项经营战略,全面准确地把握负债经营、科学使用所筹资金,对于企业经营的意义十分深远。管理负债经营风险,实现负债经营最优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事关企业存亡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就必须承担负债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应当正确认识负债筹资风险,掌握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临彦.企业适度负债的合理性研究.时代经贸,2007(3)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筹资活动;风险控制

企业要不断的扩大再生产都会遭遇到不同程度的资金不足问题,国有企业也不例外。筹资的方式大致有自身积累和举借外债两种。企业在利用外债发展自己之前需要对该筹资风险进行分析,了解它存在的客观性并利用企业的财务管理等方式来尽可能的避免风险。

一、筹资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筹资风险的含义。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企业举借外债进行负债经营造成财务成果的波动就是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筹集资金,使企业在生产规模上得到扩大,使它具备一定的资金进行科学技术的改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但是企业以举借外债的方式筹集资金必然给企业带来按期的偿还本金,支付利息的负担。企业在这笔筹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和外债按期产生的利息率都是存在波动性的。(2)筹资风险的特征。第一,客观性。筹资存在风险主要是企业自身在贮备资金的时候来源有限或者是举借的外债的利润率出现无法掌控的波动等原因。这些原因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企业单方面能够掌控的情况。市场经济条件下本来就有无法避免的风险存在,企业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研究各种有效的方案和措施来积极应对,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带来的经济或者是财产上的损失。第二,不确定性。筹资风险既然是由企业内部的理财管理和外部借贷款的波动影响下造成的,那么这些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复杂情况就会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的变化。第三,可控性。筹资风险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也存在偶然性,但是着风险的发生无论怎样也是有因有果的,可以追溯的。企业要按照相似的风险发生的时候具有的相关资料信息总结出其规律来,然后对风险施以对症之药尽可能的估计其有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带来的影响以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第四,双重性。筹资风险也不尽是不利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下需要利用这种风险来达到自身的发展。风险会让投资存在亏损的可能性,但是只要能运用和掌控好风险,那么就能取得和风险想匹配的收益。

二、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筹资风险对企业来说是有利也有弊的,要是掌控不要该风险就会使得企业在负债的情况下进行经营,给企业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而且要是负债超出了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的话将会大大降低企业再次进行筹资的能力:首先,企业只有确保自己的投资收益明显比筹资资金成本要高的情况下才能考虑负债经营,反之就会造成入不敷出,除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之外还要支付较多的筹资利息,企业的负债越来越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于此同时也削弱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后劲儿。更有甚者,企业不堪重负导致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其次,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不能再约定期限内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话将会造成自身信誉的下降,当然,要是企业的信誉较好的话还能承受一定程度的风险,尽快的举借新外债来还旧债。

篇4

【关键词】负债经营;风险控制;控制策略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积极作用分析

负债经营通过有偿使用借入资本,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计划及目标。负债经营对可以为企业带来众多收益,运用优势明显,体现在:

1、能为企业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负债经营能为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是因为企业对负债所需支付的利息是固定的,当企业的总体资产收益率产及利润增加时,最终公司的留存利润也会增多,这就是负债经营为企业所有者带来的额外收益。这种负债经营下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获取的资金利益大于负债资金利息率,对企业的经营是非常有利的。

2、有利于企业强化内部管理,保持企业控制权

负债经营下企业具有固定时间内还本付息的压力,这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使用资金的责任心和压力感,对资金的使用更有计划性和实用性。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会以更加经济的观点来对待项目,做好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价,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墓地。同时,负债经营与筹资融资相比并没有分散股权,也不会影响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3、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

随着我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面临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情况不断增加,企业的经营发展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问题。负债经营条件下企业的偿还金额一般以账面价值为准,不用考虑通货膨胀率,企业最终偿货币的价值会低于借入时的实际价值,使企业从货币贬值上获取好处。

4、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和竞争力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资金需求,这些需求如果仅仅靠自身的积累很多时候都难以跟上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形势,此时采取负债经营则可以使企业运用有限的资源获取更大的资金力量以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经济实力,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即使企业处于自身资金充裕的状况负债经营也是有好处和必要的,企业通过负债经营可以有效支配更多的资金,合理地协调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运用比例关系,及时创新技术和生产工艺,加速新产品开发速度,最终提升企业规模和竞争力。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

1、负债经营下的财务杠杆效应可能会降低权益资本的收益率

负债经营下的财务杠杆效应能使企业有效提升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但是负债经营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其同样也能使权益资金收益率下滑。当企业经营状况陷入低潮时,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将会大于负债利息率,负债资金所创造的收益远小于其产生的利息支出,需要由企业权益资金创造的利益进行补偿,从而降低权益资本收益。同时,当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固定的利息负担将会使企业权益资金收益加快下降速度。

2、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负债经营的一系列优势都是以负债资金能获取更多收益为前提的,这样才能在盈利能补偿并超越借入资金的成本,这就要求企业在负债经营中必须保持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成本率。事实上,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很难完全把握的,其资金利润率更难以准确估算,这也导致企业负债经营可能产生盈利能力低于债务成本的情况,企业就会亏损,其亏损金额越多,其偿债能力就越低下,财务风险随之加剧,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严重情况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3、增加企业的再筹资风险

企业的适度经营可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但是过度负债则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负债负担,若企业不能定期按时还款,就会影响企业信誉,若企业再产生资金危机,因为被诟病的信誉则很难再筹集新资金来还旧债。同时过高的负债率会使企业对债权人的保证度降低,极大地限制了后续负债筹资能力,增加筹资成本并加大筹资难度。

三、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1、树立风险意识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都是自我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各企业主体都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及经营者,需要独自承担其经营中存在的所有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前,必须对企业内部状况以及外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尽量降低预期与实际经营的偏差。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并承认风险,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对突发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2、构建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并结合自身特点,在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后,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信息网络,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风险防范策略。通过各类企业常用财务指标,通过各种预警指标对企业风险进行检测。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及时提取产品开发基金和各类坏账准备金,对应收账款成立专班及时催收,对一些不合理的投资要及时进行调整,以便尽快收回投资或减少投资损失。针对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创新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减少决策失误导致的财务危机产生几率。

3、结合企业实际确定其负债经营规模

由于负债经营的作用存在两面性,因此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时必须根据自身状况把握好负债规模:第一,正确控制负债量度。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是息税前利息高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自身的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那么企业就必须选择其它资金筹集方式,防止财务杠杆反作用的产生;第二,充分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需要根据各项财务指标切合销售收入及其增长幅度对自身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是否负债经营或者选择负债的金额;第三,科学把握经济周期波动脉搏,在兴起以及繁盛阶段可以适当增加负债额,在萧条阶段则需要尽量降低负债率。

篇5

【关键词】负债 负债经营 财务杠杆 财务风险

当今世界,负债经营不仅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且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营战略。从现代经营观点来看,一个企业的富有程度仅仅看其自有资产是不全面的,贷款与偿还债务的能力也是企业兴盛发达的重要内容。各种形式的股份公司实质上都是负债经营,越是规模大的企业负债越多。负债经营是现代普遍采用的生财之道,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一 对负债经营定义的理解

负债经营指企业在拥有一定股权资本的基础上,利用有偿使用债权人资本(借入资本),通过财务杠杆的作用,实现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此来实现其经营计划与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从负债来源方面理解

只有通过借入方式取得并有偿使用的债务资金才是负债经营。所以负债项目中下列项目不能构成负债经营的内容,包括流动负债中的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因为这些是直接产生于企业持续经营中的自发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并且无需为此付出筹资的实际成本(利息)。因此,只有流动负债中的短期借款、短期债券、长期负债项目(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才能构成负债经营项目。由此可以看出,负债经营的概念并不以是否有负债项目或负债额大于零为前提,只有企业通过负债方式增加了资金供应规模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才能叫做负债经营。

2.从使用负债动机方面理解

企业负债经营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获取更多的利润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方式。负债经营是为谋求企业的更快发展而积极主动地采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形成负债,而不是为了维持生产经营活动而不得已(被动)地形成负债。

3.从负债量的方面理解

借款性负债与总资产负债的比率应该达到一定的数值才能称为负债经营,这个问题也即资本结构原理。因为只有该比率达到或超过一定程度,负债经营才能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筹资来源并影响到企业的一系列经营策略和财务决策,使企业能为此而享受负债经营的收益和承担负债经营的风险。由于融资活动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至于数值该多大为宜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有关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

二 企业负债经营筹资方式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举债方式由过去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目前筹资方式主要有五种。

1.银行借款

企业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按照规定利率和期限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举债的主要渠道,也是企业的首选。银行以一定的成本聚集了大量储户的巨额资金,就像一个资金“蓄水池”,随时可以向符合其条件的企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资金。企业向银行借款筹集资金速度快,程序比较简单。但由于国家政策限制和贷款额度的制约,贷款有一定难度和限度。

2.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销商品、预付贷款和商业汇票。当今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商业信用这种方式筹集资金。其成本低,使用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可以背书转让,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也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

3.发行企业债券

企业债券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基于企业债券的发行,在债券的持有人和发行人之间形成了以还本付息为内容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因此,企业债券是企业向债券持有人出具的债务凭证。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但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社会公开募集,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但资金成本高,风险大。

4.资金市场拆借

拆借是一种按天计算的借款,又称拆放或拆款。拆借通常以1~2天为期限,多则1~2周,或者事先约定期限,借款人可随时归还,放款人也可随时通知借款人归还,但最多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向资金市场拆借就是通过金融机构组织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这种渠道筹集到的资金使用时间不长而且成本较高。

5.引进外资

从国外引进资金需要考虑汇率风险。企业引进外资的形式主要有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考虑企业长远发展来选择不同的引进外资形式。

三 负债经营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1.负债经营具有的优势

从财务理论角度考察,各流派对负债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一致的地方,即认为债务有激励或降低成本和传递积极信号的好处。当然这些积极作用对企业负债经营起一定的刺激作用。企业成功负债经营除了能够获得负债的一般好处外还有以下方面的积极作用。

篇6

一、企业债务融资的涵义

企业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企业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企业所需资金的行为。

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有利有弊。债务融资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1)有效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主要体现在债务融资率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本筹资的资金成本,以及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使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低于其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2)给投资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即当企业资产总收益率大于债务融资利率时,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收益率。(3)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债务融资相对于其它融资方式来说,手续较为简单,资金到位也比较快,可以迅速解决企业资金困难。(4)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债务融资不具有股权稀释的作用,通常债务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不具有表决权,也无对企业利润和留存收益的享有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控制企业的能力。

债务融资的缺点主要包括:(1)增加企业的支付风险。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甚至会发生亏损。(2)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的周转。表现在企业债务融资的利息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如果债务融资还款期限比较集中的话,短期内企业必须筹集巨额资金还债,这会影响当期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3)过度负债会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一旦债务过度,会使筹资风险急剧增大,任何一个企业经营上的问题,都会导致企业进行债务清偿,甚至破产倒闭。(4)长期债务融资一般具有使用和时间上的限制。在长期借款的筹资方式下,银行为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对借款的使用附加了很多约束性条款,这些条款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企业自主调配与运用资金的功能。

二、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债务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以及企业在日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偿付风险。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债务融资行为,其成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对债务融资风险认识不充分。债务融资风险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二是日后的偿付风险。从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层十分注重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关注能否筹集到资金、筹集到多少资金、筹集资金的条件是什么,但对于筹集到的债务资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偿还、怎样偿还缺乏较为详细和成熟的考虑。投资项目一开始和中途变更的情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经常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2.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就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但是,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案例却经常发生。“秦池”、“飞龙”等企业失败几乎都由于“投资失败”。

3.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动。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或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和汇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近几年,由于国家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同样,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动也给企业带来了外币的收付风险。

4.银行对企业的债务监督不充分。我国企业的高负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高负债并没有发挥债权的治理作用,它不但没有能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反而扭曲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我国对银企关系的制度设计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由此导致了认识的偏差,认为银行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只能以外部监督为主,银行参与公司内部会引起更大的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仅仅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参与公司治理。所以说我国银行债务对企业的约束是软性的。

5.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仍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大部分银行和上市公司都是国家控股,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一些银行受国家的干预,其贷款决策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国家参与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融资契约关系的建立,导致国有企业具有内在的高负债动机。同时,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由于经营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经营失败,自己却不会损失许多,因此,在企业经营时,往往喜欢冒巨大的风险。

三、防范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企业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树立企业独立承担风险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将越加分明,再依靠政府支持和帮助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因此,企业首先要有独立承当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对于债务融资不仅要考虑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更要考虑日后的偿付风险。事实上,日后的偿付风险才是企业债务风险考虑的重点。

2.优化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企业应确定适度的负债比率、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企业适度负债经营是指企业的负债比例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于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来说,选择债务融资的比例不一样,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例可以适当高些,负债比例就可以高些;相反,对于经营情况不是很理想的企业其比例就要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筹资风险。我国企业目前的负债比例高,为了缓解外界的压力,应该降低资产负债比例。同样,企业还应对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和债务偿还期限进行合理的安排,防止企业日后经营过程中的本金和利息的偿付风险。

3.充分考虑市场利率、汇率走势,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针对由于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企业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时期及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正确把握未来利率走向。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同样,对于筹资外币资金带来的风险,应着重预测和分析汇价变动的趋势,制定外汇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其内在规律掌握汇率变动发展的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如筹集美元之类的外汇资金要尽量减少,因为相对于人民币而言其贬值日益明显,否则将产生更多的外汇损失。

4.考虑银行参与制度。要使银行对企业的监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可以考虑建立银行参与制度,将银行纳入企业的管理层,从而提高银行对公司的治理。同样,站在银行角度也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适时监控制度,把制度重点放在加强主办银行对借款企业的外部监控上。例如对负债比例较高的公司,主动要求自己作为主要的债权人列席公司的重要会议,使其尽可能充分地获取关于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的信息,实现较好的风险控制,以防止不良债权的产生。

篇7

一、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特征与筹资方式选择

1.企业初创期的主要风险与财务特征

企业生命周期初创阶段的经营风险是最高的。这些风险包括新产品能否试制成功,如果试制成功,它能否被潜在的客户接受;如果被接受,这个市场能否扩大到一定规模,以给该产品充分发展的空间和补偿投入的成本;即使这些都能实现,公司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以便立足于该行业。

由于初创期存在高经营风险,本阶段的财务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在初创期,企业产品产量规模不是很大,规模效益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从而单位产品的成本与分担的固定成本较高;(2)初创期企业没有规模优势,市场缺乏对企业产品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其市场份额的确定缺乏依据与理性;(3)在需要大规模扩张时,同样面临着筹资环境相对不利的问题;(4)企业的核心能力还没有完全培育成熟,因此核心产品不能为企业提供大量的现金流;(5)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没有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因此管理的无序要求强化集权。

2.企业初创期筹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一个企业的总风险是由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部分组成,而从控制风险的目的出发,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应是互逆关系。即较高的经营风险宜于以较低的财务风险与之相配合,从而在筹资战略上保持稳健原则。初创期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稳健与一体化。

在企业正式营运之前,由于企业没有投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资金的需求量不大,主要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创业者自筹或私人投资者等私人资本为主。其中,个人积蓄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方式,70%以上企业的初期资金是个人的积蓄。根据美国110多家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的创业资金首要来源是创业者自己的积蓄,其次是来自亲友的积蓄。除创业者个人积蓄外,向亲属和朋友借贷是创业资金的另一重要来源。这部分资金约占创业投资总额的5%。风险投资公司约占5%,非金融性公司占5%。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非常少。在上述调查资料中,没有一家企业的资金来自于商业银行。

在企业正式营运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以满足产品的市场需求,有时甚至需注入大笔资金。该阶段,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尽快实现盈亏平衡,解决生存问题。这一阶段,在企业资金来源的问题上,创业者等私人资本的资金已经不够,资金需求逐渐转向风险资本。此时,创业者也可能会请求银行给予贷款,但可能性较小。即使能得到此类贷款,也大都是短期借款,且数额不大。同时,此阶段由于企业的获利能力较差,如果所借短期贷款过多,其负债率就越高,利息负担也就越重,资本结构就会愈不合理,严重的可能产生财务危机。该阶段需要的是长期资本,换言之,企业需将股权出售。但由于企业毫无业绩,也无法从投资银行或机构获得资金,并且企业太年轻,不能满足发行股票并上市进行筹资的条件,因此,在该阶段,企业资金的来源转向风险资本。此阶段,创业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是股权筹资,其主要原因是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机构不能担当风险资本家的角色。首先,银行的经营以稳健为主,其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中更注重风险的大小,银行资金不可能在企业的创业阶段参与投资。其次,银行的管理制度和人员构成也不能适应风险资本管理的要求。日本的教训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日本银行业在风险资本市场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有52%的风险资本企业是银行的全资企业;它所拥有的资金占风险资本总额的75%。这就使得日本风险资本行业中具有该企业专业背景的人员很少,大多数管理者都是来自于银行机构,而他们往往又沿袭了银行的管理体制,从而导致了日本风险资本机构在投资机会的过滤和评估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其结果是投资风险增加,殃及银行本身,对整个企业的成长所起的资金支撑作用不大。而风险资本投资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企业的股权,这些股权通过企业上市后变现,并获得超额收益,这种超额收益是风险资本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机制。

在企业初创阶段,之所以要求创业经营应通过权益资本而不是负债资本来筹资,是因为负债筹资的风险很大,或者说债权人出贷资本要以较高的风险溢酬为前提条件,故而企业的筹资成本很高。因此,最好的办法不是负债筹资,而是采用权益资本筹资方式。对于权益资本筹资来说,由于这一时期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是很高,甚至是负数,因此风险投资者将在其中起很大作用。风险投资者之所以愿意将资本投资于企业,不是看到它现在的负收益,而是看到它未来的高增长。从资本结构分析上看,负债筹资可以带来避税的好处,但是创业企业在经营的初始几年会计上只会产生亏损或完全名义上的收益,并无或者只有很少的应税收益。因此,利用负债经营也不能从中得到任何税收上的好处。

二、企业发展期的财务特征与筹资方式选择

1.企业发展期的主要风险与财务特征

一旦新产品成功地推向市场,销售规模将开始快速增长,不仅意味着与产品相关的整个经营风险会降低,而且也表明企业发展期的开始。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对某个产业领域构建进入屏障通常是在其高速发展时期完成的,以便在产品开发潜力被确认时能阻止竞争对手追随本企业具有竞争性的创新技术进入该领域。构建这些屏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知名产品名牌的创立,以使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留下卓尔不凡的印象;抢先完成规模经济或掌握成本降低技术,以便成为该领域成本领先者,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这些都需要企业在这一阶段加大对市场的投资。而这些投资的效果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企业在发展期仍然保持着较高的与市场相关的经营风险。

发展期的经营风险特征,导致了资本需求远大于资本供给能力,即可容忍的负债极限和能力的财务特征。而且负债筹资在此期间并非首选,高经营风险会诱致较高的负债利率,从而导致高负成本。

2.企业发展期筹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经过创业阶段的发展,企业的技术等资源优势已经确立,已初步形成主导型产品,产品也开始进入市场,且经过一定的市场拓展,产品市场逐渐好转,有了一定的销售收入。该阶段的筹资方式是内部筹资、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相结合。

(1)内部筹资。通过发展已有产品和控制股利分配政策,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可积累一定的利润,通过留存盈余进行合理的再投入,不断地增强企业资金自我积累能力,并最终保证企业成长所需要的资金投入。

(2)股权筹资。企业高效益的前景,将使企业在快速成长阶段易于从外部环境中筹集所需要的资金。其中包括吸收风险投资和其他投资公司及私人投资者投资入股,以及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进行直接筹资。这阶段主要的股权筹资方式依然是风险资本。

(3)债务筹资。进入到这个阶段的企业已经初具规模,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的资产规模也迅速扩张,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也就随之增加,这就为采取债权筹资创造了条件。该阶段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向外部富裕资金拥有者借贷的方式,获得企业成长所需的一定量资金。这意味着企业应在相对较长时间内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以此作为企业筹资控制的最高限度。

三、企业成熟期的财务特征与筹资方式选择

1.企业成熟期的主要风险与财务特征

随着竞争者之间具有挑衅性的价格竞争的出现,标志着该企业成长阶段的结束,进入成熟期。这时,产业稳定,销售高而稳定且利润空间合理。竞争者们已形成了巨大的剩余生产能力,这样,该企业早先所预料的持续规模的扩张根本无法实现。届时,随着成长阶段的成功结束,很明显,经营风险会再次减低。由于成长阶段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大量投入,进入成熟期的企业有相对高的市场份额。在整个成熟阶段,主要经营风险与该阶段稳定发展的持续时间以及公司是否能在财务状况看好的基础上保持强有力的市场份额有关。在这一阶段,财务特征具体可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成熟期的市场状况意味着市场增长潜力不大,产品的均衡价格也已经形成,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间的价格战,而是内部成本管理效率战。因为在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唯一途径是降低成本,因此,成本管理为成熟期财务管理的核心。

(2)与前两个阶段相比,成熟期的企业现金流入增长快速,相反,固定资产等资本型新增投资项目通常不是太多或增长不太明显。且固定资产所需资本支出主要为更新所需,并基本上能通过折旧的留存方式来满足其需要,亦即该期间企业现金流出需要相对较小,从而形成较大的现金流入量。

(3)企业此时资产收益水平较高,加之现金净流入量较大,因此,财务风险抗御能力雄厚,有足够的实力进行负债筹资,以便充分利用负债杠杆作用达到节税与提高股权资本报酬率的双重目的。

(4)在此阶段,企业的股权资本价值或股票价值有可能被市场高估。

(5)在这一阶段,股东或出资者对企业具有较高的收益回报期望,因此高股利成为这一时期的必然。

2.企业成熟期筹资方式的选择

基于成熟期的经营战略及其风险特征,要求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应当采用相对激进型的筹资战略。激进是相对于稳健与保守而言的,此阶段的激进是前两个阶段保守战略的“能量”释放。其涵义就是采用相对较高的负债率,以有效利用财务杠杆。成熟期的企业不仅自创现金流量大大增长,即财务风险承受与抵御能力大大提高,而且有着更多的市场筹资机会与筹资渠道。如何不失时机地利用有利的金融市场环境,进行资本置换,提高资本来源质量,优化配置结构,也成为成熟阶段激进型筹资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阶段企业的筹资主要依靠债务筹资。此时,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追求稳健经营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从事货币经营的特殊企业,需要扩大客户群,为数众多的企业,为银行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市场。当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由于企业经营业绩稳定,资产收益率高,资产规模较大,可抵押的资产越来越多,此时,银行也愿意为进入该阶段的企业贷款。因此,当该阶段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较大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成为企业资产的主要来源。

对于形成相当规模、具有一定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来说,也可以从证券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可转换债券、增发新股、新股配售等筹资方式,获得持续的资金供给,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保持竞争优势,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

四、企业衰退期的财务特征与筹资方式选择

1.企业衰退期的主要风险与财务特征

当原有的产业或市场领域进入衰退期或夕阳阶段,企业的经营战略需要做出大幅度的调整,并通过新产品与新产业进入而步入衰退期。进入衰退期的企业,首要工作是加强经营方面的调整。它意味着,一方面,对某些行业或经营领域需要退出,而对某些行业或领域则需要进入,即进行产业重构;另一方面,伴随着内部经营调整,需要实施组织再造与管理更新。

进入衰退期的企业,其经营风险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对于现有产品的经营,其经营风险并不大,尽管面临市场负增长,但原来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变化,从而已有的利润点及贡献能力并未失去;二是对将要进入的新领域,则要考虑可能存在极大的经营风险,它如同初创期的经营状况一样,与初创期稍微不同的是,此时的企业已有比较雄厚的资本实力与市场地位,其筹资能力也大大增强,因此具有初创期不可比拟的财务优势与管理优势。

2.衰退期筹资方式的选择

与上述情况相对应,衰退期企业所制定的筹资战略涵盖以下内容:

高负债率筹资方式。进入衰退期,企业还可以维持较高的负债率而不必调整其激进型的资本结构,这是因为:一方面,衰退期是企业新活力的孕育期,它充满风险,在资本市场相对发达的情况下,如果新进行业的增长性及市场潜力巨大,则理性投资者会甘愿冒险,高负债率即意味着高报酬率;如果新进行业市场不太理想,投资者会对未来投资进行自我判断,因为理性投资者及债权人完全有能力通过对企业未来前景的评价,来判断其资产清算价值是否超过其债务面值。因此,这种市场环境为企业采用高负债政策提供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衰退期的企业并不是没有财务实力,而是说它未来经营充满各种危险,当然也充满再生机会,因此以其现有产业做后盾,高负债战略对企业自身而言是可行的,也是有能力这样做的。

企业在成熟期创造正现金流量的能力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除非它能创造巨大的市场,并能无限量地持续下去,因为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最终将逐渐衰退。需求的减少伴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如果经营得当,也许这两者减少的比率并不同步。尽管在成熟期,资金不应大量用于拓展市场或用于增加市场份额,但是仍有必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以保持未来市场的销售目标。一旦市场需求不可避免地下滑,企业再投入同样的资金以维持市场规模是很不明智的。因此,如果企业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在衰退期的初始仍可以维持正的现金净流量。

尽管经营业务的减少和产品的最终消亡无法避免,在衰退期,与之相关的经营风险仍然比成熟期有所降低。在创办初期并不知道成熟期有多长,但是现在清楚了。在衰退期,惟一存在的重大风险是,在有利可图的前提下,经营还能持续多久。低的经营风险可以同相对高的财务风险互补,即通过高的股利支付率和利用负债筹资来实施。对衰退业务的再投资应尽量减少,因为未来的增长前景并不乐观,据此,企业应实施高额股利分配政策。实际上,在衰退期,由于无充分理由进行固定资产的更新重置,股利的发放额可能超过税后利润数额。虽然固定资产的更新重置是维持现有经营规模的一个通行办法,但这种做法并不合理。实际上,股利应该等于利润与折旧之和,股利发放的一部分就相当于资本的返还。

篇8

关健词:筹资税收筹划权益负债资本结构

税收筹划具有合法、合理、筹划、专业等特点。税收筹划与偷漏税和避税不同,而是一种解决目前企业全局税收的最优化的方案;税收筹划是合法的纳税行为,是被国家和政府的税收政策所鼓励的;企业税收筹的标准和方案应该以企业价值为核心而展开,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企业的筹资行为中,不同的筹资行为和方案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企业带来不同的税收征缴的效果。企业筹资决策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筹资体系来满足目前企业的资金需求,达到资金成本的最低。

一、企业权益筹资的税收筹划

首先,我们在对企业留存收益的筹资进行筹划。在目前我国税法的规定之中,除去机会成本的因素以外,企业留存收益的资金成本还是很低。但是在税负角度上来讲,企业留存收益是企业税后的利润的一部分,所以企业留存收益的税收标准一般较高。面对这样的问题,企业在留存收益过大的时候,资金成本将会很大,企业的节税的手段和效果还不是那么科学和完整。

企业留存收益属企业股东所有,我国税收法律规定,企业税收后利润要提取相应比例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其余利润要通过股东大会的决议才能确定分配标准,其中股东分红和股利需要缴纳一定的个人所得税。所以要从股东的角度出发,同时顾全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需要资金的时刻要经由股东大会的决定提取相应的盈余公积金,这样就满足了企业资本的需要。如企业把留存收益再次投人资本市场后,等于把股东的资本进行再次的投资,这样既满足了企业权益筹资的需要,又提高了股东的收益率,这么做的结果是一举两得。

其次,我们对企业的股票的筹资进行筹划。按照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股息的税务征收工作是针对税后利润的。那么企业发行股票所支付的月无息就下能享受相应的股息所得税的收益,所以就加重了企业的税负压力,企业权益资本筹资的税收筹划空间就变得微乎其微了。但是根据税法规定,外商企业允许在一定的期限内分歧缴纳出资,所以企业就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时间段来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工作。具体操作程序是:企业分段注人注册资本,在到位前股东按比例分享利润。但资金不到位的话企业负债就会加大,企业相应的利润就会变小,同时企业的负债的利息计算到企业费用之中,扣除了相应的赋税。所以在股票筹资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适度负债规模和比例的控制。

二、企业负债筹资的税收筹划

首先,企业间拆借筹资的税收筹划。企业为了筹资便利的需要在关联为企业中产生借贷,在企业主要管理层要建立相应的财务枢纽来控制和操作企业关联方拆借业务。如此操作的好处是对企业内部的资行优化整合,对债务和资本进行合理分配。对外部企业的整体筹资有信用和风险的保障,对内的话可以调节企业的资金和债务。这样一来财务服务功能的强化可以节省相应的费用,同时则务枢纽给企业带来的税务效益和资金管理也不容小觑。具体操作是:在企业内部拆借过程之中,差别税率的体现极为明显,这样企业可以转移税负。同时进行免税和缓税的操作,以便集中企业资金加人到企业发展的项目之中,进行利润转移工作。

其次,企业银行借贷款的税收筹划。在当今我国经济环境之下,银行借贷款是企业筹集资金的有效途径,企业通过技术改良和支柱产业规划等工作可以向银行的地方政府筹集相应的预算经费,但借贷款的规模要视企业抵押和信用评级来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政策贷款和普通贷款的申请和利用就需要银行借贷款的税收筹划工作来进行相应的税收筹划工作。根据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向金融机构的借贷利息的支出按照实际产生额进行收税,向非金融机构的借贷款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和同期的利率计算金融以内的数额进行相应的扣除,白药之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财务功能,加快企业借贷规模,加强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同时,企业还可以与银行协议利率和贷款期限等。这样一来经济而决捷的本息了;!款的形式就可以加快企业银行借贷款的税收筹划工作。

三、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的税收筹划

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应该以所有者权益的提高作为标准,所以企业的资本税后的资本结构选择将是企业税收筹划的杨和着眼点。在目前的法律条件下,企业税收筹划应该确立企业相应的负债规模和比例,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负债筹资的合理结构。在企业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要根据各种不同的资本结构情况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的税收筹划工作,同时在利用企业负债进行税收筹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相关的国家规定,以规避相关的法律风险。

首先,企业资本性的利息支出不应在税前扣除。企业资本性的利息支出是在企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范围内而发生的借贷款行为利息,企业开办期间的若干部分支出被包括在内。我国税法明确规定资本性利息支出不纳人费用一次性从应缴税款中扣除。

篇9

关键词:资本结构;负债筹资;资本结构理论;价值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2)05-0085-03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三大核心理论之一,是企业筹资的重要内容,一直备受财务管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在我国企业管理工作日益重要、企业筹资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重新认识和讨论资本结构的有关问题更为必要。

一、关于资本结构理论

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了解是正确认识资本结构有关问题的基础。关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MM理论:MM理论认为,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任何企业的价值,不论其有无负债,都等于经营利润除以适用于其内险等级的报酬率。由于权益成本会随着负债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增加负债所带来的利益完全被上涨的权益成本所抵消。因此,风险相同的企业,其价值不受有无负债及负债程度的影响。但MM理论认为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所得税允许债务利息在税前扣除,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大。

2.权衡理论:权衡理论以MM理论为基础,引入了财务危机成本概念,认为当负债程度较低时,企业价值因所得税利益的存在会随负债水平的上升而增加,但风险加大,潜在的财务危机成本提高,当负债达到一定的界限时,负债的所得税收益开始为财务危机成本所抵消,若企业继续追加负债,企业价值下降。那么,企业价值由上升变为下降的转折点即是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3.不对称信息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以均衡理论为基础,认为企业管理人员比投资者更快了解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本结构中负债比率的上升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管理者对企业未来收益有较高期望,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但利用负债又引起财务危机成本和财务风险的增加,所以企业总是尽量使用内部资金,其次是利用负债最后才发行股票。

关于MM理论,我们认为:用抽象掉了现实中许多因素的假设条件从数量上揭示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但MM理论只考虑了负债的收益而忽视了负债的风险和额外费用,假设在实践中受到了挑战。

关于均衡理论,我们认为:通过加入财务危机成本,揭示了经营风险与负债、有形资产与负债、所得税率与负债之间的数量关系,使理论更符合实际,指明了最优资本结构的存在;但无法精确地计量,同时仍然有很多假设条件与实际有很大差异。

关于不对称信息理论,得出的结论与实际工作的统计结果趋于一致,但无法找到各种筹资方式之间的最佳比例关系,即无法确定资本结构的最佳点。

综上所述,负债筹资带来财务风险,但其效应也是明显的,风险最小而收益最高只能作为财务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从理论上讲,这一目标的寻求过程就是优化资本结构的过程。

二、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

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1.企业生产销售状况。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的固定成本是恒定的,如果企业销售通畅,收入稳定,销售量越多,销售净利就越大。也就是说,在特定条件下,销售收入稳定并且有上升趋势,企业的盈利和获取现金的能力就越强。这样,企业的内部积累在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在增长,这时,即使企业负债比重高些,也不会遇到较高的财务风险。反之,如果销售不通畅,收入不稳定,销售量忽上忽下,企业所需占用资金就会增多,加上赊销账不能及时收回拖欠,因资金沉淀而影响了资金的正常周转,造成现金回流时间和数额不稳定,对近期或即期负债的偿还能力造成时而富余、时而亏绌的结果。这样会导致资金短缺和资金超量占用并存,资金紧张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导致企业亏损,资不抵债,严重困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较大,企业的负债比重就应低些。

2.资产结构。资产结构是指构成全部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全部资产中的比例。资产结构是由企业主管业务决定的,它严重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一般而言,流动资产比例高的企业,其流动负债比例大;固定资产比例大的企业,其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比率高;资产适用于抵押贷款的企业负债比例较大;以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的企业负债比例很小。

3.所有者和经营者对资本结构的态度。如果所有者和经营者比较看重控股权,不愿使企业的控制权旁落他人,则尽量采用债务筹资而不采用权益筹资,使企业呈现负债率较高的资本结构,即负债型资本结构。相反,如果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愿承担财务风险,则偏好发行股票或增加利用保留盈余,尽量降低负债资本比率,使企业呈现所有者权益率较高的资本结构,即净值型资本结构。

4.企业规模。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可供利用的筹资方式也就越多,如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吸收国家和法人单位投资等,因此,负债比例一般较低;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解决所需资金,因此,负债比例一般较高。

5.企业所处的行业及行业竞争程度。企业偿债能力取决于销售利润,而销售利润在很大程度又取决于该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的行业,资本结构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程度对资本结构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低,或具有垄断性,不容易被其他厂商挤入,销售收入和利润可能稳定增长,其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重可较高。相反,如果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程度强烈,容易被其他厂商挤入,企业利润有降低的趋势,则应降低负债比率,以避免偿债风险。

6.企业信用等级。企业能否较大程度地运用财务杠杆,为业主带来额外的收益,首先,取决于企业以往信用是否良好,盈利和偿债能力是否较强。其次,取决于债权人对其信任程度。一般来说,企业的信用等级决定了债权人的态度。如果企业以往业绩辉煌,信誉良好,即使陷入经济困境,也会有债权人相信其偿债能力而继续保持该企业的债权,甚至追加债权投资。反之,如果企业以往信用欠佳,债权人本就存有戒心,一旦陷入困境,债权人就不会相信其偿债能力。因此,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应以不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为限,能否以较低的成本举债,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

7.证券市场状况。证券市场从两方面来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一是证券市场总趋势。总趋势较好时,企业证券融资更容易,而且投资者为了获得较大收益,可能更注重于股票投资,使企业呈现出净值型资本结构。如果总趋势较差时,企业证券融资较困难。而且,通常的融资方式只能是举债,因为这样的风险相对较小,这就使企业呈现负债型资本结构。二是企业的证券竞争力,证券竞争力较差的企业,要么以较高的资金成本发行股票;要么放弃发行股票,而用提高保留盈余,显然,这也会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

8.银行贷款制度。银行贷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如果银行利率水平较高,则银行贷款成本就较高,负债比例就会降低。反之,则银行贷款成本较低且较便利时,企业的资本结构偏好于负债型资本结构。

9.所得税率的高低。企业利用负债可以获得减税利益,因此,所得税率越高,负债的好处越多;反之,如果税率很低,则采用负债方式的减税利益就不十分明显。

10.经营周期。经营周期对资本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周期短,资金回收速度快,则可多采用短期负债方式筹资;如果周期长,资金回收速度慢,则应尽量采用长期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方式筹资。

三、优化资本结构的原则

按照国际惯例,资产负债率的正常标准应在40%~50%之间,而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多在80%以上,甚至高达200%,这种扭曲的资本结构不仅造成资金短缺,债务负担太重,也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因此,企业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遵循如下原则来优化资本结构:

1.全面性、动态性原则。企业的资本结构受许多因素影响,因而应综合考虑外界经济环境与企业自身经营条件的变化,权衡利弊得失,对资本结构也作出相应的调整。

2.满足需要原则。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应能及时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是以资金正常周转为前提实现再生产过程的,如果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使预期的息税前利润难以保证,企业陷入经济困境,更不用说企业价值最大化了;反之,如果资金过剩,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造成企业资源浪费,资源没有达到最优配置,就实现不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由于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同时期的资金需要量不同,因此应从数量上与时间上来保证。从数量上,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采用一定方法对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入量和流出量进行测算,确定资金需要量。在时间上应划分更细,可在年内分季、分月进行估算,然后有计划地安排资金,在时间上紧密衔接。

3.资产报酬最大化原则。资产报酬即息税前利润,只有企业的息税前利润达到最大,才表明企业充分合理利用了经济资源,使各种资源达到了合理配置,这时企业的所有者才能获利,才有可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反之,如果企业浪费了资源或使资源没有达到最优配置,企业就无利润最大可言,这时企业的所有者不仅不能获利,反而会遭受损失。在判别资产报酬率最大化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当时的环境,还要考虑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一般而言,相同条件下,如果该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则该企业的资本结构已近最佳了。

4.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举债筹资时,应以赢利为出发点,力求使负债经营所获收益尽可能多地超过负债经营成本,但必须确保企业具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否则,企业管理者会陷入解决债务纠纷中,无力进行正常经营管理,使管理效率下降;或在举新债还旧债中,新举债成本加大;或因资不抵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而丧失信用甚至破产,导致企业整体效益的下降等。

参考文献:

[1]财务成本管理[M].200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2000.

[2]苏奇木.分析筹资流量 提高筹资效益[J].上海会计,2001,(2).

[3]厉以宁.消除国企改革九大顾虑[J].中外管理,2001,(5).

[4]孙建民.论资本结构优化的影响及投资决策.财会月刊,1999,(10).

[5]佟福全.西方国家运用混合所有制解决国企亏损[J].中外企业文化,2001,(4).

[6]卢相君,梁军.“债转股”与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J].上海会计,2001,(2).

A Recognition of Capital Structure

WANG Chang-ying ZHOU Jun-ren(1.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100871 China2.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00 China)

Abstract: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constitutes a hard nut i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 of finance management in the West.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and comment on various theories of capital structure, this essay undertakes an exploration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capital structure and a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capital structure in China under our national condition.

Key words:capital structure; liability fund-raising;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value maximization.

(责任编辑:萧红 责任校对:玉德)

篇10

关键词:纳税筹划财务管理税自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t104-4914(2010)11-147-02

一、纳税筹划的意义

(一)纳税筹划的涵义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法人、自然人)以及依据所涉及到的现行税法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之下,对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实现目标的事先谋划和对策。

纳税筹划是企业纳税人在财务管理中所形成的符合立法意图而减轻税负的行为。纳税筹划不同于逃税和避税,其动机是合理的,手段是合法的。其后果是对纳税人有利,而对国家也无害。所以,它是法制社会下纳税人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节约税款,以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减少税收支出的一种最佳选择。

(二)纳税筹划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抑制偷逃税行为纳税筹划和纳税意识的增强具有客观的一致性和同步性,这种关系体现在:

纳税筹划是企业纳税意识提高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水平想适应的,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账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技术基础。

2.有助于实现纳税人财务利益最大化。纳税筹划可以节减纳税人的税收费用,还可以防止纳税人陷入税法陷阱,从而影响纳税人财务利益。纳税筹划可使企业不缴不泼缴的税款,有利于实现财务利益最大化。

3.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资金、成本、利润是企业经枯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大要素,纳税筹划就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利润的最优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离不开会计,会计人员要按照税法要求记账、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和进行纳税申报,从而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

4.有利于优化产业机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纳税人根据税法中税基与税率的差别、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鼓励政策,进行投资决策、企业制度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税负,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下,逐步走向了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5.从长远和整体看,纳税筹划不仅不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总量,甚至可能增加国家的税收总量。纳税筹划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企业进行纳税筹划,降低了企业税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企业收入和利润增加了。从整体和发展上看,国家的税收也将同步增长,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有机结合。

二、纳税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企业筹划和使用资金,不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筹资决策的目标不仅要求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而且要使资金成本最低。由于不同筹资方案的税务往往存在差异,这便为企业在筹资决策中的运用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一般来说,企业筹资渠道有:财政资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企业自我积累、企业之间拆借、企业内部集资、发行债券和股票、商业信用和租赁等形式。

1.债务性筹资的纳税筹划。债务性筹资通常包括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发行债券、向社会公众或企业内部职工借款等。戒款筹资主要是向金融机构(如银行)进行融资,其成本主要是支付的利息。对企业来讲,借款筹资具有一定的抵税作用,即企业归还利息后,利润有所减少,所得税税负将有所下降。特别是税前还贷政策,其本质就是用财政的钱还贷款,企业的实际税负更是大大降低。因此,利用贷款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减轻税负、合理避税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取得借款和发行债券的成本主要是利息和筹资费用,它可计入税前成本费用加以扣除或摊销,能起到抵税作用。这里财务杠杆在债务性筹资中起很大的作用。假设企业负债经营,债务利息不变,这时当利润增大。则每一份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对减少,从而使投资者收益有更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即为负债融资的财务杠杆作用,它的好处是节税和激励企业加强管理。但是应当明确的是,这种分析是基于纯粹的理论意义,并未考虑其他制约条件,尤其是忽略了风险因素及风险成本的追加等。因为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的风险成本必然相应增加,一旦负债的成本水平超过了息税前投资收益率,则负债融资将呈现负的杠杆效应,即权益资本收益率随着负债额度、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企业要通过负债实现节税效果,必须建立在“息税前投资收益率不低于负债成本率”的前提之下。

2,权益性筹资的纳税筹划。对于企业来说,权益性筹资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发行股票得以实现。企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普通股成本一般按照“股利增长模型法”计算。发行股票的筹资费用较高,在计算资本成本时要考虑筹资费用。

假设:某公司普通股月前市价为56元,估计年增长率为12%。本年发放股利为2元。若公司发行新股票,发行金额100万元,筹资费用率为股票市价的10%,则新发行股票的成本为16.4%。企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发行费用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但资金占用费即普通股股利必须在所得税税后分配。该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资可获得节税收益2.5(100×10%×25%)万元。由上例可以看出,股票筹资的筹资成本与税收没有直接关系,企业通过股票筹资获得的节税收益非常有限。但通过发行股票筹得的资金不需要偿还,可被企业长期占用,也就是权益性资金具有长期稳定性、安全性的特点,且无固定的股息负担。因此,企业在筹资时不能仅从税收上考虑,应对筹资成本、财务风险和经营利润综合考虑,并要善于将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结合使用,选择最佳结合点。

假设:某股份制企业共有普通股400万股,每股10元,没有负债。由于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准备扩大经营规模,该公司董事会经过研究,商定三个筹资方案。

方案一:发行股票600万股(每股10元),共6000万元

方案二:发行股票300万股,债券3000万元,债券利率为8%

方案三;发行债券6000万元,该公司预计下一年度的资金盈利率:盈利率10%、14%、18%,概率30%、40%、30%,企业预计盈利率:10%×30%+14%×40%+18%×30%=14%,预期盈利=10000万元×14%=1400万元

方案一:应纳企业所得税=1400×25%=350万元,税后利润:1400-350=1050万元,每股净利=1050万元/1000万股=1,05元,股

方案二:利息支出=3000×8%=240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1400-240)×25%=287,5万元。税后利润=1400-240-287.5=872.5万元,

每股净利=872.5万元/700万股=1,25元,股

方案三:利息支出=6000×8%=480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1400-480)×25%=230万元,税后利润=(1400-480-230)万元=690万元,每股净利=690万元/400万股=1.73元/股

由此可见,随着借贷筹资额的增加,企业的每股净利将随之增加,股东能充分享有负债融资带来的好处。但另一方面,随着借贷筹资额的增加,每股净利的标准差也随之增加,即企业经营风险随着增加,而且这里还没有考虑筹资数额的增加可能带来筹资成本增加等因素。因此,企业在筹资时不能仅从税收上考虑,而应着眼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断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努力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

3.租赁性筹资的纳税筹划。租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这两种租赁方式都能达到通过租金的平稳支付而减少企业利润、减轻税负的目的。就经营性租赁来说,承租人可获得双重好处:一是可以避免因长期拥有机器而承受的负担和风险;二是可以在经营活动中,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冲减企业利润,从而减轻税负。

当承租人和出租人同属一个大的利益集团时,租赁可使这两个分主体分别作为出租人和承租人,直接、公开地将资产从一个企业向另一个企业转移,并根据本集团整体利益的需要收取适当的租金,最终实现在集团内部转移利润并根据本集团整体利益的需要收取适当的租金,实现在集团内部转移利润、减轻税负的目的。这就是典型的租赁避税效应。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可以及时取得资产的使用权。而且能够避免资产所有权所带来的风险。

(二)投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1.公司制与合伙制企业的选择。现行税法对公司制与合伙制企业实行不同的纳税规定,也就是说,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其所享受的税收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往往是不一致的,公司制企业的营业利润除了缴纳企业所得税外,若将税后利润采用“分红”形式再分配时,投资者个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合伙制企业则不作为公司看待,其营业利润不交企业所得税,而课征各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从“节税”角度看,合伙制企业比公司制企业更为有利,可以少纳所得税。面对公司税负重于合伙企业税负的情况,投资者作出不设立公司而办合伙企业的决策,是法律规定所许可的,在纳税行为未发生之前进行筹划,并达到了节税的效果。当然,投资者要组建什么样企业形式,并不能只考虑税收问题(因为税收问题只是一个部分),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2.子公司与分公司的选择。按照规定,分公司与母公司的所得要合并纳税,在分公司亏损或母公司所属各分支机构盈亏不平衡时,可得到盈亏互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而设立子公司均应作为独立的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一方的亏损额不能抵减另一方同期的纳税所得额,企业不能得到合并纳税的好处。一般来说,初创期企业亏损的可能性较大,从纳税角度看,此时设立分公司比较有利;而当生产走向正轨,对投资地环境已经熟悉,产品也打开销路,可以赚钱盈利时,则应考虑组建子公司,以保证享受投资地利润仅缴纳低子母公司所在地的税款及子公司在其他税收规定享有的优惠。

3.注册地点的选择。我国对设立在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选择向这些地区投资,不仅可以少交或不交税,而且完全符合国家政策。

4.投资对象的选择。税法对企业的投资收益也有影响,同样是投资收益。但如果由于是投资于不同的对象取得的,税收政策也不同。如税法规定,投资国库券的利息收入可以免税,而其他投资,如股票投资的收入却要交税。

5.投资方向的选择。中国现在给予的税收优惠主要在调节产业结构上,明显优惠于生产性企业的开发。对生产性企业,又尤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企业兴办技术或知识密集型项目及投资于基础设施。

6.投资行业的选择。国家为了鼓励或限制某些行业的发展,在税收立法时,有意识地作出规定,如在新技术开发区设立高新企业,除执行15%税率外,还享受免二减三的优惠。因此,企业进行投资时必须精心筹划。

(三)经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

1.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销货成本的高低,关系到企业当期利润的高低。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以较高的价格计算当期销货成本,可以相对降低当期利润,从而减少当期的应交所得税。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采用加速折旧法,其基本内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多提折旧,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逐渐降低,对其计提的折旧也逐步减少。虽然折旧总额与平均折旧法相同。但由于多提折旧,计入成本的费用相应增加,相应地减少了企业的应纳所得税,相当于得到政府的一笔无息贷款。

4.企业收益分配活动中的纳税筹划。主要是利润取得的控制。考虑到税收起征点,企业有必要对处于优惠临界点处的利润加以控制,以达到节税目的。另外,国家为鼓励在一些特定地区或行业创办新企业,一般规定新建企业在获利初期享有限期减免所得税优惠。为了充分享受所得税限期减免的优惠,企业可以通过适当控制投产初期产量及广告费用等方式推迟获利年度,从而获取更大的节税利益。

三、纳税筹划应注意的事项

(一)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纳税筹划要有足够的、正确的认识

纳税筹划活动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密切协同。因此,管理决策层了解纳税筹划对其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意义,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协调,是纳税筹划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

(二)纳税筹划要遵守不触犯税法的前提

税法不仅是处理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而且是税收征纳双方应该共同遵守的法律准绳。纳税人要依法纳税,税务机关要依法征税。纳税人若违反税收法律的规定则会受到法律制裁,这是很正常的。然而,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如果有几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选择承担低税负的决策,这也是无可非议的。

(三)实施纳税筹划要密切关注税法的变动

纳税人在实施纳税筹划时,对于税法修正的趋势或内容,必须加以密切注意并适时对纳税筹划方案作出调整,使自己的纳税筹划行为在税收法律的范围内实施。

(四)纳税筹划应从整体角度和长远战略考虑

1.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应该用全面的眼光,正确衡量税负水平。

(1)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不能仅盯住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有的方案可能会使某些税种的税负减轻,但从总体上来说。可能会因为影响其他税种的税负变化而实际上使整体税负增加,因而不具有实际的可行性。

(2)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时,应注意税收和非税收因素,综合衡量纳税筹划方案。有的筹划方案可以节省不少税款。但是却增加了很多非税支出,如企业注册费用、机构设置费、运费、政府规费等,这种方案的实际成本就应该将税收与非税收支出结合起来考虑。

(3)纳税筹划方案应该着眼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税收负担的最小化。只要某个方案能够在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促进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我们就没有理由不采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