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9 11:1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与我县经贸系统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开拓创新,深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为全县企业、单位等实现科学发展创造安全环境。

二、开展对象和目标任务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的具体分类,经贸系统现主要负责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企业行业有: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的工贸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电力生产企业,机械制造企业,水泥企业,白酒生产企业,啤酒生产企业,乳制品生产企业,仓储物流企业,造纸企业,纺织企业,商场企业,冶金(焦化、炼钢、炼铁、煤气、烧结球团、铁合金、轧钢)企业,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企业,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氧化铝企业,电解铝企业,平板玻璃企业,建筑卫生陶瓷企业。

(1)新成立的、去年未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开展未完成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规模以下的及微型工贸企业皆纳入今年达标创建工作范围,实现全面达标。注重培育2-5家示范企业,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2)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回头看”工作,培育2-3家二级以上由省级以上行业管理部门审核公告发证的企业,确保在今年按国家标准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升级达标。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

局各股室、县各有关企业要认真学习安全标准化建设国家标准的要求,深入宣传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意义,结合各自行业领域特点与行业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强化学习培训,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创造良好基础。

(二)评定实施。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分为一、二、三级。标准化一级企业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评审、公告与授牌;二级企业由省上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其他行业的标准化二级企业由设区市实施评审,公告与授牌;标准化三级企业由市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具体办法组织实施评审、公告与授牌。

安全标准化建设达标工作有关单位类型分为申请企业、评审组织单位、评审单位、政府端。网上申报程序流程为:企业网上向评审组织单位申请评审并填报提交申请书;评审组织单位初审并公告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并通知评审单位;评审单位组织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评审组织单位起草核准报告;安全监管部门审核评审报告并制作证书牌匾,审批办结。

1、企业网上申请评审。企业网上申请评审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网站进行。登录国家安监总局网站;选择“在线办事”;“工贸企业标准化管理系统”;首次使用系统请点击“注册”,根据提示填写企业基本信息并进行登录(企业名称要使用标准企业全称,应用于标准化证书)。企业端在系统“评审申请”菜单栏中填写评审申请并以附件形式上传相关材料。企业提交的纸质文件:评审申请表(在系统中完成申请后直接从系统中选择导出到word,申请表应为由企业上级主管单位和所在地县级安全监管部门同意、盖章的原件,申请二级企业的由县级经地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同意、盖章)。企业系统上传的材料(红头文件、执照和许可证可上传扫描)由企业端根据网站提示进行操作。操作步骤尚未学习熟悉的企业可联系经贸局工业企业管理股。

2、评审组织单位任务。受理并审核企业申请,安排评审单位评审,审查评审报告、提出是否达标建议,制作标准证书,管理评审单位和评审人员。

3、评审单位任务。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管理评审人员。

4、政府端任务。掌握企业申请情况,审核评审结果、公告并管理达标企业,管理评审组织单位、评审单位,管理下级部门。

四、约束措施

(一)对在规定时间内经整改仍不具备最低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企业,由县经贸局提请当地县政府依法予以取缔关闭;取消其所有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和取消其“安康杯”、“平安企业”、“文明单位”及各级劳模等评选资格。

(二)对既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又不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的企业,县经贸局应上报县政府安办,由县政府安办函告相关部门,取消其所有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和取消其“安康杯”、“平安企业”、“文明单位”及各级劳模等评选资格。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分管领导和各股室按照分管安全生产责任制范围和“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负责检查、督促和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加强协调配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坚持“政府统一领导、行业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各部门联合行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行业主管部门是开展安全标准化的主要力量,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认真组织本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

(三)严把评定质量。各股室部门在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中,要严格评定标准,确保评定质量。要按照成熟一批、推荐一批的要求,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实施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严把评定质量,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其级别相符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安全生产法》、**省《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消除隐患,改变事故多发状态,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整治对象和重点

全镇范围内的船舶修造企业,包括运输船、砂船、渔船等船舶的建造、修理企业。重点是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安全设施、装置的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抓好用电、用气以及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

三、整治要求

1、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船舶修造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强对从业人员管理和作业现场监管。必须建立职工人事档案、教育培训档案、特种作业人员档案、设备管理档案、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档案、危险作业审批档案、安全检查档案、安全隐患及整改档案、违章记录及安全奖惩档案、船舱气体浓度检测档案等档案台帐。企业应当配备不少于3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单船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施工队每10人配1名监护员,加强对危险作业的审批和监护。

2、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舱内作业前必须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检测人员佩带个人防护用品;作业过程中保证通风换气良好,通风和照明设施采用防爆电器;禁止在舱内使用比重大于空气的易燃易爆气体,禁止在船舱内放置任何气瓶,作业间隙和下班后割枪一律带出船舱。船舱内涂装作业现场设置警示标志,配备灭火器材,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进入舱室作业后加强人员清点和作业过程监护,涂装作业后24小时内禁止一切作业。

3、高空作业管理。脚手架必须由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架设,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落实架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脚手架必须全部使用钢质材料,脚手板要全面铺设,脚手板搭设宽度不得少于2块标准板的宽度并固定。脚手架外侧或底部设置安全网。作业人员要遵守“十不登高”规定:患禁忌症者不登高,未经认可审批不登高,未戴好安全帽、安全带不登高,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定不登高,携带笨重物件不登高,石棉瓦无垫木不登高,高压电旁无隔离措施不登高,酒后不登高,照明不足不登高,无正规攀登通道不登高。

4、用电安全管理。规范安装电气设施和三级防触电保护设备,所有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必须接地良好,接地线单独安装,电气设备绝缘保持良好状态,临时用电线路应单独安装控制开关、熔断器及快速灵敏型的漏电保安器,舱内照明采用安全电压和手持矿灯,落实电焊低压带电作业的个人防护,在狭小空间电焊作业落实监护制度。

5、机械设备及起重作业管理。机械设备必须使用合格产品,建立技术档案。所有起重吊装设备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加强对吊装承重部件的检查和作业现场的指挥,吊装作业遵守“十不吊”规定。

6、船舶下水及舾装作业管理。船舶下水作业必须由专业队伍实施。舾装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由造船公司负责,指派专人负责安全监管,落实责任,水上作业必须穿救生衣。

7、作业场地管理。合理布置厂区,功能区块划分清楚,生产区域实行定置管理,按规定保持道路和作业区内通道畅通。作业场所要挂贴安全操作规程、设置警示标志,厂区内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8、夏季高温期间安全管理。进入夏季高温季节,船舶修造企业要对作业人员进行一次身体检查,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高温时段要安排人员休息;有限空间内作业加强氧气浓度检测,保证空气质量,减少一次连续作业时间,防止疲劳作业发生事故,作业场所要配置清凉饮料和防中暑药品。

9、安全教育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船台负责人、施工单位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必须接受安全知识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班组负责人和监护员必须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考核合格者由企业发监护证书。其他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以及工人转岗,必须经过安全再教育培训。

四、方法步骤

整治工作从**年3月开始到9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宣传发动阶段(3月至4月)。镇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船舶修造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宣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使船舶修造企业的各类人员熟悉岗位危险因素,深刻认识开展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2、集中整治阶段(5月到8月)。镇政府将督促辖区内企业制订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时间;组织力量按照《基本要求》的的内容进行检查、指导,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责令限期整改,对限期未整改的报市安监部门进行立案处罚。

3、检查验收阶段(9月份)。9月上旬,镇政府将对辖区内船舶修造企业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初验,初验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市安委办;9月下旬,市安委办组织有关部门对全镇造船企业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省《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为标准,对船舶修造企业进行综合安全评估。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镇政府将成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由企办、安监中队、派出所、电管站等部门组成的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各生产企业要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督促船舶修造企业及时制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工作方案。

篇3

随着烟草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烟草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头等大事,做好消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消防管理工作能够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二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烟草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如何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各种费用支出成为烟草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避免火灾的发生,就可以避免企业因为发生火灾而产生的巨大损失,因此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是烟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三是能够建立清晰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通过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可以将具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强化具体责任人的职责,从而实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消防管理制度。

2当前烟草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2011年4月1日实施颁布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明确了消防管理工作的地位,但是由于在实践管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烟草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主要表现在:

2.1烟草企业的消防设施建设还不完善。虽然近些年国家相关部门、企业安全监督部门等加强了对烟草企业的消防安全检查力度,企业也加大了对消防安全设施的建设,但是由于烟草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烟草企业的消防设施建设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滞后性,比如烟草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烟草企业的仓库存储量不断地增加,仓库的烟叶存放量已经超过仓库防火区的面积,不仅违反了《烟草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而且也会为消防安全埋下隐患。

2.2消防管理制度不能满足烟草企业发展的要求。烟草企业的消防管理制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体现在:一是烟草企业的消防管理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虽然我国及时颁布与实施了《烟草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等制度,但是由于烟草企业的不重视等导致烟草企业的消防管理制度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改;二是消防管理制度没有得以彻底的贯彻执行。为了前面执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相应的法规明确了各部门、各人员的职责,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相应岗位职责划分不科学导致很多制度在企业中没有得以执行。

2.3消防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一是消防管理人员在日常的消防管理中缺乏较强的责任心,他们在检查企业的消防工作时,存在敷衍了事的心态,将工作重点放在表面工作,比如只是查看灭火器是否过期,而不看灭火器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等具有实质性的工作;二是消防安全管理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安全保卫部门与企业的其他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实处,影响消防管理工作的效率。比如技改部门只是负责对消防设施的技术改造,而不会考虑消防设备的使用性能,而安全保卫部门在技改工作实施过程中也不会主动地参与,导致技改后的消防技术缺乏高效的实用性。

3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提高烟草企业安全生产的具体对策

3.1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将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是保障各项消防安全预防制度落实到实处的有效保障。烟草企业生产产品的易燃性,要求烟草企业必须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一是积极将国家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与企业的生产相结合,将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岗位中;二是烟草企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一定要本着从企业实际生产的现状出发,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三是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建立以厂长为责任主体、副厂长为主抓、保卫科长具体执行的消防管理制度,并且要建立义务消防队。

3.2加强对烟草企业职工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工作离不开烟草企业全体职工的支持,因此烟草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加大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一是企业积极开展各种消防安全技能比武活动,通过技能比武活动,提高职工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二是企业要积极发挥工会、党支部等组织职能,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消防安全管理教育,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要积极加强对专职消防管理人员的教育,加强岗位培训力度。

篇4

从全局看,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行业的风险还在容许的范围之内,尚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但这不等于说,我国危险化学品行业所面临的 化工过程或工艺的危险性,主要来自参与该过程的物质危险性,而过程中的物质处于动态,这往往比处于静态时的危险性要大。此外,化工过程的危险性还有过程本身的危险性,条件的危险性、设备的危险性等。物质危险性属第一类危险源,决定着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化工工艺过程及环境、设备、操作者的不安全因素属第二类危险源,决定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一)第一类危险源——危险物质的管理

让每个职工了解物料的相关知识,任何化学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特性。如酸类、碱类,有腐蚀性,除能给装置的设备造成腐蚀外,还能给接触的人员造成化学灼伤。有的酸还有氧化的特性,如硫酸、硝酸。又如易燃液体,它们的通性是易燃易爆,它们的另一个通性是具有一定的毒性,有的毒性较大。另外,处于化工过程中的物质会不断受到热的、机械的(如搅拌)、化学的(参与化学反应)多种作用,而且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而有潜在危险性的物质耐受(外界给予的能量,超过其参与化学反应的最低能量,也导致激活)能力是有限的,超过某极限值就会发生事故。因此了解参与化工生产过程的原料的物化性质是极其必要,只有掌握它们的通性及特性才能在实际生产中做好安全预防措施,否则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第二类危险源——工艺过程的安全管理

1、氧化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氧化过程中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以外。空气进入反应釜之前,要有净化装置,消除空气中的灰尘、水分、油污以及使催化剂作用降低或能引起中毒的杂质,以保持催化剂活性,减少火灾、爆炸的可能。

在氧化过程中,对于放热反应,应及时将热量移出,适当控制氧化温度、流量,防止超温、超压,使混合气体始终处于爆炸范围之外。

为防止接触器在万一发生爆炸或着火时危及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反应器前和管道中应安装防火器。以防止火焰蔓延或回火,使火灾不至于珠连其他系统。

为防止接触器发生爆炸,接触器应有泄压装置防爆膜、防爆片,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进行调节以及报警联锁装置。

设备系统中还应考虑设有氮气、蒸汽灭火装置等。

2、硝化过程的危险及防范

硝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硝化过程需要在降温条件下进行。在硝化反应中若稍有疏忽,中途搅拌停止、冷??,并有多硝基物生成,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对于上述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硝化剂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常用的硝化剂有浓硝酸、硝酸、浓硫酸、发烟硫酸[fs:page]、混合酸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吸水性和腐蚀性。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其与油脂、有机物、特别是不饱和有机化合物接触,否则会引起燃烧,在制备硝化剂时,不能超温或进入少量水保证设备不漏,否则可引起燃烧爆炸。

被硝化的物质大多数易燃,如苯、甲苯、氯苯、萘的衍生物等,这些物质不仅易燃,有的还兼有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以致不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

3、氯化过程的管理

该反应过程所用原料大多数为有机易燃物和强氧化剂,如甲烷、乙烷、苯、甲苯、乙醇、液氯等,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火源的安全距离,电气设备以及厂房的防火防爆要求等。[1]

篇5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三年行动,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以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执行严格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体系、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体系为内容的企业本质安全体系,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细化、实化、有形化,企业安全生产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企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以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为重点,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工贸企业要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和具体工作内容,建立覆盖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所有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和考核标准。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提高全员守法自觉性,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建立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2.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负责人要强化落实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在生产关键时间节点要在岗在位、盯守现场,确保安全。

3.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要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制度。要严格落实以师带徒制度,确保新招员工安全作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班组和一线从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

(二)以建立企业技术和管理团队为重点,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团队。企业要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力支持安全管理机构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企业要持续提升安全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安全技术团队。到2021年底前,各规模以上工贸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

2.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结合企业装置、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场所等,组织有经验的岗位员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制定覆盖所有岗位和全部操作过程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风险告知卡、应急处置卡,为员工提供操作必须遵循的程序和方法、必须严格禁止的行为和异常情况下紧急处置步骤和方法。

3.强化安全投入。要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严格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坚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确保足额提取、使用到位,严禁违规挪作他用,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严格落实安全技术设备设施改造等支持政策,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及时更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企业要加强从业人员劳动保护,配齐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

4.强化安全教育培训。要建设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开展常态化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制度。要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建立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考核结果。

5.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类企业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和行业专业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自主建设,从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等九个方面,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企业要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行过程中,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改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020年12月31日前,全县所有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至少达到三级标准;小微企业按照《冶金等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安监总管四〔2014〕17号)开展达标创建。

6.强化安全文化引领约束。企业要结合实际,构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体系,将安全文化贯穿于企业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激励、凝聚、约束作用,引导广大员工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员工从内心深处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同,促使安全文化成为员工的共同认知,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感,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逐步形成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和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以设备设施风险源头管控为重点,强化企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1.加强设备设施的源头安全管理。企业要建设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体系,从源头上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科学、合理选用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本质安全型设备设施。加强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定期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淘汰、更换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的、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设备设施。结合企业特点,积极探索、使用符合企业实际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升设备设施自动化控制水平,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建设,从本质上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水平和生产效率。

2.健全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科学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持续更新完善。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评估,加强动态分级管理,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档案,实现“一企一清单”。

3.健全安全风险管控制度。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安全风险分级、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重点环节,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2021年底前,各类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4.建立安全风险警示报告制度。企业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告知牌,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应急处置卡,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风险管控和报告流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和报告工作全面负责,要按照安全风险管控制度的要求,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定期向相关监管部门报送风险清单。

(四)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1.加强安全隐患排查。2020年底前,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2.严格落实治理措施。企业要按照有关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并向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2021年底前,规模以上工贸企业要全部利用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及时更新本单位信息、上报隐患自查自改情况,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管理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2022年底前,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五)以专业化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为重点,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理。

1.建立完善企业安全承诺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评估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等情况。

2.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诚信制度。2020年底前,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对存在以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生产监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违规更改工艺流程,破坏监测监控设施,以及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事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观故意行为的单位及主要责任人,依法依规将其纳入信用记录,加强失信惩戒,从严监管。

3.充分发挥安责险参与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深入推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AQ9010-2019),鼓励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通过实施安责险,加快建立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7月31日前)。按照统一部署,各工贸企业要进行全面安排,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二)组织实施(2020年8月至12月)。各工贸企业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推动重点工作、研究建立工作机制,结合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促进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重点推动(2021年)。各工贸企业要坚持统筹推进、持续深入、重点突出、务求实效,紧盯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实施等重点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各相关企业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逐项推动落实。要梳理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成果,报送县应急局,供学习推广。

各工贸企业要总结形成本专题年度工作报告,于相应年度11月20日前报县应急局。

四、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各相关企业要将本实施方案与相关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抓好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效。

(二)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动员和引导从业人员,全面理解、参与和推进专题行动,营造浓厚的氛围,确保专题行动取得良好成效。

篇6

全区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业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大型商场超市;三星级以上饭店;交通工程、运输企业。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企业创建、复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目标任务数6644家。其中复评647家,规模以上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业企业新创建123家,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等高危行业新创建3家(复评14家),一定规模的商场、超市5家,交通工程、运输企业14家,三星级以上饭店、景点3家。各单位的具体任务数详见附件。

三、考评标准

工矿商贸各类行业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和省、市、区安监局颁布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执行。

四、方法步骤

企业三级(含四级)以上标准化创建的方法、程序仍按原执行。微型企业(500万以下)标准化基本规范达标创建由各镇(乡)街道、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组织实施。

(一)部署确定阶段。2014年10-11月,各镇(乡)街道、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按照下达的任务数,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梳理确定创建、复评企业,制定部署创建计划。

(二)培训辅导阶段。2014年12月,各镇(乡)街道、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要组织创建、复评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培训与辅导。区安监局等相关部门要适时组织对培训工作的指导与督促。

(三)咨询整改阶段。2014年1-6月,对参加四级以上标准化创建的企业可继续采取中介机构参与咨询评估的方式,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对参加标准化基本规范达标创建的微型企业要落实创建主体责任,对照创建标准自查整改。微型企业标准化基本规范达标创建标准、评审管理办法按区安监局网上公布的执行,微型企业创建和复评企业复评有条件的也可邀请中介参与咨询服务辅导。创建、复评企业针对中介机构指出的问题,要投入人力、财力、物力,严格对照标准,进行逐项整改。各单位要组织开展全面跟踪指导,督促企业限期完成整改。

(四)考评验收阶段。2014年7月底前,各镇(乡)街道、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要完成四级以上创建、复评企业的标准化达标申请资料上报工作。对新创建企业的资料申报工作由指导服务中介机构统一报送;对复评企业的资料申报由各复评企业自行上报,安监所督促指导。

2014年10月底前,各镇(乡)街道、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要完成创建、复评企业的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2014年企业创建、复评标准化达标活动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密组织。镇(乡)街道、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要落实工作责任,研制工作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充分发挥安全咨询机构的作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复评活动的咨询和服务工作;要切实做好创建、复评活动中检查反馈、督促指导、整改落实、组织评审等工作,扎实推进标准化创建、复评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异地搬迁企业安全生产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企业标准化创建、复评由迁入地单位负责。对微型企业创建任务可落实到村(社区)实施。

(二)广泛发动,强化培训。各级各部门要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复评工作的声势,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切实提高企业对标准化达标创建、复评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创建、复评氛围。面对2014年企业标准化创建复评任务量大面广的实际,各单位至少要召开一次部署动员会。在此基础上,采取请专家上课辅导,到已达标标准化榜样企业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企业创建、复评的能力。各单位标准化复评要结合今年辖区内新创建的企业标准化达标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发动、再宣传,防止达标企业走过场,切实做到三年到期的达标企业家家参加自评申报和复评。对于未参加复评的企业,各单位应及时上报、取消资格、重新创建。

篇7

一、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

本方案适用于镇内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复工前要求

1.成立组织机构。农业企业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疫情防控领导工作小组,建立安全防范、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切实履行防疫工作的企业主体责任。

2.制定防控方案。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各项防控措施均需细化并责任到人,方案中应包含出现疑似病例以后的应急处置预案。企业应将疫情防控预案及进场人员信息登记报属地村委会、镇卫计办和镇农办,同时将现场排查情况和防控预案等报镇农业企业复工工作领导小组。

3.加强人员准入管控。原则上居住以外的人员不予返岗,特别是现在疫情重点地区,在疫情未解除之前,一律不得返繁;对县外其他地区人员返繁,其岗位属无法替代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等,按要求实行返岗隔离观察14天。对所有拟返岗人员一律进行登记造册,详细记录旅行史、接触史及健康状况。对有发烧、咳嗽等症状者禁止返岗。

4.全面消毒场地。对场区内外、厕所等公共部位区域进行全面喷雾杀菌消毒处理且不少于2次,保持环境清洁和密闭场所通风,并建立消毒台账。

5.储备防疫物资配齐防疫人员。农业企业复工前应储备足量的防疫物资,包括口罩、手套、消毒药水、体温计、防疫药品等。储备量需要满足复工后的日常需求。现场配备相对固定的防疫管理人员。

6.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复核工作。复工前由农办牵头会同安办、经发办、所在村委会开展现场安全生产条件排查整改,并建立清单台账。

(二)复工后要求

1.封闭管理。原则上只设一个出入口,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员工进出实行实名制考勤,每天由专人对全体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且体温测量不少于两次,做好台账和留存工作。

2.日常登记。建立人员及车辆进出登记台账,配合镇、村开展疫情排查和报送工作。车辆管理按镇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关于外来运输车辆管理暂定工作方案》执行。

3.佩戴口罩。场区内所有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4.杀菌消毒。每日上班前、下班后均需对场区内外、厕所和其他公共区域进行消毒。现场生活垃圾应做到分类处理,存放在封闭式容器中,及时清运。

5.分散用餐。所有人员分散用餐,严禁在食堂集中就餐。要求员工配备独立餐具,禁止集中就餐。本地员工一律回家就餐。

6.教育管理。加强宣传和员工教育,督促员工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指挥部各项管理规定。

7.应急处置。对企业内可能出现的疫情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复工期间一旦发现员工出现乏力、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症状时须立即停止施工行为,及时拨打120送往发热门诊进行排查诊治,并向属地村委会和镇农业企业复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如因隐瞒不报、延迟上报、处置措施不当等造成疫情蔓延的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企业相关人员责任。

二、复工审批程序

(一)提交复工申请

农业企业按复工前的要求落实到位后,提前2天携带相关材料向镇农业企业复工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申请。

(二)受理审查

镇农业企业复工作领导小组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抽查疫情防控预案、人员信息排查名单,现场审查防疫措施落实情况和工人防控教育培训及复工安全生产条件等工作情况。

(三)批准复工

经镇农业企业复工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签署初验收意见并上报镇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批准后方可复工,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不得复工。

三、切实履行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篇8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在全县区域内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本暂行办法所称安全生产保证金,是指企业以其法人或合伙人名义将本企业资金专户存储,用于有关违法行为扣罚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安全生产保证金由企业向其管辖镇政府缴纳。每年度镇政府与各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安全生产承诺书》后10日内,由企业向镇财政缴纳安全生产保证金。安全生产保证金由镇财政专户储存,统一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条安全生产保证金由企业按时足额存储。企业不得因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合伙人、停产整顿等情况迟(缓)存、少存或不存安全生产保证金,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职工摊派安全生产保证金。

第五条安全生产保证金收取标准:

(一)化工行业:

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收取标准为50万元,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至100亿元的收取标准为30万元,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至10亿元的收取标准为10万元,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下的(不包含本数)收取标准为5万元,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无储存)收取标准为1万元。

(二)烟花爆竹行业:

储存批发企业收取标准为3万元,常年经营企业收取标准为5000元。

(三)矿山行业:

非煤矿山企业收取标准为10万元。

第六条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当年若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每起扣除安全生产保证金10万元,企业缴纳标准不足10万元的全部扣除;发生事故企业下年度安全生产保证金标准加倍缴纳。

第七条对存在违法建设、违法生产、违法经营等行为的企业一经查出,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罚外,扣罚安全生产保证金2万元。没有进行职工教育培训、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企业每发现1次,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罚外,扣除安全生产保证金5000元;对隐患整改不及时、存在“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的企业,每发现一次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罚外,扣除安全生产保证金5000元。

第八条扣罚安全生产保证金事宜由镇安委会办公室确定,镇安监站、财政所具体实施。

第九条扣罚的安全生产保证金作为各镇举报奖励及安全生产奖金,奖励给举报人员及在镇安全生产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各企业年度安全生产保证金余额转入下年度该企业安全生产保证金账户,不足部分由镇安监站及财政所重新核定企业应存储的安全生产保证金数额,并及时告知企业;企业在核定通知书送达后10日内,按本暂行办法规定标准将安全生产保证金补齐。

第十条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如发生较大变化,镇安监站及财政所应于下年度第一季度结束前调整其安全生产保证金存储数额,并按调整后的差额通知企业补存(退还)安全生产保证金。

第十一条企业因破产、转入其他行业或注销的,在企业提出申请,并经镇安监站、工商所及财政所核准,报县安委会办公室备案后,退还安全生产保证金。企业实施产权转让或公司改制的,其缴纳的安全生产保证金仍按照本办法管理和使用。

第十二条企业不在同一镇管辖区域内,其分公司、车间或仓库在另外辖区的,按照分公司、车间或仓库规模由企业按照本办法规定向管辖镇缴纳安全生产保证金。

第十三条安全生产保证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用。镇安监站、财政所及其工作人员有挪用安全生产保证金等违反本暂行办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由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安全生产保证金具体会计核算问题,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处理。

第十五条各镇安全生产保证金管理与使用情况,由镇安委会办公室于每季度结束后5日内报县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六条本暂行办法实施情况作为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

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房地产企业;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一、安全事故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安全事故形势严峻,安全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福建省内发生的各类事故13155起,其中死亡2518人、受伤9137人,同比分别下降11.3%、10.1%和15.4%;发生较大事故37起、死亡128人,分别下降22.8%和23.6%;全年死伤人员减少2069人。通过对《福建省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通报》的解读,相对于往年,企业伤亡事故有明显的下降,但鲜活的生命与员工的伤残及巨大的财产损失,给我们带来强力的震撼。

(二)生产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企业良好的经营,安全、有序地运作是其根本。然而有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问题重视不够,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的问题,在工作现场留下大量的安全隐患,在企业内潜伏着不可预计危机。没有安全生产,企业的一切经营与管理也就无从谈起。企业中,若企业员工缺少安全意识,现场事故就容易发生,一旦出现重大的事故,企业就会陷入困境,企业受到负面影响,甚至经营困难。因此,企业必须时刻敲响安全警钟,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都是由活生生的案例书写成的,必须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摆上企业决策日程,企业必须搞好生产安全与经营管理作业的平衡关系,全过程地做好安全预防工作,通过安全文化的培育,灌输员工安全理念,建设具有安全意识的企业员工队伍。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经济建设中,通过有效地管理与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给出了企业的安全防控的命题。

二、房地产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企业特色,是企业精神的内化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是企业的灵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企业管理的加强,企业文化将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管理特色;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为企业树立信誉,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扩大企业影响,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在精神层面提升企业外部形象,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企业文化的建立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组织形象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将处于有利的地位,重视企业,建设好企业是房地产企业应努力追求的目标。

(二)企业安全文化带给企业安全保障

企业安全文化派生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安全文化是以降低、减少企业的安全事故发生为主题、以企业全体成员为主体、以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为主线、以科学的管理与控制为特征的一种文化,通过对全体成员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增进安全防范技能的一种方式。安全文化对全体成员的思想意识、操作技能、作业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等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具有良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员工,长期接受安全文化的影响,安全意识较强,在生产与作业中就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因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就会明显降低,为企业筑起了安全屏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毫无疑问也就减少了企业的损失,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的收益。

(三)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站稳市场的法宝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出台,企业将进入了重新洗牌,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企业如何面对客观的竞争与生存环境,如何在新环境下生存与发展并寻求新的突破呢?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建设房地产企业软实力是无疑是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关健,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彰显着软实力的作用,因而在企业竞争着发挥着强大的优势,凸显着独特的企业特色与魅力,成为有作为的企业的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法宝。

三、企业工作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技术工作程序,预防事故的产生,而不是单纯地应付事故。要确立科学的工作与管理控制程序,如生产经营工作程序、安全作业规程、操作工作程序等,使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在上道工序技术工作中就会预先考虑下道工序可能遇到的情况,加以防止。例如,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只有建立良好的安全技术工作程序,提前预防,才能保证房地产开发与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通过对工作现场的观察与分析,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人的不安全因素即人为失误或违规操作造成安全事故。据相关事故调查统计,安全事故的发生,80%是由于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所到致的结果。只20%的事故是由于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与设备造成的,很显然,违规操作与人为失误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率与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直接相关。员工的安全素质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2. 个体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指员工的心理、生理、技能、技术中所产生的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工作环境,因而产生的影响安全的因素。一是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急躁、视角疲劳、懒散、粗心大意等有影响安全的气质、性格、情绪。二是工作人员生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因素。身体机能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因素。年龄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因素。因身体原因有不适合作业岗位要求的疾病。三是自身能力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接受教育程度、适应环境能力、工作技能、相关职业资格等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影响因素。

3. 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该行为是人为造成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异常事件,通常该种行为是指违背了设计程序,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的错误行为。不安全行为的种类,一是工作人员忽视安全、操作失误、放任警示。二是工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故障。三是使用带故障的设备。四是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五是物体放置位置不正确。六是忽视安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一是系统、组织上的原因,二是思想意识上的原因,三是工作安排上的原因。

4. 组织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组织管理上的问题与不足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事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作为非直接安全事故的原因有以下方面:技术上的缺陷,操作上的失误;员工安全教育上的缺失;员工生理上的问题;心理上的缺陷;管理制度上的问题。

5. 物件的不安全状态。工作现场问题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包括物件设备、作业环境所处的不安全因素。物件不安全状态包括:物件存在自身隐患,工况防护方面存在的不足;物件放置位置错误,操作环境不符合生产要求存在的缺陷,外部自然条件发生改变存在的不安全状态,操作方法导致的物件不安全状态。此外,物件的不安全状态包括以下类型,防护装置存在缺陷,设备、设施存在缺陷;个人防护用品存在缺陷,生产场地环境存在缺陷。

四、企业安全文化对房地产企业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从领导决策层面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房地产企业决策者的安全文化素质对企业安全文化起决定作用,决策者该工作,安全文化建设就会比较扎实的推行,通过有效地推行,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领导对安全文化的认识,直接决定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通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与督促,企业安全文化就能较好、持续地进行推进。

有效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将为企业带来安全系统的提高,减少事故的发生,在另一个层面上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落实以下的措施,对于提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对管理层及决策者定期进行的安全知识,从思想意识层面上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生产意识。通过对企业决策者进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培训。使企业决策者具备安全生产的新理论、新措施、新方法。

2.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状,实施安全生产机制。生产中,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将安全目标管理作为考核目标,不留下安全盲区。

3. 实行零隐患管理,将定期检查制度与责任制、监督制相互结合。建立科学地管理人员、机械、环境控制体统。

4. 建立安全生产奖罚机制,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持续进行继续教育,更新旧观念,掌握先进操作与作业技术,进行技术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5. 经常进行生产经验交流,取长补短,吸收经验教训。通过交流,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安全效应,降低事故发生率。

6. 定期开展安全标兵评选活动。对安全生产优胜的员工给予其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通过树立典型来带动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

(二)重视房地产企业基层职工的安全文化教育,尤其是员工的三基教育

安全工作不应该流于形式,而应与具体的作业人和现场生产管理联系在一起。安全生产落实于企业的生产与经济,安全生产及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才有意义。而安全生的各项指标最终都要相应的人去落实。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房地产企业必须着力加强各级员工的安全观念教育,通过提高房地产企业全体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提高企业整体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注重对员工安全观念的更新,注重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促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三)注重房地产项目现场的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使企业减少损失,增加企业效益

立足于作业现场,搞好文明施工,将安全作业作为考核指标,与工资奖金挂钩。

1. 作业现场,树立事故警告牌、张挂安全标语、安全警示标志来营造安全氛围,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使员工感受在安全宣传的气氛中。

2. 认真做好现场安全试验,做好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预防工作。对新的施工工艺,新的方法严格论证,实际操作观察,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问题,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加强对易发事故现场的检查。对房地产现场作业过程中的事故多发节点进行例行检查,重点采取防范措施,对检查结果及时进行记录分析,积累安全技术资料,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因此,必须事先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在工作与生产中加强管理。

(四)注重房地产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建设,减少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企业内充满安全文化氛围,对企业员工来讲是一种保护。安全目标与安全价值会在员工中间自然形成,并内生成员工的自控意识,使员工处处关注生产安全。

房地产企业应通过多种渠道来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利用现代种类媒体,如广播和电视、微信平台、安全宣传标语、安全宣传墙报、报刊等宣传工具,开展安全生产宣传。通过娱教于乐活动,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与文化体娱活动结合,如举办职工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文化晚会、征集安全警句等,通过安全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此外,房地产企业可以进行安全文化月,通过组织安全竞赛活动来促进安全生产。激发他们积极进行安全生产,支持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那么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耳濡目染,将会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无形中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

五、结语

篇10

关键词:安全生产费用 专项储备 会计核算 所有者权益

济的发展带来了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进步,然而企业安全意识欠缺、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条件不足、员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2013年11月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件又一次为企业安全生产敲响警钟,因而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投入,对会计核算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

一、我国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方法的演变

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或者项目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

我国安全生产费用核算方法经过了三次主要变更。第一次是财政部2004年颁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规定,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费用中提取并计入“长期应付款――应付安全费用”账户。第二次是《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规定安全费用应当在“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明细项目单独反映,这次变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基本趋同。第三次是2009年6月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以下简称《解释第3号》)规定,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下新增“专项储备”单独核算,即从2008年以盈余公积二级科目列示转变为以所有者权益一级项目列示。

二、对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方法争论的思考

(一)安全生产费用作为负债还是所有者权益列示

安全生产费用是具有专门用途的预提费用,不满足负债的定义及确认条件。第一,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而安全生产费用先预提后使用,其在未来使用时才形成企业的现时义务,提取时不满足这一负债的基本特征。第二,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从资产的特征来讲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而不符合负债特征中的流出企业。第三,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实际上是将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因而不满足形成负债的交易或事项来源于并存在于“过去”。第四,安全生产费用未来实际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在计提时无法确定,即不能够准确计量,这不满足负债确认的条件。

安全生产费用是为保证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安全而发生的,其受益对象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从税后利润中进行提取不满足“谁受益谁分担”原则。其次,一般程序下税后利润提取完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后剩余部分归股东进行分配,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不满足利润分配程序,使安全生产费用来源变成股东利润分配,而非当期生产经营过程。再次,所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的性质与用途与盈余公积不同。因而,安全资金专项储备不能从税后利润中列支,也不能记入“盈余公积”的二级明细科目。

根据上述两点,安全生产费用应以“专项储备”在所有者权益中单独列示,并应特别强调专项储备与所有者权益其他项目性质的不同。第一,来源不同。安全生产费用来源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而所有者权益其他项目主要由股东对企业的投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构成。第二,用途不同。专项储备的安全费用仅用于企业安全生产,不能用于利润分配、转增资本、弥补亏损等。

(二)安全生产费用从税前列支还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

作为成本和当期损益从税前提取与从税后利润中提取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笔者通过综合比较,认为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时作为成本或当期损益在税前列支更为合理。第一,安全生产费用的受益对象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是为保证企业安全经营、维护安全生产条件的专项储备,该部分资金应计入相应的成本或当期损益,以反映其来源于并反作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这一实质;换言之,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会掩盖安全生产费用的真实来源与用途。第二,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使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不能从税前列支,降低企业控制利润的空间,破坏了企业计提安全生产费用的积极性,使得安全生产费用的计提和使用不能贯彻落实。第三,当企业税后利润为负时,会给企业造成不必提或少提的误解。

(三)安全生产费用可否税前全额扣除

关于扣除方法有三种观点:(1)按提取金额全额扣除。(2)按合理计提比例内税前扣除。(3)实际使用部分可税前扣除。笔者认为应按实际支出税前扣除并加大税收优惠政策。

第一,全额扣除实质上基于将安全生产费用作为一项负债,而上文中已论述其不满足负债的定义,因而不能采用该会计处理方式。对于“在合理计提比例内”可扣除,笔者认为各行业“合理计提比例”的具体数值及其可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实践调研。

第二,《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对于可扣除的条件强调了两点,分别为“实际发生的”和“与收入有关的”。企业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是一项先预提后使用的专项资金,对于本期计提时计入“制造费用”等的部分尚未形成安全资产,即企业当期的产品成本或收入并未从中获益,却要承担这部分费用,不满足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对于本期计提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尚未发生相关安全支出,即企业当期的管理费用并未从计提的这部分安全生产费用中获益,不满足“谁受益谁分担”原则。

第三,企业按照本期实际发生的安全生产费用支出在税前扣除,一方面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与税法的一致性。对于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不能全额税前扣除影响企业计提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可通过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来弥补。例如,通过适当扩大可税前扣除安全生产设备的范围、增加税收优惠目录的范围、扩大抵免的比例,或出台更多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计提并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三、现行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确认存在的问题

1.对安全生产费用确认的规定不完善。《解释第3号》只对企业按规定范围内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用于费用性支出以及资本性支出形成安全资产的会计方法进行了规定,并未规定对形成无形资产或其他形式的资产是否通过安全生产费用核算以及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作出规定。

2.列支渠道不明确。在安全生产费用概念中,安全生产费用是“在成本中列支”,而《解释第3号》指出计提安全生产费用时“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一方面上述两种规定在表述上不一致,另一方面《解释第3号》对在计提时具体计入成本和当期损益的多少或者说比例未作明确规定,使得企业在实际提取时产生困惑,在具体执行时也没有统一的规范。

(二)会计计量存在的问题

1.提取方法多样化。首先,不同企业的提取基准不同,如分行业以按重量、按营业收入等为衡量基准。其次,在实务操作中,就算采用同种提取基准的企业,各自的具体计提标准也无统一的口径,无明确的规定。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妥。《解释第3号》规定,为企业安全生产专门购建的安全资产在符合转固条件时以账面价值提足折旧,该项安全资产以后期间不予折旧。笔者认为,这种方法不甚妥当。第一,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对折旧的定义,即不满足在安全资产折旧年限中其效能逐渐减少的本质,资产功能这一逐渐减少的过程即反映为折旧。第二,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面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第三,纳税时会计规定与税法认定存在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第四,不利于监管部门对安全资产的监管。

(三)会计记录存在的问题

1.未建立安全生产费用财务体系。表现在:第一,未建立安全生产费用账务处理体系。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账务处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未建立完善的体系,许多企业核算和日常账务处理没有规范的格式。第二,未建立安全生产费用预算体系。良好的财务计划可以指导企业安全工作的展开,考核企业安全资金的运用情况;不健全的预算体系无法有效考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情况。

2.未体现安全生产费用专户核算。《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应当专户核算,……,不得挤占、挪用。”但《解释第3号》对安全生产费用专户核算没有体现,也未规定是否在计提安全生产费用的同时将该部分资金转入相应的银行账户。无法从制度上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资金足额计提,是否在规定的、合理的范围内使用,不利于企业准确掌握安全生产费用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结余情况,也不利于监管部门监管。

(四)列报存在的问题

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费用信息披露的规定不完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信息披露不能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首先,虽然《2009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编制手册》中要求专项储备“按照各级企业实际计提的专项储备及增减变动额进行逐项披露”,但是该规定在企业财务报表披露中仅能反映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实际计提额、本期增减变化情况信息,无法反映其余报表使用者关注的安全信息。其次,专项储备信息披露未结合专项储备提取和使用计划,无法考察企业计提和使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未体现专项储备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再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详细披露专项储备信息的企业较少,披露的内容、程度以及形式也参差不齐。

四、改进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方法的建议

针对我国现行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方法的不足,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进行改进:第一,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不断趋同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我国会计核算的特殊性。第二,深入体现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包括真实性、有用性、全面性与重要性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

(一)尽快出台计入成本与计入当期损益的具体办法

国家应尽快出台法律法规规范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的会计处理,尤其是计入成本与计入当期损益的具体办法,为了方便和明晰地反映安全生产费用的列支情况,企业应在法律法规要求下对“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设置“安全生产费用”明细科目。

相关部门可以按行业具体情况规定一个每期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的区间范围,各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比例并上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并备案,批准后不得随意变动,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的运行计划与实际发生额也应符合该比例。

此外,将安全生产费用预算编制与企业计提比例有机联系也是确定费用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计提比例的方法之一,还可考核企业本年安全生产费使用执行情况。

(二)折旧费用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按月计提

为满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的实质,安全资产的折旧费用应在折旧期限内按一定的折旧方法分期摊提,计提时计入专项储备借方,反映专项储备的减少,同时增加累计折旧。对于固定资产前期损耗较大的企业可采用加速折旧方法。

(三)设立安全生产费用银行专户

建立安全资金保障制度,设立安全生产费用台账,详细反映安全资金的增减变动。设立安全生产费用银行存款专户,保证专项资金的周转与使用,设立“银行存款――安全生产费用”明细科目,在计提安全生产费用的同时,将基本户等账户的资金转至安全生产费用专户,实际使用时由安全生产费用专户支付各项成本费用。安全生产费用银行专户产生的利息收入仍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资金。

(四)完善安全生产费用信息披露

第一,信息披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政策、计提依据、预算情况、计提情况、使用情况,其中使用情况应分别披露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金额,并对大额专项储备发生额进行特别说明。第二,信息披露的形式。企业可采用货币金额计量的形式,同时配以文字、图表、指标等说明,以及企业前后期数据对比,或本企业与全国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的对比。第三,信息披露的渠道。企业可在传统会计报表、报表附注中披露,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单独编制安全生产费用报告。企业处于特殊的安全生产要求下应建立完善的、多维的信息披露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披露企业安全生产信息。X

参考文献:

1.黎精明.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2.吕敏.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税处理问题探析[J].商业会计,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