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园小学范文

时间:2023-04-03 23:1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园小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园小学

篇1

人们常说:好雨知时节,而我要说好雪也知时节。

今年冬天,天气比较寒冷,空气污染比较严重,人们,尤其是老人,感到非常难受,他们急需要一场雪来净化空气.雪姑娘读懂了人们的心思,在一阵寒风过后,小雪花都争先恐后的往下跳.纷纷扬扬的雪花,在风中飘飘起舞,一会儿跳起来探戈,一会儿跳起了恰恰,不一会儿,整个校园变成了银色的世界.操场成了一张大大的"雪毯",房上铺满了'棉絮',光秃秃的树枝上开满了"梨花",柏树上挂满了"雪球",远远望去,玉树琼枝,粉妆玉琢,就像一幅充满诗意的画。

后来,雪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阳光照在雪地上,映出了一道道七彩的光芒.树枝上的'梨花'柏树上的”雪球”,扑通扑通地往下掉。不一会儿,地上的雪全化成了水,跑得没了踪影。

这是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虽然它没在人间停留多少时间,但是,它给人们带来了健康与欢乐,我将永远把它铭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篇2

一、整体性原则

1.具象学校理念文化

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它是通过学校制度文化理性表现和环境文化感性表现出来的。因此学校环境文化建构必须在学校理念文化的大框架下进行构思,无论是教学楼的主体建筑风格、亮点景观的凸显,还是校园绿化中花草树木的配置,都必须体现学校核心理念文化,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例如,蓝田县城关中学理念文化的核心提炼为“攻玉”,环境文化具象以“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为历史发展脉络,以“持身如玉,切磋琢磨”为景观着力点,以“蕴玉―――攻玉―――润玉―――静玉”为环境建设主线,根据“玉”文化脉络增加景观小品和置石题刻,形成绿色生态鲜明、文化内涵突出的校园环境。

2.凸显主体建筑风格

学校主体建筑及其立面造型,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审美意趣、艺术追求和审美趋向。传统中式建筑讲究建筑形象的“立面美”,注重对建筑外观进行修饰打扮;具有飞檐、画栋、月门、漏窗等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趋向。如,校园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和行政楼等,一般是位于开阔而显眼的空间,上附庑殿或歇山顶盖,下砌有石台阶相烘托。显得凝重而从容,表现出学术的崇高地位,同时也间接折射出知识的力量。这些隐性的信息,不知不觉地为学生所接受,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并通过一定方式表现出来。由天津市对口援建的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大挺拔的橘红色主体建筑,下部灰墙圆窗、中间红白相间、上部四坡红顶,凸显津门建筑风格。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建筑物上,不同时代所形成的不同风格的建筑特征,把一所学校的历史结合交融在一起,记录着学校的辉煌和前进的踪迹。对历史形成的建筑不易随便改变外表特征,确需改造或维修,应力求保持原有的风貌。

3.优化建筑空间布局

建筑的空间布局是建筑的灵魂,它更能体现一定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中国人讲究内外有别,校园建筑一般与外界以围墙隔开,体现出一种静态美。而里面众多的建筑却是相连贯通的,体现一种动态美。这种外静内动的审美感觉与中国人外表文静,内心复杂的行为方式是有一定关系的。黄陵县桥山中学(老校区)为桥小、职中搬走后遗留,加上桥中,顺桥山山势自然形成三组四合院院落,设计时充分利用高低错落这一现状,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诚・毅”主题,以“和、龙、孝”三组文化主题分别装点三个院落,形成桥山上、中、下三苑,并以黄龙景廊串联为一个整体,见缝插针安置特色景观小品,尽可能保留原有大树景观,重点做好垂直绿化,形成校园文化内涵突出、立体景观丰富的校园环境。

二、流线性原则

1.顺畅灰色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是学校环境的基本流线框架,首先,满足疏导学校交通、组织校内空间的功能。交通中以人为本,即人行优先,不能让车干扰教学环境,以保证教学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其次,学校道路系统要分级明显,架构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最后,道路系统还有组景的作用。它是联系景观与师生的媒介,使之得以身临其境,实现其游园活动,从而接受校园景观文化的感染。中国古典园林所推崇的“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开门见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园景都可在校园道路系统中应用。所以,校园环境文化的建构不能脱离道路系统而孤立考虑,亮点要素需依赖道路流线的合理组织才能形成优美的校园景观结构。

2.构筑绿色廊道景观

校园道路绿化如同绿色的流线网络,将校园主体建筑用各类绿化用地联系起来。可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进行绿化布置。变化有序的干道绿化是连接各楼的纽带,平面构图上这条“绿线”宜以冠大荫浓的行道树为主,依次沿路列植或群植,构成绿色长廊,将入口、中心绿地、楼间有机地串联起来。沿干道配植时令开花植物、色叶景观植物,随季节呈现出不同季相,随时间差异而序列变化成为一条绿色廊道,构成校园的空气走廊,形成系统有序的组合空间,达到多种景观的感受。蓝田县城关中学是绿色生态校园的典范。一是木香花架把教学楼与公寓楼连为一体;二是两排法桐行道树把实验楼与公寓楼联为一体;三是东西纵向干道以植物来命名:国槐大道、木香干道、松柏小道、竹林幽径。一主一副、一明一暗,相得益彰。

3.展现彩色文化景墙

校园室外壁画常常配合建筑物立面墙体进行组合,以划分空间和突出主体。校园壁画需和学校文化理念和环境主题风格相一致,以教育性壁画为主,辅以纪念性壁画、娱乐性壁画和师生临时作品。壁画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之成为校园带状景观的一个重要方面。绘画型壁画以师生绘画手段为主,用手绘方式直接在壁面上完成。工艺型壁画主要是指壁画的最后效果必须通过工艺制作手段来体现的一种壁画。黄陵县桥山中学(老校区)在着力挖掘文化景观墙的特色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桥山上苑文化景墙主要展现“炎黄结盟”文化主题元素;桥山中苑文化景墙主要展现“中国龙”文化主题元素;桥山下苑文化景墙主要展现“清明祭祖”文化主题元素。

三、主题性原则

1.彰显学校标志景观

设置校园独特标志,目的是为了便于师生识别与记忆。一是要求形象突出、识别性强;二是要求位置明显,能为众人所睹。标志如与理念文化或某种含义相结合以形成联想寓意,则更显其突出作用。作为校园景观塑造的重点和亮点,将校训、校歌、校徽等以各种形式,置于该区域的显眼位置,重点传递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例如,黄陵县桥山小学主体状如船型办公楼,旬邑中学(石门书院)九级钟楼,均成为校园标志亮点。校园大门也是展现学校精神面貌、文化内涵的重点区域,它不仅起着交通枢纽和治安保卫的“门户”作用,也决定了人们对校园的第一印象。一个好的大门设计,对于突出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及对整个空间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往往也成为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耀州区北街小学状如波浪的大门,和综合实验楼一起构筑“一帆风顺”的文化内涵寓意。使进入校园的人们能够立刻感受到校训、校徽的深远内涵、体验出校园文化的主题,对师生们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流连文化主题广场

校园文化主题广场的实用性表现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休闲、娱乐、集会等各项活动,发挥着主导校园气氛的重要作用。文化广场场地的物质环境、空间形态、尺度、色彩等融入历史、文化的意义便综合构成一种场所精神,通过广场所传达的信息感受和追忆校园的历史和文化,取得认同感,增加凝聚力,因此,文化广场成为校园的象征和师生共同的精神寄托,广场设计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宁县山河初级中学入口文化广场采用山河大地景观,通过花岗岩、透水砖、彩色混凝土或嵌草硬质景观铺装,形成抽象的祖国壮丽山河地雕文化景观,形成了乡土气息浓郁、文化内涵突出的校园环境。

3.点亮主题雕塑风采

主题雕塑对校园文化的作用最为明显,往往是最富有生气、最能激发热血青年感知的标志。立意深远的主题雕塑,在表达文化内涵上,可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雕塑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雕塑的主题、立意和构思不仅能融入特定的校园文化,而且,雕塑对艺术的浓缩性使其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成为统领文化内涵的元素,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视角焦点。另外,还要注重雕塑与其他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来烘托绿色环境。例如,黄陵县店头中学的“和合”主题雕塑,与塑山挡土墙景观相得益彰。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师生活动的内容趋向,做到主题雕塑与文化主题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并形成众星捧月的气势景观。

四、生命性原则

1.搭配乔灌立面主景

植物是自然界给人类的财富,是学校环境的主角。绿色植物有减轻精神疲劳和视觉疲劳的作用,并能安定师生情绪。要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花色叶形等特点,疏密结合,巧妙配置。使其在不同的季节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形状,给校园整体环境带来不断变幻的自然画面。在乔灌配置中首先充分注意季相变化,合理搭配各种绿色,使深浅浓淡的绿色之间形成鲜明层次和对比。如,深绿的油松、冷杉、雪松、柏树等和浅绿的柳树、榆树等配置,让人感到舒适、和谐。

强化人文精神承载和科普教育意义。世界上有生命的东西才是最有感染力的,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屠・子罕》)。显然是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于君子的坚强性格。

每年都有即将毕业的学生或回校参观的校友,在校园里举办植树纪念活动,这也是参与性的体现。

将绿地植物挂上标牌名签,标上品种名称、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分布状况等,同时也对全校师生进行了植物的科普教育。

2.丰富地面花草辅景

低矮的花草是校园绿化中不可缺少的补充,使校园绿化充满生机与活力。草花色彩艳丽,充满生机,每年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草本丰富校内植物,如,美人蕉、孔雀草、大丽花、霍香蓟、金鱼草、百日草、千日红、银叶菊等。景观花卉可以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推崇的牡丹、荷花、、梅花等,都是历代诗人、画家的创作题材,或赞其性格坚强,或形容其情操高尚,或以其姿色秀丽,书写和绘出了千万首幅脍炙人口的名篇和画卷。校园内有了这些珍树名花,再配上解说标语或在校刊上加以宣传,就会吸引青年学生来欣赏,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强调了空间的人文气息。

3.点缀游鱼飞虫鸣鸟

校园中的动物,一般除了要考虑饲养、管理上的卫生、方便与安全因素外,主要根据教学和园景内容来合理选用。一是配合自然、生物等课程的教学,可以饲养一些兔子、猫等小动物,二是在树上可以搭建鸟巢和食盒,吸引鸟类入园,三是种植花坛,招蜂引蝶。这些小动物的出现,不仅可以浓郁校园自然气息,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观察自然、培养爱心的平台。校园中自然聚集的昆虫与飞禽,能够自然而恰当地选择其栖息处,无须人工雕琢,便与环境极为谐调。如,候鸟、蝉类活跃于山阜林木之间;蟋蟀、蚱蜢、纺织娘、萤火虫栖息于山石缝里和墙根阶下,蜜蜂、蝴蝶、蜻蜓奔忙于花草丛中。这些观赏动物可以作为校园景观文化的结构要素,与山水、植物、建筑等和谐统一。

五、设施性原则

1.勾勒校园夜景轮廓

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为主的方式是学校生活的典型特征,就显得相对单调,景观使用规律也比较单一。学校亮化工程创造了一个明亮的校园环境,既满足师生夜间行走、学习交流、活动休闲以及安全保卫等功能需要。也是营造现代园林特色景观的重要手段,能充分和巧妙地利用园林照明系统来创造各种美丽景色和文化意境。照明设施重在保证校园夜间行车及行人的安全,同时在造型及色彩的设计上考虑与校园整体环境的协调。

2.赋予置石诉说功能

置石一般有特置、对置、散置、群置和山石器设等形式,通常要求布局严谨、手法洗练,以达到以简胜繁的效果。校园中常以较少的大石块精心布置,形成突出的特置石或山石组景,并通过书画题刻,有主题意境、有书画韵味,给人以思索与启迪,取得以简胜繁的效果。所以说校园石刻是学校环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体现出学校的核心理念和文化特色。无论是什么质地和形状的石头,都可以因“石”制宜赋予其文化和生命,都可以把它设计成一件作品。从教育的意义上看,从感悟的角度思考,设计每一块置石题刻的过程,都是教育工程的具体展现。

3.统一景观设施格调

篇3

让精神文化成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

精神文化是五一小学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我们认为在当前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不应简单提口号,不能随意跟风走,而是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五一小学的发展需求,务本求实、扎实工作。学校文化应远离作秀,抵达朴素;远离浮躁,抵达沉静;远离功利,抵达本真,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这一信念不动摇。因此,在充分挖掘五一小学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需求,我们提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以关注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宗旨,在全校范围内多次举办关于办学思想的大讨论。大家的思想不断碰撞,火花不断闪现,逐渐达成共识,并形成了以定位、使命、办学理念、价值观、信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愿景、学校文化、学校精神、教师形象、学生气质、“三风一训”为主要内容的理念文化体系。

我们的价值追求――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成长。孩子的幸福成长是“奠基教育”的本质,也是根本目的。我们要通过小学六年的培养,引导他们学做人、学做事、会学习、会与他人相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成为“健康活力有朝气、兴趣广泛有才气、思维灵动有睿气的幸福少年”,这是教育最大的人文关怀,也是五一小学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的核心使命――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幸福的光彩。首先,要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发展潜质,尊重他们的个性,营造一种自我发展的宽松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释放生命的能量,自由快乐地成长。同时,还要从学生一生幸福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学会主动获取有益的幸福素养,初步形成适应未来所必需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既能享受当下的快乐,又能自信应对未来人生。

我们的精神世界――务本求实、锐意进取、开放融通。务本求实是我们的作风:秉承朴素、沉静、本真的文化传统,坚持言行一致、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锐意进取是我们的状态: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追求卓越的领先意识,寻求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谋求新的发展。开放融通是我们的胸怀:包容不同见解,营造和谐氛围,熔炼团队精神,凝聚团队力量,借鉴、融合不同地域的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让行为文化成为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学校文化不仅要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要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化为全体师生的思想意识,渗透到全体师生的言谈举止上,流淌在全体师生的血液中,成为学校共同的行动准则。

1.建设“乐为童师”的教师文化

教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孩子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幸福感。因此,教师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让广大教师充分享受职业的幸福。

方向明确有追求。开展文化建设以来,我们积极倡导“乐为童师的职业道德”“精心教书的专业意识”和“潜心育人的事业观念”,制定出台了“五一精神”和“教师形象”标准,并于每年学校建校日前后,隆重举行“五一劳动奖章”和“五一形象大使”庆祝表彰活动。

专业成长有动力。首先,提升骨干教师的带动力。通过成立“骨干工作室”“名师工作站”,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凝聚、引领作用;通过成立“专家导师顾问团”,盘活资源,借力登高;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凝炼一支朴实无华、精诚敬业、富有爱心的骨干教师队伍。第二,提升青年教师的生长力。以“党团工作室”“青年种子营”为核心,采取跟踪指导、师徒帮带、放手挑担等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精神引领和专业指导。第三,提升教师队伍的内驱力。我们把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制定相结合,通过目标驱动,加强师德建设,调动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家园温馨有活力。为教师构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与氛围,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有声有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点染”工作室、“百灵鸟”合唱团等富有特色的教师社团,提升了教师的艺术修养,活跃了业余生活;每年举办的主题新年联欢会,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师们尽展诗乐才华;因为相同的兴趣而自发组建的摄影、球类、登山、瑜伽等俱乐部,让“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得以彰显。

2.建设“幸福成长”的种子文化

每一个孩子都像一颗幸福饱满的种子,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空气和水,它们就会发芽、长大、开花、结果……我们遵从自然生长规律,尊重学生成长的个性自由,注重引导而不施雕琢,保持生命最本真的特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孩子们根据发展愿景,精心为自己的班级命名。他们自主设计班徽、班训、班级特色建设方案;自主开展“小志愿者服务”“义卖募捐”“义务植树”“美食家”“社会大课堂”“毕业大舞台”等主题活动,主动参与“我的成长我做主”“我的班级我做主”“我的学校我做主”等方案策划活动。

通过课堂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这就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制订《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从“倾听表达、质疑解惑、合作探究”等方面明确标准,引领各学科站在全局的角度统观教材,梳理教材的结构脉络,明确各年级、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教材、学科知识点纵横打通,形成体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我们着力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大胆变革。语文学科根据主题单元及体裁特点,探索单元整体授课,推出“预读”“导读”“自读”三读课型,数学学科推出了“核心导学”“自学互学”和“主题研学”三学课型。同时,我们积极倡导教师要“勇敢地退出去,适时地站进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周”和“自学互学课”上,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在主题研学和小课题研究中,孩子们主动收集身边问题,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课程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课程是践行和彰显办学理念的过程,是学校的核心所在。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发展和幸福成长的需要,我们充分挖掘资源,精心设计课程,为孩子们搭设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一点两线、守正出新”特色校本课程包含国学养正、灵动数学等精品课程,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课程超市”为有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每年四月的体育节、五月的艺术节、六月的读书节、十月的科技节、十一月的语文数学节、十二月的英语节,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展示才华、凸显个性的天地。

让环境文化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环境影响人,良好的环境教育人。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学校文化环境可以给师生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与动力,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学校以办学理念为指导,为师生创设了一个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氛围。

主题景观“奠基幸福人生”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紧密结合,学习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共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与南门的“逐梦”雕塑相得益彰,寓意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理念下,五一学子追逐幸福梦想的勇气和希冀。

篇4

校园文学的蓬勃发展,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同时又会达到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影响深度和广度。校园文学对达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目标,从不同侧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校园文学学术研究及其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发,校园文学教学活动一直游离于语文教学常规之外,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规律。语文新课程讲求语文学习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倡学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语文新课程对语文学习的这些要求与倡导,都可以通过校园文学活动得以实施或实现。

当然校园文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发表多少作品、培养多少作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包括教师本身),将校园文学活动纳入语文教学之中,吸纳整合各方面关于语文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融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艺术(美育)、人文教育等于校园文学活动之中。让每一位老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构思生动的富有文学色彩的教学策略,构建一种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具有多元思维的大语文教育方式,以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情境,真正使学生由被动学语文变为主动追求,使封闭的小课堂变为开放的大课堂,提高语文教学和学习的效率,让校园文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校园的靓丽风景。

其实,校园的文学活动,其真正意义倒不在于培养出多少个未来的作家,而主要在于:

1.使那些对语文课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语言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他们不至于仅仅把语言当成表情达意的工具,而是能接触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得到文学之美的陶冶——这是一般的语文学习和思想教育所无法达到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统一要求、统一内容、法、统一测试、统一作业,这就必然形成“吃不了”与“吃不饱”这一不正常的现象,而校园的文学活动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没有了考试压力,能自由自在地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克服了“一刀切,齐步走”的缺点。

2.使学生在严格的学校管理下所产生的心理压抑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一份小小的学生文学刊物,使学生的思想情绪之潜流有一个文雅的出口,在教师的疏导下还可以形成美好的风景;其缓解学生心理紧张的作用,决不亚于一座优美的花园,甚至比花园更加重要。学生的文学活动,具有“政教处”训导、班主任谈话、“心理咨询室”治疗所无法具有的心理保健功能。学生文学爱好者之间的那种自由抒发、平等交流的氛围,是别的环境所无法代替的。

3.校园的文学活动必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在毕业之后,回想起当年在学校的文学活动,会觉得那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往事;反之,一个没有文学气氛的校园,是不值得回忆的。

4.校园的文学活动主要是学生自己开展的各种听说读写的活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能更好地发挥主动学习,敢于探索,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当然校园文学活动具有很大的教育力量和塑造力量,它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创作活动相结合,将教育变成受教育者自身的内在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校园文学教学与创作等活动的繁荣,丰富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生活内容,使“和谐”校园更增添一种文化的魅力。

1.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校园文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文学艺术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功能,发展学生自身心灵,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挖掘情商,启迪智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和情感道德意识得到增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

2.提高了教师的素质。通过开展系列的校园文学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的文学修养与文化品位,培养了一批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勇于进行教学研究的新型骨干教师。

3.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通过校园文学的研究,更有利于积淀、发展校园文化,从而把学校建设成有浓厚文学氛围和鲜明的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学校。

篇5

学生只有真正的感觉到学的知识有用,才会主动去学习,保持学习积极性。因此一定在授课过程适时的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临床上的常见病例与教材上的知识相联系,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时,强调N元素在各种蛋白质的含量都是16%,通过测量样品中N的含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这也是很多蛋白质定量法的原理。而一些人就是利用了N含量恒定的特点,向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三聚氰胺中含有大量氮元素,因此利用定氮法测蛋白质含量可误以为此奶粉蛋白含量高,从而使长期服用此奶粉的婴幼儿造成毒害。而且对于医学生将来面对的群体是病人,因此将临床上的一些具体实例与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更容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比如学生学到物质代谢时,强调各种物质代谢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各种物质代谢在体内会形成一个代谢网络,可以通过糖尿病人出现酮症酸中毒这一具体实例来联系糖代谢与脂代谢的关系。

第二,要让课堂“诗意化”,教师要分析学生心理。

学生都处于花样年华,课堂诗意化更迎合学生心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世界,来备一些与生物化学相关的故事或诗歌。学生对故事和诗歌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远超过课本的枯燥内容。因此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书本内容的掌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在围绕中心法则,讲解复制-转录-翻译时,可以引入下面的小故事。有个mRNA,觉得自己很孤单,就拉个核糖体过来翻译个蛋白给自己作伴,翻译好之后对蛋白说:“你好,我是你的模板。”蛋白说“:你好,我是RNase(即RNA水解酶)。”mRNA沉默了一下,说“:没关系,反正我本来也活不了多久.你就陪陪我吧。”蛋白说“:好”。于是两个人就手拉手默默地站在一起。过了一会儿蛋白忽然说:“其实我现在还不是RNase。”mRNA“:嗯。”蛋白“:我现在只是多肽。”mRNA笑了。蛋白“:可是我很快就会变成真的RNase了。”mRNA:“没有关系。我总是要死的。”于是蛋白依旧和mRNA靠在一起,他慢慢地转圈、折叠,开始修饰自己。他越来越像真的RNase,而mRNA慢慢地开始降解……通过这样诗意话的小故事,让学生们在感动中将复杂而抽象的复制-转录-翻译轻松的理解而且会记忆深刻。

第三,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教师要注意带领学生归纳总结,而且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让学生真正融入生物化学的世界。比如,在生物化学的代谢篇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代谢反应是糖代谢。如果第一个物质代谢学不好,那么后续的物质代谢学生将无法学习。因此,在讲授完糖代谢之后,要求每个学生绘制出一张糖代谢的网络图。而糖代谢有多条途径,如果不进行整理,学生脑海中会形成一团麻。而教师如果直接给出一张代谢图,那么大多数学生只能去死记硬背,而达不到真正理解掌握的目的,对于后续的学习没有帮助。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会给大家一个切入点,让大家顺着这个切入点将那团“麻”织成“网”。对于糖代谢我给出的切入点就是“6-磷酸葡萄糖”,因为它是糖代谢每个反应的中间物质,因此学生顺着这种物质的来源和去路自然会将糖代谢这张网络图画得清晰有序。

第四,生物化学这门课程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而且有些术语繁琐生僻。

因此,在帮助学生记忆时,要不断的总结一些诙谐有趣的顺口溜,这样让记忆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可以利用谐音顺口溜法记忆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笔洗一洗,散了(b-c1-c-aa3)”;可以利用小诗歌法来记繁琐的三羧酸循环过程“乙酰草酰成柠檬,柠檬又成α-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在学生中自己总结一些记忆法,在学中找到乐趣。

第五,生物化学是一门文理结合的学科。

既需要记忆大量的内容,比如说几大循环的每一个反应过程。同时又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需要清晰的理性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这对于习惯单纯记忆的医学院校学生来说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很多同学反映虽然记得比较好,但真正做题时又无从入手。因此,需要老师注意在每一章节后,尽量通过一些例题来总结相应的答题思路,避免学生遇到问题时无从入手,做到理论应用于实际。

篇6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景观型校园之路。

1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景观生态建设,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1]。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2]。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景观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3]。

2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型校园[4],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景观型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5]。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5)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①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的思想情感。④植物配置选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6]。

2.3规划理念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基本定位:“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书•大学)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不仅提供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7]。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的职能已有了新的内涵:综合教育治学场所;科技研发中心和综合发展实验室;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展示中心。

3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

3.1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3.2规划

规划有助于设计形式区别化的调查。中心区要求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纪念性意义。而学生宿舍区以宁静,安全,社区形象为特征,运动场和娱乐场按游戏和竞赛规则设定其大小布局,停车场可以按规定标出管理区和便利区。

3.3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设计树木和草坪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草坪就是校园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圃尽量多样化。

3.4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比例,周围环境,面积,布局是重要的校园景观设计因素。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8]。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特征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3.5风格

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风格上讲很少有校园是单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观表达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上的多样性也许具有教育价值。

3.6植被

气候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树和草是校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和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9]。排列成行的树木能清晰表明大路,小径,界限的位置与方向。如果恰当选取树木,校园路线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种植的树也许会像绿化带一样的密度,但树木形成的屏障可降低噪音,如同悬浮粒子过滤器一样提高空气质量。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无论是按传统还是现代的观点,校园树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篇7

1.1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高校里,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和高校的综合竞争力。高校一定要重视教师这一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而不是把大量的钱花在新校区的建设和各种无聊的会议上。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一定要有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对学校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地计划和管理,保证学校的教学活动有效益、有秩序地进行。对待教学上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使用上制订科学的计划安排。同时还要对教师的思想、心理、行为等进行恰当的诱导、协调和控制,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潜力,让每个老师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提升平台。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才能,提高对教学工作的贡献和教学质量。在学生素质不断下降的今天,老师的素质也在不断地下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老师们教不出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也成不了优秀的老师。在这个时候高校必须要对专业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师的招聘、干部的任免、职工的激励上面作出有意义的尝试并且在实践中应用。

1.2创新激励机制,合理利用边际递减规律

何谓边际递减?做一个简单的比喻:当你十分渴的时还想喝第二杯;第二杯喝下的时候你口渴的程度就减少了,相应的对于第三杯的渴望值就变小;第三杯时就不想喝了。就是这种道理,人们通常在满足需要之后渴望值就不断减小。所以就要求高校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这个原理进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利用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配置人力资源,合理设置岗位机构,提高人才的利用率,追求人才的最大使用效率。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把这种原理应用在教师的奖励制度上。比如第一年你得奖了,就给一千元的奖励;第二年时又得奖了,就给两千元的奖励;第三年时,连续得了就给四千元的奖励,把连续得奖和奖金的基数增长联系到一起,不断满足教师们对奖励的饥饿感,使他们作出最大的努力,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1.3据木桶定律,培训“短板”的教师,达到帕累托最优配置

经济学上有木桶原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木桶想要装满水的话,就必须要保证每条木板是整齐和完好的,如果其中的一块木板有缺口,那么木桶是无法盛满水的。这个道理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上也是一样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要注意教师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不能只重视一部分。一所高校师资的整体水平不是取决于学校少数的优秀教师,而是在于整个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目前在高校的教育上很多都是只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对那些教学能力差,学术水平不高的教师重视不够。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实际的资源分配上存在着论资排辈的情况,真正需要教育资源的地方却资源短缺。这就要求在以后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多注意平衡教育资源的分配,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同等发展的机会。

1.4鲶鱼效应

挪威人发现了鲶鱼效应,这种效应也被经济学中广泛地利用。在沙丁鱼中放入一条鲶鱼成功地让沙丁鱼感受到了危险,产生了紧迫感,提高了沙丁鱼的存活率。鲶鱼效应是激活员工队伍的最有效的方式。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学校要适当地引入一些鲶鱼性的教师,这些教师会对原来的体制产生强烈的冲击,打破平静,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刺激其他教师,使他们产生竞争意识。鲶鱼效应很大程度上克服教师们淡弱的忧患意识和安于现状的心理状态,并且使他们明白如果没有优秀的表现就会被淘汰。

1.5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个体、组织或者是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了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来取得更大的成功。马太效应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就比如说,牛顿和一位默默无名的研究者在同一天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发现了万有引力,但是对于普通的公众来说,人们更愿意相信牛顿而不是那个默默无名者。高校里有很多教师在某一方面作出了很大成就,学校对他作出了非常高的奖励和肯定。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巨大的荣誉可能会让他们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满足成就、不思进取,甚至是恃才自傲。这种现象就是马太效应的负面作用了,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结论

篇8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此次竞选活动中,我竞选的职位是生活委员。在班级组织中,生活委员对营造健康、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爸爸从小就注意培养我良好的劳动习惯。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自己洗袜子;二年级时能自己打扫房间,整理书本、衣物等学习和生活用品;现在已经能自己洗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我”养成爱劳动、爱学习的好习惯。另外,我平时做事谨慎、考虑问题周密而全面,热心助人的品质为我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将有助于我对班级组织和学习生活的管理。

如果我竞选成功。我将协助班长搞好室内外卫生,在卫生清扫中,走在前面,用行动影响大家、带动大家。做好本职工作,以保持、营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为重点。使班级的物品摆放合理有序,保持地面的清洁,把争做“红旗班”作为奋斗目标,带给大家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的空间,让流动红旗在我们班安家!

小学卫生委员竞选稿二

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参加竞选卫生委员,我一直都对卫生这项工作很敬佩,所以我对竞选上卫生委员很有信心。

篇9

1.1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全国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中,有一些是有传统学科基础和较强师资力量的专业院校;还有一些硬件软件都未完全配备的院校。因此,不论是在技术设施方面还是课程体系方面,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都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1.1学科教育水平低于学科实际发展的高度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广泛推动“园林城市”的建设,城镇化建设与生态区域建设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这为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导向。然而,相对快速的风景园林发展而言,学科教育的发展是缓慢的。在社会进行空前规模的建设的同时,风景园林并未形成完善的系统,顶尖级人才的缺失和高级专业人员数量的不足,众多分支性学科各自为政,内部难以协调等因素,对专业教育的引导性大幅减弱。因此,学校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水平远落后于学科现实的发展水平。

1.1.2教学课程体系仍有待完善风景园林专业是一种多类知识复合运用的专业,对技术和理论的要求都很高。实践工程技术是为了将纸上的设计很好地付诸实际,落成实体。而理论创新是为了抽象研究空间等要素,从而得到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体验效果。高校的风景园林教育并未能很好的兼顾2者,多有顾此失彼。不同性质的学校,也缺少一定的整合。艺术类院校多重绘画表现,对于实际可行性和理论逻辑方面涉及较少;而建筑类院校过分看重规划管理和建筑,较少涉及植物造景,而农林院校正好相反。

1.2学校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我国的城市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问题有:人口急剧膨胀,户外休闲空间非常缺乏;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做环境绿化方面的后期维护;西方文化入侵,中国民族特色在环境建设中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所处的社会阶段有了新的态势。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以及文化交流,为园林建设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风景园林专业将为在这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提供了专业人才,也确定了未来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

2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

2.1针对城市现状,开创专业新的领域结合目前中国城市设计的分工情况,风景园林专业弥补了建筑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的空缺,能良好地协调2者的关系。对于实际问题,不能对西方案例照搬照抄,而既定的指标,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也并不能准确地评价中国环境的实际状况。针对我国环境现状的特殊性,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专心新领域进行研究,对症下药,能更加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而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将成为这一方向研究的带头人。

2.2挖掘民族特色,保留传统文化面对洋文化入侵和千城一面的现状,人们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不仅因为民族特色是我们独有的标志,也因为传统文化有着足够的智慧来支持我们现代的建设。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来研究民族特色文化,让莘莘学子在最初接触景观行业时就有这样的意识,代代传承,便能逐渐找回当初缺失的文化特色,找回属于自己的身份象征。这一点,除了在专业本身得到长足的运用和发展,还能对完善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3规划与专业技术的结合,从细节处解决问题风景园林专业的运用需要很多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支撑。除了要培养规划设计类的人才,还要鼓励以专业技术来解决风景园林设计实际问题的人才。比如,生物科学技术能扩大植物季相搭配的选择范围,材料与工程技术能解决水池渗漏等问题,激光技术能丰富夜晚景观。不同技术对于景观设计的参与,能极大地丰富景观内容,能从一些细节提升观赏价值。在学校中,不同专业的沟通交流,某一个技术方向的景观研究,都对景观本身的发展有着莫大的作用。

3结束语

篇10

我喜欢冬是因为冬有雪,雪是洁白的美丽的。唯有雪是圣洁而美好的。

今年冬天的雪,似乎来得更早了一些。前天早晨,推开门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外面下起了皑皑白雪,房屋、树枝、马路、街道都披上了厚厚的银装,四周的一切都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柳树上挂满了无数的银条,杨树上开出了多多棉花,松树也披上了洁白的斗篷,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来到学校,从窗里往窗外看:雪,它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飘飘摇摇,纷纷扬扬,从天空中洒落下来。我看那雪花,玲珑剔透,洁白如玉,它是天公派来的小天使,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山上地下全盖上一层厚厚的白被子,天地连在一起,白茫茫的。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和雪球儿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轻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