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辅导员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29 11:1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辅导员学期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绩效管理中根据绩效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绩效分为三个层次: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如下图3所示。这三个层面的绩效是不可分离的,员工绩效是最基础的绩效,没有好的员工绩效就没有好的部门与组织绩效。通过浏览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网站了解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编制在二级院(系),但业务指导由院(校)学生工作处负责。直属领导:院(系)副书记,不设副书记的由书记直接负责。从院(校)一级来看,辅导员不仅要按照学生处(招生、心理咨询、公寓管理)、团委、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的安排进行工作,还要按照党委组织部的要求发展学生党员;从院(系)一级来看,辅导员不仅要对其上级党总支副书记或总支书记负责,还要执行其他的任务。因此,按辅导员的工作组织关系,可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绩效层次分为三个层次:院(校)绩效、二级院(系)绩效、辅导员个人绩效,如下图4所示。在高职辅导员绩效层次中,辅导员个人绩效是根基,也是实施辅导员绩效管理的聚焦点。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理应在辅导员个人层面进行探讨。
(二)高职辅导员绩效计划与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基础,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形成岗位说明书则是制定绩效计划的前提。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存在着重教学、轻学工的现象,往往忽视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仅仅把他们按照行政干部来对待。一些院(校)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辅导员处在了一种被多重管理的状态下和学校管理结构的最底层,院(校)的各党政管理机关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二级院(系)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了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等事务。这种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不确定,工作职责的不明确,导致辅导员缺乏规范明确的工作说明,制定的辅导员绩效管理计划不合理,因此很难为辅导员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性的作用。关于绩效考核指标,多数高职院(校)仍是从德、能、勤、绩四个主要方面对专职辅导员进行考核和评价。这明显是沿用老一套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退一步来说即使要采用这种老方法也还漏了“廉”这个方面。辅导员从事的工作多是引导性的工作,而引导性的工作本身量化就很困难,因此对辅导员考核的指标设计有难度,而且在设定具体量化指标时,也容易陷入过程量化的误区。
二、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图的设计
在理清高职导员绩效管理相关问题后,依据绩效管理流程,可设计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图。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图设计需注意三项原则:一是绩效管理体系各项内容的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的规定,要依法管理;二是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能够保留和传承本院(校)学生管理的特色,绝不能放弃严格管理的特色;三是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与本院(校)固有的管理机制相衔接。
三、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
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是实现辅导员绩效管理的前提。辅导员绩效计划包括辅导员岗位分析和辅导员绩效目标。在进行岗位分析时,要结合辅导员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针对辅导员特别岗位的职位说明书。在制定辅导员工作目标时,应符合SMART原则,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达到的、Relevant相关的、Time-based以时间为基础。在辅导员绩效计划过程中,院(系)副书记应与辅导员共同制定工作计划,绩效目标的确定是依据目标管理的思想,自上而下确认目标的过程。为了使计划有效实施,辅导员应参与绩效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使副书记和辅导员就这个绩效周期内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达成共识,并培养辅导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经双方协商讨论的绩效合约表即工作计划。
(二)经常性的绩效管理辅导
经常性的绩效管理的辅导是实现辅导员绩效管理的有力保障。绩效辅导是副书记和辅导员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实现绩效目标,引导他们保持与整体战略一致的方向努力,同时还可以收集绩效信息,为下一步的绩效考核提高依据。绩效辅导可以通过会议等正式的形式进行辅导,也可以通过聊天等非正式的形式进行辅导。因此,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副书记应定期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辅导,总结阶段性工作,指出和分析存在问题,及时修正其工作绩效表现。对辅导员的绩效辅导应列入副书记的日常工作内容,要设计辅导员绩效辅导谈话表,并形成一定的谈话记录。同时,需注重绩效辅导的效率和效果,绩效辅导不是简单的形式化表扬或批评,在总结优点的同时,应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与辅导员共同商定解决问题、改善绩效的方式方法,并审定绩效计划是否需要实时修正。
(三)科学的绩效管理的考核
首先,要设立辅导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院(校)分管领导、学工处、组织部、人事处、团委、就业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包括考核目的的确立、考核指标的确定、考核结果的审定、考核争议的处理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院(校)辅导员考核的相关工作。各院(系)要成立辅导员考核小组(简称“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员由院(系)分管领导、学工处、团委、就业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具体负责辅导员考核的相关工作。
(四)及时的绩效管理反馈
绩效考核结果数据如果仅停留在纸面上,就失去了绩效管理的意义,也难以达到提升组织整体和个体绩效的目标。及时的绩效管理反馈可以促进绩效管理不断更新。辅导员绩效反馈就是将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结果通过绩效面谈等方式,传递给辅导员,对于绩效中的优异部分予以肯定,对于其中的缺憾和问题分析原因,拿出改进措施,并且改进或制订下一个周期的绩效计划。对辅导员绩效成绩反馈和面谈一般由直接上级———副书记来完成。对于比较特殊的,学工处长、就业中心主任等考核组织成员也要进行面谈。绩效反馈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要及时,如果绩效考核周期结束很久才面谈,甚至下个周期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此时的反馈效果就大大削弱:二是在面谈前双方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谈话的目的和内容,有针对性进行谈话,并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三是面谈过程中要掌握好沟通技巧,反馈应是双向的,副书记等要学会倾听,谈话的氛围应是轻松的,绝不能把面谈搞成训话;四是要牢牢把握绩效管理的目的,要利用绩效反馈来指导辅导员进行下学期的绩效计划。
(五)合理的绩效结果应用
篇2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1 ― 0163 ― 02
[收稿日期]2014 ― 10 ― 23
[作者简介]高亮亮(1984―),女(锡伯族),辽宁凤城人。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
一、概念界定
顶岗实习由来以久,但是现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是从2000年以后得到广泛研究,我们所说的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业,带薪实习6个月以上,然后由学校统一推荐就业。然而顶岗实习,在现实操作中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带来很大难题,如何选择一种合适、高效的管理模式,如何有效实施顶岗实习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研究历史
有关顶岗实习的研究从1975年开始,四平师范学院的老师在《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数学系“顶岗”实习调查报告》中详细在阐述了该院学生在在伊通县如何“顶岗”实习,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顶岗实习在当时还是一个创新,顶岗实习还在摸索中进行。在1975至1989年间,有关“顶岗实习”的文献30篇,“顶岗实习”被称作“校外实习”、“模拟实习”、“代职顶岗实习”、“校外实习”、“生产实习”,研究内容多以顶岗实习模式探索,与传统各行各业的实习的区别研究为主。从1990年开始,师范院校关于顶岗实习的研究较多,分别探讨了师范专业顶岗实习的新途径与模式,顶岗实习中的问题与对策,顶岗实习与传统学科教学实习区别。与此同时,大中专院校教师关于顶岗实习的研究也正在展开,产学结合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较多的研究侧重于学生实习的改革。[2005135《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关于职业院校的“2+1”教育模式,由此关于大中专院校顶岗实习的研究逐渐增多,不同专业都在探讨顶岗实习模式,及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各大院校大力实行顶岗实习的同时,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管理就成为一个不能逃避的问题,2007年开始,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问题,同时也探讨了不同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的问题、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
(二)研究现状
顶岗实习是产学研教育教学机制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表现途径之一,所以在对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时首先应该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
1.国外相关研究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外并没有“顶岗实习”一词,但是与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似的教育教学模式,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众所周知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处于领先位置,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 管理模式比较有代表性。澳大利亚的TAFF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也有借鉴意义,这一模式是建立“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终身教育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与我国高职教育也很相似,社区学院学费较低,学制短,学习时间灵活;专业设对口;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实用性较强;学院和社区企业联系密切,同时定期与企业一起举行研讨会,确保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上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有其各自的产生背景、存在条件与特点。
2.国内相关研究
对国内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追溯国内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进程,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始于20世纪50、60年代,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到2005年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关于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是从2008年开始,分别探讨了旅游类、高职园艺技术、软件技术、酒店管理、自动化、艺术设计、药学等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学者们分别提出了适合各自院校的管理模式,比如“三层四共” 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三点一线” 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四体五段”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分散形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校企联动,双师双籍”顶岗实习管理模式,“2+1”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等。
三、研究成果
顶岗实习管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管理为主的目标实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院校都在寻找一个适合的模式,在文献查阅过程中,虽然每个院校的模式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可以分以下几类:
(一)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地点,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可以分为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管理模式。
赵节昌在《构建分散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究》中针对分散形顶岗实习的特点他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模式,首先,考察实习基地,校企共谋实习之策;其次,建立学院-系部二级实习管理保障体系;再次,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开好实习动员会,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做好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第四,建立考核新模式。王秀静,冯美宇在《分散型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双主体、三层次、多元化”的管理平台设计》中建立了以学校、企业为主体,建立信息、实习指导和拓展训练三层递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顶岗实习岗位的“网络化”选择、制度的“规范化”执行、质量的“标准化”监控、成果的“资源化”共享、考核的“过程化”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甄铁丽在《高职学生集中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和探索》中提出成立企业专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校企合作共同探讨双向管理学生的集中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二)根据顶岗实习管理主体,可分为双主体管理模式和三主体管理模式
李忠华在《“双主体”模式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研究》中认为,“双主体”模式,是指“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真实合作,将企业的各种需求和用人标准引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工学结合的方式,由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学院与企业,共同完成课程标准,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从而使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王晶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分层次多方位”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提出了“分层次多方位”的双主体管理模式,其中“多方位”是指校企共建、校企共育、校企共管、校企共评,即实习开始前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方案,实习过程中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与管理,实习结束后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王娟在《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双主体”管理模式探讨》中提出的“校企双主体管理”是指学校与企业通过建立有效的实习机制,共同担任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主体,发挥学校和企业顶岗实习“双主体”的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管理顶岗实习学生。胡克伟等提出了“校企联动,双师双籍”管理模式,其含义是指在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在共建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由学校的职业导师和企业的职业导师相互配合共同管理顶岗实习学生。
蔡凤,李铁军在《“政府参与,三方共管”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中提出政府、学校、企业共同负责顶岗实习的具体组织、管理和实施,形成企业、学校、管委会三方共管的管理体系。孙标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中提出学校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者,企业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施者,政府是学生顶岗实习的保障者的三主体的管理模式。
(三)其它模式
1“四体五段”
王亚明提出“四体五段”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其含义是根据系统工程理论,将顶岗实习管理的组织机构看作一个系统,而在这个整体中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学校、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五段”是动员培训、组建机构、确定目标、编制工作计划、考核评价。
2“周报、月查、季巡”
基于不同的管理媒介,程远东、范仲勇都分别提出了“周报、月查、季巡”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所谓“周报、月查、季巡”就是学生在单位顶岗实习中,至少每周必须上报一次实习情况;各班辅导员每月填写检查信息汇总表,同时将实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建议及时上报系;学院教务处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整改及解决。
3“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陈显刚等在《实施“点对面订单式”教育 创新“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中提出了“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1”分别是建立一个技术咨询中心,一个专门实施顶岗实习的管理部门,建立一个“准员工”考核档案;“3”是三个顶岗实习阶段,集中培训、分组工作、考核答辩阶段。
综上所述,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校企共管是所有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现代的通讯工具成为顶岗实习管理中必备的媒介。
3. “双导师”考核是顶岗实习考核必用的方式
4. 学者们提出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都具较强的理论基础
四、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关于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一些管理模式已经在一些高校中运行,但是仍存在一定问题:
1. 现阶段研究大多从教学管理角度进行研究,较少从学生管理角度研究,忽视了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 缺少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多以实习整体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并提出对策,更多的学者从宏观上强调如何管理顶岗实习过程,却很关注管理对象的问题。
3. 理论性较强。实地调查数据较少,多数学者是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理论。
4. 对管理模式实施后效果较少关注。学者们更多的在提出理论,但是理论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及实施后的效果关注较少。
五、对策
在现有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学生个体关注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多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便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另外,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理论性较强,缺少实地调研,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应同时进行实地调研,只有到了学生实习环境才能发现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第三,发挥辅导员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是学生大学期间最亲密的老师,所以不仅是一个学生管理人员,更是最了解学生的知心人,因此在今后的管理模式研究中应该更多的挖掘辅导员的作用。
从现有关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来看,前人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作了分析、探讨和研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中问题,使我们大致了解了研究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意义及部分影响因素。
〔参 考 文 献〕
〔1〕赵节昌. 构建分散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73.
篇3
[关键词] 顶岗实习 管理
一、顶岗实习的内涵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实践模式,是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合作,优势互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资源整合,学校把课堂设置到企业,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学习,企业把学生视为正式员工使用,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生产实践,按企业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是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二、提高顶岗实习实效性的教学实施策略
在企业直接参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高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不少的困难。目前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总体上达不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顶岗实习没有真正深入,流于形式,甚至出现打着顶岗实习的幌子出卖学生的劳动力现象。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管理较为松散,尚未建立起一整套关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的管理只能依靠带队(指导)老师的责任心。学校可以提供的实习单位较少,实习的组织比较松散,有的甚至采用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公司、工厂等),离校单独或几个人一起实践几周,甚至一个学期,这样就是顶岗实习了;管理上有的学校采用遥控的办法(电话、网络)来检查指导学生的实践,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质量。因此,顶岗实习的日常管理是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评价与考核顶岗实习的重要依据。本文认为要切实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精心选择顶岗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的选择是影响顶岗实习开展的根本因素。顶岗实习单位最好由学校和专业教研室确定。同时顶岗实习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对学校来说需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能满足专业顶岗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确立要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原则下,将学校的人才优势与企业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学校应充分尊重和考虑企业的利益,要利用自身条件,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师资为合作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与合作企业一起进行产品研发、科技攻关;优先为合作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等;为合作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智力帮助;鼓励企业在学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学校为企业提供优惠的场地;总之,建立良好的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关系,是提高顶岗实习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2.精心安排顶岗实习岗位
实习岗位的选择是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核心因素。实习岗位影响着顶岗实习能否顺利进行,影响着顶岗实习的最终效果。学校要妥善选择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实习。选择岗位时应注意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就业岗位保持一致,只有实习岗位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学生才可能顶岗;选择的实习岗位所运用的专业技术水平要尽量高,尽力全面,能充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岗位所在的企业,企业文化要尽量先进,具有良好经营理念,在本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单位最好;在选择实习岗位时要考虑企业的规模、效益、生产状况,企业最好能提供比较多的岗位类别,使学生有较多的岗位实践的机会,切实提高实习效益。
3.设计科学的个性化的实习方案
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工作内容不明确,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工作岗位不明确等等,要克服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校企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制定计划前,全体指导教师首先必需深入学生实习第一线进行调研,熟悉学生实习的企业环境、产品情况、学生应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产品工艺及流程、产品加工设备、产品检验、售后服务等情况;其次,指导教师必需了解掌握本专业培养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业务规格与课程设置、学生学过的主干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三,指导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根据企业的工作环境情况,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实习方案,合理安排实习内容和实习岗位。最后,在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广泛的调研基础上,对各种方法和工艺进行比较,并经过研讨,制订出指导计划,结合企业生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共同形成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与进度表,具体管理与安排学生的操作技能技巧、安全生产等等实习环节。
4.明确实习工作的质量目标
衡量顶岗实习质量的高低,一个根本标准就是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因为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顶岗实习的目的都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越多,离合格的岗位能手越近,其实习期间的工作质量和效益就越高,企业也就越满意。实习工作的质量目标应该根据企业的工作标准和内容来确定,比如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顶岗实习的质量目标,一方面是要保障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有效构建;同时,针对学习场所开放性、真实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保密意识及效益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质,确保企业和学校的利益。
5.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队伍是顶岗实习顺利开展和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指导教师负责跟踪学生实习全程,根据实习管理规范、教学大纲等有计划地对实习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和实习基地开发。确保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学得好”。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可以由职业导师、企业导师和专业导师构成。学校指导教师一般由学生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组成,学校指导老师在实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工作上的监督和管理,生活上的关心和指导;更重要的还有思想、道德、文化、身心素质教育等等。企业指导教师主要由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了解实习学生情况,做好学生参加生产性顶岗实习的岗位和食宿等安排、确定岗位实习指导师傅;组织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上岗培训。
参考文献:
[1]万 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5)
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班风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5-0005-02
班风是一个班级的全体师生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群体的共同努力所形成的一种行为风尚、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良好的班风不仅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质量,而且直接影响校风建设及学校的社会声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并理清思路,抓好关键时期,营造出良好班风,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夯实根基。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风,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正确认识班风
班风主要包含班组价值观、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舆论三方面内容。(1)班级价值观是班级群体区分事物的好与坏、对c错、可行与不可行的共同观念。它主要体现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的精神境界、理想和是非标准。它是班风的核心,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具有支配作用。(2)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把班级价值观化为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条文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作出了指令性的约束性的规范,它包括:学习、考勤、考试、生活、卫生、纪律等规章制度,作为一种硬约束,可以促进班级成员理智地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效地限制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因而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价值观得以巩固和实现,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重要保证。(3)班级舆论是班级成员依据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和现象作出的是非评价。它通过无形的约束使班级成员调整自身的思想行为,正确的班级舆论与班级规章制度一起,确保班级价值观和良好班风得以实现和形成。
良好的班风对班级产生直接影响,表现为具有: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整洁得体的仪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整洁卫生的教室、宿舍环境;井然有序的生活节奏和习惯等。
二、把握良好班风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何搞好铁路高职院校班风建设,笔者认为应从班风形成的特点和铁路高职院校办学实际两方面去考虑,把握住班风形成的关键时期。首先,应把握班风的孕育期。第一学期是关键。每个新生在新的环境和新的群体中都要经历适应期。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指对学校本身和周围环境的适应。一般来说,新生对外在环境的适应会容易些,但是新生对新群体的适应,则要复杂得多、因难得多。它包括新生如何适应新群体的行为规范,如何调整自身不符合新群体规范的行为,如何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新生对新群体的适应对班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班级是新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形成新的群体的最基本单位。在新群体中每个新生都力图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相互了解,相互适应,调整自身的行为。努力被新群体的成员所认同、接纳,在新的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新群体的可塑性很大,在人际关系的重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去约束、规范成员,对班风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是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新的班级群体中占主导地位,那么班风就会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相反,不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占主导地位,班风就会朝消极不良的方向发展。而且班风一旦形成,要扭转改变它,并非易事。因此,良好的班风形成不是自发的,它需要培育和引导。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班级群体形成的初期就应运用正确的工作方式,强有力的管理方式,使班风朝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使学生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高职院校办学方式多样,生源也多样,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状况,决定了班风建设更应从第一学期抓起。目前,不少学校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办学方式多样,如我校生源有多种,有通过自主招生的,其中有中职升高职的“3+2”等办学模式;也有通过普通高考进来的,生源却来自国内十几个省份;还有通过企业招聘,成立的“订单班”。学生受到教育的时间长短不同,受教育环境不同,要求高低也存在差别,如果班级成立的第一学期班风没抓好,一经形成,要在以后学期扭转它就要花很大的力气,工作难度就更大了。可以这么说,第一学期班风的状况对以后在校的班风状况起决定性的作用。与非铁路院校相比,具有半军事化职业要求的铁路职业院校的班风建设就更为紧迫。此外,上面提到的几种办学方式进校时由于经历不同,各类型新生的政治、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学校环境的适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有“中职”升“高职”的“3+2”等办学模式的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相对来说较成熟,但由于中职生原来所就读的学校与本校存在一定的文化空间、各种管理的差别: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存在一个重新适应新的学校生活,不断调整自身不符合新的校规的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的问题。“订单班”与“非订单班”,政治思想素质存在一定的距离,面临重新适应新群体问题,且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为目标不同,自身的素质就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在学校的大环境中会相互影响,作为学生工作者应因势利导,尽快帮助不同类型的新生在进校的第一学期的较短时间内适应这些转变,这样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尽快形成。
三、加大管理力度,促进良好班风形成
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培育、引导,从管理的角度看加大力度,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目标管理。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明确的班级奋斗目标,统一规范班级成员的思想行为,并将其与学生个人奋斗目标融为一体,并形成不同层次的目标系统。班级凝聚力,受同学对班级目标认识因素的影响,在班级中,同学的个人需要、期望、能力、理想是不同的,因而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不能统一是常有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就要了解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的联系,增强同学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从而调整个人需要、个人目标,去完成班级的统一目标。为此,班级的目标一定要由全体同学讨论,充分酝酿,不仅应让大家了解,而且更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取得共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结合班级实际,把学校的要求,班级日标,变成同学的自觉行动,使大家达到心理一致、认识一致、同心同德,一心一意去做好班级工作,实现班级目标。
(二)民主管理。就是调动和发挥全班学生和干部的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班级成员积极参与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依靠集体的聪明才智把班级搞好。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信任班干部,大胆放手让班干部独立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增强他们的自理自主、自强自律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让班级一般成员参予班级的管理,鼓励大家献计献策,认真采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使班级成员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的民主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自律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班级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尤其是关键时刻,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各种矛盾,克服各种困难,及时总结经验。
(三)制度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管理必须通过实施必要的规章制度来实现。没有制度,便不可能有管理。建立和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一项基本建设。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建设,必须具有全面性,导向性,权威性和科学性。全面性是指班规必须包括学习、考勤、考试、生活、卫生、组织纪律、班级干部岗位责任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导向性是指班规要要有利于促进全班同学积极向上,压邪扶正,树立良好的班风;权威性是指班规应具有对违反制度者的处罚措施和办法,做到令行禁止;科学性是指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必须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作用,而不能相互矛盾,抵消、排斥。实现制度管理既可使班级成员有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又可以促使班级成员理智地自觉地遵章守纪,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制止少数学生的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倾向。班级规章制度关键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都要指派专人负责,督促检查贯彻执行。要抓严、抓实、抓细、抓到底,归根到底就是要从严按章治班。
(四)量化管理。它是制度管理的直接体现形式。为实现班级奋斗目标,应将班级奋斗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各项具体的量化措施。这将有利于增强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可以首先把班级对小组、个人的各项要求合理量化,而后组织小组、个人参加达标积分比赛,定期公布各自的得失分数、情况及原因,以一学期作为一个竞赛周期,计算小组、个人的总分。比如:对操行分的管理实行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态度、遵纪守法、生活作风等的量化;对班级学习成绩实行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比率的量化等,把各项量化指标作为衡量班级总体状况的重要参照系数,对班级进行全面管理,并确定出学年各项先进个人和优胜小组,更作为发展学生党员、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的重要指标。日常还可以通过同学得失分情况,较准确的掌握每个同学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这种管理方法是小组、个人目标明确,检查公布及时准确,小组之间,个人之g竞争激烈,先进、落后形象直观。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工作者从总体上了解班级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更好地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参考文献:
[1]金鹏程.浅议高校的班风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1999,(2).
篇5
(一)关于教育工作
1.各类教育协调推进。全县幼儿园从2015年的1所公办园、4所民办园发展到2020年的231所(个),其中,县公办园1所、民办园12所、“一乡一园”25所、“一村一幼”教学点193个。在园幼儿从5828人增加至1671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幼儿6544人,入园率88.73%),全县4—6周岁幼儿毛入园率达83.16%。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十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等建设项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强化教师补充,全县师生比达到了1:21的省定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州级复核、省级评估。在校高中生从2016年的5个班182人增加至2020年的19个班974人(其中,江油、会理5个异地班196人)。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累计上线130人,其中一本15人。认真按照大小凉山“9+3”中职教育政策,先后送出“9+3”中职学生2729人、“3+2”和3年制中职学生2005人。此外,通过东西部协作输送中职学生54人。
2.新增学位缓解入学难题。整合9.96亿完成68所学校173个单体项目建设;投入7.953亿元启动4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新建教育园区、阿布泽鲁小学、地洛二小等3所学校,完成38所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改扩建工作。全县中小学校舍面积达到459994.02㎡,新增学位11592个;运动场面积达到364558.36㎡;宿舍面积达到156044.72㎡,新增宿舍1836间14688个床位。目前,县内学校班额平均为52.88人/班。有学生宿舍3751间30008个床位,平均0.99人/床位。全县38447名7—12周岁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5063名13—15周岁少年入学率达到99.59%。拖觉镇中心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3.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一是加大学生资补助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学生资补助资金60317.78万元,其中学前7860.06万元,受益6.41万人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各类补助资金50675.74万元,受益19.02万人次;落实普通高中补助、助学等资金588.68万元,受益0.16万人次;落实中职和本专科建档立卡特别资金522.23万元,受益0.31万人次;设立教育救助基金671.17万元,救助困难学生0.53人次。二是全力确保教师待遇。累计投入3530.35万元补助农村教师0.45万人次,投入3857万元补助特岗教师0.13万人次,投入7269.3万元发放村幼辅导员劳务报酬0.3万人次。建成教师周转房1412套,争取国家能源集团教育基金500余万元,累计发放260余万元。
4.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招聘特岗教师383名、公招教师530名、考核招聘教师137名、公费师范生34名,补充教师1084名。出台选人用人等管理制度,交流轮岗校长49人次;组织参加省、州教师培训7518人次(国家级含“国培计划”2908人次,省级1484人次、州级78人次)。
(二)关于体育工作
2016年以来,先后投入455.6万元在94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受益群众19128户83208人。先后投入80万元在38个行政村实施“彝家新寨健身路径”项目,受益群众8159户33011人。投入54.1万元为49个购置村民俗坝子体育健身设备,保障群众有良好的健身环境,提高健身质量。
(三)关于科技工作
2016年以来,投入60万元实施“凉山半细毛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带动两个村10户农户,人均增收3500元;投入40万元在沙洛乡哈石普村、鲁子村成功实施“蓝莓栽培示范研究与推广”项目;成功实施省级科技扶贫重大项目“优质特色水禽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先后4次为乐安乡坡洛村、日朵村20多户贫困户发放价值60万元的优质水禽9600只和饲料18000公斤及药品等,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成功申报省级科技扶贫专项项目“马铃薯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与示范”,带动特木里镇日呷、则洛、苏嘎3个贫困村50户贫困户脱贫,助推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辐射带动2000户贫困户增收。指导培育壮大马铃薯、黑绵羊2个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建立马铃薯示范基地、黑绵羊示范基地等2个科技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州级项目《高山土鸡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高山脆红李种植研究与示范推广》。
二、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持续抓实党建工作。一是制定《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度学习计划》,先后集中学习10次,全面加强局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二是抓实学校党建重点工作,开展警示教育120人次,述职述廉1次,转正党员51名,培养积极分子124名,列为发展对象38名。三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指导2个联系贫困村做好产业发展、就业脱贫增收等工作,选优配齐驻村工作队员,组织全员帮扶下沉500余人次。
(二)不断强化校园安全。按照“两案十制”要求抓实疫情防控,开展专项培训3次、健康教育活动83次和实操演练80余次,购置测温仪620台、体温枪60把、84消毒液9.3吨、酒精871升、一次性口罩21.42万个。开展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2次、“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1次;广泛开展西昌“3.30”火灾反思警示、校园森林草原防火、汛期安全教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安全应急演练和教育,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三)加快基建项目进度。均衡发展等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此外,完成25所迎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截止6月19日,我县226所学前教育园舍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学前教育全覆盖。特木里镇则洛二小和县城二幼项目于2020年6月启动建设,预计2021年春季学期可投入使用。
(四)持续抓实控辍保学。完成省控辍保学动态销号系统销号任务1314条、州控保办反馈357条中335条户籍、学籍存疑信息中核查更正工作;截止10月9日,小学毕业库4908人学籍全面“清零”,“幼升小”新生5618人全部入学。先后视频调度14轮,开展10轮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同步要求各乡镇、学校健全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并常态化扎实推进。在出县重要通道设立卡点5个,县内共排查车辆6320余辆,劝返适龄儿童少年74人次,先后通报批评乡镇1个,处罚帮扶负责人2名,处罚监护人5人。
(五)高质量推进“学前学普”行动。锁定“让学前儿童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目标,组织开展幼儿普通话测评,完成村幼教点基本设施设备数据统计、小学一年级曾入园学生与未入园学生成绩比较分析,开展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3期860余人;完成59个村幼教点、19个“一乡一园”设备采购和村幼教点环创工作。
(六)持续抓实队伍建设。一是在县民小、交际河中学等5所学校开展中层干部竞聘试点,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加快推进“县管校聘”和交流轮岗等工作,为县城学校遴选教师245人,新提拔交流校长17人、副校长29人。三是加快推进2020年教师招聘工作,242名(含141名合同制)新招聘教师全部到岗,选聘辅导员147名。四是接收江油市对口支教教师19名,高校顶岗实习支教教师254人,教育部帮扶凉山支教教师8人。
(七)持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学前阶段16152名在园学前幼儿免保教费1146.09万元、13082名农村学前幼儿膳食补助经费784.92万元、公办幼儿园13450名幼儿学前生均公用经费672.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4397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3526万元、免作业本费137.4万元、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补助3376万元、25917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4421.91万元、8890名非寄宿“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558.92万元;10700名学生高海拔取暖补助297万元。普通高中阶段6411名高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108.97万元,生均公用经费、免学杂费、书费补助122.43万元、47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中国家助学金95.4万元。中职教育补发2019年中职和高职学生资助金6.5万元、建档立卡特别资助技工5.7万元。并下达教师培养培训经费1249万元;此外,拨付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经费1267.6万元,下拨学前辅导员劳务报酬1809.4万元。引进学前学普资助项目物质(折合)81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各类资助资金和物质(折合)667万余元。
(九)持续推进科技扶贫工作。2020年,立项“科技扶贫特派团产业技术服务与示范(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优化提升与运行维护”等省级科技扶贫项目2个;立项“高山土鸡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适宜栽培藜麦品种筛选和种植示范”“高山脆红李种植研究与示范推广”等州级扶贫项目3个,获得支持经费140万元。目前,各个项目均按照项目任务书进度,组织实施。
(十)加快推进体育扶贫和校园体育工作。完成总投资54.1万元的49个村民俗坝子体育健身设备安装工作,保障群众有良好的健身环境,提高健身质量;开展“小飞人篮球训练营”一期,篮球裁判员培训一期38人;成功举办第二届“阿布泽鲁杯”校园青少年学生足球比赛和校园篮球操比赛。
三、教体科局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继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体育、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对接“十四五”和下一步优质均衡发展、乡村振兴工作,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创新改革发展,突出“体教融合”大力推进社会体育和校园体育互动发展,突出造福人民大力推进农牧业科技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加快推进幸福美丽繁荣文明新作出应有贡献。
一、防疫情,常态化抓好防控工作
1.强化校园疫情防控。指导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严格按照县委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州教体局工作要求,抓好开学“前”、“中”、“后”全程疫情防控和信息摸排、调度督查、跟踪监管工作,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2.备好备足防控物质。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按照标准配备好手持式测温仪,同时配备足量的口罩、酒精、消毒液、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全面科学有序开展校园消毒杀毒工作,保障校园安全。
3.抓实校园环卫工作。精心谋划、全力抓好春季开学工作。深入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化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定期开展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抓党建,切实强化党的领导
4.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列入教体科局党组领导班子重点学习内容和干部教师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学习讨论,多形式开展宣讲活动。
5.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县委、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和完善党对教体科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持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6.坚定不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实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县十项规定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防“”问题反弹,力戒形式主义、。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紧盯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腐败问题。
三、促发展,协调推进各类教育
7.推进学前教育提档发展。坚持以“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为培养目标,全覆盖提升农村学前教育特别是村幼教点保教质量,同时,加快民办普惠园发展。
8.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为抓手,精准对接优质均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9.推进高中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入推进江油一中对口帮扶和禅城区“点对点”帮扶各项工作,创新组织管理、优化教学结构,为创建州级示范高中奠定基础。持续落实“9+3”“3+2”等中等职业教育惠民政策,不断为脱贫攻坚增底色、添亮色。
10.推进特殊教育加快发展。加快拖觉镇亚河小学步伐,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加大投入,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益,并进一步强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
四、强担当,不断增强保障能力
11.合理安排经费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做好2021年教育经费预算安排,科学规划教育经费支出,推动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统筹推进体育、科技相关项目经费,确保高质量推动发展。
12.强化惠民政策落实。持续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各项资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全面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大力度推进重残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继续推进体育惠民工程,不断深化“体教融合”。
13.优化规范财务工作。加强对教体科系统各项经费支出的检查、督查及内审工作,规范学校财务支出管理。加强对财务报表的指导,充实核算中心力量,加强对核算中心管理,规范学校各项支出。同时加强和规范社会资助管理工作。
14.加快推进学校建设项目。按照“小学向乡村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办学原则,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推进3000个学位的特木里镇初级中学项目建设,同步做好3000个学位的1所县城小学项目建设启动工作。同步加快“十四五”期间学校项目建设规划,解决好县域尤其是县城学位欠缺的问题。
五、强师资,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5.切实抓实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重要政治责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常态化教育学习长效机制,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作。
16.强化师能提升。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建设。加大教学常规和学科业务能力培训力度。试点实施“青蓝”工程,推进“传帮带”工作。继续开展“千师进万家”家访活动,同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17.抓好交流轮岗。扎实做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启动“五好”(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好校风、好业绩)学校创建,试点“教联体”制度,以“县管校聘”为重要载体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8.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我县实际,着力“五育并举”,继续推进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相关工作,切实丰富学生校内学习生活。
六、抓控保,依法完成义务教育
19.持续抓实控辍保学。锁定“一个都不能少”工作目标,逐一落实省州县控辍保学工作要求,在现有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体系,全力落实教育局长、校长、师长责任,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环节,持续常态化抓实控辍保学并推进任务“清零”,同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互联、互通、互控、互助”长效机制。
六、重体育,务实推进健康惠民
20.推进体育项目建设。依托县城及县城附近学校项目建设工作,启动新建体育运动场馆1个,并力争纳入州级项目库。继续推进“民俗坝子体育健身项目”“健身路径”和“彝家新寨”等体育设施项目建设。
21.推进校园体育运动。积极广泛开展各类校园体育活动,加快发展篮球操、女子足球、青少年武术等校园体育,继续开展“小飞人篮球训练营”“阿布泽鲁杯”校园青少年学生足球和校园篮球操比赛,进一步抓实“体教融合”和社会体育的共同发展。
七、兴项目,推进科技扶贫为民
22.结合实际,力争在州级“十四五”项目规划中争取省州倾斜支持力度,进一步抓实科技扶贫项目的落地落实。
- 上一篇: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优缺点
- 下一篇:农业经济管理就业方向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职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