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4-03-29 11:1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体育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54-01
一、中国传统体育的相关概念辨析
一是关于中国传统体育的概念剖析。本文探讨的中国传统体育,主要是指在分散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作指导,注重纲常伦理、追求内心平顺和谐,以传统武术、养生气功、民俗体育和传统智力性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民族体育。中国传统体育之所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因为传统体育具有参与人数之多、跨越地域之广、社会影响之大、时间延续之长等特点,是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在本民族居住地区内共同创造、形成、继承和延续的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凝聚了中华民族集体智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特征。
二是关于中国传统体育特征的剖析。国内学术界关于传统体育特征的研究有大量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采用的方法、研究的视角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例如:刘雪松在《论我国民族体育的特色及其发展》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传统性特点,因为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和地理环境不尽相同,使得在一定地域世代相传、沿袭的体育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传统性特点。胡小明在《体育人类学》一书中具体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不具有“竞争性”的原因,他认为虽然中国传统体育成百上千项,但是它们主要是依附于生产、生活、练兵、娱乐和礼教活动之中,没有形成具有独立形态和独立价值的体育形式,缺乏竞技性,与今天的奥林匹克竞技精神格格不入。此外熊志冲在《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一文中还总结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的特点。尽管结论不尽相同,但是对中国传统体育具有的民族性、传统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征的认识大体是一致的。
二、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体育是在各民族文化中孕育而来,深受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民族风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宝贵资源,其悠久的历史中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1.具有明显的哲学思想烙印。古代中国,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丰富,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以儒、释、道、墨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丰富多彩。中国传统体育在作为一种在农耕文化状态下所孕育出来的体育活动形式,其形成和发展必然深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天人合一”、“气一元论”等思想元素在传统体育如气功、武术、太极等项目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正是由于有传统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使得中国传统体育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博宏大的理论体系。
2.主要以追求健康保健为目的。中国传统经济具有分散、封闭、自给自足的特点,建立在这样的地理环境及经济条件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追求和谐、稳定和与环境协调的生活方式,人们主要以“修身”、“养性”方式为主,与西方竞技体育色彩完全不同,人们主要是享受体育带来的娱乐、健康,进而达到保健长寿的目的。
篇2
关键词: 中国传统体育 人文特征 文化渊源
1.引言
中国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它不仅起到强身、健体、娱乐的作用,而且起到教育作用,更是修身养性的有效途径,如武术、太极、气功、骑马、登山、围棋、象棋等。和现代体育相比,中国传统体育有它独特的优越性:第一,现代体育竞技性很强,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第二,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高;第三:大多数运动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如果方法不当就会造成运动损伤;第四,适合个人运动的项目很少;第五,它不适合部分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而中国传统体育就弥补了这些不足,可以使每个想运动的人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更有利于中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现代社会日趋老龄化,老年人希望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晚年,中青年人生活节奏快,学习工作压力大,需要放松身心,传统体育正好可以满足普遍人群的要求。且传统体育在运动和技术中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只有当人们真正了解传统体育所具备的人文特征,才能更好地接受它、延续它、发扬它。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注重技术技能而忽略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研究传统体育中的人文内涵,可以丰富教育的内涵,使体育教材的人文内涵得到更好的挖掘与整合,使新一代的青年人通过这种教育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体育,从而使我国的传统体育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2008年奥运会的目标之一是“人文奥运”,即要以奥运为契机,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探析传统体育的人文特征,使更多的人明确传统体育的研究价值,促进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使中国文化事业更加欣欣向荣,把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光大,推向世界,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影响力。
2.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其源远流长、延续不断,具有独特的人文特征。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使全民族思想、人格、审美、情趣、价值取向都具有传统文化的特征,形成独特的民族的风骨与气度,培养民族品格和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道家、佛家与之并存发展,它们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交错融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特点:在精神文化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结构体系;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情,成就外王事功之学;尤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实践当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传统思想主要追求的是以下内容。
2.1礼。
在儒家词典中礼是一种正统的行为规范:“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由此可见虽然朝代在不断改变但指导思想并未改变。“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要求人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可做出越礼之事。所谓“君君、臣臣、夫夫、子子”,儒家的礼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2义。
中国传统思想尚“义”,孔子认为要以“义”为立身之本,“君子喻于义”,在生死关头可以“舍生取义”,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且这种思想一直作用于中国人。
2.3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人统一协调。孔子在《中庸》中表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是说天命、人性、道德、教化是一脉相通的,性属天、道属人,人道自天性中来,天是价值的总根源。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矣之,所以立命也。”他的观点就是人不需要祈祷,只要反求自身,尽心即可知性、知天,这样就使天与人统一起来“天人合一”。
2.4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国人的一种追求,是儒家提倡的道德哲学和处世哲学。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朱熹说:“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程颢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是一种非常高的精神境界,儒家认为处世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的态度,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2.5修治齐平,君子至德。
“修治齐平,君子至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特征。儒家主张“仁政”、“德治”、“为政以德”、“德之行辅”,道家虽要求“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但仍主张“修道、积德”,认为“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普”。《大学》云:“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德者,本也”,“富润屋,德润身”。“知所以修身,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大学》中的三纲即“明明德、亲民、至于至善”,以内心的德为出发点,又回归于内心的善。八目指的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为中心环节,“诚意、正心、格物、致知”的目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必然结果,这就是“修治齐平,君子至德”。
3.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渊源
中国传统体育是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下孕育发展起来的。中国是以农耕民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农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人追求稳定平和。这造就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求稳怕乱、不提倡竞争冒险和开拓的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封建社会发展起来的,随着封建宗法制国家的建立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符合中国政治、经济和人们思想的要求,是我国几千年维系家庭和社会的纽带。它集宗教、哲学、人文、道德、艺术、科学于一体,对人进行全面教化,使中国的传统思想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使儒家文化成为正统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呈现出了巨大的惯性和社会影响力,其广泛的渗透性和强大的内在制约作用决定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准则。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传统体育深受其影响,具有明显的农业社会之农耕文化烙印。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指由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演化而成的,以家庭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民族制度为背景,以个人修身实践为手段,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因此,中国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体育领域的体现,它与传统文化是不对等的互动关系:传统体育践行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思想,是传统文化在体育层面的自然反映。
4.传统体育的人文特征
中国传统体育是指:“武术、气功和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国近代体育史》何启君)它是在农业文化中繁衍出来的,具有农业经济追求平稳、和谐与宁静的特点,继而形成独特的人文体育观。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活动的灵魂与生命,它在人们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和审美趣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体现。人文教育是对人的精神、灵魂的塑造,更是对美好人生的塑造。在中国人文体现的是一种教化,一方面强调人之为人的内修,另一方面强调礼乐仪文等文化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各种文化的基础,影响到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行为方式和价值理想,是主导性的文化精神。研究传统体育人文特征必然要对传统体育之人文精神进行研究。
传统体育的人文特征主要体现为:
4.1集德、义于一体。
中国特别注重礼仪,因此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都是以“德、仁”等伦理道德为前提。《礼记·礼射》记载:“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之射也,必先行引酒之礼。”孔子认为:“君子所争,必也射乎;辑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也。”他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这些特点在武术中都有鲜明的体现,武术讲究内外兼修,武德至上。人们往往把习武之人的道德看得特别重要,人们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来评价习武者。而习武之人也在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下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见义勇为、忠肝义胆的性格,现实生活中不断自我克制、自我完善,光明磊落地去面对一切。他们大多先习礼、习德义,然后习武。“尚强重义”要求习武者在拥有高超武艺的同时,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即“内外兼修,修义统一”。最终在长期的修炼中领悟仁爱、守礼、信义、忠诚、宽厚的人生哲理,树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懂得爱国之德、处事之德、侠义之德和社会公德。
4.2人与天的和谐。
中国人几乎都认为天与人是互不相干的,把天单独地视为人类生存的生存本体,在“始生也者,天也”背后还暗含着养成之者“人也”的生命寓意。古人认为:“人头圆而脚方所以天圆地方,人有四肢天有四时。”他们用类比的方式把人与天看为一体,因此在体育中也愿“天人合一”,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审视人的本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两者相沟通,使个体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从而实现“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如中国的养生体育,就是通过养生的方法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提高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从而充分发挥机体能动性,使人的身体和整个天地自然和谐,与四季变化相适应,在修身养性中培养自我特殊的生存能力和对外界物质世界的调理引导能力,以实现生命体在自然和社会大环境中的平衡和适应。
4.3以人为本,以和为贵。
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是我国传统体育的精髓。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即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这就是“人定胜天”,人才是天地的根本,这种思想在中国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中都有所体现。如登山、赛龙舟等都是人们去征服大自然的运动,且这种运动注重锻炼人的身心,追求的是娱乐。在运动比赛过程中,大家团结协作,形成一种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人本与和贵的精神在这样的体育项目中充分体现。
4.4淡泊宁静,修身养性。
中国传统体育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种淡泊宁静的体育锻炼形式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老子》的“守静”,《黄帝内经》的“精神内守”在体育项目中都有所体现,如太极追求的就是一种虚静状态,在“实中求虚,动中求静”,气功追求的最高境界“化神还虚”就是以精神、意识达到虚静状态为标志。中国传统思想更有“重生贵己”的身体观,强调“崇德”利用“厚生”。《黄帝内经》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强调“防患于未然”,《黄帝内经》认为“外邪”造成病患,因为“内伤”降低了机体的抵抗能力,“外邪”才乘虚而入,所以对“内伤”的防止极为重要。《吕氏春秋》指出人体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发生的病变,无不与气血的运行息息相关,“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认为生命运动的本质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等。在这些理论思想的指导下,保健、追求长寿是体育运动的一个主要目标。如“导引”是一项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追求长寿的运动方式。像现在依旧盛行的放风筝、登山、踏青等都是通过放松身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以达到修身养性、长寿健康的目的。
《大学》言:“致知在物格,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正心,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所以“志士仁人,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中国人往往将个体融于集体,强调五伦,强调个人对宗族、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修身养性是一种追求,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4.5非竞技倾向性。
由于中国体育带有明显的农业社会之农耕文化烙印,人们习惯和谐、宁静及稳定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壮烈、惊险、刺激,更注重“真、善、美、和谐、统一”。即功夫讲“真”,用意讲“善”,技艺讲“美”,并使它们有机结合。这些在武术中有充分的体现,无论是身在其中还是观看的人都觉得是一种平静美妙的享受。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重伦理、好中庸,强调“仁义”、“协和万帮”。“中庸为德,其玉矣乎”,“恶斗死,宁忍辱”。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舍功利取仁义,安于现状,不为人先。
中国传统体育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文化使中国传统体育的大多数项目都具有非竞技性倾向,如放风筝、踏青等几乎无竞技因素。在古代的中国也有具有竞技性的运动项目,如蹴鞠。中国被世界公认为是足球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在古代中国足球运动盛行一时,很多史料都有记载。《史记》载:“齐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但中国最终还是没有成为足球大国,其他有竞技倾向的运动也在历史长河中衰微泯灭,这些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在古代中国体育不是独立的、纯粹的,它既是体育又是哲学,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体育的非竞技性。但中国传统体育的非竞技性使它更适合大众人群,如气功、太极、围棋、象棋、秋千等,使儿童、老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运动中来,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中华民族一直都有尊老爱幼的美德,所以传统体育的非竞技性是适合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一种体育精神。
5.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价值观通过各种方式的注释和渗透成为传统体育的精神特征,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更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体现。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要发掘中国传统体育的人文特征,让世界看到它永恒的魅力,同时也要在不改变它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使之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充分发挥它在新时代的作用,以我们的体育精神影响奥运,从而影响世界。我们要传播传统体育文化,让中国的传统体育为世界承认接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经过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传统体育在2008年大展风采,希望传统体育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李申.儒学与儒教[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5-100.
[2]崔建材,黄华.思想文明[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4-90.
[3]何启君.中国近代体育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9:39-68.
[4]沈刚,唐成.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4:444-446.
[5]王斌.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之哲学底蕴[J].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20-22.
[6]陈少宇.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J].体育学刊,2004.11-4:30-32.
篇3
摘 要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迅速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性对全民健身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民族传统在目前的发展中并未发挥其优势。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其未来发展路径,得出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全民健身 发展路径
一、民族传统体育概述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具有民族的政治文化生活特点具有世代传承性,并是各民族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用以健身、防身、娱乐的健身活动[1]。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征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方面的认识大体上是一致的。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多样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
(三)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与功能决定了其对全民健身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一、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健身和保健作用,与西方体育更高、更强、超越自我的目标相比民族传统体育则更注重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等功能。第二、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经济实用性,民族传统体育对场地的要求远远低于西方体育。第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条件的限制[2]。
二、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发展的阻碍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的开展有着众多的积极作用,民族传统在目前的发展中并未发挥其本身优势,在全民健身的中发展的不尽如意,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存在一下几点阻碍因素。
(一)认识度不够
国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国民心中的地位。民族传统文化信心的丧失,直接影响到民族传统体育在国民心中的位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创造的,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发展与提炼的,它历史悠久,充分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等特点。不但具有不少宝贵的养生、健身、卫生知识外,更具有规范社会道德公众行为的价值和教育方面的意义。
(二)区域性因素,项目众多而导致发展不平衡
中国是一个多山国家,高山大川阻隔了地域间体育运动的交流与融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必然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体育运动项目。正是由于项目众多,而且许多项目大同小异,更有许多项目的属性尚无法清楚界定,加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种种原因。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间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在项目发展和开展不平衡的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更是日益受到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流的世界现代体育的冲击。
(三)区域文化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是不同民族在独特的自然、经济、地理、政治、文化等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创造,民族性应是其主要特征。而部分传统体育受兵、墨文化和少数民族游牧、山地文化的影响,形成勇猛搏击、刚健有为的文化特性;部分传统体育受原始宗教和巫文化的影响,具有神灵敬祭、玄秘精深的文化特性。不同区域不同的文化的特征,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一体多元的特性,文化内涵丰富本是好事,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过于丰富,各自发展,各自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不能力合一处,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严重阻碍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
(四)缺乏适应性
产生于天然经济时代、成熟于自然经济时代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整体上只能适应这两种经济形态居主体的社会,其变异、重组、扩充的自由度极小,而这样的特性也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难以在现代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要发展,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必须广泛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民族传统体育,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很多特性都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推广,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体育发展的规律。
三、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发展路径的探讨
(一)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点的探寻
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相辅相成,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没有很好的结合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不能相互促进。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点,促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和谐快速的发展,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方向。
(二)多元文化的互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性,导致不能力合一处,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而且各地区少数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这些因素都使得传统体育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带来了困难。
(三)大力推广优势项目,培育潜在优势项目,扶植弱势项目
因为我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有较强的地域性,针对各地的情况不同,体育项目的发展前景也有优劣之分。根据各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的开展现状可分为优势项目,如武术、舞龙、舞狮、传统养生类项目;潜优势项目如龙舟、毽球等和弱势项目。并根据项目的分类区别对待,分别制定与项目想适应的发展对策。
(四)加强宣传推广,转变观念
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中,达到全民健身目的,使民族传统体育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宣传与推广是不可少的。体育宣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民族体育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也关系到体育事业能否健康的发展[3]。
四、小结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全面健身方面仍然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体育项目独具的特征和价值,使这些体育项目突破自身和外在的局限,走出一条适宜的发展道路,在我国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峰年.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58-60.
篇4
本文从原生态视角审视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民族的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内涵,整理南疆地区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与分布,为挖掘和剖析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环塔里木盆地地区维吾尔族原生态体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宗教性等体育文化特征,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增加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原生态;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传统体育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身体活动绝对支配性为特征的文化形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1]。民族传统体育是各个民族在其特定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氛围中创造和发展的肢体活动,凝聚着本民族浓郁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追求。新疆古称西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世居着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13个少数民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各民族迁徙融合、“一体多元”文化及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地区。环塔里木盆地是指新疆南部围绕塔里木盆地的2个州、3个地区、4个师(巴州、克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农十四师)[2]。维吾尔族是世居新疆、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与大自然抗争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明。原生态体育是用生态学的理念和手段来研究体育领域中的问题,具有自然性、内生性、地方性、民间性、永恒性等基本特征。维吾尔民族在漫长的东、西方文化交流长河中,演化出独具民族特色和信仰的文化体系,维吾尔族的原生态传统体育具有富有民族浓郁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环塔里木盆地所辖属的2个州、3个地区、4个师(巴州、克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农十四师)现存的维吾尔族原生态体育。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以现存原生态体育项目、流行区域、流行现状等为主要问卷内容,对环塔里木盆地相关区域文化局及相关体育管理部门专家进行问卷调查,以此调研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体育项目分类、发展现状及区域分布。
2.田野调查法。
对环塔里木盆地的2个州、3个地区、4个师(巴州、克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农十四师)现存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的现状、体育特征、文化特征进行实地调研,以此了解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体育的真实形态。
3.文献资料法。
对有关环塔里木盆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和维吾尔族体育研究及文化特征的理论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为准确地剖析维吾尔族原生态体育文化内涵提供理论依据。
4.专家访谈法。
对喀什师范大学、塔里木大学相关社会学专家及阿克苏地区文化局的体育主管领导进行访谈,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体育文化在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一)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的种类
环塔里木盆地现存的维吾尔族原生态体育有游戏类和竞技类,各有15项和8项,其中以娱乐游戏类居多。
(二)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的区域分布
调查发现,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现存较多的地区是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和田地区,分布为20项、14项和13项,主要分布在县镇区域,多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巴州和克州其次,现存项目较少的是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和农十四师,以常见的游戏项目为主。由此可知,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多数原生态传统体育以乡镇民间开展较多,大型的传统项目如沙哈尔地、达瓦孜则多以政府性质组织开展,表明环塔里木盆地区域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受现代文化和西方体育的冲击,处于社会边缘和消失状态。
三、讨论
(一)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体育的文化特征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主要来源于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和南疆绿洲的土著居民。“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联合”,其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绿洲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在融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为一体,并以绿洲文明为主,体育文化以土地为中心的“静态体育文化”[3]。环塔里木盆地地域独特,沙漠、碱泽地、边缘绿洲带等自然环境和长期的交通闭塞,造就了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局限和地域性,由此形成了塔里木盆地原生态文化的多样性。维吾尔族人民在漫长历史的过程中创造和沉淀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是新疆少数民族漫长历史中遗留和保存着的原汁原味的、自然的文化遗产。民族性、地域性、宗教性、文体交融性、娱乐性构成了维吾尔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4]。维吾尔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达瓦孜(走绳)、打尕尕(打木棍)、沙哈尔地(空中轮转)、赛马、且里西(民族式摔跤)、滑冰、麦西莱普、叼羊、拔河、秋千、跳绳等23项。原生态传统体育是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人民在漫长历史演变中,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民族文化的表现。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中的麦西莱甫、刀郎舞、达瓦孜等伴随民族音乐的舞蹈游戏,反映着浓郁的民族色彩;而赛马、叼羊、摔跤等竞技项目又体现了维吾尔族豪放、勇敢、粗犷和强悍的民族性格。原生态体育具有原初性、本土性、生活性和交融性等内涵特征[5]。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反映塔里木河流域独特地域环境下,维吾尔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运动形态;也是历史文化变迁下维吾尔族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它凝聚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审美观、健康观、伦理道德观、精神价值追求、以及宗教文化信仰等多种文化特征。独特的地域环境决定了塔里木河流域世代生活和生产方式,维吾尔族所信仰的伊斯兰文化同样给予这片沙漠中的绿洲带来异域的文化表达方式。维吾尔族人民在众多的原生态传统体育游戏中,如秋千、姑娘追、山哈尔的等运动,多喜爱穿着华丽的民族服饰,佩戴高贵的佩饰,以此显示心情的愉悦和身体的舒展美丽;在竞赛运动项目中身着鲜艳奔放的服饰,以此反映参赛者勇敢、拼搏、进取的精神气质。维吾尔族人民同时注重身心健康的发展,如达瓦孜、叼羊等运动项目的开展,不仅促进本民族健康体魄的发展,同时也是积极进取、健康心理的表现。而维吾尔族人民在伊斯兰传统节日古尔邦节、肉孜节等节庆日中举行的沙哈尔地、摔跤、麦西莱甫等喜庆游戏中,维吾尔族民族载歌载舞的喜庆氛围,为维吾尔族原生态体育文化增添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体育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体育则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文化现象。原生态文化主要指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较为边缘的、更接近初始和质朴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显著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并融进现代其他学科文化的一种文化存在形式[6]。地域文化是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为主要内涵而形成的[7]。体育在社会文化结构中,是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精神世界等多种文化组成。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是一个地方长期劳动与多种智慧的积淀,离不开各种原始崇拜[8]。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体育是维吾尔族文化的外延,反映了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文化的本质,其作为民族文明和文化的载体,具有传统文化承载的作用和功能。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是维吾尔族漫长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是独具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信仰的文化组成。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体育文化反映了塔里木河流域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生产生活方式;凸显了维吾尔族在漫长历史变迁中,深受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交融下所形成的开放、乐观、淳朴、好客的民族精神面貌和礼仪文化;同时也体现了维吾尔族热爱生活、爱美的审美文化理念;以及勇敢、坚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在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中伊斯兰教文化散发着民族气息,同样反映在民族服饰、民族音乐、民族礼仪、民族伦理道德的尊崇,以及维吾尔民族运动形式中,是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凝聚力和文化的象征。
(三)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
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形态的一种,深深影响着民族文化的特质,一个民族、地域体育运动的风格、美学观和价值取向都深深地反映着这个民族或地域文化的特征[9]。原生态传统体育是社会与文化变迁下,特定地域环境中保留的原始特色和民族特质的体育项目,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性和体育性文化特质。维吾尔族众多原生态传统体育的产生和流传于维吾尔族的乡村间,欢快奔放的民族音乐、热情好客的民族习俗、趣味浓厚的游戏内容、以及朴实纯洁的民族风格,使得维吾尔族人民乐观、开放的精神面貌伴随乡间体育游戏和体育文化的传承深入民族文化的骨髓。维吾尔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又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村民之间相互交流感情、促进文化交往及种族繁衍的需要,是维系村落与村落之间感情、加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精神纽带。维吾尔族的原生态传统体育多在“古尔邦节”“肉孜节”等重大民族节日或婚庆的日子里举行,这时周围十里八乡的村落都会有人前来祝贺观看,进而加强了村落之间的交往和情感交流。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是塔里木河流域维吾尔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深扎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土壤,是维吾尔族人民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与人民的社会生产紧密相连,同时丰富多彩的原生态体育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增进了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了民族的凝聚力。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促进了生活和谐和稳定发展,增进了人民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生活理念。
四、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是新疆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宗教性、文体交融性、娱乐性等体育的文化特征。反映了维吾尔民族开放、乐观、淳朴、好客的民族精神面貌和礼仪文化,族热爱生活、爱美的审美文化理念,以及勇敢、坚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等文化内涵。对促进族间相互交流感情、促进文化交往和文化认同,以及加强村落与村落之间感情、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环塔里木盆地维吾尔族原生态传统体育的挖掘和开发,有利于维吾尔族优秀体育的继承和开展,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高维吾尔族民族素质,维护环塔里木盆地多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西部体育文化发展和少数民族人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王东旭 单位:塔里木大学体育工作部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常毅臣,芦平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J].中国体育科技,2013,19(3):133-139.
[2]许辉,杨洁明.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档案和数字化建设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5,27(1):41-44.
[3]朱梅新,张新辉,李进国.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地理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1):49-51.
[4]刘全福,张守平.维吾尔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9,16(9):102-104.
[5]李延超,虞重干,杨斌.论生态体育的内涵———以苗族村寨体育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1-3.
[6]李盎,问,曾羽,答.做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呵护人———人类学者访谈录之五十八[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33(1):33-35.
[7]王东旭.体育地理学范畴下的中国武术区域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1):29-32.
篇5
摘 要 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论述,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将更广阔;同时,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提出了保存与弘扬相结合,加强领导管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高校 教学 民族体育
一、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研究现状
从一般意义上说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传统体育,但从更有利于学科为人所知的角度做适度抽象,我们应该说,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人类文化形态之一的民族传统体育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外部世界的关联。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与术语体系、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与特征、起源与演进、功能与价值、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战略、民族传统体育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与传播等等。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一)融地域性和传承性于一体的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是指一个或几个民族在某一地区所开展的,而其他地区或民族所没有的特性。它的区域性是相对的范畴,某些体育活动开始只在极其狭小的地域空间开展,但随着各地区间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会,这些体育文化不再只从属于某一个地域或某一个民族,于是便产生地区之间,甚至国家间的体育交往。由于受民族性的约定因素,民族传统体育的区域性特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仍然存在。
(二)融健身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特性是不言而喻的,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人体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比喻中也可看出古人对运动价值的认识。以武术为例,武术讲究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历来被人们视为养生之道,为世人所推崇。武术的各种拳法、腿法对身体爆发力及柔韧性要求很高,对肌肉、韧带有很大的锻炼作用;“俯、仰、收、放、折、叠”等身法动作,对人身体协调性能具有很好的训练效果。柔和、徐缓、轻灵的太极拳、八段锦、引导术,能够调节心情,缓解压力,有效地增强人体健康。
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
(一)摒弃、保存与弘扬相结合
毋庸讳言,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旧的封建观念、迷信活动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糟粕与精华并存。所以,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评估体系,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正确的评价,对于一些落后的不科学的甚至与现代社会文明相悖的活动应采取摒弃的态度。对于那些有历史价值,但已不可能在现实和未来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的项目,而应采取保存的态度。对于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那些既体现民族特性,又融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项目,应采取积极弘扬的态度。
(二)宏观上加强领导管理
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发展中,国家行政的宏观调控和支持是异常重要的。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在深入贯彻民族传统体育方针的基础上,应摆正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体育发展中的位置。在重视竞技体育的同时,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加大挖掘,整理和开发各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力度,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振兴,使更多的民族体育项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民族体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应用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今后一个时期,民族传统体育学应用研究将会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围绕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能否借此大放异彩将会成为突出的热点;2.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对体育的要求或体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农村体育、社区体育将成为第二的热点。
(二)国际合作研究将成为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合作是促进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向中国,认识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人也喜爱上了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国际化合作研究,在今后一个时期里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三)研究方法将趋于多样
近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地进步,其中还得益于其研究方法的多样。人文社会学研究方法规范化、综合利用将成为研究方法的主流。首先,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其次,实证研究受到重视。如个案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等等。第三,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将成为今后重大课题研究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论文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对农村农民健身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农村农民健身工程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够。如果农村全民健身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是一个空幻的影子。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
1.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据统计,仅汉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有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共计977项。它是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总体而言,基本上把握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特点,可简要总结如下:(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和“气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土壤;(2)崇文尚柔,重视体育的伦理教化功能;(3)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重视整体和基本功练习,养生体育最为发达;(4)体育的礼仪性、等级性和表演性弱化了体育的竞争特征;(5)在体育的深层次文化方面,以宽厚、礼让、平和为价值取向。
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健身性、区域性和娱乐性方面的认识,学者们较为一致。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世代沿袭下来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物质和文化模式。它所具有的传承性、地域性、稳定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及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学者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地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表演功能、竞赛功能等方面。这些功能在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2 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根深叶茂,开展优势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因此,开展优势明显。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神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生产实用性,民族、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也是促进其在农村广泛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2经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开展赋予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那种“干活、吃饭、看电视、睡觉”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既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又能提高人涵养的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1促进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目标,而身体健康、体质强健则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列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康的身体,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体育运动则是增强人的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途径。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方式。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农民的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使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教育。
3.2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它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可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武术等项目,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该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来赌博、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体育消费在农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地增加。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可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增强农民群众的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这必将拉动农村体育消费,客观上为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具有广阔的、天然的健身场所,各地区可根据附近地形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又能加快当地体育附属设施的健全,加速农村体育产业、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带动一方经济。
论文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作用 对策
论文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转贴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对农村农民健身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农村农民健身工程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够。如果农村全民健身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是一个空幻的影子。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
1.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据统计,仅汉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有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共计977项。它是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总体而言,基本上把握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特点,可简要总结如下:(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和“气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土壤;(2)崇文尚柔,重视体育的伦理教化功能;(3)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重视整体和基本功练习,养生体育最为发达;(4)体育的礼仪性、等级性和表演性弱化了体育的竞争特征;(5)在体育的深层次文化方面,以宽厚、礼让、平和为价值取向。
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健身性、区域性和娱乐性方面的认识,学者们较为一致。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世代沿袭下来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物质和文化模式。它所具有的传承性、地域性、稳定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及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学者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地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表演功能、竞赛功能等方面。这些功能在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2 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根深叶茂,开展优势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因此,开展优势明显。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神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生产实用性,民族、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也是促进其在农村广泛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2经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开展赋予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那种“干活、吃饭、看电视、睡觉”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既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又能提高人涵养的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1促进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目标,而身体健康、体质强健则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列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康的身体,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体育运动则是增强人的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途径。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方式。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农民的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使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教育。
3.2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它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可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武术等项目,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该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来赌博、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篇7
关键词:产业融合;陕西;因子划分;发展策略;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23-0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的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产业支撑,并展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陕西作为具有丰富民俗和体育资源的大省,如何借助产业融合的春风,加快传统民俗文化和体育文化之间的融合,成为目前思考的重点。要理清楚这个问题,需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陕西具有何种体育文化。为解决该问题,从次一级机能文化区入手,结合不同的文化因子对陕西体育文化特征进行总结;二是目前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三是结合陕西文化特征和问题,从政府角度提出相关的策略和对策,从而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
一、文化产业与产业融合关系
产业融合通常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和其他的产业相同,都是在市场大规模生产下的一种产物,并具有精细化、大众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的特点。而从文化产业的字面意思可以认为文化产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文化的产业化;二是产业的文化化。其中,认为文化产业是文化的产业化的观点,其主要是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待文化产业的内涵,这主要反映出在文化和产业中的不同元素之间的融合;而产业的文化化则更加强调泰罗制的生产方式,更注重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使得其他的产业也逐步具备文化的内涵。因此,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是一种内涵,而产业则是一种形态。文化必须要依附和寻找新的载体,从而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
同时,对产业融合来讲,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因为任何的事物在其演化的过程中都会不断地伴随着相反的活动,并在矛盾和促进中不断发展。而在分工更加专业化的前提下,必然会使得不同的专业产生融合,并促进不同文化资源的整合,扩大各自内容的来源和呈现的形式,以此实现文化产业自身的不断壮大。
二、基于因子划分的陕西体育文化特征
要加快陕西体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就必须要理清楚目前陕西体育文化呈现的特征。对此,为更好地研究陕西体育文化特征,奠定产业融合基础,从一级和次一级机能文化区的角度,将陕西文化资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以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因子划分,可以将整个陕西看成文化区,在这个文化区中,包含武术、摔跤、骑射、举石等体育项目。而这些体育项目的与陕西行政区域文化划分有很大的关系,并通过行政区域机制加强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第二,以娱乐性体育项目作为因子划分,可以将陕西体育文化区分为关中体育文化区、陕南体育文化区和陕北体育文化区,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与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如陕北地区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而这种气候使得陕北地区的人们长期以游牧或者是半游牧进行生活,让人们形成了一种豪放、浪漫的性格,由此产生了如秧歌、二人踢场等具有体育形态的体育活动。又如关中地区,关中地区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代重要的行政中心。因此,对于关中地区来讲,其体育文化多以游戏体育为主,如“跑马城”游戏。
第三,以民俗体育中的龙舟竞渡作为因子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岭南和岭北体育文化区,特别是安康地区。产生这两种不同的体育文化的原因,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陕北和关中地区相对空旷,多以放风筝作为主要的民俗项目,但是在陕南地区,由于人口变动大,地理位置相对以茂密的树木为主,从而让这些地区的民俗活动带有很强的迷信色彩。而龙舟竞渡则以祭祀为主,并兼具身体锻炼。
由此,通过对陕西体育文化的划分,可以发现陕西体育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健身性和娱乐性。如地域性来讲,由于受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得陕西形成了以陕北、关中和陕南为主的独特体育文化区域;健身性则是从体育自身的功能出发,任何的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健身作用;娱乐性则与陕特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三、陕西传统文化与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对传统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的自觉意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延续和发展的保障。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淡薄。而意识的淡薄,也使得陕西传统体育文化地位逐步下降。在陕西当地,很少有人参加舞龙、舞狮、赛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取而代之的是篮球、足球、跆拳道等西方体育。正是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忽视,导致文化断层和文化自觉性的缺失问题相当严重,有些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已经失传。因此,提升对陕西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强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融合的自觉意识,成为制约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第二,融合市场化程度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给传统文化造成严重的冲击。通过对目前陕西体育文化的分析可以看出,陕西具有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包括武术、礼射、赛龙舟等体育项目。但是,结合自身的工作和对陕西部分地区的走访调研发现,目前在陕西西安、渭南等地传统体育项目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以健身培训为例,目前在西安市内的健身俱乐部主要是以瑜伽、有氧训练、跆拳道等训练为主,特备是在一些青年群体中,这几类体育项目更是大受欢迎。而在少儿培训方面,跆拳道项目开展程度更是要远远优于传统的武术项目。对于陕西传统的体育项目来讲,无论在社会的关注度和广告效应方面,都严重滞后于上述的几个体育项目。由此,“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我们可以看出,陕西传统体育项目的市场融合程度很低,不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第三,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融合相对封闭。陕西作为我国中部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文化渗透和融合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和主流方向。但是,受传统农业文化思想的影响,陕西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之间的融合还相对保守和封闭,很多文化之间的交流仅仅局限在某个小范围的地域,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和模式。由此,正是这种相对封闭的思想,让陕西传统的体育文化活动之局限在西部地区,如那达慕大会。而相对于西部来讲,陕西东部地区的体育活动更少。因此,加快陕西传统文化和体育融合模式,成为目前加强陕西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重点。
四、文化产业发展下的陕西传统文化与体育融合策略
第一,加大对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扶持力度。针对陕西传统文化和体育融合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对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作用。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并鼓励社会化资本进入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持中,从而提高传统体育文化的的市场化程度,并激发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活力。同时,通过社区、街道等力量,宣扬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如通过社区的作用,通过广场舞、社区活动等方式,宣传陕北秧歌,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这项运动中来。
第二,加强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融合模式的创新。借助上述分析的陕西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性、娱乐性等特点,结合目前陕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如将陕北秧歌编制成具有特色的迎宾舞蹈,并在各大景区、娱乐公园等开展礼射、摔跤、武术等表演项目,以此大大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除旅游业以外,陕西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加强与特色农业、居民健身活动、外来体育文化的融合。如借助现有的那达慕大会,在原有大会的基础上,丰富体育活动类型,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大会,在加强不同产业融合的同时,加强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同时,编制具有陕北特色的秧歌广场舞蹈,加快与现代健身理念的融合。
第三,加强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品牌和集群建设。借助陕西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建立三大产业集群,并通过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体验性来做大和做强陕西传统体育文化品牌,全面发展陕西体育文化产业。借助陕西三大文化区域――陕北、关中、陕南,建立以西安―榆林―汉中为中心的文化产业集群城市。如将西安作为关中地区的一级“点”的传统武术项目为主,同时辅之于闹社火、踩高跷等特色传统体育文化表演项目,从而辐射整个陕西经济;在陕北,形成以安塞腰鼓为主,以秧歌为辅的体育项目,并主打陕西红色旅游;在陕南,以划龙舟为主要项目,配合游泳等,从而构建集合休闲、观赏和娱乐的特色旅游。由此,通过这种三点一线的方式,实现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产业集群建设。
第四,加强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人才培养。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化继承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充分发挥陕西高校的作用,培养更多传统文化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加强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教练员和社会指导员队伍的开发和建设,从而为陕西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五、结语
总之,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只有不断地加强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播的自觉性,并通过政府、社会等的广泛参与,通过丰富融合模式等,才能更好地对陕西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进行保护,并推动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转型。
参考文献:
[1] 张杨.陕西区域体育文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2] 刘志敏,连殿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与发展模式研究――以阿瓦提县“刀郎体育文化”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1):
79-81.
[3] 王晓燕,林小美,赵寒治,等.吴越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温州南拳为研究对象[J].浙江体育科学,
篇8
摘 要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除了具有体育文化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从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入手,对其传承与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从发展民族经济、规范土家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保持民族特色、加强学校传承等方面为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土家族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传承与保护 对策研究
一、土家族、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
(一)土家族
土家族即指“生活在湘、鄂、渝、黔交界之地的少数民族,亦称‘毕兹卡’(湖北鹤峰称‘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是中国56个民族中,唯一的一个人口逾百万而又不跨国境线的少数民族。土家族是以古代巴人为主融合当地土著和移迂这一地区的其他民族(如汉人、乌蛮人、楚人、濮人等),约在宋代形成的一族少数民族,其种源――古代巴人在鄂西一带定居已距今约2000余年。”
(二)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
刘少英等学者在《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析及其发展研究》一文中提出,“对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统计有摔跤、扁担劲、斗角、搭撑腰、耍砣、石锁、石担、肉连响、跳红灯、打飞棒、划龙舟、秋千、踢毽、撒尔嗬、板凳龙、花棍、骑竹马、踩脚马、抢贡鸡、抱磨盘赛跑、抵扛、拉头巾、踏木桩、潜水游泳、漂滩、滚坛子、滚环、捡子、摇旱船、舞草把龙、茅古斯、地龙、脚踩独龙穿急流、攀藤、撑杆跳远、拔地功、倒挂金钩、玩抱姑、高脚马、跳马儿、抱蛋、武术等。”
二、土家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
杨全辉的《恩施土家族、苗族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一文中总结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很多属于本民族的文化都逐渐被同化,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并不乐观,造成开展不好的原因有四:一是环境条件和器材的限制,二是经济条件的影响,三是各民族相互交融的影响,四是生活压力与学习压力的影响。”
张有平在《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及发展探析》一文中提出“土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要立足传统,大胆创新,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如经过挖掘、整理和提炼出来的‘抢花炮’‘射驽’‘打陀螺’‘踢毽球’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最新挖掘整理的有‘肉莲湘’‘滚龙莲湘’‘土家棉花球’‘竹马球’,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得到了各民族人们的赞赏。”
综上所述,由于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当前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热爱民族体育的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魅力。我们应在保持原有民族特点的基础上,主动吸取外来文化,尽最大可能构建现代化的民族传统体育,使土家民族传统体育逐渐适应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并不断壮大成为全民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三、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对策
汪友波在《西南山区土家族传统体育现状探析》一文中对土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在当前弘扬民族文化的热潮中,国家的体育、文化等职能部门到各地方政府要十分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保护。2.通过一系列实践调查来丰富研究者们对土家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认识,完善他们的理论知识,以便通过升华的理论知识来更好地指导土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3.让一些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健身价值高,群众基础好的传统体育项目走进校园,走进社区,丰富校园、社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人民身心健康,让更多的人了解土家族传统体育,参与到传统体育运动中。把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当地旅游相结合,使土家族传统体育成为当地旅游的一个新增长点,让游客们欣赏或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当中。”
马庆娟在《恩施州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别流变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发展传统体育的对策时提出“1.竞赛是一种激励机制,在保留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色的基础上,将一些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或者有的游戏,在丰富内容形式、统一比赛场地、器材、比赛规则的基础上,推向竞技舞台,这是推动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激励手段。2.利用旅游景点进行表演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推广,是普及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和发展土家族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各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认识到传统体育在旅游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认真组织实施。旅游业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回报率高等优势。3.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传统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是培养人才、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面对校园文体活动发展的广阔天地,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希望应寄托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重视学校土家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开展和竞赛活动,是振兴土家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举措之一。”
四、结论
(一)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提高民族体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都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土家族的传统体育起源说法很多主要分为四种:劳动起源说、娱乐起源说、部落战争起源说和原始宗教起源说等。
(三)土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场地受限,经济有限,宣传不够,组织机构不成熟,竞技规则不明确等。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与开发
驻马店地区位于河南中南部,地处淮河流域。本研究以驻马店地区所辖的驿城区,正阳县、汝南县、确山县、平舆县、上蔡县、新蔡县、泌阳县、遂平县、西平县总共九县一区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调查与开发研究。
1.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存量及分类情况
本论文依据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结合张选惠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方法,可将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按照性质和作用分为:竞技类、娱乐类、健身养身类[1]。根据调查共整理出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90项,其中娱乐类36项、竞技类48项、健身养生类6项。
表1 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分类分布一览表
2.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
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驻马店地区很早就有了人类活动,在距今约18000多年的确山县打石山等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就可以表明。人类的的早期生产劳动为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创造了条件。据历史考证周灭商后,周武王分封诸候,分其兄度据蔡。诸侯之间战争的出现,使人们开始研究制造各种有利于赢得战争的武器,在平时进行身体素质和武器运用的训练,这时民族传统体育便应运而生。在驻马店地区最主要的民俗节庆活动是庙会,它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如泌阳的庙会、再如西平的嫘祖庙会、在庙会期间人们会载歌载舞,进行各种民俗活动表演,这些庙会也促进了最初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所以通过调查考证得出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起源于生产劳动[2]、祭祀活动、军事斗争[3]、民俗节庆等。
3.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特征
3.1多样性
由于中原文化的兼容并包使得驻马店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具备了多样性这一特征。根据调查共整理出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90项,其中娱乐类36项,竞技类48项、健身养生类6项。从整理出来的项目中可以看出既包含有其它地区传入的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又有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壮族的抢花炮、回族的重刀、满族的珍珠球等。本地区的则有风筝、秋千、竹马舞、铜鼓舞、太极拳、少林拳、贾楼大洪拳等。从民族归属上进行研究则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具有多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从其资源的内容性上其包含竞技类、娱乐类、健身养身类;其亦具有多样性这一特点。
3.2内容相似性
驻马店地区历属平原地貌,交通发达,便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因此造就了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有很多的相似性。较为突出的则体现在内容的相似性上,例如在西平县有太极拳、八段锦、少林拳;同样在上蔡县、泌阳县确山县等也存在这些文化资源。
3.3健身娱乐性
最能体现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其健身性的莫过于早上晨练的人们,上些年纪的就打打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年轻气壮的就有耍耍刀弄弄棍、练练南拳长拳的、总之较老年人选择力道和功法更强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选择的空间去选择自己健身娱乐的活动项目,这也为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创造了有里条件。因此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健身价值在人们的日常健身活动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开展[6]。
4.影响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分析
4.1中原文化对驻马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指引和推动作用
中原文化的先贤们发现并阐发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成为早期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依据。甚至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如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样的思想指引必定对其它地区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4.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驻马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通过对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调查和整理,便可清晰的看出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构成驻马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主城部分。如回族的查拳、回族重刀;壮族的抢花炮、板鞋竞速;瑶族的爬杆、对顶木杠;苗族的高脚竞速;满族的珍珠球等。
5.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原则
5.1最大限度保持其原真性的开发原则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不能看到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搞得红火,经济效益大,就进行盲目的跟风和照搬。作为传承者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继续沿承前人的优秀文化,让其继续传承下去。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各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持其原真性的开发。
5.2统筹兼顾的开发原则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那就要求我们要统筹好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各种利益和矛盾。也即是要统筹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开发过程中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服务于社会,尽量的保护体育文化资源的生态性,尽量使其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下开发。
6.结语
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调查与开发研究从某种程度上填补了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空白。从研究中也可以发现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潜力。但若想实现其全面有效的开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作为研究者要对该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便为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人民体育出版社[M].2006:19-24
[2] 吴湘军,白晋湘.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流探究[J].吉首大学学报,2008,29
篇10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对策
一、促进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意义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综合多种民族传统体育概念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一个或多个民族独有的,在人民大众中广泛传承的、具有修身养性、健身技击、休闲养生、竞技表演、观赏游艺、趣味惊险、民俗音乐歌舞交融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深远长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延续至今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形态有其传承的意义和重要性。
2.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意义之一:能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传统体育项目。我国把民族团结作为民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地,坚持各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方针和发展方向。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及各项事业的繁荣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团结和和谐的建设有重要作用。所以巩固并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多民族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黑龙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是黑龙江省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先决条件,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持。
3.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意义之二:促进交流,增进友谊
体育的功能就有相互沟通交流的作用,并且活跃气氛,增进友谊,让多种体育活动充实闲暇的时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人类生存的必需,黑龙江省的各少数民族生存环境比较偏僻、封闭,与外界接触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自然纯朴的生态环境中。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在生产劳动之外渴求对外的交流,如物质的交换、思想观念的沟通。通过对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的调查和考察向世人呈现偏远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活状态,加深外界对边区民族文化的印象,认识民族地区人民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热情好客的民族特点和坚韧勇敢的民族品格,民族体育活动的多种发展对促进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体育交流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征功能
1.“民族性、区域性、时代性、全球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表现为“民族性、区域性、时代性、全球性”。我国的少数民族体育特征普遍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统一性和连续性、兼容性和开放性、非宗教性和泛道德性。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各民族文化的融会,应大量吸收外来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是现代体育运动之源,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各民族对此有深厚的情感,对维系和加强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世代相传的体育活动,渗透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学艺术,反映出具特色的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被挖掘、整理、推广到普及,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人们越来越注重它的文化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和竞技价值。
2.“竞技性”特征
“竞技性”特征,在我国原始社会就出现体育竞技的萌芽,竞赛活动历来就是报答神灵赐福的宗教庆典的重要内容。关于“科学性”特征,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主要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和发展的,其落后性是由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封建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它所长期宣传和规范的等级制度、权力意识、奴性心理上。
3.“地域性”特征
黑龙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作为我国北方地区要塞,对于巩固全国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理意义,此地区传统体育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关系,促进东北地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有重要的作用。
四、促进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对策
1.促进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使其规范化、社会化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去伪存精,对其中的优秀成分进行提炼、整理、改进,使之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使之符合时代的潮流。我国枝繁叶茂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很少为世人所了解,特别是大城市的人群和远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全民健身纲要》的颁布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其绚丽多姿、设施简易、方便易行的特点,是全社会的共识,在全社会普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其走出以往封闭的社会圈子,使其为全民健身服务。
2.发展浓郁的民族风格与特色
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古朴的风格及独特的作用和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强化人们对多样的少数民族体育及其多元的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进一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更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民族文化,把握民族精神,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使人们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性的存在意义,更好地把握民族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3.发展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体育的经济化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其自身发展来说,必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在民族传统文化广阔背景上展现的民俗与少数民族体育,往往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各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性形成的初始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体现出少数民族体育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和选择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文化类型的经济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巩固各少数民族体育的传统性,为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性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我国多样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劳动造就了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同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及其传统型的源泉和土壤。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促进经济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珊珊.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传统性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王海峰,高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模式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