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相关论文范文
时间:2024-03-29 11:1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科学与工程相关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和社会发展特点,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曾经出现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包括建国初的计划管理阶段、之后的重建管理阶段以及当今的管理科学繁荣发展阶段。每个时期内都有学者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对当下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过分析,比较普遍的方法是借鉴权威期刊和论文中的数据,通过对收集到的关键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带来了变化,也为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要进一步完善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作,将挑战变为机遇,就必须对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点进行全方面详细的研究,对其发展趋势做预测,做到时刻掌握有效信息,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行业的全面发展。
1 以往的数据研究与文献分析
回顾以往的相关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对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热点分析的文献综合起来大致都离不开两个内容:对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热点的对比研究分析和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热点分析。就前者来说,以张玲玲为例等学者采用关键词作为数据的收集分类方式,在数据库中搜索关键词后将相关论文归类到一起,对于那些文中出现不止一个关键词的文献,则将其分类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去。最后再加权平均论文的增长速度,用最终数据来得出该时期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点,并对国内外热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国内外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差异表现所在。同样研究国内外热点比较的还有李群霞等,他依据文章关键词的检索量,以论文总量和论文增长速度两个因素作为基准总结出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热点;后者的代表人物有缪园等,他以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代码为基础,收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资助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项目的统计数据,建造评价模型,对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热点进行非线性评价,最终得出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2 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热点数据的研究方法
2.1 共词分析法与矩阵的构建。共词的含义就是共同出现的词语,共词分析法主要是对同时出现在不同文献中的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性词汇进行分析统计,通过对共词出现频率的分析,研究各学科之间内在的联系和交叉特征,展现学科内在的结构和组成脉络。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文章的关键词必须是能概括出文章中心内容和整体思想的浓缩词,这时如果两篇文章之中包含多个相同的关键词即“共词”,那么就可以说这两篇文章在研究的主题和内容方面有相通之处。对所有的关键词进行统计之后,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就会出现。而靠简单的排列方式远不能准确分析出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点,这时,要构建共词矩阵和相异矩阵,通过直观的矩阵来反映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在矩阵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多元统计,有共同关键词的文章数量越多,其共词之间的“距离”也就越小,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就能够清晰的显示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热点与发展趋势。
2.2 绘制战略坐标图。战略坐标图是由二维坐标演化而来的一种直观表示因素之间内在联系表现形式,最早由Law等人提出。在战略坐标图上,同样分为X轴(向心度)和Y轴(密度),代表不同的主题要素。向心度表示一个因素与其他多因素相互联系的程度高低,密度表示各因素之间内在联系的强度高低,一般情况下,密度与向心度的计算都是采用取平均值的方法。
3 分析研究结果并得出结论
3.1 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或者同类事物划分到一类中再进行分析,这种方法是根据“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的思想演变形成的。在同一批任务变量中找出统计量来测量任务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并根据统计量依据相似程度的不同将变量归为不同的类团,直至将所有变量归类完毕。在选定好关键词后,绘制高频关键词词频值的折线统计图以及聚类树状图,就可以直观得看出,近几年激励机制、委托和不对称信息关系强度居高不下,说明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些内容仍旧会是研究的热点;而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法方面,层次分析法逐渐被冷落,车辆路径算法和蚁群算法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3.2 多维尺度分析法。通过对观测个体之间的距离进行准确的测定来发现个体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和数据联系,是多维尺度分析法的运行原理。多维尺度分析法旨在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距离形式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相似度将个聚合为不同的类别,接近中心的个体则越接近核心。这时引用SPSS软件,将绘制好的矩阵导入并根据多维尺度分析功能对矩阵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直观效果图。通过效果图就可以看出每一个类别中的核心词语,距离核心较远的关键词则依旧不够成熟,无法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而那些越接近核心的关键词则为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点。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共词分析法、共词矩阵与相异矩阵的构建以及战略坐标图的绘制等方法对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热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点从以前的“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等词汇,转变为现在的“博弈”“激励机制”“委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等多个新的关键词。除此之外,单靠关键词频数来判断热点仍旧存在单一性和局限性,对共词分析法进行改造和完善也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永安.管理科学学术规范体系构成的分析框架与应用性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8).
[2]彭学君.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热点比较[J].衡水学院学报,2008(05).
篇2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 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项基本职能,而高校这三项基本职能需要通过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来实现。反映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科建设水平,反映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高低的则是专业建设水平,学科是“源”,专业是“流”,学科是专业的灵魂,专业是学科的载体,高水平的学科衍生高起点的本科专业,也决定了高水平的本科教学。重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协同发展,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并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谋求学校发展,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重要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具有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基础学科与领域的拓展性、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结合等区别于其他管理学科的特征,因此,该学科与本科专业的协调发展不但有利于实现学科资源的优化和教育体系的完善,而且还对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起到辅助作用,进而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发展概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管理科学从定性分析趋向定量化研究,从宏观研究逐步深入到微观研究,使管理科学与工程成为一门实证学科。本学科主要从事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其发展趋势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解决管理中的科学决策及风险研究、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绩效研究、管理的战略研究等。
20世纪中期在中国管理学界建立与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到今天该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完善,目前我国有20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调整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所属专业是由原工学、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农学等学科门类调整组合而成,因此目前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设置与分类情况也比较复杂,学科之间的界定、区分并不十分清晰,经、管、文、理、工等学科门类的院校均开设有本属于管理和工学学科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学科与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高校在学科与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割裂开来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建设过程中分别立项、分开论证、分部门管理等,尽管有时也要求共建共享,但由于是各自独立实施,很难实现融杏,尤其像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中专业分类复杂的学科,以上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 1.高校管理体制及历史原因。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一直处在调整之中,有的院校虽然根据1998年新的专业目录改变了专业名称,但专业培养目标和内容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专业设置也仍然保留在原来院系中。另外,国家对高等院校的专业设呈往往以一纸文件进行规定,而对于这些高等院校是否具备开设专业的条件以及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关键指标,却缺乏必要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即使有监管制度,也是教育行政的监管,而没有体现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和监督。
2.学科与专业建设成效失衡。学科建设在内容上更加突出科学研究,而专业建设在内容上更加突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有追求自身的发展、专注科学研究而淡化人才培养职能的倾向。学科建设的成效、成果显性较强,自然更容易得到关注和重视,专亚建设的成效更多地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黄上,具有隐性和滞后性,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上便产生了重学科建设,轻专业建设和将两者区别对待的现象
以上问题存在于当前大多数学科与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否认学科建设是站在学科前沿,关注知识的创新和发现,重视高水平的成果,它直接关系学校的声番和影响力,但我们也应看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正视现实中存在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问题的同时,更要从战略高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坚定实施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策略。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协调发展模式探索
笔者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学科与专业建设中的共性问题,探索该学科与本科专业的协调发展模式。
1.树立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理念。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协调发展既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保障,也是高校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原则,更应是高校的一个墓木理念。只有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相支撑、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所以,高校必须树立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理念。
2.构建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组织体系。一个具有活力的、能有效促进学科与专业之间相互协调与相互支撑的组织环境,对于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为适应高校学科发展的总目标,促进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这个组织环境应该是“学校一学院(学科群)”组织结构。这种组织以相近学科群和相似专业组织到一个学院,同时以学院为组织实体,对教师和学科群进行统一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改变目前条块分割、分散办学的局面,有利于相关学科资源的共享。
3.创建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制度环境。建立富有激励性的学科专业发展制度,促进正激励,抑制负激励,是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与本科专业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还要创造优越的科研环魔和教学环境等,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动力。
4一加强专业的特色化。专业特色在本质上就是学科特色,专业的特色化可促进学科知识的丰富与发展。实现专业特色化的主要途径在于专业教师依据一定的学科方向开设相应的本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跟踪学科前沿动态、发现学科问题、拓展新的学科方向,联合师、生深入开展学科研究,通过教学促进学科研究、科研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来形成专业的特色基础。此外,通过有特色的专业教学培养专业学生的学科方法、学科思维,达到学科的知识创新,也是专业促进学科知识丰富与发展的途径
篇3
论文摘要:应用统计学是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和通信技术等非统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不同专业的研究问题、处理的数据和要挖掘的深层信息都有很大区别,因此教学内容的量与度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笔者结合教学研究与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性实验等方面阐述了非统计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应用统计学的教学体会。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在解决经济、管理问题中形成的应用性极强的方法论科学,它的产生与发展始终是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经济管理中常用的基础统计原理和方法,熟悉统计计算方法、公式,并能正确地解释计算结果,具有应用定量的统计模型以及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现代化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对高等学校的迫切要求.高等学校要实现从传统知识型向创新型培养目标的转变.课程的教学目标也由以前教师单方面地讲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笔者在近年应用统计学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创新性实验等方面做了一些教学创新,来达到这一目的。
1、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
管理科学与工程属于管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它以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为主要工具,研究管理系统和经济系统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表现,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运筹学、工程理论、领导科学等许多不同门类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可在各类企业、政府各级管理部门以及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体现在本门课程学习中,教学内容要围绕在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这两条主线上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从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与统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是,有关统计方法的数学证明并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基础统计原理、基本分析方法、设计统计数学模型的方法,训练学生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挖掘深层信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的应用,而不讲繁琐的统计方法数学证明过程,着重统计方法的分析和应用.如在讲授中心极限定理时,第一点应使学生注意中心极限定理成立的前提条件:所有的随机变量都相互独立,服从同一分布,且具有相同的期望和方差.强调这些随机变量并不要求服从的一定是正态分布,其他分布如指数分布、伯努利分布等均适用.第二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随机变量个数n很大时,标准化随机变量可近似地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因此中心极限定理可解决的问题类型是:已知随机变量的个数求在某个区间的概率,或已知概率下限求这些随机变量的最小个数等.清楚了上述两点后,要求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时,首先分析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否全部满足,其次再看问题的求解是否可转化、归纳成上述问题类型.在讲授中心极限定理的过程中,突出中心极限定理基本理论的讲授、问题的分析以及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而对于中心极限定理的证明推理过程,则不要求所有学生彻底搞清楚。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非工科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为了达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教学目标,在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法出发,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动手动脑探求新知,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地学,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日益提高,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统计学课程存在着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为了缓减这种矛盾,可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课外自学等有机地结合.将部分内容经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自学,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教材.在上课讲授过程中,对于重点内容和其他内容区分开,侧重讲授重点内容中存在的要点、难点,以达到学生对于其他内容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根据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其它专业面临不同统计问题的特点,将带有专业特色的实际问题或设计实例引人课堂,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强调应用统计学对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改变以讲解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抛出完整的问题内容之后,实施一种以问题本身为中心的讨论模式,而不是以问题的结论为中心的讨论模式,最大化的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释放学生的智慧潜能。
3、创新性实验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统计学只有贴近现实的经济、管理才有用武之地.目前统计教学通常采用脱离实际的设例教学模式,没有采用结合实际的案例教学方式去演绎统计理论的方法与应用,由于设例简单、脱离实际,学生学习了应用统计学课程仍然不会应用统计方法收集、加工、分析数据,不知如何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推断与预测、做出正确的指导意见.为了改变这种这种状况,我们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中,引人了创新性实验,给出若干个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题,如中国现阶段大学学费是否过高的问题.由于实验材料、方法、评价指标等多方面的开放,使得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不同的实验成为必然.学生要自主地分析影响最终结果的影响因素,多种途径地采集相关数据,给出有效的评价指标,建立该课题的统计数学模型对采集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给出最终结论.在开展创新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吸纳知识、运用知识的主动出击者.开展创新性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高级管理人才常常需要面对复杂问题做出相应决策,如现阶段是否调整高校的学费,各类高校的学费应该处在哪个范围,某某县的农田一亩该补贴多少钱等。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需要培养学生根据相关主题以及当时的现实情况、作出正确指导意见的能力,因此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应用统计学的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增加了2个以上的创新性实验.此外,小组内学生之间也需要进行合作与交流.在这种合作、交流、讨论、争鸣的氛围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篇4
【关键词】 高峰体验课程 管理科学(项目管理) 实施方案
一、引言
高峰体验课程是本科生课程上的皇冠,它是指在一系列课程的最后开设的登峰造极的课程或者体验,具体目标是把相对零碎的知识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一种结束学业的仪式,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高等学校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能够解决项目管理问题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学校开设高峰体验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高峰体验,对此人们有各种不同的定义。威基纳(T.C. Wagenaar)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极点体验(culminating experience),通过学习这种课程,学生可以综合、拓展、批判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杜瑞尔(R.J.Durel)将其定义为“在一系列课程的最后开设的登峰造极的课程或者体验,具体目标是把相对零碎的知识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一种结束学业的仪式,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一种有计划的学习体验,要求学生合成先前学习的内容,并把新知识与既有知识基础整合,以解决模拟的或者真实的问题”。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的研究报告《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提出改进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十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营造高峰体验(Culminate with a Capstone Experience),呼吁在本科生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或几个学期,通过一门课程最充分地利用前几年学到的研究与交流技能,集中在一个专业项目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该报告还对开设高峰体验课程提出了五项具体建议:一是高年级习明纳尔或其他适合专业领域的高峰课程要成为每一个本科生学习的一部分。最理想的高峰课程应该将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凝聚到共同参与的项目中。二是高峰课程要使学生达到继续修读研究生学位或进入专业工作领域的水准。三是这样的课程是早期探索为本课程的高级阶段,要扩展、加深、整合整个专业领域的经历。四是专业项目可以是在以前的研究经历和实习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是只要有可能,高峰课程要使本科生进行合作性的学习和研究。报告倡导将高峰体验课程广泛地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中。尼尔逊(Tomas K.H. Nilsson)和弗尔顿(Joan R. Fulton)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实践上的多样性指出:“虽然高峰体验课程的定义因系、因大学而不同,但这些定义都包含一些核心因素,都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换句话说,高峰体验课程是本科生课程上的皇冠。”
二、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教学目的与方式
1、教学目的
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是在管理科学(项目管理)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前面几年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组建项目团队进行一个具体的项目策划与运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达到对整个学科的理解和实践。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问题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管理的技巧。
2、教学方式
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教学采用集中时段教学的方式,开展招投标真实环境模拟教学、校内外专家理论和实践前沿性讲座、团队拓展游戏、组织答辩委员会以及验收答辩会、论文撰写与指导、讲授、参观、具体案例研究、实践锻炼、团队项目研究、书面交流、口头交流、个人研究项目、无领导型小组讨论等。
三、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
1、教学大纲
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教学大纲如表1所示。
2、实施方案
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的实施方案具体分为八个模块,具体章节安排如表2所示。
(1)理论和实践前沿性讲座。从校内外聘请5—8位项目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省级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教师或管理咨询公司的工程师,为学生讲授项目的策划、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创新性的项目管理思路和框架。
(2)项目团队组建。学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组建自己的项目团队,确定团队组织形式,并制定团队章程,明确团队各个成员在所属团队中担当的角色和责任,并组织各个团队开展“心心相印”、“驿站传书”、“解手链”等加强团队凝聚力和领导者执行力的拓展游戏活动。
(3)项目可行性研究。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综合分析,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项目策划方案对比分析。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相应的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完成相应的设计方案比选报告。
(5)项目招投标模拟训练。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比选报告等资料,进行相应的招投标管理工作,包括招投标机构的设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招标公告的、评标标准的制定、评标专家的选择等内容,最后由学院统一组织各团队进行模拟项目招投标,力求在模拟真实招投标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6)项目运作管理。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项资料,进行相应的运作管理工作,包括项目的时间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编制项目进度计划、项目成本预算、质量控制措施等报告。
(7)项目结项与验收答辩会。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项报告等资料,进行相应的项目结项与验收阶段工作,包括项目的决算书、项目的审计报告、项目的成果汇编,最后由学院统一组织各团队进行项目的验收答辩会。
(8)项目的总结与汇报。各项目团队将各自的项目可行性报告、招投标报告、运作管理报告等资料整理成册,提炼各自的理论性研究成果和实践性成果,在管理学相关刊物公开发表一系列论文,优秀项目推荐参加贵州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使学生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注: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671019);贵州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 R.J.Durel.The Capstone Course:A Rite of Passage[J].Teaching Sociology,1993(21).
[2]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高峰体验课程[J].中国大学教育,2004(11).
[3] T.C.Wagenaar.The Capstone Course[J]. Teaching Sociology,1993(3).
篇5
一、个人简要生平
库珀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1914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Alabama)的伯明翰(Birmingham),他的父亲曾是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的一个薄记员,后成为其经销商。在库珀三岁的时候,他们举家搬到了芝加哥(Chicago),他的父亲在那儿经营一个加油站,不过这个加油站在经济大萧条中倒闭了,家境贫寒的他高中都没毕业。年少的他在职业拳击赛中当过拳击手,在保龄球馆当过服务员,还去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有一天,在他匆匆赶去高尔夫球场的时候,碰见了以后成为他的终身教师、会计名人堂成员之一的埃里克·路易斯·科勒(Eric Louis Kohler)。在科勒的帮助下,芝加哥大学给了他一次学习的机会,库珀从而开始了在芝加哥的无学位生涯。
进入芝加哥大学以后,库珀很快就喜欢上了那里的学习气氛,他很庆幸自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于是他参加入学考试,准备以后成为一个药剂师,因为在那个年代,他觉得这是一个收入很不错的工作。当时的科勒是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Arthur Andersen)的负责人,他觉得库珀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于是就要他将数学知识运用到他们正在做的一个关于专利侵权案中。库珀通过努力终于发现了原告工程师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存在着错误,这即给事务所帮了很大的忙。科勒也更加认为库珀是一个很有才华、有前途的人,于是就聘用他暑期做全职,开学之后做兼职。事务所的工作激发了库珀对会计方面的兴趣,因此他将专业由医学转到经济学,科勒则指导他学习有关会计方面的基本知识。
1938年,库珀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这时科勒已经离开安达信,在田纳西州(Tennessee)河流管理局和经济管理局担任政府要员,他让库珀也在田纳西政府工作,主要研究程序审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效益审计)、成本的数学分摊方法,以及州政府在其他方面所遇到难题的解决办法。这些工作使库珀的会计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为他以后的辉煌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40年下半年,他离开田纳西,去参加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博士入学考试,并成为该校商学院的一名博士生。
1942年,库珀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参加了美国预算署—即现在的美国政府管理与预算办公室(the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简称OMB)的美国统计准则的制定和划分工作。由于二战的影响,他被安排去处理联邦政府所有的财务以及与财务相关的统计工作。二战快要结束时,即1944年年底库珀离职后执教于芝加哥大学,两年后,他返回华盛顿并掌管战争时期的财务统计工作。在华盛顿期间,库珀成为卡内基科技工程学院(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名成员,受卡内基-梅隆大学创办者Mr.William Larimer Mellon的邀请,一起创建了工业管理研究生院,即现在的商学院(School of Business)和公共事务学院(College of Public Affair)。他在那里工作了近三十年,为卡内基-梅隆大学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他却没能培养出科勒为马歇尔计划所设想的财政检察官。68岁时,库珀受德州奥斯汀(Austin)商学院创始人Dr. George Kozmetsky之邀,来到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商学院,他的到来使商学院有了很大发展,排行榜列入前15位,并且使其会计系排名全美第一,管理科学和信息系统系排名全美第三。
1970年,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授予库珀文学硕士学位;1975年,哈佛大学又授予他荣誉理学博士学位,西班牙的艾丽思坎特大学(University of Alicante)授予他荣誉博士;1976年,库珀获得哈佛大学艺术学专业的名誉硕士学位,同年他开始在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做一个以亚瑟?劳斯·狄更斯(Arthur Loews Dickinson)命名的项目,直到1980年才完成该项目。尔后,他开始执教于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并被该校聘为管理学、会计与管理学、信息系统教授,如今还是该校的财务管理荣誉Foster Parker教授。1982年,卡内基-梅隆大学也授予库珀理学博士称号。
二、理论与实务的主要贡献
篇6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2002/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2/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2001/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02/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01/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2]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3]杨力.基干BP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4]杨国栋、贾成前.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5]楼文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02/1
[16]胥悦红、顾培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管理工程学报.2000/4
[17]陈新辉、乔忠.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
[18]刘育新.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中国软科学.1998/3
[19]温小霓、赵玮.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科学管理研究.2000/6
[21]KimB.Clark&TakahiroFujimoto.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y、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Industry.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on1993
[22]GobeliDH,BrownDJ.Improvingtheprocessofproductinnovation.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3.36(2):46-49
[23]SimonJ.Towner.Fourwaystoacceleratenewproductdevelopment.LongRangPlanning1994.27(2):57-65
[24]AbdulAli,etal.Productinnovationandentrystrategy.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5.12(12):54-69
[25]EricVinHippel.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6]ShtubA,ZimermanY.Aneural-network-basedapproachforestimatingthecostofassembly.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3.32:189-207
[27]Wee-LiangTan,DattarreyaG.Allampalli,InvestmentCriteriaofSingaporeCapitalists,1997InternationalCouncilforSmallBusiness,SanFrancisco,California,June1997
[28]MichaelHenos,TheRoadtoVentureFinancing:GuidelinesforEntrepreneuts,R&DStraregistMagazine,Summer1991
[29]ChowGC,TheLargrangeMethodofoptimizationwithapplicationstoportfoliandinvestmentdecisions.JofEconomicDymamicsandControl1996
[30]Jensen,R..InformationCostandInnovationAdoptionPolicies,ManagementScience.Vol.34,No.2,Feb,1988
[31]R.K.Zutshi,T.W.Liang,D.G.Allampulli,SingaporeVentureCapitalistsInvestmentEvaluationCriteria:AReexamination.SmallBusinessEconomics13:9-26(1999)
篇7
而在8月15日中国青年报也报道了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ARWU)。该排名列出了全球领先的500所大学,中国内地共23所大学榜上有名,清华大学再次进入世界前200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6所大学排在第201-300名。
2000年香港大学开始在内地招生,内地与香港名校的生源之争就此拉开了序幕,此后香港中文大学等其他港校的加入,更是使这场生源之争不断升级。而最近连续的两个大学排行榜,再一次把内地与香港名校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参考指标不尽相同,ARWU更注重学术性而QSWUR的指标更多样化,但QSWUR和ARWU两个排行榜中排名较前的名校却惊人的一致,即内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和香港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这12所名校基本上都是综合性大学,可以说各领域学科都有一定的实力,但根据两个排行榜的学科领域排行来看,各个名校又都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下面,就让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北京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北大在数学与自然科学(简称理科)、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简称工科)、生命科学与农学(简称生命)、临床医学与药学(简称医科)和社会科学(简称社科)五大领域均未能进入100强,但在学科排名中北大的数学、化学、计算机和经济学/商学均位列76-100名,物理学科的排名也接近100名,实力毋容置疑。而在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北大在艺术人文(第18名)、工程技术(第34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4名)、自然科学(第17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21名)均进入了50强,除工程技术外其余领域均为内地高校第一,展现了非常强大的综合实力。
在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北大有18个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北大的师资力量也很雄厚,在这些重点学科中还有1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赵敦华(哲学与宗教学)、蒋绍愚(中文)、陆俭明(中文)、温儒敏(中文)、阎步克(历史)、邓小南(历史)、高毅(历史)、姜伯驹(数学)、丘维声(数学)、张恭庆(数学)、王稼军(物理)、吴思诚(物理)、段连运(化学)、许崇任(生命科学)、祝学光(医学)、王杉(医学)。此外,还有北京市教学名师和校级教学名师,他们主讲的课程也多为精品课程。北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90门,其中数学科学学院(6门)、物理学院(9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5门)、中国语言文学系(8门)和医学部(19门)较多。
优势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
清华大学
众所周知,清华的工科是最强的,两个大学排行榜也印证了这一点。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清华的工科进入了50强(第45名),而理科、生命、医科和社科均未进入百强。学科排名中,计算机学科也进入了学科排名50强(第46名),而数学、物理、化学和经济学/商学未进入百强。在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清华的工程技术排名第十,是内地和香港这12所名校中唯一排在前十位的学科领域。在清华的21个一级重点学科中,清华工科独占16项,包括: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清华工科的国家级教学名师也是最多的,共有11名,他们是:申永胜(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华成英(自动化系)、孙宏斌(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李俊峰(航天航空学院)、范钦珊(航天航空学院)、李俊峰(航天航空学院)、钱易(环境学院)、郝吉明(环境学院)、胡洪营(环境学院)、袁驷(土木工程系)、傅水根(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清华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有90门,工科课程占了一半以上(48门)。以如此强劲的实力,清华工科绝对是中国顶尖工程师的摇篮。
优势学科:上文所列的16个工科、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商管理、美术
复旦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复旦只有工科进入了世界百强(52-75名)。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则显示,复旦的艺术人文(第49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45名)进入了世界大学50强,工程技术(第98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67名)、自然科学(第56名)均进入了世界百强,展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复旦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国家级教学名师也基本上分布在这些重点学科,他们是:陈纪修(数学)、陆谷孙(外国语言文学)、袁志刚(经济学院)、范康年(化学)、陈思和(中文)、乔守怡(生命科学)、俞吾金(哲学)。复旦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38门,也基本分布在这些重点学科中。
优势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
上海交通大学
与清华相似,上海交大的传统优势也是在工科。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上海交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52-75名),同时计算机学科也进入了学科排名的百强(51-75名)。QSWUR的排名中,工程技术排名第37位,在内地高校中仅次于清华和北大,而生命科学与医药(第124名)、自然科学(第114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127名)位于百强之外,艺术人文则未上榜。当然,随着上海交大向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这些学科领域的发展后劲不容小视。上海交大9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全部与工科有关: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分布则较广泛:洪嘉振(建筑工程与力学)、郑树棠 (外国语言文学)、乐经良(数学)、孙麒麟(体育)、王如竹(机械与动力工程)、林志新(生命科学技术)、郭晓奎(医学)。上海交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20门。
优势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南京大学
南大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各领域均未进入百强,但化学学科进入了学科排名的百强(51-75名),高于北大的排名。QSWUR排名中南大较突出的领域是自然科学进入了百强,位列第85名,其余学科领域进入了前200名:艺术人文位列136名,工程技术位列163名、生命科学与医药位列193名,社会科学/管理位列131名。南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国家级教学名师有10位:范从来(商学院)、卢德馨(匡亚明学院)、王守仁(外国语学院)、桑新民(公共管理学院)、左玉辉(环境学院)、沈坤荣(商学院)、徐士进(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晓虹(社会学院)、刘厚俊(经济学院)、李满春(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56门。
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科大的工科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也进入了百强(52-75名),而QSWUR的排名中,中科大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表现突出,均进入了百强,分别位列第59名和第72名,而生命科学与医药则位列156名,而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均未上榜。中科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国家级教学名师则有7名:陈国良(计算机)、李尚志(数学)、史济怀(数学)、施蕴渝(生命科学)、程福臻(天文与应用物理) 、霍剑青(天文与应用物理)、向守平(天文与应用物理)。中科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13门。
优势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
浙江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浙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第52-75名),而学科排名中有两项进入百强:化学(76-100名)和计算机(51-75名)。QSWUR的排名也显示,浙大在工程技术领域表现突出,进入了百强(第68名),其余领域排名为:艺术人文199名、生命科学与医药206名、自然科学139名、社会科学/管理212名。浙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14个: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 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有10名:陆国栋(机械与能源学院)、林正炎(数学)、杨启帆(数学)、吴秀明(中文)、何莲珍(外语学院)、应义斌(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何勇(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吴敏(生命科学学院)、刘旭(光学)、朱军 (农学)。浙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64门。
优势学科: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管理科学与工程
香港大学
在学科领域排名上,香港大学(简称港大) 在两大排行榜上的差异较大。在ARWU中,港大的各领域均未进入百强,仅在学科排名上有化学(51-75名)和计算机(76-100名)进入百强;而在QSWUR中,港大的艺术人文(第25名)、工程技术(45)、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8名)、自然科学(第46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23名)均进入50强,是一所实力雄厚而均衡的名校。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在QSWUR中以上领域的排名港大均低于北大,但总排名却是港大高于北大,这可能与港大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有关。
由于香港地区院校不参与教育部组织的各种评估和评奖,因而没有如内地名校一样的国家重点学科等数据,只能根据以上学科领域排名及网络资料推荐优势学科。
优势学科:建筑、法律、医学、社会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哲学及脑神经科学)、文学、化学、工程学(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计算器工程、电机工程、电子及通讯工程、讯息工程、工业工程及科技管理、后勤工程及物流管理、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屋宇设备工程、医学工程)
香港中文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76-100名),在学科排名中,中大有三个进入百强:数学(第50名)、化学(76-100名)、计算机(第30名,在12所名校中仅次于香港科技大学),优势突出。而在QSWUR的排名中,中大的五个学科领域均排名百强之列:艺术人文47名、工程技术82名、生命科学与医药60名、自然科学90名、社会科学/管理38名,同样是一所实力均衡而强劲的名校。
优势学科:数学、化学、计算机、中文、翻译学、新闻与传播、专业会计学、社会学、法律
香港科技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的工科排名第36名,为两地高校之冠,其社科排名52-75名,使科大成为十二名校中唯一有两大领域位列百强的;在学科排名中,计算机排名第21位,也是两地高校之冠,而经济学/商学也进入了50强(第45名)。QSWUR的排名中,科大的工程技术排名第22位,仅次于清华;生命科学与医药(第86名)、自然科学(第55名)、社会科学/管理(第43名)也实力强劲,艺术人文(第195名)则稍逊。因此可以说科大是一所工科优势比较突出的名校。
优势学科:工程学院、商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理学院(数学、生物学)、人文社科学、会计、分子神经学
香港城市大学
在学科领域排名上,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的工科在ARWU中也进入了50强(第42名),学科排名中则有两项进入50强:数学(52-75名)和计算机(第50名)。在QSWUR的排名中,城大的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展现较强实力,进入了百强,分别位列第79名和第72名,工程技术(第119名)和自然科学(第186名)也具有一定实力。
优势学科:商学、法学、创意媒体、数学、计算机、社会工作
香港理工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52-75名),数学(76-100名)与计算机(51-75)进入了学科排名百强。在QSWUR中,理大在艺术人文(第172名)、工程技术(第91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25名)、社会科学/管理(163名)等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实力。
优势学科:酒店及旅游管理、辅助医疗(职业治疗、物理治疗、眼科视光学、放射学)、工程、物流
【相关链接】:
篇8
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项目经理和监理工程师的诚信评价方面,对造价咨询企业及造价师的诚信评价研究极少。因此,本文将在参考建筑市场其他主体诚信评价研究以及借鉴相关信用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造价师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一、 注册造价工程师诚信内涵
现代诚信包含道德、经济和法律三层涵义。道德诚信要求“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经济诚信主张“说到做到”、“货真价实”;法律诚信强调履约合法、恪守诚信,是道德诚信和经济诚信的强制力保障。
注册造价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造价工程师资格,并按照《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从事工程造价活动的专业人员。根据主管部门统计资料,造价师的主要业务为编制工程量清单(标底)和结算审核。
结合诚信涵义以及造价师主要业务内容界定,定义造价师诚信为: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的造价咨询企业的专业人员,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标底)和结算审核时,正确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遵守法律法规,信守承诺,胜任其工作并获得甲方和乙方信任的能力和状态。
造价师诚信属于个人诚信范畴,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着重于反映其执业水平;
第二,造价师诚信评价具有综合性。主要原因是工程造价业务过程比较繁杂,涉及工程技术、施工方法、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等诸多方面,而且不同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要求不同,不同工程项目甲乙双方的诉求也不同,因而要全面考虑这些特点对造价师诚信状况进行评价。
二、 注册造价工程师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 指标体系初建。
(1)指标选择。研究小组收集到下列文献,依据研究目的提取了可资借鉴的评价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在上述文献研究和造价工程师业务分析基础上,本文从诚信基础(年龄、受教育程度等15个三级指标)、执业诚信(执业资格等12个三级指标)、诚信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诚信状况等6个指标)三个方面初步建立了造价师诚信评价指标。
(2)评价指标初步调整。通过网络向30位专家发放第一轮问卷进行小范围的预测试,根据专家的填写反馈及建议,删除了执业诚信部分的工程投资规模、工程性质、工程类型,诚信基础部分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以及诚信环境部分的产权支配水平等指标,并精炼了个别指标的词语表达,初步构建了造价师诚信指标体系。
2. 问卷调查。以上述工作为基础设计了又一轮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向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招标机构、造价咨询单位等发放280份问卷,回收181份,有效问卷149份。有效问卷填写对象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占了85.24%,其中高级职称达到46.31%;被调查对象的“当前工作”均与工程造价相关,且聘用单位分布较为均匀,可以充分反映工程建设相关各方对于本研究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有效实现问卷调查的目的。
3. 问卷分析。问卷各指标均值处于3.06~4.62区间;23个指标中有22个指标的标准差均小于1,唯“年收入”的标准差略大于1(1.022),说明被调查者对于该指标的评价存在较大的差异;偏度绝对值处于0.004~1.006区间,峰度绝对值处于0.038~0.820区间,可认为问卷的样本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量表的Cronbach α值为0.875,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其次,计算对应指标删除后的量表Cronbach α值,结果均小于或等于原值,故研究设置的指标可以全部保留。
此外,问卷中设置指标由文献分析、理论研究、专家论证三者结合而来,可以保证问卷指标的内容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到样本的KMO值为0.828,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1,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使用方差最大旋转在6次迭代收敛后得到的各指标在所属因子上的负荷较高都大于0.5(原“诚信基础”拆分为“基本情况”和“诚信记录”两个因子),其他则小于0.5;同时提取的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6.82%,问卷具有较好的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优度卡方检验x2/df为1.516,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57,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3,增长拟合指数IFI为0.95,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5,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4. 最终确立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分析结果,确立如表2所示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三、 实例分析
前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根据表1所示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评分标准,在南京市两家造价咨询企业的帮助下,搜集了两位造价师(简称“甲”和“乙”)的诚信信息,应用上述研究成果进行诚信评价,过程如下:
1. 确定评价因素集(由表2中各指标组成)。
2. 确定评语集。参考《中国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客户信用评定办法(试行)》、总监理工程师执业信用评价等级分类、项目经理诚信评价等级分类,对造价师诚信评价给出如下评语集:V={V1,V2,V3,V4,V5}={优秀、良好、较好、一般、差}。
3. 制定指标评分标准和细则。依据《注册造价师管理办法》、《江苏省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北京市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条例以及各地对于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结合建筑行业内其他交易主体(如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评标专家)的诚信评价指标评分标准,以及其他行业评价标准(如银行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设置指标的评分标准和细则(如表2所示)。
4. 计算隶属度。造价师诚信评价指标可分为定性和定量指标两大类。
本研究采用百分比统计法计算定性指标隶属度,以“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为例来说明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10位专家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中,1个分值为“3”(较好),7个分值为“4”(良好),2个分值为“5”(优秀)。因此,计算得到该指标相应的隶属度为:[0,0,0.1,0.7,0.2]。
利用分级隶属度法确定定量指标的隶属度。以甲的“工作年限”指标得分为例:x=89,代入隶属度函数公式,得到r1=0,r2=0,r3=0.1,r4=0.9,r5=0,因此甲的“工作年限”指标隶属度为:[0,0,0.1,0.9,0]。
5. 确定指标权重。因研究指标间不能完全独立,本研究采用网络分析法(ANP)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具体结果如表2中相关数值。
6. 模糊运算与综合评价。进行模糊运算得到的甲、乙两位造价师的诚信状况隶属度,转化为分值为95.49分和89.49分,相应的诚信等级为“AA”级和“A”级。
对甲、乙造价师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进行调查访问,被调查人员反映甲造价师虽然对现行制度更新的敏感度不足,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执业能力很强、有原则、道德水平高,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乙造价师工作年限相对较短,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学历较高、基础好、对现行造价相关的法规制度比较清楚,精通计量计价及办公软件。
对比上述两种评价结果可知,本文建立的评价模型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出造价师的实际诚信状况。
四、 结语
本研究基于造价咨询企业注册造价工程师的核心业务,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的注册造价工程师诚信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建筑行业执业人员的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未来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设置不同的执业诚信指标,从而对执业诚信部分进行细化、补充,进一步完善造价师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郑磊.现代诚信内涵刍议.现代管理科学,2012,(9):91-93.
2.郑磊,张亚静,彭胜男.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8):39-41.
3.马云飞.注册建造师信用评价模型研究.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
4.郑磊,彭胜男,刘军.总监理工程师诚信评价指标研究.工程管理学报,2011,(8):383-387.
5.郑磊,刘元春,周悦宁.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诚信评价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12):39-41.
6.张淳清,曹加.信用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绿色经济,2008,(11):61-63.
7.王华.我国信用环境优化研究.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
8.北大法意.中国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客户信用评定办法(试行).[EB/OL].http:///act/act_display.asp?rid=187988.
9.刘军.总监理工程师执业信用评价研究.南京: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09CJY070)。
篇9
关键词:资源环境科学;文献计量学;发展态势;
作者简介:王雪梅(1976-),女,重庆永川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学计量学、GIS与文献计量学集成研究.
资源与环境科学以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地球系统特别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涉及地球科学及其分支学科,以及生命科学、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及管理科学的诸多分支学科领域。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科学提出了巨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其相关的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问题,在资源环境和地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1~3]。利用WebofKnowledge平台SCI-E数据库,对2009—2014年中国科学院SCI论文及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论文产出进行统计,并与全球及中国论文产出相比较,了解中国科学院在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产出及其发展状况。
1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从WebofScience的251个学科分类中遴选出与地球科学、环境/生态学相关的学科,根据学科分类在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数据库检索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相关论文,应用美国汤森路透公司的ThomsonDataAnalyzer文本挖掘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对全球和中国的资源环境科学领域产出进行统计分析。
地球科学(Geosicence)领域包括:能源与燃料(Energy&Fuels)、地质工程(Engineering,Geological)、石油工程(Engineering,Petroleum)、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Geochemistry&Geophysics)、地理学(Geography)、地质学(Geology)、地球科学多学科(Geosciences,Multidisciplinary)、湖泊学(Limnology)、气象与大气科学(Meteorology&AtmosphericSciences)、矿物学(Mineralogy)、矿产与矿物加工(Mining&MineralProcessing)、海洋学(Oceanography)、古生物学(Paleontology)、遥感(RemoteSensing)、水资源(WaterResources);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Ecology)领域包括:土壤科学(SoilScience)、生态学(Ecology)、海洋工程(Engineering,Marine)、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Sciences)。
2015年2~3月在SCI-E数据库对全球、中国、中国科学院的SCI论文产出进行检索和统计,中国科学院检索范围包括署名中有“中国科学院”的论文,包括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不包括未署名“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技大学论文。
2中国科学院论文产出总体态势
2009—2014年期间,SCI-E共收录论文955.6万篇,其中署名中国的论文有113万篇,署名中国科学院的论文有15万篇。图1反映了全球、中国、中国科学院2009—2014年年度论文产出量变化。全球、中国、中国科学院的SCI论文分别以年均2%,14%和10%的速度增长。2014年与2009年相比,全球SCI论文增长近11%,中国增长约为93%,而中国科学院增长了62%,由图2可见中国SCI论文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论文增长速度。
图3统计了中国SCI论文占全球百分比和中国科学院SCI论文占中国百分比,表明中国论文占全球的份额持续上升,而中国科学院论文占中国的份额则逐步有所下降,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占中国科学院的份额稳中有升。从图2也可见,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2014年与2009年相比,SCI论文增长了约92%,与中国SCI论文的增速很接近,高于中国科学院整体的论文增长速度。
将2009—2014年环境/生态学和地球科学领域各年论文按照被引频次高低统计TOP1%,TOP10%,TOP20%和TOP50%论文的数量,以及中国和中国科学院相应级次TOP论文的数量,并统计中国占全球的比例和中国科学院占中国的比例(图4)。
根据论文全部著者统计的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各级次TOP论文中的比例基本为15%~20%,中国地球科学领域TOP论文数占全球的比例高于环境生态学领域,并且地球科学领域TOP1%的高水平论文比例很高。中国科学院在中国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各级次TOP论文中的比例为26%~32%,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学领域TOP论文数占中国的比例高于地球科学领域。
3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基于SCI学科分类,分别对2009—2014年全球SCI论文最多的20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占全球SCI论文总数的比例、中国SCI论文最多的20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占中国SCI论文总数的比例,以及中国科学院SCI论文最多的20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全球各学科领域中,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发文最多,发文最多的20个学科领域主要侧重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等,相比之下,中国产出偏重于材料科学以及化学、物理等相关学科领域,中国科学院在环境科学方面论文产出数量比例较高。
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论文产出占全球自然科学领域论文产出的8%左右,中国该领域论文产出占中国SCI论文比例接近10%,中国科学院该领域论文产出占中国科学院SCI论文比例约为20%(图5)。
2009—2014年,中国SCI论文占全球比例约为12%,而资源环境科学领域中国SCI论文占全球份额超过14%。其中,环境科学是全球、中国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论文产出的最主要的领域。此外,中国在能源与燃料、遥感、地质学等方面论文产出占全球比例相对较高,而在生态学、古生物学等方面所占比例较低。中国科学院关于古生物学方面的SCI论文在中国资源环境领域论文中的比例最高,达到54%;此外,在土壤科学、地理学、湖泊学、生态学、气象与大气科学等方面的论文占中国的比例也较高,但在石油工程、海洋工程等方面所占比例较低,不足10%(图6)。
图7中,气泡的大小表征资源环境各子领域占全球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论文产出份额的大小,即点越大,该子领域论文数在全球资源环境领域中的比例越高;X轴表示资源环境子领域中国占全球论文的百分比,值越高表明该子领域中国占全球的比例越高;Y轴表示资源环境子领域中国科学院占中国论文的百分比,值越高表明该子领域中国科学院占中国的比例越高。气泡大的那些子领域(如环境科学等)是全球资源环境科学研究比较多的热点方向;右下角的那些子领域(如能源与燃料等)是中国资源环境科学相对比较有优势的研究方向;左上角那些子领域(如古生物学等)是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相对比较有优势的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2009—2014年发表的SCI论文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环境科学、生态学、地质学、工程学、气象与大气科学、农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化学、水资源、科学与技术、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地理学、植物学、海洋学等。
4主要研究机构的科学贡献
中国科学院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都在SCI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期刊发表过论文,2009—2014年根据全部著者统计超过100篇的研究所有50多个,在资源环境科学领域发表SCI论文较多的前10个研究所见表1,这些较多的研究所都属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机构。
2009—2014年中国科学院27个资源环境类研究所以第一著者发表的SCI论文共有22032篇,其中,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较多,第一著者的SCI论文数都在1000篇以上(表2)。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为6.03次/篇,表2中的“表现不俗的论文篇数”统计的是这些研究所高于基准值的论文篇数,即当前总被引次数除以从年至2014年的累积年得到的年均被引6次及以上的论文[4]。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表现不俗论文都在150~200篇。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被引频次位于前10%的论文篇数,即研究所2009—2014年被引16次及以上的论文篇数,也是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最多,都在260篇以上。
参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前沿分析中心设计科学贡献指数[5],定义:
式中:Ci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第i个研究所科学贡献指数,P10%i为第i个研究所被引前10%论文数量,Citedi为第i个研究所论文被引总频次,n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的数量。结果显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科学贡献指数较高,都在0.1以上。
5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2009—2014年,中国科学院SCI论文增长了62%,高于全球11%的增长率,低于中国93%的增长率,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的SCI论文增长了约92%,与中国论文增速相接近。
(2)中国在全球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各级次TOP论文中的比例基本为15%~20%,中国科学院在中国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各级次TOP论文中的比例为26%~32%,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学领域TOP论文数占中国的比例高于地球科学领域。
(3)中国SCI论文占全球比例约为12%,在资源环境科学领域中国SCI论文占全球份额超过14%。中国科学院关于古生物学、土壤科学、地理学、湖泊学、生态学、气象与大气科学等方面的SCI论文在中国资源环境领域论文中的比例较高。
篇10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自1958年建立以来,面向行业发展,满足人才培荞创新和社会服务需求,探索“国际前沿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培养过程协同、创新平台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科研、学科、梯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有工商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与企业管理两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省级研究生创新基地,设立省级“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机柯。
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4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博士教师52人,龙江学者2人,省级学科帯头入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入,省部级中青年专家2人。
年来,工商管理学科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在SSCI、SCI、管理学部A类期刊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一系列有影晌的学术论文400余篇。主持完成并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40余顶,其他省部级课题50余顶。出版专著27部,内容涉及供应链复杂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零售业态结构优化、客户知识管理等诸多主题。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承担了20余顶省内外各类型和层次的横向课题。同时,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英国华威大学等国外高校幵展国际合作研究顶目。历经多年努力,工商管理学科梯队在学术界逐渐产生较大影响,相关成果先后获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顶20余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管理者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