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计划和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29 11:1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计划和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计划和分析

篇1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纳税筹划;合理避税;对策

一、纳税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提出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企业作为纳税人,其税收的支出属于企业资金的净流出,必然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做好税收筹划,使纳税人税收负担最小化、企业经营目标最大化,就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纳税筹划的应用非常普遍,特别是在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之中。在我国,税收筹划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比较落后,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与完善,税收筹划工作必将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纳税人在理财或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纳税筹划概述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及目标

纳税筹划是指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纳税人通过一系列预先的、有目的的、合法的策划和安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以达到减轻自身税负效果的一种财务活动。纳税筹划不同于避税,更不是偷税,而是在多种合法方式中选择一种纳税最少的方案。

纳税筹划最核心的目标是使企业可以直接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但这并非是纳税筹划目标的全部。实现涉税零风险、获取更多的资金时间价值、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都是纳税筹划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纳税筹划的基本策略

1.规避纳税义务,当纳税人希望减轻税收负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应该是规避纳税义务。规避纳税义务是指纳税通过避免成为一个税种的纳税人或征税对象,从而免除该税种的纳税义务,无须再承担该税种的税收负担。

2.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设法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行为。

3.缩小税基,就是从减少应税收入和加大可扣除额这两个方面减少纳税额,以达到少纳税的效果。

4.适用低税率,就是指纳税人通过“避重就轻”的方式,尽量使自己的经营属于低税率计税对象。

5.延迟纳税,从企业的财务情况看,延迟缴纳税款的时间可以增加流动资金。有利于资金的周转,特别是对一些新办企业缓解资金压力非常有利。延迟纳税策略就是尽量将缴纳税款的时间延后,以获得相应税款的时间价值的税收筹划思路。

6.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纳税筹划,具有操作性强,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特点。

三、财务管理概述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基于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企业财务管理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是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和股利分配,主要的工作是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评价。

(二)财务管理环节

财务管理环节是指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它包括财务管理的各种业务手段和方法。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这些管理环节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周而复始的财务循环过程,构成完整的财务工作体系。

(三)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目标是指通过企业财务管理的融资和投资等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在现代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及理财实践活动中,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逻辑起点,决定着财务管理各种决策的选择,是企业各种理财决策的标准。科学的理财目标,有助于企业日常理财的规范化,有利于科学理财理念的树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理财效率并支持企业的可持续能力。

四、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财务管理集中于企业主要才能创造和保持价值,即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途径是提高报酬率和减少风险,企业报酬率的高低和风险大小又取决于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因此,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企业在筹资与投资两个方面的纳税筹划为题,主要是从量上对资金的筹集、投放、进行分析,以便找出分析方案的解决办法,改善财务决策质量。

(一)企业筹资过程中的税务筹划

企业筹划和使用资金,不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筹资决策的目标不仅要求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而且要使资金成本最低,同时还要尽可能达到企业收益和利润的最大化。

案例:某企业准备自筹资金1000万元,有两种筹资方案可供选择:发行企业债券或股票。假设债券利息率为8.5%,股息支付率为7%,均为每年付息一次;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6%;企业付息和缴纳所得税前的所得为80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

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8条的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不超出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部分进行扣除。在这里,若采用发行债券方式筹资,可以在睡前扣除利息费用60万元(1000×6%),少支付企业所得税15万元(60×25%)。

而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10条的规定,企业向投资者支付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所以,若企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意味着没有税前扣除。因此,仅从降低税收成本的角度分析,企业应当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筹资。

但是,如果从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企业是否应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呢?下面,我们将对两种筹资方案的企业税后净收益进行比较。

在发行债券筹资的方式下,可税前扣除的60万元利息费用,企业的税后净收益计算过程如下:

实际支付利息=1000×8.5%=85(万元)

应纳所得税=(800-60)×25%=185(万元)

税后净收益=800-85-185=530(万元)

在发行股票筹资的方式下,因股息是从税后利润中支出且不能税前扣除,企业的税后净收益计算过程如下:

应纳所得税=800×25%=200(万元)

支付股息=(800-200)×7%=42(万元)

税后净收益=800-200-42=558(万元)

通过对两种筹资方案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采用发行债券方式筹资,虽然可以在税前扣除利息费用60万元,少缴纳企业所得税15万元,但与发行股票筹资方案相比,公司税后净利润却减少28万元(558-530),其原因在于两种筹资方案付息的依据不同。在发行债券筹资方式下,企业的付息基数是发行债券所筹资的数额;而在发行股票筹资方式下,企业的付息基数却是其税后的利润。

可见,税收筹划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考虑,税收负担的减少不一定等于企业净收益的增加,有时一味地追求税收负担的减少,反而会导致企业总利润的减少。相反,在某些情况下,税收负担的增加有时会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1.投资地和投资行业的选择

国家为实现调整全国生产力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健康迅速发展,对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特区和保税区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投资项目,给予诸如减免税收等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地及投资行业时,要充分考虑国家对地区、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区域性、行业性的税收倾斜政策,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尽可能将自己纳入优惠范围内,合理减轻企业税负,获得最大的节税利益

2.组建形式和注册资本的选择

(1)组建形式的选择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如较大型的企业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相对于合伙企业 独资企业这种小型企业,它的税负较重。另外,投资单位在设立企业时,还可以在创立初期采取分公司的形式,使亏损转移到总公司,减轻总公司的税收负担,等企业步入正轨,再改为子公司

(2)企业根据投资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两种类型。相对而言,外资企业享受的减免税收优惠范围更广、享受的优惠政策也更多,而且国家为鼓励外资持续投资,减少外商投资的短期行为,在经营期限、再投资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

(3)在投资总额中减少注册资本的比例,通过增加外部借款的方式来进行投资,所支付的借款利息可以列入期间费用,从而得到财务杠杆利益,节省了所得税的支出

3.投资方式的选择,企业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一般来说,由于直接投资需要考虑企业缴纳的各个税种,直接投资比间接投资在纳税筹划方面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纳税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的纳税筹划不仅是一种减少纳税的行为 ,也是企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可以看成是一种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税务筹划要与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相协调,并做到服务于财务的决策过程 。

参考文献:

[1] 李晓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的应用[J].《财会经济》,2011;

[2] 谢昌明.纳税筹划在财务活动中的运用;

篇2

关键词:集约化会计核算;财务集约化管理;电网公司;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集约化、财务集约化管理与集约化会计核算概念解析

1.集约化

“集约化”中每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集”有集中、集合、集成之意,“约”含节俭、拘束、高效之义,“化”使之规范、标准[1,2]。

2.财务集约化管理

财务集约化管理就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树立强化管理、争创效益的核心理念,具有“财权集中化、业务流程化、监控实时化、预算模型化、核算标准化”的鲜明特征,以实现高效率、高效益财务管理目标的方法。

3.集约化会计核算

集约化会计核算是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集中体现,借助信息平台和管理软件,将电网公司的全部会计工作集中于统一的核算模式之下,取消传统财务管理多级、分散的核算模式,基层单位仅保留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及财务自,而不再开展会计核算业务,并由企业集团财务部门统一开展会计核算、监督、管理业务的一种形式。

二、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作用

1.规范会计工作,提高核算效率

为了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电网公司各级企业必须打破地域和组织界限,集成会计信息与前端业务信息以及集成会计处理流程与业务处理流程,实行会计业务与前端业务的协同,构建省级公司为主体,上下协调一致的会计核算体系,以利于将财务与前端业务实行纵向集约、横向整合、重点集中的格局。由于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共享合一,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

2.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内部建立一套账目,并实行一套账集中核算,资金存储也由分散改为集中,改变了传统会计模式下分散存储、分散核算而效率低的弊端,为减少资金存量、优化贷款结构和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基础上有利于减少货币资本存量和贷款余额。由于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因此融资成本也降低了。

3.提高监督能力,防范经营风险

电网公司在实施其整体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推行集约化会计核算制度,必须落实统一的会计政策、统一的会计科目、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标准成本和统一的组织体系,并加强在线监控工作,以确保会计口径统一及业务透明、规范,从而提高了财务监督水平,增强了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对于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途径

1.统一流程标准,构建“一本帐”模式

如前所述,要推行集约化会计核算制度,必须施行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业务流程、信息标准、成本标准和组织体系,归纳起来就是构建会计核算“一本帐”模式。但由于电网公司财务管理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构建“一本帐”模式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按照“一本帐”的需求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其核心是统一会计科目和制定会计核算凭证模板。其次,统一会计核算流程,其中成本费用、售电、工程项目建设、资产管理、税金等核算流程与电网公司经营密切,需要重点梳理和整合。再次,集中管理财务要素资源,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来负责企业集团所有会计核算业务,提高会计核算的专业化水平。最后,建立“一本帐”信息系统,确保信息流畅通。

2.精简管理层级,归并核算主体

传统会计核算采用分散管理模式,纵向管理层级多,横向管理会计主体多,下至供电分局、检修工区都设有独立的会计机构,财务管控力度薄弱,与集约化会计核算管理要求不符,所以需对管理层级和会计主体进行精简归并,供电分局、工区厂队会计核算职能上移到市县供电局,使管理体系扁平化。基层会计机构撤并后,日常小额支付、报销业务可安排驻点核算员或报账员负责。这样会计核算主要是省网母公司和市县供电企业子公司两个管理层级,但母公司不能直接管理和经营子公司,而是通过控股形式行使管理权,并需要对财务管理权限进行合理分割,母公司通过审批制度行使决策权,子公司通过预算制度行使日常管理权,并负责日常经营活动的核算工作。

3.搭建信息平台,协同会计业务

信息化是集约化管理的物质基础,为满足财务集约化管理需求,信息管理系统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转变到以财务信息为核心集成各项业务的一体化系统,以全面、准确、完整、实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EPR是集成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于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集约化管理要求重组会计业务流程,传统功能驱动型的会计流程将转变为EPR环境下事件驱动型的会计流程,并使会计核算与前端业务深度集成。例如关联交易抵消不再采用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表抵法”,而是采用“帐抵法”,但为了保证内部关联交易的正确性,应由会计人员最后确认。由于集约化会计核算高度依赖一体化信息平台,如果信息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核算必然受到影响,所以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

4.调整工作职能,加强业务管控

集约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对前端业务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基层电网企业会计职能也需转变,要加强对前端业务的监督和控制管理,而不仅仅作为核算部门,为此基层电网会计职能要积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借助EPR一体化平台及内部交易平台,基层会计人员可以充分对前端业务监督和管控,从存货领购开始对每一笔销货状态、流向、货品信息、客户信息、货款收取与存放进行监督。

四、结语

电网公司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系统工程,集约化会计核算作为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核心环节,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和作用。为了确保集约化会计核算工作稳步推进,要以一体化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一本帐”模式,并精简财务管理层级,调整基层电网公司会计工作职能,加强对前端业务的管控,以利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服务;专业核心技能;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238-04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美容化妆品行业是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从138job推出的美容职场每月数据来看,对于大多数美容化妆品企业来说都面临着美容师、美容顾问、美容导师及美容会所店长等热门职位难招人才的问题。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承载为地方经济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功能,为此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高职教育视角下提炼出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为该方向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二、理论背景和能力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岗位技能,其中最重要的在职业实践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技能,就称为专业核心技能。

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除了注重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以外,还需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自我学习、与人沟通和合作、数字运用与信息处理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形成以专业核心技能为基础,并且兼顾职业核心能力的一种培养模式,这就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钱伟荣等提出高职院校理科专业培养的核心技能是以体现“动手能力”为主的硬技能,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培养的核心技能则是体现“动口能力”为主的软技能;沈晓丽则总结出美国职业教育三个技能性内容,一是基本技能,包括读、写、算、数、听、说等;二是思考技能,包括创造性思维、决策、问题解决、想象能力、懂得如何学习、推理等;三是个人品质,包括责任心、自尊、交际能力、自我管理、正直诚实等;郑立梅等认为具有管理为核心词的不同专业学生拥有共同的核心技能,这种核心技能是管理类专业学生所必须具有的、在不同管理工作岗位上通用的技能,它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管理专业核心技能是沟通和决策,具体职能是针对各类组织资源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现有文献中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的提出为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但美容化妆品行业具有自身的行业特性和显著特征,只有兼顾管理型专业人才核心技能、高职文科专业核心技能及美容化妆品行业实操技能的共性与差异,才能确保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指标设计的合理性。为此,以上述理论为基础,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视角出发,结合本行业专家意见,给出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的四个维度,即职业核心能力、管理能力、行业操作能力、动口能力,并将这四个维度细分为18个评价指标:

1.职业核心能力。协调能力:能在各种场合下配合和协调团队工作,促成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能够积极主动与他人沟通,而不是被动回应;决策能力:能将想法贯彻到实践中,切实有效的推进工作任务;学习能力:能坚持学习,善于思考,能迅速获取新资讯;解决问题能力:能用理性的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2.管理能力。计划能力: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能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任务;组织能力:组织团队成员完成工作任务;领导能力: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工作达成既定目标;控制能力:监控工作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创新能力:遇到问题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3.行业操作能力。美容手法实操能力:面部皮肤护理手法技能;美体手法实操能力:身体部位护理手法技能;产品知识:熟记美容产品和项目的功能、使用方法;皮肤知识:掌握皮肤结构和原理;中医养生知识:掌握中医穴位和经络走向。

4.动口能力。客户交流能力:了解女性顾客消费心理,善于运用到顾客交流中;销售能力:掌握店面销售话术和技巧;演讲能力:掌握演讲和培训技巧。

三、假设提出与变量设计

我们根据分析做出下面的假设:

H1:职业核心能力C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协调能力X1、沟通能力X2、决策能力X3、学习能力X4、解决问题能力X5这五个方面,表示为:C=C(X1,X2,X3,X4,X5)+ε1。

H2:管理能力M的主要评价指标为计划能力X6、组织能力X7、领导能力X8、控制能力X9、创新能力X10这五个方面,表示为:M=M(X6,X7,X8,X9,X10)+ε2。

H3:行业操作能力I的主要评价指标为美容手法实操能力X11、美体手法实操能力X12、产品知识X13、皮肤知识X14、中医养生知识X15这五个方面,表示为I=I(X11,X12,X13,X14,X15)+ε3。

H4:动口能力S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客户交流能力X16、销售能力X17、演讲能力X18这三个方面,表示为S=S(X16,X17,X18)+ε4。

H5: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主要与职业核心能力C、管理能力M、行业实操能力I、动口能力S等四个变量的组合相关联,表示为:T=T(C,M,I,S)+β。

四、实证研究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设计和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评价指标的说明,构建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调研背景性知识与要求概述、问卷填写者及调研企业基本信息、专业核心技能指标设计。其中专业核心技能各项能力指标设计采用Likert的5级量表方法,“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为确保问卷设计的质量,多次通过行业专家咨询进行修改完善,并在预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最终问卷。

(二)样本与数据

以珠三角地区美容化妆品企业为调研对象,对珠三角地区美容化妆品企业185位在职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85份调查问卷,回收168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151份,有效率为89.8%。调研对象主要为企业基础岗位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及中高端管理人才,其具体工作岗位有美容师、美容顾问、店长助理、店长、美容导师、培训讲师、前台客服、店老板、区域经理、品牌经理等。采用spss22.0作为问卷设计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及信度检验。

(三)数据分析

1.因子分析。为了提炼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可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因子分析的目的在于浓缩数据,通过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来寻求其影响力最大的少数几个因子,来反映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在因子分析之前,需要运用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对问卷设计中涉及的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以确定问卷的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问卷指标的KMO度量值为0.871,大于0.7,Bartlett’s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0.001,说明问卷数据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宜进行因子分析。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发现X1协调能力、X2沟通能力、X9控制能力、X10创新能力载荷量小于0.5,将其剔除,剩余的14个变量进行第二次因子分析,可得4个因子。这4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方差的贡献率为66.455%。

2.信度检测。根据第二次因子分析结果,针对4个公因子,采用Cronbach’a系数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各变量的a值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所有因子的a值均大于0.7标准,说明各变量的信度通过内部一致性检验,问卷整体的a系数为0.871,表明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设计的量表可以接受。

(四)假设修正

第二次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主成分,这与原假设基本保持一致,但各项能力指标归属不同公因子有所变化,需要对原有假设进行修正,修正情况如下:

1.第一主成分即美容手法实操能力X11、美体手法实操能力X12、产品知识X13、皮肤知识X14、中医养生知识X15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基本上是这些能力指标的综合反映,与假设H3相一致,因此H3保持不变,H3:I=I(X11,X12,X13,X14,X15)+ε3。

2.第二主成分即决策能力X3、学习能力X4、解决问题能力X5、计划能力X6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基本上是这些能力指标的综合反映,与H1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能力因子有一定的出入。根据分析结果,假设H1被修正为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能力因子包括决策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划能力等,因此,H1修正为:C=C(X3,X4,X5,X6)+ε1。

3.第三主成分即客户交流能力X16、销售能力X17、演讲能力X18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基本上是这些能力指标的综合反映,与假设H4相一致,因此H4保持不变,H4:S=S(X16,X17,X18)+ε4。

4.第四主成分即组织能力X7、领导能力X8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基本上是这些能力指标的综合反映,与H2管理能力主要能力因子有一定的出入。根据分析结果,假设H2被修正为管理能力的主要能力因子包括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因此,H2修正为:M=M(X7,X8)+ε2。

根据以上分析,假设H5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主要与职业核心能力C、管理能力M、行业实操能力I、动口能力S等四个变量的组合相关联保持不变,表示为:T=T(C,M,I,S)+β。

五、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结果分析

1.公因子1对美容手法实操能力X11、美体手法实操能力X12、产品知识X13、皮肤知识X14、中医养生知识X15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这说明美容化妆品行业从业人员首先得具备和掌握行业基本技能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掌握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入行的基本门槛,行业操作技能是各行业间专业度区分的关键要素之一,基层技术岗位人员日常工作主要是运用行业实操技能,专业技术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也要深入一线,贴近市场了解和掌握行业入门技能以助其更从容的从事团队组织和管理工作,因此,行业实操技能在企业不同级别职位人员的运用量中有所区别,但不影响其在业内人员需掌握的专业核心技能中的重要性地位。

2.公因子2对决策能力X3、学习能力X4、解决问题能力X5、计划能力X6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这说明行业从业人员具备行业实操技能只能保证其在行业内胜任工作,一旦需要职位晋升发展或是跳出行业放眼其他领域则需要具备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等能让从业人员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能力要素,即掌握行业实操技能可以保证当前工作的顺利开展,掌握职业核心能力则是一种素质的体现,能让从业人员寻求更长足的发展和更高级的晋升。

3.公因子3对客户交流能力X16、销售能力X17、演讲能力X18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这说明美容化妆品行业有其独特性,该行业主要顾客受众是女性,女性消费心理及购买行为有别于男性顾客,从业人员深入研究并掌握与女性顾客的交流沟通技巧能更好地促进业绩的提升,另一方面美容化妆品行业从业人员也以女性为主,女性员工的独特个性和工作方式决定了行业需要美容导师深入市场激励和培训女性员工以帮助其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故该行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动口能力以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4.公因子4组织能力X7、领导能力X8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这说明美容化妆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的管理这个核心词决定了从业人员还需具备管理方面的“软技能”,美容化妆品行业从业人员工作对象涉及不同性格、不同职位的人或不同类型的事,管理技能侧重于对不可见的、难以衡量的“能”的培养,侧重对“人”和“事”等驾驽的能力,具体体现为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二)建议

1.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一线生产、服务、管理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兼顾职业核心能力与行业操作能力的培养,二者缺一不可。

篇4

由于高等院校财务计划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教育事业费、科研经费、其他经费、基建投资和其他专项经费等全部资金的收支计划,而各科资金由于其来源、用途的差异,在财务计划上必然表现出计划弹性的差异,这就给考评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本文拟分三部分来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就有关考评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做一说明;第二部分是在确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探讨考评的方法;第三部分就考评结果对有关责任人的奖惩提出初步建议。

一、财务计划考评的指标体系

由于计划总是以指标或项目的形式来体现,因此,财务计划的考评就可以通过年终决算时有关计划指标或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进行。由于财务计划和实际工作的综合性质,用单一的指标来进行考评,往往会失之偏颇,因此,必须将相互关联的指标组成一个指标体系来进行考评。

1、教育事业费。主要是指高等院校获得的,来源于国家或上级主管的财政预算拨款。其支出主要包括两部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其中人员经费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经费、人民助学金等;公用经费支出包括教学业务费用、设备购置费用、公务费、修缮费、其他费用等。

由于教育事业费的财政、预算拨款始终受国家财力的制约,具有较强的刚性,因而其考评主要是能否按预算方案按时拨款的问题。另外,人员经费开支在编制确定的情况下,也具有较大的刚性,减少人员经费的有效途径的定员减编、精减机构,其考评已经部分超出了财务计划的范围。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公用经费支出中的教学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亦具有相当的刚性。换句话说,高等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符合规格、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教学业务费、设备购置费的减少,必然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修缮费用的支出主要取决于学校的历史,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情况,有关仪器设备的数量、结构和使用情况等,考虑到高等院校的会计科目中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不计提折旧,因而其支出也具有刚性。这样,在教育事业费的支出中,具有较大弹性的部分主要就是公务费和其他费用。这也是才财务计划中教育事业费收支项目下主要的考评对象。其考评指标可以用以下两种形式:

2、基本建设投资。它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基本建设工作量,是反映基本建设规模的综合性指标,是固定资产的生产过程。它包括国家预算内投资、部门自筹资金和借用的外资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内投资,它和教育事业费一样,受国家财力制约,具有很大刚性。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高等院校自筹资金和借用外资(如世行贷款)等搞基本建设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大。考虑到自筹资金和借用外资搞基建在不同高校之间的差异较大,更由于目前的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中,基建投资部分自成体系。因此,本文对其考评也不多加探讨。

3、科研经费。目前科研经费的来源较多,有“863”项目、国家重大公关项目、国家基金项目、其他基金项目、部、省、市级应用类研究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横向委托合作课题等。其经费来源的多少,是一个学校科研实力和综合实力的体现,科研经费的多少,在各高校之间有较大差异,在各年度的实际到帐数目上亦有很大变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弹性。因此,对科研经费的考评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考评科研经费收入,鼓励教师和研究人员申报课题;二是,监督科研经费的支出,控制不合理的经费开支。具体其科研经费收入的考评指标可设为:

科研经费的支出一般表现为相关科研项目的人员、设备购置、实验费用等支出,财务管理上主要是依据有关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严格控制有关不合理的开支。因此,其考评指标可设为:

4、教育事业收入。其主要包括并轨前按照规定收取的各类委培、自费生培养费收入,并轨后表现为各种学杂费收入等。其生源受计划限制,收费标准亦有国家相关规定,是学校多渠道筹资办学的重要途径,因而大多列入学校事业预算管理,其考评相关指标前面已有涉及。由于考虑到高等院校事业费拨款不足,那么此项收入中转为事业预算管理的比例也类似。弹性较大的是短训进修班学杂费收入,但这种收入,在高等院校中的收入差距较大,大部分高校受学校性质和专业限制,所占收入比重较小。其考评也应与科研经费类似,一是积极组织收入,二是控制不合理经费开支。由于考虑到高校事业费拨款的不足,那么此项收入中转为事业费预算管理的比例也是一个重要考评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如下:

5、科研事业收入。这部分收入是指高等院校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服务于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收入,其中包括科研成果转让、科技劳务以及其他服务性收入等。这部分收入具有较大弹性,一方面取决于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科技工作者是否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科研事业收入是高等院校组织收入中具有很大潜力的部分,在高等院校的财务计划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的解决好这部分收入在单位和个人之间的比例,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它同样可以用计划完成指标和增长率指标来考评。在科研事业费中,除了科研成果的专业和劳务以外,高等院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高科技优势对社会进行有偿服务取得收入,如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开放等方法获得收入。总的说,科研事业费考评也应该集中在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特别是应该针对收入的多少能转化为学校基金的比例进行考评。而支出的考评,由于目前高校事业费拨款有限,远不能满足高校办学所需,所以,科研事业费收入的支出大多已经并入学校的预算进行支出管理。

6、经营收入。指高等院校利用部分资产和技术优势兴办的实业,获得收入并解决部分精减人员和待业青年的就业困难。这也是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各高校应该大力发展。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经营收入,根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技术优势、经营管理水平等不同,在不同高校中具有较大差异。其考评指标包括:上交纯利润、人均上交利润、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率、固定资产利润率、上交利润增长率、解决就业人数等。

二、财务计划的考评办法

1、考评方法

在设置了财务计划的考评指标体系以后,考虑到各考评对象的各指标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很难仅仅用一个或数个指标给予简单评价,更由于各个指标在考评中所占的份额也有差异,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办法,使各个指标之间加以归一化,使其考评具有可比性。具体来说,目前可选择的考评办法有综合评分法、权重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几种。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本文仅针对综合评分法做一个简单介绍。

综合评分法是经济评价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能够较好的解决各指标数值不易综合的困难。综合评分法的评价步骤如下:

(1)正确选取评价指标。这个在考评指标体系中已经探讨了。

(2)确定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一般可根据相关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如完成计划任务给一个基准分10分,超额完成计划则进行相应加分,而没有完成相应计划则扣除相应的分数。具体的基准分、加减分的标准可以根据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3)确定各项评分指标的权重。由于各项指标在整个综合财务计划中所占的地位、重要性和影响程度一般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应根据财务计划追求目标的重要性程度和各个高校的发展方向合理的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4)编制综合评分分析表,计算总分,进行评价。

2、案例分析

现以某高校1995年度公用经费开支为例进行介绍综合平分法的应用。

(1)该高校的公用经费开支的评价指标共有五个,分别是:教学业务费、设备购置费、公务费、修缮费及其他费用。

(2)确定评分标准。该高校认为考评公用经费的考评主要在于其支出费用的考评,本在鼓励节约的原则,将评价基准分定在10分,比计划预算开支每节约10%,相应的增加其考评分数1分。

(3)确定各项评分指标的权重。由于该学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教学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开支,一般是不可减少的,这样支出的指标权重给予这三项费用的权重相对较小,而针对公务费和其他费用的权重就相对较大些。具体设置为,教学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三项指标权重分别为15%,公务费25%,其他费用30%。

(4)在上面的相应指标、评分标准和权重确定以后,可填列出下面的综合评分表,进行评价。

综合评分结果为7.66分,和基准分10分有较大差距,说明公用经费的支出计划执行的不好。这样,就有必要针对公用经费的开支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出,主要是修缮费的开支过高,其实际开支数额是计划开支数额的2.52倍。这存在两种可能,一是计划预算方案编制的不合理,考虑修缮费支出过少,在下年度的计划应慎重重新考虑这部分支出的计划数额;另一种可能是财务管理和实施执行中有漏洞存在,存在有人利用这部分开支乱支出经费,应该严格分析每一笔开支情况,找出相关责任人进行惩罚。

三、综合财务计划执行中有关责任人的奖惩

正如上面所述,综合财务计划执行的好坏,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发挥财务评价的奖惩作用,必须详细分析计划执行中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主观原因,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做到奖惩分明。

1、计划执行情况不好,评分较低。此时,应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和不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两种情况进行处理。对于计划不周是由于其他非责任人可以预见或不可抗因素造成的,不应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而应该在今后编制财务计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并增加财务计划的弹性,使执行人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从而更好的执行财务计划。而对于由于责任人主观原因造成计划执行情况较差时,则必须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根据其过失大小,进行相应的处罚。

篇5

[关键词]农村 财务会计管理 监督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9(2016)03―0026―01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财务状况发生深刻变化,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但农村财务管理方式未达到完善的地步,需要寻找其中缺陷,提升农村财务会计管理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分析

1.1“村财村管”

此种方式属自管式财务管理模式。村委会获得所有村民许可,任用财务会计人员,对全村的财务会计工作实施管理,在农经站或财政所的指导下开展业务,财务会计人员直接向村委会负责。

1.2委派会计人员

此种方式改变了原本村委会直接选任会计人员的情况,直接由乡、镇政府任命,同时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任免、培训等,削弱了村干部对会计人员的控制,会计监督得到增强。

1.3制

将村级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工作环节交由有关机构处理,指的就是“农村会计制”,一般包括“村资乡管”、“村账乡管”等。

2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国推行运用“会计委派制”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应用实践尚短,管理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会计委派制度实施过程中,因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够健全,无法满足委派制的高效管理。同时,这种管理模式缺失对村镇的监督与约束,无法发挥出会计人员的核算作用,从而引起其他管理问题。

2.2监督不到位

财务监督对财务管理的意义不言而喻,审计监督效果决定财政透明程度。较多农村的财务工作、审计等工作都由一名工作人员负责,造成财务工作混乱无序。收支管理工作方式不科学,监督管理机制缺乏合理性,会计的权力愈加集中。

2.3缺乏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可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发挥指导作用,但较多农村地区并未对财务计划有深入认知,未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财务计划的存在毫无意义,财务制度在具体实施时阻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农村地区,年度财务报表和财务计划均是由书记、村长、会计人员共同商讨决定,并未向村民公开。农民不了解财务计划内容,财务管理不到位,会对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热情形成负面影响。

3改进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的措施

3.1弥补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缺陷

调查当地实际财务状况,结合调查结果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划分财会人员的职责,阻止财务会计管理发生混乱。实施考核制度,落实到每项具体工作中。制度制定完毕后,要严格执行,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都要遵守制度,确保制度彻底执行,以免制度形式化。

3.2对财会人员展开高效培训

以往的培训方式已无法满足实际要求,需要依据农村财务工作实际状况采取新的培训措施。以往的培训方式均是思想教育,新时代的培训应从改变农村财会人员的理念着手。可邀请农村财会领域的专家作为讲师,普及目前最先进的农村财会工作理念,使这些会计人员的观念可适应新农村的发展实际。不仅如此,讲师可组织这些财务会计人员前往发达农村地区参观学习,与当地会计人员交流,借鉴有价值的方法。还要建立起明确的奖罚制度,提升财会人员工作热情,促使财务人员自律,遏制不正之风,让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3.3创建监督机制

县级农业主管部门需与乡政府共同创建乡级财务监督机制,各村依据实际情况创建村级监督制度。前者定期对管理范围内的行政村和会计委托机构开展审计,并将审计结果直接公布给村民,在民众的监督下实现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寻找村中德高望重、通晓财会知识的村民,组建成农村财会事务监督小组,负责对村政府的财务工作实施监督,审查每项财会工作,减少财务工作的不合理环节。财务人员在处理财务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守财会制度,使每项工作符合专业要求,发现违背制度、缺乏手续的行为,拒绝办理。

3.4编制科学的财务计划

财务管理和收支需要得到财务计划的指导,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可促进农村经济向前发展。如发现财务计划存在不科学的内容,必须公示上报,要在各方监督下才能促使其发挥实际作用。在编制财务计划时,要分析当地的具体情况,使计划具备较强针对性。比如,编制年度财务计划时,要对上年度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下一年的收支情况实施详细划分,确保每笔支出都有清晰地记录,随后再进行财务公示,如此就可保证财务公开透明。

3.5增强农村转移支付水平

篇6

现代管理会计从理论上看,指的是面对企业内部开展的财务管理和信息集成系统。但战略管理会计与现代管理会计不同,战略管理会计是面对企业外部的财务管理和综合的信息系统。因此,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应用两种管理会计方式,将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结合,形成严谨、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本文对现代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

一、现代管理会计

现代管理会计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计划,二是决策,三是执行。首先,现代管理会计需要进行计划,企业的财务计划也叫做财务预算,要以企业的核心财务状况为基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划,从而使企业的财务部门制定出一个具有规律可循的财务计划列表,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支出和收入全部划入企业的预算计划之中,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财政资金得到合理的协调,从而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形成规范的企业财政活动标准。

其次,现代管理会计需要进行决策。决策会计是现代会计管理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企业的决策会计与企业的计划会计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正确的财务决策可以使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步入正轨,提高发展的水平,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计划的实施。而反之,企业的财务计划也需要以企业的财务决策为依据,从而找到正确的财务计划标准。因此,在现代管理会计进行决策时,需要充分分析企业财务计划的状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财务决策。

现代管理会计的最后步骤为执行会计。执行会计需要以企业的计划会计和决策会计为依据,重点对企业的财务使用状况以及经营的效益进行控制和评价,执行会计不仅能够将企业一整年的财务计划现实化和具体化,还能在执行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时刻处于监督状态下。因此,在现代管理会计进行计划和决策之后,还需要真正落实到实际,真正执行,才能实现现代管理会计的真正目的。

二、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别之处在于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其中不仅包含财务信息,还有其他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使企业能够在获得更多信息的情况下选择更多的财务管理方法,最终寻找到适合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管理方法。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为企业提供更多信息

过去传统的管理会计的缺点,主要就是只能为企业提供财务方面的信息,但是却不能提供其他类别的信息,令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分裂开来,造成财务状况的模糊。而战略管理会计则不然,一是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提供数量可观的信息,诸如市场份额的企业占有率、市场需求量以及产品质量竞争等等生产经营方面的信息,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结合起来,企业可以以生产经营的现状为基础制定符合实际的财务战略;二是为企业的管理财务提供多种信息,能够使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条件,来制定更加严密的财务决策,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占足先机,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制定新的业绩测评方法

过去的管理会计通常以企业的业绩测评结果为衡量员工业绩的唯一依据,这其实是一种不科学的方法,如果只看重企业业绩的测评结果,将结果视为唯一标准,难免会使企业员工丧失自信心,还有可能引起员工的恶意竞争,这种状态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积极改变企业的管理会计模式,从以测评的结果为衡量业绩的依据,改为以多样化的测评为衡量业绩的依据。战略管理会计注重的是企业业绩的测评过程,以企业业绩的测评过程为主要的衡量标准,注重生产经营的过程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文化效益,从而促进企业长远、良性地发展。

(三)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更多运行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财务管理运行方法,例如企业产品价值链的分析方法、企业的经验曲线和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的计算方法等等。这些多元化的财务管理的运行方法能够随着企业的财务状况不断地变化而改变,为企业提供更加动态的财务管理,这样是实事求是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企业管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同时,战略管理会计还可以根据企业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为企业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竞争方案,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总之,不论是利用现代管理会计或是战略管理会计,都能够使企业转变其财务管理方式,从而逐渐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篇7

一、公司介绍

1、公司简介

2、公司现状

3、股东实力

4、历史业绩

5、资信程度

6、董事会决议

二、项目分析

1、项目的基本情况

2、项目来历

3、证件状况文件

4、资金投入

5、市场定位

6、建造的过程和保证

三、市场分析

1、地方宏观经济分析

2、房地产市场的分析

3、竞争对手和可比较案例

4、未来市场预测及影响因素

四、管理团队

1、人员构成

2、组织结构

3、管理规范性

4、重大事项

五、财务计划

一个好的财务计划,对于评估项目所需资金非常关键,如果财务计划准备的不好,会给投资者以企业管理者缺乏经验的印象,降低对企业的评价。本部分一般包括对投资计划的财务假设,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预测。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等内容。其中,对于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和流动性要求较高。

六、融资方案的设计

1、融资方式

(1)股权融资方式

(2)债权融资方式

(3)债转股的融资方式

(4)房地产信托融资

(5)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

2、融资期限和价格

3、风险分析

风险化解方案

4、退出机制

5、抵押和保证

6、对房地产行业不熟悉的客户,需要提供操作的细节,即如何保证投资项目是可行的。

篇8

一、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监管不严格

集团企业的形式决定了多个账户的存在,这给监督下属企业的财务行为带来了困难。松散的监督制度导致了许多集团企业中存在着冒领、浪费、贪污等行为。有稳定收入的下属企业或部门有意存留低收益存款;还有的分公司在投资中出现巨大资金缺口,出现高成本借贷;在这两种现象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集团企业的财务上的“双高”。外部银行结算的流通方式造成了内部企业间结算费用居高不下;下属企业独立融资,规模小,吸引力差;各企业独立投资行为中随意性大,无法形成集团企业的整体资金优势。

总的来说,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需要面对是三个问题:资金来自于哪里?资金要用到哪里?如何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当前松散的财务管理制度明显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三个问题,制约了集团企业资金运作效益的提高。

(二)预算管理不规范

有的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单纯依靠领导决定和财务人员自觉意识,没有形成制度约束。当资金吃紧、领导重视的时候,就过紧日子,而时过境迁之后又随意支出,不加制约;有的时候,虽然形成了规范的初步预算方案,但是在执行中稍微遇到点阻力就会走样;多数集团企业的预算编制没有形成有效的技术和信息支撑,而是依赖领导一时兴起的决定;预算执行中没有“循规蹈矩”,预算控制中没有做到“违法必究”,对于资金漏洞不能及时发现,造成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权责不清,给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益和业绩评估带来困难。

(三)重业务管理,轻财务监督

集团企业的领导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了下属公司的经营管理、人事调配、业绩分析、政策制定以及各种项目的监管和审批上,而很少插手预算制定、预算控制、财务风险预测等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掌握的不准确、不全面,容易造成资金流失和风险的形成。

二、改进措施——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标准化

财务管理制度创新是伴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而变化的,制度的创新既要伴随着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去预订,又要根据公司的发展现实去修改。人福科技公司财务管理标准化的制度创新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针对集团财务管理特殊模式的管理要求设计的制度

这部分制度有统一性和强制性,不因经营公司的特殊性有所改变,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管理制度和资金(含银行账户)管理制度。计划管理制度又包括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关键点在财务计划的编制、财务计划的执行、财务计划的分析,财务计划包括投资计划、资金计划、成本费用计划、利润计划、中长远财务计划。财务计划作为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团公司考核投资公司的重要依据,财务计划的管理可以充分表现集团公司对经营公司的调度能力和监控能力,同时又是充分调度经营公司领导班子的积极性和在集团内推行相对公平、公开的激励政策的有力依据。资金管理部分一则是遵循国家相关法律和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其次是根据集团公司的管理需要,提出很多针对集团公司和各经营公司管理现状的特殊规定,这部分包括资金计划管理制度、银行账户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现金及银行票据管理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制度表现的是对各经营公司现金流的及时了解和控制,要求按月编制,每周上报资金现状,以保证整个集团公司资金流的畅通和现金流风险的有效控制;银行账户和现金、银行票据管理制度强调的是合法性和纪律性,集团公司对经营公司的银行账户的开立和撤销有知情权和审核权,对各经营公司的资金调度有严格的审批权,对公司资金支付的审核权限有严格的规定,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有严格的惩罚措施。总之,作为集团公司对各经营公司财务控制和资源利用的制度基础,这部分财务管理制度带有强烈的强制性和统一性,是针对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需要所作出的有针对性的硬性规定,各经营公司必须严格执行,没有任何差异性对待。

(二)在集团基本统一的要求下,各经营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特殊情况不必高度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这部分制度不要求整个集团高度统一,各经营公司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差异性设计,但这种设计出的制度必须经过集团公司认可;制度内容主要包括财务人员的组织构架和岗位划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差旅费管理制度、采购、存货、生产、销售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涉及的内容跟经营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密切相关,企业的经营规模、地域特征、资产结构、流程关键点等都决定了各经营公司间很难达到制度的统一性;既要符合企业实际经营需要,又要满足企业集团的管理和信息需求,是这些制度设计的基础;组织和岗位部分有集团统一的职责划分,跟标准化的第一部分(流程再造)和第三部分(岗位整合)密切相关,主要表示财务核算和控制的各项任务的详细分工和执行权限;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关于固定资产的一些会计估计、购置审批权限及日常管理职责;差旅费及各项业务内容的管理制度跟流程再造的内容相对应,可以认为是各流程控制点权责的详细说明。

参考文献:

篇9

一、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基本含义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和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它包括以下两个基本涵义:

1.企业管理必须由计划经济中的以生产计划为中心,转变为市场经济中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企业目标也应由产量、产值最大化转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经营正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化,企业管理必须转向以价值管理为主的财务管理,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观念,并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带动其他各项管理。

2.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既是企业管理的突破口,又是企业运行的控制点,也是企业发展的落脚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和调节作用的是市场信息,而财务管理就是以市场信息为基础进行市场预测,据此提出经营方案,参与经营决策的。

二、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客观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由财务管理的地位和特性所决定的。

1.财务活动的综合性决定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企业的经济活动分为使用价值运动和价值运动。价值运动或者资金运动是通过财务活动表现出来的,包括筹资、投资、分配等活动。企业其他经济活动属于使用价值运动。由于不同使用价值指标不能相加,因此使用价值运动不具有综合反映性。而价值指标具有可以加总的特点,可以全面反映使用价值的生产与交换过程,综合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与成果,综合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运行。

2.财务管理目标的全局性决定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注重扩大收入,减少消耗,追求本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指标,求得资产增值。而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恰恰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他各项管理目标都是为财务管理目标服务的,是围绕总目标的具体目标。

3.财务关系和财务环境的导向性决定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投资人之间、企业与债权人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等。财务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财务与税收环境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财务关系,适应各种环境。这些关系和环境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而其他各项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从财务关系和财务环境的角度讲,财务管理解决的是企业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其他管理解决的是如何去的问题。因此,财务管理对其他各项管理具有导向性。

4.财务管理职能的控制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其中,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处于关键地位,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其他各项管理活动的产生、变更或消失。同时它能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经营活动施加影响,并对其他各项管理起着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5.财务风险的制约性决定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随着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些风险在加大。企业的供应、生产、营销活动,不仅要考虑需求的变化,而且要考虑能否以较低的成本筹措所需资金,能否进行分散风险的组合投资,能否在进出口贸易中减少外汇风险。从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角度出发,企业亦应加强财务管理。

三、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现实性

1.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①产权的产生、界定和构成都建立在一定财务关系的基础之上,离不开科学的财务预测、分析和决策。②责任明确、政企分开,也要靠合理、合法、有效的财务关系来完成。③管理科学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为其他各项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并带动其他各项管理。④从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公司制的组织结构来看,股东大会及其委托机构——董事会的基本职权包括制定财务预算、计划,决定投资、利润分配方案和注册资本的增减,而其他管理的决定权下放到了董事会的委托机构——经理层,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处于高层次、全局性的地位。

2.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资本经营的基本要求。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国际竞争所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都离不开财务管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要求企业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采用恰当的资本结构,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强化资金管理,调整资金的存量、流量和周转速度,优化企业债权、债务比例,以便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本成本,实现资本增值。

3.实践证明了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强化和完善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后,财务管理被放在了企业管理的显著位置。实践证明,企业摆正财务管理的位置,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企业就能适应市场经济,就能发展;企业忽视财务管理或财务管理失误,企业管理就会失控,企业目标就不能实现,甚至会破产、倒闭。

四、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标志

1.企业重大的经济决策特别是投资决策,要有财务人员参加,并要进行经济效益的科学论证。企业重要的投资筹资项目、新产品试制、科技开发、技术改造、跨国经营、融资、兼并、联营、重组等重大举措,除要进行市场前景预测、技术论证外,还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加以预测、分析、评价,在众多的评选方案中,选择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最好的项目。

2.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各项发展规划,要以货币的形式融于财务计划中,财务计划统括全局,其他各项计划服从财务计划。其他各项计划的制定要以财务计划为中心,最终服从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个根本目标。要改变过去那种先编制生产经营等其他计划,然后汇总得到财务计划的被动做法。企业财务计划或者财务预算方案一旦形成,各部门要层层落实,力争实现财务计划。

3.建立财务分级责任制,要使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和各部门,使各单位、各部门都承担资金、成本、收入等财务指标。凡是物资采购、产品销售、产品开发、设备更新、对外投资等经营活动,都要围绕着产品多、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做文章。

4.建立以财务指标为中心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考核、评价指标。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级经营单位除了以财务目标为主制定各分目标后,还要对其工作绩效和经营结果进行考核、评价。要以成本、利润、资金回收与占用等财务指标为主考核其目标完成情况。即使是产量、质量、安全、效率等指标,最终也要折算成经济效益指标加以考核。

五、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论发展还有待完善,人们对财务管理中心论还没有达到高度的共识,所以,在某些传统的思想观念上还有待转变。为避免引起误解,需要澄清几个认识问题。

1.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是忽视和否定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和盈利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其中的一项。只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及财务管理本身的特点(它以价值管理的观念指导其他各项管理工作,并且对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和最终结果进行综合反映),这才决定了它在管理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但财务计划指标的完成、财务管理目标及企业目标的实现仍然依赖于企业各项具体管理工作的配套实施。离开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财务管理体制便成空中楼阁;没有财务管理的指导,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便是盲目的。

篇10

当前,很多企业都积极扩展自身经营范围,实施多元化经营,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增强盈利能力。不过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不论是采用了哪一种集团管控模式,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时一般都只有年度预算以及公司战略,基本上都缺少清晰的财务战略。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其财务战略必须跟自身的短期经营目标以及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确保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将财务战略作为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体系,使得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跟财务战略相互匹配,同时企业财务负责人还应当深度地参与到公司整体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切实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符合企业集团的发展实际。

二、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及模式分析

在企业的财务战略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企业总部的管理职能,并理清财务管理的关键流程控制点及权责体系。总部在职能定位上应当是明确集团企业的价值创造作用,并明确集团企业的财务部门所承担的具体管理职能,以此来有效强化集团企业的财务管控及整体价值,使得集团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企业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的价值累计和,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小于集团内风险叠加和。总部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积极协助企业领导层合理制定发展战略,并对企业集团的对外融资及对外投资统一负责和协调,为下属企业提供集中式服务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

企业集团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相关的权责主要是依靠管理流程来体现的。正是基于此,应当进一步优化核心财务管理流程,对于流程中的各个障碍点、关键点以及控制点都需要进行明确,同时及时确定好各个岗位的责任范围以及相应的承担方式,并对其赋予一定的权限,这是建立完善权责体系的关键点,也是保障财务战略以及企业集团管控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明确的是,财务战略的实施需要多个角度以及多个层次。横向角度来看,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应当关注到企业内各个成员单位在发展上有着不平衡性的特点,同时不同的业务单元也会处于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

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战略就应当制定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财务战略,同时还要及时制定各个业务单元的分项战略以及各个主要财务职能的分项的财务管理职能。在制定各个业务单元的分部战略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和评估企业业务所处的生命周期,考虑到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各个业务单元在企业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对于相对成熟的企业业务单元,应当确保其为企业提供现金流,在管理模式上采用经营控制型模式。在制定分项财务战略上至少应当包含投资控制战略、融资控制战略以及运营资金控制战略等。

三、财务战略系统内容分析

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应当构建好财务战略的规划体系,也就是将之前的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系统进行科学分解,划分为短期财务计划、中期财务规划以及长期财务战略等三个部分。不仅如此,为了切实避免财务战略自身所具有的空洞性而产生的短期行为或者不可行性,应当在企业集团的短期财务计划跟长期财务战略之间设置联系桥梁,即中期财务规划。在这三者中,长期财务战略对于短期财务计划以及中期财务规划都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它也是企业集团整个战略规划的重心,在制定上应当结合企业核心能力以及未来发展环境进行长期性思考以及全局性思考,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制定方向性以及原则性的目标。中期财务规划则应当结合长期财务战略,对近期的发展环境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提出企业集团未来几年内的具体财务规划和目标,中期财务规划也是企业集团长期财务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比较而言,短期财务计划则是对企业中期财务规划的进一步分解和落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在短期内的具体实施规划以及目标,一般情况下短期财务计划的目标都是有具体的一系列财务指标来构成的。从本质上讲,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中的短期财务计划是一种运行和控制系统,这一方面跟长期以及中期的战略财务规划是有所区别的。

四、财务战略动态性管理分析

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财务在制定财务战略时还应当确保其动态性,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是变动的,同时顾客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动,市场中企业的竞争对手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不仅如此,不断变化的技术变革也会影响到企业核心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讲,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中的财务战略也应当具有必要的动态管理能力。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来讲,实施动态化管理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即管理过程的连续性、循环性以及实时性。要确保财务战略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就要从财务战略管理的制定、应用、评价以及修订四个环节来着手。在财务战略管理的循环性方面,主要是指财务战略在动态管理中不应当结束语项目评价,而是应当结合项目评价的结果进行返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同时,还应当注重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时性,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时性和循环性在管理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管理手段应当结合管理实际进行针对性制定和实施,实现管理过程的动态性以及实时性。

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中所实施的财务战略还应当将重点放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扶持上,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的盈利和竞争优势,就必须形成切实有效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财务战略的切入点,企业的资源在配置时应当重点向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单元发展,同时还要有所侧重,切实提高资源配置的使用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