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的提出范文
时间:2024-03-29 11:1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经济的提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财税金融意义背景
1绿色经济的内涵分析
绿色经济最早从环境经济学角度提出的,源于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绿色经济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有影响力的。我国的绿色经济按照我国的国情发展绿色经济,将绿色经济纳入到国家的社会主义规划中。绿色经济主要是将环境、资源纳入到生产中,主要把自然资源的价值与经济价值形成产业链,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绿色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是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为子孙后代留有生活资源。绿色经济主要是对传统工业经济的一种不完全否定,其实纵观整个经济发展状况来说,绿色经济是有一定历史发展背景的,同时也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会引导未来经济的一种管理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国内,不管是任何企业都应该符合时展的脚步,重视绿色经济的发展。
2绿色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1能够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重视
绿色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保证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处于和谐的关系,对环境资源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合理的使用,尽可能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同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发展国家的经济。现阶段,信息时代各种消息传播的速度之快,我们在各大网站上都能够发现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工作中。由此可见,人们对环保的重视,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企业发展中,有意识地重视环保问题,这对于绿色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2.2倡导绿色经济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被人类使用完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就算是有可再生的资源也需要经历千万年的历史才能形成,但是我们的子孙等不了,所以国家针对经济发展的形式,也为子孙后代着想,倡导绿色经济。短时间内因为绿色经济的提出给企业、个体以及很多人带来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但是就从长期的发展来看,节约能源如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意识,那么人人献出一分力,世界将拥有美好的明天,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平衡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有更多的光明。
2.3有利于倡导产业经济的发展,优化市场的竞争环境
绿色经济政策的提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财税金融政策鼓励大家在经济发展中向着绿色经济发展,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虽然企业在生产中增加了短期的绿色成本,但是省去了一大笔处理污染的费用,这么一平衡,企业也是走可持续的道路。能够提高生产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转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引导工业企业向着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整体上优化了市场的环境。
3绿色经济发展中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绿色经济概念最早在国家上提出已经有30年的时间了,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以至于我国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我国也开始重视绿色经济,并且对绿色经济的发展也进行过很多的尝试,但是因为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点,而且绿色经济的倡导对于很多企业单位来说,短期内是看不到经济利益的,所以在国内全面推行绿色经济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我国虽然已经在重大国家会议上提出绿色经济政策,但是相关的法律条文还不完善,尤其是财税金融政策不健全,国家法律政策的缺失影响绿色经济的发展,因此就缺少了约束力和法律依据,同时也阻碍了财税金融政策方面对绿色经济的作用。
3.2金融信贷等政策对绿色经济发展支持力不足
绿色经济体制下,应该倡导绿色信贷,但是绿色信贷的标准高,绿色信贷应该是综合性的。但是现阶段在绿色经济中像金融信贷政策缺少的内容就很多,主要是具体的绿色信贷申请要求不全面,缺少对风险的评估机制,国家金融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所以银行在进行信贷管理的时候,不能对企业的绿色经济作出准确的判断,为此银行就会选择减少绿色信贷的支持,降低了绿色信贷的操作,增加了企业资金周转的问题,这种财政政策不利于企业推行可持续的绿色经济,降低工作动力。
3.3绿色经济的发展周期长,对绿色经济认识片面
发展绿色经济产业,从原材料的选择、生产环节到加工、销售等环节,事无巨细的都应该重视环保。所以需要更换现有的基本设备,而且投资巨大,同时更换绿色经济的周期时间长,看到利润的时间也就长。因为时间的问题,导致很多人不愿意选择发展绿色经济,尤其是现在经济发展速度这么快,他们怕一经发展绿色经济,很容易被市场淘汰,他们这种思想是片面的,没有认识到绿色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只是以短期利益为主。周期长,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财税金融政策,尤其是银行信贷一定会选择那种见效快的传统产业进行贷款等业务,对于投资人来说,也会选择投资收益快的项目,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等,这都不利于绿色经济政策的推行。
3.4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缺少绿色经济配套扶持财务政策
我国政府一直鼓励企业进行投资多元化,主要是企业能够扩展自己的经营规模,实现收益最大化。现阶段绿色经济在企业中还处于刚开始发展的阶段,很多人对绿色经济不重视,除去政府财政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很少有人把资金投入到绿色经济项目中,所以绿色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缺少投融资的支持,更加缺少社会财力。现阶段传统企业的产业结构已经有所转变,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能”的传统经济转变为“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在转变的过程中,短期内的盈利成本会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加上财税金融等政策是有限的,绿色经济配套扶持的财政力度小,满足不了一些企业绿色经济转变的要求。
4加快我国财政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
4.1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作用,构建法律条文
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需要有法律基础,尤其是涉及到财税金融政策,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对绿色经济的背景、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等做好分析,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以便于在发展绿色经济的时候有国家法律的依据。完善绿色经济体系制度,有利于绿色经济符合时代的发展,实现绿色经济良好基础。绿色经济的提倡现在是政府行为,政府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经济的转型,并且按照一定的要求,不断促进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企业的发展重视财政政策,因为它涉及到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资金,政府财政的支持,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减少风险的损害,减少税收,保证企业走向节约型的发展。
4.2发挥“绿色信贷”的调控作用
绿色信贷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的信贷控制,针对的是不符合绿色信贷的企业,主要能够遏制高消费、低产能、高污染的产品销售等,满足社会环保的要求,符合节能减排的工作。制定绿色信贷对银行的发展来说,会失去一些传统工业的企业用户,银行短期的经济利润会受到影响,但是银行也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按照长远计划来说,银行需要积极的进行转型,利用信贷等金融政策引导企业用户发展绿色经济,最终建立起环境友好型和节能减排的绿色企业内部发展机制,调整好企业内部的生产结构,建立长效机制发展。
4.3改变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认识,完善绿色财政政策
企业的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计划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认识,尤其是对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影响力。企业管理者首先做表率,因为管理者的决策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认识到虽然企业的绿色经济发展周期长,但是对于长期生存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企业建立绿色的“GDP”核算体系,优化绿色补偿领域,鼓励绿色消费,提升绿色消费理念,促进消费者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完善补贴措施,制定合理的补贴方案。对现有的绿色税种进行管理,重点在于资源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上,重视财政和税务的改革。
4.4扩展企业绿色融资渠道,加大对绿色经济配套设施的服务政策
绿色经济的发展改变现有的绿色融资渠道单一的状态,加大对绿色经济的宣传,让整个社会认识到绿色经济的发展作用。对绿色经济配套设施进行管控,进行循环企业和生态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氛围,国家的经济资金投入有限,倡导其他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企业向着低消耗,高效产能的方向发展。企业的财政资金以及一些财税金融等政策可以减免一些绿色配套设施投入的纳税金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要重视绿色经济的特点。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经济 发展前景
我国的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造成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也即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但是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就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原动力,因此导致了损失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缺乏和枯竭。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来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目前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巨大隐患。因此,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保障一切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众多的污染物质导致的全球变暖,其中建筑行业的所产生的污染物质就占据一半,在建筑施工中所消耗的能源占据能源消耗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五,除此之外,建筑施工还要排放出大量的废物。更严重的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采取的是粗放式的发展,就意味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污染物就更多。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燃料、土地以及建筑所需的原材料。所以,在建筑行业中提出绿建筑的概念是正当其时的,绿色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在建筑行业正常发展的同时,也能和自然环境和协调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绿色建筑也是作为建筑的一种规则和对建筑环境的性能衡量的标准。在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以及健康的居住条件下,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房屋建筑而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对相关的资源实施高效的利用,绿色建筑也被人们称作为生态建筑。这种建筑模式能够实现和自然环境的友好相处,真正的实现了人与自然和建筑的共同发展。
生态建筑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由于各种客观的历史原因,我国很多的建筑经济都是公营建筑经济,它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建造成本低,而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主要是由我国的公用机构进行具体安排。因此,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能够较容易的得到实行,传统的建筑业,具有投资性强,使用寿命短,是一种粗放型的产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顾给人们提供充足的生活空间,而且又不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进行损害。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和传统的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对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循环可再生的资源,对建筑本生来说,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较传统的建筑更健康舒适,同时具有碳排放低的优点。就目前的消费市场上,也可以较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环保消费的要求。总的来说,绿色建筑具有完整性、地域性以及综合性这三方面的特点:
首先,生命周期的完整性。绿色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较传统的建筑环保,能源消耗低,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待绿色建筑,它的特点有表现在其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里面, 对于建筑行业环保的理解,并非是仅仅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而是在对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设计、建造和使用是作为考擦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的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次,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绿色建筑的建造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类从中受益,人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建造的时候,仍然是要求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及生活习惯,强调以人为本,在满足人们舒适安全的基础上建造出来的绿色建筑,只有这样,绿色建筑才能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同时,绿色建筑对周围的环境特点也很重要,不仅要考虑到是否和当地的建筑性格相符合,还要充分尊重当地的习俗,在建造绿色建筑的时候,要按照当地的建筑环境,是绿色建筑有机的融入到里面,充分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绿色建筑。
最后,统筹建筑,综合发展。绿色建筑是一套完整的工程,有其系统化的建筑设计,因此,绿色建筑具有十分强烈的综合性。绿色建筑的建造们能够对周边的许多产业造成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其它类学科都会因此改变,比如:建筑生产设备、建筑教育、建筑设计、能源服务、房屋设计及维修以及市政基础建设等等,从这一点出发,就能看到,发展绿色建筑都相关产业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虽然能够完全符合人们的生活和消费的需求,但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和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才能使绿色建筑经济得到长远的发展。建筑业长期以来都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想要以后依旧保持绿色建筑经济的长期发展,就必须一开始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采取一定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是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里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首要任务,并且坚持上述原则,促使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更上一层楼做出积极贡献。
三、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一)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对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之前,必须要对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和认识,这样才能根本的把握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进程,也能较快的找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更好的促成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还没有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达成共识,也就是说,绿色建筑还没有上升到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再加上由于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的形成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成型法律对绿色建筑方面的规定,就导致了人们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也无法可依。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一套完整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明文规定的国家法律面前,绿色建筑降级的发展才有迹可循。其次,由于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成本过高,导致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停滞不前,同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可行的技术交流平台,比如对于房屋采光的合理设计,国内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反倒是一些建筑企业打着高效环保的旗号进行获利,出绿色建筑经济出现泡沫,加深了人们对环保建筑经济的误解。
(二)绿色建筑经济的解决措施
上述情况说明,我国的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巨大困难,但是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共同理想,也是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必须要提出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着重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成本的降低。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同等的建筑建筑材料成本条件下,必须要降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成不,才能够从根本上促使绿色建筑经济的平稳发展。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的时候,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好污染物的处理工作,使建筑质量和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相统一。除此之外,各国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增强自身的绿色建筑经济意识,更好的指导和引导绿色建筑经济工作的开展。在经济上,减少投资商的税务,让建筑者觉得绿色建筑经济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进而加速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其次,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成本的降低。外部成不指绿色建筑金的外部条件,比如土地,要想降低外部成不,就必须要提高土地入手的质量。绿色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时刻保持顺畅的空气流通,这样高质量的土地上建造的绿色建筑才能更有效,从而大大降低绿色建筑投资的风险。由此看来,一块高质量的土地有利于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成本的降低。除此之外还要降低建设的成本,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前期,对要对绿色建筑进行进行的设计和合理的施工,要求提高施工的精准性,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大量返工,进而造成建造成本损失。在哦招标的时候,政府部门必须制定公开透明的招标政策并严格实施,,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绿色建筑的标准,从而减少建设成本。
四、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
尽管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还不成熟,但是绿色建筑经济是我国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毕竟之路,同时也符合国际建筑潮流,因此具有叫广阔的前景。首先,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应该坚持走低能耗的发展道路,以科技为主导的精细化设计,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迅速的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理论体系。其次,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药不断推广绿色建筑节能理念,对于建设所用的原材料以及房屋所用的能源收集材料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计出人们在绿色建筑中所需的能源设备,展现出绿色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在目前全球的碳排放量激增和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而受到全球的瞩目,充分的相信,绿色建筑经济下的绿色建筑在未来必然会发展成为人们居住的主流建筑,同时也因人门对环保的重视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绿色建筑也是人们未来所追求的建筑模样。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对目前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加以解决,让建筑行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不仅大幅度降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为环保做贡献。从而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回归自然,城市化的建设也趋于绿色化。当热,绿色建筑毕竟是一个新的起点,这需要人们不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逐步建立起一个低碳的节能的建筑,最终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因此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璇.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2]李牧.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外建筑,2010,09:71-72
[3]刘玲玲.浅谈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J].中国外资,2012,09:60
[4]李泽坤.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2,12:286
[5]魏后.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34:72
[6]叶祖达,梁俊强,李宏军,李勇.我国绿色建筑的经济考虑――成本效益实证分析[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04:28-33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必要性;发展趋势
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21世纪,生态圈由于人类的发展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和能源的过度开发使得整个生态圈承受着超负荷,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敲响了警钟,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人类不得不采取措施维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建筑业,城市化范围的不断扩大每年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土地,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建筑领域延伸的结果,既要保证建筑可居住性和舒适度,又要最大限度进行能源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由于绿色建筑而渐渐发展的绿色建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人类的生活之中。
一、绿色建筑经济的含义
绿色建筑经济是建立在绿色建筑之上的,绿色建筑是生态学和建筑学结合而生的产物,因此也被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著名建筑师保罗•索乐瑞将建筑设计的过程与生态学的知识相结合,提出建造一种既能满足人类居住需求,又能保证在建造和使用周期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最大程度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因此,在设计、施工以及维护管理上,绿色建筑的难度相较于普通建筑而言都相对较高。由于绿色建筑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技术难度较大,在很多国家的普及程度都不是很高。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也不算非常发达,距离部分发达国家来说有一定的距离。但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得到了提高,绿色建筑的实现程度也有所提升。
二、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
(一)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面对当下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能源日益减少的严峻形势,人类不得不走向可持续发展这条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因此,节约资源和能源十分关键。绿色建筑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尽最大可能节约能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契合的。人类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城镇化的不断扩大,建筑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传统的建筑业对于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能源消耗也非常巨大。但绿色建筑经济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建筑业的发展所导致的生态问题,既能够满足人类的发展又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因此,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人类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绿色城镇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类的发展,城镇化范围的扩大也是必然趋势,为了避免城镇化对于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必须保证城镇化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对于绿色城镇化的发展十分有利。建筑群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城镇发展的环境和载体,只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才能最大可能减少城镇发展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能源的消耗。从建筑方面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自然也能够做到绿色发展。而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一批诸如新能源开发、资源循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绿色城镇发展。
(三)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必要渠道
绿色建筑经济结合了生态学知识,所呈现的建筑将会完成人类建筑和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通过工程师科学专业的设计和规划,绿色建筑将会具备舒适的居住、节能、减排以及智能功能。与传统的建筑不同的是,绿色建筑将会做到最大化与生态环境的结合,让人们能够居住在一个充满生机与绿色气息的环境之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以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新科技进行整个建筑的能源再利用。同时这些技术也能够洁净空气,让人们的居住感受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为人们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在舒适度、安全性、生态性方面都能够得到质的提高。
(四)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有效途径
绿色建筑经济概念的提出就是由于建筑业对于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引起了质疑,因此提出以节能环保为目的的新型建筑理念。绿色建筑基于减少能源消耗的根本目的进行设计,利用最新的能源回收再利用技术,将整个建筑建造成为一个大型的“资源再利用工厂”,结合生态学的专业知识,将建筑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界本身的绿色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等。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让节约自然资源和打造舒适居两者相辅相成,从根本上解决过去传统建筑业对于资源的浪费和自然界的破坏问题。与此同时,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带动一批节能产业的发展,形成节能环保的良性循环。
(五)推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式
随着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和推广,这种新型的人类居住方式将会彻底改变人们的观念,绿色发展的概念将会随着绿色建筑深入渗透到人类的衣食住行之中,对于自然界生态圈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节约将会成为人类的共识。通过日常的潜移默化,才能最大程度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随着绿色建筑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他的绿色产业也会随之发展兴起,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的主要居住场所
随着绿色建筑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将自然而然地成为人类居住、工作、学习的主要场所。当下绿色建筑的发展受限原因主要是由于技术层面的较高难度,随着技术的发展,绿色建筑将更大程度得到普及和优化,成为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主力军。
(二)绿色建筑理念成为业内标准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将带动整个绿色建筑理念的完善和发展,绿色建筑理念将取代传统的建筑理念成为整个建筑业的新标杆。目前,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明确要求下,许多企业已经保证了新建设开发的新楼盘的节能性,未来随着绿色建筑的普及,这一标准将更加严格,以保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将与地区特色相结合
由于一些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原因,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还不够发达,随着技术上的成熟,绿色建筑经济将取代传统建筑经济。在设计方面,绿色建筑的设计发展趋势是与地区生态特色进行结合,比如我国西部较为干旱,绿色建筑的设计将会着重抗旱绿色植被的添加。而对于沿海地区,绿色建筑的设计可能更多地注重防潮的方面,结合海边植被的特色进行设计。
(四)绿色建筑经济将带动一批节能绿色产业的发展
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及管理部分都以节能为基本保证,因此,节能减排技术将会随着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而得到快速发展,绿色产业也会由于市场的需求扩大而得到兴起和发展。
四、结束语
绿色建筑经济既满足了人类发展生活的需求,也完成了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任务,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绿色建筑作为新兴产业,在生态环境的维持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发面都有其发展的必要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其发展前景必定愈加广阔。
【参考文献】
[1]王尧,文卉卉.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34)
[2]侯建平.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
篇4
关键词:绿色会计 必要性心 发展 建议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综合评估环境绩效与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绿色会计式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充分考虑时展,将整个社会运作、消费以及相应的生态循环纳入会计核算中,从时间上防止透支未来。
一、绿色会计产生的必要性
(一)中国环境的现状决定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的旺盛,对资源的开采与利用日益增大,开采的不合理,利用的不充分,导致资源濒临匮乏与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深刻彻底的制约的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发展绿色会计,绿色会计采用一定的经济活动从源头监督与制止高污染、高浪费、高破坏,实现生态平衡。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会计模式:高投入、低产出,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导致资源的过度浪费,妨碍企业的发展。要想获取更多的利润,实现更高的投入产出比,促进企业平稳快速的发展,就需要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学习绿色会计,实现收益与环境的双赢。
(三)正确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要求
传统绿色会计核算欠缺对环境资源的核算,因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准确。绿色会计将对环境资源的成本也纳入核算体系,增强了真实性,可信赖性。同时随着绿色GDP的提出,绿色会计也是适应的产生。
二、我国当前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制度不完善
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绿色会计的制度,但仍然缺乏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跟不上发展的速度。许多企业从中钻孔子,没有遵照正确的制度进行核算。立法的不健全,导致的就是环境与利益的冲突,最终牺牲环境,获取利益。所以加强制度立法的建设,增强绿色会计的实务性和可操作性、
(二)缺乏人才
随着低碳经济的产生带动绿色会计的发展,对于绿色会计研究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在开展。但是却仍大量的缺乏可实用操作性人才,大多数的研究只是停留在书本,没有真正应用于实践中。对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应用与推广都缺乏系统完整的指导。缺乏人才是阻碍绿色会计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宣传力度小
对于近几年来才发展的绿色会计,大家对于它的了解很少,有些甚至都不知道。这样的结果就是绿色会计扩大面很狭小,完全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同时阻碍了与国际接轨合作的进程。加强对绿色会计的宣传,增强知名度,提高大家对绿色会计的认识是发展绿色会计的必需。
三、解决当前我国绿色会计面临问题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绿色会计法律体系
制定一些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为绿色会计在我国走高速平稳的道路护航。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水污染保护法》《大气污染保护法》等,但是对于健全的绿色会计法律体系还差很多步。加强财政部与国务院的联系,共同建立绿色会计准则,逐步提高绿色会计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二)培养绿色会计人员
绿色会计是一门由会计学、环境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新兴学科。它既是会计问题,又是环境问题。要想解决好绿色会计在我国发展的障碍,就需要培养专业的绿色会计人员,加强他们综合性的素质,在理论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加强多绿色会计人员的培养,转变他们的观念,适应绿色会计的发展,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宣传力度
我国企业与个人对绿色会计的认知度低,进行绿色会计的管理,需要从大众出发。加强企业与个人的责任感意识,以价值观与道德观来约束行为,提高企业与个人对绿色会计的认知度。此外还可增加对绿色教育的投资、鼓励绿色创新、提高环保意识等,逐步使企业与个人接受绿色会计。绿色会计的发展是当今的大势所趋,发展好绿色会计、好绿色经济,促进绿色GDP的增长,实现全民的小康。
参考文献:
[1]李芳.试论“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建立”[J].财会研究.2003
[2]刘洁卉.建立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与措施[J].审计与理财.2005
[3]许磊.绿色会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5]朱家位.“绿色GDP”与绿色会计[J].经济问题探索.2003
篇5
关键词:绿色经济理念;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004-02
前言
伴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有了绿色经济的概念,在建筑行业,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注重房地产业发展以及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但是目前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这三者的矛盾依然十分明显,这往往也导致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这一角度而言,基于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以及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基本情况,必须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和稳定的外部环境,从而才能更好的将我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共同发展并达到一个平衡点。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的努力,一方面要做到充分发挥政府的基本职能,进行有效的激励和引导,同时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不断改善相关的政策,从而对于绿色技术的创新,给予更多的支持。
一、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基本情况
1.绿色建筑经济市场体系尚不完善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关注到绿色经济,因此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起步比较晚,更重要的是基于我国经济的基本国情,众多消费者并没有形成一种绿色建筑的意识,尽管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和谐社会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市场体系尚不完善,这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市场体系尚未完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数量以及规模,但是,对于质量的追求却往往被忽视,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也导致绿色建筑在建筑经济体系当中占有的份额就比较少。此外在外部环境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特别是在建筑项目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并没有将环境成本,算入总成本中。
2.相关的技术支持以及激励政策不足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在绿色建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绿色建筑的,直接设计者,同时也是具体的施工者和维护者,当然,在绿色建筑材料以及相关技术方面,也是与企业有着直接关系的。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相对而言比较晚,而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对于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这种现实情况导致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特别是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建筑规范以及相关的标准相对完善,因此,市场认可度也是比较高的,这对于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又是一个重要的挑战。这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在绿色技术以及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而政府给予的相关技术支持和激励政策也明显少于西方国家。
3.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不足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这促使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同时研究的范围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基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质量的评价,却并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对而言比较科学的评价准则。当前评价机制主要就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这一制度中相关的评价标准是固定的,但是并没有对于绿色建筑经济中所出现的一些新的技术以及新的材料进行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估,其更新速度也相对而言比较慢。对比发达国家的全寿命周期方法的评价准则,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
4.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尚需完善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对于全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资源方面还是环保方面,都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要想有效的实现绿色建筑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健康的发展,那么国家以及政府就必须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也应有与之相匹配的一系列的制度以及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具体计划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也会快速提升。经政府的宣传,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经济也会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相关的意识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对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有效发展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策略
1.政府部门加强引导
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政府部门有着重要的关系。从根本上讲,绿色经济能否健康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与政府能否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关系的。政府能否做好引导,能否给予较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对于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政府部门要快速的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同时要给出一定的配套的制度流程以及体系和规范等等,从而对于建筑企业有一定的约束,让绿色建筑的相关设计以及技术和理念能够真正的走进所有的建筑企业中。同时作为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当做到有一定的节能减排的目标,并且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自觉的进行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当然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研发的投入,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对于我国的綠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不仅要加强市场的引导,同时也要提供大力的政策支持。
2.注重宣传,提升全民绿色建筑的认识
绿色建筑的发展,实际上是为整个人类服务的。作为消费者,绝对是绿色建筑建设与发展的享有者,因此他们必须要对绿色建筑有一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使人们关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情况。消费者的需求是,建筑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只有消费者,有了绿色建筑的意识,才能够促使整个市场激发对于绿色建筑的活跃性。从这一角度而言,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组织单位应当做到积极宣传,促使社会媒体对于绿色经济做正面的宣传和教育。这样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评价标准
对于世界而言,绿色建筑经济已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但是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权威的,可靠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只有有了一定的标准,人们才能够有执行的方向,因此,政府必须要加大力度,建立一套科学的,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体系,促使这些标准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能够引导并规范和监督相关单位,进行绿色建筑相关操作。
4.注重行业创新
绿色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行业技术的有效创新,只有在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够突破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瓶颈,保障我国的绿色建筑能够真正的实现,节能减排的环境保护目标。从这一角度而言,我国相关的科研机构以及建筑相关的企业都应该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专业技术的创新能力,积极应对市场的转变,同时将行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成果能够真正的转化成实践成果。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 发展经验 启示
在2003年英国能源的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到了低碳经济一词,随后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简单来说,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碳排放以及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能源需要被高校利用,新的清洁能源急需开发,绿色GDP概念也被提出。
一、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经验介绍
纵观全球,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较早,因此,低碳经济最早在这些国家应用与实践。
首先来看英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英国是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国,因此,它也是最早开展低碳经济的国家。目前,英国对自身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到2050年时减少60%,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看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在英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激励机制是重要的关键一环。总的来说,英国的低碳经济模式就是以激励机制为中心,分别实施气候变化税制度、气候变化协议、碳基金以及碳排放贸易机制等四项重要举措。
其次来看德国,2004年,德国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确定清洁电能的使用率由2004年的12%提高到2020年的25%-30%;2006年8月,德国提出了《德国高技术战略》,透过加强创新来减少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在“高技术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在“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下,德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三方面渠道,即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在这三条举措的落实下,德国的低碳经济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最后来看意大利,1992年,意大利开始实施所谓的“CIP6”机制,规定购买价格来支持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建设,保障了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渠道。与此同时,意大利政府还分别制定了“绿色证书”与“白色证书”制度。目前,意大利已出台一份《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草案,有望明年1月通过审议出台,该规划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创建一个更有竞争力的天然气市场,提出太阳能发展的突破性目标,到2016年意大利实现装机总量23吉瓦,意大利光伏产业的发展值得关注。
二、低碳经济对中国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发展瓶颈,产业机构急需转型升级。面对先前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能源高耗问题,低碳经济无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受制于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不断增大。众所周知,我国是石油的进口大国,在先前以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模式下,造成了我国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据统计,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单位GDP的碳排放量非常高,为西欧国家的1.6倍,日本的1.69倍。从以上数据来看,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另一方面,能源形势不容乐观。尽管我国的能源非常充足与丰富,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能源储备规模较小,能源约束矛盾突出,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我国能源稳定供应水平。可见,我国这个能源大国背后的能源形势并不乐观。
此外,生态环境也日益破坏。前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资源的过度利用、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基础之上。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开采,大量耕地被占用破坏,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沙尘暴、水资源以及洪涝等环境问题深深困扰着全国各地区的发展。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与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当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也要做足功课,选好良策。
(一)加大政策与法律层面的支持力度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与法律的支持。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与《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先后出台,这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埋下了良好的伏笔。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还需要在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开发绿色能源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与引导,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2012年,《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出台,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减少提供了正确导向。
(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
现阶段,国内工业企业的发展还离不开石油等碳资源的支持,利用绿色能源进行代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我国的能源系统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对此,我国可以效仿西欧国家,实行奖惩激励制度,执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健全审计检查体系,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技术。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近年来一直提倡的口号,而其也是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必要环节。对此,优化投资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与能源政策导向的有机结合,把更多的投资引向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领域。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特点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众所周知第二产业是以工业为主,能源消耗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也较重。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来看,未来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二产业为辅,而这正是我国急需转型调整的方向。
(四)加强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绿色能源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目前,我国绿色能源的开发技术与利用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和地位,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着技术上的障碍。对此,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从自主研发与国外技术的引进两方面加以解决。与国外开展国际新能源资源勘探开发互利合作,加强对话,扩大能源对话,推动全球绿色能源的经济发展。
篇7
关键词:绿色物流;现状及趋势;可持续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254
0 引言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带动下,物流业依托自身的自然优势,牢牢把握住了发展机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截止到2015年,我国物流业的总产值达到1013.5亿元,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快速发展的物流经济的背后是物流资源的粗放式处置。在党的十之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绿色物流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本文从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入手,探究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对于促进物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这一词汇是一个舶来词。当前,关于绿色物流的内涵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在地区物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借助一定的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物流系统可承载的环境之内进行相关的运行行为,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物流从本质上来看是可持续发展在物流发展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在绿色物流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时间性。绿色物流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间性,主要是指物流资源的时间传承性。人类在开发与利用物流资源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到当代人的获得与享受,还应该为下一代人的发展留下必要的资源。无论身处在时间的哪一个维度的人类,都应该拥有平等的发展权。
其次,空间性。在绿色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对其它区域发展的影响性。不能在某些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无视或者影响其它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中,区域之间都在地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它们之间会彼此影响,互相关联。
最后,高效性。这一点是物流经济发展的本质所决定的。在经济学原理中,通过较少的产出,来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是其重要的运行法则。所以,在绿色物流的发展进程中,也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通过较小的环境代价,来获得较高的社会发展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
总之,关于绿色物流的内涵在学术领域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自然、资源、环境以及物流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其重要的落脚点。在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下,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已然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
2 当下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当下我国的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现象。这种现象或者是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物流发展的规模影响着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是,在进行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由于过于粗放的物流发展模式导致物流行业存在着恶性竞争的现象。具体来说:
一方面,我国从政策的角度对物流业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定。虽然从制定的出发点上是为了保护物流市场的稳健发展,但是,在客观上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另一方面,物流经济的快速增长无法在可持续的基础上进行。从物流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物流经济的快速增加需要相应的经济资源投入力度的加大。但是,这种资源投入力度的加大,在客观上就会增加物流环境的负荷与压力。当前在物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需求与物流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正在的不断的突出。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绿色物流经济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3 当下绿色物流发展的趋势
发展绿色物流是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现状所作出的一个科学的选择。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策扶持、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的引导等方面来分析绿色物流的发展趋势。
3.1 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引导与扶持
在绿色物流的发展中,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因此,为了提升绿色物流的发展水平,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绿色物流发展中的特点与优势,进一步制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例如,进一步开展保护补助机制,对于在绿色物流出现的经济收入层面的损失,通过发放专项的补助基金的方式来进行经济补偿。同时,对于出现的违反相关的绿色物流发展政策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只有从政策及法规上加大对绿色物流的发展力度,构建完善的绿色物流经济体系才会更加的有效与可控。
3.2 提升绿色物流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人对物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在物流系统的合理范围程度之内,不要逾越,不要超出物流系统所能承受的底线。人类作为造物主最大的奇迹,有能力更好的为自身的发展谋求更多的发展资源的同时,要把自己当作系统的一部分,主动的去维护人与物流环境的和谐与平衡。一旦,在发展过程中,人类的发展与物流资源发生对立和冲突时,要主动让步,只有充分物流系统的运行规律,才能赢得物流的尊重。
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思想教育,培养大众的绿色物流意识。因为绿色物流意识首先来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深入人心需要绿色物流教育的普及。这种教育的普及不仅仅体现在国民绿色物流意识的提高,更体现在将绿色物流意识纳入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之中。
4 结语
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是当前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方向。本文重点分析了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在经济发展物流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引导与扶持,营造良好的绿色物流发展的思想氛围等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雪峰.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应对措施[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
[2]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5(09).
[3]邹辉霞,刘仙泽.绿色物流在中国[J].物流科技,2014(01).
[4]高本河,魏际刚.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3(12).
篇8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辩证关系;绿色经济
一、生态文明提出背景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论,它是我党在分析我国基本国情、战略需求和我国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的战略目标。并且随着党的十胜利召开,会议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进行集中论述。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十三五”规划时提出五个新的发展理念,而且近年来我国始终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保定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其工业结构以加工制造业为主,门类齐全。在农业方面,保定市资源丰富,农副产品种类丰富,其总体产量很高。从地理位置上说保定市地处京津冀核心,因此其发展速度对整个京津冀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近年来保定的雾霾天气在一年中的天数居高不下,企业排污、浪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本文通过清楚呈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进而为保定市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
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把生态理论与现今时期发展特点相结合,又加入了东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是全新发展理念,即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其中在这里着重强调两点:一是绿色经济理念。它是指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而创造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类获得更多福利、社会更加公平。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要环保。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同样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做到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健康发展。其二,环保要经济。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而获得经济效益,普及维系生态健康也是经济的增长点的观念。我们要树立牢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实施同志提出的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基本方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二是绿色社会发展理念。绿色也就意味着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循环发展,同样也指人类和大自然和平相处。“十三五”期间的城镇化要着力推进发展的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节约一系列的能源、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尽量不去损害大自然,有效推进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绿色社会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航标,引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党的十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它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共同组成我国“五位一体”的新型战略目标,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由四个层次有机构成: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精神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第一,生态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上的。生态物质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必须维护好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二,生态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必须形成和树立先进的生态理念。其次,弘扬和宣传生态道德观念。最后,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第三,生态制度文明建设。它的重要性在于为有益于生态的行为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及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系统,从而解决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使得人民的生活富裕幸福。第四,生态行为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与观念的层面,更应该上升到一种社会行为实践层面。
(三)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对立,表现为:从中国近十几年经济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工业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认为两者不可共存,只能实现一方面的发展,无法在保证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一方面,在初期为了将经济发展上去,提高国家竞争力,将发展当作一切的根本出路,就出现了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但却忽视了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为特征的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另一方面,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空前破坏,工业化就必须为生态文明做出让步,优先集中精力发展生态,直接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而忽略了当前中国的发展程度还需要工业化发展的辅助,为其提供物质基础。两者相互联系、相互统一。表现为:一方面,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显然易见,经济的发展也不能独立于生态环境而存在。另一方面,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样也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物质保障。生态文明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经济得到发展,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总之,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辩证统一关系。目前,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也相应提高,我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协调发展,所以,我们应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进行经济活动,那么经济的增长才会又好又快。所以,环境与发展问题解决的首要关键就是充分了解其症结在于利益冲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需要处理好人类自身的利益关系。
三、如何有效促进保定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我们既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切实解决好贫富不均、社会公平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又要维护生态平衡,切实解决好生态问题,让人们都能获得幸福感。
(一)以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保定应使第一产业绿色增长。第一产业一直以来都肩负着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它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也是我们“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发展方式的方面,应该大力推进生态涵养型和循环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能源和环境资源。其次,全力提高农业和林业的生产效率,培育高效、稳定的新品种,同时推广绿色农业生态产品。最后,提高研发和科技创新水平,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农机装备。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采取节水、省肥的能源种植模式,使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得到体现,加强对农业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这就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小了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有利于激发了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更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另一方面,对于第二产业保定应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可以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达到双赢。一方面它全面提高了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再利用,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些技术的实现使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自然资源得到了节约,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更加融洽,更有利于促进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可以顺利有效开展。
(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经济的发展
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进转型升级,不断壮大绿色生态产业,着力体现在农业和旅游业。对于农业来说,应发展绿色农业,夯实产业转型基础。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第一,实现以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的绿色农业的发展。要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尽早实现主要农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建立以高效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为目标的服务组织,着力降低防治病虫害;高效利用畜禽粪污做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秸秆还田及秸秆的有效利用。第二,实现以市场机制作牵引的绿色农业。培育农产品品牌,为产品贴上生态标签,这样消费者为绿色生产付费也同样愿意为信得过的品牌产品付费。等到建立了品牌,就能增强购买意愿。还要相应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合作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风险。第三,加强政府的引导。要实现发展道路的转型,即从依靠资源消耗转向资源节约、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政府去引导。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如: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污染监测及治理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对于旅游业来说应发展绿色旅游,加快产业转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要想的是资源的问题。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从教育年轻人抓起,应该让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态旅游的观念,我们应该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的原则。第二,应该考虑规划。无论旅游业如何发展或者说对经济带来了多大的利益也要坚持“用地”底线的原则。即旅游业要坚持走慢而美的路线,要坚守的是生态型、休闲型、乡村型的旅游。并且应该注意所有的与交通运输相关的车辆和设备都是低碳的,在建设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时,使用低碳的建筑材料等,以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第三,不可忽视的应该是创新。需要我们用善于经营的思维去发展。要延续保定市各个地区的自然延伸,应该以善意设计与经营为项目主张,营造优越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可云.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D].北京大学,2014.
[2]沈满洪,程华.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M].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
[3]颜晓丽.保定两会[R]河北新闻网,2016.
篇9
关键词:绿色经济;熵权TOPSIS模型;线性回归;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248(2015)04-0048-07
近年来,绿色经济发展理念日益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各国政府也在积极行动,努力通过绿色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见,以绿色经济理念为指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未来经济的主旋律。2013年,国务院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福建省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可见,研究福建省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认清绿色经济的发展短板对于加快福建省绿色经济的建设步伐意义深远。
自从David William Pearce首次提出“绿色经济”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及其外延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绿色经济的内涵的探讨。安宇宏认为绿色经济是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下,将可持续性作为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1]。张静等指出绿色经济除应考虑“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外,还应注重追求创新和效率最大化[2]。二是针对绿色经济的评价体系。薛珑从绿色经济效率、绿色资源环境、绿色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政策4个角度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3]。高春玲关注综合发展度和资源承载力[4]。曾贤刚等从经济转型有效性、资源利用绿色度和进步与福祉的实现度3个方面进行考量[5]。三是针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评价模型。索贵彬等[6]、曾贤刚等[5]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评价。Lawa等运用DEA模型对旅游业占主导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评价[7]。四是针对绿色经济影响因素的研究。Wang[8]、陈艳春等[9]着重研究绿色技术溢出的内在动力。Glomm等探讨绿色税收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0]。Pop等认为跨国公司在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1]。
文献回顾表明,现有研究在构建绿色经济的评价体系时缺乏对能够反映民生状况的绿色社会的关注,同时评价方法也有扩展的空间。为此,本文首先在评价方法上进行改进,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对福建省九地市的绿色经济建设进程进行综合评价;然后以绿色经济综合指数为因变量,以32个评价指标为自变量,采用有进有出的逐步回归法进行线性回归,探讨影响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弥补现有理论的一些不足,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一、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一)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是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在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以地区绿色资源为依托,以绿色发展资金为保障,通过调整地区产业结构以提升地区的经济效率和效益,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类现代文明与环境友好相融合。作为一种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绿色经济最终的目标是维护人类的长久发展,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此,在充分考虑绿色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3-5],本文从绿色资源禀赋、绿色发展投资、绿色经济效率、绿色经济结构、绿色环境友好和绿色社会和谐等六个角度构建包含32个评价指标的绿色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二)绿色经济评价方法
1.熵权TOPSIS评价法
由Hwang提出的TOPSIS评价法是一种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通过在目标空间中设置各指标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然后根据评价方案与正或负理想解的接近度来评价方案的优劣[12]。传统的TOPSIS模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相同,改进的TOPSIS模型则是将熵值法与TOPSIS模型相结合,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相对权重,再结合TOPSIS模型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构建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矩阵A=(aij)m×n。其中aij表示第i项指标在第j个评价单元的实际值,m和n分别为评价指标和评价单元的数量。
第二,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化矩阵B=(bij)m×n。其中系数bij为aij标准化后的数值,对于评价指标体系中涉及到的正、逆指标,分别采用对应极值公式进行标准化。
第三,利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熵权权重wi。各指标的熵权权重值如表1所示。
第四,确定指标的正负理想解。选取矩阵B中各评价单元所有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构成各评价指标的正理想解向量B+和负理想解向量B-。B+={max1≤i≤mbij|j=1,2,…,n}={b+1,b+2,…,b+m}
B-={max1≤i≤mbij|j=1,2,…,n}={b-1,b-2,…,b-m} 当第i指标为正向指标时,bi+和bi-分别取指标体系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反之,当第i指标为负向指标时,bi+和bi-分别取指标体系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第五,计算距离。结合熵权权重求出各评价单元中评价向量与正负理想向量的正理想距离D+j,和负理想距离D-j,如式(1)和(2)所示D+j=∑mi=1wi(bij-b+i)2
(1)
D-j=∑mi=1wi(bij-b-i)2
(2) 第六,利用公式(3)计算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接近度Cj。Cj=D-j/(D+j+D-J)
(3) 其中Cj介于0~1之间,Cj数值越大,表示该地区的绿色经济综合指数越接近于最理想值,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反之,Cj数值越小则表示该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一般。
2.回归分析法
为剖析影响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基于2009~2013年9地市的面板数据,以“绿色经济综合指数”为因变量,以32个评价指标为自变量,为克服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在回归过程中采用有进有出的逐步回归法将回归不显著的变量剔除。
二、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2010年以来,福建省启动了“四绿”工程建设规划,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进一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正处于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因此,研究该阶段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剖析其瓶颈制约因素,对于加快福建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意义重大。结合表1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从历年《福建省统计年鉴》、《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和各地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收集了2009~2013年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福建省九地市的绿色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绿色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
(二)福建省市域绿色经济的发展评判
1.市域绿色经济综合指数对比
表2是2009~2013年福建省绿色经济综合指数的市域比较,由表2可知,2009~2013年福建省九市的市域绿色城市综合指数差距较大。9个设区市绿色经济综合指数的排序为:厦门>福州>泉州>全省平均>三明>南平>龙岩>莆田>漳州>宁德。根据综合指数的数值,将其分为4个层次:
第一,厦门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属于第一层次。得益于绿色经济结构、绿色环境友好和绿色社会和谐3个子系统的出色表现,5年间厦门市的绿色经济综合指数超过0.5,达到了0.593,高出排名第二的福州市70.89%,稳居9个设区市之首,但厦门市的绿色经济综合指数呈下降的趋势。
第二,福州和泉州两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属于第二层次,介于厦门和全省平均水平之间。其中,福州的绿色经济结构和效率表现突出,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提升,五年均值分别高出全省均值36.47%和11.72%,同时,绿色社会和谐指数也明显提升。但绿色资源禀赋和发展投资与厦门市有一定差距,致使其绿色经济综合指数屈居第二位。泉州的绿色经济结构和绿色环境友好两个子系统表现较差,导致其绿色城市综合指数排名第三。
第三,三明、南平、龙岩和莆田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属于第三层次。其绿色经济综合指数5年均值均在0.20~0.30之间徘徊。除莆田市外,其余三地市在绿色资源禀赋、绿色经济效率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表现较好,但受限于绿色发展投资和绿色环境友好方面的不足,绿色经济综合指数总体水平不高。莆田市的绿色发展投资指数上升速度较快,绿色经济效率总体得分较高,但是在绿色资源禀赋、绿色经济结构和绿色环境友好等方面表现不佳,致使其绿色经济综合指数较低,综合排名位列第七。
第四,漳州和宁德两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属于第四层次,其绿色经济综合指数五年均值低于0.20,两地市在其绿色资源禀赋、绿色发展投资、绿色环境友好等方面都处于最低水平。
2.市域各子系统的变化趋势分析
(1)闽西北绿色资源禀赋优势增强,闽东南优势逐渐丧失。表3显示了2009~2013年5年间,6个子系统指数的增减值,从表中可以发现,在绿色资源禀赋方面,福州、厦门、泉州分别减少了0.012、0.326和0.223。厦门市下降尤其明显,主要原因是厦门市的森林覆盖率全省最低,并且由于已经基本城镇化,能够为绿色加分的人均农作物耕种面积仅为72.81m2,仅为全省平均值的13.51%。随着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闽西北地区的绿色资源禀赋优势逐渐突显,比如南平市由于森林资源丰富,加上每年人均造林面积全省最高,2013年达到131.88 m2,所以,5年间该市的绿色资源禀赋指数上升了0.096,位居全省之首。
(2)绿色经济效率逐年下降,绿色经济结构有待完善。绿色经济提倡“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在控制能源消耗方面,福建各地市的政策力度较大,单位GDP的水、电和煤碳消耗持续下降。研究时期内绿色经济效率指数的下滑原因是全球经济不景气造成各地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率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持续下降,全省平均值分别从2009年的20.48%和12.50%下降到2013年的13.20%和9.60%。另外,在经济结构指数方面,只有莆田和南平两市呈正增长,其余各地市均呈负增长态势。
(3)绿色发展投资力度增强,绿色经济的社会福利逐渐显现。从表3可以看出,九地市的绿色发展投资指数上升幅度较大,闽东南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所以绿色发展投资指数上升尤为明显,福州、厦门、莆田、漳州四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34%、14.15%、40.11%和32.90%。发展绿色经济最终是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指标体系中的绿色环境友好和绿色社会和谐两系统来体现,5年间,两个指标总体保持上升态势,绿色经济的社会效益逐渐显现。
(三)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绿色经济综合指数”为因变量,以32个评价指标为自变量,根据九地市2009~2013年相关指标的截面数据,运用Eviews 6.0软件,为克服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影响回归结果,采取有进有出的逐步回归法,结果表明,调整后R2=0.997 8,F=836.815,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从表4可以看出,采用逐步回归法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11个自变量主要分布于绿色发展投资、绿色经济效率、绿色经济结构和绿色环境友好4个子系统中。其中,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和万元GDP水耗等变量的回归系数较大,并且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指标对绿色经济的影响较大,可见,要真正实现地区经济的绿色化,除了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减少能源的消耗,还要加大对有利于社会技术进步的科技资金的投入,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同时,提倡节能减排,循环使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加快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区域绿色发展投资,提高绿色经济活力
第一,应加大科学技术研发投资,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一是增加财政对科学技术研发经费的投入,通过科学技术研发经费的不断投入,保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正常运作,激发专家学者科学技术研发潜力;二是不断完善技术设施建设,建立具有国际研发能力的高科技研发中心和专业实验室,推动绿色高新技术研发更上一台阶;三是加强科学技术交流平台建设,提升高新尖端技术在企业、科研机构中实际利用率,推动高新技术发展。
第二,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一是认真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突出抓好闽江、晋江等省内河流水污染的整治工作,严格控制工业、农业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二是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新建燃煤电厂必须根据排放标准安装脱硫装置,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治理,同时,加大城市烟尘、粉尘、细颗粒物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三是严格执行对污染源限期整治,坚决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在源头上控制污染企业的数量。
(二)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实现效率与效益最佳
第一,集约利用绿色资源,提升资源经济效益。按照“工业节水是重点、农业节水是关键”的思路,通过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提升单位水资源综合经济效益;量体裁衣制定企业节能降耗标准,落实节能节电相关措施,此外,不断加强风能、海洋能等绿色资源研发,提高绿色资源供给,提升电资源综合经济效益;提升土地资源经济效益。
第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主导产业绿色发展。具体为:一是营造绿色技术研发硬环境与软环境。通过对绿色技术研发环境的营造,培育绿色技术沃土,借力高新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加快技术革新步伐。二是构建绿色技术交易平台。通过交易平台构建,实现绿色技术在市场中的快速流转,实现技术效益最大化。三是鼓励绿色技术产业化应用。通过奖励、税收减免等多种政策扶持方式,鼓励绿色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实现市场对绿色技术遴选。
第三,鼓励绿色科技型企业发展,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一是营造绿色科技型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国家、省以及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积极帮助其解读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把控绿色科技型企业发展近况,并根据其发展特色,提供相关财税、土地、融资等方面便捷有效的服务。二是鼓励绿色科技型企业相互合作,最大限度利用资金、技术等相关资源,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局面。三是鼓励银行、证券、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提高对绿色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降低信贷门槛。
(三)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第一,调整绿色经济结构,实现绿色经济发展高效配置。一是合理把控绿色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如闽西北地区,通过合理布局优先发展绿色农林业,种植具有区域地方特色的绿色农产品,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过渡。二是依托高新技术研发基础,通过转移政策支持重点,实现非绿色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三是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福建省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推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绿色化进程。一是加强互联网技术研发。互联网技术作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技术,顺应时代要求,其为推进产业优化变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二是通过研发移动终端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加快对新型物流运作与管理模式的探寻,实现物流资源优化、成本降低和效率的提升。三是通过设立制造业、农业、医疗业等信息化服务平台,以信息、网络等为现代技术支撑,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四是打造智慧旅游品牌,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优势。
第三,优化绿色产业布局,降低产业链内耗。一是集中布局产业园区建设,优化产业链结构。通过对绿色产业园区集中布局,对绿色产业链上游下游进行有效整合,降低上下游交通成本,达到经济效益最优化。二是集中整治污染性企业。通过搬迁、企业改制重组和技术改造,合理调整工业生产布局。三是加紧落实绿色产业示范区工程建设。按照绿色发展理念,以典型大型绿色企业集团作为先锋军,带动中小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实现绿色集群,建立绿色产业示范区。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友好水平
第一,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提升省域绿色环境友好水平。一是健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机制,提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研发动力。二是发挥社会团体和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升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借力舆论的力量,提升全省环境友好水平。三是加强环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加强环境污染防控,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一是调整生态环境监管机构,建立能有效防控环境污染的管理体制。二是要狠抓企业排污监管。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将总量指标纳入许可证管理体系,并严格实行许可证年检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排污行为。三是严格执行对污染源限期整治,坚决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在源头上控制污染企业的数量。
第三,提倡绿色出行和资源的循环使用。一是加大城市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铁,方便广大市民的出行,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和资源内耗。二是重视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通过引进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设备,改变处理方式,提高处理比例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四、结语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福建省的绿色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绿色经济综合指数总体水平不高,只有厦门市的绿色经济综合指数超过0.5,有6个地市的指数小于0.3;第二,绿色经济的6个评价子系统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绿色经济效率和绿色社会和谐表现较好,但绿色经济结构和绿色环境友好有待加强;第三,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绿色经济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布于绿色发展投资、绿色经济效率、绿色经济结构和绿色环境友好4个子系统中。
参考文献:
[1] 安宇宏.经济新常态[J].宏观经济管理,2014(6):81.
[2]张静, 彭文英.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障碍及对策探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1):144-149.
[3]薛珑.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2(18):21-24.
[4]高春玲.基于熵值法的湖北省绿色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9):70-72.
[5]曾贤刚,毕瑞亨.绿色经济发展总体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4,27(12):1564-1569.
[6]索贵彬,聂雅.面向生态-技术创新的环渤海城市群生态位扩展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8):17-19.
[7]Lawa A, Lacya T D, Grath G M. Towards a green econom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tourism destination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2,20(24):823-843.
[8]Wang B. Can CDM bring technology transfer to China――An empirical study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Chinas CDM projects[J].Energy Policy,2010,38(5):2572-2585.
[9]陈艳春,韩伯棠,张宏雷.绿色技术溢出内在动力与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41(6):105-110.
[10]Glomm G, Kawaguchi D, Sepulveda F. Green taxes and double dividends in a dynamic economy[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8(30):19-32.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
一、引言
在低碳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提倡应用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主张人们进行低碳的生活方式,以此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低碳经济的产生源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变化,这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低碳经济与以往经济模式有所不同,低碳经济的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经济模式。在世界上,欧盟最先发展低碳经济,而且构建了的碳交易机制。此后,美国、日本等国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从事研发工作,如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等。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面对新的技术和新经济的发展,应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能力要求,积极迈向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适应了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实现我国的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核心,金融机构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建设,促进了对于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金融业将更多的资金引向了绿色产业,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在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业,将那些破坏环境的产业、对于违规建设的产业不予以支持,如信贷方面,拒绝贷款。金融业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活动,研发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绿色金融产品,促使企业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环保企业进行上市融资。
二、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理念
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使落后产业进行调整,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我国的金融机构应着力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创新活动:
首先,应调整信贷结构,促进我国推动产业升级。我国的金融业将整合各种资源,并进行积极的引导,支持我国发展可持续战略中的重点产业,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如光伏产业、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并积极培育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文化旅游服务业。
其次,全方位拓展金融客户群体。金融业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上,不但要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信贷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将信贷政策倾斜到民营的中小企业,使更多的企业能够有资金从事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且,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个人信贷业务的办理,通过增加消费信贷拉动对于绿色消费方式的支持,为社会的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的转型发展推动力量。
再次,研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由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多层次、多样化的产业项目,因此,对应于低碳产业的需求,金融机构也应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支持,并且要积极发展低碳金融衍生品,如碳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根据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金融业要积极推广低碳经济发展理念,重构低碳经济产业结构,从国内的企业推动低碳经济,从国外的低碳经济合作中拉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现实问题都需要金融业的绿色金融创新,通过绿色信贷的资金支持来加速提升低碳技术,促进低碳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应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进行遏制与监督,使其在绿色金融的帮助下,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三、绿色金融的实践
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服务过程中,更多地是体现对于的股东、客户、员工的利益的关心和社会环境的责任,促进社会的经济公平公正,积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经济发展的社会义务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企业的合法经营,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社会的公益事业,消除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倡导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金融机构的低碳建设方面, 金融机构建设低碳银行。金融机构对于那些从事绿色产业和清洁生产的企业给予大力的信贷支持, 而对于污染超标的企业,限制和禁止信贷业务,以便将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建设我国的节约型社会。一些银行及时制定了信贷投向政策指引以及关于开展能源效率融资项目的营销指导意见等银行信贷制度,积极支持有着良好信誉的企业的新项目建设,而对于那些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指引其退出,转向绿色、环保类建设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还加大对于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的研发,不断增加对于低碳产业的金融服务项目,探索一条既能使企业创造利润,又能满足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例如,一些银行提出了整合服务方案《绿色信贷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在这个金融服务方案中,包括了能效融资方案、能效融资方案、财务顾问方案、绿色控股融资方案、专业支持方案,其目的在于能够为我国一大批节能减排企业和在建项目提供综合、全面、高效、便捷的综合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机构将以生态绿色产业为平台,与本城市的各单位携手共进,积极践行企业公民责任,发挥金融的资源优势,提供资金融通,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
我国的绿色金融机构就是以企业的节能减排、转变生产和发展方式为目的,为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贡献力量的政策性“绿色银行”。
(1)积极开展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
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绿色金融的信贷支持,银行应更多地将资金投向那些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和企业。将企业对环境的因素放入贷款、风险评估系统,对于那些污染生态环境的、高耗能的企业的贷款实施惩罚性高利率;而对于淘汰产业和严重污染的企业停止贷款;如果发展对于已经贷款的企业有环境污染的现象将提前收回贷款;与之对比的是那些信誉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并支持这些企业的贷款用于环境建设。这些措施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引导企业走向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绿色金融机构应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标准和绿色信贷指导,并建立长效的信息共享机制。而对于那些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买购买环保型消费品,绿色银行可以提供优惠的消费贷款鼓励消费者的消费。
(2)研发绿色金融新产品
绿色金融机构可以提供绿色保险产品。这种绿色保险是由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是在企业发生环境污染责任的保险,在出现环境事故后,由保险公司对社会和个人受害者进行赔偿。由基金管理公司研发的绿色基金产品,能够促进企业积极投身环保产业和事业,并取得利润回报。发展绿色金融衍生产品,比如排污单位通过治理污染,其实际排污量低于允许排污量,该排污单位可以向主管机构申请排放减少信用。
(3)绿色金融机构开展公关活动
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将绿色金融的资金投入其中,通过金融机构的信贷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积极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绿色金融机构应积极进行绿色金融相关制度建设。建立绿色金融机构与企业、环保部门的有效信息沟通机制,对授信企业的节能减排责任进行考核,并提高绿色金融创新的服务效率。政府方面应出台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财税政策,绿色金融有法可依,以此限制污染企业,鼓励低碳经济的企业发展。我国的金融机构应积极加强国际生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增进对于绿色金融的深入理解与实施;我国银行业应学习国际著名银行的金融理念和管理经验,在交流中获得国际组织的金融技术援助,能够快速提升绿色金融各方面的业务水准,并发挥我国低碳经济和绿色金融应有的国际影响,促进了我国“绿色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核心,金融机构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建设,促进了对于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金融业将更多的资金引向了绿色产业,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服务过程中,更多地是体现社会环境的责任和对于员工、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关心,促进社会的经济公平公正,积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经济发展的社会义务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企业的合法经营,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社会的公益事业,消除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倡导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低碳经济:国际发展趋势的思考. 环境经济.2010;73:47
[2] 李光华.湘潭金融系统发表共同宣言,用绿色金融撬动低碳经济车轮. 湖南日报/2010 年/4 月/8 日/第002 版
[3] 方鹤霖.以金融之手助推经济发展转型,我市举行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创新论坛. 湘潭日报/2010 年/4 月/8 日/第0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