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3-29 11:1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社区教育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家园社区 协调教育 幼儿发展
一、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的必然性
1.从幼教的现状来看。从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政府提出的目标来看,如果不仅仅依靠托幼机构的力量,是难以为每个幼儿提供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展并加强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挖掘当地人力、物力资源,采取多渠道、多形式,提供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保育和教育,以满足学前儿童发展及家长教育子女的需要。
2.从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从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终身教育和大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幼儿教育的空间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必须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幼儿教育并不仅仅等同于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应纳入开放的社会体系即社区之中,幼儿教育应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构成的大教育。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顺应了现代教育思想,并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从合作的可能效果来看。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有利于充份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动员并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有利于幼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发挥整体教育影响,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首先,从体制上来看,社区是教育三维坐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幼儿园、家庭与社区越来越密不可分,通过三者的合作,使幼儿教育有了统一协调的组织实体,为幼儿教育与具有社区特点的经济、社区协调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其次,从资源上来看,三者的合作使社区内所有教育资源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从人力方面,它可以发挥来自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各界人员的积极力量,形成正向诱导。从物力方面,三者的合作可能调动社区内的一切教育机构和设施,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本社区的幼儿及其家长,服务于幼儿教育。
二、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的现状
1.以社区为主导的合作模式。即以社区为依托,依靠基层社区政府各部门力量,因地制宜地创设条件,组织实施各种教育活动,开展并实现社区与幼儿园、家庭之间的合作。当前家长的观点有了很大转变,素质越发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幼儿的教育投入很大精力,我们教师也应从多个角度利用一切机会有机的和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家长的需求,让家长真正了解我们的工作,理解我们,以便能更积极的参与、配合我们的工作。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代替的。就幼儿园教育来说,它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而家庭与儿童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他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孩子间的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使得这种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教育方法机智灵活,只要幼儿园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2.以幼儿园为主导的合作模式。即幼儿园依托并发挥社区内的各种力量,组织成一个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园内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网络,开展并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与社区相比较,幼儿园作为专职的幼儿教育机构,有大批具有幼教专业知识的保教人员,有专门的幼教场所及丰富的玩教具,在开展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时,幼儿园独具优势。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开展了社区方面的工作,积极与社区组织建立协作关系,以幼儿园为主体开展一些走出去的教育活动,既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又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因条件各异、社区、家庭、幼儿园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三、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的实践还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探索性,缺乏理论的有效指导。理论上的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践开展的无计划性和盲目性。另外,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大部分处于探索之中,家庭实际情况、社区模式、幼儿园特点的复杂性考虑得不够充分,特色体现得不明显。
2.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的进展缓慢。进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高,家庭素质有待提高,这些直接影响了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的进展;从主观上说,还有相当多的人把教育幼儿的责任推给幼儿园及家庭,忽视社区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应起的和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这从主观上导致了三方面合作的困难。
篇2
关键词:早期教育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92
俗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重视和发展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同年9月1日起实施的学前教育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明确提出:“本市倡导和支持开展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2003年,教育部等10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全面提高家庭科学育儿的能力。面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带来的社会上对儿童早期教育开发的市场需求,面对儿童拥有最佳人生开端的成长需要,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者正在不断探索早教新模式,积极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的大平台。
1 合力营造早教氛围,引发社会共同关注
以北京科技大学幼儿园(以下称北科大幼儿园)为例,它是一所具有53年办园历史的北京市“一级一类”托幼园所,现有幼儿390名,12个教学班,6个半日亲子班有140名幼儿;教职工60人,带班教师学前大专以上学历93%。多年来始终坚持依法办园、规范办园,积极营造“爱心、诚心、耐心、创新”园所文化,有着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浑厚的文化底蕴。
依托于北京科技大学雄厚的教育资源,北科大幼儿园坚持树立强服务、创品牌的发展目标,力求依靠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努力,走进社区,走入家庭,积极探索社区科学早期教育的新模式,为社区的每一个孩子营造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为社区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的指导与服务,努力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的大平台。
在0-3岁婴幼儿的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北科大幼儿园早教基地的主要工作就是了解家庭的教育现状,掌握婴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适合儿童发展的游戏内容,面向社区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与教育服务。从宣传入手,走街道、进社区、深入家庭,积极宣传婴幼儿早教教育的重要性,力求引起社区的支持、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家庭的积极参与,很好地营造了社会共同参与的早教氛围,逐步形成发展社区早期教育的共同体。
2 需求调研精心策划,力求早教走进社区
通过对周边社区200多名适龄儿童家庭的调研我们得知,40%的儿童由老人或保姆看护,24%的儿童为老人、父母共同看护,且由于缺乏科学养育知识,存在诸多教育误区,家庭对儿童接受科学教育和指导有着强烈的需求。这时,一支专业化的教师指导队伍,对于共同探索适宜儿童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北科大幼儿园面对这样的现状,首先加强了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北京市早教专业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并定期学习观摩和研讨。随后,多次开展专题研究,将调研中收集的家长教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儿童的行为表现以及婴幼儿饮食习惯等困扰家长的难点逐一摆出,寻找帮助、解决之道。最后,经过反复学习和实践,针对半日亲子班的家长提出的育儿难题,总结出“引导法”和“参与法”,在实践中鼓励家长不断进行尝试。“引导法”是教师通过现场拉手、抚摸、拥抱、亲吻、对话、游戏等方式为家长做示范。“参与法”就是邀请家长来参加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使家长逐步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此外,面对社区未满3岁儿童,还举办了“合理营养 均衡膳食”的专家讲座,并通过发放资料、营养咨询的方法宣传科学喂养。
通过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早教规律的进一步了解,幼儿教师深入社区指导早教的工作成效显著,不仅促进了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解决了家长育儿中的困惑问题,还使得教师的教养策略和指导方式得到提高。在针对不同看护人的教育需求个性化指导的研究方面,教师们成功完成多项指导案例,弥补了以前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空白。
3 创建适宜早教形式,积极满足家庭需求
按照北京市教委提出的“五个一”的工作要求和海淀区“让每个儿童都享受优质教育”的目标,北科大幼儿园投入专项资金购置配备了亲子园的设备、玩具,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社会化教育服务。
针对婴幼儿的特点和不同家庭的需求,充分利用园内现有的教育资源,为社区适龄儿童家庭提供需求化专业化的早教服务,在早教活动的形式上体现了多形式、多层面:
在活动形式上,开办阳光宝贝亲子乐园,举办双休日亲子班,已有500多个家庭参加;举办入园前幼儿“分离焦虑”的半日亲子体验;多次联合周边社区共同举办大型公益性活动,近千人次参加;建立了3个早教流动站;根据残障儿童、流动人口对教育的需要,采取了送教上门的形式开展早教活动。
在内容安排上,关注0-3岁幼儿年龄特点、生长发育特点,确立了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提高小肌肉灵活性、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三大教育目标。将运动类大肌肉游戏和益智类小肌肉游戏以及生活习惯培养整合为一体,运用游戏的方式贯穿婴幼儿教育的始终,同时针对不同活动中家长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篇3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转变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是建立新型家园关系、实现家园共育的前提。我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发放关于幼儿生活、教育方面的指导宣传单,建立“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家园联系QQ群,随时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内容和科学育儿知识,更新和优化家庭教育思想,有目的地引导家长转换角色,引领家长不断提升教育理念。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在群里可以随时交流好的意见和方法,使家园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一致。此外,我园还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多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长实施影响。例如:每学期一次家教经验交流会,两月一次家长会、每周一次家长开放日、建立家长宣传栏等,引领家长更新和提升幼儿教育的理念,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对幼儿的教育中来。
二、开创家园社区共育的新途径
我园开创家园社区共育的多种途径,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密切家园关系,真正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一)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家长委员会不仅是家长的代表,更是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能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幼儿园和家庭开展生活教育的区别。我们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一年补充推选一次,由有责任心并且对幼儿园管理、教学有一定了解的家长组成,成员分工明确,共同商讨、制定开展生活教育家园共育活动的方案,并配合教师一起组织实施,以促进家园合作开展生活教育的顺利开展。如:家长委员会不仅参与幼儿园有关工作的决策,还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计划,沟通协调家园关系,对幼儿园整体管理、班级管理、师德师风、保教质量等方面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幼儿园则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了解到自身各项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家长的需求,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家长委员会发挥桥梁的作用,增进了家园间的沟通,增强了教育合力,为幼儿生活教育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二)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家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都希望能直接、细致地了解幼儿园的教师是怎样教的?自己的孩子怎样学的?能力发展究竟又如何?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是什么样的?为了满足家长的这些愿望,我园实行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开放日活动中,家长不但能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中一日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还增进了对幼儿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体会教师工作的琐碎与辛苦,而且看到了教师是如何组织活动,如何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及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与实施,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邀请家长助教
通过家长助教的形式,让家长把不同的教育资源带到我园的教育工作中。我园根据幼儿家长的职业、岗位特点,邀请部分家长来园给幼儿授课。例如,邀请身为消防员的家长,为小朋友讲述消防队知识及灭火常识;邀请在医院工作的家长,为幼儿介绍医生和护士的职责及怎样防病等常识,从而做到充分发挥家长的专长,增长幼儿的生活教育知识。
(四)创办家园社区活动平台
我园不断丰富家长园地和社区活动内容,建立发展家园社区三者共育的互动平台。例如:组织幼儿参观辖区小学,参观当地森警部队了解军人生活,参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黄鱼养殖基地,到社区敬老院演出慰问,进入社区超市购物了解社会生活等。同时,鼓励教师根据班级、家长以及教学的需求,拓展原有家长园地的版面,设计新颖的家园社区互动内容。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参与讨论,并将好的建议上传幼儿园网站、家园互动QQ群,以便家长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并接受社会监督。
(五)定期指导相互交流
篇4
家长与教师“角色互换”,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幼儿家长的职业各不相同,作为社会劳动的产业分工,所处的各行各业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有其独特的产业特点。为激发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之情,我们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萌发他们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我们组织一系列家长走进课堂担任“一日教师”的活动。家长的参与,大大丰富了活动的内容,更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同时由于利用家长的职业特点、社会经验和专业技能等教育资源,客观上也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
家庭即课堂,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探究能力。幼儿对科学的认知还处在朦胧阶段,对科学知识包含的规律只能通过直观表现或游戏活动感知。家庭物质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过让幼儿与家庭事物互动,利用家庭事物为幼儿创造一个激发想象力、培养探究兴趣和操作技能的物质环境,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加其对科学现象的研究兴趣,让幼儿探索客观世界的欲望得到满足。针对幼儿天性好动、探究意识较强、喜欢乱搭配的特点,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为幼儿提供游戏、玩耍、研究的素材和环境。如让幼儿扮演消费者、维修工等角色,吸引其参与搭配捣鼓游戏,在活动中通过变换、加减、换位等方式创造技法,增强幼儿捣鼓能力,在游戏中提高科学内涵。
幼儿成长离不开社会支持系统的辅助,有其社会性的一面,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和实践这种社会性是幼儿全面均衡发展的基础条件。社区资源非常丰富,能丰富幼儿生活,增强幼儿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视野,丰富内心世界,抒发对大自然的情感,幼儿发展离不开这个重要资源。
体验社区生活,培养幼儿社会意识。幼儿园作为社区组成部分,周围有很多可供使用的教育资源,如,社区服务站、养老院、休闲活动广场、小卖部等。为丰富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我们组织幼儿到社区超市开展“1元购物”活动,让幼儿了解如何进行超市购物,让其切身体会购物的乐趣。这类活动也就将角色游戏的“超市”拓展到了现实生活的“超市”,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带领幼儿至敬老院表演节目,让幼儿运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尊老之情,为社区和谐敬一份微薄之力。通过献爱心体验活动,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实践表明,这种体验式教育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采用图解、教具等教学方式。既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又让幼儿在客观上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奉献意识。
篇5
一、 利用幼儿园教育资源有效实施德育教育
1.注重德育教育的环境化。
新纲要倡导幼儿园要为德育教育活动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环境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需求与愿望;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们真正能意识到自己是世界上不可缺少的、有能力、有价值的,树立起自信。教师应该是幼儿权益的有效维护者;教师应努力促进幼儿协调的发展,包括各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幼儿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2.注重德育教育的活动化。
幼儿园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应该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要遵循教育的活动性与活动的多样性原则。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与现象,才能与人交往,才能实际操作物体,才能逐步地积累认知经验,获得良好的发展。幼儿园应设计系列活动,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品行。比如,可结合节日活动有效实施德育教育:五一国际劳动节渗透劳动教育;八一建军节渗透国防教育;九九重阳节渗透尊敬老人的系列教育;国庆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
二、 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有效实施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门永远值得探讨的课题。家庭千差万别,不同的家长,言传身教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孩子幼小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教育画出的图案各不相同。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幼儿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幼儿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将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大脑中,并在日后潜移默化地进行效仿。家长的每个举动、每个眼神、每句话都会给幼儿产生影响。做人是幼儿的立身之本,“欲使幼儿成才,先教幼儿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所在。怎样教幼儿做人?首先要有好的家风。要依赖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对幼儿加以引导,实实在在对幼儿加以示范。借助于家长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还应创新家庭教育形式,比如亲子共读,家长应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当前发展水平的,迎合兴趣的读物。另外,亲子小制作能彰显幼儿与家长的聪明才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成功感,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德育,通过家长的品德、人格修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成长,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德行为习惯。家长应将幼儿看成一棵正在成长中的小树苗,应该精心地为小树苗松土、浇水、施肥、杀虫。这样的小树苗,一定会成为林中的一株秀木。
三、 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有效实施德育教育
为了发挥德育教育的整体效益,必须注重在家园互动、社区结合中多渠道、立体化地开展教育活动,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社区、推动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篇6
一、捕捉社区传递出的信息,及时生成园本课程主题
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为了保证园本课程体系中社区资源的完整性,应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一方面要使社区(包括成员、机构、组织)理解、支持和帮助幼儿园,以便有效的实施教育目标;例如,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区域、户外活动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倾向,进行有选择的确定主题,满足其探索、学习的要求。幼儿在一日游戏、学习、讨论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争论或提出各类问题。教师搜集幼儿的问题,关注热点问题及时生成各种主题,比如,中班社会活动《寒风中的人》,让幼儿通过平时的社会观察,自己当一当小记者,采访并进行总结身边的社会现象,用生活中的知识积淀社会经验,达到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观察到孩子的兴趣点,而要有能够敏感捕捉社区中隐藏着的教育资源的能力,生成适合幼儿本年龄阶段发展的主题。
二、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服务于园本课程开发
幼儿园所处的社区环境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部分,它包括幼儿园周边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各种社会机构以及人员等,这一切给幼儿带来了不同的信息和感受。对幼儿来讲,工厂、农村、机关、部队、商场等各类单位都是向社会学习的课堂,这些单位在社区所辖范围内,与幼儿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幼儿提供了解社会、从事实践活动的条件,充实了园外教育的活动内容,增强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雕庄中心幼儿园地处常州市东南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地段,自1984年创建以来初具规模:道路宽敞、交通发达;雕庄中学、东南陶瓷商场也都坐落在这里,这里一幢幢各具特色的高楼争相媲美;一片片高低错落的绿化带争奇斗艳;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马路环绕盘旋,这里的环境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些社区资源潜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能大大丰富我们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内容。不仅可以开阔幼儿眼界,丰富幼儿经验,拓展幼儿学习的途径,还可以使幼儿更加关注周围的生活,关注社区的发展变化,形成对社区的良好情感,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
1.巧妙运用社区环境及物质资源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主张,而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的本质即“成长、生活与经验的改造”。教育应贴近生活,而作为幼儿园应重视开发社区的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我们幼儿园所处的雕庄在建筑、道路、绿化上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商场、学校、医院这些场所与社区联系密切。我们围绕这些充足的资源,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有的渗透在其他主题活动中,有的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主题。例如,在大班年龄班中我们利用附近的建筑资源,在参观和欣赏活动之后开展各种积木的建构游戏,有效地提高了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能力并且获得一致好评。还有在中班阶段我们开展了“我居住的地方”的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走一走,小朋友了解了从家到幼儿园的路线,和爸爸妈妈一起画来园路线图;看一看,给我们的社区拍张照,让不少孩子有了一定的摄影经验,学会使用照相机;唱一唱,社区参观过程使小朋友尝试了一回填词唱歌,编的一曲《逛常州》成了我们幼儿园特有的音乐教材。围绕主题活动我们还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建构凤凰新城、亲子制作活动、社区小棋等,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批家长的参与,使家长对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发现充分利用社区生活环境资源,在教育活动中带领幼儿多亲近社会,贴近自然,走进生活,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增强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信心,学会做生活的主人。
2.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1)充分发掘和利用家长资源。家长资源是社区中的重要资源的一部分,幼儿园发挥家长教育的优势,鼓励家长来园进行互动,直接参与教学教育工作,并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经验,针对个体差异,制订教学发展的计划。如,请家长来园当教师和直接到家长工作现场参观、学习。
案例:进来的“一节课老师”
家长是社区人力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分子,是我们开展社区教育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学活动资源的潜在宝藏。他们的职业优势可以弥补教师在一些特定领域的不足。在幼儿参观理发店后,我们请来了周祁星的爸爸。这位理发师爸爸穿着专业的服装,带着整套的理发工具来给小朋友上课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小朋友认识了理发工具,在专业理发师爸爸的理发“实战”演示中了解了理发的全过程。活动过后有的小朋友说:“理发真好玩,我再也不怕了!”有的说:“我们要经常理发做讲卫生的孩子。”还有精通英语的爸爸来和小朋友一起玩英语歌曲和游戏;摄影师爸爸来和小朋友一起研究照相等等活动;厨师爸爸带领着小朋友欣赏并尝试自己制作水果沙拉。
活动中我们体会到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优势、强项,不同的家长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家长的参与可以和教师形成优势互补,充实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而且,在连续几个学期的尝试与实践中,我们发现家长资源的利用可以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不仅仅是在一个活动中。这些活动经过实践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充分挖掘社区长人员的资源优势。居住在社区内的专家学者,学识渊博、受人尊重,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智力支持。比如,我们了解到老年活动中心有一位奶奶有一手剪纸的绝活。于是教师和孩子们登门拜访,学习到了不少剪纸的诀窍。从这次活动中幼儿的剪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较之幼儿园枯燥的教学活动,与社区的互动形式更加丰富。一方面,他们可以作为教师向幼儿普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本常识,同时还可以给幼儿教师和幼儿介绍最新的学术前沿问题,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大知
识面。
篇7
关键词:社区学前教育;资源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开放的学前教育观,生态教育观都要求学前教育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幼儿园应该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拓展幼儿教育资源,让幼儿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困境
(一)对社区学前教育资源利用的意识较差
1、传统的教育资源观念对社区学前教育资源利用的束缚在我国,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教育资源仅仅认为是书本、教室、玩具、硬件设施等幼儿园的物质的教育资源,教师、家长和幼儿园狭隘的看待教育资源这一概念,忽视了社区教育资源这个巨大的教育资源挖掘空间,忽视了社区教育资源对于幼儿园教育资源的补偿性,并未认识到社区教育资源的价值,更不用说去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幼儿发展了。2、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对社区资源利用的局限性传统的学校观念使人们习惯性的认为教育就应该是学校来完全承担,幼儿园就应该是学前儿童教育的唯一单位。而我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观念也把教育完全束缚在了学校和幼儿园小小的园舍里。孩子连教室都走不出来,又从何说起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呢?3、教育的参与者各方对社区资源利用的价值都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首先是幼儿园自身对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价值就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很多幼儿园都是封闭办园,很少走出幼儿园。其次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也未能认识到社区资源利用的价值。幼儿园教师大多日常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活动大多是费时又费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增加了工作的负担和压力,围绕社区资源的活动的频度和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证。最后是社区教育的管理者多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本身对社区教育、学前教育的知识就不多,更无从谈起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了。
(二)在社区教育体制、管理上的不完善对学前教育社区资源利用产生消极影响
1、对社区学前教育的管理不到位影响社区资源的利用首先,当前社区学前教育在社区教育体系中是非常薄弱的一环,有的地方甚至尚未纳入到社区教育体系中,没有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在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系列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学前社区教育,也间接的影响了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次,社区教育体制的不尽完善和管理模式的松散,造成了社区资源的浪费和闲置。由于社区学前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在活动过程中,往往都是在社区内行政隶属本社区的幼儿机构为主体中开展,没有调动多方面的力量,这其中就包括作为社区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的人力资源,社区资源利用的局限性非常的明显,利用率低下。2、对社区教育资源的财政投入不够限制了社区资源的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总量直接影响了幼儿园能对社区资源利用的程度。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主要依赖政府的拨款,但政府部门和社会群体并未能认识到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政府的拨款更是少之又少。而在一些有限的社区资源中也存在这收费的问题。如一些公园、文物景观、博物馆等,长期以来都是对儿童按一定身高来收费的,这直接为幼儿园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带来的阻碍。
(三)专业社区学前教育人才的缺乏使学前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缺少科学性
1、幼儿园教师缺少社区学前教育知识当前我国的幼儿教师大多为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专门教师,接受的教育内容多为相关的儿童心理学和教学技能等。学习的都是围绕教室、教材开展的语言、科学等领域学前儿童的教学法。走进社区这个大环境后离开了熟悉的教材、教具就变得不知所措、无所是从,面对丰富的社区资源也无从下手,即使勉强开始也使资源利用单一、表面化和缺少系统。2、社区学前教育行政机构缺少专业的社区教育知识当前我国学前儿童社区教育政府和街道机构的工作人大多没接受过必要的教育知识培训,社区学前教育知识更是一片空白。因此一些社区人员在接收采访时表示面对幼儿园的协助要求,社区工作人员不知道该如何让去配合幼儿园,直接给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造成了阻碍。
三、应对策略
(一)加强对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的价值宣传,提高社区教育资源利用意识
1、更新传统的教育资源观,提高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的全面认识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学校组织、开发和使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等特点,教育者和家长也应该在更新自己教育资源观念的基础上,理解学前社区教育找资源的概念和价值,开发、利用社区的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开展和支持学前儿童教育。2、加大社区学前儿童教育的宣传,提高学前教育参与者正确的幼儿教育意识在正确理解教育教育资源的概念,认识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应该加大对社区学前教育的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定期的社区学前教育的宣传,走进社区,走进幼儿园,打破传统的学校观念和教育观念,让社区学前教育的意识走进每个人的心里,使社区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念,为幼儿园围绕社区资源的活动奠定思想氛围。
(二)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统筹社区学前教育
1、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社区都应建立由教育部门和社区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社区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机构的工作人员应有一定比例的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相对完善的,这个机构应该是在各自的领域和立场领导学前社区教育。2、最大能力吸引各种扶持在保证对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基本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社区内的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学前教育,为社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文化等不同方面的支持,增加社区学前教育资源。
(三)增强社区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普及,为社区学前教育资源开发提供专业指导
1、建立社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制我国的社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当前还是一片空白,幼儿教育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为社区资源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境。因此,我国应提高对学前儿童社区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重视,为社区内的幼儿园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之余能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也具备较高的挖掘利用社区资源的能力。2、增加社区学前行政机构中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比例,增强工作人员的社区教育知识为增加社区学前教育行政机构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专业学前教育工作的比重,当然家庭和其他成员的比重也应该的到保证。同时定期接受社区学前教育的培训,增加社区学前教育理论学习,以指导社区学前教育实践的开展,也能更好的为幼儿园创造适宜的社区资源。3、建立社区与幼儿园的有效合作机制首先,幼儿园应该在基于开发社区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符合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把社区的丰富的物质、文化教育资源融入幼儿园的课程,让幼儿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更好的了解,也能从社区丰富的资源中的到更多的发展。同时幼儿园也应该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交流。如走进社区家庭为社区讲解育儿知识、儿童培养的方法等,定期参加社区养老院、居委会的活动,拉近自己与社区的关系。其次,社区应该积极参对幼儿园日常活动。让社区参与幼儿园教学计划,对幼儿园开展的教学活动和管理进行监督、评价,并基于自己的经验提出相关建议。社区由此会对幼儿园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会产生更大的参与感,更有主体性,在社区资源的丰富和开发利用上也会产生更大的向心力。在我国社区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幼儿园作为社区学前教育的主力应该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的困境,提高对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的利用意识,在社区学前教育的管理上和幼儿园与社区的沟通交流上建立完善有效的机制,使社区学前教育资源能得到最大的开发和利用,为幼儿园的开放教育创造更多的空间,使幼儿园和社区在此过程中都得到收益,促进幼儿的最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红红.浅析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雷少波.社区教育资源的而开发及其价值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3]李岩,李晶晶.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9,10.
篇8
一、注重宣传,树立环保理念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我们结合园本课题,成立了环境领导小组,制定园本环保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环保培训活动,丰富教职工的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教育能力,并将环保教育有关知识、信息等通过宣传栏、家长学校、家校路路通、环保专题活动等途径,不断向园内外传播,扩大环保队伍,职工、家长、社区人员的思想,形成环保意识。如:环保知识讲座、社区捡垃圾、发放环保宣传册等,以实际行动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我们提出了“幼儿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口号,倡议师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孩子中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确保大家生活在一个洁净的、绿化的、美化的环境中。同时我们还得到了家长和社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他们为我们送来了许多环保小制作,环保教育光盘等宣传材料,配合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
二、创设绿色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我们结合《纲要》精神,多种形式地开展环保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1.四季常青的种植园地。幼儿园开辟了种植园地,通过师生种植、管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亲近植物,亲近自然,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各班的种植园地,在老师的组织与带动下,四季常青:翠绿的韭菜、紫色的茄子、红绿相间的番茄、满地爬的南瓜┉种植园深深吸引着小朋友们。孩子们在与大自然快乐交互过程中,发展了体能,启迪了智慧,提高了审美能力。
2.丰富的自然角。随着季节的变化,各班的自然角也丰富多彩,教师积极利用幼儿、家长资源及水乡的地方特点,家园共同丰富自然角,值日生肩负起主人翁的责任,一起管理,培养幼儿爱护、关心动植物的情感、态度。“今天我喝过水啦!”“我渴啦!!”多么温馨的提醒! 同时自然角里还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师和小朋友收集了各类废旧物品为植物、动物搭建了美丽又舒适的环保新家。
3.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各班积极利用家长资源,共同收集安全无公害的废旧材料,如雪碧瓶、纸杯纸盒等等,一起巧手“制作”,变成了美丽的风铃、可爱的企鹅、神奇的宇宙飞船,这些作品布置在大厅、手工艺室及楼梯走廊,既是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又是一种无声教育 ,提醒孩子和家长平时要注意“变废为宝”,让“绿色环保”的理念渗透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三、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1.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
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幼儿生活入手,充分挖掘各领域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如大班的《生活小卫士》、中班的《奇妙的动物世界》、小班的《可爱的动物》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各个主题活动中不断积累生态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成了我园传统的环境教育节日。我们利用春天的主题开展“护绿爱绿”活动,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植树;利用“小鸟,你好”的主题开展活动,认识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户外亲子游园活动时,大班孩子们和家长专心致志地记录着植物的品名和特点,中班孩子和家长在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这一幕幕引来游客们赞许的目光;“三八”节组织幼儿到超市帮妈妈“购绿色食品,树环保意识。”树立了幼儿绿色消费观念;结合“六一”节,开展了“环保故事会”,“环保时装秀”等活动,孩子们在这些生动趣味的活动中,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价值,萌发了对大自然的深深关爱,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一日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寓教于一日活动”是幼儿教育的特点,我们把环境教育也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结合随机教育法,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如: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电、用水;垃圾的分类,垃圾放在垃圾箱内,不乱扔;爱护花草,不踩花草;不剩饭菜,爱惜粮食等等,初步养成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3.家园、社区携手,开展环保教育。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家园密切配合,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起表率作用,同时帮助与督促孩子自觉保护环境,才能使教育取得成效。为了提高家长们的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环保行为,我们利用多种形式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环保教育活动;如分发环保宣传单、提倡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评选“绿色家庭”等等,这些活动增强了家长的环保意识,也改变了平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影响和促进了幼儿环保行为的形成。如希望家长不要抽烟,努力保持家庭的环境卫生;保护青蛙、不吃青蛙;平时外出游玩时不摘花朵或乱扔垃圾,以自身的环保行为为孩子做出表率。在公共场所不乱扔瓜皮果壳,在家里听音乐、看电视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等。同时还请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游玩,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吸取丰富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感受重视环保的呼声。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另外我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如与社区资源共享,把占地1500平方米的社区盆景园长期作为幼儿园绿化教育基地,定期带孩子走进社区盆景园,为小树浇水、松土施肥等;我们组建了“小小环保队”,一起来到社区捡垃圾,学习垃圾分类处理,从小养成幼儿良好的环保习惯。
篇9
摘 要:在有效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熟练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着力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家园合作的课程游戏化。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理念;幼儿发展规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76-01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课程游戏化就是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是: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幼儿园如何实现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教师要提高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熟练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着力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家园合作的课程游戏化。
一、教师要提高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
教师是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主体,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尤为重要。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就是课程,一日活动中的很多环节都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师应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尽可能将课程活动游戏化。比如,在晨间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实际场地布局,根据幼儿的年龄段规划一些运动项目。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让同一年龄段的幼儿自行分组选择,这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还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虞永平教授指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尽可能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在行动中获得经验。对于既可以集体教学也可以分散教学的项目,应该尽量减少集中教学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索,自行寻找答案。开展区域活动时,幼儿可自由选择区域,共同制定进区规则,教师则要根据活动需要及时调整布局。在活动中,教师要及r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游戏情况,不断调整规划,适时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更好地进行游戏。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根据需要自主设计活动,和小伙伴开展创造性的游戏,从中获得愉悦感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的活动,适时给予幼儿帮助。教师只有提高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才能积极主动地为幼儿提供有层次、有变化的学习和游戏空间,才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探索,体验自主、自由、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
二、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为了推动课程游戏化进程,教师需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这才能为更好地开展活动打下基础。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理论知识,开展知识竞赛、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研讨、教学问题解决策略沙龙等活动。还可以邀请专家来园,有针对性地讲解游戏化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定期开展专题研讨,结合一日活动中常见的问题,确立专项研究小课题,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分组研究,定期总结、反思,不断优化一日活动。教师只有牢固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才能真正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游戏,通过游戏获取不同的经验。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进课程游戏化
首先,加强园本特色课程游戏化建设。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园本特色资源,在一日活动中开设特色课程。在活动过程中,渗透课程游戏化精神,构建园本特色文化,让幼儿园更具自身特色。例如,在以“自然资源”为特色的园本课程活动的过程中,要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寻找相关的素材,让幼儿自主设计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水文化”专题研究中,幼儿们从不同的地方取水,对水的颜色、成分、味道、微生物含量等进行研究,寻找差异。在“蚕宝宝成长记”主题研究中,幼儿对蚕宝宝从蚕卵到蚁蚕、吐丝、结茧、破茧产卵的成长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不仅对蚕的生长规律和变化特点等知识有了充分了解,而且培养了爱心、耐心和观察力。可见,园本特色课程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园本课程的实施应实现游戏化,从而让幼儿享受游戏过程,并获得一定的经验。其次,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区课程游戏化资源。幼儿的发展,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学校要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区课程游戏化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合作共育的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游戏化。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家长进校园”活动,让不同职业的家长如警察、点心师、银行工作人员等走进校园,和孩子们互动,参与角色扮演活动等,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以丰富课程内容,密切家园联系,加强亲子关系。有的学校就在社区里面,而社区里的很多资源可以共享,因此,学校可以和社区联合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走进社区参观和学习,让幼儿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挖掘和探索身边丰富的课程资源。
四、结束语
总之,课程游戏化的发展永远在路上,只要教师从幼儿出发,给幼儿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机会,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探索,幼儿就会体验游戏的愉悦、获得生活的经验和提高自身创造力。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关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并生成新的活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和探究,不断地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优化课程,让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2、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在环境创设时对幼儿体、智、德、美四育就不能重此轻彼。若教师仅仅注重幼儿的认知活动,设置读写算等区域,而缺少幼儿健康、社会、审美教育等环境,在创设发展幼儿社会性的环境时,只提供幼儿社会认知的环境,而对幼儿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考虑很少,等等,这都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3、在制订学期、月、周、日及每一个活动计划时,当教育目标确定后,应考虑: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有怎样的环境与之配合?现有的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有用的,可以利用,那些环境因素是要创设的?需要幼儿家庭、社区做哪些工作?等等,应将这些列入教育计划并积极实施。
4、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如:幼儿天性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愿望,教师就应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使幼儿能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幼儿知识经验少,需要学习感性知识,如需要感知雨,就应给幼儿准备雨伞或雨衣、雨靴,下雨时,幼儿可以在雨中散步;需要感知春天,就应组织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春天的动物、植物、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幼儿需要阅读,就应提供各种各样的图书,开阔他们的眼界。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幼儿,佐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的这种差异。如:小班幼儿喜欢玩平行游戏,(即幼儿各玩各的,彼此玩的游戏相同),提供的玩具就应该同品种的数量多一点,中大班象征性游戏水平较高,提供的玩具材料可以是一物多用的;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较差,可提供一些穿珠、拼插、剪贴等方面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有的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差,就司提供脚踏车、攀登架等,让幼儿进行练习。
5、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还会随着其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因此环境创设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设计实施修正再实施再修正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6、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缀;学期初,教师经常为了布置环境加班加点,而一旦环境布置好了,就认为大功告成,一学期难得更换一次。因而环境对于幼儿没有持久的吸引力。教师应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有一位教师组织幼儿谈话活动,起初的主题是环保问题——乱扔垃圾的问题。后来,谈话延伸到计划外的新话题——“北京申奥”,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教师意识到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于是引导幼儿讨论决定在墙壁上制作“奥运主题墙”并制订了计划。孩子们请爸爸妈妈找相关资料,制作奥运标志、田径场、环形跑道、看台等,画出了各种表情形态的观众和运动员,并进行了设计评比。这个活动通过幼儿集体构思、游戏、调查、制作和家长参与等过程,使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决策者,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真正展示和发展了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7、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8、利用开放的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是教育者应该树立的大教育观。因为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信息量给幼儿的刺激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幼儿的成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幼儿园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脱离幼儿园园外环境进行园内封闭式的教育成效有限。如,幼儿园要求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有的家长却常常忘记了这个教育任务,幼儿在家自己穿鞋袜,家长认为孩子穿得慢,耽误大人的时间,于是包办代替帮幼儿穿上,孩子愿意自己做,说在幼儿园也是自己做的,家长却说:“幼儿园有幼儿园的一套,你这是在家里!”一句话就把幼儿园好的教育影响抵消了。面对外界环境的复杂影响,幼儿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外界结合,让家庭、社区成员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和幼儿园,使幼儿园教育获得家庭、社区的支持和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也促使家长和社区成员从教师那里学习到教育知识和技能,改善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9、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一般做法是:一方面选择、利用外界环境中有价值的因素教育幼儿,另一方面要控制与削弱消极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当然每个园、每位教师也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但重要的是要把与家庭、社区结合的活动纳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之中。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请交警来园模拟操作,给幼儿介绍交通安全知识;让家长制作一盘反映幼儿一天典型生活的录像;带领幼儿参观附近市场(街市),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要摸索出一整套策略和做法,在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10、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
- 上一篇:数学学科知识
- 下一篇:村安全生产方案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