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时间:2024-03-29 11:1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知识 能力 任务型教学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针对知识和能力的不同倾向,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并相互转化?这既使教师感到困惑,也是学生感到茫然,英语教学怎么能够既教知识又教能力?怎么能使二者保持平衡?又怎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我们先来谈一下目前英语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显著问题
1.知识和能力的分离:具体说应该是讲――练――用的分离,形成两层皮。教师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讲字、词、句和语法知识,偶尔抽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讲和练在不同的时间段来进行,练多是字词搭配和语法规则,根本谈不上实用交际。因此学生也就无法形成真正的应用能力。这也是学生形成“哑巴”英语的原因。
2.知识和能力的脱节:简单地说就是讲――用的脱节。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知识大多以帮助学生完成练习题为主,而教师要求学生必做的练习题大多以笔头上的翻译和写作为主,很少要求学生做口语训练和听力问答等,这样重视读写,轻视听说能力,而听说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主要表现。
3.课堂教学缺乏使用语言的情景: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进行一言堂式的“灌输”教学,学生总是尽可能地记老师讲的要点,至于怎样具体运用,教师没有提供适当的真实或模拟情景,学生大多也不去追究到底怎么用。
二、理论依据
1.知识和能力概念:英语知识也可称作基础知识,是指语音、语法和词汇,包括规则和材料。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要注重形成一定知识的系统和熟练技巧。能力普遍称作交际能力或言语技能,是指在一定的上下文和交际情景中,为达到一定的(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目的而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胡春洞,2002,15)。
2.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教学目标的教师会选择knowledge-oriented approach,以技能为教学目标就会选择skill-oriented approach。按照F.Dubin&E. Olshtain(2002,50)的观点“前者对具体的需要不太敏感,而更易于被学习者所采用;后者注重学习者个体对语言应用的需要。前者可以根据内容被划分成临时的目标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得以实现,而后者能力的掌握则不能划分成临时的目标。”另外,根据目前流行的任务型教学理论,王蔷(2006,26)认为“任务型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发展了的交际教学法,他们都信奉语言应该在尽可能接近现实的环境中学习”。
3.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能力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能力是对知识的转化和升华,没有知识的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而没有转化成能力的知识则只能是死水一潭。因此,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必须实现二者的有机转化。
三、如何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要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必须在课堂中坚持以下措施:
1.提问诱导(question):通过恰当的问题帮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来回答为题,例如,学过consider as/to be,老师可以向同学们提问How do you think about…in our class?同学们肯定会说He is very honest/ strong.老师可以把其中一个转化为We consider him as / to be an honest boy,然后让学生运用此方法说出We consider him as/to be a strong man.通过提问,逐步引导,从简单到复杂,慢慢学生就会心领神会地去自觉运用,以便形成个人的语言能力。
2.暗示使用(suggestion):遇到较为复杂的语言知识,除了提问外,老师还必须通过手势、体态语或图画给学生一暗示,帮助学生运用新的知识。例如,学了out of breath,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体态语来显示自己的呼吸急促,来提示学生用来造句He is out of breath after running。这种体态语的提示既给学生提供情景,又使学生掌握了out of breath的意思,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不难想象当学生遇到别人跑步或上楼气喘吁吁的样子,他们一定会使用这一短语。
3.任务强化(task):首先需要区分清任务(task)和练习(exercise)的区别。根据Littlewood(1993,39-55)的观点:“练习注重单个的语言项目,而任务注重上下文情景的交际使用”。另外,根据Clark, Scarino和Brownell(1994,40)的观点,认为“任务必须要有四个主要成分:目的、上下文、过程和结果”。由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电子课件多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可用的知识资料,帮助其完成某项任务。例如,在学习《大学英语新视野3》Unit 6 Text A :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我就运用唐山大地震的有关电影,以及有关汶川地震的图片等,要求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和图片来完成下列任务:①What are the indications before an earthquake ?②What are the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hings for you to survive the earthquake?③If you were in an earthquake , how could you survive?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those who haven’t experienced an earthquake.利用电影图片和课文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就能完成上述任务。
4.小组活动(groupwork):根据左焕琪(2002,148)对小组活动的定义“一定数量的人(课堂小组一般为四到八人)集合在一起,为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切磋,以达成一致或作出决定”。通过小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们自己学习、发现、探索的兴趣,增强其求知欲并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5.总结巩固(summary):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各个小组的表现,把各小组发现探讨的答案给予及时的总结点评,以期达到知识的全面系统,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和运用,从而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好课堂教学,加上正确方法的使用,知识和能力分离、脱节就会得到有力的遏制,有效地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迅速地形成语言交际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Clark,J.L;Scarino,A.&Brownell,J.L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earning:A framework for Target-oriented Curriculum Renewal in Hong Kong.Hong Kong , Government Printer,1994.
[2]Fraida Dubin&Elite Olshtain. Course Desig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Littlewood,W. Cognitive Principles underlyingTask-centre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Hong Kong:Government Printer,1993.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 实验室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208-02
引言
智能建筑是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的系统集成中心(System IntgratedCenter,SIC)通过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 Cabling System,GCS)或通信网络(CN)与各种信息终端连接,收集数据,“感知”建筑环境各个空间的“状况”,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出相应的处理结果,通过网络系统发出指令,指令到达通信终端后,终端做出相应动作,使建筑物具有某种“智能”功能。智能建筑通常由4个子系统构成,既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网络系统(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CNS)、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和综合布线系统。具有这几个子系统的建筑称为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是由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的SIC利用GCS连接和控制其他子系统组成的。
楼宇智能化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以安全高效,节约成本,智能化管理和生态综合建设等为建设理念为基础,以达到现代实验室的标准。而当今世界上的实验室的楼宇智能化,主要是以以发达国家为主,实验室基本完成了楼宇智能化的建设,而我国也许因为现正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国家,实验室的楼宇智能化并未得到普及,以我国的公办学校或211工程的重点学校为例,能够真正实现楼宇智能化的其实也不多,也许是因为经费不足或校风问题不等而无法实现。而在本科独立学院的同类之间,也许是因为经费充足以及现代化思想逐渐在这类学院间普遍化,实验室的楼宇智能化已越来越被重视。
一、楼宇智能化实验室实训项目
为符合各独立学院的现状,以及建设一所能够高效安全的实验室,我们考虑了以下五项实训。
1.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系统实训
(1)实验室室外的主机、实验室室内的分机和管理中心机实现联通,能够实现可视对讲或不可视对讲。
(2)设立独立的ID卡,以实现刷卡开锁。
(3)设置解锁密码,以备紧急使用。
(4)实验室室内的分机可以使用紧急密码开锁。
(5)对讲机能够完成记录信息和报警的任务,并且实验室室内的分机能够为实现安防的功能。
(6)实验室室内分机设有紧急报警按钮,并且能够通知中心管理机。
2.闭路视频监控及周边系统防范系统实训
(1)监视器系统化能够完成图像的调整、视频的切换、浏览的设置等功能。
(2)矩阵视频要能够实现多功能的切换,并且独立完成控制云台输出,调节镜头等功能。
(3)硬盘录像机能够完成多画面同时切换,并且控制云台转出和调控镜头等功能
(4)实验室的录像须实现手动和定时录像的功能,并且能够查询录像。
(5)硬盘录像机报警联动录像,实现外部报警输入、动态监测报警输入、联动录像、报警、云台自动控制及录像查询。
3.消防系统实训
(1)设备联动功能要求:任何消防探测器动作或消防报警按钮按下,消防警铃开启。
(2)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响或消防报警按钮动作时,立即启动排烟设备,延迟5s启动消防水泵灭火,延时10-20s秒降下防火卷帘门。
(3)感烟探测器动作,并且同时手动按钮按下,立即启动消防泵灭火。
4.综合布线系统实训
(1)程控交换机应用:能通过程控交换机设置,实现整个实训环境中所有电话都能实现相互通话。
(2)网络交换机应用:能通过网络交换机设置,实现整个实训环境中所有网络都能正常使用。
5. DDC系统控制实训
(1)当DDC系统采用手动控制时,两组灯的开启与关闭由监控画面上的相应按钮控制。
(2)当DDC系统采用自动控制时,则由光控开关控制或定时控制。
(3)光控开关控制,是根据光控开关的运行状态,从而控制楼道照明灯的亮与灭。光控开关响应动作时,灯开启;光控开关无响应动作时,灯关闭。
二、绿色智能建筑的应用
为符合现代智能楼宇的设计,我们还另外引入了绿色建设的实训方案。
1.太阳能供电系统实训
(1)室内所有供电均有太阳能装置提供。
(2)室内所有温、热水供应均由太阳能水热加热系统提供。
(3)当由于天气的影响而导致太阳能装置无法正常使用时,自动转化为紧急备用电池使用或者正常电线线路通入。
2.中水回用系统实训
(1)实验室室内所有污水均由中水回用系统自动收集,并且由低成本的分流式中水处理系统处理成可二次利用的中水。
(2)大部分实验室室内用水(对水质没有太高要求的部分)均由中水回用系统供应。
(3)消火栓水源供水由中水回用系统提供。
(4)中水回用系统的管道接通其他建筑,并且达到共同回收和共同利用的目的。
3.太阳能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实训
(1)室内的空气调节由太阳能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控制并调节。
(2)太阳能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可由实验室内遥控直接控制。
(3)太阳能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可由管理中心机直接或间接控制。
(4)太阳能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能够自动根据室外室内的温差,自动调节室内适应的温度和湿度。
(5)空调系统在太阳能供电不足时可自动转换成太阳能储备电池供电。
4.室内照明系统实训
(1)实验室室内的照明灯均使用LED节能灯(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2)照明系统的开关使用光控和手动控制共同控制。
(3)照明系统可由管理中心机直接或间接控制。
(4)实验室室内备有紧急照明灯。
三、结束语
实验室实的现智能楼宇化逐渐成为各高校所追求的目标,因为智能建筑已成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实验室的先进与落后大概呈现出了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实验室实现智能楼宇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学习环境的与时俱进化和安全舒适化,因而建设楼宇智能化实验室我们都已蓄势待发。另外,为了符合人与自然,以及可持续发展这等理念,对于建筑的绿色建设我们也不能懈怠,这才符合新现代化楼宇化实验室的名号。
参考文献
[1]郑洁、伍培.智能建筑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谢秉正. 智能楼宇实验室的设计与构建;南京邮电大学,2013.
篇3
关键词:工程制图;空间思维;实训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1、2014年吉首大学课程教学改革专项,(编号:2014JSUKG21);2015年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2、湖南省教育厅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吉首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编号:2015JSUJGA03)
工程制图课程是吉首大学规划设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专业有园林、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等。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绘图和读图的基本能力,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进一步强化空间思维与构建能力的培养,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工程制图课程的实训内容、实训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旨在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规划设计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工程制图课程特点
1.1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
工程制图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表示空间几何要素和空间形体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方法的科学,是研究用投影法,并根据制图标准和规定画法及工程技术知识来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包括图示方法、图解方法、专业图纸的绘制与阅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部分内容都配有大量的实训练习。
1.2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
工程制图学科的思维特征是不断地完成“空间平面”、“平面空间”的动态思维转换的过程,并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地画图和读图达到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建立了空间思维,再“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进行反复研究和思考,才是学好工程制图课程的最有效方法。
2存在的问题
2.1实训内容多,课时少,实训效果不理想
土木工程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只安排了30个学时的实训课时,在制图基本知识、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章节的大作业只有4学时的实训课时,学生不可能在这么少的课时内完成作业,因此导致了学生的大部分作业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这样就造成了老师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学生画的图不合要求,经常需要反功,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2实训内容设置欠合理,重点不突出
在课时安排上,画法几何部分用大量的课时讲授图解问题,这部分内容难度大,习题多,经研究这部分内容与工程图的联系不大,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解法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实践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的课时比例进行调整。另外实训教学与专业知识结合不紧密,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基础不扎实的问题。
2.3实训教学方法陈旧,达不到预期目标
工程制图的教学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基本上还是“填鸭式”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先讲理论知识,然后布置习题集上的习题,再对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枯燥呆板,没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改革方法
3.1结合专业教学重点,调整教学课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工程制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投影法的理论做指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绘制出符合要求的工程图,因此投影理论是制图课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制图教学的根本,应强化这部分教学。因此在调整教学课时的时候,一是考虑画法几何部分增加图示方法的讲授和实训课时,对图解方法课时进行压缩;二是增加专业制图实训练习课时,结合专业教学重点,引入专业图纸进行教学与实训。
3.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时,采用先播放小视频再进行现场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空间思维。在讲授截交线和相贯线时,利用实体模型和solidworks制作三维模型进行教学,在形体的表达方法部分,对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处理方法进行视频演示,在建筑施工图章节,先播放建筑外形及内部Y构的视频,再对照着轴测图讲解施工图。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将复杂的空间问题直观地展现出现,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改善。
3.3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程制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教学要求,必须引入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讲授建筑施工图时,传统教学方法是采用的一幢虚拟的建筑,一套虚拟的图纸为案例进行讲授,布置的作业也是习题集上的一套图纸的抄绘,学生的思维被固定化,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鉴于这种情况,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引入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建筑施工图时,以学校的教学楼和实验大楼为例进行讲授,可以到实地现场进行教学,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在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同时,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4实施效果
通过在工程制图课程中采取以上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工程制图课程被评为优秀,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有了一个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的一个转变;三是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从期末考试结果来看,三视图和轴测图的作图题目失分很少;四是学生绘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能够徒手绘制草图,也能够用作图工具绘制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图样。
5结语
篇4
关键词:知识结构 创造力 知识更新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71-01
化学是高职高专医学、药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作为一名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化学教师,我想就高职高专化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学科知识结构,以及如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化学教师应具备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
1.1 业务知识要扎实
业务知识指教材中的化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及教材的基本结构安排等内容。这些知识应准确理解、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同时还包括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较高层次的化学理论、化学学科的体系框架、化学学科的发展史、探究化学学科知识的标准与思考方式、对化学学科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和价值判断等内容,反映教师学科知识的纵深度。这部分内容就要求达到精通和专深的程度。因为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教师讲清其中的知识、概念、原理或结论,更有助于教师从比较宽厚的知识背景讲清楚“为什么”,使教学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
1.2 知识面要广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更努力的学习来掌握这些知识,化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和其它的学科也有密切的关联,尤其是和医学、药学和检验有关的课程,它们可以相互交融,相互运用。在化学学科中,最新成就等内容可以体现教师所掌握学科知识是否足够深厚。教师要及时的补充知识内容,还要涉猎广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材,缩小教材内容与新知识、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化学教师如何建立合理的学科知识体系
2.1 要更新学习观念
教师在校工作期间获得的知识量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就需要在工作以外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只有不断的获取、更新知识内容,教师才能紧跟时展的步伐,从而更好的去教育学生。所谓终身教育是不论现代和未来的教育都可以看做是终身教育来进行终身学习。因此,不断学习是教师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会努力的终身学习。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学习观念,使学习成为主动性的动作,成为终身的行为习惯,从而不断更新教师陈旧的知识结构,扩充知识视野面积,建立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
2.2 要扩展学习内容
化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及时更换陈旧、过时的知识,不断地吸收消化最新的化学知识,使掌握的学科知识结构能够得到调整、更新和扩充。同时,教师要找到自身知识结构的缺点和不足,选择性的学习重点内容,特别要学习那些与创新能力相关联的知识要素和材料,在教师学科知识结构中增加化学方法方面的知识应用性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比重。
化学教师除了要专业知识过硬外,还要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逐渐重要。素质教育的提倡发展的同时也要提高教育技术的素质。现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占据主导位置,它的存在发展以及重要性已经可以影响到全国的教育,包括整体的改革以及教育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在现代教学环境下培养和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对教育体制来说非常的紧迫和重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自学、参加培训等。但应切实注重全面学习和切实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从事化学教育和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2.3 提高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为了能够跟上网络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脚步,为此不仅要求教师合理的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合理的利用丰富的知识信息宝库。更要求教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有用的知识。因此能当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为了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作为教师更应该具备应有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在面对大多数知识被被动接受时教师应当学会转向进行创新性学习,原有旧知识以及纵向知识以及横向指示灯进行新的思考、加工、处理和组合重新将其联系起来,是各知识点之间相互沟通,从中获得更多新的知识,产生新的西靠,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知识的创建和重新组合,实践是关键
知识的实际运用比学习更为重要。教师以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为主要学习目的,更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和育人的效果。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日常中所掌握的知识合理的融入到化学教学的实践中,重组、整合、优化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接收化学知识,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学习高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也是验证知识,进行知识消化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提升其对知识的重组和创新以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各类知识之间的关系,那么在知识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3 结语
影响教师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水平程度不同,它的创造力的方向和强度就会很不相同。所以,教师需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学科知识结构。教师可通过参加继续教育、自学、查阅资料等方法,将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1、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2、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
3、自 2017年下半年开始,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学科;小学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学科。上述各类别新增学科的笔试科目一、科目二与已开考学科一致,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新增学科的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结合面试一并考核,具体见面试公告。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农村高中;化学课外活动;主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0-001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0.00
一、化学课外活动及其意义
化学课外活动是指利用课余时间,按照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所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化学教育活动,它既具有学科课程性质、又具有(课外)活动课程性质,与课堂教学活动相比,课外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活动的内容涉及面更广泛、更有情境性,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更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化学课外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更具体地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化学对社会和生活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科学素养。其次,它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活动主题和内容,兴趣和特长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第三,化学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可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农村高中化学课外活动主题的确定
与城市高中相比,农村高中在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时面临更多困难,比如课程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够,课程资源分散,教师的活动指导水平不高,学生活动能力薄弱,社会、学校甚至学生自身对活动的重视程度低等等,所以要特别重视策略,扬长避短。搞好化学课外活动的首要环节是选择活动主题,好的主题应当能够既能反映学生的兴趣、又要符合课程标准并体现出时代特征,还要能克服农村的短处,发挥农村的优势,富有农村特色。
1.活动主题要源于学生的生活
化学课外活动首先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客观现实世界作为活动的重要资源。农村学生的生活(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的交往等)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内容,许多都有教育价值,比如课堂学习中遇到的疑问、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现象、社会上发生的化学事件(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药品问题等)都可以进入选题范围。教师要精心引导学生去学习、思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活动主题,或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进行亲身实践和体验。着眼于学生生活的活动主题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可以使学生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或创造,充分享受学习科学的乐趣。
2.活动主题还要与农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相协调,贴近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水平
相比同年龄的城市学生,农村学生一般身体发育较为延迟,心理不够成熟,知识面较窄,活动能力不强,因此在选择主题时起点要低,不可太难,要循序渐进,有难度的主题最好在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之后再确定选用,例如,高一年级的“从废旧干电池中制二氧化锰和氯化铵”、“加碘盐中碘成分的检验和测定”、“测定雨水的pH值及变化”和高二年级的“探究胃舒平的有效成分”、“调查建筑和装饰材料中常用化学品的名称、化学成分和用途”、“饮料中维生素 C 的检测”、“乙醇与钠反应制氢气装置的改进”等直接作为活动课的主题,具有一定难度,如果学完教材后再作为活动主题,这样学生就能够较顺利地完成。
3.活动主题要充分体现农村学校和所在地区的特色
农村学校可利用的化学活动资源远少于城市学校,所以要善于挖掘学校和所在乡镇蕴含的教育资源。同时,农村也有自己的特色资源,比如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土壤、水源问题等,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使用问题,乡镇企业生产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活中各种垃圾问题等,不仅与化学关系密切,更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选择它们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主题,能够使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活动教育的第一场所,在不断关注、理解学校和农村的过程中健康成长,还能促进学校和所在地区形成良性互动。例如,作者所在地有许多小型的金属加工企业,违规排放的废水污染了许多河流,我们就依此开设了“小河的水为什么变黄了?”为主题的课外化学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金属酸洗废液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还启发学生向镇政府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许多建议。
4.活动主题要能实现活动与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
化学学科知识是化学课外活动的基础。教科书是学科知识的良好载体,在充分体现学科教育目标要求的同时又较好地实现了与活动教育的衔接,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结合教材中预设的活动主题来确定化学课外活动主题,这样可以将活动学习与学科知识融合,既有利于化学学科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课外活动质量提高,还可以减少活动负担。例如,我校的一堂课外探究活动课“小河的水为什么黄了?”就是结合化学1教材中铁元素的内容展开的,我们通过钢铁酸洗厂边小河河水的颜色和状态变化,创设情境,探究其由浅绿色到黄色浑浊再到形成沉淀后变清的过程及pH的变化的原因,将胶体知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结合起来,不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巩固了学科知识的学习。下表是高一化学1内容中的活动主题。
此外,确定化学课外活动主题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能够整合成为相关的某一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大大拓宽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例如,我校选择“参观兴达钢帘线火力发电厂”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将物理的动力学、热力学知识与化学的化肥生产知识、燃烧与生物的环境保护知识相联系,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学科渗透的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通过化学活动与其它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可以加强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使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也会更加深入、全面。
总之,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可以引导活动内容合理、科学地呈现,可以激发农村高中学生的活动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对提高农村高中课外活动的效果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
基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要求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在保留数学学科自身特点的同时,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整合运用多元化学科知识,创设生动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立足这个出发点,就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本着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规律,同时要联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综合运用多元化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多元化’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具备时代性和科学性的。
‘多元化’这个词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尤其是经济和文化领域,它的广泛定义即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元素的组合。在一个专业环境里保持多元化就意味着更多、更好。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教育、社会、经济等发展的关键性推动力量。把多元化学科知识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是必要且有益的,同时,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改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我相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打破传统教育制约机制,避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各学科领域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目前乃至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深刻地阐明了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它还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联系的枢纽,如果能将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好的运用,那么必将对数学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上的创新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打破传统教育制约机制,避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各学科领域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目前乃至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中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深刻地阐明了数学这门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数学学科势必与其他学科领域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些必然的联系也势必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那么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也必然对数学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产生了极大地相关性、相通性,甚至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重叠和融合,各个学科领域的壁垒已经被打破,学科之间没有了绝对的界限,只有相对的边缘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与其他相关领域学科的内在联系,学习并掌握多元化学科知识和方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能力,多领域、多方位、多视角、多层面,综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是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进行课程改革的创新与探索。
三、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尝试应用是有益处的。
篇8
[关键词]多元化学科知识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
基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要求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在保留数学学科自身特点的同时,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整合运用多元化学科知识,创设生动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立足这个出发点,就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本着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规律,同时要联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综合运用多元化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多元化’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具备时代性和科学性的。
‘多元化’这个词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尤其是经济和文化领域,它的广泛定义即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元素的组合。在一个专业环境里保持多元化就意味着更多、更好。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教育、社会、经济等发展的关键性推动力量。把多元化学科知识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是必要且有益的,同时,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改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我相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打破传统教育制约机制,避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各学科领域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目前乃至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深刻地阐明了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它还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联系的枢纽,如果能将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好的运用,那么必将对数学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产生了极大地相关性、相通性,各个学科领域的壁垒已经被打破,使得学科之间没有了绝对的界限,只有相对的边缘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与其他相关领域学科的内在联系,实践并探索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方式,达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综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的目标,是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进行课程改革的真正创新与探索。
二、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上的创新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打破传统教育制约机制,避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各学科领域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目前乃至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中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深刻地阐明了数学这门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数学学科势必与其他学科领域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些必然的联系也势必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那么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也必然对数学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产生了极大地相关性、相通性,甚至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重叠和融合,各个学科领域的壁垒已经被打破,学科之间没有了绝对的界限,只有相对的边缘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与其他相关领域学科的内在联系,学习并掌握多元化学科知识和方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能力,多领域、多方位、多视角、多层面,综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是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进行课程改革的创新与探索。
三、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尝试应用是有益处的。
1、运用的前提:结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大前提。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关于数学知识学习的互动,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想要更好的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首先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认清教育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要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片面地、机械地来理解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必须遵循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从幼儿时期过渡到小学时期,是一个带有关键性的时期,父母和教师如何共同帮助孩子完成这个过渡,这是很重要的。因此,实现这个过渡,必须要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依据这些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时,既要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恰当地提出新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变为儿童自己的需要,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好地进行,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进入小学以后,在认知发展方面,尤其是数学认知方面,如何从初级的、具体的认知水平逐步发展为较高的、抽象的认知水平等等,儿童心理学可以对这些方面提出有益的启示。因此,深入研究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并将其适当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在合理的时机发挥多元化学科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作用,如果能做到这点,必将极大地推动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同时为儿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元化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巨大作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深化课程结构调整,大胆尝试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就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认清教育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片面地、机械地来理解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要遵循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因此,将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是实现成功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从幼儿时期过渡到小学时期,是一个带有关键性的时期,父母和教师如何共同帮助孩子完成这个过渡,是很重要的。因此,实现这个过渡,必须要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依据这些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时,既要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恰当地提出新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变为儿童自己的需要,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好地进行,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进入小学以后,在认知发展方面,尤其是数学认知方面,如何从初级的、具体的认知水平逐步发展为较高的、抽象的认知水平等等,儿童心理学可以对这些方面提出有益的启示。因此,深入研究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并将其适当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极大地推动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同时为儿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元化学科知识将极大地丰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 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情境的创设,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在无意识状态下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的枯燥乏味情绪。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优美的音乐教学情境,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添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的同时,又可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喜欢画画,这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与兴趣爱好。根据这一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寻找美术与数学的结合点,极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幻想和展示的舞台。美术在小学各学科教学,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为新鲜直观的图画能激起学生的兴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数学较为枯燥,使学生厌烦,不容易集中精力,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配上较为具体的图画,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兴趣顿起。美术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美术的魅力之所在。美术的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在这个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水果这样新鲜直观的图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的兴趣被很好的激发后,对于后面的探索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由于数学课的内容大多较为枯燥,容易使学生厌烦,不容易集中精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配上较为具体的图画,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兴趣顿起,积极响应教师的提问,从而自主的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美术与数学相结合后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多元化学科知识,如音乐、美术、图形学、建筑学等等,与数学都是紧密联系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认真地去思考,深入地联系实际,大胆地尝试和实践,找到多元化学科与数学学科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就能够不断地探寻出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3.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将极大地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手段的发展。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广大数学教育者已经认识到:数学虽然有其自身的独特的规律和特点,但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则是人的发展。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将极大地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手段的发展,使之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认知的工具。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是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同时是教学手段的发展与进步,而且可以真正增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信息技术不仅代表了物化形态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信息技术还包括智能形态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多元化学科知识的融合,如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艺术、教育理念等。将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改变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而且改变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使数学课堂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理念与教育艺术。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应用,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各要素的丰富和谐,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五、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应不断创新和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音乐学、美术学、审美学、语言学等学科领域,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挖掘和总结, 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实行数学课程改革要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教学视野过多地关注在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而忽视了多元化学科知识与数学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关系,从而也忽略了将数学学科主动与其他多元化学科的相互联系与交叉。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是知之始。让学生学会学习,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运用多元化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只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新和发展,认真总结,我们就一定会在课程改革和创新的路上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收获。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素养;培养内容
一、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
树立学生崇尚科学的良好态度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化学是一门与人们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化学学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渗透这样的教学思想。
在高中化学的教材上有许多介绍化学发展史的内容,像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等内容,都能很好地证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化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都是由实验一步步发现和证明的。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
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学生有了严谨的治学精神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厌倦学习,上课的时候总是无精打采,下课的时候则生龙活虎。还有的学生读书、做题时不求甚解,一味地等着教师的讲解。这样的学习态度都不是良好的求学态度,久而久之,他们的治学态度就松懈了,不严谨了。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在课上要及时纠正。比如,为了让学生体验化学学科的严谨性,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像这样的探究题: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但随着近年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增加,铜锈主要成分被认为是CuSO4・3Cu(OH)2。
那么铜锈的成分到底是什么?
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当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就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和教学知识有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讲授“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时,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些富含维生素C以及富含微量元素的水果和食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讨论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1 科学素养的概念和内容
科学素养是指对个人决策、参与公共和文化事务以及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过程知识的理解。关于科学素养的内涵,美国学者克劳普福从 5 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界定:(1)了解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2)把有关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能力;(3)具有利用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4)理解科学性质的一般原理和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5)具有明智地对待科学的态度以及对与科学有关的事物的兴趣。而科学素养教育则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科学技术的一般原理;(2)从普通公众的日常需要入手进行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3)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研究;(4)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概括起来,现代科学素养在强调科学知识、技能、过程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决策,从科学与社会的角度主动地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付诸行动,这也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 培养中职学生科学素养的现实意义
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对科技、经济的基础作用的体现和发挥,是通过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才来实现的。当今社会是个动态社会,职业类型日新月异,职业流动性日益增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没有人能完全了解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需要哪些知识技能,也没有人能保证终生只从事一种职业,因此,中职学生要成为真正的人才,除了应具备今后职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准备好必需的技能和能力。但是,目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职业技术训练而轻视普通文化课程,不够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以至于在今后的工作和个人发展方面缺乏后劲。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化学教学更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
3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方法
3.1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美感,培养其科学素养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以这样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而化学学科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化学美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学生能在学习中切身体会到化学物质的结构美、形态美、色彩美,化学实验的动态美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逐步展示出化学理论的美、化学用语的美、科学家的思想美和人生美等[1]。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教会学生鉴赏美、激发学生创造美,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素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3.2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任何独立学科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思想方法,学科思想方法反映了学科内在的规律和特点,体现了学科知识的本质和价值,引导着学科的发展和充实。化学思想是对化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化学方法、化学发现的本质认识,而化学方法是解决具体化学问题而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化学知识的教学是传递信息的教学,这只是科学素养的其中一方面,而化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形成观点和培养技能的教学,涵盖了科学素养教育的多个方面。因此,化学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又要突出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这样全面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学科的价值和思想方法,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3 整合多种课程资源,拓宽教学内容,让丰富多彩的化学知识成为科学素养的增长点
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实生活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无数化学奥秘。化学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将生活情境中的化学作为课程资源,拓宽教学内容,丰富化学课堂。而所谓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化学,则覆盖了以下这些内容:(1)化学史;(2)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3)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4)化学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事件。教师在备课时应从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深刻认识到化学学科的价值,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