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考核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9 11:0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考核工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逐步建立科学的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乡镇卫生院职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积极性,增强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枢纽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与财政补助坚持公平、公正、综合考核、注重社会效益和群众满意度的原则,具体目标:
(一)建立四个机制。建立乡镇卫生院经费财政保障机制,岗位竞争、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奖优罚劣、优质多酬的分配机制和社会监督、民主评议机制。
(二)实现五个转变。乡镇卫生院的工作重点由重医疗服务向重视公共卫生服务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由追求经济效益向注重社会效益转变,由按人员补助向按服务结果付费转变。
(三)达到一个目的。以维护农村居民健康权益为中心,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达到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三、基本原则
(一)突出社会效益原则。坚持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坚决制止绩效工资分配与药品收入、医疗设备检查收入等挂钩的做法,切断业务收入与医务人员收入的联系,促进乡镇卫生院公益性的回归。
(二)综合考核评价原则。坚持公平、公正、综合考核评价,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考核重点,加大对医疗质量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效率的考核力度,鼓励节约,降低成本,控制不合理上涨的医疗费用,促进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发展。
(三)按绩效分配原则。考核结果与财政对乡镇卫生院补助、职工个人收入挂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建立绩效工资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分配办法,使工作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劳动贡献挂钩,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考核内容
(一)经费投入与使用:包括各级财政投入、项目投入、自身投入等。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乡镇卫生院财务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经费支出实行预算制,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政策、财经纪律、会计核算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二)人员结构与岗位设置: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率,总人数中卫生技术人员人比例,符合临床、医技、护理、药剂不同岗位人员所需学历,预防保健人员比例,科室设置和岗位职责等。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医疗设备使用: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的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管理和使用,1000元以上设备的档案管理率、使用率、完好率和维修记录,有专人使用管护制度等。
(四)医疗质量与管理: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卫生服务质量检查,制定医疗质量改进措施;院内感染控制、药事管理机构及工作状况,病历、处方等医疗文书书写合格率等。
(五)公共卫生服务与效率:包括国家规定免疫疫苗全程接种率、新生儿24小时内乙肝疫苗接种率,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妇女病普查,妇幼卫生信息报告及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法定传染病报告率等。
(六)基本医疗与规范用药:包括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影像及检验报告阳性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例,医用垃圾处理合格率,门诊登记合格率,抗生素二联及以上联用、激素、静脉输液控制率,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百分比,门诊处方平均费用,住院平均费用。
(七)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并落实行政、后勤、进修和培训等制度。乡镇卫生院冠名规范,标识明显,院容院貌干净整洁;工作环境及病员休息环境干净舒适,健康宣传标语、专栏醒目规范,医务人员精神饱满,服务态度和蔼等。
(八)新农合工作:使用新农合基本用药品录内药品,控制不合理增长的医疗费用,对在本院就诊的参合农民进行直补,对本乡(镇)参合农民获得住院补偿等基本情况进行公示;积极宣传、动员农村居民参加新农合等。
(九)村卫生室管理。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协助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对乡村医生工作的综合考核,落实省、市、县财政对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津贴的补助政策,提高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行政统一管理:对所辖区内卫生室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行使行政管理职责,指导村卫生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实行综合目标考核,建立和落实责任制。
业务统一管理:统一建立门诊登记制度、处方使用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销毁和登记制度、疫情处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及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
财务统一管理:对村卫生室医疗服务建立统一的收费标准,统一收费票据。村卫生室建立固定资产账目,对其收费标准、药品价格及票据进行定期审核。
药品统一管理:村卫生室严格按照《XX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用药,积极推行药品集中采购,或由卫生行政部门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的药品销售企业统一配送,确保药品质量。
参与新农合:村卫生室应做好新农合的公示、宣传发动、门诊报销等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十)群众评价与监督:院内设有群众意见箱,定期召开患者及群众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有群众及患者评价结果等。
(十一)积极完成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布置的其他工作。
五、考核办法
(一)考核体系。建立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乡镇卫生院考核及乡镇卫生院对职工考核的两级考核体系,全省乡镇卫生院具体考核指标及评分根据上级部门的规定处理,乡镇卫生院考核等次结果等同于该乡镇卫生院院长考核结果。
(二)考核程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在乡镇卫生院内部考核的基础上,对乡镇卫生院逐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设区市卫生卫生局,接受设区市卫生局的抽查。设区市卫生局在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度考核结果上报省卫生厅备案,省卫生厅将不定期进行督查。
(三)考核方法。
1、查阅文件资料。查阅乡镇卫生院的统计报表、工作记录、疫情报告、一类疫苗接种率考核结果(由县CDC提供)、处方、病历等相关文件和医疗文书。
2、现场检查。查看乡镇卫生院的内部设置、医疗设备、服务流程和就医环境。
3、走访调查。走访不少于2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群众的满意度。
4、召开座谈会。随机抽本院不少于30%的职工和若干名患者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
(四)考核时间。
对乡镇卫生院每年度考核两次,时间为6月和12月份,总成绩6月份考核的占40%、年底考核的占60%。设区市卫生局每年2月底前进行抽查。乡镇卫生院对职工考核分月度和年度综合考核,时间由考核单位自行确定。
六、绩效工资考核
(一)乡镇卫生院职工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分离,即国家规定的职工工资作为档案工资保留,并按规定报批后记录在职工的档案中,作为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计发退休费的依据。
(二)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乡镇卫生院可将基本工资、护龄津贴、卫生防疫津贴、护士的基本工资提高10%的部分作为收入分配中固定的部分,按月发放。其余部分,如收支结余、地区性津贴补贴、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高出30%的部分、年终一次性奖金,以及完成公益目标任务增加的奖金等,按收支节余总额的60%以上纳入绩效工资管理范围,作为收入分配中的绩效部分,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配,剩余部份用于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对聘用人员要实行同等待遇。
(三)乡镇卫生院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按照各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任务、风险、社会效益等情况确定岗位分配系数,对贡献大、技术要求高、风险高、社会效益好的岗位应确定较高的分配系数,合理拉开分配系数的档次,打破平均主义。
七、考核结果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乡镇卫生院考核、乡镇卫生院对职工考核结果都分为四个等次:分值85分以上为优秀,84-70分为良好,69-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优秀的比例不超过20%。
八、考核结果运用
(一)补助方式。省、市级财政部门按标准将乡镇卫生院人员补助经费一次性拨到县级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将上级和本级对乡镇卫生院人员补助经费在一个月内全部拨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专用账户或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将80%的补助资金按月拨至乡镇卫生院,卫生院按月考核发放。剩余20%经费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半年和年终考核结果兑现。
(二)奖惩。对考核结果确定为优秀、良好、合格等次的乡镇卫生院兑现剩余经费,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扣减剩余50%补助经费作为全县绩效考核奖励基金。对不合格的,第一年通报批评,限期整理,连续二年的免去院长职务。
(三)对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等次的乡镇卫生院,在绩效考核奖励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给予院长一次性奖励。对引进优秀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和长期扎根农村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等技术骨干,在考核合格的基础上,绩效工资分配时可给予倾斜。
(四)乡镇卫生院职工月度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上月收入分配的主要依据;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晋级、分配、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主要依据。
依据绩效考核结果,确定量化考核分值。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个人绩效工资=可分配绩效工资总量
总人数×(岗位系数+量化考核折算值)
其中:量化考核折算值为:优秀0.2;合格0.1;基本合格0;不合格-0.1~-0.3。
篇2
以全国农村环境保护暨生态建设示范工作文件为指导,根据省、市、区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的生态建设要求,逐步完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加强城镇建设与管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改善镇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
全面完成“”规划的生态村建设任务,年镇要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其中村和亭东村二个村在要年10月底前达到省级环境优美考核标准。
三、主要任务
(一)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年,我镇开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镇政府将进一步完善镇区公共设施,完成污水处理、垃圾收运、卫生改厕、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绿化、娱乐休闲游园、农贸市场搬迁和升级改造、老镇区环境整治、河道疏浚及水环境整治、“三品”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强化医院污水、医疗固废监管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底前各项创建指标分别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
(二)生态村创建。开展生态村创建,村和亭东村是区政府指定的年省级生态创建村,务必于11月份过省级验收。
(三)省级生态村提标整改。年,省级生态村按要求全面完成提标整改任务,、亭东两个村尤其要突出抓好专职环保监督员配备、生活污水处理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清淤任务完成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废水处理达标率和粪便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等新增加和调整指标的补差工作,确保11月份一次性过省级复核验收。
四、时间部署
(一)动员部署阶段。各村工作组制定创建工作方案与计划,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排定重点工程建设时序表,落实专人负责重点工程实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完成污水处理厂(站)及配套管网、改厕、垃圾收运、娱乐休闲游园、医疗废物处置、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河道疏浚及水环境整治、“三品”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新老镇区和村庄环境整治,确保硬件建设到位。
(三)总结冲刺阶段。组织自查自纠,检查分析考核指标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对未达标项目,完善措施落实整改。创建村镇建立创建台帐资料,对创建工作进行总结,编制技术报告,形成完整的申报材料,并制作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专题片。
(四)考核验收阶段。组织创建工作年度考核,过区考核的逐级向上推荐申报,申请省、市级考核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镇生态创建领导机制,各村居都要成立由村支书负责,联络员、资料员配套的创建工作班子。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围绕创建标准制订创建工作方案,逐条细化分解指标任务,排定工作时序进度,明确具体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完成年度创建任务。
(二)切实加强责任推进。充分发挥生态办、专业工作组、督查组及各部门作用,共同推进生态村镇创建工作。生态办负责创建组织、协调、指导与督查考核工作,建立和完善创建工作机制,每半月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各工作组交流创建进展情况;每季度组织召开工作点评会,镇领导对各村创建情况进行季度点评。各工作组、各部门根据指标任务分解制订部门创建工作方案,对指标任务进行再细化、再分解,由专人负责生态创建重点工程推进,确保各镇硬件指标达到考核标准。各村要针对重点、难点工程进一步完善措施,倒排时序,狠抓落实。
篇3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根据《省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市城市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城市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水平,提高我市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以需求导向为原则。针对乡镇卫生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以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开展符合乡镇需求,多种形式并存的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二)以帮助提高为原则。城市医院应以帮助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为根本原则,加强人才培养,而不是替代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
(三)以统筹安排为原则。按照卫生局的统一规划,以边远乡镇卫生院为主,适当考虑服务能力较低的乡镇卫生院安排对口支援关系。
(四)以注重实效为原则。积极探索适宜的债效评价体系,既考核支援医院,也考核受援乡镇卫生院,促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工作任务
(一)市一医院至少支援三个、市中医院至少支援二个、其它市直医院至少支援一个乡镇卫生院。
(二)支援医院要制定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年度和中长期工作规划,承担对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要成立相应的内设机构或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负责此项工作;派出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受援乡镇卫生院建立和完善管理各项制度,开展适宜技术、免费培训和接受卫生技术人员进修等。
(三)受援乡镇卫生院应根据自身需求,提出需要支持的执业科目及协作计划,有效利用支持资源,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要为市直医院在乡镇卫生院的支援活动提供工作条件。
四、具体要求
(一)完善工作方案,支援医院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受援乡镇卫生院实际需求,提出支援乡镇卫生院具体工作方案,确保对口支援工作顺利进行。
(二)签订支援协议。支援医院应到受援乡镇卫生院进行考察和调研,在双方共同讨论协商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提出具体工作任务,签订支援协议。
(三)签定目标承诺书。支援医院在充分讨证考察的基础上确定受援期内(一般为三年)受援卫生院应达到的年度目标和期满后,达到乡镇卫生院先进水平或一级甲等(优秀)医院标准的目标。
(四)派驻院长。支援医院对每一个受援卫生院派1名班子成员或中层干部任名誉院长,对受援卫生院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并听取受援卫生院的工作汇报,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取得成效。
(五)派驻医师。支援医院每年向受援卫生院派出主治以上医师(护、药技师))不少于5人,每人在受援卫生院工作不少于半年。派驻医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努力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服务。
(六)人员培训。受援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轮流到支援医院短期培训(不少于一周)5人次,支援医院每年至少接受2名受援卫生院人员免费到医院进修学习。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支援医院要高度重视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各支援医院和受援卫生院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分别与卫生局签订目标任务书,根据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奖惩,受援卫生院达到年度目标的奖5000元,达到受援期满目标的奖20000元。
(二)制定相关政策。支援医院派驻到受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师在晋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市卫生局按支援卫生院数安排一定工作经费,以用于对派驻的院长和医生的补助。
篇4
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优化我县投资发展环境,加快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全力推进建设小康彬县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根据《市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城带乡,以乡促村,全面治理,整体推进。
二、基本方法
统一安排,分头治理;深化教育,提高素质;突出重点,集中解决;从严整治,强行入轨。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6月17日至6月27日为宣传教育、思想发动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宣传动员。
第二阶段:6月27日至12月1日为集中治理、解决问题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创建工作方案,组织力量集中治理“脏乱差”问题。
第三阶段:12月1日至12月中旬为检查验收、查漏补缺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各乡镇、各部门自查自验的基础上,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全面检查验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由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进行整改。
四、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是建设经济强县、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城市品味的重要手段,涉及到方方面面,它不仅关系到全局利益,同时又关系到我县的对外形象。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重要意义,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建设诚信彬县、富裕彬县、安全彬县、和谐彬县献智献策,尽心出力。
2、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展工作,既要搞好“硬件”建设,又要抓好“软件”建设,既要解决突出矛盾,又要解决具体问题;县级各有关职能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管其事,又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篇5
一、考核范围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古市医院。
二、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进一步加强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发挥人员与技术优势,促进对口支援工作的扎实开展,提升受援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考核内容
主要分综合管理、对口支援任务项目及综合评价三部分,总分100分,其中综合管理占总分值22%,对口支援任务项目占总分值68%,综合评价占总分值10%。重点是对县级医院派驻医师帮助受援卫生院建设重点科室,开展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开拓新业务、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等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见《县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考核细则》(附件1)。
四、考核方法
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了解等形式进行。考核每年度进行一次。
五、考核结果应用
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考核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为优秀;考核得分在80-89分为合格;考核得分在80分以下为不合格。
1.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资金(医院派驻医师每人每年5000元)发放的主要依据。年度考核等级优秀的医院,给予拨付全额补助资金;年度考核等级合格的医院,给予拨付当年补助资金80%;考核不合格的医院,取消当年财政补助资金。
篇6
正当举国上下掀起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热潮之际,州政府考核组各位领导亲临我县检查指导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考核组的到来表示忠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县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全县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人均有耕地0.7亩。虽然人均耕地较多,但大部分耕地肥力不足,缺乏水源,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平均亩产量低。生产条件较好的大部分耕地主要分布在低热河谷和较平坦的地带,但这些地带的耕地又是城镇、工矿建设主要用地。在全县现有的69642.8287公顷耕地中,低肥旱地达51535.9432公顷,占全县耕地总数的74%,绝大部分旱地坡度均大于15度,粮食亩产150公斤。灌溉水田绝大部分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集中的归朝、洞波、新华、那能等乡镇,粮食亩产量达300公斤以上,连片500亩以上的耕地较少。原基本农田规划是在1996年3月到1997年2月制定的,存在着规划图未上编号,一些乡镇未设立保护标牌、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部分乡镇基本农田保护档案不健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落实文件精神。根据州人民政府与我县签订的《**至2010年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书》要求,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州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州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国土资发〔**〕56号)文件和《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的通知》(文国土资发〔**〕73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将责任制签到村委会一级,并督促各级各部门认真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明确检查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及时安排部署、广泛宣传动员、深入检查整改,确保了全县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位。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县为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县农业、水务、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国土资源局,设综合协调组、材料组、统计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逐级完善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办事人员,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了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继全州基本农田统计培训会后,我县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对全县国土资源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具体负责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检查统计工作。同时,由县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联合制定《**县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明确检查目的、重点和内容,方法和步骤,工作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秩序、有步骤向前推进。二是签订或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为强化土地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这一基本国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业法》、《国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1994〕第162号令《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三十条之规定,以原县对乡签订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为基础,重新签订或完善责任书,并落实到村、组、户,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广大农民群众身上,培养其既耕地又护地的意识。三是认真做好基本农田的调整补划工作。对**年8月21日前因城市扩建、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所占用的土地,按规定依法进行调整补划,大力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开发整理复垦可利用土地、实施基本农田新开发建设,努力确保占补平衡。四是对相关图件未进行及时更新或是基本农田划定资料已陈旧、破损的进行全面更新,统一编绘,形成完整的基本农田保护图。五是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按乡镇规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并分解到村、组、农户,落实到地块、图斑上,对各类数据统一编号、统一造册登记,全县已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0803.36公顷,划定地块1246块,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到村委会144份,新增签订责任书到村小组2361份、到户35505份,已在13个乡镇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15块,划定的基本农田和面积符合规划要求。六是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变化情况进行实地检查落实。在图上划定保护块面积时,参照**年底的土地变更调查和各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定,共调整划定基本农田面积60803.36公顷,基本农田减少7961.537公顷,其中:自然灾害损毁3417.277公顷,生态退耕4344.26公顷,农业结构调整200公顷。已划补农田面积645.033公顷,确保补划的基本农田与减少的耕地质量相持平。七是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赶集日或深入农田面积较集中的乡镇,采取放广播、挂标语、送演出等形式,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农田保护意识。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从统计情况分析,原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偏大,造成分解到各村的基本农田面积偏大,导致部分村的耕地坡度大于25°都规划为基本农田进行保护。
(二)各乡镇基本农田面积分布不合理,且规划基本农田面积很小,分布零散,有些耕
地多的村没有规划为基本农田,而耕地少的村规划的基本农田面积过大。
(三)有部分耕地经水毁、退耕还林和长时间丢荒已变成林地,但地籍尚未变更。另有在规划大片基本农田中杂有零星园地、林地未在图斑上标出,造成基本农田面积偏大。
四、整改打算
(一)对已冲毁和退耕还林的基本农田进行变更并落实到图斑上,在规划中明确基本农田位置。
(二)对已统计的各种表册进行归档,统一管理。
(三)对基本农田零星分散地块进行调整,对大块基本农田面积进行严格管理,提高土地质量。
篇7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两级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依法落实监管职责、搞好监管服务为检验标准,切实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队伍、条件和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
(二)目标任务。到2013年底,全市所有乡镇(办)全部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建设任务。通过加强建设,增加投入,建立健全“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使其有明确的公益性单位性质和职责任务,有精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必备的工作条件,有稳定的工作经费和规范的工作机制,切实全面提高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
二、实施内容
(一)机构设置。乡镇(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主要依托现有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站),结合正在实施的“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进行建设。
(二)编制、人员及设备。各乡镇(办)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工作需要,实行工作人员“兼职专职”并存的工作模式,同时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配备必要的工作条件。每个乡镇(办)监管机构至少要有2-3名专业技术人员、2-3套速测仪器、1间检测用房以及督导、巡查、抽样、办公的设施设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经费保障。加快建立完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有关人员基本支出和业务工作所需经费要依法统一纳入乡镇(办)年度财政预算,并真正落实到位。
(四)加快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点建设。要求各行政村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点,设立1名监管员;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业示范园区、县级以上标准化基地、农产品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超市、集贸市场)全部设立相对稳定的1名监管员。监管员要明确职责任务,并在各级农业部门登记备案,作为乡镇(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五)人员培训。各县区及所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强化对乡镇(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村级监管员的法律法规、技术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监管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工作职责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主要承担农民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日常巡查、各项监管措施的督促落实等任务,从源头上保障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
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
三是承担对种植等生产环节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肥料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产品市场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
四是对辖区内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检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指导农资经营门店建立进货查验和销售档案记录,受理假劣农资投诉举报。完成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办)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四、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全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从2013年3月开始到12月底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3月一4月)。制定下发《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实施方案》,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发动。各县区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工作方案,搞好宣传发动。
第二阶段:正式实施(5月一10月)。按照要求,各乡镇(办)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出台文件,加挂牌子,配齐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独立检测用房,制定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切实发挥作用。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11月一12月底)。11月1日一20日,县区开展自查,对各乡镇(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及时整改。同时搞好工作总结、材料汇编归档等工作,迎接市局的考核验收。11月20日一12月10日,市局将组织4个考核组对县区督导检查,按照建设内容和标准逐个乡镇(办)进行实地查验。12月10日一30日,全力做好省厅考核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市局成立了强有力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推进实施方案。各县区也要结合当地实际,迅速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工作方案。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人员编制、设备配备、运转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力争把这项工作列入各级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农业部门为主、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定期工作汇报制度,及时通报情况,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整个建设工作的顺利有效进展。
篇8
乡镇食品安全工作方案【1】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为全镇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为全镇食品经营企业提供一个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镇委、镇政府决定,将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列为20xx年镇政府重点工作之一。现结合我镇食品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全国加强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关于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会议精神,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责任意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我镇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抓出声势,抓出实效。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泛支持”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整治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
二、整治内容
(一)种植养殖环节。加大农(水)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加强对农药、兽药残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强化溯源管理。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水)产品流入市常
(二)生产加工环节。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坚决打击食品制假售假“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企业的巡查、回访力度和频次;进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三)流通环节。认真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狠抓重点场所的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尝集贸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实行食品准入制度,切实解决无证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
(四)消费环节。继续推进餐饮企业、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改进对学校、企业集体、建筑工地食堂以及小餐馆、小食品店的卫生监管,依法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的饮食摊档,防控食物中毒事件食源性疾病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区域镇中心区、各村及其结合部、校园及其周边区域。
(二)重点对象无证照的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种植(养殖)户;各类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学校、企业集体食堂。
(三)重点品种猪肉及其肉制品、食油、酒、蔬菜、豆制品、奶制品、水产品、饮料、儿童食品等8大类食品。
四、整治目标
通过综合整治,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使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进一步遏制,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具体工作指标:
(一)全镇蔬菜农药残留抽检阳性率低于8%;全镇生猪“瘦肉精”检测率(含快速检测)不低于4.5%,生猪养殖场“瘦肉精”残留阳性率低于1%,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残留阳性率低于4.5%;严禁违禁药物残留的大宗水产品进入市常
(二)全镇符合生产许可条件的28类食品生产企业获生产许可证达95%以上;全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抽检合格率达80%以上,其中获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力争在年内基本取缔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的非法小作坊,全面消除乳制品、饮料等食品的无证生产行为。
(三)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严禁不合格品进入市常全镇预包装食品抽检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合格率达85%以上;食品进货索证票率达90%以上。
(四)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5%。
(五)全镇学校和企业的集体食堂监管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0%;集体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率达90%以上;学校食堂、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分别达到95%和70%以上,进一步减少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乡镇食品安全工作方案【2】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级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食品安全部署,进一步规范我镇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保障食品安全,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认真执行《食品安全法》,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二、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部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食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构,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职责,有变动要及时调到位,确保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三)建立健全镇村监管网络,层层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镇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定期对相关责任部门和各村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
(四)做好辖区内农村群体宴席(聚餐)备案登记制度,按时完成农村群体宴席(聚餐)月上报工作,确保无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做好辖区内餐厨废弃物处置指导和备案登记管理。
(五)积极配合各职能部门在本辖区内搞好各项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工作。
(六)制定瓢井镇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组织,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报告、分析、预警、体系。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食品安全应急网络覆盖镇、村,覆盖面达100%,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得当、报告及时。
(七)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强化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意识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重视食品安全教育,将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和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学校食堂持证率达100%;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建立宣传栏目,使食品安全知识进村入户。
(八)根据《贵州省酒类生产流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做好辖区自产自销酒类监管。
(九)依法按照《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有关规定,做好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根据需要,依法划定临时区域(点)和固定时段供食品摊贩经营,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做好食品摊贩登记备案工作。
(十)及时上报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9
一、总体目标
在试点县、区建立起市、县(区)“两级执法”与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管理”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管理体系,形成统一规范、高效便捷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监控管理平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二、试点范围
涡阳县全县以及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等选择条件较好的1-2个乡镇(街道)。
三、工作职责
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试点工作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和部署,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负责制定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标准及制度;指导全市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试点工作;建立并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并组织推广;对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试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
四、工作步骤
在2012年3月31日前全面完成我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试点工作,基本形成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机制。
(一)调研准备阶段(2011年3月)
各试点县(区)要立足工作实际,组织开展试点前的调研工作,进一步摸清和掌握辖区内网格划分、网络建设、人员配备、办公场所、设备配备、信息采集及辖区内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数量等情况,找准“两网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和意见建议,为开展试点工作奠定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3月)
1、制定工作方案(2011年4月30日前)
各试点县(区)按照本实施方案,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辖区内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工作职责、经费来源等内容,并报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划分劳动保障监察网格(2011年5月31日前)
市为一级网格,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为二级网格,乡镇(街道)为三级网格,村(社区)为四级网格。各级网格负责对本辖区内的用人单位进行管辖。
3、建立劳动保障监察网络(2011年10月31日前)
依托现有“金保工程”平台,加快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建设步伐。一方面结合我市实际开发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另一方面将市“金保工程”与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网,实现四级网络信息畅通。
4、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2012年1月31日前)
各试点县(区)要完成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的组织工作,配齐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按照每个网格配备2名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的比例充实基层网格力量。专职协管员可以在现有在编人员或聘用人员中调剂,也可公开招聘。兼职协管员可由所在社区劳动保障专管员兼任,乡镇(街道)、村(社区)配备1名。
5、建立网络化数据库(2012年2月28日前)
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以“一户一档案”的方式为网格内所有用人单位建立劳动保障信息档案,通过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逐级上报,建立起全市网络化数据库。
6、建立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平台(2012年3月31日前)
建立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平台,把用人单位、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查处等要素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体系的作用。
(三)组织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4月30日前)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试点工作进行检查,按照“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的标准,进行综合评定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试点县(区)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试点工作,对于预防和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重视机构队伍建设,保障相关经费
各试点县(区)要完成乡镇(街道)、村(社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组织工作,配齐劳动保障监察员和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可聘请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担任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工资可由就业资金解决,工作经费由各地统筹安排。同时要做好工作场地的解决、工作制度的制定等工作,确保“两网化”管理试点工作实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
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和县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围绕“两个一流首府”和“转变作风实效年”建设目标,以工作制度为保证,大力倡导马上办、主动办、上门办、公开办、灵活办的“五办”作风,加快构建结构合理、设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机关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为实现我县乃至首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和有力保障。
(二)工作任务。按照“转变作风实效年”工作安排,以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标准,以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为重点,针对政府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推行效能管理,强化行政问责,着力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强化服务措施,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工作落实,切实增强机关干部为“项目建设、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三项重点工作以及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开展范围和工作制度
开展范围为县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市直属驻县各单位,承担行政职能和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主要对象为在岗工作人员,重点为党员和领导干部。
各乡镇、各部门要将“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一流首府机关形象”专项活动转为作风建设日常工作,在巩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建立优化政务环境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与县委、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强化年、重点项目落实年、现代农业深入年、旅游文化推进年、城镇建设提升年、生态建设巩固年、扶贫开发攻坚年、转变作风实效年”主题相结合,着力完善落实以下工作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是落实依法行政、依法履行职责,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措施,是对单位、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年度绩效考评的主要依据。各乡镇、各部门要尽快完善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人要将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纳入个人年终总结,并在一定范围内述职,接受评议。
(二)首问负责制度。本部门第一个接待来访或办事的人员为首问责任人,必须承担解答、办理或告知等责任。办事人员所办事项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要及时办理,否则要主动告知或引导办事人到有关经办部门办理。首问责任人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切实为办事人着想,热情礼貌、用语文明,充分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面貌。
(三)一次性告知制度。办事人办理事项时,经办人员应一次性告知其所要办理事项的依据、时限、程序、所需材料或不予办理的理由。办事人要求办理事项时,经办人应当场审核其有关手续和材料,对手续、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一次性告知其所需补齐的手续和材料,所办事项涉及多个部门或相关手续比较复杂的,经办人应及时、热情地帮助办事人咨询了解情况,不能一推了之。
(四)限时办结制度。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及手续齐全的前提下,经办单位或经办人要在规定或承诺的时限内办结所承办事项。各部门要根据职责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所承办事项的办理时限。对即办事项,在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即时予以办理,无正当理由不准延时办理;如特殊情况确需延时办理的,经办人要及时告知当事人延时办理的理由。
(五)否定报备制度。办事人的拟办事项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经办人决定不予办理时,要进行登记备案或请示报告。经办人对经办事项要认真检查核对,确实需要否定并属职权范围内的,予以否定,并进行登记备案;超出经办人权限的,经办人应及时请示主管领导,不得随意或滥用否定职权。
(六)服务承诺制度。要根据部门职能职责将服务标准等事项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承诺事项的落实,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将服务内容、职权内的审批、核准、报备、登记等服务事项的法律依据、办理条件、具体要求及办理程序、时限、承办部门、承办人员等向社会公示,以方便办事群众。要规范和完善对履诺行为的监督、奖惩机制,公开投诉电话和具体受理群众投诉的部门、科室,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并对群众投诉的问题认真调查处理。
(七)同岗替代制度。单位某一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在岗时,应由相同或相似岗位的工作人员代行其职责,切实保证工作的连续性。顶岗工作人员应恪尽职守,认真履行替代岗位职责,按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业务,严格遵守办公制度和请假制度,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
(八)效能考评制度。监察局、考核办、政府督查室等有关部门要探索制定全县的效能考评工作方案及量化标准,各单位要制定内部的效能考评工作办法。主要包括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和工作实绩等方面内容。效能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德”着重考核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纪律观念、团结协作、依法行政、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能”着重考核组织能力、业务能力、政策水平等;“勤”着重考核事业心、责任感、办事效率、出勤率等;“绩”着重考核完成工作任务情况。
(九)学习培训制度。各乡镇、各部门要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制订理论学习业务培训考核办法,建立干部学习档案,把干部的培训经历、学习表现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把专题学习、群众评议与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专项活动成效。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3月6日至3月15日)
各单位要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结合工作实际和职能职责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召开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
(二)查摆剖析阶段(3月16日至5月31日)
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对照“深化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一流首府机关形象”专项活动的新要求和2011年专项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梳理,深刻剖析。要多渠道、多层次征求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办事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归纳整理,整改落实。
(三)整改提高阶段(6月1日至11月30日)
坚持边查边改、边整边改的原则,对工作作风、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机关作风整顿见到实效。
(四)全面总结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活动开展中的经验与不足,查遗补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县“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一流首府机关形象”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
五、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建立完善领导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化专项活动工作,主要领导为活动开展和问题整改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目标管理、制度保证的工作机制。按照“深化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一流首府机关形象”专项活动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保障专项活动高效开展。
(二)加大督查力度。政府督查室、监察局、人社局要继续采取明查暗访、跟踪回访等方法,不定时间、不定项目、不事先通知,通过听、看、察等形式,深入各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督查室重点负责专项活动方案的贯彻落实及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工作任务推进过程中的机关作风情况,人社局重点抓好公务员队伍的监督和管理,监察局要抓好效能监察和典型案件的查处工作。对反映出的问题要及时予以曝光,或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充分发挥部门和各投诉中心在信息收集中的作用,广泛发动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公开举报电话,保证举报投诉渠道的畅通。同时,要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单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监督作用,促进专项活动健康、有效开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报刊、广播、电视和政府门户网站要开辟“转变作风实效年”专栏,结合“学习雷锋活动”,宣传各乡镇、各部门活动开展情况、经验做法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要及时总结活动开展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违规违纪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及时曝光,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