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社区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8 18:1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社区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146-02
为了增加老年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需求,提高生活质量,防病治病,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门诊工作中,针对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使之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1 实施步骤
1.1 成立健康教育管理小组
由总务护士担任健康教育管理小组的组长,负责制订健康教育计划,保管健康教育资料,检查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全体片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健康教育。
1.2 学习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沟通技巧
加强全体片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技能锻炼,采取各种方式提高业务知识,不仅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而且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老年学、美学等多方面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与不同的老年患者都能进行很好的交流。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精神卫生教育
首先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防止思想偏差,正确对待外来刺激,消除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克服不良习惯,积极防治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2.2 生活卫生教育
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个人嗜好,在衣、食、住、行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以达到预防和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另外,老年人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生活劳动,有利于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的适应能力,延缓衰老。
2.3 营养与饮食卫生教育
合理调配饮食,三餐均衡,限油限盐。制订、发放营养膳食处方。
2.4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知识普及、防治教育
包括内科病、肿瘤、眼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要使他们学会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做到无病防病,有病医治、合理用药。
3 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形式
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应从老年居民进入社区医院的开始,贯穿在候诊、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离诊等各个环节。
3.1 候诊健康教育
社区门诊导医及分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老年居民,根据老年人具体情况,详细讲解,通知所在片区的片医、护,给予就医指导,有针对性地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包括健康处方、宣传彩页等,使老年居民获得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与信息。
3.2 就诊健康教育
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对老年居民进行的口头教育和指导,根据老年居民认知程度与掌握疾病知识和信息程度,进行“一对一”或集体的指导,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如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和体征、一般的诊疗常规、药物知识、检查中的注意事项、自我保健知识等。
3.3 健康教育专栏宣传
在社区医院门诊走廊、候诊区墙面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进行季节性健康教育和常见病防治知识宣教,内容突出老年人居民特色,每季度更换,做到内容精炼,文字简练,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且实用。
3.4 电视讲座
我社区医院在门诊部分科室,如输液厅、康复理疗区、候诊区等安装了电视,定时播放相关的防病治病知识,不但达到健康宣教的目的,同时缓解老年居民候诊等待的焦急情绪。
3.5 咨询教育
我社区医院为医护人员配备专用通讯工具;另外,门诊设有专用电话,安排经验丰富护理人员负责健康咨询,进行“一对一” 交流,为片区老年居民随时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满足求医求药需求。社区门诊免费测量血压,为老年居民测量血压的同时,顺便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在发检验单时,对异常结果的老年居民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饮食、服药、就诊等。
3.6 健康教育处方
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将疾病知识、保健措施制成处方,随时发放。
3.7 专题讲座教育
社区医院结合门诊老年人疾病特点,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宣传疾病防治、养生保健、老年人自救知识等。
4 效果评价
社区通过开展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使老年居民及其家属得到系统的、专业的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缩短病程,使其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并拉近了片医与老年居民距离,提高了片医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1-3],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作为社区护士自身,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为老年居民服务,就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有利于社区护理工作的实施[4]。
[参考文献]
[1]彭雅君.门诊输液患者健康需求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65-66.
[2]袁丽芳,许玉华.门诊健康教育的策略与形式[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4, 23(2):117-118.
[3]刘金萍,褚雪梅,张新艳.门诊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J].吉林医学,2005,26(7):716-716.
篇2
Abstract: The health education is the education to the service object in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cultural, spiritual,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other areas. Through the health education, it can provide the knowledge,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for the change of behavior and way of life.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
Key words: community;the elderly;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56-01
0 引言
健康教育存在的目的是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教育可使老年人了解和掌握疾病知识,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减弱,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发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存在很大变化,通过实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和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能在一个健康快乐的氛围中安度晚年。所以,实行健康教育对我们社会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1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1.1 生理特点 老年期各器官呈进行性衰老退变,出现一系列的改变,主要为:①器官组织的储备能力下降;②对外环境改变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减退;③躯体内环境对各种性质刺激的反应调节能力削弱;④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减退;⑤大脑功能衰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下降、联想速度迟缓、感觉器官老化迟钝等。一些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各种肿瘤等的发病机率显著增高。
1.2 心理特点 老年人一旦离退休,由于社会角色及生活节奏的改变,往往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心理、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①职业功能改变:社会地位,社交范围发生改变,对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②生活环境的改变:从社会、单位的大环境回到家庭小环境,尤其是几代同堂;③经济水平下降,各种收入减少;④生活节奏的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紧张、快节奏、有规律的生活,转变为简单、松弛、单调的生活,如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常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消极的情绪,导致易患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身心疾病。
2 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它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使个体的健康。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老年人能够理解健康教育是护士为其提供健康服务的一项重要活动。
3 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定期组织培训,开展健康小课堂,并开展健康专题讨论,充分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
3.2 利用图文的方式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护理等制成精美的小手册,卡片,并附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激发老年人的兴趣。
3.3 健康咨询:由市或县级护理学会成立健康教育咨询队,聘请临床专家及资深护士不定期到社区,现场接受有关健康咨询。“因人施教,因病宣传”,针对性地解答疑难问题。
4 健康教育的内容
4.1 心理健康指导 保持良好的心态,指导老年人做好正确的心理保健,调整期望值,培养自己心情开朗,乐观豁达的心态只有心理平衡才能使心理平衡,生理代谢处于平衡,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4.2 合理的饮食指导 老年人的饮食原则应易消化,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维生素和适量含钙,铁的食物,饮食宜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指导其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限制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坚持每天钠盐摄入量小于6克,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牛奶等食物。
4.3 生活方式的指导 指导老年人建立良好的起居习惯如早睡早起,充足睡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健身运动,上老年大学,这样不仅能排遣孤独寂寞,还能广交朋友,有利于身心健康。
4.4 药物治疗的教育 老年人如果患有某些慢性病,我们指导其应用何种药物治疗,应该是在医生协助或指导下进行,患者应该知道服药时间、作用、持续时大致的作用机理及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这样病人就不会机械地用药。病人在治疗中应加强参与意识,对合理正确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4.5 加强家庭急救技术、预防保健 通过请医院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办讲座,不仅要普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护理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对一些危急生命的疾病的发作急救知识重点进行健康教育。比如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脑出血的急救等,如识别心绞痛发作时的症状,教会老年患者正确含服硝酸甘油的方法,告诉老年患者及家属发病时尽量减少搬动,有条件的可吸氧,并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一人外出时最好随身携带急救药及急救卡,以便发病时能够及时服药,及时送往指定医院。
5 总结
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老年是人生历程中一个特殊时期,他们的性格及情绪在此时变化极大,表现为行为及反应速度迟缓,衰老感增加,自信心差,记忆力减退。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老年人恢复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平静地安度晚年。通过对社区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其纠正不良习惯,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加强抗病能力,消除危险因素对他们的侵袭。因此说,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建立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东萍.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人体质影响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6).
篇3
关键词:老年人 便秘 原因 防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218
资料与方法
收治老年人便秘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0~80岁。功能性便秘14例,由于炎症、息肉、肿瘤引起的继发性便秘46例。
便秘相关因素与处理:饮食过于精细,缺少食物纤维[1]:这主要是由于食物纤维不足,过于精细的饮食产生的残渣在通过大肠时,触碰不到大肠壁,因而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觉细胞产生排便反射。如果此时饮水再不足,粪便更加干燥,就可导致排出困难。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饮食结构合理,主食要注意吃些粗粮和杂粮,副食要注意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如青菜、韭菜等,全天都应多饮凉开水以助润肠通便,尤其在食用高纤维食品时,每日至少要喝8杯水。平日注意吃些可软化大便的水果,如苹果、香蕉、胡萝卜、柑橘等。另外,可用中药同米煮粥吃来预防便秘,如红薯粥、紫苏麻仁粥、柏子仁粥等。
排便习惯不良:有一些人忽视定时排便的习惯,还有些患有肛裂和痔疮等疾病的病人因害怕疼痛、出血,不敢大便而拖长大便间隔时间。如果经常拖延大便时间,破坏良好的排便习惯,这都可能使直肠壁上的神经细胞对粪便进入直肠后产生的压力感受反应变迟钝,而使排便反射减弱,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性便秘,所以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感。
因此,对经常容易发生便秘者一定要注意把大便安排在合理时间,每天晨起或早饭后或睡前按时解大便,到时不管有无便意都要按时去厕所。只要长期坚持,便会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
缺乏运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肠蠕动频率降低,尤其对因疾病长期卧床及久坐不动的人,体力活动少,使肠蠕动减慢,腹肌和直肠肌肉萎缩,造成排便无力。粪便虽然不干燥,但排出困难,所以又称为气秘。肠蠕动缓慢,肠道中水分相对减少,粪便干燥导致大便秘结。
因此,白天可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比如散步、跑步、作深呼吸运动、练气功、打太极拳、转腰抬腿、仰卧屈腿、深蹲起立等都能加强腹部的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促进排便。对于因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家人可给其做腹部按摩,由右上腹向左下腹轻轻推按,以促进其肠道蠕动。
心理障碍[2]:心理社会因素在顽固性便秘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是导致症状的诱发、加重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许多临床资料揭示了心理因素与肠道功能有关,性格外向的人大便频繁、量多。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惊恐、情绪紧张、忧愁焦虑等会抑制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导致消化不良,引起便秘。老年人性格固执, 体力和精力都感到力不从心,时有焦虑、恐惧。
因此,对于有焦虑、恐惧症状的这部分患者,家人要多给予关心,使他们解除顾虑,经常保持心情舒畅,医生也应积极采用心理行为干预。
长期滥用泻药:有些患者属于顽固性便秘,长期滥用泻药。这主要是由于长期滥用泻药,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降低,即使肠内有足量粪便,也不能产生正常蠕动及排便反射,因而导致顽固性便秘。因此,经常便秘的老年人不宜长期使用药物导泻,以免形成依赖性,从而使肠蠕动的功能退化,加重便秘。
讨 论
通过对60例便秘患者的病因分析及处理后,体会到便秘是健康的大敌,尤其是对老年人这个特殊人群,作为社区医护人员要加强预防便秘的医学教育,老年人平日除了注意血通外,还要注意大便通畅,以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本文通过秦皇岛市海港区老年人健康现状,就如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社区护理人才以及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对秦皇岛市海港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辖区内的360位老年人的健康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社区对护理需求大,发展老年人社区护理势在必行。本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老年人实际护理需要,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老年人 社区护理 实践教学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出现了一系列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广大老年人健康问题的根本途径。社区护士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配置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是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效措施。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根据市场需求,加强社区护理学建设,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每一位社区护理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笔者对秦皇岛市海港区老年人进行了健康现状调研,从而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一、调查对象、内容及样本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秦皇岛市海港区老年人,纳入标准:(1)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相应服务中心(站)内居住1年以上,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2)意识清醒,可用言辞表达;(3)愿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
2.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老年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07,内在一致性Cronbach´s系数结果为0.725。
3.调查样本
本研究从海港区7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分层随机抽取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所辖区的老年人,从其中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45名老年人,从剩余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30名老年人,共计360人。
二、调查结果
本研究344例有效样本中,性别比例:男性占42. 7% (147人),女性占57. 3% (197人);年龄分布:60~64岁占25.9%,65~69岁占31.1%,70~74岁占26.5%,75~79岁占9.6%,80岁及以上占6.9%;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占9.9%,高中(中专)占16.3%,初中占29.7%,小学占28.8%,小学以下占15.3%;婚姻状况:未婚占0.9%,已婚且配偶健在占76.2%,丧偶和离异分别占22%和0.9%;居住方式:与配偶同住占55.5%,与子女同住占16.9%,与配偶及子女同住占19.2%,独居占8.4%;主要经济来源:离退休养老金占67.2%,子女赡养占17.2%;经济状况:收入大致够用占55.8%,经济比较宽裕占30.5%;此外,82.6%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33.4%的老年人部分或完全不能生活自理,34%的老年人一周内感到中度及以上的焦虑或沮丧,32.6%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打分在60分以下,22.4%的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生活以及子女等存在经常性担忧。
三、调查分析
1.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样本中60~74岁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偏高,以年轻老年人口居多。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老年人占44.1%,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其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调查显示,老年人在患疾病后,才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占76.2%的老年人已婚且配偶健在,但本调查中丧偶所占比例为22%,丧偶是对老年人最沉重的心理打击,有研究表明丧偶的老年人存在很多心理问题。与配偶同住及独居老年人分别占55.5%和8.4%,空巢老人居多。经济比较宽裕的老年人占30.5%,大致够用55.8%。经济收入是决定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对卫生服务资源利用率低。调查结果显示,秦皇岛市城区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大多处在中等及偏下水平,他们对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比较谨慎。有82.6%老年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有33.4%的老年人生活或完全不能自理,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别人的帮助。有34%的老年人有中度及以下焦虑或沮丧。同类研究显示,约有1/3的老年人不适应离退休后的生活,出现孤独、寂寞、失落等负面情绪。老年人心理问题突出,开展连续有效的心理保健是对社区护理的一大挑战。有32.6%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打分在60分以下,可能与老年人退休、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变低、患病增多等有关。有22.4%的老年人对家庭生活、身体状况、子女等存在经常性担忧。
2.老年人的健康护理需求
从秦皇岛市老年人人口特征及健康状况,可以客观分析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存在很多需求,发展老年人社区护理势在必行,老年人社区护士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社区护理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实用性人才,加大老年人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势在必行。就老年人健康现状,笔者提出以下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1)通过市场调研,深入了解不同环境下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教学条件调整老年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为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社区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2)重视实践基地建设。社区护理的实践地点不在学校内,在带教质量和配合程度上难以控制,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承担教学任务,重视带教师资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配合程度。与此同时,政府应将补偿机制向社区护理倾斜,无论机构管理还是经费预算,都应倾向于社区护理的发展。
(3)采用三阶段式循序实践教学法,更快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阶段为设置实验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并结合老年人实际护理需要设定实验内容。以健康教育为例,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前分小组,针对教师选定的主题查询文献,充分获得有关老年人护理的相关知识。实验课上,教师以小组为单位作为宣教者,对其他学生模拟的社区老年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和方式。第二阶段为护理专业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见习。通过家庭访问,协助社区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协助组织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帮助带教老师完成社区工作的同时,实际体验社区护理的过程,并培养学生与老年人进行沟通的能力。在第三阶段,在护生对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开展讨论课,引导护生对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评判思维。
(4)采用医院实习和社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笔者所在学校安排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的时间为8个月,可尝试安排7个月的医院实习和1个月的社区服务中心(站)实习。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护生临床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1个月的社区护理实习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护生的传统护理观念,进一步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1个月的社区护理实习,可以使很多实习生不仅体验到社区护理的工作过程,这种实习模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老年社区护理人才紧缺的现状,并且带动社区护理水平快速提高。
篇5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服务;养老机构;老年产业;安老文化
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21世纪,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内地总人口达到13.39亿,其中,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随着老龄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大,国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提供养老保障、发展养老服务。为此,我国政府必须把养老事业的发展纳入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从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设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拓展老年人公共服务内容,营造老年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1 壮大养老服务队伍
1.1 加强公立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
对现有养老机构进行改造,添配设备,完善功能。在城市地区,主要是对政府兴办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增加建设资金的投入,扩大面积,完善福利设施,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档次。在农村社区,建立具备生活服务、文化活动、老年教育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的“星光老年之家”。通过改善、提升乡镇(街道)敬老院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在确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的基础上,重点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以及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
1.2 扶持民营养老机构
鼓励发展民营养老机构,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扶持发展民办福利机构,为老人提供多层次优质服务。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对符合规划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财政补助力度。二是认真落实有关老年服务机构税费扶持政策。三是规定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接收安置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的,各地按规定标准将其生活费、医疗费等补助转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用于支付其生活、医疗、照料服务等所需费用,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补助;接收需要生活照料的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和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的,由各县、区政府确定相关补助范围、标准,给予适当补助。四是支持民办养老机构设置内部医务室,为养老对象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所办医疗机构已取得执业许可证并符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条件的,报经批准后可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1.3 建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探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作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新模式。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居住在家、白天无人看护的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服务。日托的老人实行日间在养老院、夜间在家的方式。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按照“五室一校”标准进行建设,即包括休息室、配(就)餐室、文体活动室、健身康复室、医疗保健室和老年人学校。
1.4 发展专业养老服务队伍
高度重视建立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积极培育本地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对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和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组织开展上岗培训,落实培训补贴,实行持证上岗,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积极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能力建设,结合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推进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加强对社会下岗工人和闲散人员的引导,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养老工作中来,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于通过资格认证的人员,可以政府补助或购买服务的形式把他们安排到养老服务岗位,从而把充实养老工作队伍和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下岗失业者的就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1.5 发展志愿扶老服务队伍
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和楼道五级志愿者队伍网络,招募注册志愿者。倡导志愿者为老服务,鼓励低龄和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通过“劳动储蓄”、建立志愿者回报机制等,使更多的人参与服务活动,为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年人献爱心、送温暖。具体而言,包括多种途径:一是结对服务。二是参与社区助老活动。三是参与社区组织的助老集体活动。在养老服务队伍与“空巢”老人之间建立起“一对一”或“多对一”养老服务对子,确保每一位需要服务的老人至少有一个服务员或志愿者与之建立经常性的包保服务联系。此外,还应当把志愿者服务的内容从求助、购物等生活料理服务拓展到送医送药、陪护陪聊等精神服务。
1.6 关怀和支援非正规护老者
为非正规护老者提供恰当的支援、资源及训练,灌输照顾长者的医护知识,协助他们照顾长者;建立非正规护理人员培训机制,以培训家属、亲戚或邻居的基本护老知识,提升非正规护老质素。同时,提升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减轻非正规护老者的负担。要注重发挥老年人自己的力量,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的各种资源,由老年人管理自己,服务自己。可以利用部分孤寡老人有闲置房屋的特点,由低龄健康老人与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子,或若干邻里老人结成互助小组,互相帮助,实现“白天有人照料,夜间有人陪伴”。在各社区普遍建立亲情爱老服务、自助互助服务、社会助老服务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家庭、社区志愿者、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的优势,通过结对互助、邻里关照、企业包户、夫妻互携等方式,实现对重点困难老年人个性化的关照和一对一的定户服务,把扶老助老服务落实到人、走进家庭。
2 适度发展老年产业
2.1 开发老人住房市场,发展集中养老社区(基地养老)
根据老年化的需要和经济承担能力,适度地发展老年人公寓,推行集中养老。有规划地开发老人住房市场,将老人公寓按照高、中、低档进行分别建设,同时按照无陪护型、陪护型、特护型等不同的类型进行装修,以便能满足不同年龄、财力层次的老人的需要。选择沿海适宜老人居住的地区开发养老基地,发展异地养老社区,提供便利的生活配套设施,吸引有条件的老人入住,推动珠海老年产业的发展。
2.2 发展老年教育事业
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展多元化、系统化的老年教育体系;鼓励民间教育组织机构的发展,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推进老年教育的社会化;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老年人才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专业,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社会目标。
2.3 发展老年旅游行业
设立老年旅游组织,把涉老机构的监督与指导和旅行社市场运作有机的结合,通过老年休闲娱乐场所和特色主题景点的建设,积极推进老年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而且,老年旅游行业可以与老年公寓产业结合起来,打造可以随时入住、随时退房的老年公寓,满足老年人旅游的需要。
3 大力弘扬安老文化
3.1 舆论引导
开展新型安老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养老意识。充分发挥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传播媒体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正气。
3.2 政策推动
要逐步建立起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机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既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必要的条件,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老龄视野的政策环境。
3.3 推动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
逐步形成以社区为中心,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集生活服务、疾病防治、文体活动为一体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家庭照料资源,积极探索支持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的有效办法,逐步优化有利于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社会和社区环境。
3.4 大力推广安老特色文化活动
以重阳节为契机,举办各种老年文化艺术节、老年文化活动、老年文艺汇演、老龄文化体育活动等,使老人节真正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参考文献
[1]刘芳.国外政府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政策与经验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2012.29.
[2]敬嘉.陈若静.从协作角度看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管理创新[J].复旦学报.2009.5.
[3]唐咏.徐永德.中国社会福利变迁下养老服务中非营利民间组织的发展[J].深圳大学学报.2010.10.
[4]张仕廉.刘.我国养老地产医疗配套服务发展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10.
篇6
【摘要】 目的 调查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适合本地区老年人的照顾模式。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sf-36生存质量量表、自理能力量表和社区护理服务量表对长治市1328例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自理能力及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依据张磊的老年人生存质量划分标准,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处于“中(72.1~117分)”占98.5%。影响老年人群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长治市老年人对健康宣教、定期体检的需求率高于对治疗性护理的需求率,而各级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的治疗性护理服务率却高于健康宣教及定期体检。结论 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而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与社区实际提供服务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将全面影响老年人未来的生存质量,故需专业人员积极探索,尽早采取综合措施来满足老年人不断提高的社区护理服务需求水平,从而维持老年人现有的生存质量水平。
【关键词】 老年人;生存质量;护理需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and the demand for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of the elderly, then to analyze the factors.methods the quality of lif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demand and utilization for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of 1328 elderly in changzhi city, shanxi province was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by sf-36,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and community care needs scale, then survey result was analyzed by t test,correlation analysis,stepwise regression.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hich was proposed by zhanglei,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scored between 72.1-117 reached 98.5%.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as impacted by the ability of caring oneself,marital status,the degree of culture,economic situation and so on. the demand rate for health guidance and periodic physical examin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rapeutic care. in contrast, the utilization of therapeutic ca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 guidance and periodic physical examination.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s at a medium level. there was a wide gap between the demand of community care and the 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care. the quail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ill be impacted by this gap in future. community care model was needed to find out by the professionals' active exploration,in order to 1.meet the high level demand of the elderly for community care. ultimately,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changzhi city was kept by comprehensive measures.
[key words] the elderly;quality of life;nursing needs
2000年我国与全球同步宣告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已有老年人口1.53亿并以3%的年增长率增长。长治市居太行之巅,辖13个县市,2006年总人口312万,老年人34万,占总人口的10.6%,表明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大城市相比,长治市受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限制,社区护理发展缓慢,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范围局限。为了解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状况与其社区护理需求情况,笔者抽取城区、郊区及三个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入选2009年3—12月,长治市城区、郊区和11个县市(县市按经济条件好、中、差各抽取1个县)的老年人1328名,其中男性718名,女性610名,年龄60~92(68.39±6.94)岁。
1.2 老年人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健康状况、生活状态等。
1.3 调查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老年人自理能力量表adl(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及自行编制的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本次抽样调查采取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大专及以上专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由调查对象本人填写完成,实名记录,对书写障碍者由调查员向研究对象逐条询问记录。
1.3.1 生存质量量表sf-36问卷
sf-36问卷源自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中心,已被许多国家验证,信度、效度及实用性较好[1]。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pr)、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8个维度。老年人生存质量划分标准依据张磊[2]的研究结果而定:良(>117分)、中(72.1~117分)、差(≤72分)。
1.3.2 自理能力量表
adl adl量表由美国的lawton和brody制定于1969年,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的自理能力[3]。内容包括使用公共车辆、行走、做饭、做家务、吃药、吃饭、穿衣、梳头(刷牙等)、洗衣、洗澡、购物、定时上厕所、打电话和处理自己钱财,共14项。本量表采用4级评分,总分最低14分,最高56分,≤20为基本正常,>20分为日常生活能力轻度障碍(21~30分)、中度障碍(31~40分)和重度障碍(≥40分)[4]。
1.3.3 护理需求调查表
在全面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参考健康促进模式,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请有关专家审评调查表,并通过预调查对问卷进行反复修改和补充,其信度为0.82。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对老年人生存质量、自理能力、护理需求采用描述性统计性分析;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对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其生存质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发放情况
共发放问卷1340份,有效问卷1328份,有效率99.1 %。
2.2 老年人一般资料
2.2.1 人口学资料
1328名老年人中, 60~69岁的老人占63.41%,70~79岁的老人占28.46%,80岁以上的占8.13%;农民占总人数的50%;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老年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82.83%;68.52%收入低于1000元;无配偶老年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6.96%。
2.2.2 健康状况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患病870例(65.52%),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老年人有838例(63.1%)。
2.3 老年人自理能力
本次调查中,基本正常占76.5%,轻度障碍占24.40%,中度障碍占3.47%,重度障碍占3.01%。
2.4 老年人生存质量
2.4.1 老年人生存质量等级划分
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处于“差”占1.05%,“中”占98.5%,“良”占0.45%。本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2.4.2 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将老年人生存质量各维度作为因变量,其一般情况作为自变量,经多元回归分析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可以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果表明: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见表1。
2.5 社区护理状况
2.5.1 社区护理需求情况
长治市老年人对健康宣教、定期体检的需求率远远地高于对治疗性护理的需求率。在健康宣教这一维度中,疾病知识宣教需求率最高达25.38%,其次用药指导为16.64%,见表2。
2.5.2 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服务情况
长治市各级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的治疗性护理服务率远远的高于健康宣教及定期体检。在治疗性护理这一维度中,注射或(及)输液的提供率最高达33.28%,其次血压或(及)血糖监测为24.32%,定期体检的提供率最低仅为2.03%,见表3。
2.6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区护理情况的相关分析
2.6.1 对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
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呈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越低,其社区护理需求越大,见表4。
2.6.2 对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
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越低,其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越差,见表5。表1 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2 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项目需求分布表 例
表3 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服务情况 表4 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表5 老年人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认为其原因为:(1)长治市地处山区,农村人口居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本次被调查者中农民占50%, 经济收入1000元以下者占68.52%,虽然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消费水平偏低,但他们中大部分人有自己的耕地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所以本市老年人面临的经济压力较小。(2)长治市城镇人口大多参加了城镇医保。问卷调查时,国家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经落实,这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就医费用。(3)长治市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本次调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2.83%,他们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导致其对疾病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4)sf-36量表主要反映的是调查者主观的生存质量感受。虽然他们中有65.52%的人受各种慢性疾病困扰,有63.1%的人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但是这些身心的不适或病痛不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5)长治市老年人幸福感指数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幸福感指数较高,说明长治市老年人容易满足。
但是在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与实际提供服务的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项目与社区服务站实际提供项目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社区护理服务站很少开展老年人需求率较高的健康宣教与定期体检服务项目。随着长治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差距将会不断增加,为了缩小差距并不断提高本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水平,建议:(1)居家照顾者支持对策:政府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规范化、法制化。改进三级医疗保障制度,构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家庭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扩展卫生服务范围。(2)医院和医学院校提供技术扶持:由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医院和医学院校负责培训基层和家庭卫生服务人员,并成立专门的社区服务组织,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开展家庭访视服务,将护理服务范畴延伸到院外,医院为出院老年人提供上门随访服务。护士进行家庭访视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对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干预,使老年人在享受到专业护理的同时,也因获得了相关的健康指导知识而产生安全感,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红妹,李鲁,沈毅.中文版sf-36量表用于杭州市区居民生命质量的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6):428-430.
2 张磊,徐德忠,黄九仪,等.sf-36量表中文版的应用及分级截断点选择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69-73.
篇7
二、大力开展老龄宣传工作,营造老龄工作良好氛围。
为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重视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半年来我们把老龄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要是:
1、开通某老龄网对我市老龄工作进行全面的宣传报导。为及时客观的反映我市老龄工作各阶段进展情况,宣传报道我市老龄工作的动态信息,市老龄委于今年三月精心筹建开通了《某老龄网》,旨在让电子化、网络化融入到老龄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创新我市老龄宣传工作的机制,不断总结老龄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可以说,该网的开通为我市的老龄工作及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宣传阵地。为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新风,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将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2、抓好春节期间敬老宣传活动。春节期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部门都做到了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全面发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尊老敬老和《老年法》的宣传活动,市镇两级及各部门的领导还分别慰问高龄老人和特困老人,并通过新春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促进敬老意识的提高。
三、进一步加强了镇老龄工作目标考核。从2007年起,我市对各镇(区)老龄工作实行年度目标考核,今年初,为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检查与督促,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针对新的形势和近几年目标考核存在的不足原创网站,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联合下发了《2007年各镇老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从规划与投入、组织机构建设、老年维权、老年教育等十个方面制定出具体工作内容和百分制标准,要求全市各镇加强目标管理,年底对照考核内容进行考核。
四、抓措施落实,不断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
1、网络机制进一步健全。为推进“老龄工作进社区”工程,市老龄办对各村(社区)老年协会进行重新登记备案,各镇、村(社区)也进一步健全了老龄工作网络,完善了依法维权、思想教育、生活关爱、文体活动等组织体系,进一步开展了精神慰藉、社区助老、法律服务、老年互助等项活动。
2、突出重点,关爱老人,加强为老服务工作。一是逐村逐户走访慰问了全市43名百岁老人,发放长寿补贴25200元,并为他们进行了体检;二是及时为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做到随到随办,上半年发放老年优待证4071份,并经常检查为老年人优待服务的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有关矛盾。三是动员老年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落实老有所医,并经常组织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据统计,上半年市老龄办发放老年保健资料800多份,各镇、村(社区)免费为老年人举办老年保健知识讲座25场次,授课老年人105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农村家庭养老义务书》签订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各镇(区)在切实做好《农村家庭养老义务书》签订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签订养老义务书的过程中注重树立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如溧城、后周、新昌等树立表彰了一批子女孝顺父母的典型,并将其事迹在村老年活动室内张榜公布;二是督促义务书的兑现落实,许多村老年协会在年初对义务书的兑现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落实了子女的养老责任,强化了家庭养老功能,弘扬了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到目前全市已有90%的村完成了养老义务书的签订工作。
4、老年维权工作稳步发展。据统计,上半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受老年人法律援助3件,市老龄办调解涉老纠纷5件,大营巷社区成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站,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各镇、村(社区)加大了尊老、敬老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各级老龄组织还加强了老年人的来信来访接待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中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五、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1、以市老年大学为龙头,强化老年教育工作。一是组织好市老年大学办学工作,今年春季市老年大学报名学习的老年学员共计448人,788人次,开设11个专业,19个班。二是办好镇、村(社区)老年学校,订计划、抓落实,把老年教学与开展形势教育、邀请镇、部门领导讲解发展规划、开展法制讲座、组织公民道德建设讨论相结合,效果比较明显。
2、老年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牢固占领老年人这块思想阵地,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我们通过基层老年协会、老年学校开展各种形式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目前全市有200多支老年文体队伍常年活跃在基层老年人中间开展各项活动,经常性加文体活动的老年人达40000多人,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活跃在社区各类老年健身组织,坚持每天早晚组织老年人在市人民广场,各公园,以及各社区健身点舞剑、打拳、做健身体操,成为某一道亮丽的风景。
六、认真做好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为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服务提供有效保障:上半年,市老龄办在溧城镇范围内进行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需求调查,旨在摸清溧城镇60岁以上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从而为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服务提供有效保障。目前调查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七、组织了全市老龄班干部培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作为为老年人谋福利的各级老龄组织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支不可出少的力量。为使镇村老龄干部能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内含,某市老龄办于5月25日举办了镇村老龄干部培训班,来自全市各镇及部分村的76名老龄干部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班上,某市委党校的老师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新农村建设该走怎么样的道路及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为老龄干部作了深动的讲解;上黄镇周山村委作了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全力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让老年人同步跨入小康的经验交流。最后市老龄办希望全市各级老龄组织要从老龄工作的职能出发,积极宣传,参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为老年人谋福利,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市老龄办基本完成了既定的工作目标,下半年,根据工作安排,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编制出台《某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省、常州市关于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根据我市实际,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抓紧编制出台某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同时在对规划进行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及时提出目标任务的分解意见,将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任落实到各镇、各单位,并督促实施。
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创建活动。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活动的实施意见》(溧政发[2007]121号文件)要求,根据省老龄委部署,抓好以“党政领导重视、工作机制健全、老年政策法规落实、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老年服务设施健全活动经常、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敬老宣传教育广泛深入”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全省、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活动。以创建为载体、以组织建设为核心、以阵地为龙头、以制度为保证、以活动为纽带、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的,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1、巩固提高已验收的敬老先进村(社区)的创建成果。基层党政组织要加强对老年协会的领导,使老年协会在党政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带领老年人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同时要积极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及时做好家庭赡养纠纷的调解工作,救助特困老年人,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创建工作的水平。
2、新创建的敬老先进村(社区)要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做到“五化”。一是组织建设网络化:村民委员会(社区)要调整健全好老年协会,并选好一个带头人,组织健全是做好老龄工作的核心。二是阵地建设社会化:有条件的村委会(社区)要充分发挥现有房屋的作用,办好老年活动场所。没有房屋的村(社区)要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动员和鼓励致富带头人向老年人献爱心,走社会捐资创建老年活动阵地的路子。只有加强阵地建设,关爱老年人才能落到实处。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年人的各项活动需要制度作保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创建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活动形式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老年人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强身健体、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当代老年人的普遍愿望。基层老年协会要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五是宣传工作经常化:各老年协会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省实施〈老年法〉办法》;大力宣传尊老敬老,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的典型,弘扬正气;大力宣传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的好典型,发现典型、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典型经验,使老年人受到社会的尊重,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老龄事业的良好氛围,推动创建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各镇要把创建敬老先进村(社区)与文明村建设结合,做到合格一个验收一个。
三、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我办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老年法》的贯彻实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作为老龄工作的主题,进一步加大老年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全社会依法开展老龄工作、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提高广大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并提请市人大加强对《老年法》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老年维权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启动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试点。在完成空巢老人居家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以溧城镇各社区老年活动室为依托,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溧城镇现有老年活动室73家,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老年人各项活动的重要载体。溧城镇各社区要牢牢抓住这一阵地不放,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社会化服务,形成生活照料服务、医疗康复服务、文体娱乐服务、安全守望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六位一体”,家庭、社会、政府“三段联一线”的全方位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同时,市将根据常州市的要求,适时启动政府购买服务,资助部分对象居家养老,促进“老有所养”的落实。
五、精心组织好纪念我市老龄工作20周年及第十九个敬老日系列活动。以我市开展老龄工作2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好纪念我市老龄工作20周年及庆祝第十九个敬老日系列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市老龄办将安要求组织开展好系列庆祝活动:一是市领导走访慰问活动,二是组织老龄工作20周年成果展,三是组织开展老年文艺汇演,四是组织开展老年大学学员书画展,五是组织好二年一次的老龄工作先进表彰
六、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服务工作。2007年初,全国老龄办等国家21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体现了“为民解困、为老服务”的创新理念,对指导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全市各级老龄组织要认真组织学习《意见》精神,领会精神实质,抓好落实;市老龄办将进一步掌握、了解并积极协调全市老年人优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我市的老年人优待政策切实落到实处。
篇8
关键词老年护理; 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而由于经济不发达,老年福利体系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老年护理体系,提高老年人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老年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1老龄化社会
1.1定义
WHO 对老年人的定义为:发达国家年龄>65岁者 ,发展中国家年龄>60岁者为老年人。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7%或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10%[1]。
1.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
1.2.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4.9%上升到2003年的7.5% [2]。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 ,占总人口的10.6%,按国际标准己进入老龄化社会。200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 11%。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2.84亿,占总人口数的19.3 %。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加到3.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4.48 % ,进入老龄化高峰期[3]。国际上通常用65岁以上人口从占全人口7 %增长到14 %的时间 ,来衡量一个国家老龄化的进程。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也用了25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4]。
1.2.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 5 ],即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发展速度快,来势猛;②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③人口未富先老,给经济带来的压力大;④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全国31个省份中已有13个省份达到了老年型人口结构 ,接近一半。 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更为严重 ,如北京、 上海等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6]。
2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
目前我国存在3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也称共助养老,主要由家庭成员或邻里提供帮助。在我国 ,照顾老年人被看作是家庭首要和最基本的责任。家庭成员是给予老年人身体的、心理的、情感的、社会的和经济方面的支持的主要来源。自我养老亦自助养老,通过老年人自己的努力来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在过去,自我照顾养老并没有被认为是中国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方式。社会养老即公助养老,在我国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医院、 托老所、疗养院和临终关怀院等[7]。
3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
现在我国许多医院都开展了某种形式的社区老年人护理。如家庭护理、护理专家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等[8]。其中老年人社区护理内容有:为老年人义诊,系统治疗各种疾病 ,重点对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饮食调节和心理疏导等社区护理干预;对需要上门服务的老年人进行个案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另外,某些城市还开设了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及农村成立的敬老院等。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帮助老年人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保健意识,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9]。但社区老年护理工作的现状离老年人的要求还相距较远,目前我国的老年卫生工作的特点主要有:①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忽视了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②以大中医院为中心,忽视了基层老年卫生保健工作。表现在社区老年卫生服务方面,则是没有健全的卫生服务体系,存在大量的欠缺。另有超过20%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而目前实际能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的需求相差4-5倍。50%的老年人愿意在所居住的街道卫生服务站接受一般疾病的防治和一般医疗护理服务,但还有接近半数的老年人因为这些医疗服务设施在医疗条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而表示不愿接受这种机构提供的服务[10]。
4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
4.1老年护理的理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1]。
4.2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目前这3种传统的养老方式越来越遇到很大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4-2-1”金字塔型家庭结构的出现;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照顾者主体--妇女的就业率增高;另外人口迁移和流动(如子女外出工作),这些都使得家庭不能满足养老需求。“空巢”家庭的出现更加弱化了家庭养老模式。慢性病的高发使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大大减低,中国的退休体制使老年人自我表现照顾能力更加减弱,影响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同时医疗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深了卫生保健的不平等性 ,那些失业的、下岗的、自谋职业的以及没受过很好教育的老年人不能享受很好的卫生保健,也是对社会养老的冲击[7]。
4.3老年护理需求的增加
在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呈现高龄化的趋势下,老龄化社会进展迅速,人口老龄化伴随着老年性疾病的增多,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并衍生出一系列医疗保障、 生活照料等问题,给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龄化的需求,整个社会对老年护理的需求必然会增加。吕探云等[12]的研究显示:老人慢性病发病率高、认知功能减退,社会独立生活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相当一部分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和自尊低下,社会支持减少,老人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在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等各方面的长期护理需要量增加。宋伟利等[9]的研究也显示:老年人的社区护理需求日益增多,一半以上的老人院老人的移动和排便需要依靠他人; 在社区65~74岁的老年人中,13.5%日常生活活动需要协助;而85岁以上老年人依赖他人的比率是65~74 岁的3倍。肖功莲等[13 ]在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高龄老人10年健康及护理需求的追踪调查中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加, 高龄老人对护理人员家庭访视、上门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希望家庭访视和电话咨询分别由1996年的23%、32% ( 1996年)变为95%、26% ( 2006年),对康复指导和上门护理的需求由11%、16%( 1996年)分别上升到68%、79% ( 2006年)。王春梅等[14]对山东聊城区780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19.4% (151例 )的老年人认为身体不佳,慢性病患病率68.5% (534例 ),他们中的大部分迫切希望社区护理人员走进他们的家庭。田国栋等[15]对上海上海市老年居民护理需要量及供给量状况的调查显示: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的总体规模仍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要 ,老年护理医院的供给量只占了需要量的 20%左右。
4.4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
目前,老年人需要接受何种医疗或护理服务,没有严格明确的标准。造成不能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分流,以至综合医院、康复院、护理院、敬老院、社区护理界限不清、职责不明,造成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中资源的浪费[10]。
4.5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4.5.1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
20世纪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发展几乎是一个空白,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老年专业委员会》,我国老年护理尚处于萌芽阶段,起步晚、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1985年我国天津市才成立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才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1997年上海市成立了老人护理院,随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16]。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且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的本科教材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目前我国尚无一所护理院校专门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教育严重滞后。虽然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老年护理的内容,但只占其总课程的5%左右[17]。
4.5.2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的现状
我国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大都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只能从事一般的生活和医疗护理,缺乏专业性,因此也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由于我国护理硕士、博士教育中专门从事老年护理专业研究的人员也不足,因此老年护理的高级专业人才更是缺乏[16]。
4.6老年护理的资金保障
老年护理的特殊性和费用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社会有必要在老年医疗之外,建立独立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而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局限性,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18]。
5关于如何发展我国老年护理的思考
5.1树立正确的老年护理理念
树立老年护理理念是我们发展老年护理事业的根本和当务之急。我们在护理老年人时,要树立注重老年人功能健康、预防残疾、致病的护理理念,更应重视功能的状态,重视能力的发挥,要重视保持和增进老年人自己胜任日常生活的基本管理,尽可能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期,让老年人病而不残、伤而不残、残而不废。同时,注意从老年人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们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尽可能维护个体的独立与尊严[11]。
5.2 建立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
建立一套独立的考核监督指标体系。目前可以建立一个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的老年患者的出入院的相应的标准,界定老年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各项服务之间的界限[10]。
5.3 合理设置并利用卫生资源
在医院、社区、家庭之间应构筑无缝隙的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11]。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和完善医疗护理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和服务内容,建立一支服务人员队伍,把老年人的大部分基本医疗保健需求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社区。根据不同年龄老年人群的需要,有计划地发展家庭护理、日间老年护理中心、托老所、短期住院的老年护理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护理服务网点,以及教育老年人群如何利用社区已有的护理服务是提高社区服务利用率,满足社区低收入老年群体长期护理需要。我们应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遵从老年护理伦理、法律和道德要求,建立和完善系统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预防保健护理模式,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5.4健全卫生保健设施
需要建立创造性的、 形式多样的老年护理机构以满足各层次中国老年人的需求。
5.5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建立老年护理教育的“基层普及、高层突破”战略。应在全国中等、高等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增设康复医学、家庭护理学、临终关怀等课程,有条件的院校开办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的专业护士。培养我国的老年护理专家,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增设老年护理的硕士、博士授予,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19]。在我国建立老年护理资格证书的考试,对这一资格证书的考试将有助于通过要求老年护理的教学内容而快速发展中国老年护理[7]。对于老年照料者(护工、志愿人员、家庭照料者等) 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如对护工可采取岗前教育、岗中带教、岗后考核的方法[10]。
5.6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确保老有所医
老年医疗保健的法律化、制度化是老年护理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必要前提。因此,应该制定我国的老年福利法和老年医疗保健法,大力发展老年医疗保险事业,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力量,确保老有所医[20]。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明显“未富先老”的特点,老龄化速度较发达国家快得多,老年护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老年护理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应成为发展老年护理事业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 刘腊梅、吕伟波、周兰姝.美国老年家庭护理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护理杂志,2007,24(1):39.
[3] 沈若玲、郑春芳、寻晶晶.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护理现状.现代护理,2007,13(12):1117.
[4] 张英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适应社会老龄化进程.江苏卫生保健,2007,9(3):39.
[5] 曾毅. 中国人口分析.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6] 季文琦、董 沛、米光明 等.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健康护理.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23(1):79.
[7] 万宏伟、于 放.人口老龄化使中国老年护理面临巨大挑战.现代护理,2007,13(7):589-590.
[8] 郝春香、贺润莲.老年人健康及其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6,20(5):1331.
[9] 宋伟利、缪景霞、罗宇玲. 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现状现代护理,2004,10(12):1161.
[10] 丁 俭、王 峥、白姣姣.老年护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护理杂志,2004,21(5):42-43.
[11] 孙 红、郭 红、蔡 虻.老年护理进展.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39-41.
[12] 吕探云、杨英华、曹育玲.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要.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65-568.
[13] 肖功莲、师清莲、刘瑞贞.虎门农村高龄老10年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变化趋势.护理学报,2006,13(7):7-9.
[14] 王春梅、李军.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45-46.
[15] 田国栋、熊建菁、张、胡海霞、吕旭飞. 上海市老年居民护理需要量及供给量状况.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555-556.
[16] 王玲.我国老年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中国护理管理,2007,7(4):13.
[17] 张娜、蒋银芬.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护理,2006,12(15):1404.
[18] 阮小玲、康又乐、石红妮.老年护理需求与护理教育改革的思考.护理研究, 2005, 19(10): 2057-2059.
[19] 王晖、戴红霞.我国老年护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构想.当代护士,2003.6:28-29.
[20] 姚海明.国外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现代经济探讨,2006,6:41-43.
篇9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镇基层老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强化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落实老年人的养老、医疗、优待等政策,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文化、教育等服务都要不断加强。因此,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优良传统,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老龄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牢牢把握推进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三大主题,进一步加强我镇老龄工作机构建设,使各项涉老优待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得到进一步提升。我镇老龄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全力打造与我镇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老龄工作新格局中。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老人。以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龄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紧密结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老年人需求,满腔热情为老年人服务。二是坚持宣传教育,营造环境。充分利用广播、报刊、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广泛宣传敬老养老助老的典型事迹。把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爱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依托社区、村的阵地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立足实际,以社区为平台,开展居家养老、爱心护理等为老服务工作,建立与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与老年人需求相一致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
(三)目标要求。一是努力构建社会化养老机制,老年人的问题在基层得到基本解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二是动员和组织老年人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激发老年人的生活情趣,使他们成为社区、村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三是着力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促进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及其他人群之间的代际和谐、和睦相处,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
三、把握基层老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有一所功能较为齐全的老年活动中心,村、社区有老年活动室。不断加强老年人活动阵地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形式多样、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不断满足城乡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
(二)高度关注特困老年人基本生活。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解决城市“三无”老人、下岗失业人员家庭老人、零就业家庭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特困老人的生活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社区、村要加强老年人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建立特困老年人档案,落实各项救助措施。对特困老年人被告定点定人定时的探视救助制定,要把特困老人家庭及时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予以重点保障。在危房改造和灾民建房项目上要优先考虑特困老年人的住房。鼓励社会人士送温暖、献爱心,向特困老年人提供物质捐赠,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养帮扶活动。
(三)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强化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道德意识,增强自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要维护好老年人的财产权利,在涉及家庭财产分割、继承等问题上维护好老年人应得份额。村、社区老年人协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听取老年人意见,反映老年人诉求,解决老年人问题,维护好老年人的民利。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制止,为城乡困难老人提供法律援助。基层调解组织对涉及老年人权益的纠纷要及时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深入组织开展“银龄行动”。老年人的优良传统、良好作风、崇高精神、丰富经验,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宝贵资源。要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支持老年人参与关心教育下一代、宣传科学知识、宣讲法律政策等和谐社会建设活动。支持老年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服务业等经济活动。要不断拓展活动领域,为老年人创造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重点组织老年知识分子、老年科技人才参与科技扶贫、医疗救助、教育后代等活动,推动“银龄行动”深入开展,促进老有所为。要搞好调查摸底,做好老年人才数据库建设工作。
(五)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老年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要在开展好经常性社区、村老年文艺活动的基础上,把老年人凝聚在一起,让老年人带动老年人,互相帮助,自娱自乐,充分展示广大老年人与时俱进、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础老年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站点的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老年大学要拓宽办学专业,提高实用性和趣味性,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培养一批老年文体骨干,创作一批优秀作品,提升老年文体娱乐活动的水平。
(六)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坚持“巩固、提高、发展”的原则,按照“广泛、深入、持久、规范”的要求,深入开展老龄工作创先活动。要积极探索新路子,寻求新载体,创造新特色,争取老龄工作的新进步和老龄事业的新发展。要认真做好创建“敬老模范乡镇(村、社区)”的自查评估和完善提高工作。表彰奖励一批“敬老好儿(女)”、“好公婆”、“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及老龄工作先进集体。通过争先创优活动,树立和推广典型,推动老龄工作上台阶。
四、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保障措施
篇10
【关键词】老年;教育;活动
老年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重要载体,乡镇成校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适时成立老年大学,促进老年教育工作稳步发展。老年大学要结合老同志的兴趣爱好,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让老年人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结识朋友、获得快乐。
一、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老年教育工作的意义,普及终身教育思想,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念。要宣传典型事迹,发动老学员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现身说法,以此影响和带动其他老年人参加学习,使老年教育队伍不断壮大,增强老年大学的活力。
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广场舞培训班、开展“舞林汇”和健身操舞比赛、举办戏曲票友联谊会、参加戏迷比赛、送文艺节目下乡、举办学员风采展示和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努力营造重视和关心老年教育事业的浓厚氛围,从而赢得领导重视、社会关注、舆论支持,扩大社会影响。
二、精选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是吸引学员兴趣的关键,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学员的求学积极性和在校生巩固率,直接关系到办学规模。因此,老年大学要注重服务于老年人的生活,“因需施教,因求设课”。开设“适应老年人志趣,顺应时展,富有知识性、休闲娱乐性、注重实用性”的课程,满足老年群体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精神的需求,注重培养和提高老年人生活技能与生活质量,增强自我服务能力,引领老年人适应社会新潮流。
三、因需而教,做到寓教于乐
老年大学要把校门向全社会老年人敞开,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老年人的求学愿望。把教学和社会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多样的活动,给学员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满足学员求知、求健、求乐、求为的需要,使老年人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找乐,学乐相得益彰,丰富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1.迎合求知需求,围绕“学用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实用性
在教学中,结合老年人的生活实际和需要,开设老年养生保健、种植养殖、家电保养使用、电脑基本操作、智能手机使用、烹饪、老年人社会问题和政策、识别假币与假冒伪劣产品、老年人购物消费指南、户外安全教育、儿童教育、文化教育、消防教育、突发疾病应急知识等内容,注重讲授与示范、课本与现实、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真正使学员增长知识,学有所得,增强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和提高老年人生活技能。
2.迎合求健需求,围绕“学健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实效性
老年人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老年大学要组建太极拳队、健身队、秧歌舞队、交谊舞队等各种兴趣团队,并指导开展经常性、持续性的社团活动,使老年人身体获得锻炼的同时,学会技能,结交朋友,丰富生活,愉悦身心。
3.迎合求乐需求,围绕“学乐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娱乐性
为适应学员求乐的需要,围绕“寓教于乐”做文章,努力为老同志改善和优化学习软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老年朋友通过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了解世界,融入社会,就会忘记自己的年龄,从而保持乐观的情趣和美好的心情。
4.迎合求为需求,围绕“学为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服务性
“老有所为,服务社会”这既是老年人自身的追求,也是是老年大学越办越火、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学以致用,以学促为”已成为广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追求目标。这些“银发人才”在老年大学里得到了“充电”,以“老牛踏着夕阳去,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饱满精神状态走向社会,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服务社会,发挥余热。老年大学组织艺术团、民乐团、合唱团、舞蹈队等团队,到社区进行慰问演出,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文艺汇演,组织书画班学员到农村、社区写春联、送书画,组织学员骨干到学校、社区指导居民排练广场舞、练太极拳。
老年大学要贴近老年人生活,以人为本,摸准老年人的脉搏,积极探索老年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活动形式,开设适合老年人需求的新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将教育与活动融于一体,寓教于乐,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不断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把老年大学建成“老有所学的课堂,老有所乐的舞台,老有所为的阵地。”
参考文献:
[1]张俊乔.社区老年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新农村》,2013年07期.
- 上一篇:建设工程消防的具体办法
- 下一篇:儿科疾病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