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时间:2024-03-28 18:1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能力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学生;智能发展;高效课堂

近年来,物理实验教学越发受到重视,尤其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教学更承担着学生物理实验学习的重要启蒙任务,是学生接触物理实验的关键阶段,所以教师要有效地把握时机,利用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将学生智能发展的概念融入物理实验教学中,从而使其能够在高效课堂中发挥出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实验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1.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走向成功,从成功的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以推动学生的进一步深入。物理教学中,教师对物理现象最形象、最清楚地叙述,也无法代替学生对实物和现象的直接观察鲜明生动的实验,如同观看魔术师表演,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实验具有“百闻不如一见”的功效。

2.利用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教学,让学生借助直观的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开启学生思维,使之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一些感性材料,并使之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创造性的核心在于创造性的思维,其思维特征应该是从思维的发散到思维的集中。应先培养学生求同、求异两种思维能力中,偏重于后者的思维能力,因此建议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变化各种实验因素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比如,在设计分组实验探究时,让学生用不一样的器材去完成一个相同的实验:或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或让学生完成同一实验目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收集实验数据;或让这许多的变化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更深刻地熟悉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3.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感官协调能力

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的基本协调性,使学生能够达到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避免过于偏重某些方面,而荒废了其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学生感官协调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学习意识,采用手、脑、眼及耳等器官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1)动眼,观察现象

观察是物理实验中最为直接的实验数据分析方式。对实验中所产生的物理反应进行观察,能够有效得到可靠的实验数据,进而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分析能力,以便学生能够更为直接地指出实验中无法理解的实验步骤与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

能力。

(2)动手,具体操作

物理实验对实际操作要求较高,初期接触物理实验的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需要在后期的多次物理实验中提高动手能力,以便学生能够科学合理地对物理实验设备与器材进行操作,继而为学生后期的物理实验操作做好铺垫。

(3)动笔,记录数据

数据信息的记录不容忽视,是实验结果的重要体现。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数据记录习惯,每一项数据的记录均不能进行任意更改。其次要做好数据信息记录的保存工作,避免记录信息的丢失。最后要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γ恳幌钍据均能及时地做好信息记录,进而方便后期对各实验环节数据信息的查阅。

(4)动耳,听取信息

信息的听取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1)教师所讲述的实验流程及相关的实验技巧,对每一个实验步骤中所需注意的事项,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听的方式,牢牢地记在脑海当中,进而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2)小组成员的意见,物理实验多以小组形式进行分组实验,组员的意见对于实验而言至关重要,一方面能够有效地统一意见,避免分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升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实验数据与实际相符。

(5)动脑,分析思考

动脑是实验的关键所在,物理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同时验证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所以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效地发散思维,继而充分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含义,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更为实用的知识,以便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潜能。

(6)动口,表述讨论

物理实验过程中,动口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不仅使学生间的沟通能力有所下降,同时也促使学生对难以理解的实验步骤无法进行及时的表达,导致物理实验的效果有所下降,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在现阶段的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口,不仅是在物理知识的交流方面,在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学习方面,也应及时与教师进一步沟通,继而使其能够深度地理解与剖析。

二、借助实验教学,抓好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

1.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物理实验中,这句话可以变通为“百看不如一练”,这里的“看”指的是教师演示,“练”指的是学生亲自动手试验。现行物理教材中,很多演示实验都可变为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的分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讲到压力和压强这节时,教师可让每个学生把铅笔削尖,先用一端对准铅笔压一下,再调过来用末梢的一端在同一部位用同样大小的力压一下,这样一压,就使学生体会到两次都有明显不同的感觉,最后由教师告诉学生,压力对作用面的受力结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2.认真指导学生搞好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能让学生较多地参与实验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里进行分组实验,能让学生观察和研究各种物理现象、验证物理原理、认识物理规律,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认识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目的性强,一方面可有效地对物理理论学习中所学的物理定律及相关公式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呈现,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深入地对物理知识进行了解,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积极的物理知识学习意识。

(2)研究性实验

相比于验证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专业性较强,实验目标也相对较为明确,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有效地指明实验方向,继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研究性实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对于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相关的质疑,均可在研究性实验过程中得以解决,从根本上确保了教师物理知识教学的教学成果,并达到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目标。

(3)创造性实验

创造性实验对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至关重要,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与理解能力,从最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使物理教学不断向实践化与标准化迈进,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有效促进学生智能发展,需要教师在高效课堂中有效地运用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知识,采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定律与概念。

参考文献:

篇2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培养适应时展与变化的人才,要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不能简单的只是关注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为此,在全国悄然掀起一场课堂教学改革的革命。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应运而生,有探究教学、愉快教学、三边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从某个角度改变了传统教学,但如何结合教师、学生、内容三者的特点,设计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在不断探索着。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和物理是一门新学科的实际,从一开始应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学习掌握初步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技能,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跨入物理学科的殿堂。而物理实验恰好能使上述几方面得到体现,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及科学的认识惯性,从而能更高、更深层次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要求。

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点,是学生理解现象掌握物理知识的必要途径,进而培养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实际意义,丰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并怀着对科学的新奇、兴趣去探求知识,充分发挥个性,求异求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动手试验,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进行验证、消化、理解,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又促进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2011年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部分。

篇3

1实现多维拓展,开放物理教学内容

1.1合理运用物理史料

物理学科本身的发展历史相对久远,而在人们日常生活改善与进步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都有赖于对物理学的研究.然而,在物理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名人轶事,所以,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史料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教会学生在遇事时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及不同寻常的思维.

1.2有效渗透相关学科知识

虽然各个学科在表面看已经自成一体,但是,就其本质上讲,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本质作为出发点,利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阐述本学科知识.在讲解《电功和电热》一章时,教师就可以将与其相关的化学性质传授给学生,进而实现学科知识的联系,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1.3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大部分人认为,物理学科的知识相对来讲较为深奥,但是,其主要内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在讲解《声现象》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贴墙壁说话或者是在封闭环境内喊话的形式来了解声音特性,进而使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提高.

2运用更加灵活,开放物理教学方法

2.1问题设计应开放

在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当中,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较为单一或者是封闭,那么学生很难实现学习活动的开放性.而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进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物理学习.如在讲解《物质的比热容》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比热容的认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哪里体验了比热容的应用.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灵活地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学习物理知识.

2.2物理实验应开放

首先,应保证物理实验场景的开放性.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利用实验完成教学.然而,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场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关键的作用,教师不仅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物理实验,同时也应该为其营造开放性的物理实验场景.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并保证其具备开放性,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器材来独立设计实验,使学生的个人思维得到开放化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愉悦,更有助于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其次,应保证物理实验探究的开放性.教师在为学生营造开放性的物理实验场景之后,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开放式的探究.在学习《杠杆》这一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并给以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准备实验的器材,进而自行解决实验的问题.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够积极地发挥其想象力,从而调动起积极性完成实验学习.最后,应保证物理实验资源的开放性挖掘.物理科目的内容大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物理教师应积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深入地挖掘开放性的物理实验资源.在学习《光现象》的时候,教师应使学生积极联系实际生活,考虑筷子在插入到水中后为何看上去在水面处“折断”,雨后为何出现七色彩虹.而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以后,教师就可以将其总结成物理实验的研究问题,继而使学生积极联系生活现象与资源来对光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一来,学生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兴趣会得到提高,并且更积极地去学习物理知识.

3重视课堂互动,开放物理教学的过程

3.1保证课堂氛围的开放与互动

众所周知,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进而为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在学习有关电的物理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没有电的情况,进而不断提升其想象能力.而学生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必然会提出个人想法,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更加活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3.2保证课堂互动设计的多向性

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地转变原有的单一师生互动形式,充分扮演好课堂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通过学生自我理解形式来进行演绎,同时虚心听取其他同学的建议与意见,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并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机会,不断培养其创新能力,挖掘其潜力.

3.3保证课堂调控的开放性

创建开放课堂教学,但始终应保证课堂开放的有序和有效,所以,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调控予以重视,并以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当作出发点,更加贴近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课堂的开放性,同时还能够使其有序和有效.

3.4保证学习评价的开放性

初中物理教学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构建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而体现出互动师生关系,并且不断强化过程评价的动态性,重视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的结果.教师可以对学生物理学习的成长过程进行评价,详细记录其学习成长过程,这种方式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物理学习的过程.

篇4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物理 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物理学科的内在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本领,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初中物理教学的各类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一、通过演示物理实验,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的动力来自学生本身,动力的核心是兴趣和好奇。这是行为发生变化的前提,由此才会产生求知欲。思维来自惊奇和疑问。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造和设计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创造性与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为教学谱写优美的前奏,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欲罢不能的境地,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知识,从而奠定良好的物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物理发展史、物理家故事、趣味物理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物理的动机、参与热情和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学。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想方设法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很多学生的物理成绩不好,就是由于他们对物理缺乏兴趣所致。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物理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

二、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做好教学保证

开展新课程教学,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学会与学生沟通交流,懂得新课程教学的设计,知道如何开发利用物理课程资源,会用评价手段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向专业化的方向努力。教师要积极学习适应开展新课程教学的技能,学习与人的沟通交流,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法,尽快提高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评价教学行为、评价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能力、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等,从而赶上新课程教学发展的步伐。

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恰当运用教材的同时,要对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有全面和清楚的认识。教师可采取科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集中在对学生没有掌握且不容易掌握的知识点上。另外,动力很多时候来源于压力,对学生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也是了解学生一阶段学好物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考核的结果,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在积极鼓励的同时,对考核中出现的学习不足问题,应帮助学生找其原因,及时给予查漏补缺。

三、通过探究性教学改革,激发学生探究能力

1.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模式逐步带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立情景演绎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对各类学术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学习,进而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和有关的方法。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深入探究物理的乐趣,从而正确地把握物理学科的重要思想观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科学的能力与技巧。探究性学习的重点在于探究的过程,并非最后的结果。同时,这种模式更重视关键数据、资料的收集和结果的评论,而非繁琐的计算过程及结论。

2.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去单一的学习方式,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真正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本质。初中物理教师作为学科知识的主要领导者,应该鼓励学生不断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物理学科知识的问题。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这些生活中的案例,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各种物理现象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立不同的情景,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感性认识。比如,教师在教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各种各样生动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初中

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参与感。

篇5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师 学科教学知识 现状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4-01

近年来“学科教学知识”话题热度逐渐增高,这与教育部面向应届生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直接相关。因为专业学位的导向为专业实践,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应用与实践,重点突出职业性与专业性之间的结合。因为教育硕士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所以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会对后续的教学管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一、物理教学中相关理论研究

一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教学内容存在决定性的作用。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增长物理知识,发展物理技能,并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此外,其目标还在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冒险的科学态度。三是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特点,自然界的物质和这些物质之间存在的运动规律是物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中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科学概念,形成了一定的物理技能,为物理学习提供了相应的心理准备。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涵义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

学科教学知识主要指教师将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并通过演示、举例等途径将学科内容展现出来,使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这一理论首先由舒尔曼提出,这一观点提出之后西方研究者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其展开分析,对舒尔曼的观点进行修正,强调学生个体在了解知识的过程需要扮演主动的角色。总之,学科教学知识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将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以一种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基本特征

学科知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与学科内容紧密相关。虽然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与学科内容不同,但是都是指向对教学内容的加工与传授,与主题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二是反思的实践性。教师的反思起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同时连接假设、实践以及修正,使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得到不断发展。三是情境性。教学不能脱离具体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将教学现场的特点充分反映出来,情境性非常明显。

三、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调查

1.研究方法

调查资料由3所学校组成,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4所学校中担任物理教学任务的教师,统一填写问卷调查表。围绕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通过问卷法、交流访谈法获得资料,并将研究问题绘制成表格。

2.调查工具

文献研究法是主要的调查工具,笔者在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之后与自己教学经验相结合对学科教学知识调查问卷进行编制;excel是主要的处理工具,通过excel软件对本研究进行处理与分析。

3.调查实施

问卷共有16个问题,第一部分是对象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是不同纬度下教师物理知识、教学知识等的调查,以下是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细目表。

样本确定之后,调查问卷通过电子档的形式发送给每位物理教师,一周之后回收,问卷回复率非常高,同时说明了结果的可靠性。

4.数据统计处理

从问卷中得到的数据资料首先由物理教师本人进行阅读和检查,从检查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回答与施测标准相符合,同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5.调查结论

首先,初中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体系不完善。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初中物理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的把握不够准确,会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一些知识的重要性,这样很容易会导致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由此来看,教师应该注重物理教学各方面知识之间的融合与转化,逐步完善学科教学体系。

其次,教师学科知识的发展受到教师教龄的制约。教师随着教龄的不断增加,知识结构的转化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因为教师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就必须将教学策略等方面知识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这个转化过程对于教龄很高的教师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三,培训开展力度不足。一些教师对培训并不认可,接受培训的人数并不多,这就说明在职培训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进而使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得到满足。

最后,教学中教师的反思意识有待加强。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反思的环节,教学是一个积累、转化、融合的过程,如果教师满足于已经形成的认识,就很容易会使其发展停滞下来。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自主反思意识进行进一步加强。

四、结论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专业发展的体验,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具备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信念。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初中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针对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现状展开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玉峰,刘岚.新疆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现状调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2]肖春梅.少数民族聚居地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8).

篇6

【关键字】高中;物理;学习策略

1、引言

高中所学的所有科目中,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现象比较抽象,逻辑思维比较强,所以使得一部分同学对物理不感兴趣,感觉学起来很吃力,甚至想放弃学习。那么如何转变这些物理学困同学,使他们重拾信心,将物理学好用好,能达到融会贯通,从而应用于实际的生活生产中呢?本文将进行阐述。

2、高中物理学习策略

2.1激发自身物理兴趣

一些同学由于初中物理基础不牢固,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感到困难,因此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愿意主动去开展学习探究,不利于养成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想要学好高中物理,一定要转变思想、端正态度,消除学习中的心理屏障,认真踏实的学好每个知识点,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收获学习中的每个惊喜,进而树立学习信心。我们要巩固初中物理知识,并且将学习中的难点以及重点问题划分出来,在充分理解知识后,开展自主思考。

2.2培养自我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正确的认识物理学科,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在学习物理学科之前很多人多说物理学科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难题,而良好的心态就可以让我们正确的认识这门学科。高中的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更为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要比初中物理的学习要高很多,这样给我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题。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善于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良好的心态也就决定了我们看待困难的态度,也决定了我们未来学习的方向和学习的情况。因此良好的心态可以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让我们在困难面前更加游刃有余。

2.2主动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在我多年的物理学习过程当中,我发现老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发现,不少专家在这方面做多细致的研究,他们发现,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角色,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老师对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不了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内容,没有思考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这与我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时的情况相吻合。另外,专家也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突出,教师由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学生成为了课程的主人。这也与我当前的物理学习情况一致。当前,我的物理老师不再会端着架子,为了保持威严而与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相反,他主动走到我们中间,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并与我们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这为学生主动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创造了条件。要做到主动参与,首先我们需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只有提前了解老师在课堂上会讲解的知识,提前记录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并在预习的过程当中,通过查阅课外辅导书或是网络上的知识来主动解决自己的疑惑,并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讲,才能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其次,在课堂上,我们要积极提问,和老师探讨资料的疑惑,并就自己查阅的资料和老师进行交流,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最后,将老师的课堂教学引入生活。物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最终为生活服务。例如,在学习静电场这一章节之后,我们可以联想自己穿毛衣或者梳头发时的感受,或是撕一堆小纸片,以在头发上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亲自亲自感受到静电的力量。

2.3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

我们要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采取端正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参与到实验课学习的过程之中。要在跟随老师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注意各个实验操作环节的操作方法,将实验课程作为课堂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检验,全面强化实验课程学习效果。

2.4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率

作为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最重要场所,课堂学习的作用十分突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将注意力和思路紧紧扣在老师教学环节,锻炼自身主动思考能力,尽可能地吃透老师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要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在准确记忆重点公式、原理等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探究原理公式形成的规律,真正做到深刻认识,全面理解。

2.5认真开展课后复习

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课下时间,合理安排和分配自己的时间,认真复习教师在课堂所讲述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在完全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后,认真完成课后任务例如回忆教学难点和重点、整理课堂笔记知识、认真回顾教学内容等,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对课堂笔记的整理,可以有效掌握教学的整体框架,进而帮助自身系统的吸收和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要注重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如同建筑师建造大楼一般,在构建的过程中,要知道各部分的具体功能以及如何利用,我们还要熟记物理概念和公式,只有完全熟悉以及掌握概念,才能实现孰能生巧的运用,进而用概念和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3、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甚至对其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使得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下降,并逐渐丧失自信心,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本人认为,通过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主动参与的精神,能够解决物理学习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祥巍.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生活物理现象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J].赤子,2015(11)

[2]刘震坤.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8):87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启发教学;多元评价

创新是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养。初中物理课程中包含力学、电学等多个学科内容,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以便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促使课程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在目标、模式和方法选择上多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常处于主导地位,向学生灌输大量物理知识和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做大量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而以提高学生物理成绩为目标开展的系列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负担,容易导致学生在面对抽象物理概念和复杂公式时感到疲惫,因此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开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通过理论知识教学和物理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为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以便充分发挥物理这门自然科学学科的育人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能够满足新教育理念发展要求。在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初中物理作为基础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在社会取得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促使初中教育开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创新能力培养上,初中物理教学具有一定优势,但还应避免出现学生对物理原理侃侃而谈,却在实践操作中不知所措的问题发生。无论是行业发展还是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具备创新探索能力,以便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从初中物理实践教学开展角度来看,物理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不仅内容丰富,同时教学方法灵活,能够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针对性地培养。面对抽象物理内容,教师要完成丰富教学氛围的营造,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锻炼,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拓展性培养。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树立创新意识。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保持创新精神,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完成轻松、活跃课堂氛围的营造,促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创新。相较于强制灌输,结合学生感兴趣内容进行物理知识的导入,显然更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保持兴致,从而在物理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实现创新探索。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物理原理背后的故事、文化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受到人文艺术氛围的感染,对物理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进行继承,完成创新意识的树立。利用生动的教学情境,也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激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使教学内容得到生动展示,促使学生在完成物理现象仔细观察的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为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教师除了进行物理知识点的讲解,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物理活动和实验,确保学生能够实现物理教学内容的系统理解[2]。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督促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完成合理实验计划的制定,以便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保持一定的创造力,能够实现眼、耳、手等感官的协调,为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反复的物理实验中,学生可以完成知识验证和探索,同时得到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启发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便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探究实践中,得到学习态度改善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物理探究与创新。比如,在物理问题解答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除常规方法以外的其他解题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寻求简便的解题方案,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习惯,善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继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创新。而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包含较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内容使光、热、电等问题在生活中巧妙的反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问题解决方法。融入生活元素,能够使物理教学给学生带来启发,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做到认真观察和思考,在体会物理学习乐趣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物理问题探究,从而得到创新能力的锻炼。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物理对较多学科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为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教师还应结合时展引入新问题、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问题的思考,结合实践创造条件实现学科知识迁移运用,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同时,得到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留下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启发,为学生创造个性化表现机会,完成综合应用知识的积累,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从而得到创新视野的拓宽。

(三)提供创新机会在实际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多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完成实验,未能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机会,造成学生创新意识受到了抑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际开展实验教学时应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由各小组通过讨论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而教师只要在一开始完成实验器材的介绍,就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实验详细操作问题,使其从中获得乐趣的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多次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学会独立思考的同时,对物理动手操作产生浓厚的热情,真正步入物理实验进行探究创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非是所有物理实验都需要复杂的实验器具。在实验内容可以通过简洁操作完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物理原理完成实验器材的自制,以便使学生在物理探究中深化理解物理知识,同时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操作期间,学生可以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形成动手解决物理问题的习惯,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找寻创新的机会,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得到创新能力的提升[3]。此外,教师需要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组织,要求学生运用创新思维从实验结果的猜想中寻求物理实验新灵感。针对实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设想,然后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对自身提出的物理问题进行验证,最终得到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新课标 启发式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42-01

物理是一门偏工科的课程,学习物理对学生的思维、理解、分析、操作等多项能力的要求十分严格。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必须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选用适合学生思维的教育方式,促进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启发式”教学方法是近年来物理教学的新方案,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综合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1 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难点

1.1 学生问题

学生是物理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知识需求。由于初中生之间存在主体的差异性,如:环境差异、性格差异等,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影响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成效[1]。如:部分初中生偏向于英语、语文等文科课程,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未产生足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不积极,不利于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知识传授是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若学生在课堂教学期间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1.2 教师问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及授课经验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在物理课程教学的方法、教材、思路等方面尚有欠缺,对新课程教学的编排不够充分,学生难以及时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要点。如: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依旧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方式,注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课堂理解程度缺乏关注,这就阻碍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若教师自身对物理知识掌握不足,在课堂教学时很难把握整体节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

1.3 课堂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吸收物理知识的主要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里采用的教学方法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成效。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方法运用不当,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知识理解相脱轨,影响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2]。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不足,学生难以理解所讲知识的本质内涵;节奏过快,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记笔记,没有时间进一步思考课堂教授的物理知识。如:九年级上册十二章第二节《探究欧姆定律》,缺乏互动,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讲解知识,学生没有机会或很小机会参与教学。

2 初中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

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过去的教学理论遗产,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3 启发式教学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面对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必须积极调整教学模式,从物理教材、教学方法、课堂改革等方面设计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中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学方法”对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学方法的差异会造成最终教学成效的不一致。因而,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期间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以完成教学任务。“启发式”教学法是物理课堂的新模式,通过启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引导其学习物理知识,这种新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物理是理科类课程,对学生的大脑思维运转能力的要求比较严格,初中生只有灵活调整思维方向,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物理知识才能有所收获。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的大脑想象空间[3]。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课教学时,我在课堂教学时没有直接提出声音是如何产生或传播?而是利用间接性的提问或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思考与分析,而是提出“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吗?”利用这一个问题逐渐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判断声音的产生。接着,在引入“振动、介质”等关键概念,让学生明白声音由振动产生,通过不同的介质传播。经过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运转能力更加活跃,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4 启发式教学对分析能力的培养

“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是要求教师能够立足于现有的物理教材,不断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物理学习平台。物理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所编制的教学计划也需符合书本教材的内容。一直以来,物理教学采用的教材资源均是早期教育遗留的资源,教师在筛选使用教材时缺乏足够的分析判断,未能及时采用最新教材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对物理教材挖掘的深度不够,未能将物理知识全面呈现给学生,这也是限制他们参与知识学习的一大障碍。

5 结论

总之,新课标体制改革后,初中物理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必须要掌握足够的课程教材及先进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好地了解。面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推广,教师必须尽快调整教学状况,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平台,增强初中生物理学科方面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家梁.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物理教研,2010,18(4):22~24.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优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06-01

初中物理教材经过几年的修改,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减小。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会有“吃不饱”的感觉。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成为物理学习尖子;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初中物理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但由于课内教学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对象的限制,不可能长时间的教学内容进行拔高、加深。对物理学习尖子的培养主要是利用课外的时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展,课外活动在时间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上都能给予教师最大的自由度。例如:我在课内讲到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这个内容后,适时地在课外活动对这一内容加深和扩展。让学生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和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方法,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课内与课外结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是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尖子最根本的方法。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在培养尖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例如:讲厕所自动定时冲水装置时,在分析冲水的过程和间歇定时冲水条件的基础上,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归纳“虹吸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在讲完“杠杆平衡条件”后,我就分析杠杆的制作原理。学生利用刚学过的二力作用在杠杆时的平衡条件。利用这推广出三力及三力以上作用在杠杆时的平衡条件,利用这推广得到的知识分析杠杆的确定定盘星(零刻度线)、确定刻度等制作原理,并解释市场的不法商人利用改变秤砣的重量缺斤少两的欺骗行为。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知识辅导与方法教育相结合

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方法是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物理学方法包括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方法和物理学理论的学习和传播方法。在知识辅导过程中,主要是进行了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和物理学理论学习的方法的教育。

方法教育还包括物理理论学习的方法教育,在常规教学和竞赛辅导中,通过严格的要求、持之以恒的耐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要求学生要多联系实际、多提出问题、重视自学和课外阅读、重视自我总结和自我调整。

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学科研究方法,将会使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学生将来在该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水平与提高兴趣相结合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致可分为下列四种发展水平:(1)、直觉兴趣、(2)操作兴趣、(3)因果兴趣、(4)理论兴趣。从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看: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基本处于外部感性兴趣的阶段,稳定性较差;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形成因果兴趣的学生会逐步增加,这种兴趣比较稳定,但当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这种兴趣也会产生波动;理论兴趣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物理学习兴趣;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处于理性兴趣的阶段。

学生是自愿报名参加物理课外活动的,他们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初二一年的学习物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处于有直觉兴趣发展到操作兴趣并正向因果兴趣发展的阶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辅导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通过各种方法巩固学生的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 例如:通过改进实验教学把演示实验该为分组实验、把验证性实验该为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来激发兴趣。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激发兴趣。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或讨论式,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兴趣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

篇10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探究

引言

物理探究精华并不仅仅是一种老师传授的教学理念,更是整个物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科学探究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之下进行事物探索和研究。这一科学探究基础来源于生活,用物理学科课本作为辅助,让学生参照生活中的不同对象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不同解决方法和不同疑问。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可以充分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和实际完美结合。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促进科学探究发展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以往教育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教育教学体系,大多利用课本及教师的相关经验进行教学,而新的教学改革却提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实际和课本之间有机结合,探究课本教学新方向。这一改革的提出是整个教育教学从传统常规教育教学改变的开始,以往的教育教学大多是教师不断进行课本知识的重复讲解,让学生记住这一知识点。这一教学模型无形之中会扼杀学生思考的思绪,进而遏制学生探究精神。改革后的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和学生连成一体,将以往教师权利分化给每一个同学,让学生有机会当老师。充分自主完成学习,使整个课堂具有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不断进行课本知识的扩展,充分扩展和更进一步了解课本中的物理学科相关概念。把每一个物理学科概念运用到实际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一步步学习充实自己的科学创新能力。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充分轻松地学习,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科学知识及进一步获得科学探究。举个例子,讲解压强这一物理章节时,在进行最后章节性总结时,可以给学生留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如没有大气压强会不会有人?没有大气压强的人类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大气压强的密度增加几倍以上会是什么概念?其实这一些在科学杂志上都有类似答案,提出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最后产生兴趣,然后学生根据这一兴趣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进而获得知识。不断进行科学且有效的科学探究,让学生思维发散,充分启迪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三、深化物理学习

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旦培养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让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更有探究和创新精神。这样学生在物理探究中就能获得不同兴趣及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物理学界对于永动机的争论一直没有定论,讲解机械效率时,可以让学生最后思考一下是不是真的存在永动机,有了永动机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永动机如果真的存在又会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条件发明这一机器?相信这一思考问题的有趣性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并且增强学生科学探究及学习兴趣。

四、物理探究能力培养

在进行物理教育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提升兴趣和创新探究能力,相辅相成。通过所要教授的学科课程进行针对性科学实验教学,不断利用各种假设性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利用不同科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一方面利用正确的科学实验也就是已有模版的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进而让学生产生兴趣,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及自信心。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实验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让学生对物理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行相关实验以后,更要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实验精神,最好就是学生 在实验以后自己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五、重视团队交流精神

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之间总是有一些差别的,在相应物理科学实验当中,应该尽量分为几个团队或者几个组。并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这一实验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实验时彼此之间要有交流。每一个组之间有思想或者问题见解的不同,可以有争论。只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能让道理明白。

学生科学知识的探究就是对问题的探究和接受过程,学习每一个物理科学知识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学生自己学习。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学习才能清晰地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知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结语

物理学科教育教学主要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和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究精神培养。不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相互结合。不断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中学到知识,在实际中验证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理解和创新,而且对其余学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从而大大提升整个国家教育教学事业的整体水平,加快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春华.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2011(78).

[2]陈瑞林.初中物理教学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