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4-03-28 18:1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科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管理学案例 教学探讨 增强效果
《管理学》是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先导课,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也是一门学习与研究如何做人、做事和求知的素质教育课。各行各业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都具有共性,这些共同的普遍规律、原理和方法就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鉴于管理学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科学性与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又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应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当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具有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在管理学的教学中,案例具有重大的意义,案例教学法能起到其他教学方法不能替代的作用。
(一)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案例教学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案例讨论可以大胆假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
传统教学传授知识的方法使用的是演绎推理,其逻辑起点是概念、理论,然后用实例和问题来论证,这种方法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案例一般描述的是现实的工作经验,经常提的问题是:应该做什么?许多案例把诊断和最终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而且要给出行动方案。运用案例教学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分析案例材料中的问题,不仅使学过的理论知识得以理解和巩固,真正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摒弃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因而在提升思维能力方面比传统的教学法更加有效。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必须把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管理实践,在实践中升华、提高。但是学生不可能有较多的时间接触到管理实践,学生只有一些很肤浅的感性认识。采用案例教学以后,由于提供给学生的管理案例是企业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学生进入案例情境实际上等于进入了企业真实情境。案例教学提供了把学到的管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一个条件,解决了学生接触管理实践难的矛盾。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管理学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案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还不强。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本土的企业管理的经典案例为数不多,因而难以搜集,结果在选取案例时只能借鉴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案例或者是国内知名企业的案例,但是这些案例往往负载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而且要么综合性强,学生因缺乏实践经验而难以正确分析,要么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差,不适应企业现实发展的需要。
(二)大多数教师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管理本身感性认识不足。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使得案例教学脱离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法,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说得多,做得少,纸上谈兵,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掌控能力严重不足,选材不精当、分析不透彻、点评不到位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尚存在较多的局限。
案例教学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它还是学生展示、锻炼自己思维和辩才的“舞台”。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受高中时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对于案例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感到适应能力不强,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未紧扣案例作分析,答非所问,不能充当一个实践者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管理科学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因而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畏难心理较重,兴趣不大。此外,由于大班授课,很难满足案例教学30―50人的适宜规模,致使有的学生积极准备后没有机会发言,或者不认真准备也能“搭便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增强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选编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
案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凡是选作案例的素材,必须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书本所阐述的概念和原理,并以此为起点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尽可能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如来自校园生活的案例,由于学生和教师对于校园情况都比较熟悉,因此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也容易引导,通常比采用社会上的案例和国外的案例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深入地方企业,进行企业管理实践过程的考察和调研,把企业的经营实例引入课堂,丰富其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二)提高授课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
学校应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为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以下思路当可借鉴:一是教师下基层、下企业,将“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覆盖面扩大到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这一领域,而不只是工业制造等技术类教师。因此,就要和企业主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分批组织教师到这些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二是教师本身注重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诸如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案例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聘请知名教授传授案例教学经验和体会。三是系统的案例教学培训。对教师的案例教学培训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三)采用多种案例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的形式应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案例教学形式来满足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如开展快乐游戏,寓教于乐。开展多姿多彩、形式多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管理学的一些理论、方法和技术。在讲决策方法时,做“自我创新的‘头脑风暴’”游戏,让学生习惯于创造性思维,同时将游戏的规则告之他们,同学们按照游戏的基本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想出回形针的用途。在游戏结束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头脑风暴法的原则、注意事项和优缺点。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尽管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内容灵活选择,并加以综合应用,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够找到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使本课程的教学更适应新时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倪杰.管理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建立和保持完整的血液检测相关记录”。及时、完整、规范、全面地记录血液检验的整个过程是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有力证明,也是全面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还是医疗纠纷和法律诉讼中举证的重要依据。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血站检验科档案对采供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站检验科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如下。
1.血站检验科完善的制度体系
我站检验科根据《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编制《血站实验室工作手册》,制定《实验室质量及技术记录控制程序》和《实验室文件记录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血站的档案管理部门还制定一套适合血站特点的档案管理标准,确保实验室血液检验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相关记录完整、清晰、规范。
2.血站检验科档案管理
2.1血站检验科交接档案:包括血液标本交接及检验信息单、血液标本送检交接单、检验科医疗废物交接记录、检验复检报告单(单采成分、全血)、检验初检报告单,共6种。交接双方检查核对无误后,手写签名,各自保存1份。
2.2血站检验科日常工作档案:包括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记录(Xantas全自动血型仪、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FAME、HT3酶标仪、STAR全自动加样仪、AT全自动加样仪、洗板机等);实验室空气消毒记录;实验室温湿度记录;实验室冰箱及水浴箱温度记录;实验室废液消毒记录;实验室地面台面仪器表面清洁消毒记录;实验室质控统计图;实验室试剂消耗统计表;检验科日工作情况及关键控制点核查表; RH阴性献血者登记表,共12种,操作者如实认真详细登记记录。检验科档案管理员须经常查对,每月整理1次,1年装订1次。
2.3血站检验科归档档案
血站检验科归档档案包括初检复检酶免实验结果原始记录,单采成分及全血的初复检结果明细表和报告单。所有酶免实验结果原始记录均应有试验项目、检测方法、微板号码、试剂厂家、批号、失效日期、检测时间、血样条码、OD值、检验份数、页码等内容,操作者和审核者需手工签名。初检复检结果明细表上应有献血者条码、姓名、血型、检验结果、所用试剂的厂家批号、检验时间及操作者手写签名。初检复检的检测报告单应包括实验室名称、标本信息、标本送检日期、检测项目、日期、方法、结果、结论、审核者和检测报告者的签名和日期。检验科档案管理员每月一整理,打号,编制卷内目录,再装订装盒,全部上缴站档案管理部门集中统一归档管理。
2.3.1整理:每天的归档档案按检验复检报告单(全血)、检验结果明细表(全血)、检验初检报告单(单采成分)、初检结果明细表(单采成分)、检验复检报告单(单采成分)、复检结果明细表(单采成分)、初复检酶免实验结果原始记录(HBsAg、抗-HCV、TP、抗-HIV)的顺序排列,其份数和内容应一一照应,10 d为一册,1个月三册。
2.3.2装订:每册均按时间先后顺序从1开始用打号机在档案右下角依次打号,编制卷内目录,放在首页,最后包上已打印好标题、日期的封面。用打孔机在档案的眉头打孔后,用棉线穿孔捆扎系牢。封底注明册数、页数和装订时间,装订者和审核者手工签名。
2.3.3装盒:依据血站档案的分类方案及科室编号顺序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包括件号、责任者、题名、日期、页数等项目。归档档案按科室编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填写档案盒封面、脊背、备考表等项目。
2.3.4保管:检验科档案管理员与血站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填写档案归档交接记录,包括交接科室名称、档案名称、内容、页数、交接时间等,双方手写签名,各自保存1份。
2.3.5借阅:如需借阅检验档案,按血站档案管理部门的规定,填写《资料信息借阅申请单》,经主管站长批准,借阅者填写《借阅档案资料登记表》后,方可借阅。
3.档案管理中的操作细节
3.1所有档案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做好档案的防火、防盗、防虫、防霉、防尘、防光、防潮、防有害气体的“八防”工作。
3.2档案在整理过程中,应去除订书针等金属物质,破损部分用胶水进行修裱,修裱时不得使用胶带,装订要整齐、美观。
3.3归档档案内页码用打号机统一打号,如出现漏号、打错号等问题或检验档案有需更改的地方,当事人应在需更改处签名,并在档案封底的备考表中加以注明。
3.4归档交接人员应按目录逐册清点,防止少交漏交,并规定档案的交接期限,避免检验科档案资料在归档前因管理分散造成的毁损丢失,以保持记录的完整。
4.档案管理中的责任机制
4.1专人负责制:血站检验科设有分管档案工作的责任人1名并配有档案管理员2名,具体负责检验科归档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编目、立卷、移交等工作和日常资料的监督审查工作。
4.2双人审核制:酶免实验结果原始记录、检验结果明细表、检验结果报告单、标本送检交接单等均有操作者和审核者两人审核签名,确保检测报告的正确和完整。
4.3相互核查制:初检复检操作者相互核对检查,正定型反定型操作者相互核对检查,检验结果的审核者和报告者相互核对检查。
一系列责任机制的实施和运行,提高了检验科工作人员对档案价值的充分认识,自觉参与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来,确保了检测的准确和血液的安全。
篇3
关键词:企业安全科学管理;必要性;内容;意义
企业安全科学管理是指用安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管理。只有应用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方式,才能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才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一、企业安全科学管理的必要性
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科学乃安全之母,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许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和科学知识所造成的。知识是安全管理的巨大力量,知识可以增加安全系数。面对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果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别说很好地驾驭它、使用它,完好的设备也可能遭到破坏。每一名职工如果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就会减少盲目性,再复杂的设备也能掌握。有的同志在危险的岗位上工作多年却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运用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遵守了安全规章。因此,科学管理对做好安全工作来讲是极其必要的。
二、安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首先要全面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由许多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它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它是尊重科学的。遵守它,会得到安全的回报;违背它,会遭到事故的惩罚。全面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企业铁的纪律,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的保证。
其次要注重实际,注重实效,强化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安全管理。
第一,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常规性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安全讨论、安全活动、安全宣传的作用,全面强化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第二,要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并通过安全理论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达到“我会安全”的效果。
第三,是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于工作和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以人为本。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适当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果,但效果不佳。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根据各级安全责任制,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奖励数额必须大或较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体现“全方位”管理。
第四,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工作不是某一部门或某位领导的事,是各个部门、全体职工共同的工作,哪一个部门、哪一个职工出了问题,发生了事故都会影响到一个企业。因此,安全工作是全员的;一个企业由多个部门组成,这些部门共同维系着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危险性是客观存在的,各个部门都承担着一定的安全责任,都要考虑其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强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是一个科学的理念,它强调安全管理应该是全方位的;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直到报废为止。在特定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因此,安全工作是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安全形势估计得过好,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觉,始终有一种危机感和忧患感,安全生产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因此安全工作是全天候的。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道外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新挑战,着力解决影响全区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着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全区及我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此次大讨论我街于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分三个阶段进行。总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学习发动阶段(9月26日至9月29日)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四学习、四提高”的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召开中心组学习会、报告会、党员干部座谈会等,并组织好学习讨论。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组织开展“科学发展”大讨论的重大意义,明确活动的总体要求,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参与学习讨论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二阶段:专题讨论阶段(10月6日至11月6日)。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联系本单位工作实际,紧扣“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快发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把积极性调动到推动深化改革、扩大改革开放上来。我街将组织机关干部进行专场研讨,并写出研讨论文,同时将在*街工委开通的网上博客进行论文,开展网上论谈和讨论信息专版,同群众在网上面对面的交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为我区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出谋划策。
第三阶段:梳理总结阶段(11月7日至11月20日)集中梳理在讨论活动中形成的好思想、好建议,使之成为区委决策的重要依据。认真做好开展“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总结工作,注重总结这次活动中体现的特点、做法、经验等,查找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形成本次活动的成果。在积极做好大讨论成果转化的同时,研究探索和建立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使科学发展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大讨论活动的有序进行,成立*街工委“科学
发展”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街工委书记
成员:**街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办事处副主任
**办事处副主任
**办事处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办公室地点设在党群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篇5
关键词 教学改革 管理心理学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8.051
A Research on Case Teaching Reform of Management Psychology
LI Jun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Guangdong 512005)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ored adopting managerial cases to reform the management psychology course.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article discussed how to use the computers and network technique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management psychology teaching resources. The research explored adopting management theory and technique, such as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ory and 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 to refor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student evaluation.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management psychology; case teaching
1 管理心理学学科概况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和心理学这两门独立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它是一门边缘科学,它的产生离不开企业管理的需要和实际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它是研究各种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
因此,对本学科的教学而言,管理中的实际案例和心理学理论之间应取得一个平衡。但目前我国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却往往出现失衡现象,即侧重心理学内容,过分以心理学理论为中心,忽视了管理学案例作为心理学理论的载体作用。①
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而不是抽象的思辨。无论是管理学或者管理心理学都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种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心理学的课程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应加强贴近经营管理实践、具有生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系统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能力的案例教学。管理心理学课程如果不能有效采取案例教学法,那它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
我国高校开设本学科课程名有的称“管理心理学”,有的称“组织行为学”,但基本内容并无很大区别。在教材上,大多沿袭本学科传统体系分为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三大部分,以“人性假设”为理论基础,内容重视心理学理论的阐述,涉及现代企业管理实际案例的内容甚少。②有些教材甚至与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内容多处重叠。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法灌输心理学理论为主,并未有效结合管理实践案例,即使有结合,那也是非常牵强,导致学生感觉在重修普通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无助于解释管理实践中的心理现象。
本文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达到以下目的:
(1)探索在管理心理学教学内容中以管理学实际案例为主要线索,在每一案例中贯穿多角度、多层次的心理学理论。
(2)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技术,例如目标管理理论、组织承诺理论、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等,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方法。
(3)探索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如何系统运用研讨法、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等等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2 本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管理心理学教学处于不断改革之中,人们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本课题改革思路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针对教学内容少而陈旧。目前,各院校选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版本,内容大同小异,而且内容主要集中在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心理、激励理论等。因此,本学科教改课题集中在引进新的心理学成果,扩大课程中出现的心理学理论范围。
(2)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目前各院校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讲授,用黑板、PPT、书本等作为展示手段,而学生单纯是作为接收方在台下听课,两者缺少互动。近年教改研究主要针对该问题,探讨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改变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的现状,例如采取互动的教学模式,又如采用视频作为展示工具,提高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多通道接收信息从而有利于知识建构。③
(3)针对考核和教学管理。针对考试方法和内容缺少案例、重记忆轻运用,探讨考试方式和内容的改革。结合本课程的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的。案例单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以往本学科的课程案例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将案例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辅助手段。以案例和问题为导向,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其实质是帮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参照过去的经验,从实际情况、措施和结果中学到东西。④
3 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具体方法
3.1 改革内容
(1)教学内容的结构性改革。不再将管理学案例作为一种辅的工具,而是直接以管理学案例为中心和主要线索组织教学内容。研究如何跟踪理论前沿和现实信息,追踪和引入合适的现代管理案例,适当介绍学术界和企业界最新的发展动态。
(2)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探讨如何实施新型的教学方法能有效体现以管理案例为中心的心理学理论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视频、音频等不同技术手段,加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直观性,建立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易于随时更新的管理心理学教学资源系统。
(3)考试模式的改革。确立以管理案例为中心的考试模式,注重在试题中通过实际管理案例考核多种心理理论的灵活运用。确立以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的考试模式。发展多种考核方式,尽量采取计算机网络作为媒体的考试形式,例如用计算机呈现管理实例,学生可采取记录视频音频,或者上机操作答卷等各种方式,全方位考核各种素质和能力。
(4)运用研究成果,实施具体教学,观察分析教学效果,形成实施报告,提高学生对管理学案例的心理学原理的分析能力,并通过抽样对比研究,问卷调查等量化的方式评估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3.2 改革目标
丰富管理心理学的内容,通过管理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案例为中心和线索重组教学架构。拓展多种教学方式,应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考试模式改革,更有效对学生学习成果作出评价,同时对教学和学习起到正面导向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心理学理论,提高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3 拟解决关键问题
如何解决既能以管理学案例为中心和线索组织管理心理学课程,而又不致教学内容和结构的零乱。如何有机统一以上改革内容和措施,达到对该学科的理论、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等方面都比旧教学模式更加有效。如何使得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维持教学秩序,增加个别化教学的时间,以及深化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和理论的整体理解。以上都是要解决和具备实施可行性的关键问题。
4 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评价
4.1 总框架
结合以往积累的经验, 构建一个以管理学案例为中心和线索组织起来的管理心理学教学课程,同时以培养学生心理学理论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培训操作程序和执行策略,且具有相应的评价机制,革新学生考核机制。
4.2 实施步骤
具体内容包括:(1)以管理学案例为中心和主要线索组织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教材。(2)实施新型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建立教学资源系统,实施教学。(3)教学过程中应用管理的方法,例如:无领导小组讨论、目标管理、管理游戏、情景模拟等等。(4)确立以案例为中心的考试模式,注重在试题中通过案例考核多种心理理论的灵活运用。(5)运用研究成果,实施具体教学,观察分析教学效果,评价案例教学的效果,形成实施报告。
4.3 对教学的评价方法
本研究可采用调研、咨询、 教育经验总结法、统计法、实验对比法等方法,对本文所提教学方法实施评估,以了解其效果和价值,为进一步推广或者修改提供信息。
5 本研究的价值
本研究的最直接价值在于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管理实践,对管理心理学教学的改革乃至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都有着较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操作意义。无论是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师的课程教学,都能够从本研究受益。
本研究同时具备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课程案例教学并不局限于管理心理学,它对于所有学科尤其是应用性强的各门社会科学的教学有普遍意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其他学科有启发意义,课程案例教学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推广至其他学科,从而使得研究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价值并不局限于高校的课程教学,它可推广至企业或者各种机构的培训课程的组织和编制,以及各类拓展训练项目的实施。
本研究获得韶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注释
① 卢盛忠.管理心理学[M].4版.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3-6.
② 刘星期.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心理科学,2001.24(1):3-5.
篇6
[关键词] 传统管理;科学管理;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贯穿于施工各个部位,这是一项既重要又比较容易受忽视的工作,安全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和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特别是现代化的生产型、经营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大型文化娱乐场馆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问题,无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都显得特别突出。如果做不好,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每年安全事故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在采矿、交通、企业多次造成特大的安全事故,实在令人痛心。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推动和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弊端
(一)宣传教育不到位
以往的传统教育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只是注重抓经济效益,观念上没有加以重视,基本上没有作宣传教育工作。
(二)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
一般在出现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必须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这样就容易埋下隐患,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员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如故,领导也不强调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人抓,所以给下一次安全事故埋下了祸根。
(三)不能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领导讲一讲,然后挂在墙上。安全问题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广大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人们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形成领导干部孤立地实行安全管理,收效很小。
(四)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安全工作难以落实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科学性,过于简单、形式化,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其实,安全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与生产实践一样是有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的。以往的安全管理方式只是单个的制度,没有系统科学的标准,所以难以落实,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采用科学安全管理方式
(一)安全教育、培训注意形式,注重效果
正确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月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电视、录像、黑板报、警示牌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二)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三)规章制度
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层层抓、层层管、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制定、完善、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并使各种制度正规化、规范化以及有效运作。监督、检查、落实、整改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管理集中体现“严、细、实”,杜绝走马观花现象。
(四)措施要到位
牢牢把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预防和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检查要做到:“定期查、不定期抽查和复查”相结合,并做到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改变原来的“事后处理”变为“事先控制”,达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的,把各种隐患和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五)重视激励作用
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数额必须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我国的企业管理研究中,很多人也对激励手段的作用和做法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和方法,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酌情选择。
三、全方位安全管理
(一)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
要保障安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切实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同时,吸引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
(二)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直到报废为止。在特定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三)安全目标管理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可以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它是特定组织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特定组织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融洽,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四)完整的管理体系
篇7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要,电子档案已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发展趋势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机遇面前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把文件、图纸、照片、录音和录像等原始的记录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上,并准确、高效地提供给有关信息需求者。
一、 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把实体管理变为信息管理
传统的档案管理,就是以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编研、统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档案管理过程,其工作量巨大,步骤之繁琐。因为存储量大,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对已经归档的档案材料,进行信息的提炼和加工处理,档案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闲置甚至浪费。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计算机、光盘、缩微、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的客观环境,现代技术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应适应数字化管理的需要,从实体档案管理转变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以信息为管理对象,对形成的各种门类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经过信息化的档案资源是可重复、多平台利用的信息资源,档案资源只有通过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档案资源信息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它能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等诸多领域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它能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之真正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二、建立有效的文件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充分、合理、安全地使用电子档案
要实现档案信息化,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文件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此,人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档案熔化管理的需要;其次,依据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再次,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另外,在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到一是电子档案安全性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涉及范围迅速扩展,数量也急剧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二是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从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缺少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相当数量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多数电子档案与其相对应的纸质档案之间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储存电子档案选用的载体不耐久等原因,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从而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三是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通常档案的法律效力都是与其载体相关来确定,电子档案由于没有固定的载体,所以,制定相应的法律认定条文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就是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的电子档案未被法律认定的原因。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
篇8
关键词:科学;安全
一、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引用科学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提高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科学是安全之母,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面对不断更新的技术装备,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别说驾驭它,使用它,就是完好的装备,也可能损坏。人们掌握了科学的文化知识就会减少盲目性。知识是安全管理的巨大力量,知识可以增加安全系数。
二、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弊端
(一) 宣传不到位。传统教育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对
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基本上没有做宣传教育工作,即使是有也是走走过场,普通员工也只是听听而已,没有起到宣传的作用。
(二)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一般出现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必须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管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
(三)不能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领导讲一讲,然后挂在墙上,安全问题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广大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分内之事,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人们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的配合领导,形成领导干部孤立的实行安全管理,收效很小。
三、我们应采用的科学管理的方式是那些呢
(一)形式多样,注重小孤傲,全面宣讲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认为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这完全是错误的。现代安全管理要求就是合理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的位置;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日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有线电视、黑板报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安全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就从企业的最终目标―追求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就可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政府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采取降低资质等出发,秋叶招投标受影响;(2)一旦发生事故,牌子被砸,形象受损,市场减少;因此,安全管理不容忽视。从博弈论来看,安全管理与企业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效益显著增长。
(二)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的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的系统中,人的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三)把情感融入安全管理。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精神力量起着极大的作用。其中,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渗透到行为中,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在企业内部, 每一名职工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安全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在节日和员工的生日时致以祝贺,亲自送礼品等,要“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样才能感化人心,以便和谐一致,团结协作,促进安全管理,消除管理中的抵触情绪。
(四)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任何有人的活动的地方,都会存在不安全的因素,都有发生伤亡事故的危险性。因此,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同时,都要考虑其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不仅是专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必须党、政、工、团等各部门齐抓共管。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从而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五)安全管理需要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要形成从长、分场到班组的三级安全网络。运用好管理信息系统。
篇9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便是指在课堂中,运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真实的情况与案例为基础,撰写成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所列举的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思想上达到高层次的认知。简单而言,案例教学法便是将生活中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媒介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的模式是按照“案例———理论———案例”的方式开展的,案例是这个教学过程中的开始于结束,有效的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案例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尤其在经管类学生的学习中,更是有效提升了积极性与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中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案例使自身的角色转换到更为积极的一个状态,在对案例进行投入分析的过程中,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于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应用。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每个人对案例的不同意见,使答案不在趋于一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2.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抛弃了片面的课本知识以及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案例的分析,加强自身的主动性,并且通过实际问题与理论的结合,使得课本上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被吸收与利用,锻炼了自己遇到问题时候的解决能力,在案例中,较多的是现实中的工作经验问题,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思考,学会了诊断问题与制定决策。案例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机械化教育的缺陷。3.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更好的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且足以使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上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案例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便直接的联系了实践,不仅提升了自身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上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二、案例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案例的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方法的核心无外乎就是案例,所以对于案例的撰写质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因为它可以直接的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管理学基础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在课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认真的对案例进行筛选,寻找能够最吻合和贴近教学理论内容的案例,认真的收集整理相关的案例材料,在课堂中的思路也应该清晰明了。教学案例应符合四个要求:目的性、典型性、精简性和真实性。
(二)教学案例的课堂讨论
是否能够真正的调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为关键的便是一个老师的组织能力。在如今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尤其是经管类院校中,采用的最主要的方式便是分组讨论。那么,一个优秀的教师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呢?我认为:首先在给学生讲述案例之前应该将其理论知识给予全面的讲授,这是案例教学中的基础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在认识上的不足。其次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既然要讨论,就要求学生之间需要进行交流,而在这样的课堂交流中,分组就显得尤为重要。分组的形式有很多,不同形式的分组能够为课堂的讨论带来不同的效果。就我个人而言,认为最为有效的分组方式便是,通过学生能力的差别,对该班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同等水平的组别。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组员的认识,及时吸收该组成员的优点,使课堂中讨论的案例能够更为深入。第三点,便是案例教学过程中对于情景问题的创设,好的情景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好的讨论。因此,对于案例中所列出的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好的应用型教师,应该正确的处理好这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最后,便是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调动课堂的气氛,鼓励各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可以积极发言,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切勿立刻否认有些学生的方案,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加强课后检验
每一种教学方法得以成功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可以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便是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成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他们进步过程中的一面镜子。要想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觉性,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做好系统的量化考核,从而使学生不断的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与未来的方向。
三、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案例教学中的基础与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案例这两者中,要正确的把握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应联系,理论是基础,而通过案例培养的技能则是理论的升华。两者缺一不可,更不能一味地通过案例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而脱离理论。在当今应用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虽然尤为突出,但也不能抛弃对理论教学的初衷。
(二)教学与接受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传统教学中存在着被动的接受这一弊端,但案例教学法改善了灌输与接受中间存在的矛盾。但新的教学思想也会带来新的矛盾,其表现为:管理和被管理、组织和执行的矛盾。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管理者和指挥者的形象,而学生则是被管理的对象,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中常常表现出对案例的效果超越理论知识的兴趣。
(三)创新的案例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矛盾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属于各自的教学手段,作为新型教学方法的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在过去的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便是黑板与老师口中的知识。而在如今的案例教学法中,很多都是以多媒体为手段进行实现的,这种方式通过计算机来作为媒介手段,对课堂中所需要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通过学生在对案例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对案例中进行方案的设计。
(四)将案例教学法与举例列举混为一谈
案例教学与课堂列举例子是存在差别的:首先,我们应当明确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并不是教学过程中列举的事例,虽然两者都属于时间,但其本质上不同。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通过该事件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案例中所表达的事件一定是真实的事件。另一方面,案例都是生活中存在的很多两难的问题,有多面性的分析结果。所以,在案例的选择上就要求教师需要针对理论的知识严谨的进行选择。而举例教学中的事例则可能是根据教学的内容准备的,或者是为了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而设定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其次,举例教学的形式和案例教学的形式也不同。在教学的形式上,案例教学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上,以老师精心挑选的案例为主导,是学生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与理论知识息息相关。而举例教学则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一种辅助的手段,只是对某个知识点进行举例说明,是传授新知识时候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五)错误理解案例教学的实质概念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公共管理学科;学生参与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1.案例教学的起源
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医学院,后来在商学院的推广下,逐渐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着眼于教学目的,参照法律工作中立案的办法,把与教学有关的内容编成案例,通过教与学对案例分别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理论的前提:假定被动获取知识的效果低于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它的显著特点表现在案例讨论的组织形式、案例获得的方式及参与主体等方面。学生———参与式案例教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还是案例教学的组织及案例的准备,都离不开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中心始终是学生。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像乐队指挥在乐队中的作用。
3.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是一种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它以问题为基础,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在教学案例中,学生是中心,处于主要地位。在案例的选择和讨论方式上,与教师一样,都享有控制权。而教师则处于次要地位,经常作为资源提供者或者辅助人员存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则处于被支配或者消极地位,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完全围绕教师,“好学生”完全服从于教师;二是教学案例的基础是讨论,而传统教学的基础是讲授;三是教学案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辩论能力、分析性的思维、概括能力等方面,而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考试及点名回答问题来验证学生的知识水平,目标是掌握教师传授的“真理”;四是案例教学讲究的是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和学双方都要承担学生学习的责任,强调知识和思想的双向流动,而传统教学则是单向的,单纯的从教师到学生;五是案例教学既不会造成学生的无政府主义也不会造成教师专制和家长作风,而传统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监视下使用某种学习方法或学习方式,出现错误被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这种方式近似于“训练”。
4.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主要类别
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所以在案例的采集、编写上,与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案例不同,主要有以下类别形式:一种是政策咨询性案例。服务的对象是政府决策者,这种往往是针对特定的问题,提供真实的故事,突出问题的重点,给出多种解法,并且评估每种解法的优劣。一种是理论发现型,主要内容是对检验之前提出的理论假设,通过研究案例提出与理论教学相关的内容是其主要目的;一种是说明型案例,这些案例是完全开放的,强调其真实性、全面性、系统性,主要是记述和说明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事件、决策的过程和使用的政策。
二、公共管理学科实施参与式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参与式的案例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能加强师生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不同,参与式案例教学中,学生替代教师成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公共管理学科是研究公共管理过程和公共管理部门的,实践导向非常明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参与式案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案例,学生对案例非常熟悉,所以会让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要说,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学生的积极参与替代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授,因为学生对自己的案例特别熟悉,所以在课堂上能够进行广泛讨论,改变由教师单纯讲授的传统案例教学的枯燥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更加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参与式案例教学架起了一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案例是学生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所以,学生通过自身获取的案例,并对案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不仅锻炼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教学中,案例的获取、讨论分析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参与式案例教学的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学生通过各种尝试和努力才能获得,在获取案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不断地沟通交流,在案例形成后,为了大家探讨方案,要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每个环节都能体现对学生的培养和考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3.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能够加强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
在参与式案例中,学生是中心,案例教学的全程都有学生参与,学生永远拥有绝对的自,教师扮演的是辅助人员或者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处于次要地位,所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仅仅是接收知识不同,参与式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分析案例,从案例中获取知识,教师也积极地辅导学生并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和教师充分沟通互动,从而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求知,师生关系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能够让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公共管理学融合了政治学、社会学、政策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论,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同时,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在实践中得到发挥。
5.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
不同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案例教学使教师的工作转成幕后,但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更渊博的学识,为了达到参与式教学的要求,要不断创新,要有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机智、风趣等。这样就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大提高,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经验。
三、公共管理学科传统案例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理念缺乏充分认同
教育理念是否成熟会对教育实践的方向和进程产生直接影响。因为教育理念不仅是对教育活动的反映,也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但是,现在很多教育从业人员不仅没有理解案例教学的优点,也未认识到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很多教育从业人员在案例教学方面缺乏相应的意识和理念,从而使得案例教学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
2.案例教学的内涵未得到正确认识和理解
案例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比较宽泛,主要是因为其在具体操作时的复杂性、灵活性、动态性及应用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加之当前对案例教学的相关探索、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弱,故大家在对案例学的认识上存在一些不足和偏差。有的学者和教师甚至混淆举例教学与案例教学。这大大限制了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也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发展。3.案例教学组织实施不到位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在内的多学科和方法,是研究公共管理过程和规律及公共管理部门的科学。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步骤是公共管理学科开展案例教学,但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公共管理学科的案例教学存在案理分离、教学缺乏师生互动、教师角色定位模糊、与其他教学方案配合不恰当、案例选择不合理、原创案例较少、缺乏健全的案例教学考核机制及课堂讨论的组织不到位等问题,抑制了案例教学的影响和实际作用的发挥。
4.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很多案例教学实际效果很差、有名无实,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案例教学没有可以借鉴和参考的经验,相关的理论指导也比较欠缺,所以应用和实践起来比较困难。5.配套机制不健全案例教学因其内容选取及授课方式的特殊性,对其考核评价的方式也有特殊的规定和要求。同时,涉及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学的内容也要不断完善,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高校在案例教学的理念和思想上还未形成正确的理解,也缺乏统一的认识,而且案例资源的筛选和积累,案例教学考评方式的改革、案例库建设,教师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难以达到严格意义上案例教学要求的水平。
四、完善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对策
1.树立案例教学的意识和理念培养
高校师生对案例教学的认同感和兴趣,宣导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使案例教学的意识和理念灌输到思想中,培养案例教学的习惯,营造案例教学的氛围,使之逐渐形成规模,并最终广泛应用。
2.明确案例教学的内涵和本质
案例教学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特殊性要求。加强对案例教学本身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保障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案例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和运行规律。因此要想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要加强对案例教学自身的研究和探索。有学者指出:“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情境性、问题性、互动性、主体性等特点;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包括社会价值、教育学价值及主体性价值,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价值取向有科学的了解,才能对案例教学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虽然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其次,教师还要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及具备课堂组织能力。同时,教师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另外,教师一方面要明确自身定位,另一方面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培养其案例教学所要求的能力和素养,才能保障案例教学的效果。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案例教学不仅涉及到课堂氛围及学生的参与方式,还涉及到教师的讲授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应该丰富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师授课的形式可以是传统板书、影视片段、多媒体课件或者是视频等;学生的参与形式可以是课堂辩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多种知识的理解视角的融合是在沟通交流中达成的。此外,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也要进行记录和评价,并且计入期末考核。这样,能够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
5.加强课堂管理和课堂环境建设
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特点,所以不同于一般教学的固定的授课结构和模式。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案例能够体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案例教学课堂的管理要不断加强。课堂策略首先是明确教育目标,确立促进性目标取向,使教师角色向民主型转变,建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其次,要重视规划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规划和引导,可以让案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一步明确,还能使教学实践以既定的目标为中心有序开展。
6.案例教学模式不断丰富
案例教学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案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系。案例教学的模式也包含方方面面,例如案例的展现方式、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合理安排案例与理论结合的方式等,这些都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关系密切。公共管理学科应当致力于完善的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同时,加强对案例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努力构建较为完善且多样化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而从整体上促进案例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寒梅.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2]刘录护,扈中平.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理念、案例与研究批判[J].教师教育研究,2015(5).
[3]李燕凌.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16(3).
[4]胡佳.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南方论刊,2012(5).
- 上一篇:科研项目年度计划
- 下一篇: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管理者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