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和传统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8 18:1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蒙氏教育和传统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教育观念方面
蒙氏教育强调幼儿教师必须信任幼儿内在的、潜在的力量,始终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对儿童进行能力的培养时要讲究方法,使儿童获得全面发展;而传统教育始终以教师为中心,无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是侧重表面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锻炼,抑制了幼儿个性的发展。
2.教育核心
蒙氏教育的核心是儿童,教师以儿童的心理特点为依据设置教学课程,注重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而且多以让儿童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传统教育主要以“灌输式”活动模式为主,儿童参与活动的机会少,于是儿童也就不能获得实际性的发展。
3.教学依据
蒙氏教育重视儿童各个敏感期,并以此为依据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和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在每个时期都能得到进步与发展;传统教育经常忽视幼儿的各个敏感期,导致儿童失去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4.活动内容
在活动中,蒙氏教育的特色就是比较自由,让每位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发展这些孩子的兴趣爱好;传统教育则是全班学生都跟着老师设计的教学道路走,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这样就限制了学生个人爱好的发展。
5.活动形式
蒙氏教育让儿童根据自身的潜力和爱好选择,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分组等形式的学习,让老师能够接触、指导到每一位学生;传统教育则是以全班为单位来接受老师的教学指导,老师不能接触到每一个学生,也就不能针对每位学生的弱点进行个别指导。
6.学习途径
蒙氏教育的学习途径是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帮助,注重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传统教育是孩子们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接受老师知识的传授,孩子们没有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也抑制了他们各种能力的发展。
7.教学效果
接受蒙氏教育的孩子一般专注力、独立性、创造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他们上小学后学习成绩明显比接受传统教育的孩子成绩要高,而且有高度的责任心,喜欢帮助别人,各方面发展都很均衡;接受传统教育的儿童,在教学效果上是无法预测的。
二、蒙氏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蒙氏教育注重幼儿生活基本技能的培养
当孩子们一进入校园,日常生活方面的教育就为他们在学校与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蒙氏教育极其注重对幼儿生活技能的锻炼,老师会经常让幼儿进行一些日常生活练习,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这是对幼儿进行其他教育的基础。对幼儿进行的日常生活练习包括抓、捏、贴等一些实物的操作,并让幼儿具有照顾自己和关心他人的能力。经过不断的练习,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自理能力,比如:穿衣服、叠衣服、洗毛巾、整理玩具、擦桌子等,他们也会形成一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不会过多地依赖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事情都要父母解决。并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学会为他人、为集体服务。
2.蒙氏教育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心理品质
蒙氏教育把对幼儿秩序性的培养当做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它认为“:秩序性一直是幼儿生命中的第一需要,当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产生快乐的情绪,当秩序乱了时,他们则会表现得郁闷和不安。”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为幼儿提供一个有规律的学习环境,所有的教学工具都要摆放在指定的位置,做好分类标签,当幼儿使用完以后,要求他们放回原处。我们还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教育活动,让幼儿按照特定的步骤和程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幼儿从小养成做事认真、有条理、细心等良好习惯,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3.蒙氏教育有利于对幼儿进行差异性教学
在利用蒙氏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时,我们不难发现,所有蒙氏教具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从浅到深、从抽象到具体等,而且使用这些教具时可以有不同的速度,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学习进度可以稍微加快,让他们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后,还能自主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教具;而学习能力稍差的孩子,就把学习进度放慢一些,同时降低学习的难度,因为有的幼儿可能由于赶不上学习进度而产生自卑心理,这样通过对不同的幼儿进行不同进度的教育,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起学好知识的自信。
4.蒙氏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蒙氏教育将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个班级进行教育,这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可以交流互动的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加强孩子们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而且年龄稍大些的孩子因为心理比其他孩子成熟一些,他们会主动地去帮助那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被小孩子模仿时,他们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那些年龄小的孩子也确实能从大孩子那里学到一些正面的、积极性的东西。蒙氏教育指出:年龄较大的孩子,他们会感觉到自己的自由得到了尊重,而且有利于他们对自己之前的学习进行巩固,他们会觉得自己应该去保护那些年龄较小的孩子,责任感也由此产生,所以,蒙氏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5.蒙氏教育有利于家园合作
蒙氏教育不仅存在于学校,在家庭中同样也适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众多家长的夙愿,但是现在很多家长根本不具备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也不了解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也就忽视了幼儿各种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导致幼儿的心理发展不健康、不完善。而蒙氏教育要求家长也参与到幼儿教学中来,让幼儿在老师和家长互相配合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要想做到这一点,家长和老师必须互相信任,家长如果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老师;老师也要多跟孩子家长进行沟通,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家长和老师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同时也证明,让老师和家长互相合作是蒙氏教育中做好幼教工作、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篇2
中国建国初期幼儿园作为福利制度,由国家或集体举办,但只覆盖少数部门的子女。自从中国步入市场化经济,企事业逐步剥离社会职能,也因国力羸弱,百废待新,幼儿教育领域几乎彻底推给市场解决。这是民营幼儿园经营环境最好时期,然而,由于资金匮乏,经营者的素质和专业先天不足,民营幼儿园并未真正形成对公立园的竞争压力。民营幼儿园呈现数量众多,硬件落后,质量不高,品牌薄弱的局面,各地仍以公立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它们的市场份额不高,却在知名度,性价比,硬环境,教育质量方面拥有极高的美誉度。
民营幼儿园之所以没有成为初期市场化的主角,一个是老百姓钱袋还没有厚实起来,同时,教育标准和权威仍然掌握在国家教育部门手里,民营幼儿园并没有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在运动员兼裁判的双重身份下,公立幼儿园在市场竞争中显得从容不迫。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产阶级的大量涌现,结合独生子女的累积效应,几个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从而提前推动中国进入幼儿教育的旺盛需求期。这是民营幼儿园的又一个黄金发展期。这也是一个极度危险的市场转折点。
上海浦东新区拥有公立幼儿园十余所,收费低至三四百元。当地私立园只有两三所,收费却是10-20倍。这也将是中国未来10-30年绝大多数城市的缩影。纵观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也是必由之路。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经济实力将幼儿教育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但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民营幼儿园分享市场盛宴时,更应看到未来发展的隐忧。快速规模化是赢利递增的重要保障,却无法确保市场的终极位置。试图通过连锁发展建立庞大帝国的设想,最终会以黯然出局作为收场。美国的教育行业,无论幼儿园,还是到大学,最富有影响力的均是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作为金字塔的塔基,以普及教育、义务教育为主,私立学校却占据塔尖位置,以贵族化、赢利化、品牌化为特征,教育品质是核心标志。今日的民营幼儿园如何市场定位,如何确定目标,这关系到未来市场成长和格局分配。目前众多民营幼儿园通过建立连锁品牌、资本介入、经营效率、统一标识、高档装修、西化教育、爱心教育等,积极塑造市场竞争优势,但是这些却远离真正的竞争焦点—教育领域。与名目繁多、徒有虚名、华而不实的民营幼儿园推行的幼儿教育模式相比,公立园建立在扎实的中国传统教育基础上的幼儿教育,虽然不好看,效果却客观实在。
这种窘境并非只存在于幼教领域,整个中国教育行业,民营学校都有类似困境,也就是在教育领域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即使目前做得声名卓著的新东方也没有脱离这样的边缘处境。如果民营教育不改变只图赚钱,不图品质的经营方向,则随时可能成为市场过客。集中有效资源投入教研,经营者静下心关注教育,让教育家做教育,勇于创造教育改革试验田,等等,这才能逐步赢得教育领域的领先优势,从而逐步占据教育的主导位置。以美国哈佛作为基业常青的发展楷模,这是中国民营教育的最好选择和最终归属。
二、幼儿教育模式的发展
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主要引自西方,此时,幼儿教育还无法成为关注领域。延续几千年的私塾教育一直是中国启蒙教育的主要形式。建国初期的幼儿园严格说应是育婴所或托儿所,在教育研究和发展方面近于空白。以陈鹤琴和陶行知等少数代表的教育大家,他们各自提出对幼儿教育的主张和设想,并做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尝试,但是比起同期的西方幼教专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等,无论在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无法相提并论。随着思想的影响,中国幼儿教育客观上变成简化版的小学教育。
二十一世纪前后,西方幼教思想和教育模式逐步被中国民营幼儿园引入,这是教育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蒙台梭利、卡尔威特、约翰洛克、斯宾塞、瑞吉欧、华德福、七田真、井深大、塞德兹、卡曼、斯托夫人等,这些西方著名的幼教专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一股脑地涌入中国幼教市场。众花迷人眼,中国幼教模式精彩纷呈,然而,多数却是昙花一现。水土不服、张冠李戴、舍本逐木、物是人非、不符国情,这是西化教育的真实写照。虽然这也极大地促进国内幼儿教育研究的发展,本质上却没有改变中国幼教的落后局面。民营幼儿园也没有借此赢得幼教市场品质竞争的法码。
谈论中国幼教市场就无法忽视高考指挥棒的大环境影响,让幼教服务于高考竞争,这是当今多数家长的关注焦点。追求自由、纯真、快乐、健康、个性、内涵等教育目标,在很多家长眼里更多让位于知识教育。这些目标并不矛盾,也不是非此即彼,可以同时实现,相互促进。然而,中国幼教市场既无力实现服务高考竞争的市场需求,也无法摆脱这种市场压力,很多急功近利的做法却在破坏儿童的身心发展。这是整个中国幼教市场的困惑。任何教育理念、模式、过程、效果,最终都是要服务于个人的素质成长、竞争能力、幸福感受等目标,因此,回避、漠视、放弃市场真实需求的幼教也注定是虚伪的、无法获得发展的。
当前幼儿园可划分为:一、自由发展型,以北京李跃儿芭学园作为代表。她们完全放弃知识学习,给孩子极大的自由空间,追求培养易于生存和个性发展的孩子。二、传授知识型,这是多数幼儿园的核心工作内容。艺术培训、学科知识、社会活动等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远非幼师能胜任。三、思维发展型,这是少数幼儿园在尝试的教育新领域。传授知识虽然可以帮助婴幼儿发展,却很难形成绝对优势。学习能力是影响婴幼儿学习发展的重大因素,而思维能力则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标志。教师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婴幼儿的思维发展,这是传统教育模式发展到高级状态的必然趋势。少数成功案例均揭示一个现实,这须孩子自身悟性和优秀导师的参与。这两者都是稀缺资源,导致无法全面推广。四、主动发展型。这种新型教育有别于由外向内、教师主导的传统教育,主要依靠婴幼儿在特定时期对外界的敏感性和主动发展而创设的新型教育模式。
主动发展型的幼儿教育模式是当前幼儿教育的最新发展,它从理论上解决了传统教育所无法克服的自身悟性和优秀导师的两大难题,但能否全面超越传统教育的效果还有待于实践上的验证。日本千叶县有间著名的天才幼稚园,专门招收2岁幼儿,毕业孩子的智商均在140以上。这些孩子在入园时智商并非超常,而是经过专门培养后才达到超常水平。教育过程很平常,但因教育得法、环境适宜,教育效果显著。国内个别园也已取得如此教育成果。归纳该模式要素:1、教育关键期;2、混龄组合;3、自由空间;4、全面发展;5、无为而治。主动发展型的外在表现形式与自由发展型非常相似,但是后者的教育效果远逊色于传统教育,而前者却创造出传统教育从没有实现的教育高度。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思想是中国幼儿教育界的主流思想,他们虽然也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有别于小学教育,但是两者没有本质差别。幼儿园就是简化版小学。不可否认,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的规范性、实践性和效果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以河南为例,占据主导品牌地位的几乎都是隶属于学校的附属幼儿园,其中包含很多民办学校的幼儿园。他们具有资源优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区域,幼儿园的品牌影响和认可还取决于该园的历史渊源和特殊地位。传统教育模式里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是从属地位,优秀导师和学生悟性制约教育效果,这已经成为阻碍传统教育模式发展的无解难题。
(二)、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的全球影响力、教育理论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教育效果的显著性,促使蒙台梭利成为对中国幼儿教育影响最大的西方幼教专家,她揭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幼儿世界。蒙氏教育法带有强烈的个人烙印,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杜威、克伯屈等大教育家的严厉批评。它的理论基石—形式训练理论—早在19世纪下半叶便被证明有缺陷。但同时,蒙氏教育法独特的教学效果又使得它大受父母的欢迎,它强调知觉发展、动手操作、注意力培养,是让儿童自由选择,促进优化的有效学习模式,但在语言发展、个性培养和想象力塑造方面则没有显著提升。因此,蒙氏教育“中国化”需要长期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早期教育
东方爱婴、金宝贝等早教中心,以西方早教专家的系统理论为依托,利用丰富多彩的早教形式,在中国开创了0-3岁全新的婴幼儿早教高端市场。特点:高利润、低成本;经营模式简单化和市场的高速发展;连锁经营促进规模化。他们资本雄厚,手握资源,成为幼儿园市场竞争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但是未来软肋恰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早教模式,早教理论和实践活动缺乏有效论证,教育形式过于商业化,教育过程过于取悦家长,教育效果无从考证。早期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均没有脱离传统范畴。如果不克服简单、浮躁、轻率的教育态度,他们注定会成为幼教市场的边缘角色。
(四)、双语教育
国人对英语的狂热和外教资源长期短缺将是双语教育高成本的根源。南京一家收费十万/年的贵族幼儿园打得就是外教牌,利用全天候外教、中外混合班、游戏化教学、大型表演剧等吸引高端市场的家庭。把握婴幼儿的语言敏感期,有效促进外语能力发展,这是具有旺盛市场需求的教育目标。虽然语言氛围是婴幼儿最优的成长模式,但是高昂的外教成本让它成为不可能的教育选择。如何摆脱成人学英语模式,建立适合婴幼儿外语语言发展的可行的低成本学习模式,这是幼儿教育界努力探索的教育课题。
(五)、天才教育
天才教育是美国立法实施的教育模式,也称天赋教育,精髓就是自我教育,它是利用学生的自身天赋结合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加速个体发展的教育思路。天赋教育没有强迫教育,也没有放任教育,是一种顺其天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它承认个体差异,主张平等和个性。教育平等是通过倡导用不平等的教育对待天资不同的学生而实现,个性化教育其实就是精英教育。日本千叶的天才幼儿园、北京八中少儿班、中科大少年班等与美国天赋班的教育模式极为相似。中国民营学校要想改变公立学校的主导地位,只有在教育领域掀起革命风暴,占据教育制高点,才有机会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处境。
四、幼儿教育的发展机遇
西安交大少年班从初中生中招录预科-本科-硕士连读的少年大学生,目前这种学生素质还只能零散培养。北京八中少儿班是集体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特例,四年学完八年课程,一半学生考进北大清华,最次的均达一本线。这是传统教育无法企及的高度,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教育尝试。然而,这种教育模式为何没有大规模地推广?可能教育本身的推广难度远小于政治因素的阻力。这是中国民营学校获得发展助推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选择。
年北京市小学四年级有1700个优秀学生报名参加北京八中少儿班30个名额的竞争。可以说,北京八中少儿班是建立在特殊群体之上,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发展型教育模式,它们筛选学生标准:高智、独立、自学。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卓越的教育成就、26年的品牌沉淀,这些都是民营学校无法轻易实现的教育资源。既然短期难以复制,我们不妨换个视角看问题,北京八中模式给民校的最大启迪:四年级的学生素质和未来高考成绩密切相关。
民营学校尤其努力做第二个北京八中少儿班,还不如尝试更有开创性的工作,就是以培养八中少儿班学生素质作为教育目标。北京八中少儿班的成功整个社会已经不再置疑,利用它们的历史成就和社会影响,提出崭新的教育培养目标,这就象站在巨人肩膀,会迅速被推升到聚光灯下。无论是营销炒作赚取眼球,还是教育目标的实际价值,这都是值得为之的工作。何况,小学四年级前教育环境宽松,家长心态平和,这种以培养高素质的主动学习型学生为目标的教育尝试和革新很容易获得社会和人们的热烈响应。
北京八中少儿班学生均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民校利用附属幼儿园增加教育革新时间,教育效果必将更加突出。但是很多人都不能正确理解幼教和小教的差别,从教育的角度看,这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教育越向源头延伸,婴幼儿潜力和可塑性越大,然而,传统幼儿教育模式已经将教育效果做到极至,目前仅个别家庭教育实现教育效果的飞跃。只有跳出传统教育思维,幼儿教育才能实现质的提升。日本千叶天才幼稚园及国内个别园均在教育效果上超越传统教育的极限,而它们基本上都是采用主动发展型的幼儿教育模式。
篇3
1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1.1构建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消除幼儿对数学的恐惧
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构建愉悦、宽松的学习与心理环境,保证幼儿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够在自己兴趣支配下进行学习和操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个体,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习兴趣也不相同,其对于数学会表现出不同的看法。很多幼儿对数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对数学的恐惧,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适当的增加难度,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放慢学习进程。同时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同时尊重幼儿习惯,鼓励其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兴趣面前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对提升幼儿数学思维很有帮助。
1.2丰富物质环境,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在幼儿园中都设置了教学活动室,幼儿园需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千奇百怪的思维。材料的种类要多,同时保证色彩的多样性,确保这些教学工具与幼儿的年龄相当,能够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走向数学探究的世界中。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2.1通过蒙氏教育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的操作材料通常没有较大的差别,同时对这些材料的操作也通常是教师为了模仿或重复动作,操作材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基本上就算完成任务,这对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相对来说,蒙氏数学教育理念对幼儿操作能力培养十分看中,要求幼儿对每个活动进行个别操作、分组才做以及机体操作等,幼儿具有充分的材料选择权,不仅符合幼儿认知规律,还能够提升幼儿的兴趣,锻炼幼儿打开思维空间。蒙氏教育数学教育材料都是利用十进制原理设计而来,根据十进制规律进行数的增减。同时,这些教具具有自动订正性特点,对提升操作效果很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区,教师应该重视操作材料的投放,应该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空间,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等,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2.2通过数学游戏,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概括性的特点,且传统的数学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幼儿能否接受或幼儿思维能力,采用重复灌输的方式,希望能够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其实不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幼儿厌学,对数学产生恐惧,无法形成数学思维模式。通过有效的游戏,能够为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提供一条捷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智力游戏,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在蒙氏教育理念下,存在一套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的教材,给幼儿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与空间,在游戏的欢乐中,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方式,提升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是生活科学,在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知识,同时蒙氏数学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相关的东西,与数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帮助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餐具分发出去,通过分发餐具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同时,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对自身位置进行观察,锻炼幼儿辨别方向的能力。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在自然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现象,在幼儿无意识下就能够发生,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幼儿对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加理解。当然,师在幼儿园再怎么进行引导也很难使幼儿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当教师组织了适合幼儿水平的数学活动之后,就更需要家长在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运用这些经验的机会了。因此,家长同样是幼儿学习数学的老师。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给予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引导,逐渐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蒙氏教育在我国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并不能死板硬套,还应该根据我国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先进的理念、教具等进行借鉴,同时加强科研,完善我国现有教学模式,形成具有中国化的蒙氏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3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蒙氏教育理念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帮助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一套优秀的幼儿教育法则。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于蒙氏教育理念的借鉴,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现有的幼儿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黎晓敏 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晓宇.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2015,13(5):165-166.
[2]贺俊.蒙氏教育理念在培养幼儿专注能力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4,26(1):298-299.
篇4
【关键词】就业导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0067-01
基金项目:新疆伊犁师范学院教改课题编号(JG201151)
全国各地不论是发达城市还是边远小镇,都存在幼师师资的缺口,由于幼师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非常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办学7年来,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善于学习、不断汲取全国各地学前教育专业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能够紧紧围绕幼教行业需求的人才模式进行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教法研究和改革,并且敢于接受和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实践,不断指导学生朝着适应性人才方向努力,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幼教人才。因此,我院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刚开始的无知名度不被关注,到渐渐被本地区的幼儿教育行业认可,直至近几年受到了全疆各地用人单位的好评,订单逐年增多,有的学生参加完面试可以拿到四、五份录用通知书,造成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面对我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规模扩大,我们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下面谈谈这几年我们办学的创新模式及改革实践,与大家交流。
一、不断调整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我系科学合理地安排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师资培训和实验室建设。
二、特色教育的创新
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我们发现幼儿教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传统教育下的幼儿教师。用人单位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行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特色教学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教学尝试:
1.双语教学(汉语和哈语)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学前教育。通过我系0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城镇乡村“支教”实习反馈的 “语言不通”意见,我们教研室及时在第四学期增设了汉语课程,提高学生的哈语水评,为今后考取双语幼教到乡村工作创造条件。
2.开设《幼儿英语》教学法
在一次市场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几位中英文幼儿园的园长和奎屯市、独山子等地的英语培训机构校长反映,需要几名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好的学生。考虑到目前有许多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好的学生有需求,因此 ,我们外聘了幼儿英语教法老师开设了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幼儿英语教学法。
3.蒙特索利教育
蒙特梭利在世界风靡全球,我国各地也开办了许多蒙台梭利幼儿园,内地及新疆的幼儿教育行业对蒙特梭利教师的需求有很大的缺口,我们看到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条就业之路。我们先到中国蒙特梭利教育协会总部进行学习,与全国幼儿园园长、教师交流探讨,然后在新疆蒙特梭利教育协会建立了一系列实习实训基地,还邀请蒙氏教育高级讲师来我系开展蒙氏教育专题讲座,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假期参加了培训,考取了蒙氏教师资格证书,具备了当一名蒙氏教师的资格。新疆蒙特索利教育运管中心不仅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条件,而且每年录用一批毕业生,就这样我们为毕业生就业打开了另一扇门。
4.情境课堂教学
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与指导》系列教材,包括总论和五大领域的教学,我们教研室要求任课教师以班级为单位,以宿舍为小组开展五大领域的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教案设计、活动组织、语言表达、师生互动等教育教学能力,开展 “讲课比赛”评选出讲课能手。通过见习一个月,“支教”实习四个月,在毕业前学生们都可以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工作。
5.儿童童话剧表演
在每年“六・一”儿童节和元旦,我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会自编自导、配乐、制作舞台道具,演出经典剧目《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儿童童话剧。
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技能训练
为了培养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们在教学工作之余开展了一系列课外技能的学习和比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展“儿童歌曲演唱会”;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幼儿故事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第四学期开展“儿童画展览”;第五学期进行“艺术化教案设计比赛”;第六学期举办“五项全能大赛(包括钢琴、弹唱、舞蹈、讲故事及双语展示)”和毕业生“绘画及手工作品展”。
四、实习实训基地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和奎屯、独山子、克拉玛依地区的多家公立幼儿园、办学规模较大的私立幼儿园,以及乌鲁木齐几家知名度较高的大型幼教集团签订了协议,建立了实训基地,学生不仅可以在单位实习,优秀学生还会被优先录用。
五、以应聘内容为教学内容的分组式教学
根据历年来招生单位和伊犁州各地区招聘考试的内容,我系在第六学期为毕业生进行了以应聘内容为教学内容的分组式教学,对每位学生量体裁衣,进行 “七个一”技能测试达标。内容包括:一份简历(包括使用三种语言:汉语、英语和哈语的自我介绍);一首弹唱曲;一支钢琴曲;一支舞蹈(民族民间舞、儿童舞);一个故事;一手好字和一堂公开课。每位指导老师精心指导,尽心尽责,学生们刻苦训练,准备迎战就业招聘会。
六、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篇5
通过近些年我园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探索,认为幼儿园与教师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作为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和创造利于成长的环境,做教师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帮助教师在其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前行。2004年,我园开展蒙台梭利教育以来,始终坚持以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夯实教师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日常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教师困惑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从而使教师对蒙台梭利精髓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蒙氏教具操作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与指导也能较准确恰当地把握与介入,教师在蒙台梭利教学研究实践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幼儿园要做教师实践的合作者、创新的支持者目标的引导者
2001年,我国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我园在学习和贯彻《纲要》的同时,也开始探索一种既要全面落实《纲要》精神,又能形成我园特色的教育模式。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是儿童秘密的研究者、儿童环境的提供者、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及家、园社区的联络者。这与《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相辅相成,不谋而合。许多幼教管理者提出幼儿、教师共成长,如果师幼关系如此,那么师园关系亦应如此。
1、帮助教师掌握蒙台梭利精神实质,实现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与转换。蒙氏教育里提到“让孩子们自己去打开吸取知识的灵窗,运用自己的思考,从而日新又新”。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教参,以纲为纲、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教学目标的预先设定与有序完成。由于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儿童为中心”,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确定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们重新制定了新的教学观、师幼观、评价观:教师不再是站在黑板前面大声呼叫,发号施令的权威角色,教师只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尊重每一个幼儿想法与自我实践的权利,并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教师常用“请!”“你愿意吗?”征求、协商的口气;邀请手势多用手掌而不是手指;游戏中尽量和幼儿保持同一水平线自然地平视等等。在游戏与自由工作中,没有幼儿主动请求,教师是不干预的。在小组工作中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教师关注,教师能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准备难度不同的教具材料。在我园六一活动的举办内容和方式、各班区角的建立、主题墙内容的定期更换等,都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协商产生的。
2、强调教师在观察中认识幼儿、发现幼儿, 在反思总结中,实现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观察者,教师要在等待幼儿自由展示自我时,通过多种形式捕捉幼儿的每一个瞬间,观察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了解幼儿的活动状态和发展水平,并对观察地点、时间、内容通过表格、文字、照片记录等形式记录,从而给予适时、适量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机智、敏锐的观察能力。为此,我们从完善幼儿教育评价表入手,组织教师讨论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记录等,利用教研时间展开研讨。并采取了减少备课量,增加、规范教育反思;在每学期家长满意度测评中增加教师反馈情况评分等措施。渐渐的教师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对儿童观察的意识与反思能力得到了发展。为便于观察及时记录,教师们根据工作需要,自行设计了各种观察记录方面的表格,比如教育反馈表、午睡记录表、教育反思表、蒙氏展示页等等。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要营造“尊重、平等、自由、关爱”的人文氛围,激发教师学习与成长的内部驱动力
1、完善管理机制,为蒙台梭利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保驾护航。如果把教师也比作花朵,那么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就是给予教师营养的阳光雨露,而管理机制则是土壤,管理策略的适时优劣决定了土壤的肥沃与贫瘠。从04年起,经过小、中、大班三年跟进式的观察与研究,蒙台梭利教学在我园的运用逐渐趋于成熟,蒙班全园普及。在此期间,我们根据蒙台梭利教学情况与教师需求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从常规流程、规范标准、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管理细则等方面历时一年时间进行细化梳理和完善,并汇编成册,人手一册,让每个教师,对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自我能够实现什么,心清肚明。
2、引导幼儿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化发展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应尊重其自身的需求、兴趣和意向,这些是教师成长的内部动因。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积累过程,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通过组织教师不断学习,教师认识到,儿童发展与未来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密切相关。教师自身发展与成长必须制定一个既有长远目标又有现实目标的规划。包括自己的优势分析、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及方法等。管理者也认识到应在完善激励、考核机制的基础上,为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绘制蓝图,从而实现纵向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星级教师评定标准,从一星教师到五星教师,评比标准和奖励各有不同;我们制定日常量化考核标准,按分数的对各岗位执行绩效工资;每两年我们对保教人员进行教师竞岗考核,末尾教师落聘转岗。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树立目标,既提高了工作质量,又打造了幼儿园的师资梯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要组织多元化的专业知识研训,为其专业技能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使教师在具体的实施中获得实践性的知识。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要跟上教育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调整学习结构。蒙氏教育领域很广阔,与传统教育内容相比包含大容量的认知,很多需要多媒体运用、课件制作、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才能完成。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感官和数学几乎世界通用,而语言、人文自然等领域则需要教师根据本土文化设计制作。为此幼儿园购置了大量的图书,开展多形式的读书活动,每班配备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支持教师的学习。通过读书,丰富了教师的精神世界,增长了职业智慧,还学习到多媒体教学、科学、心理学以及医学领域等广泛的相关专业知识。
2、构建灵活多样的学习共同体,使学习更具科学性、针对性、适宜性。幼儿园工作内容和时间,统一的集体学习受到限制。为了充分展示教师集思广益的群体智慧,达到资源共享,使整个组织充满朝气和活力。我们按岗位、年级、专业、课题、教师任教年限等内容组建了灵活多样的学习共同体,根据不同时期的研究任务与实践问题自由安排时间,开展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
篇6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相关事业迎来了空前繁荣,幼儿园教育相关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相关文件和标准已明确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幼儿园教师要具备良好综合素质,专业化、高素质的幼师队伍对于提高实际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以就业为导向,探讨了在市场需求变化下对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进行的相应调整,对幼儿园教师相关专业标准进行了阐述,期望能更好的为高等师范院校有关学前教育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关政策性、理论性方面的支持,促进未来相关的改革及快速发展。
一、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再定位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特别是学前教育备受重视。从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调整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内容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否能与社会需求实现良好的对接,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进行定位和调整。
1.对专业课设置重新进行调整,完善专业课教育体系
强化专业课学习是培养学前教育专科人才相关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专业课设置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实际变化,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课设置和调整。比如儿童心理学就要成为必修课,而且要增加课时数,因为新形势下儿童的心理变化加大,形势发展较快,必须让准幼儿教师们掌握与幼儿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才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专业理论课以及专业技能课要合理调整好比例,对教学内容要做科学的调整和安排。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在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中仅有“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内容,而缺少明确“师德”培养内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把“师德为先”列人到幼儿园教师应秉持的基本理念之首,是因为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育不成熟、情感和行为能力发展不完善的幼儿,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教师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模仿的对象。面对这样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幼儿教师必须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关怀呵护他们成长,须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要能够持之以恒的坚守;要有很强烈的职业热情。因此,师德不是接触幼儿后培养起来的,而是要贯穿于整个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教师职业道德》这门课之外,学前教育专业的所有课程都要把“师德”教育列入到教学目标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该内容。
2.创新特色教育
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手段、新的教育方法不断涌现,学前教育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发展机遇期。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幼师素质的实际需求,用人单位需求的是专业素质过硬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1培养双语教学能力
幼儿教学内容较简单,但教学技巧和方法很难把握,要突出趣味性和互动性,特别是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掌握更多的有用知识,其中外语就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双语幼儿园就是当下最为流行和普遍的模式,对于具备双语教学能力教师的需求十分强劲,我们从师资配备以及课程设置等多方面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人才双语教学的能力,不断提升他们针对儿童的双语教学能力。
2.2引入蒙特梭利儿童教学法
相关的蒙特梭利儿童教学法风靡全球,相关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在我国各地也都有开办,蒙特梭利幼儿教师实际需求缺口较大,我们可以派专人到蒙特梭利相关的教育协会在中国的总部进行学习,积极邀请蒙氏教育方面的资深讲师来开办蒙氏教育相关的专题讲座,对于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利用假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并考取相关的蒙氏教师资格证书。
2.3组织情境课堂教学
我们根据相关教材,所用教学内容要求任课教师将班级作为基本单位,同时把宿舍作为基础小组开展相关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在教案设计以及活动组织还有语言表达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开展学前教育专题“讲课大赛”,从中发现和评选讲课能手。通过组织相关的见习和实习活动,让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们都能具备课堂教学的工作能力。
2.4提高相关保育技能
对于学前教师而言保育方面相关技能是其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实践中从高师院校教育到去幼儿园相关实践重教轻保是较为普遍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做好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实际保育技能的培养工作:
(1)学前教育相关专科人才的培养计划中要实际列入保育技能培训项目,从思想认识上对保育技能的重要性加以强调;(2)将保教并重的相关现代保育观逐步在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中树立起来,开展讲座和培训等活动让学生对相关保育有所了解和掌握,特别是要掌握幼儿安全以及健康护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3)将保育技能的考核列入学生毕业考核内容,提高学生对保育知识和技能的重视程度,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二、相关课程结构的再调整
各高师院校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结合本校师资特点以及教育资源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
1.对课程类型相关结构进行重新审视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侧重艺术类相关课程,对教育类相关课程以及学科类相关课程重视不足,造成了学生毕业后在实际的幼师工作中出现专业基础不扎实等问题。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纠正相关错误做法。正确认识教育类课程以及学科类相关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意义,对优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突出相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对艺术类课程实际难度进行降低,减少艺术类相关课程总的课时数,倡导相关艺术素养,相对于技能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更具有实际潜力,对艺术类课程相关内容进行甄选,体现精选和实用原则。
2.调整选修课相关设置以及课程内容
建议将选修课具体内容从4个方面进行调整:(1)艺术类相关内容,偏重于对艺术有浓厚兴趣以及对该方面内容进行补习的学生;(2)教育类相关内容,偏重于有进一步深造打算的学生;(3)管理类相关内容,偏重于有意从事幼儿园以及幼教相关机构管理的学生;(4)学科类相关内容,偏重于有意从事高一层次相关基础教育的学生。对选修课进行相关增加与调整,要本着对学生未来实际发展有利的原则。
3.对教育实践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
与教育实践相关的课程是学前教育方面专科人才培养水平的综合体现,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表现。一般而言第四学期安排见习为宜,第六学期安排实习为宜,总周数为10至15周。见习时间比较短,学生在幼儿园学不到该学的东西,往往浮于表面;实习时间相对较长,但学生实践机会较少,所遇到的实践问题不能得到相应的合理的解决,毕业时带了很多问题,会形成不良影响。本着分散与集中以及学期与假期有机结合的原则重新规划教育实践相关课程,预留解决相关教育实践问题的时间,对学生在教育实践方面的需求最大限度的给予支持,让他们在择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就业导向下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1.以就业为导向的相关技能训练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技能训练,一方面强化了学生技能,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第1学期工作中组织学生开展儿歌演唱会,强化学生对儿歌的掌握;在第2学期工作中会在学生中举办儿童故事大赛以及儿童诗歌朗诵大赛;第3学期在学生中开展相关儿童画方面的展览;第4学期在学生中举办教案设计艺术化大赛;第5学期举办儿童舞蹈大赛;第6学期举办包括钢琴等乐器以及弹唱和舞蹈还有双语展示和讲故事在内的全能大赛;在毕业生中开展手工作品及绘画展。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就业。
2.下大力度建设好学生实习基地
实习是学生正式工作前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实习的质量。学校积极与一些高水平公立及私立幼儿园沟通和协商,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更多的便利,提升实习质量。
3.开设专项教学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
我们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特点和特长,指导他们设计建立,使用汉语和英语双语进行自我介绍;同时在弹唱一首儿歌;演奏钢琴曲;演绎儿童舞;讲好小故事;练好字以及公开课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这些专项教学活动,学生们信心满满的参加用人单位的招聘。
4.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帮助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篇7
[关键词]计算机;幼儿;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75
[中图分类号]G612;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1
1 南阳体育实验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及办学环境
南阳市体育实验幼儿园由南阳市实验幼儿园与南阳市体育运动学校联合创办,环境幽雅,配备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环保而充满童趣的生活设施、适合学龄前幼儿的数百种新颖玩具、省内一流的训练硬件设施和场地规模,是目前南阳市乃至全省唯一一家集学习、运动、健身、游戏于一体的高品质幼儿园。在全市首家引进蒙氏教育,形成独特的办园风格,南阳市体育实验幼儿园依托市体校大型的综合训练馆、室内篮球场、室内游泳馆、跆拳道馆、柔道摔跤训练馆等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构建幼儿健康课程模式,在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同时,开发幼儿运动潜质,在幼儿园基本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游泳、篮球、乒乓球、体操、围棋等专项训练课,培养幼儿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克服困难、勇敢、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本园开设实验幼儿园独有的标准化蒙特梭利教学,启发幼儿内在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最大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 计算机信息的应用可以提升幼儿园办学档次及质量
虽然计算机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幼儿园中普及多媒体设备的并不多,如果可以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的应用,加上教师种种奇思妙想,相信计算机教学一定可以成为另外一个办学亮点。不但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还可以形成独特的办园风格,大大提升幼儿园的办学档次及质量。
3 计算机教学的应用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幼儿心灵幼稚单纯、思维能力低下、抽象认识发展比较缓慢,他们对于各种新奇的事物都是非常好奇和充满新鲜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现代科学的产物。幼儿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心,计算机所提供的对话式功能,能符合幼儿爱动的心理,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就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计算机信息的寻找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满足求知欲的过程。
4 计算机教学可以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
计算机教学可以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增强幼儿教学中形象化成分,顺应幼儿心理思维的发展规律。现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也越来越快,新事物新知识也不断出现,幼儿园教师很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他们在自己的心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清晰的概念,而能让幼儿比较形象了解的实物模型、鲜明的彩图,完整的文字介绍,即使在发达城市的优秀幼儿园也很难比较完整、全面的找到,往往会出现一些知识盲点,比如教学资料不足、知识资料不足等。而计算机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教辅工具,并且运用各种动画、图解、音乐等生动而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知识信息传输的更加全面。幼儿园这一不成熟的群体,获取知识的绝对途径则完全依赖于教师课堂上所讲的,他们心理和思维的发展所要求的形象性资料,是任何教师都没办法估计和全部满足的,而计算机教学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这几个强有力并且鲜明的特点,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把书本上简单或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容易被幼儿记住,更深刻,也更加形象,针对幼儿形象思维发展快而抽象思维发展缓慢的心理特点进行信息的多元化处理,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5 计算机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多传统教学所没有的特殊优势,但是,若运用不当就可能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时间,因此一定要看到计算机教学手段所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应当把它当成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而不是用它来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在决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要首先要考虑这样的安排是否可以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是否能兼顾幼儿的求知和情感交流的双重需求。 如果解决这一问题,一定可以让幼儿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6 计算机应用也可在学生电子档案和学生数据库的建立中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计算机可以建立幼儿园学生电子档案,记录学生在园期间的一些重要数据资料,可以对幼儿的成长进行跟踪,掌握幼儿在身体及智能发育等方面的个体发展情况,通过分析进行比较,对教育教学效果作出评价,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也可将每位幼儿从入园开始的作业及成长数据以作品、照片等形式记录下来,为幼儿成长留下宝贵财富。
篇8
关键词:师幼冲突;主体间性;和谐师幼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71-02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与教师间的冲突并没有人们想象当中那么激烈,而是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的教学琐事当中。幼儿教师如何看待、处理这些问题对于师幼关系的构建是很重要的,而其中凸显的很多问题也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深思。本文将从建构主义主体间性的哲学视角,试对师幼冲突的原因及如何构建良性师幼关系做一些探讨。
一、冲突情境中的教师与幼儿
案例一:一次上蒙氏课C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小朋友之间相处的规则,举例讲小朋友在请求和别的同学一起完成工作的时候,“要礼貌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可以先问对方我能和你一起工作吗,不可以粗暴地抢过来自己做”,边说边拉着小Y同学做示范。可能小Y同学在板凳上没坐稳,这一拉,一下就将小Y同学连人带凳子摔了一跤。这样,小Y同学就肆声哭了起来。C老师说“你看小Y同学,老师在做示范,如果在邀请别的小朋友一起完成工作的时候,你这样做就会弄疼小朋友对不对?”小Y同学没有得到老师的哄劝,一直不止声,C老师就说你再这样我只好请你一个人坐墙角反思了。小Y同学这才渐渐作罢,抹掉了眼泪。
案例二:今天小Y同学,因为对C老师讲“你是坏蛋、臭大便”罚坐墙角。他现在正发飙,对着墙角嘶声大哭。C老师讲,大家都别理他,他就这样,一会就没事了。可能因为这样的缘故,小Y同学感觉你们大家居然谁都不理我,居然摔起了身边的凳子,险些就碰伤周围的小朋友。C老师一个大步跨上去,跟他讲:怎么样?是不是不想在教室呆了,不想呆就请你出去,说着就将他往教室门外带。小Y同学作势躺在教室地上不起来,但C老师还是抱起他关到了门外。小Y同学没办法,狠命得砸门也不管用,在门外只是一直哭、一直哭。
二、冲突事件处理中教师的伦理立场分析
(一)案例界定
本文案例情景属于典型的师幼冲突事件。案例分析依据如下:师幼冲突是基于幼儿、教师之间各自所要达成目标、现有价值观、占有资源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公开和直接的分歧、对立且互相干扰的互动,并伴有明显的消极情绪反应的产生。
案例符合师幼冲突的五个方面表现:一是行为双方C老师和小Y同学同时在场;二是小Y同学在表现出某种不友好行为后,C老师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小Y同学在受到C老师的“制裁”后,情绪和行为表现更为消极。在这一系列互动的行为集合中,师幼双方都有明显的相互指向;三是小Y同学感觉自己的要求没有从C老师那里得到满足,C老师感觉自己的教育行为没有得到小Y同学的正确回应,C老师和小Y同学行为双方互相意识到了对方的行为反映,并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受到了来自对方的干扰;四是小Y同学和C老师的师幼冲突行为事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互动的行为过程;五是C老师在看到小Y同学的不友好表现,以及小Y同学接受C老师的教育过程中,双方都伴有明显的消极情绪反应。
(二)冲突事件处理中教师的伦理立场分析
案例中,C老师在处理与小Y同学的冲突中比较主观,缺乏与小Y同学的良性对话式沟通,而且从其多次处理方式中也可以看到C老师对与小Y同学的师幼冲突的处理方式已经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固执的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成见。
但通过几次课下接触,有时候感觉小Y同学还很懂事,乐意帮老师干活,尤其在小朋友用餐后,有时帮老师收拾餐具、搬搬桌子,显然桌子很沉他是搬不动的,但是他会加入我们,比一些只懂得照顾好自己的小朋友,在这方面很是值得表扬的。而且多次实习的观察也可以看出小Y同学对L老师从来没有说过脏话或撒过泼,而且很听L老师的话,显然和C老师,他们彼此是“死敌”,几乎每节C老师的课两人都会有摩擦。
三、师幼冲突原因探析
师幼冲突时有发生,是从事具体教育工作的幼儿教师每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师幼冲突的发生又不是单因素决定的,背后也受复杂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可以试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通道切入,接下来笔者将引用已有研究的成果对深藏于师幼冲突背后的原因试做探讨。
(一)心理学角度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与教师的心理发育水平之间的客观差距,是师幼冲突产生的心理学原因。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自我意识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能动性,但智力水平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行为模式多以直观行动为主。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行为特征表现为神经过程兴奋多于抑制,思考问题比较表面、直接,情绪外显、好冲动,对成人的安排和指导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不易控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成人常常意识不到、甚至忽略这一点,教育活动就有可能变为教育冲突。
在冲突交往过程中,老师往往倾向于直观从成人的角度理解儿童的行为,忽略幼儿与成人发育水平之间的客观差距,并要求幼儿达到成人的理解,感受成人的要求标准,并用成人对事物的衡量标准去完任务,这些对于幼儿来说,实在有些太过勉强。如案例教学情境中,如果C老师能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认识到好动、情绪外露、不易控制是这一阶段幼儿典型的心理特征,给予小Y同学足够的耐心,加之以适当方法加以引导,也许就不会导致一次次的师幼冲突。
(二)教育学角度
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成人和儿童关系的建立问题。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师幼冲突是教师教育观念偏颇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机智的缺乏所导致的。师幼冲突一般都是以激烈的冲突开始、以幼儿最终服从教师的决定结尾。如果教师在冲突事件中处理不当,那么总会带给幼儿一定程度的挫败感和阴影。幼儿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初始阶段,童年期的经验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发展,而且这种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尤其是创伤性、激烈冲突的经历。
同时,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教师与幼儿整个冲突的过程、教师如何看待师幼冲突以及在处理冲突过程中的反映都会对其他在场的幼儿产生场效应,在这个层面上来看,师幼冲突还具有扩散性的教育影响。
四、主体间性:构建和谐师幼关系的基础
(一)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是现象学的核心概念,被确立为一种哲学思想引入教育界,它打破了古代传统教育所树立的师道尊严,消解了近代以来确立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主客二分定势,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平等性、理解性、交互性是从主体间性内涵出发解析和谐师幼关系的三个基本价值维度。平等性:老师、幼儿具有完全意义上的人格平等,是主体间的“我”与“我”的交往关系。理解性:主要表现为主体间的视界融合,它不是封闭孤立、单向流动的,而是强调相遇碰撞、互相交融的新视界。交互性:是主体间交往最根本的特点,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异质的、单向的、不通约的,而是同质的双向的“共在”。
(二)主体间性:构建和谐师幼关系的基础
在“主体性”教育理念下,教育者以自我为标尺、用知识话语霸权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合法”主导者,把原本意义上教育交往与对话变成只有教师的“单边行动”。在这种交往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被教师的自我的主体性所压制、取代。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双方的基本关系始终不甚和谐。正如情境中C老师对小Y同学的教育过程,带有显著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特点,没有与小Y同学进行平等、友好互动的对话,以自己的心理发育水平和教师权威作为判断和处理是非的标准,没有兼顾教育对象——小Y同学的心理发育水平,与其进行耐心、平等的对话、交流;没有通过正确的方式使小Y同学的诉求得到实现,转而以教师权威强制幼儿服从性的履行教师本人的意志,致使双方的冲突在较量中“升级”。
“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教师与幼儿交互主体的关系是一种“我—你式”的交往关系。教师与幼儿不再是“我—他式”的物化主客体关系,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幼儿也是该活动中的另外一个主体,这两主体之间的活动是“我—你式”的平等对话的交互关系。教育需要一种教育者、教育对象作为交互主体,实现、维护各自权益的一种良性关系模式。“主体间性”正是积极倡导在师幼关系中建立一种合理体现教师、幼儿双方的基本价值的关系模式,在这种以“主体间性”理念构建的良性关系模式中,师幼能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随着主体间的理解不断深入,真正实现双方深度的理解、谅解,逐步推动师幼关系持续而健康的发展。这种交互行为在教师良好地实现教育目的的同时,又不忽视幼儿的主体需求,同时促进幼儿健康、优秀人格的养成,教师、幼儿双方都得到共同的发展、成长。
“主体间性”的师幼观帮助教育实现了一种真正建立在平等人格对话基础上的交往模式,在这种以主体间性为基本价值构的建师幼关系中,师幼关系本体价值都得以实现,师幼关系得以走向合理、持续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国外学者关于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J].早期教育,2000,(13).
[2]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6).
篇9
关键词:圣贤人格;审美取向;知行统一
中国古代的儒家德育思想是世界德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们继往开来,迎接新世纪诸多挑战,解决价值与教育问题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宝库。如果做宏观的整理,不难发现儒家德育思想的特色与优势至少表现为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即,“学为圣贤”:取法乎上的德育目标;“血脉上感移”:审美取向的德育模式;“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修养方法。
一、“学为圣贤”:取法乎上的德育目标
圣、贤二字本来是指人类个体通晓天地万物的特质。但是由于中国古代文化浓厚的伦理色彩,“圣贤”的内涵逐渐过渡为一种以道德人格为主的理想人格。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睿智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在圣贤人格目标及其追求的论证与设计上,而儒家关于“圣贤人格”的德育目标的思想主要是从圣贤人格的优越性、圣贤人格学习的可能性、“学为圣贤”目标确认与分层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所谓“圣贤人格的优越性”主要是说明圣贤人格是值得追求的(“最好的”)特质。第一,圣人是最合乎人性本质的道德人格。孟子曰:“圣人之于民,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北宋邵雍言:“人也者,物之至者也;圣也者,人之至者也”。(《皇极经世·观物篇四十二》)明儒则称:“圣人与众人一般,只是尽得众人的道理”。(吕坤:《语》卷四《圣贤》)这一逻辑既为“学为圣贤”埋下了可能性的伏笔,也为“圣人”存在的可能性作出了论证。第二,圣人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成为“人之至者”乃是因为圣人与天道的统一。孔子说要“志于道”(《论语·述而》)。荀子也说:“圣人者,道之管也”。(《荀子·儒效》)朱熹则干脆说:“道便是无躯壳的圣人,圣人便是有躯壳的道”。(《朱子语类》卷一三零)圣道合一,既加强了圣人的权威性,也强化了学为圣人必须“存天理”、“致良知”的必要。第三,由于圣人得道,所以圣人便成为人之极品,古人便赋予了圣贤以人格上的极致性乃至神秘性。《孟子·尽心下》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朱熹注曰:“大而能化,使其大者泯然无复可见之迹,则不思不勉,从容中道,而非人力之所能为矣”。(《孟子章句集注·尽心章句下》)王阳明也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是因为“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金,但以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传习录》卷上)《中庸》对“圣人”的解释则为:“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为了具备这种才德完备、富有魅力的理想人格,亿兆士子才产生了孜孜以求的持久动力。
儒家不仅赋予圣贤人格以得道与超凡的智慧与品德,使之具有了吸引人模仿、追求的效果,而且还充分论证了“圣人与我同类”、圣人可以学而至之的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孟子·告子下》的这番问答代表了中国两千余年历史的持久的人性假定与教育逻辑。为何人人皆可以为尧舜?重要原因之一是圣贤具有与凡人的同类性。《孟子·告子下》明言“圣人与我同类”。荀子也说“涂之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荀子·儒效》)所以“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及至王阳明等人,更出“满街都是圣人”(《传习录》卷下)的惊人之语。由于儒家在将圣人神圣化的同时又一再强调圣人与我同类的特质,所以儒家的圣贤人格就具有可以趋近的特质。儒家系统内的教育家们对此一直充满信心。
圣人可以趋近是一个问题,如何趋近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如何趋近圣人?儒家的回答是:学而至之。荀子曰:“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修之为待尽而后备也。”(《荀子·荣辱》)朱熹说:“而今紧要且看圣人是如何,常人是如何,自家因甚便不似圣人,因甚便只是常人。就此理会得透,此可超凡入圣。”(《朱子语类》卷八)由于儒家在逻辑上既描述圣贤人格的无比优越,强化了人们“心向往之”的冲动,又论证了圣贤人格可以学而至之的现实可能性,堵住了“虽不能之”的种种借口,所以“学为圣贤”便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古代史的一个具有特色的一贯的文化冲动。在“学为圣贤”的具体目标解释上,中国儒学曾有过许多智慧的思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为圣贤”成为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
在中国古代,圣人存在主要有两项功能:一是改良民性的教化功能,二是为人鹄的提升功能。前者重在教化,后者重言自修。而教化功能与自修功能是互为前提的。没有圣人的存在及其对于人的教化,自修者失去追求的目标、境界与傍依;而没有学者的努力自修、教育,则教化之功无以实现。故对于学者而言,其修身或教育的总体目标只能是成圣成贤。孟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孙丑上》)荀子说:学者应“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荀子·劝学》)程颐说:“人皆可以成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朱熹则指出:“学者大要立志。所谓志道,不道将这些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接要学尧舜”。(《朱子语类》卷八)“人须当以尧舜为法。如射者之于的,箭箭皆欲其中,其不中者,其技艺未精也。”(《朱子语类》卷五十五)
第二,对圣贤目标的具体分层。
有了圣贤人格作为终极目标,学问无止境,修身亦无止境。这是终极目标的优越性。但是正如圣人如果与凡人无所联系,则人们只能供奉不能效法一样,在学为圣贤的总目标下,如不对目标进行分层,则跨度太大,就会使总目标抽象化、虚无化,最终失其修养与教育的效能。所以儒家从先秦直到明清,不断设计和完善了成圣成贤的分层目标体系。
一般认为,儒家设计的趋近圣贤的人格台阶或德育目标的具体层次为:士、君子、圣人。孔子最早作了这种人格层次上的划分。他对自己的学生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说:“圣人,吾不得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荀子曰:“学恶乎始?恶乎终?……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荀子·劝学》)又言:“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圣王”、“上为圣人,下为士君子”(《荀子·儒效》)。汉贾谊则言:“守道者谓之士,乐道者谓之君子。知道者为之明,行道者谓之贤,且明且贤,此谓圣人。”(《新术·道术》)如此等等。所以从总体上言,圣贤是终极的理想人格标准,君子是现实的最高人格标准,而士则为古代德育培养的一般标准。达不到圣人、君子的水平的人,不妨首先从学习为“士”的较低目标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历史上圣贤人格及其学习与教育的历史存在是一种无需论证的史实。作为史实,它既凝聚了中国文化的智慧,也反映了其理论及实践的缺陷。虽然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德育目标有要求过高、脱离实际的诸多缺憾,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在儒家看来,能否真正成为圣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为圣贤”可以不同程度地提升道德人格。这是一种充满睿智的策略。在市场经济不断将社会和教育的价值和目标朝着低俗的方向引导的今日世界、中国古代儒家“学为圣贤”、“取法乎上”的德育目标思想具有特别强烈的借鉴价值。
二、“血脉上感移”,审美取向的德育模式
“血脉上感移”是陆九渊的说法。陆九渊说:“吾与人言,多就血脉上感移他。”(《陆九渊集》卷三团)而事实上“血脉上感移”所表征的情感、审美的德育模式是许多儒学大家在德育思想上的共识。传统教育中所谓“乐教”、“诗教”的思想实际上主要是审美取向的德育思想。从先秦到宋明,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
孔子是审美或情感德育模式的首倡者之一。这一点在典籍中可以得到印证的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审美或情感因素重要性的理性认识。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又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此外孔子还说:“小于何莫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第二,对于道德人格具有审美意境的描绘。《论语·雍也》中说:“圣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述而》中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先进》载:“(曾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朱熹《集注》对夫子与点的原因解释为:“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稍欠缺。故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言其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之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中国文化中许多人所言的“孔颜乐处”实际上就是一种人生、人格的审美境界。第三,对于艺术评价的德育标准的强调。《论语·八佾》中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对韶乐的推崇,源于其有高于武乐的“尽善”的特征,反过来,这一论述也就反映了孔子强调艺术的德育功能的重要。《礼记·乐记》中说:“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器从之。”这实际上就是对孔子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思想的肯定。
孔子之后,孟子强调了教育应当有“时雨化之”(《孟子·尽心上》)的模式,应当培养“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孟子·滕文公下》)和“吾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的思想。苟子则进一步发挥了“乐教”的思想:“故乐也,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荀子,乐论》)及至宋明时期,结合对于记诵之学的批判,儒学思想家们更是多方面强调了德育中审美或者情感因素的重要。二程倡言“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欲且教之歌舞,如古《诗》三百篇,皆古人所作。如《关睢》之类,正家之始。故用之乡人,用之邦国,日使人闻之……略言教童子洒扫应对事长之节,令朝夕歌之,似当有助。”(《遗书》卷二上)并说“涵养著乐处,养心便到高明处。”(《遗书》卷六)王阳明在《蒙训大意示刘伯颂等》中说到道德教育的“栽培涵养之方”时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也。”所以“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其“歌诗—习礼—读书”三步教学法甚得“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精髓。
从史实的角度看,“血脉上感移”的审美或情感德育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孔子成为一个“循循然善诱人”的教育家,去世后弟子以父母之丧礼之,三年、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史记·孔子世家》)学生杨简在回亿陆九渊的教育功效时说:“先生深知学者心术之微,言中其情,或至汗下。”(《象山先生行状》)可见其感人至深。因此,认为中国古代德育重视道德认知而不重视道德情感的结论有失公允。
当代社会是一个强调理性、认知的社会。科技发展仍然在强化这一价值取向。所以近百年来西方社会一直存在后现代批判缺乏情感关照的“现代性”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日中国,要克服道德教育上的认知主义所导致的弊端,中国古代儒家倡导的“血脉上感移”、审美取向的德育模式应当是我们可以努力发掘的智慧财富。
三、“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修养方法
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对于道德修养的强调是一个明显的重点和特点。某种意义上说,儒家对于教的强调反而不如对于学、对于修养的强调充分。儒家的德育思想是一种道德上“学”的思想、修养的学问,而所谓的“学”实际上是道德认知与实践的统一。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所谓“习”既是后天认知上的学习,也包含行为习惯上的养成。在孔子的德育思想中,知行向来都是统一的。一方面孔子主张“学而知之”(《论语·季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另一方面,孔子又特别强调“行”的重要性。故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巧言令色,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在家庭伦理的修养上更是强调了许多具体的行为要求:“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儒家以“入世”取向著称。因此“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问题一直是儒家试图认真阐述的主题之一。这一点,在宋明儒学思想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在知行关系的论述上有明显的对立。朱熹主张“知行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类辑略》)但是朱熹十分强调“行”的层面:“学之以博,未若知之以要;知之以要,未若行之以实。”(《朱子语类辑略》)“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之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性理精义》卷八)“若不用躬行,则是说得便了。则七十子之从孔子,只用两日说便尽,何用许多年随着孔子不去。”(《朱子语类》卷十三)在《小学辑说》中,朱熹更是明确指出:“古人由小学而进于大学,其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固已久矣。大学之序,特因小学已成之功。”王阳明的观点是“知行合一”、“致良知”。也十分强调道德行为的训练。在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曾经有“考德”之说。每日清晨即让学生将自己的言行逐一检查,对不合道德的言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过,相对说来,王阳明更强调的是“知”或“致良知”的方面。王阳明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答友人问》)“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见好我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别立个心去恶。”(《传习录》上)王阳明的主张实际是:一念发动处便已经是行了。故郭齐家教授说王阳明是“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
但是朱熹和王阳明作为儒学大师在知行关系的统一的方面远远大于其对立的方面。在笔者看来,朱烹强调“行”,并不是要否定道德认知的重要,相反,朱熹说“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若不读这一件书,便缺这一件道理。”(《朱子语类》卷一二零)事实上,朱熹在道德教育上的贡献之一就是他的“朱子读书法”。所以许多人认为朱熹的理论是“知先行后”说。同样,王阳明强调道德之“知”也绝非否定道德行动的重要。他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传习录》中)实际上王阳明之所以要“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乃是要“彻根彻底”地保证道德主体的道德行为的确当性。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知先行后”说是离行以为知,“知行合一”是销行以为和,认为“知也者,故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求可以得行之效也。”故“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知非先,行非后,行有余力而求知。”(《尚书引义·说命中二》)王夫之主张“知行并进”说,比朱熹、王阳明更为辩证地表达了道德认知与实践的统一关系。在笔者看来,“知行相须”、“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诸多学说的共同性远大于差异性——它们对于道德知行统一关系的强调也都是耐人寻味的。
“道德”是认知,更是实践。中西方道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一直存在着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上左右摇摆的情形。如何辩证地看待知行关系,实施完整和有效的道德教育,中国古代儒家对于“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修养方法方面的探索是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根基。
对中国古代儒家德育思想的整理是中国德育学术界应当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就当前我们对于古代德育思想整理的现状来看,主要的缺陷在于:第一,对“德”或“伦理思想”的研究较多,对“教育”或“教育思想”的成分发掘不够;第二,对德育思想的一般性分析较多,对德育思想的具体优势或特色的梳理不够。本文只是试图开始进行一些补缺的工作,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进展有所裨益。
注释:
篇10
【关键词】平川区;丝路古道;古渡口;古城遗址
白银市平川区位在丝绸之路北线古道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宝鸡经平凉、固原,一支线沿六盘山北麓过海原到平川境内打拉池后,又分为三条古道通往黄河边:一条由打拉池经杨稍沟到靖远县城,从祖厉渡口西渡黄河;一条经打拉池入旱平川,到阴渡口过黄河,经景泰县西番窑,直达河西诸州;还有一条自旱平川北行经水泉、石门西渡黄河入景泰境往河西。
一、古老的东西大道
早在秦汉时期,已经有一条中原通往西域的主干道自东向西横贯平川区境。这条古道自陕西至宁夏段古称回中道,公元前220年,秦始皇曾沿此道翻越六盘山,巡行到今宁夏境内号称“襟带西凉,咽喉灵武”的萧关一带。汉武帝时张骞、霍去病都是抵萧关再往西进入今平川区境,从阴古渡直去西域。北逐匈奴,大面积开拓西北疆域之后,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分北地郡河西、置安定郡,置祖厉、鹑阴二县属安定郡辖(祖厉县治在今靖远县西北的红嘴子,鹑阴县治在今平川区水泉镇的黄湾)。之后,汉武帝数次经回中道西巡,公元前112年十月进入今平川区境,从打拉池沿杨稍沟到靖远,“西临祖厉河而还”。
这条古道在《读史方舆纪要・迭烈孙堡》中也有记载:“明初元将贺宗哲攻凤翔不克,自固原之六盘山遁去,明师追之,复由迭烈孙渡河遁。”又《明会要》:“(宣德)七年(1432)五月,复开平凉府开城县迭烈逊道路。”并解释说,云此前“西安诸府州岁运粮饷赴甘州、凉州、山丹、永昌诸卫,皆经平凉府隆德县六盘山蝎蜥岭。山涧陡绝,人力艰难。开城县旧有路,经迭烈逊黄河,平坦径直,抵甘州诸卫,近五百余里”。强调指出,迭烈孙黄河渡口在朱元璋时曾“官置渡船,平凉拨军造济,人以为便。”这一次是“如旧开通,以利民”。
二、黄湾古渡口
平川区黄湾古渡口即汉时的阴口,宋、明时称为迭烈孙渡口,清时为黄沙湾渡口,民国后称之为安宁渡口。
黄湾古渡口位在红山峡上口,渡口两岸山势深邃、沟豁丛生。渡口西岸车道沟,直通今景泰境内中泉乡西番窑。西汉置县之前,黄湾渡口名为漠口,这一带流传着霍去病西征匈奴渡河时的传奇故事。《后汉书》记载,护羌校尉赵冲率骑追击叛羌,战殁于阴口。《三国志》记载,凉州卢水胡反,魏文帝曹丕派张既前去平定,卢水胡在阴口埋伏了7000多骑兵,张既另选别处暗渡黄河,大破卢水胡。西晋亡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阴口烽烟不断,当地流传着前秦灭前凉时,大军渡河时的种种传说。隋唐时期,会州是朝廷屯军养马之地,唐朝在阴口设有管理机构。唐代名臣名将如李靖西征吐谷浑、尉迟敬德西征突厥、薛仁贵西征吐蕃,都曾从阴口渡河西出。渡口西岸的塔儿山上有数处古塔遗址,据说是武则天派人修造的七星塔。北宋末年,在渡口修造索桥,西夏占据后,在渡口筑城防守,名为“迭烈逊(孙)”。
明洪武三年(1370),“建置船只索桥,通凉庄路”,“设巡检司于此,每岁冬增兵戍守”。宣德年间(1426―1435),“此时,复开此路,命陕西布政司造船八艘,每艘十一人持之,隶迭烈孙巡检司”。黄湾古渡口是明代黄河上游一座规模很大的官方渡口。但有明一代,游牧于黄河西面的蒙元遗兵不时乘冰从渡口过河东掠,靖远、会宁直至定西、固原一带发生十多次较大规模的战事,都与迭烈逊渡口有关。清朝数次西征,部分大军往来是从这里渡过黄河的。此时渡口的主要功能是商贸要津,不再有防守职能。
1944年,应抗日急需,甘肃省政府将兰宁公路改道从黄湾渡口渡河,称之为为安宁渡,初置四艘单车渡船,后置四艘机器拖轮。从此,安宁渡进入现代机器轮渡。时期,安宁渡为人民快速进军宁夏发挥了关键作用。1958年,为了方便靖远县城的交通,渡口移至县城西北汉代祖厉渡口旧址,名为红嘴子渡口。黄湾渡口现在为民渡,国家投资架设了滑轮索道和渡船,以水力为动力。
三、古城遗址
数千年古道,数千年古渡,从秦汉至明代,沿着这条古道在平川区境内留下了很多古城遗址。
平川境内最早的古城是西汉武帝时的鹑阴县治。有学者研究认为,西汉鹑阴县城在平川区水泉镇黄湾的北武当山上,而且提出了保护鹑阴城的中肯建议,其实山上的古城是西夏的迭烈逊城。鹑阴故城遗址位在山下原黄湾学校及李家堡子一带,东汉年间县城被一场大洪水冲毁,洪水的痕迹至今可辨。位在黄湾古城遗址东山上有一处规模很大的古墓葬群,西汉墓葬特征明显。近五六十年来,人们在修田建房时挖出的古墓就有300座以上,被平川区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70年代,文物部门发掘了一座古墓,内外两室,四周和墓顶全是方木围封,经考证认定为汉墓,出土文物保存在靖远县博物馆。2013年,又发掘一座规模更大的西汉墓,经专家们认定黄湾古城遗址就是西汉的鹑阴县城遗址。鹑阴县城东汉年间被洪水冲毁后,移置于旱平川,史书记其名为阴。祖厉县城也应是毁于这场洪水而移置于今会宁县境的。学者们普遍认为,鹑阴县城是秦将蒙恬沿河所筑抗御匈奴的古城。蒙恬“城河上为塞”阻击匈奴,而汉武帝以秦城置县,河西诸郡与朝廷的交通也是考虑的主要因素。
旱平川新墩有东、西两座土筑古城,民间称东城为“缠州”,西城为“柳州”。据《甘肃通志》载:“阴古城,在靖远县北。东汉作阴县,属武威郡。晋废。”旱平川新墩东城即东汉的阴县城。阴城原是一处匈奴部落聚居地,西汉政府在黄湾渡口设置鹑阴县后,慢慢形成了集镇“廛里”,东汉时在集镇的基础上扩筑为阴县城。根据《魏书》记载,阴县南北朝时又复名鹑阴县,也就是说,这座古城史书上先后使用过阴、鹑阴两名。宋时,此地曾长时间为西夏占据。西夏人在占领地“以堡镇号州”,或因城名之声韵变化,或因“廛里”之名一直在民间流传,阴城名成了“缠州”。
新墩西城是前秦平凉郡郡治和唐代凉川县治。晋太元元年(376),前秦灭前凉,为彰显其功绩而置平凉郡,《魏书・地形志》:“平凉郡,领县二。鹑阴,郡治。前汉属安定,后汉属武威,……”云明确记载了鹑阴县的履历,魏晋贤先生《甘肃省沿革地理论稿》据此认定此处的鹑阴就是旱平川的汉城阴。平凉郡治筑在(鹑)阴县城边,就是今新墩西城,距阴城仅300余米。平凉郡自设置至隋末,有200年郡治不在平凉县,从《魏书》、《隋书》中即可求证。唐时复置会州,以会宁县为州治,在恢复隋凉川县名时,将凉川县“别置”于平凉郡治古城。凉川县城被称为“柳州”,可能是音转,也可能是西夏留下的城名。
西秦麦田城。东晋咸和四年(329),羯族后赵石勒灭匈奴前赵刘曜,吓坏了鲜卑乞伏氏首领大寒,乞伏氏自榆中苑川“惧而迁于麦田元孤山”,在麦田驻36年后,因氐族前秦进逼,又由麦田迁于度坚山。
古籍记载麦田城地理环境的只有《水经注》。郦道元《水经注》在记述完祖厉川水之后说:“河水又东北径麦田城西,又北与麦田泉水合,水出城西北,西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北径麦田山西谷,山在安定(固原)西北六百四十里。”依此,麦田古城在靖远城以北的黄河下游,而且濒临黄河。《大清一统志・兰州府・古迹》载:“麦田城,在靖远县东北。”考察靖远县东北黄河沿岸,只有距新墩两古城西南约5公里处、位在旱平川南沿月河的古城遗址的地理特点,符合《水经注》对麦田城地理环境的记述,也符合《大清一统志》的记载。仔细考察即可看出,此故城初筑在古沙河南面的平台上,后来不知是西夏引水掘城,还是自然突发洪水,致使沙河改道从城中穿出,大部城墙被冲毁,仅留一面城墙被分割在沙河的南北两边。30年前,月河河口、沙河南北两侧各有一段雄伟的古城墙,可惜近几十年毁墙平地,使古城墙现在仅存一段。古城墙北面沙河故道的痕迹现在还很明显,西北故沙河口汩汩涌淌的泉水,泉水流出故城西北后西南方向流入黄河的痕迹,与《水经注》所记麦田泉水完全吻合。
200年后,宇文泰为西魏丞相时,于公元548年奉西魏太子率兵西巡,会师于鹑阴,当地人张信拿出全部家产慰劳六军,宇文泰非常高兴,就以“会”为名置会州。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述了这段历史,并清楚地记载:“会宁,本汉鹑阴县地。”学者们根据史籍中记载的会州与兰州、盐池、固原等地的距离推算,确定故会州在旱平川。但旱平川有四处古城遗址分布在方圆三五公里的范围内,到底哪一座才是故会州城呢?《元和郡县图志・会州》记载: “开元七年(719),河流渐逼州城,刺史安敬忠率团练兵起作,拔河水向西北流,遂免淹没。”《新唐书》也有此记载,说明会州城在黄河边沿。
另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述,宋朝收复古会州地后,地方军政官员因选择新筑会州地址而发生争议,对原会州地理位置和地形作了较清楚的描述:“会州西地名巴宁会,地形高爽,土脉坚润,比之古会州更险要。”最终在“会州川口”即今靖远县城“初筑会州”即宋会州。结合诸史籍可以看出,宋代以前故会州的地理特点:临河,城西有一高地也可筑城。平川月河与今靖远城之间的河川,宋人叫“会州川”,而《旧唐书》称之为“会宁川”,说明宋筑新会州之前故会州也在这一河川上。如此,只有河川最北的月河古城遗址具备这些条件。因此,西魏时宇文泰初置会州是以麦田故城为州治的。
宇文泰置会州,北周武帝于保定二年(562)废会州,改为会宁防,隋初又改为会宁镇,后撤镇置会宁县,属平凉郡辖,此时平凉郡治在今固原。隋大业二年(606)置会宁郡,改会宁县为凉川县,以为会宁郡郡治。唐初,在凉川县置西会州,复会宁县名,作为西会州州治。贞观八年(634),改为粟州,后又复为会州。“开元四年(716)别置凉川县”,即恢复了凉川县名,而置县于平凉郡治故城。凉川县名应该来源于平凉川,说明位在月河北面的旱平川当时叫作平凉川。
北宋末期,在今靖远县城筑的新会州,后被金兵攻占,又被西夏攻占。金朝在今会宁郭城侨治会州,之后,会州便落户于今会宁境。
另外,从会州州治城名的变化也可看出唐及以前会州城地理位置的特点:西魏所置会州,北周改为会宁防,这是“会宁”名称第一次出现;隋朝撤防设镇又改为会宁县,又置会宁郡,将郡治会宁县改名为凉川县,这是“凉川县”名的第一次出现;唐在凉川县置西会州时,恢复州治名为会宁县,后恢复会州建制时仍以会宁县为州治,但“别置凉川县”。从会州州治在西魏、北周、隋、唐四朝围绕“会宁”、“凉川”两名的交替使用来看,唐及以前的会州城就在“会宁川”和“平凉川”的交界处,也就是在今靖远城东一弯河川和旱平川的交界处,而月河的麦田古城遗址正好位于此处。这一特点和前述对唐及以前会州城址的推断相吻合。
北宋在会州川口新筑会州时,于今平川区共和镇打拉池筑怀戎堡,在其西20里的毛河洛筑水泉堡,在其东杨崖湾筑通会堡,通会堡当时属今宁夏海原境内的西安州辖。西夏占据此地后,在阴渡口筑迭烈孙堡。明代先后筑有水泉堡、陡城堡。而这10座古城,除打拉池及其东的通会堡和其西的水泉堡外,其他7座古城都在旱平川及其周边方圆20公里范围内。
四、遗址现状
平川区沿丝绸之路古道两边,分布着从秦汉至明代共9座古城遗址,而且至少还有三五处古城遗址尚未查清其朝代和古名。鹑阴古城已毁于黄河洪水,会州古城城墙现仅存一墩,迭烈孙古城址就在北武当道观,怀戎堡内有民居农田,城墙已不完整。水泉堡城南墙不存,陡城堡内为民居。
阴古城城址清晰,1970年后被平整为农田。古城只有一座南门,东、北城墙今尚存数段,南城墙上已改为水渠。城墙东西、南北各长325米,面积约158亩。城周有城壕,挖出过汉代箭簇等兵器。城东北部曾挖出过古窨洞,内有兵器、尸骨,但未深探便填埋了。城中遍布砖瓦碎片,有专家鉴定是汉瓦无疑。
唐凉川县古城也已变为农田,但城墙基本保存完好。20世纪70年代平地时村民就势铲成块田,没有深挖,在城东北部铲出直径约1米的两块柱砥石,估计是衙门所在。东城门处挖出直径约50厘米的城门梁,上有大火烧灼痕迹。城中有一直径1米多的井口,与北山下沙河一暗洞相对应,或为取水设施。凉川城有东、西两城门,城门有瓮城,瓮城口皆面南。东、南、西三面城墙下有城壕,城墙最高处顶端距地面16.4米。墙顶宽3~5米,城面积约180亩。城四面城墙各有向外突出的墩台,是为“马面”。凉川城北临陡坡,水路隐蔽且近,从坡下水头村庄仰望城墙,陡峭险峻。其规格要远远高于阴县城,说明前秦筑平凉郡治时的军事防御目的非常明显。
五、保护和开发
1976年定西地区文物普查时认定新墩西城为唐代古城。1980年,靖远县政府将新墩两古城遗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白银市恢复建制后此地归平川区辖,1994年1月,平川区政府于两城遗址建立县级文物保护碑。
白银市平川区处在“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中心区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发展势头良好的一个新兴城区。,这座现代新兴城区可以说是丝绸古道上的一株文化奇葩,境域古遗址密布,文化堆积深厚,考察这些古遗址,就好像打开中国西北数千年历史画卷,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开发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建立健全古文物保护机制,明确区级文化部门、乡镇政府直至村民委员会的保护责任,管理制度化常规化。
其二,继续查明那些史迹还不清楚的遗址。平川区博物馆加大文物搜集力度,尽可能阻止文物的遗失和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