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策划范文
时间:2024-03-28 18:1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第二课堂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第二课堂 韩语专业 活动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13-02
1 背景
早在1983年,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九思等就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1]。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国内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2004)指出:“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2]。”第二课堂不仅有效的解决了课堂时间有限、课堂内容狭隘、课堂形式单一等问题,还拓展了学生的活动范围,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此外,第二课堂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经过长期的熏陶,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的形式,先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开始访谈,之后对全体韩语专业200余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每个年级任意抽取50名学生作为样本,点面结合,使调查结果更加全面。接着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对韩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的看法,从而反馈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对相关指导老师进行访谈,询问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意见,使调查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 韩语第二课堂现状分析
3.1 从本次研究的主要调查对象学生入手,以对韩语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及相关人士的访谈内容为参考依据,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第二课堂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3.1.1宣传不到位,“无人参加”
在对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与负责人进行访谈时,他们表示,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是网络平台及宣传,而活动策划的传达一般都由班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这样就不能保证信息都能反馈到学生那儿去。活动策划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韩语第二课堂活动参与人员的稀少,阻碍了其健康发展。
3.1.2 宣传到位,不想参加
为了激发韩语专业学生对学习韩语的热情,提升学习兴趣,学校也特意为韩语专业的学生创建了专门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无论是从出发点还是具体过程的实施,从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通过调查结果反应,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总结一下,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活动表现形式单一。我们了解到,基本上所有的活动都是通过比赛来完成的,例如针对韩语专业的翻译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才艺展示比赛。现在想来,整个专业的活动只能以比赛一种形式展开,而比赛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活动需求,这就意味着不愿意以比赛的形式来参与活动的学生将永远被排斥在第二课堂之外。
(2)对韩语专业素养能力的提升起不到突破性的作用。在“你觉得针对韩语专业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提升自己的韩语水平起到的作用大吗”一题中,我们发现将近46%的人认为活动对自己能力水平的提升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这些活动多数只是以韩国或韩国语为主题,参与过程中无法提高韩语能力。这就严重打击了想通过韩语第二课堂活动来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学生的积极性,并将参与第二课堂的想法放弃。
3.2 虽然本次研究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韩语第二课堂的存在现状,但是校方在某方面的管理引导不足,也会导致第二课堂在开展过程中产生问题
3.2.1 管理层的不重视
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考试成绩仍然是学生和学校关注的重点。韩语教学必将精力放在第一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成果,而无暇顾及第二课堂的开展与深入,从而淡化了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管理层在思想上对其体系建立的模糊与不够重视,致使学生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制约了它的发展。
3.2.2 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
目前,我国在韩语的第二课堂建设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其一,很多高校对韩语第二课堂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界限限定,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权责不分明的情况;其二,诸多高校在韩语第二课堂教学上,并未出台成文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要求,从而造成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缺乏统筹规划,没有系统性;其三,一些高校对开展韩语的第二课堂活动的责任人没有明确的规定,长此以往,致使开展过程中指令交错,缺乏统一领导,不能形成统一的体系。
3.2.3 活动经费短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实践证明,活动经费是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高校的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这种不足,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些高校不愿意将经费投入到该领域中;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些高校确实运营困难,各项资金捉襟见肘。
4 解决对策
4.1 学生角度
4.1.1 针对宣传方面
(1)针对韩语专业开展的第二课堂的活动策划者及相关责任负责人必须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2)建立一个官方公众网络平台。将本校所有韩语专业的学生都集中到该平台中,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该平台的日常工作,维护持该平台体系的正常运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
4.1.2 针对活动积极性方面
要摒弃以比赛为主要途径的活动开展形式,开创出更多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开设韩语角,成立韩语短剧配音、韩文朗诵、韩文书法等兴趣小组,在锻炼学生的语音和书写基本功的同时,既丰富了韩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展现形式,又扩展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4.2 学校角度
4.2.1 重视程度方面
首先,要摆正态度,将韩语专业的发展与同校其他专业的发展放到同一地位上去;其次要充分认识到韩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对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4.2.2 善制度体系,科学管理方面
首先,校方要把韩语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纳入到整个教学计划当中,要根据韩语专业的特色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该专业的特色的第二课堂体系,并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其次,可以将韩语第二课堂活动的体系构建交由专人负责,由负责人规划出整个活动体系的活动进程和活动方案等,确保整个体系得到统筹安排,有条不紊进行,使第二课堂教学呈现出良好的运行状态。
4.2.3 活动经费方面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学校的投资资金中发放专款进行韩语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在花费学校资金的同时,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获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学校也要要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本领。
5 结语
第二课堂突破了第一课堂教学局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强化韩语语言实用能力。经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韩语的效率,还是有一定切实意义的。我们希望这一活动能在独立学院得到进一步开展和推广,让更多的韩语学习积极分子参与其中。总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以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培养适应时代l展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2] 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
作者简介:王秀芹(1994-),女,江苏连云港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系朝鲜语专业学生。
篇2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建议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阔视野、发展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切教育活动。它具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组织灵活机动等特点,而且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无疑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目前,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条件还很有限,特别是校企合作实训条件还不能较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因此,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使其成为该专业实践性教学阵地,无疑是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和现实需要。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现状
目前,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第二课堂的功能作用基本都定位于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上,还没有与该专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更没有与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第二课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普遍存在教学缺乏系统谋划、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参与学生覆盖面小、缺乏科学评价与激励等问题。
1.教学缺乏系统谋划。目前,第二课堂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后面的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则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社团活动。而很多学生由于自身主动性较差,再加上相当部分社团本身就只是徒有其名,没有实际活动,以致很多学生在后面的三个学期中基本只有课堂学习。
2.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目前,第二课堂教学项目主要由学校、教学院系两级学工部门、团委负责安排,由学生会或班委会具体组织实施,没有专业老师指导。这样一来,导致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质量保障。
3.参与学生覆盖面小。目前,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基本都是由学生会干部、班干部包场,实际参与学生数很有限,覆盖面小,无法让全体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和受益。
4.缺乏相应的评价与激励。目前,对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既没有开展针对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效果等的过程分析与评价,也没有开展面向活动参与者的状态、优缺点、改进方向等的分析与评价。由于缺乏评价与激励,学生完全凭兴趣和个人感觉参与活动,直接影响参与人数以及参与质量。
二、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建议
既然第二课堂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那么,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完全可以将其作为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将其从后台推向前台,由配角变为主角,使其得到更好的关注和利用。
1.将第二课堂教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与第一课堂进行统筹策划与安排。要想科学有效利用好第二课堂,就应对其功能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形式等均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与第一课堂进行统筹策划与安排。(1)在功能定位上,可以根据第
一、第二课堂的教学特点进行一个相对分工。(2)在教学内容方面,第二课堂可以进行环境与职业认知、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的教育与训练。其中,环境与职业认知教育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形势教育、实习与就业辅导等;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主要包括:office办公软件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等的训练。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案策划与组织实施能力、现场管理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的训练。专业素养训练主要包括:爱心、诚信、责任、严谨、创新等素养训练。(3)在教学形式方面,可以采用主题班会、晚会、竞赛、社团活动、参观考察、以及学术报告等形式实现。(4)在时间安排方面,可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素养形成规律,结合第一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2.对第二课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激励策略。一是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即针对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明确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结果的合理利用,确保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设计的科学有效。二是建立学生参与评价体系,即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容、次数与效果等,分单项、学期、学年以及在校总体表现等分别进行评价,目的在于确保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同伴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他们今后能更好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打下基础。如对比赛类活动,一方面,通过设置单项奖,并在活动结束时及时到位的形式对参与者进行激励;另一方面,在活动结束后,应分别组织开展活动总结和参与者个人总结,即要对活动策划、组织、实施、效果等进行系统总结与评价,引导和帮助组织者反思活动过程,积累经验教训,为下次类似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基础;也要帮助参与者正确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其对症下药,加以改进。对综合表现突出、效果较好的,给予学期、学年、大学期间实践积极分子、优秀实践者等荣誉称号。同时,评价结果计入学生档案,既作为其学期成绩的一部分,又作为其参评奖学金、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大学生等的重要依据,还作为优先推荐其实习、就业的依据。
3.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专业指导。一是为第二课堂配备足够的专业指导教师。由专业指导老师负责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全程控制指导,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为全体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并能在其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提供保障。具体可以单个活动项目为对象,视活动大小配备1~2名专业指导老师。也可以活动类型、小组或社团为单位,配备2~3名专业指导老师。二是加强指导老师的选聘、考核、与激励管理。第二课堂指导老师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还必须拥有较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强烈的责任感,热心学生工作。具体选聘程序可以由老师或学生推荐,再由专业教研室考查,报院系批准。对被聘为第二课堂指导老师的,应给予其适当的课时外津贴或项目指导津贴。当然,还应定期对指导老师进行考核与激励。如可参考第一课堂学生评价的方式,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方式、以及效果等进行评价,一是帮助指导老师正确认识自己的指导工作,二是敦促指导老师不断改进自己,确保指导效果。对被评价为优秀的指导老师,可作为老师年终评优、职称晋升等的重要参考。
总之,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感性获取与理性认知相结合,能突出学生特长,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
参考文献:
[1]第二课堂[DB/OL].2013-9-20.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第二课堂;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突出第二课堂活动是延伸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手段,同时,对高职生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磨炼抵御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等,也有很大帮助。
一、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现状
1、第二课堂活动与教育发展趋势的不适应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突出“以人为本,强化技能”,突出个性化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第二课堂活动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太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缺乏系统考虑与设计,没有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统筹规划与设计,且许多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层次不高,往往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步调不尽一致。
2、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成长需要的不适应性。大学生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也不断增强,大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体作用的意识越来越强。最能展示学生个性的第二课堂存在着与学生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弊病,也存在着满足不了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
3、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性不强,缺乏与第一课堂系统性衔接。笫二课堂活动具有学生群体性、时间灵活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特别是由于没能把第二课堂活动列入教学计划,与其它教学工作系统考虑,使得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有时在同一时间争夺同一对象,导致学生不能合理安排学习与活动的时间,使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受到影响与冲击。
4、认识不足,第二课堂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个别院校容易出现忽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素质提高、能力培养作用的现象,常常存在缺乏组织保证,资金投入不足、活动开展艰难等问题,第二课堂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十分艰难,象一些层次较高、评比工作复杂、经费投入大、牵扯精力多的活动,很快“夭折”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第二课堂的活动还缺乏整体策划和专业教师的指导,造成一些活动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
5、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目前,不少院校第二课堂活动还处于一种松散的运行状态,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目的性、科学性不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没有比较与评价,对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没有跟踪、调查与反馈,即没有建立大学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
6、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第二课堂建设深度鲜有提高。从整体来看,无论是有专业人士介入的活动,还是由教师一方包揽的活动,其指导力量都显得薄弱,因此,学生的各种活动深度不够。
二、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1、以实训基地和鉴定中心(站)为依托,实施基地开放式管理,拓展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空间
将实际工作中某个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进行针对训练,学生通过对各项仟务的逐一训练和掌握,从而具备或形成该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其具体的操作思路为:首先根据行业人士和有十富经验的技师对岗位进行分析,将某岗位能力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技能),每项任务还可拆分为更具体的操作单元。任务分解时要说明各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学生应当掌握什么技能,形成什么能力;其次,根据具体的操作单元开发相应的学习指导书、学习教材及音像教学资料;最后,在训练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起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模式能使高职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具备某种行业或岗位所需的技能。
2、举办技术节,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比武,激励学生参加实践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并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将考核成绩纳入学生能力的评估。
3、实施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
通过各种活动、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但效果如何,必须要靠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为此,必须建立受教育主体——大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训练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调查,通过测试、信息反馈的结果,来反映教育、培训的效果和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变化,这是培养大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要切实做好客观记录学生素质发展变化情况的工作,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以培养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为重点,量化评价指标,及时、准确地进行考评和登记。
4、实行”导师制”
结合专业特点,聘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或有一线现场实践经验的师傅为“导师”,实行专项专人负责。导师在选题、可行性研究及过程研究等方面给予学生理论指导;还可以在教师的课题中设立一个子课题,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在较高的层次开展。
5、将志愿者活动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实践能力
学院的各级团组织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拓宽青年志愿者的空间,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社会责任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6、组建“开放式兴趣小组活动”
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开放式兴趣小组若干,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报名参加任一小组,并将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及表现情况纳入对起整体实践能力评估范畴,并使之成为制度化。
7、实战训练
根据教学要求,教师设计综合性项目,如品牌策划、外贸接单、社区服务等。设定目标,由学生独立完成方案设计、过程运作、业绩评估、总结报告等各个环节。
综上所述,我院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与第一课堂衔接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找到了合适专业教学与职业实践能力训练的结合点,探索一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企业为主的教学模式。成为提高学生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形式,使之系统化,促进了教育质量和师生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培正学院;行政管理;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10—02
一、引言
广东培正学院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所谓第二课堂是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它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公益性的和有酬性的(如勤工俭学)、服务性的等等活动。我们认为,第二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营造起了课堂教学之外的校园学习娱乐氛围,它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和开放性地培育人才的园地。
纵观学院近几年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社团数量庞大,规模空前,全校42个社团组织,包括文化交流协会、红蓝电脑协会、知识加油站、证券期货投资协会、连锁经营研究协会、酒店管理协会等,几乎所有的院系都有自己的社团组织和成员;校园活动异彩纷呈,包括各种知识讲座、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文体和娱乐活动等。这是一个有着十几年发展的学校所必备的优秀的学生活动传统,已经积淀起来的第二课堂文化大大促进了学生对于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从而确保了其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虽然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同学们对于课堂之外的学习和兴趣要求,但是从总体上讲,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的关联性还不够强,其中文体娱乐活动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第二课堂时间。专业的拓展性还不够广,知识性也不够深。也就是说,我们的第二课堂活动还没有形成学科方面的特色,需要进一步挖掘,深化专业内涵。现在,我们以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为例,探讨本系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如何围绕专业知识展开组织和构建。
二、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构想
(一)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
我所在的公共管理系目前只有行政管理一个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它受到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多方面学科的影响,学科本身的交叉性、边缘性特点决定了其专业定位的模糊性,要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凸显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原因是本专业同学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内容不甚清楚,对将来的就业趋势缺乏了解,有的出现了消极厌学的情绪,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制定出适合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借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辅助任课教师的课堂讲授,拉近专业学习与课外活动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衔接工作没有做好,专业拓展教学还没有能够渗透到我们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尤其对于培正这样一个民办高校的新兴专业来说,大部分同学都是调剂后分配到行政管理专业进行学习的,他们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专业意识,专业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系部也还没有前瞻性地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围绕专业来开展第二课堂构建。以上造成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难以建设性地开展本专业的活动,面对其他专业的特色活动则有盲目跟风的倾向。同时,2012年的学士学位评估工作马上就要展开,专业评估建设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着手,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则是检验我们办学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专业进行第二课堂活动既可以回答同学们普遍反映和关心的对于本专业不知道要学什么,应该怎样学的问题,也可以使大家对自己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更可以使学位评估找到有力的落脚点。
(二)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原则
1、本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在院团委学生会的统一领导下展开的具有专业建设性的人才培养工作。从总体上看,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同,对专业的认同度和了解度也不同,因此,需要让学生树立专业素质培养第一,辅以第二课堂促进学习的集体意识。以往第二课堂留给同学们的印象是一种主要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对于自身专业的学习帮助不是很大的课外活动。一些老师也有这样的看法,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完成学生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保障,至于第二课堂应该属于学生的自由安排,不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这种想法既违背了教学相长的素质教育目标,也割裂了课堂学习与课外辅导手段相结合的教书育人的关系。我们应该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搭建平台,让学生能够在突出专业知识的拓展活动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这又不是单纯的学生课外活动,需要教务处和科研处的在学习管理上予以支持。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时向全国高校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最近,《广东培正学院课外科技活动学分实施办法》已经出台,当中将课外科技活动作为选修课程列入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本科专业学生至少选修课外科技活动2学分,学生参加后在学期末记录取得0.5课外科技活动学分。通过学分鼓励同学们多参加校内外的专业拓展活动是一个良好的举措,但我们的目标并不仅此而已,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丰厚的专业收获。
2、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应凸显专业的学科特色。它既不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修养的作用,也不提倡学生只参加文体娱乐活动等素质教育。本专业相比其他门类专业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特别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可以说没有实践教学活动就失掉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灵魂。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要将课堂上僵硬的、封闭的、狭窄的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的知识理论内容融会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中去,发挥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丰富性、组织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知识容量大的优势,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对课内知识的掌握,检阅他们对行政管理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升华他们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由于行政管理学科交叉化的知识内容,影响到了我们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选择,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展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认为不管我们如何创建自己的第二课堂都会带有其他专业活动的色彩。实际上,内容上的重合并不影响第二课堂形式的创新,我们要在第二课堂中重点开展深入社会,关注民生的实践活动,让社会成为我们最宽广的第二课堂。又因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行政管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行政管理的政策法规,具有行政管理业务能力与素质,能适合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能从事行政管理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所以我们更要走向社会,从中了解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制定决策的依据,掌握社会各类机构的行政管理规律,也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专业意见。
3、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必须结合本院系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校内外的现有资源,在院系配合的基础上发挥同学们的首创精神。要把第二课堂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们提供精神支持的和物质保障。当下第二课堂活动在培正学院蓬勃开展无疑是与上级的重视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关乎到学校荣誉的大型文艺表演、学科竞赛等对外活动更是受到格外关照。反观系部组织的一些活动,因为规模小、影响力有限,所以基本上都是自己筹措经费和申请场地,这使得我们不得不花费很大时间和精力去拉赞助、搞宣传以缓解学生经费预算有限带来的巨大压力。所以,对第二课堂活动要做到量力而出,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例如,可以通过承办协办特色的专业学科竞赛获得学院的物质支持;也可以与其他系部或学生社团开展合作,举办针对我系行政管理专业背景的第二课堂活动,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参加政府部门或者政管理部门的各类考试获得专业资格证书等。以上办法在控制活动成本的基础上既兼顾了学院对于各系部活动的整体组织,又使得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自由参与,对他们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将来就业的帮助不言而喻。
(三)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构建
1、筹备阶段:按照学院的要求,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各系(部、中心)应将本学期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目的、内容、时间、场所和经费预算)上报学生处,由学生处审核批准后才能正式开展活动。因此事先做好一份切实可行完整有专业特色的策划书非常关键。待策划书做好后,需征询科任老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议,在目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上给予指导。辅导员做好时间、场所和经费预算的审定,以不影响教学秩序为前提,保证学生经费总体不会超支,规定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场地有计划地开展。学生会必须做好通知报道工作,可以通过广播、互联网等快捷便利、信息涵盖面大的手段进行宣传。
2、实施阶段:在校内方面,主要是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如定期开展行政管理专业的案例讨论活动,“定期举行时政知识竞赛、时政演讲、时政辩论赛以及公文写作竞赛,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类时政报告、政策分析讲座,提升他们对于时政理解能力。利用学校计算机实验室,训练学生计算机应用、现代化办公和行政信息处理能力,练习编制行政计划与人事考核方案,举办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网络模拟考试等。在校外方面,主要利用周末和假期让学生走入社会,考察各种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和运作流程,“组建社会调查服务队,就时政热点、民生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在教师指导下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字写作水平。”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每一年的省考和国考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实战机会,也会为将来的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辅导员要加强思想上的引导,强调专业学习拓展活动的重要性。学生会须安排人员做好考勤和记录,在学期末总结的时候为教师统计成绩和辅导员德育分评定的依据。
3、总结阶段:第二课堂活动结束后应该及时总结,对于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如果是集体参与的,在每一项活动结束后的一周都必须填写我院的《第二课堂活动记录表》并把活动的具体方案一起上交学生处备案。如果是个人参与的,需要到学期末填写《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分取得情况汇总表》统一由辅导员交给科研处,作为学分统计的凭据。学生会在每学期末须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效果较好,影响力比较大的特色活动系部予以继续支持,对于学生反映效果一般的活动予以淘汰。同时应该邀请教师和辅导员对我系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点评,总结经验和改进不足。
三、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展望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选择人才的标准越来越趋向于实用性,而实用性的核心是要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只靠第一课堂的知识讲授很难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质是研究国家政策、研究社会发展的学科,更应该具有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的创新实践勇气。要训练和培养本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必须依赖于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就人才培养而言,没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只能是哗众取宠的表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把我系第二课堂变成求真务实的精品活动,有助于检验和转化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第二课堂要包含具有专业特色的素质教育活动,否则便不能满足学生进入大学求知创新的根本要求,偏离“以人为本”的综合素质教育理念。培育良的好第二课堂文化,打造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将是我系学生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才会使得我系学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会在第二课堂建设中走出一条符合我系学生工作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于志勇.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
篇5
[关键词]高校 任课教师 第二课堂
近年来,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高校教育和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目前,在高校大学生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经费有限;四是第二课堂活动缺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难以提升;五是高校任课教师对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不浓,参与度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高校教育和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也投入了较大精力加以研究和解决。北京中医药大学专门对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作用、拓展渠道和理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指导性意见,以供高校有关部门组织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参考。
一、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当代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经过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具体实践和专题调研证实,在高校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和结果,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众所周知,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和敬业精神等,单靠高校第一课堂的教育已经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潜移默化地培养和熏陶。可以说,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已经不再是高校第一课堂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类型主要有:文体竞赛活动、思想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活动、技能培训活动、表演活动、咨询服务活动和勤工助学活动等,这些活动的主体虽然是大学生,但也离不开高校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指导,特别是高校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负责的指导,会使这些活动整体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例如,在2010-2012年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我校由教务处和团委主办,由人文学院承办,由社科部三名任课教师组成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教师指导团队,经过精心策划和周密组织,不仅圆满举办了历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活动,而且择优选拔了30名大学生组成代表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经过任课教师团队的耐心辅导和紧张训练,我校大学生在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活动中赛出了风格,取得了较好成绩,共获得2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
实践表明,在高校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精心指导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会更加健康有序,不仅对参与活动的大学生们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规范作用和感染作用,还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良好品格和人文素质的形成,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说服力,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大学生的角色意识,养成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拓宽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渠道
高校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到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多方面的具体指导。我们认为,任课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式和渠道有以下几种:
(一)前瞻性指导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在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之前,对整体活动的情况进行前瞻性的指导。任课教师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提前指导和培训,包括对活动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对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进行阐明,对活动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分析,对大学生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和分解任务进行战略性指导等。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任课教师通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点拨,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即将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
(二)后置性指导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在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之后,对整体活动的情况进行后置性的指导。任课教师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后置指导和总结,包括对活动所涉及的领域和专业进行总结分析,对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进行评判,对活动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对活动的成果进行提炼和筛选等。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任课教师通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果、问题等方面进行提炼和总结,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体认和反思所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
(三)全程性指导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性的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到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在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对学生进行指导,包括对活动规划和起步阶段进行指导,对活动实施阶段进行指导,对活动收尾阶段和总结阶段进行指导等。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任课教师通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指导和全过程“陪练”,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熟悉和掌控所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一些第二课堂活动;
(四)局部性指导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在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可以对活动的某个阶段或环节进行局部性的指导。这些阶段或环节,可能是整个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也可能是大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还可能是大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所遇到的难点或困惑的环节。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在这些阶段或环节给予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将会使大学生受益匪浅,使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有较大提升。
另外,高校任课教师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具体指导:一是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目标进行指导。任课教师通过指导大学生明确第二课堂活动的目标,可以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接受文化熏陶,提升自我素养,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与第一课堂活动相得益彰,使学校教育更有成效;二是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选择进行指导。任课教师结合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指导大学生细化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有效引导他们的发展潜能和积极性,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其主体意识,实现其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三是对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机制的设置进行指导。任课教师通过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机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设置简便有效的服务机构,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可以尽量避免大学生因经验不足而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硬伤”,能够有效克服第二课堂活动的“先天不足”,既能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又能使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获得较大提升;四是对第二课堂活动的专业领域进行指导。任课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专业限制和院系界限,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开展专业领域和交叉领域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上,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品质,同时,也给各种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丰富自我的平台,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理顺高校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机制
目前,高校任课教师参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和次数还远远不能满足第二课堂活动的需求。任课教师作为高校一线教师,常年担负着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和次数。另外,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多是大学生自发进行或在校团委、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与任课教师的信息沟通和联络性不强。由于任课教师参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机制比较薄弱,影响了任课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作用、意义、价值的发挥和体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理顺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机制。
一是建立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机制。高校要把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并重,并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从管理层面和组织角度提高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关注度,引导任课教师找到自己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契合点,从而提高任课教师参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拓宽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运行机制。高校在建立相关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建立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良性运行机制,从师资配备、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明确任课教师的职责。高校要将第二课堂教学的计划,纳入到高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来,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向各院系下达第二课堂教学任务书,并对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量化管理,使任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到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去;
三是完善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机制。高校要划拨专项经费,对各院系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状况进行竞赛、评比和奖励,并把任课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参与工作量记入其年度教学工作量中,任课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报酬要与第一课堂的报酬相当。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总之,通过理顺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机制,可以有效提高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第二课堂的一种长效模式,最终达到提高第二课堂活动整体品味和层次的目的。
篇6
关键词:第二课堂;缅甸语;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04-02
狭义的课堂分为课堂教育以及课堂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系统理论文化知识学习之外,对本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文化知识拓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高就业能力和个体竞争力的重要课堂。第二课堂主要是补充课堂知识之外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场地,同样,作为学习语言来说,第二课堂承担的任务和意义非常重大。不同时期的第二课堂甚至可以影响本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其是对语言学习者来说,第二课堂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专业意识的形成与学生的学习生涯、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中缅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增多,尤其是缅甸大选之后政治经济趋于稳定和渴望经济发展,迎来了缅甸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缅甸语也成为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语种,对缅甸语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多,但是作为较小语种的缅甸语却是不被人们所熟知的语种。尤其是地方院校所招录的缅甸语专业学生,除了极少数同学出于自身意愿报考之外,绝大多数同学多半是都是调剂至本专业的同学,更是谈不上了解。因此,第二课堂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一、入学初期阶段
1.了解专业现状、前景。绝大多数学生以及家长不了解本专业,可以从缅甸语的教育历史、发展、当前状况,通过新闻、报纸、图片等方式实事求是地介绍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缅甸语专业是什么样的一门专业;接着,介绍本专业在本校的办学历史、模式以及办学理念,详细介绍本专业大学四年规划以及培养模式;再次,介绍本校毕业生的已就业情况和毕业就业领域。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缅甸语专业的基本情况。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主要以介绍、分享为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专业信念。第二课堂大量糅合缅甸文化,把与缅甸相关的民族、服饰、风俗习惯、、风景名胜等引入第二课堂。组织者以轻松的气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就业前景的介绍,同学们肯定会形成一定的认知和职业期望,这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专业意识和专业信念,从而树立专业学习信心。入学初期阶段的第二课堂组织主要是以认识、了解缅甸语专业为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循序渐进地树立专业信念和学习信心。
二、语言学习阶段
语言学习阶段第二课堂承担着培养语言综合能力、自主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素养的形成。语言学习阶段又分为:初期语言学习阶段、语言发展阶段。
1.初期语言学习阶段。初期语言学习阶段第二课堂组织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进行学习方法和技能的传授。面对一门新的语言来说,怎样学好是需要一定的经验总结,这个阶段的第二课堂应该偏向于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交流。巩固语音学习和基础的同时,引入比较有趣味性的活动,多方位的让学生来了解缅甸的文化和社会现况,特别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风俗习惯、民居、风景、旅游等,适度缓解语言学习所带来的枯燥。
第二课堂主要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发挥主体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步入语言学习的正轨。尤其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探讨,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寓教于乐。第二课堂的形式应该丰富多彩,不局限于室内课,本阶段正是学生对缅甸产生许多疑问和好奇的阶段,应当充分利用好缅籍教师资源。由缅籍教师带着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或者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缅籍教师纠正发音和引导学生开口讲口语能力。组织老生与新生交流留学心得体会,让他们从学生层面得到感情和认知上的共鸣,获得学习方法的同时也打好语言基础。围绕语音、书法等方面采取组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语言发展阶段。任何语言的学习最终都是要应用到时间当中去,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多地是体现在使用当中,正如经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运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高度熟练的形成要靠大量的实践来完成,第二课堂就是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以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课外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充分在第二课堂上体现,巩固和扩展第一课堂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通过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之外的实践性活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元音运用环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增强集体协作意识,改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第一课堂的上课效果。此外,通过第二课堂也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这个阶段里,最重要的就是把第一课堂所学充分融入到第二课堂,不仅从语言学习角度使学生获益,更多的还是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在本阶段,适当把考研理念灌输给学生,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第二课堂在延伸和拓展第一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待人接物处事教育,尤其特别是要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素养。这就要求学生深刻了解缅甸的各种礼仪和忌讳,缅甸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佛教教义贯穿到缅甸人民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跨文化交际不仅要了解文化还要了解缅甸人,了解相应的场合和礼仪用语。
三、语言运用阶段
语言能力达到熟练运用阶段时,第二课堂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再是简单的图片浏览和简单的语言交流。第二课堂必须要有相对精细的目标和策划,活动组织应该更具科学性和创新性。本阶段重点着眼于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举办缅甸语的相关活动,并给予一定的补贴,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第二课堂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语言综合能力,还能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实践上的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语言能力。此阶段的第二课堂组织形式趋向于走向课堂外的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大学生创业项目;组织所有学生参与该语种的省级比赛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他们面对压力的缓解能力。
第二课堂的开设对促进语言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和价值。每一阶段所采用的第二课堂形式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现在缅甸语专业上。缅甸语专业的各个阶段采用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的组织内容应该是比较有计划和目的的,这样不仅能巩固延伸第一课堂的文化知识,还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具备开阔的眼界和创新实践能力。正确开展好第二课堂的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当然,再次过程中还是应该分阶段性的探索和实施,在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内适度开展,不应该本末倒置,不重视第一课堂反而花太多时间在第二课堂上。
参考文献:
[1]赵广平.如何搞好大学英语课外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S).
[2]周淑珍.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J].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377-379
篇7
关键词:第二课堂;活动;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128-02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重点。除了口语、口译教学,“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主、以书本讲义为主”的教学模式仍然在“大展拳脚”。这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培养。按照语言习得规律,学习者只有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并且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合理运用语言并达到交际的目的。然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已经成为英语专业教学的瓶颈。从学生方面来讲,外语可利用资源不少,但是与非专业学生共用与分享的方式与环境不同,使可利用性锐减。为了弥补不足,扭转被动的教学局面,我们必须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辟单独的第二课堂,努力创造语言实践环境,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增强学生活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
一、开辟英语专业的第二课堂的意义及作用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提高外语交际能力重要因素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语言应用性的实践练习。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语言实践的比例至少为1:4。因此,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二课堂是个性化并且极富挑战性的活动平台,由各具特色的课外活动组成。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自由选择、自愿参加。在兴趣的推动下,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由于第二课堂的学习环境轻松愉快,学习者更容易放下压力,全身心的投入。遇到问题时,更愿意积极面对,与同伴协同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潜能,不断尝试新方法、新思路加以解决。因此,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课堂作为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存在先天不足。首先,第一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第一课堂的每一门课程都被限定在一定学时内完成。教师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后,已无暇带领学生进行大量语言实践活动,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钩成为必然。其次,教学内容受到教材的限制。语言材料如同浩瀚无垠的大海,教材中介绍的语言知识好比是大海中泛起的浪花。有限的语言知识输入量和狭窄的知识面很难使学生具备全面的语言交际能力。最后,教学模式和内容的统一与“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理念本质上就是相互矛盾的。综上所述 ,要突破第一课堂的局限就必须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引导学生将第一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拿到第二课堂去消化、理解和实践 ,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得以延伸。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受时间、地点和教材的限制,能够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不仅是各种课外活动的参与者,更是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在活动策划、准备和组织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增长语言知识、开阔视野、锻炼组织能力,学会与人沟通与合作,提高了语言的交际能力。语言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死抠书,抠死书”的怪圈。学生在欣赏自己的进步和成就的同时增强了语言学习的信心。
二、我校非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显著效果给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开设的启示
从我校成功的大英教改来看,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年10月份,新生军训刚一结束 ,迎接他们的就是英语演讲、外语节等比赛,学生很快明确学习的目标,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校学生纷纷在全省乃至全国各类英语大赛中获奖,仅在2004-2006年间获奖者就有58人。在2006年底“湖北省口译大赛”中,我校学生获得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东方世纪杯湖北省口译大赛电视总决赛”中获得季军。2007年又在全国英语大专辩论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是由语音实验室、多功能语言教室、共享影音讨论室、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同声传译实训室等构成的语言综合实验体系,总面积达5175平方米,充分调动了全校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的需求,其设备使用率是100%。 从调查的学生使用情况看,非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完成网络作业外,95%以上的时间用于第二课堂的相关活动,这使得学校的投入落到了实处。
三、规范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活动安排
重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的协调发展。坚持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密切配合,使之贯彻英语专业教学的始终。我院英语专业有三个方向,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规范与开展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革新鲜明的第二课堂活动。
综合专业特色和活动特色及教师学生可参与度,这里制定了相对稳定的活动时间表。活动时间大体分为年度性活动和日常性活动两类:年度性活动可以提前与国家或省市的赛事商妥,日常性活动可与非英语专业区分。活动可以按年级略加规划。
四、英语专业系统开设第二课堂活动的几点建议
我院专业过硬,师资精良,应该有实力系统开展我院深受各年级学生欢迎的品牌活动。单项的第二课堂活动可由相关课程教师指导。比如:第二课堂活动 “英文戏剧大赛 ”的很多剧目都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和创新,戏剧的布景和道具凝结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劳动,加深了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英美文学和写作的教师可以指导。 “英语语音大赛”和“英语卡拉 OK大赛”对于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矫正英语发音、激发学习兴趣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语音的教师可以参与。“外研社杯大专英语辩论赛选拔赛”和“全国英语演讲比赛选拔赛 ”是英语专业学生中最具影响的两项赛事,通过公平竞争优秀选手被选组成英语辩论队和英语演讲兴趣小组,由演讲辩论课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辅导、组织观摩全国比赛录像资料、进行队内模拟比赛, 提高实战能力再合适不过。每周的“英语讲座 ”被誉为英语专业的 “百家讲坛 ”。讲座结合英语专业自身特点,围绕英语专业学习方法、英美文学文化背景知识、西方风俗礼仪还可以由外籍专家为其活动的专业性提供了保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由于专业教师授课任务比较重,“师傅”们尚需减负才能上第二课堂之岗。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之养成自主构想的习惯。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更应该侧重培养学生:有效控制动机激发自己英语学习热情的能力;主动控制学习结果提高英语自主学习效率的能力;合理控制社会环境寻求他助的能力。学生了解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团体可自行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与自我奖励或惩罚机制,自行设置的英语学习活动单位活动时间。知道何时及如何得到他人的帮助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它决定个人英语学习的成败,因此,教授学生“真诚”、“虚心”求助,与他人协作共进能收到多倍的道理而不用动用自己的关系创造活动场所等。
实践催红花,英语系统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必将增强专业学生英语活力“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实践操作的诸多机会,通过多种课外学习策略的实施,使学生不断开口讲英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陈可猛.英语听力的第二课堂―浅谈校园英语电台的建设与作用
[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
[3]李宝爱.英语口语第二课堂[J].内蒙古教育,2002,(8).
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校园交易会;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127-03
随着商品贸易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商务实践能力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都是重英语教学轻商务实践的教学,这使得很多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因为商务实践能力的缺乏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针对这一现状,本项目组以第二课堂为平台,策划组织了一次校园实战型商品交易会,并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证明了该活动对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商务实践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有广博的商务知识和熟练地商务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是,通过对高校老师及学生的问卷走访调查,笔者发现在当今的高校教学中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重英语轻商务的教学现状使很多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很顺利,但是商务实践操作能力差,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些基本的商务实践能力需要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得到重视才能使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更加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一)娴熟的商务操作技能
娴熟的商务操作技能包括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基本操作,商务电话、商务信函、商务文件的处理能力,能熟练掌握商务管理业务流程。以英文商务信函为例,作为国际上最常用的商业联系媒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信函写得好有助于促进和发展客户关系,也能够消除彼此间的误会;反之,也可能因不当信函招致新的矛盾,失去原有客户。拥有娴熟的商务操作技能才能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而通过实践获得这些商务操作技能能力才是与企业接轨的关键。
(二)开阔的商务视野和敏锐的商务思维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从事商务活动,因此,必须对一些商务实事热点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比如上海建立的自由贸易区、APEC会议以及广交会等。现在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这方面的了解普遍的存在着不足,商务视野较窄,这些不足在今后的商务工作中会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自身的发展。当商务视野变得开阔之后,学生的商务思维就会慢慢变得敏锐,对市场商机的嗅觉就会更加的灵敏,有利于学生商务工作的开展。培养商务视野和思维可以借助各种媒体,像报纸、电视新闻以及各种财经类节目等等。
(三)良好的商务沟通能力
沟通对于商务贸易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商务沟通包括诸多方面,比如与同事的沟通,与老板的沟通,与客户的沟通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与客户的沟通。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与客户沟通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笔者通过对在外贸行业工作的实习生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实习生在初期遇到的问题是与外商沟通问题。他们可以通过商务信函与外商合作,但是如果涉及到面对面与外商谈判时,有一部分人便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就要求当今高校培养既懂商贸基本知识,又具备良好的听说沟通能力的通用型商务人才。
(四)熟悉各国商务文化
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语言反映文化需要,文化能更准确的使用语言。在日常的商务交际活动中,常常出现因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而引发误解和冲突,最后导致谈判或交流的失败。因此,在日常的商务英语学习中应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恰当的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并用英语的思维习惯和要求来进行商务交往。同时积极了解各国的商业价值观、经营理念、文化习惯、思维方式的不同,并通过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阅读英语报刊和文章、网络等方式了解更多各国的商务文化、商务信息及商务习惯礼仪等。只有在熟悉各国的商务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够顺利的完成商务交际活动。
二、校园实战型商品交易会活动设计与实施
以上几方面简要地叙述了商务英语专业应具备的商务实践技能,但是,这些商务实践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如何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一直都是热点问题。笔者所在的河北金融学院商务外语系经过多年的教学发展已经形成了诸多特色鲜明、有较大影响力的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例如Flame Youth、Cool Fun、英语话剧表演等,而商务类活动却少之又少。为了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们的商务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了丰富商务类的第二课堂活动,我们举办了一次校园实战型商品交易会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以下是该活动的实施方案:
活动目的:通过举办校园实战型商品交易会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置于真实的商务环境中以锻炼和提高其商务实践能力。
活动对象:全体在校人员
活动地点:河北金融学院音乐广场
活动形式:本次校园实战型商品交易会共设10个展位,面向商务外语系全体学生公开招标。有意竞标者组成竞标小组(不超过6人),首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并分析市场信息,然后做成本预算,决定采购商品,之后递交竞标策划书。竞标成功者获得展位使用权及300元活动经费,可用于商品采购、活动宣传等,展会结束后每个展位需交回200元,其余部分作为利润及奖励归小组留存。此外,为了锻炼学生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活动组织方特邀请河北金融学院12名外教参加此次交易会,并赠予每位外教五十元的代金券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更加真实的交易会环境。在交易会进行期间,活动方还会对外教、学生、竞标小组成员等进行调查问卷和随机采访,之后分析数据,进行研究。
收银形式:交易会设置统一的收银台,并且给每个竞标小组配置一份两联的收据,作为活动结束后评选最佳销售团队的依据,以此保障公平性。
评优标准:交易会结束后评出三组优秀团队,评选标准包括销售利润、团队合作、与外教沟通三项内容,权重各占40%、30%、30%。
宣传方式 :组织者采用了校内广播、QQ、微博、微信、校园贴吧、展板、邀请函等方式进行全面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校园实战型商品交易会效果分析
(一)竞标小组商务技能的提升
在此次商品交易会结束后,组织者对各竞标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87%的同学一致认为此次活动对商务技能提升有很大帮助,11%的同学认为有一些帮助,仅有2%的同学认为基本没有帮助。
在商务技能提升方面则主要集中于市场调研、成本预算、商务谈判、团队协作这四个方面。大约91%的竞标小组成员认为提升了市场调研能力,85%的成员认为提升了成本预算能力,79%的成员认为提升了商务谈判能力,72%的成员认为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1.市场调研能力的提升
由此次调查问卷结果来分析,91%的竞标小组一致认为市场调研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充足的市场调研活动是竞标小组取得成功的基石。竞标小组需要了解当前市场情况,分析顾客类型,确定选购商品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市场调研能力。
2.成本预算能力的提升
由于本校首次举办实战型商品交易会,所有竞标小组都是初次参加此类活动,他们需要自己制定成本计划、利润比例、定价原则等等。既提高了竞标小组成本核算、定价议价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遵守收银流程、利用票据规范核算的意识。
3.商务谈判能力的提升
商务谈判能力的锻炼不仅体现在在购买商品过程中的讨价还价的能力,也体现在当天交易会与外教的交流和与学生的沟通。其中,与外教的交流更是重中之重,竞标小组需要对商品进行英文介绍,对价格进行沟通。这些都需要商务谈判能力,是商务英语专业结合自身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实战应用。
4.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由于整个商品交易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的,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必须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协商合作。整个活动从头至尾都要求竞标小组进行合理的团队分工,及时处理应急情况,只有这样交易才能顺利进行。
(二)组织者商务技能的提升
同竞标小组不同,活动组织者的能力提升主要在于调研分析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
1.调研分析能力的提升
组织者从商务英语专业就业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商务实践能力是商务英语专业在校生所缺乏的,因此,对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实践能力的方式进行了探讨。为了充分贴合商务外语系的实际情况,组织者特意对商务外语系学生进行了意愿调查,发现实战型商品交易会活动更符合实际情况,更能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2.组织沟通能力的提升
在实战型商品交易会的准备阶段,组织者需要同多方组织与交流,极大地提升了组织实施的能力。首先,活动的计划安排确定之后,需要进行项目申请、场地申请等确保活动的实施日期不会发生意外变动。其次,需要项目小组依靠系学生会、各班班委、任课老师等多方力量下发通知,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还需要制作英文活动介绍、邀请函等,邀请外教参加活动,并对竞标小组进行培训。活动当天还涉及条幅的悬挂、展板的摆放、场地的布置、音响设备的调试,收银台的设置等等。
3.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
在商品交易会活动的整个阶段,都有意外情况发生。尽管我们在活动开始前已经做出了详细的策划,然而在活动的具体实施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在交易会当天气氛火爆,全校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非竞标人员趁机买卖商品的行为。考虑到展位的混乱很可能影响到外教的判断力,在非竞标展位使用代金券出现阻碍。因此,组织者经协商决定将竞标小组和非竞标人员进行分隔,并且组织专门人员对外教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解释。这些突况都极大地提升了组织者的应急处理能力。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实践能力的建议
(一)第二课堂活动应遵循科学的设计原则
本次实战型商品交易会的调查问卷统计了竞标小组成员认为商务英语专业需要掌握的技能。49%的同学认为商务技能比较重要,19%的同学认为英语能力比较重要,而23%的同学认为二者同样重要。而在49%的认为商务技能重要的同学中,其中11%的同学认为良好的商务沟通交际能力比较重要,9%的同学认为熟悉各国商务文化比较重要,12%的同学需要娴熟的商务操作技能,17%认为全面的综合素质是必须的。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首先,要充分考虑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活动内容应该既包含英语实训又包含商务能力的实践;其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应该高度仿真,贴近实际,使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二)第二课堂活动应贴合学生就业方向
在调查问卷的“您认为开展什么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这个问题上,有一部分同学提到现阶段课程种类多,内容宽泛,缺乏针对性,希望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充分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意愿开展,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
因此,在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之前,应该对商务外语系学生就业方向和工作意愿进行一次调查。进而有针对性的分析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据此组织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如,对于有意向从事外贸行业的学生,应该加强其外贸知识的积累和外贸流程的熟悉,可以通过实景模拟外贸业务流程来增强其商务实践能力。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应更加灵活
第二课堂活动应该把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在此次商品交易会的调查反馈中,69%的学生是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来提升商务技能的,11%的同学通过网上看视频学习,17%的同学与校外贸易人员交流。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来提升商务技能是比较常见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缺乏真实场景,实践性不强,效果不佳。因此,大部分同学希望能有形式更加多样、灵活的第二课堂活动。此次实战型商品交易会极大地提升了商务外语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经验交流大会中饱受赞誉,是河北金融学院商务外语系对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创新的一次典范。
(四)第二课堂活动应有完善的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是否完善既影响到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影响活动效果。完善的评价体系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活动涉及的多种因素,如:商务技能、团队精神、沟通交流、组织管理等方面,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公平公正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重视此次活动,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
五、结语
总体来看,此次实战型商品交易会产品多样、规模适中,以真实的交易会形式切实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们的商务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以后类似的第二课堂活动的举办提供了经验借鉴。希望这种形式新颖、效果显著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够越来越多,为培养学生的商务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使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何明霞.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国际商务实践技能训练设计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2] 尹雪艳.商务英语核心能力需求调查报告―一项实证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6).
[3] 徐晓飞.实践型商务英语复合人才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1(6).
[4] 姚璐璐.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结构及其立体化课程设置的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7(11).
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6-0149-03
一、引言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又可以称为“课外活动”,它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合理延伸和适当补充,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选择和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是毕业生具有在就业市场上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适合职位要求,战胜竞争对手,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仅是高校内部支撑力、生存力和发展力的一种体现,其竞争力水平和内在各项要素的组合,也直接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高质量的就业,而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科学设计商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竞争力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应变能力、沟通交际能力、表达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参加到自己感兴趣的团体活动中,要和不同的老师、学生交往,不仅能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能提高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参加专业组织的各项活动,还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管学什么专业,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引导他们去认真学习。通过第二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学生则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通过自身努力,不断丰富自己、超越自己,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学习也就自然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这样他们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有利于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
第二课堂活动和第一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学整体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第一课堂教学有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有限、班级人数太多等局限性,不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个性和特长。而第二课堂活动则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特点,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不仅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还能够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有利于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施展教育,其核心就是在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区别的教育,最终使其成为有用之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由于学生的人数较多,第一课堂教学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潜能能够得到发挥,长处得到发扬,而个别学生的困难也能得到解决。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专业技能竞赛
专业技能竞赛是融学、练、赛为一体的综合活动,是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竞赛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第二课堂有效性的助推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参与各级专业技能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参与的竞赛可以是多层次多级别的,如专业级竞赛、院系级竞赛、省级、国家级竞赛等。高职学生毕业时应该怀揣竞赛获奖证书、技能证书等参与职场竞争,并将之作为实现理想就业的敲门砖之一。
(二)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是广大学生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众性业余组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学生社团已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专题讲座
讲座是开拓学生视野最为有效的途径,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个重点内容。学校可以聘请行业企业的有关专家、学者来校做讲座,也可以由自己学校的老师给学生做讲座。讲座类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素质教育讲座和专业知识讲座。学校可以给学生做一本成长记录册,让学生把在第二课堂所参加的活动、讲座等都记录在册,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规定数量的各种类型的讲座,讲座组织部门做好统计工作,将学生参加的讲座记录在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上。
(四)社区活动
现在很多高校的宿舍都是采用社区化的管理模式,社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窗口之一,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能力的主要场所之一,为学生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和相处提供了实践条件,通过学习与生活中的相互借鉴,学生也可以逐步完善自己。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大学生宿舍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四、有利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商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设计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竞赛、社团活动、专题讲座、宿舍社区活动等,这些活动的组织部门可以是学院、分院、专业组,也可以是社区、社团、协会或班级。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专业建设的角度谈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如何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举办专业讲座
在新生人校后可以举行优秀校友讲座,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当前的工作经验。同时可以开设专业认知讲座、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学业生涯规划讲座和英语学习策略讲座,帮助新生快速认知专业和适应大学生活。从第二学期开始,可以邀请校内外的行业企业专家或老师做讲座,如英语四六级备课讲座、专业考证讲座、职业素养讲座、求职与应聘技巧讲座等。
(二)举办各种英语技能竞赛
就我院而言,除了学院或分院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各项社团活动和竞赛外,商务英语专业组也会组织各种英语技能竞赛,如英语口语比赛、英文写作比赛、大学生英语竞赛、英文产品展示竞赛、商务英语知识竞赛、英语语音知识竞赛、英语情景剧比赛等。通过专业技能竞赛选拔出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参加浙江省高职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浙江省英语写作大赛和全国的外贸技能大赛。通过比赛的组织和教师的赛前辅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接触英语的机会大大增加,如果在比赛中获奖了,学生也就更加的自信,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组建社区英语学习小组
大学生宿舍社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社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以寝室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织,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选定小组长,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英语学习活动,并做好学习记录,由英语协会的干事和指导老师对学习小组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与考核,考核合格的在期末评奖学金是予以加分,同时可以参加“优秀学习团队”、“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社区英语学习小组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成立英语协会,定期组织英语活动
英语协会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社团,教师应走进英语协会,指导学生策划、安排、组织好各年级的英语活动。协会在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英语协会要定期开办英语角活动。在英语角活动中,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相识或不相识同学在没有任何压力,轻松自然的语言环境中相互交流,在口语表达方面相互促进,既锻炼了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又扩大了社会交际面。其次,英语协会要协助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组织和开展面向所有学生的各类英语技能竞赛,同时协会也可以举办面向会员的技能竞赛,如英文录入比赛、英文朗诵比赛、英文电影配音比赛等。此外,英语协会在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传统节日里,可以举办晚会、化装舞会等活动,这样使学生能更加直观感受到英美文化,同时一又可以增强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五)利用校广播电台,播放英语节目
广播站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喜爱英语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站播放英语节目,每天定时向全校学生播放一些难度适当、题材广泛、内容多样的英语节目。播放英语节目对播音员和收听节目的同学英语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一方面,参加英语播音的同学由于准备播音素材要接触到大量的英语材料,使得语言输入量大大增加,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能力和阅读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收听英语广播节目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时了解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还能带动了大家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篇10
关键词:第二课堂活动;演讲与辩论培训;学生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06-02
一、引言
近些年为了推进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育部先后修订了《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大纲》。修订后的两版大纲均指出了我国现今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国内学者文秋芳等(2010)通过对全国11所高校2189名文科学生思辨能力的调查发现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往往在口笔头表达中出现逻辑性差、表达困难等问题(高一虹,1999)。针对这些问题,两个新版大纲同时指出当今外语教学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随着要求的提出,国内各个高校教师纷纷撰写论文提出新的课程规划,如任文(2007),刘艳萍(2009)等提出演讲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周淑珍(2004),李凤荣(2005)则提出通过各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虽然笔者所在高校也一直举办一些常规性第二课堂活动,如英文歌曲、配音大赛来丰富同学课余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在用英语做交流时,依然存在言辞表达不准确,缺乏创新观点等问题。选的学生在参加省、市和国家级各类英语大赛中也收效甚微。第二课堂活动并未真正成为课内教学的延续,学生缺乏一个课内外相互结合的平台来活跃其思维、拓宽其知识范围,加强其人文素养和提高其思辨能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所在的课题组重新定位了当前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将演讲和辩论课程的建设与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期望能真正实现学生语言、知识范围、心理素质和思辨能力全方位的提高。
二、二课堂活动和演讲培训课整体规划的必要性
高校英语的课内教学(无论专业与非专业)长期以来强调对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培训,模仿、记忆、重述都是常用的课堂训练环节,缺乏对思维方式和判断力的培养。广大学生也以通过各类考试,获得不同程度的等级证书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即便有意识的要提高外语的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技巧,往往也会因缺乏相关技巧的培训而无法在语言使用层面产生巨大飞跃。此外,二课堂活动如仅仅设计以模仿和背诵为主的配音、朗诵大赛则无异于课内训练,难以做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突破。
演讲辩论培训课和第二课堂活动整体规划强调在课内(即演讲辩论课)加强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合理安排信息要点、掌握公众讲话技巧的能力;课外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实践活动的平台,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动力,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保证学生从学习知识到学习方法,从懂得语言用法到会用语言,从学习交际到交际中去的能力不断加强。
三、改革后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
为了解决本校学生口语表达方面开口难,内容空洞等问题,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一致讨论认为应将演讲与辩论培训课作为整个体系的中心位置。以该课程所提出的训练目标位依据,设计我们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演讲辩论课为圆心辐射带动各项活动的开展。在课题开展的一年半里,我们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演讲辩论培训的方式。笔者首先在外国语学院英文系作为试点,每周三为学生开设2节有关演讲和辩论的培训课程。授课教师为学院外籍教师,课题组教师与其他3名中教配合辅导学生。培训课每学期为17周,学期末参加演讲测试,合格者会给与创新学分。学生的主体为2、3年级,少部分为1年级新生。整体课程的设置也充分考虑到了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接轨,并为第二课堂活动做指导。
(二)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首推每年一次的英语演讲赛和辩论赛。演讲赛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行,比赛形式分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和现场回答三个部分;辩论赛则在第二学期举行,比赛模式与现今国内举办的大赛保持一致,即采用英国议会制的辩论格局。中教负责对入选选手做进一步的除常规培训外的赛前指导。校内比赛选拔出的优秀选手会被推荐参加自治区及国家级的相关比赛。
(三)开设外教讲座和口语角。课内对学生在公众演讲技巧上的指导无论从时间和人数上都无法满足非专业学生的需求。外教则利用周五晚上时间为校内非专业同学开办西方文化及公众演讲能力的讲座。在省和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则轮流负责在校内开办口语角活动,以自身的经历感染更多同学。无论是讲座还是口语角我们都期望能带给广大同学更多的信息,扩大他们的视野,树立学习的榜样。
(四)开设英语戏剧比赛。国内学者黄源深(2010)曾提出我国英语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语言基本功的课程应当尽量减少,语言文化知识、思想方法和思辨课的比重则需要加强。这期中就包含对西方经典名著的细读,如莎士比亚作品等。为了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避免学生仅仅以掌握语言技能为终极目标,我们鼓励二年级以上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选取莎剧的片段来表演,各班授课老师负责指导和排演。校内选拔优秀的表演小组还会得到外教的进一步指导,在校内一年一度的外语文化节上公演。2011年优秀获奖者还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莎士比亚戏剧节”的选拔赛。
(五)建立模拟联合国协会。经过60多年的发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现在已经风靡全世界,形式多样,规模不一,有国际大会、全国大会,还有地区级和校际间的大会。通过在校内组建模拟联合国协会并派代表参加校际交流,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且学会了阅读背景资料,会场上书写大量文件,听取发言、阐述观点。在这样一种体验式活动的过程中,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融入外交情景,自觉主动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达。这种互动性极强的学习经历不但锻炼学生组织、策划、管理的能力,研究和写作的能力,演讲和辩论的能力,还加强了他们解决冲突、的能力,与他人沟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
四、改革后的第二课堂活动成效
通过将课程设计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结合,我校学生在过去一年中积极参与到各种类型的表演和竞赛中,不仅提高了自己语言使用能力,更加强了学习信心。
(一)校际交流和竞赛。2010年1月,我们选派3名同学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莎士比亚”戏剧节。6月份,选派4名同学参加了“外研社杯”和“欧盟-中国友好交流年辩论邀请赛”。4至7月,我校选派10名同学分别参加了在石河子大学和兰州大学举办的“模拟联合国大会”,获得最佳演讲、最佳代表和最佳立场文件奖等多项奖励。10月份,2名同学获得“外研社杯”新疆赛区演讲比赛特等奖,2名同学获得一等奖,4名同学获得二等奖。2名特等奖同学还取得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二)校内文化节的顺利举行。2011年3月至6月间,我们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外语文化节。在为期3个月的活动中,我们着重开展以培养学生外语思辨能力的为主的各类型活动、竞赛及专题讲座。全校22个学院,近1500多名学生参与了我们从初赛、复赛到决赛的4大类竞赛。各类决赛获奖者参与了文化节闭幕式的汇报演出,在师生中引起巨大反响。
五、第二课堂活动改革的启示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学生不仅语言能力有所提高,其思辨能力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些改革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一)形成动态、灵活的学习体系。在整个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一直处于培训、比赛、培训这种连续性的学习体系下。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即获得练习的机会,并在教师的协助下发现自我的不足,及时弥补。
(二)提升学生自信、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和相关竞赛的锻炼,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有效推理、运用论据、组织观点的方法;也更加注重在公开场合讲话时如何与听众沟通,及非语言因素的使用。有了这些相关知识的储备,学生自信心得以提升,语言的表述也更加准确、清晰、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三)培养了学生互学、互助风气。在课题开展一年多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意外收获,其中之一就是培训班里最早的一批同学在修完课程之后,自发组织起来招募新生,每周一次的协助低年级同学锻炼公众讲话能力。老生带动新生,并树立了榜样,校园内学生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0.
\[3\]高一虹.外语学习木桶的”短板”——从一次失败的演讲谈起\[J\].国外外语教学,1999,(3):6-9.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5\]李凤荣,安晓灿,孙东菱.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9-72.
\[6\]任文.英语演讲课与能力素质培养\[J\].中国外语,2007,(10):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