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8 18:1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辅导员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基于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
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第一次从政策层面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概念。
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根据教育部和陕西省教工委的有关要求,我院积极探索,去年底开始组建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
2、基于我校面临形势的需要
2015年为我校的教学改革年,在改革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变革意义的修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一体多翼,多翼部分的大量工作需要在第二课堂实现,主要由学生工作系统来完成。学生工作系统由过去的安全稳定的维护部门、安全稳定的消防员、一个保姆团队,要上升为人才培养部门的组成部分。对这支队伍的整体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要求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系统和辅导员提出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二、专业团队、工作室定位、开展工作的途径和开展工作的方法
1、专业团队、工作室的定位及开展工作的途径
辅导员专业团队侧重理论性的研究和探讨,需要用专业化来探索。探索是具有方向性、指向性的。主要研究和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最前沿的、具有潮流性的理论和新动向以及实现工作的基本途径,为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成员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优质培训,搭建良好的研究、学习和交流平台,拓展其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使其理论水平得到提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辅导员工作室是基于理论探索基础之上,面向全校学生,面向基层,开展学生工作的组织(或叫教师社团),它全方位为他们提供心贴心、一对一跟踪式的咨询、解惑、指导、帮助、培训、生活导航等全面服务;同时,也为朋辈辅导员、教师,为学生社团和学生干部提供各种培训和服务,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搭建平台。
2、工作室开展工作的方法
一是工作室要基于团队的理论,把团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工作的理念,把工作的理念落实到工作方法和途径当中,谋求工作的平台;二是工作室内部要结合工作室的定位和目标,不断地拓展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内容、范围、途径和阵地。我们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团队的吸引力为学生在黑暗的夜空中点一盏最亮的灯,把所有需求者吸引到工作室来。
三、我校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建设的基本情况
1、制定了工作方案
每个工作室制定有详实的工作方案(包括:工作室的名称、简介、工作室定位、工作内容、工作载体、工作计划、专业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咨询和服务等)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
目前,17个工作室均建立了网络微信公众平台,受众群体不断增加。如:西京驿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平台已有关注用户3300余人,仅2014年10月30日晚,工作室组织的一次达人秀决赛,微信公众平台单日浏览量近20000人次。
2、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
(1)学院先后制定了《西京学院辅导员专业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和《西京学院关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制度,从而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学校鼓励辅导员个人或团体自愿申请组建辅导员工作室,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优秀(特色)辅导员工作室”评选活动,获奖工作室成员在政策允许的条件范围内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级别评定时予以倾斜,被评为优秀(特色)辅导员工作室的成员,在岗位评聘、职称评审时,优先予以考虑。
(3)保障运行经费
学校保障辅导员专业团队必要的运行经费,其经费从辅导员年度专项培训经费中支出;辅导员工作室运行经费学校允许社区(书院)从本单位年度发展基金中支出;社区(书院)要为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提供充足的工作时间保障、经费保障和良好工作条件,并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3、构架了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运行系统
目前,学校在校级层面组建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大学生党团和班级建设团队;大学生学业指导团队;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团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咨询团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团队;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团队等8个辅导员专业团队。而8个辅导员专业团队又下设17个辅导员工作室。
四、团队和工作室的主要特点
1、团队协同精神凸显
辅导员原来只负责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在团队、工作室要面向整个社区(书院),甚至要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变人自为战、班自为战为团队协同作战。
2、团队成员专业多样化
团队或工作室成员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结构的合理搭配,促进了专业团队梯队建设,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团队架构。
3、整合资源,优化队伍
在遇到问题和进行危机处理时,团队工作模式为辅导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后援支持和专业后援支持。后援支持还能使团队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力量进一步整合,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稳定的发挥,工作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辅导员职业倦怠中的无价值感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五、辅导员专业团队和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目标
篇2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22-02
一、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基本特征
1.职业技能竞赛更强调辅导员潜能的发掘和提升。传统的辅导员更加强调对学生的辅导工作,而忽视了对辅导员本身素质、技能的培养和开发。传统型辅导员往往注重消除大学生的障碍和处理危机方面的能力和潜力。职业技能竞赛在矫治和发掘辅导员潜能性辅导工作的基础上,挖掘和整合各种素养,增进大学辅导员相应的实际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化了辅导员的职业性和竟争性,从而开发高校辅导员潜能,挖掘辅导员的职业潜质,帮助大学生发展自己的生涯规划和职业前程。
2.职业技能竞赛更强调辅导员人格素养的完善与丰富。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不是过多地集中在开发潜能、培养技术、增强竞赛等方面的能力,而是在这种职业技能竞赛氛围中感受到作为一个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即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使得其更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状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教师职业性为辅的一般性规律,开展促进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常规的职业辅导活动。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使辅导员提高自尊心、自信心,而且可以为辅导员人格素养的提升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社交能力,完善和丰富辅导员人格,从而促进学生人格更加完善。
3.职业技能竞赛更强调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其任务十分艰巨,其认知能力和工作水平影响大学生整体素养水平。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仅反应出当前辅导员的状况,而且能反映出学生心理品质是否能得到发展,心理潜能是否得到有效开发。在职业化和专业化背景下辅导员必须提升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水平,既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又能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可持续发展,这是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更为严格的要求。
二、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
1.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的高等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管理、学生的思想,学校应在学生行为的管理上下工夫。职业技能竞赛迎合了高校辅导员的这一工作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的学业辅导。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导活动,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和客观帮助来实现学习知识的目的,辅导员在这方面的工作就是开发、整合自身的职业技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学习服务,提高其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二是大学生的人格辅导。它的主要宗旨在于帮助和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成长与健全发展。三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以其事业发展为核心,贯穿了人的一生的各个阶段,辅导员应根据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学生各自的情况、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其职业发展前景进行设计、规划,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
2.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对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职业技能竞赛不仅给高校辅导员提升个人素质提供平台,而且对其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要求辅导员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职业技能竞赛对辅导员来说既是一次挑战,又可以成为一次机遇,在竞赛中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能看到差距和不足,促使自己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二是要求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重新认识清楚辅导员的角色。辅导员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三是要求辅导员重构知识结构,掌握新理论、新方法。当前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氛围中的大学生辅导员,对于自身的知识结构要做到合理和多元,各个方面都需涉及到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因此,要胜任辅导员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重构自身知识体系。
三、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1.积极搭建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和展示辅导员个人魅力的舞台。培训对一个高校辅导员来说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增强辅导员的技能技巧,而且为辅导员提供提升自身素养的锻炼平台。要创建立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面对高校林林总总的技能比赛,就需要设置专门的针对辅导员的培训教材和培训内容。要制定多元化的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制定培训方案犹如船舶有了航海的指南,朝着既定的方向航行,不迷失方向,有明确的标准和目标。要建立健全多形式、多样化、多层次的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2.要建立健全合理化的职业技能保障机制和进一步丰富辅导员职业技能的激励制度。辅导员职业技能保障机制,对大学辅导员职业技术能力竞赛十分必要,有利于增强高校辅导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促进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设立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与制度,诸如一些考核制度、奖罚制度、激励制度、惩处机制等办法,另一方面,要建立培训档案管理,设立培训专项经费用来鼓励积极工作的人员,增强辅导员职业技能的各项保障能力和协助机制,使得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在提升素质和增强能力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其工作职能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有效化。
3.搭建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科研平台,提升辅导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科研水平是衡量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应积极引导高校辅导员开展科研训练和研究能力,努力搭建职业技能竞赛科研平台,培养大批科研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专职辅导员,发表高水平的关于辅导员职业技能方面的科研论文,提高科研水平。其一,要不断设立辅导员职业技能省级、课题、校级科研课题,提供专项资金申报各级科研项目,鼓励辅导员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辅导员对职业技能科研的兴趣,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其二,要定期召开职业技能经验交流会。经验交流对辅导员来说尤其重要,开展总结经验会不仅能够增强辅导员自身的技能水平,而且能够给辅导员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把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汇编成册,或出版科研论文集,以供全校辅导员学习借鉴、讨论、推广和宣传,转化为科研成果,甚至还可以成为精品辅导员课程。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刘文霞.个性教育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6]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4).
[8]继春.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篇3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尤其是对其兴趣、爱好、个性、能力、价值观、特长、经历以及存在的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比如,做出个人职业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职业定位、阶段目标、路径设计、评估与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计划与行动。
一般说来,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四大基本特征。
1.1可行性
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依据个人及其所处环境的现实来制定,才能成为能够实现和落实的计划方案,而不是没有依据或不着边际的幻想。如果所学非所用,或者不具备理想职业所要求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就不可行。
1.2适时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和未来职业行动的预测。因此,各项活动的实施及完成时间,都应该有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以便作为检查行动的依据。
1.3灵活性
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行动,涉及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规划应有弹性。随着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个人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以增加其适应性。
1.4持续性
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持续的职业活动安排,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2高校新入职辅导员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辅导员群体性职业生涯实现的手段,是指高校辅导员个体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组织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对高校辅导员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它既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又以辅导员个人的发展为目的。因此,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无论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还是对于辅导员个人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同时,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引领者。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高校新入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路径
3.1高校新入职辅导员职业角色的自我认识
作为一名高校新进辅导员,首要的问题就是尽快的实现角色转换,使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找到工作抓手,开展学生工作。因此,首先最重要的是塑造自身从形式到思想上的角色意识,尽快的实现从学生意识到老师意识的转变。通过理论的学习、经验的借鉴,实践的锻炼来丰富自己。其次,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综合性、专业性以及价值性。是一个全面育人的综合性岗位,所以要尽快的树立角色意识,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符合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3.2高校新入职辅导员的职业环境认识
高校设立思想政治辅导员是一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辅导员站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线,肩负着对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关心和帮助的伟大使命。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校稳定的重要职责,对于保证正常的学校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培养目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效果。
辅导员工作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和较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强自身教师专业化的培养与训练,掌握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知识与科研探究能力,提高自身的学术内涵与学术水平,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工作实践,全面有效地履行辅导员职责。坚持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科研化的职业路径。
3.3高校新入职辅导员职业目标的阶段设定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根据人们在不同时期普遍遇到的典型问题和经历不同,可以考虑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完成。这样既尽可能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又立足于现实,才能真正符合职业发展的要求。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我们可以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的要求。
新入职的辅导员老师,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这个阶段中,辅导员还处于学习、积累时期。工作重点应放在:一是在辅导员进行职业角色转换后,加强专项技能培训和开发,注意总结在工作中的得失与效果。二是发现培养学生成才过程中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帮助提升自身的职业认同度和美誉度。三是执行、完善或修订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为日后的中晚期职业生涯阶段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以能够娴熟地应对各种情况,独立地开展工作,成为辅导员工作队伍当中的中流砥柱,成为职业化、专家化的学生工作者。
3.4高校新入职辅导员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途径
(1)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多阅读、学习政治思想、教育理论,具备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还应及时关注和全面了解国际、国内时事,善于抓住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因势利导,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述深刻的道理,提高他们区别不同性质的矛盾和识别是非界限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政策、新闻,例如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政策、研究生招生管理政策等。最后,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职业作风。为人处事稳重、踏实、诚恳、真诚。能成为学生信赖和信服的对象。这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前提。
(2)工作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积累学生管理经验。建立、规范学生管理制度,加强班集体的有效组织管理,学生活动的积极开展。在形成规范的管理模式之后,养成学生的主动意识、自觉意识。通过管理来增强教育,促使学生管理为学生教育服务。同时,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风潮,掌握新型的管理沟通方式,突破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与距离。
(3)积极地参加培训与交流。例如政治理论培训、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学校学院间辅导员工作专题培训会、经验研讨交流会等。多学习、借鉴成熟优秀的工作方法与途径,开阔我们的工作视野与思路。其中,辅导员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一员。要解决各种学生心理问题。因此要特别注重参加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心理学知识,并且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指导方法。能够充分的了解并理解学生心理特点,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地做好学生心理疏散工作,这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提供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4)提升科研能力水平。加强个人科研能力水平的锻炼,将所学专业与辅导员实际联系起来,同时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熟悉教育规律,明确价值取向,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武装自己的工作与技能。开展专业化的辅导员工作。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来探究辅导员工作实务。同时也将日常管理实践成果转化为理论成果或学术成果,来促进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5)发掘自身的特长与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及时了解和发现自己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能力倾向,寻找自己的能力着眼点。将自己定位在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有所热爱才会更加投入。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价值。并不断结合学校学院辅导员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偏差。
辅导员要承担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导师、大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大学生的生活导师、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拓展者等诸多角色和任务,因此,作为新入职的高校辅导员老师要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和重点,要将自身的长期发展和高校的思想教育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学校系统来讲,也必须要高度重视新进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从根本上打造有专业化素质的复合型高校辅导员队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从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实现高等学校与辅导员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张君君.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篇4
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正迅速发展。对于高职学生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突出。据心理专家研究发现,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有轻度心理异常的达25.58%,其中有近9.7%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碍,有严重心理异常的达1.55%,心理健康障碍检出率高于国内大学生的平均心理障碍率。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来看学习层次较低,自信心不足,专业学习的任务较重,适应新环境、与人交往、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未来职业压力等方面问题日益突显。但高职学院心理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对心理辅导仍感陌生甚至心存偏见。当遇到挫折与困扰时,更愿意将心中的痛楚和压力告诉身边的朋友或同学。同心理教师相比,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打开心扉、交流感情、倾听烦恼,能把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也便于发现行为异常或有心理疾病者以便心理老师掌握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目前,在高职院校进行朋辈辅导运行机制研究,培训一些有助人意愿、助人潜力的学生成为朋辈辅导员,用朋辈心理咨询来解决高职大学生存在的一般性心理问题,营造出富有人文关怀和同辈支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缓解学生压力、维护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朋辈辅导或朋辈心理咨询(Peer Counseling),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是因专业人员匮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在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和革命。有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之后,美国等高校开始设立朋辈辅导的机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由矫治性转向发展性。辅导对象由过去单纯面向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扩及全体学生。辅导内容由心理治疗、职业指导扩展为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和职业辅导。朋辈辅导机制越来越健全,朋辈辅导得以推广。
20世纪末期,“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一词出现在我国大陆高等学校。现在已经有很多高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和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朋辈辅导员成为了一支高校不容忽视的助人队伍,在充分了解其特点及意义之后,深入研究其运行机制,对培养与恰当发挥朋辈辅导员队伍的作用显得很有必要。
二朋辈辅导及运行机制
(一)朋辈辅导的概念及特点
朋辈辅导或朋辈心理咨询(Peer Counseling)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朋辈包含了“朋友”和“同辈”的双重含义。“朋友”是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接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苏珊(Sussan,1973)认为,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受训和督导过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尽量少或者不给建议,提供倾听、支持及其他帮助的过程。格雷和霆多尔(Grey & Tindall,1978)对朋辈咨询定义为:“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包括一对一的帮助关系、小组领导关系、讨论领导关系、劝学、教学,以及人际间的帮助活动。
加拿大的朋辈辅导中心认为:“对于某些当事人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某些方面而言,由受过训练、掌握了积极倾听技巧的同伴志愿者所提供的帮助是最为有效的。”
高职朋辈心理辅导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通过培训和督导一批志愿者从事心理援助工作,在心理辅导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服务。与专业心理辅导相比,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自发性、义务性、简便有效性、直接干预性等特点,是高职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
(二)高职学生朋辈辅导的运行机制
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机制是从属于制度的。机制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制度机制运行规则具有强烈的社会性。结合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高职朋辈辅导的运行机制可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培训与管理制度;朋辈辅导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与个人成长制度;朋辈辅导员工作运行、成效评估与督导制度;各系心理成长部(含系心理成长干部、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信息员)工作长效机制的研究。
三朋辈辅导研究的目标与原则
(一)研究目标
一是朋辈辅导员培训目标。探索出朋辈辅导员的培训机制、培训课程与培训新方式。培训一批批心理健康意识强、自助能力强、有助人意愿与能力的学生成为朋辈辅导员,发挥学生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性和桥梁、纽带作用;
二是朋辈辅导工作运行目标。探索出朋辈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的原则、方式,应对各种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对朋辈辅导工作评估与督导机制的研究。
三是学生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快速反应与联动目标。努力做到班班有朋辈辅导员活动,个个寝室有助人者的身影,学生能得到便捷、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让朋辈辅导员成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一般心理问题能疏导、严重心理问题能识别与转介、心理危机能及时发现与零距离报告。
四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目标。形成专业与非专业、专职教师与学生辅导队伍、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五是整体提升学生的归属感与心理素质目标。通过营造富有人文关怀和同辈支持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生活的适应力、学业的满意度,整体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二)研究原则
一是科学原则。心理咨询是专业性与操作性要求较高的行业,朋辈辅导有别于人们的日常聊天与开导。教师应本着科学态度,遵循心理咨询的规律来指导与培训朋辈辅导员。
二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原则。在选拔、培训、开展工作与督导中既要尊重朋辈辅导员,同时也要尊重被助者。在助人中要秉承自助原则,要始终将帮助朋辈辅导员个人成长放在首位,朋辈辅导员个人的困扰与问题的解决是助人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双向负责原则。朋辈辅导员既要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被助者负责;督导老师既要对朋辈辅导员负责,也要对被助者负责。
四初步研究成果
第一,通过系部,在全院选拔与培训朋辈辅导员,先对入选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如SCL-90、人格测查,经过三个月的专题培训后,再进行测查,前后对比后确定合格朋辈辅导员,并颁发聘书。
第二,对合格朋辈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的实践培训。主要是针对本班与本寝室同学开展工作,熟悉工作流程、体会工作方法、定期汇报工作案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案例分析、回访辅导对象等方式,评估朋辈辅导工作并促进朋辈辅导员进一步成长。
第三,前期重点以人文系和花艺系为试点,培养和发现个人成长较快、助人技能掌握较好的朋辈辅导员,推动本寝室、本班、本系部朋辈辅导工作的落实,并在全院召开优秀朋辈辅导员经验交流会,推动朋辈辅导工作有效运行机制的形成,成功后再根据各系具体情况进行推广。
第四,在朋辈辅导员培训中,除进行相关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外,更注重解决学员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员去体悟、去化解、去提升,并完成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第五,在朋辈辅导工作的督导中,我们采用周一会诊制,每个心理咨询师分管一个系,分头搞好各系的会诊,就具体案例听取朋辈辅导的感受与个工作汇报。心理咨询师进行督导,并引导本系朋辈辅导员继续了解学生中凸显的某类问题,在认知、疏导方法等上面得到提升。然后,专兼咨询师一起对本周会诊交流感受和意见,让朋辈辅导工作有章可循,有师在导,真正让朋辈辅导员在助人中提升了自我,在自我提升中有更多能力去帮助同学,并在学期期末召开一次成功案例交流会。
第六,我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络与朋辈辅导QQ群,连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朋辈辅导员,注重平时交流,为朋辈辅导员自身健康保驾护航,为朋辈辅导员提供心理学理论与工作技能支持。
第七,培训朋辈辅导员策划与主持班级心理主题班会与团体训练,这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推动心理主题活动的常态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很强的可行性。我院以前只有4位老师可以给学生开设心理讲座,只1位老师能组织团体辅导与训练,这对于七八千在校生、60多个班集体,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而言,是无法满足的。于是,我们对朋辈辅导员中一部分组织与主持能力强的学生培训其策划与主持心理主题活动,如心理主题班会、寝室心理沙龙、团体训练,让他们组织寝室、班级甚至院级心理主题活动。通过1年多的努力,各个系部、班级涌现了一批能策划与组织心理活动的朋辈辅导员,开展心理主题活动89场。心理主题活动要求达到“三有”:活动前有策划方案,活动中有辅导员与院级朋辈辅导员观摩,活动后有总结提升。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每年的5月与10月定为各系心理主题班会观摩评比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专人负责方案的指导与现场评比。
总之,只要遵循心理咨询的基本规律,严格筛选与培训,科学管理与督导,高职朋辈辅导员不仅能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还能帮助学生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为朋友、同辈的心理健康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国海,刘勇.心理倾听———朋辈心理咨询[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2]伍翔.朋辈辅导员培训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7).
篇5
一 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
1 方便与学生沟通,熟悉学生情况,就业指导针对性强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与学生学习、工作、生活接触最密切、时间最长的老师。辅导员担负着对学生思想、健康、心理、学业、生活各个方面的教育任务。许多高校的辅导员也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20至30岁左右。这样的角色优势有利于与大学生进行沟通,更容易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大学期间,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很熟悉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征、学习生活状况。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方位、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
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科学的择业观是大学生走向人才市场寻找工作的先导。它能够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找到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还能推动和激励大学生去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建立科学的择业观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发展自我、实现人生目标的基础,对个人顺利就业及未来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引路人,首先就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认清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
3 及时发现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思考就业或面对就业压力、寻找就业机会的过程中,或充满美好憧憬、或紧张不安、或烦躁压抑、或信心十足、或失落彷徨等情绪状态,我们称之为就业心理。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有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自卑心理、就业从众心理、就业焦虑心理、就业依赖和怕苦心理。这时候,辅导员在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扮演着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能更快更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调整情绪,排除心理障碍,走出低谷。
4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就业信息员
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谁拥有更多的就业信息,谁就可以争取主动。搜集一定数量的与自己择业目标和方向有关的人才需求信息,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必要前提。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员,对于大学生来说,辅导员是市场就业信息的传递者。辅导员可以帮助大学生处理搜集来的各种就业信息,去伪存真,去糟取精,将就业信息变为具有高利用价值的择业工具。
二 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辅导员自身就业指导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
辅导员的工作所面对的是一群有青春活力、有思想、有文化的年轻人,主要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和学习中帮助他们。一个称职的辅导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不仅要遵循学校工作的一般原则,还要了解和掌握学校以外的教育和其他领域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当前,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就业方面,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积累,指导水平较低。调查显示,许多辅导员的工作与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不同,他们并没有对辅导员必备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而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辅导员较少。学科上的差异,也给辅导员带来挑战,教育能力的不足,知识结构的零碎,难以形成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导致辅导员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即便是受过专业的培训,但由于工作中存在惰性,很少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问题,更多地是依靠以往的经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就业指导方面,辅导员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缺乏专业的就业理论知识,只是凭借经验进行就业指导。社会、学校对辅导员的培训较少,缺乏实践机会。
2 对就业指导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
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高校的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繁琐,大部分时间花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这就导致了辅导员工作与培训时间发生冲突。并且辅导员对专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认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培训成效低,把培训工作当成一种负担。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需要长期进行培养的。现在许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都是在学生毕业前期的一段时间进行,时间仓促,效率低,市场动态无法准确掌握,导致学生准备不充分,整个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另外,就业指导内容缺少有效的体系,知识结构不完善,指导工作安排不合理,科学认识不足,使指导工作缺乏科学性。
3 辅导员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市场就业信息掌握不够准确
对就业市场信息是否准确掌握,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学生度过,对外界的信息掌握不准确,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够了解,包括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法律法规、地方的用人政策、供求环境及具体供求信息不够清楚。当用人单位走进校园时,辅导员只是与用人单位了解就业信息,却没有及时掌握社会大环境下的就业情况。另一方面,辅导员对市场信息掌握得不准确,对一些市场就业动态模糊不清,职位变化趋势分析不透彻,搜集信息的来源少,方法单一。辅导员与用人单位沟通少,学生无法直接与用人单位直接洽谈。当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需要维权的问题时,学生需要辅导员的帮助,但由于辅导员对就业法律法规了解较少,对学生的帮助显得力不从心。
三 增强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就业的胜任力
胜任力是指个体具有的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体现出为了达成理想绩效以恰当的方式一贯使用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形象、社会性动机、特质、思维模式、心理定式,以及思考、感知和行动的方式。这些与工作绩效十分紧密,可以用一些标准进行测量,并通过开发与培训加以改善和提高。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增强辅导员的胜任力十分重要。
1 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就业指导水平
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要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其途径包括:第一,高校为辅导员提供学习知识理论的平台。辅导员每天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繁杂的工作中,抽不出时间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学校要帮助辅导员跳出工作的限制,给予充足的时间学习,并借助有关机构进行各个学科知识的培训,形成多层次培训体系。第二,提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待遇问题和工作性质问题,许多辅导员对岗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辅导员激励机制。首先对辅导员进行目标考核,对完成各项指标优秀的辅导员给予奖励。其次,制定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酬薪分配方案,对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树立典范。最后,学校领导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对辅导员给予关怀帮助,让其热爱集体,全身心投入工作。第三,鼓励和支持辅导员走出校园增加实践经验。辅导员要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就必须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和社会实践经验。学校为辅导员提供与用人单位沟通的平台,支持辅导员去外地学习或者出国深造。
2 重视对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培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管理,重视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对辅导员进行岗位业务培训。要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让他们学习相关理论政策,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要时时记录工作内容,以便处理各种事物。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可经常进行座谈,交流工作经验。学校要为辅导员搭建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消除辅导员的不平衡心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我们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定位,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体制,重视辅导员的培训与学习。
3 加强信息化建设
搜集一定数量的就业信息,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基础。就业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每种渠道都有各自的特点,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帮助大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常见的就业信息搜集渠道主要有学生的就业指导机构,人才中介机构,传统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实践与教学实习。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后,面对这些就业信息,辅导员要帮助学生进行信息处理,包括就业信息真伪辨识、整理、利用。要注意信息的实效性,把握胜任力和难度原则。灵活运用信息,针对信息制定简历,共享信息资源。另外要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如用人单位的性质、单位特色、专业要求、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岗位描述、用人单位提供的条件等。学生根据这些就业信息,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的职业,为学生更好更顺利地就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叶文振.大学生就业导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2]胡忠任,滕元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篇6
1.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社会的发展与竞争也愈加激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素,因此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其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大学生常常会面临人际关系、学习成绩、生活环境以及就业选择等多方面的问题,由于在校期间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尚不完全,所以更加需要辅导员的帮助,学生的需求正是加强辅导员在心理教育中所发挥作用的关键力量。面对这一现状,我国的高校心理教育工作发展的尚不完全,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设施简陋、经费短缺等因素一直都是高校心理教育的瓶颈。另外,师资不足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高校应该认识到辅导员在心理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利用辅导员工作与学生日常接触的优势,拓展其工作职能,可以有效缓解心理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对于高校心理教育发展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2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教育已经从以知识为中心转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教育的目标也由重视知识与技能发展为重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全面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综合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内心思想的教育,重在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障碍而引多起违法事件,所以高校心理教育应该更加受到重视。面对这样的现状,通过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缓解直至消除他们内心的不健康因素是重要的手段,形式也非常紧迫。高校的辅导员承担着管理和服务育人的重任,由于他们与学生日常相处的时间较多,所以应该有效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2.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2.1加强对心理教育的重视
辅导员应该了解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内涵,准确掌握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与需求,从思想上认识到辅导员在心理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树立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互结合的理念。高校心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教育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也是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关键,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明确自身在心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另外,高校的教师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能力,实施辅导员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线,这既是满足自身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重要推进作用,缺乏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已经不能算是一位合格的教师,这一点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中已经明确指出。由此可见,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应该加强对辅导员心理教育的培养工作。
2.2加强辅导员理论知识的培训
心理学是所有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的心理学科素质,掌握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在内的心理学相关学科知识对于他们日常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辅导员的发展目标。为了是辅导员在心理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心理健康的传播者应该使他们心理教育的知识与理论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因此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是重要的策略。通常情况下,每年高校的师资培训中心都会对新教师进行上岗之前的培训,以保证他们可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教育负责的表现,而心里教育能力作为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所以将心里教育培训加入到培训内容之中是必然的选择。另外,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心理系学生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短期的培训之后就可以参加工作,例如:听讲座,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培训方式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能力,并且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3投入实践提高心理教育能力
心理学与学生工作息息相关,学生工作实践中处处体现着心理学,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培养其心理教育能力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方式。首先,心理教育在开展之前必须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准确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心理教育有所针对,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在开展心理教育之前辅导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做一个调查,并且为了保证心理教育的作用每隔一段时间都应该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素质与动态,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设计自身的教育方案。此外,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可以为心理教育提供真实的材料依据。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鼓励他们多参加学生组织和活动,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可以扩大交际范围和提升交际能力,与更多的人接触对于心理教育也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参加学生组织可以使他们将自身的素质能力进行应用,在应用中得到提升。注重以实践的方式提升心理教育能力既提升了辅导员的管理水平,也促进了学生的心理教育。
2.4增强心理问题的区分能力
一般在进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时容易将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混淆,因此辅导员在进行心理教育时必须重视这个问题,认真区分两者。面对学生身上体现的心理问题,应该进行有级别的划分,将具体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面对严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严重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向学校反映,并且进行相关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学生父母取得联系,将学校与家庭两方面的教育相结合,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教育方案。在学生心理问题的区分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班级心理委员会开展,班级心理委员对于心理异常的学生应该及时向辅导员反映,另外,应该注意多特殊群体的关注,例如:贫困学、单亲学生、违纪学生等,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点。
篇7
关键词:江苏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对策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中明确提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无论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还是广大一线辅导员自身,都对高校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江苏省作为高等教育大省也就高校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作了很多努力,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一、江苏高校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已有成果
1.建立政策保障体系,构建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新格局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只有得到必要的职业保障,辅导员队伍才会稳定,广大辅导员才会有献身事业的激情和动力。江苏省教育厅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从多方面着手建立政策保障体系,构建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新格局。为鼓励一部分有志于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优秀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成为辅导员队伍骨干,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辅导员角色定位、工作职责、岗位配备,到选聘、考核、职业发展,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省教育厅和高等学校还根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制定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实行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聘单列。在评聘中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在重视辅导员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的同时,主要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2.建立培训培养体系,拓展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新空间
自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出台以来,省教育厅设立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专项经费,制定辅导员培训规划,对全省高校辅导员骨干进行专业化培训培养。依托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三个辅导员培训基地(2011年又增设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四个辅导员培训基地),承担全省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骨干培训、专题培训,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了职前培养体系、职后培训体系、在职研修体系,拓展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新空间。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并有计划地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江苏各高校也制定了辅导员专业化培训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培养。比如南京医科大学开设了辅导员“菜单式”课程选学,实施辅导员培训“三年规划”,在全体辅导员坚持学习马列课、专业课以及心理学课的基础上,针对各自的学科背景,开展辅导员课程选学,优化辅导员学科知识结构。苏州大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了学习培训平台、交流提高平台、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平台,以及工作引导“四大平台”,坚持精育原则,积极实施专业化培养。[1]
3.建立理论研究体系,开创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工作职责决定了辅导员工作必须走管理实践和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传统的仅仅靠经验开展工作的作法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时代要求高校辅导员既是管理行家,更要具有科研能力并及时总结研究工作经验,努力使之升华为相应的理论成果,进而更好地来指导工作实践。[2]多年来,江苏省教育厅着力建立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体系,专门安排一定的科研项目和基金,并在省级课题评审和经费上给与支持,省教育厅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每年列出专项支持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同时要求学校积极支持、鼓励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创了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二、江苏高校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1.专业化培养的知识体系尚未形成,影响了专业化培养质量
目前江苏省已建设了省级辅导员的专门培训基地6个,对新辅导员进行上岗培训和在职辅导员的短期集中专业培训,但由于专业知识体系建设的滞后,使得辅导员仅仅能对本职工作有个简单初步地了解,而对其所需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管理科学、职业规划等专业知识要么浅尝辄止,要么零零碎碎不成体系。专业知识体系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坚实基础。由于江苏乃至全国还没有建立针对辅导员工作领域的一套专门的知识体系,从而影响了高校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培养质量。辅导员专业化专业知识体系应包括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部分,基础性部分包括理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知识,应用性部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服务、学生事务管理等技能。[3]
2.辅导员的职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专业化发展进程
所谓“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专门从事并且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辅导员的专业化是指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的人员走上辅导员岗位,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要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就要建立职业标准体系,即要求辅导员工作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职业领域,从业者要树立不同于其他职能岗位,体现辅导员职责和使命的职业意识;要有明确的辅导员职能定位、岗位职责以及行为规范准则;还要建立高标准、严要求的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资格认证体系、考核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辅导员的职业标准体系。目前,江苏省还没有建立辅导员的职业标准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江苏高校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3.辅导员工作学科化建设尚未明确,限制了专业化建设步伐
辅导员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要求其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牢固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学识水平。而从目前情况来看,辅导员工作虽然包含了很多学科,但目前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工作不是一门专业。实际上辅导员工作涉及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方面,应该说其中任何一门都是一项专业的学科,辅导员工作包含这么多学科而不能成为科学的专业学科,这是因为辅导员工作虽然包含很多学科但它却只是各个学科的单纯罗列叠加。[4]要让它成为一门科学的专业学科,既要有学科的支撑更主要的还应有科学的内部机理而不只是简单的各门学科的罗列叠加。这就需要更多研究辅导员工作的专家对辅导员工作进行更多的深入研究,推进辅导员工作学科化建设,建立起辅导员工作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当前,江苏省尚未建立明确辅导员工作学科化建设目标,限制了高校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步伐。只有把辅导员工作成为一门科学的专业学科来建设,辅导员工作才会在理论上得到承认,也只有当辅导员工作成为一门科学的专业学科,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实现才会有根本的保障和理论依据。
三、江苏高校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加快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提升专业化培养水平
高校专职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的培养,这是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江苏作为教育大省,要通过系统的专业化教育,培养出一批专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硕士、博士,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的来源、学历与素质问题,实现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专业化教育必须配套专业化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在安排系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要根据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需要,设置不同的研究方向,认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融合创新,以加强全省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结合辅导员一线的工作实际,提升学科地位,创新学科内涵,使学习者在专业的基础上达到精益求精,学有所长,真正打造一支专家型的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
2.明确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理念和导向,提高专业化发展速度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认为:辅导员的专业化不是指全体辅导员的专业化,而是指专业化培养的队伍建设理念和导向。从时间上讲,是指辅导员在从事相应工作阶段的专业化;从对象上讲,是指骨干队伍的专业化。因此,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要通过制定政策,选拔、鼓励一批优秀人才长期从事或终生从事辅导员工作,专职辅导员承担辅导员工作要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来接受培养、培训,并且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来完成工作。要完成这一任务,务必尽快明确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理念和导向。笔者认为,高校专职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专门的工作领域。这体现了工作职能的专业化,如果辅导员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内容、领域和其它工作分开,那么就无法证明自己的工作是专业化的工作。二是要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辅导员工作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否则就不可能形成专业。辅导员的技能包括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学业指导、生活辅导、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活动。三是要形成专门的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辅导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职业道德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要求,这是专业化的职业素养。四是要建立过硬的专业团队。要以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为纽带,建立辅导员专业团队,促进辅导员业务工作的研究、培训、培养、交流,加快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速度。
3.设立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专业,提供专业化建设保障
在我国高校设立辅导员专业,是解决我国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条件的一个有效途径。据了解,我国高校还没有专门的辅导员专业。和辅导员专业最相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虽然具备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多层次的培养能力,但由于没有明确是为高校学生工作培养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没有突出该职业的特征和要求。江苏省应以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结合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性质和特点,在高等学校设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专业,培养专门的辅导员工作人才。同志在2000年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工干部都要努力认识和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应像高等教育中的其它学科和专业一样,设置相关专业,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制定自己的专业标准,按照专业要求培养学生。[5]只有建立相应的学科点,加强对辅导员工作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对辅导员工作规律的认识,从而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辅导员工作新型理论框架和工作模式,才能有效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为江苏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付佳.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以江苏省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
[2] 魏小鹏.着力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
[3] 冯刚.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
篇8
1、开展企业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2018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长春合心集团共同制定2018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标准;确定刘永豹为专业负责人,暑期派张雷伟、范婕赴企业进行培养,教师团队已经初步形成。已完成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三年建设规划。
2、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比赛;其中信息化教学大赛获省级二等奖一项,校级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微课比赛获校级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及“微软杯”创新创业大赛。配合学院组织了铜川市钳工比赛,组织了校内技能竞赛12项。
3、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省内外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从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培养、技能大赛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完成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申报工作,申报了陕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4、与铜川铜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建了“智创空间(名师工作室)”,制定了运行工作制度,开展“双创”教育工作。
5、已经完成2019节各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安置工作;
6、积极与企业对接,完成了陕建投建筑新材料有限公司学生学习、实习、安置工作;
7、组织2名教师参加了中锐集团组织的汽车类专业的企业培训,2名教师参加长春合心集团组织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企业培训;
8、完成汽车实训室的搬迁及实训室文化建设;
9、根据学院安排按期完成各项诊改工作,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试点进行诊改。
(二)学生管理
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根据建档立卡学生的表现,分别到铜川、咸阳、渭南、延安周边地区的8名学生进行家访。召开“爱国、奋斗、成才、筑梦”的公开班团会。
二、认真记录“学生日常管理台帐”,完善综合素质评估资料,保证各项材料完善、规范。通过本学期采取辅导员值班进宿舍、每天提前检查到班检查等管理方法,使学生管理效果有显著提升。辅导员定期下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难,并认真给予解决。学生干部在辅导员指导下形成了每周定期查起床、查就寝、查卫生、查安全隐患的行之有效的四查制度,做到了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防患于未然。
三、开展学生工作质量提升年,制定活动方案,举办启动仪式。根据院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条例,初步制定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并对学生干部开展学年的考核工作;在学院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完善学生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学生干部例会制度。制定学生干部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学生干部培训。
篇9
一、朋辈心理辅导现状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并受督导的学生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互动交流,对需要帮助的同辈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的服务。与专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朋辈心理辅导尽管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但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实现“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1]。
随着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我国许多高校都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朋辈心理辅导的不同形式与路径:一是通过校园广播、校园刊物、校园网络以及微博、微信、QQ群等渠道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朋辈辅导的意义所在,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的效果;二是组织朋辈心理咨询小组,开通朋辈热线,实施轮流值班制度,实现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聊天等多种形式沟通交流方式,定时,定人,定点,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心理咨询方式[2];三是通过举办朋辈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朋辈心理社团、心理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的技能。
实践表明,朋辈心理辅导员能最直接地体验和了解咨询者的心理感受与心理问题,能比较及时地了解他遇到的实际学习与生活问题,并帮助他解决。并且,朋辈心理辅导员解决同学们较为简单的问题而减轻咨询老师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但现阶段的朋辈心理辅导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重要体现在:首先,欠专业:朋辈心理辅导员缺乏系统专业的辅导培训,尽管在各个辅导员开展工作之前有过短期的学习,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许多专业性方面的不足逐渐就会暴露出来。同时,辅导员们都由学生兼任,为保证自身学习时间的完整和充分,只能尽量在课余抽出时间来做相关的工作,因此时间的限制也是朋辈工作正常开展的阻碍之一。其次,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从开展时间来看仍然是比较新的一项工作,而且最初由学生自发组织开始,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朋辈辅导的效果得不到保障。再次,没有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考核:朋辈心理辅导员没有考核来进行约束和考评,就没有精益求精的动力,可能会降低辅导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技能,从而提高辅导的效果,就需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绩效管理。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沟通过程,是指为了实现目标,通过开展持续不断的沟通,完成根据组织目标而所制定的所预期的效益和产出,并促进团体和个人做出有助于达成目标的行为[3]。
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的主体是心理咨询师和管理者,对象时朋辈心理辅导员。决定绩效考核是否有价值或价值有多大的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决定是否接纳绩效考核信息的也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为朋辈心理辅导员提供帮助与支持,通过专业化培训,协助和配合管理者做好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工作;学工处老师作为管理层的一部分负责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分配、考核和奖惩等具体事务,具体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政策、程序与规则,是决定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水平高低的关键;管理层的另一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他们主要负责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政策、程序与规则的统一制定,在学工处老师和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进行组织、指挥与协调,并为各级管理者提供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方面的辅导、帮助与培训。管理者和心理咨询师一起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不断沟通并进行考核,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在沟通中发现自身在辅导过程中的优缺点,根据目标,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来提高朋辈辅导员个人的辅导效果,从来推动整个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的提升。
(二)对朋辈心理辅导实行绩效管理的效用
1.有利于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与角色认同
对朋辈心理辅导现加之以绩效管理为朋辈心理辅导提供了一个规章制度,通过这个规章制度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提高他们的角色认同感和责任感。如果在培训时遇到问题,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解决他人的心理问题,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培训技能,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广大同学提供咨询服务。
2.有利于加强朋辈辅导的规范性与系统性
通过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根据规章制度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行为进行约束,规范他们的言行,从而提高辅导效果。学校制定规章下达到各个院系,院系用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每一位朋辈心理辅导员,同时院系将内部辅导信息反馈至学校,完成一个系统性的循环。
3.有利于降低高校心理危机管理成本
首先,朋辈心理辅导能够及时发现同学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危机管理的效率,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理危机的管理成本。其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通过内部交流解决心理问题,可以减轻校内心理咨询机构的压力。再次,提高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自觉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培训成本和日常管理成本。
三、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的管理机制
(一)设定计划
朋辈心理辅导在开展部门的组织战略时,务必将组织战略细化成具体的有效任务计划,并保证每个辅导员在工作的开展上具体落实。例如将学生的学习问题、个人的情感问题,以及学生对毕业后就业的疑问划分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中,并在工作中进行解决。管理者和朋辈心理辅导员定期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展开讨论与工作创新,并将发现的问题及不足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落实到之后的工作开展中。
(二)双向沟通
前期确定好良好的绩效计划后,管理者需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确保朋辈心理辅导员有效地开展辅导工作,管理者要对其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指导与培训,以便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之后的辅导工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监督及指导工作中,管理者及辅导员双方的沟通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在沟通过程中,对辅导员工作中的积极变现给予其一定的肯定及奖励,这个称之为“正面沟通”。正面沟通有利于辅导员在之后的工作开展中能保持高度的热情。而在辅导员在朋辈心理辅导时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及问题时,也应及时与之沟通,如果之后还出现相应的问题,管理者应对其给予建议及指导,帮助其及时做出完善。
(三)信息收集
为了使绩效管理变得更加自然和谐,有必要认真做好信息收集,记录下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文档,以作为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
1.信息收集与分析的目的
在事实的基础上,完成一份完整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情况的绩效记录,将绩效评估和有关决策为基础,可以最快地发现问题,以便找到解决方案。通过收集朋辈心理辅导员行为、态度的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长短处,为有针对性的提供培训打下基础。
2.收集信息的内容
并不需要收集和分析所有的数据,也不是收集的信息越多越好。因为收集和分析信息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因此,在收集信息过程中要考虑目的,只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包括目标和标准达到或未达到的情况、朋辈心理辅导员因辅导工作受到表扬和批评的情况、对问题有帮助的其他数据、就绩效问题的谈论记录等。
3.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收集信息的渠道可以是所有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包括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的汇报和总结、其他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观察、管理者的检查和记录,以及被辅导者的反映和评价。
信息收集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工作记录法、他人反馈法。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方法使用的正确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信息的质量,最终影响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四)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朋辈心理辅导绩效考核是一段时间(通常是半年或一年)绩效管理的一个总结,对绩效管理中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表现进行总结[4]。绩效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绩效考核的正确实行,并且注意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如此才能强化朋辈心理辅导员对绩效管理的认同感,才能鼓励先进和鞭策后进,达到提升朋辈心理辅导管理水平的目的[5]。
1.目标考核法
目标考核法是一种基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完成辅导目标的程度而进行考核的绩效考核方式。在考核开始之前,管理者告知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完成的辅导要求、辅导的效果、时间期限以及其他的考核的标准,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将这些标准作为这一周期辅导的目标,可用自己的能力并参考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辅导技能,尽全力去达成目标。在时间期限结束时,管理者对照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完成的辅导情况做出具体的考核评估[6]。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考核评价,找出自己实际辅导的情况与预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差距的原因,通过调整自己的辅导方式来缩小差距。
2.小组评价法
小组评价法是指由两名及以上熟悉朋辈心理辅导员辅导工作的管理者,组成评价小组对各位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情况进行评价考核的方法。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被考核的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均由管理者的评价小组的主观评价形成,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为了提高小组评价成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应该让朋辈心理辅导员在进行小组评价之前熟悉了解考核的内容、依据和标准,在评价结束之后,要向朋辈心理辅导员公布评价结果,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指导。在使用小组评价法时,为了避免受评价小组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应该和朋辈心理辅导员个人评价相结合,当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结果差距较大时,评价小组成员必须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具体工作表现和辅导效果进行再次考察和评估,再结合个人评价,然后再做出决定,最后还应对比前后工作成效,对误差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7]。
3.360度绩效考核法
360度绩效考核法是由与朋辈心理辅导员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管理者、其他朋辈心理辅导员、被其辅导者等组成,他们分别对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匿名考核,根据考核时的态度、方式方法、效果等表述自己对其的肯定或者否定,被考核者自己也要对自己绩效考核,针对自己心理辅导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由管理者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根据有关人员对被考核者的评价,对比被考核者的自我考核向被考核者提供反馈,让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加全面时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差距。
(五)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管理者通过沟通交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给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管理者在肯定辅导效果的同时,要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分析产生这样的绩效的原因,双方共同探讨,制定改进计划,共同努力制定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点,从而提高绩效,提高朋辈心理辅导效果。
篇10
(1)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
1、身心健康
高校辅导员要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才能应付日常繁重的工作。同时,作为辅导员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稳定的心理状态、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兴趣健康而广泛,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具有亲和力。
2、扎实的专业知识,通才与专才并举
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的专业知识,要通才和专才并举,他们的知识领域中即要包含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等知识,又要包含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面对知识层次较高的高校大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工作做的得心应手。
3、优秀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
众所周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和学生打交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可以保证他们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做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能力
1、学习能力
高校辅导员首先必须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接受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带动学生进行学习和科研。辅导员的学习要有自觉性,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要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和办事效率,真正成为处理学生事务的专家。
2、组织领导能力
组织领导能力显示的是辅导员把握大局、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学生经常开展演讲辩论、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辅导员要有较好的组织领导能力,才能正确引导和指导学生成功完成这些活动,学生即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职业素质,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又从中学到了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
3、创新精神
一个团队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使这个团队始终存在活力。辅导员领导着学生这个大的团队,只有不断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不断开创思想教育的新局面。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对策
(1)通过进修和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知识水平,增强科研水平高校应该给辅导员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保证他们能不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工作能力;鼓励辅导员进行科学理论研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加快辅导员由实践型向研究型转变。
(2)通过社会实践使辅导员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更好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社会实践,辅导员可以知道各地的人才需求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学生的就业情况等,在处理相关领域的工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有的放矢。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实地考察、到单位深入了解或者是挂职锻炼均可,各种方式都可以弥补只在高校内部消息闭塞与社会脱节的不足。
- 上一篇:科普教育基地年度计划
- 下一篇:食堂基本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