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8 18:0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体经济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集体经济管理制度

篇1

1.村账乡管制度

1.1实行“村账乡管” 在坚持村级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开支审批权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核算单位不变,监督机制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资金、账目“双代管”。

1.2统一管理村级财务 取消村会计室,村里只设一名出纳报账员,由村支书兼任,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存款日记账及农户往来辅助明细账。镇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以村社为单位,单独设立账薄实行独立核算。

1.3强化管理手段 镇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对村账实行电算化管理,采用电脑记账、电脑审核业务。

2.财务管理制度

2.1加强收入核算 村里发生的各项收入,包括:预留地、集体耕地、果园、渔塘和“四荒”发包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房屋机械等集体资产承包租赁收入,土地补偿费收入、青苗补助费及附属收入,企业法上缴利润、救灾扶贫款、上级拨款、借贷资金等所有村级集体收入,都必须及时如数纳入账内核算,严禁弄虚作假、收入不入账或少入账、账外“包包账”、贪污挪用、胡支乱花等违法违纪行为。如有违背,分别处以村责任人违法违纪金额10%~50%的罚款,并视其情节,给予村有关领导、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2.2统一开设存款户头 村里发生的各项收入必须在两日内上交到镇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存入账户,使用按规定用途发生审批手续。严禁设账外账、坐收坐支、转移资金等逃避农经站监管的行为,一经发现要对责任人处违纪违法金额10%~50%的罚款,并视其情节,追究村领导和有关人员党纪政纪直至法律责任。

2.3严格现金管理 严格执行账、权、钱分管制度,村领导不准管理现金。主管财经的领导有权批钱不管(收)钱,出纳报账员管钱但不准擅自动用钱。因工作需要,其他村干部临时收取的现金必须在当日内交给村出纳报账员,过期不交的按违纪处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坐收坐支现金,严禁白条子顶现金,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公款私存。否则视其情节,对责任人处以违法违纪金额10%~50%的罚款。严格执行库存限额,库存现金不准超过500元。出纳报账员要及时准确地核算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日结,账款相符。要坚持原则,按章办事,对不合理开支坚决拒付。对违背财经纪律,擅自付款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经济责任。严格现金业务手续,财务人员和有关人员之间发生现金交接业务,必须当即办理手续。一旦发生差款问题,在找不到其他确切证据时,将依据手续处理。村要定期接受镇农经站盘点库存现金,发现长短问题,要按现金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

2.4严禁侵占集体资金 村存入镇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的资金必须以村(社)为单位核算,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平调或用集体资金为其他单位和个提供经济担保。违反规定责令纠正违规行为,并对责任人处以发生余额10%~20%的罚款,视其情节追究党纪、政纪直至法律责任。

2.5严格审批村里各项开支 由村支书一支笔签字,500元以下的开支,由支部书记批准,500~2000元的开支由村民主理财小组讨论通过,2000元以上重大项目开支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报镇政府批准。村领导越权审批开支的要对审批人处以违规金额10%的罚款,给集体造成损失的要从重处罚。

篇2

目前我国过量饮酒事件呈逐年增高趋势,急性酒精中毒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症。急性酒精中毒一般指过量饮酒后引起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急症,它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轻者会引起身体不适,影响学习、工作,重者会造成器官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本科于2011年1月以来先后成功救治6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7~60岁。饮入酒精量约[酒精含量=饮酒量(ml)×乙醇含量(%)×0.8]50~300g,酒后就诊时间:0.5~2h。

1.2临床表现60例患者多伴有面色潮红或苍白,其中头痛、呕吐、意识清楚18例,躁动、语无伦次、步态不稳33例,意识不清9例。

1.3诊断和分期急性酒精中毒者发病前往往有明确的饮酒史,呼吸和呕吐时有酒精味。临床上可分为三期[1]:(1)兴奋期:头痛、欣、健谈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有时可沉默、孤僻或入睡,驾车易发生车祸。绝大多数人此期不承认自己喝酒。(2)共济失调期:语言不清、视物模糊、复视、眼球震颤、行动笨拙、步伐不稳。(3)昏迷期: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心跳加快、血压降低、呼吸缓慢而有鼾声、瞳孔散大。严重者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有时患者也可能出现高热、休克、颅内压增高、低血糖等病状。

1.4中毒剂量的估计日常饮用的啤酒含酒精6%~11%、黄酒含酒精16%~20%、果酒含酒精16%~28%、葡萄酒含酒精18%~23%、白酒含酒精38%~65%。饮入的酒精25%由胃吸收,75%由小肠吸收。空腹喝酒5min后血中既有酒精,饮食能延迟酒精吸收,30~60min达到高峰,长期饮酒者,酒精吸收更快。酒精由肝脏解毒,全过程约需2~4h。不同个体酒精代谢速率相差悬殊,中毒程度、病状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般而言,健康人一次性饮入乙醇70~80g即出现中毒症状,饮入250~500g可致死亡,血乙醇致死浓度为4.6g/L。

2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对于轻症者,应立即制止病人继续饮酒。可以嘱其喝果汁、绿豆汤或生吃梨、西瓜、柑橘之类的水果,而不提倡用咖啡或浓茶来解酒。也可以用刺激咽喉的办法引起呕吐反射,以降低体内酒精浓度。然后嘱其卧床休息,避免发生外伤,并注意保暖,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观察呼吸和脉搏,一般一觉醒来即可自行恢复。重度酒精中毒应注意是否同时服用其他药物。院前急救的重点是维持生命脏器的功能,包括:(1)洗胃或导泻;(2)保持呼吸道通畅;(3)维护循环功能;(4)支持治疗:注意保暖、给予足够的热量、复合维生素B等,以防止肝损害。

2.2药物治疗(1)催醒: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是阿片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而无激动活性,与阿片受体亲和力远大于吗啡及β内啡肽,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竞争性的阻断β内啡肽与脑干网状系统、下丘脑及垂体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并可减少内源性β内啡肽释放,从而减少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抑制,用法:纳洛酮0.4~0.8mg肌肉注射或溶于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或用纳洛酮0.8~20.0mg+10%葡萄糖静脉滴注,对重症中毒者视病情1h后可重复给纳洛酮0.4~0.8mg直至清醒。(2)止酸、保护胃黏膜: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40mg 静滴。(3)止吐:呕吐者给予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4)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一般补液量在1500~2000ml左右。(5)利尿剂的应用:用速尿20mg静脉注射,应于补液500~1000ml后,对于昏迷患者未导尿时不用。(6)血液透析疗法:对于血乙醇浓度超过4g/L者应考虑血液透析,此方法可迅速排除体内乙醇,将乙醇对机体细胞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并迅速促醒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在抢救急性酒精中毒危重患者方面血液透析治疗较纳洛酮治疗优越,是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的危重症的治疗。另外,镇静药的使用要慎用,以免影响对病情的观察,对烦躁不安或过度兴奋者,可给予作用时间短的镇静药物,如安定,避免使用吗啡,氯丙嗪、苯巴比妥镇静药。

3结果

通过救治,60例患者1~11h恢复正常,全部治愈。

4讨论

通常饮入酒精80%以上由消化道迅速吸收,空腹吸收更快,90%以上于饮酒后大约2h内吸收入血液循环,绝大部分在肝脏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被氧化成乙酰辅酶、二氧化碳、水,同时产生热量,仅小部分由肺和肾脏排出。过量饮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受抑制,酒精是脂溶性物质,可迅速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细胞膜,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酶,使皮质功能受抑制,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最后抑制延脑血管运动和呼吸中枢,呼吸中枢麻痹是重症致死的主要原因。急性酒精中毒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促使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同时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阿片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而引起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循环及肝功能障碍,甚至因中枢神经麻痹死亡。急性酒精中毒是目前内科常见急症,急救治疗见效快,疗效佳。急性酒精中毒日益成为广泛关注的公共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做好酗酒宣传教育的工作同时,也应将急性酒精中毒的识别和护理常识讲授给大众,避免短期大量饮酒。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采用综合疗法,强调纳洛酮等药物的作用,对于危重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采取血液透析治疗,期待着更有效的药物投入临床应用,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开始逐渐活跃,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上的大型企业也开始进驻国内市场,伴随着市场竞争空前的活跃程度,对我国本土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制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企业必须抓住机遇,从企业的内部控制做起,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目前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特点

我国的企业从起步时间上要晚于其他国家的企业,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政府干预痕迹,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也存在一定的欠缺。企业领导层对会计内部控制意识的欠缺,造成会计人员的管理权限不足,无法进行有效的内部监控,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以下的特点:

第一,管理层的对会计内控重视不足。

面对当今的市场竞争形势,企业的投资和经营都需要由完善的内部监控制度来实现,部分企业管理者缺乏对会计内控制度的重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结构,会造成管理不畅。高层部门对会计内控措施的忽视,会导致整个会计监控组织的粗放式管理,无法起到真正的监管作用,不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和资源安全。

第二,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在企业里进行会计内部控制是一项专业性强,业务内容复杂的工作,传统的会计工作者往往不具备相关的业务能力,在企业的高层领导不够重视会计控制工作的时候,企业的会计部门会缺乏有效的管理思路,对会计内控工作的管理人才就难以进行相应的储备。在没有业务能力过硬的工作人员的情况下,会计内控工作的开展必将陷入僵局,无法真正在企业内部起到真正的监管作用,也不能起到保证企业经营安全的目的。

第三,管理力度尚有欠缺。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企业大多数都存在产权分立现象,企业的所有权一般比较复杂,实际上的经营者一般都不具备所有权,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工作内容上,只负责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记录,并不具备真正的管理作用,因为权限的局限性,导致会计内控措施的管理力度有较大欠缺,最终影响到企业通过会计内控监管企业经营状况的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事实上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企业管理工作的每一个部门,包括企业经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对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运营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机构,等于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有效的监控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的经营效果,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第一,完善企业的管理结构。

企业的创建者建立企业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为了盈利,企业的管理部门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而使企业的经营进入良性循环,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资金控制上入手,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走向准确掌控,有利于企业管理结构的完善,能帮助企业管理者更高效地进行企业管理。

第二,有利于管理层自主行使管理权。

建立起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获得真正的管理权限,能根据企业额经营状况,及时调整企业的财务思路,从资金的有效监管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掌握资金的动向也就掌握了企业的投资效益,有助于把握企业的投资效率,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提高企业面对经营困境时的抗挫折能力。企业的管理层能自主地行使管理权,可以使企业在经营商获得极大的自主性,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在高风险的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

第三,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对企业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需要结合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机制进行评价,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科学的评价体制。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的评价体制,以实效性来评价管理效果,会影响到企业内部整体的评价体系,减少以往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以有效性和科学性纠正原先评价体制中存在的偏差,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措施的高效化,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

三、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做出的贡献

我国的企业因发展时间较短,在企业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存在先天的管理弱势,伴随着近年来的体制改革,不少企业内部都频繁出现的财务问题,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企业内部会计系统的监管不力,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产安全和资金安全,建立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刻不容缓,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企业在完善会计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能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权责分配合理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从会计管理入手,对企业内部的资金使用权限进行细分,保证企业的投资需求,也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控。会计内部控制采取专款专用专人负责的措施,实现了权责分配合理化,把一项业务分配给专门负责的员工,对于业务中的关键步骤,做好监督和管理,既保证了正常业务的开展,在出现问题时也能方便查找源头,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第二,组织结构合理化,改善企业管理现状。

企业的每一项投资项目的开展,都不是由单一的部门完成的,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管理部门在协调各部门工作上往往有一定的难度,由会计内部控制系统来实现这个过程则显得容易得多。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根据资金的流动和使用方向,对企业的管理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使企业的各部门之间实现真正的协调工作,会计部门在进行监管和控制的同时,也有义务对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职能进行协调管理,改善企业的管理现状。

第三,资金管理高效化,保证企业投资效益。

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以维持企业的经营利益为工作目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平时要注意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与时俱进。

企业进行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经济效益,企业进行的每一笔投资都是为了收益,会计内部监控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的投资效益,通过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整合和高效管理,分析出企业的投资风险,对高层的投资决策做出准确科学的评价,使企业规避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效益。

第四,监督体制全面化,维护企业财产安全。

在企业面对的财务问题上,有不少问题都是由于企业内部人员以公谋私,擅自挪用企业资金造成的,严格的会计内部控制措施能实现高效的内部监管,在资金的使用上做到单独项目单独开户,申请银行对账户资金进行监管,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会计部门的相关印鉴和发票要统一保管,对会计部门的内部监控也应该全面化,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方式,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

第五,动态监控精确化,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目前的市场竞争形势不断变化,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也在随之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模式若一成不变,那么企业就必将在竞争中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以有效的会计内部监控措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高效的动态监控,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帮助高层及时纠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创新的模式进行企业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的立于不败之地。

篇4

【关键词】高校 两级管理 财务监督

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即进一步明确学校本部与下属院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大下属院系在日常教学、学生工作、学科建设、固定资产购买与管理等方面的权限,从而调动下属院系的积极性。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下属院系的财务支出自增大,支出的金额也会增多,必须构建相应的监督体系,才能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高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完善财务监管途径的现实意义

在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下,财务工作的模式、内容相对更为复杂,这就需要促进院、系财务监管的对接,否则可能形成监管漏洞或者多重监管,甚至滋生腐败问题。因此,完善财务监管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下,各系、部门拥有较大的财务支出权利,这虽然可以调动院系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可能存在资金使用统筹程度不够、从全校来看资金总体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监管,避免资金浪费,确保院系资金使用效率。

(二)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高校投资规模巨大,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2.2万亿元,而高校除这种财政性经费外,还有大量的银行贷款、经营性收入,这就使得高校的资金总量规模异常庞大,必须强化财务监管,才能有效避免等问题,保障国家资金安全。

(三)有利于明确院系双方的职责

目前高校院系两级资金支出包括各种固定资产支出、教职员工薪酬福利支出、教学实践等支出,这些支出项目多,其中不乏支出是全校统一,部分支出则由各系自己把握,形成了“两条线”,这就必须完善监管途径,使所有的资金支出都在可控的范围内,且院系双方都有明确的职责,避免管理混乱导致资金使用无序,甚至造成资产流失或者浪费。

二、高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加强财务监管的基本途径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财务监管主要是通过推行预算管理来落实的,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监管范围、监管资金来源、监管资金使用制度等方面。

(一)明确财务监管范围

高校支出分为很多类型,若未事先予以明确,则可能导致费用难以划分。首先,要明确院(系)办公经费监管范围,这种经费包括各类招待费用,各种办公用品消耗的费用,此外还包括电话费、各种助学金等,高校要明确哪些属于学校支出范围,哪些属于系内支出范围,这样才能为财务监管提供基础。其次,要明确院(系)人员经费,具体到高校而言可以分为按照不同的职称职务发放的津贴奖金,平均发放的各种资金如卫生费、防寒防暑费等,这些经费有部分由学校进行管理,有部分经费由系确定,因此必须予以明确。

(二)明确监管资金来源

明确监管资金来源主要是确定学校、系内资金分配方案和办法,从而确定各主体资金总额。首先,要明确学校与各系资金分配办法,或者说明确各系预算提成的比例,一般而言,如果系内有学生(即教学类别的系),则可以根据教师人数、学生规模、系内总体收入情况确定资金分配方案,如果是行政后勤部门,则更多的是要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等确定资金分配方案。其次,要明确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标准,对于人员经费,可以参照历史数据予以确定,而公用经费则可以根据学校总体经费情况和教职工人数等予以确定。

(三)明确各类资金使用办法

首先,要明确预算内资金使用办法,一般而言,对于常规性的预算支出,可以采取相对简单的使用管理办法,只需要履行财务部门规章制度就可以支出。对于会计年度预算内未支出的剩余资金,可以采取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奖励。其次,要明确超预算资金使用办法,由于院系发展形势会发生变化,因此部分院系可能存在资金支出超过预算的情况,学校要明确处理方案。再次,要明确系(部)创收收入使用管理办法,对于非预算内收入,如成人教育收入等,高校要明确相应的分配方案,可以用来支出的范围。

三、高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完善财务监管途径的保障措施

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高校可以通过构建监管落实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来推动财务监管的畅通,最终达到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目标。

(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落实机制

完善财务监管途径首要条件是要使其落到实处。首先,要明确权责,要明确学校党委、学校分管领导、院系的职权,明确学校财务监管的基本流程,特别是各种资金异常情况的资金处理流程。其次,要建立细化、实化、量化的财务监管体系,高校要对不同额度资金支出的权限予以明显,从量化的角度确定各主体的支出权限,要从实践操作的角度建立完备的监管方案,从资金收入、资金审批与划拨、资金支出与后续监管等明确监管途径。

(二)要创新财务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

首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财务监管的落实,要在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软件的基础上,积极购买相关的模块,提高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学校――系(部)财务监管体系,即要实现监管的网络化、实时化,使财务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在学校――系(部)之间传递。其次,要加强培训,要强化对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各系部负责人的财务知识培训,不断强化其财务安全、效益意识,促进其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要建立财务监管督促检查机制

首先,要推进实施财务公开制度,高校要建立学校、系(部)定期财务公开制度,并明确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方式和公开的具体途径,使整个财务工作置于外部监管之下,避免有限度的公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其次,要建立专项监督检查机制,学校要根据资金使用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时间节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通过这种专项检查推动财务监管的落实。再次,要努力构建财务监管常态化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财务监管的外部环境,最终达到助推财务监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储昱.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制度构建研究[J].时代金融,2012(15).

篇5

【摘要】:总结了一例重度烧伤患儿的治疗中,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有效的静脉通路的建立与维持,对于烧伤渗出期的休克复苏和预防后期的并发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护理不但能延长深静脉置管的使用寿命,更能有效地预防置管术的不良并发症。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儿最终康复出院。

【关键词】:深静脉穿刺置管 大面积烧伤 并发症 护理措施

深静脉穿刺置管以其便于操作、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留置时间长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置管途径有多种,如经股静脉穿刺的下腔静脉置管、经颈外或颈内静脉穿刺的上腔静脉置管及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上腔静脉置管等。2007年我科收治了一例重度烧伤患儿,由于患儿的头面部、颈部、双上肢及双下肢都有不同程度大面积烧伤,故而我们采用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一次成功,置管29天后拔管。其间,经其输入大量晶体胶体液体以抗休克,大量抗生素以抗感染以及TPN,未发生不良反应。

1病例介绍

患儿,男,11岁,因火灾全身多处烧伤4小时,于2007年8月5日入院。入院诊断:

烧伤(火)。患儿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口唇发绀,肢端冰冷。头面部、颈部、背臀部、双侧上肢及下肢分别有浅Ⅱ°烧伤面积约20%,深Ⅱ°烧伤面积约32%,轻度吸入性损伤,烧伤休克。T:36.3℃P:146次/min律齐BP:84/47mmHgR:36次/min 入院后立即给予建立静脉通路,同时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留置尿管,输氧,创面给予烧伤换药并置于烧伤病房。烧伤后48小时为渗出期,患儿创面有大量液体渗出,循环严重不足,经计算制定出补液方案,并按照计划及时输入晶体和胶体溶液后,患儿安全度过休克期。其后,及时有计划性的应用抗生素,有效的控制了感染,并通过静脉置管输入TPN给予营养支持疗法。患儿住院37天,痊愈出院。

2置管方法简介

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左侧,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使静脉充盈,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肩背部垫一个长条形小枕,两肩后展。颈、胸、肩部常规皮肤消毒:用碘伏棉球以穿刺点为圆心作环形消毒,消毒面积上至肩胛,下至平行线,内至前正中线,外至腋前线,避开创面。无菌操作下1%利多卡因5ml局部麻醉,取出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穿刺套管,抽取肝素稀释液,注入留置管使其充盈。 选锁骨中点内2cm为穿刺点, 与胸壁呈15°,朝胸锁关节上缘方向进针,可在2~5cm处即可找到血管。针刺入皮肤后,保持负压,紧贴锁骨下进针,约2~5cm见回血后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 用扩张器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11~14cm,退出导丝,可再试抽回血,确认其在中心静脉内后,并确认通畅后注入肝素钠溶液封管,肝素帽封闭,连接输液装置,皮肤缝合,穿刺点上覆盖无菌小纱布后用3L透明敷贴固定。[2]

3护理体会

3.1 建立静脉通道 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屏障被破坏,大量液体由创面渗出,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极易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此时,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它迅速的补充液体,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保证了体内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少了很多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

3.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清醒患者,应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指导工作,取得患者配合;对于意识不清或躁动患者,应做好肢体的约束,必要时小剂量应用镇静剂,提高穿刺成功率。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穿刺侧呼吸音弱,心悸,脉速,恶心,呕吐,穿刺部位出血量大,则有可能是出现气胸、血胸或误穿锁骨下动脉,此时应立即拔出穿刺针,迅速按压穿刺点并做相应处理。

3.3 预防置管并发症

3.3.1 防止感染 烧伤患者皮肤创面较大,感染几率高,因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显得极为重要。操作前,应戴好帽子、口罩,做好手部清洁消毒,护理时应注意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硬结及有无脓性分泌物。如用无菌敷料覆盖,应每24h更换一次;如用3 L无菌切口膜覆盖,则应72h更换一次,每次更换时,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穿刺口及周围皮肤,保持穿刺点的清洁、干燥,避免污染。输液器应每日更换,连接输液器前,应用碘伏消毒肝素帽或输液接头,避免因接头处污染造成逆行感染。经管输入TPN时,营养液应现用现配,并于配置后24小时输入完毕,减少液体污染几率。在做好患儿的保护性遮蔽的前提下,每日对病室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次20min。

3.3.2 防止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在输液前应排净输液器内空气;输液过程中要勤巡视,勤观察,液体输毕要及时更换,不可走空;输液装置要连接紧密,严防脱开。

3.3.3 防止堵塞和管内血栓形成 每次输液结束时经肝素帽注入肝素稀释液约5ml正压封管[3],方法是:将1.25万单位的肝素钠注射液2ml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配置成浓度为125单位/ml,封管时边退针边注液最后夹管。输液前,用肝素稀释液做脉冲式冲管后再行输液,若发现导管不通,切勿强行冲洗,以免将血凝块冲入血液循环造成栓塞,应用注射器将血块抽出后,再行冲管和输液。导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折叠、脱出。本病例中,患儿初期因休克而躁动,休克期后又因创面疼痛而哭闹不安,因此,应加强巡视,随时做好导管的固定,同时,对家属做好置管宣教,告知其保持导管畅通,防止脱出的重要性,延长置管的使用寿命。

3.4 控制输液速度及种类 锁骨下静脉管径较粗,压力低,输液及推注药物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急性肺水肿。双腔或多腔置管,输入两种以上的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以防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

3.5 拔管 拔管前,应对家属及患者做好注意事项的宣教,取得配合。拔管时,先用碘伏消毒穿刺点,后延血管走形缓慢拔出导管,以免损伤静脉。导管拔出后迅速按压穿刺点5-10min,待再次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拔管后,应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皮下渗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3.6 心理护理 置管前,患者及家属对深静脉置管术缺乏了解,难免会产生恐惧和疑虑,此时,我们应该耐心,热情,主动细致地为其解释置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消除病人及家属的恐惧心理,配合操作的完成。治疗期间,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为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保持导管的通畅与固定。拔管后,指导患者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与护理,避免感染。

4小结

在此例重度烧伤患儿治疗中,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实际应用,将其优势完全体现出来。

采用深静脉置管能够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静脉,长时间维持有效的静脉通道,方便用药,更赢得了抢救的时间,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优质的护理、正确的操作,能够保证导管的长期有效的使用,为病人减轻病痛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董薇.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3,25(2):113-115.

篇6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市政府1989年第6号令《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暂行办法》,及时掌握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雇工状况,为今后制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提供依据,经市统计局批准,决定建立雇工劳动管理统计制度,从1990年7月报送今年第二季度的报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计范围。各区、县、街道、乡镇人民政府劳动管理部门(不含未开展雇工劳动管理工作的乡)。

二、各级劳动部门要注重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了解本地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雇工劳动管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指定人员负责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统计表的填报工作。

三、为做好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统计工作,各区、县劳动局每年要对统计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并写出书面材料随同第四季度报表一并报送市劳动局劳务市场管理处。

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情况季报实施办法及主要指标解释一、实施办法:

1.雇工劳动管理统计报表分为《个体工商户雇工情况季报》和《私营企业雇工情况季报》两种(表样附后)。请按本地区季末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情况的时点数填报。

2.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劳动部门负责统计《个体工商户雇工情况季报》,于季度终了后,五日内报送区、县劳动局一份;区、县劳动局负责汇总《个体工商户雇工情况季报》并统计《私营企业雇工情况季报》,两表均于季度终了后15日内报送市劳动局劳务市场管理处一份。

二、主要指标解释:

1.从业人员类别:

(1)雇主:指“北京市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或“北京市私营企业营业执照”上注有负责人姓名并雇用人员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照主。

(2)家庭经营成员:指与雇主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父、母、配偶和没有经济来源的子女(凭“户口簿”或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的证明,证明与雇主的亲属关系)。

(3)合伙人:指“营业执照”经济性质注明合伙经营并与照主按照书面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负盈亏、共同劳动的人。

(4)受雇职工: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中除雇主,家庭经营成员或合伙人以外的人员。

2.原身份类别:

(1)待业青年:指城镇年满16至25周岁的初、高中毕业生中,未能升学、参军,具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的人。

(2)待业职工:指辞职人员、辞退人员、离职人员和开除,除名人员。

(3)停薪留职人员:指经单位批准,离开单位自谋出路,停发工资保留原身份的人员。

(4)社会闲散人员:指男性60周岁以上,女性50周岁以上不具备领取“北京市城镇待业人员求职证”的城镇无业人员。

(5)其他待业人员:指不属于以上各项的,领取“北京市城镇待业人员求职证”的城镇待业人员。

3.雇工规模:

(1)雇工7人以下:指持“北京市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

(2)雇工8人或8人以上:指持“北京市私营企业营业执照”的私营企业。按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1989)个字第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从事科技及特种行业的私营企业可雇7人以下。

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行业分类表

一、手工业

1.工艺美术加工

2.工业用品加工

3.毛线编织

4.竹木器加工

5.纸品加工

6.摇煤球

7.描绘图

8.制陶器

9.皮毛加工

10.铁匠炉

11.金属日用品加工制作

12.玻璃制品加工

13.塑料制品加工

14.钉马掌

15.日用杂品

16.各种编织

17.建筑材料加工

18.食品制造及加工

19.绳麻加工

20.焊接

21.打井

22.日用化学

23.儿童玩具

24.其它

二、工业

(一)服装加工业

1.来料加工

2.自产自销

3.锁边

4.其它

(二)冶炼业

(三)采掘业

1.地面采矿

2.井下采矿

三、商业

1.小百货

2.副食品

3.干鲜果品

4.报刊图片

5.冰棍

6.花鸟鱼虫

7.蔬菜

8.日用杂品

9.小工艺品

10.化工用品

11.土特产品

12.贩运

13.综合店

14.其它

四、饮食业

1.饭馆

2.小吃店

3.制售熟食品

4.茶馆、摊

5.酒馆

6.糖葫芦

7.其它

五、服务业

1.理发

2.洗染、印字

3.旅店、车马店

4.照相

5.洗印像片

6.熨烫服装

7.拆洗缝补

8.量身高体重

9.包装

10.出租物品

11.兽医

12.屠宰牲畜

13.打字复印

14.修脚

15.收旧废品

16.其它

17.修理业

(1)修自行车

(2)修鞋

(3)修钟表

(4)修无线电、电视机

(5)修家用电器、电风扇

(6)修电器、修电机

(7)修家具

(8)修黑白铁

(9)磨刀剪

(10)修小农具

(11)修日用杂品

(12)修锁配钥匙

(13)修仪器仪表

(14)修文体用品

(15)修配机动车零件

(16)修机械零件

(17)修照相机

(18)修缝纫机

(19)修衡器、量器

(20)修车、马套具

(21)修工艺品

(22)刻字

(23)弹棉花

(24)热补

(25)修眼镜

(26)其它

六、交通运输业

1.人力客运

2.人力货运

3.机动车客运

其中:A:(汽车)

B:(拖拉机)

4.机动车货运

其中:A:(汽车)

B:(拖拉机)

5.马车运输

6.水上客运

7.搬运、装卸

8.其它

七、建筑业

1.房屋建筑

2.高空作业

3.筑路

4.房屋修缮业

(1)维修房屋

(2)粉刷房屋

(3)刷油漆

(4)修水暖

(5)水电安装

(6)安装玻璃

(7)修砌炉灶

(8)其它

八、其它行业

1.商标广告设计

2.书法字画

3.饲养业

4.畜牧业

5.种植业

篇7

[关键词] 农村 财务 会计 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238-01

近年来,有关部门就加强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规范和完善农村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更好地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财务管理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其中一些基层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与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缺陷不无关系。

一、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制度性缺陷

1.会计制度缺失

1.1《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明确了村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益服务,其性质显然是以非营利性为主。第八条“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农业法》规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依法管理集体资产”。表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有经营自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是不同性质的两套机构。

1.2为了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财政部颁布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明确“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执行本制度”。但实践操作中,各地财政和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则不再区分是否“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统一要求村级组织全部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并且普遍实行村委会与村集体组织在同一套账簿核算管理,从源头上导致农村财务管理上的混乱,表现在:

一是会计核算混乱,不同性质的公益类和经营类业务合并核算,其性质类似于国资委与其属下企业如中石油、中移动等合并核算。核算中将村干部与管理人员工资、福利,村委会和村党支部日常运行费用、社会公益事业管理费用等统统计入管理费用,成本核算不清晰;上级公益事业专项补助、村干部工资补助等都列入收入,无法反映真实的经营成果等。

二是资产管理管理混乱,村委会资产与村集体资产不分,村干部直接经营集体资产,资产经营收益主要用于村干部工资福利,村民难以分享,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等。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经济组织运行规范性法律,为构建市场经济体制夯实了基础。影响数亿农民利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却一直没有立法。目前各省(市)以“条例”、“规定”等形式对其运行机制作了初步规定,其中许多关键性的问题一直不明确:

2.1性质和法律地位不明确。农村集体组织不能作为独立法人登记,成为没有身份证的“黑户”,不能独立参加社会经济活动,限制了其参加经济活动的空间,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村民委员会是否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单位成员等问题的答复》(工商个函字〔2008〕156号)也明确村委会不能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单位成员。

2.2组织治理结构不规范。各省(市)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条例”、“规定”都比较简单,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议事规则、管理人员权利与义务、任职条件和程序、日常监督、内部控制体系、利益分配机制不够明确规范,基层难以操作。

2.3与村委会关系不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被虚化。如《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法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那与村委会关系如何协调?制度缺位客观上鼓励了村民委“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导致村党支部、村委会与村集体组织一体化,甚至长期不成立独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干部直接负责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决定经济事务和利益分配。村委会经济组织化、利益化,并且缺少决策和监督机制,导致每次村委换届都变成经济利益分配权的争夺,特别是条件较好的、土地等资源丰富的村冲突激烈。

3.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会计法》规定:“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但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地区由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负责农村财务管理业务,造成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多头管理。

二、解决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性缺陷问题的建议

1.明晰村委会的主体角色定位,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委会属于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从事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社会组织,不是生产经营性营利组织,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具有明显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特殊。根据其实质和形式,应该明确规定村委会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2.加强立法,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运行治理结构

就目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看,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等方面都没有划分清楚。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及农民的经济核心利益,其地位、作用、影响毫不逊色于村委会组织。当前我国在理论、法律上与实践中对农村集体组织的认识和定位明显滞后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因此尽快必须以立法形式澄清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与性质界定,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营利性组织、属于企业范畴、集体所有制性质。要参照《公司法》等法律成功经验,尽快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给予其独立法人资格,规范其权责和与村委会的关系,规范其组织架构设置、议事规则、管理人员权利与义务、监督和内部控制体等组织治理结构,让其真正依法独立经营,保值增殖,为农民创造收益,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财政部 财会〔2004〕12号.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42-01

中毒是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急性病症,病死率非常高,多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我院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中毒患者23例。其中男8例,女15例,年龄24对-78岁,其中有机磷中毒15例,百草枯中毒2例,镇静药物中毒3例,药酒中毒1例,毒鼠强中毒2例。入院时病人均处于深昏迷状态,并伴有中至重度休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

1.2 材料 灌流器:爱尔一次性炭肾(YTS-150),透析器:聚砜膜透析器(HIPS-18)或空心纤维透析器(18AC)。透析机:德国贝朗公司Dilpact CRRT血液滤过机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 所有患者急诊行催吐院前处理,入院后立即给予常规洗胃,直至没有有机磷农药味,同时遵医嘱建立血管通路,给及抗炎,解毒,利尿,呼吸兴奋剂,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护胃黏膜等治疗。

1.3.2 CRRT联合HP的方法 治疗前常规冲洗灌流器,预冲CRRT机、透析器及管路。将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在一起,23例患者均采用股静脉置管。治疗时间一般为2小时灌流,6小时CRRT,再行2小时灌流,置换液为2000ml/L。超滤量根据病情设定。血流量180ml/L-200ml/L。根基患者病情、选择灌流器和治疗时间(单次、每日、隔日治疗)。

1.3.3 抗凝方法 根据病人出血情况,采用无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2 结 果

23例患者,治愈19例,死亡2例,死亡病人均为百草枯中毒。2例放弃治疗。

3 护 理

3.1 透析前准备 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物品,处于备用状态。用物准备滤器、灌流器、贝朗专用透析器及血路管、双腔透析导管。给予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神智、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及时清理呼吸道,吸氧,病人烦躁时给予约束带。

3.2 正确计算置换液进出量,保证进出平衡 置换液应现配现用,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置换液应进行加温使用,温度36℃为宜。防止病人上级后出现寒战。

3.3 透析中护理 保持体外循环系统通畅,妥善固定各导管,保持管路的连接,紧密,通畅。警惕空气栓塞的出现,机器各参数设置,注意静脉压,跨膜压,滤前压的变化,出现报警及时处理。行灌流时注意患者血压变化,如出现血压下降,则要相应的减慢血泵速度,适当扩充血溶量,必要时可加用升压药,同时观察凝血情况,根据病情医嘱追加肝素用量。观察反跳现象。避免出现昏迷―灌流―清醒―再昏迷―再灌流―再清醒的情况。

3.4 治疗结束后护理 治疗结束后回血时要防止空气栓塞,保留双腔透析导管。常规封管,消毒透析导管接口,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固定。防止导管感染,保持敷料处于干燥,出现渗血及时更换敷料,避免在透析导管处输液,输血。治疗后根据病情评价病人营养状况,通过口服、鼻饲、静脉营养等途径补充营养;通过生理、心理各方面护理,帮助病人恢复体力,准备接受再次治疗。

4 小 结

4.1 血液灌流只能清除毒物本身,不能纠正毒物已经引起的病理生理的改变,故中毒时一定要使用特定的解毒药。

4.2 最佳时机 一般药物或毒物中毒在6-8小时内。只要有血液净化的指征,就应尽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4.3 HP迅速清除血浆药物或毒物,但治疗时间短,造成药物或毒物浓度反跳,病情反复。需要间隔一定时间、反复几次进行血液灌流(最少3次)。因此,HP与CRRT有机结合,既可有效提高毒物的血浆清除率,又可通过CRRT连续、缓慢、等渗清除水分和溶质,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失衡,达到清除特殊毒物的目的,两者联合后期待互补作用,提高救治成功率,只得推广和使用。而护理工作在血液净化治疗中毒的成败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故在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应加强病情监测和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523-528.

[2] 林惠风.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2007:172-176.

篇9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

随着我国农村体制改革的深人,必须大力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在全面实施“村账乡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逐步规范推行 “三资”管理,对搞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做好集体经济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推动基层组织建设,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提高集体经济效益,促进农村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规范化、转型跨越式发展,维护新时期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已显得相对滞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良劳不齐,迫切需要进行规范。切实解决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三资”管理力量薄弱 近年来,乡镇逐渐实行了“村账乡管”会计委托制度后,随着业务的增多,会计委托中心仍是原来经管站的原班人,现在又要成立“三资”管理中心,增设了“三资”管理平台,却基本上还是那1~2人,没有专门的“三资”管理编制人员与经费渠道,记账业务就已经够他们精力吃紧的,而资源的摸底健全台账则需要相对专业的农经人员,和足够的时间精力,经费的缺乏、人员的严重不足是很多会计委托中心的普遍问题,直接局限了“三资”管理澄清家底、全面走上规范化的进程。

1.2“三资”管理中公开监督不够规范 虽然每年3.15和7.15纪检、财政、农业、民政等多家部门都会组织联合检查,随着投人的增加,村务公开形式多样,版面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时也会有些村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公开中还是会有迟公开、假公开等情况。有关民政、则政等职能部门很少全面、系统的审核账务与公开表,更多的是注重看看惠民资金公开收支平衡就行,至于实际账务情况是一时发现不了的,加之有些村群众不过问、不参与就使公开偷偷流于形式了。有些村两委主要班子成员不团结,会议制度不健全,群众也无法监督。

1.3“三资”管理家底不清,管理滞后 目前随着城中村与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一些林地、荒山、坡地等资源土地产权界定不清,一些村干部以明显不合理的占地补偿方案长期将土地流转,别说走程序,搞公开,招投标,更顾及不到现在土地的用途性质是农还是企,历史的遗留问题就这样一直留了下来,造成对资源的摸底不真实、登记不全面,管理不完善,导致相关案件不断增加,滋生了很多农村不稳定的因素。目前实行的“四议两公开”程序虽规范,但实际操作性不强。需要开支的时候,光办理“四议”审批程序就让报账员乡里村里一通跑,手续繁琐,无形中浪费人力物力,有的村甚至因为党员或村民代表经常外出打工,召集不起会议,或找不到乡里分管领导签字,一些项目不能及时付款造成工作效率低,长此以往一些好的项目就延误了。

1.4报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村报账员是“三资”管理的第一关,而报账员队伍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能力普遍较低,年龄结构老化,而且在很长时期内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出现农村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管理工作薄弱的局面。

2 加强“三资”管理的策略

2.1建立完善“三资”管理体系 由于“三资”管理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所以具体操作落实就变得举步艰难。光是实行,却没有具体执行中可参照的标准,形同虚设。建章立制是村级“三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针对“三资”管理现状,从摸底、登记、建立台账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次,有关主管部门可从人员的配备、经费的来源考虑,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技能。“四议”两公开程序最好是由各区(县)农经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上限金额,按照上年审计情况酌情而定,设置日常备用金制度,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村重大事项随时召开“四议”会议研究决定,至于资金的使用特别是大额资金主要由“两议”会议记录即可,保证 “三资”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中。

2.2依托“三资”管理平台,自觉接受监督

2.2.1接受群众的监督 在原来的农村会计的基础上,依托各种信息平台,及时更新,通过正确的宣传引导,接受群众的监督,促使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客观。

2.2.2主管部门要注重监督实效 有关主管部门在推进“三资”管理信息化、规范化进中程,制定有关于预案,及时采取措施,遏制不稳定因素。平常结合案例,重点注重培训财经纪律和财务知识,提高成员的业务水平,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3真正实现阳光透明化公开 通过及时村务公开,有利于贯彻执行农业农村各项惠民制度,得到百姓的理解支持,同时建立健完善各项“三资”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财务行为,使“三资”管理趋向制度化、规范化、阳光化。

篇10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15-1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

2009年5月以来,根据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云南省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211号、昆明市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宜良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宜良县实际,制定了《宜良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宜政发[2009]38号文件,并认真组织实施。至2012年末,全县7个乡镇(街道)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村委会财务111个,村小组财务811个,小社财务113个,共计1035个核算单位。代管资金2.3119亿元,其中村级0.8443亿元、村小组1.467亿元、小社0.0006亿元。该项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对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宜良县在以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为重点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整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资金管理方面

2.1.1 制度不完善 目前各乡镇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如:会计中心不管理核算单位的承包合同,无法知道收款的时间和金额;村组支出的审核审批程序不规范,以行政手段代替经济管理,权责不明;在制度设计上会计中心忙于应付资金的事后核算和监督,没有和村组有机配合,把监督管理延伸到事前和事中。

2.1.2 会计人员不稳定 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大部分是乡镇农经站人员兼职,少部分从各站所调配。乡镇农经站承担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负担监督、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等管理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重,虽然从事财务管理是农经站的职责所在,但现有人员只能完成农经工作任务,无力兼顾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会计、出纳专职工作。加之一些乡镇抽调到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人员缺乏从事财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一些乡镇会计人员调动频繁,因而造成工作顾此失彼,影响会计核算的不利局面。

2.1.3 工作经费短缺 按规定,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无偿为村、组进行会计服务,而中心无正常的工作经费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2.1.4 监督不到位 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对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关注和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2.2 资产和资源管理方面

2.2.1 制度不健全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普遍存在着偏重货币资金管理,轻视资产、资源管理的现象,致使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影响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2.2.2 台账登记不完整,家底不清 一些村组多年不进行资产清理,更没有按年度进行清理,所登记的资产台账残缺不全,账实不符,未能真实反映资产存量。耕地、林地、水面等资源在全县的各个村组都未建立台账进行登记管理。

2.2.3 合同管理不全面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出租、转让,在处置交易过程中都要签订书面的合同协议。而村组签订的一些合同不规范,权、责、利不清,在执行中发生纠纷,致使集体利益受到损失;一些合同不进行鉴证和备案,影响了合同的履行和兑现。

3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资管理对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建议建立和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3.1.1 资金管理制度 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公开制度。

3.1.2 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管理和报告制度;资产经营管理制度。

3.1.3 资源管理制度 资源登记簿制度;资源公开承包租赁管理和报告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3.2 强化监管

3.2.1 建立健全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 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财政、农经、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单位参与的分工协作的县、乡、村“三资”监管体系,实行制度化、常态化监管。

3.2.2 建立本县《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办法》

3.2.3 进一步加大对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总结推广 由各乡镇总结完善试点经验,以乡镇形成“三资”管理制度进行推广;或由县级总结各乡镇的试点经验,形成县级的“三资”管理制度,并在全县实施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7.

[2]蓝进意,梅福星.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福建农业,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