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调查范文

时间:2024-03-28 18:0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教育调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教育调查

篇1

关键词 乡村医生 工作现状 在岗培训 学历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0-0018-04

浦东新区三林及周边的北蔡、川沙、合庆镇属城乡结合地区,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人口和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随着镇村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乡村医生纳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通过对乡村医生工作现状、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需求的调查,有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岗位培训,对有学历要求的乡村医生提供再教育机会,将有利于农村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全面开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8-9月,浦东新区三林及北蔡、川沙、合庆地区在岗的乡村医生共计170人。其中三林及北蔡、川沙、合庆地区乡村医生数分别为:31、20、65、54人。

1.2 方法

自行设计乡村医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工作现状、培训情况、教育需求等,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家庭医生负责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70份,三林、北蔡、川沙、合庆分别回收30、15、63、53份,合计161份,回收率为94.7%。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软件,并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61名乡村医生中男41名(25.5%),女120名(74.5%);在职人员占69.6%,退休返聘占30.4%;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8.2±3.1)岁,其中年龄≤30岁占7.5%,31~45岁占32.3%,46~60岁占45.3%,>60岁占14.9%;平均工作年限为25年;学历:初中或中专占47.8%,高中占8.1%,大专占42.9%,本科占1.2%;职称:无职称占9.3%,执业助理医师占29.8%,助理医师占54.1%,执业医师占6.8%(表1)。

2.2 工作现状

乡村医生提供的服务主要为基本医疗、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计划生育指导、残疾人康复指导及药品管理等。以2011年的工作报表为依据,每名乡村医生年平均基本医疗服务5 250人次,公共卫生服务2 976人次(表2)。

2.3 业务培训情况

2.3.1 岗位培训

有43.5%的乡村医生参加过全科医学的岗位培训。乡村医生参加岗位培训1~2次/年的占28.0%,3~4次/年的占43.5%,5~6次/年的占28.5%。由区镇初保办和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占97.6%,由二、三级医院组织的仅占2.4%。

2.3.2 培训内容

54.0%的乡村医生认为基本医疗培训非常重要,60.9%的乡村医生认为公共卫生岗位培训重要。基本医疗7项培训内容排序,依次为诊疗能力、病史采集及病史书写、药学知识与处方书写规范、接诊及医患沟通技巧、转诊标准和适时转诊能力、家庭病床访视、中医及适宜技术;公共卫生8项培训内容排序,依次为慢性病管理与随访、健康宣教、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妇女儿童保健、肿瘤社区访视、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指导、计划生育指导。

2.3.3 培训形式

82.6%的乡村医生希望的培训形式为“半脱产”;可接受的培训时间:1~3月占38.5%,3~6月占51.6%,6~12月占为7.5%。认为适宜的培训地点: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70.2%,区级及以上医院占26.7%,在村卫生室接受上级医生指导的占3.1%。

2.4 学历教育

46.0%的乡村医生有参加学历教育的意向,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分别有24.0%、53.3%、22.7%的乡村医生希望通过全脱产、夜大、网络教育的形式完成学历教育;涉及学历教育的经费,100.0%的乡村医生都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部分经济补助。

2.5 个人意愿

对是否愿意参加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岗位培训,88.9%的乡村医生表示愿意。希望通过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业务技能(89.5%),参加职称评定或晋升(30.8%),获取证书或文凭(26.6%);11.1%的人员表示不愿意,原因依次是年龄偏大、培训期间工资待遇问题、地点不方便、工作离不开、执业范围受限、认为没有必要。

3 讨论

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卫生服务网络在我国农村存在已有近半个多世纪,并已成为国家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医生承担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卫生服务工作。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农村卫生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渐增长的医疗需求和医疗消费水平,需要逐渐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过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乡村医生队伍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探讨对乡村医生开展全科培训,使其转变观念并掌握全科知识与技能,成为全科医生的助手是当务之急。

3.1 乡村医生现状分析

现阶段各镇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普遍呈“一高三低”状况[1],即高年龄(>45岁占60.2%)、低学历、低职称、低水平。在岗的乡村医生1/3是退休返聘人员,岗位稳定性差,且很多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医学专业培训就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乡村医生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健康及农村卫生工作的成败。

乡村医生的队伍建设不仅要靠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规划,设立乡村医生规范化教育机构,还要有激励机制鼓励新生力量加入到乡村医生队伍中来[2]。镇村一体化管理后,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责任承担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不仅要支持乡村医生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还必须规范乡村医生的全科培训,提升乡村医生的综合能力,适应新形势下医疗服务的新模式。

3.2 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4.1%的乡村医生已接受专科及以上的高等医学教育,并有46.0%的乡村医生希望通过学历教育进一步提升学历。专科的学历教育更多的是以理论授课形式进行,临床实践的时间有限,对培养面向个人、家庭和社区为主的全科医生还缺乏经验。现有的乡村医生岗位培训制度虽能保证80.0%以上的乡村医生接受定期的岗位培训[3],但仍有培训内容不系统、不规范,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存在。

3.2.1 注重乡村医生的在岗培训

要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开展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是重点。在岗培训可以减少乡村医生脱离工作岗位的时间及乡村医生因外出培训而减少的经济收入。更主要的是可以根据乡村医生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本次调查显示,有88.9%的乡村医生有意愿接受继续教育,且89.5%的乡村医生是以提高技能为目的。

3.2.2 改进在岗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我们:①当前的乡村医生对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的培训需求较基本医疗高,这与居民的服务需求及大量的外来人口导入有直接关系,因此应该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培训。②培训方式的改进,目前乡村医生的在岗培训主要由区镇合管办和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多以集体授课和短期临床实践为主,培训质量较低。乡村医生表示有意愿接受临床进修,可能的情况下会进行脱产培训,可接受的培训时间长度为3~6个月为宜;乡村医生希望有直接的临床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派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医生定期到村卫生室进行指导值得探讨。

3.2.3 提高乡村医生的全科意识

此次调查涉及的4个镇均属于城乡接合地区,已逐步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全科医生是提供服务的主体,而乡村医生对本地区的卫生状况比较了解,将是全科医生在农村地区的有力助手。这些地区的乡村医生仅43.5%参加过全科医学的培养,多以在岗短期培训为主,没有经过系统的、正规化全科培训。

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创建成为上海市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具备了对乡村医生开展全科社区实践的教学能力,而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在岗培训,省时省钱,是比较理想的培训基地。本中心将年龄在45周岁以下,经过乡村医生系统化、正规化培训并取得相当于中专水平毕业证书的在岗医生作为全科医学知识培训的对象[4],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

3.3 增加激励机制,提高乡村医生培训积极性

镇村一体化管理后,乡村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管理,中心首先要确保乡村医生有稳定的工资收入,确定其在农村地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设立专项经费提供乡村医生外出进行培训和进修学习。并将培训纳入乡村医生考核范畴,将考核结果与其工资奖励、职称聘任等挂钩,充分提高乡村医生的培训积极性,使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5]。

总之,上海正在大力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乡村医生要成为全科医生的助手,势必要加强再培训,尤以全科知识的技能培训为重,逐步提高服务能力,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明媚, 曹斌, 周文泳.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医师的管理和发展[J]. 社区卫生保健, 2007, 6(2): 119-121.

[2] 臧礼忠, 刘宝. 关于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下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中国卫生资源, 2010, 13(4): 190-192.

[3] 卫生部. 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EB/OL]. (2001-12-29). http:///chengjiao/show.aspx?id=306&cid=33.

[4] 朱建华. 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医学信息, 2010, 23(3): 278-279.

篇2

关键词 农村 留守老人 经济条件 自身身体状况 精神生活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个个年轻人告别了山村,流动到城市去“淘金”。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一个个守望着家园的孤独身影。这些被称 为留守老人的人们,一边佝偻着身躯劳作于阡陌之间,一边还要隔代抚养孙辈。他们在默默操劳的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生活的各种压力以及孤独和寂寞的煎熬,使得老人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由于其独特的居住环境,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适应机制和防御能力的减弱,存在于老年期这一特定人群的心理障碍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如何提高日益加剧的农村人口大规模城市迁移带来的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已愈来愈受到关注,如何解决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使留守老人保持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已经是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发现临床上最多见的老年人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而家庭经济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教育抚养孙辈的重任,身体健康状况,子女回家探望频率对老人心理健康影响最大,这些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决定着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1家庭经济条件

经济是老年人生活的物质基础,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在农民可支配的收入还比较低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收入或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是他们首先考虑的。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能吃饱穿暖,有更多的经济收入以应对疾病风险等比其他问题更为迫切。

2照顾孙辈的重任

农村留守老人不仅经济收人少养老无保障,他们的生活无助还表现在不仅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却还要担负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心理负担较重。从目前看,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都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由父母看护小孩,带子女上学。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从对小孩教育方面而言是心理负担重,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都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让老人们感到力不从心甚至苦不堪言。

3身体健康状况差,看病问题突出

由于缺少子女协助,很多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留守老人却要承担起繁重的生产劳动,长此以往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都不容乐观。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得不到及时的照料,而且目前新农合报销的比例仍很低,担心没钱治病,很多老人在生病后都不愿意治疗,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导致健康恶化。有的老年人由于病情严重担心治不好,经济困难会给儿女带来麻烦,想着自己年事已高早晚一死,而表现出烦躁,精神不振,有的甚至还有厌世心理。这些都直接导致老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

4家庭氛围与精神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高,留守老年人的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少,而外出务工的子女相当一部分是年初而出年终而归,他们与留守老人一年相处的时间一般只有1个月左右,子女外出后导致老人孤独感增强,这些留守老人大多数过的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由于农村没有城市较多的娱乐和建身场所,没有广泛的社交圈,信息闭塞,接触不到外面丰富的生活,老人大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在家庭外边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因此对农村留守老人来说心理需求及精神慰藉得不到满足,很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5子女回家频率

篇3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团体深度访谈、试卷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现有学历、现有职称、工作年限、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农村常见病的处理和院前急救知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内容和项目、全科医学教育的需求调查、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形式、影响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的原因和阻碍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的因素等。被调查者当场填写问卷,当场回收,统计有效回收率,并对调查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被调查的乡村医生共356人,其中男181人(50.84%)、女175人(49.16%),平均工龄18.86年,平均年龄40.56岁。本科27人(7.58%),大专147人(41.29%),中专139人(39.04%),其他(高中或初中)43人(12.08%)。有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201人(56.46%),无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155人(43.54%)。中级职称37人(10.39%),初级职称136人(38.20%),无职称183人(51.40%)。

2.2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必要性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乡村医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参加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接受全科医学教育的态度是积极的结果显示在全科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必须性上,认为学历培训、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常见急病的处理和院前急救知识、临床用药、专题讲座、职业院护很必要的比例较高,认为各项很有必要的为61.52%~91.01%,仅有0~19.10%认为全科医学教育没有必要。

2.3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需求调查由调查结果可见,乡村医生中赞成短期培训学习占73.88%(263人),半脱产学习者占12.92%(46人),赞成脱产学习和业余自学的人数较少,仅占总人数的0.84%(3人)和12.36%(44人)。赞成在高等医学院校学习者占69.38%(247人),在市级以上医院学习者占30.62%(109人)。2.4影响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的原因356人中有217人不同程度存在妨碍因素,139人无妨碍因素,在存在妨碍因素的人中,结果显示无时间和精力及缺乏规范化要求(26人,11.98%)、缺乏适宜全科医学教育形式(86人,39.63%)和医务繁忙(63人,29.03%)是阻碍乡村医生参全科医学教育的主要因素。

3讨论

篇4

(1.怀化学院成教处,湖南 怀化 418000;2.沅陵县教师进修学校,湖南 沅陵 419600)

【摘 要】通过对沅陵县52所乡村园校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调研,发现当前乡村教育中存在:教师资源分布不合理、师资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骨干力量薄弱、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缺乏、乡村教师专项培训项目过少、培训经费欠缺等问题。借助当前“国培计划”大好环境做好乡村教师的培训工作,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针对问题,科学解决;内外结合,系统建设;高屋建瓴,引领发展。

关键词 乡村教师;培训需求;系统建设;引领发展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13419)与怀化学院重点教改项目(201308)“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实施调查与发展思考——以怀化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斌(1972—),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培研究、文化传播与乡村政治传播。

李枝红(1967—),高级讲师,沅陵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站站长,研究方向为教师培训。

准确的需求调研是科学的教师培训方案制订的重要前提,也是培训管理和实施顺利开展,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2015年,在上一轮“国培计划”成功实施基础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明确提出“各省要根据本地乡村教师培训整体需求,合理确定本年度项目区县覆盖范围及支持年限。”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乡村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和“国培计划”项目县申报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表示,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主要面向乡村教师。在此背景下,沅陵县教育局委托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全县52所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调研。

1 调研基本情况

沅陵县是湖南省县域面积最大的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是湘、鄂、渝、黔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开发县。全县人口67万,有乡村中小学 52 所,农村专任教师 3162 人。为了全面了解全县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5月13~16日,县教育局委托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外地专家组织了10个调研小组,在网络调研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会形式,深入乡村调研,这次调研共发放《乡村教师培训需求问卷调查表》2896份,回收2875份,1051位教师参与了座谈。具体情况如下:

1.1 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

与乡村教师培训需求紧密相关的几大问题调研情况如下:

培训时间:你最愿意在哪个时段参加乡村教师培训?

图表显示乡村教师培训以安排在寒暑假为最佳。

培训方式:最适合你的乡村教师培训方式是什么?

图表显示“送教下乡”是最适合乡村教师的培训方式。

培训天数:一次培训的合适时限是什么?

图表显示乡村教师培训训期需求为5~7天为宜。

培训内容:你最需要的培训内容(可多选)

图表显示培训内容需求首为“课堂教学指导”,其次是“班级管理技能”和“教学方法指导”。

培训形式:你最期待的培训形式(可多选)

图表显示当前乡村教师最期待的培训形式是“外出学习考察”和“现场观摩”。

专家团队:你最喜欢的培训教师(可多选)

图表显示最受欢迎的专家团队是“来自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

问卷19 您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乡村教师培训?

送教下乡首选、网络远程培训次之。

问卷20 您希望乡村教师培训为您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技能技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问卷21 您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学校为您参加乡村教师培训提供哪些支持和保障?

尽可能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实现培训资源和机会均衡,提供培训时间和经费保障,完善网络远程学习的硬件设备。

1.2 教师座谈情况分析

根据学科、年龄结构、技术职称、性别、教育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等按校教师总数1/3的比例确定座谈对象,共与1051位教师进行了座谈。主要围绕乡村教师整体状况、乡村教师培训需求情况和乡村教师培训条件保障情况进行专项调研,以“乡村教师对项目设置、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专家团队、培训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为重点开展工作。座谈情况与问卷调查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1)项目设置。村小教学点偏远落后,年轻教师不肯去,本土老龄教师又难以“出来”, 应针对此类乡村教师设置村小教学点教师专项培训;同时,希望多增加乡村教师培训项目,使更多的乡村教师能有培训机会,实现培训机会与培训资源均衡;在项目设置时多考虑乡村区域间协作培训;针对乡村教师一人多头、专业不对口现象可设置适刚培训;针对当今留守儿童、独生子女问题较多应设置留守儿童教育培训。

2)培训时间。绝大部分乡村教师希望能够安排在寒暑假期培训,这样可以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培训期限以5~7天为佳。

3)培训内容。乡村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方法优化和班级管理等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成效。因此,在培训内容需求上,首要的是课堂教学指导,其次是班级管理技能和教学方法指导。

4)专家团队。乡村教师对授课专家要求有:专家的思想理念、学科理论应立足乡村教育发展,针对乡村教育教学现状和特点;培训课程既要有经验介绍、还要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演示、具体问题的解决技法传授。因此来自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成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选专家。

5)培训方式。送教下乡是乡村教师培训的首选方式、名校跟岗观摩次之。其原因之一是乡村学校远离县城,交通落后,部分教师身体状况欠佳,外出培训困难,此类教师渴望通过送教下乡的培训方式来获取新理念、新知识、新模式和新技能;原因之二是年轻的乡村教师长年工作在乡村教育的最前沿,希望到名校跟岗观摩培训,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和现场观摩感受名校氛围、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构建教学模式,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

2 乡村教师培训需求及存在问题

2.1 乡村教师培训需求

根据对52所乡村园校的实地调研,综合问卷和座谈信息,结合网络调查情况,沅陵县乡村教师培训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

1)项目设置应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凸显乡村教师主题,突出实效性。

2)培训时间安排:集中培训安排以寒暑假为佳、期限为5~7天;送教下乡以安排在工作期间为佳、期限以3~5天为宜。

3)培训内容应围绕乡村课堂教学主题,着力解决农村教育教学实际中的突出问题,其次是班级管理技能和教学方法指导。

4)乡村教师培训授课专家团队以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为主。

5)乡村教师培训方式首选送教下乡,次选名校跟岗观摩。网络研修需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2.2 当前乡村教师培训存在问题

一是教师资源分布不合理。全县教职工总量富余,城郊学校教师超编,但边远学校师资缺乏,留存的村教学点存在无师愿教的现象;另外,乡村教师中年龄段35岁以下为727人,36~45岁为998人,46~56岁1416人,占全县乡村教师比例45.06%,年龄结构层次存在老化问题。

二是师资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数教师富余,英语及音体美和学前教师严重欠缺。一些乡村学校部分教师是学非所教,急待转岗培训;全县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仅18人(其余均为聘请或兼职)。

三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任教师虽然学历结构基本达标,但原始学历达标率偏低,高级职称比例少,高水平师资偏少,缺乏名优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现象严重,知识性错误发生率偏高。

四是乡村教师参训机会少。国培、省市培训、县培指标都有限制,无法满足教师培训需要,教师能力提升平台缺乏。

五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缺乏。现场调研发现,乡村学校基本上只有1~2间多媒体教室,结果是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很难达到新课改预期目标。

六是乡村教师参培积极性非常高,但培训机会少,尤其是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项目过少。数据显示,全县乡村教师参加国培、省培1140人次,占全县乡村教师比例36.28%;参加市培的396人次,平均8人才有一次机会;参加县培3668人次,从未参加过培训的250人。5年来完成全员培训,修满学分的只有387人,占全县乡村教师比例12.3%。

七是交通经费问题严重制约培训的开展。从调查的沅陵县情况看,最边远的乡村学校到县城都要4个小时的车程;交通不便,给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影响了教师参培的积极性。另外,作为国家贫困县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县,沅陵县县域经济欠发达,师训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师训工作的开展。

3 乡村教师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乡村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则离不开高素质乡村教师的培养。如何借助当前“国培计划”大好环境做好乡村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乡村教育发展?

3.1 针对问题,科学解决

一是,针对边远山区乡村需求,以“送教下乡”为主要培训方式,积极改善网络平台运行条件,加大远程培训力度。

二是,项目设置应体现乡村教师培训的特点,做到学科齐全、兼顾年龄、层次分明,设置项目应把师德、心理健康、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纳入培训内容。

三是,增设培训项目,为乡村教师提供培训平台,创设培训机会。

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学校应该提高培训经费预算,加强网络远程学习平台及其他硬件建设。

3.2 内外结合,系统建设

乡村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需要加强系统的协同合作。虽然目前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的“国培计划”为乡村教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但从根本来看,还需加强乡村自身的内部建设。

一是,地方行政部门和乡村学校要努力克服困难,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和培训力度;二是,乡村教师,尤其是偏远山村的老龄乡村教师要提高认识,增强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参培学习的有效性。

3.3 高屋建瓴,引领发展

国家实施“国培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目的是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同时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从“国培计划”的宗旨来看,重点是促进教育改革,培训一批“种子”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但从调研情况看,“着力解决农村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是广大乡村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最大需求。

篇5

关键词:卫生院 继续教育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03-01

目前,我市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居民对医疗和保健的需求,如果这些乡村医生不能及时、主动地接受系统的培训,就很难得到农村居民的信任,本可以通过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来解决广大居民的基本健康问题,由于老百姓不信任,而选择高级的医疗机构,造成县级(以上)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卫生院和医生大量闲置的现象。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对现有的乡村医生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更好地为当地百姓服务。

1 继续教育情况调查

1.1 培训情况的调查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情况:在我市乡镇卫生院中,工作人中几乎都接受过各种各样的培训,60个受调查者中参加过培训的为52人,占86.67%,未参加培训者为8人,占13.33%。但培训时间的长短不一样,最长的培训时间为48周,最短的培训时间仅有5天,同时,培训的种类也不一样,有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急诊急救培训、公共卫生人员培训等等。

1.2 效果的评价

对授课教师、授课方法、课程设置、培训场所、培训管理等方面来调查培训效果,发现,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对培训的安排都表示非常满意,大部分人认为他们培训期间课程安排合理、教师队伍精良、授课方法实用、培训管理严格,培训场所较理想,培训效果显著,他们感到非常满意。

1.3 需求及培养途径的调查

大部分乡村医生表示希望能参加更多的、更全面的培训,旨在提高自己的全科医疗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某个单一种类的培训。

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的形式有专项培训班、进修班、会议、讲座、网络视频等等,大多数乡村医生希望参加科学的、系统的培训。

通过调查发现,针对我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齐齐哈尔市卫生局、各区卫生局、各县卫生局均开展过不同形式的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培训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2 问题及建议

2.1 人员的培训积极性不高

乡村医生的职称普遍偏低,没有晋职称者或初级职称人数所占的比例较大,职称偏低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医生医疗工作的积极性,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医疗工作中。学历偏低,接受新知识比较困难,加上医学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更新、医学领域的拓宽和边缘知识(如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的应用,对乡村医生的压力不断加大,新知识接受的难度增大,严重制约其培训的积极性。培训与学员本人的职称晋升、执业医师注册无关,对于学员没有制约措施,致使学员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员对接受培训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等认识不充分,学习缺乏自觉性,认为参加培训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诊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这部分学员在培训中更加注重诊治疑难重症疾病的课程,而对于全科医学的有关基本理论不感兴趣或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效果、学习效果缺少评价体系,培训没有针对性,应有的培训目标难以达到。

2.2 培训的人员比例偏低

培训的普及率低。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诊疗技术,新的治疗药物层出不穷,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重大变化,农村居民的疾病和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也不断变化,要求乡村医生适应形势需要,多学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培训是知识更新和提高的重要途径,而当前乡村医生培训的覆盖面不高,以山东省为例,参加过正规培训的乡村医生还不足40%。缺少正规医学学历教育的先天不足与在岗培训不充分的后天不足成为部分乡村医生水平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接受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人数很少,每家卫生院只有为数不多的个别工作人员参加过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医生全科诊疗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服务质量。

2.3 时间无法保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种类型的培训在学时上存在不达标的情况,培训时间长短不一样,而且由于乡村医生兼职工作多,工作任务繁忙,导致培训时间无法保证。从人力资源现状来看,大部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较少,而乡村医生培训往往需要一定的脱产学习时间。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乡村医生对工学矛盾的问题反映比较突出。由此可见,在实际培训过程中,由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人员紧张,单位的各方面对抽调人员参加培训的意见较大。此问题是影响培训参与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致使培训计划难以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培训的进程和质量。

3 结语

乡镇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培养任重道远,我们只有从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对我国基层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鹏.从制约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因素谈乡村医生培训[J].医院管理,2010,15(48):77-78.

篇6

希望能够过一种富足安稳的生活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我们以这样的理由来看乡村教育的未来,就发现可能并不乐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乡村却日渐成为市场化的牺牲品,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结构性难题,社会问题倒逼教育,使其空间日显困窘。

根据2009年全国老龄办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农村空巢老人达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人的43.9%。其中包括2271万留守儿童。

再根据社科院最新调查报告,目前大陆城乡收入差距为3.23:1,是全球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样令人触目惊心。国土资源部去年5月份表示:约60%乡村景观风貌“一般”或“差”;约80%的村庄街道和田间道路绿化不足,居民点绿色覆盖度低。由于缺乏生态景观理论和技术指导,致使原有村庄的乡土气息消失殆尽,出现严重的“景观污染”或“千村一面”现象。

我们不能回避乡村的衰落以及因此而来带给我们的悲观想象。缺乏优秀的教师,没有父母的关爱守望以及各项硬件设施的落后,通过很多人希望的提升乡村教师工资根本无助于彻底解决乡村教育问题。

很少有人愿意生活在空巢化下的乡村――缺乏活力和创造性、法冶环境恶化、各种道路设施极不发达、没有可以交流的同类人、医疗系统不完

善甚至极少专业人员的环境中。在某些地方,乡村更被政治黑金和黑恶势力笼罩,所谓提升教育的空间看上去几乎没有。

在这种意义上,乡村教育无疑处于一种恶性的封闭状态下,改善它将是一件系统工程。它的改观有待于乡村生态环境的良好变化。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明显不能绕开乡村和城市的二元化结构。

这个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巨大难题,数十年来吸引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以及政治人的注意,他们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之道,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村教育有了长足的改善。

篇7

先是黄河牌校车在湖南多地陷入“质量门”,紧接着黑龙江也报告了该品牌校车的多起事故,车主甚至感慨“快车毁人亡了”。国家质检总局介入调查后,确认该品牌校车存在缺陷,“质量门”最终坍塌成了黑洞,生产企业豪沃公司将召回全部12种车型的黄河牌校车,共计561辆。

然而,简单的召回不该是校车“质量门”的最终结局,反而应该是追问和反思的开始。事实上,国家近年来对校车安全高度重视。2012年5月1日实施的《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相比过去的老国标,对安全标准的要求堪称面面俱到,非常细致和严苛。而且,为严格控制专用校车生产质量,国家对企业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统计显示,目前国内200余家客车生产企业中,达到校车生产准入门槛的仅占两成左右。这一系列的政策,不可谓不严。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全身“带病”的黄河牌校车,正是在这一系列严密政策的监管下制造出来的。生产企业豪沃公司作为一家国企,报批和生产的各项程序完备,问题校车的型号也名列国家公告的车辆生产批次之中。然而,该公司辜负了公众信任和期待,自从获得校车生产准入后,就一直在生产“缺陷”校车。严苛的标准、高企的门槛,都没能拦住企业的粗制滥造。良法在现实中被淡化、漠视,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让它威严不再?求得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是必然要求,因为这是让良法效力回归的前置条件。

召回之前,车主和地方多个相关部门,已经与生产企业交涉了一年有余,投诉、调查、监管,维权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举步维艰。即便是法律诉讼进入法庭审理程序,也因为跨越地域被生产企业指为无管辖权。在当地向国家质检总局多次行文请示后,才有了此后的调查和召回。艰难的维权,凸显出校车售后监管的无力。面向全国市场出售的车辆却不接受地方监管机构的调查,显然这是违背市场原理的“霸王条款”,会纵容“带病”校车的持续生产和流通。

纵容“带病”校车进入市场,不仅会威胁师生人身安全、加重家长忧虑,更会伤害政府的信誉,破坏良法的效力,而且影响深远难以消解。故而,清查“带病”校车,理清生产脉络,依法追究生产企业的责任,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来源:《光明日报》 集月音M文)

乡村教师评聘职称“不要论文”不等于论文无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提升待遇、保障编制、拓展人才补充渠道、支持培训等方面明确了对于乡村教师的支持措施,旨在破解全国330万乡村教师队伍“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长期问题。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的刚性要求。 (6月10日《南方日报》)

从以上新闻可以看出,今后,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的刚性要求,是国家为支持乡村教育拿出的一系列切实行动之一,相信绝大多数教师是会欢迎的。然而,单就写论文来看,笔者认为,乡村教师不要因为这样就认为写论文“无用”了,而要全面理解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本意,做一位既会教书又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新时代好教师。

以前,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对写论文也做了一些比较高的刚性要求,不少乡村教师写论文的目的有点“跑偏”,就是为了评聘职称(职务);有的教师自己写不出论文来,就想办法请人或者干脆花钱买论文,这样的一个误区确实不该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层面上出台规定不作论文刚性要求,这种“纠偏”是必要的。不过,笔者认为,这并不等于写论文“无用”。

乡村教师写论文,对于其自身的成长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一位喜欢写且经常写论文的乡村教师,一定是一位善于学习思考的好教师。乡村教师写论文,有利于其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时下,不少名师都是既会教书又会写论文的人,真正做到教学和研究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而缺少了一定理论研究能力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成绩即使有,也是暂时的,会后劲不足,不能为其提供可持续性长期发展的动力。

笔者曾在乡村学校工作多年,记得当时是20世纪80年代,我们当地根本还没有实行教师评聘职称(职务)工作。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教学生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我教学之余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小小心得体会写成一些小论文投寄报刊,其中不少文章有我所教学生的一些原型。一些学生现在来看望我,时不时说起我当时写教学论文的事,说这件事对他们学习的正面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一直以来以此为动力,多年来受益匪浅。

乡村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好书育好人,评聘职称(职务)只是其自身成长之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标志,不要把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与评聘职称(职务)简单地画上等号,看评聘职称(职务)对论文要求的“脸色”行事。乡村教师要理解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制度“善意”,全面提升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态度,在整体提高乡村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均衡教育目标中尽己所能来回报社会,不做“教书匠”,而要做一位有教育大视野的能写能研能教的全能型潜能教师。

篇8

[关键词]乡村文化观念 学校体育 影响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体育界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农村体育的发展也成为了当前体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既有的文献看,对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外在影响因子的分析,对乡村历史文化观念、农民思想文化与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关系问题的研究非常少。乡村历史文化观念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如何利用和改变农民的乡村文化观念以更有效地来促进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历史文化观念厚重的农村地区,农民并不重视学习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他们只注重现实的物质实体的生产,追求短期效益,只要能马上解决目前疾病的方法。这种思想观念不但深刻的影响着农村孩子,而且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

二、乡村历史文化观念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1)乡村历史文化观念影响农村学校体育的调查与分析

以四川省经济欠发达的村镇中小学350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了3500份问卷,回收3400份,有效问卷3375份,有效率为99.3%。问卷包含了答卷人的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动机、时间等问题,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调查发现,有53.6%的学生认为,平时放学回家要帮助父母做很多事,还要去地里劳动,而且每天都有课外作业,根本没有精力进行所谓的体育锻炼;有52.8%的学生认为天天都在锻炼,从早上一起床就开始了,原来他们认为上学步行、干农活就是进行体育锻炼;有49.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有钱人的事;有43.2%的农村学校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不能治病,有病还不是要花钱到医院去医治。调查同时发现,有19.6%的农村学校学生能认识到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有16.1%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解闷消遣娱乐。这种认识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学校体育、课外健身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观念基础。

(2)乡村历史文化观念影响农村学校体育的原因分析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我国14亿人口,其中就有9亿人口在农村,农民生活在农村就有农村的乡村历史文化。尽管随着社会的变革,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村之间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诸多差异,所以乡村历史文化有很多差异,进而乡村历史文化观念有很多差异。四川省的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农村交往范围较少,并且有的农民祖祖辈辈居住在同一个地方,长期处于一种自给自足与半自给自足的状态,过着一种封闭的生活方式以及一种小农意识的心态。就是这种生活方式形成了许多农民顺其自然、安贫乐道、求稳怕变的保守思想。他们不重视学习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他们只注重现实的物质实体的生产,追求短期效益,并且在四川农村农民知识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乡村历史文化观念通过影响精神文化影响农村学校教育观念,进而影响健身观念和体育面貌,从而影响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从中小学生调查对象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父母或者邻居长辈每天的时间分配中,家务和生产经营(包括农业生产与非农业生产的时间最多,达到12.2小时,占全天时间的50.8%;而村民的每天精神文化的时间只有2.01小时,占全天时间的8.37%。尽管说四川省的农村正随着整个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型,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也大大降低,但是农民仍以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不过,农民的余暇时间的确有所增多,这应该为广大的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但从调查情况来看,事实并非如此。调查中了解到:孩子们的父母分配于家务劳动占26.4%;辅导子女的文化学习占8.8;打牌占44.6%;业务文化学习占3.2% ;体育活动占5.9% ;文化娱乐活动占3.2%;看书报杂志占13.2%;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占2.1%;看电视占63.9%。由此可以看出,农民现在的精神文化活动主要就是看电视、打牌打麻将(赌博)等消遣娱乐活动,大多内容单一且格调不高。这一点对孩子们的影响体现到孩子们身上就是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打游戏上,而不愿意花在体育锻炼上。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父母的文化观念、体育观念有关,这也与从古道今延续下来的乡村历史文化观念有一定的关系,认为现在的物质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父辈们从未有过这样的好生活,现在不好好潇洒更待何时,有一种“小富即安”或惟直感、惟实惠的倾向,乡村历史文化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其体育价值取向。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来自农村中小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乡村历史文化观念影响了精神文化观念、健身观念、体育面貌和农村学校体育的其他方面。在四川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文化观念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农民仍然用传统观念思考着自己的生活,“养牛为了耕地,种地为了吃饭,杀猪为了过年。”只有完善了乡村文化观念,才能促进农村学校体育真正的发展和新农村和谐。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分析

作者简介:文军,广西大学生态与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李星群,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广西南宁 530005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3―0038―04

近10年来,广西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以桂北区域的龙胜和阳朔的乡村旅游为代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在广西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广西乡村旅游的研究非常少,也不系统,多数研究是基于广西某处乡村旅游的个案研究,从宏观层面的研究多从大区域大概念人手,缺乏具体数据支持。对于广西广大乡村旅游经营者信息的状况目前研究不多,其具体的存在状态尚不为人所知,这极大地阻碍了政府部门对广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开发与有效管理。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基于对广西乡村旅游开发尚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在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于2006年5月至2006年12月,分批对广西已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屯进行了系统调研。旨在揭示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乡村旅游开发对广西农民脱贫致富的作用,以期揭示乡村小型民营旅游经济发展机制等问题。调查范围为整个广西区域,主要涉及县市包括龙胜、阳朔、恭城、临桂、灵川、资源、桂林市近郊、乐业、田东、田阳、南宁市近郊、武鸣、靖西、东兴、北海市近郊等县市,调查村屯或乡村旅游景点共32个,调查对象为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及对照样本(未进行乡村旅游经营的村民)。为保证本次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次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法与深度访谈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法,调查完即回收问卷,未能完成调查的样本不列入统计分析中,共完成调查样本250份,其中有效样本213份。深度访谈在征得被采访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录音后整理,每次时间为2―3小时,共完成12份样本调查。本论文的内容取自调研中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基本信息采集模块和一些实地调查内容总结。

二、乡村旅游经营者基本特征分析

乡村旅游经营者基本信息分析表主要由性别、婚姻、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籍贯、工作经历、普通话水平、英文水平、个性与家庭收入水平共10个方面组成,依据调查样本统计生成如下表格。

(一)乡村旅游经营者年龄、性别与婚姻状况分析

广西的乡村旅游经营者在性别上基本没有差异,男性占52.6%,女性占47.4%,说明在广西乡村从事旅游经营的人员中,男女比例是基本一致的,这可能与目前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经营项目相关,多数乡村旅游经营项目以“农家乐”为主,而且一般都是夫妻店。当然可能也与从事乡村旅游经营与管理中男女性别优劣势不明显的原因相关。从婚姻状态来看,未婚的占9.39%,经营者的年龄结构也有类似反映,调查显示经营者中24岁以下所占比例为8.92%,与未婚的比例大致相当,说明在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中年轻人创业的比例不高。事实上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未婚年轻人多与父母一起创业,这可能与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关,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创业资金多源于或受制于父母。从经营者的年龄结构来看,25―34岁这个年龄段的经营者与35―44岁年龄段的比例基本一致,分别为30%和32.9%,两者之和为62.9%,在整个年龄段中的比例占绝对优势。45―54岁这个年龄段比例也比较高,为17.8%。由此可看出,在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中,年龄在25―54这个年龄段的经营者比例最高,超过总数的80%,其他年龄段的总和占的比例不到20%,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广西的乡村旅游经营者以已婚的壮年夫妻为主。

(二)乡村旅游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语言水平分析

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总体受教育水平比较低,没有上过学的文盲占的比例达4.23%,小学文化的占25.4%,初中文化占多数,接近50%,为46.5%,高中(中专)学历的只占20.2%,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仅占3.76%。从数据来看,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学历分布呈典型的抛物线状,没有经过学历教育的文盲与经过高等学历教育的经营者仅占比率的7.99%,小学、初中与高中学历的经营者占总人数比例超过92%,尤其以初中学历为主。这说明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总体学历水平偏低,这可能会在将来影响他们的市场竞争力,是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从语言水平调研结果来看,懂英文的经营者比例极低,能听懂简单英文的比例仅占5.63%,能说、读和写的比例分别只有4.23%、3.29和2.82%,完全不会的占94.4%。与之相对应的普通话水平表现良好,能说和听普通话的乡村旅游经营者都是100%,能读和写的比例也分别高达94.8%和93.4%。从调查的区域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区域是以方言为主,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经营者是在旅游开发后开始学习普通话,主要是为了经营方便,这说明乡村旅游开发对广西乡村的文化影响也是深刻的。由于在乡村旅游发达的龙胜、阳朔等区域,外国游客比较多,尤其是目前国外自助游客如背包游客的增多,对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调查中发现,懂得一些英文交流的经营者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不懂英文的经营者也迫切希望学习英语,希望能学会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日常对话,只是没有就近培训学习的机会。由此看来广西政府管理部门对此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乡村旅游经营者籍贯分析

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以本村人为主,本村人占73.7%,本乡(镇)的占17.4%,本县和本市人只占8.92%,没有本县市以外区域的经营者。这说明在广西村级的乡村旅游开发中,外来的资金投入很少,除可进人性外,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投资效益问题。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虽然籍贯不是本村或本乡镇,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他们大多与本村人有各种关系,如是本村的女婿或媳妇,或是其他亲属关系,真正外来投资也只有在龙胜平安一家。由于其经营是会员制的,不接待一般客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的实体,在本次调查中也未能正面接触。从人口籍贯的分布区域来看,广西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户基本是本村人或本村人的

亲属,可见广西的乡村旅游所得利益还是普遍为当地村民所得,当地社区是乡村旅游开发的直接受益者。外来投资户比例很低,也说明了广西目前的乡村旅游在整体上还处于开发初期,乡村旅游开发收益不大,前景不明朗,影响了外来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同时也可能是广西广大乡村社区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外来投资者难以进入或是担心进入后的保障性不高等原因,造成当前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中外来人员的比例很低,这也说明广西乡村旅游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大多是以村为单位,各自为政进行开发。

(四)乡村旅游经营者工作经历分析

从广西乡村旅游者的工作经历来看,从未外出做过生意的经营者比例为52.1%,这说明相当一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者做生意的经验与阅历还比较薄弱,这将会影响他们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外出做过生意1次和2次及以上的分别占18.8%和占29.1%,合计占47.9%,说明相当一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者有过外出做生意的经历,这是他们创造乡村旅游项目的前期基础,这也为其后期的市场竞争提供了积累和保障。有35.2%的乡村旅游经营者曾做过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另有52.6%的乡村旅游经营者有外出工作或生活过1年以上的经历,有24.4%的乡村旅游经营者从事过领导或管理工作。从以上数据来看,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多有过一定的前期积累,或经历或阅历或管理的积累,有过前期积累的经营者(可复选)累计达160.1%,这说明平均每个乡村旅游经营者有平均高达1.6次的相关工作经历。从这一点看,广西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具备一定的开办乡村旅游的阅历素质。

(五)乡村旅游经营者个性分析

广西乡村旅游的经营者的个性调研我们设置了5个类型,分别是“敢闯爱拼型”、“中间型偏敢闯型”、“中间型”、“中间型偏保守型”和“保守稳重型”,其分布比例分别为14.6%、7.98%、28.6%、31.5%和7.4%。具有敢闯爱拼精神的经营者比较少,不到总数的15%,与“保守稳重型”的比例相当,68.1%即绝大多数经营者都是“中间型”的,其中“中间型及其偏保守型”所占的比例高达60.1%,加上“保守稳重型”的经营群体,从理论上可以认为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以“中间型一保守型”群体为主,占总体比例的77.5%,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或投资者开办乡村旅游项目是慎重的,这可能与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偏低有关。因为开办乡村旅游项目可能是投资者一生的积蓄,部分经营者还要加上借贷,另外加上总体文化水平与阅历有限,因此多数开办者的投资是十分谨慎的。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不乏具有一定冒险爱拼精神的群体,这个近15%的比例说明了广西乡村旅游投资与经营者中有一部分具有相当的拼搏精神。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部分经营者多数阅历比较丰富,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对本村的旅游发展前景比较乐观,这个经营群体的创业除依靠自己积蓄外,多数还有不少的借贷,其投资也相对较高,经营档次多属于中上,虽然风险性比较高,但其多数对当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前景乐观,加上定位比较正确,投资的回报率也比较高。中间及保守型群体多数年龄偏大与文化偏低,投资以自身积蓄和自有财产为主,投资经营多为中低档项目,投资风险相对较低,但收益也明显低于中高档的投资项目。

(六)乡村旅游经营者家庭收入分析

从乡村旅游家庭收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事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经营者收入水平在本村来看中等以上的群体比例较高,家庭收入在当地处于中等偏上的经营户占总比例的82.7%,处于收入状况比较差的只有17.3%,其中属于下等的只有3.29%。虽然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关于收人这个问题的回答往往比较保守,但即使如此,我们纯粹从数字分析也可以得出广西从事乡村旅游经营者的收入水平总体比较高,说明乡村旅游为当地居民,尤其是为乡村旅游经营者带来了切实的利益。由于家庭收入调查涉及个人隐私,在中国家庭收入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此项的调查数据是相当保守的。

三、结论

通过对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基本信息采集,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与其性别没有明显的关系,男性与女性在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中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

(2)在广西乡村旅游经营中,已婚的占绝大多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多为已婚家庭,这与当前广西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以夫妻店式的“农家乐”为主的状况是一致的,这也折射出广西目前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普遍比较单一,规模不大的现状。

(3)广西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年龄偏低和偏高的比例均较少,这暗示了在开发了乡村旅游的乡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少了,有相当一部分壮劳力在家乡创业,这与目前广西多数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过多,平时只有“儿童村”和“老人村”的状况有很大的差别。广西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乡村旅游开发对促进广西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4)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以小学、初高中学历为主,英文水平普遍低下,这说明从学历文化层次上看,广西乡村旅游可持续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隐忧,可能会造成将来发展的后劲不足。

(5)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基本上由本地居民构成,外来投资经营者比例极低,这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目前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和比较原始的状态,乡村旅游开发与投资以本地居民原始自发形成为主,整个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6)广西乡村旅游开办者的工作经历比较丰富,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历与阅历,这从另一层面说明了广西开办乡村旅游的经营者是比较慎重和保守的,开办乡村旅游者多是在自己的能力与经历许可的范围内,其经营风险相对较低。

(7)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个性多是中间型偏保守型的,暗示广西乡村旅游的投资者经济基础较薄弱,投资者经受投资失败的承受能力非常有限,对多数经营者来说,投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是非常慎重与重大的事件。

(8)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收入状况总体良好,乡村旅游开发为投资经营者带来了切实的利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说明广西的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兵,罗振鹏,郝四平,对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的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6,(10).

篇10

关键词:乡村医生;培训;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55-02

根据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1]第三十一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规划,保证乡村医生至少每2年接受一次培训”和浙江省卫生厅《印发浙江省乡村医生培训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浙卫发(2010)217号]文件的培训要求,浙江省乡村医生培训学校在全省开展持续的乡村医生培训工作。

一、培训内容

1.2006年根据《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精神以及卫生部乡村医生注册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全省第一轮的乡村医生注册培训,浙江省乡村医生培训学校组织编写了培训教材(讲义),教学内容主要为医学法律法规、社会医学及伦理学、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农村常见传染病预防、社区预防保健等课程。

2.2009年根据《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精神以及卫生部乡村医生注册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全省第二轮的乡村医生注册培训,浙江省乡村医生培训学校组织编写了培训教材(讲义),教学内容主要为医学法律法规、社会医学及伦理学、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农村常见传染病预防、社区预防保健等课程。

3.2010年,通过二轮培训,浙江省卫生厅在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基础上,制订了浙江省2010―2015年乡村医生注册培训规划,将2年一次的乡村医生注册培训定为每年一次,每年培训50学时,全省统一确定的培训内容为“农村卫生政策与法规”、“农村临床诊疗与急救、“农村公共卫生与慢病管理”、“农村中医中药”、“农村药物使用与管理”、“农村医学辅助检查与结果分析”和“农村传染病的防控与管理”等七大培训模块,每个模块下设定若干个系列化培训项目,分年度推进,根据每年的培训要求,确定每个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目前已经培训二轮。

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医生注册培训,从卫生行政部门到教育单位,都力求将培训内容更加科学化,更加适应农村卫生改革的要求以及农村居民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并且按照科技发展规律,不断地进行内容的更新,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的政策水平和技术素质。浙江省乡村医生培训学校通过与分校和辅导站(杭州、嘉兴、金华、宁波、台州、温州和衢州)教学管理人员的交谈,以及召开教学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温州鸥海区、台州临海市、金华金东区)参加的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他们培训内容上的一些想法,比较集中的问题为:首先是培训的内容与乡村医生本身的具体需求不相适应,比如理论与实际联系脱节,理论太多,实践太少;其次是培训内容与乡村医生执业行医的需求不相适应,反映有的课程适用于大医院,而不适用乡村医生,比如,在神经外科的“脑溢血”从病因――症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保守疗法和外科手术)――预后等,这种授课乡村医生明确讲不需要。第三是培训的内容重复率太高,四轮培训教材中,政策法规和医学基础重复率太高,各方面反应较强烈。

为了更好地完成卫生行政部门对乡村医生注册培训任务,使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更能适应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根据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乡村医生注册培训教学手段的探讨与分析》课题的要求,我们就前四轮培训内容[4][5]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全省承担注册培训教学任务的单位(分校辅导站)、以及参加培训的对象(乡村医生),就乡村医生注册培训的培训内容现状和今后的改革要求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乡村医生培训内容的需求作出科学的分析和思考,重新确定乡村医生注册培训的教学内容,为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的技术素质作出贡献。

(一)调研设计

1.调研范围:参加组织培训的部分乡村医生培训分校(辅导站)以及2013年参加注册培训的全部乡村医生(总数为12961人)。

2.调研项目的设计: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根据《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卫生部乡村医生注册培训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浙江省乡村医生注册培训教学内容要求,针对上述要求,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确定调查项目如下:(1)分校和辅导站。今后培训内容的选择:功能模块(文件规定的农村卫生政策与法规、农村临床诊疗与急救、农村公共卫生与慢病管理、农村中医中药、农村药物使用与管理、农村医学辅助检查与结果分析、农村传染病的防控与管理七大模块)、疾病模块(将某疾病从病因病源、预防措施、治疗原则、法律伦理等各个角度展开授课)、系统模块(以人体结构的构成系统来授课)。(2)乡村医生。1)今后培训内容的选择:功能模块(文件规定的农村卫生政策与法规、农村临床诊疗与急救、农村公共卫生与慢病管理、农村中医中药、农村药物使用与管理、农村医学辅助检查与结果分析、农村传染病的防控与管理七大模块)、疾病模块(将某疾病从病因病源、预防措施、治疗原则、法律伦理等各个角度展开授课)、系统模块(以人体结构的构成系统来授课)。2)今后实习实训的选择:10学时、15学时、20学时、25学时。

(二)调查统计结果

2013年发放分校和辅导站调查表150份,回收144份,经过对所有表格的处理,有效调查表为142份,无效调查表为2份。2013年缴费参加注册培训的乡村医生12961名,发放调查表12643份,回收11704份,回收率92.57%,经过对所有表格的处理,有效调查表为9476份,无效调查表为2228份。

通过对142所分校(辅导站)和9476名乡村医生调查情况的统计分析:

1.对今后教学内容选择:本次调查的142所分校(辅导站)中功能模块46所,疾病模块94所,系统模块2所;9476名乡村医生中,功能模块3638名,疾病模块5351名,系统模块487名。

2.对实习实训的选择:从调查资料分析,乡村医生都认为理论培训后,要进行实习实训,以巩固学到理论知识,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们认为实习实训应根据实际来决定,9476名乡村医生对实习实训的调查认为需要10学时的2947名、15学时的1271名、20学时的3412名、25学时的1846名。

(三)调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乡村医生对培训内容的要求逐步从理论培训趋向实用性培训。从调查的142所分校(辅导站)和9476名乡村医生的数据分析得出,要求在今后的培训采用疾病模块的分校(辅导站)94所,占66.20%;乡村医生5351名,占56.47%。所以,今后的乡村医生注册培训,通过疾病的模式,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环境、社会伦理)、症状、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和临终关怀等,以及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和伦理观等内容体现在注册培训中,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2.乡村医生培训后实习实训,乡村医生行医时间较长(20年以上的8901名,占93.94%),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由于他们没有经过很好的知识更新,技术素质相对较差,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相当欠缺,所以乡村医生的注册培训通过理论与实习实训相结合培训,提高他们技术素质。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实习实训的学时数安排在每期20学时,乡村医生认为比较合适。

(四)乡村医生注册培训中对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7]

乡村医生作为农村的一支卫生技术队伍,由于乡村医生本身特殊性,以及服务区域和服务对象特定性,所以在目前现状下,农村居民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还少不了乡村医生[6],根据《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所规定的乡村医生必须进行培训,乡村医生的培训内容必须符合乡村医生的需要,去掉那些高精尖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加面向农村,乡村医生急切需要的农村预防保健、农村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等适宜技术和知识,培训内容要紧贴农村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符合乡村医生的认知水平,切实提高乡村医生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的实际技能和技术水平,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Z].国务院公报,2003.

[2]朱建华.乡村医生的现状分析与学历层次需求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33-34.

[3]刘聚源,夏修龙,黄建始等,中国乡村医生教育培训现状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3):57-61.

[4]陈竺.乡村医生队伍将长期为农民群众服务[J].社区医学杂志,201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