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劳动实践感悟范文

时间:2024-03-28 18:0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劳动实践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劳动实践感悟

篇1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主义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理论学成值得欣慰,实践历练更促人成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是理论见之于行动的务实环节。经历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然而,一些大学生却将其视为可有可无、枯燥乏味的“关卡”,以忽视的眼光待之,以应付的心态处之。

一些高校社会实践活动重形式、轻内容,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深入认识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涉及专业技能训练、思想品质锤炼、问题解决锻炼、义工服务磨炼、创新创业操练等多个方面。但是,一些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尚缺乏深入认识,仅仅注重表象,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拉条幅、挥旗帜、拍照片”“盖章有效”的庸俗化和形式化活动。同时,一些高校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陷入“定调子”“审方案”“听汇报”的固化模式,社会实践活动往往重形式、轻内容。

学校欠缺指导与反馈,致使现实与理想脱节。理想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当以科学合理的引领为支撑,使学生学以致用、获得充实体验。事实上,不少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却体现在口头和文本上,并未对指导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一些高校将“导师”异化为“领队”,甚至出现了“这次你去,下次我来”的轮流应付现象。不只如此,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重安全、轻指导”“多监管、少反馈”,导致部分学生对主题盲目、流程陌生、问题困惑、报告茫然,社会实践活动易陷入“过程凭感觉、报告找百度、通过看公章”的形式主义泥淖,与其初衷背道而驰。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需要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更需要制度规约和条件保障。当下,一些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处于制度不到位、规定不明确、要求不具体、条件不充分的状态之中,学生只能提交一份冠冕堂皇的书面实践报告,一些学生的报告甚至是拼凑或抄袭而成的。高校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有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分工负责的组织机构、密切配合的协作关系,要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推进机制、多元督导评价机制、经费和基地开拓机制。使大学生社会实践从临时性、阶段性的“走形式”向持久化、常态化的“长见识”回归。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学生认识社会的“大课堂”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验证德行的基本依据,社会实践能够再现大学生道德教育状况。健康高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锤炼大学生道德品质,而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形式主义行为不但有损大学生形象,还会颓化其品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空间,并以其特有的渗透性、灵活性、广泛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质,在身体力行中得到发展。

就初衷来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其加深对国情民意的认识,能够提升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社会实践活动兼具多重功能,可以说,“长见识”“增才干”“作贡献”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追求和本质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人通过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进行学习,并于必要时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承担个人责任,就会充分地实现他在各方面的潜力”。服务和奉献是现代社会公民所追求的基本素质,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国大学生志愿者之所以能恪尽职守、大放异彩,正是因为他们亲身感悟和践行了社会责任,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列宁曾说过,“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可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还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就此而言,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可以借助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势,使学生洞察社会、体察生活,顺利完成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的转化。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带给大学生自信、包容、开放的心理成长感受和联动、共享、双赢的社会发展体验,还为大学生开阔视野、磨砺才干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强化指导力量、创设常态机制、激发实践热情,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效能

彰显学生特色,激发实践热情。一是要减轻学生的实践负担,在有效引导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支配实践活动时间。科学调整教学计划和课内外实践安排,为学生创造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引领学生将理论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二是要借助榜样力量发挥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和干劲。发挥优秀队伍或先进个人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潜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社会实践活动。

优化工作队伍,充实指导力量。要确立一支负责任的组织管理队伍,成立由党委牵头,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宣传处等部门联合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小组,能够做到目标明确、统筹规划。同时,由校团委负责日常管理,各教学部门设立指导小组,由学院团委牵头,院党总支、辅导员、学生干部齐抓共管,力求人人参与。要培育一支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构建一支由团委干部、辅导员及实践基地专业技能人员组成的全方位、专业化队伍。通过讲座辅导和经验交流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制定和完善指导教师责任制度和激励制度,让教师主动随同学生深入实践一线,为学生答疑解惑。另外,要广泛吸纳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到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支持和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篇2

基层感受核心价值观

第一次进入农民工工棚,给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11级本科生王阳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艰苦的生活条件,而是这个群体面对艰苦的乐观与向上。

王阳说,在深圳调研时,一个中专毕业的女孩对他说:“到深圳5年,目标就是能在深圳买房,然后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在机场工地上给工友们做饭的大娘已年近50岁,凭自己的劳动供女儿上大学,大娘说:“辛苦啊,但是我很阳光,很满足。”

王阳感慨地说:“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他们乐观勤恳地度过每一天。我们毕业后无论在何种岗位,一样要坚持梦想、不向困难低头,真正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在山西省晋城市与环卫工人同劳动,倾听“环卫工人的中国梦”;新闻与传播学院调研重庆巫溪县农村社会管理模式,了解“贫困县村民的中国梦”;工业工程系赴四川省成都市华西医院跟踪医生工作全程,写下“一线医生的中国梦”。一位学生说:“在社会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敬业、诚信、友善等十报告中所倡导的价值观。”

实践筑梦“美丽中国”

党的十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美丽中国”引起社会共鸣,也引发了环境学院2011级学生、赴内蒙古风电考察支队成员高琰昕的思考。

在乌兰察布市宏基风电场,高琰昕和同学们认识了风场职工、来自呼和浩特的大学毕业生党继平。荒僻的风场和一个个65米高的风机,“长年累月地爬上爬下,维护风机的正常运转”就是党继平和同事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党继平的一番话,让清华学子们佩服:“同学聚会的时候,我总有点儿特别的自豪感——我发的是绿色的电呀!”

“循环经济零距离”是清华大学具有8年历史的专业实践项目。在一批指导老师的参与下,学生们奔赴我国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城市,深入政府部门、工矿企业、工业园区,考察当地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今年夏天,循环经济支队前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对经济园区内乳制品行业上下游和物质流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展开调研,实地考察其产生的经济、环境效应,并指出乳制品行业产业链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案。

高琰昕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此贡献一份力量。”

凝聚更大“中国梦”

“至今,我们还和那里的人们保持着联系,我希望能把听到的故事说给更多人听,把他们的梦想告诉更多人,他们和我们,都要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清华大学2011级学生樊翔宇说。

参与“我的中国梦”社会实践的清华学子把走访的30多个省份的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和梦想,拍成照片、写成文章,在他们开办的名为“中国梦——梦在中国”的网站上进行了集中展示,让身边更多的同学知道,在绵绵的群山,在苍茫的高原,在繁忙的工地,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有许许多多的人,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织就着属于他们、属于所有中国人的梦,这个梦中有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向往,有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探索,有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践行。

篇3

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二实践内容

参与社区管理,协助社区出墙报、进行清洁楼道、拾捡垃圾等活动,清理绿化带内随意丢弃的垃圾;

清理社区内墙面上张贴的广告;

服务孤老,为社区孤寡老人做家务事;

收集社区废品卖掉处理,将挣的钱用于社区公共建设;

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帮助和指导社区内的小朋友开展读书学习。

实践心得

今年寒假我参加了假期社区服务活动,虽然五天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五天的实践,使我有了些关于社会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次的活动让我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锋。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大学生寒假社区服务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在父母羽翼下成长的我们到底有没有能力,在社会上用双手来收获什么。到底我能干什么?心理上总有这样的疑问,寒假社区服务就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迎接未知,考验自己,把想象和实际联系起来,看看自己是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可能大学生的我们还没有多大的本领,但是即将成为栋梁的我们在真正走入社会前来的一次预演。出墙报,清洁楼道,打扫卫生,卖废品。一份简单的工作,却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

篇4

——进贤县张公镇中心学校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动实践意义重大。为此,我校在县教体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把劳动课程纳入校本科研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场地建设为载体,认真实施劳动教育,具体做法是:

一、多招并举,建立劳动实践场所

1、以校园土地资源为依托,搭建学生劳动平台。

近年来,我们对全镇各校的校园空地进行调查丈量并有效地整合,组织师生开垦利用,有的种起了蔬菜,有的种起了花生。有的栽种了果树,各个学校利用劳动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校创收增收,为学校办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以校外农业企业相联系,建立劳动合作关系。

为更好地拓展户外劳动场所,让广大学生有更好的劳动实践机会,我们通过镇政府搭桥牵线,与学校周边两大农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让企业生产基地成为我校师生劳动实践的场所。一是与张公镇生态葡萄园进行合作,定期组织学生为他们剪枝、打叶、扫地块、摘葡萄、打包包装。二是与红壤研究所的农业场进行合作,我们派师生学习他们企业的劳动技术,然后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布置,为他们的茶场摘茶叶,洗茶叶;为桔场培土、摘桔、过秤、包装,为杨梅场除草、摘梅。

3、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开辟新型劳动场所。

近日里,我们通过努力争取,得到了镇党委及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镇领导为发展学生劳动实践场所,从张庙学校围墙外划拨了三亩土地供我校师生建设蔬菜基地,指派了附近农民为我们作技术指导并帮助我们翻耕土地,这一项目的实施对增进我校师生的劳动实践,改善我校师生生活将有着重大意义。

二、以劳辅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更好地增进学生的劳动实践效果,有效地发挥劳动实践的教育作用,使这一工作常态化,持续化,我校一方面成立了“学校劳动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下设劳动教研组和学科组,分班级依场地划出劳动片区,各片区指定责任人和指导老师。另一方面设立了劳动实践评价机制和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制订了《劳动奖惩办法》、《劳动安全制度》、《劳动课程岗位职责》,要求做到“工作有计划,阶段有总结,过程有记载,活动有安排”。

2、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劳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程的设计与管理,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力求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取乐,以劳益美的综合教育效果。为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对每一次实践要精心设制,认真安排,严格实施。一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在劳动中欣赏劳动的成果,感悟劳动的伟大,认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义,在劳动中培养勤奋,陶冶情操,感受光荣。二是要从教育为农的高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同时要结合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启迪学生的灵感和智慧,增长学生的知识;三是要充分发挥劳动课的运动功能,把握劳逸结合,劳思结合的规律,达到让学生强身健体的效果;四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快乐情趣,让学生在劳动的成功中享受快乐,在劳动的果实里品尝喜悦;五是要在劳动实践中设计曲线美、形象美、节奏美、成功美的动态情形,从而增进学生“美”的认识。

篇5

关键词:培智;生活适应;实践;感悟

引言:

生活适应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技能。针对现实生活中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低下,生活质量普遍不高等实际问题,如何让智障儿童立足社会,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培养智障儿童的劳动意识、态度及适应家庭、社会生活的能力则是我们培智教育工作者要达成的目标。在生活适应课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必要的生活适应技能,矫正和改善他们的身心缺陷,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下面是本人在生活适应课实践中的几点实践和感悟。

一、重视劳动技能教育,上好生活适应课。

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而要使他们真正实现残而不废,融入主流,自谋出路,自食其力,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们必须利用生活适应课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和劳动技能的训练。

重视劳动技能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确保劳动技能教学的质量,发展家庭与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校在各年级开设生活适应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基本的劳动技能、生活技能教育和训练。制定集体和个别教学计划,认真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尽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行,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师要视自己为学生,看学生为朋友,积极参与学生的劳动实践,师生同学、共乐。

比如,在卫生扫除课上,扫地、拖地、擦桌子、收垃圾等各项任务学生有分工,有配合,教师因势利导地鼓励学生,对他们进行具体的指导。即使做不好也没关系,学生动手劳动的欲望得到满足,做完后进行评价和奖励,这样个别不愿劳动的学生也逐渐地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学生的劳动技能会在劳动中渐渐培养起来。

二、生活适应课的内容及教法要适合学生的能力和特点

生活适应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这样才便于他们完成,尽快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自信心,形成独立做事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接受能力强的,要求高一些,让他多做一些,教师给予指导;对能力差的、手脚不方便的、理解慢的,要求低一些,少做一些,教师多帮助一些。智障学生由于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都很困难。所以在教学上应采取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每一步都做到准确无误后,再把相邻的环节结合起来,最后才能把所有的步骤综合起来。例如:我们班实行卫生值周,首先让能力强的学生先做,老师教他做什么,怎么做,之后教师监督,做得不好或者没擦到的地方教师指出来,持续两三天后,学生就做得很好了,同时,让其他的学生注意观察、学习怎么做,每个同学都做好值周的准备。之后能力差的学生做的时候,做过的学生适当指导、帮助。值周一轮之后,每个学生的劳动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在劳动中也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而且还让学生把做的过程说出来,达到二者的有机统一。要求教育者事先把每个环节都用准确而明了的语言说清楚,使学生听得懂、记得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而且还有助于矫正他们的言语障碍,促进他们心智的发展。

三、生活适应教学校外延伸,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

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最终的落脚点,学生习得的成果需要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检验。学生在学校学会了擦桌子、拖地之后,我及时向家长汇报劳动成果,并叮嘱家长放手让学生在家里锻炼、及时巩固劳动成果。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家长和学校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尽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学校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给智障学生家长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共同制定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和训练中来,从而保证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巩固。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和良好的习惯后,生活适应课程的教学要从自我照顾向居家生活、社区生活过渡。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认识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职业个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其具有基本的职业能力。此外训练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对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知识的掌握,同时又可以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经常交流信息、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以取得最好的成绩。

结语:

事实证明,在智障学生生活适应学习的路上注定充满艰辛和汗水,但它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极其重要的工作,我们应该把这项工作渗透到我们各科的教学工作中去,应该相信,通过我们精心的培育和浇灌,就会给智障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春艳,论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 中国特殊教育 2012(03)

[2] 侯冬梅, 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需求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9(05)

篇6

Liu Xianfa

(Hu'nan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Changsha 410004,China)

摘要: 目前,高职教育十分重视教育的基本功能,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但缺乏对高职学生的整体关心和终身关怀,学生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要使高职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必须提高高职学生的自能发展能力。笔者就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缺陷、发展后劲等问题,提出自能发展的概念、自能发展的培养措施等。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asic functions of education, pays attention to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it is lack of overall concern and lifelong care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s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as been greatly restricted. To radically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we need to improve the self-energ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issues in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psychological defects,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writer proposed the concept and measures of self-energy development.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就业 竞争 自能发展 综合素质

Key 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on; self-energy development; overall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53-02

0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的学历水平不断提升,职业岗位的减少和高学历的人数不断增加。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面对大批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就业的激烈竞争和就业后职业岗位的不断变更、劳动场地的迁涉流动和思维方式与观念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依靠什么去发展、图生存、站稳脚跟,是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1问题的提出

学生作为生命主体从小长大,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父母的庇护下走向学校,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发展、走向超越,是他们的自我属性、自我能力和觉悟的体现,是学生生命发展的实践本质,一句话:是“自能发展”的素质。

作为大学生群体主体之一的高职学生“自能发展”的素质怎么样呢?相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带着“自能发展”的觉悟和能力不够的差异,进入高中学习,又因高考成绩的差异走进高等职业院校,将要面临的却是大批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找工作的激烈竞争的自能发展的生存环境,因而他们最需要自能发展能力。

高职学生的面临三个矛盾状态:①就业岗位高素质人材缺乏,而竞争就业岗位的人又以多为难;②对口专业的学习跟不上专业的发展变化,许多高职学生还没有走出校门就已难适应专业的发展要求;③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改革创新,专业的交替变化愈来愈大,迫使不少专业学生走上社会后不能对口就业。根据调查数据分析,高职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率如果在2007年、2008年可以达到60%至70%的话,那么,2010年以后几年差不多以10%的速度在逐年不降。而在已就业的学生中,至少有5%的学生不是对口就业。已对口就业的也有不少随着低技能职位的淘汰和高技能职位的诞生而转岗甚或失岗。

职场现状,启示我们必须认识这样几个问题:①我们的职业课程,只可能按照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不可能超职业本质需求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②学生走上社会后,只能凭借职业素质谋发展,但职业素质如不能随着知识技能的发展而提高,就难以发展;③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位迅速替代低技能职位的情况下,不具备自能学习、自能适应和自主创造精神的人就将面临着生存质量的挑战;④任何职业课程,只能按照已有的经验和规则描述现状、预测未来,不可能按照未来的变数去实质性的描述现实,因而无法解决学生的应变能力。所有这些问题,指向一点,即学校既要给予学生就业的现实帮助,更要给予学生终身的关怀和终极关注。怎样才能给予学生终身关怀和终极关注?笔者认为,只有提高学生自能发展的能力和觉悟,才能产生长远发展的综合素质。

1.1 从理论上探索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环境和特征、人的发展本质、高职教育的本质,形成可实践、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职教理念和学术认识,丰富和创新生命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理论。

1.2 从实践上把自能发展转化为高职学生自觉发展意识和行动,在加强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推进学生生命内涵健康和谐的发展,促进生命主体依据属性自主发展。推动高职教育开阔视野,改变理念,促进高职教育向更深层次的改革。

1.3 从方法上立足人的本源素质教育人,以“自能”为本,奠“发展”之基。创造一种新的高职院校育人法:即人本教育法、多元教育法、整体教育法。人本教育包括职业素质、生命素质、社会素质、创造素质等的教育;多元教育注重人的各个发展方面整体素质提高的方法;整体教育就是教育要关注生命的全因素、生命发展的全过程和生命活动的全环境。

2“自能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那么,什么是自能发展?自能发展指对象主体在文化背景和生存状态的作用下依据内部属性对“自我”自主、自觉、自会的动态性建构。“自”是主体的内部因素及其所具有的自主性、自觉性和个性化属性。“能”是对象的内部因素作用于客观实践所形成的功能、动力和智慧。“发展”则是建构具有个性化、社会性、超越性和持续发展基础的主体。这三个概念以不同的变量关系而相互作用,“自”是影响“能”带来“发展”的始动变量,“发展”则是中介变量影响下的结果变量。

作为自能发展教育对象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在生理和心理上基本走向成熟,具备自主、独立意识和一定行为能力的未来社会劳动群体。但是,他们还处于劳动和生活的准备阶段,目前最需要的是能够对自己和对自己所生存的社会承担责任的能力。这个能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方面,而且包括综合发展能力、人格发展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自能发展”与倾向于个体之“我”、注重于精神因素的“自我发展”、“自主发展”和“主体性教育”相比较,强调人发展的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人发展的精神因素与能力因素的相互作用,是指人发展的多种因素、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恒常的自我驾驭智慧,所面对的是人的全面和一生。从而形成了“自”与“能”同构“发展”的哲学关系:①发展要以内部属性为依据,没有对文化的观照、对生态环境的思考,主体走上自觉发展的道理难以可能;②内部属是发展的潜能,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开发出来上升为“自为”状态的智慧后,才有推动发展的效能;③追求发展是精神层面的问题,而实践和实现发展则主要是能力层面的问题,能力素质对发展至关重要;④“发展”在指向人的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时与时代和环境关联起来的一个具有社会性特征的相对性概念,在一定时代形成的发展因素,总是当时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类本质的体现。

3培养高职学生“自能发展”的措施

“自能发展”要探索生命发展的实践性本质、自能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基本的理论认识,引起教育观念和人的发展观念更新;探索生命发展的本质结构和能力结构,建构自能发展的目标系统,把学生导向自觉发展之道;探索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育本质,依据人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建构教育实践机制、教育课程,促进学生自能发展。

3.1 提高高职学生对自能发展素质的基本认识

3.1.1 自能发展是人的生命发展实践的本质①自能发展是以本体属性为依据、以内部价值为内动力、以外部环境为外驱力、以“未特定性”为突破口、以类本质价值为意义、以差异性和个性化为特征,面向生命的全因素、全过程和全环境的发展。②自能发展的意识是催生理想、树立信念、增强意志的内驱意识;自能发展的能力是求存图强、竞争应变、发展创新的生命活力;自能发展的觉悟是认识自我、建构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基本觉悟;自能发展的精神是产生主体性、能动性和自觉性的本源精神;自能发展的追求是主宰自我、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生命追求。

3.1.2 自能发展是现代人生存的依据①新时代的市场机制推动社会高速发展变化,掀起社会竞争,演绎新陈代谢、优胜劣汰,也就把人置入了自能发展之道。②不断地迁徒流动、变换职业岗位、更新观念思维、改变生活方式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只有具备自能发展的能力和觉悟的人,才能拥有人格的尊严、自由和幸福。

3.1.3 认识生命发展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①生命发展的素质结构有“本我”和“超我”之分。本我的生命是个人性生命,表现为:生理需要的发展――依据自我经验图式的发展――建立个人价值的发展。超我的生命是类本质生命,表现为:追求目标的发展――适应文化背景的发展――建构生命意义的发展。人的生命意义是:生命超越生物性和个别存在价值的意义。②人的能力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依据劳动对象的知识建立起来的专业能力,即基本生存能力,表现为会操作、会劳动、会遵循规则;二是依据知识基础和实践素质建立起来的发展能力,即生命智慧,表现为能参与、合作、选择、研究、设计、反思、经验等等;三是依据自我对象的认识建立起来的人格力量,即超我能力,表现为认识自我、研究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3.2 培养高职学生自能发展素质的基本实践方法

3.2.1 确立生命性实践目标,引导自能发展①提高生命个体认识自我的理性能力;②提高生命追求发展的素质层次;③提高生命自能发展的实践能力。

3.2.2 运用“主体性实践”策略,推进自能发展让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生命主体,以自我为实践对象,投入学习、投入劳动、投入生活、投入心灵世界。经过动手、动脑、动心、动情的经历和活动,获得体验、感悟和经验,从而建构自我和改变自我。

3.2.3 开发“主体性实践”课程,落实自能发展①根据劳动市场的需要,开发《走进自能发展的专业能力实践》课程,用专业知识武装学生。②根据生命发展的需要,开发《走进自能发展的发展能力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实践,自我提高选择能力、参与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体验能力、接纳能力、反思能力、感悟能力等等。③根据认识自我和解放自我的需要,开发《走进自能发展的人格能力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在自我的心灵世界,从“追求人生”、“情感人生”、“困惑人生”、“差异人生”、“超越人生”、“和谐人生”、“思辨人生”等角度,对自我进行哲学解读,从而培育承受“丰富”“复杂”和“变化”的健康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能够从精神上解放自我的能力。

3.2.4 搭建“主体性实践”的支持平台,服务于自能发展①学校管理指向自能发展,建立服务性管理机制;②教师教育指向自能发展,探索“诱导―激励”教育机制;③家庭和社区教育指向自能发展,建构和谐合作机制;④教育环境指向自能发展,发展校园文化,扩大教育资源,改善教育设施;⑤教育评估指向自能发展,建立以促进个体的良好发展为目的而对个体的活动和状态进行诊断和激励的动态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

[2]克里夫.贝克著,戚万学等译.优化学校教育――一种价值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3]李晓文著.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4]叶澜等著.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5]熊川武著.实践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篇7

毕业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我们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技能开阔视野,又能增长见识,为我们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同时实习也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实习走向社会,接触实务,了解国情、民情,增进群众观念、劳动观念和参与经济建设的自觉性、事业心、责任感;通过深入基层,了解经济管理和财会会计工作现状,可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

二、实习时间

XX年2月5日至5月5日

三、实习地点

xxxxxx科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人事部

四、实习报告内容

(一)实习单位情况

xxx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组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太阳能xx发电产品制造商和销售商。公司生产的高性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技术水平位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公司主要涉及的市场领域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和xx发电系统等,产品可广泛应用到通信、交通、照明、广电、国防、海事等众多领域。

(二)实习内容

当踏出了大学这扇门,就意味着要踏上职业生涯的道路,对于应届生的我来说,还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经过了这几个月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特别是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指导下,认真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学习新知识、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我学会了很多技能,增加了相关的经验。现将这几个月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总结

第一、录用,建立员工档案。1、给员工办好入职手续,新员工刚入公司,首先要通过正常的途径使其成为公司的一名员工,这包括签订保密协议、担保书、劳动合同等等,办工作证等等;2、完成员工的试用期转正工作,审核申请书、述职报告等等。

第二、考勤管理,完成每月考勤记录,并根据考勤情况进行薪资计算与发放。这是相当重要的一块内容,计算薪资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细心的工作状态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虽然只是简单的计算,公司目前拥有480名左右的员工,并在继续扩大,人员量的增加也加大了一定的难度。

第三、办公物资申请、发放、管理。办公物资的领用、发放、管理也是办公室管理的一项内容,要做到合理使用、规范使用,并且要及时满足各部门的需要。

篇8

金工实习过程中传统的车、铣、刨、磨、钳、铸、锻、数控车等金属加工工艺,使学生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掌握工具、夹具、量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奠定实践基础。与课堂灌输的理论课不同,学生在金工实习中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取知识,是一系列非常具体生动而实际的过程,这对于工科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乃至未来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金工实习在工厂里进行,实习学生首先必须学习安全制度,接受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厂规厂纪,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安全实习、文明实习,在实习中养成严于律己的好习惯,通过随时发现和纠正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违章操作和事故隐患,初步建立起安全、环保的工程意识,既提高学生责任感和自觉性,也培养了大学生敬岗爱业的精神,有益于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实习操作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工艺技术问题,需要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技能独立分析,进行工艺方案的比较,解决问题,分析错误,提炼方法,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人们在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中有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对于求知欲强烈的大学生来说,通过实践操作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对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用工程的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研究对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以及对造成污染的放射性物质、热、电磁波等的防治技术。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等,系统学习工程制图与工程设计专业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动手操作机械、加工设备等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环境专业相关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方法及现代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模式,树立工科概念,培养工程意识,达到理论基础和实际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了解行业污染特征,细化工程防护理念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通过污染源调查,可准备获取企业污染物产生总量、回用、削减量,并筛选出企业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为从源头消减污染,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控制减少污染提供依据。但行业不同其生产流程、产品及污染物都各不相同,学生通过生产一线的工业见习与参观,了解不同行业污染特征及防护对策,初步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环境类人才要具备专业意识,能够用专业知识和方法,找出与环境现象、环境问题及人类环境行为相关的理论原型或依据,分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这种专业知识是普通公众或非环境类专业人士所不具备的,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

三、培养环境专业意识,激发专业使命感

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是专业意识的渗透,专业责任心的强化,通过生产一线的实习,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状与需求,感受环保的迫切性,必要性,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建立品质意识、培养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专业意识的激发下,通过专业知识的分析,进一步提出解决环境问题及相关人类环境行为的思路方案和优化建议。这种专业能力是通过高水平的专业学习和实习所形成的、环境类人才所特有的优秀专业素质,提高金工实习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初步树立学生环境专业意识。

四、了解专业现状,校准职业定位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元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激烈的岗位竞争等,无不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引起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和心理失衡。目前,大学生毕业不愿进企业,不愿进基层,服务企业的意识尤其淡薄,就业事实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使得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参加金工实习是他们第一次走进工厂,拜劳动者为师,向工人师傅学,并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同时接受社会化生产的熏陶和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他们将亲身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体验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通过在生产车间的实地实习,培养学生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毕业后进入企业相关环保岗位,从而实现学习工作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并很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对于大学生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勤奋创新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理工科的金工实习时间一般为1-2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日益重要,金工实习内容也迄待改革:首先工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控加工、激光加工、超声加工、塑料成形、电极氧化等新工艺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应该在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实践基础上,增强创新设计和先进技能训练。即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现代机械制造过程及水平的完整认识,也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其次实习对学生的培养面过窄,学生实习对工程实践过程中相关环境要素及环境污染来源缺乏深刻印象,应扩大认识实习教学的比例,积极拓展机会组织学生到先进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对不同行业部门工厂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有更多理性认识。另外,实习中的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结语

篇9

汽车制造实结

随着2011年夏季的到来,我的大学三年时间即将结束,同时将近半年的实习也临近尾声了。时间过得很快,相比起别人四年甚至更久的大学生活,我的三年显得匆忙了点。顶岗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这半年来的实习,让我真真正正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真谛。通过实习,培养了我观察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组织观念。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首先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待人接物与外界沟通的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职业道德、高技能、高素质的,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模式,是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生产实习是我们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业务骨干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车间管理、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工装设备;产品生产用技术资料;生产组织管理等内容。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劳动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

我在奇瑞乘用车公司二涂工作。涂装车间处于焊装与总装中间。涂装是工程机械产品的表面制造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防锈、防蚀涂装质量是产品全面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产品外观质量不仅反映了产品防护、装饰性能 , 而且也是构成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涂装工艺流程:前处理-粗密封-ubs(底板防护)-细密封-底打-中涂-中打-bc-cc-修饰-喷蜡。涂装二厂的设备及设备安装由德国durr公司总承包,该公司为世界上最好的涂装线设计制造和安装公司。前处理和电泳线机械化运输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rodip-3运输系统。中途和面漆采用durr公司最先进的高压静电自动喷涂机。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从焊装运来的车子的车身焊缝封起来,并涂上面漆。经过打磨和喷蜡之后运往总装装配零件。车间的管理理念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口号是: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实习感悟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逐渐开拓,这与实践密不可分,在实践过程中,我又一次感受充实,感受成长。下面是我实习过后的一点感悟:首先在实习过程中要有较强岗位意识。作为一名机电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本专业人大多是从事一线工作,有劳动性的,基本上都要从基层做起,每一个岗位都有他特有的作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一种岗位责任,是一种职业品质,用人单位很注重这种品质。这种岗位责任是一名员工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要增强岗位责任,就必须顶岗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和增强我们的岗位责任感。其次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要有一套学习知识的系统,遇到问题自己能通过相关途径自行解决能力。因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各种各样,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能把握。在这个时候要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技术,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样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来自向师傅们的学习,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自学的能力,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寻找相关途径来解决问题。然后要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顺利工作的保障。在工作之中不只是同技术、同设备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同人的交往。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同事之间的交往原则和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我在这方面得益于在学校交了很多朋友,使我有一个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为顺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另外在工作之中自己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相关行业的标准掌握等。所在我常提醒自己一定不要怕苦怕累,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最后要认真学习企业的科学管理技能。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学问和艺术。科学的管理,能给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选择学生顶岗实习的平台时,选择一个好的企业,特别是科学管理好的明星企业,对我们实习学生来讲,无形中就会增长他们的科学而严谨的管理意识。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员工综合素养有较大提升。企业一席话,证明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管理促发展的硬道理。因此,我们的实习生,就是要在这样的明星企业去磨练,去锻炼,在实践中增长管理才干,增长做人的才干。

实习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也将正式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这段实习生活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它让我真正的懂得了学校和社会的不同,为自己的未来奋斗,为将来打拼,这种感觉很好,虽然在这段期间有些不适应,也有过要放弃这份工作去找个轻松点的活,但我最后还是干到现在!我想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还会干下去,并干的更好。

这段时间我成熟了,想问题不再那么简单,我会在深思后再做决定。工作让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工作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怎样去面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我想在未来我会走的更好更远。我会为自己的将来努力,努力去创造我自己的历史!

篇10

一、产生背景

学校地处渭塘镇东,珍珠湖畔。渭塘因珍珠而闻名,优质的淡水资源和深厚的吴文化,使渭塘百姓依托着珍珠走上了勤劳致富的生活,珍珠文化孕育了地方经济,为渭塘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机,良好而独特的地方资源,成为我校研究和实践的独特优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岗教授的建议如一缕清风,驱散了大家心中的迷惑,就做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文化一武术文化。武术文化,具有丰富内涵、深刻教益,它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武术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可以促使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主要做法及推广普及

1.深刻感悟文化内涵与理论结合点。珍珠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珍珠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热爱劳动、热爱家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高贵、安康、完美、纯洁的珍珠文化品质。为此,我们将其提升为珍珠文化内涵为:勇于尝试、勤于实践、追求创新、提升自我。“勇于尝试”和“勤于实践”是解读珍珠文化的基础和动力源泉;“追求创新”和“提升自我”是解读珍珠文化的终极目标。

武术文化,重在武德的崇尚,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传承,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教益,它的博大精深,讲究精气神的融会贯通,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珍珠文化与阳光武术的共同点就是它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底蕴。阳光武术在其凸现强身健体的同时,人文性更应得到发展和弘扬。珍珠文化作为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主旨内容,在阳光武术的教学中的崇尚武德、习武健身教学和持之以恒学习中渗透珍珠文化。在珍珠文化濡染校园的浓厚基础之上,阳光武术教学又成为我校办学一大亮点。

2.勇于尝试、勤于实践、追求创新、提升自我。珍珠文化内化为实践行为,通过各学科教学,有目的、有组织地激发和引导,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一方面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使珍珠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各学科教学中得以发扬光大,进而内化为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素质,使学生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

武术的“活动教学”理论是根据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武术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是基于学生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亲身体验、感悟体验为向导,以学生内化提升为目标的。学生的实践活动、感悟体验、内化提升,都是一种有目的的自主行为,借助学生对珍珠的品味、实践、感悟、交流等,使学生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发展和实现。

以“勇于尝试、勤于实践、追求创新、提升自我”的深刻内涵也渗透到阳光武术的武德教育中,通过在武术教学中的太极八式、八式小架、南拳术等,加强武德的渗透,提高学生领悟习武意义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综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

3.精心组织活泼生动的实践活动。

(1)通过多样、灵活的组织形式,以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主,坚持开展“阳光武术进校园和珍珠濡染校园”活动,赋予武术和珍珠新的活力和内涵,增强活动的实效性。“阳光武术”系列活动,在校园中掀起了全校练武术的热潮。

(2)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珍珠历史、珍珠形成、珍珠价值、珍珠与经济发展等资料;结合各学科内容和特点,开展《渭塘珍珠文化》读本阅读教学;展开关丈诵读竞赛;举办专题讲座,进行诗文赏析。加强学生实践活动。

(3)“六一”期间组织的“在阳光下成长”武术演出、手工制作珍珠饰品展览、珍珠义卖、以武会友的交友系列活动;“八一”举办的“习武健身”和慰问演出活动;“九一八”组织的“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练武强身活动。丰富了少年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武术培训中。培养未成年人的艺术素养,组织他们实践,我们坚持“德武双馨”,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武术培训之中,做到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融思想品德教育于技能训练中,组织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少年儿童的情趣,练习武术、品味珍珠,真正的寓教于乐,通过武术表演大赛、珍珠品味人生等形式,使少年儿童在文化熏陶的同时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促进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4.促校园和谐、共科学发展。营造氛围,建立珍珠文化知识学习栏,布置班级珍珠文化资料(班级园地与黑板报),构建珍珠文化网络交流平台,开展诗文朗诵与主题小品等比赛,真正使珍珠文化弥漫于整个学校校园,浸润着每个学生心灵。在实验研究中要不断补充、更新、发展与完善。

三、基本成效

珍珠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特色,在开展有关珍珠文化实践活动中,又推动各学科教学的发展,真正使学校的教学不拘泥于课堂和校园生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亲近珍珠,走进珍珠文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观的最好体现。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展览、网上搜索与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改进教学和学习方式,使各学科教学资源进一步得以丰厚,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从而更好地解读珍珠文化,促进各学科教学与珍珠文化教育的相互作用,互为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