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流规划范文

时间:2024-03-28 18:0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物流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物流规划

篇1

关键词:交通;物流;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now, 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initially formed a relatively perfect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nd the city ha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But in toda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on the urban industrial system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nfluence and importance,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on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traffic; Logistics;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物流的“流”与工业交通运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交通规划仍然是物流整体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若要使物流能够更好的为城市及地方服务,就必须先行开展物流的交通规划,处理好内部的交通系统与外部周边地区的交通衔接关系,使其与现有的地方交通系统网络融为一体。因此,研究工业交通物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十分紧迫的。

工业交通系统的完善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是这样描述运输的——“用专用的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 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而运输与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经及信息处理共同构成物流系统,可以说,交通运输是物流系统的重要功能要素和子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物流的目的是在符合社会、经济合理性的前提下,采取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完成物资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的空间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交通是实现物流空间转移目的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将对物流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扩大物流规模,带动物流产业增长。

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提高,将对物流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例如具有一定规模的高速公路网络,通过其辐射和吸引作用,可以形成更具活力的物流产业和更大的配送服务范围,使物流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我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将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优化物流网点配置。

交通系统的完善与整体水平的提高,可加速社会物资循环,从而促进国民经济运转需要的物流网点的合理配置。传统的物资企业大多需要配置大面积的仓库,而高水平的区域交通系统,使散置在各地的仓库能迅速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建立现代物流系统,物流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会有所扩大,服务水平也将大大提高。

(三)促进物流活动合理化,整合物流系统功能。

建立高水平的区域交通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该区域物流活动的优势。在交通系统建设中,把交通网络规模扩展与提高技术等级、发展快速通道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交通结构调整,加快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物流系统功能整合。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工业交通系统的要求

这里的交通系统主要指城市货运交通系统,城市货运交通系统是城市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持,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城市物流按流向分类

基于物流与交通系统关系研究的需要,对城市物流按物流流向进行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1)过境物流。过境物流与城市所在地域内的位置及城市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一般是城市生产水平越高,则过境物流量越少;城市生产水平越低,则过境物流量越大,中小城市的过境物流量甚至大于市内物流量。为此,服务于过境物流的交通网络应布置在城市,避免对市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2)出入市物流。出入市物流与城市对外辐射的能力有密切关系,一是中心城市与市辖范围内各县城之间的联系,二是市际间乃至国际间的联系。各种等级的城市在其经济区域内都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中心城市的职能越强,其出入市场流量就越大,规划建设好区域交通网对发挥中心城市的物流辐射作用十分重要。

(3)市内物流。市内物流是和城市自身生产、生活和基本建设有关的物流。不同性质、规模的城市其上述的数值也不相同。一般中小城市过境物流量大,而大城市是出入市及市内物流量大。因此,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视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

(二)物流对城市交通的要求

(1)物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要求。

城市货运交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城市物流量的大小,符合节约用地、方便用户、保护环境的要求,并应结合城市自然地理和环境特征,合理选择公路、铁路、水运和管道等运输方式。在组织货运时,应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以经济、便捷、灵活、安全为原则,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选择有效的联合运输方式,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减少因中途多次转运而造成的货损与时滞。

在物流过程中,提高运输的质量与速度,将创造出新的附加产值,产生出新的经济效益。货运交通方式的选择旨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与效率,利用联合运输,节省物流费用。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及管道运输等方式应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基础上,采用平衡点分析法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某种运输方式的固定投资加上其运输费用的总费用加以比较,选取最有效、经济的运输方式。

物流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具体要求有:

(1)企业运量大于5万吨每年的大宗散装货物运输,宜采用铁路或水运方式。

(2)运输线路固定的气体、液化燃料和液化化工制品,运量大于50万吨每年时,宜采用管道运输方式。

(3)当城市对外货物运输距离小于 200公里时,宜采用公路运输方式。

(4)大、中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型比例应结合货物特征,经过比较选择确定。大、中、小车型的比例,大城市可采用1:2:2~1:5: 6;中、小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物流对城市道路系统的要求。

城市道路应能满足城市物流的要求,以及特殊运输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并与物流流向流量相结合。城市货运道路是城市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应满足城市自身的大型设备、产品以及抗灾物资的运输要求。其道路标准、桥梁荷载等级、净空界限等均应予以特殊考虑。城市对外货运交通的出人口数,应根据城市土地使用、出入市物流流向和流量而定,一般不少于3个,并与对外公路网联系起来。若出人口数量太小,会使流量过分集中,使城乡结合部的道路不堪负担。

物流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具体要求包括:

(1)城市道路上高峰小时物流量大于600辆标准货车,或每天物流量大于5000辆标准货车时,应设置货运专用车道。

(2)货运专用车道,应满足特大货物运输的要求。

(3)城市的重要货源点与集散点之间应有便捷的货运道路。

(4)大型工业区的货运道路,不宜少于两条。

(5)当昼夜过境物流量大于5000辆标准货车时,应在市区边缘设置过境货运专用车道。

(6)城市道路与港口、铁路、空港等统一规划,要充分考虑交通枢纽地带的物流集散对城市主干路交通的影响。

(3)物流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

从目前国内外的具体实践总结分析,物流基础设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提供公共功能为主兼具个的综合设施,如运输枢纽、各类场站等;二是主要为适应特定区域领域的现代物流集中管理和组织需要建设的专向服务设施,如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从现代物流服务组织的基础需要考虑,物流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共生一体的。

物流基础设施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两者都是建立在满足需要、提升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之上的,因此两者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规划、全局考虑,协同运作,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在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在规划建设专项服务设施的同时,应从物流运作的核心环节——运输、仓储角度,综合考虑利用国家运输网络系统中规划与建设的各种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等,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使相关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符合物流发展的需求。

交通系统与物流系统的关系

现代化交通系统是现代物流系统的可靠技术保障。通常,交通枢纽是物流网点的布局可选地,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对交通系统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可将交通系统与物流系统的关系总结如下:

(1)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交通系统的改进提出了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物流系统的建设,区域物流量与城市物流量均会不断增大,区域货物运输量与城市货物运输量也会相应增大,因而要求改善或重新进行交通系统规划,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现代物流系统的建立要以现代化交通系统为依托。只有区域与城市的交通系统实现现代化,区域与城市的物流系统才能最终实现现代化。

(3)交通系统的完善要有利于促进物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的需要,有利于发展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实现敏捷供应链管理,从而促进现代物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毫无疑问,现代物流系统与交通运输的有效融合是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对于物流系统来说,集疏运能力是实现其货物快速集散功能的重要保证,而作为货物运输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便成为物流系统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其作为物流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了物流本身的集疏运能力,还将对地区的航空货运及周边现有路网产生影响,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必定会影响整个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从咏.《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1).

[2]陈立军.关于准东地区交通物流规划初探[J].科技向导,2010(7).

篇2

一、做法

按照“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完善提高”的总体思路,扎实稳妥地开展试点工作。

(一)适应需要,创建市场。试点中主要把握了以下三点:一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劳动力有充分转移的地方创建。二是在人均土地面积较多的地方创建。三是结合国家土地治理和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创建。

(二)政府推动,加快建设。一是加强领导和指导。试点区(市)、乡(镇)两级党委、政府都出台了专门指导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每年都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或现场会议予以推动,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二是加大投入。各试点区(市)把推进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措施来抓。三是各级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二、三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阳光培训”工程,转移农村劳动力,扩大社会的土地流转需求,为创建和繁荣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创造了条件。

(三)建设平台,完善功能。试点单位都建设了档次较高、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交易服务大厅,各镇(街)的有形市场以服务“三农”为中心,普遍开展了“六项”服务。即土地流转交易、劳动力转移、农产品供求信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农村财务委托等。

(四)健全机制,规范交易。主要体现在“三个一”,即有一套健全的市场管理机制,有一个流转信息收集、反馈、网络体系,有一套规范的市场交易程序。每个流转市场固定交易日,整个交易工作由镇(街)流转信息联络员、收益评估员、合同鉴证员、村流转信息员共同组织完成。

二、成效

一是创新了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促进了农村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一方面,通过市场的有效配置作用,使农村土地进入市场,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既实现了土地的市场价值和保障功能,又实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达到了“稳制活田”的目的。另一方面,农村土地有形市场的运营,市场发挥了配置土地资源的主导作用,政府主要起到示范、服务和引导作用,避免了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不适当行政干预,避免了私自流转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差、纠纷多等问题,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

二是实现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有形市场的运作,受让土地的企业或种植大户,为了获取租地成本外的更大收益,不再从事传统的粮食种植,而是通过技术、资金投入,集约发展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以实现其经营目的。

三是实现了农业增长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土地的规模化流转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标准化的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与基地经营业主签订合同,基地业主按合同约定进行标准化生产,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利益联接体。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变,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四是拉动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的市场运作,不愿经营土地的农户可以及时转出土地,使流转农户“进”可以放心地进城务工经商,“退”可以凭借土地承包权,有稳定的流转收益保障,避免了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的规模流转,能够有效地吸纳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五是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市场化的土地规模流转,使农民的收入明显增长,流转土地的产出效益成倍增加,规模经营户的收益丰厚,多方面的期望效益得以实现,土地流转既健康有序,又避免了纠纷,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启示

1、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引导农村土地进入市场自愿、依法、有偿、规范流转,既稳定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又活化了农村土地使用权。这一流转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稳定和完善。

2、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通过市场的有效配置和政府的示范、服务、引导,实现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破解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的难题,加速了现代农业的进程。

篇3

1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对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以及达到的要求深入的研究,分析物流知识体系在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及体现专业特色的要求,对其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改革。

1.1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

物流课程体系的构成不仅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工业工程专业有别于传统的管理专业其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培养其研究企业设施布置和物流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的物流分析、设施的位置选择、设施的内部布置与搬运系统的设计等内容。同时应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理论内容在实际的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企业物流系统和物理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物流系列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在培养方案上设置《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物流管理》两门理论课程及《物流工程仿真实习》一门实践课程。

1.2物流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物流系列课程,形成不同方面的企业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知识框架,其中《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物流基本功能的管理,包括仓储及库存控制,运输管理及配送管理。第二,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包括企业供应采购,生产销售及供应链的物流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教学的重点在于掌握企业物流分析方法,企业布局设计,搬运和仓储系统设计及企业选址。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系列课程虽然从学时数到教学内容少于物流专业对物流知识体系的学习,但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课程更注重培养企业物流方面的知识体系,更注重物流方法及技术的应用,能够做到紧密结合企业运营管理先进方法的学习。

1.3物流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物流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训练、操作技能、技巧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锻炼的重要环节。《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和《物流管理》实验主要通过“物流仿真软件”和“物流管理”等实验教学软件,模拟企业物流分析规划及物流管理过程。工业工程实践中心的小型装配线实验设备,可实现物流相关研究型实验,例如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追溯追踪。同时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继续完善工业工程实践中心的开放和研究型学习。本专业同时设有物流工程与仿真课程设计(实习),实现物流知识体系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最后通过开展到企业中的实习,实现企业运作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1.4专业特色增色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体现专业特色,结合本校海洋特色,物流管理课程除了讲授基本物流管理知识体系,同时针对渔业工程的专业特色,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关于冷链物流的讲授,同时介绍了渔业物流在仓储,包装,运输管理的特点,并以国家冰岛渔业物流为案例,介绍其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优势管理。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教学内容增加以船舶企业为案例进行船舶企业的布局设计及物料控制分析,结合本校学生面向就业为船舶或渔业相关企业的就业形势,在教学内容切合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够在教学内容中以就业为导向。

2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工业工程人才的物流知识体系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如果单一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与该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知识整体的掌握,应采用多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2.1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已经普遍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加强本科专业以掌握知识为主,同时提高学习兴趣与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一定要做好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图片、录像、动画的应用达到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并提高学习兴趣,对于理解方面的内容采用PowerPoint进行讲授比较合适。但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计算的过程,宜采用板书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点掌握。

2.2录像教学

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讲课内容来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物流知识的感性认识,节省到企业参观的时间与经费开支,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先进物流管理方法。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上要注重对恰当的教学相关录像的收集。例如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物流设施设备、企业搬运与仓储和冰岛渔业物流状况等录像,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

2.3案例教学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针对具体授课内容的案例,进行讨论与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案例选择要注重案例的功能与目的,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过多案例,每章节可以选择小案例补充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大案例进行知识体系的综合应用,例如在企业选址这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增加小案例举例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同时案例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内容。

2.4开展网络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业及习题、案例学习资料、课程录像等内容,建立物流系列课程的课程网站,开展网络教学,使得教学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可以通过网络展开,丰富教学方法。

篇4

[关键词] 内蒙古; 资源产业; 现状综述; 节约型社会

内蒙古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煤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煤炭品质优良,易于开采,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内蒙古按照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机制,积极推动转型,促进了煤炭资源产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 煤炭资源查明储量全国居首

作为我国原煤生产第一大省份,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能源保障基地。目前共勘查含煤盆地103个,全区含煤面积12万平方公里,煤炭资源远景含量13000亿吨,累计探明煤炭储量8080.65 亿吨。在探明储量中,亿吨级以上的整装煤田36处,查明煤炭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2012年,煤炭产量10.8 亿吨,比 2011 年增长10%,其中电煤占总产量的95%以上。

内蒙古煤炭资源品种齐全,主要有烟煤、褐煤、焦煤、无烟煤,分别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7%、32%、9%、2%。烟煤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等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4161亿吨;褐煤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呼伦贝尔、通辽、锡林郭勒、赤峰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2336亿吨;焦煤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乌海、包头、阿拉善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657亿吨;无烟煤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阿拉善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146亿吨。

根据煤炭资源勘探程度,目前具备规划开发利用条件的资源储量为2570亿吨,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其中鄂尔多斯市规划利用储量1482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57.67%;锡林郭勒盟规划利用含量49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19.22%;呼伦贝尔规划利用含量29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11.44%;乌海市规划利用储量43.2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面积的1.68%。

二 煤炭资源整合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重点产煤省份,要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对已设置矿业权的矿区,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分散的矿业权,提高勘查开发规模化和集约化;要继续培育大型煤炭集团,鼓励兼并重组;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60%以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内蒙古开展新一轮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不仅明确了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企业兼并重组的范围、主体和形式而且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政策措施。

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加快煤炭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关闭、淘汰、整合等措施,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煤矿与煤矿之间的联合整合。截止到2012年,全区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1378处减少到目前的598处,淘汰落后产能250万吨,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已于2010年底全部退出了市场。到2013年底,全区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数量将由2012年353户调到80-100户,在地方企业中形成1-2户亿吨级、5-6户5000万吨级、15-16户千万吨级的煤炭生产企业。在进行资源整合的同时,积极推进煤炭机械化改造,目前内蒙古煤矿机械化程度已经由原来的不足40%提高到80%以上,2013年底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三 煤炭工业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尽管内蒙煤炭项目的工艺、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初步形成了“煤电-化工-建材”、“煤-电-冶金”、“煤-电-粉煤灰-氧化铝”等产业链,但却始终处于“卖碳翁”的被动局面。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内蒙古提出不再无限制扩大煤炭生产,今后要把生产规模控制在10亿吨以内,把主要精力转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上来。

2011年以来,内蒙古以推进煤炭资源产业转型为重点,积极开展新型煤化工项目示范基地建设,争取到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5大国家级示范工程。在推动煤炭资源产业升级过程中,内蒙古坚持以“延链、扩链、补链”的方式发展煤基产业,大力推动技术集成和技术储备,初步占领了新型煤化工的技术高地,已经建成2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引进和培育一大批大型企业,围绕煤炭加工利用形成了100多项专利技术,“煤炭―电力―冶金”、“煤炭―电力―多晶硅―光伏制造”、“煤炭―电力―稀土新材料”、“煤炭―电力―煤化工”等7条产业链同步发展,预计这些产业链到2015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9000亿元,占内蒙古“十二五”末期GDP的40%以上,带动就业30万人左右。

四 煤炭物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2012 年,内蒙古煤炭外运量从2001年不足2000万吨猛增至2012年的6.6亿吨,而铁路运力却迟迟没有跟上煤炭产量增长步伐,铁路煤炭运能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公路运量虽然持续快速增长,但很难满足旺盛的煤炭运输需求,导致“京藏高速”等内蒙古境内主要公路大堵车现象频繁上演。在煤炭销售旺季,特别是雨雪天气后,公路拥堵与事故频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治区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

为解决内蒙古煤炭资源运力不足问题,内蒙古进一步加大了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工作力度,并煤炭工业与发展物流仓储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激活民间资本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2012 年初,出台了《“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围绕国家煤炭基地建设,通过联合兼并组建一批大型专业化煤炭物流企业,有计划地新建煤炭物流园区。

目前,在煤炭的主产地鄂尔多斯市建成以及在建的具有煤炭物流功能的物流园区三个,分别为阿康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和大路煤炭物流园区。其中,阿康物流园区为自治区级综合物流园区,是一个集物流、交易、会展、保税、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区域性物流园区;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包括鑫聚源札萨克镇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和鄂尔多斯市新街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大路煤炭物流园区项目属于鄂尔多斯市及蒙西煤炭外运前端工程,是一个可以提供综合性煤炭物流服务的物流园区。在自治区主要工业城市包头,建有土右旗大城西煤炭产业园区、东河现代物流园区、面向蒙古国的满都拉口岸物流园区和筹建中的华电蒙能公司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首府呼和浩特建有和林县大红城煤炭物流园区、土左旗晋丰元煤化物流园区和托克托县嘉和煤炭物流园区。在煤炭出区的主要窗口乌兰察布市,建有兴和庙梁煤炭物流园区 (隶属于自治区重点园区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察右后旗贲红煤炭物流园区以及商都弘达煤炭物流园区。

五 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内蒙古坚持煤炭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稳步实施,建立健全矿山开发利益补偿和分配机制,全面实施矿山开发保护抵押保证金制度和绿化专项资金制度,坚持“谁开发、谁治理、谁投资”的原则,对煤田火区实行分类治理,截止2012年全区累计投入治理资金209亿元,完成复垦绿化4135万立方米,已发现的238处火区2013年底可基本达到熄灭程度。

六 煤炭安全生产取得重大成效

内蒙古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煤炭资源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事故总量和死亡总人数大幅度下降,从2002年166人,减少到2012年的33人;较大以上事故起数明显下降,从2002年的8起、16人减少到2012年3起、16人,且连续两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明显下降,从2002年的1.45下降到2012年的0.031,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012年以来,内蒙古强化监察、严格执法,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创自治区历史最好水平,继续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2012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在同比增长近10%的情况下,发生事故20起、死亡33人,百万吨死亡率0.031,同比分别下降33%、34%和40%;事故起数连续10年下降,死亡人数连续7年控制在百人以内,百万吨死亡率连续8年下降。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认真履行国家监察职责,全年全局共监察生产经营单位1560矿次,矿井监察覆盖率100%。

总结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内蒙古按照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机制,积极推动转型,促进了煤炭资源产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内蒙古资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具体而言,作为我国原煤生产第一大省份,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加快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内蒙古提出不再无限制扩大煤炭生产,今后要把生产规模控制在10亿吨以内,把主要精力转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上来;内蒙古进一步加大了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工作力度,并煤炭工业与发展物流仓储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激活民间资本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坚持煤炭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稳步实施。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还应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上下工夫。

[参考文献]

[1]苏雅 .内蒙古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研究[J].北方经济,2013(5).

[2]孙立强.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5).

篇5

1实验室的建设思路

实验室的建设思路是将“工业工程专业”同“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进行有效融合,又不失各自特色,更好地体现工业工程的系统性和现代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实验室模拟生产制造企业布局,以工厂物流设施及装配流水线为平台模拟典型的生产运行流程,结合先进的物流理念,进行“模拟、综合、设计”多层次的实验研究工作。

1.1以“基础IE理论为依托,IE理论体系为架构”的工业工程实验设置思路

“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精益生产”等各门专业课根据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培养目标,结合该课程本身知识点,围绕统一的实验对象开发实验,体现课程间的联系,从而突出IE的系统性,建立有效贯穿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1]。系统规划和实验设置要充分考虑IE的系统工程的特点,不仅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更要注重训练学生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综合所掌握的工程理论知识来解决工业现场的实际问题;能够合理调度工业现场的各种资源,使效益实现最大化。这就要求实验系统不但能够使学生对相应专业课程得到认知和训练;更要求实验系统能够综合贯穿IE理论体系,通过一个共同的实验载体,将各项实验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让学生以面向现代工业制造、体现供应链流程的实验系统为平台,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实践与管理作业。

实验设置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工程基础认知层面

以工程实际为背景,提供工业化设备,并且保证设备中基本涵盖工业领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各种先进控制技术和正处于物流前沿领域的物流装备,得以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工业设备,且营造一个模拟离散型生产制造企业的实验室环境[2],增加学生对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

(2)基础工业工程理论层面

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型亲自进行生产并分析,延续经典工业工程实验如工作研究、时间测定、动作分析等,旨在掌握基础IE的知识和技能,树立工业工程意识,为日后应用IE技术和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3)工程实际研究层面

使实验体系能够模拟企业的生产制造、供应,物流、质量管理、信息交换等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部分综合IE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接触IE活动来增强“应用IE手段提高生产率和保证质量”的各项技能,从而使学生加深对IE课程体系和研究方向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1.2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理念的宏观企业及第三方物流实验设置思路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为反应敏捷(Agile)和能让各方利益协调一致(Aligned)、适应性强(Adapta-ble)。对供应链进行综合分析,应用供应链的策略、基本方法,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库存、降低成本、提升反应速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物流实验室的建设要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立体库、条码、射频、电子标签为实现手段,搭建一个兼具前瞻性、实用性、开放性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验室[3]。实验设置通过物流流程让学生体验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等,达到让学生体验真实物流场景的效果,培养学生对复杂的物流系统进行设施规划、设计、过程优化以及流程管理的实际能力[4]。

实验设置可划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1)了解体验供应链的流程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模拟:从货代/报关/检验/检疫等进出口货物的管理,以及货物到达物流中心、通过入库线进行货物入库操作、到原材料出库送至装配流水线加工、到成品入库等一系列的供应链流程;还可进行成品出库、终端配送等第三方物流流程,及超市仓储物流的管理和配送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对物流综合知识的理解,扩充感性认识,综合培养学生库存管理、生产物流方面的意识和理念。

(2)物流系统规划与研究

结合理论知识和经典案例,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实验实践活动,运用运筹学的知识进行库存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和决策分析等,利用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生产物流设施规划方案的设计优化等,以加深对现代物流工程的理解,培养自身的物流规划执行能力[5]。

1.3建立适应“教学+科研+培训”三层需求的综合实验室平台

(1)工业工程及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基础性教学实验平台

以“工业工程和物流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为指导,进行基础IE的“动作研究”、“标准工时”、“操作分析”、“流程程序分析”等实验;更可作为“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物流装备”等课程的配套实验平台,将典型的物流流程设计为实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供应链管理研究方向的科研平台

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灵活性强,且软件的源代码公开,可作为研究生进行相应课题的研究平台[6]。如:可以通过修改“自动化物流系统终端任务执行软件”的流程来重新规划物流过程,以用来模拟宏观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商供货、立体仓库补货、立体仓库出货、给超市终端配货等一系列的供应链运作和管理流程。

(3)可作为“物流工程与管理”方向的培训开放平台

利用实验室空闲时间,广泛开展校外及社会物流人才的专业物流培训,以达到最佳实验室利用效率,更可以对实验室维护资金形成有效的补充来源。

2实验室的主要建设内容

实验室的平面布局如图1所示,全部硬件设备通过工业现场总线和计算机网络互相连通。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重组性,基于ProfiBus-DP工业现场总线的I/O模块的研发,使得流水线设备的任意组合得以实现,而基于开放式编程平台的程序架构及ProfiBus-DP的专用通讯协议的定制,使得软件修改相对容易,更易于满足实验系统要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调整的需求。整体上可划分为物流仓储系统和生产工程系统。

2.1物流仓储系统

硬件以自动化立体库为中心,配置多种周边输送设备,包括辊筒式输送线、倍速链输送线、皮带线及平移机等,还配备有AGV小车,电子标签货架,终端手持,自动标签机等设备,并且模拟实际企业物流中心的布局特点和作业流程。软件包括仓库信息管理系统(WMS)和输送设备控制系统(WCS)。WMS用于实现管理自动化仓库中心的库存物料,管理出库、入库、盘点、拣选、补货等任务的生成、执行和结束,管理有关的查询及报表等。WCS用于处理来自WMS和自动化设备的信息,调度并控制自动化设备的动作,并提供设备运行的监控界面给操作人员。

2.2生产工程系统

硬件以装配流水线为中心,各工位配置一体机,摄像头,RFID(射频识别)读卡器,光传感器,电子卡尺,电子千分尺等,模拟小型企业的组装车间;此外还配有小型数控机加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配有12台PC),分别模拟企业的制造车间和信息中心。软件包括MES(制造执行系统),达宝易工业工程软件,Witness生产与服务运作仿真系统,flexsim仿真系统等。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MES系统通过电子看板,RFID卡,传感器,测量仪等设备采集实验过程中的生产数据(如合格数,加工总数等),学生可根据采集数据进行在线质量监控,生产计划调整等实验。

3工业工程实验平台的建设

3.1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

集成生产物流设备、柔性制造系统、生产信息管理软件、实验信息采集与分析工具等[7],考虑面向现代大制造、全过程[8],构建一个融合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兼顾基础IE与现代IE、为学生提供体验供应链流程的综合实验平台。实验平台结构图如图2,该平台配置有三个模块。

(1)基础知识技能模块

该模块是整个实验平台的基础模块,为工业工程及分支提供普遍适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与方法。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对象(提供两类工艺不同的产品),延续经典的工艺程序分析、动作研究、工时评价、秒表测时、环境照明、环境噪声、劳动强度等实验,培养其基本的IE知识和技能,为下一实验模块奠定基础。

(2)生产运行模块

该模块是实验平台的核心模块,既巩固第一模块的知识技能,又为下一模块做必要的准备。搭建接近生产制造企业的物理环境,模拟企业从订单、采购、生产计划、现场加工、检验、直到成品入库整个生产运行过程,尽量再现生产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体验供应链流程来联系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对工业工程综合知识的理解。该模块开设了ERP软件熟悉、物料需求计划、生产线平衡、生产线混流装配、MES应用、在线质量追踪、仓储与分拣、牛鞭效应等综合性实验。

(3)数据分析研究模块

经过前两个实验模块的锻炼,学生增强了对生产系统实际运行的理解,也应具有一定的应用IE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学生采用上一模块的实验数据进行生产物流追溯、过程能力分析、流水线仿真实验,同时配以案例实践活动,进行精益改善降低成本沙盘模拟,优化库存、仿真建模优化设计生产物流设施和决策分析等综合实践活动。

3.2实验平台的特色

(1)创新性

实验平台以培养学生应用系统论的方法综合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IE素质为目标,有效融合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兼顾基础IE与现代IE,涉及多学科的专业技术,不过分强调学科化而割裂工程本身[9],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开放性

实验平台选用的基于PC和DSP运动器的开放性硬件平台,硬件可拓展,软件提供完善接口;且软件采用模块化及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源代码开放,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开发控制软件。

(3)先进性

实验平台使用了主流的运动控制技术、交流伺服技术、现场总线等技术,与同类设备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4)实践性

单元设备具有较好的拆装方便性,允许学生对某些设备进行拆装、更改,且实验平台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打破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10],实验过程为学生与平台系统的信息交换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

篇6

>> 城市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消防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职物流实训项目规划研究 广西林业产品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团购网站逆向物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蔬果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浅析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安庆茶叶物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校园物流快递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长安铃木JIT物流技术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温州发展城市配送物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电子商务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物流外包问题对策研究 小城镇规划实施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镇规划过程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浅谈VDS在SGMW海外项目中的应用 城镇规划项目造价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董维忠.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 董海.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于辉,陈飞平. 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汽车制造企业入场物流模式的选择[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7):97-102.

[6] 何明珂,张屹然. 国内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研究综述[J]. 中国流通经济,2011,25(7):31-36.

篇7

建筑工业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和综合交叉型科学。建筑工业工程在进入我国后,逐渐被高校、企业认识和接受,并开始应用于实践,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笔者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建筑工业工程在我国还局限于制造业,在第三产业中的研究和应用刚刚起步,范围非常有限。而物流行业作为服务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已经通过供应链思想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工业工程起步时,是以现场为中心,作业者为对象,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进行时间及动作研究、工作简化、质量控制、物料搬运等工作,以提高单项作业的效率和降低作业成本。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逐步转向以工厂为中心、管理者为对象,采用综合的管理以及运筹学的思想,进行生产过程的分析、规划、改进、完善等工作,并提供系统最优化的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向以企业整体为中心,经营者为对象,用系统战略进行管理的阶段转变,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和综合性,强调企业的整体效益最佳。

二、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物流行业中的应用设想

1.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其实也有相当长时间的应用。先后以“工业管理法”、“实业工程”、“建筑工业工程”的名字向国内的教育和管理界做了深入的介绍,并已经开始局部应用于上海等当时工业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机制的过渡,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成为社会与企业的客观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工程学科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建筑工业工程的一些技术也被有意识地应用到工业项目的规划、设计、咨询、评估和改进方面。

2.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应用还过分狭隘

物流这一概念最早形成于美国,原指货物配送。20世纪90年代末,物流的概念被进一步发展,与生产过程结合更加紧密,成为“供应链”中的一部分。这一特点与建筑工业工程提高效率、追求效益的目标有着天然的一致。国内也有相当多的学者应用与建筑工业工程相同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物流系统和物流动作,例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存储论、运筹学、系统分析等。但是,从笔者的实践中发现,目前国内物流的研究和分析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对物流的研究集中于宏观层面,过于关注物流园选址、配送节点和道路设置等企业战略层面问题,较少关注微观的操作环节,例如配载、仓储管理、搬运效率、流程优化等。其次,物流研究大多集中于硬件设计,例如选址、道路、运输工具、仓储和搬运设备,较少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动作合理化、岗位分工、排班等的研究就更加匮乏。再次,许多物流研究与实际动作情况脱节,有许多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被大量学者研究和发展,但甚少应用于企业的实际操作,大部分企业还是凭经验和个人意愿行事,通过作业人员的个人行为改进操作,而不是遵从和应用科学方法。总体来说,无论是建筑工业工程还是物流系统的研究,我国都已经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但在实践中,物流行业应用建筑工业工程技术的水平还明显不足。

3.应加强经典建筑工业工程在物流行业的应用

回顾国外建筑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局部优化—整体优化—全局优化”的发展道路,这对于我国在物流行业应用建筑工业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1)设立专业的建筑工业工程职位

将流程规划和改进的职能从管理者职能中剥离出来,聘用专业的人员进行建筑工业工程研究。这是因为应用建筑工业工程需要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而这部分专业知识不需要管理者掌握,也难以被管理者掌握。同时,建筑工业工程的实际应用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观察、记录、分析动作,需要大量的时间,而管理者往往没有如此充分的时间跟踪整个作业流程,分析每个作业动作。

(2)应用标准化的动作研究、时间研究、规范人员配置和班组设置

物流行业往往需要24小时保持运作,同时又会在运输工具到达或者离开时出现作业高峰。因此,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确保企业运用最合理的人员安排,达到作业效率的最大化是建筑工业工程在物流企业应用的最起码、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上述对于建筑工业工程在物流企业应用的建议,其实都是属于20世纪初建筑工业工程时期的典型方式,虽然看起来似乎和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我国现有在物流行业的建筑工业工程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如果没有一套好的、稳定的、经得起考验的基础标准,将会使现代建筑工业工程技术方法和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空中楼阁,既浪费了资金、花费了时间,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篇8

    1 南京化学工业园的基本情况

    石化产业是南京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石化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2010年南京市石化产业完成产值2 605.4亿元,同比增长0.2%,占全部工业产值30.6%,对全市产值的增长贡献率为31.6%,其中南京化工园区的贡献度高达90%以上。

    1.1 地理位置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是继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园之后,中国第二个获国家批准的重点石油化工基地,位于南京市北部地区,目前化工开发用地包括长芦、玉带两大片。长芦片主要是由扬子石化、扬巴工程及化工园开发区及九里埂的港区组成,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玉带片主要是由规划的白庙河、滁河、长江、通江集河围合而成的区域,规划面积约为19平方公里,其中仓储物流区占地6平方公里,产业区占地8平方公里,公用工程及基础设施占地5平方公里。整个化学工业园总建设用地约45平方公里。在长芦片与玉带片之间保留不少于4公里的绿色生态廊道(九里埂)间隔。

    1.2 片区功能划分

    两个片区的功能划分:

    长芦片:扬子石化、扬巴一体化及其产品的延伸加工、精细化工,除现有的重化工外,主要发展重化工的延伸配套加工、精细化工、化工制造业、化工新材料工业等产业。

    玉带片:主要是大型的石油化工项目及其延伸加工工业。该片拥有建设深水良港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大进大出的化工项目。

    目前该园区已有现代化公路、水路、管道立体网络连接,将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南化等大企业连成一片,形成重化工和精细化工相结合、石油化工和传统化工相衔接的沿江化工产业带。

    1.3 园区内主要企业、产品

    南京化学工业园以其良好的化工工业基础、优越的地理条件及相关的优惠政策,已经聚集着规模以上化工企业200余家,包括南化、扬子石化、巴斯夫、惠生(南京)、南京金浦橡胶、塞拉尼斯、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等。

    2 园区内物流基础设施

    2.1 水路、港口设施

    园区内现有扬子、扬巴、南化专用化工码头27座,规划在通江集港区和西坝港区建设17座码头。与中国最大的内河集装箱码头——南京港隔江相望,车程25公里,港口常年水深在12米以上。目前码头大多以企业自有码头为主,如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码头岸线长1.4公里。辖区内现有化工码头3座,工作船码头1座,其中2万吨级趸船2座,3万吨级趸船1座。3座化工品码头可进行22种化工物料的装卸作业。近年来,也吸引了一些国际巨头进驻园区,如欧德油储(南京)有限公司,建设有1座

    30 000吨级(兼靠40 000吨级)、3座50 000吨级石油液体化工码头和80万平方米各类石油液体化工储罐。

    2.2 铁路

    现有铁路专用线:扬子铁路专用线、南化铁路专用线。园区专用铁路线西接宁启铁路殷庄站,东至西坝港区,贯穿园区两大片区,全长21.7公里,设计运力440万吨/年。

    2.3 管道

    现有输油管线:年输油能力2 000万吨的鲁宁输油管线和年输油能力2 000万吨的宁波—上海—南京输油管线穿过园区;甬—沪—宁输油管线年输油能力2 500万吨/年。

    2.4 公路

    位于化工园区地处华东地区主要公路交汇处,区内主干道与京沪、沪宁、宁杭高速公路相连接。

    2.5 其他设施(仓储,物流交易平台等)

    南京化工交易所大楼,建成电子商务与实物交易紧密结合的区域性化工产品交易平台。

    仓储:西坝港区预留了4平方公里的仓储用地,已规划建设34万立方米罐区,数座固体货物堆场;一期8.28万立方米罐区2006年底投运,年周转量91万吨。

    通江集港区规划建设30万立方米罐区,20.4万立方米罐区2006年10月底投运, 铁路站台危险品仓库(一期):两座仓库建筑面积分别为1 800平方米、1 260平方米;集装箱货场(一期):建筑面积为8 520平方米。

    3 南京化工园区产业与物流结合情况分析

    3.1 项目产品一体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从国际化工园区的发展经验来看,项目产品一体化是节约原料和产品的物流成本和企业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新加坡的裕廊岛为例,该岛由7个岛围填而成,面积32平方公里,已成为全球十大石化中心、三大炼油中心和三大石油贸易中枢之一。2008年能源石化工业总产值增长到970亿新元,占2008年新加坡制造业总产值的38.6%。裕廊岛通过集中投资,形成了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上下游的关系,物料通过管道在园区内输送,生产规模匹配,减少中间环节,统一供应服务,企业之间共享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根据相关规划,南京化工园区将形成3大产品链,即以炼油、乙烯向下游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延伸的产品链;以醋酸为龙头向下游醋酸乙烯、醋酸酯、醋酐等产品延伸发展的产品链;以氯碱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品链。据了解,目前有如惠生化工生产的一氧化碳和甲醇等产品既为园区及周边化工企业提供原料,由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金浦集团按6∶4股共同投资兴建的南京扬子石化金浦橡胶有限公司所需原料丁二烯、主要公用工程及基础设施服务依托于化工园区和扬子石化,空气化工产品(南京)有限公司向惠生(南京)化工有限公司的一氧化碳(CO)和甲醇工厂现场供应氧和氮气体。但是整体而言,中小企业下游的延伸配套项目发展还远远不能跟上,原料的组合和资源配置等仍有待优化。

    3.2 自营物流较多,第三方物流仍显不足

    化工物流相比其他物资的运输、 仓储等而言,其运作比较复杂、安全性要求高,技术要求严格、设备专业化程度高。但是纵观大型国际化工生产型企业从事化学品的物流业务并不多,将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占了很大比例。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企业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化工产业物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此现象更为普遍。成立于1983年9月的扬子石化分公司,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及烃类衍生物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有着较长的自营物流的历史。液体化工品运输主要依赖于码头、管道的输送,扬子石化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液体码头,包括5座油品码头、1座碱码头,装卸能力较为有限,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南化多个码头也集中在90年代中后期投产,靠泊能力在1 000吨~3 000吨,投资规模小,通过能力有限。

    在南京化工园区,第三方物流公司有了初步发展,如全球第二大独立的油品和液体化工品仓储公司欧德油储和南京龙翔液体化工储运码头有限公司的进驻。以欧德油储为例,该公司将投资建设1座30 000吨级(兼靠40 000吨级)、3座50 000吨级石油液体化工码头和80万立方米各类石油液体化工储罐。但是从整个自建和第三方物流的比例来看,自建物流所占比例仍偏高。

    3.3 缺乏统一规划,公共资源利用效率低

    从南京化工园区来看,生产企业依靠自身自建码头和储罐等仍占了大多数。如扬子石化、扬子―巴斯夫、南化等均建有码头。园区内现有扬子、扬巴、南化专用化工码头27座,规划在通江集港区和西坝港区建设17座码头。自建码头规模、设计停靠船型往往偏小,以扬子石化公司l5号油码头为例,该码头建于1995年,是扬子石化公司现有4座液体物料码头中的l座,设计停靠船型为l 000吨级以下油驳,兼顾3 000吨级油轮。小规模船的停靠,往往会降低油码头的利用效率。2010年,该公司液体码头装卸总量超过710万吨,占公司物流总量56.6%,码头平均占用超过90%。但是2011年,由于公司原料需求较去年大幅度增加、扬子碧辟乙酰公司每天有大量物料通过码头进出以及自身优化物料的需求,其装卸周转能力已经很难满足其生产需求。

    自建码头占用大量岸线,没有统一规划的港口作业区、港池和装卸区,又无专用锚泊地,既影响了正常的通航环境,也降低了码头作业效率。且南京市域范围内,深水岸线比较缺乏,岸线的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由于化工园区内企业的不断引进和投产,土地资源也越发紧张。据相关统计,截至2010年底,园区累计入园企业已有270多家。淘汰落后设施、统一进行规划建设,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已是当务之急。

    3.4 相关物流设施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在物流建设、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一个误区,重节点建设,轻通道和配套设施的规划,重物流企业引进,轻物流企业服务发展。

篇9

关键词:卷烟工业;物流建设;资源优化0 引言

现代物流建设是卷烟工业现代流通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卷烟工业物流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物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和功能的发挥。应该借鉴跨国烟草公司物流建设的有效做法和经验,运用供应链理论,以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发挥体制优势,进一步推进卷烟流通体制改革,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物流资源整合;同时,从面向市场整合资源(客户资源、品牌资源、企业资源、工商资源)、集成信息资源、系统优化流程、注重物流队伍建设、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于科学有效配置资源,建设经济高效的行业现代物流,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发挥物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推动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

1 卷烟工业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1.1 卷烟工业物流建设的现状

工业企业不仅拥有先进的生产装备,而且拥有一流的仓库体系,通过对企业内部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进行梳理整合,应用高架库、电子标签等先进技术,形成了工业企业内部比较完整的物流体系。以企业为单位实现了物流资源、物流业务的整合和统一管理,实现了单个企业的高效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提高了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效率,提升了企业物流服务水平。随着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的逐步深入,省级中烟工业公司联合重组的完成,“四大中心”的建立,以省级中烟工业公司为主体建设物流中心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由按块分散配置资源变为公司统一配置资源。

工商物流一体化建设得到重视,行业整体的供应链框架已具雏形,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硬件资源共享,部分单位在同城仓储资源的共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积极探索工商流程对接,工商协同迈开了新的步伐。随着从“订单供货”向“订单生产”延伸,行业物流建设加快了进度,提高了水平。

1.2 烟草行业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行业现代物流建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物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供应链信息不够通畅,流程对接不顺滑,导致“高投入、低产出”问题依然存在,“重硬件建设、轻服务管理”的观念没有彻底扭转,服务和效率不够匹配。

具体表现为:

1.2.1 发展不平衡,规划欠科学。行业内对物流建设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工商各自建物流,缺乏整体规划和必要沟通。商业企业认为物流是控制市场的主要手段,物流建设应以我为主,所有物流业务要自主完成;工业企业从生产原料的采购、生产、存储、配送需要出发建设物流,没有从提高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的高度来认识现代物流建设工作,致使物流资源分散和无序。全国范围内物流发展不平衡,物流建设的思路和方向还有待进一步统一。

1.2.2 资源优化不够,运行效率不高。传统的条块分割体制使烟草物流被割裂成各个不同的部门,业务流程不合理,重复劳动和中间环节较多;行业内虽然出台了物流费用管理办法,但物流费用还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不能全面衡量各单位物流实际运行水平,工商之间、部门之间缺乏高效协作,致使运输过程中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环节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粗放。对物流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在领导和管理上投入不够;跨区域配送有待加强,仓库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问题研究不够。

1.2.3 流程不够顺畅、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工商以企业为单位的物流运作、管理模式,与以市场为取向的中国烟草的发展方向不相适应,并造成物流资源浪费、信息阻隔。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影响了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建设,如集装箱的尺寸、集装箱中托盘的尺寸、卡车承重量的大小、烟草仓库货架的尺寸等不配套,缺乏货物运输过程中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目前,工商企业都在建立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不一致。不一致的数据无法实现交换和共享,影响了工商之间的有效对接,也影响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影响了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建设,造成流通和信息交换不畅、流通环节多、速度慢、费用增加,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制约了烟草物流体系的快速发展。

2 跨国烟草公司物流经验和行业物流发展方向

2.1 跨国烟草公司的物流经验

日本烟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打造了公平、高效、强大和低成本的物流配送体系。近几十年来,在日本国内市场开放的情况下,日本烟草仍保有国内65%的市场占有率和配送物流公司99%的市场份额,成功保持了稳定的市场垄断地位。

2.1.1 整合优化资源。从1963年实行访送分离开始,日本烟草公司利用40多年的时间,将291个物流点精简为30个,将2个电话中心整合为1个,充分利用日渐完善的城乡交通网络,整合物流资源,实现集约化经营。在日本烟草及其配送物流公司同时访销、国内外卷烟共同流通的情况下,物流中心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配送信息的处理、卷烟的分类、卷烟在据点的流动以及配送至零售客户的整个流程,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持了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2.1.2 精打细算降成本。日本烟草公司注重成本控制,有一套设计合理、管理严密、手段科学的物流供应链体系,致力建设低成本、高效益的物流中心;从实际出发,采用以数码显示手工分拣系统为主的物流模式,及时改造了东京全自动分拣线;根据客户的订货数量决定订货周期,在订货日免费送货、在非订货日收费送货,用成本核算引导零售客户如期订货;在派送广告、订货、分拣等简单劳动环节以用计时工为主,计时工的工资执行社会统一的职业工资标准。

2.1.3 凸显信息优势。日本烟草公司在库存管理上,通过良好的需求预测和生产衔接,使各流通基地不出现断货现象,保持在快速平台上运行,显著提高了效益;在配送业务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卷烟配送效率。利用车载地图信息系统为送货车辆设定高效配送线路,使公司掌握送货员送货的实际运行路线和在每一零售客户处的逗留时间。

2.2 我国烟草行业物流发展方向

改变传统的运作方式和经营方式,使行业工商物流一体化,管理运作专业化、规模化和经济化,基础设施和运作模式标准化,物流服务优质化,提高面向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效率,满足中国烟草行业不断增强市场控制力的基本要求,提高全行业经济运行工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3 整合供应链资源,建设现代卷烟工业企业物流

3.1 面向市场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3.1.1 整合客户资源,实行优质服务。科学规划零售客户的梳理和布局工作,引导和优化零售客户的业态结构、规模结构和地理分布。按照方便消费者购买和优质服务零售客户的原则,通过市场化手段,参照辖区人口、卷烟销量、消费者分布等因素,与商业零售业态的发展、市场发展相结合,使零售客户总数保持总体平衡。对城区零售客户要防止出现过度竞争,低价倾销,损害客户利益;使农村零售客户数量适当增加,方便农民购买,提高农村市场控制力。

根据客户销量和需求,实行不同频率的送货上门。依据零售客户销售能力,诚恳地与零售客户沟通交流,征求意见,逐步缩短订货与送货间隔时间,分类制定配送服务标准,完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到货准时性,提高客户满意度。

积极开展零售客户网上配货工作,实行供应商库存管理,提高零售客户的资金周转率和利用率。工业企业针对商业企业收集的客户需求信息科学安排生产,减少库存商品和原材料库存成本,同时提高掌控市场的能力。探索消费者网上订货新形势,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物流需求。

3.1.2 整合品牌资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根据当地经济水平、消费习惯和人口总量,加强工商协作,确定主销牌号,做精做强当家品牌。在尊重消费者选择权的基础上,工商协同,有步骤地调整品牌规格、数量,实施大品牌战略,培育“10多个重点骨干品牌”。逐步解决品牌规格过多而造成的分拣配送效率低下问题。

3.1.3 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商业企业以省为单位,优先整合和利用行业现有物流资源,合理规划物流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地市级公司物流中心按照“一库制”的要求,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作,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对一定范围内的客户进行直接配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立最佳的优化配送线路,提高配送车辆满载率和单车配送的覆盖范围,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工业企业要创新物流管理体制,设立全省物流中心。以物流中心为物流运作的专业化机构,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组织、控制和管理。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全省物流业务,应用集中统一管理、联合运输、虚拟库等手段,促进物流运作的规模化和经济化。

3.1.4 整合工商物流资源,实施一体化运作。打破工商界限,减少物流中间环节。通过制定同城卷烟仓储委托管理办法,对双方职责、管理流程等进行明确界定,通过合并工业出库和商业入库的扫码作业,加快卷烟转移速度,减少工作量;工商之间建立统一的物流运作标准,逐步实现工商之间物流运作标准的统一,使各环节对接自如,高效有序;加大物流中心建设的审批力度,力求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运作平台。

3.2 集成信息资源,提升物流建设的整体效率

在行业现代物流建设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完善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提升供应链效率。

3.2.1 是强化市场信息反馈,建立面向市场的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由电话订货生成订单,订单派生条码,条码驱动打码,打码实施配送,零售客户通过终端到货确认和销售扫码,形成销售台账,通过零售客户的智能终端,把握零售客户社会库存、零售价格和真实需求等信息,形成以物流为主线的信息跟踪和采集体系,及时、准确传递给工业企业,让工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实现从“订单供货”向“订单生产”的延伸,从而快速反应和满足市场。

3.2.2 是以物流为主导整合商流和资金流,提升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水平。建立有价值的统一信息平台,推进现代物流建设,促进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透明化,真正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3.2.3 是信息集成,实现工商企业物流信息互通和共享。利用先进的信息平台,形成双项对等、及时有效的工商信息共享机制,商业企业及时准确地将品牌营销信息反馈给工业企业,便于工业企业更好地安排生产、制定或调整营销策略,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牌。工业企业及时将生产信息和产品信息提供给商业,推行建立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有效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市场响应能力。

3.3 系统优化流程,实现物流整体运作无缝对接

3.3.1 着眼于行业供应链全局,优化系统设计、再造业务流程。对工商业务流程进行整体优化,实现卷烟在工商之间的门对门运输服务和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缩短运距,压缩库存,创造无中断、无绕道的增值流程,简化操作,提升工商物流体系的整体效率。发挥供应链整体优势,统一规划工商企业卷烟仓储保管、装卸搬运、包装加工、运输配送等业务流程,结合工商企业已有仓储、运输、信息等资源,特别是同城仓储资源的整合利用,合理设计工商企业之间物流节点,形成资源共享、运转顺畅和多点配套的工商一体化物流格局。

3.3.2 找准物流发展的瓶颈,优化业务流程。优化送货流程,依托信息技术实行自动分配送货线路,对送货线路、运输车辆、客户送货日程和出车频次进行全面优化,做到运输负载均衡,线路设置合理,降低配送车辆需求、减轻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单车使用效率。

优化分拣流程,分拣作业实行托盘配货和零烟配货相结合,取消仓库暂存区,实施动态出库,缩短备货时间,减少备货占地。

优化入库、出库流程。实行整托盘入库,数字化仓储系统依据拣货策略的设定自动分配出库货位,匹配作业人员及设备。四是优化卷烟供应流程。均衡的卷烟流量将有效提高物流配送资源的利用率,如江苏扬州市公司在卷烟购进和销售中采用合理定量、均衡销售和实施塑膜包装后,卷烟配送有效装载率从66.97%提高到了85%,卷烟库存下降了30%。

3.3.3 加强协同,做好工商物流系统对接。在物流一体化建设上,物流建设总体流程的规划、设计要求工商统一,在流程的具体操作上实行工商分开;在仓库、信息等资源共享上实现工商统一,在仓库、信息的管理上实行工商分开。在前向一体化管理上,工业企业要以订单为中心优化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要充分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在货源衔接上逐步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式,实施网上配货。在横向一体化管理上,商业企业要发挥全省优势、按经济区域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物流配送与营销的整体联动。在后向一体化管理上,商业企业要加强与零售客户沟通,提升客户满意度。

3.4 注重队伍建设,优化物流专业人才配置

现代物流建设能否充分发挥各项功能和应有的作用,关键要看人才配置。人才配置要求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组织能力的一批决策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搭配合理,人尽其才,以确保现代物流中心的高效运转。

4 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1 成立行业物流专业规划机构,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物流资源配置

科学的统一规划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拓展物流发展思路,在全面掌握行业物流的流量、流向、流速以及现有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整体布局和统一规划,统一物流条形码、托盘等技术标准,整合和完善行业物流资源,使物流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整合成为可能,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最优化、效率最大化,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4.2 强化省级公司的物流组织职能,在全省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4.2.1 打破行政区划,按经济区域整合商业物流资源。创新机制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在专卖属地管理不变的格局下,针对消费者需求、市场容量、零售客户布局、交通状况等,实行地市级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电话呼叫中心整合,发挥经济规模效应,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烟草专卖制度。可以在人口较少、销量较小的地市级公司先试点后推广,由一个地市级公司的“起始规模”,滚动发展为“经济规模”。

4.2.2 强化全省物流大宗物资统一采购。如江苏省烟草公司组织开展了物流配送车辆的集中采购和全系统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设备的统一招标,确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内叉车、塑料托盘和塑料周转箱三个标段的中标供应商,节约资金1200多万元。

4.3 建立行业物流信息中心,整合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系统

信息共享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建立行业数据库,真正实现行业物流信息共享。结合电子商务,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适应门到门等物流服务理念,从而使国家局能够实时掌控全行业原材料供应、卷烟生产和销售信息,有效实施宏观管理。

4.4 顺应国家局“定向整合”方针,实现就近生产

按照国家局“订单供货”和“两个跨越”要求,实行异地生产、就近供应,防止卷烟“旅游”,减少物流成本。避免迂回、对流、空驶等不合理的物流运输活动。

4.5 实行行业物流管理与设施“软”、“硬”分离的运营模式,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服务于行业自身

采用国际标准,应用信息化手段,精心设计运输路线,提升工业企业运输的满载率,避免空载。将社会物流资源为我所用,提高行业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着力建设经济实用的现代行业物流,日本烟草公司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当前,我们烟草行业要推进卷烟流通体制改革,为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新的体制支撑,在坚持专卖制度的前提下,加快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实力。借助于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手段,必须考虑投入和产出比值,优先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坚持先进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并举,服务优、低成本和高效率并列,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行业现代物流体系,为中国烟草总体实力的提升和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曾永春,吴萍.浅谈烟草商业企业物流体系规划与设计[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5期.

[2] 高少军,黄章树.基于烟草供应链的物流治理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6年第12期.

[3] 邵华.烟草行业如何实现物流资源共享[J].中外物流,2007年第5期.

篇10

近日,“烟草物流技术应用与设备选型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中烟电子商务公司副总经理范建治先生在会上就烟草行业物流建设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前沿技术的开发应用和行业对物流设施设备的选型要求作了全面的阐述。

范建治表示,虽然现代物流在烟草行业创建之初就已经存在,但真正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工作提出还是近五年的事情。近两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为打造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企业,烟草行业在物流建设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从去年开始,烟草行业先后两次召开了现代物流建设工作会议,成立了行业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以地市级烟草公司为经营主体的配送中心建设已经大规模展开,行业商业卷烟企业配送中心体系建设基本建立,各中烟工业公司物流整合工作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已经开始,工业公司内部物流一体化建设有了明显的进步。目前,烟草行业现代物流建设正按照先企业后行业、先省内后省外、先卷烟后物资的原则,并按照规划先行、流程优先、注重实效、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方针稳健发展。

工作循序渐进

范建治表示,在发展过程中,烟草行业现代物流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组织机构方面,烟草行业从国家局到各省局级中烟工业公司成立了现代物流领导小组,并开始进一步延伸至各地市局。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省局级部门的人员组成,烟草行业现代物流建设已经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领导组织体系。

烟草行业的物流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在国家局统一领导下自上而下全面开展。专业方面,以省为单位进行系统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以地市级烟草公司为经营主体进行物流建设和运作。据范建治介绍,目前,专业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已经在行业内得到全面推广。卷烟配送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到目前为止,全行业共有物流配送中心267个,内部仓库573个,中转站1325个,分检流水线1484条,送货车辆16629辆,共有412万个零售客户,送货率基本上达到100%。工业方面,以各中烟工业公司为主体进行物流建设和运作工作。在各中烟工业公司的联合中整合内部物流资源,采取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的方式对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进行系统规划和流程优化,烟草行业物流正不断朝着大企业物流的目标迈进。

事实上,烟草行业物流建设既有物流的一般性特征,也有烟草行业的特殊性。范建治认为,烟草行业作为一个特殊性的行业,是以服务零售,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经营出发点。在物流网络上,要求覆盖所有的零售中心。同时,烟草行业的物流也是在专卖体制下的物流。物流建设和运作要符合国家烟草专卖制度。除了行业的特殊性之外,烟草行业的物流建设也要符合物流的一般性原理,也要满足物流的低成本、高效率、优质服务的目标,这就需要广大的物流企业,物流设施设备企业,为烟草行业提供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在行业物流建设和运作过程中,物流信息技术和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设备,都在提升烟草行业物流水平,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优化作业流程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物流的一种形式,烟草行业物流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是系统性的。信息软件方面有仓储软件、产品跟踪软件、线路优化技术、ERP资源管理软件、物流共享信息平台等;硬件方面,RFID、托盘、车辆、叉车、立体库、塑模包装、传送设备等都是烟草行业所需要的。

据他介绍,全行业有33个省级分公司,367个配送中心,18个中烟工业公司,99个生产点,烟草物流网络对物流信息技术、软件技术、工业设施、先进的设备资源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当然,这些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流程优化、先进设施设备的应用也会大大提升烟草行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提高烟草行业物流运作效率。以托盘和RFID为例,目前,行业部分工业企业已开始在省内及部分省市之间支持托盘营运,以托盘为核心,结合RFID技术,极大的提高了运输的效率,减少了装卸的次数,降低了破损率,提高了物流的工作效率。

集成化的信息网

在对烟草行业现代物流特点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范建治提出现代物流建设的下一年工作计划。据他介绍,明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物流工作是以完善资源配置为指导,进一步整合行业上下游,明确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产业物流工作和部门建设,继续把提高服务效率作为指导思想,注重发挥物流技术的作用,真正做到讲成本,讲效率,完善评价体系。各中烟工业公司都会尽快在内部物流资源系统整合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管制生产队伍,加强系统设计,完善内部资源配置,完善内部物流评价工作,努力建立真正的大型企业现代物流。其次,工商企业要改变观念,树立好利益关系。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统一的平台上,通力合作,不断提高技术,继续加强资源共享、流程共享、网络运输的工商物流整合一体化工作。国家烟草专卖局将建立行业物流标准平台和标准体系,加强信息化工作,建立完整的服务效率评价体系工作。烟草行业下一步的物流工作会依靠现代物流技术和集成化的信息手段来实现,尤其是在业务流程,信息技术,物流管理水平这几方面都要有物流信息技术和相应的设施设备的支撑,同时,也给我们广大的物流供应商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最后,范建治还对烟草行业物流技术应用以及设备选型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物流技术应用和设备选型一定要符合烟草行业物流政策和行业相关物流标准,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统一行业物流建设颁布了一些行业物流建设的政策。此外,烟草行业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刚刚成立,物流相关标准逐渐完善。国家烟草专卖局要求行业各工商企业一定要选用最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物流设施设备。在设备的选型上,不一定要最先进的,但一定要实用,适合自身的发展需要,物流设施自动化程度不一定要很高,但是要高效稳定,能够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他还要求各物流软硬件设施设备供应商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物流与烟草行业的关系,起码能够在设备的性价比上保持优势,在质量上给予保证,在后期维护上给予方便,争取和烟草行业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