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规划范文
时间:2024-03-28 18:0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才培养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院设立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专项经费。
1、省、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给予上级经费数额相等资金匹配。(并视学科发展情况可适当增加)。
2、院重点专科给予15-20万元基础扶持资金。
3、重点专科开展重大新业务所需设备及病人医疗费用医院将给予支持。
4、基础资金的支出用于科室的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课题调研、资料费、提供出国考察经费等)。
二、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在人员调配上给予政策倾斜。
三、重点专科建设要明确一个主攻方向,针对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力量有所突破,从而形成专科优势。
四、可采取与省、及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建设的形式,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专科建设、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共同发展,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和高效益。
五、重点专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五年内培养出2-3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业务骨干,逐渐形成结构更加合理的人才梯队。
六、加大重点专科的制度建设,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切实做好人、财、物等配套和后勤保障工作,以保障专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七、院重点专科建设、重点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院重点专科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和目标考核,并签定合同书。每半年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未达标将给予警告,限期整改,考核仍不合格的不再列入院重点专科,并停止资助。
八、医院年终经考核对在实施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中取得显着成绩的科室、学科带头人和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对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实行重奖。
九、院重点人才培养周期(二年内),给予基础扶持资金2万元。基础扶持资金用于开展科学研究,参加全国、省、市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专着,国内外进修学习、购买资料所需费用等(市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500元、院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000元)。
十、入选对象须和院签定培养合同,院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其进行目标考核,每半年考评一次。评估考核的重点是学术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学术地位、医、教、研工作业绩及培养经费使用情况。
篇2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应用型人才;城乡规划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62-02
一、前言
2014年5月,国家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具体要求,目前我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就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2]未来地方本科院校调整为职业教育方向,这是我国城镇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需求决定的,必将终结人才培养与市场不对接的扭曲格局,让高校回归教育的本质。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小城镇和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城乡建设事业的主要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市场经济的导向意识在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显。然而,各个地方职业需求特点及职业分化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城乡规划人才的地方高校办学条件和学科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实现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文在认真研究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对地方高校职业教育改革模式进行探讨,本文立足于对湖南城市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调查,充分考虑该校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服务中小城市的学科发展特点,结合地方政府及设计单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结构,确定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专门化方向。
二、专业教育标准化与特色化人才培养的辩证关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统一性与多样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3]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专业教育培养方案和评估要求。但是由于中国高校地域性差异过大,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能统一标准,特别是对精英教育为主的学术研究型高校和以大众化教育为主的技术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辩证关系,一直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问题。城乡规划专业在满足专业教育标准化和统一要求的同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地域化特点以及学校的基本定位和生源需求,培养多样化与特色化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4]这也是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湖南城市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培养服务地方基层建设和区域经济,具有一定规划能力、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构架
(一)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变革,城乡逐渐趋向一体化,城乡规划作为政府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和空间管理的宏观调控手段,其作用也愈发重要。在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结构设置上也必须坚持以地方或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服务方向,特别是要根据地方经济、产业和技术结构的特征和特殊的文化资源筹划学科建设,确定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在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应打破传统的微观空间教学模式,将课程体系调整为以城乡规划的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工科的工程技术设计为手段,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必要改变目前国语学科化和理论化的专业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突出相关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5]在课程结构体系设置上,除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课程外,应适当增加与当地城乡结构相吻合的、具有地域性特征的、以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例如村镇布局规划、新农村规划及村庄整治、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等教学内容。在熟练掌握基本绘图技能的同时,增加3S空间分析的软件应用及相关模型开发的课程,让学生们建立区域观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区域空间数据。
(二)强化实践教学研究
城乡规划专业强调实践性,创新实践教学是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重要环节。在掌握相当完备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开展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湖南城市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就是服务于小城镇,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其毕业学生的就业定位主要在中小城市的设计单位和规划管理部门。因此,系统地展开实践创新环节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6]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开展开放式理论教学,将课程设置与学生科研项目结合,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地方高校可以以实习为平台,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进行城市问题研究的能力,利用学生假期时间,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7]例如学校将暑期三下乡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组织大三大四学生进行村庄规划调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依托高新技术的产学研合作教育
城乡规划不仅是一门工程技术,还是一项政府行为,更是一项社会活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与政府部门或设计单位保持互动,为行业部门提供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才。依托高新技术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实施:第一,加强校企合作教学。在相关企业设立实训基地,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借助社会行业力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第二,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实际项目,甚至做到“真题真做”,引导学生与社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与甲方进行沟通交流,打破传统“闭门造车”的局面;第三,在院系设立实训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实际项目,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四)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五年所学知识的总结性综合检查,也是大学期间最终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不仅要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要优化学生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积极应对各种新状况。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第一,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方向,鼓励学生根据意愿选择指导老师和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形成学术研讨的良性循环;第二,培养学生分工协作与团队意识。城乡规划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外向性特点,在毕业设计中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协调组织管理能力,更加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第三,建立毕业设计考核体系,以合作学习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评价主体,形成教师评价、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之间和小组内成员之间互评的多元评价观;第四,鼓励学生根据毕业设计主题提出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度的研究专题,讨论并选用研究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是目前各大地方高校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在未来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中,城市规划专业应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仿真实践教学、企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相互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供。从发展的角度不断完善和调整,培养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地方性高水平规划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陆金森,陈飞平,李华,刘昊.地方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72-73.
[2]李方慧,赵永江,赵文军,王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几点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4,(06):16-19.
[3]崔英伟.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5-04-25.
[4]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05-01.
[5]朱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06):8-10.
篇3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科特性及其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地理学为背景,以人地关系与区域规划理论为依托,以现代信息管理和3S技术为支撑。其核心知识体系涵盖地理学、数学与信息学、规划学、管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内容,是一门有着丰富自然和社会科学属性的多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性综合学科。该学科具有地理学的三大学科特性:综合性、区域性和社会实践性。
人文地理c城乡规划专业区域性和社会实践性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型道路。国家教育部2012年专业目录,已清晰地为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构建了“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1]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在此专业指引下,毕业生应具备三大基本技能:通用技能,即所有专业学生大学教育阶段均应具备的共性技能;专业基本技能,即学生必须掌握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专业创新技能,即学生利用专业知识、通用技能和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2]。
二、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示例
韶关学院地处粤北山区,为典型的地方高校。该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在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基础上,根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要求拆分,于2013年开始专业招生,目前已招收在校生近150人,制定并实施了2013版、2014版、2015版共3个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和“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指引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明朗、清晰。
1.以“三性、两需”为目标凝练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植根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当前和未来需要,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这需要认真分析专业和社会需求关联性,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变化,及时把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动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未来。以“三性”(即地方性、实践性、创新性)、“两需”(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当前急需和未来潜在需要)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当前急需和未来潜在需要,遴选、调整专业方向,凝练专业特色。
充分考虑到粤北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对人才需求,以及珠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不愿入职粤北的现实情况下,韶关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确立了“立足粤北、面向广东”、“强化应用、凸显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紧扣粤北山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强调主动对接粤北山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为粤北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专业方向与地方特色的凝炼,紧紧围绕粤北山区城乡建设、旅游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学院实际,以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遴选出“社区规划与房地产管理”、“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2个专业方向,得到韶关市城乡规划局、韶关市城乡规划与市政工程设计院相关专家的认可。
2.以“依托学科、注重实践”为原则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体系建设。地方高校“依托学科、面向应用”,坚持“厚实基础、适度口径、注重实践、提炼特色”的总体原则,通过厘清职业岗位、专业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起面向职业需要的、培养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3],以及基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践应用”的专业核心课程群。突出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应用课程在核心课程群中的地位,减少或删除与专业能力培养无关的基础课程、理论课程和校内课程的设置。增加实训(实验)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校外课程比重。通过“三减”、“三增”,进一步优化课程群内部“基础”、“技能”和“应用”结构,形成一套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注重行业特色的理论基础适度、专业技能厚实、应用实践凸显的专业课程体系。
韶关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依托地理学科基础,以“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为原则,构建起具有专业适用性的“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实践应用”、“2年厚实基础、1年专业方向分流、1年实习实践”的211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上,减少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性课程课时数,增加数字测图、画法几何、园林规划、城乡设计等技能型、实践型课程。突出快速手绘、微观空间设计与宏观空间规划在核心课程群中的地位,构建从单功能景观设计混合型街道(片区)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的自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实践、实操性课程体系。增强三性(即“综合性”、“设计性”和“实践性”)、三型(“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在实践课程的学分比重。
3.以“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为导向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改变传统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体系,重理论教学考核、轻实践教学评价的传统教学理念,建立起课内外联动、校内外协同、产学研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需要更注重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强大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实践教学需要构建一体化的教学体系,通过校内实训(实验、实习)与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促成课程实验实训、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实习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或环节)的体系化。课程考核需要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考评制度,增强考核自主性、过程性和创造性。
韶关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通过将常规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结合、教师主讲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三结合”,积极探索和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竞赛教学”等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性学习、《城市设计》的“经典著作阅读”和“小组学习汇报”、《村镇规划》的“真题剖析”与“规划实践”等,即是立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科技创新、暑期“三下乡”、“挑战杯”、“专业技能大赛”等为平台的第二课堂,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具体科研、教研和行业规划项目实践,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全方位培养。校内院系间、校地间教学资源、实习实践基地的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实用型课程的共同分担,规划实践活动、规划项目、人才培训的校地对接,促进了本专业教学模式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
4.以“双师、双证”为重点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水平
“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任教师既具有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科技开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实践能力[3]。“双证型”教师是指专任教师拥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又有行业岗位所需要的执业资格证书。“双师双证型”教师是支撑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相比较而言,他们跟行业联系沟通密切,熟悉行业动态、操作流程,更容易把行业、岗位上的相关信息、知识和技能带入课堂,指导实习实践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必然要求师资队伍中拥有众多“双师型”、“双证型”教师,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实习实践中的骨干作用。这是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依以实施并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韶关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发展中提出建设一支行业职业素质高、教学科研水平高、社会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双证型”教学团队的师资培养方案。一方面,通过外聘途径,邀请规划、测绘、园林、地理等专业专家学者以及政府行业相关专业人士来校授课、实践指导,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鼓励专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入行业企业随岗培训和挂职锻炼,激励专任教师考取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人才招聘注重引进具有行业实践经历或具有行业执业资格等级证书的教师。目前,本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其中,3人拥有“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2人被聘为“韶关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委员”,4人有在规划设计部门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随着“双师双证型”教师比例大幅度提高,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服务”的特性和水平进一步得到加强。
5.以“两体系、一办法”为抓手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管理
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过程管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这需要地方高校根据自身特点,提出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技能型、应用型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督导监控与评价制度、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等,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控制机制和质量反馈机制。尤其是需要“两体系”、“一办法”教学过程管理,即建立和完善基于“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三维专业评估、人才评价体系,基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师生评价、实习实践、教学竞赛、毕业论文、社会反馈等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奖惩激励办法。
为此,韶关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改变了传统课程成绩的3∶7(即30%的平时成绩+70%的期末考试)比例设置,创新考核模式,设计开卷考试、小组作业、课程设计、实践实训等多种考核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成绩。构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30%∶50%∶20%”的三维评价体系,突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型(技能型、应用型)和两性(综合性、设计性)的专业特色。建立起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师生评价、实习实践、教学竞赛、毕业论文到社会反馈等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奖惩激励办法。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校地协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与变更制度;教师教学效果的学生、同行与督导专家的“三S”考评制度;学生能力考核的学校、实习基地、用人单位及行业部门共同参与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篇4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实用人才,学生毕业就要面临着就业。因此,一切专业教学都要围绕促进学生更好就业展开,为学生更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会计专业也成为一门热门专业。然而,现在社会中却严重缺失会计实用人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高职院校未能认清自己的院校性质,不能与职业规划结合起来进行会计专业教学,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胜任本职工作。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会计、财经等相关专业的学历和学位,更应该具备很好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应该制定职业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在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引导下,引导学生进行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人才。
一、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并重开展会计教学
传统的会计教学是讲解一些会计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这种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规划没有太多关联,学生即使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由于缺乏实践基础,在未来的就业中也不能很好地加以应用。这就出现一种现象,即许多高职会计人才,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在很长的时间内不能胜任工作,甚至许多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后才重新学习会计技能。他们感慨,在学校什么都没有学,或者是学得东西作用不大,这是高职会计教育的可悲之处。因此,要想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使自己的院校学生成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增加教育内容;同时,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输、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教学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训练。比如:“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课程中的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凭证的装订等仿真模拟训练,这些内容都是会计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师要认真督促学生掌握该技能。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练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比如: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增强学生在职业中的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规划、独立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等,这些都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会计专业人才。
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财贸岗位模拟训练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要想取得发展,就要重视模拟教学。模拟教学通过模拟工作情景使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因此,会计教学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财贸岗位模拟训练,这是职业规划下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措施,对于高职会计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财贸岗位模拟有三部分内容:第一,进行通用模块训练和ERP沙盘模块训练;第二,进行会计及相关岗位综合实训模块训练;第三,进行纳税申报模块训练。通过模拟训练,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在未来岗位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真实的情景模拟,学生不仅可以亲身体验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等会计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关系,还可以亲自体验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等工作等等。模拟训练使学生成长的必备环节,如果不进行这种训练,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只是彼此孤立的,很难把他们综合应用起来。只有在模拟训练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得到综合应用,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高。因此,在会计教学中,这种模拟训练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
三、重视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会计专业实用性极强,如果会计知识得不到应用,学生会容易遗忘掉,即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学生的知识也很难得到活用。因此,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要重视实习教学。作为高职院校,要积极地联系有关实习单位,为学生安排实习。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会计实习,加强学生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活用会计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校安排的有实习教学,但没有实习计划,学生实习机会很少,这对学生会计学习是很不利的。学校要与企业合作,使学生的实习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学习方式,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地组织学生实习,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习教学,通过加强实习教学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做好准备。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城乡规划;应用型人才;就业;人才培养
2011年,城乡规划独立成为一级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思路正处于更新、转变的过程中。随着国家深化教育改革,2014年2月,国家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在转型的大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的高等教育在教学内容、教育培养方向、就业等方面应有新的思考和举措”。
一、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及主要工作内容
从以往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得出,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六个:城市规划设计:依据现行的规划原则和设计规范,组织制定、参与各层面规划项目。城市规划管理:组织拟订、编制和修改各层面规划,可对规划设计工作进行审查和管理,实施城市规划管理监督检查,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行为。村镇规划:组织城乡一体化建设、村镇体系规划、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等镇域、村域规划设计工作。④城市设计:承担城市公共空间、开放空间、建筑空间组合、空间形象节点等的设计工作,撰写设计文件。⑤城市规划咨询:负责各类规划项目的咨询和策划、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招投标技术咨询等;组织市场调查,进行相关分析。⑥制图:使用CAD、PHOTOSHOP、SKETCHUP、3DMAX、GIS等软件工具进行制图:运用各类规划设计表现技法进行方案表达。
二、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应用能力要求
目前商丘师范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主干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建设史、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园林绿地与规划、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城市地理学等,以理论课程为主。但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来看,较为偏重实践和政策,这就需要调整课程结构,以适应人才需求。
在原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新增城市规划初步课程。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职业素质:较强的自信心、进取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并具备忠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全面的质量意识、法律意识。除基本素质外,毕业生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应用能力,每个就业方向要求具备相应的职业应用能力。
三、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探索
为满足不同方向的就业应用能力要求,根据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应用能力要求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增设的主要能力课程,详见表1。
篇6
关键词:创业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实效性
2012年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新增加了艺术学学科门类,设计学升格为一级学科,证明了在当下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中,艺术设计学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学科是极具创新力的专业,有着实践性强、成果转化快、创新性强、涉及面广、附加价值高、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特点,同时也因其广泛的应用性而走在时代的前沿。
新的“专业目录”强调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需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
全国高校扩招以后,设立艺术类专业院系的高校由原来几十所发展到1400余所,形成了设计教育水平和层次的多样性。但扩招所导致教学资源稀释、教育质量下降、师资严重不足及大批毕业生涌入社会等负面效应,也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据统计,教育部直属及其他部属高校本科生的初次就业率在85%左右,而地方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却低得多,也就在50%左右,比部委院校要低30多个百分点。其中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形势尤其严峻,一方面是设计人才市场依然缺少从创新思维、创意理念、设计服务到设计经营管理等多类高端人才;而另一方面,设计类专业由人才紧缺变为供过于求,毕业生工作难找,收入低迷,许多人不得不改行从事其他工作。
如何解决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是高校设计教育改革的时代任务和社会责任。面对科技、社会、文化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设计教育面临着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到课程设计、训练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1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速,但是盲目扩招带来设计教育过度膨胀,缺乏深层次的教学改革研究,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当下我国高等院校中的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仍是沿袭传教式的单一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
包豪斯教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建立了与社会市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实施与贯彻,并取得明显的效果。例如,美国哥伦布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办学宗旨:培养心智,敏锐的目光,激发创造性,发挥个人潜能,扩大视野,解决具体问题,认识各种可能性,在这个宗旨的指引下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与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探索信息时代新的设计教育特点,是当代设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与依据。
2 紧密结合市场,探索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
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是通过对市场经济、行业要求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研,所推行的具有实效性的实践教育尝试。这个试验的核心是将工作坊与创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以专业教师通过具有实效意义的工作坊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与市场的紧密结合。
(1)将创新思维贯穿于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最关键的指导思想。
(2)强调学校与社会、学术与信息、教育与产业、教学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的发展,服务社会的需求,通过研究与设计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应该成为推动学生就业创业的有利资源。
(3)信息社会最大的信息流通渠道为网络,通过物联网、交互式网络平台,最大程度满足信息的通达,这种开放式的交互平台最适合学生的创业项目展现。
3 建立校内外联动机制,构建有效的实践性设计教育体系
随着网络平台的搭建,可将高校、学生、企业和社会资源通过网络进行整合,构建新型设计教学体系,推进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性课堂程建设,使人才培养目标从实用型向应用型转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尝试。
(1)“因材施教”的生长型人才培养体系。新型的设计教学体系并不是单纯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而是包括整个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新型的教学体系将按照能力层级对课程体系进行划分,能力层级分成四大类,每一类别又分成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每一门课程都有对应的能力指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能力层级来制定教学目标,并可以让某方面能力出众的学生,向高一层级的能力拓展,形成灵活的生长型的教学体系。并利用当今科技发展及其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共享及数字化教学,最终实现真正“因材施教”,并获得更为开放的资源空间,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培养学生多方位的能力。
(2)阶段性的教学架构。推行阶段性教学架构,结合课程制和课题制,通过“市场―工作坊―市场”的方式进行串联和检验。围绕实体项目和创业实践,学生从一年级进入校园便进入一个相对开放的、自选式的阶段性教育架构。第一阶段,在一、二年级主要以基础课和技能课为主,辅以工厂实习,以学分制制定学生需要修读的课程类别,并可以参与各种各样的创业团体和工作室,作为创新学分,使低年级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可以感受到浓烈的创业创新创造的气氛。第二阶段,到了三、四年级,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师的工作室团队中,也可自发的组成项目小组,邀请教师进行指导,自主创业。新的教学体系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会将企业培训或讲座直接通过网络引进课堂,与课堂教师的授课过程相配合,进行网上网下的互动教学和成果的网上实时评价,使课堂教学平行于企业的开发过程的同时,将教学的理论与市场实践融合在一起,利用平台展开开放式的研究,引入区域发展规划,开展针对性的研发专题,在实践教育的同时,开拓眼界,提升学生专业层次,强调实践教育的社会责任。
(3)推广“项目制”课题开发。以项目引导课题,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与企业、地区政府联合构建实践教学基地,从专题设计课题研究一直延伸到毕业设计,由教师根据与企业联合的项目,引导实践课题的方向,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由企业建立第一层的价值评估体系。然后进入下一层级的深入研究和设计,再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第二层评估体系,进行展示。最后进入市场,直接由市场形成第三层的评估体系。由此形成多维式课堂教学架构。
(4)建立工作坊制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工作坊的设立实施工作室课题、科研课题和实战课题,由学生自主成立项目管理小组进行管理,专业教师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指导,邀请一线设计师或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由学校建立实验室,项目小组由老师带领,以高年级学生为主要成员,吸收低年级同学参加,形成良性循环和成长环境;由创业小组设计开发的产品(方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寻找慧眼识珠的企业进行合作,形成“自选式创业教育”模式,有些依靠手工制作的成熟产品甚至可以直接进入市场。课堂与市场联动,以实践教学介入创业教育,将高校内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性改革相联系,“网络创业平台”成为桥梁,有效推进教育与市场的接轨。
4 新型设计教学体系的优势
(1)新型的实践性设计教学体系,是从原来目标导向模式转变成为实践探索的模式,拒绝传统的传教模式。由具有丰富行业经历和经验的专业教师承担实践性课程教学,将代表行业发展的项目导入课程,形成“项目制”课题,扮演命题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注入自己的实践研究经验和应用性研究成果。并可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能让学生在充分参与和实践中主动构建自身知识构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
(2)通过工作坊的模式汲取市场这个第三方平台的优点,提供了更贴近市场需求的培训、交易、投资、咨询等各方面的帮助和服务。平台能够实现有计划地引导每一个学生体验和参与社会实践的通道,提高实践性教学与市场接轨的程度,将研究设计成果直接转换成生产力,进入市场,以网络创业平台为桥梁为大学生提供从概念评估到现实生产管理研发的整体支持和服务。
(3)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所面临的设计教育发展的新问题,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展创新、相互沟通、相互扶持的操作空间。将创业能力培养与课程相结合,提升高校学生的创业和自主创新精神。
(4)高度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结合学校特色,结合像中新知识城这样的地域特色,资源共享的同时,更强调教学体系的地域性特征。利用工作坊展开开放式的研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研究。
(5)通过校企联动,可及时了解及更新市场的趋势和需求,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跨专业以及跨学科的协作。各专业学科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补充,通过知识和资源的共享,促进学科的交叉合作,将大大促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一个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自理的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和环境。
5 设计教学改革的创新性
以创业规划为推动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一方面是工作坊制的教学模式能够针对行业发展趋势在较短时间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足以应对、消化行业的前沿信息;另一方面强调学生本身就是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职责是带领学生进入“角色”,而这种角色的代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6 结论
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运用了“市场―工作坊―市场”的模式,为培养高质量、具有创新力、能够满足设计岗位创新创意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可促进高校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得设计教育体系与时俱进,与市场紧密结合。这项改革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模式的单向度师生关系,带动了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诸迪.一个学院的响应――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设计教育模式探索[J].美术学报,2012(05).
[2] 宗彦.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2.
[3] 陈薇薇.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2.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技能;工业设计人才;岗位需求;专业课程规划
近年来,拥有相当产品制造生产基础的苏州地区,部分民营企业依靠工业产品设计努力与外来产品品牌抗争。随着国家知识产权管理的完善、市场竞争压力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要求,各生产工业产品的企业主动和被动的,都不可避免的必须依靠产品设计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靠产品设计这一唯一可靠的竞争手段来树立产品品牌和适应未来产品销售市场的竞争要求。
一、工业设计人才岗位设置与任职要求
从现在工厂企业和社会产品设计事务所的对产品设计工作岗位设置来看,一般有设计主任、设计总监、设计项目经理和设计师四类。任职条件要求分别是看学历、专业能力、工作经验和工作态度等等。其中,工作经历、经验和业绩是最主要的任职条件考虑。
设计主任,一般要求要具有相当的项目设计成功业绩和经历,对本企业产品设计的要求具有相当的产品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及比较全面的产品生产知识者。
设计总监,一般要求造型能力强,设计审美水平较高,设计创新意识好,设计能力比一般设计师优秀,能对下面设计人员的设计提出合理要求和进行具体指导的,产品设计的内、外设计质量掌控的人。
项目经理,一般要求设计水平较高,能力较强,对所接受的设计项目有一定的设计经验,能承担产品设计项目的主要工作量和把握设计项目水平的人。
设计师,一般要求具备产品创新造型语言能力和相关的知识,如:设计思维平面速写表达能力、产品立体表达模型能力、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操作能力(艺术表达的和工程表达的)等。
二、高职院校高技能工业设计人才的岗位需求
前文分析得产品设计工作岗位一般有四类。对于高职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通过一年到两年的锻炼,能够成长为设计师,不错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成为设计项目经理或者更高的岗位。
但从学生初次就业以及进入到公司的工作任务来看,主要进行产品设计助理工作,即为产品设计师进行辅助的设计工作,进行辅助设计工作成熟后成长为工业设计师。
辅助设计工作主要有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师、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师。此外,也有许多毕业生进入到企业或专业的模型制作公司从事模型制作工作。由此可以得出,适合高职学生就业的岗位主要有产品设计师、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师、产品模型制作师。同时各类艺术设计辅助工作也是毕业生工作选择之一。
对于产品设计师、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师、产品模型制作师三个工作岗位需求的分析如下:
产品设计师:目前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大部分要求入职设计师有本科以上学历,对于高职人才只有通过社会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才能进入。小型企业与设计公司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较大。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师:公司与企业尤其是交通工具设计类的企业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需求较大,主要进行产品建模与渲染工作。大部分进入到企业公司年轻设计师实际上从事的也是这个工作,这是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设计岗位。
产品模型制作师:许多交通工具或卫浴类企业都有产品模型制作师的岗位,对模型制作人员有较大需求,尤其愿意招收高职类设计人才,因为这类人才往往动手能力强,能够胜任模型制作工作。此外,大部分手板模型制作公司模型制作人员学历偏低,而模型制作对动手能力与造型审美都有很高要求,所以在手板模型制作方面,高职专业人才也有较大的需求。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实际,目前我国社会产品设计工作正处在大发展大需求的前期,虽然社会产品设计工作的规模和状态的表象还不如室内装饰设计和各类平面设计那样红火,但其社会需求却已呈爆发之势。
三、高职院校高技能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对应的专业课程规划
(1)产品设计师
职业核心能力: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素质与能力:首先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想象能力,其次是必须具备表达创新思维的具体形象建构的行动能力。一般要求具备产品创新造型语言能力和相关的知识,如:设计思维平面速写表达能力、产品立体表达模型能力、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操作能力(艺术表达的和工程表达的)、产品生产制造常识等。再次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意识、人和市场意识和团队意识都是产品设计师必备的职业素质和要求。
课程:主要有工业设计概论、设计制图、三大构成、材料与工艺、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和人机工学等。
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尚没有国家级的产品设计师资格认证、广东省已经率先进行产品设计师的资格认证,相信不久的将来全国也会有相关的资格认证体系。目前学生主要考取计算机应用软件类的资格证书。
(2)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师
职业核心能力:工业产品结构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
素质与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产品生产常识,以及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意识,具有很强的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操作行为能力,主要针对产品设计进行计算机辅助制作工作,包括二维效果图制作、三维建模与效果图制作、工程制图的绘制等。
课程:工业设计概论、设计制图、三大构成、材料与工艺、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AutoCAD、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Rhino、3dsMax、Vray、Proe、模型制作
职业资格证书:AutoCAD认证、Adobe认证、Rhino认证、Proe认证等
(3)产品模型制作师
职业核心能力:工业产品模型制作
素质与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产品生产常识,以及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意识,具有很强的各类产品模型制作能力,主要从事产品模型设计与制作工作,包括石膏模型、ABS塑料模型制作、油泥模型制作、硅胶模型制作、数控模型制作等
课程:工业设计概论、设计制图、三大构成、材料与工艺、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石膏模型、ABS塑料模型制作、油泥模型制作、硅胶模型制作、数控模型制作
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尚没有国家级的产品模型师资格认证,国内上海劳动局设有模型制作师职业岗位,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相关的资格认证体系。目前学生主要考取软件类的资格证书。
本文对于产品设计师、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师、产品模型制作师三个工作岗位需求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高职院校高技能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对应的专业课程规划。希望对培养满足时代的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一线工业设计人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订单生产模式;知识―能力结构;平台课程模块;调整;培养方案
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市场具有一般产品市场的属性,作为特殊“产品”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否“适销对路”,取决于其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而其知识―能力体系,是决定其满足市场需求程度的核心要素。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体系,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构建起来的,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要紧密结合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合理构建人才知识―能力体系,赋予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产业需求的基本素质。企业生产模式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产业的运行与发展是动态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必须进行及时的动态调整。近年来,纺织企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的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地,纺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也应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一、纺织企业生产模式的变化
企业的生产模式可分为两类,即面向库存生产和面向订单生产。面向库存生产,是指产品生产在客户订单到达之前已经完成,接到订单后产品是从成品库中直接发运,也称为备货生产。该方式适用于具有稳定市场需求的、较大批量产品的生产组织。面向订单生产,是指最终产品在收到客户订单后才能确定。接到订单后,才开始组织原材料采购和生产,一般不设产品库存。该方式适用于市场需求预期不明晰及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组织。单纯从产品属性角度而言,纺织企业的产品中既有适宜于面向库存生产的产品,如一些纯棉、涤棉等市场需求量大的常规产品,也有适合于面向订单生产的产品,如一些小批量非常规产品及一些新型纤维产品。近年来,我国纺织企业生产模式,由面向库存生产到面向库存与面向订单生产并存,再向面向订单生产模式全面过渡。目前,面向库存生产已基本放弃,基本采取面向订单生产模式。当然,不排除部分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趋势自主开发一些产品,但往往仅限用于技术储备和市场宣传引导的样品,而不会形成库存。企业生产模式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深刻变革,引发了企业竞争力要素的重构。对于具有深厚库存生产积淀的纺织企业而言,在现有的设备、技术水平条件下,作为原来核心竞争力要素的诸多因素,如多品种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已成为企业从事订单生产的基本素质,不再是企业的竞争力构成要素。在订单生产模式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生了转变,由下列要素构成:订单的获取与订单管理、生产计划与组织、原材料保障、成本管理。
二、订单生产模式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的新要求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还是要有赖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即其知识―能力结构的适用性、先进性。面向订单生产模式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1.基本专业技术能力。基本专业技术能力是从事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基本工程实践能力,自然也是从事订单生产技术支持的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区别于库存生产模式下对纺纱、织造基本技术能力精深化要求,订单生产模式要求的技术能力更加全局化、系统化,要求技术人员对整个产品链的上下游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基本技术能力是订单履行、产品设计与新产品研发的支撑。
2.营销、贸易能力。订单生产企业的营销、贸易能力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销售、促销等能力,而主要指订单获取能力,其次还有订单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能力。虽然从理论上说订单的获得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实际上不确定性的订单生产交易双方可以演化为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甚至联盟关系,毕竟谋求新的合作对双方都意味着着不可预知的风险。订单的获取能力取决于企业良好的订单履行信誉积累及合同谈判能力,而高效的订单管理和良好的客户关系维护是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必要保证。这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应具备贸易谈判、订单跟踪与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相应能力。
3.设计与研发能力。订单生产模式对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订单来样的解析和工艺实现能力;二是整体研发思维方式;三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订单生产基本采取来样定制,先有了样品,要求是明晰的,这和传统的设计流程是部分相反的。如何通过工艺措施,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样品要求的差异最小化,是订单生产控制的关键。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来样解析和工艺实现能力,尤其对于那些来样不充分的订单生产。准确的来样分析是正确工艺制订的前提,工艺设计能力是订单生产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企业新产品研发是订单生产的延伸,是基于市场需求预测的新产品自主研发,以实现技术储备,并提升企业形象。一些个性化订单设计,实质上也是一种新产品研发过程。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调整,新型纺织品研发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涉及原料、纱线、织物、染整甚至服装的集成一体化设计,即新产品研发过程从原料选配开始,而原材料的应用定位需指向最终产品――服装。产品链不再是割裂的,研发必须以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站在整个产品链的角度考虑最终产品目标的实现,一些技术质量要求和技术问题的解决应力求在产品链中成本和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环节予以达成。目前,在纺织企业内部,原材料供应、纺部、织部、印染等部门因质量问题扯皮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其根本原因恰恰是缺乏一种整体研发思维方式,不去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在哪一个环节解决是最经济的,而是相互推诿。这样往往不会真正解决问题,从而造成订单产品质量不能以一种成本最低的方式予以保证。此外,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当前产品设计与研发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精确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可以降低设计成本。
4.管理能力。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能力渗透于订单生产的各个环节,从原料供应的管理到成本控制管理,从生产计划组织与管理到上述订单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这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理念和利用先进计算机管理软件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基于订单生产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知识―能力模块体系实现
纺织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体系基本上由四个模块组成:基础专业技术能力、营销与贸易能力、管理能力和设计研发能力。知识―能力体系结构的差异,体现在各模块的侧重程度与内涵的不同。
满足企业库存生产模式需要的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基本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即解决企业生产中技术问题的能力,其他相关能力的培养,如设计与研发能力、营销与贸易能力、管理能力等,则处于从属地位,如图1所示。面向订单生产模式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单纯的重视技术,向技术、设计、管理、营销并重发展,并更加注重各知识模块间的交叉与融合,如图2所示。
尽管人才市场同样存在市场细分,人才培养定位同样需要关注错位竞争问题,但作为服务整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整体知识―能力架构应该是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的,过度集中于某一个或几个技术能力模块的精细化培养(实际上很难做到),会影响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和适用的普遍性,增大就业的不确定性。为保证输出人才对不同生产类型企业的普适性,提高就业市场的适应性,各地方高校在培养方案制订时普遍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指导思想,注重“大纺织”平台的搭建[4~7],在此基础上,兼顾人才市场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实现某一个或几个知识模块的凸起。在这种培养方案体系中,“大纺织”平台的基本课程模块构成是决定专业人才知识―能力体系结构的关键。具体专业方向及数量的设置,取决于高校所处区域产业布局及其具备的软硬件条件。在现阶段,迎合产业融合现状和发展趋势,“小平台大方向”向“大平台小方向”发展是趋势。
平台课程模块的设置应指向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知识―能力体系要求,同时要关注订单生产模式下,各知识能力―模块的内涵要求的变化。各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设置的设计如图3所示(见下页)。
基本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课程群通过产品链的覆盖,构建从纤维原料到最终产品的知识链,同时培养系统观念和基于产品链整体把握的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设计、研发能力培养课程群从正过程、逆过程两个方向培养设计能力,兼顾订单生产和产品研发,突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力的训练,深化基于产品链整体设计的思维;营销、贸易模块培养课程群从事贸易、营销活动的基本能力及提升、保障性专业知识的储备;管理能力培养课程群培养生产、质量、贸易等环节的管理能力,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并实现与工程能力的融合。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课程群还应设计相应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工程实践素质。以此四个能力培养课程群,搭建“大纺织”专业平台,辅以专业方向对某1~2个知识―能力模块的精细化培养,以共性需求为基础,兼顾个性化需要,可使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更符合企业的需求,降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误差,提高市场竞争力。
纺织企业生产模式的变化,对纺织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订单生产模式下,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需求从以技术为中心向技术、设计、管理、营销均衡发展转化。作为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纺织产业的地方高校,其人才培养策略也应作出符合产业现状和发展需求的调整,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重新构造“大纺织”平台各课程模块,用相应优化的课程群映射各能力要求。整体的指导思想是基于产业融合的“厚基础,宽口径”与“以共性需求为基础,兼顾个性化需要”,这对满足产业需求和提高就业适应性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乔建成.面向订单生产企业的业务特点及管理难点[EB/OL].(2007-11).2009-12-23] .http://kingdee.e-works.省略/document/200711/ article2569.htm.
[2]制造企业生产模式――生产的类型与ERP选型的关系[EB/OL].(2007-11-15).2009-12-23].http://wwwboy0
148.blog.省略/blog/static/5711717920071115114015777/.
[3]曹健,张申生,等.面向订单生产方式的产品与过程集成配置技术[J].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9):1709-1712.
[4]李泊安.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的重要链条[J].纺织商业周刊,2009,(4):69-70.
[5]史薇.浅论我国纺织教育发展思路[J].天津纺织科技,2006,(4):57-60.
[6]王劲伟,郝凤鸣.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纺织教育,2007,(6):42-45.
[7]姜寿山.面向“大纺织”,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7,(21):47-48.
篇9
一、人才储备与培养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当前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中小企业所重视。中小企业只有做好人才储备规划与培养工作,才能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具体说来,人才储备与培养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企业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由于发展规模比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在行业发展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建设,而这些都离不开企业人才的支持。中小企业加强人才储备与培养工作能够使企业占据人才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二,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由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为了有效吸引人才,中小企业往往需要付出更为丰厚的待遇条件,这就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提升。而人才储备规划与培养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吸引人才的关口前移,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
二、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人才储备规划与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对人才储备规划以及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笔者认为,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人才储备规划与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才流失严重,对企业缺乏较强的忠诚度。之所以会产生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主要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首先,中小企业没有给予人才充分的重视,使其所得到的薪酬待遇较其他企业低,最终导致人才被其他企业挖走;其次,人才在中小企业中不能获得安全感,看不到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由于中小企业往往没有构建一个推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有效沟通的平台,使企业员工不能获得安全感,更没有对企业人才进行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其看不到自身的职业未来。
第二,没有树立科学的人才储备理念。虽然有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注意到了人才储备的重要性,但是其理念确是不科学的。许多中小企业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在招聘会上大量收集应聘者的信息,并将其相关资料简单的存放在电脑里,并没有构建功能完备的企业人才数据库。当企业在急需某一类专业人才时,之前所收集到的信息往往并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的人才储备工作没有真正给企业带来便利。
第三,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念。我国中小企业对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往往是一时兴起或者生产急需才进行的,并没有设计一个具有长期性的培养方案。除此之外,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都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一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而不将其作为企业生产的长期投资,往往不愿意出钱进行人才培养。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的各项管理理念以及生产工艺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企业所拥有的人才也不能随着市场的需要而不断提升素质,给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产品升级带来严重阻碍。
三、中小企业有效开展人才储备规划与培养工作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人才储备规划与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中小企业储备人才规划和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第一,认真开展外部招聘。外部招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广纳贤才的良好机会,是企业进行储备人才规划以及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中小企业在进行外部招聘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公平、公开、择优录用的原则来开展。中小企业常用的外部招聘方式主要包括广告招聘、职业中介机构推荐、校园宣讲会招聘、网络招聘、人才市场招聘等多种。为了提升中小企业人才外部招聘的信誉度以及有效性,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当切实做到整个招聘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公平化。在对人才的录用方面,应当彻底转变过去的传统观念,不应当收到户籍以及人事档案等相关方面的束缚。
第二,科学开展人才的内部招聘与培养。企业人才内部招聘是指当企业因为发展、扩张或其他原因出现岗位空缺或人才缺口时,通过职位公告、职位投标和职位轮换等方法从企业内部进行人才招聘,也可称之为员工的内部升级转化。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会不断涌现出的许多有头脑、精业务、懂管理及有升值潜力的基层员工,他们是中小企业得以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人才储备的来源。因此,中小企业应当善于发现人才,为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在合理运用的基础上逐步优化才储备结构。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招聘的重要前提是企业内部有适合空缺职位的人才,而要把员工培养成适合企业的人才,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与之相对应,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结合当前新的市场形势,向员工灌输新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储备有用人才。
第三,深入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人才的适用性,中小企业应当与相关院校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建设共同培养人才的基地,以定单化模式共同培养人才。选择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借鉴和效仿当前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核实,把当年所需的岗位和人数报给合作院校,然后,企业、院校以及学生三方签定培养、就业协议。院校与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专门教学大纲,由企业出资金、院校出教师,额外给学生增加课程培训。理论课程的设置,内容必须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并结合企业文化,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入职之前在企业实习半年以上,实习期间由企业提供食宿,给予一定的实习津贴,并由企业经理级主管任实习导师进行指导。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不再需要试用期。在学生入职前,企业已为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使学生工作更安心、更踏实。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真正为企业量身定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备,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竞争力的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完善医学院校毕业生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终身教育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集临床、教育、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事业,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院发展的大事,是造就高素质医师队伍的基础工作,更是促进科技进步,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稳定技术队伍,适应未来医学发展需要的重大举措。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顺应时展,高度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自2002年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在规范化、制度化、培训效果、管理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一)培训对象及时间
培训对象是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培训时间:临床型硕士研究生1年,科研型硕士研究生2年,本科3年,专科4年)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及相关科室轮转。第二阶段(培训时间:硕士研究生及本科2年,专科3年)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的培训。
(二)培训目标及方法
通过规范化培训,使医师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比较全面地掌握医学基础知识、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临床实践技能,并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达到申报主治医师的基本条件。培训由本科室主任负责,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在科主任或导师指导下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掌握二级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培训内容及要求
第一阶段参加本学科各主要科室的临床医疗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工作基本训练,加深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培训较全面掌握相关学科临床技能。第二阶段深入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临床技能和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安排一定时间担任总住院或相应的医院管理工作。培训着重于基本功训练,以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兼顾政治思想、医德医风、专业理论、专业外语等方面。临床实践以在岗培训为主,由科室集体指导。外语及专业必修课主要通过自学完成,部分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则通过业余办班面授完成,最后通过参加该课水平测试获得学分。
(四)考核
分科室轮转考核、医院考核、全省统一考核。轮转结束时由所在科室考核,轮转科室主任和带教导师组成考核小组。每年由医院培训委员会组织考核小组进行医院考核。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进行全省统一考核。要求:第一年考核与转正定级相结合,第一阶段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第二阶段培训结束,由院委员会审定考核资格,报省考核委员会。考核合格者由省卫生厅按规定程序颁发卫生部下发的住院医师培训合格证,取得主治医师聘任资格。考核内容有临床实践、政治思想和医德医风、专业理论、专业外语、医疗文书书写、门急诊中独立处理常见病及急危重病人的能力、查房能力、撰写论文和文献综述的能力。
二、培训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培训效果
住院医师一般年龄在23-28岁左右,是走向社会,逐渐成熟的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青年人精力充沛,记忆力和理解力强、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在这一时期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保证住院医师培训效果极为重要。通过几年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了为医学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且熟悉了专业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先进医疗技术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一定临床经验和带教能力,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条件和手段,总结经验和教训,能较正确处理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掌握一门外语,阅读外语专业书刊,达到主治医师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部分科室主任和轮转医师对本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科室对轮转医师存在重使用轻带教的倾向;部分科室对考核工作重视不够,部分科室的考核流于形式;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还不够。
(三)对策
在今后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注重医德培养,参照《山东省医务人员医德考评方案(试行)》要求进行医德考评,分自我评价、科室评价、群众评价和单位评价,实行一票否决制,合格者方可参加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考核资格;根据“知识宽、基本厚”的要求,强调三基训练,先宽后专,循序渐进,加强临床实践,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坚持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并以自学为主的原则;坚持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以工作为主的原则;坚持“严谨作风、扎实基础、宽广知识”,注意能力培养的原则;坚持培训-考核-晋升相结合,使用一体化原则;知识结构力求合理,注重医疗、医学科研相结合,以打好扎实的基础,以培养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卫生工作需要的医疗实用性人才和医学高级专家。
三、体会与几点思索
(一)领导重视和组织管理好是实施培训工作的坚强后盾
自2002年以来,医院一直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加强人才建设的大事来抓,多次专题研究讨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关事宜,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解决,制定相关规定、政策。在组织管理中,成立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员会,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分管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直接领导,医务科主管、协调,并设有专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制定培训计划,各专业科室有一名科主任负责,带教导师具体执行,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为了使培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医院不仅要求科室加强管理,认真带教,严格考核;而且把培训引向竞争,把获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作为晋升主治医师职称的必备条件。几年来,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培训工作规范、持续、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关键在于领导重视,有健全的管理体制。
(二)专业科室认真组织是实施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泰山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培训条件、指导教师、学术环境都是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顺利开展的有利条件。同时,医院明确规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列为科主任的任期责任考核目标”,“培训阶段,实行临床辅导导师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又热心带教工作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担任导师”,“不能完成培训工作,按规定扣分”。医院有分管院长,科室有分管主任负责,职能科室认真检查,组织考核,层层把关,落到实处。因此,培训质量逐年提高。
(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抓好培训工作的关键所在
由于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本身有许多特点,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住院医师培训周期长,两个培训阶段有五年,由于他们长期在专业科室工作,因而给管理带来不便。有些科室往往只是临时使用的思想,在人员紧张的时候要求派人顶班,忽略了管理与培养。同时,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分散在几十个专业中进行,对每个人来说,培训专业、时间安排、内容、进度又各不相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深入临床科室,加强考核、检查,不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
(四)住院医师自觉能动性是完成培训工作的根本保证
在医疗卫生改革深入发展新形势下,医院竞争激烈,为保证医院的发展,加大了人才培训的力度,培养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住院医师处于临床第一线,经常加班加点,抢救急重病人,日常医疗工作任务重,查房、书写各种医疗文书、手术、会诊等等,又要巩固、提高理论知识,不断充实、积累临床经验。加之,住院医师从学校走入社会,有很多实际问题,如恋爱、婚姻、住房等等都是很现实又必须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但是,他们放弃了个人的休息时间,配合医院的工作,积极投身到培训工作中去,不计较个人私利。医院的良好政策是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顺利进行,使住院医师安心完成培训计划实施的保证。
住院医师是医院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肩负着发展医院的重任。我们要继续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推动医学人才培养,促进医学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涛,陈金娜,罗玉霞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
- 上一篇:公司销售管理办法
- 下一篇: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