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经济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8 18:0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经济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经济管理制度

篇1

1.村账乡管制度

1.1实行“村账乡管” 在坚持村级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开支审批权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核算单位不变,监督机制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资金、账目“双代管”。

1.2统一管理村级财务 取消村会计室,村里只设一名出纳报账员,由村支书兼任,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存款日记账及农户往来辅助明细账。镇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以村社为单位,单独设立账薄实行独立核算。

1.3强化管理手段 镇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对村账实行电算化管理,采用电脑记账、电脑审核业务。

2.财务管理制度

2.1加强收入核算 村里发生的各项收入,包括:预留地、集体耕地、果园、渔塘和“四荒”发包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房屋机械等集体资产承包租赁收入,土地补偿费收入、青苗补助费及附属收入,企业法上缴利润、救灾扶贫款、上级拨款、借贷资金等所有村级集体收入,都必须及时如数纳入账内核算,严禁弄虚作假、收入不入账或少入账、账外“包包账”、贪污挪用、胡支乱花等违法违纪行为。如有违背,分别处以村责任人违法违纪金额10%~50%的罚款,并视其情节,给予村有关领导、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2.2统一开设存款户头 村里发生的各项收入必须在两日内上交到镇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存入账户,使用按规定用途发生审批手续。严禁设账外账、坐收坐支、转移资金等逃避农经站监管的行为,一经发现要对责任人处违纪违法金额10%~50%的罚款,并视其情节,追究村领导和有关人员党纪政纪直至法律责任。

2.3严格现金管理 严格执行账、权、钱分管制度,村领导不准管理现金。主管财经的领导有权批钱不管(收)钱,出纳报账员管钱但不准擅自动用钱。因工作需要,其他村干部临时收取的现金必须在当日内交给村出纳报账员,过期不交的按违纪处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坐收坐支现金,严禁白条子顶现金,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公款私存。否则视其情节,对责任人处以违法违纪金额10%~50%的罚款。严格执行库存限额,库存现金不准超过500元。出纳报账员要及时准确地核算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日结,账款相符。要坚持原则,按章办事,对不合理开支坚决拒付。对违背财经纪律,擅自付款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经济责任。严格现金业务手续,财务人员和有关人员之间发生现金交接业务,必须当即办理手续。一旦发生差款问题,在找不到其他确切证据时,将依据手续处理。村要定期接受镇农经站盘点库存现金,发现长短问题,要按现金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

2.4严禁侵占集体资金 村存入镇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的资金必须以村(社)为单位核算,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平调或用集体资金为其他单位和个提供经济担保。违反规定责令纠正违规行为,并对责任人处以发生余额10%~20%的罚款,视其情节追究党纪、政纪直至法律责任。

2.5严格审批村里各项开支 由村支书一支笔签字,500元以下的开支,由支部书记批准,500~2000元的开支由村民主理财小组讨论通过,2000元以上重大项目开支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报镇政府批准。村领导越权审批开支的要对审批人处以违规金额10%的罚款,给集体造成损失的要从重处罚。

篇2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激励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一、当前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最终要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要与高等学校办学规律高度耦合。然而独立学院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毕竟很短,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制度建设还比较落后,激励机制的层次和结构还比较单一

不可否认的是,独立学院在缓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大多是抽调或依赖于挂靠的公办高校,其激励机制明显倾向于这些抽调的教师,独立学院自身引进的教师在激励机制中明显处于弱势,这是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制度安排上明显的不公。具体到激励层次上,以职称评定和外出深造等激励机制为例,在这一激励领域中按资排辈的现象异常突出,严重抑制了独立学院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尤其是严重抑制了一些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动力。

在激励结构上,独立学院采用的激励方式主要是以薪酬激励为主,在员工职业发展以及员工精神层面上安排的激励措施相对不足。当然物质激励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会对教职员工发展起到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然而要想让教职员工保持一种持续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就必须实现教职员工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双丰收。

2.独立学院人力资源在激励约束机制上还存在需要提高的方面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主要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实行聘任合同制度。激励机制上的约束机制不健全,表现在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和聘任方面,一旦聘用成功,对聘用后期的管理还不是很到位,职称考核管理不是非常健全,依然是套用公办高校的做法,不能从独立学院自身实际出发,“职称终身制”现象依然突出,“能上能下”的人力资源流动约束机制并没有真正落实。具体到人力资源考核方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的约束机制显得更是毫无“约束”可言,论资排辈、轮流坐庄的现象依然突出。对于绩效、薪酬以及进修深造等方面,明显偏重于教学科研人员。

3.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激励指标设定上数量过多,且重“量”忽“质”、执行不严的现象凸显

尤其是在年终考核的时候,一些教师员工根本看不懂下发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文件。具体到岗位聘任上,对于岗位聘任的考核独立学院更多是偏重于量的考核,考察拟聘任的业绩成果数量、科研教学数量,对一些内在的质的考核上明显欠缺,一些教职员工为了尽早评上职称,在教学科研中过多包揽一些工作量,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论文著作上,真正用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质量的时间非常少,抱有只要完成课时量、只要科研能够顺利结题就可以的思想,其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很难保证。在教学任务上,对教职员工的考核仅仅是完成任务的工作量大小,至于完成的质量如何却无从检验。一些教职员工内在的隐形创造力因为缺少健全的“质”的激励而受到抑制。

二、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构建的主要路径分析

1.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要构建健全的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有效的机制,也是最能发挥员工积极性、发掘员工潜力的机制。实行竞争机制,首先要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在岗位上要实行全员聘任制制度。独立学院实行全员聘任制度,能够有效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重视程度、自觉增加压力、自觉释放工作潜力和激发活力。采用全员岗位聘任制能够贯彻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公平原则,让所有员工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根据岗位对个人能力、科研和业绩的需求来竞聘上岗,真正实现岗位由员工综合能力决定、而非上级人为安排。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员竞聘上岗能够有效实现人力资源在合理的范围内流动,保持广大教职员工队伍始终处于一种高质量、高负责的运转状态。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引入竞争机制就是要为胜任者提供持续展示的平台,让不能胜任者抓紧时间提高自身素质,使独立学院的有限岗位实现人力资源上的高效配置,无形之中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不断挖掘自身各项潜能。独立学院引入竞争机制,还要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在人才引进上要采取公开、公正的社会化招聘,坚决杜绝人情岗,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为引进创造各种条件,为引进人才之后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独立学院引入竞争机制,能够使独立学院广大教职员工队伍实现合理、优化和动态管理,发挥人力资源最大效益,实现有限资源合理优化。

2.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激励中要不断完善教职工的评价机制

一般来讲,人力资源评价机制可以分为发展性评价和奖惩性评价。奖惩性评价是借助奖励和惩罚的手段、自上而下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主要应用在对教学和科研的效能性评价领域,运用奖惩性评价机制对员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激励和约束。奖惩性评价机制中,无论是采取积极的奖励还是采取消极的惩罚都会使员工的情绪和态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惩罚环节中,要注意适度的原则,坚持教育和引导为主。发展性评级机制主要是为教职员工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以此促进员工积极性发挥。在发展性评价中,独立学院要克服自己办学的特殊性困难,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广大教职员工发展,实现人力资源潜能的挖掘。发展性评价相对于奖惩性评价而言,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发展性评价强调是员工与学院二者的结合,只要学院为员工长远发展奠定好充分的基础,员工就会以更加积极和努力的态度积极参与,有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对于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长远来讲有助于提高独立学院的竞争力;而奖惩性评价强调的是独立学院这一单向层面。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具体使用哪种评价要根据实际情况。但总的原则是,要以发展性评价机制为主,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全体参与、共同进步,在评价中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以此促进教职员工的全面发展。

3.独立学院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环境,充分应用学院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工作环境对于广大教职员工来讲,是一种外在、软性的激励机制环节;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机制中要充分考虑员工工作环境因素,设身处地地为广大教职员工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优越的教学环节、融洽的管理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独立学院在领导作风、学院组织架构、硬件设施等方面要尽可能满足广大教职员工的要求。一旦教职员工对外在的工作环境满意了,才能更加投入地去工作。试想,如果教职员工连做基本的科研实验的硬件设备也没有、连最基本的办公条件也不能满足,他们的积极性、工作热情、责任心、奉献精神还会有吗?通过完善员工工作环境来实现人力资源机制,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全身性投入工作的校园自然环境。其次,要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一个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安居才能乐业,尤其是要想方设法在生活条件上满足引进人才的需要。再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为广大教职员工营造良好的秩序环境,让他们全身性投入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

在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必要工作环境的同时,要把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独立学院要为广大教职员工在进修、深造、培训和学习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只有员工的个人潜力被充分挖掘,才能实现人力资源作用发挥至最大,才能实现独立学院长远发展。独立学院要积极引导教职员工在努力工作中去实现人生报复、人生理想,充分考虑广大教职员工的特长、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到学院的发展规划制定中来,让教职员工在对学院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独立学院长远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效结合。

4.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要不断改革工资薪金制度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最活跃、最核心的环节应当为员工的薪金激励环节。员工的薪金,不但是对员工工作成绩的认可,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员工不断深造的有效动力。通过薪金激励可以使广大教学科研人员以更大的动力投身到教学科研中,促进独立学院在教学科研层面上的提高;可以让广大管理人员用更加积极、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投身到管理中去,为学院的发展奠定良好环境。独立学院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革薪金机制,不要盲目照搬照用公办高校等事业单位的薪金管理体制,要构建一种既能实现社会效益、又能服务经济效益的薪金管理机制,以激发员工形成公平性的发展环境为原则,更好地提升独立学院的竞争力,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独立学院要想法设法制订在同类独立学院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金制度,以吸引更多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才。员工在薪金上的愿望满足了,才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以更加有优越感的姿态长期为学院的发展服务。薪金机制改革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在货币形式和物质层面上,还要建立一种隐形的薪金福利并纳入到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中,建立一种复合的薪酬体系。这种复合的、隐形的薪酬体系可以包括对员工的带薪深造、带薪培训等。这种隐形的薪金体系对于员工来讲更加具有吸引力。独立学院要紧跟国家高校体制改革的步伐,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适合自身特点的薪金体系,实现薪金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中的作用发挥。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建筑工程的质量会对其项目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因此,其质量必须要符合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开发和投入,水利工程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中,水利工程的总体质量有所提高。然而随着近几年水利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的质量问题渐渐凸显,严重影响着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危,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成了当前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以及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对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期主要是从工程开工起到竣工验收止这一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重点是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主要指对工程施工中各参建单位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参加各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重要隐蔽单元、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对质量事故检查和质量缺陷备案等工作。

3、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经验

通过近几年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和与其他地市的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在工程施工中我们的质量监督人员长期坚守岗位,深入到基层,积极实行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和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日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质量监督工作的首要指导思想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践证明: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只有在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抓住工作的中心和重点,积极开展水利工作,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取得优秀业绩。

(2)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是质量监督工作不断发展的永恒动力。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是水利工程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的工程就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因此,我们要不断的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为目的,大力发展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3)依法监督,客观公正。依法监督,客观公正是质量监督工作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客观公正的本质所在,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只有坚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才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并且发挥其地位和作用。

(4)全面监督,突出重点。质量监督的基本方针就是全面监督,突出重点。随着国家近几年对水利建设工程的调整,水利工程的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质量监督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工程的质量监督必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区别轻重缓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4、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4.1、资金问题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地方配套资金短缺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但会给整体施工进度带来影响,甚至还会因为资金筹集不足影响工程施工,甚至还有一些工程,本来已经可以竣工验收,但却因为资金不到位而无法进行结算,影响工程的验收。

4.2、设计问题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模式相对单一,然而有些水利工程在施工中的设计却十分频繁,从而影响了工程整体的施工进度。同时,因为工程设计人员一般都不在施工现场,所以施工中出现了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这就给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4.3 质量问题

水利工程在质量监督管理中缺乏对施工前和完工后的监督管理,只重视对施工过程中的察看,而这种现场监督工作也只是走走形势,根本查不出什么质量问题。这种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各方单位没有引起对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质量责任意识低下。这种情况下,即使存在质量问题,质量监督人员也发现不了,更无从修正。

4.4、管理问题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不在工程现场而导致的管理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另外就是在工程尾期,因为资金不足而造成工程耗损和人为破坏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4.5 资料问题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于相关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而有些项目根本就不注重这一点,管理不善造成原始资料丢失或者不清晰,比如:原材料进货检验手续不足、单元工程的各类签字手续不完整,监理和施工日记填写不标准等。实际上,由于施工单位的不重视,这种问题在各种工程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后期所出现的问题找不到原因也是由于资料整理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对策

5.1、大力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秩序

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需要法律的支持,水利工程质量保证需要一个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首先要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水利工程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其次要制定具体全面的规章制度,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加快健全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最后要加强建材市场材料、产品和设备的监督,杜绝以次充好。

5.2、落实监管人员的责任和经费

目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和经费不足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需要根据监管人员自身的特点,统一培训,合理分配,提高其工作效率,使其能力得到最大发挥。水利工程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避免出现工作交叉和漏洞。二是要通过政府财政设立专项的质量监督经费,满足工作人员工资,以及工作中检测仪器的购置和用车等。作为工程监督人员,要树立质量意识,加强监督管理,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很好的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服务。

5.3、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

水利工程中的所有阶层和部门都需要定期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拓宽专业知识面,从而提高部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的进步及水利工程监督管理体制的转变,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规程、检测技术等也都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质量监督机构应该定期对监督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其能够及时的了解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将其与新理论和新技术有效结合,改善工程的检查监督方法,与时代的发展和工程的需求想匹配。

5.4、精心勘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勘察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首要环节。水利工程建设中,不但要依法进行勘察设计,遵守《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严格贯彻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还要推行设计招标工作,提高其设计方案和技术水平,使设计单位面向市场,靠竞争和信誉谋发展。此外,还应推行设计监理工作,严格建设审批制度,建立、健全施工图审查制度,杜绝工程出现质量事故。

5.5、加强社会监督

只有政府的质量监督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上存在的工程监理单位也应该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合理的监督管理。目前,大多数监理公司的工作受建设单位的牵制,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因此,政府加强对这些监理公司支持和管理,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同时监理公司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履行监督职责。使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结语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提高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的重点工作,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改善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管工作,就必须大力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监管人员的职责,做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更好地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哲人.论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

[2]杨高明.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及问题处理探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

篇4

按照吉政办发〔2011〕20号文件要求,项目建设村在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时需要履行奖补资金申请、需要启动资金时,乡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在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可预付部分工程款,但预付总额不应当超过整个项目资金投入额的50%,建设项目完工后,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预留合同约定工程投资总额(不含农民直接筹劳)的10%作为质量保证金,满一年后,经投资方检查确认无质量问题后,方可全额结清。

2.会计核算规范化

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认真执行农业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户、科目,实行规范化记账。凡是一事一议工程建设业务,必须通过“一事一议资金账户”核算,对项目超支部分,可在不新增村债基础上,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在集体积累或费用中列支。施工方结账时,必须提供完税票据,经村监委会审核后,报乡镇主管领导审批,实行转账付款。对农民提供的少量零星用工,在履行上述程序后,可实行现金结算,但在支出票据上要详细注明用工项目、数量、工值等需要说明的事由。

3.资产管理常规化

为做好一事一议公益性资产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根据我省实际,村级水渠、堰塘、桥涵应由村民委员会落实监管主体,管理、维修、养护由受益人负责;机电井、小型提灌或排灌站等小型水利设施可采取承包方式落实到责任人管理,科学制定承包费标准和受益范围,做到自收自支;村级道路、户外村内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等由村民委员会安排专人管理,所需费用由村管理费列支,或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式解决。

4.审计监督全程化

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在保证村务监督委员会正确行使审核权的基础上,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实行全程审计监督,严把“五关”,一是严把筹资筹劳关,做到程序、范围、标准、数量符合法律规定,严厉惩处弄虚作假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二是严把资金、劳务管理关,农村审计机关要采取多种审计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开展筹资筹劳专项审计工作,及时查处坐支现金和劳务行为,全部纳入账内核算,真实的反映公益事业建设成果;三是严把奖补资金使用关,保证专款专用,对贪污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一律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四是严把会计核算关,做到入账票据真实合法、手续健全,记账方式、方法符合规定;五是严把资产管理关,主要审查一事一议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和落实情况,审查投资兴建的公益性资产是否得到管护和维修,有无损坏和流失情况等。

5.建档立卷标准化

篇5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7.016

随着农村的深入,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显现出来。农业部等关于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意见明确指出,村级财务管理是管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和保障。分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发展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

1农村财务管理含义及重要性

1.1农村财务管理含义

关于农村财务管理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随着农村的深入,农村财务管理主要是对村、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变动进行科学记录、核算、监督、调控等经济管理工作。

1.2农村财务管理重要性

农村土地为家庭和集体双重经营后,集体经济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同时村和组的财务管理也受到了削弱。随着城市征地、农村土地流转等手段,越来越多的集体资源变成了集体资金,使得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突显。腐败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国家加强了对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视,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众多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农民关心的焦点。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核心,如果这个核心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到其他基层基础工作。农村的多数干部群矛盾都是由三资问题引起的,由于分配不均,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存在问题很多。只有解决了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才能解决三资问题引起的矛盾,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

2农村财务管理现状

2.1财务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弱

现阶段在国家相关财务制度的完善下,农村财务制度已趋于成熟,实行的都是村账乡管,报销制度比较严格。但村级财务人员在解决财务问题时未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存放,这一系列不健全都会导致农村财务管理出现漏洞,制约农村财务管理及经济的发展。

2.2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科技发展带动农村财务管理的同时也向科学化迈进。目前农村的村会计通过选举上任,一般三年换届一次,选举上来的会计不一定能完全胜任工作,农经管理部门会对会计进行培训,帮助他们熟悉业务,但由于换届问题,导致刚刚培训完,又到了换届时间。大部分农村会计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地解决了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但是财务管理还是缺乏内部监督机制,导致村民的监督基本虚设,财务收支透明度虽然比较高,但还需要再增加内部透明度。受农民自身财务素质的限制,农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财务的监督基本停留在表面,不能开展有效的监督。

2.3村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经济发展,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进城务工,农村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为了应对财务管理工作,一些年纪偏大的会计上岗,他们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有限,导致相关法律和会计知识欠缺,不能完全胜任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3农村财务管理对策

3.1规范基础工作

要按照国家财政部门要求,把总分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救济款物登记簿和会计档案柜设置齐全,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运行。要加强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和档案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服务水平,杜绝现象发生。

3.2明确财务处理流程

农村财务管理要建立健全规范的工作操作流程,所有的收入、支出都按照流程进行账务处理。当发生账务事项时,处理人要凭借原始凭证处理,并注明用途,之后需要负责人审核盖章,经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签字盖章,由会计审核后报账,按照程序公开,同时接受群众监督。最后要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审核,要保证收支平衡,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切实行使好监督职能。

3.3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可以使财务管理有依据可循。对于目前农村财务管理来说,最迫切的就是依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是财务公开、审计监督。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根据农村地区特点建立符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财务管理人员,同时要接受上级的监督和指导。

3.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一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培训,使其跟上时展步伐,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要定期对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可以计入年终评奖;二是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高度的责任意识,能依照制度办事。对于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的工作人员要肯定和鼓励并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对于不依照制度办事的工作人员必要时可清除出管理队伍,以保障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语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针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低、信息公开程度低等现状,要健全制度、加强审计和监督等工作,使农村财务管理在新的制度下公开透明,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光明.谈谈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农业会计,2012(02):24-26.

篇6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

随着我国农村体制改革的深人,必须大力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在全面实施“村账乡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逐步规范推行 “三资”管理,对搞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做好集体经济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推动基层组织建设,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提高集体经济效益,促进农村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规范化、转型跨越式发展,维护新时期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已显得相对滞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良劳不齐,迫切需要进行规范。切实解决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三资”管理力量薄弱 近年来,乡镇逐渐实行了“村账乡管”会计委托制度后,随着业务的增多,会计委托中心仍是原来经管站的原班人,现在又要成立“三资”管理中心,增设了“三资”管理平台,却基本上还是那1~2人,没有专门的“三资”管理编制人员与经费渠道,记账业务就已经够他们精力吃紧的,而资源的摸底健全台账则需要相对专业的农经人员,和足够的时间精力,经费的缺乏、人员的严重不足是很多会计委托中心的普遍问题,直接局限了“三资”管理澄清家底、全面走上规范化的进程。

1.2“三资”管理中公开监督不够规范 虽然每年3.15和7.15纪检、财政、农业、民政等多家部门都会组织联合检查,随着投人的增加,村务公开形式多样,版面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时也会有些村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公开中还是会有迟公开、假公开等情况。有关民政、则政等职能部门很少全面、系统的审核账务与公开表,更多的是注重看看惠民资金公开收支平衡就行,至于实际账务情况是一时发现不了的,加之有些村群众不过问、不参与就使公开偷偷流于形式了。有些村两委主要班子成员不团结,会议制度不健全,群众也无法监督。

1.3“三资”管理家底不清,管理滞后 目前随着城中村与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一些林地、荒山、坡地等资源土地产权界定不清,一些村干部以明显不合理的占地补偿方案长期将土地流转,别说走程序,搞公开,招投标,更顾及不到现在土地的用途性质是农还是企,历史的遗留问题就这样一直留了下来,造成对资源的摸底不真实、登记不全面,管理不完善,导致相关案件不断增加,滋生了很多农村不稳定的因素。目前实行的“四议两公开”程序虽规范,但实际操作性不强。需要开支的时候,光办理“四议”审批程序就让报账员乡里村里一通跑,手续繁琐,无形中浪费人力物力,有的村甚至因为党员或村民代表经常外出打工,召集不起会议,或找不到乡里分管领导签字,一些项目不能及时付款造成工作效率低,长此以往一些好的项目就延误了。

1.4报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村报账员是“三资”管理的第一关,而报账员队伍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能力普遍较低,年龄结构老化,而且在很长时期内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出现农村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管理工作薄弱的局面。

2 加强“三资”管理的策略

2.1建立完善“三资”管理体系 由于“三资”管理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所以具体操作落实就变得举步艰难。光是实行,却没有具体执行中可参照的标准,形同虚设。建章立制是村级“三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针对“三资”管理现状,从摸底、登记、建立台账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次,有关主管部门可从人员的配备、经费的来源考虑,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技能。“四议”两公开程序最好是由各区(县)农经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上限金额,按照上年审计情况酌情而定,设置日常备用金制度,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村重大事项随时召开“四议”会议研究决定,至于资金的使用特别是大额资金主要由“两议”会议记录即可,保证 “三资”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中。

2.2依托“三资”管理平台,自觉接受监督

2.2.1接受群众的监督 在原来的农村会计的基础上,依托各种信息平台,及时更新,通过正确的宣传引导,接受群众的监督,促使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客观。

2.2.2主管部门要注重监督实效 有关主管部门在推进“三资”管理信息化、规范化进中程,制定有关于预案,及时采取措施,遏制不稳定因素。平常结合案例,重点注重培训财经纪律和财务知识,提高成员的业务水平,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3真正实现阳光透明化公开 通过及时村务公开,有利于贯彻执行农业农村各项惠民制度,得到百姓的理解支持,同时建立健完善各项“三资”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财务行为,使“三资”管理趋向制度化、规范化、阳光化。

篇7

(一)工作人员编制少,力量严重不足

1.乡镇、街道办事处一级经管站负责

记账一般一名会计负责十个村左右的账务,这些会计普遍没有正式编制,是单位聘用的临时工作人员。对于经济条件一般,财务收支不是很多的村、居委会,会计对十个村的业务量勉强可以接受,如果是经济大村,收支账务比较繁多的,一名会计负责十个村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农经队伍工作人员编制少,聘用临时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稳定。现在农经站的“三资”委托、土地流转服务、农业承包合同的管理、农业合作社的指导服务、农村调查研究等工作,其工作职能广、职责多、任务重、工作量大,人员少根本无法胜任门类繁多的业务要求,也不符合“三资”管理的财务制度。

2.村一级农村经济管理

人员一般为记账员、出纳员,一般一村两人,规模中型的村“两委”干部一般是四人到五人,除去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外负责具体业务的寥寥无几,况且当前村一级事务种类繁多,诸如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治安、森林防火、计划生育、查处违章建设、社区建设、各种业务口的报表,另村一级经济管理人员应接不暇,人员力量严重不足。

(二)人员结构老龄化

目前基层包括镇、街道,包括村一级农经管理人员老龄化及其严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日新月异,虽然这些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有所下降,普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农村“三资”管理的电算化、系统管理的网络化、基础管理的信息化等,大部分年龄偏大的同志操作起来很吃力或者“跟不上趟”,完全不能胜任当前工作的较高要求。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三)业务素质不达标

镇村两级农经管理干部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执政能力较差。并且这些人员年龄结构较大普遍在50到60周岁之间,这些人当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是能胜任工作的,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这部分人生活压力较大,接受能力明显不足,最明显的莫过于操作电脑和软件很吃力,不能运用电子手段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四)工作人员待遇低

1.乡镇、街道办事处经管站代记账

会计一般是临时工,其工资一般是在编工作人员工资的一半,且没有正规的晋升职务、职称和工资上涨的渠道,往往一干就是一辈子,工作量相当的前提下显失公平。

2.我地区组织部门规

定村一级记账员、出纳是支部书记工资的70%,发达一点的村支部书记工资平均4万元/年左右,西部不发达村支部书记平均工资只有1万元/年左右。对人口大村来说,业务繁多,服务对象多,在重视“三农”工作的今天,服务于“三农”工作一线且为稳定基层工作作出贡献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基本待遇得不到保障,必将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

(五)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缺乏一定的重视

我国对三农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对农村经济管理有着具体明确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没有得到农经管理人员的充分认识,直接导致了执行力差、农村经济管理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而随之改变固有思想;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对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的认识与要求,造成经济管理制度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度,很多政策没能彻底贯彻执行;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没有充分意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和重要性。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增加人员编制

稳定农经队伍逐步添加工作人员,不断更新优化人员结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经管站编制逐步应达到2~3人,达到定编、定岗、定员,确保有专人承担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完善问责制度。村一级要逐步加强将记账员列入村“两委”主要干部行列,变“四职干部”为“五职干部”,增加记账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村一级组织的经济管理活力。

(二)改善年龄结构

适应业务需求乡镇、街道办事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逐步自然减员,招录年轻干部充实经管队伍。村一级要注重发展年轻后备干部力量,达到岗位有接班,业务有人精。村一级要在村“两委”换届中对记账员职务的竞争人选提出严格年龄要求。

(三)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镇村两级首先在用人、进人时要对学历、能力把好关,更要经常参加农经干部培训,既要重视业务知识的培训,政策法规培训,更要重视提高农经人员的政治素质培训,造就一支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农经工作队伍,鼓励经济管理人员多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把握和运用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

(四)提高待遇

激励工作干劲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前提下,确定提高镇、村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激励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做到人人能干事,人人想干事。

(五)提高认识

篇8

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其就是与经济、自然发展规律进行有机结合,规范化管理农业生产活动,促使农民增收热情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进而有效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基于新农村背景,经济管理重点内容就是监理农民创收、增收以及进行农业生产的管理体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高农村生活条件。开展农业管理,就是借助合理、科学的方法对农业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对其加以合理规划以及配置,促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合理应用经济管理中的理论指导与制度控制,能够是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并为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规范与制度保障[1]。

2基于新农村背景经济管理现状

2.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投入的力度不断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在促进农业经济生产与经济管理中,基本上停留在相关政策上。在经济管理发展中,在遵循相关制度政策的同时,还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充分完善。因此,基于新农村背景的管理机制仍然困扰着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2]。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体制并不能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要求进行充分满足,管理体制不够完全,致使农业生产管理活动缺少有效的执行力,对新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2.2管理模式落后

当前,农业经济在管理模式方面较为落后,基于农乡经济建设高度影响,其管理形式仍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法,借助传统笔纸开展数据记录工作,虽然在其他领域中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并未对其进行大规模应用,无法对农业经济实际发展需求进行充分满足。另外,一些农村地区虽然引进财务数字化设备,然而并未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仍然将传统管理模式作为管理活动的主要方式,在财务信息处理以及整合等方面均处于低效状态,对经济管理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3策略分析

3.1优化管理制度

为了使经济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需要保证管理制度得到充分完善,可以从一些方面入手:(1)土地流转。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中,需要积极利用当地政府力量,促使土地流转相关制度与规范更加完善,使得农村主要劳动力能够向城镇地区合理转移,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充分明确,以此为基础,并根据当地实际民情,对新农村的土地流转体系进行更新与完善,促使其征地改革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对档案管理活动进行强化[3]。(2)信息管理。强化信息土地承包信息的管理工作,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并集约化处理农村土地,保证农民合法权益。(3)生产经营。在开展生产资源方面的管理工作时,应该建立集约化管理机制,在自愿与合法的基础上,引导当地农户积极在土地流转市场中开展土地承包活动,保证生产资源实现集约化,借助土地流转形式,大力扶持当地的龙头企业,进而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4)产业结构。对于经济管理,其对粮食农作物的生产管理较为重视,对农户收益增长造成一定影响,为了提高农业经济建设效果,应该合理调整其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建立多元化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产品,促进农业经济建设效果。

3.2强化重视程度,加大人员培养力度

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为了有效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与质量,应该对管理人员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使其能够对当前农业经济建设方向与趋势进行充分了解,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正确认识,进而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提升管理效率。另外,高层领导应该强化重视程度,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强化管理人员在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同时招聘高级技术人员为基础人员提供指导,保证人才流动的合理性,解决农户在生产中出现的销售薄弱与技术等问题。对于基层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专业合作社,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促使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进而提高管理活动质量。

3.3强化基础管理

对于政府部门,应该对农村经济情况以及民情进行深入了解,并在财政预算中积极加入兴水工程,创建水利工程专项资金,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质量。借助建设水利工程,可以有效提高蓄水量,使浇灌面积得到充分提升,保证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得到充分保证。在经济管理中,交通建设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将通村公路作为核心内容,建设农村路网,使农村居民出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经济管理有效开展提供基础保障[4]。另外,需要拓展管理项目,其能够充分推动农业经济建设,对于农村地区产业特征以及资源,强化特色产品生产,大力扶持小规模或是个体养殖户,促进管理项目推动农业经济机制改革。

3.4积极创新管理方法

应该积极创新管理方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大力发展科技,建立农技机构,设立农技咨询电话,以当前资源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农技信息网站,聘请或邀请相关专家,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咨询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强化农业信息收集力度,并借助新媒体手段向社会,解答农户在信息或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而促进农技水平。另外,应该对技术培训、现场咨询以及科技示范等活动进行充分强化,为农户生产全过程提供服务。需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度,并制定合理的运行机制为其提供有力保障,提高资本和知识的对接效果,培育具有良好竞争力的企业,进而达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高新技术的目的,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引入,重视科技创新,在促进农技发展的同时,使经济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篇9

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承担的任务

1、创新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新机制,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1)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为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财产安全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我们探索创新了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了农村会计聘任制,进行了,电算化试点尝试,使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可行。(2)狠抓农村财会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把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3)创新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考核办法及财务管理规定,进一步创新规范财务管理程序。我街办针对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订并完善了一整套以财务公开为基础、财务审计为主体、民主理财为依托、”双代管、双监督”为保证的制度和措施,在从严控制备川金限额、“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严格开支审批手续等方面进行丫有效审计监督。(4)实行重点清理。我们对财务管理混乱村实行了严格的“三清三查三改”。“三清”是:清理收支往来帐据,消理集体资金、存款、有价证券,清理集体财物;”三查”是:查非生产性丌支,查村干部报酬和补贴,查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招投标;”三改”是:改变农村财务工作无人管理、无章可循、尤人监督的状况。在清理工作中,我们把专业清理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听取群众意见,确保清理整顿工作落到了实处。对于那些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上访村,必须深入清删,深挖根源。清理之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监管,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健全落实规章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积极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要重点整治好诸如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修建道路、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存在的乱收费、乱集资、乩罚款、乱摊派现象。要全面落实四项制度,强化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即: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向群众公爪的内容要全面、准确、合法,公示形式要贴近群众,切实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要规范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在严格核定学杂费、课本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村级报刊杂志的征定费每年不得超过当年村级管理费的10%;农民负担案件”追究制”,要严肃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件和违规违纪行为,建立预防和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什的长效机制。要严把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关,保证粮食直补、柴油化肥补贴及市街办两级转移支付资金款能够及时足额拨付。要突出抓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管理办法,明确”一事一议”工作流程。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础没施建设,达到资金“取之于民、刚之于民”的目的。

二、提高农村经济管埋水平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建立农经岗位责任制度。要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岗位和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责任。(2)建立日常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一整套落实农村士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的执法管理制度干¨措施,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

2、加强财经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经人员素质。通过培训,参训人员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也都学会了熟练操作微机。财经统计站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电算化软什处理财务,村会计能够通过远程教育设施开展农业病虫害咨询、大棚菜价格查询等,为广大村民、蒜墓储存户及叫了懈市场行情提供了方便,为农业信息化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培训,提高了街办村两级经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了农经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支工作责任心强、勇于开拓进取的农经干部队伍,适应了新形势下农经管理工作的需要。

篇10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展望

农业是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依附的基础条件,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也是将我国农业发展推向于国际化、全球化领域发展的基本动力,而要想迈开这一步,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科学的管理模式,实践论证的经验学,再加上能够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创新精神。而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对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1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相关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经济体系都是以原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这种经济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比较弱,对现阶段农业市场发展以及社会结构发展很难适应,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水平,进而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影响。经济管理机制作为农业发展中规范生产、经营模式的关键,一旦在这方面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不协调的问题。1.2农业经济管理重视度不够。虽然农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各地政府所重视的对象,并且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与经营效益,不断出台各种新规与政策,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并对相应的经济管理提出不断优化与创新的要求。而这些政策、规定、要求只是流于一种口头传达的形式,在实际农业经济管理中,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正确的理解与重视。这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中仍存有传统的管理理念,仅适用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在社会进步、经济进步的同时也需要管理理念的进步,认为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并无太大关系,只要提高生产力度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其不然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执政能力。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实现是建立在相关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基础上的,而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视度不高,在管理方面的执行能力比较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较少,对管理理念认识不足,管理知识体系过于陈旧,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落实,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这些都是管理人员执行能力不高、行政管理意识不强的主要体现,以此,加强管理人员执政能力非常重要。

2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2.1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已经进入到我国各个领域中,并在各领域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在信息化管理下,能够促进各行业生产规范、经营科学、效益提升,当然,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举措。信息化管理是农业经济观未来发展的走向,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注重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进而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为未来发展奠定科学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使得管理制度更为完善,还能够促进农业技术更加先进,将农业科技成果逐渐引入到农业生产力中,作为重要的应用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经济管理在信息化的作用下,管理水平也会得到明显的进步,可见,信息化管理在农业经济管理与经济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更需要管理人员正确的意识到,引进信息化管理是满足时展的需要,更是满足农业经济管理与社会结构、经济市场、全球化进程的需要。2.2管理产业化。农业发展是我国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结构,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建设,实现专门的农业产品基地,提高相应的建设规划水平,并以国家相关部门所出台的相关政策最为基础,创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随之也成立了许多服务中介组织,基于利益政策的基础上,农业经济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提高了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基地逐渐增多,生产变得标准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企业中,不但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3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为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需求,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其必要条件,使其跟上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扫清农业经济发展路上的障碍,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和国家也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国家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大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要不断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当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最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3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措施

近年来农村因为财务方面管理不规范导致明显与其发展农业经济不想融合,所以我们要尽快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财务处理方面的知识与规范化财务管理组织形式、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都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而相应的发生变化,农村财务管理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必须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财务上的质量。首先,要把财务管理公开来看:统一规定具体日期为公开日;其次,则到问题应随时公开;二是要要求公开的地点要求各个村在交通重要的地方或者人多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三是规范各个步骤及公开步骤每笔经济都要经负责人严格把关来负责,一定要按照事先说的好的规章制度来办事,不能询私舞弊,根据对征用农村占地及补偿费用支付、管理和使用情况来进行深入的调查,检查出哪里存在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其次,是审计集体资金的工作是有质量上的保证要针对有些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地方,农村各部门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来尽快更改对财务方面的资金管理要进行专项审计,找出不规范的地方,急结好的经理来推广给大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与此同时所有财务上的制度都要符合法律上的规定。最后,严格解决村级费用的问题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条例,规定由谁来设置村户头,拨付到哪里都要有人来统一管理,不能交别人代管对资金一定要严格采取有效规范的管理,这样不但能保证资金的安全还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能够在有限的数量里发挥到最大的功效。

结束语

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民的自身利益,文章主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为农业经济管理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合理化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崔晓琳.美国、加拿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世界农业,2016(8).

[2]刘喜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