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劳动实践感悟范文
时间:2024-03-28 17:5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劳动实践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雅居小学是2011年新开办的学校,与雅居乐花园毗邻,美丽的校园与花园小区相映成辉,处处展示着其新、雅、阔的魅力。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今天,怎样让新开办学校德育与时代教育同步,引领新学校迈上创品牌之路,是每一位雅小人所面临的新挑战。根据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德育实践体验活动少以及社区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整合社区的资源力量,为学生创设社区德育实践体验活动的广阔平台,引导学生到社区实践活动中去,感受真实的生活,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生活中进现德育内化。
一、社区实践体验活动需要教育合力
重视学校、家庭、社区的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中有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开学的时候,学校都要与家长、社区代表展开对话,共同讨论新学期的教育问题,探讨社区德育实践体验的“联合管理、激励参与、感悟内化”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途径。我们倡导“三位互动”的原则,即学校、家庭、社区之间都应有不断的、广泛的沟通机会,让优良作风、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中积极有效地渗透,让德育实践体验活动真正走向社区。
二、细化社区实践体验活动
学生的德育内化离不开细化的社区实践体验活动,只要我们敏锐地捕捉教育的融合点,德育就在我们身边。雅居乐花园丰富的社区活动就为学生的德育实践体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与社区代表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小区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适合参与的项目,并细化、具体化体验活动,再而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如:积极参加花园小区的植树节活动,学校和社区组织开展了花匠现场传授植树种花知识体验活动,开展了亲手种一棵树的体验活动,开展了保护花草树木实践行动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环保绿化意识和习惯;积极参加花园小区邻里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邻里节的文娱表演活动,组织了邻里“小帮手”活动,组织了邻里访谈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加强了邻里的沟通,亲密了邻里的关系,体验了人际的相处与交往;积极参加花园小区的体育运动会,小区运动会的项目丰富,许多是家庭式的项目,学生在运动会上培养了顽强拼搏精神,体验到了团队力量的重要。
学生正是在这样细化的社区实践体验活动中提升了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孝顺父母、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环保惜物、遵规守纪、勤奋自主,充分体现了新世纪小主人的精神风貌。
三、自主参与实践体验活动
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深化自主体验活动。我们鼓励队员们走进社区去体验精彩的生活,开展“五小”(做社区的小帮手、做邻居的小伙伴、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做环境的小卫士、做社区的小主人)进社区活动。学校和社区为此联合建立了激励机制,社区负责学生体验活动实施与监督,学校负责表扬激励。学生在活动中热情高涨,有的当起了邻居同学的“小老师”,有的当起了社区卫生小监督员,有的当起了消防知识小宣传员,有的当起了交通秩序小指挥员,社区里处处可见到学生孝顺父母、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互相帮助、环保惜物的身影。丰富的自主体验活动让队员们收获了思考,收获了进步,收获了新体验。
四、社区实践体验需要感悟提升
篇2
周末在不知不觉中来临,心中的激动让我不知所措,我们的目的地是维北社区,贴在社区中的小广告就是我们战斗的对象,我们将以青春的活力对战考验,还给维北社区一个崭新的面貌!
看着一张张顽固分子般的“牛皮癣”,我摇了摇头,顿时失去了信息:“哎!这么多,怎么弄?……”。刚刚还踌躇满志的我面对社区中无处不在的小广告无语了,迟迟不肯与同学们一起劳动。我的心情既纠结又内疚,“只要同学们加油,是很快会干完的!让我们一起还维北一个新的面貌!”,老师的话语如一道春风吹进我的内心,看着老师忙碌的背影,我也捋起袖子,开始和同学们一起奋斗,一起用青春的活力战胜这些污点。
夕阳的光辉透过树枝照到我们身上,将脸上的汗水点缀得亮晶晶,在这个温暖的黄昏,折射出勤劳的光辉。经过两个小时的辛勤奋斗,终于大功告成了,看着我们辛勤的杰作,心里竟有着一份十分强大的成就感,虽然很疲惫,但是我相信,这次实践会使这个周末变得充实、快乐。
活动短暂确如永恒,在实践中,我时刻感受着集体的力量。我的心在燃烧,血液在不停的沸腾,我被这里的一切震撼着。我学会了怎样忍受,学会了怎样坚持,学会了怎样勇敢,学会了怎样自觉……我将饱含信心、满怀毅力地应对生命的各种挑战。
维北的实践虽已伴随着秋风一去无回,但那坚持拼搏的精神却不曾远去,我们将徜徉于学海,知难而进;攀登于书山,披荆斩棘。我将铭记那些点滴,用青春无限的活力点燃梦想,奏响青春的旋律!
篇3
1.亲历综合实践,激发浓厚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根据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学生自己等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活动时间、地点、伙伴、内容、指导老师或家长,并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渴望探究的适合实际情况的课题进行实践。由于学生拥有充分的自,学生研究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与自己知识、能力基础相适应的,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合的目标进行探索,这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其兴趣的升华。他们的实践活动会自始至终充满热情,因而学生的兴趣不仅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而且又为学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提供了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笔者以《制作汽垫船模型》活动为例。活动前,学生准备活动需要的材料及资料,确定比赛规则:制作完毕,根据同一时间内航行的路程长短,到室外进行航行竞赛,并取前五名,奖励“科技制作能手组”红旗。对航行失败或效果不好的模型,要分析原因,进行改进,可以重新制作,也可以用新的材料来制作汽垫船或其它模型,再评奖;学生再自由分组,推选出小组长。上课时,老师激情导入;再引导学生观察航模图片;然后学生交流制作方法;最后学生分组尝试制作。学生在制作实践中,激发了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一件件颇具创意、制作考究的各种各样的汽垫船模型就展现在大家面前了。
2.亲历综合实践 ,积累丰富阅历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在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方面都不够成熟,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操作地点,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没有一成不变的实施模式,因此,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可以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以开展《我们的交通安全》主题活动为例,其教学过程如下:1、交警简明、生动地讲解活动的意义及方式。2、学生分组调查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等。3、分别写出调查报告,不仅要讲清违反交通规则的案例,还要说明危害,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4、汇报会,形式应该多样,可以采用讨论、报告会、文艺小品、相声等形式。5、组织学生参加上街宣传交通规则或维护交通秩序的活动。学生在“我们的交通安全”调查活动中,走出了教室,融入了社会;与同学、家长、市民、交警等人进行了实际接触;经历了采访校外学生、市民、交警的过程;认识了很多交通路标;发现了交通违规现象;了解了交通规则和安全常识。此次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了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事务的良好习惯 。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阅历。
3.亲历综合实践,学会体验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让学生走进社区,到社会中去调查、研究、体验、感悟、学习、提高。比如若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和艰辛之后,就愿意参加到劳动中去,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也会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就会尊重劳动,转变对待劳动的态度。如在《商品交易会》活动中,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农贸市场开展“商品交易会”。 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他们亲自到市场进货,然后进行商品交易活动。在交易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诚信待人,增进了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增强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在真实的体验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与技能,还让学生感悟到父母赚钱的辛苦和自己乱花钱的不应该,同时感悟到只有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道理。让学生在这样的劳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比领导、老师、父母、他人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真正感受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4.亲历综合实践,获得宝贵经验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对天文、地理、科学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究,其探究是肤浅的,但他们会努力寻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他们在经历失望与喜悦、成功与失败后,会获得一些属于自己的经验,如与同伴合作的经验,走上社会与他人交际的经验,快速获取资料的经验等。在《安全常识知多少》活动中,学生自由分成五个小组:摄影组、资料搜集组、访问组、调查组、宣传组,并推选了组长。老师讲清了具体要求、实施途径和方法后,各小组就分头行事,拍照、采访、发调查表、查找资料……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随后,老师组织了汇报会,同学们亮出了自己的成果。大家纷纷表示,从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安全方面的知识。如在安全用电方面:认识了解了电源总开关,明白了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等。交通安全方面: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等。让学生通过摄影、资料搜集、访问、调查、宣传等多种形式获取知识经验,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学生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是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宝贵经验。
5.亲历综合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篇4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开展义务劳动活动总结
这次义务劳动的实践,通过小组为单位的劳动,启发了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劳动的价值。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仔细地打扫着办公室,看着桌上,地面,窗台的明净,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都会心的笑了,都不因天气寒冷而退缩,是这些成果完全让我们忘记了劳累。
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义务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使我们对劳动的概念了解肤浅。这次的___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了___的力量、___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老师有意识地___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这次___的义务劳动让我们了解劳动的光荣和价值。
这次的义务劳动让我们明白了学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我们应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辜负党___对我们的要求。
【开展义务劳动活动总结二】
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1、接到通知后,我镇领导高度重视,于年__月__日召开全镇干部工作会议,结合辖区环境卫生实际情况,就此次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活动采取集中义务劳动和社区___场镇居民分散劳动的方式进行,要求各单位认真___落实,确保劳动质量。
2、学校、医院的同志和镇干部参加义务劳动,将场镇划分为几个清理区域,落实专人负责现场活动安排,使活动得以正常有序的开展。
活动开展情况
1、医院、学校和镇干部自备了铲子、扫帚、铁夹等劳动工具,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对场镇道路、背街小巷、菜市场等进行了清扫、清除,干部职工采取清捡、掩埋等方式认真清理垃圾,清扫卫生死角。劳动质量高,效果效果好,为辖区义务劳动活动的开展带了好头。
2、社区干部带头参加场镇居民清洁劳动,对辖区内的商户门面进行了清扫,对牛皮癣、小广告等进行了清除,社区小组长对车辆乱停乱放,居民乱吐、乱丢行为进行了制止劝导,使场镇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劳动效果显著。
活动总结
经过一下午的清扫,共清运垃圾12车,卫生死角___处,牛皮癣广告___处等。场镇上环境焕然一新,受到群众的称赞。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过去的工作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场镇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此次义务清洁劳动时效性较短,环境问题容易反弹。三是未完全形成一个科学的监督机制来巩固环境治理的成效。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加大对城乡环境的治理力度。一是加强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教育,提高居民对生存环境卫生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形成讲究环境卫生的自觉行动。二是继续坚持专项行动的工作态度,确保环境综合治理不反弹,取得实效;三是逐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巩固环境治理成效,从而全面提升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水平。
篇5
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特别是样板和身边先进模范的影响力、感召力的作用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点,该县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中,聘用了一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辅导员并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不仅明确了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而且阐明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多样性和艰巨性。从而增强辅导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县级领导干部。县级领导干部一方面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职责,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自身的基本素质较高、知识较丰富、观念较进步,能用自己的人生感悟、人生经历启迪未成年人的思维,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先进模范代表。这部分人都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里的省、市劳动模范和典型人物,有着从曲折到辉煌的人生历程。有感人肺腑的创业奋斗故事。人生和事业的成功最能激发未成年人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激情。三是有特殊贡献的科技专家和带头人。这部分人在科学知识领域有着特殊贡献,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也能成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探索,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
二、构筑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
为了给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该县结合县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命名了一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实践基地这个窗口和平台,使未成年人不确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逐步升华为相对稳定的思想道德行为,从而达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__县命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有下列类型:一是县内知名企业。通过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的展示,让未成年人了解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教育他们学科学、运用科学,从小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二是县内的文明生态村。确定文明生态村为实践教育基地,可以让未成年人学会更多的农村知识,更加珍惜农民朋友的辛勤劳动成果,教育他们从小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增强环保意识,确立可持续发展观。三是县城社区。让未成年人到社区去,了解社情、民意。树立未成年人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四是县级机关。让未成年人了解国家机关的工作情况,从小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五是县内重要场馆。教育未成年人弘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老一辈科学家对科学事业不懈追求的精神,六是县内景区。让未成年人了解自己家乡秀美的山川、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家乡、建家乡的意识。七是学校。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应当担负起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
三、建立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机制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既要有持之以恒的正面教育的客观内容,又要确立主题鲜明、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意识付诸实践后变为现实。该县从这一实际出发,把教育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了实践育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近、远结合的实践模式。辅导员、实践基地特别是学校把未成年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突破口,着眼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然后由浅入深,由低层向高层递进,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科学制定出分月、分期的教学辅导计划,使之做到辅导有内容、教学有进度、实践有效果。
2、静、动结合的实践模式。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在注重正面灌输教育的基础上,以实践基地为平台,有的放矢地组织未成年人到社会中去,感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为谁而学、怎样能真正成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从而激发未成年人的潜能。
3、点、面结合的实践模式。注重多层面、代表性,特别是聘用身边的先进典型为辅导员,增进了辅导员与未成年人地亲近感。同时,选择好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让未成年人到农村的田间区、到企业的车间去、到社区的贫困家庭中去,充实生活、熏陶情感、提高境界。
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机制的效果。
__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机制的探索,从具体的细节、现实的生活和学生学习成长的内在需要入手,遵循了青少年认知的科学规律,主题鲜明、内容鲜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扩大了影响面。__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机制的运行,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大反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辅导员、各社区、学校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服务。比如县农业局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辅导员深入到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开佛乡羊午生态村,利用假期集中向该乡的学生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使学生们了解、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弥补了课堂的不足。
2、增强了感召力。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一改过去实践就是带上学生上街扫扫地、搞搞卫生的单一形式。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__镇三社区开设了“家长学校”,定期对所辖区域的家长进行未成年人启蒙教育的专题培训。并围绕“共读 一本好书”、“举办一个讨论”、“做好一次交流”、“组织一期竞赛”的“四个一”活动,掀起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七社区以净化周边环境为重点,积极向社区商店、摊点进行宣传,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烈酒以及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商品。同时对“四类家庭”,即有特殊困难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建立未成年人登记卡,随时给予帮助。
篇6
关键词:生活作文 体验 内化 升华
我校“生活作文教学”研究是通过引导学生“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通过走进生活,感悟体验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内容空泛的突出问题,学生拥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自由放飞心灵,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在引导学生“亲近生活、表达生活”的基础上,突出“感悟体验”,能真实、清晰、富有情感地表达生活,表达自我,同时教育自我、提升自我的实践研究。
以师者的感化来引导体验,以生活域界的宽泛来促进体验,以言意情智的深化来凸显体验,以师生交互的升华来提升体验,应该是涵化教育的理念引领下新一轮“生活作文教育研究”目标得以实现的理想措施之一。
一、以师者的感化来引导体验
1.梳理生活,确立主题
人们的写作都是有目的的,或是为了传播思想启示世人,或是为了表达自我愉悦身心,总之不同的写作目的将产生不同的写作成果。我们习作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师生共同研讨确定写作专题。专题的确定可依照以下原则:一是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写作重点。二是环境要素,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主题,同时要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三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要选择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现象,这样容易引发学生的深层次地思考。
2.整合问题,制订计划
选择好专题之后采用叙述、提供背景材料或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将写作的专题提出来。然后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分组,通过小组讨论或在全班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对专题进行分析,筛选出主要问题,教师制订出本学期的写作活动计划。
二、以生活域界的宽泛来促进体验
1.积极创设活动,营造情境,诱发学生直接体验
在进行体验作文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作文提供“活水源头”。
第一,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体验。精心设计绘画、实验、制作、操练、表演、游戏等活动,吸引学生激情参与,引导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加强观察、认真体验,用简略的文字加以记录,然后综合成文。
第二,在群体交往生活中体验。学生在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有同伴、老师、社会成人等交往的活动体验,这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心理描述和人际交往活动的素材。
第三,在家庭亲情生活中体验。家庭是学生主要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真情实感最为直露表白的场所。设计家庭生活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我校曾开展过“为妈妈洗脚”等活动,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后,写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亲情作文。
第四,在社区实践生活中体验。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学生作文重要的体验源。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以参观、劳动、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最终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我校一年一届的“生命践旅”活动在让学生感受自然魅力,磨练意志的同时,体验了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积淀了丰富的情愫。
2.引导学生阅读,诱发学生间接体验
在阅读中,我们感悟了人生的真善美,认识了人间的假丑恶;我们体验了人生酸甜苦辣,阅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从中可以获得一种满足,一种喜悦,一种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习得各种文章图式和写作技法。”可见,阅读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写作的过程。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要把课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结合,以读导写,以读促写。”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要通过别人的文本来解释写作的规则,并要不失时机的联系到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指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和类似的范文进行比较,从而加深体验的深度,这样表达出来的语言才能更铿锵有力,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定期布置一定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交流和写作,这样在交流的同时既对自己的阅读进行再体验也能对别人的体验进行反思。
三、以言意情智的深化来凸显体验
1.感悟动情
体验作文“返璞归真”的根本也就在于学生能否用心观察、用情体验。现实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学生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引导学生多一份心思、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才能以小见大。文贵于情,而真情又来自生活的感受,有了真实而细腻的感受,才会写出真情。
2.酣畅表达
对于习作教学而言,说是写的前奏,是从体验到表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体验是学生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的源泉。教学过程中,依托“说”一次次拨动了学生的情感涟漪,推动他们心中的情感波澜,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淀丰厚起来。在交流时,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展示自己的体验给他人看。他们体验的表达不仅是把意思说清楚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体验感染了别人,从而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混沌。学生亲身体验了一回,此时仿佛又置身于事中。因为是亲历的事,所以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感。
四、以师生交互的升华来提升体验
现代课程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的信息传递不仅是多向的,更强调信息主体的交互反应。涵化教育理念昭示的是,言语活动必须要有教师和学生的“在场”。由于“在场”,活动中主体在缄默和有形有声的交互中咀嚼溶化已经历与生成的体验,使得涵化的品质不断提升。
篇7
案例呈现:
一、展图画,了解社区
1.昨天大家为自己的社区或村子画了示意图,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夸夸自己的社区或街道吧。指名边展示社区示意图边说说社区让自己满意的地方。
2.组织评议:发言的态度是否大方,介绍时是否有条理。渗透:绘制示意图要注意方位,还可能使用图例。
3.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发现社区有许多地方让我们满意。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细心的你,一定也有些想法,请你结合自己所在的社区或村子的情况,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4.学生交流。
二、献计策,改善社区
(一)想方法
1.问题也不少,你觉得我们小学生可以为社区或村子做些什么事呢?
2.学生思考后指名发言,随机概括并板书学生提出的想法。
(二)定方案
1.这些事情该怎么去做呢?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选一个行动,然后讨论一下,制定活动方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定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方案
1.指名小组交流,要求认真倾听。
2.组织评议。随机进行方法指导。
(1)宣传类:宣传用的倡议书或海报哪里来?要怎么撰写或设计?怎样分发或张贴?
(2)公益劳动:大家分散行动还是集中行动?到什么地方劳动?
(3)督查小队:准备督查什么项目?督查中遇到的不良现象(正在发生的、已经过去的;自己有能力解决的,自己能力不够的)该怎么处理?强调要注意安全,可以考虑邀请成年人的参与。
(四)修改方案,再交流
感悟“变奏”:
一、学生之变――“生态变奏曲”的主唱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课堂,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的预设将活动时间、活动自都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来创造、生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一)聊天式课堂氛围变“一人为师”为“人人为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聊天就能创造出这样的效果,而课堂上的聊天则会让学生觉得轻松自然而又时常迸发出思考的火花。在这次师生研究活动中,老师先提议让孩子们画画自己的社区,再来向同学们介绍并夸夸自己的社区,这就如同主人在跟客人们聊聊自己的住所,孩子们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而我们也在学生的展示中看到了孩子们的才能,心底慨叹也许让我来画,不一定能比他们画得好。这时,每个孩子都成了老师,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在聊天中,教师真正把自由表达与展示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二)结伴式的探究活动变“单兵作战”为“三人成众”
“二人成从,三人成众。”“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些耳熟能详的谚语都告诉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综合实践的无论是遇到问题时的集体讨论还是制定方案时的智慧集合,孩子们都带给了我们不小的惊喜。“乱涂乱贴”、“乱扔垃圾”、“器材的损坏”等,看来他们关注的问题还真不少。这些“思维亮点”都来自于集体的力量。
(三)互动式的交流探讨变“一问一答”为“七嘴八舌”
综合实践开题课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交流活动方案。在这里,我们能听到真心诚意的赞美、富有建设性的提议,也能看到针锋相对的精彩场面。夸夸伙伴“你想得真周到,做事有计划。”“想到举行评比活动真不错。”建议伙伴“去小区开展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如小心车辆。”“要把一些工具准备好。”问问伙伴“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把这个活动步骤放在前面是不是更好一些?”这样,随时质疑、辩论和评价的权利都真正还给了学生。
二、教师之变――“生态变奏曲”的伴唱
要弹奏好这曲“变奏曲”,让学生由“伴唱”到“主唱”之变得以实现,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坚持引导学生主动、开放、合作学习的教学行为,在这节课上具体呈现为: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在课堂上,孩子们有以上的表现正是老师在领悟了“生态课堂”的精髓后准确定位了自己的角色。因为导师的职责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他们怎么去获得知识。导师没有告诉学生正确答案的义务,但有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的责任。所以,综合实践的课堂中,我们的老师始终保持着中立的立场。不评判是非对错,有时参与讨论,有时稍加点拨,有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孩子们扮演了同样的角色。但是并不是完全放任,教师在别有用心的“讨论”、“点拨”、“提议”中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思考。
(二)发展性的教学观变“关注现在”为“着眼未来”
篇8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善当下德育效果不佳、孩子的品行令人担忧的现状,我们在学生中以善行教育为切入点,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日行一善”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即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天坚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至少做一件好事,并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去体会做好事的双重意义(既为别人带来了方便,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该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寻善源、存善心、发善言和行善事。该活动对象主要有自己、他人和环境。该活动的范围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
通过开展“日行一善”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地体验到习善、行善和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的过渡,最终实现“善行一生”的目标。同时,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和实践善行,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爱与关怀的目标。
此外,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带动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共同参与,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和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最终产生“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从而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善”的措施
1. 发动宣传,营造“善的氛围”
为了让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的重要意义,需要做好善行教育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例如,学校举行“日行一善,从我做起”专题活动启动仪式,通过宣传栏、班队会、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向学生宣讲善的内涵、善的外延、善的表现形式和善与日常行为的关系等。
2. 多施并举,提升“善的内涵”
(1)善行文化润心田
第一,学校利用“善行长廊”中的美德故事和“感恩长廊”中的感恩故事,时时浸润善的教育;第二,学校制作“日行一善爱心墙”,以“爱在学校,爱在社区,爱在家庭”三大板块为主,刊登师生的善行、善举;第三,学校通过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报和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大力宣传师生的善举,定期委派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在师生、家长中开展“善的文化”之特色培训活动,让广大师生感受善行文化的魅力。
(2)教师引领树榜样
教师时时处处以自己的善言、善行,影响和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一方面,学校坚持在教师中开展“童星闪耀——阳光关爱”工程和“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另一方面,全校75名教职工与问题学生结成“爱心对子”,实现“一对一”的帮扶,定期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直至学生毕业。
在“百名教师访千家”的活动中,为将关爱带到每个家庭,全体教师发扬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利用休假日或是放学后时间,结伴挨家挨户地走访。通过家访,一方面增进了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更坚定了教师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
在“爱心对子,一帮一”的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真实事例:我校一年级学生小柯(化名)的母亲和姐姐都患有精神分裂症,只有父亲每天打工养家糊口,家里做饭、洗衣和打扫卫生等工作全落在了年仅9岁的小柯身上。他的爱心妈妈菩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常找他谈心,告诉他困难是暂时的,帮助他树立信心,鼓励他勇敢生活。爱心妈妈菩老师还时常给小柯带一些食物、衣服和生活日用品,从精神和物质上给小柯以关爱,让小柯感到温暖。
另外,学校还要求教师通过“教育善行日志”记录自己的习善之举,引导广大教师行善、写善、思善和扬善。一位老师在教育善行日志中写道:“前些日子学校做过一次贫困生调查,有很多学生都是贫困生,很是令人同情。我想,六一快到了,应该为贫困生做点事。于是,我叫上女儿利用双休日到超市为64个贫困生挑选文具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对此,女儿兴致很高,或许她也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吧!”另一位老师在教育善行日志中写道:“因为要搬家,我双休日出去打了两床被套,回来后感慨颇多。在廉租的小板房里,外面一间弹棉花,中间隔开,里面有一个不大的空间,厨房和卧室兼用。那家人的孩子生病了,家长没有时间照顾,真可怜啊!我回家以后,马上找了些吃的和用的东西,下午专门送给他们,并顺便提醒他们,一定要戴好口罩,因为这种粉尘工作,很容易得矽肺病。”
(3)主题教育蕴内涵
校内开展了一系列与善相关的主题活动。第一,举办以“崇尚行善”为主题的读书会,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善的力量。第二,开展以“日行一善、积善成德”为主题的感悟日记征集比赛,这些感悟日记记录了学生们每天的“小善”,提醒大家“勿以善小而不为”,激励学生们的存善之心,让习善成为习惯。第三,学校的课题小组成员还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伦理道德入手,把“感恩、亲师、仁爱、守法、诚信、责任”作为六大分类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第四,引导学生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和父亲节等节日,让学生为父母长辈送上温馨的祝福,并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第五,在端午节,学校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给老人们送上粽子和鸡蛋等礼物,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老人和学生们其乐融融。通过这一系列与善有关的活动,将行善的理念注入师生的心田,让师生都感受到“善”的甜头。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08-02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如何把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爱集体的情感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是幼儿园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的启蒙教育。”我园立项市级课题《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创建特色幼儿园实践与研究》,结合幼儿可以接受的显性地方资源,试图通过教学活动与亲子活动,加深幼儿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培养其爱家乡及其历史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为此,我园立足本园实际,对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玉林本土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成功,大大激发了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幼儿获得多元、和谐、全面、自主的发展。
一、挖掘本土文化,创设本土文化情景
几年来,我园树立“幼儿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努力把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特色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本土文化教育网络,通过创设本土文化教育情境,引导幼儿在学习、生活中感悟本土文化的内涵。
(一)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1.让草木“开口”,让墙壁“说话”
走进我园的大门,便会感受到一股浓厚的本土文化气息。如:玉林的著名建筑体育馆、会展中心、云天文化城、奥体中心等,民俗风情木偶戏、牛戏、嫁娶、采茶调等,特色美食茶泡、牛巴、肉丸、白散等。过道里的脸谱、鱼篓、箬笠述说着玉林的风土人情;壁画、吊柱、心情小屋展示着玉林的生机勃勃;花草树木中的笑脸、标牌传递着玉林的乡音乡情。区域活动角更是本土文化的展示区和幼儿学习本土文化的乐园。我园通过环境创设,让草木“开口”,让墙壁“说话”,师幼共同努力让幼儿成为了环境的主人,正如一位家长所言:“对于玉林的文化,孩子们知道的比我们家长还多,真了不起!”
2.温馨提示,引导文明
“请你说一说家乡方言”“你记住了吗?你是哪里人?”类似这样蕴涵着本土文化的温馨提示在我园随处可见。可爱的小动物上了墙,充满柔情的图片并配上温馨提示语,提醒幼儿和老师们想想――“你为家乡做了什么?”此外,“清洁家园”“美化家乡”“文明用语”等文明提示语,就像一贴贴清新剂,虽默默无语,却时刻提醒着大家,让本土文化贯穿于幼儿园的文明教育。当这些亲切、耐人寻味的提示语如清泉般流入幼儿的心田,本土文化、文明意识便在幼儿心中扎下了根。
(二)营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和谐氛围
要让幼儿走进本土文化情景,首先要让幼儿感受到爱,才能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兴趣。为此,我园教师利用休息时间,亲手做了大量具有玉林特色的饰物、剪纸、玩具,每个幼儿人手一份,让幼儿拿回家与父母玩乐和分享;还做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服装供幼儿进行表演,并手把手教幼儿吹奏“玉林八音”乐器,在特定的时间段与幼儿用方言进行交谈等,让幼儿深深体会到了教师对家乡、对幼儿的爱,使本土文化的种子在幼儿心中发芽。
(三)设立会走路的图书室
为拓宽本土文化教育渠道,我园图书室打破了以往封闭的管理模式,允许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回班上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也可由家长借回家与孩子一起看。家长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与孩子一起收集资料并关注本土文化教育活动,有的家长还把收集到的资料拿到幼儿园与老师、小朋友一起分享探讨,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本土文化的探索学习兴趣。
二、激活本土文化,丰富本土文化体验
挖掘、筛选、提炼优秀健康的本土文化主题活动内容是开展本土文化教育的关键。在研究中,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课程体系,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本土乡情,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一)取本土文化之精髓,为教育活动所用
1.我园在本土文化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且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并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在众多的玉林文化中,我们主要从教育价值上加以考虑,以典型性、趣味性、简易性、教育性、操作性为原则,挑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玉林特色文化: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玉林八音、岭南古民居建筑群――高山村旧址、岭南工艺精品――玉林茶泡、广西最负盛名的传统名优药――玉林牌正骨水、云香精,以及与幼儿生活密不可分的玉林美食作为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2.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我们梳理并开发了以下主题教育活动:①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玉林八音:《好听的六席》;②岭南古民居建筑群――高山村旧址:《认识高山村》;③岭南工艺精品――玉林茶泡:《神奇的茶泡》;④传统名优药――玉林牌正骨水、云香精:《宝宝受伤了》;⑤吃在玉林――“玉州美食街”:《玉林牛腩粉》《文叔牛干巴》《香脆白散》《嫩滑、松脆肉丸》《大肉云吞》。以这五大主题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我们构建了名为《小宝走玉城》的园本课程。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本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对于全体幼儿共同感兴趣或有共同经验基础的内容,甚至需要全体幼儿都掌握的知识性较强的活动内容,我们采用集体教学方式进行;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适时将区域活动纳入课程体系,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的活动区域,投放一定的材料,让幼儿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巩固了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课程的自主性,同时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了每个幼儿快乐、均衡地发展;将更多的本土民间游戏融入全园性户外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收获成功,回归自然。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本土文化知识明显增长,本土文化也悄然走进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
三、借助本土文化,弘扬本土文化旋律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成长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的生活根植于其所处的文化土壤中,而日常生活则是文化的体现。玉林的本土文化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丰富的知识,蕴涵着浓浓的乡情乡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文化滋润幼儿的心灵,让本土文化知识的精华充实幼儿的心胸,从而弘扬本土文化的主旋律。
(一)认识乡粹,弘扬本土文化
采茶调是我们玉林的乡粹,但幼儿接触不多,所知有限。我们经过多方搜集、整理,改编有关采茶调的材料,去芜存菁,深入浅出地向幼儿进行介绍,选取简单易懂的曲调教幼儿练唱,生成主题活动及舞蹈,并通过讲故事、观采茶、看舞蹈、听唱腔、画国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认识采茶调、喜爱采茶调,懂得采茶调是玉林文化的瑰宝。
(二)演示实践,感悟家乡风采
玉林的文化风俗、特色小吃既独特又丰富,如舞龙舞狮、威风凛凛,八音演奏、余韵绕梁,采茶牛戏、优美动听,牛巴肉蛋、满口生香。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幼儿特色教育课程,或生成主题活动,或渗透到区域活动中,或投放到早锻炼和全园性户外活动中。此外,我们还通过多媒体以及老艺人、教师的演绎,带领幼儿进行捶肉蛋、舞狮子、大头娃娃、六席演奏等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家乡的风采,并获得知识、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走进自然,拓展幼儿视野
为了让以本土文化为载体的园本课程取得理想的效果,让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我们想尽办法在园内为幼儿创设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并让幼儿走进自然,利用幼儿园地处古老的州社区的优势,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教育。
近一年来,我们带领幼儿走遍了玉林城区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工艺厂等。在这些自然和历史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孩子们可以畅快、自由地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提高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也拓宽了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兴趣更加浓厚,使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四、构建家园共育平台,促进本土文化升华
幼儿教育是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过程,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本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做好家庭和社区工作,构建现代化家园共育平台。
(一)增强服务意识,改变家庭教育观念
开辟多元化的家长参与渠道,不断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是我园的成功经验之一。我们精心组织本土文化家长学校讲座,编撰本土文化家教教材,开展培训班、交流会、家长助教等活动,提高家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为家长提供施展特长的平台,引领家长走进本土文化教育,从而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二)注重家庭、社区等多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在本土文化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环境材料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发动家长参与到本土教育活动中来,充分挖掘家长们的教育资源,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让家长进入课堂,为幼儿介绍玉林八音、指导幼儿做白散等。积极组织并邀请家长参加各项亲子活动,如春游、登山、超市购物等,带领孩子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同时,我们还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发动家长搜集民间故事、童谣、民间游戏、民间音乐等,拓展了教育资源,丰富了幼儿的学习内容。
州社区蕴涵的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在本土文化教育过程中,我们积极与社区联系沟通,挖掘探索、有效整合本土文化资源,使社区成为幼儿体验本土文化的平台,有效地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我们还服务社区、回馈社区,通过组织幼儿、教师到社区演出或宣讲,丰富社区群众的业余生活,做到了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
篇10
一、让实践有“实”
实践课,顾名思义,重在“实践”。然而,据笔者了解,目前各个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常见的有这样两种课型:一种是制订计划型。即学生坐在教室里,由教师将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的主题告诉学生,然后学生们分小组讨论活动目标、任务分配、任务过程等。虽然整堂课热热闹闹,但是却给人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另一种是汇报型。即学生将“实践”后获得的知识、成果等,向大家汇报一下,整堂课在学生妙语连珠的言语中结束。可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那就不得而知了。这样的课不能算“实践”课,顶多算“模拟”课,毕竟说与做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笔者觉得倒不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做点具体的小事情,实践课毕竟还是需要“实”一点。
二、让实践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觉得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越好,让学生在活动还没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例如我校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挖掘身边的资源,在校园里开辟了“小小农庄”,在活动之前学生们就早已跃跃欲试了,也正是这种心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兴趣高昂。
三、让实践有“炼”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中指出:“增设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展示,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在课题实施阶段,开展各种调查与采访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安排学生与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调查活动,在分工中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同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着眼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让实践有“悟”
综合实践活动所强调的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去调查,去研究,去感悟。学生们在实践中经历成功、失败、欣喜、沮丧后,就会有自己的感悟,虽然是初步的、稚嫩的,却也是非常可贵的。如我校开展的《小小农庄,快乐多多》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在农庄里播种、浇水、施肥,学当农民,对那些蔬菜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知道了蔬菜的生长过程,懂得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也从中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了真实的实践,学生也就有了真实的感悟。
五、让实践有“延”
笔者认为让实践有“延”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实践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课内实践指导课外实践。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形成高尚的品质,拥有过硬的素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养成的好习惯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才是综合实践课的真正意义所在。其二,一个主题研究的结束,并不等于实践活动的结束,实践活动应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