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导范文
时间:2023-04-05 01:0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准确获取地理信息
在文综背景下的地理高考关注四项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即传统意义上的审题,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审题能力是学生成绩提升的瓶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是解题的基础。因此提高地理试题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是做好答题指导的关键。
地理试题依托文字、图像、图表承载信息,寻找命题的切入点。综合高考地理学科考查的特点,可将试题信息分为以下四类。
1.题目文字信息
题目提供的文字信息包括背景材料、图像注解、甚至包括图名信息。
2.图像图表信息
区域图、光照图、等值线、统计图、剖面图、分布图、关联图、景观和漫画。
3.试题问题信息
问题也是试题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具有鲜明的指向性。
4.试题答案信息
主要表现在选择题中,表现为显性和隐性,选择题中的答案是显性的,从答案入手进行反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隐性答案信息表现为上一题的答案是下一题的得分点,解题时要注重前后题思维的联系。
地理试题往往通过文字、地图、表格等不同形式相互组合提供解题所需的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时要从整体综合考虑,最终提炼出有效的地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的结果。
二、科学把握命题意图
命题意图就是试题的考查目的、设计意图。弄清命题意图,就能以最佳的方式答题,得分率当然也就得到提高了。在知识层面上,应首先审清题目的意图是什么,即考什么问题。在能力层面上,就是弄清题目的考查方式。关于能力的考查一般有六个层次:一是判断,包括时间判断、空间判断、对错判断和预测判断等;二是描述,包括对地理概念的描述、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对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要点的描述等,当然也可以有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三是阐释,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推理,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如成因分析、原理运用等;四是评价,包括合理性评价、意义评价、优劣评价、利弊评价,注意关注与时俱进,因为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地理观念也要不断更新;五是对策,也就是采取的措施,包括探索解决方法、寻求实施途径和提出解决措施等。
三、熟练掌握答题技巧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中考生的表现,在考前指导学生掌握高考中不同题型的的答题技巧,对提高文综高考中地理试题的得分率至关重要。这里分三点加以说明。
1.辨析基本地理概念,把握答题方向
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很多考生失分都与基本概念把握不准相关。高考题目的内容和形式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基本概念。考生如果能深入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面对纷繁变化的高考试题,考生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处变不惊了。
纵观近年高考,考生主要存在这么几个误区:
(1)日常用语与专业用语的混淆。如平时讲的早晚问题与地方时“东早西晚”混为一谈;“同时日出”与“日出的时刻(地方时)相同”;悬崖与陡崖;狭义的农业即种植业与广义的农业等等。
(2)关联概念的混淆。如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水利资源与水能资源、天气与气候、地震震级与烈度、太阳高度与下午太阳高度、干旱与旱灾、地形地势和地形类型及地形区、绝对数量与相对数量(如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增长率、总数与比重等)等等。
(3)题目给的“新概念”。在高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所谓“新概念”,如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中的选择题第5-6题给出的“云量”,这种情况往往使许多考生产生畏惧心理,造成答题障碍。其实,高考试题中新概念的出现也是高考以能力立意的一个表现,而且这种“新概念”一般难度不大,只要在考前给考生足够的心理诱导就问题不大了。
2.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
高考的设问中的关键词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设问的主体部分,告诉学生划分出主、谓、宾、定、状等成分,二是非学科知识的关键字眼,如“都”“绝对”“无”“最”“有利”“不利”“不同”“相同”“差异”“比较”“相比”等,在审题过程中可以进行必要的标注,避免关键时刻出现失误,造成失分。
关键要做到抓住试题中常见的指导用语,按要求做答,要文字准确,条理清晰,扣准得分点。
3.把握各种题型的答题基本技巧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模式与技巧,下面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简单加以说明。
选择题解题常用方法有三种:
直选法(再现法):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排除法:适合一般有一定难度的试题,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优选法: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非选择题一般的答题步骤有:(1)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2)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3)特征描述,明确方向;(4)阐述成因,要熟练调动运用已有知识;
(5)气候分析;(6)区位问题分析;(7)社会经济因素分析;(8)资源环境问题分析时。
四、语言表达科学规范
高考的得分最终要通过学生在试卷答题卡上的答题来实现,因此语言表达科学规范是提高高考成绩的唯一途径,要求学生答题时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语言要科学、准确、简练。就是要用地理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切忌用大白话,关键词要准确无误,不说废话,严格按题目要求答题,语言表达准确简洁。
其次提倡先定性描述,然后具体分析。答题时先整体思考答题要点,然后逐个要点简明扼要依次回答,避免答题杂乱无章,前后矛盾,要把最重要的要点写在前面。如果有多点,提倡分点答题,或者用分号隔开,让人一目了然。
再次要求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我批改作业和试卷时,每次都进行必要的关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意引导,长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至关重要。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1.关注地理老师的语言示范作用。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发挥教师语言的榜样作用。
篇2
一、选准第一志愿
由于绝大多数院校的招生名额从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特别是名牌院校、热门院校、热门专业一般都不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要慎重填报各录取批次的第一志愿,尤其是根据自己的成绩所定位的那一个批次的第一志愿。第一志愿是靶心,如果没有瞄准,就不可能一击而中。
2006年理科考生彭浪,考了558分,高出重点批控制线27分,他很自信地填报了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可惜未被录取,选择了复读。电子科大去年在重庆招生,录取最低分超过重点线31分,录取平均分超过重点线65分,而该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去年录取的最低分和最高分分别高出重点线60分和106分。显然,彭浪的分低了,没有瞄准第一志愿,所以只能走复读之路。
而刘富钰、杨静、卓君、蒲世永、王鹏等5人,也分别高出重点线20分左右,他们第一志愿坚定不移地填报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均被中石大录取,并读到了理想的专业(分别是测控、工程力学、热能与动力工程、测控、船舶与海洋工程)。
二、要看收费标准
三本院校收费较高,这是许多考生都了解的,而一本院校也有收费很高的专业,却被一些考生忽略了,录取以后家庭无力承担,只得放弃入学。文科考生邹雨丹同学,高考考了576分,高出文科重点线20分,她填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护理学专业。因这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每年收费16500元,她看成了6500元。由于家庭无力承担这笔学费,她放弃了入学,选择了去别校复读的道路。
重庆南开中学的文科考生王嘉丽,去年高考考了639分,她的“北大梦”虽没有圆,但她选择的余地非常大,如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她都可以去。不过,他们全家和我商量以后,决定不读纯文学或纯文字的专业,而读财经管理类专业,以发挥她外语、数学等特别好的优势,随后选报了上海财经大学的财经管理专业。这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每年收费15000元。他们家庭站得高,看得远,又有经济能力,她愉快地上学去了。她8月3日就到了上海,参加了华东师大举办的英语短期培训班,以便为入学后的全英语上课打好基础。
三、内外结合,避免志愿扎堆
实行考分公布以后填报志愿,往往容易出现志愿扎堆现象和志愿内倾现象。以重庆大学为例,本科第一批文科计划招生97名,理科计划招生1327名,是个招生大户。许多考生认为招生计划多,容易被录取,因此很多人都填报了重庆大学,于是出现了志愿扎堆的现象。结果,重大的文科和理科录取最低分分别高出重点线40分,许多考生落榜。
往年是高考前填报志愿,许多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都不敢报考重点大学。现在公布考分以后填志愿,只要上了重点线的考生,都敢填报家门口的重点大学。许多家长怕子女走远了不适应,会吃苦头,又考虑离家近,花费少,还考虑近处好找实习单位,就业好找熟人关系,就出现了严重的志愿内倾现象,也出现了“双亏”局面:对外地招生高校来说,未完成当地招生计划,这肯定是损失;对考生而言,则会丧失了宝贵的深造机会。
其实,好儿女志在四方,祖国处处好上学。又以2006年的重庆为例,省内计划约占40%,省外计划约占60%,省外高校占了计划数三分之二的天地。从录取的实际结果也可以看出,省外高校即使提档线高出了重点线,但高于重点线40分以上才达到录取线的,毕竟不多,也没有像重庆大学那样,有相当多的学生掉榜的情况。所以,要冲破狭隘的地域观念,东西南北皆宜上学,内外结合,内外平衡,就不会出现严重内倾和志愿扎堆现象。
四、留意学校层次和办学地址
本科第二批的院校中,有些本不是二本的院校放在了第二批院校中,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它本是独立学院(即三本),却安排在二本里招生,这种学校的层次要注意区别,不然会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其实,最大最显著的区别点在于收费,它们比普通二本院校高近万元。我校考生李秋同学,就是在得到通知书时,才知道这一点的,他不得不放弃了入学就读。
还有一种情况是考生普遍没有注意或不懂得注意的地方。如同是一般本科的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前者放在一本批次里,后者放在二本批次里。并且,重邮大的应用技术本科和重交大的应用技术本科,前者放在二本批次里,后者放在三本批次里,这是让考生弄不清楚的地方。而且,重邮大的普通本科代码是5002,应用技术本科代码也是5002,只是专业代号安排不同,普通本科专业代号是(01)―(30),收费一般是4500元一学年;应用技术本科专业代号是(31)―(32),收费一般是9000元一学年。这种情形,不要说外地考生,就连重庆本地考生都不容易明白。
重庆市招生办,一般把一般本科院校放在本科第二批次里,把应用技术本科、独立学院本科、民办院校本科放在本科第三批次里。学校招生代码一般是4位数,由各省招生办确定;专业代号一般是2位数,由各招生学校确定。
办学地点也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得到录取通知书时才后悔了,因为不是自己当初想去的地方。如暨南大学就有广州、珠海、深圳三个互不相连的地方。还有如重庆师范大学,同是本科第二批次的专业,却有老校区、大学城校区、重庆北碚区团山堡、重庆渝中区龙隐路四个互相隔得很远,校园建设差别很大的校区。有的考生当初只考虑了专业,没有细看办学地点,一旦到了条件较差的校区,才后悔了。即使勉强去上了学,或者复读第二年再到理想的校区去就读,这个代价都不算小。
五、同批次志愿要填满
理科考生王琳,考了534分,仅高出重点线3分。最初,她只填报了上海交大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所高校,还空着4格不填。我做她的工作,说她的考分进不了这两所高校,但她坚持不改动。在这种情况下,我劝她把吉林大学等四所高校填上,把本科第一批次的志愿填满,这个意见她采纳了。最后,她被列在志愿表的第三个高校――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了。我当时正在山东旅游,她用电话告诉了我这个她意外的好消息。
六、既选大学,又选院系
我校考生郑谷早,本科第二批第一志愿填报了长江大学,被该校录取。这所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在全国所有本科院校综合排名中名列第160位左右,是所相当不错的大学。能被该校录取,郑谷早同学十分高兴。该生高考失误,仅考了476分,刚好达到重庆市二本录取控制线。他是重庆市优秀学生干部,按规定加10分,这样,他以超过10分的分数,被他所填的第五个专业――5年制临床医学录取了。这是他喜欢的专业,也是许多考生羡慕的专业,所以,他更是高兴异常。
进校以后,他却高兴不起来了。医学院的条件很差,教室、寝室都很陈旧。每间寝室5张双人床,住8个学生,另空两个上铺放东西。寝室内没有搁物柜,更没有卫生间和阳台。甚至许多老师的办公室,就设在学生寝室楼下。总之,条件十分差,与他想象的大学相去甚远,他感到很失落。过了几天,他才了解到,该校是四所学校合并的,形成了分散的四个学院,其中两个学院条件很好,一个学院较好,唯独他所在的医学院最差。
七、读大学应有吃苦思想准备
篇3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解答不同类型试题的方法。
一、理解型试题。
【考查方向】这类试题侧重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命题的着眼点是文中的词或句子,一般要求回答其含义、作用、表达效果等。
【解题技巧】
1.理解词语。①准确把握词语的基本意义,并结合语境,从上下文中寻找与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整合为答案。②根据文意和作者的表达意图,发掘词语的比喻义、象征义。
2.理解句子。①内容方面,透过关键词把握语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态度。②结构方面,根据语句位置与上下文内容,判定语句结构作用:①开头句,领起下文,作好铺垫,制造悬念,奠定情感基调。②结尾句,总结上文,升华主旨,照应上文,结构圆合,卒章显志,点明中心。③修辞效果,对比、衬托突出强调,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典型例题1】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2011年高考重庆卷14题)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技巧运用】一是审视语境,把握全段主旨,然后将句子放在段中思考。“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从下文看,有一点必须明白,即不见真心的客气,不是诚意。二是注意关键词“大方”“合身份”“太贱”,分别理解为“适度”“得体”“降低诚意的价值”。
【参考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二、分析型试题。
【考查方向】这类试题侧重对作者思想情感、观点态度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句子、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命题的着眼点通常是句子、段落,甚至全篇,一般问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等。
【解题技巧】
1.利用题干、文本中的提示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原因;从思想、结构、修辞等方面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妙处)。
2.注意内因、外因两个方面的分析:一是内因分析(事物本身的原因);二是外因分析(与之相关事物的分析)。
3.抓住描写对象的不同特征,多角度的分析蕴含在文句中的思想感情;透过描写的表象,发掘文中的比喻意、象征意、情韵意等深层内涵。
【典型例题2】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2011年高考四川卷17题)
他站在爸爸的书桌上,踮着脚用力拉,连链子都纹丝不动。铃顶绿森森的,露出一丝白光。那是裂开的缝隙。链子和铃项粘在一起.锈住了。
如果把它挂在廊檐下不让雨淋,如果常常给它擦油,是不是不至于?
“它已经很古老了,总有这么一天的。”妈妈叹息着,安慰勉儿。
花园失去了共同的声音,大家都很惶惑。玉簪花很快谢了;紫薇的绉边小帽都掉光了;马缨只剩了对称的细长叶子敏感地开合,秋雨在叶面上滑过。
那只锈损了的铁铃铛被取下了,卖给了古董商。勉儿最后一次抱住它,大滴眼泪落在铃身上,经过绿锈、裂缝和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缓缓地流下来。
【技巧运用】分析句子的“妙处”,要学会多角度、深层的分析。一是从勉儿的角度看,这个细节表现了对爸爸的深切怀念;二是从“爸爸”的角度看,句中的关键词“绿锈”“裂缝”“波纹”等,是父亲人生的写照;三是文章结构上来看,文末的语句总是用不同的方式结束全篇,这里是形象的细节描写,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同时也是对标题的呼应。
【参考答案】①写勉儿的“大滴眼泪”,表达勉儿的伤痛和对爸爸的深切怀念,细节描写生动感人。②风铃的“绿锈”“裂缝”“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就是爸爸艰辛而疲惫的人生写照,表达了对爸爸的深沉赞颂之情。③在形象的细节描述中收束全文,融入情感,深化意蕴,照应标题。
三、概括型试题。
【考查方向】这类试题侧重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语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内容进行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一般问句、段,甚至全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观点、内涵,或要求根据文章的主旨。
【解题技巧】
1.概括内容要点。①锁定内容要点所在的范围。②分析原文的层次,概括出每个层次的中心。③根据开头句、议论句、抒情句,表示事物性质态度的形容词概括答案要点。
篇4
关键词: 《考试说明》 能力要求 复习效率
多年来,学习《考试说明》更多的是关注考试范围和内容的变化,往往忽视《考试说明》一些基本的功能和要求,这样是不能真正挖掘和发挥《考试说明》的功能和作用的。下面,我就《考试说明》对高考后期复习的指导作用谈谈认识。
一、引导师生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高考总复习的第一轮复习中更多的是偏重于基础知识的解读和记忆,未能真正体现《考试说明》中对学科能力的全面要求。
《考试说明》突出强调了高考命题一贯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在高考功能上坚持“两个有利”的原则,即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良好学习潜能的优秀新生,有利于促进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二是在考查方向上坚持在考查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历史学科能力。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高考的选拔性要求和考查的重点――历史学科能力,正是中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方向。
《考试说明》的第四部分“考核目标与要求”共有四大项各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3.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在《考试说明》的第五部分“题型示例”中把“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四个方面十二级的能力层次要求,都结合典型题例进行说明,都体现出新高考命题加强对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材料信息能力的考查,加强对考生理解和诠释历史能力的考查,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独立地发现历史演变的规律和诠释历史事物的价值。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掌握。
我们在高考总复习的后期复习中,要充分发挥《考试说明》对高考复习的导向作用,把这些层次的能力与要求落实到历史学科的学习和复习中,培养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二、利用“考试内容”,查找基础知识的缺漏。
《考试说明》中“Ⅲ.考试范围和内容”是关注最多的地方,主要是了解与往年相比,考试内容“增加了什么?”“又减少了什么?”,就以此为依据,进行深入研究并作为复习重点。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试想,如果这部分内容没有变化,那么考试说明也没有使用价值了吗?其实,《考试内容》是基本稳定的。经过一轮轮复习,是否清楚高考历史有哪些重要知识考点,自己掌握较好的有哪些?有哪些没有掌握?知识结构是否完善?
《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和内容”的“古代中国”部分有以下内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3.中同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以上内容区区四百多字,集中在一目了然的方寸区间,高度概括了必修Ⅰ、必修Ⅱ和必修Ⅲ三本教材中有关古代中国历史的主干知识。它把教材中数十页的内容集中起来,是非常精简的知识提纲,是很好的复习指南,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建议可采用以下方法使用《考试说明》的这部分内容:一是根据《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逐一落实每一个知识点,查缺补漏,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二是参照以上内容,甄别主干和非主干知识,集中力量复习巩固主干知识。如关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部分内容,重点考查的有四条,分别是:“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秦始皇征匈奴,修长城”等并非是要考查的主干知识,这些内容即可淡化。
三、认真领会“考试范围和内容”中的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地复习。
利用《考试说明》让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形成知识的脉络化,将分散的知识点有规律地串联,把许多零零碎碎的历史知识点建成立体的历史知识之树,提高高三历史复习效率。
四、依据整体性原则学习《考试范围和内容》,宏观把握历史知识。
学习历史,胸中先有一个宏观的大框架,将所学知识条理化、序列化并内化于原有的知识系统,这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正确法则。依据整体性原则,以宏观之着眼点看待历史,不拘泥于具体的人物事件,而是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并前后连贯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压缩性的特点纲领。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记忆分散的,不可能把历史学好。后期复习,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强化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以下为“考试范围和内容”中“近代世界”的部分内容: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3)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篇5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四川 吴启勇)
一、高考语文复习中的问题
如何进行语文复习才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有利于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呢?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是能妥当地安排好语文复习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认为复习不复习一个样,随意复习,连考试范围,有多少个知识点都不闻不问。
方法:为了赶进度,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堂堂填,天天灌,学生无暇动脑与动手;复习无计划,见到什么复习什么;只练不讲评,公布答案就完事。
资料:滥发资料,整天做练习,消化不良。
时间:为赶进度“开快车”,煮“夹生饭”;“老牛拖破车”,考试日期到了还未复习完一个循环;无计划无目的,听其自然,复习到哪里算哪里。
二、控制论及其核心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曾说过,所谓控制就是“根据过去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控制论的核心是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人们要实现主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就得有意识地对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反馈信息主要是通过评价发生的,并进而提出了诊断性评价(学生入学时对学生的认识和情感评价)、形成性评价(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更为全面的评定)。通过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转换,形成“螺旋式”反馈信息网,教学信息能够及时反馈调节,教学不断向最优化发展。
三、高考语文复习中的控制思想
将控制论思想运用到高考语文复习中,就是要随时通过反馈来掌握复习现状与目标间的距离,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最优化。为此,在复习过程中,应经常搜集学生对复习内容、方法的看法,可采用个别谈话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便及时调整复习节奏、方法等。
传统的语文复习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安排学生做练习的单向信息传递的过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觉得语文复习不复习一个样。如图一:
定向讲知识(师)做练习(生)讲评(师)
而采用反馈式复习,则有助于教学双方充分的信息反馈,能使学生从被动的接收状态转变为富于强烈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便形成能力,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如图二:
(附图 {图})
四、教学实践
根据反馈原理,要实现语文复习过程的最优化,就必须对复习信息实行目标控制、结构控制和数量质量控制,即定向、定量、定势、定序和定度。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谈笔者在高考复习中的一些探索。
(一)定向控制
篇6
一、有的放矢,了解高考英语写作要点
要对高考英语写作的题型及内容有所了解,才能把握好高考英语写作的考点,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及方法。纵观近几年各省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测试的命题思路,有一种从指导性写作逐步向半开放式写作过渡的趋势。半开放式写作,具体地说,就是给考生们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图、文或图文结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进行书面表达,这样的考题形式,既限制了考生随心所欲的思维,又给予考生适当的发挥空间。这种命题方式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而在文体方面,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及书信为最常见的写作题材。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写文章就像工厂里制造一台机器那样,首先要确定机器由几部分组成,然后对这几部分分别细化,形成初步的设计图;再根据要求对初步的设计图进行完善、补充、修改,随之形成最终的设计图;然后我们再按照图纸的设计,使用我们所掌握的零件去制造出机器;同样的道理,学生写作时可参照以下模式:
1.理解话题:学生在动笔前必须对指定的话题进行反复细读,认真思考,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了解出题者的意图,这是进行写作的第一步;
2.明确文体,确定人称时态:这一阶段的判断中,主要强调近十年高考最常见的两种文体:(1)说明文:必须按照事物的原貌加以说明、介绍、解释,常采用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也常使用;(2)记叙文: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描述本人的经历或耳闻目睹之事;或用第三人称讲述他人的事情,如果是过去的事情,要用过去时。
3.初拟提纲,再理解话题:明确文体的基础上,草拟写作提纲;提纲是文章的骨架,可以是一句活,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由于考试时间所限,提纲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体现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路;目前绝大部分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还习惯于使用母语进行构思,然后将构思好的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关键在于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必须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4.开始写作:提纲完成后,应根据提纲充实内容,如果说提纲是骨架的话,那么这时你必须将骨架填充血肉;具体的说就是要扩展要点,连词成句,适当地变换句型,组句谋篇成文;注意应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用词准确、语法概念清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然后在写作完成后,还要对文章进行快速的检查,减少单词的拼写错误和句子表达的错误。
二、高考英语写作指导的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对历年高考英语写作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1.细读材料,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书面表达题所给材料的全部内容,准确理解题目要求。需要认真审查的内容有:(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否已给出;(2)用第几人称写作,书面表达要求中会明确指出使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3)提供的情景是图画、图表,还是提纲,如果是连环画,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确定合理的情节发展;(4)是否提供参考词汇,如果提供有参考词汇,写作中最好要用到;(5)采用什么文体,如果是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和结论三部分。如果是应用文,要注意其格式。如果是记叙文,要抓住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情起因、事情的发展与结果。
2.恰当选择词语和句式
认真审题后,就可以列提纲了,将重点单词、短语、句型写在提纲里,关于选词切忌使用生僻词语,要求做到用词准确、得体、达意。选择句式时,尽量使用多种句式,如强调句、倒装句、各种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固定句型等,长句和短句视情况交错使用,这样可以提高文章的档次,使文章生辉。
选词大多是在一组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进行。例如,我们要表达“好”这个意思,一般来说,大家会马上想起“good”,因为口语中我们经常说agoodfriend、goodluck、agoodpicture等。但是,在不同的短语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英语单词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形象。
3.多背常识性语句,扩大知识面
语言是有规律的,不同体裁的书面表达都有其常识性语句。如果同学们平时有大量的语句积累,在写作时就能把积累的东西调动起来。这些常识性语句既可增加文章的连贯性、逻辑性和可读性,同时还能提供地道的表达方式。写人物介绍时,应着重写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高、健康状况、业余爱好、工作态度、与人相处和社会评价等语句。例如:lipingisagoodteacher,whoisthirtyyearsold.heis175centimetrestallandheishealthy.等。
【参考文献】
[1]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
[2]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
篇7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好比“天下”,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泰山”,数学思想方法引领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近年来,在课改的深入发展中,高考数学试题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越来越重视,目的在于考查学生依托主干知识、创设情境,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意识。高中数学思想方法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和必然与或然思想。下面结合2013年高考数学福建理科卷对其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试作分析。
一、2013年高考数学福建理科卷对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的分析
1.函数与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体现的是变量运动的观点,用来研究数量关系;方程思想:体现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因为函数问题与方程问题是相通的,因此我们往往通过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来处理变量之间的关系。高考对学生素养考查有以下三个层面:一是知识层面,学生能将函数方程思想看做知识;二是能力层面:学生能运用函数方程思想相关能力解题;三是素质层面:学生能在情境中,通过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表1说明,全卷21道题中,有一半以上题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第8、10、15、17、20题重点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
6.一般与特殊思想。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由特殊问题一般化,也可以由一般问题特殊化。如构造特殊函数,特殊数列,特殊方程,图形中的特殊点,特殊位置,参数的特殊值,等等。
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中也体现一般与特殊的数学思想。
二、高考数学命题对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的特点及对高三复习的启迪
1.高考对数学思想的考查贯穿全卷,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数学思想为灵魂。对考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重点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能力层次。题型多样化,有涉及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难度有大有小,大部分压轴题都综合考查多个数学思想,可以说从头到尾整套试卷都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2.对高三数学复习的几点启示。
篇8
语境理解要求高、内容跨度大、选项干扰性强、题干迷惑度高、一题涉及多个知识点。这样的设计使试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对同学们的要求就更高了。这样的试题要求同学们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有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理解技能。
二、近年高考单项填空题的命题趋向
1. 知识覆盖面广是单项填空的重要特点之一。试题包括冠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动词、复合句、强调句、感叹句、反意疑问句、省略、倒装、it用法等。
2. 动词为考点。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动词(短语)辨析、虚拟语气、主谓一致等。
3. 纯语法规则测试试题逐年减少,考查英语的运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试题逐年增加,突出语境的作用。这要从具体的语境入手,从交际的场合和英美文化习惯去考虑问题。重点突出下列四个方面:情景会话用语、语法加语境、语法加上下文、语法加比较辨析。
4. 语言地道,语境仿真,不少题干以对话形式出现,间接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这样的题目能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词汇内涵和分析语境的水平。语言运用能力强的同学做起来得心应手,而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规则的同学面对特定的语境会茫然不知所措。
5. 增加了对词义辨析的考查。重点考查动词(短语)、名词(短语)、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短语)等的辨析。同前几年比较而言,近年大多数试卷考查辨析的题量都在增多。这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6. 出现了文化知识的考查项目。主要涉及西方文化或谚语。
7. 总体难度有所下降。近年来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改变了以往死抠语法的现象。高考单项填空难度的降低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向。
8. 单项填空题的改革。单项填空题长期以来以15题呈现,但广东卷2007年起删除了单项填空题,新增了语法填空题;继湖北卷单项填空题由过去的15题缩减为10题后,四川卷从2013年起单项填空题量由以前的20题减到10题,这是高考题的新走向。
三、单项填空题的解题策略及指导
近年来,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的不少试题体现了新的句型、新的结构和新的考点,因此,对解答此类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排除定势思维的影响,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巧解单项填空题,提高准确性。
1. 找准关键的提示语
注意and, but, so, otherwise等并列连词的使用,这几个词表示前后分句的句意关系是并列、转折、因果、递进或相反。若前面是个句子,后面也是个句子,反之亦然;若连接的是几个动词,这几个动词也必定是同一时态或同一形式。
[考例]Ive lived in New York and Chicago, but dont like of them very much. (2013年山东卷)
A. either
B. any
C. each
D. another
[解析]选A。but表示转折,前后句子构成对比。我在纽约和芝加哥都居住过,但这两个地方我都不是很喜欢。短语notWW(…WW)either=neither意为“两者都不”。
2. 谓语动词判断法
抓住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判断正确答案。
1)及物动词,其后须接宾语,要么后接oneself,如果其后既没有接宾语也没有接oneself,那么该词应用被动结构。如:
[考例]①Shortly after suffering from a massive earthquake and to ruins, the city took on a new look. (2013年江苏卷)
A. reducing
B. reduced
C. being reduced
D. having reduced
②Some people care much about their appearance and always ask if they look fine in ________ they are wearing. (2013年上海卷)
A. that
B. what
C. how
D. which
[解析]①选C。reduce是及物动词,其后须接宾语否则就得用于被动结构。而A和D是主动结构,reduce后面没有宾语,故排除A和D;再根据连词after,判断C项符合题意。
②选B。分析句子结构,发现wear是及物动词,其后须接宾语,但wear后面没有宾语,且wear也没有用被动结构,故判断wear的宾语就是空格上的那个词,唯有what可以作宾语。
2)不及物动词,顾名思义就是不须接宾语的动词。如:
[HJ2.1mm][考例]When I arrived, Bryan took me to see the house I would be staying. (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
A. what
B. when
C. where
D. which
[解析]选C。定语从句I would be staying修饰名词the house,从句中stay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不需要再接宾语,故引导词用where。
3. 标点符号判断法
标点符号有时起着关键作用,有无标点符号,会直接影响到正确选项的确定。在单项填空题中,题干往往由几个部分组成,中间有逗号隔开时,一般要用连词或关系代词;但是,当前面分句中已用了连词时,后面就不能再加连词了。如:
[考例]①Mo Yan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2012, made on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ongheld dreams come true. (2013年安徽卷)
A. it
B. that
C. what
D. which
②When I was little, my mother used to sit by my bed, me stories till I fell asleep. (2013年重庆卷)
A. having told
B. telling
C. told
D. to tell
[解析]①选D。因为有逗号隔开,后面必须是从句,判断A和B是错误答案。再根据句意,判断C项也不合题意。
②选B。因为逗号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后面不能再是句子,排除C项;根据后面的时间状语till I fell asleep判断,tell与sit是同步伴随的关系,故应用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作伴随状语。
4. 排除法
排除句子中的某些成分,使其变得直接、简单,从而快速、便捷地找出正确的选项。下面几种情况常用排除法:
1)题干中有插入语或介词短语。如:
[考例]① “Never for a second ,” the boy says, “ that my father would come to my rescue.” (2013年江苏卷)
A. I doubted
B. do I doubt
C. I have doubted
D. did I doubt
②Before you pay a visit to a place of interest, look in your local library a book about it. (2013年安徽卷)
A. on WBB. at
C. for DWD. to
[解析]①选D。去掉插入语the boy says,不难看出原句变为了Never for a secondthat my father would come to my rescue. 这是否定短语Never for a second位于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装。
②选C。如果去掉介词短语in your local library,很容易看出本题考查短语look for a book。
HJ2.1mm2)题干中有定语(从句)。如:
[考例]The Smiths are praised the way they bring up their children. (2013年山东卷)
A. fromDWB. by
C. at DWD. for
[解析]选D。句中they bring up their children是定语从句,修饰the way。be praised forWW(…WW)“因……而受到称赞”。
3)题干中有状语(从句)。如:
[考例]I felt very tired when I got home, and Istraight to bed. (2013年重庆卷)
A. go
B. went
C. had gone
D. have gone
[解析]选B。and前后各是一个并列句,前分句中含有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当我到家时”,可以删除,不影响做题。省略后即:我感觉很累,我直接上床睡觉了。因前面用了一般过去时felt,故后面直接用过去时went。
5. 还原法
即通过还原题干的本来面目,使句子意思更明确。
1)被动语态还原成主动语态。如:
[考例]This project requires close teamwork. will be achieved unless we work well together.(2013年安徽卷)
A. Nothing
B. Anything
C. Something
D. Everything
[解析]选A。句中will be achieved是被动语态,如果还原成主动语态就是We will achieve unless we work well together. 根据前后判断,不难看出这里应填Nothing。
2)问句还原成陈述句。如:
[考例]—Was it by cutting down staff she saved the firm?
—No, it was by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2012年上海卷)
A. when
B. what
C. how
D. that
[解析]选D。如果把本句还原成陈述句It was by cutting down staff she saved the firm,不难看出本句是强调句型。
HJ
3)感叹句还原成陈述句。
感叹句将原本可以正常表述的内容,从中间断开,将后半段提到前面。这种命题方式既突出了语言交际的特点,又容易增强命题的隐蔽性。如:
[考例]Do not let any failures discourage you, for you can never tell close you may be to victory. (2013年湖南卷)
A. how
B. that
C. which
D. where
[解析]选A。如果去掉for前面的分句及for you can never tell,我们不难看出,本题是由how引导的感叹句充当宾语从句,很快就能看出这是be close to结构的一种变化形式。
4)倒装语序还原成正常语序。如:
[考例]Not until he went through real hardship the love we have for our families is important. (2013年福建卷)
A. had he realized
B. did he realize
C. he realized
D. he had realized
[解析]选B。此题还原成正常语序为:He didnt realize the love we have for our families is important until he went through real hardship。 not和until从句置于句首时,句子用部分倒装。
5)强调句还原成陈述句。如:
[考例]It be the vocabulary that caused you the problem in the exercise because you know a lot of words. (2013年安徽卷)
A. may
B. couldnt
C. should
D. neednt
[解析]选B。分析句子结构,很容易看出the vocabulary是被强调部分,itsWW(…WW)thatWW(…WW)是强调句型。本题考查情态动词couldnt用于强调句型中。
6. 补全法
省略句是最令学生头疼的单项填空题之一,因为其句子成分在形式上已经不完整,造成分析句意时困难,解答此类题时,最好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思维序列中的断点连接起来,降低理解的难度。
[考例]The driver wanted to park his car near the roadside but was asked by the police . (2013年全国新课标I卷)
A .not to do
B. not to
C. not do
D. do not
[解析]选B。并列词but后面的分句用了被动语态was asked by the police,如果还原就成了the police asked him not to park his car near the roadside.为了避免重复,故用了省略结构not to。
7. 直接法
通过上下语言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抓关键词,根据固定搭配以及不同的文化特色,直接找出答案。如:
[考例]—①Would you like a glass of wine?
—. I dont drink. (2013年重庆卷)
A. No, thanks
B. Yes, please
C. I dont like it
D. Its my favorite
②This is by far movie that I have ever seen. (2013年辽宁卷)
A. an inspiring
B. a much inspiring
C. the most inspiring
D. the more inspiring
[解析]①选A。上句问是否喝酒,下句后面说我不喝酒,由此判断这是拒绝别人,故用No, thanks。HJ
②选C。句中that I have ever seen是定语从句,修饰movie。又因定语从句中谓语用了现在完成时,根据定语从句规则:当先行词被形容词最高级修饰时,从句谓语动词用现在完成时。反过来推定,此空须填形容词最高级。
8. 分隔法
有时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本应连在一起的成分分隔开来。如:
[考例]John invited about 40 people to his wedding, most of are family members. (2013年重庆卷)
A them
B. that
C. which
D. whom
[解析]选D。分析句子结构,不难发现,“most of are family members”作40 people的定语,先行词是人,当然选whom。如果把题中逗号改成句号(most还要大写),则选A。
9. 综合法
命题者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因此题目的设置不可能都是单纯用某种方法就可得出答案,大多题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逐步推出最后结论。如:
[考例]①Im calling about the apartment you the other day. Could you tell me more about it? (2013年安徽卷)
A. advertised
B. had advertised
C. are advertising
D. will advertise
②He wrote a letter he explained what had happened in the accident. (2013年江西卷)
A. what
B. which
C. where
D. how
[解析]①选A。分析句子结构可知you the other day是定语从句,修饰the apartment。本题核心有个过去时间状语the other day,故使用一般过去时。
②选C。分析句子结构知,“ he explained what had happened in the accident”是定语从句,修饰a letter。但explain是及物动词,常用于explain sth to sb,句中what had happened in the accident又引导宾语从句,作explain的宾语,先行词是letter,根据逻辑,只能是“在信里”,故把letter当作地点,填where。
10. 语境法
充分利用语境,补全句子或对话。
[考例]—This is your order, a hamburger and an apple pie. ?(2013年安徽卷)
—Ill have it here.
A. Anything else
B. Is that OK
C. For here or to go
D. Something to drink
[解析]选C。如果不看后面一句Ill have it here,四个选项都正确。根据下句“我在这儿吃”判断,是问“在这儿吃还是带走?”
11. 熟记固定搭配
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如动词与副词(介词)的搭配、名词和形容词的搭配、介词与名词的搭配等。
[考例]— Im looking for a nearby place for my holiday. Any good ideas?
— How about the Moon Lake? It is easy reach of the city.(2013年上海卷)
A. by
B. beyond
C. within
D. from
[解析]选C。within reach ofWW(…WW)“某人可以够到的地方,伸手所及的地方”。 beyond reach ofWW(…WW)“够不着,找不到”。
12. 重视掌握一些热点句型
1)祈使句+and/or+表示将来的陈述句。
[考例]Read this story, you will realize that not everything can be bought with money. (2013年四川卷)
A. or
B. and
C. but
D. so
[解析]选B。and后面的分句用一般将来时。
2) when用作并列连词,意为“就在此时(那时)”,常用于was/were about to do sth when WW(…WW);was doing sth whenWW(…WW);had done sth whenWW(…WW)。注意:when从句常用一般过去时。
[考例]Jim a late night film at home when, right in the middle of a thrilling scene, the television went blank. (2013年陕西卷)
A. watched
B. had watched
C. was watching
D. would be watching
[解析]选C。 when前分句常用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或过去将来时。
3)“否定词+a+比较级”表达最高级。
[考例]I myself more — it was a perfect day. (2013年浙江卷)
A. shouldnt have enjoyed
B. neednt have enjoyed
C. wouldnt have enjoyed
D. couldnt have enjoyed
[解析]选D。由后面it was a perfect day判断,此句是句型“否定词+比较级”,意为“我不可能玩得更开心”。
4) it句型(it表示形式,常作形式主语或宾语;表示强调,引导“it isWW(…WW)thatWW(…WW)”强调句;it也可表示指代)。
[考例]① It was with the help of the local guide the mountain climber was rescued. (2013年重庆卷)
A. who
B. that
C. when
D. how
② No matter where he is, he makes a rule to go for a walk before breakfast. (2012年陕西卷)
A. him
B. this
C. that
D. it
[解析]①选B。with the help of the local guide 是被强调部分,如果去掉it wasWW(…WW)that,句子结构依然完整。
②选D。句中it是形式宾语,指代后面的不定式to go for a walk before breakfast。
四、单项填空题学习方法
1. 先全面,后重点:先全面学习所学的知识点,然后重点复习“必考”的考点,特别是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动词(短语)辨析以及定语从句、名词从句、状语从句。
2. 多练习,抓重点:应该做一些代表性的练习,并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3. 多归纳,多总结:注意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以及一些习惯用法,提高自己适应具体语言环境的能力。
篇9
【关键词】高考英语 全国卷 英语教学 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38
高中英语教学一直受到高考政策、课改要求的影响,并依次为依据进行调整和适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随之关于或将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通知下达,对于高中英语教学又是一个重大的影响。不久的将来,高考全国卷将全面实施,而自主命题将被取消的政策,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又是极大的波动和影响。因此,在这样大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指导高中英语教学在平稳有序中实现调整和转变,实现平稳过渡,促进高中英语的有效教学,是值得英语教师思考的。所以,有必要就之前的高考英语全国卷做一个分析,并结合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做比较,实现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就高考英语全国卷来看,其题型与四川地方命题大体相似,只是高考英语全国卷有种新题型,即“语法填空”,全国卷的考查范围更加广泛,涉及选修部分的知识,是之前自主命题所不涉及的。以下是笔者对高考英语全国卷数据做的研究分析,并据此探讨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导和调整。
一、“语法填空”新题型及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导和调整
所谓的语法填空,对于这种题型的测试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和英语语言学家布朗的语篇分析理论上的,主要从词义解析及形式变化、语法结构与形式、语段语篇的脉络线索等方面来考查学生,尤其注重对学生整体能力的考查。最近几年的语法填空题大多选取以记叙文文体为主的文章,所涉及的题材内容较为广泛,但大多是有关于生活经历的体现和反文化、社会背景,其中的词汇并没有超出新课标的范围。
总的来说尽管之前没有涉及到这种新颖的题型,但事实上同样是给予高中英语教学的。通过笔者大量分析语法填空题,发现有一些命题特点,一是语法填空题特别注重学生对语境和语篇的整体理解、感知,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能够调动相关的语法、结构等知识,偏重于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另一是语法填空题有10个空,对于这10个空,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填实义词,一种是填如介词、冠词等。
语法填空题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首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境训练和强化,让学生能够通过语境来理解文章线索和贯穿内容,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以此来提升其阅读能力。其次,扎实语法基础知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学生的语法基础过硬,才能很好地理解和分析,才能提高做题的正确性。最后,在平时练习时,教师和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应,使学生调整心态,适应新题型,做到处变不惊,灵活应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孤立地进行语法教学、阅读教学,应该有机地将其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书面表达分析及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训练指导
对高考英语全国卷书面表达试题的分析,笔者发现其考点是英语综合能力的运用,主要包括对词汇的掌握、单词的拼写、语法结构、作文结构等基础技能的掌握。书面表达题的分值为25分,约占高考英语全国卷总分值的16.7%。一般来说,书面表达会给考生相应的情景,字数要求在100字左右,这与之前自主命题的高考英语试卷的情况大体相同,只是全国卷的分值有所降低。
对于书面表达的题材,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应用文、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描写文,其所设定的情景,一般而言相对开放,学生自主空间较大。看图、数据类的作文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重视交际性和实用性,其内容需要观点新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对于考生来说,灵活性更大。当然由于是全国卷,其书面表达的素材更加广泛,需要学生对信息知识量的储备要大,多关注时事。
基于全国卷书面表达题的情况和特点,笔者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提出几点对策。其一,在日常书面表达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谨慎审题。在平时的习作时,学生应该注意仔细阅读写作要求,认真理解和分析,将其中蕴含的信息尽可能充分地挖掘出来。其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留心社会时事和热点新闻,平时多积累各种素材。教师应该对于各种体裁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各种体裁的写作方法。其三,扎实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高考英语全国卷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高考英语即将采用全国卷,所以有必要对关于英语全国卷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做了解和研究,在全国卷中,各题型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必须要知道的。首先,关于听力部分,学生要提起做好听力准备,通过听力题干和选项的阅读,以便获取其信息,与在之后的听力中信息相互交换和甄别,以此做出选择和判断。其次,对于阅读理解部分,可想而知必然会考查阅读理解,英语高考全国卷的阅读理解包括两部分,其一是传统的四篇短文阅读,这四篇内容涉及宽广,包括社会、人物、社会时事、热点问题、历史事件,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最后,短文改错部分。从阅读角度来看,学生要想出色地完成这部分,对于短文整体的阅读把握是很有必要的,再在整体阅读把握的背景下,结合英语基础知识技能对于其中的错误进行甄别。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考应试 方法
笔者以“高中数学学法” 思想为指导,在多届的高考数学辅导实践中发现:要让学生在数学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乐观平和的心理素质、经长年累月刻苦钻研而培养出来的数学能力外,还要取决于临场考试技巧的发挥。在此,笔者想谈一谈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学生提前进入“角色”
高考前夜要睡足八个小时,早餐要吃清淡的食品,按“清单”带齐一切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这可以消除新异场面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应考;同时,还可留有一定时间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从事一些简单的数学活动,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1.清点一下用具如笔、橡皮、作图工具、准考证、手表等是否带全;2.将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3.看一眼“难记易忘”的结论。自我提问:这些东西你记住了吗;4.与同学互问互答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既启动思维,还能从中树立自信。
经验表明:学生“过电影”的成功顺利,互问互答的愉快轻松,不仅能够转移他们考前的恐惧心理,还有利于把最佳的竞技状态带进考场。
二、入场放松精神的三种方法
最易导致心理紧张、焦虑和恐惧不安的是入场后与答卷前的“临战”时刻,学生要能保持这个阶段的心态平衡,方法有三:一是转移注意法,避开监考教师的目光,把注意力转移到某次使你印象较深的数学模拟考试的讲评课上,回忆考试原则及有效得分的时间;二是自我安慰法,如“我经过的考试多了,没什么了不起”“考试只不过是在老师监督下的独立作业,无非是换换环境而已”;三是抑制思维法,闭目而坐,气贯丹田,四肢放松,深呼吸,慢吐气,如此进行到教师发完试卷。
三、答题要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坚持“两先两后”
1.先览后做。有的同学在还没有允许答题时就急急忙忙地“偷偷”做题,这不但得不到好处,还加重了心理紧张程度,影响正常能力的发挥;正确的做法是先统览试卷,摸清“题情”后再做。
2.先易后难。一般情况下,试题的难易分布是按各类题型从前向后,由易到难。因此解题顺序也宜按试卷题号从小到大,从前至后,依次解答。有时,也不能太机械地按部就班。如中间出现了难题,就可先跳一跳,先把容易得到的分数拿到手,绝不可“一条胡同走到黑”。一句话就是:先易后难;先做选择、填空题,后做解答题。
(二)坚持“两快两慢”
1.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要有“成在审题,败在审题”的思想理念。所以审题要咬文嚼字,善抓“题眼”,会抓“特征”,深刻挖掘其隐含的内在联系;
2.计算要慢,书写要快。这种习惯要靠平时练习培养。否则,计算出失误,就会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三)不同题型要不同对待
1.选择题。要抓住选择题的特点,充分利用选择题提供的信息,决不能把所有的选择题都当作解答题来做。一是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要求,包括答案标记方法与选答的方式、个数;二是审查分析题干,确定选择的范围与对象,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涵与外延规定;三是辨析选项,排误选正;四是要正确标记和仔细核查。
2.填空题。要求熟记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数据公式及原理,复习时要特别细心,注意记熟。对那些起关键作用的或最容易混淆记错的概念、符号或图形,要特别注意区分,因为命题者对学生所考查的东西,往往就是它们。
3.解答题。①仔细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考题要求;②规范表述。分清层次,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简约性、逻辑条理性、连贯性。③给出结论。注意分类讨论的问题,最后要归纳结论。④讲求效率。合理有序地书写试卷、使用草稿纸,节省验算时间。
(四)书写要整洁、清晰和规范
书写对任何一科考试都很重要。尤其是对“精确度”较高的数学科,更是如此。如书写的字迹不清,让人无法辨认,就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的误判。特别是已经实行计算机阅卷的科目,如填空题填写带圈的序号、数字等,如不清晰,就可能使本来正确的失了分。另外,卷面答题书写的位置和字体的大小要计划好,尽量让卷面安排做到“前紧后松”而不是“前松后紧”。
四、要注意分段得分的方法
“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对于解答题中不能全面完成的难题如何分段得分?通常的方法有两种:1.缺步解答。对难题,觉得它确实啃不动时,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来解。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2.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如卡在一个中间环节上时,可承认中间结论,再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那就立即改变方向,寻找新的途径;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时,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如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出,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
五、重视复查解题中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