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4-03-28 17:5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农村教育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农村教育的现状

篇1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解决途径一、现代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家长对小学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小学开设英语是适应和应对社会和时展的需求,通过英语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生初步语感,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在目前的农村小学,许多家长不重视英语这个学科,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只有语文和数学属于主科,这样直接影响到了孩子对英语的学习,比如有些家长干脆就不让孩子学英语,他们认为学好语文和数学即可,学习英语多此一举。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有的孩子慢慢忽视英语学习,有的孩子甚至放弃学习英语。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的贫乏

小学英语的教学主要还是以情景教学为主,通过多媒体、投影、挂图、实物等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达到动静、音响的有机结合,使得英语教学音、文、图并茂,这样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大多数农村小学,只有极少数的多媒体教室,远远无法满足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需求,这就使英语教学受到阻碍。

(三)教学方法不新颖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落后,农村教师的理论素养不达标,使得很多教师还是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负面影响很显著:学生对英语学习很排斥,在课堂教学中对所学内容也不感兴趣,缺乏积极性。长此以往,课堂气氛沉闷无生气,逐渐让学生讨厌上英语课,因此英语成绩只能一落千丈。

(四)缺乏英语语言的环境

与城市相较,农村处于相对落后和资源贫乏的环境中,农村小学的学生都是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环境语言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没有良好英语学习的语言氛围和环境。导致很多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相对困难,一个个羞涩的外表下很难用新的语言交流,他们只是按部就班机械的背诵课文,这样,无法提高他们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延误了学习效率。再加上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为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他们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最佳环境。

(五)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不恰当

在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新课标要求我们应注意小学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评价形式需要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且现在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现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主要以期中、期末测试为对学生的评价手段,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指标。考试的形式主要是笔试,考试的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这种评价形式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解决农村小学英语现状的途径

(一)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

国家应该多鼓励城市优秀英语教师积极参与支教,给农村小学教师带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们也可以多多参加“同课异构”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另外,学校应该给老师提供深造的机会,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鉴于此,我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去年我参加兰州市教学新秀的评比,让我大开眼界,我才发现农村的教学水平比起城市的教学水平差得不是一点点,他们已经很早运用了Phonics教学法,学生的掌握也非常到位,整个课堂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反而我在教自己的学生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自己当时真得有点茫然而不知所措。但是后来我发现,农村的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法掌握得越来越好,心里很是欣慰。因此,农村学生并不逊色于城市的孩子,只是缺少客观条件。如果农村教师多出去学习,尤其多听那些优秀教师的课,多多参与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定能有很大的提升。

(二)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和及时更新教学设备资源

农村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学的条件,保证设备和教材的配置和不断更新。这些先进的设备,即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使他们通过“视、听、说”来提高学习效率。当前,农村的很多学校并没有完全普及多媒体课堂,这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小学英语需要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它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空间。想要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教学设备一定要与城市接轨。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方面的改革也突飞猛进。为了顺应新课标的要求,现代教育观显得尤为重要。它提倡要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要打破过去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的宗旨就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对学生要倾注所有的爱和包容,学生感受到这种热情,很自然对你所教的这门课产生积极性,对于提高英语成绩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师不能忽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找到自我价值。师生之间经常交流,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日复一日,让他们主动卸掉包袱,自愿加入到英语交流的环节中来。农村的学生本来就羞涩一点,这方面就要更加重视起来。

(四)注重“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很严重,大部分父母都涌入城市打工,把孩子留给了“爷爷和奶奶”照顾,他们更加无法引导孩子去学习英语。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学校应该多提供“家长座谈会”这样的机会,教师要积极地去和他们“沟通”,起码得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学校应该多多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比如像英语角,疯狂英语比赛等。努力让他们开口说英语,突破口语屏障。让学生们在乐趣中学习,在娱乐中获益,从而营造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

三、结语

小学英语处于学习英语学科的启蒙和入门阶段,农村小学英语更处于这一阶段的薄弱地带。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需要我们英语教学者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适应时展的需求,大胆尝试和应用各种创新思维。通过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定能开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教育 农村体育教师

.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但在农村还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特备是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进两年,国家教委、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上报结果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前些年有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我认为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针对体育教学现状,特别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大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传统观念的束缚。

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口生活总体水平尚处在较落后状况,对物质的追求仍然是人们的主题。在农村小学,有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听说过王楠、姚明、李娜等优秀的体育运动员。绝大多数家长只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教育”始终是当前的教育趋势,而忽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培养。大多农村家长不知道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家长宁愿把钱用在孩子的吃、穿和学习用具等方面,也不会给孩子买跳绳、篮球之类的运动器材,因为这在很多家长看来这些是多余的花费,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便决定“成龙”与否,强烈的升学愿望促使众多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侧重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上,体育无非是身体运动,而农村的孩子,除了在学校里念书以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诸多的体力劳动中度过。

体育课仅出现在教室的课程表中,而没有具体实施,家长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思想的束缚下,对子女的教育也只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为学生长远的利益着想,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以及拥有健康的体魄。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因迫于考核的压力,将体育课改为考核科目进行教学,这极大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正规化进程。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2.缺少场地器材设施

根据教育部的政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配备的体育设施,至少有一个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器材。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教育投入资金短缺,合格校舍建设与支付教师工资占用了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部分贫困地区连教师工资都难以得到保证,用于场地、器材建设的经费微乎其微,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无场地、器材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工作的物质基础,没有场地、器材设施,农村中、小学生大多只能在户外拍拍皮球、捉捉迷藏,在那些破旧的水泥台子上用木制的拍子打几下乒乓球。在这种现状下,再有水平的体育老师,面对学校无场地、无器材的情况,也只能感叹英雄无用之地,因为体育毕竟是通过运动来体现的,光有满腹的理论,而不去进行身体练习,怎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又怎能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人才呢?

3.体育教师资源短缺,教学意识不足。

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极其短缺,由于教师配备不齐,很大一部分小学都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教学由各班的科任教师负责,没有一位具备体育知识和技术的老师去培养、去发掘,而靠自己盲目的去练,或在错误的指导下去练,即使很有天赋的孩子,也不可能发挥其潜在的能力,成为栋梁。给本就难以开展的农村体育教育雪上加霜。

体育教师缺乏,能严格按体育教学组织要求上好体育课者寥寥无几。在兼职体育教师看来体育课可上可不上,时常出现挤课占课现象。即使有些教师组织教学,也是缺乏创新,教学模式单一。心血来潮将学生领到操场上,采取“放羊式”教学。仅仅是教师将其在学生时代所接触的体育套用于现在的教学之中。对于学生的认识,体育课也只不过是玩玩跳跳,失去了体育课的兴趣。

针对这些因素,我觉得农村的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开展:

1.抓住机遇,更新观念

全面推动农村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就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提高民族素质,加强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做工作,特别是基础工作(即学生家长的工作),要让他们在观念上认识到体育并非单纯的身体运动,也不是什么有钱人的休闲运动,而是全面提高身心素质的需要。再者,就是改变农村一贯“重文轻体”的错误观念。要让他们认识到,体育是引导孩子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优秀的体育人才,是国家振兴,立足世界的重要脊柱。而各级领导更是要摆正体育的位置,充分发挥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只要措施得力,乡村的体育教育事业照样能迅速发展。抓住机遇也是发展体育教育的重要条件。

2.加强农村体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力度

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敬业精神及教学能力,是搞好农村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俗语曰:“名师出高徒”。一个技术出众、道德高尚的体育老师,会将体育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层层深入地植入孩子们的大脑中,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在体育教师质量且数量都难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就需要各高校体育专业,各体育院校要更进一步拓宽教师的培养途径,培养更多的农村体育教师,保证体育教学中“人”的因素。

3.加强学校的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制定一个适合多渠道、多方法皆能达到的体育教育总目标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要强调将体育教学生活化,把那些技术性动作贯穿于生活中,突破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使体育教学真正融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充分发挥各地教师在达到体育目标的前提下的创造性的活动。这样有利于在现有师资、场地器材的条件下使乡村学校体育蓬勃开展起来,如利用山坡、田地、自制器材等等,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娘娘庄乡下峪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较低,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成为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前提。作为农村中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作文教学的质量高低,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重视作文教学的地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农村教育适应当今素质教育潮流的表现。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知识积累不足

农村经济水平比较落后,交通不发达,信息较为闭塞,致使农村的教育水平较低。再加上农村的中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积累的写作素材较少,而且阅读书籍有限,致使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知识积累不足,写作时语言贫乏,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2.作文内容空洞乏味

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轨,致使学生作文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另外,本身农村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优秀的教师不多,给开展作文教学造成不利影响。许多农村语文教师很少带领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致使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乏味,缺乏真情实感,进而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3.缺乏写作的兴趣

由于阅读资料有限、素材积累不足,使得学生缺乏浓厚的写作兴趣。而且,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不能经常举办作文比赛、优秀作文展览等活动,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写作机会,致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受到影响。再加上很多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很好地辅导孩子的作文,而学生本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低,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解决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1.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实学生的作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按照语文教材的要求,熟读和背诵语文教材上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料,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另外,学生自己应该注意语文知识的积累,具备较好的观察能力,尽量从生活中、社会中发现写作素材,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2.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只有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才能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确保作文内容的质量。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想法,抒发感情,从而促使学生言之有物。例如,语文教师可以以“我的家乡”为题,带领学生走进农村生活,让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环境、乡风、乡音等,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生活两个方面描写自己对家乡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得学生触景生情,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看电影、听音乐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产生写作的欲望。另外,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作文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来。

总而言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农村中学应该认识到作文教学的积极意义,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4

一、场地器材短缺

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学校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破损器材不能及时维修,这直接导致体育课的一些科目无法正常开展。运动场地少,人均活动面积少得可怜。作为体育老师都知道初中的体育课每周是三节课,几个班级同时上课的情况非常常见。这难免就会发生拥挤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活动空闻及有效利用运动器材,造成运动密度、强度、量均不足。遇上雨季。操场一片。即使雨停了,土质的操场也要等到操场干了以后才能用,这样往往要等上一个星期才能正常地开展体育课。

二、师资力量短缺

受地方人事制度的制约,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村级学校,专职教师可以说寥寥无几,即使配备了兼职教师,也是挂名的,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这使得体育课无法开足开齐,即使开齐了体育课,对于非专职的体育老师来说上体育课也是“放羊式”的教学。学生既得不到锻炼又学不到科学锻炼的知识。

三、学校体育地位低下

体育作为“小学科”“非考试科目”经常挂在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嘴边。受考试评价机制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主要围绕中考和高考这两个指挥棒运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还把学科分成“三六九”等,每个学科的工作量不同,补贴待遇也差很多。体育教师除承担正常的体育课外还要组织每天的“两操”课外活动及兴趣小组活动,不免有些老师会抱怨工作量大责任多,钱少地位低。工作得不到重视,前途一片渺茫,日积月累教学态度就会发生改变。上课不再积极,备课不再认真,教学不再探究。更有甚者,体育课直接占为他用,抓文化成绩。体育老师的备课也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成为一周上三节体育课的依据。

四、学生自身的情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农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懒惰心理日益滋生。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带到学校,导致上体育课吃不了一点苦。部分学生本身对体育的不重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再加上其他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在体育课中随意留下部分学生到办公室或其他地方开所谓文化课的“小灶”。在他们看来,多上一节、少上一节体育课无所谓,这在无形之中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篇5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认识不够。农村小学,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要不要开展艺术教育,能不能开展艺术教育,如何开展艺术教育?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理论同实践结合的问题。

然而,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对于艺术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是升学考试中没有专门的艺术考试要求,现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要求中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学校都放松和忽视了艺术教育。二是认为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条件不具备,很难开展也无法开展。在农村小学存在的微弱的艺术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重知识传授,轻学生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只求艺术教育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只求艺术教育的课时完成,不重艺术教育的实际内容,不重艺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农村是名存实亡了。

1.2 教学观念落后,领导不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范围。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认识不足,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1.3 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目前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非音乐专业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学校的钢琴非音乐专业教师不擅长弹奏,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只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其他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特别的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1.4 农村学校条件差,设备简陋。在城市中,家长为了孩子买钢琴请家教已不再是新鲜事了。但是在农村,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很多学校里连一架钢琴也没有,特别是在学校特长生培养上,教师只能依靠课本来进行,所谓的艺术教育只不过是唱唱课本上的歌曲、跳几个简单的舞蹈而已,简单乏味,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没见过钢琴,甚至手风琴,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在农村小学,不仅低年级的音乐唱游活动难以开展,就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上课也受到制约。学生坐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课,受课桌、凳子、学习用品等影响,学生在音乐课上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有时需要练声、唱歌,全班学生站起来都很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音乐课,发出的声响,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可见,没有专用音乐教室会有许多不便。其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虽然学校有电脑、多媒体、影碟机、投影仪等设备,但极少用在音乐教学上。由于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也就使得音乐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需要指出的是,音响、音像资料也需要不断地丰富,特别是有些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使得音乐欣赏无法进行。这种现象制约着学生亲自操作实践的能力,这对音乐艺术这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来说无疑是一大障碍。

1.5 农村学校学生活动范围小,参与少,心理素质差。音乐自古以来都被伟人、诗人、学者、画家等所推从,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作为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特别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他是很难从某些好的音乐中找到共鸣的,当然不可否认,孩子们都爱好音乐,但同时也都不擅于表现音乐,这也是事实。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一些娱乐性的活动参与少,甚至有的家庭条件差,根本无法让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学生听的少,接触的少,所以对新鲜事物既好奇又害怕,尽管想表现但又害怕出丑,不敢表达,这种心理也是很正常的。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只有在轻松、自然、和谐的气氛中才能发挥出来。如果心里紧张、胆怯,又怎能充分表现音乐呢?

1.6 农村学生家长的观念对孩子接受音乐形成了障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同样会受到阻碍。首先,从一些家长的思想上看。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学音乐根本就不是正规学习。有人对100名家长的调查中获得:有78人表示音乐教育会对孩子的成绩产生不利影响,有15人表示时间安排得恰当不会影响,只有7人表示两者可以相互促进。记得一次学校举行艺术节,我们在检查时,有一个学生主动提出不参加,他说是父母不让他参加,说这样做没意思。面对这样的结果,艺术教师又能怎样呢?

其次,家长的阻拦造成一些学生不敢大胆、放松的表现自己。父母只要一句话‘快去做作业,’这时,孩子呆在屋里一定要静悄悄得,否则就会遭到训斥。家长的这些思想、做法,遏制了孩子活泼的天性,让他们只会安静地呆在屋里去所谓的学习。时间久了,孩子越来越安静,上课不敢大声回答问题,更不敢大大方方地表现音乐了。

1.7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乐理知识,不渗透五线谱常识,没有音响资料,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

1.8 素质教育实施不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给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尽人意。对语文、数学的分数过于重视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在前几年,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里,对音乐、美术课程有专门的艺术教师,艺术教育搞得也还不错,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也在不断下降,就连以前的艺术教师也得去上其他的课程,这就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专业性,教师不能专心去搞艺术教育。偏僻一点的学校里干脆不上艺术课。艺术教育过于走形式,许多教师都想:艺术教育搞得好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要把语文、数学的分数搞上去就行了,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学校的艺术教育正在走向可有可无的地步。

2.如何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尤其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激活思维,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让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每一个孩子确实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即从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认识,使音乐课成为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同时,音乐教师在教师评优评先活动中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面对农村专业音乐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非专业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素质。

2.3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感官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是感官听觉的教学。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各学校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配置钢琴,并拿出大量资金添置音乐教学设备,从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只有教学环境的改变,音乐教师的自身价值才能体现,音乐教师忠诚音乐教育的信念才能坚定,从而使我国的农村音乐教育得到开拓和发展。

2.4 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2.5 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校园内外应结合本学校的实际特点,经常开展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音乐教师应身先士卒,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应积极举办各类音乐培训班,如声乐班、器乐班、舞蹈班等,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

篇6

一、“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个地处城区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1630人,98%的学生来自农村,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占在校生的76.1%,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占在校生的55.9%,这些大部分由祖辈照料生活的农村孩子因其德育教育的缺失,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其现状表现如下:

1.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失衡

据调查,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孩子大多是用电话联系,一般是两周一次,有相当部分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些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所谓的“老师”常年在外,孩子缺乏亲情关爱,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致使许多孩子自卑、封闭、空虚、逆反、冷漠、难以沟通。

2.隔代抚养,德育教育力不从心

现实中,许多“留守学生”都是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教育观念往往都很滞后,他们只给留守生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却很缺乏。另外,祖辈与孙辈存在难以抹平的“代沟”,难以交流。因此,家庭对“留守学生”的监护和教育是力不从心,德育教育更是一片空白。

3.特殊时段,监护真空,道德失范

每逢节假日,对留守孩子的管理就成了“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这些孩子自控能力较差,在家里学习生活方面缺少必要的指导,道德品质无人规范,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

4.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教育配合相脱节

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必须密切配合,德育教育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可能只凭几节课,无法进入到学生思想的深处,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孩子,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使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无法到位。同时,当前社会黄、赌、毒等不良习气的严重影响,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瞄准了“留守学生”,常常对他们进行敲诈勒索,还勾引一些女生过早步入社会。这些都是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是当前教育的难题,我们必须探求解决措施,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和对策,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重新定位农村教育。

二、“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

“留守学生”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城乡就业壁垒打破以后必然出现的现象,如何使“留守学生”“成人成才”,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总结这几年的教育实践感触及经验,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有如下对策:

1.推行“档案”管理

学校推行留守学生档案化管理,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各学校将留守学生记录造册,包含学生的家庭住址、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日常行为、父母联系电话等档案资料,记录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着重记录学生的思想状况。空间上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时间上由学习日延伸到节假日。

2.建立“代管”制度

学校与家长商议:班主任是本班“留守学生”的直接代管责任人,全体教师与“留守孩子”结对,成为孩子“代管家长”,代管老师就相当于学生的第二父母。主要任务是:定期找“留守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弥补学生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

3.开展“心理咨询日”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日”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留守学生有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到学校、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同时,加强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篇7

一直以来,回族学生有着突出的民族特性和民族心理,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不去研究这些特点,也不去了解学生的家庭实际和生活习性;纵使教师在教学中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产生“教”与“学”的良好互动,课堂上师生关系紧张,严重时还会出现师生关系的对立,从而引发家庭与学校的矛盾。那么,回族学生在普通小学阶段具体存在哪些教育现状?

现状一:学生和家长以伊斯兰文化为主的意识

在课堂上,我曾听到过教师劝学时学生回答“老师,学不会数学知识没关系,大不了我去念经”,也曾在和学生交谈时看到过学生在谈论起朝见归来的人们时满眼心生向往和敬仰,更不用说手捧从朝圣地带来的礼物时的欣喜若狂;虽然只是些浅显的表象,但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的教义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学生看来学会经文,去往圣地是一生中最荣耀的,最值得向往的事情。

回族学生在儿童时期同时接受着两种教育方式:一种是从学龄儿童开始就一直进行的传统伊斯兰文化的教育(念经);另一种是普通的小学义务教育。两种教育在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响。伊斯兰文化教育让学生具备突出的民族特点,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生以保护者的姿态面对普通的小学教育,必然会在学习中发生价值观的碰撞,不断的在小学教育中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在经堂教育中,讲经的老师会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会给学生派发钱物,这就造成学生宁可完不成家庭作业也一定要去经堂学习念经的现象发生。因为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学生智力开发和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面广且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这对于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来说便会产生厌学心理;而念经对学习者的要求不高,这会让许多高年级的学生产生“大不了不读书,去念经”的心理,也造成许多中学生学习成绩不行变成经堂念经的现象发生。

现状二:学生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

学生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不是个性问题而是共性问题,且在回族学校更为突出。读书无用论在高年级学生间很有市场,我们老师在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经常会说出“国家又是发免费教科书,又是发营养餐,还补助你们文具费;你这个样也叫读书,不读就回去得啦!不要影响其他同学。”殊不知学生表面不吭声,心里却直嘀咕:“你以为我爱读呀!我也是被逼的。”教师刚批评完,气都还未平顺,学生出门就笑呵呵玩去了。究其原因:许多回族学生家长从事运输行业,家境也很殷实,即使不读书,混到初中毕业后学个汽车驾照,也能子承父业,拥有不低的收入;学生有了这样的见闻,便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在课堂中不听、不看、不练,老师批评也敢反驳,总是一副不思进取,无所谓的样子。

现状三:父母的高流动性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

回族学生大多是从事交通运输业者子女,外来务工的回族子女,阿文学校的教师子女,父母外出做生意的子女等。这些学生往往一年甚至半年就会流动到新的学校,频繁的流动会造成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变化,同时也让学生成绩很不稳定。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父母的高流动性会造成学生家庭教育的真空,失去监管的学生会像墙头的稻草,失去判断,得不到纠正,难免在思想上和行为习惯上产生不良影响。

现状四:“重男轻女”的思想让男孩骄纵

众所周知,回族一直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男孩过多溺爱,学生却大多缺乏爱心和责任心;重养轻教,对孩子的爱已经有悖初衷,思想上放任,使孩子骄横跋扈;物质上优越,使孩子养尊处优,比富比阔;导致了孩子容易出现情绪失调和品德问题等。在学校中处理学生矛盾时,明明是学生自己犯了错误,家长却袒护说出这样那样的理由,还有一些家庭,孩子在外面惹事生非,已经触及到道德品质问题,父母却夸孩子有本事、好样的等等。

面对农村小学回族教育中的种种现状,结合学生实际我开展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走进学生、了解学生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方能让教师“驾轻就熟”。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世界。”针对一些个别学生的问题,利用课后时间找学生谈心,真诚地与之沟通,倾听学生心声,尽情地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待事情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教师在知道这一切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告诉给学生,给他们讲解道理,把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作为好的例子或反例耐心的讲给学生听,打动学生的心,用真心去感化学生。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学生情况一定能大有好转,这样的话,学生会听从教师的教导,也会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努力学习,不辜负教师的期望。

二、关注学生需求、启发学生兴趣

每位学生都渴望成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珍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为他们创设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让他们感觉到“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转变家长观念,落实家庭教育

我们可喜地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回族学生家长在寻求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成长,我们的教师也要抓住契机,利用好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等途径,在与家长沟通中不断渗透教育优先发展意识,指导家长在家中辅导好学生,特别是处理好经堂教育与普通小学教育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互补与延伸,家长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并严格检查,保证质量,对孩子不懂的问题,要引导他自己思考、独立完成,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及时反馈,找出差距,真正使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

篇8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 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 教师素 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 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 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 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 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 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 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 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5. 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音乐教学 教师培训 责任感 民族文化

新课标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可以说音乐教育在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可是,在我们深感欣慰的同时,却不能回避广大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可以说与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缺乏, 主管教育部门、学校及家长对音乐教育的功能缺乏认识, 学校对音乐这一学科的资金投入少,农村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思想落后,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再加上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语数外等统考科目。笔者认为,要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这一现状,让教育工作者已经学生重视关注音乐教学,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强对农村音乐教师的培训

为加强对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行)》教育理念的认识与理解,更新音乐教师音乐教育观念,深化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充实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农村县小学音乐教师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实践能力,使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行为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使音乐教学充分体现学科教学价值,提升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质量,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音乐教育教研机构,成立农村音乐教师业务培训班,聘请当地优秀音乐教师来授课,时间可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首先,通过培训使其具备:①乐理和识谱的知识与技能;②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③有关音乐史的知识和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④指挥合唱团和乐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等。讲究对兼职音乐教师培训的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其次,组织音乐教师认真钻研《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改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传统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和胜任音乐教育教学的工作。

二、提高音乐课的教学地位

人们所认识到的这些音乐教育的功能,实际上只是音乐教育的“副产品”,人们把音乐教育只是作为“其他学科”,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纯属认识上的误区。音乐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音乐教育同样有其自身的目的和价值。音乐课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投入资金短缺,这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对音乐教育投入的资金更是少得可怜。学校的教学条件是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在实施科教兴国、尊师重教的今天,各级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响器材、多媒体教学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确保教学效果。近几年,中央虽然也下大力气努力改变农村的教育现状,但如果这种努力只是进行一年或两年,而不能长期进行,也很难让农村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教育。

四、 因地制宜,弘扬民族文化

新课标写道:“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有着各自的特点,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各地区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本地区文化和本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

农村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目的是培养符合时展的优秀人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新课标提出的音乐教育理念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无法得到落实,城、乡学校音乐教育的差距在一步步拉大。因此,急需寻找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方法。文本所提的片面设想,笔者只是有感而发,其主要的目的是想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并共同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排忧解难,那将是笔者愿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冷余生.教师实用教育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篇10

关键词:阅读 教学 现状 对策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习作能力都是在平时的语文阅读中获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围绕这一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正以饱满的热情,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人在平常的听课评课中发现,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其表现是众多教师仍以传授讲解为主,把阅读课上成分析课,把安排阅读的真正意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放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

如何改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质量差这个不容置疑的状况,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十分关心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那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打破这个坚冰呢?我们又该如何在新形势下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去改变这种状况呢?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又是怎样一种局面呢?以下是笔者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线所感受到的切身体验。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出现的原因 1.农村小学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农村学校地处远离城镇的偏远农村,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受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的制约,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再加上农村学生要帮助家长做些家务,所以不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面过窄。由于农村小学基础设施落后,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阅读仅限于课本,其阅读量很少,甚至严重不足,造成学生阅读面过窄。即使有些农村小学有图书馆,学校藏书量也是少之又少、而且内容单一,学生根本无法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更何况大多数农村小学还没有图书室。显然,这样的状况完全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

3.农村小学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应有的辅导。目前,我国农村孩子的家长对教育的关心程度不够。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生存的需要,农村地区出现的一大批留守孩子就是典型的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他们长期在外打工,在家的监护人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不支持,他们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至多是形式上问一句“作业做完了吗?”,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不饿着冻着,就是尽力了。至于学习教育,那是学校老师的事,更不用说辅导孩子了,孩子只要到学校便似乎与他们无关了。主动到学校找老师交流或者打电话了解孩子情况的家长也不多,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与辅导。在农村,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爱好庸俗,不看书不读报,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是负面的,更不用说是对语文阅读的辅导。这一点与城市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和教育有着天壤之别。

4.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简单,造成学生积极性低下。在广大农村地区,对教师教育的管理仍然是以简单的考试来考核教育教学。受其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陷入“高耗低效”的误区。一切围绕考试转,功利化的目标指向使得阅读教学支离破碎,烦琐冗长,毫无延续性、方向性和目标性,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原本生动、形象的语文教学变得沉闷,学生的主体精神与创新思维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另外,课堂阅读教学依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不平等关系;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教师依然把学生视为“装书器”,用自己的思想去操纵、控制和灌输, 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不到肯定,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针对以上情况,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1.从教师自身做起,要提高自身素养,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方法、刻苦钻研教材。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努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师生合作互动、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善于从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利用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人而异的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教师要帮助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阅读时间上,教育学生善于挤时间读书,持之以恒,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阅读材料上,倡导学生利用零花钱,自己买书读或者同学之间互相借阅或者向亲戚朋友借阅。教师还应积极与家长联系,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建议家长做好表率,带头和孩子一起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以便与子女交流。阅读方法上,做好课外阅读书刊的推荐指导,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