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安全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8 17:4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产安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夫妻财产制与民事交易安全
夫妻财产制与民事交易安全关系密切。夫或者妻个人、夫妻共同体乃至家庭,是民事活动的重要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家庭越来越多地投身各种经济活动,民事交易活跃。生产、经营,投资理财,负债消费,家庭的民事活动频繁。据首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农村从业人员中,离开本乡到其它地区找到就业机会的有7200万人。(注:《新民晚报》1998年1月13日第1版。)以浙江省为例,改革开放之初就有200万人背井离乡到全国各地经商打工, 目前在外省市务工经商的浙江人超过250万人, 一年推销各类商品数百亿元;截止1998年,浙江省有个体户、私营企业3200 多家, 仅年出货值就近60亿元。(注:《新民晚报》1998年12月8日第2版。)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公民个人私有财产越来越多,夫妻财产价值越来越大。据笔者对沿海某区人民法院1985年至1997年审结的离婚案件的调查,80年代,一般工薪人口,夫妻共同财产价值在5000元上下;90年代初中期则普遍在3~6万元,有7~15万的也不少,超过20 万元的决非个别;90年代后离婚当事人拥有的夫妻财产价值正在快速增长。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董北村,1996年全村就实现总产值9200万元,创利税1000多万元。该年底分红后,50辆富康牌轿车驰进了农家。(注:《新民晚报》1997年7月23日第9版。)该省溧水县石湫乡,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乡3万多人中,常年有劳力在外挣“活钱”;一年至少要挣回2000 万元。全乡近万户人家,净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至少有30多家,其中200万元以上的有10多家。(注:《新民晚报》1998年11月26日第23版。)夫与妻不论是个人或者作为婚姻共同体或者家庭的代表参与民事交易活动,其对民事交易安全的影响,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量小力微、不足为道的话,在今天市场经济时代已成长为可将影响渗透到交易每个方面,看不见或不承认其影响的立法,终将不适应现实而为时代所抛弃。
夫妻财产制直接制约着涉及到夫妻财产的民事交易安全,在民事法领域,交易安全包括动的安全( securite dynarnique )和静的安全(securite juridique)二方面。静的安全指公民本来享有的利益,法律加以保护,使他人不得任意夺取。因其着眼于利益的享有,故亦称“享有的安全”或者“所有的安全”。动的安全指依自己的活动,取得新利益时,法律对该取得行为进行保护,使其不归于无效。这种安全的保护,系着眼于利益的取得,故亦称交易安全。(注:有关交易安全概念的解释在学界并无统一。笔者赞同郑玉波先生的主张。参见郑玉波:《民商法问题研究》(一)第39页,台湾三民书局1980年版。)国家总是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手段保证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及所有权人对权利的行使安全。如,保证民事交易双方免受诸如胁迫、欺诈、任意毁约等的危险和威胁,保证交易行为的安全,使交易双方免受财产损失。已婚公民,不论以个人、夫妻、家庭身份或代表从事任何民事交易,均涉及夫妻财产利益。夫妻从事民事交易时,交易的有效与否、利益的享有,离不开夫妻财产制的适用及夫妻对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夫妻实行何种财产制、夫妻怎样行使法定或者约定的财产权利,不仅关系到夫妻本人的利益,而且同样关系到与夫妻发生种种民事交往的相对人的利益。当夫妻以个人或者家庭成员的身份,甚至代表家庭从事民事交易活动时,交易相对方有权知道“他或者她”有无权利做该项交易,交易是否会受到来自交易者配偶的干涉。而作为交易一方的配偶,也有权了解和掌握配偶从事的民事交易是否涉及本人利益,有权反对或者阻止有损本人利益的交易行为,鼓励和支持对本人有益的合法交易活动。
我国《民法通则》及其解释中的若干有关规定,远不足以保证夫妻对婚姻财产的权利,无法满足涉及夫妻财产的民事交易安全需要。《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第66条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则视为同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规定,共有人“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同财产的赔偿。”这些规定,当然可以援引解决有关夫妻财产问题。不过,由于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规定过于简陋,夫妻对财产的权利无明文限制,配偶一方主张对方的行为“不合法”,往往难以完成举证责任而无任何效果。司法实践中,夫妻一方主张配偶对方的行为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形并不少见,但是,罕见夫妻财产纠纷有援引民法通则有关规定给予处理的案例。
婚姻立法对交易安全的关注应具体体现在夫妻财产制规定中。立法应就夫妻对财产制的确认和对夫妻共同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处分诸方面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夫妻对本人和配偶有关财产的行为及其后果有可预见性,在行为之前就可以预知法律对自己行为的态度;也使交易对方知晓交易的后果,不必担心交易相对方配偶或者国家的干预。综观我国现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对夫妻财产静的安全考虑尚有不足,对动的安全即交易安全几乎未有涉及。对此,未来修订时应给弥补。修订婚姻家庭法,规范夫妻财产制,应针对夫妻行使财产权利,专门设定若干条款,明确要求,以保障配偶的财产权益、保护第三人的财产安全和合法利益。
二、涉及民事交易安全的若干问题
夫妻财产制涉及交易安全的内容很多。笔者认为,立法时宜侧重关注以下若干方面。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 重要性 方法建议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的实现一方面基于学院外部环境的保障,另一方面与学生对环境危险的认知、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息息相关,后者正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包含生命安全教育、财产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的影响
不健康文化和全球化带来了各国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和互相影响。各国在享受全球化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同文化的冲击,特别是一些不良文化,对涉世不深、分析判断能力有限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错位进而容易引发安全隐患。社会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当前全社会教育的注意力依然过多地集中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的心理、法纪、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则关注不够甚至有所忽视,导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必要的资源投入。
2、校园因素的影响
校园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化,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已由象牙塔演变为开放的小社会,不同年龄、层次的外来人员与学生同在校园内生活,不法之徒乘虚而入,敲诈勒索,侵害学生财产安全与人身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
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部分高校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关心与就业率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就业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仅停留在文件层面,没有在整个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部分高校虽然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但却忽视了安全教育这一重要环节。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缺少整体规划,没有形成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体系。多数学校安全教育普遍存在重说教、轻实践,教育形式呆板,学生不感兴趣,安全教育远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3、家庭因素的影响
少数父母成为安全教育的反面教材,他们的言行和思维习惯深刻影响着孩子,如父母过马路闯红灯、习惯吃路边摊,孩子也会模仿;父母不重视用电防火安全,孩子的防火防电意识也不强。大学生多为“90后”,父母溺爱现象比较普遍会产生两方面的消极影响:一方面,除了学习什么都舍不得孩子去做,也就使孩子失去从日常生活中学到安全教育获取安全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溺爱也会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学业、就业压力时容易感到彷徨无助,面对挫折和人际交往的障碍容易心情抑郁、自怨自艾,甚至反应过激、报复他人。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方法与建议
高校教育是大学生由懵懂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让学生竖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其次开展以下几项教育。
1、拓展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应当成为新形势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要加大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力度,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尊重自己和他人,理性地看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同时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大学生远离侵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高校应当建立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各项安全教育有效衔接,互相补充。
强化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人身财产安全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案例显示,大学生遇到危险时往往手足无措,坐以待毙,以致酿成惨祸。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技能培养:基本逃生技能、基本防盗防抢技能、基本急救能力等。
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教育学生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提醒大学生注意财产安全,防止各类网络电信诈骗及黑客攻击;有效识别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提高甄别能力不造谣、不传谣从心理上构筑网络“防火墙”。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显示由于学业、就业和情感等缘故,1%―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伤人、自虐等事件。高校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广泛宣传、举办知识讲座等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同时要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遭遇家庭变故和学业、情感挫折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持续跟进开展心理干预防止问题的发生。
2、创新安全教育
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当从“学校要学生学习什么”向“学生希望提供什么”转变,做好安全教育需求调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不断改进安全教育的方式。
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充分利用好发放宣传品、举办讲座等传统教育载体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增加有关实战演练的内容,邀请公安、消防等单位走进校园举办演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充分用好新媒体教育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建立官方微信平台,用更加专业的安全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语言风格、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推送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关心自身安全,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发安全教育趣味游戏、微电影等。
3、健全完善安全教育体系
建立安全教育责任制高校要将校园安全提升到与教学科研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以及各年级、班级设置专项负责人,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与学生安全相关的各项工作制度及工作预案。
健全相关部门协同机制各高校应当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学生安全、重视安全防范的良好氛围;在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强与公安、综合治理等部门的工作协调配合,有效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校园人员的排查和管理,面向学生加强安全服务的宣传,使更多有安全需求的学生可以便捷及时地获得安全服务。
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涵盖安全教育课程教授者、年级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主体的安全教育队伍,邀请公安、消防、法律、心理健康、网络等方面的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从源头上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加强同学生家长的沟通配合建立学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渠道,帮助家长改变“学生安全问题只是学校责任”的错误观念。加强对学生思想、学习状况的排查掌握,共同研究解决对策确保学生安全。
篇3
【关键词】防范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高校素质教育
一、地理位置因素导致自然灾害频发
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因素使其成为我国发育最多、规模最大、类型最全、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大省。四川地理环境复杂,山区广布,平原狭小,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多变,新构造运动活跃,加之暴雨、地震以及人类工程,灾害规模也较大,危害严重,其主要的灾害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同时也享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在近几年的自然地质灾害中,地震灾害最为突出。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2013年4月20日的雅安地震,破坏力强、波及范围大、持续时间久的地震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四川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高校普遍缺乏预防灾害培训
虽然我国高校主要分布在各大中城市里,城市具有一定的规划基础,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并且绝大部分高校新生在入校时参加由校方组织的如何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教育,掌握了一定的应对知识。但这只是属于新生入校中的常规安全教育,且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实际上是高校的应急安全教育并非全部纳入教育的考核指标体系中,目前的预防教育全凭各高校的意愿来进行,而绝大部分高校很少会重视这样的教育和训练,大部分高校只是在新生入学时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而且举行消防安全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地方的消防系统在推动次教育。而高校自觉、长期地举办预防灾害的培训很少,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大部分是以讲座、宣传展示栏、观看影像资料等枯燥理论形式进行,并且参加讲座的学生也只是少数部分,未能使全体新生接受良好的安全教育,因此大部分不具备预防灾害的能力。很少有高校积极主动组织学生结合实际参加演习,这就使高校在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学生的应对能力不强,不会常见的自救技能,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时,后果将不堪想象。
三、如何落实高校防灾培训
现代高校主要位于各大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在防灾和减灾的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并且高校选址时已充分考虑到防灾的因素。这对于高校进行日常防灾培训提供了硬件支持。从硬件方面有了一定的条件基础,如果高校能够关注并加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软实力,从而使大学生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为最低。加大对大学生防灾和减灾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预防意识,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防灾知识和减灾技能,建议各高校把安全教育纳入课程教育体系,成为选修课或有条件的高校将此课程列为必修课,使学生从态度上认真对待安全教育,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校方应定期、大力举办各种丰富形式的安全主题教育,号召同学们亲身参与此类活动当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篇4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安全教育长效化;学校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不断加快,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日益复杂多样,高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安全教育存在形式化、表面化倾向,实效性较差。安全教育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高校安全教育朝常态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以实现安全教育长效化目标。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人身财产安全教育三方面。
第一,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包括国家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教育。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年满18周岁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责任人。大学生大多已满18周岁,必须知法、懂法、守法,应具备用法律保护自己及承担违法后果的能力,因此,法律法规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不高,是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法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既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又是促进社会和谐重要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保障,并让学生明白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并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型的重要时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思想和行为具有盲目性、突发性等特征,心理问题日益突出。14所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社会同龄人,有心理障碍者呈上升趋势,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造成各类安全问题。[1]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环境适应教育、抗压抗挫能力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及情商教育等。
第三,人生财产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活安全教育,即防火、防盗、疾病预防等方面;二是突发事件教育,即面对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及社会突发事件的应对知识教育;三是社会互动教育,即出行安全教育、人际交往安全教育等。
二、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的必要性
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是一种理想的安全教育状态,重点是突出安全教育效果维持时间之长及影响程度之深,对高校和谐与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多样化。1997年以来,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活动空间拓展化,即校园面积不断扩大,学生跨校区上课、活动常态化,活动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延伸,管理难度亦随之加大。二是校园开放化。开放大学建设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社会人员进入大学谋生现象屡见不鲜,确实方便了师生生活,但也使校园安全监管更加困难。三是生源复杂化。越来越多不同思想观念、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的学生步入高校,生源复杂化特征凸显,给高校安全埋下了隐患。我国高校呈现出的这些新特点,使得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复杂多变,加强高校安全教育迫在眉睫。第二,大学生能力要求复合化。复合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人身财产知识都是人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此外,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血淋淋的事实警示着我们,部分大学生心理已近严重畸形,必须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要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安全知识协调发展,共同致力于社会的和谐进步。总之,无论是外在环境(影响高校安全因素多样化),还是内在要求(大学生能力复合化),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都是学生发展、高校建设、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三、安全教育长效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完善、队伍不专业及教育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四大方面,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埋下了隐患。
1.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对当前高校环境认识及对安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两个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往“象牙塔”的封闭校园环境悄然打破,部分高校管理者对校园环境的认识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未充分认识到社会变化对高校的影响。此外,高校管理者主要关注显性层面的学校建设,如校园硬件建设、学科体系建设、对外交流合作建设等有形成果,忽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及监督,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安全教育一方面是保障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安全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增强学生法治、人权意识,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高校校园内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或安全问题,大多与学生有关,这些案件(问题)的发生,不仅会给学生本人及家庭造成伤害,也会给学校正常工作带来影响,严重时将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2]认识不到位的客观存在,影响了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的进程。
2.机制不完善。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领导体系、管理体系等方方面面,当前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在于体系、机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领导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体系不够科学,即高校没有明确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也没有将安全教育细化到课堂教学全过程。部分学校将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学生处,也有学校把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放在武装保卫处,从管理机制上看,基本没有形成合力,也就更不可能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来进行。此外,纵观以往高校安全教育,时间、课程、师资等缺少统一规划,安全教育往往是临时性的,有的高校甚至以偶尔开展讲座来代替,学生难以学到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安全教育未能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及常态化。
3.队伍不专业。安全教育长效化的实现必须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保障,目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不专业现象客观存在,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实现安全教育目标难度较大。辅导员和保卫处人员承担着大部分的安全教育工作,辅导员通常是近年毕业的大学生,自身社会经验也较为缺乏,再加之缺少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知识培训,教育效果不太理想。保卫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有转业军人、有人才引进时的家属安置、也有部分社会闲散人员,这些人的自身综合素质有待完善,并且他们工作重点在安全保卫上,整天忙于“灭火”,难以兼顾“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教育工作。虽然有的高校会邀请社会相关人员到校开展讲座,以此进行安全教育,但这种方式往往较少,“僧多粥少”现象客观存在。此外,从事安全教育工作对教师要求较高,既要求教师掌握广博、精深的安全知识,又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现有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中,科班出身很少,对安全教育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谈不上进行安全教育理论研究。高校安全教育不断出现新问题,面临新情况,迫切需要一大批专业化的教师充实到其中,提高安全教育效度。
4.教育形式较为单调。教学是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长效化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集中短期授课是主要的安全教育教学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知识传授较为完整、受教育学生较多,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多集中于理论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弥补集中教学的弊端,部分高校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讲座、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等方式来传播安全知识,这对传统的安全教育起到了一定优化作用。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移动终端等风靡大学生群体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我们必须全面运用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此外,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也是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形式上的一大问题,向学生传输一定的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不能仅限于纸上谈兵,必须通过传授实用技能,丰富学生安全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安全防范能力,使安全教育朝长效化目标发展。
四、安全教育长效化必须坚持的原则及实现途径
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目标,其实现与否直接关系着安全教育的质量,进而关系到高校的和谐发展。在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安全教育的认识、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及丰富安全教育形式来促进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
1.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必须坚持的原则。原则简而言之就是人类活动、处理事务的基本行为规范,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必须坚持教育性与管理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规范性相结合、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原则,这样方能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效率最大化。教育性与管理性相结合,即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要以教育为主、管理为辅。教育必须以管理为依托,才能落到实处;管理必须以教育为支撑,方能长久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必须首先对学生讲道理、摆事实,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同时,把安全理论知识内化到学生行为习惯之中,还必须有严格的管理作为保障,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才能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系统性与规范性相结合,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既要考虑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接受的安全教育知识,又要考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教育内容;既要安排正规系统的课堂教学,又要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倾向性问题,安排一些教育活动[3]。此外,还要对安全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化建设,健全相关机构,完善相关制度,尽量避免安全教育的随意性,增强安全教育效果。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则是指高校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使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科技充分融合,建立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各种宣传阵地为主载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支撑、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安全教育体系。课堂教学要讲授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加强学生安全知识理论修养;宣传阵地要充分利用广播、展板、报刊等媒介,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学习提高;更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使安全教育充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2.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实现途径。高校安全教育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要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
第一,增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高校改革在进一步深入,这给高校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一片繁荣景象的同时,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高校治安问题、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高校的声誉及发展。从以往高校安全事故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能力较差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这与高校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部分高校在安全教育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两种不正确的观念:一是认为安全教育的落脚点就是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不能从安全教育与稳定的关系、安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安全教育与促进社会文明的关系上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二是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搞几次讲座向学生传授一些防范技能,忽略了安全教育的系统性,造成了教育内容的不完整,实质上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还覆盖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4],高校要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实行分管领导责任制,加强高校安全管理。此外,高校还要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积极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强化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健全安全教育领导体系。高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及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师资、课程、监管、评价等众多方面,必须强化领导体系,才能使安全教育工作有序进行。高校应在校党委领导下,建立健全各级管理组织机构,形成校、院(系部处)两级领导和分层管理体制,实现各部门分工合作、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机制。[4]具体而言,可以成立专门的安全教育领导机构———安全教育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书记牵头,保卫处、学工部及各二级学院协同构成,全面把握安全教育的工作目标与规划设计,下设课程设置办公室、教学研究办公室、监督评价办公室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促进安全教育长效化。此外,各个二级学院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学生人数、师资队伍、安全事故发生率等制定具体的安全教育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支持学生自律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等的发展,充分发挥社团、协会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使安全教育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安全教育具体化、常态化。
第三,安全教育人员专业化建设。安全教育人员专业化即从事安全教育工作的人员要通过教育培训、自我学习等方式,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从而有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它是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要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5]这支队伍必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又要有丰富的安全教育知识储备,既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又要有研究安全教育工作的能力,能未雨绸缪、灵活应对各种突况。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武警战士、消防官兵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必须以教育培训及专业地位为支持。要加强高校安全教育人员培训力度,实施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做好职前培训及职后再教育,做到持证上岗,对已在职经过培训仍不能适应安全教育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离,保障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培训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以增强安全教育工作者辨别、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要满足安全教育工作者的合理需要,给予必要的物质生活方面的保障,提高他们的工作地位、待遇,进而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第四,丰富安全教育形式。丰富安全教育形式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继续加强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主要形式,它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国际潮流,把握社会形势,紧抓时代特征,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教学计划,在师资、课时、教材等方面给予保障,使大学生对安全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构建。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可以通过讲座、展板等舆论形式,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安全教育。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等优点,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有效载体,我们要依托网络资源,加强安全教育精品课程上网进程,让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安全知识教育资源。此外,还要加强专题网站建设、主题QQ群建设等,使安全教育无处不在。高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必须根据时代要求及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总结反思,探究安全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及丰富安全教育形式,使安全教育朝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黎霞,程根银.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0):41-44.
[2]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82-84.
[3]廖先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66-167.
[4]曲长海.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务思考[J].高教论坛,2010(2):117-119.
篇5
大学生安全教育措施一、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放办学”成为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也给高校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财物丢失现象严重,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不知道校园报警电话,会到食堂外餐饮点饮食,个别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类型多样化,除了较为高发的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外,心理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新难点、新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自觉抵制各种不法侵害,营造安全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遇到严重挑战,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涌入加上社会上一些错误舆论的导向,且与网络信息传播相结合,给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意志力不坚定、辨别能力差的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问题,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如果遇有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热点事件,加上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导致集体游行、暴力打砸等行为。
在开放办学的态势下,校园周边环境也日趋恶劣,给校园安全造成很大影响。网吧、黑出租、无证的饮食摊点、不规范出租的民房,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往往成为高校学生的安全事件的常发地。高校所处的一些特殊地理位置,地处依山傍水的郊区,也成为安全隐患所在。
所在高校紧邻人工湖,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伤亡事故。另外,部分高校存在一些人文或自然景观,每到节假日,游客大量涌入,也给校园治安造成影响。
2.学校因素
高校公共场所众多,宿舍、图书馆、餐厅、机房、自习室、运动场等都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存在偷盗、财物丢失,疾病传播,火灾,拥挤、踩踏等安全风险,如丢失财物的同学中,有的发生在宿舍、有的发生在自习室、有的发生在公交车上。设施不健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如消防器材不能及时更新,逃生通道不畅;安装了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装置,但存在不开启或成像不清的现象;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存在心理咨询场所狭小,人员、设备不足的问题;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各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定了本校的校规校纪,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甚至缺乏法律依据,导致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支持。同时,有些高校管理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遵循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轻防范,重处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自我防范意识弱。90后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差,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应对问题掉以轻心,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实际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险境,因缺乏救助常识,往往不知所措,难以应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遵纪守法意识差。部分同学违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酗酒、打架或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自己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在实践教学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等。
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于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感情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强迫、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等安全问题。例如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期间,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对学校心怀怨恨,或因感情、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加上离愁别绪,平时累积的矛盾在此期间集中爆发。于是一些毕业生情绪冲动,酗酒,打架,吵闹,摔砸物品,破坏公物,安全问题由此产生,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已成为困扰诸多高校的一大难题。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1.强化七项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规校纪教育。这七项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娱乐中可能遇到的大多数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这七个方面的教育。搞好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必须要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为目的,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
人身财产安全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认识、珍惜、热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使学生认识自身安全的威胁因素,了解和掌握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学会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常识。提高大学生物品保管、财产安全意识和能力,维护个人合法的财产权益。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诈骗的主要手段,掌握防骗要领。
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知晓、辨识和预防各类火灾、环境危险因素的方法、措施,掌握火灾报警、初起火灾处置的基本程序和技能,熟知火场逃生的要求和应对环境危害的策略。
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户外活动和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的意识,掌握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等交通行为的基本安全要求以及户外活动的安全基本常识和技能。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有关社会稳定的大事,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抽烟酗酒。要让学生掌握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防范和救助能力。
网络安全教育。在网络普及时代,大学生要全面了解国家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网络道德和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远离网络犯罪。同时,还要掌握网络犯罪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式、种类和防范方法,具备一定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要开设大学生实用心理学等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全面发展,预防和减少安全事件发生。
校规校纪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别人侵犯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自身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
2.实现教育管理形式多样化
首先,安全教育要进课堂,就是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除理论教学外还要加入防灾应急演练或大型活动的安保等实践考核环节并给予适当的学分,实现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其次,辅导员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一些特定时期如开学、放假、节假日、汛期等或针对一些学校特有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预警信息,做好安全提示,在宿舍张贴安全注意事项,深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再次,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典型案件做警示教育,邀请法律、公安、消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或报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训练,如请保卫处、校内外专家或相关团队进行消防演习、医务自救、网络信息甄别等。
3.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要进行心理普查,对刚入学的新生要进行心理普测,以后每过一段时间如 4 个月再进行一次,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关注。对个别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做到班级心理联络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相互联动。其次做好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为解决不同个体的咨询需求,除了固定的心理咨询室咨询外,也要创造条件,做好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参与人数较多的优势,让更多同学加入到其中,在团体的力量下让个体更好成长。还要成立危机攻关小组,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应对突发的重大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将突发的危机事件通过恰当的方式及途径及时解决,将影响最小化。
4.构建立体化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报告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学校的安全保卫部门在保护师生安全、打击不法犯罪、维护校园稳定方面功不可没,但也有其自身局限性,如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无疑是难以胜任的。所以,从更高的层面上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及学生管理部门乃至辖区消防、公安、街道社区管理部门等机构共同承担,从制度上保障,从财物资金上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全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校园安全管理,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有效防范各类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现制定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自考本科20xx年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责任感和负责精神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开展法制安全讲座,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推动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我院大学生的安全素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为主线,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为促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二、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根据院长指示,定于20xx年10月份和11月份为我院的“安全教育月”,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要不断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制度,把有关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任务层层落实好,做到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统一步调,力求实效,建立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具体内容
1、组织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
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聘请法制人员,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有关安全问题,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全面提高安全防范技能和自救自护本领,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2、开展宿舍安全大检查
对学生寝室的安全隐患、违规用电、禁烟禁火、管制刀具及文明卫生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公开通报并限期整改。
3、组织消防演习
组织大一学生开展一次消防演习,包括紧急疏散、灭火演习、现场救助等。
4、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通过讲解交通安全规则、法律法规,以及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5、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发放安全宣传资料
配合安全教育,采用微信、QQ、宣传栏、黑板报等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印发《大学生安全教育手册》,如何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滋扰、防性骚扰和害、受到不法侵害或财物受损失时如何报案等资料,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
6、举办安全知识竞赛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安全知识竞赛,加深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加强教育成效,增加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
四、要求:
1、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稳定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目前,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的问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要坚持常抓不懈,警钟常鸣,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关爱生命,关心他人,人人参与,共建平安和谐校园”主题,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各项工作。
2、加强对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
各位老师、学生干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服从领导,积极配合。既要围绕方案完成工作,又要注重效果,有所创新。
3、利用此次教育活动,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教育机制。
各班在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总结经验,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教育效果,不断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新局面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形成长效安全教育机制。
五、具体安排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防范措施1、大学安全问题事件种类与危害?
第一、校园类的安全事件,生课中的运动伤害、校园
食堂食物中毒、寝室各类火灾、各类摔伤、财物被盗、喝酒滋事、打架斗殴、自杀他杀以及各种自然灾害。
第二、校园外的安全事件,暑假的寒热给人下塘洗澡溺水、校外的一些交通事故、治安事件、恶性伤害、或者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意外事故等。 当代的大学大多处于独生子女、校园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切使学生本身受到伤害,期指丧失生命,也给学生家长造成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心灵伤害,给家庭带来痛苦与不幸,使他们人到中年承受那失去亲人的子女的沉痛打击。同时也会给学校造成生誉上的损失,影响学校正常工作于教学。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每一起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学校的不安定因素,要消除这些不安定因素学校必须花大力气、费大精力、投入相当多的经费来进行善后。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安全工作,尽早发现安全事故的隐患,找出引发事件的真正原因,将安全事故消除与无形。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校园文化;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6-0079-03
校园安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维持学校良好稳定发展,完成学校教书育人使命的前提与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引导他们建立严以律己并关注环境的安全,真正做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一、调查背景和方法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一直致力于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并沿着安全文化物质基础建设和安全文化教育两个向度展开。随着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各种不安全事件以更多的形式突显。已建成的安全机构和安全管理体系等难以充分满足现有的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单一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以至于宣传安全文化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创建和谐校园,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应对不安全事件的知识技能,提升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水平,开展了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于2013年6月1日在学校校园随机发放。共发放调查问卷290份,有效回收280份,有效回收率96.5%,其中男生133份,女生147份。运用SPSS软件包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输入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校园安全环境关注度的调查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在校学生,而他们对校园安全环境的关注程度则是进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1.“校园整体安全环境关注度”调查结果
对于校园内的治安状况,认为校园治安状况较好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0%,68%的学生认为校园治安状况一般,12%的学生认为校园治安状况较差。
对于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44%的学生一直比较关注,22%的学生现在开始关注。
对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状况,比较满意的占21%,而认为一般的占60%,不满意的占19%。
2.“对身边安全隐患的关注度”调查结果
关于校园内比较危险地点的关注度,45%的学生认为实验室比较危险,30%的学生认为机房属于危险地点,15%的学生则认为教学楼存在安全隐患,9%的学生认为图书馆比较危险,还有1%的学生没有选择。
关于校园暴力现象的关注度,认为暴力现象比较严重和十分严重的学生有3%,43%的学生认为偶尔会有暴力现象,54%的学生认为校园内几乎没有暴力现象。认为有暴力现象存在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46%。
关于学校食堂卫生状况,55%的学生认为食堂卫生状况一般,26%的学生认为食堂卫生状况较差,还有17%的学生认为卫生状况很差,只有2%的学生认为食堂卫生状况很好。共有43%的学生对食堂卫生状况差评。
对学校发生火灾的关注度,7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发生过火灾,23%的学生认为学校发生过火灾,还有2%的学生没有关注。
对校园内交通安全设施的关注度,知道有交通安全设施的学生占68%,不知道有交通安全设施的学生占30%,还有2%不关注。由此看出学生对这方面并未充分关注,需要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教育。
关于个人财产安全,学生普遍认为最主要的威胁来自财产偷盗,占84%。个人财产安全问题应成为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的重点。
(二)对安全知识和技巧掌握情况的调查
安全文化教育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安全文化教育的落脚点在于扩展在校生安全知识的掌握数量和质量。
调查显示,学校在校学生应对各种不安全事件的知识和技巧欠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自身对安全问题不重视;二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难以唤起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主客观因素导致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差,应对各种不安全事件能力差,出现很多安全隐患。
调查显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从未参加消防演练或逃生教育的占66%,18%的学生参加过1次消防演练或逃生教育,参加2次及以上消防演练或逃生教育的学生只有15%,还有1%的学生没有填写。约63%的学生不太清楚宿舍、教学楼、图书馆及其他教学场所内的消防设施位置,18%的学生不清楚,18%的学生很清楚,还有2%的学生没有填写。
在火灾造成伤害原因的调查中,3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应急制度存在漏洞,32%的学生认为是自身缺乏逃生技巧,15%的学生认为是不会使用灭火设备造成的,12%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还有3%的学生没有填写。
面对财产失窃,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是加强自身的个人安全防范意识,赞成这个观点的学生占52%;另一方面是学校应完善活动场所监控体系、加大校园巡逻检查力度、提升校园保卫队素质,赞成这个观点的学生占45%。
在面对遭遇安全威胁紧急处理方法的调查中,不知道报警求助电话的学生数是知道的学生数的2倍以上。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大多数在校生对身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关注,并且很多人有一些相应的不安全体验,但是其对于校园内外的不安全事件的防范意识及应对技巧都十分欠缺。
(三)对安全教育必要性的认知度调查
从整体调查结果来看,学校学生对校园安全文化的关注度比较高,而现状是高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学生应对各种校园内外不安全事件的知识及应对技巧都十分缺乏。
调查显示,认为很有必要专门开设安全教育活动的学生有31%,认为有必要开设安全教育活动的学生有49%。84%的学生认为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教育十分必要,而所列出的安全问题中,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威胁有:财物偷盗占83.6%,食物中毒占49.3%,交通危害占45.0%。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应该加强这三方面的物质基础建设,同时在安全教育活动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介绍和应急方法技巧的传授。
(四)对有效安全教育方式的调查
开展安全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以前的主要形式是文字类,比较单一和平面化,为了避免安全教育给学生造成枯燥的印象,必须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安全教育,深入吸引学生对安全教育的注意。调查显示,53.6%的学生认同利用视频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52.9%的学生赞同通过活动进行安全教育,而63.6%的学生觉得安全演练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更能引起注意。所以,校园安全教育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喜好方式的基础上,采取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方式。安全演练、视频教育和活动教育方式应该成为安全教育的首选。
三、调查结论
分析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三个的结论:一是学校安全文化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学校安全文化教育的物质保障,学校要在安全设施和安全制度及管理体系建设上夯实基础。二是在校生对校园安全的关注度在与日俱增,对加强安全教育的呼声在增大,安全文化教育的主观驱动力在增强。三是在校生大多对不安全事件的防范意识弱,防范能力差,学校应通过视频、演练、活动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引导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减少校园的安全隐患,保障学生生命财产安全。
学校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时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将安全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着力培养学生应对各种不安全事件的能力与技巧,让对安全的关注成为一种文化,让灵活自如地运用安全知识和技巧内化为每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真正做到把安全文化教育上升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层面。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教育体现了学校对每个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尊重和关注,体现了大学对教育责任的担当,是对和谐校园建设精神的全面深刻理解和落实。这既是学校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大学人本主义中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S・希利尔,马克.S.希利尔,杰拉尔德・S・利伯曼.数据、模型与决策―运用电子表格建模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胡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4-07-15
作者简介:余芳(1971- ),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Campus Safety Culture Education
――Taking Wuhan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n Example
YU Fang
(Humanities College, Wuhan Polytechnic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4,China )
篇7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管理
一、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基本要求:“细”与“实”
当前,关于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国家法规与政策正在日益完善。为了贯彻和执行国家关于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法规与政策,学校都会依据国家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本校的校情和学生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制度与规范,以及实施这些制度与规范的相关管理制度。但从现实执行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细”“实”程度严重欠缺,前者主要表现在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T环节存在马虎随意现象,后者表现在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各环节存在怠惰松懈现象。
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中所说:“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大部分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在事故发生之前都有一定的征兆与端倪。如果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做的细致而扎实,校内师生与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在学校安全意识与安全管理活动中克服马虎轻率与惰怠松懈的意识与行为,就能及时发现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极大增加预防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能在学校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及时采取措施杜绝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最大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或减小事故造成的生命伤害与财产损失,减小事故发生的损害。无数事实证明,学校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怠惰松懈、马虎随意的心理意识与行为习惯,常常导致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对细微问题的忽视,或是不能及时觉察隐患的存在,或是有所觉察而认为无所谓,最终都因一念之疏忽而造成恶性事故,造成生命伤害或财产损失,影响恶劣。
二、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的“细”“实”问题
当前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一系列的“细”与“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具体管理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存在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安全教育与管理活动形式单一化、安全教育与管理行为规范化缺失、管理行为轻率随意等。
第一,存在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的问题。当前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往往难以落到实处,制度贯彻流于形式,缺乏扎实细致的执行,常常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难以变成行为,严重缺乏全局性和长远性,严重缺乏持续性和协条性。[2]很多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在上级检察时才会受到重视,常常是一阵风。上级走了,强化安全管理的风气也就烟销云散。有的学校甚至在上级检察时也不能积极应对,而是想办法逃避责任、隐瞒问题。对于已经发现的安全管理问题,往往持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怠惰心态与敷衍塞责的消极措施。
第二,存在安全教育与管理活动形式单一化的问题。虽然很多学校都设有安全教育课程,定有安全管理制度。但很多学校仅仅将安全教育局限于课堂之内,只是向学生进行口头言说,很少有对于安全器具的实操体验和安全技能的实践训练。安全管理的评价体系中也缺乏对于实践性安全管理技能的考评,更多是对安全知识的书面考察。这种安全教育在现实中往往缺乏实际意义,即使学生运用安全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也缺乏及时处置安全隐患的实际能力。
第三,存在安全教育与管理行为规范化缺失的问题。现实中每所学校都能依据国家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本校的校情和学生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实体性制度。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制度中,都缺乏实施这些制度的程序性制度。这一缺陷导致各个学校在实施安全教育活动与安全管理活动时,无论是校内师生还是学校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参与安全教育与管理活动时在行为表现中都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常常根据个人对于制度的理解做出安全行为。校内师生对于安全制度的理解偏差与行为程序性的缺失,常常导致校内师生与安全管理人员在学校环境中对于细微安全问题的忽视,或是不能及时采取失当措施,或是觉察到了隐患存在但却无法做出正确反应,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增强学校安全工作“细”“实”程度的建议
第一,增强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安全制度,重在落实。缺乏落实,再完善的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也无法有效解决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与面临的潜在隐患。为此,需要强化学校领导、安全工作人员、校内师生对于安全制度贯彻落实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执行力,增强学校领导、安全工作人员、校内师生对于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切实保证学校各项安全教育制度与管理制度能够扎实细致的落到实处。
第二,增强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活动的实效性。安全活动,重在行动。缺乏行动,再高深的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知识,都是纸上谈兵。任何安全环节都离不开人员的操作与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与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2]为此,在加强对学校领导、安全工作人员、校内师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重视对于这些人员安全实践能力的培训与提升开展各类事故的预防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3]通过不断提升学校领导、安全工作人员、校内师生对于安全设施的操作能力和安全隐患的预警能力,才能有效增强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活动的实效性。
第三,增强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行为的程序化。除了不断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实体制度以外,急需制定学校各类安全教育与管理行为的程序性制度,为学校领导、安全工作人员、校内师生参与安全活动、发现安全隐患、处理安全事故提供具有可参照性的检察清单、程序步骤,做法指导与行动指南。通过完善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程序性制度,有效提升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减少校园师生在校园安全活动中因为理解偏差而导致的随意,最大限度的提升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田虎. 论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范式与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15(31):15-18.
[2]贾继华,白珊,张丽颖主编.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157.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受应试教育体制及传统教育内容局限性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并没有将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这也导致当代大学生普遍性存在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应有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亟需正视和重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
(一)基本概念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观点,生理与安全的需要是人的低层次需要,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大学生安全教育,即是指把国家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以维护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大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知识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之一,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没有安全,谈何和谐。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正常运转的基础,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开展。首先是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之后按照江西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新生参加全省的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期间,偶尔有防地震演习或者小范围的消防演习(教部分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整体而言,当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一)形式主义严重
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的安全知识讲座,参与的学生人数众多,基本上是一个学院的新生在一起听,老师单一的灌输一些基本知识,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效果差强人意。江西省每年组织的大学生安全知识大赛都是开卷,由大一新生参加。这样的安全教育模式,形式大于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在平时的学生工作中,学校则强调由辅导员自行召开主题班会,强调安全问题。
(二)师资力量薄弱
从2013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我的平安我做主》,主要由学校保卫处牵头,临时组织相关师资力量给大一新生安排了9课时的课程,其中涉及法制、公共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其课任教师既有保卫处工作人员和其他非教学部门的教职工,也有专职辅导员和专任教师,也没有规定统一的师资资格要求,似乎谁都可以给大学生上安全知识的课。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安全教育课仅仅是满足了形式上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落后
在教学方法上,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课主要是通过讲座的形式,而宣讲式的教育手段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普遍把安全教育课当作任务去完成。实践中,很少有学校通过邀请专家或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导,演示安全技能,学生难以掌握实用的安全技能。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围绕宣传治安、交通、防盗等传统安全问题展开,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社交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和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很少涉及。另外,开课单位没有提前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没有安排统一备课,备课由教师自行完成,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四)教学经费不足,缺少模拟环节
在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中,教师使用与学生相同的书本作为教材,没有额外的参考资料,没有正规的教研室。而且,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部分章节必须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才真实可信。但由于教学经费不足,教师无法开展模拟教育,只能在教室里单一的灌输安全知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高校领导层重视
众所周知,大学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更关系到高校的整体安全与稳定。学校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既影响学生个人及家庭幸福,也影响整个学校的安全与稳定,严重的安全事件甚至会对社会安全产生冲击。因此,高校领导层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教育不是学校单个部门的责任和职责,高校应切实落实安全教育的相应责任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只有制度和机制上的完善,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落实和保证校园安全。
2、相关部门要切实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
与安全教育有关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如教务部门,要组织好师资力量,做好课程的安排工作、备课工作、教学资料的购买等,充分保障教学质量。保卫部门,要加强校园内的安全巡逻,完善防盗的技术手段,提高破案工作能力与手段,做好消防的演习工作等。学工部门,应利用已有的学工队伍,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宣传部门,利用校内多渠道的宣传平台,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增设安全教育的版块,特别是安全教育日活动,或安全教育周活动等。网管部门,应对那些不适宜大学生观看的暴力网站、进行相应的干预,加强对学生网络信息的监管。后勤部门,加强对校内食堂、超市、摊点的监督管理,对违规使用或销售不合格肉产品、蔬菜、食品等的,一经发现进行严肃处理,切实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
(二)多层次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安全教育应该走上专业化道路,像其他专业课一样,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潜心钻研与自己学校匹配的安全教育模式,并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教育内容,以达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受众应该是所有在校的大学生,而如此艰巨的教学任务仅靠专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一定的选拔机制,组建一支由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乃至校外安全教育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他们有着丰富的安全教育经验,对于充实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夯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物质基础
高校应保障充足的经费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教材的使用、教学手段的提高和相关教学场地的建设方面。目前,市面上有种类繁多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有些内容讲授的并不全面。从本校安全教育的实际出发,确定教材,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教师自行编写教材,从而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条件允许的高校还可建设安全教育专用模拟教学场地,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火灾逃生模拟教学,模拟车祸现场进行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参考文献:
[1]唐荣宁,吴胜利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2期.
[2]华小丽,孙侃等.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探析[J].科教文汇,2013,(3)下.
[3]容岚.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8).
[4]朱兴华.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5]张钟元.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探索[J].高等教育,2013,(10).
篇9
虽然大学生安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经过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多年的努力,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实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中,仍面临诸多困难。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和政府,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都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涉世不深的学生,一直生活在家庭和学校提供的单纯、简单和安全环境里,或是由于未有过经历,或是过于自信,对老师、学校时时讲、天天抓的安全不够重视,所以大学校园内的违规违章电器屡禁不止,大学生晚归、校外住宿难以治理,学生酗酒、打架等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因使用热得快引发火灾导致身亡、在校外住宿被盗被抢,打架导致自身、他人痛苦等教训,都不能引发大学生们吸取教训,这体现出了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不重视,体现了大学生对安全的漠视。2.安全教育没有系统化、制度化。虽然安全教育一直被高度重视,但安全教育有着系统、复杂的内容,包含心理健康、安全意识、安全常识、应对各种安全事件的素质和能力、逃生和自我救助的能力等,而目前学校的安全教育过于简单,主要是针对社会当下的现象,结合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学校宣传安全的重要性,老师提要求必须要注意安全,不能深入地开展安全教育,没有将安全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也不能形成开展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这也是导致学生不能真正重视安全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3.实施安全教育的师资不足,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主要由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主抓,由辅导员、班主任或者部分保卫人员承担,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或者专门的训练,由于岗位和知识结构的原因,不能完全满足日趋重要的安全教育的需要,教育水平较低,高校缺乏实施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教育形式主要为班会、主题讲座、主题宣传等形式,较为单一,不能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深入开展的效果。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1.心理健康知识。随着社会竞争加强,大学生所需要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现心理不适、心理困扰和心理疾患的情况变得比较普遍,因心理不健康而出现的大学生安全事故日益增多,大学生自杀屡见不鲜、近年来出现的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等校园极端事件,都是由于当事者心理不健康而导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已经成为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心理知识是安全教育中重要部分。2.法制教育。很多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对于权利与义务、罪与非罪、罪刑法定等基本法律知识不明确,会出现因任性或者不知道的情况下做出伤害自己、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情。要全面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全面普及法制教育,使大学生自觉维护法律权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做到自己不做威胁他人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的事的基础上,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社会稳定。3.安全防范的意识和安全知识。大学生虽已成年,但一直生活在相对安全的校园环境中,从未真正接触社会,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单纯,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成熟,对校园安全状况和社会治安形势认知不清,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因此出现了许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犯罪事件,因此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必须强化防范的意识,唯有如此,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取得实效。安全知识涵盖的内容广泛,笼统的可以分为人身安全知识和财产安全知识,人身安全知识包校内外活动安全、出行安全、防犯罪伤害、防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饮食安全等,财产安全主要有防盗、防骗、防抢。安全知识内容多、涉及广,需要仔细梳理,系统讲授。4.自我救助的意识、能力。当遇到安全事故、突发事件时,需要大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能够帮助他人,而不应该表现出因为安全知识的匮乏所而无知无奈、无所适从,这才是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教育方针,坚持对人民对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职能,减少避免触电、溺水、等伤害事故的发生,为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
二、工作目标
以不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为目标,以学生居住条件,学习活动场所以及学校周边水域为重点,全面清查、整改学校安全隐患,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通过开展暑期"安全教育日"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暑期安全工作,保证学生暑期安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三、活动主题:
安全第一,注重教育,加强管理,防范未然。
四、安全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各班班主任
五、安全教育活动重点是面临的安全隐患及处置对策教育,不断提高师生防范能力。
六、活动内容:
1、暑假前,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严防溺水"视频宣传教育活动;离校前,学校校长对全体学生集中进行一次暑期安全惊醒教育,积极树立学生假期安全防范和责任意识。
2、通过"大家访"活动,保持家校信息畅通,共同关注学生健康发展。
3、与学生及家长签订《xx小学2016年学生暑假安全责任书》。
七、活动要求: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希望全体师生以系列"安全宣传"为契机,积极行动起来,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夏季即将来临之际,对学生进行防电、防溺水、防伤害专项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全体教师要从重视人的生命的高度,认真开展好"珍爱生命,预防伤害"教育活动,特别是防溺水。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班主任要积极做好学生离校时与家长的衔接工作,避免出现学生管理上的空档,在暑假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进行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自觉远离危险,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掌握水中遇险时的自救互救常识,从而减少学生溺水死亡事件的发生。人人讲安全,个个关心安全,时时、处处绷紧安全这根弦,为把我校建成安全、文明、和谐的学习乐园而共同努力!
八、考核措施
1、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将对活动进行记录、考核。
2、对各班所做的成绩按年级段,各评出优、良、中、各一名,其余为一般,在文明班考核上分别加xxxx分。
3、对有失职的造成后果的将严肃处理。
小学期末和暑假期间学校安全工作方案(二)暑假将至,为切实做好学期末和暑假期间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结合我校安全工作形势,现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全体师生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学期末和暑假期间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全员参与,履职尽责,完善并落实好各项预防措施,切实将学校师生安全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出成效。要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确保暑期学校安全稳定。
二、开展学期末和暑假期间师生安全教育
各班级要结合本校及学生实际,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着重开展好防溺水、防、防食物中毒、防传染病、防火、防汛、防雷、防电、防震、防高温中暑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安全专题教育,以典型事例警示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避险逃生能力。
三、强化家校联系,严防溺水、、刑事治安事件发生
暑期是溺水等事故的集中多发期,各班要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切实教育学生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特别要教育学生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各班要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要通过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各班要加强学生居家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防火、防电、防食物中毒,限时上网浏览健康网站,避免沉湎网络游戏,合理安排假期作业,同时要教育学生外出或在公共场所提升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分子侵害,遇有突发事件机智应对,有效归避各类治安风险。出于安全考虑,假期当中学校和教师个人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群体性外出活动,确保师生安全。
- 上一篇:管理科学与管理
- 下一篇: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