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和运营范文

时间:2024-03-28 17:4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技术和运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媒体技术和运营

篇1

关键词:合理运用;多媒体;小学英语课堂

在日益信息化和科技化的今天,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视觉以及听觉上的直观感受,可以有效优化课堂结构,使英语课堂更加高效,与时代同步。

英语新课标不仅要求教材的趣味性,更要求使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更贴近实际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学生创设实际的情境

英语课本中所设计的教学情境、语言习惯和现实生活情景是紧密相连的,新课标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目标要求是使学生学会将所学与实际联系起来,学会运用知识。而这单纯地只是依靠教师使用课本的口头讲解是很难达到的。多媒体可以使得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更加情景化、形象化,使学生可以处在近乎真实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比如,面对不同的回答,对方会做出微笑和皱眉头等不同反应,这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很容易了解自己回答得是否正确,印象更加深刻。多媒体这一信息媒介通过对学生进行视觉上和听觉上信息的传输,为学生模拟出了真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使课堂教学不再是以往的纯文字的教师苍白的讲解和学生在脑袋里毫无目的的凭空的三维想象,信息技术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形象、具体,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引导学生倾听英语歌曲

英语的学习多是以语法的学习为主,对于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万分枯燥乏味的,稍不留神就会陷入迷糊的状态。如果在课堂上老师发现学生兴趣不大,可以为学生播放一首英文歌曲,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把学生从睡梦中拉起来,之后再继续进行讲解,相信效果就会好很多。再者,音乐的效果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例如,在译林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一开始便是一个“Story time”模块,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播音学习,通过播音中抑扬顿挫的音调,将学生引入有趣的童话故事世界,为接下来这一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读出来,然后与播音相比较,这样可以起到纠正学生错误发音的目的。

三、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

观看英语电影可以说是一个较好的学习英语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学到外国人的语言习惯、发音习惯,长时间的熏陶之下,对于自身英语学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然,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一些简短的影片,使英语课堂的教学显得更加丰富。如,在译林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材的第一课内容为“皇帝的新装”,那么在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下这个故事的影片,从而使学生对这个故事进行一个初步完整的了解,进而产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激情。并且了解这个故事的基本内容后,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也会对课本知识更容易理解掌握。

四、为学生直观地展现异国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由于历史发展的轨迹与历程不同,中国的国情往往和外国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见面会互相问候“你吃饭没啊?”“吃的什么?”或者询问“你在哪工作?工资多少?”等等,但是这种问候的话语在外国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以上话题在他们看来涉及个人的隐私,一般是不能随意过问的。因此,外国人聚在一起闲聊时的主题通常为天气的状况。此时,如果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这些知识,或者配合几个图文并茂的小笑话、小影片,这样会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记忆深刻。此外,中国和外国的建筑风格以及节日习俗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为学生介绍时,如果搭配图表进行讲解,相信会更有效果。

五、防止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

虽然多媒体教学显示出了众多优势,但我们在使用其进行教学时要谨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该以教师的讲解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为主。我们不能反客为主,主次不分,将放映多媒体影片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教师变成了影片的放映者,学生变成了影片的观看者。我们要认识到科技并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对其产生过分的依赖,使用科技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会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日益减少,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教师仍旧应该认真备课上课,正确有效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其成为自己教学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刘哲.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篇2

随着民航发展的深入,航空媒体渠道资源不断拓展,航空媒体发展进入积累期。液晶屏技术、数字技术等的发展不断丰富广告推广的承载平台和表现形式,同时,航空新媒体运营商开始对媒体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整合。技术和运营模式的创新促使中国航空媒体进入到航空新媒体的发展阶段,并进入到高速增长的状态。2005年,航美传媒第一次将电视这种媒体形式引入到机场环境当中,从而使得机场媒体形式开始向数字化转换。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成为户外媒体另一发展趋势,户外媒体将逐步从早期OOH(out of home)发展到IOOH(intelligent out of home)。在市内及办公场,品质人群接触多的媒体包括电视、电脑、手机三屏,但出差、出行时,接触更多的是包括机场及加油站屏幕在内的第四屏——户外LED屏,而数字化、智能化媒体成为打动消费者的关键。

2006年以后,资本开始关注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给予了肯定,这段期间,航空新媒体运营商由于航空领域的媒介价值,以及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运营能力,而纷纷受到资本的青睐。一时间,航空媒体运营商们陆续成功融资。航美传媒更是由于其自身的突出表现,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航空媒体运营商。近几年来随着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品质人群数量持续增长,品质人群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大部分有车有房、商旅及自驾游是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因此,基于品质人群推广的机场、加油站媒体也逐渐成为企业主竞相追捧的重点。企业主越来越注重航空媒体的发展,把更多的目光转向精准化的媒体广告投放,以便节省推广预算、提高传播效率。企业主投放呈现一种“体系化”+“精准化”的趋势,基于目标人群、品牌定位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形式,以实现品牌知名度提升、差异化认知建立;通过多个媒体接触点MOT(关键时刻)的整合,最终打动消费者。在机场数码媒体方面,航美传媒凭借不断创新的媒体技术和高效的运营能力,开创性地建立了遍布中国各主要城市机场的航空电视及数码刷屏系统,实现了航空数码媒体的网络化覆盖。

为了适应更多企业主的需求,以航美为首的航空传媒产品具备多元化特征,包含了机场电视广告、机载电视广告、主动收视数码刷屏广告。在未来数字化时展中,航空媒体能否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广告载体,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将广告精准投放,使广告传播效益最大化,不仅仅是航美需要思考的问题,更多的企业和户外媒体公司都需要重视并抓住这股新的浪潮,不断变革,让中国的户外广告行业得以良好的发展。

篇3

要构建这样成熟的移动多媒体网络平台必须要集中成熟的平台管理系统、体验良好的客户端以及安全可靠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爱可信传媒正凭借其在业界领先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资深的移动多媒体技术服务优势,助力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创新的业绩高峰。

打开一扇窗口

12月4日,“ITU2006年世界电信展”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隆重开幕。作为移动多媒体领域重要的技术平台提供商,爱可信传媒借此盛会,在移动音乐,手机播客,DRM技术三大领域,全面表现其差异化的优势,展示公司面向全球客户“Wemakemediamobile!”的产品理念。

以“2006世界电信展”为窗口,爱可信传媒向用户展示了一点接入,全方位享受的移动多媒体技术,到场观众全面体验了这些技术所带来的方便而高品质的娱乐享受。拥有自主产权技术的爱可信传媒,其无线音乐发行系统已于2005年先后在欧美市场成功投入商用,受惠用户覆盖商业化运营的欧美运营商所服务的中高端用户,被世界范围内的唱片公司纷纷认可。爱可信传媒推出的(MDP)解决方案使用户体验与完善的内容版权保护功能(DRM)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在全球运营商面临转型之际,爱可信传媒积极为运营商打造一站式的移动多媒体应用解决方案。

全新产业链

12月5日,本次电信展中国日的“ICT-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会议上,爱可信传媒总裁张卫华针对无线数字音乐发行的现状及发展做了精彩的发言。他指出,移动互联网音乐下载的迅速增长已经表明:第一消费者对音乐产品有巨大的需求。第二消费者确实从无线互联网上得到了传统消费渠道无法满足的用户体验和需求。第三消费者愿意为数字音乐产品服务付费。

他认为未来音乐发行渠道的建立,首先要创建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组合。产业链是重要的关键因素,因此数字音乐发行管理系统,手机端的音乐软件系统以及DRM机制要做得非常完善才可以支持新的产业链的发展。第二要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完整而流畅的音乐服务,而不是繁琐的操作,用户才会买单。第三,无缝地将更丰富的新音乐产品(如高品质整曲音乐下载在线收听)与运营商现有的成功的音乐服务产品(彩铃,IVR,铃声下载等)整合为一体,给用户提供一点接入,全方位享受的音乐体验。第四要有强有力的数字版权保护体系。只有对内容版权进行有效的管理保护,才能推动整个内容产业的健康发展。

篇4

这是从2009年确立“全媒体、全国化”战略以来,浙报集团积极推进全媒体转型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成果。在全媒体行动计划的指引下,浙报集团将通过内部发展转型、外部联合扩张和积极孵化未来三方面并举,打造独特的全媒体阵列,力争成为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文化服务门户和地域性全方位服务门户,确立全国一流的现代传媒集团地位,成为有国际影响的中华文化传播基地。

报纸全媒体时代的春天已来临

互联网对传统报业的冲击无庸置疑。从1609年德国诞生世界上第一份定期印刷的报纸《通告报》以来,全球报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压力,一切的压力源于1969年问世的互联网。

近几年,依托互联网的新媒体攻势凌厉,锐不可挡,它们以多向传播、多点互动,移动获得、即时分享等特征,迅速抢夺着人们的时间与眼球,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对全球报业形成了巨大挑战。“报纸进入冬天”的论断,五六年前就在中国出现,至今依然挂在许多报人的嘴上,随着发达国家知名报纸的消亡,这种论断成了业界没有担当者逃避创新责任的统一托词。

其实,Web2.0时代的到来,恰恰是让中国报业与世界同行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为了赢得读者,有实力的报业集团纷纷尝试全媒体转型……然而,几年过去了,争夺读者的成效可以套用一句老歌词说明:报业痴情的脚步,追不上读者变心的翅膀。症结何在?

客观地说,传统报业的应对策略,大都是对新技术应用的被动跟随。因为有了网络,白纸黑字无法再吸引年轻人,于是新闻门户、手机报、社交网站、手机APP蜂拥出现,什么时兴、什么渠道能有效传播内容,报业就努力跨界做什么,不管自己是否有比较优势,不管自己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

那么,报业转型与发展,究竟需要插上一对什么样的新翅膀?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认清造成传统媒体危机的根源。当下,信息革命浪潮带来的传媒变革的本质在于,技术进步极大降低了信息的创建、传播和搜索成本,使得媒体运营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四个趋势:第一,在内容产品方面,随着市场出现明显的分众化、长尾化趋势,设计和生产适合新媒体载体特征的内容产品成为媒体的新课题;第二,在传播模式方面,平等、互动的社会化传播正在日渐成为传播的主流范式;第三,在媒体经营方面,基于网络社会交互信息的精确定向和分众化的广告营销模式日渐兴起,社会化媒体与零售业的界限日渐模糊;第四,在技术支撑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媒体与技术支撑结合日渐紧密,技术应用能力将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然推动全媒体时代的开启。在“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理念指引下,浙报集团融合新媒体、试水全媒体、进行战略布点的步子早已迈开。集团先后通过几大发展平台介入期刊出版、影视文化等诸多领域跨界发展……种种“探路”积累下的资源成为集团全媒体转型的重要基础:一批重要项目的成功运作经验、一个触手可及的资本市场、一支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资本运作的团队,旗下超过35家已经分众化了的媒体所拥有的内容与经营人才以及500万读者数据。

2011年浙报集团推出的全媒体战略行动计划,更是厘清了诸多理念,真正把一个个点上的突破汇聚成了具有“浙报范式”的转型路线图:努力探索“采编运营全媒体化,产业布局全国化”,力求通过内部转型、外部扩张、孵化未来进行全媒体转型。也就是说,要从自身的核心优势出发,以用户经营为中心,以服务为切入点实施内部转型;充分借助上市的有利条件,通过外部扩张快速实现战略布点、产业布局;积极鼓励和促进创业创新,以媒体孵化器模式整合内外部力量,借助技术手段完善运营,力争在全媒体时代掌握先机。

全媒体转型是报纸全系统的一场深刻变革

有人说,全媒体战略核心是以受众为中心、以内容为主导、以技术为驱动,通过追求多样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渠道,用多元化、立体化的内容产品扩大受众覆盖面。毋庸置疑,内容生产过去是、将来也是媒体运作的核心环节,但置身多元化的媒体生态环境,在新科技浪潮的冲击之下,报业如果一成不变地将内容生产视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唯一支点,会极大地约束发展的空间。在这一点上,浙报集团很早就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新的定位与发展理念,即要从内容提供商向信息运营商发展,要从报纸运营向资本运营、全媒体运营发展。

事实证明,大多数报业融入互联网的方式没有太大成效,其最大的失误就在于简单的报纸数字化根本解决不了由采编为中心向受众为中心转变的问题。将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站、手机上,看上去占有了阵地,实际上缺乏眼球与互动,缺乏用户体验与粘性,也就没有带来太多的读者增量。因此,报纸内容的物理位移,只是形式上的全媒体化,唯有从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到生产、传播、营运全系统进行一场深刻变革,才能让传统媒体真正收复失地。

仔细分析,传统媒体转型必须同时闯过五道“关”。

“理念关”。新媒体的出现要求我们在竞争理念上必须率先闯关。新媒介技术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微博等自媒体的大量出现告诉我们,当下媒体竞争已经是融合内容、技术、渠道、营销、资本运营的全系统竞争,哪个成为短板都有可能让自己陷于困境。这就是为什么浙报提出的转型,是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转型。不能适应、参与、主导信息革命浪潮包括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的新媒体竞争,就一定没有媒体的未来。仅仅通过自身在内容与渠道上的渐近改良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顺利转型几无可能。

“体制关”。当前大多数传统媒体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化运作都还处于摸索阶段,直接面对以互联网创业机制为基础的新媒体之争,自然会显得内部动能不足。浙报集团早在10年前就实行了“一媒体一公司”的体制,激励机制、人力资源改革、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已经成熟,尤其通过一年努力成为上市公司后,体制上的障碍已经被突破。

“人才关”。传统媒体培养了大量的传统采编人才,但在向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人才结构上的缺陷一定会暴露。不管是新媒体人才、技术人才还是资本经营人才的缺乏,都会让传统报业集团“叫渴”。如何吸引这类稀缺人才,是全媒体转型的又一道难关。这也是浙报集团在推出全媒体战略之前,率先在全球招聘集团总工程师的原因。

“技术关”。时下,无论是facebook、谷歌、微软,还是腾讯、百度、搜狐,既是媒体又是新技术公司。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创新挖掘出了用户对媒体的新需求。传统媒体从技术人才的储备到新技术的研发都处于落后地位,要想利用外部技术支撑全媒体的具体技术要求很是困难。正因如此,浙报集团2010年就把技术升级工程作为“全媒体、全国化”战略的重要支撑。报社新的采编大楼建立了以万兆为核心、千兆到桌面的基础数据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集桌面数字电视、视频会议、远程办公以及集电话传真通讯录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融合通信系统;建设了面积近500平方米的现代化机房,并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传播手段,打造了集演播、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会议厅;同时通过挖掘500万读者数据库等手段,努力创造条件建设具有强大技术支撑、高端经营模式、可实现多元媒体资源整合等特点的“云媒体中心”,占领媒体变革制高点。

“资金关”。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全球做大做强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是通过资本市场解决投入问题。也可以说,所有新媒体项目都是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项目,单纯用传统媒体的盈利去支撑会显得力不从心。传统媒体需要加紧拓展融资渠道,为自身的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浙报集团5年投入20亿推进全媒体转型,必须依托各种融资手段来实现。包括“传媒梦工场”,也需要“一基金一公司”甚至“多基金多公司”的模式支持,才能真正帮助所有新媒体人成就创业梦想,才能打造出一个开放的、具有互联网创新特点的传媒产业新平台。

正如浙报集团社长、党委书记高海浩所说:“浙报集团要成为全国一流的党报集团,必须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转型升级这个中心环节。通过全媒体、全国化的战略布局,实现发展目标的转型升级。通过整合、联合、融合的跨媒体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通过企业化、市场化的深入改革,实现体制机制的转型升级。”

浙报集团全线突破全媒体转型

当传统媒体做好“闯五关”的准备后,具体的转型模式与路径选择就显得极为关键了。而模式与路径的选择是否对路,关键看转型的质量与速度。如今,“分众与互动”、“数据库”、“社会化”正成为浙报集团全媒体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它们传递出的是新媒体的内核与特性,也就是质的追求。与此同时,信息化浪潮日新月异,自媒体发育速度惊人,全媒体转型的最大风险还在于转型速度,即转型速度能否跟得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浪潮冲击传统媒体的速度。

经过深入研究与精心谋划,浙报集团的全媒体转型策略发生重大变化,即从一个个点上的突破转向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内部发展转型、外部联合扩张、积极孵化未来三方面的全线突破。

内部转型,重在通过对现有传统报纸、期刊的读者数据库建设与挖掘,积极推出全媒体新产品,提供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分众化、社会化的信息服务。例如,开发党报移动阅读项目,吸附广大党政干部的碎片化时间,创造党报的读者增量与用户体验;社会化媒体转型试点项目,帮助钱江报系提升微博、移动媒体、互动社区网站等读者交互渠道,延伸影响,汇聚用户与社会资源,全面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实现从单一平面媒体向社会化全媒体转型;浙江在线转型升级项目,积极拓展多媒体渠道,加强用户细分、用户直接接触和渠道掌控能力,成为区域性信息与服务提供商……与此同时,加快完成整个集团的用户数据库应用平台建设,使之成为全国媒体中数据挖掘能力、市场化应用能力最强的系统。

外部联合扩张,重在联合战略伙伴,延伸产业链,布局全国化,进行横向与纵向一体化的扩张。在横向一体化扩张方面,积极介入电影、电视、动漫、户外和分众化的专业期刊、成熟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媒体,进行并购、参股和合资,并在建立资本纽带的基础上,将这些媒体的资源和集团现有资源进行共享和运营整合,完善集团的全媒体产品布局。纵向一体化扩张方面,将资金投向新媒体内容产品设计生产和技术支撑环节的潜力型项目,争取在三年内占领一系列行业制高点,并和集团现有用户和渠道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完成集团在新媒体产品和技术支撑方面的战略布局。

积极孵化未来,重在建设中国第一个媒体孵化器――传媒梦工场,将浙报集团的传媒运作经验、内容生产组织与传播能力与互联网界的创业、孵化、投资机制相结合,催生影响中国传媒未来的团队,同时让浙报集团站到新媒体产业的最前沿。

2011年9月30日,也就是浙报传媒上市的第二天,浙报集团新媒体中心成立。15位优秀的年轻人聚集到一起,在总工程师蒋纯的带领下,开始了全新的征程。从集团选拔出的这批年轻人,政治素质过硬、媒体经验丰富、熟悉新媒体运营规律,而且个个充满创新激情。这是浙报集团全媒体转型的一支“探险队”和“先头部队”,他们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确定了传媒梦工场的基本运营模式。更为关键的是,新媒体中心与传媒梦工场进行一体化运行,探险队员们全员转制,以企业员工身份开展全媒体转型工作。

传媒梦工场的出现,可以说是浙报集团在全媒体转型方面有别于同行的特殊举动。根据全媒体行动计划,传媒梦工场引入孵化器机制,专门培育传媒行业的新兴内容生产和技术应用研发团队,为其提供工作环境、一定时期内的开发运营经费、并利用集团与合作伙伴的资源为其提供业务初期发展所需的各方面扶持。传媒梦工场用一定的资本投入和孵化服务换取创业团队一定比例的股份和配股优先权,孵化期结束后,视项目情况决定是否加大投资、引入其他投资者、出售或者收购。孵化项目、团队人员既可来自外部,也可来自集团内部,均需通过项目认证与遴选审核。项目成功后,集团内部员工也可转换身份,借助孵化器机制实现创业,成为集团的合作伙伴。

传媒梦工场,打造文化产业创新的新硅谷

在当下中国的互联网界,多位天使投资人成立基金推动创业,徐小平创办了“真格天使基金”,蔡文胜成立了“创业园”,还有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周鸿的“动起飞计划”。而“传媒梦工场”是国内出现的第一个人文类的孵化器,它力求将更多人文精神融入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

同时,传媒梦工场孵化的主攻方向是新媒体,因为互联网已经造就了中国5亿网民的需求。而伴随国内3G市场的启动,带宽问题得到解决,手机上网资费不断下调,移动互联网正迎来“爆炸式”增长时代,移动阅读也随之成为传媒界的必争之地。理性地看,浙报集团打造传媒梦工场,既是推动自身全媒体转型的需要,也将为中国传媒业搭建一个公共的、创新的产业孵化平台,帮助来自全国的传媒人创业,通过解放人文及传媒领域的创新机制,释放传媒人的创业热情,真正将互联网创业文化延伸到媒体领域。

梦工场希望入园的项目是科技与人文合翼的产品与团队。既要有专业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又要求产品必须具有互动、社会化等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性,同时必须拥有自己的赢利模式。

未来,传媒梦工场将在国内率先建设一个“长尾聚合器式”的公开、开放的媒体产业平台,通过资本运作及传媒运营资源的投入,为早期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技术支撑、市场检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法律、财务支持,创业导师辅导等一揽子服务,帮助补其短板、快速成长,实现成功创业。同时,浙报集团将成立“梦工场基金”,引入政府创业引导基金,还将有天使基金、VC、PE等一轮轮的投资机会向创业者一一敞开大门。浙报集团会根据产业布局的需要,优先吸纳优质的、有前景的项目和团队充实自身的全媒体发展序列,上市公司浙报传媒也可优先收购。

篇5

(一)连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

在以前,广播电视都是单向的,在节目播出之前、之中和之后都很少有观众的参与互动,节目的群众参与性远远不够,社交媒体的出现受到广大人群的追捧,大大增加了观众的参与率,实现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互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广播电视与观众互动的重要手段。目前最为流行的社交媒体应属微信和微博,广播电视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这两种平台,增加与观众的交流。微博在频道运营的过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作用。

①开通栏目、主持人的微博,并且在微博上对节目进行提前宣传和预热。

②通过微博来查看电视节目的舆情,并且通过微博来获取重要的新闻线索,进行深入的跟踪报道。随着微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频道运营的过程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微信账号,可以每天进行精品节目的推送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公共账号,进行话题的讨论,从而获得观众最直接的评论意见反馈。另一方面,通过微信平台,还可以实现精准营销,实现重要节目及内容的索引服务。随着社交媒体的愈发发达,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可以实现节目与观众的全方位互动。既能起到提前的宣传作用,又能收集观众对于节目第一手的消息反馈。另外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微信和微博可以实现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推荐,使得微博用户和微信用户都能够及时的收到媒体服务信息。作为移动互联时代最重要的渠道,微信和微博在电视媒体的运营过程当中,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及应用。

(二)演播室全媒体互动

1、连接互联网。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今天,传统的演播室已经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多媒体互动场所,并且成为电视媒体全方位发展的中枢。连接互联网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获取任何需要的咨询。包括网页、论坛、微信、微博等各类信息,并且通过筛选之后,可以将其作为播报的主要信息源。再辅以在线显示系统,可以实现演播室屏幕之间的相互切换。

2、打通行业资讯。在广播电视中,演播室是所有信息的最终汇集地。在实际的播放过程中,需要各种类型的行业资讯的汇总。例如实施的天气气象、实施的股票财经、实施的物价信息等等,可以在演播室当中打造统一的资讯中心,接入各个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资讯,并且根据节目的需要,随时调取各种最新行业资讯。3、多个屏幕互动。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可以根据演播室的不同,采取真实屏幕、虚拟屏幕的相互结合。辅助以平板电脑、手持设备等多种仪器,实现主持人手中仪器与大屏幕之间的相互协调匹配。实现实景大屏以及虚拟大屏所播报内容的读取及控制,这样会让播报的过程更加顺畅和自然。

4、微信、微博互动。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普及,在节目互动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工具实现与观众的实施互动,并且互动的内容可以直接体现在电视屏幕当中,让观众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互动的结果,从而更加愿意参与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增强电视观看过程当中的趣味性。

(三)多终端的及时及应用

当前的高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机会越来越少,并且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电视已经不是广播电视展现的唯一终端,多终端是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广播电视在运营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基于互联网技术。

二、未来网络技术发展展望

篇6

现有EV-DORev.0网络虽解决了上网和下载这些非实时类业务的数据应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由于反向容量的限制和QoS机制的缺乏,无法支撑实时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因此其难以满足未来通信方式和终端方式多样化的需求。运营商希望在这些方面进行增强和改善,赋予EV-DO新的“动量”。另一方面,UMTS网络从商业运营的第一天开始,就可在电路域上支持包括视频电话在内的实时多媒体业务,而CDMA2000网络只能在分组域上提供。随着实时多媒体业务的兴起发展,CDMA运营商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EV-DORev.A正是顺应市场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在峰值速率、网络容量、QoS能力、终端功耗等方面进行大幅增强,首次成为一张具有全业务能力的CDMA宽带多媒体网络,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多媒体业务蓝图,VT和VoIP等实时多媒体业务开始变得触手可及。

EV-DORev.A从诞生开始就得到CDMA产业界的青睐,2005年逐步升温,2006年成为EV-DORev.A商用进程加速的关键一年。截至目前,全球共有8个运营商正式公布EV-DORev.A的商用计划,包括Verizon、Sprint-Nextel、KDDI、LGTelecom等。CDMA主流运营商已经将网络发展的关键点放到EV-DORev.A上。在主流运营商的带动下,许多CDMA运营商也将纷纷要求设备供应商提供EV-DORev.A的解决方案。

打造高性价比接入平台

全业务能力的支持对网络设备的带宽、容量、QoS保证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甚至是挑战。为了迎接这个无线宽带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华为未雨绸缪,在全球CDMA联合实验室的推动和指导下,投入3000多名研发人员,历时3年时间,推出性能卓越的端到端EV-DO产品设备,并成功推向市场,至今全球已部署28个商用的EV-DO网络,积累了大量实用技术经验。华为推出的CDMA20001XEV-DORev.A端到端商用解决方案,基于多媒体应用和无线宽带接入进行设计,并结合华为的专利创新技术和多个产品领域的经验,以合理的成本为客户打造高性能的全业务接入平台。

全业务接入方案

华为的EV-DORev.A解决方案提供了多种业务的承载和支撑能力,包括VoIP、VT、无线宽带接入、BCMCS(广播多播)和流媒体业务等,实现了技术和业务应用的完美结合,提供高质量、高性能、运营与维护便利的优质无线宽带多媒体接入网络。

第一,VT业务。VT让通话双方能够看到对方的音容笑貌,把遥远的距离拉近到咫尺,增加相互的亲切感。华为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视频传输性能和质量,提供基于语音流、视频流的不同QoS保证。在小区负荷上升,容量不足的情况下,有条件地限制视频流的传送,优先保证语音的质量。

第二,VoIP业务。无线网络的发展朝着全IP的方向发展,语音业务也不例外。基于IP承载的语音业务不仅能够大量地节省空中接口的带宽,提高扇区容量,其低廉的传输成本更加增强了移动运营商的竞争能力。无线侧QoS能力是VoIP业务服务质量保证的瓶颈。华为提供的VoIP解决方案通过EV-DORev.A和专利技术的结合,解决了时延和抖动问题,对于终端用户来说,体验语音的清晰、流畅,完全不会有断续感。

第三,无线宽带接入。无线宽带接入能力保证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终端进入Internet冲浪,浏览新闻,接受最新的资讯。在无线空口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如何确保用户业务体验就成为关键能力。华为提供的增强型无线ADSL解决方案,专线用户可通过资源预留的方式,确保享受到速率恒定的高质量的专线接入服务。一般用户可定义为金牌、银牌和铜牌三种级别,从而获得不同优先级的调度权。系统还可提供准入控制机制,在负荷较大情况下,拒绝新的服务申请来保证服务质量。

第四,BCMCS。广播业务特点在于采用空口信道共享方式传输热门信息,从而使空口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可以更好地满足手机电视、手机电台、移动广告等应用需求,将成为多媒体业务的一种重要提供方式。华为在BCMCS上积极持续投入和研发,成为业界首家支持BCMCS业务特性的设备供应商。

TCO控制解决方案

资费的不断下降调整,运营商之间的激烈竞争,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变得尤其重要。华为推出特色的TCO控制解决方案,全力协助运营商的降低总拥有成本。

第一,效率功放。华为领先一代基站采用DPD、Doherty等技术来提高功放效率,改善功放的输出线性度,并降低对输入线性的要求。同时这些技术大大降低了基站的功耗,从而进一步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整机对散热的要求。测试表明,华为领先一代基站功放效率达到33%,整机功耗降低48%-58%,为运营商节省了大量的电费支持。

第二,高集成度。机房是运营商的宝贵资源,基站的集成度成为机房空间节省的关键因素。华为研制的载波射频单元同时支持3个载波,单机柜最大支持18载扇,降低基站数目和机房空间需求。在容量需求不大的情况下,紧凑型基站可进一步降低整机重量和占地面积。华为基站支持多频段混插功能,在运营商扩充多频段功能时,可节省机柜成本和机房空间。

第三,高功放输出。在输出功率方面,华为基站在满配置下,每载波扇区可保证20W的机顶输出功率。这意味着,在同等容量下,依据特定的呼叫模型,华为领先一代基站的覆盖范围比普通的10W基站大34%。

第四,系列化基站。华为领先一代CDMA2000基站系列包括宏基站、壁挂式紧凑型基站、微基站和射频远端模块等。可以根据不同的覆盖环境灵活、经济、快速组网,从中东的酷热沙漠到西伯利亚的严寒雪原;从南美的热带雨林到的世界屋脊,都有华为的CDMA2000领先一代基站的广泛应用。

1X和DO平滑互操作问题

业界普遍认为,1X网络和EV-DO网络将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共存。1X提供语音业务和低速的数据业务,EV-DO提供中高速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语音用户从1X切换到EV-DORev-A上,是一个逐步和长期的过程。如何解决DO和1X之间业务的平滑切换以及寻呼被叫问题,是顺利部署和开展DO业务的重要前提。华为倡导的VCC和双网寻呼融合方案,很好地解决了DO和1X互操作问题。

篇7

【关键词】CCTV;SMG;凤凰卫视;新华社;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11 【文献标识码】 A

新媒体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PDA、MP4等设备为终端的媒体。[1]本文侧重关注三种主要的应用终端:电视新媒体、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传统媒体主要依靠广告和出售版权维持运营,产业链相对简单。新媒体产业则涉及到内容供应商、硬件制造商、网络运营商等诸多环节。同时,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将进一步推动内容的融合、终端的融合和产业的融合。传统媒体在加速布局新媒体之时,新媒体上下游运营商也在加速媒体化进程,硬件制造商也在主动整合内容。内容供应商、运营商和硬件制造商的三方博弈日趋激烈。在跨媒介、跨产业融合的全球传播新格局下,传统媒体有必要跳出内容供应商的窠臼,从产业链的角度全面审视其发展战略。

一、新媒体产业链解析

鉴于新媒体在不同终端样式的价值链迥然有异,在此分门别类予以剖析。

(一)电视新媒体产业链

电视信号传输通常有四种渠道:卫星、地面无线、有线电视网、电信(互联网、IPTV专网等)或移动运营网络。其中,前三种由国家广电总局管辖;最后一种则是由电信运营商开辟渠道,由广电机构提供内容和服务,双方共同运营。

这里主要分析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和户外大屏幕,对卫星直播电视、高清电视等不予讨论。

1、数字电视产业链

根据国家规划,2015年有线电视彻底完成数字化改造。目前广电总局颁发了五块数字电视牌照:CCTV、SMG、中广影视传输网络有限公司、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和鼎视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它们也就是内容集成商和分发商。数字电视产业链如表1所示:

数字电视的盈利模式有三种:有线付费、增值服务和广告业务。[2]当前主要靠有线付费。

2、IPTV产业链[3]

IPTV充分体现了三网融合的特征,管理涉及到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两个部门,运营主要靠收视费和增值服务来支撑。国内取得IPTV牌照的机构有四家:SMG、CCTV、南方传媒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其产业链如表2所示。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关于互联网传输视听业务管理办法》(即39号令),IPTV牌照由广电总局向电视台主体颁发,业务由广电总局直接管理。牌照主体负责内容运营和审核;电信运营商负责网络传输、市场推广和收费;两者共同负责计费等环节。

各地有线网络(隶属于广电机构)目前都在进行整体数字化转换,IPTV在业态上与其双向改造后推广的数字电视形成了竞争,所以强烈阻止IPTV推广,这就涉及到广电、电信两个系统的矛盾。加之增值业务的盈利模式不成熟,IPTV推广难处很大。

3、移动电视产业链(见表3)

4、户外大屏幕产业链(见表4)

表4:户外大屏幕产业链

(二)网络新媒体产业链

传统网站的产业链比较简单,网站主要依靠广告、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增值业务等支撑。在Web2.0时代,博客、播客、网络社区、即时通信、电子杂志等脱颖而出,产业链纷繁复杂,盈利模式尚不清晰。这里,仅分析市场相对成熟的视频网络,如表5所示。

(三)手机媒体产业链

手机新媒体,包括手机报、WAP、IVR、手机电视、无线音乐、搜索引擎、移动广播等业务。这里着重探讨手机报和手机电视,见表6所示。

1、手机报产业链

手机报产业链由内容供应商(CP)、服务提供商(SP)和渠道运营商三方构成,渠道运营商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CP次之,SP的生存空间则越来越小。

2、手机电视产业链

手机电视有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广电借用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网络进行视频传输;另一种是完全依靠广电的数字发射网络。国内目前有两套技术标准:广电总局的CMMB标准和工信部的TMMB标准。前者控制内容和手机牌照,后者掌控着手机芯片入网,双方相互牵制,影响了市场应用。

广电总局已颁发六块牌照:SMG、CCTV、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北京电视台。它们也就是内容集成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初步看出:

I、在新媒体产业链中,渠道和终端的战略价值不容低估。新媒体本身建立在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基础之上,运营商和硬件制造商举足轻重。“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需要重新定义和考量。在某种程度上,渠道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业界称作“渠道霸权”),而内容则具有选择性和可替代性。作为内容供应商,传统媒体的优势受到限制或削弱,必须突破“内容为王”理念的“路径依赖”,避免沦为纯粹内容供应商的风险。

II、从体制上讲,渠道资源主要掌握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而内容审核与牌照授权掌握在国家广电总局,如数字电视、手机电视、IPTV和网络视频等,所以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二、CCTV、SMG、凤凰卫视和新华社的新媒体布局

(一)CCTV

CCTV的新媒体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由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统筹的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和IPTV业务;二是由央视国际移动传媒有限公司负责的车载电视业务;三是由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负责的数字电视业务。

北京奥运会是CCTV新媒体发展的里程碑。央视体育节目中心主任江和平说,“网络电视平台覆盖两亿网民;手机电视计划5.08亿手机用户的覆盖;而公交移动电视平台,在奥运会期间将发展到30个城市、5万辆公交车,8万块显示屏以上,日均覆盖1亿人次。”[4]这种整合营销、跨平动的发展模式颇为成功。

1、央视网、手机电视和IPTV

2006年4月,经广电总局批准,CCTV获得开展以PC、手机、IP电视为接收终端的自办点播、自办频道、集成运营等九项业务的经营许可权,随后全权独家授予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整合后的央视国际是全国唯一具有全业务资质的新媒体机构,它以图文为基础、以视频为核心、以互动为特色,采取公司化的架构、企业化的运营方式,成为多终端、立体化的传播新平台。2006年收入达0.5亿元,2007年达1.7亿元,业界盛传2008年已突破4亿元。

央视网2000年10月被列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成为新闻媒体网站的国家队和主力军。盈利模式主要是版权出售和广告。凭借母体的影响力,央视网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新媒体转播权稳收囊中。北京奥运会中,它获得中国大陆和澳门地区的独家新媒体视频转播权,浏览量甚至超过了新华网、人民网和凤凰网。应当说,北京奥运会可以被看作央视网从CCTV的网站蜕变为一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网站之分水岭。

2006年,CCTV利用多哈亚运会契机,联手两大移动运营商开通了手机电视业务。每天提供八套直播节目。观众可在线播放(直播、点播或轮播),也可个性化定制并下载播放。CCTV负责内容集成审核、管理平台的开发,移动运营商负责网络设备、业务平台、营销、技术、客服等。尽管早就拿到了牌照,央视IPTV发展步伐相对谨慎。2006年,CCTV与中国网通达成了IPTV业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随后在长春搭建了IPTV集成运营平台和播控中心。当年,包头和南京也被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北京奥运前夕,央视在北京正式开通IPTV,向用户提供直播、点播、回看、定制等服务。

2、车载电视

2007年12月,央视国际移动传媒有限公司成立,它由央视国际控股。其车载电视业务与巴士在线传媒有限公司合作,以“CCTV移动传媒”作为播出名称。巴士在线原有的节目集成播出平台交由央视管理和经营。央视对集成平台控股,拥有平台的资产支配权,并负责内容的编排审核。巴士在线仅负责传输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终端的安装维护。目前,已覆盖北京、上海等32个城市的数万辆公交车。

3、数字电视

2003年成立的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央视付费电视频道的市场化运营。是我国首家覆盖全国范围、从事数字付费频道集成及营销业务的运营机构。目前,已集成50套左右的数字频道。受CCTV委托,中数传媒负责管理央视风云传播有限公司(负责数字电视内容的生产和集成)和中视数字电视科技有限公司。

由于中国的有线电视接入网络近3000家,产权复杂、利益纠葛,数字化改造进程缓慢,用户规模难以迅速做大,限制了产业化进程。许多地方只能靠政府补贴,如大连、深圳、太原、青岛、杭州等。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中数传媒,难免受其拖累。

(二)SMG

SMG的新媒体包括:数字付费电视(SiTV)、宽频电视(SMGBB)、IPTV(BesTV)、手机电视、数字广播、移动电视等(见图1)。其组织架构与CCTV不同,由多家公司独立运营。2006年SMG提出,3-5年内使新媒体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提高到10%。2007年SMG销售总收入51亿元,其中新媒体2亿多元。

1、数字电视(SiTV)

上海文广互动电视公司负责有线数字付费电视业务,通过卫星向全国传输22个频道,节目信号覆盖全国170个城市,拥有用户1000多万,规模暂居全国第一。

2、手机电视

SMG的手机电视分为两脉:一脉是采用流媒体技术的东方龙手机电视,借用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传输。2005年,东方龙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第一张手机电视全国集成运营牌照,2006年首家投入商业运营。2007年7月,东方龙推出首个24小时滚动资讯频道“第五媒体”,这也是世界上首个专门为手机电视打造的资讯台。目前用户已突破100万;另一脉是采用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的上海文广手机电视,由SMG和东方明珠股份公司于2005年共同投资。它完全依靠广电的传输网络。但是需要专门的定制手机。

3、百视通IPTV(BesTV)

2005年,SMG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第一张IPTV全国集成运营牌照。目前,通过电信和网通的宽带网络传输,集成100多个电视频道、5000多小时的VOD节目库,在哈尔滨、上海的用户数超过80万人,并在全国10多个省市试点,百视通成为内地唯一正式规模化商业运营IPTV的媒体。2008年,用户数达100万,成为中国IPTV的领头羊。

4、东方宽频网络电视(SMGBB)

2004年成立的东方宽频网络电视,全面提供SMG节目的在线直播、点播及增值服务,同时与电信运营商的宽带门户合作,拥有注册用户700多万。东方宽频还进入微软Windows Media Player在线商店,为AOL美国在线、MSN(中国)网站、英特尔数字家庭平台提供中文视听内容。公司着力提供上海特色、互动社区为核心的新闻资讯、娱乐体育、播客社区、电子商城、网络游戏等综合服务。2007年盈利300多万元。

5、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

尽管同属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SMG在事实上控股东方明珠股份公司。通过东方明珠,SMG间接运营着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业务。目前,东方明珠旗下的移动电视覆盖了8000多辆公交车、10000多辆出租车,覆盖上海90%的区域,日均受众1200多万人次;旗下的东方公众楼宇电视是中国首家户外数字楼宇电视,延伸到上海地区500多幢楼宇。

此外,SMG新媒体家族还有一名新成员:上海文广数字移动传播公司。它专门从事数字音频及数据广播运营服务,目前确定了以交通、财经和音乐为主的信息服务应用方案。

(三)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的新媒体组织架构与CCTV类似,分为两大块:一是以凤凰网为旗舰的“凤凰新媒体”;二是“凤凰都市传媒”户外大屏幕业务。

1、“凤凰新媒体”

2006年10月凤凰网改版后更名为“凤凰新媒体”,它以凤凰网为旗舰,融合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网络视频三大平台,全方位整合内容资源、技术平台和传播渠道。凤凰网、凤凰无线、凤凰宽频是凤凰新媒体统一组织架构下的三驾马车。公司已连续三年实现赢利。2007年收入增幅高达318%,2008年一季度收入1504万港元。公司计划将来独立上市。

凤凰网盈利主要依赖品牌广告。宽频业务在凤凰新媒体收入中的比重不高,但是随着3G的到来,其市场潜力巨大。无线增值业务(含手机报、IVR、WAP等)则占到凤凰新媒体收入的半壁江山。2007年11月底,其所有手机报的国内用户数达50万人。

2、凤凰都市传媒

2007年6月,凤凰卫视在香港注册了专门负责户外大屏幕的凤凰都市传媒有限公司。2008年4月,凤凰卫视和浙江中誉集团联合注资8700万港元,其中凤凰卫视持股75%。公司计划在2008年底完成30块LED显示屏的建设和运营,到2010年底完成100块,目标是打造“最具影响力的以LED显示屏为主体的户外传媒运营商”,与郁金香、分众、香榭丽在大屏幕市场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

(四)新华社

新华社的新媒体分为三部分:一是以新华网等为代表的网络媒体;二是以《新华手机报》和手机电视为代表的手机新媒体;三是移动电视、户外电视、IPTV等电视新媒体。从组织架构来讲,相关业务主要由新华社网络中心、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和新华音像中心负责。2007年,新华社52.7亿元总收入中有2.06亿元来自新媒体,主要是倚重新华网和手机报。《新华社2008―2015年工作设想》提出,新华社将面向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面向终端受众拓展。2009年,将推出视频专线,为新媒体发展夯实基础。2015年,新媒体收入将达到20亿元,实现利润3亿元。

1、网络新媒体

(1)新华网

新华网创办于1997年11月,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设在北京的总网;二是承建的十多家政府网站,包括中国政府网(每年接受政府拨款)、中国文明网、中国平安网、中华新闻传媒网等;二是分布全国各地的30多个地方频道。

新华网被称为“网上新闻信息总汇”,依托新华社遍布世界的100多家分支机构,新闻采集网络覆盖全球,它同时受权独家国内重大新闻、重要人事任免和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直播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此外,它还受权转载国内外媒体的重要新闻。

新华网的管理模式为双轨制:高层领导由新华社党委统一任命,中层以下自主任命。运营模式实行采编和营销两分开。2007年赢利约1.5亿元,主要依靠品牌广告、网络供稿和发展网群用户。

(2)新华电信宽频网、中国证券网和中证网

2001年6月开通的新华电信宽频网,由新华社上海分社和上海电信合资成立,持股比例为4:6。它以宽频和无线增值业务为主营方向,注册用户达1000万。尽管2004―2007年连续实现赢利,但是规模依然偏小。(见表7[6])

中国证券网和中证网为专业的财经网站,分别由新华社下属报刊《上海证券报》和《中国证券报》主办。但是影响力与和讯网、金融界等国内知名财经网站相比差距悬殊。

(3)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

2007年9月,新华08正式面向市场,如今用户已接近3000家。新华08是新华社采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自主研发的金融信息平台,它以软件终端形式为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大中型企业参与国内外债券、外汇、证券、黄金、期货和产权交易,提供交易前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交易中的订单递交和风险管理,交易后的清算结算和信息反馈。它是将实时资讯、行情报价、历史数据、研究工具、分析模型和在线交易融为一体的金融信息综合服务系统。

新华08的诞生,打破了路透社、彭博社在金融信息服务业领域的垄断。它也被新华社称为继1980年代办报刊、1990年代办新华网之后的一次重大体制创新和战略转型。

2、手机新媒体

(1)手机报

2003年3月,新华短信开通;2006年11月,“新华手机报”开通;2007年6月,新华手机报“彩信版”正式上线,顶峰用户数高达3000万,规模仅次于中国移动自有业务“新闻早晚报”。

新华社的手机报,可分为全网业务和地方版两类。全网手机报由新华网下属专设的移动新媒体部提供内容,地方版由各地分社编辑。地方版中,云南、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势头迅猛。仅是云南分社,2007年的手机报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

(2)手机电视业务

2005年初,新华音像中心开播了中国第一个手机电视新闻频道《新华视讯》,随后又推出了财经、文艺等轮播和点播频道,用户目前接近50万户,频道点击率在中国联通手机电视平台上,一直保持新闻类节目第一位。

3、电视新媒体

新华社在电视新媒体领域,主要是内容提供商,缺乏对产业链的主导权。

2007年,新华社先后与巴士在线、广源传媒(后并入鼎成传媒)签订供稿服务协议,播出新华社视频新闻;[7]与航美传媒也曾有过内容合作,但是2007年中断。

新华社多年前就提出“百屏工程”,但是由于户外大屏幕投资巨大,加之内部新华音像中心、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和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三个部门都在介入,职能重叠,发展缓慢。到2008年底,新华社供稿的大屏幕有28块,分布在16个省会城市。其中拥有自主产权的大屏幕不足10块。目前正在探索走出“内容供稿”的模式,积极整合渠道与终端。

(3)IPTV

在江苏、广东、福建等地,新华社和当地电信部门合作,开展了IPTV内容供稿服务。江苏分社的IPTV探索较早,但项目最终搁置,重新回到了内容提供商的位置。

综上,我们可对比几家媒体的新媒体架构,见表8。

同时,可以对比一下各大传媒的网站状况,见表9。[8]

三、四大传媒集团新媒体战略比较

(一)通过战略结盟,分别整合内容、技术、渠道和终端等优势资源

1、整合内容资源

SMG近年来致力于实现两个战略转型:从为播出而制作转变为为市场而制作,从一个地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转变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华语世界的内容提供商、发行商和服务商。

SMG从内容提供商向内容集成商的转型已取得积极成效。尽管下辖13个模拟电视频道、11套模拟广播频率,以及多家平面媒体,SMG还是高度重视新媒体内容的整合。2006 年11月,SMG旗下的东方卫视与新浪网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东方龙手机电视先后与TVB、Star、Disney、凤凰卫视等合作,丰富节目内容、文广互动成为NBA高清转播的中国独家合作伙伴、2006年,东方宽频独家引进德国世界杯互联网及手机视听内容数字版权、东方宽频获得MSN视频频道内容的独家专营,与人民网在人民宽频项目上深度合作,与YouTube合作独家开设SMGBB中文视频专区,丰富主站内容和视频来源。

2、整合技术资源

2007年6月,SMG与英特尔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无线宽带和移动电视领域进行合作;一周后,与微软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将在PC、电视、手机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百视通在IPTV技术方面,与微软、Cisco、华为等国际知名公司都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凤凰新媒体高度重视整合技术资源,与迅雷、PPStream、光芒国际等都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

3、整合渠道资源

运营商在新媒体产业链中举足轻重。CCTV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在手机电视、IPTV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新华社2007年先后与各大电信运营商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在手机报、手机电视、WAP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SMG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2005年签订了IPTV合作协议。凤凰新媒体与中国移动在资本上相互渗透,还与电信的互联星空、网通的CNCMax宽带我世界等开展了渠道合作。

4、整合终端资源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将技术芯片、内容产品和增值服务直接植入硬件终端,可谓媒体的“杀手锏”。目前,新华社的新华08业务在与BlackBerry公司合作。2007年6月,SMG与多普达公司签订协议,通过其产品对手机电视业务进行推广。

(二)引进外部资本,依靠资本化、市场化、公司化的手段整合产业链,创造多方共赢的市场新格局。

新媒体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中,技术研发、搭建平台、争取牌照、培育市场需要大量资本,风险很大。现行管理体制下很难推进,国家财政和国资委无法提供足够支持。必须引进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参股、兼并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如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共担风险。

2008年10月,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上海总部挂牌。新华社明确提出,将通过资本化手段,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新华08的建设,并将在上海建设CFC大厦。下一步,中国经济信息社将逐步改制为“中国经济信息社控股集团公司”(简称“中经控股”),在国内外重点城市建立股份制公司,深入推动新华08的发展壮大。其它新媒体业务,也将逐步探索并尝试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化运营模式。

2006年6月,凤凰卫视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联盟协议,此举给凤凰新媒体带来了便利的渠道资源,为将来3G时代的手机流媒体应用服务打下了基础。

SMG的新媒体业务,全都积极探索资本化、市场化和公司化的运作机制。东方龙手机电视和百视通IPTV等,都引进了社会资金,尝试公司化运作,探索将企业利益与研发团队捆绑,集团利益与投资人利益捆绑,推动了新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品牌化主导,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导权。

新华社、CCTV和凤凰卫视的新媒体板块都很重视品牌的延展性,以便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受众的忠诚度。新华社提出,将重点打造以新华手机报为代表的新闻品牌,以新华08手机版为代表的财经品牌,以新华手机画报为代表的文娱品牌,以新华视讯为代表的视频品牌。凤凰新媒体全部保留“凤凰”的称号,CCTV的新媒体都冠以“CCTV”。最精彩的一役,当属“CCTV移动传媒”挂牌。央视几乎没有大的投入,直接“收编”了巴士在线的播出网络。

SMG坚持打造从集团品牌,到频道、频率媒体品牌,再到节目品牌的架构体系。百视通、东方龙、东方宽频、文广互动等一批新媒体品牌,逐步成为上海新的文化名片。

注释:

[1]参照中国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省略

[2]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国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7―2008)》,第264-265页

[3]参照陆地、尹坤:《2006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转引自崔保国主编:《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25页

[4]李宽宽:《央视启动奥运新媒体整合营销》,载《南方都市报》,2008年4月23日

[5]资料来源:SMG内部资料

[6]数据来源:XINTV

篇8

全媒体战略的实施要克服哪些障碍?有哪些技术创新?转型的关键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日前采访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社长杨兴锋。

记者:全媒体战略的实施,在各方面的融合中存在什么壁垒,需要克服哪些障碍?转型的策略是什么?

杨兴锋:存在的壁垒和障碍是,全媒体建设在集团层面仍缺乏系统、完善的机制保障,相关的内容、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未能得以最充分有效的利用,不同程度存在分散运营、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这些都在客观上影响了集团全媒体战略的推进实施。南方报业转型的策略是实施聚合战略。聚合战略是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聚变式发展,走出一条与裂变式发展模式相关但不同的新的发展道路,以获得更好更优的发展动能和效益。

聚合战略就是通过集团旗下不同媒体形态的聚合、不同媒体品牌的聚合以及不同业务单元的聚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将南方报业打造成为数字化时代国内实力最强、成长性最好、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跨国界的传媒集团,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

记者:全媒体实施中都有哪些技术创新?全媒体将给读者带来哪些全新的体验或智能化服务,比如阅读习惯、资讯价值取向及综合智能服务?

杨兴锋:技术创新与智能化服务是同行的。具体实践与体验方面包括南方都市报电子报及精华版形态的数字报、邮件版的南都新闻、南都手机报、iPhone+iPad客户端、“南都视点・LED联播网”、“南都视点・直播广东”电台节目等。

在尚待重点开发的资讯产品方面,南方都市报与中国移动《12580生活播报》合作,在广东区域推出南都生活资讯产品:“南都视点・12580生活播报”。

南方周末新媒体公司主导制定了自己的移动阅读平台建设方案,在Apple Iphone和iPad、Google Android、Nokia Symbian三大智能移动平台上推出了9款应用,覆盖新闻资讯、数字出版、手机游戏等领域。

Google Android平台上的新闻阅读应用“南周阅读器Android版”,是国内传统媒体的第一个智能手机新闻阅读应用。Apple IPhone平台上的新闻阅读应用“南周阅读器iPhone版”,是国内第一个传统媒体的iPhone中文新闻应用,集团还推出苹果iPad平台上的新闻阅读应用“南周阅读器iPad版”,是第一个跻身iPad全球新闻资讯应用前10名的中文媒体,解决了在ipad上播放视频的问题,上线当日即位列App Store中国商店下载量榜首。

记者:在南方报业集团全媒体转型进程中,如何运用独特的技术、内容、运营渠道等创新模式与经验来抢占新兴媒体市场空间,并对整个传媒界带来示范效应?

杨兴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积极利用新技术手段,寻找新兴项目,开拓新的市场空间。由户外LED、电子阅报栏组成的“南方报业户外新媒体联播系统”去年获得了很大突破,不仅被列入2011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还成功吸引战略投资7812万元,获省、佛山市扶持资金达1100多万元。户外LED项目投入运营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好,电子阅报栏项目试点也不断扩大,今年将全力推进。移动媒体近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最受瞩目的新兴媒体。集团各媒体抢占先机,积极介入这一领域。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均不同程度在苹果、安卓、塞班和黑莓等智能移动平台上推出了多款应用,覆盖新闻资讯、数字出版、手机游戏等方面。

记者:在全媒体集团转型的聚合战略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哪些风险或关系?

杨兴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处理好如下关系:一是处理好“裂变”与“聚变”的关系。“裂变”是“聚变”的基础,“聚变”不是为了“聚变”而“聚变”,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聚合。聚合战略应基于效率、效益原则进行聚合,发挥好集团与旗下各系列报刊网社的两重积极性。二是处理好集团战略和各子报刊网社战略之间、集团各业务单元子战略间的关系,以实现集团战略和各子报刊网社战略的有机协调。三是集中资源于优势媒体,继续支持优势媒体做强做大做优。四是注意差异化定位和发展,避免内部同质竞争。

篇9

[关键词]三网融合;电视;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9.2-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288-01

一、三网融合概述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将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号编译成统一的数码进行传输、交换和分配,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传输质量和低成本。同时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通过软件变更,最终可以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利用同种网络开展多种业务在技术上已经基本成熟,“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不仅仅是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更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统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在国外,“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欧美各国纷纷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允许广电业务与通信业互相渗透。可以说,“三网融合”已经打破行业的平静:有线电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尝试提供网络电话VoIP业务;电信运营商用IP视频业务反击。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电视媒体必然面临创新发展和升级转型的挑战。

二、三网融合下电视运营突破的必要性

在现今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电视传媒的产业创新融合,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及明晰的产权分配。同时,在媒体内容的数量及质量方面,均要不断转变以适应多变的媒体融合要求,促使技术服务方面达到人性化,媒介内容服务做到人性化。另外,媒体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是对电视传媒服务的二次营销,是为了使影像传媒资料得到足够的利用与再利用,使媒介资源的使用更加科学环保,并利用有效手段使资料鲜活起来,且以新的姿态成长面众。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内容是电视传媒方面的重要资源,这一点是任何新兴媒体所无法取代的。在其衍化中应当借鉴相关的新媒体运作形式,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媒介推广形式,促使传媒产品内容拥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及品牌影响力。对媒体内容的大力整合,是传媒市场产业开发的基础,应当足够充分地把握文化产品的创新力度及生产力度。首先应当就节目的形式做好创新,构建一体化的系统研发体系,深化内容制作,充分满足广大受众的个性化信息获取需求。同时将内容推进市场倾注资本进行运作,也成为电视媒体在发展中所需进行改革转型的关键。只有做好市场化转型工作,才能够拥有更多的资本进行内容方面的生产制作。其次有效地做好电视传媒业的现实开发,加强对各类媒体资源的整合,实现与新媒体的工作对接,能够促进电视传媒的立体化品牌传播,增强电视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度。

三、三网融合下电视运营模式探究

1.多通道的媒体内容运营平台

加强媒体内容的研究开发,建立多形式多通道的内容开放运营平台,满足音视频产品多终端的渠道内容需求,已成为当前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行业必然的改革要求。三网融合,不仅充分对运营商播送的需求进行了满足,同时还大大满足了交互式网络电视播送及互联网与移动电视等各类媒体内容的播送需求。通过业务统一分发平台,运营商能够有效地避免自身多发平台带来的不利因素,可以十分便捷地将所获媒体内容在业务分发的平台中做出分散下发。这一平台操作简洁,便于管理。

2.广电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合作

当前,有线网络全面深入的双向改造,极大地推动了媒体互动业务的滋长,再加上数以万计的家庭用户,使互联网内容在发展中全面充分地进入到了有线网络中,实现了有线网络媒体和媒体内容提供商间的合作交流。广电媒体与互联网媒体间的模式结合,主要运用于互联网媒体视频方面。此模式对于节目播放的渠道进行了有效的拓宽,能够从根本上增加节目收视,带来丰厚的广告利润。因此,在当前的网络电视中心改革发展中,应当主动把握这一优势条件,将传统电视媒体掌握不了的剩余消费者,进行最大可能的把握实现,促进价值利润的最大化,构建广告价值为主,用户费用为辅的模式。网络电视台虽有显著优势,但是在其发展中也存在着相应的挑战,诸如在当前存在着诸类网络视频媒体,如何有效地做到同此类媒体正面攫取用户资源,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沉淀来完成。

3.与手机媒体之间的合作

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受众既为媒体信息消费者,同时也是媒体内容的生产传播者特性,例如短信及视频的传播。这样一来,受众主体特性及自身选择的权利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手机媒体的运营并不仅仅是为了受众群体单方面的内容需求,而是需要大批的手机信息用户群体所存在的个性化定制需求。这便要求手机媒体供应商必须就内容方面进行多元差异化的批量生产,以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化使用需求。在通常情况下,手机电视内容是通过对传统的电视传媒内容进行压缩编码,进而同步播放的过程。这对广大手机用户所追寻的媒体信息个性化要求根本无法满足。因此在当前的电视媒体发展中,必然计划好新媒体战略转型,构建针对手机用户媒体信息内容生产的精英团队,将三网融合的视角从运营商方面转向用户方面,以手机屏幕作为主要的信息接收终端,实现电脑屏与电视屏和手机屏的三屏无缝对接,随时随地为手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个性内容。

4.三网融合下的数字版权管理分析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用户自身的消费选择权利也相应的多元化。无论是广电媒体或者电信媒体,用户均可以依据选择而获取服务,不会因为行业及区域等因素,对用户的服务选择带来障碍。而对于网络电视的提供者来讲,只有提供更优良的服务及质量内容,才能更好地把握用户,同时,高质量的内容也是收入与利润的保障。数字版权管理不但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营销体系及数字内容的管理形式,它有效地打破了一次购买终身受用的传统内容购置模式,将具备高价值的数字内容细化为多梯层次的定制购买形式,满足不同阶层用户的消费需求,实现对数字内容的定向营销。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能够良性地将内容数据业务的生命周期控制在内容运营商的手中,从而增强业务运营方面的精细化管理。

结束语

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组成个体间必须就自身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做到技术与内容方面的调整与磨合,在共同的努力协作中找准定位,协调分配好利益关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补互赢,促进电视传媒运营机制新模式的形成。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全媒体电视运营也将朝着更加全面,促进我国繁荣昌盛的正确方向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尚光亮:三网融合下中国电视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篇10

关键词 新媒体 手机报 盈利模式

一、何为手机报

所谓手机报,是指将传统纸质媒体的信息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以手机为终端载体,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实质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

1、手机报操作模式:一种是彩信手机报模式;另一种是WAP网站浏览模式。第一种模式类似于传统纸媒,就是报纸通过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用户可以离线观看;第二种模式是手机报订阅用户通过访问手机报的WAP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类似于上网浏览方式。目前已开通服务的手机报大多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因为第二种模式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手机终端支持,目前还未广泛使用。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最先发展的是短信,信息很少,通常最多是70个字,多是一些笑话或者提示,只是用户之间的一个交互;然后就发展为彩信,彩信的存储量就很大了;同时还有语音,还有web,就是通过手机提供上网服务;再往后呢,会推出手机电视。因此,手机就相当于整合了以往的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还有网络,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面很宽的资讯的平台。这个资讯平台有媒体的基本要素,手机报只是当中的一部分。我们只是把报纸这个传统的媒体通过手机这样一个介质传播发送出去。”

2、手机报的受众定位:手机报将其受众定位为关注时讯的精英阶层。北京好易时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汤丹松表示,“手机报的读者是这样一群人:社会中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年龄层次在25―45岁、对资讯高度敏感的精英阶层”。荆楚网打造的《湖北手机报》、《楚天都市报手机报》等彩信手机报产品就是专为追求“资讯全面、时效第一”的都市白领和成功人士打造的特别服务。

3、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从目前手机报的实践看,手机报主要通过3种手段实现盈利。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如《湖北手机报》、《楚天都市报手机报》等每日发送类型的彩信手机报产品,每月的包月费用为3元;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如重庆联通对其手机报用户制定的最低价为5元看40分钟(600K);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赢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

然而仅靠订阅费与流量计费,手机报收入微薄,盈利空间有限。作为手机报整个运营过程的掌控方,占有了大部分利润,传统纸媒所能分享到的利润更薄。所以,如何构建一个稳定、有效、质好的盈利模式,是决定手机报能否得以良性发展,实现传统纸媒又一个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条件。

二、蓬勃发展的新媒体

1、全国第一家手机报

2004年7月18日,我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正式开通,开始了国内报业数字化的新纪元。随后,手机报在全国各地以“遍地开花”之势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由传统报媒、电信运营商和技术服务商共同打造的这个新型传媒,全国已达数百家。

2、湖北第一家手机报

荆楚网的无线业务在湖北省是起步最早的,在2006年3月,荆楚网就正式推出了以湖北手机报为主体的湖北首家无线新媒体,涵盖了短信、彩信、WAP等多种无线传播形态。《湖北手机报》是由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湖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推出的一款新闻资讯类的信息产品,其内容主要包括湖北要闻、财经、便民咨询、热点追踪等,它是以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编辑成手机用户可以接收的彩信短信,用户可以像浏览报纸一样阅读当日最精彩的新闻内容。这些资讯基本来自《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体育周报》、《三峡晚报》等省内10多家主流媒体。《湖北手机报》作为湖北无线媒体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起点高、内容权威,极大丰富了全省移动数据业务内容,为湖北信息化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3年来,《湖北手机报》发展迅速,用户最高达到40万,深受用户好评,在及时重大新闻、把控宣传重点、有效引导舆论方面成效显著。

3、强大的阅读优势

手机报利用彩信实现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手机彩信传播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快速、便捷,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时间上:手机报采用无线多媒体传播技术,无需在线即可瞬问接收“报纸”全部内容。在传统订户订阅的报纸还在印刷厂、邮局的时候,手机报已经显示在手机上。而且手机报提供的50K媒体数据包是一次性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的,不会像上网浏览一样有掉线或等待的情况发生。

②空间上: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比方说,只要订阅了《湖北手机报》的用户,就算是出差到了,也能第一时间看到新鲜出炉的湖北新闻。

③内容上:丰富的内容也是手机短信、彩信受人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机彩信在传输过程中能够使终端用户收到50K的多媒体数据包,这个多媒体数据包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可涵盖4开8版报纸的全部内容。因此,手机报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份包括报头、版次、标题、导读、照片甚至广告的原汁原味的“报纸”,资讯十分全面。

④技术上:手机是一种无线通讯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手机彩信服务不需要繁琐的手续和漫长的等待,用户只需按动几个键,做一些简单的设置,就可以享受这项服务了。而且手机彩信不像打电话和上网,必须要求接收方也同时在另一端。信息可以存储在彩信平台的服务器上,一旦对方开机,信息就会自动发送,接受信息的一方既可以实时回应,也可以延迟回应,信息保存在手机中,方便随时查阅。

⑤在用户使用上,订户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存储有价值的信息。手机报一期只有30K-50K,而现在市面上的手机容量大约3M-30M,因此可以存储多期报纸。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有选择地存储单条信息。

⑥手机报在“交互性”方面也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手机报不仅可以给用户发送他所需要的新闻,更可达到跟踪、报料收集、读者调查、读者评报等多方面的功能。对读者和报社都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服务,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⑦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手机的交流手段更加方便、交流速度不断加快,实际上也带来了交流频率的增加和交流内容的扩大。这一特点使它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新闻信息一般都短小精悍,更新快,要求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这正是手机报的优势所在。还有很多人利用手机的群发功能,将这些信息再转发给更多的人,充当了所谓“N极传播” 中的一环。

⑧此外,手机报还很好地保护了个人隐私。看报虽然不涉及重大隐私,但阅读到一些关于较为庸俗或私人的内容时不免尴尬。有了手机报,不会再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

专家预言,手机将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介”,而这种“手机报”的产生似乎印证了这种预言。它的出现毕竟为处于发展瓶颈中的纸媒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三、手机报的发展困境

被业界视为传统报业利润又一个新的增长点的手机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特别是受其盈利模式的限制。

1、手机终端的限制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2亿,但是支持彩信和WAP浏览的手机在手机用户中并不普及,拥有彩信手机的用户只占20%左右。

2、阅读习惯的影响

据了解,能够收发多媒体短信的手机,一般一个屏幕只能显示100个左右的汉字,而一个版面的报纸通常都在5000多字,要想看完一张报纸,读者需要翻阅50页左右,阅读起来十分麻烦。人们习惯于宽屏和浏览式阅读,而对狭窄视觉范围内的频繁翻页阅读,还需要适应过程。

3、人们对运营商收费的反感

彩信手机报的包月价在3元,相比于传统媒体全年几十元的定价,手机报在价格上具有极大优势。然而,随着近年来,大量短信乱收费现场的产生,导致人们对运营商收费的敏感程度大大提升,一听到手机报将从话费中进行代扣费,人们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如《湖北手机报》,2006年上线初期,采用的是免费体验手段,有10万多订户,效果良好,然而正式收费之后,订户数量迅速下滑。

4、运营商的平台及技术制约

基于手机报内容、发行渠道、技术保障各自特性及其需要的考虑,在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中,手机报产业链价值就必须通过内容提供商(CP)、电信运营商与技术服务商(SP)三方的合作来实现。传统报媒负责信息内容的采集与制作,技术服务商则负责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最后电信运营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平台将处理好的信息发送给终端手机用户。由于电信运营商掌控着整个技术平台,拥有巨大的手机用户,具有不可比拟的渠道优势,因而在手机报的整个运营模式中占有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电信运营商的态度与决策会制约手机报业务的发展。

四、手机报发展前景展望

1、内容上,从拷贝传统媒体到探索新的报道方式

目前的手机报,原创性的内容并不多,大多还是对所依靠的传统纸媒的内容拷贝。从长远看,手机报应结合自身媒介特点和受众定位,从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探索出适合自身的“个性化”的内容报道。

2、盈利模式上,从依靠用户定阅收费到依靠广告收费

从目前看,由于市场运作手段不成熟,手机报基本上采取了依靠收取订阅费的模式来赢利。这样产生的弊端就是由于定费高而造成一些有意者望而却步。现在一些手机报开始探索依靠广告赢利的模式,也就是借鉴传统媒体的“双重售卖”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协调好新闻和广告的空间比例和时间比例,不然会让手机报用户产生排斥。

3、媒介生态上,从占领市场到互利共存

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经过竞争、协调和融合所形成的“和谐”媒介生态,如今面临着被手机报打破的态势。手机报作为新生媒介,必然要有一个向传统媒介争夺吸引力和市场的过程。但是,正当的竞争是促进各种媒介共同发展的前提。正如在互联网冲击下,报纸走向了深度,广播强化了快捷,而电视强化视觉冲击一样,手机报的出现,也会促使各种媒介强化自身特点,走向互利共存。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地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新技术的出现,技术和媒体的不断融合,使媒体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关于新兴媒体的概念层出不穷。新的媒体不断产生,使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游玩方式得到了深刻的改变。相形之下,媒介经营管理在受众、运营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也受到新媒体的影响。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