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计划和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8 17:4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活动计划和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活动计划和方案

篇1

为积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技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实验技术熟练的基础上,体现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及责任心,人际关系与协作,问题的识别表述与解决,好奇心创新与思维能力等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特长,重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科学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力求对综合实践课程有所突破和创新,使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形式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以科学教育理念为支撑,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依托,以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等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目标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综合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为前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为此,结合我校机器人、航模、学生电脑作品制作、集邮等特色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研究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校本教材为我校重点开发的资源和课题实施的有效载体,能力生根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为我校探索研究的目标。

在课题研究、探索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实践的能力植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实验,探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途径。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目标与要求,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实践运用,总结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为我校和兵团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方法。

课题的开发、研究、探索和实施是以: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为核心理念;以综合实践的能力植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以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体验,探究性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开展。

三、研究内容与操作要点

(一)研究内容:按照实践研究的操作程序,分步骤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

1、围绕我校的办学特色:航模、机器人创新实验、学生电脑作品制作、集邮、科技小制作,采取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信息技术、机器人和航模为载体,把各特色相关学科有效的进行整合,融合为一个大的平台,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长短结合、化零为整,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生的信息、科学和创新素养开展研究。

2、把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以模块化的形式纳入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程体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3、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形成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活动案例。

4、以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小学六年级、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走班形式的探索实践。

(二)操作要点:

1、运用新视角。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前沿科技发展的趋势,以活动实践操作的角度切入进行课题研究和课程的开发实践。

2、注重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注重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通过设计、制作和试验等活动获得技术实践体验。

3、立足于活动实践,以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教育为平台培养青少年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紧密围绕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来进行,并将其能力植根于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

5、做好专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

6、规范课题管理。课题实验是一项科学、严肃、认真的事,要有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措施,要有科学地检验和总结。建好实验队伍、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在实验过程中抓规范管理,做到有要求、有落实;及时了解新信息、吸纳新经验;定期研讨、总结实验情况,确保实验按程序进展。

7、选择和高校及国内外知名相关企业合作,为课题的开展实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8、重视学生活动成果。学生的每个活动成果必须用电子成长档案袋的形式进行保存,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篇2

一、活动时间:2009年5月16日—17日

二、活动地点:济南市洪楼广场

三、活动主题:本次粮食科技活动周主题是:提倡科学膳食,科学消费植物油,推动主食工业化。

四、活动主办单位:山东省粮食局

五、活动承办单位:济南市粮食局(历城区粮食局、山东金德利集团公司、济南民天面粉公司等)

六、活动内容:

通过产品展示、宣传简介、科普知识、现场问答等形式,向市民介绍正确消费植物油的营养知识,重点展示油脂及其产品的营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展示粮食行业企业形象和近两年改革发展成果,宣传金德利和民天两大品牌。通过宣传逐步改变部分人群的饮食结构不合理状况,引导公众健康营养消费,了解粮食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影响,进一步扩大粮食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活动方式

由省粮食局,济南市粮食局及有关单位具体组织活动,结合自身产品和粮食行业特色、特点,通过产品展示、展板、宣传材料、播放宣传片、现场咨询等方式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做到主题明确、特色突出、色彩鲜艳、制作精美、发挥优势、讲求实效,充分展现粮食行业在食用植物油生产、推进主食工业化生产、发展大众化餐饮、开展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注重知识性、趣味性、科普性、大众性,扩大宣传效果。

八、参展单位及活动安排

(一)组织活动单位:济南市粮食局。

(二)活动安排:活动分产品展销、展板宣传、现场咨询。

1、产品展销。主要是金德利集团公司及所属公司、民天公司分别开展产品展销活动。

2、展板宣传。每个企业围绕主题,结合企业实际,每个企业至少制作一块展板,展板尺寸:长2米,宽1.8米的展板。

展板内容围绕“科学消费植物油,提倡科学膳食,推动主食工业化”这一主题,注重科技创新,结合各单位实际,确定标题和内容。要求主题突出,特色明显,内容丰富,版面新颖,体现知识性、趣味性、科普性和大众性。

3、现场咨询。民天公司、金德利集团在活动期间分别设咨询台,负责市民的疑问解答和政策宣传。

九、组织领导

为协调本次粮食科技活动周的各项工作,省局成立2009年粮食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省局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处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产业处,具体负责落实2009年粮食科技周活动实施方案,确保科技活动周有组织、有计划、有部署的顺利开展。

十、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市粮食局及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科技活动周的重要性,认真组织筹备,周密计划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举办一次具有粮食特色、内容丰富、讲求实效的科技周活动。

(二)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要充分利用科技周活动的平台,发挥品牌效益,广泛宣传食品加工生产的新技术、新产品,树立企业形象,努力扩大粮食行业的影响力。

篇3

笔者在一所农村中学教授生物学,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多次组织了各种生物科技活动,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因陋就简,制作了多种生物教学模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膈肌活动与呼吸运动关系示意模型”就是指导学生制作的较典型的一个。

一、活动目的

1.膈肌活动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历来是《呼吸运动》一章中难掌握的一个问题,仅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远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全新教学模型来演示呼吸运动时膈肌与肺泡活动的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2.制作过程中,为了充分挖掘科技活动小组成员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我提出了两点要求:尽可能地利用最常见的材料及工具,并具有创新思维。

二、初步制作方案

根据预定指导思想,经过反复讨论后,科技活动小组初步确定了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工序,如下:

1.材料:广口瓶(500 mL)、硬塑料管、橡皮膜、气球2个、橡皮塞、玻璃刀、密封胶。

2.制作工序:

(1)广口瓶去底。

(2)制作“Y”型三通管。

(3)给橡皮塞打孔。

(4)照上图组装。

三、制作方案的修正

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活动小组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勇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一步工序:即广口瓶去底,原计划用玻璃刀切割去底,但是由于广口瓶径较大,瓶壁较厚加之技术不熟练,连续几次切割都不成功,有的学生便提出是否还有更简便的方法,经过几天的思考,活动小组收集了五种方案,经过认真论证,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最后决定采用“水炸去底法”。即:

(1)在广口瓶外壁系细棉线,细线距瓶底半厘米左右;

(2)广口瓶细线及细线以下部分涂上煤油;

(3)左手拿住广口瓶口,右手执点燃的火柴,点燃涂上的煤油;

(4)燃烧正旺时,快速浸入冰冷的水中,即可得到炸掉瓶底的广口瓶。

第二步工序:“Y”形三通管的制备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多次直接黏合塑料管不成功的情况下设计了一个利用废弃空清凉油盒进行加工制作的简便方法,即:

(1)用量角器在盒外侧壁上量出3个位点,其中2个位点内侧角度为60度左右,另一个位点与这两个位点的角度为150度左右。

(2)根据硬塑料管的粗细程度选取合适的打孔器,分别在3个点上打3个孔。

(3)把3支塑料管分别3个孔中,用密封胶密封好,并把清凉油盒与盒盖密封好。

经过小组成员的努力,模型终于制成(见右图),但演示效果不明显,我又发动大家找原因,经过反复分析,终于确定原因在于管与橡皮塞之间密封不好,导致瓶内气压变化不明显,因而演示效果差。经过密封后,终于演示成功。

四、活动总结

篇4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任务,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生活,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共创美好幸福生活,认真贯彻落实《__县20__年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__镇实际,充分利用__镇资源,开展了系列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__镇科技活动周时间按照《__县20__年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要求于5月17日开始,5月24日结束。

围绕今年科技活动周“科学生活.创新圆梦”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认真组织“科技活动周”活动,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们会同水利站、林业站、计生站、司法所等站所,组成农业科技、法律知识和医药卫生科技推广宣传服务队,集中到四个村和两个社区开展适用农技知识宣传、培训、新品种展示和法律知识讲座。同时在5月22日,组织水利、计生、司法所等站所走上街头,在镇人民广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中,农牧站以我镇农业生产特点为依据,重要宣传与之有关的新品种,新技术,并现场解答种、养户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发放精心准备的科技资料,发放节约能源资源、抗震减灾、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内容的科普宣传资料,共10余种,1760余份,受到种、养户的欢迎;司法所当街悬挂警示教育挂图,并在群众观看挂图学习同时,发放各类小册子和法律知识读本,使群众受到深刻的教育,增强了群众法律、法规的意识。林业、水利等部门也积极解答群众提出问题,发放3000余份科普资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组织开展了科技下村队、园区活动。县科协和镇农牧站组织技术人员并邀请县畜牧中心兽医师深入养殖、种植园区,开展了畜、禽病防治技术咨询和现场诊疗活动,对种植园区群众给予技术指导,得到了种植、养殖户的欢迎。同时宣传了科技在农业,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使种植、养殖户在今后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科学技术来增加收入。

(三)陶乐镇妇联在5月23日举办了“妇女法律知识及健康教育”讲座,讲解《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制止和预防家庭暴力》和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妇女卫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等知识。以普法知识和健康教育为基本原则,帮助广大妇女群众学法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带动家庭学法、讲法、守法、遵法,积极参与普法读书活动,掌握基本卫生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保障妇女健康的良好氛围。参加人员达250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篇5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科学课,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并积极地参加科技活动。

首先,在科学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对科学学习少了畏惧感,多了亲切感,自然就会爱上科学课。其次,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自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的神奇和快乐。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搭支架、造房子、种植无性繁殖植物等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倍增,就会彻底爱上科学课,主动进行更多探究。

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参加一些科技竞赛,学生会将这种兴趣延伸到课外,大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我校唐嘉程、吴烨同学迷上科学课后,参加江苏省“快乐科学”电视对抗赛,积极性特高。两人在苏南赛区“盛水容器”“做纸轮”两项比赛中,成绩遥遥领先,在江苏省总决赛中夺得了团体一等奖。

拓展教学内容,提供素材

学生通过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在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时,就不会出现面对知识层面上的难题手足无措的情况。

因此,教师要立足科学课堂,拓展教学内容,充实学生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研究兴趣。

比如,在上完《养蚕》一课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养蚕活动,让他们通过养蚕和观察探究蚕一生的变化,体验自然界中动物的生命历程,感受生命的不易。有的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蚕结的茧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的,收获颇丰。

另外,教师可以在科学课上制订活动计划,选择研究方案,提供科技活动的素材,然后让学生实地研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碰撞火花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们提高了探究能力,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导他们针对某一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展思维的广度。

如在教授《摆》等课中,我就注重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用列表的方法分析数据,针对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有了科学课堂上的思维训练,学生在科技活动中,自然而然地会应用这些思维方法,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问题,碰撞出创新火花。

注重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由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组成。教师在关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没有平时知识的积淀,创新谈何容易。

学生们积累了知识还不够,教师还要指导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开展科技活动。

篇6

关键词:课外科技活动;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素质;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36-02

一、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有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扬州大学部分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卓越工程师计划”具有三个特点[1]: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扬州大学作为江苏省地方性重点综合大学,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特别是要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发挥人才基地的优势。而扬州大学信息学院肩负着为江苏信息化产业培养高端工程人才的任务,多年教学工作使我们体会到要做好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需要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神指导下,深化教学改革。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三个特点和主要目标来看其本质就是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信息类人才的综合素质[2]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多方面因素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可以理论联系工程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在国内大学中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较为普遍的现象[3],随着各高校相继执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更加认识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性。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科技制作、科技开发、科技服务和发明创新等形式的活动以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不仅能认识到平时理论学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5],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校也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有效支撑,因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点正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内容。对于工科学生的培养,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具备有初步的工程概念,这也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要求。由于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性环节是有限的并主要以实验为主,这对学生的工程概念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而以工程为背景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但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工程的概念,从而实现了从科学知识型向工程应用型的转变。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突出了“创新”的主要特征,使得课外科技活动成为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主要渠道之一。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能使学生自觉地将知识、能力、素质和团队精神这几方面有机结合,既能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又有团体合作攻关的氛围。这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培养卓越工程师所要求的科研能力有重大意义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不但要求大学生具有必要的工程素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具备产品开发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意识,同时对于提高其科研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通过专业学习,知识得到一定的积累,使学生具备独立思维和潜在的创造能力,这时需要学校提供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通过亲自动手和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大大提高。所以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能大大促进和升华大学生的创造力,为今后从事科研、产品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训练的学生往往比一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思维活跃,有较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老师指导下逐步学会了研究方法,对立项的校、院科技项目能拿出合适的研究方案、有比较清晰的研究思路,有较好的技术路线。特别是在分析科技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时,表现出高于一般学生的分析能力。能根据问题的现象从系统工作机理出发排查分析出现问题的部位,直至解决问题。越是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多的学生这种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为了解决各种科技问题,又促使他们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学会查找文献资料,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是知识升华的具体体现,无形之中这部分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扬州大学信息学院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举措

1.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科技文化节重要环节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扩大视野,个人特长得以发展,能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开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信息学院结合工科的特点开展科技文化节,激发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热情,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实践能力。课外科技活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新知识讲座、技能竞赛、科技创新为主。学院成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领导机构。领导机构由学院主管领导挂帅,各系共同参与,形成学院统一领导、学工部门具体落实、系部配合、学生科协为骨干的工作格局。学院每年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二三年级学生申报。同时,还设立计算机仿真、智能小车、网络软件、电子创新作品等为主题的科技活动,每个系部负责一项活动,以教授、博士为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老师。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优良的实验设备、有坚强的组织领导,这些因素使信息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给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科技文化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学院出台相应激励机制是保障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有力措施

为了使每届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能有序进行,切实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院出台相应文件,建立好规章制度,使每个在校大学生都有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机会,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在活动中培养科研兴趣并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怀,养成投身科学研究的攻关精神。

为加强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课题(项目)的管理,指导立项课题(项目)的经费使用,切实搞好大学生创新工作,学院制定了“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课题(项目)管理办法”、“本科生科研创新导师工作条例”等文件。学院鼓励和支持选送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参加校级和校级以上的各项竞赛,对被学校遴选参加校级以上比赛的作品或项目将继续资助以进行深入研究;对在校级和校级以上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与指导教师,将给予表彰或奖励。学院鼓励和支持受院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资助课题(项目)的成果进行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申请、维持和转让。对被授予专利权或专利进行转让的,学院将给予发明人或设计人一定的奖励,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保障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3.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为此学院出台素质教育特色行动规划,素质教育规划的具体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结合学院及专业特点,立足于提高工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造就“厚基础、敢创新、重应用、有特色”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科人才。这种特色具体表现为一种身心、二种品质、三种证书、四种能力,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训练,应具备一种身心即和谐的身心,二种品质即自强、诚信的品质,三种证书即等级证书、专业证书、技能证书,四种能力即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创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在具体操作时,以项目来带动,明确责任,进行目标考核。“项目带动”即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来带动,具体以科研创新、科研开发立项的形式,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工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明确责任”即学生科研创新、科技开发招标立项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学院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明确学生和导师的职责。“目标考核”即学院通过项目管理,中期检查,终期考核,全过程地考察和考核学生的素质拓展情况,从而使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增强工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和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结语

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工程素质、创新精神,能在产品开发、设备维护、生产管理等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科院校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一直坚持开展这项工作,平均每年以每个学生参加一次的机会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包括各种竞赛)。近年来,分别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华东赛区)二等奖等奖项;全国或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和省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华东赛区的比赛中获二等奖;“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荣获全国优秀奖;“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获了二等奖;ACM-ICPC全国程序设计邀请赛荣获铜奖。这不仅仅为学院挣得荣誉,而且又促进了科技活动的开展,学生素质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学院的学生一次就业率在校内一直名列前茅,并且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可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和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http://,2011-1-8.

[2]谢勇,方宇,管旗.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56-57.

[3]吴延海,吴冬梅,张志鹏,等.电气信息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探索与实践[EB/OL]. http://,2011-2-1.

篇7

关键词:通信工程;人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155-02

一、人才培养定位的总体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站在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的前沿,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特色性,又要结合行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实际,注重针对性、应用性、有效性、操作性。企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基本理论,IP数据通信基本知识,3/4G移动技术的基本理论,通信系统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专业技能:除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实际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包括对实际产品研发项目的参与经验,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基本了解,对实际产品研发或设备运行维护的相关工具的实际操作经验,等等。这也是高校培养人才方面与用人单位往往存在严重脱节的主要问题所在。

3.社会综合素养: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素养之外,更多的则是对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应具有较为成熟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的能力。分析、总结企业的需求,我们在制订培养计划中,一要体现专业特色,把行业标准、企业需求充分融入其中,切实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二要体现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实施学生个性培养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人才培养打造立体化、综合性的成长平台。

二、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基本要素。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面向市场,以服务为宗旨,以应用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有特色的通信工程专业为目标,遵循“分层教学、人人成才”的教育教学理念,按照不同的出口方向设计课程,依照“铁轨式”知识体系构建适合分层教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我们在制订培养计划时把专业任选课程部分设置了6个课程模块,综合服务类模块为最低出口,对应的职业岗位如电子通信类产品销售、通信系统售前/售后等;专业技术型分为网络类模块、移动应用开发类模块、嵌入式开发类模块和移动通信类模块,对应的岗位如移动应用开发、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通信系统测试等;学术研究型对应于考研和出国的学生。学生在大三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未来出口方向、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块,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实行“分类与个性”相结合的形式,对不同学生开出不同的“菜单”,因势利导地进行分层教学。不同模块的课程见下表。

三、化实践教学体系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内容尽量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加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适应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验室建设方面,我们升级改造目前的程控交换实践平台,同步通信领域的技术进步,建设涵盖程控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等现代通信网络工程实用技术的统一通信的综合实践平台。该平台使用华为的统一设备,使学生可以得到实际工程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拓宽校企合作范围,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市电话工程公司、世纪二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和教师分别在不同层次合作中获得成效。实施校外实践、顶岗实习:企业利用其研发中心和推广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践环境,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工程现场开展长周期的实践、实习锻炼,学习实际工程现场的工作流程、制度、规范以及最新的行业实施技术,体验企业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同时感受企业的先进文化。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学的培养过程,共同负责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此外,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补充。我们开设专业社团,有组织有计划地抓好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的校外科技活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有益的科技活动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科技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研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欲望。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应用大赛、C语言大赛等赛事,使学生在独立实践中获得课程以外的锻炼。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领域的比赛,如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大赛、大唐杯移动通信技术大赛等,最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使培养的学生尽可能适合企业的需求,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四、结论

通信产业已经逐步进入成熟期。有线通信宽带光纤化,逐步步入GPS时代;移动(无线)通信宽带化,4G步入百兆时代,5G目标上G。通信速率不再成为瓶颈,信息通信的容量和及时性问题基本解决,技术上已经不存在大的技术障碍。通信从理论方面已经基本成熟,很难有大的理论突破。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突出行业结合、工程化以及创新性三个方面,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⒖嘉南祝

[1]张燕,董昕.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2]刘婷婷,张健.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北京:中国电力教育,2013.

[3]陈威,兵冯璐,张刚林.地方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Reform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XUE Yong-yi,SU Li-m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China)

篇8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课外科技活动

本文系安康学院教改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0310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8日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由以“挑战杯”、“数学建模”等为龙头的竞赛类和以普及科技知识、营造学术氛围为目的的非竞赛类活动构成。对引导在校大学生掌握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学习科技知识,增强科技意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续,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社会竞争能力,促进学风校风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意义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指在相关专业教师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的专业知识领域内的科技活动,包括各种专业社会调查活动、学术性竞赛活动和发明创造活动。由于它属于课外活动或者第二课堂的范围,因此一般没有具体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课外科技活动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具有完善实践教学的作用。课外科技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而且是专业领域内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专门的社会实践,为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可以在一种十分接近或者完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科技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其任务是探索未知,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善于思考、追求创新、崇尚创造的意识;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欲望,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参加一项学术科技活动,常常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同时,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信息、参观访问或是社会实践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容量。通过参加一项课外科技活动可以系统的全面的去运用知识去尝试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已具备的知识查漏补缺,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在丰富广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将一部分学生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吸引过来,使他们纷纷走向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或广阔的社会实践基地,围绕自己所参与的课外科技活动去思考、学习、探索。在校内外形成浓郁的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营造良好的学术科技氛围的同时,学风、校风明显好转,校园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5、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科研工作和教师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师通过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系统地运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掌握也是一个检查,督促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掌握的知识,以适应教学、科研的需要;同时,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以便于指导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的方法及内容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促进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方面,一般来说都介入的较晚,参与度有限,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校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于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是介入的较迟,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水平都较低,需要在这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但由于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人、财、物、机制等方面跟不上大学生科技活动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场地和资金方面支持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2、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方面缺乏经验和有效的组织运行机制,往往是某一部门单枪匹马,其他相关部门缺少配合,从而限制了科技活动的开展。有的学校甚至是各行其是,缺乏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效组织领导,影响了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质量和效果。

3、指导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些活动的专业性特别强,比如数学建模、创业计划书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指导水平或者是一个知识全面的指导团队来进行指导,但由于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的协调缺乏有效性、缺乏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等原因,使得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热情不高,这些也是限制大学生科技活动向高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

4、大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不足。大学生一方面崇尚科学,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而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知识能力的欠缺,关注和参与科技活动的勇气和信心不够,使得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

5、学校内部院系之间缺乏有效协调。通常在参与一些综合性的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中,有些院系有好的技术和专利,却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有些院系有经营管理方面的学生参与,但缺乏核心的技术支撑,由于院系之间的协调不力、争夺荣誉等问题的存在,没有在全校内形成一个知识互补的合力,影响了参赛团队的组建,影响了参赛的效果。

三、加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工作的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相关组织机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学校科研工作的潜在力量,是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应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和指导中心。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挂帅,教务、科研、宣传、学生工作的各个部门和各级团学组织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引导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加大投入,提供有效支持。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具有一定学术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项需要投入的活动。因此,学校须在活动经费特别是场地方面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如图书馆、实验室以及一些活动中心要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应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充分利用各院(系)的实验室师资、场地、设备等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以专业实验室为依托,组建学生教学创新基地,建立了科技活动区,包括报告厅、展厅和交流基地等,使学生能获得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需的知识、信息、技能和示范经验,并形成相互交流的机制。

3、建立规章制度,促进活动有效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要长期健康地开展下去。就必须有相应的一系列可行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应当建立一整套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保证,通过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4、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的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科技活动水平,要使学生的科技水平上档次,只有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每次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时,学校相关部门都与各院(系)进行沟通,获得支持,选拔和培养一批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践技能,耐心和责任心兼顾的高素质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对教师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所付出的劳动和取得的成绩,学校按相关制度予以补偿和奖励。

5、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指导热情。学校通过相应的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指导热情。可对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对于优秀的指导教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专项支持,激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只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奖励机制和管理制度,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参加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激励机制是学校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支持保障的必要举措。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新建本科院校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学生对一些课外科技活动不是很了解,所以说对于这类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通过一些校园文化活动来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学术气氛,引导活动的开展。可结合重大学术科技事件,进行科普宣传,举办科技报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及学科知识,进行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竞赛;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进行科技服务、科技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只有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才能激发广大的教师和同学积极地加入到科技活动的行列中来;才会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涌现;才能有助于更多的同学锻炼成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新建本科院校应更加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作用,并建立有效的组织、经费、物质和人员保障机制,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群众性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营造以科技创新文化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发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育人功能,以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艳,曾嘉华.发挥课外科技活动优势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科技创新月刊,2006.3.

篇9

2021学校文化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校园文化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校园文化日新月异。我校紧紧围绕“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校风学风的整体提升”的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卓见成效。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学校领导班子对活动开展高度重视,校长在把握全局的同时经常过问,还亲自参与拟订活动方案和指导活动,其他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在上下共同努力配合下,全校师生投入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热潮中。开学初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具体方案,通过召开行政会、教师会、校会班会,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常规课堂、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组织师生收集素材,交流学习、活动心得。

二、加强学校校容、校貌的建设

1、各班教室都贴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楼道的醒目处都贴有警示标语:嘘!我喜欢安静、走路学花猫下楼静悄悄、轻轻地走悄悄地来?

2、以楼层为单元,每个楼层一个方面的内容,彰显我校的德育特色。

3、成立了科技活动教育基地,购置了大量的科技大型器具,组织学生底气的参观。以上这些,不但给学生美的熏陶,还能从中学到很多艺术方面的知识;从环境和科技单元教育学生们热爱环保,我们的生活只有一个地球,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习惯,并且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

1、抓好每周一升旗仪式,开展了以德育校长为起始的国旗下的讲话、出“时事要闻”和“生活小常识”专栏等系列评比活动。

2、广泛开展创建“诚信校园”活动,使队员明确在校做诚信学生,在家做诚信孩子,在社会做诚信公民。

3、通过值日检查逐周逐月的评比和奖惩、开展班队间的学习竞赛或评比、两个“窗口”(广播站和宣传栏)宣传等形式,切实抓好了队员的养成教育。

4、手抄报、板报。手抄报和板报定期更换,有环保、健康、法制、科技等主题。全部由学生自己创作、搜集、整理、制作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创作和动手绘画的能力。

5、加强了法制、卫生以及安全知识的学习,组织了全体同学学习《安全教育手册》、《道路交通安全提示》、《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条文内容,听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等。

6、落实“三操一课”工作,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作为值日检查必检内容,并进行评比。

7、切实开展了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兴趣。

8、组建了学校环保小分队、科技活动小组、文艺队、体育队,并定期开展活动,安排专长教师进行指导。

四、和谐的人文精神

好的环境约束人也造就了人。我校的人文管理造就了一个有特色的和谐的团结向上的文明集体。教师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团结一致、共同奋进。拥有一个嶄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师徳修养。学生的自身行为已成习惯:好人好事蔚然成风、环保意识已经形成、学习读书的兴趣浓厚、有很强的爱国意识和自立精神,有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见面问好礼貌待人,有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

环境吸引人,文化影响人,习惯造就人。我校的校园文化正在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力求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1学校文化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校园文化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校园文化日新月异。我校紧紧围绕“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校风学风的整体提升”的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卓见成效。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学校领导班子对活动开展高度重视,校长在把握全局的同时经常过问,还亲自参与拟订活动方案和指导活动,其他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在上下共同努力配合下,全校师生投入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热潮中。开学初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具体方案,通过召开行政会、教师会、校会班会,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常规课堂、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组织师生收集素材,交流学习。

二、加强学校校容、校貌的建设

1、各班教室都贴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楼道的醒目处都贴有警示标语:嘘!我喜欢安静、走路学花猫下楼静悄悄、轻轻地走悄悄地来!

2、以楼层为单元,每个楼层一个方面的内容,彰显我校的德育特色。

3、成立了科技活动教育基地,购置了大量的科技大型器具,组织学生底气的参观。以上这些,不但给学生美的熏陶,还能从中学到很多艺术方面的知识。从环境和科技单元教育学生们热爱环保,我们的生活只有一个地球,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习惯,并且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

1、抓好每周一升旗仪式,开展了以德育校长为起始的国旗下的讲话、出“时事要闻”和“生活小常识”专栏等系列评比活动。

2、广泛开展创建“诚信校园”活动,使队员明确在校做诚信学生,在家做诚信孩子,在社会做诚信公民。

3、通过值日检查逐周逐月的评比和奖惩、开展班队间的学习竞赛或评比、两个“窗口”(广播站和宣传栏)宣传等形式,切实抓好了队员的养成教育。

4、手抄报、板报。手抄报和板报定期更换,有环保、健康、法制、科技等主题。全部由学生自己创作、搜集、整理、制作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创作和动手绘画的能力。

5、加强了法制、卫生以及安全知识的学习,组织了全体同学学习《安全教育手册》、《道路交通安全提示》、《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条文内容,听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等。

6、落实“三操一课”工作,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作为值日检查必检内容,并进行评比。

7、切实开展了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兴趣。

8、组建了学校环保小分队、科技活动小组、文艺队、体育队,并定期开展活动,安排专长教师进行指导。

四、和谐的人文精神

好的环境约束人也造就了人。我校的人文管理造就了一个有特色的和谐的团结向上的文明集体。教师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团结一致、共同奋进。拥有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师徳修养。

篇10

    关键词 科技评估 风险投资 风险管理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