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重点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8 17:4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科学重点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科学重点知识

篇1

可是,教师上完一节实验课后,普遍感到很累,很吃力,体力消耗可能是上理论课的3-5 倍,学生闹哄哄地,就当是玩了一回,谈不上任何的收获,教学效果很差。实验课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作用无法发挥,回过头来又影响到理论教学的开展,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受影响。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的好奇心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由于职校实验实训条件等客观因素,教师主要是进行理论教学,对书本、教材上的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结论,各种仪器,仪表的功能,操作方法,学生都是被动接受,只听过,没看过。一旦进入了实验室,好奇心驱使学生去摆弄各种仪器,仪表和实验器材,学生就不注意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操作要领,等到独立操作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教师疲于解决一些低级问题,教学内容无法得到正常完成。

2、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少学生进入实验室,抱着无所谓,来玩玩的态度。实验目的性不强,不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做实验;即使实验现象,数据出来了,下一步要做什么根本不清楚。他们认为有人做出来就行了,等到教师到面前时装腔做势,糊弄老师。

3、实验员队伍素质与实验课教学开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职校里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实验员不多。不少专业课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验室的管理员,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把实验室系统地管理好和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员多数是文化课教师转行而来,对每次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在行,不能帮助解决;实验后出现的仪器,仪表,器材的故障无法得到及时的排除,日积月累,导致实验课无法正常地开出。

4、理论课教师教学组织方法有待改进,不确定因素干扰了教学开展

学生实验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教师总是忙于应付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教学中断,部分学生得不到管理,实验教学组织不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想上好实验课,收到良好的效果,不是一两次课就能解决的,教师和学生都要经过较长时期来磨合,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本人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学效果。

(1)、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实验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对于职校的学生要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教学要尽可能的在实验室上,教学场所要实验室化,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学科的特点和内容,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教师授课解决悬念。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来听课,注意力容易集中起来,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学生经常接触实验室的仪器,仪表和器材,打破了神秘感,学生的好奇心就可以合理地被引导到对学习内容的探究上来。

(2)、重视实验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实验的能力:从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毫伏表,万用表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操作要领、规范到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如何读取,记录和处理等基本能力训练,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能力的培养,科学的制订培训内容和方法,达标时间,严格考核。南京市职教教研室组织的年段标高检测结果是一个很好的终端显示。

(3)、改变对实验课的考核评价方式,使学生重视实验课:凡是需要开设实验课程的学科,实验都应单独记载成绩或学分,让学生对实验课重视起来,实验部分考核的比重应该等于甚至大于理论部分,考核内容可以是以往做过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随机抽取考试题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台整理等。在规定动作(比如实验结果、安全文明予以评价)的同时,也要给学生一些自选动作(实验完成时间,周围环境整理等),学生明确了实验考核和评价方式,就有了学习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4)、建立一支适应实验教学的专职实验员队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职校要像对待专业课教师那样,加大对实验员的培训力度。让实验员明确岗位责任,岗位要求,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从而能够积极配合理论课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协助进行实验器材、设备的维修和改造。让他们也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为实验课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出谋划策。

(5)、教师要认真备课,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要有充分的预见性教师要在课前进实验室,自己完成实验的操作,对实验过程中操作要点,测量项目,方法,学生操作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数据分布的可能性等都要有准备。一旦学生实验中出现问题,教师立即解决,避免教师陷入被动。教师可以编写讲义让学生预习,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要领,使学生逐步养成复习理论知识和预习实验内容的习惯。必要时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和障碍让学生先思考,等待实验时一并解决。

(6)、成功的教学组织保证实验课的成功:组织太严,规定太多,有必要,但学生受到束缚,无主动权,课堂教学就不够灵活,教学效果也不可能好;疏于组织,不加限制,课堂则混乱失控。教师要充分了解授课对象的特点,合理分组。让学生有分工又有协作。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类,学生对理论理解能力好的为一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一类;剩下的为一类。把一个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都包括以上的三类学生,并任命一位组织和协调综合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做实验组的小组长,实验课前先对他们进行培训,做实验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可以让组长组织实验,包括实验的顺序,任务,过程监督,结果评价,甚至组织讨论实验数据,处理违纪等。让组员各施所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一些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协助查找实验仪器,仪表和器材存在的问题,避免全体学生实验过程中因为器材准备问题影响实验的开展。这些优秀的学生充当小老师,一方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帮助了能力较差的学生,另一方面巩固了优秀学生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表达、组织,协调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因而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验,而不是陷入教学组织的泥潭里。以上需要教师慢慢培养,通过传、帮、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2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 提高 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已成为初中政治课教学追求的目标。总结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我们认为教师自身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艺术性,还应学会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 教师教学技能高是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保障。

教育技能是一门艺术,掌握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技能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力,充分利用书本上艺术性的资料,如: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插图、漫画等等。作为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做创造性的劳动,灵活运用艺术性材料,这样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是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我们把它具体分为六个方面:

1.讲述内容的艺术性。同样一节课,不同的教师讲出来的效果是绝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讲究语言的技巧,语言要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雅致幽默,情感丰富且具有启发性。

2.举典型事例的艺术性。教师要不断地深入学习,做到掌握知识既要有一定的广度,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在掌握大量材料,深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慎重地选择恰当的例子,例子不多却能说明问题,通过剖析使学生能较好的把握所学理论的精神实质。

3.指导得当的艺术性。给人一块金子,不如授人以点金术。授课不能一点都不启发学生,也不能有过多的启发,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当启发学生的思维,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在课堂上既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又要留下积极发言、积极动手和练习的时间,使学生真正做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从而提高课堂思维质量。

4.灵活运用教具的艺术性。思想政治课以它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和社会性首先融入了网络。设计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和书本的内涵,多媒体课件讲究实用性、集成性、辅,有扩展板书、扩展课本的功能,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的接收知识。

5.教学体态的艺术性。做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表,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影响很大,甚至还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6.板书的艺术性。如果把整个教学活动比做“画龙”,那么板书便是“点睛”了。板书设计要尽量做到内容实、形式美,具有艺术性,使学生在欣赏优美、直观、形象的板书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

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条件。

一堂成功的政治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 能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正常与和谐。

1.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作为教师,每天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的学生乖巧听话但灵活性不够,有的学生较灵活但自控能力不强,有的学生重理轻文,两极分化比较明显。所以,教师进不同的教室往往会带有不同的情绪,或愉悦、或平静、或烦躁、或激动。如果教师带着一份愉悦、积极的情绪走进教室授课,情绪好了教学语言会富于感彩,课堂教学会更生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会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也会被感染而进入兴奋状态,课堂气氛自然活跃。相反,如果教师带着忧郁、烦躁等消极情绪授课,即使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也会出现思路阻塞、思维凝滞,使学生感到不知所云,必然觉得压抑、憋闷,更谈不上学好这门课。所以,教师在给所谓“差班”上课前就要调整好情绪,要对他们降低要求。

2、教师要学会调节课堂气氛。中学生正处于情绪多变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情绪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解决情绪困扰,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同时,教师要做到创新教育,在课堂上更多的实现师生互动。如果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唱独角戏,即使他唱的再好也没有学生插嘴的份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调动课堂气氛。再有,讲到要发挥学生想像力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了个图“o”,让学生发挥自己想像,它可能是哪些东西,大家纷纷举手,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甚是活跃。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是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的落脚点。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不仅是语文课的专利,政治课也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分析一个材料题首先要把材料读懂了才行,材料没有读懂怎么去解答它呢?这里有三种阅读方法:

(1)演绎法,就是让学生带着观点阅读材料,理解观点在材料中的体现。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刚刚学习的内容在练习题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

(2)归纳法。就是让学生先阅读感性材料,然后回答材料中包含或反映了哪些基本观点。这要求学生在多做练习的情况下,熟能生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敏锐性及洞察力。

(3)扩展法。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时学会对其深化、扩展,将课堂内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学习的实质,就是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是很重要的,有些论述题涉及知识面很广,学生如果没有扩展题意,会很难能全面地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向学生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本领更为重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从三个方面:

(1)培养思维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政治课本中有些内容显得很抽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复杂为简明,从而让学生从中用简单的语言文字概括出重要且复杂的内容。

(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政治教材中许多内容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联系起来学习,使知识在头脑里更加条理清晰,做到一个问题多种解答。这不仅能培养知识的广泛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待问题能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培养思维的连续性和贯通性。中学政治教科书的内容是层进式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连续性,要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使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有条有理,学生在运用时才能融会贯通。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要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不仅是自我表现的心理愿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讨论式。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最后由老师来总结,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通俗性和规范性。

(2)辩论式。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展辩论,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分析式。让学生分析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组织性和条理性。

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组织 内容

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重点和核心是组织教学;数学课堂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包括课堂环境的建设、课堂秩序的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成、教学重点的凸显、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实践的落实与评价)。教师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必须引导、指导、组织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让学生在有序合理地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练习、提高,让“教与学”动态活动有效进行。

一、注意即时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一节课40分钟内,学生很难一直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学习状态起伏会有所不同,有些甚至很大。这就要求教师随时进行有效课堂观察。通过教学观察,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表现的信息反馈,并迅速做出适当的分析和判断,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手段、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使课堂向自己预设的希望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在自己的组织调动下都动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新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即时观察不仅要调整自己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而且要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状态,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的目的一来是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情;二来是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思维能跟随教师思维思考或在提问引导下对学习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不管什么目的,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提问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发问应该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听到、听清楚。在问题的设置上,要尽量做到“恰到好处”, 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范围要适中,不宜过难过繁,也不宜过易过简,而要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水平,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通过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切忌问题的设置跳跃性太大或不易回答,从而造成学生思维的不连续性,甚至导致思维混乱,给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困难。“是不是?”“听懂了没有?”“有问题没?”等问题缺少启发性,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应避免这样的无效提问。

三、合理监控教学活动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3―15岁,处在青少年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生理、思想、行为都处于形成阶段,情绪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课堂活动中容易出现过分活跃状态或不活动现象,使课堂失控或死气沉沉。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每一项学习活动,教师都应该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及时引导、启发,让学生活动在教师“导”的过程中有序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有意”注意,监控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进程。切忌出现只监控几个学习尖子生或几个“学困生”,而造成学习活动的不一致,出现由于主观态度引起局部发展不良的局面。

四、科学利用时间

课堂教学中有两段时间是学生注意力最不集中、精神最容易涣散的时间:一个是上课开始后几分钟,一个是下课结束前的几分钟。如果教师不注意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就很容易把时间浪费掉。上课开始几分钟,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该使全班同学安静下来,为学习做好精神上物质上的准备,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师的行为引导上。在即将下课前的几分钟内,部分学生感觉任务已经完成,从而放松自己,教师在练习、小结后,要根据课堂内容或学生思维的发展,布置能引起学生兴趣、拓展思维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无暇过早放松学习状态,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效果,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五、关注课堂违纪现象

篇4

关键词: 创新视角 中职 电工基础课程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推动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才的补给,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新世纪发展下,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培养人才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活动。由此可见,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就必须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有效地培养全方位人才。《电工基础》作为中职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成为电工所必须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由于自身的属性,理论知识繁杂,概念性理论较多,还有很多抽象的原理,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这方面课程中难度很大。但是学习电工基础课程,学生如果能够将这门课程学好,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就有必要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活动中的困难,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明确化,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教学活动形式的创新。

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理论学习而轻实践操作

电工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的课程,可以说远离任何一方都是实现不了教学目标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很多,大部分还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明确,教师就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难记、难懂的知识点,通过让学生背诵的形式进行记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难以把握重点,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二)考评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的学习活动中,一门课程学习的好坏都是通过考试机制来决定学生学习的好坏,这一考评机制对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这门课程而言是不适合的。本身这门课程实践性就很强,而考试侧重的都是理论化知识的解答,学生考试成绩高低根本体现不出实践操作能力是怎样的,因此,这一考评的机制对于促进学生电工能力的提升所起到的效果是不明显的。

(三)教学方法落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过于陈旧,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本身理论知识就很枯燥的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师的催化作用下更显得枯燥,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教师,学生参与和设计的机会是很少的,这样单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方法

从上述存在于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若干个问题可以看出,对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呢?本文就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电工基础课程,简单来讲,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分别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创新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可以从教学内容这一角度出发,主要针对的是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这两个方面。首先对于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方面,在讲授过程中,针对那些理论性加强、难度系数大的知识点内容,教师要在掌握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删繁就简工作,也可以适当加入实际案例,促进学生对难懂的知识点进行更好的理解,而那些简单的、易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节省课堂教学实践。其次对于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实践操作方面,教师可以将理论化知识的讲解融入实践操作中,让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一直在提倡巩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应该从这一教育理念出发,才能培养学生的电工能力,因此,我们就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任务的布置,让学生之间充分发挥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板块,通过启发式、诱导式、讨论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行更好的电工基础课程学习。

四、结语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对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有必要进行创新,以此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文环.《电工基础》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创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

篇5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烹饪专业是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为烹饪行业培养合格的烹饪专业从业者。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行业的发展,烹饪专业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烹饪专业究竟如何培养适应行业的需求,真正行业需要的人才;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怕学、厌学到喜欢学,主动学。笔者从事过西点专业课教学,也在不断思考、探索、揣摩,着手进行西点实操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文中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西点实操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烹饪职业岗位及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由专业适应的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决定的。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群,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中初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根据中国烹饪协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餐饮企业发展极为迅猛,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口大流动,文化大交流,餐饮市场出现的饮食文化大融合,饮中带餐,餐中有饮,行业岗位分布更加灵活,而传统的餐饮行业已衍生出多种子行业,相邻相近岗位大量产生。对人才顶岗、跨岗的能力要求提高,并对各种岗位的员工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烹饪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及教学实践的需要

烹饪专业动态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使之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市场需求、用人单位需求、学生的求学和就业需求。传统的烹饪专业西点教学过于注重品种教学,强调要教会学生多少个品种,却没有认真考虑学生品种掌握是否熟练,许多学校选用的教材无论是教学理念、内容编写,还是学习模式都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如沿袭传统烹饪教材的编写模式,片面注重传授品种练习和操作要领,忽视对学生职业情感、职业道德、烹饪常识、烹饪基本功、烹调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烹饪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中餐热菜的学习兴趣很大,重烹饪轻西点。行业上有种说法:“培养一个合格的打荷师需要半年时间,培养一个合格的炒菜师傅要两年,而一个合格的西点师出师需要三年”这充分说明西点强调的是手艺活,不动手或动手少是学不成的。学生一旦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很容易破罐子破摔,放弃西点的学习。

二、西点课程实操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以 “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与学的过程,智力因素固然十分重要,然而非智力因素也绝不能忽视,情感、兴趣等因素永远应予以重视。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是积极认识事物的特殊方法,它变“枯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课题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情况,尽量运用最优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在西点教学上,第一要素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所以在教学中注意以“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师精湛的技艺的演示,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增强学习兴趣。西点实操的第一堂课是从理论教学开始,理论教学过于单调和普通,很难调动学生的热情,但如果教师引入大量精美的西点成品照片,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西点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强化职业规范与职业理想教育

烹饪行业有句老话“出品如人品”,很多职业学校在进校时就强调学生应该“个个成人,人人成才”,在西点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将眼光短短放在教会学生技能上,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在五星级的香格里拉酒店有这样一句话:“香格里拉不需要最优秀的人,因为最优秀的人我们留不住,我们只需要最适合的人”,故而在烹饪专业学生刚入校就进行了解专业的教育,了解餐饮业的发展和壮大,餐饮企业的发达和红火,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充满信心,教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学生进入实作室一定要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坚持执行烹饪室清洁制度:养成学生良好的清洁习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厨师意识”。厨师意识笔者认为应包含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对技能的追求、审美的意识、卫生意识、成本意识等综合素质,这些素质的培养不是单纯的掌握技能的问题,而是融合在每个学生的潜意识。

(三)强调基本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时,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这种方法,以后的课堂上他们都会更好地配合教师。技能的熟练掌握只有通过反复实践,通过打字的实践学会打字,通过跳到水里游才学会游泳。教师要不断教育和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基本功是烹饪专业厨师学好技能的灵魂、基础!要是不打好基础,就如同楼房没有打好地基一样,想要在这个行业立足、发展是不可能的。“枯燥”“懒惰”,是学生学习西点对心理上的主要障碍,很多学生看见老师做出来的东西觉得新鲜,兴趣浓厚,可一到自己练习的时候就不像那么回事,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想要放弃。而西点的技艺是一环扣一环,一旦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就很难再事半功倍了。教师通过表扬他们练得好和他们的进步来帮助他们;对较好的学生要求更高的技术难度;如果学生练习中技术不够,一定要勤于练习;对于学习差的学生,通过耐心和鼓励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正在前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慢慢进步。教师可以将西点技能的各个环节分解成可独立训练、可测控的几个基础技能部分;确定学生掌握这些基础技能所需的时间,从而确定每个学期的训练目标和要求。

(四)学品种,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烹饪的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中的随意性,对技能训练的目标、内容、手段、标准以及实习菜品的选定、组合,都必须在适当的范围内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从事西点实操教学的专业教师,不管你平时擅长什么技法,有什么个人的美学趣味,都必须统一到标准化这个大目标中去,按照规定的训练目标和考核标准开展西点教学,才能多、快、好、省地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个性化的东西可以在兴趣班、提高班中体现。西点制品品种极其繁多,制作方法也是千变万化,但只要掌握了各类西点的制作规律,抓住其技术关键,任何品种都不难掌握。在教学中,应重选择在技术上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品种,通过典型品种的制作,讲解往往是举一反三,使学生触类旁通,大有益处。至于实践的形式则是多种多样。如观摩教师演示,个人操作,参加实习劳动等都是提高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

(五)以赛促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在烹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鼓励技能展示等活动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每一次学生实作的品种教师均可以照相留存,在下一次课开始前通过多媒体等形式让学生点评自己的作品,这种非常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性强,学习兴趣高,在互动中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习效果好。而且通过学生互相的比较,更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下一次实作时会做得更好,从而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可以每学期应组织一次西点技能大比武,在强调基本功的同时,自选品种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利用现有的专业知识去发挥各自特长,发挥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可以通过提前下发的竞赛规程中,明确比赛项目、品种规格;比赛时间、场次、评判办法、奖励办法。把卫生作为菜点质量最基本的保证,兼顾菜点的营养性。把基本功定作最根本的目的,是评价指标中的核心要素,能促进学生对基本功的重视程度,也能敦促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自觉练习。

篇6

关键词:交互电子白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据调查统计,我国各地区的初中院校都在逐渐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加大资金投入数量,提高教学的技术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交互白板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不仅能够对教学进行辅助,还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的播放,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点上而言,它实现了多样化教学手段的集中整合,黑板、投影、电脑三位一体化的利用,能够解决教学存在的不足,通过逼真的形象和情景,清楚的展示教学内容,并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可是,在实际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作用如何发挥,怎样开展课堂授课,才是新课程改革下应该考量的重点。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黑板在技术上的升级,实现了黑板功能与计算机技术的全新整合,直观的呈现视频、图片、动态的画面等等,对强化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实际辅助教学的作用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也是学生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有效办法。自从交互白板推广使用和普及到课堂教学之后,教师们都在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水平,希望营造一个有效教学的情景,树立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策略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功能的凸显,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基于课堂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出发,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实施应用和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创设一个真实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例如,在初中教学对称轴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交互白板中展现对称的图画,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绘画对称图形,让教学不仅传授知识,也可以养成学生的良好思维。

(二)做好教学的设计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性格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心,数学课堂的教学必须要打破传统,基于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教学,借助实物、图片等讲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尤其是在教学逻辑严谨、空间形象复杂的课程的时候,必须要有目的、有意识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尺规作图: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法一般是要求学生用相同的半径画四条弧,两两相交就可以了。为了更透彻地理解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采用电子白板技术,用不同的半径各画两条相等的弧的交点,可以在线段的同侧,也可以在线段的异侧,并可以用定义法和全等法验证其可行性。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无法精确地传递这种知识信息的,更无法展示知识形成、深化、相互联系的内在规律。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三)深化课堂练习教学

数学包含很多公式、定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具有非常高的要求,练习则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前提,通过训练可以巩固学习的知识点,并利用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交互式电子白板与练习教学的结合,可以将课程变得更加清晰、直观。教师可以事先在Word文档中准备好练习题,然后导入到白板上,学生则可以直观的看到题目。例如,在教学初中知识《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课程导入的方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多加练习。

(四)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获取信息资料

快捷、方便的电子白板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取得信息的资源库。在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所提供的资源图库和模板,可以随时调出想搜集的图片和信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电子白板的超链接功能,把幻灯片和电子白板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动画效果并带有配音功能的情境。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的尝试,它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互动教学,优化教学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孙崴,刘学敏,关玉兵.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反馈课堂――以初中数学课堂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8):35-38.

[2]刘春燕,张龙革,吴筱萌,张丽丽.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05):48-52.

篇7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科学;教学效率

新课改情况下,教学的有效性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地位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能设计出合理的课件,还应该能够合理调节课堂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在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好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作用,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更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得到正确的树立,形成较强的科学素养。但是,要想发挥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的积极作用,就要从新课改条件下的科学教材特点出发,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目标,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此,笔者作了以下分析:

一、分析新课改下初中科学教材的特点

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新课改之下的科学教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知识体系、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因素,形成了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平衡性的教材系统。具体来说,新课改下的初中科学教材的特点如下:

1.教材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从整个自然界出发,教会学生研究自然界这个整体的变化规律和科学本质,并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对于个人与社会的作用。教材体现的综合性特点还表现在其研究自然界理论知识和变化规律的统一性,在方法研究上体现了较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教材具有较强的探究性

教材不只强调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内容,还注重了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探究对于学习科学学科的重要性,并将探究全面贯穿于整个教材系统。因此,教材中的很多概念或者规律,都是以探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的。

3.教材具有较强的整合性

教材中的内容包括整个自然界系统,还包括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和国家等,可谓是内容丰富,但是,教材中对这些丰富的内容实现了有机整合,体现了较强的系统性。从现代有机自然观和科学哲学观出发,初中阶段的科学教材对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空间科学、科研探究、STS五个内容作了较强的整合,形成了教学内容的大系统。

4.教材具有较强的梯度

新课改下的科学教材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已有经验和生活体验等出发,设置了梯度明显的教材内容,有效地设置了能够过渡和升级的教材学习系统。在教材中,不仅体现了较强的逻辑顺序,还融入了一些学生学习生活中比较关心的问题,并将其作为教学学习的开始,逐渐向更理论化、更深入的知识系统转化,形成了设置合理的主题单元和机构单元,因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教材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

新课改下的科学具有较强人文特征,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社会(STS)思想问题的融入,还体现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价值观念的融入,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科学教材的过程中更产生了兴趣,更能理解内容了。科学问题是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的,在科学学习中融入社会问题,能够加强科学课程的实用性,还能够促进社会价值观的正确确立。

此外,教材的人文特征还体现在教材版面设计方面,通过生动的教材版面,合理的版面设计,形象的插图穿插、简洁的文字说明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实验、探究环节,让学生更能理解教材内容。

二、分析提高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效率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科学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发挥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前提,大到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科章节目标,小到每一节课的目标,都应该做好明确工作,促进科学学科培养具有一定的计划性。有些科学教师在树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没有注重学科目标、章节目标和课堂目标的统一性,强制性地将其割裂开,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科学学科的初中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科的教学目标方向,又要确立每一个章节和每一节课堂中的学习知识传授、学习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等。在初中科学教学目标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再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特征中实施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都获得发展。因此,在具体的科学章节目标和课堂目标中,教师要树立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有所获,能够提高学习能力。

2.恰当运用教材

新课改下的新教材虽然具有一些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新特征,但是其运用效果如何,关键还要看教师的组织运用能力。因此,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明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积极研究科学教材。

(1)教师要站在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为学生构建出适合学习的教材内容。一方面,在构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技能的联系,让学生在旧知识中进行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并扎实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学习过程做好铺垫。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生活经验进行导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产生较强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进而轻松快乐地学习新知识,提高新知识的应用能力。

(2)初中科学教师应该建构出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知识结构。对于重点知识,教师应该做好强调工作,并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让学生都能全面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对于难点知识的教学,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和分析工作,让学生学会对难点知识层层剖析,逐渐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性的发挥,不只取决于教学目标的明确和恰当的教材组织水平,还在于教学方法的应用。如果没有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科学教学的效率就很难得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将很难得到提高。但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合理的教学方法,这就要从科学学科的特点、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了。初中科学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学科,还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科相结合的学科。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在采用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发挥,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可以发挥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1.积极运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学生身心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感觉枯燥而产生精力不集中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现代教学应该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的丰富图像、生动动画、立体音效、超链接文本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利用多媒体到科学教学中来,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分析和探究,更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初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特点,利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生活情境、典故、预言、谜语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其中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意义或者探究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分析、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滑轮知识的时候,可以从升旗杆的工作原理出发,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然后再到课本中找出答案,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3.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较深入地学习科学知识

(1)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长期以来的错误思维,更深入地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错误思维能够让学生形成定势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也对学生的自身能力发展具有较大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做实验,错误思维,学生就会在实验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对科学化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学生会因为木块浮水而铁块沉水自以为木块受到的浮力大,铁块的浮力小,但学生在实验之后就会改变这种观念了。

(2)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科学教材中的小实验,教师可以选择示范教学、小组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产生兴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生活小实验,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为课堂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特性”时,教师可以引进“油锅取物”的表演,从沸腾的油锅中取出物体却没有事,待表演结束,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可以引入白醋和油的沸点知识,课堂教学效果就得到大大提高了。

随着科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科学素养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下,科学素养的提出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在新课改之下的初中科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观察、思考、实验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真正体会科学对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征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新策略,并加强经验交流和总结,不断促进教学有效性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周霞.初中科学学习心理与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4).

[2]丁爱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

篇8

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科学指导下,独立主动的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用于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科学“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在科学教学中不仅对当前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除了让学生理解大纲规定的知识外,还让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自我完善意识,成为主动地、创造性的进行认识的实践主体.

二、初中科学“自主学习”的教学基本结构

课前预习所学内容,以便让学生有针对性去看书,发现问题后在课堂上进行解决问题,认真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对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分析和论证、评估等程序进行探究,给学生创造一切机会动脑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重点难点知识,并且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提出疑问;通过做课外实验,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获得对学习的不同经历和体验.

三、初中科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的特征

1.自主性.这是“自主学习”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体会科学原理并应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是科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重要标志.2.民主性.在“自主学习”的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一味讲授,而是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3.创新性.在“自主学习”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是探究的主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四、开展初中科学“自主学习”教学的基本策略

1.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是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就是教师要树立学生作为主体的观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构建主体的过程.转变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对于科学原理、规律,别人是无法代替学生来构建的,并且只能由学生自己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所以,不能把学生简单地看作是知识的接收器,而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同时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真正做到教学相长.2.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实施科学“自主学习”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积极地创造条件采用“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实验中”的形式体代替只有老师“纸上谈兵”或只有老师演示实验学生干听不能动的“独角戏”的模式,让总结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品尝成功的喜悦.科学概念的形成、科学模型的建立以及科学习题的设计都应取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在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归纳形成理性思维,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实践能力.3.趣是内部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最有效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的意识,主动发展的精神,必须把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动机和兴趣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尽快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进入科学的“境地”.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另外,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的实用性,培养学好科学的动机.4.要解决那种死板单一的讲授,这是严重摧残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用双眼去观察,用双手去实验,用大脑去思考,用嘴去讨论交流,用身心去自我实现,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9

【关键词】素材 基点 系统 刺激 障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S(a)-0066-02

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的效率,这是我们经常面对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有过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也常感叹复习课难上。进入九年级以来,新课教学即将结束,优秀生与学困生的差异突显。在很多常规的复习课中,我们往往把复习课当成了练习与讲评课,由于基础不一、学习能力不一,学生练习的速度与准确度不一,造成学困生和优秀生的差异更加明显,复习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复习课的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已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与奋斗在初中科学教学一线的同行们共同交流与研讨。

1 明确复习目标,精选复习素材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杭州市初中科学学业考试说明,明确单课时的教学目标。单课时的目标宜少不宜多、宜专不宜泛。信手拈来的复习资料有可能目标多、内容杂,分散学生复习时的注意力,使得复习重点不能突出,重点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强化。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精选复习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复习“滑轮组的使用”:新课标的要求是,认识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组的使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竖直提升重物,另一种是水平拉动重物。因此,在精选复习素材时,只要选择这两种方式的例题各一例,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与此相关的知识有:功、功率、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需要突破的难点有: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和物体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使用滑轮组竖直提升重物时和水平拉动重物时需要克服的有用阻力分别是什么,所做的有用功分别是克服什么阻力做功。

复习目标相对集中与明确,重点和难点突出,加上复习素材的有效配合,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基础。

2 选准复习基点,分促两头提高

针对学生差异明显,怎样选择复习的基点呢?基点太低,优秀生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基点太高,学困生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复习课应选择以中等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为基点,分头促进优秀生和学困生的提高。比如复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对近两年初中科学学业考试的试卷的分析,发现有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考试的着重点由原来的计算技能与技巧这一难点向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这一难点转变。而学生的学情是这样的,中等生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能进行有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化学计算;学困生则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但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出式量,能列比例式解方程;学优生则能对题目给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整理,得到解题所需要的信息。针对这种学情,选准以中间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为复习教学的基点。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与交流、教师的个别辅导来分头促进。比如对题意的分析、数据的分析处理让优秀生来完成,基本的计算过程由中间生来完成,学困生根据解题格式能进行模仿练习。

分促两头提高的方法还可以采取分层教学。但在现实中,分层不分班实行起来往往难度很大。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分层备课、分层精选作业、分层辅导,教师的工作量往往会加大很多。而分班教学又与教育方向相违背。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是将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

3 整合知识系统,促成有效内化

新课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这给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在有许多的观点认为,新课程标准并不强调和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种观点未免偏颇。因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有可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知识一旦系统化,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形成的那种神经联系才会更加持久、更加牢固。所以复习课中对知识的有效整合,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对学生提高复习效率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比如复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可以将电能的获得与转化、光合作用中太阳能的获得与转化、物体内能的改变、热量计算与能量传递、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等内容整合在一起,通过相关的复习素材,让学习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增强对能的转化与守恒这一基本科学原理的感悟与体验。

知识的整合有章节的知识系统的归纳、也有相关专题知识的整合。知识的整合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做。比如给学生某一章节的知识纲要做示范,让学生对另一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并且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激励性评价。

知识的系统化是提高复习效率的一种常规而又重要的方法。

4 创新复习方法,形成更强刺激

一股复习课的模式往往是:知识的回忆与再现、例题的分析与讲解、学生课堂巩固性练习、课堂反馈与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对这一模式熟悉有加,往往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复习课中要不断创新复习方法,形成新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10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复习;教学载体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复习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好的复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复习能让学生巩固以往学过的学科知识,理顺学科知识结构,贯通知识间的各种联系,形成知识的结构系统化。而这些教学目标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实现,这就决定了复习课应该要“经济合算”,力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复习课难以把握,切入的点不好找,复习课往往演变成对知识点的复习和回忆,教学效率低下。因而,复习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尤为重要。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针对科学课程复习的特点,以问题、情境和概念图作为教学载体在复习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一、以问题为教学载体的复习形式

因为过于重视结论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思维过程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之原因,传统复习教学的效率一般较低。其一般的模式为这样,先呈现知识结论,然后提供一定量的练习来训练,以促成对知识的熟练运用。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推敲。复习之后,学生记住了表层知识,却难以获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效果不佳。鉴于这种情况,在复习课中选择合适的问题作为载体,能激发和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能促进学生自由思考、构建知识。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复习教学方法。具体的操作方式为,先根据教学的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然后再设计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以问题承载教学内容,利用对问题的思考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问题交流不断进行教学信息的交换,最终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例如,在复习电路的内容中,根据教学目标:按照知识层次的梯度,设置成递进的三个问题。问题一:能画出使一个灯泡发光的电路呢?问题二:能画出使二个灯泡发光的电路吗?问题三:能画出使三个灯泡变亮的电路图吗?由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而展开教学活动。这三个问题作为教学载体,包含了简单电路的全部知识点:电路的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及电路的开关控制。在递进式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会努力利用已知知识解决这三个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点评和总结。当这三个问题被解决之后,学生不但再现了学过的知识,而且增进了对知识本质的了解,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溶液内容的复习。溶液部分的重点主要包括:溶液的组成、溶液的质量分数、物质的溶解度等。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对于溶液的理解不到位,溶液的组成认识不清楚。当出现蒸发等引起溶液内部组成发生量的变化时,学生就因思考难度的增加而发生混淆。单一的先复习知识点再付诸练习的复习方式是低效的。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几个问题作为教学载体,就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利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就能澄清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同时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也会增强。设计的问题为:一杯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将对其进行持续的蒸发操作,溶液会发生哪些变化?请思考如下问题:

1.在此操作过程中,溶剂的质量怎么变?

2.在此操作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怎么变?

3.在此操作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分数怎么变?

4.在此操作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怎么变?

5.画出溶质的质量在操作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这五个问题组合而成的教学载体,承载着溶液内容的几乎全部的重、难点。五个问题层层深入,体现着知识的内在紧密联系。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在蒸发过程中,溶剂的质量肯定是在不断减少,学生容易得出。第二个问题思考的难度加大,随着溶液的蒸发,溶剂在不断减少,在未饱和之前溶质的质量不变,当溶液达到饱和之后,随着溶剂的减少,会有溶质析出沉淀在杯的底部,溶质的质量是在不断减少的。很多学生理解的难点主要表现为:析出来沉淀在容器底部的这部分物质算不算溶质呢。如果学生通过回忆溶质的概念,比较分析问题的本质,应该不难得出正确的结果。第三个作为教学载体的问题包含着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复习,以及对物质溶解度的理解。因为当恒温蒸发溶液时,若溶液饱和之后则质量分数就不变。如果学生能解决这几个问题,那么对于溶液这部分的重难点知识就能较为牢固地掌握了。

二、以教学情境为载体的复习形式

以教学情境作为教学载体也是一种提高复习效益的好方法。通过对初中科学课程的了解,不难发现科学课程知识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它是在人类活动中产生的。科学的教育理论又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情况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再运用的可能性。因而,在复习课中,设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为载体进行教学定是有益的。其一般模式为这样,首先提出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情境,用情境充斥我们教学的目标内容,并在情境中提出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对情境问题的解决,使学生零散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兴趣,自觉地应用各种认识活动、技能进行一系列思维操作,最终使复习目标得以实现。在情境教学载体的引导下,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能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能直接地切入到学习者的经验世界中。不难想象,学生对知识再现的深刻性,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一定提升,也对知识的内在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仍以复习简单电路为例。如果班级学生总体素质较好,可设计如下教学情境,教师展示电水壶,介绍电水壶的工作原理:通电后电水壶的电阻丝工作,使水壶中的水升温。当水温到100摄氏度时,电源自动断开。然后,教师请学生画出电水壶的电路图。由此展开教学活动。水壶是生活中人们太熟悉的一个东西,只不过没有太多关注其内部电路。因而,当出现如此情境问题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高涨起来,定会在大脑中努力再现曾经学过的知识,并利用现有知识探索解决情境中的问题途径。相对于传统的复习方式来说这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以概念图为载体的复习形式

在复习课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概念图作为教学载体,对构建知识间的联系有着独特的作用,对提高复习课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价值。科学知识内容涉及面广,但本质上有紧密联系和逻辑顺序,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概念图正是一种极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概念图作为发散性思维为基础的简单、高效、形象化的思维工具,当其以教学载体的形式引入科学课程复习中,能有效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交融、整合,同时通过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准确记忆和整体把握知识。学完每一章节,学生若能尝试绘出整章知识的概念图,那么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效率就会极大提高。课程中的节、章及每个专题的知识复习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系统化。

以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中“溶液”专题复习为例,引导学生按如下方式进行概念图的构建。首先以“溶液”为中心进行发散,构建的第一层概念分别为溶液的组成、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它们都有一定的包含性,成为中心词发散的五个方面。再以这五个方面为次中心继续发散成第二层概念。为了更加清楚地辨析概念,也能方便地将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关联起来进行比较。为了对知识体系进行细化,可进一步发散成第三层、第四层。这样下来,学生就会明确每个具体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心中自然建立起知识系统的框架,找到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在科学复习过程中,如果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载体,就能改变传统的复习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在形成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陈志伟,陈秉初.中学科学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夏兆省.初中科学创设情境教学的探讨[J].基础教育课程,2006(12).